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旅游业的财务管理

旅游业的财务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旅游业的财务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旅游业的财务管理

篇1

旅游企业在旅游行业的兴起和带动下,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旅游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有别于其他行业,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和制造类企业的管理方式有着明显不同。在市场经济前提下,要使得旅游企业稳步向前发展,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企业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使得企业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旅游企业需要预防的财务风险种类及其成因分析

在筹划旅游资金的过程当中,相关的旅游企业就可能遇到由于过于依赖短期借款,筹资结构不够科学合理而产生的筹资风险。如果旅游企业一味地依赖短期贷款形式的话,那么随着短期贷款的逐渐累积和日益增多,那么有可能到将来造成旅游企业的负债累累,还款日到期可是不能够偿还的潜在财务风险。既然考虑到这个问题,那么对于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讲,究竟怎样做才能化解这种风险呢?只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状况出现问题了,才会导致企业资金无法正常运转,使企业产生无力偿还的债务。因此作为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来讲,首先要明确并了解旅游企业的资本构成结构,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理财能力。

为了扩大企业形象和规模、深化企业对外影响,旅游企业有时候需要做出适当的投资,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获取回报和收益。然而,只要是投资就会有风险,作为旅游企业的特殊性就在于旅游产品和服务往往会受到天气和季节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投资风险比较大。所以如果某旅游企业在该项投资项目活动中没有能够取得期望的结果,那么就会造成该企业经济上的损失。

另外,旅游企业还存在一个收益分配风险的问题。当企业在确认旅游收益的时候,如果存在虚增当期经营利润的问题,会导致出现企业纳税提前的状况发生;当企业在进行旅游收益分配的时候,如果旅游投资者的旅游收益分配比例和时间不合理的话,也会导致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困难,旅游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企业发展停滞不前。旅游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即只要该旅游产品或服务已经完成了交易,那么它就在同时被消耗掉了,即使产品质量或服务出现问题,它也不可以像其他商场里的商品一样退货或者调换,旅游产品具有不可返还的特性。所以,要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就要求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在出售旅游商品或对每位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时,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企业的信誉度,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消除企业财务风险隐患

首先,要尽可能地完善旅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利润增值,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是通过严格有效的财务经营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旅游企业是否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它是否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制度。国家的财务政策和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有时候与企业的落实总会有一定差距和距离,所以作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在现有的财务法律法规和相关会计政策基础上,结合旅游企业的内部结构特点和财务管理规律,确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及相关的工作流程,为各种各样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上的依据。

其次,要有一套完善的旅游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在这个信息时代,市场经济活动以及企业重要情报资料全靠的是信息渠道和信息系统。在各种企业中,旅游企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扩大企业财务信息采集的范畴,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系统,把企业内部财务资料全部实现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作为旅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要从思想意识上强化旅游信息概念,时刻关注各方面旅游信息,及时为企业搜集、反馈、分析、归纳这些有用信息,为企业正确决策提供客观和准确的依据。

最后,要加强旅游企业内部的财会职业队伍建设。要搞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就要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业务本领过硬的财会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定期选拔和培养道德修养高、政治觉悟强的、熟悉国家财务政策、了解目前经济形势、具备丰富的财务知识、热爱财务工作的财会人员;另一方面,作为旅游企业的管理高层,要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提供各种进修渠道,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水平和能力,使企业财务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总之,要加强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消除企业财务风险隐患的产生,旅游企业就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财务建设,在财务工作上兢兢业业,努力降低旅游企业成本,提高旅游资金的利用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强化财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企业竞争实力,把旅游行业做得有声有色,成为各行业的领跑者和带头人,带动整个第三产业和中国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篇2

一、前言

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饭店、度假村、游乐场、歌舞厅、餐馆、酒楼、旅店等各类服务型企业。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召开后将带来的巨大旅游业大发展机遇,我国旅游业目前正面临着关键的加速发展时期。而面对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渐趋白热化,面对外资旅游企业的巨大冲击,面对着经济危机的冲击,在内外交困中,我国旅游企业“内功”的修炼也日益显得突出,对一个旅游企业而言,如果在财务管理问题上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对旅游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极为不利。为了满足旅游企业不断发展需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健康的发展,只有针对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防止并化解当前的财务风险。

二、旅游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是基于其旅游产品的特点的。旅游产品不同于工农业产品主要表现为: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的结合,生产与销售的同时实现,出售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结合,不可移动性,不可储存性、不可返回性。旅游产品的特点即表明了旅游企业的特殊性,也为旅游企业潜在或已经存在的财务风险提供了“发作条件”。

(一)存在的财务风险

1.潜在的资产总额小于负债总额――资不抵债

由于旅游产品是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的有机结合,无形资产的特点就是资产定价的灵活与不确定性,以及在未来偿债时的变现能力差等特点。所以,旅游企业常常会发生资不抵债的财务风险.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已经出现负数

生产与销售的同时实现,使得旅游企业有更多的自信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当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出现负数时也往往被忽略。其实,这样的情况的出现要注意,这是财务风险的一种表现,这意味着企业的获利原动力此时可能已经发生了故障。

3.过度依赖短期借款

旅游企业出售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结合,旅游产品所出售的产品不是单纯的所有权,而是某个时间段旅游产品的使用权。显而易见,旅游企业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影响。在旅游淡季或者是在旅游地发生意外的自然灾害的时候,如果旅游企业在此时严重依赖短期借款,企业容易发生筹资困难,进而周转不灵,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或到旺季来临和意外因素消失时难以维持经营。

4.其它潜在影响的财务风险

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返还性――旅游产品销售以后不能退回也不能换。旅游企业无法收回其已经出售的无形资产产品。或者说,旅游企业由于服务不好,给客人造成的影响几乎是无法消除的,旅游企业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采取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其负面影响。若因为服务方面导致其信誉度下降,其之后的运营能力下降、筹资能力下降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的财务风险的存在不在话下。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1.决策时缺乏真实可靠的信息

由于旅游企业的行业特点,大多数的旅游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各个性质相近旅游企业往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竞争,而导游在向上反馈信息时往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违背客观真实的情况。财务部门在信息审核的时候往往也侧重于将单证作为依据,致使资产收益在来源上就存在信息失真,导致潜在财务风险的存在。

2.资产负债评估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旅游产品是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的有机结合,使得在财务管理时大多数的无形资产难以用数据来准确评估,不同的财务人员依据不同的财务核算标准会做出不同的核算结果。比如说,以酒店为例:一个酒店为国际知名酒店,有的财务人员的评估时,其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就会在其资产中占有很大比例;然而当经济危机到来的今天,由于存在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的破产导致了对品牌这一无形资产信心不足,在评估时就会导致企业的净资产就会大幅缩水。如果无形资产在做评估时被高估就往往会导致潜在的资不抵债的财务风险的出现。

3.经营方面的因素

旅游企业运营灵活,一方面带来的是利润,另一方面带来的却是风险,最终殃及财务,致使旅游企业短期流动资产比例下降,危及其生存。当前由于旅游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各个旅行社不是以特色服务吸引游客却运用大肆降价地策略进行行业内竞争,然而旅游企业正处于产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经营的规模效益,企业的运营能力较低,这种片面追求业务量和销售额的最大化,降低其信誉的种种行为,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返还性,以致牺牲了利润最大化,并最终导致了旅游企业在筹资、运营方面出现财务风险。

4.财务控制薄弱,资金回收困难,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从理论上讲,旅游企业的财务控制难度比其它工商业企业困难。应收账款的控制薄弱,导致了旅游企业的大量流动资产被占用,延长了其运营周期。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应收账款的存在,导致账面利润的虚增,夸大了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

5.财务机构不健全,相关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大部分旅游企业的财务机构正处于完善阶段,不同形式的旅游企业特点不同,财务机构的设置以及岗位的设置也应该不同。以酒吧为例,其存在24小时营业状态,就应该设置夜审岗位,以核实各收款点的全部单据以及收到的现款和有效挂账,保证收入数字准确无误。

在各个行业都存在着“道德风险”、违约风险以及“寻租行为”,旅游企业也不例外,人员素质不仅仅指财务核算、财务管理的技术性质,比起这些专业性技术素质,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也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并且在这方面一定要有合理的相互监督机制,然而当前我们的旅游企业却缺乏这种管理、监督机制。所以这种存在的“道德风险”、“寻租行为”导致的财务风险数见不鲜。

6.外部经营环境变化

“五.一二”地震过后,我国四川相关旅游景点损失严重,大家都有余震发生的担心而选择其他地方旅行,结果导致该地区收入的减少,如果时间一长,由于资金占用在收益小的行业,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必然会面临破产的财务风险。

另外,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有可能导致企业被迫转产或做出重大经营政策上的调整,也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巨额亏损,乃至破产。此外,宏观的经济环境也会影响旅游企业,并且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所受影响也不同。

三、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加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与成本管理势在必行,不仅有利于旅游企业的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推进新会计准则在实践中的应用进程,除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外,总体上我们还要:

1.在管理上强调内部的相互制约,并加强审核与视察工作

做到财务与稽核人员可以随时点查,这样就可有效的杜绝舞弊。在单据上签字盖章是财务上的一项重要手续.对于签字盖章的图章.旅游企业也都应该进行严格的规定。

2.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

会计部门是计划、检查及核算的综合部门,也是推行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要由会计部门加以系统的记录与分析,从而使财产状况与经营业绩得到正确反映。而会计员则是企业财务运作中的核心人物,除要保持会计记录的齐备、账务手续的清晰外,还要依据各项数字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意见以作为经营管理上的参考,同时还须防止不经济的支出,并依据实际工作情况向总社建议会计制度的改进等。

3.加强资金和费用管理

做到一切费用都有预算,每半年就预算一次。预算制度为保障自身的一种方法,量入为出,从而可避免开支过多,而导致人不敷出。这样就能使企业的营利获得保证,同时也使主管人员在制定下期营业计划时胸有成竹。

4.制定各项财务工作细则

由于国家的会计准则与企业实际执行有一定的差距,各旅游企业应在现有的会计准则、会计法以及相关法律,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做出研究。然后根据实际的操作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执行明细操作规范,加强财务风险的监测。

5.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根据财务出现风险的景气警兆(现金净流量为负数,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等)以及经营出现风险导致财务出现风险的动向警兆(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失去主要市场,或有负债与或有损失数额巨大,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等),建立起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根据捕捉到的危机征兆,制定对策,把危机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企业自我诊断,分析经营状况,客观评价企业形象,找出薄弱环节,以便采取必要纠错措施。逐渐使预警系统制度化,把财务管理纳入旅游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导,由企业公关部、市场部、企管办和信息中心组成的危机预警组织,定期开展危机预测工作,分析危机信号,制订危机预防措施。

此外,引入前期性的财务危机预警管理工作到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起针对性较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从前瞻性的角度对旅游企业在生存乃至发展的问题上,起到防范财务风险和化解财务危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红,张踏青.财务部操作实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2]刘潭彬.旅游企业会计核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3]魏趁.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管理.现代商业,2008年1月第255-256页.

篇3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需求量增大,从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然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历程较短,旅游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我国旅游企业当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企I财务管理的不足

(一)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

我国部分旅游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财务管理不重要,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和人员来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由企业管理者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的情况屡见不鲜。而旅游企业的这种人员设置违背了“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工作的独立性无法保证,财务工作得不到有效监督。因而极易导致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

(二)旅游企业资金不足

旅游企业具有中介服务的性质。部分旅游企业存在资源匮乏,产品种类少的问题,国内金融机构出于对其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考虑,在对其提供贷款支持时有所顾虑,因而这部分企业很难在银行取得贷款。而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资金需求量上升,该部分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没有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应收账款坏账率大幅提升,这种情况也极易导致旅游企业资金不足。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实施者,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由于部分旅游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考核,部分录用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对旅游行业相关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不了解,无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录用之后,公司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从这方面来说,企业成本增加。因此,旅游企业的领导者及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都需要加强。

二、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财务机构设置

部分旅游企业领导者应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设置专门机构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同时应在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基础上设置人员,明确财务人员分工,使得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从而保证财务工作的独立性。这样不仅增强了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同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进而做出适应企业发展的策略。

(二)加强融资管理

旅游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从而提高自身资信度。同时,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债务人信用状况的了解,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率。除此之外,旅游企业还应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减少所有操作由一人完成现象的发生。通过不断提高企业的资信度,从而降低中小旅游企业融资难度。

(三)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实施者,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对于提高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同时要有过硬的思想品德素质。因此,旅游企业应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注重对财务人员进行多方面考察,引入综合素质优秀的财务人员。同时,旅游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旅游企业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定期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思想道德水平等进行综合考察,并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建立相关的防线防范机制对于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极其重要的。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债务人信用状况的调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债务人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降低应收账款坏账率。同时,建立完整的风险控制程序,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预估,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规避风险。

(五)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

企业经营必须以信息为媒介,这些信息必须准确、全面、传递及时才能保证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旅游行业作为一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行业,及时获取有效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财务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旅游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财务信息化的理念,认识到财务信息化不只是用电脑操作来代替手工操作。另外,旅游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规范会计信息处理流程,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

篇4

近年来,国家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将其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要求充分发挥旅游业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地纷纷掀起了旅游基建热潮,基建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这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旅游投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基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建设资金管理不到位、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有序、长足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旅游投资企业基建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如何有效利用资金,创造更大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显得十分迫切。

一、 旅游投资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基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多年来,人们对旅游产业的重视、认识不够,认为旅游工作就是为娱乐、游玩服务,地位不高。旅游景区和资源绝大部分不在核心城区、繁华都市,工作艰苦,生活不便,待遇较差。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中高端人才比例小。有些企业领导认为基建财务是临时的,专职基建会计人员无关紧要,或者由其他财会人员兼职基建会计。临时的基建财会人员即使对基建业务记账处理能够胜任,也无法处理基建资金筹措、待摊投资的摊销、工程成本的结转、竣工财务决算与审计等难度较大的业务,更谈不上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投资估算和财务测算方面的内容。 一些单位有专职的基建财务管理人员,但他们心里对自己的工作不踏实,没有归宿感,旅游专职基建管理也就是几年的事,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工作几年,担忧自己的去向和社会认可度。

(二)建设资金管理不到位

一些地方,为上项目而上项目,为树形象而树形象,对具体旅游建设项目的资金东挪西拆,资金落实不到位,出现“难尾工程”,增大人、财、物的浪费。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概预算、规划方案研究不透,造成建设资金筹措失败;或者以后经营中,资金难以达到投入与产出平衡,经营困难,亏损严重。由于档案管理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支付审批流程或者沟通缺乏,对数据或文字信息理解存在歧义、工作疏忽遗漏,造成建设资金超额支付,追偿困难或无法追偿。施工、监理或设计等业务单位交的各类工程保证金(履约、投标、风险等),管理不善,不能按合同约定如期退还,丧失公司信用等。

(三)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成本管理涉及工程成本概预算、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这里主要从财务角度,反映实际工作中会计成本核算科目的设置和费用的归集、分摊问题。目前存在会计成本核算科目设置过粗、过细的情况,不能高效、准确反映项目的投入情况,成本控制、经济效益分析以及项目的结算审计工作没有办法开展。另外,由于融资、建设管理中,一些经济事项与多个旅游项目相关,发生的相关费用(如筹资费用、建设管理费用等)不能直接归入某个项目,存在分摊的问题。选择何种比例分摊,分摊多少,行业和相关的制度管理滞后,存在不规范、与实际脱节的现状,影响了财务的系统科学管理。

二、加强旅游投资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基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1、国家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强就业引导,增进旅游产业人才供给。旅游使人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生活质量,对其他产业有很强的带动性,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在这个行业工作,是很有发展前景和希望的。高校要减少就业压力大的专业的招生,多培养旅游复合性人才。

2、加强基建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类专业培训,增强对不同财务岗位的适应性。职业道德体现一个人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对这方面的教育要长抓不懈。基建工作涉及款项巨大、任务艰巨、业务复杂,对基建财务管理人员这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其次,要重视继续教育和各类专业培训,从学校专业学习到社会工作实践,许多知识需要更新,否则,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此外,要认识到基建财务管理内容丰富,但只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要培养举一反三、财务多岗位适应能力,不能片面、教条、机械地工作。能搞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也应当具备其他岗位的管理能力。

3、做好新老同志“传、帮、带”工作。旅游是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职工平均年龄较低,绝大部分工作经验不丰富,因此,做好新老同志“传、帮、带”工作特别关键。工作是需要经验和新的知识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干得更好的。年轻同志不要以自己的学历、年龄、新的知识结构自傲,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老同志不要以自己的资历、阅历、经验自居,要无私奉献,多指导年轻同志,节省熟悉工作时间,让他们少走弯路。学校的专业课上,对具体的基建财务管理实践涉及不到,或涉入较浅,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体验、摸索、总结,老同志要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强化基建财务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和控制体系。

1、转变观念,发挥财务对基建的指导、参谋作用,让资金管理覆盖基建项目的全过程。旅游投资企业的一些领导对基建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只注重争项目、争进度、争质量、争安全,忽视了资金的全面管理,片面认为财务只负责做好账,多争取到建设资金即可。工程盲目上马,资金落实不到位,忘记了“兵将未动,粮草先行”的古训。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对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概预算及规划分析,不能让金融机构或邀请的投资者对项目特点、经营前景充满信心,造成资金筹措失败。其次,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对工程招投标、概预算、合同签立、工程变更及索赔等事项不参与或参与较少,就对业务单位的资信情况、资金需求额度等信息掌握不好,难以准确办理工程交工、竣工财务结算,增大财务风险。最后,基建财务人员需要定期、常到工程现场实地了解项目进度、质量等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增强项目总体了解,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工作无法配合开展及舞弊的发生。因此,树立全面管理意识,让资金管理覆盖基建项目全过程,异常重要。

2、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强化投资项目内部控制。在树立基建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基础上,旅游投资企业要建立资金管理制度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管理制度(如工程款项支付结算制度、费用报销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变更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工程档案管理制度等),强化投资项目内部控制,做到有章可循。重视制衡性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防范在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环节中的各种风险。

3、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工程业务技术人员要加强沟通协调,重视档案管理,达到信息共享、消除对信息理解的歧义,准确及时地按约支付建设资金。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工程业务技术人员要互相学习,对自己专业领域外的工程、财务知识要有常识性、概括性的了解,成为旅游投资复合性人才当然更好。在此基础上,重视工程档案管理,严格工程支付程序,加强沟通,消除对信息理解的歧义,才能保证工程款项的准确及时支付。在信息档案管理上,需完善工程款项支付审批表,统一工程技术人员、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对支付审批表上指标概念的认识。如工程概预算上的税费和财务上的代扣代缴的建安税费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他们的计算基数和比例都不一样,数值金额当然存在差异,工程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和业务单位核对资金账务时要了解这个情况。并且,工程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也要定期核对支付办理情况,先达到内部信息一致。

4、建立工程保证金专户管理制。工程保证金是监理、施工等业务单位为保证履约、质量、安全、资质信用等,向投资单位出的资金保证和承诺。这些款项是业务单位事先筹措的,达到法律规定或约定,须无条件退回的。因此,保证对这些款项的如期、及时退回,对树立旅游投资企业的形象、维护公司信用,至关重要。建设工程中,建设资金到位不及时、资金调度不力等原因,出现占用保证金,不能如期退回,影响公司信用的情况。在此,建议旅游投资企业对工程保证金开立银行专户管理。这也有利基建资金与成本账务的核对。

(三)加强行业制度建设,建立科学成本核算账务体系。

1、加强行业制度建设,合理控制成本费用。财建[2002]394号文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对建设管理费有控制标准,但至今已近十年之久,较目前经济状况费率低,不适合投资建设实际情况。旅游项目交通不便,项目零星,行业性强,因此,旅游投资企业的建设管理费标准需要及时出台,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融资、建设管理与多个旅游项目相关,相关费用(如筹资费用、建设管理费用等)的分摊比例问题,建议也能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予以规范,使不同单位成本核算口径一致,信息可比。

2、依据制度,建立科学成本核算账务体系。 旅游投资企业要完整设立成本核算科目及成本账簿,科目明细设置过细过粗都不宜,一般设置三级科目核算,一级对应总账科目,二级对应工程项目名称,三级对应业务单位名称。科目常分为建安工程投资、库存材料、设备投资、待摊投资等。旅游投资企业工程项目名称复杂,大小项目层次较多,建议按是否单独立项、是否产权独立、是否投资重大等情况,建立以工程项目名称设立的二级核算科目。(作者单位:重庆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石油企业 财务管理效率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石油企业也紧抓这一机遇,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制重组,建立石油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为使石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石油企业财务效率就成为重中之重。为此,本文将首先从分析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哪些不足入手,进一步提出一些改善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建议,以期能对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石油企业多数是跨区域、跨行业、多工种的大集团企业,并且具有很多股份制公司,有点多、线长、面广的基本特点。所以,有效完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十分重要。但是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石油企业都在较全面的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且每年都在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但企业内部控制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问题:首先,部分石油企业没有建立决算、监督、执行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一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仍存在专行独断现象,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责不清;其次,一些石油企业的部门经理具有部分业务费用,但其开支范围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出现业务费用利用不合理的现象,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另外,还有在材料购买,财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一些企业的监控力度不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再次;由于我国的部分法律法规自身不够完善,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贯彻与实施,从而也制约了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2、会计核算办法仍存在问题

石油企业的石油合作分为不同合同模式,在不同的合同模式下应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办法。目前,我国不同合同模式下会计核算存在如下问题:(1)折耗法。在探明矿区的权益和油井设施等成本时,必须要通过油气资产的折耗来进行回收,这是《CAS27石油天然气开采》中的明确规定。油气资产的折耗方法主要有产量法及年限平均法。国际上一般采用产量法,而我国大多采用折耗法。选择的折耗法对石油企业的盈利水平有一定影响。(2)在资产减值准备是否转回方面,《CAS27石油天然气开采》认为,这些价值较大的非流动性资产发生减值后,按照资产减值计算损失后,不可能恢复其价值,所以将发生的资产减值看作永久性的减值,不允许转回。但企业的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等,这些价值较大的非流动性资产发生减值时,国际准则是允许转回且可计入当期损益的。(3)在信息披露方面,我国《CAS27石油天然气开采》中明确要求,石油企业在披露其国内及国外石油储量具体数据时,要进行非常简单的描述。我们知道,石油储量是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决定石油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由于石油储量信息披露过于简单,使投资者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3、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的一部分石油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具备什么样的功能,能解决哪些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不能解决的问题,能使石油企业获得哪些提升等问题仍不明确。其次,部分石油企业虽然建立了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但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仍不健全。信息化下,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财务管理事项,例如预算管理事前控制、资产流向动态管理、经费执行电子审批、企业领导监督检查、财务信息综合分析等工作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使集中核算监督成为可能。传统的内部信息化管理制度也不再适用。再次,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不足。

4、改善激励机制,促进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责任的有效担当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并引进了一些高学历的财务人员,但是由于企业内部实行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导致财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我国石油企业实行的内部激励机制主要是薪酬制,仅仅是不同岗位人员,薪酬组成内容不同。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效果。主要存在一下问题:薪酬低且差距小,薪酬结构形式单一且欠缺长期的激励机制,缺乏公平性,难以对员工形成有效激励。同时,激励机制发展不够全面,重物质轻精神的弊端仍存在且对员工的深层次激励不够重视。

二、提高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措施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建设,严格照章办事,赏罚分明。建立与内部控制相配套的奖励机制,改善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实现激励方式多样化,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分配机制。采用滚动的预算编制方法克服固定预算的缺点。滚动预算方法可以保证企业预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能根据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修改和调整,更好地发挥预算作用。

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和激励制度。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能使员工为了企业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将员工与企业紧密地系在一起,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再次,要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保证预算编制的可实施性,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作为根本出发点,用以指导和执行企业的预算编制,使企业始终向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前进。同时,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能适应环境变化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2、借鉴国外经验,改革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1)关于矿区成本。一般矿区成本分探矿权成本和采矿权成本。石油企业在取得探矿权时,交纳的各种相关费用可以计入开发成本中,当不能形成地质成果时,再将其计入当期损益。采矿权成本可以作为无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在合同期限内依据单位产量法进行摊销。(2)石油开发成本。依据资本化的原则,无论油井是否开发成功,都应该将相关设施成本费用资本化,且看作油气资产,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折损计算,将折耗费用计入到石油生产成本中。(3)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方面的改进。石油企业必须在财务报表中明确对于企业发生成本以及资本化成本的会计核算处理方式。同时,石油探明储量、储量的变化及影响原因、石油储量的价值、石油开发成本、生产经营成果等信息都要明确。(4)矿区经营权益和非经营权益要合理区分。会计核算具有确定产权以及保护、反映变化的作用,矿区权益是石油企业的产权,所以,对矿区经营权益和非经营权益的合理区分非常重要,尽量使得矿区权益转让权益规范化,能够合理的反映出石油企业产权,从而正确计算油气的资产。

3、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在石油企业中的运用

首先,明确自身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进一步提出有价值可供操作的建设对策。其次,积极创新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与之匹配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保证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要及时关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动向,积极推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对落后的财务管理系统及时进行淘汰,采用更新更规范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加大对其的投入,提高石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水平。

4、优化石油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第一,要实现激励机制的“多样化”。在原有的薪酬机制基础上增加其他薪酬形式。如:工作用品补助(如工作服、办公用品等);额外津贴(如所购买的企业产品优惠折扣);心理收入(雇员从工作本身和公司中得到的精神满足);生活质量(如上下班的便利措施、弹性的工作时间、孩子看护等);私人因素(个人的独特需求,如是否可以带宠物上班等);为了满足不同雇员对薪酬体制的不同需求,应破除一刀切的激励机制,实行雇员薪酬方案定制,薪酬成分及比重依据雇员的需求进行安排,每个员工都有相应的薪酬组合,比如某个员工对私人因素不感兴趣,他可以放弃私人因素这部分,去挑选他感兴趣的部分,如额外津贴,定制薪酬方案不仅可以满足员工需求的差异化,还可以降低公司对于员工的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依据员工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动态调整薪酬体系,提高员工满意度。

第二,要实现激励机制的“长期化”、“全面化”。首先,可以通过给予股票期权来激励企业经理人员,这不但能与股票目标有很好的兼容,也使人的收入与绩效相关连,起到的刺激强度较大,从而为企业留住大批的管理精英。其次,石油企业应当为每位员工设定一个具体且当的目标,奖励完成目标的员工。目标能使员工们产生压力,激励其更加努力地工作。其次,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三、结语

财务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及资金运作和发展潜力,所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石油企业必须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改善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才能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邵春光.新经营环境下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北京石油管理千部学院学报.2011(6):41-42.

[2][美]H.R.布罗克著.崔越阿等译.石油勘探开发会计.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

[3]薛英.中石油财务风险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消费导刊.2010.102.

[4]仇武将.借鉴国外经验改革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河南石油.2011.3(15):56-58.

[5]曹亮.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10).

[6]王东生,马淑云.浅析我国石油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与控制的新模式.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01).

[7]范勇.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油田成本预算水平.现代商业. 2009(27) .

[8]王光友.油田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7(03).

篇6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一、旅游企业融资现状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企业大小的标准之一就是企业规模和资本实力,当今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旅游企业中小型居多,以旅行社为例,企业实体规模不大,注册资本所需资金较少,员工人数通常8—10人以下,主要负责与游览线路的制定、游客住宿和交通的安排,业务单一且简单,从客观的角度决定了旅游企业最常用的投资方式就是向银行贷款、内部集资和业主投资,然而旅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信誉度有限,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度有限,更多的依赖于民间借贷和商业贷款,为此旅游企业要付出比到正规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更高的成本。除此以外,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管制的加强,加剧了旅游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旅游企业的发展。

二、旅游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旅游企业融资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是受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旅游企业自身因素影响。旅游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主要是企业自身因素引起的。一是旅游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旅游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意识较差,财务透明度较低,财务资料不完整、不真实,对银行而言,融资给旅游企业会增加其不良贷款的风险,极易产生坏账。二是旅游企业与工业企业、制造业相比,其规模较小,投资成本较低,在向金融机构贷款的过程中缺少有价值的可抵押资产,从而不易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获得融资。三是旅游企业的所有权制度是出资者的所有权和治理权合二为一,在企业治理过程中极易导致一人独大,冲动决策和盲目决策的发生。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任,从而提高了了对旅游企业融资的审查和监管力度,提高了融资门槛。

2.银行等金融机构因素影响。当前,银行业主要把大企业作为其放贷对象,甚至提供优厚的信贷条件,吸引大企业到银行融资;而大多数旅游企业归属于中小企业类型,融资金额不大,借贷周期短,时效较快,这无形中会致使银行的监督费用、经营成本等增加。故银行通常会严格限制旅游企业的借贷条件。除此以外,其他金融机构,例如证券公司、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因为同样的原因对中小企业采取的融资政策和银行业基本趋同,因此旅游企业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的渠道亦非常困难。

3.融资制度因素影响。当今,我国虽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倡信贷开放,鼓励企业到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但并没有对作为主要融资目标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具体融资制度有明确的要求说明,使得金融机构在融资的过程中倾向于把大企业作为首选的重要融资对象,而与以旅游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融资对象则被边缘化,导致旅游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三、旅游企业融资对策

1.健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制度。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通过建立旅游企业信用查询系统,随时了解掌握融资旅游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信誉度高的旅游企业实施信贷奖励措施,提高信贷额度;反之则降低信贷额度甚至拒绝对其融资;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应转变传统目标顾客观念,在金融业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把中小企业客户市场做为潜力市场并对其进行开发,扩大业务量和市场份额;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应与信誉度高、实力雄厚的担保机构合作,一方面降低坏账损失,一方面降低成本等费用。

2.旅游企业自主拓宽融资渠道。旅游企业在面对融资困境的现状,首要发挥的就是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精神。除了传统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旅游企业还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例如对于一些非货币性资产旅游企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就可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向租赁公司或不同类型企业等进行融资租赁,既缓解了资金压力又得到了非货币性资产的使用权;此外可以通过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机构进行借贷,这些中小银行以

间资本为主,把效益性和安全性做为经营原则,由于这些中小银行在资金实力、业务规模等方面与四大行以及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趋于劣势,故主要把中小企业、普通散户作为其目标客户,因此旅游企业向其融资相对较易成功;除此以外,旅游企业还应通过向企业或个人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

3.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从政策上加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制度的监管,取缔或减少其对旅游企业借贷的苛刻限制条款,放宽旅游企业的借贷门槛;此外,政府鼓励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民间租赁公司等企业的发展,从而间接推动旅游企业通过这些渠道顺利地融资。另外,政府还应积极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民间企业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监督机制,从制度上、技术上两方面主动监控财务动态,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进而降低财务风险,敢于加大对旅游企业的融资力度。

四、进一步改善旅游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

为旅游企业创造一个有利的融资环境,保障旅游企业顺利融资,进而改善其在融资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建立有效的旅游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机制。基于旅游企业的融资风险具有危害性、不规律性、激励性和客观存在性四个基本特点,故旅游企业在面对融资风险时首先要求企业经营者或管理者从思想意识上对其予以重视,并贯彻在行动上;其次培养融资风险管理人才。专业的融资风险管理人才不仅熟知国家财经法规,具有财务风险敏感性,了解融资活动的风险类型并能灵活组合运用各种融资风险的分析与预防措施,帮助企业制定正确地财务决策,使财务风险率降到最低;最后健全融资风险监督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会约束旅游企业严格按照融资风险管理程序制定融资风险管理措施,并对各项风险管理活动进行事前检查、中期检查、事后考核和反馈,综合评价旅游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活动成效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其不足的原因并据此对今后的融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而激励旅游企业提高其融资风险抵御能力,保证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2.通过创意性项目带动融资。旅游企业面对融资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民间资本不愿与旅游企业形成借贷关系,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收益低、成本高,风险较大。而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第一、二产业的技术革新、第三产业的文化和服务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中流砥柱,是企业最有竞争力的武器,创意性项目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旅游企业也不例外。为此旅游企业自身可通过开发一些富有创意性、品牌性、经济价值较高的经营项目,带着这些项目与个人、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谈判,以项目本身将会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效益作为担保,推动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旅游企业还可通过这些创意性项目与个人、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经营,按一定比例分享收益,解决融资难题。

[参 考 文 献]

[1]刘国光,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2]刘曼红.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彩娟.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探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4(4)

[4]韩刚.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商场现代化,2006

[5]张晓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现代会计,2007(4)

篇7

一、引言

当今我国的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治理成本与财务内部治理收益受各种要素影响,而且各种要素的配置不均。所以,应该合理的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股权激励措施、进一步优化国企的股权结构以达到降低股权集中度的目标,更合理的运用财务杠杆。来确保国企财务内部治理收益到达最高时其成本在一个可控、可接受区间。如此就可以使得国企财务治理效率的最优化。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治理效率的现状

(一)财务治理结构的分析

目前,我国国企的财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股权较大,股权集中度过高,少数股东的权利无法制衡;第二,国企在董事会、股东大会与经理层之间的人员的任职重复;存在着多重兼任的情况,只有代表着控股股东利益的少数高管手中才有财务的决策权与执行权,下层人员基本不具有与其职务权利相对应的财务支配权;第三,尽管国企设立了监事会并按照公司法与依法设立的公司章程享有对高管德监督权,然而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各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无法或主管没有意愿去履行手中的监督权。

(二)财务治理模式的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数都使用“总经理制”的治理模式,总经理掌控财务决策权,可以行使企业的多数的财务决策,对包括现金支出在内的财务决策权进行严格的管控,出总经理以外的人员均无权参与财务决策,财务部门只有对财务决策的行使权。当然,也有许多的国企的财务制度实行总会计师制,总经理对总会计师进行授权负责企业德财务治理,这种模式能够高效且快速的做出财务决策,但这种模式可能出现舞弊行为,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政府运营国有企业的方法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方法基本一样,大股东和少数人绝对控制着企业的财权的执行、配置与监督,权利没有下放。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影响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治理效率的因素

(一)融资结构

国有企业融资一般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来进行。而企业的融资结构极大的影响了财务治理结构,财权配置能否有效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治理的效率。不受期限约束德股权融资,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企业的规模扩大。而且企业可以更主动的制定股利政策。债务融资为企业经营业绩带来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定量且可控的资产负债率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进而促进其在提高资产的收益率的前提下控制经营风险,以保证成本不会高于可接受水平,极有利于切实维护股东的利益。但企业的负债过多,将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可能出现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由此可见,当资产负债率是合理并且可控的,国企的财务治理效率才能达到较高的程度。

(二)股权集中度

股权集中度体现了公司各个股东所持股份的相对比例,决定了企业的股权结构,对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等组织机构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股权集中度是财务治理框架和机制形成的众多因素中的核心因素,它对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国企的股权过于集中,表现为绝大多数的股权掌握在国有控股股东的手中,导致整个公司的利益等同于控股股东德利益。股权集中度在一定的水准上,公司可以以较小的财务治理成本,获得较高的财务治理效率。过高的股权集中度会导致中小股东的利益无法获得有效保障,公司财务治理的监督无法有效落实,从而极大的影响了财务治理效率,不利于公司持续经营和发展。过低的股权集中度,会导致财务治理成本的上升,如监督成本、激励成本等。财务治理效率的提高也更难。

(三)高管人员的选聘制度

企业高管人员聘用无非是行政任免或市场选聘。国有企业行政任免使得管理者身份行政化、地位等级化和管理官僚化,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错乱,不利于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提升。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应该由董事会通过市场化管理机制、录用考核机制来进行选聘、任免、考核、评价,选聘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作为没有行政级别的国有企业的管理者。

(四)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

高管人员作为企业的实际运营者,不完全享有公司的剩余财务索取权,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和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行为。倘若通过激励机制设置管理层持股的条件和标准,可以使其与公司和股东的利益驱动,薪酬和股权激励可以起到双重激励的作用,提高高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财务运行效率的提升,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

四、提升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治理效率的对策

(一)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

伴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企可以借此契机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对于按规定实行行业垄断的国企,应该制定可行的改革方案,引入合格的民间资本,充分发掘国内民间资本的优势,确保资源与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为国有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注入民间资本能够促进国企财务治理效率的提高。重要行业的国企,可以通过吸引战略投资者的方法,降低国有股权在企业股权中的相对比例,来确保股权结构的优化。国内民间资本与战略投资者资金的进入,在优化股权结构的同时,也能降低国企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出现,使得企业的财务内部治理更加有效。

(二)发挥董事会的战略管理科学决策职能

董事会企业的高管,也是财务治理和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负责公司经营策略和方针的制定,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董事会应处理好与经理层的合作信任关系,确定公司通过合理分析后才做出重大决策。因此,企业应促进战略性董事会的建设,凭借对经营活动中各个经济事项的判断能力,来不断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而且董事会需要确保具有合格独立性的独立董事的同时需要注重独立董事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以此来发挥董事会的战略管理科学决策职能。

(三)建立对高管层的追溯审计制

由于国有企业高管的选用具有特殊性,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追溯审计制度,这样才能避免短期财务行为,并结合企业的所处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对策:所有高级管理人员,不论是调整、离任、辞职与违纪受到处理的必须按规定进行追溯审计,审计的重点在于高管人员在任职期间的财务执行权的执行情况。追溯审计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国企的财务治理效率,避免高管因为自利行为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8

基金项目:本文为海口经济学院2010年青年基金项目“房地产财务战略管理选择模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hjk10-13

财务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谋求长远的发展和加强财务竞争优势,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充分考虑和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财务活动的影响基础上,为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和决定性的谋划。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了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效率。

为合理分析影响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因素,并为企业选择财务战略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结合海南旅游房地产财

务战略的现状,初步建立海南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模型。

一、财务战略管理的流程及模式介绍

(一) 财务战略管理流程

财务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决策者制定、实施用以指导企业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财务战略,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财务战略进行控制与评价的动态管理过程。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财务战略管理的逻辑起点是企业目标和财务目标的确立;财务战略管理的重心是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财务战略管理的环节包括财务战略方案的形成、实施和评价。 财务战略管理流程图如下:

(二)三种基本的海南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模式

海南经济发展较缓,其房地产业的发展始于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当时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现象比较多,低廉的土地出让价格吸引了雅居乐、富力、中粮、鲁能等知名开发企业纷纷进驻,促进当地开发企业的良性竞争,推动海南房地产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建省20年来,海南房地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开创期、发展期、高峰期、调整低迷期、处置期、稳定健康发展期等阶段,逐步发展成为海南省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从2005年起,海南省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楼市逐渐升温,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与目前全国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调整相比,海南房地产业有其特殊性。如从岛外投资者的购买动机来看,多为度假型和养老型自住;从投资的目的来看,岛外投资者多为投资而非投机;从投资周期来看,投资多为长线而非短线。

根据以上海南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其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海南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可以分为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和防御收缩型战略等三类 。

1.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 是指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其主要表现特征为“高负债、低收益、少分配”。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的表现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配股增发等方式满足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基本不分配股利,积极寻找新的土地储备机会,增加在建开发项目规模,开展营销策划,加快项目销售和资金周转,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增加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储备,适应企业规模扩张需求。

2.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其主要表现特征是“低负债、高收益、中分配”。对房地产企业而言,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的表现主要是谨慎利用债务融资,加大低成本融资力度,适度扩充土地储备,在权衡内部资源、管理能力以及外部客观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在建开发项目规模,加快项目销售和资金周转,同时在满足企业规模平稳扩张的基础上保持适当人员储备。

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指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其表现特征是“高负债、低收益、少分配”。对房地产企业而言,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一般表现为企业应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融资,扩充融资途径,满足企业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资金需求;建立严格的投资标准,谨慎扩充土地储备;减少开工面积,盘活存量资产,降低售价,增加购房折扣,出售盈利前景和现金流不佳的开发项目储备;通过采取精简机构、减少雇员、节约成本支出、压缩营运费用等措施,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持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

二、影响海南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公司财务战略的选择需着眼于公司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需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行业政策导向、行业景气程度以及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和融资等各项综合能力。

(一)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现代经济总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同的经济周期对行业和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影响重大。在经济复苏阶段总需求迅速膨胀,在经济繁荣阶段总需求平稳增长,在衰退阶段需求急剧下降,经济面临紧缩调整。

经济周期性波动要求企业顺应经济周期的过程和阶段,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以减少它对财务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减少经济周期中上升和下降抑制财务活动的负效应。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要与经济运行周期相配合。

一般而言,在经济复苏阶段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增加投资和劳动力,加大产品投放力度,抓住市场恢复和发展的机遇。在经济繁荣阶段应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结合,在繁荣初期继续增加产品和劳动力,扩大投资;在繁荣后期则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则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迅速降低库存,回笼资金,压缩费用,减少临时性雇员。总之,企业要跟踪时局变化,对经济的发展阶段作出恰当反应。

(二)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行业政策环境相适应

房地产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与行业政策环境息息相关。首先,现阶段国家对房地产调控频率高。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行业,对保证经济平稳运行意义重大,在国家宏观调控时,往往作为调整对象予以考虑,有时是宽松调控,有时是紧缩调控,调整频率较高;另一方面,调控对房地产行业影响大。房地产是一个政策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导向,以及相关的行业融资政策、行业税务政策的轻微调整往往对房地产的现金流和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制定财务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导向,深刻领会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必须密切关注和分析下阶段的政策走向,以便及时调整财务战略。

(三)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旅游房地产行业景气程度相适应

房地产受宏观经济冷暖和行业政策调控,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行业经常形成偏热或偏冷的局面,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周期性和波动性较为明显。行业景气的时候,销售价格持续上涨,销售面积迅速消化,企业拿地热情高企,房地产投资规模及开工面积迅速扩大;但当行业陷入不景气的时候,销售量和销售单价回落,市场观望气氛不断扩大,房地产投资及开工面积增长陷入停滞,整个行业现金流绷紧。

行业的景气程度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提前预判整个行业下阶段的走势和把握行业的景气程度,灵活选择相应的财务战略。在行业景气的时候,有条件采取快速扩张的财务战略;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财务战略要相应调整,做到提前应对,采取稳健发展或防御收缩战略,来提前应对行业不景气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四)影响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选择的其他因素

影响财务战略选择的因素还包括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阶段等因素。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阶段包括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行业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财务战略。由于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时间不长、行业集中度较低,以及作为经济支柱行业,行业整体及房地产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较为广阔,整体还处于上升阶段,在以下财务战略模型中将不再细分考虑上述因素。

注释:

注1:由于房地产行业经营性现金流整体呈现负数的原因,部分指标计算公式中用现金净增加代替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以更好的分析说明。

注2:影响财务战略选择的企业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及权重说明:

①在影响财务战略选择的企业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中,我们初步设计了20项指标,包括15个量化指标以及5个定性指标;

②在量化指标中,主要选择了能反映公司偿债能力、变现能力及发展能力的一系列现金指标。对利润指标选择较少,主要是考虑由于房地产分期开发及利润滞后结转等原因,利润指标现阶段对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较小,暂不予考虑。

③ 对各自标权重的说明:按照一般企业的绩效评价标准原则,采取量化指标70%权重,定性指标30%的权重。量化指标按照6个大类指标的重要程度采取负债比率: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变现能力:财务弹性:现金结构=1∶1∶1∶0.5∶0.5∶0.5的原则划分;定性指标直接取平均数作为权重。

参考文献:

[1]曹艳宏、梁迎昕著;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现代审计与会计》2006第12期

篇9

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由专科升格而来,缺乏本科办学经验,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何在以往积累的专科办学经验与本科办学要求中找到结合点,在本科培养中构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自身竞争力,值得探讨。

一、新建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存在的误区

新升格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对本科层次人才的内涵认识不够,定位不准,且由于无本科办学经验,因此,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要么受原先专科办学思想束缚,要么缺乏自信,全盘否定自己,一味采取“拿来主义”,照抄老本科院校的做法,在思想认识上可能存在以下误区:

1.专科升本科无非就是多加些理论课

这种观点认为,本科为四年制,与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方案就是按照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增开些英语、经济学、管理学类的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等课程即可,造成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层次内涵上远远不能达到本科层次“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的要求。

2.只要参照老本科院校培养方式即可

专科升格为本科后,新建本科旅游院系会认为,自己没有本科办学的经验,老本科院校办学经验丰富。既然都是本科层次,按照老本科院校的做法一定没错。于是,复制老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这种做法没有分清自身办学的优劣势,势必造成“东施效颦”的效果。

3.本科层次培养不需要学习岗位技能

从专科到本科,人才培养从操作型升级为管理型,主要为旅游企业、事业及其行业管理和机构培养输送的管理创新人才,因此,部分新建本科旅游院校片面认为,本科层次管理型人才不需要培养具体的岗位操作技能。此外,由于受办学资金和场所限制,我国相当部分的老旅游院校所没有校内实践场所,这更促使新建专升本院校认为旅游管理校内实训场所可有可无,最终导致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不符合市场要求。

4.本科实践教学就是岗位技能培训

在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原有专科办学思想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就是指学生旅游岗位服务技能,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会做”的层次上,没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将直接导致将本科生培养降格为专科甚至中专层次,无法保证人才培养内涵的真正提升。

5.本科生不安心旅游工作与学校教育无关

与专科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相比,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旅游管理专业任何层次的毕业生均需从基层岗位干起,部分本科毕业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纷纷跳槽。。有些岗位的工种较为单调,使得一些旅游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情商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学校对此认为是用人企业自身的问题或社会问题,没有意识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缺失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若以上述误识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将导致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省部属重点院校之间的人才培养定位差别不大,可又由于生源素质和师资水平的限制,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在理论高度上赶不上省部属重点院校,实践操作水平又落后于职专学生,再加上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素养教育没有跟上,极有可能导致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各方均不满意,新建本科院校的声誉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二、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定位

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在认识上产生误区,究其根源,是没有分清不同层次旅游管理人才之间的差别。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人才培养定位。

1.专科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旅游管理专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综合素质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基层、中低层管理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专科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岗位型的,注重训练一线操作能力,毕业生中产生部分一线劳动者、大量潜在的低层管理者和少量的中层管理者,即通常人们所称的“蓝领”、“灰领”。

2.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可分为研究型(以部属重点旅游院校为培养主体)、教育型(以省部属重点师范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培养主体)、应用型(以新建本科院校为培养主体)。与专科相比,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因此在培养时需以学科来设计专业。当然,基于旅游行业自身特色,与多数专业相比,研究型和教育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也同样表现出一定的应用性。从人才定位看,研究型人才培养主要为未来的学者提供后备人才,少部分为中高层旅游管理者,即旨在培养通常所说的“学者”、“金领”和“白领”;教育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培养“教师”、“学者”、“白领”及少部分的“金领”和“灰领”。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白领”、“灰领”及极少数的“金领”。新办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认真分析自身在过去技能应用型专科人才培养经验及自身限制,明确自身的培养定位既不能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和师资培养的研究型或教育型,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教育、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即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为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口径强调与行业需求、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接。

三、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对策

在明确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即可消除误区认识,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自身不足,发挥自身所长。

1.人才培养把握“本科+应用型”双重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力,能胜任旅游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一方面不仅要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还要具备比专科生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又要比学术型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需要,能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方案要体现其业务培养要求,主要包括:(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3)具备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旅游职业经理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能;(4)具备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作为本科层次人才,特别要求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理论教学坚持“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规范而又凸显特色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教学是区别本科与专科层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不能认为只向学生灌输了规定的理论课程知识就达到了要求。理论课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达到本科层次的“宽知识、厚基础”,更应让学生从中获取“强能力”,因此,理论课程教学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创造和应用能力,多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及自我学习意识。除了学院教师授课指导外,学还需安排野外考察、实际案例分析,并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旅游行业权威人士开设专题讲座,以求理论知识与行业实际对接,使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又具有直接的行业指导意义。

3.实践教学突出“岗位技能+行业管理能力”培养

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使管理者必须掌握基层岗位工作技能,但对旅游职业经理而言,更重要的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注重岗位技能和行业管理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和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好方法,旅游管理专业中许多知识节点都十分适合采用该类教学方法,如中西餐饮摆台、客房清理、全陪和地陪导游服务、旅游项目策划等等。可在校内模拟客房、餐饮、导游室、酒吧等实训室,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担任管理者、服务员、客人,通过对各种假设任务和突发事件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4.加强职业“挫折商+情商”培养

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就业主要在旅游企业,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本科生必须从基层做起。而作为本科生,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比大专生、中专生有更高的期望值,一旦发现仍和大专生、中专生甚至职高生处于一样的工作起点,往往有挫败感,因此对在校生提前进行情商和挫折商教育尤显必要。此外,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应用型人才的社交能力、公关能力、协作能力十分关键。在校期间,学校需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组织或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外活动,如旅游风情艺术节、导游大赛、旅游策划大赛、旅游创业设计大赛、旅游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文化节事活动,锻炼学生公关和协作能力,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

5.加强“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师资建设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一支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授课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存在两类教师:一类是由企业调入的教师,有丰富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旅游行业联系密切,但总体理论研究能力较弱;还有一类是从高校毕业分配而来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理论研究能力较强,但缺乏实践经验,此类教师往往是由于新建本科院校面临本科评估硬性指标压力而被迫引进。今后应针对两类教师,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如针对实践经验缺乏的高学历教师,可安排其在对口实习基地挂职,参与企业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增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对于企业引进的管理人才或原专科师资队伍,可通过人事政策倡导在职进修,激励青年教师访学或接受更高一级的学历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结语

新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专科升格为本科初期往往缺乏经验,但只要明确自身办学优势,找准定位,以旅游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为导向,把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一定能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色、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中职 四个嵌入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改革

一、实施背景

为适应当前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围绕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嘉兴技师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采用“四个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从2012年起,加大了“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力度与幅度,为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能快速适应现代企业工作岗位的技术人才而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二、主要目标

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学院希望达到如下目标:使学生获得旅游服务综合职业能力,达到生产、服务第一线人才的从业要求,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使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证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专业教学和职业标准相对接,加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项目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以“任务驱动”或“项目化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深度对接。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1.职业领域和职业能力分析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旅游服务类技术人才需求,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工作,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嘉兴地区及周边企业,旅游服务类专业往届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了多方位系统的调研分析。调查得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领域包括2个职业方向,分别是旅游服务方向和酒店服务方向,并在2个职业方向上形成了不同的工种。因此,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职业领域分析为基础,明确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准确定位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根据不同工种的职业能力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就业为导向,瞄准市场需求,找准市场定位,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这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同时,从职业能力内容出发,笔者与同仁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领域的多个职业方向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2.构建课程体系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化素养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在“四个嵌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引领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紧抓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和行业职业培训体系嵌入学校教育体系。

职业培训体系涵盖了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证书等多方内容。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行业的职业培训体系,能帮助他们明确职业特性,对未来的职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实现学校和社会的“零距离”对接。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早在2012年就已通过与旅游培训中心的合作,成功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面试的体系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严格以旅游业的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学生,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此外,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引进其内部的职业培训体系,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贴近企业的用人标准,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2)以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原则,将其考试科目和内容纳入课程体系。

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旅游服务与管理岗位职业和典型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整合,确定了以“工作导向”和“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在不同的学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职业资格考试。 在此基础上, 通过工学结合整合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使之既符合职业标准要求,又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环境。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引入企业文化。“未来导游俱乐部”和“未来职业经理人之家”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两大学生社团,其活动经费一般由旅游企业赞助,每年还举办一次技能比武,邀请旅游企业的领导和专业能手担任评委。这样的组织和活动不仅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别样的舞台,也将合作企业的文化引入了校园,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沟通桥梁。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全面贯彻“以就业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职业岗位为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将“3Q7S”教学管理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形成企业的管理氛围,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4)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将行业标准引入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课程设置中,以职业发展为导向,通过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的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具体为:将全国导游人员职业资格标准、景区(点)导游人员职业资格标准、餐厅服务人员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旅游文化、服务礼仪、旅行社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模拟导游等专业核心课程。在制定专业教学大纲时,充分借鉴行业和企业的相关标准,必要时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完善。

四、建设成效

从2012年6月至今,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完善了“四个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成功实现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教学评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使专业教学对接企业岗位、职业资格认证、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实现将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的职业培训体系嵌入学校教育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嵌入课程体系,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强化校企合作,通过对岗位群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分析,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化素养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有成效,重视过程监控与教学评价,强化实训条件建设,推动人才培育。这其中,最为直观的成效体现就是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以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为例,2012年度49名学生参考,合格率为65.3%,高出全市合格率约45%;2013年度31名学生参考,合格率为62.5%,高出全市合格率约39.5%。

同时,要成功构建“课证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需将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证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做到专业教学和职业标准相对接,加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项目课程体系建设。两年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已经成功完成了5门核心课程的“课证融合”实践。并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校企合作开发了 6套特色校本教材。

篇1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我国各地的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的营业收入也不断提高,这就对旅游景区的财务风险防范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当前旅游景区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景区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相对较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到现在尚没有多年时间,以至于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到现在还不完善,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待完善之处。造成这个局面的一个关键的因素便是我国的旅游业在景区财管方面的目标不明确,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是单纯的将门票收入作为主要的盈利收入,忽略其他收入,从而导致旅游景区的资源配置不平衡,造成旅游景区一部分收入的缺失以及旅游景区资源的浪费,影响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2.有些景区未按权责发生制要求登记财务账目

我们不能否认每个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账目,这些账目上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景区财务管理也正在朝着标准化和制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限制和日常管理不够严格,财务管理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会计法和财务制度要求对景区的财务进行管理,而且对于一些细小账目没有完全落实,更无法做到日清月结,导致财务管理中会出现一些管理和记录混乱的情况,在对账目进行季度或者年度的总结时,根本核对不上。而且一些景区是按照查账进行征收管理,原始票据、报销单与记账凭证子细目不相符,一旦相关部门检查旅游景区的财务账目,会出现罚款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平时的管理不到位,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登记财物账目。如果每个旅游景区都按照权责发生制登记财物账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负责项目,在核查账目时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以立马找到该账目的负责人进行惩处,采用了这种方法,财物管理人员会改掉平时散漫的情况,对账目认真负责。

3.景区印鉴管理制度不规范

印章是每一个企业和机构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凭据和工具,印章可以看做权利的证明,正如在封建王朝时期的“玉玺”是皇权的证明一样,皇帝只有通过玉玺才能行驶自己的权利,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印章一些职能才能形式出来。然而在一些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印章的管理缺失混乱的,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去执行。在一些景区甚至出现财务章、法人名章、公章和银行U盾都是由出纳员一人全权管理的现象,出纳员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财务管理人员,甚至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纳员一人独大,这种现象按照会计法等相关规定是不允许的。这种情况会造成景区内部监管机制失灵,使得景区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影响景区正在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甚至会会景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

二、加强旅游景区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管理的对策探究

1.建立健全景区内部收支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景区内部收支管理,因此旅游景区应该制定科学的、完善的景区内部收支管理制度。为景区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定规范的管理流程,使得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财务管理,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在景区财务管理环节中,必须加强对于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原始凭证是最为初始也是最为关键的凭据,在旅游景区财务管理中要做到每一项都保留原始凭证,只有这样在核对账目时才可以查清每一项收入的具体来源和每一项支出的具体流向。另外,在财务管理中要做到严禁非正规发票入账,非正规发票入账,是对于自己景区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不负责任,在旅游景区财务管理中要找极具责任心的业务人员来负责发票的相关事宜,严禁非正规发票入账,一旦发现非正规发票要及时处理。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中支出占据着很关键的部分,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中支出可能包含着多种项目,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无论指出是多么的复杂,都要做好对于支出的严加管控。对于每一项指出都做好精准预算,在实施时更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除非特殊情况,并且不可以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因为在做好预算的情况下,每一笔资金都是有固定用途的,切不可以让财务人员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这样很有可能让资金在记录上产生混乱。

2.精细化管理,切实落实景区财务规范

对于财务的管理必须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只有做到精细化管理才可以做到财务管理有条不紊、不出差错。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要做到精细化必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健全景区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更重要的是落实,严格落实景区财务规范。只是建立健全景区财务管理制度是完全不够的,有些旅游景区存在着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这些财务管理制度就如同摆设一样,由于旅游景区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够严格,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财务管理中没有按照该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导致该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长期处于混乱的状态,只有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将这些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才可以规范化该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要想落实好旅游景区的财务规范需要将完善的旅游景区财务管理规范发放到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手里,并且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牢牢记住所有的财务管理规范,遇到每一种情况都可以立刻想出对应的措施。可能在一个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在开始不可以做到那么的完善,对于每种情况都有规范的操作流程,但是随着旅游景区的不断发展,这些没有规范流程的情况一定会不断的被发现,一旦发现一种情况,旅游景区的管理部门就要对该种情况进行补充,并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3.加强培养,提高景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旅游景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对于该景区的财务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对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一方面要经常性的组织景区的领导阶层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及财务尝试业务知识培训,学习《会计法》、《财务管理办法》和景区财务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学习,大家的业务能力一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学习这些有助于提升他们作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现代旅游景区财务管理中更多的进行电算化操作,而这些东西又是不断进行更新的,所以旅游景区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学习,让他们学习最新的技术和方法,因为新的之所以能代替旧的,就在于新的里面一定有着更为优秀的内容,更为符合不断发展的科技,更为满足人们的要求。

4.加强旅游景区固定资产管理

旅游景区是一个对于游客开放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会有很多的设施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区域,导致一个旅游景区的固定资产是较为难计算的,而且这些设施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再次为景区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困难。旅游景区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旅游景区各个部门的配合,共同管理好旅游景区的财物,完善物品的登记和领用手续,避免造成财物的损失。旅游景区的资产管理部门要对每一项资产做好严格的记录,包括购置、入账、清查、损坏和报废等各个环节,并且还需要对于景区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做好旅游景区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三、结语

旅游业近年来在我国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在促进我国旅游消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旅游景区要想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做好景区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旅游景区的财务风险防范,这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旅游景区管理阶层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杜丽娟.关于旅游景区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管理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7(2):52-53.

[2]陆升元.内部控制下旅游景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6(4):197.

[3]李奋.探究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15(16):143-144.

篇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当前,我国旅游业收入主要是通过旅游企业获得的,旅游企业肩负着发展旅游业和推动旅游经济的重大责任。旅游企业是指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并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导游、咨询、交通、住宿等服务,借以取得旅游收入的经营性组织。我国的旅游企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在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了满足旅游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其财务管理。

一、变革企业管理模式,确立财务管理战略核心地位

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旅游企业的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其次,企业领导要定期听取本企业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督促员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保障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通过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切实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旅游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二、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是否拥有一套运作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有长远的发展。由于国家的会计准则与企业的实际执行存在一定的差距,各旅游企业应在现有的会计准则、会计法以及相关法律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结合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深入研究,逐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制定要以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目标,坚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七拼八凑,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旅游企业要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形成有效的内部相互制衡机制,坚决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业务和财务行为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另外,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这些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三、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

现代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旅游企业受外界影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代性,因此,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对于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保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旅游企业的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范围,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的一系列流程和规范,随时对各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其他各环节信息为辅的信息系统,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加强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旅游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理念,关注一切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全面、准确、迅速地搜集、分析、利用和反馈信息,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四、加强旅游企业财会队伍建设

做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人员队伍。目前,旅游企业中财务人员队伍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专业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后续教育接受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应有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不能严格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开展财务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旅游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熟练技能的财务人员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培养和选拔具备较高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求其熟悉本职工作和相关财务知识,还要求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熟悉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企业还要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为财务人员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渠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和技能。其次,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用人制度。在财务部门开展岗位竞聘,对从业人员进行政治素质、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等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聘任、行政职务的任免、奖金的发放等挂钩,形成完善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旅游企业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建立起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及时向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其次,旅游企业一定要增强风险理财意识,提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把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有预见地、系统地识别、监测和评价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风险的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原因、强度、影响范围以及对企业资本经营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等。通过对风险的跟踪监测,旅游企业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另外,旅游企业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与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后,政府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保障基金。风险基金由各旅游企业按规定比例缴纳,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一旦发生经营危机或财务危机时,一方面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减少政府的负担。

篇13

[作者简介]谢迭理,海口经济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海南海口570203;万新焕,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会计教师,讲师,海南海口570228

[中图分类号]F2.6;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1-0018-03

近几年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使之在海南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尤其是2010年1月国务院宣布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纳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旅游业更是成了海南重要的经济支柱。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旅游企业,要进行经济核算,也要讲求经济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加强科学管理。旅游会计作为旅游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旅游会计是专门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学,它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同旅游企业的业务实践相结合,突出行业特点,系统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海南旅游企业亟需培养旅游会计专业人员,以更好地服务于海南旅游企业。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 海南旅游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对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据笔者网上搜索,我国有些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比如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和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导游的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的导游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还设置了旅游企业会计基础。青岛恒星学院的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仅设置了企业财务管理,在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中还设置了饭店会计,旅游管理专业同样地设置了财务管理学和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课程。但是海南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近几年在海南政策以及海南省教育厅、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海南省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旅游专业的教育得到了有序、快速的发展,但是作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会计教育却没有相应地跟上。在旅游相关专业中,只有少数几所院校比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和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了酒店财务管理课程。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发现海南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开设旅游会计课程。有些虽然开设了《基础会计》,但是由于聘请的外聘会计老师是一般是会计事务所和其他行业的会计部门的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没有聘请旅游行业企业的资深会计人员,导致在教学中没有注意与旅游管理专业的结合,教学没有紧密地联系旅游行业的特点,更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专业相联系,从而导致目前海南旅游企业所招聘的会计人员对会计知识非常精通,但对旅游知识一知半解,有的甚至对旅游知识一窍不通。到旅游企业工作后,单位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培训或者是以老带新,这样无形之中增加了旅游企业的管理成本。所以,旅游企业招聘会计人员都要求有在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

(二) 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往往重视通用型会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淡化了特殊行业尤其是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在提高学生对特殊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等客观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方面的教育有明显的缺失。海南省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服务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对用人单位有什么样的会计岗位、企业需要哪些职业技能却并不了解。海南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非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没有对旅游会计课程的建设。由于院校不开设旅游会计课程,教师没有了研究基础,也就没有旅游会计的相关研究,更不用说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到现在为止,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还没有看到关于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的文章,只有关于旅游会计的文章,也不到5篇:《旅游会计》的教学体会(郭康,2008)、《旅游会计》在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不同点(袁三梅、周坚,2009)、新会计准则下我国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与改革(徐雪,2009)、简析我国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范碧辉,2010)。关于旅游会计方面的教材也只有几本,如:旅游会计学(龙京红,2006)、旅游会计学(谷卫。2007)、旅游企业会计(王学军,2009)、旅游企业会计实务(赵恒伯,2007)等。而这些数量不多的旅游会计教材大部分仍然是单纯的会计,没有很好地将旅游行业与会计结合起来,没有以旅游行业为蓝本导入会计学原理。这导致了目前发展迅速的旅行社、酒店、饭店、旅游景点等对旅游会计专门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相悖发展。

(三) 海南旅游会计人才的现状

海南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培养都基本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施中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据笔者调查,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各高职院校确实能够做到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方面由于海南各个企业财务部门设置的会计岗位不多,一个财务部门不可能容纳几十个学生,更不用说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招生火暴,有的院校每一届招生都达到几百名;另外一方面海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会计资料对每一个旅游企业而言都是商业秘密,一旦泄密,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因此,一般企业也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从而导致海南各高校的会计专业主要还是以校内实训为主,即使是在校内实训,由于时间的限制,实训教师在选择模拟资料的时候也只能选择一个行业的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资料编制会计实训的案例,一般都是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蓝本编制会计案例资料,很少有学校的会计实训是以旅游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蓝本来编制会计实训案例的。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会计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一) 海南省旅游企业对会计人才重视不够

由于近两年海南旅游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纷纷诞生,很多中小旅游企业的产权和所有权是统一的,这样,业主独自控制企业,完成资金管理活动。这些旅游企业以及相关的酒店、饭店等由于其规模小,根本不重视会计岗位的设置,不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甚至有的企业就根本就未设会计岗位。由于其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导致会计处理混乱。据笔者调查发现,一些旅游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还是旧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大

力培养旅游会计人才。

(二) 海南对现有旅游业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海南在会计继续教育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针对特殊行业进行继续教育,一般都是所有行业的会计人员集中在一起学习。继续教育教师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都是笼统地对会计的前沿问题或者是一般企业的特殊问题进行讲解,没有针对旅游行业的会计人员就旅游和会计的前沿问题进行专门培训,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会计继续教育中没有得到实质性收获,其业务素质也没有得到提升。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 加强旅游会计课程建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我国重点旅游区之一。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到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动,海南旅游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不起眼的小行业发展成为领跑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增长,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海南旅游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9年底,海南全省有星级旅游饭店238家、旅行社248家、旅游从业人员16万人、各类旅游景区(点)55家。2009年海南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2250,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72亿元。旅游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海南酒店、饭店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机遇。海南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对旅游会计人才的需求,海南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培养人才的重任。

(二) 加强旅游会计人才培养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我国的旅游企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出现了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精通旅游和会计的旅游会计人才,从而导致旅游业务和财务相互脱节。由于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和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有着明显不同,要了解旅游产品经营活动,必须熟悉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与价值运动规律,否则就难以判断旅游产品价值运动的经济实质,不能合理地反映经济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因此,必须加强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旅游企业财会队伍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徐京耀,冼永光.职业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

[2]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