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校普及公共艺术教育能使非专业学生更多的了解人类艺术的遗产,扩展知识领域,丰富生活。它的有效实施,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拓展、操作能力的锻炼、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素质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有益补充,也是培育良好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赞扬了美,乐意把美的东西吸收到灵魂深处作为营养,自己的性格也会变得高尚优美。学习民俗文化和国外优秀艺术,增强学生艺术修养和爱国精神,艺术作品自身的强大感染力和渗透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了人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情感等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培养了综合素质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155-02
一、引言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带来的弊端开始显现,应届毕业大学生数量呈井喷态势,人数逐年增加,就业这座大山始终压在社会、学校以及师生的肩上。2013年,也就是教育部叫停大学扩招计划的第一年,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应届毕业生数量刷新纪录;另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衡量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不断降低,宏观态势从增长趋势变成下行趋势,虽然政府坚定不移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出台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仍有较大压力,计划招聘岗位人数减少,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进一步增加,达到727万人,2015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749万人,应届毕业生连续十五年递增,“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名号在不断的更迭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也始终是悬在社会及个人的头上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僧多粥少”的现状短时间内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毕业即失业”、学非所用等情形也是当下大学生求学漫漫路途的困扰。
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如何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呢?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求职者需要在招聘者面前展现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匹配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培养自己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的同时,有意地锻炼统筹执行力、组织能力、领导力以及协调能力等职场人必备的良好要素,从而可以在求职面试中脱颖而出,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让自己学有所用,在追求人生价值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
二、我国大学教育现状及例举
现阶段,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创新性,虽然国家不断强调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校教育资源的差异,各高校的发展条件有较大的差距,并且难以短时间内得到彻底的解决。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具有创新性,就业观念跟不上时展,导致就业难题,从而加速了我国的高校转型。教育部高校转型改革方向已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其中308所1999普通升格的本科高校,287所独立学院,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破解中国高校发展同质化、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走‘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发展模式”,高校首先要增加改革的紧迫性和主动性,要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渗透到每一项制度、每一个专业、每一项课程、每一个教师,使学校成为产业的大学、城市的大学、社区的大学。
较之于一般高校的大众化、普遍化、同质化,国内顶尖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遵循教育规律,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争创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实现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的目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
如今年9月20日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完成了一箭20星的新亚洲纪录,这其中就包括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哈尔冰工业大学在内的四所国内顶尖高校研发的多颗卫星,尤其是哈尔滨大学研发的“紫丁香二号”,这是我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该研发学生团队包括学校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热能工程等8个学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多人,是一支学科交叉的学生研制团队。
作为我国顶尖高校,从科研实力到教育资源在国家的大力扶持、自身长久积累下,远胜于一般普通高校,这就为他们进行开拓新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5新学年,天津大学开设了《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打破传统,由天津大学学生社团“鹊桥会”负责组织开设。天大开展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改革,鼓励支持引导学生社团在内的各单位申报课程项目,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求。该课程是以讨论为主,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主导到以学生共同参与为主。天津大学实施学生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改革方案,将有一定开展基础且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课外实践教育活动设置为课程。课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人文艺术、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身心健康等类型。同时将课外实践教育学分情况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围,并与学生评奖评优和推免研究生挂钩。丰富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待人接物能力、思维创新等综合能力,通过鼓励支持引导学生自主申报开展新课程,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加强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并可以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从而实现遵循教育规律,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代教育目标。
三、“小百花”文艺活动的项目简介
应对于当下社会的就业难、大学生素质的缺失现象,结合我院实际,通过历史悠久但与时俱进的这样一个文艺汇演的形式,来探究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途径与新渠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习使人明智,文艺陶冶情操,通过“关于校园内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拓展――‘小百花’文艺活动”项目的开展,我们在国贸学院作为试点,探究新时代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小百花”晚会在国贸学院的悠久办学历史中承担了育人的重担。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的就是自觉成为一名具备综合素质、全方位提升自我、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活动层出不穷,大到各类学科竞赛校级选拔赛,小到摆台宣传。国贸学院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浓缩进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晚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你关注到的只是台上表演人员精湛的技艺,无法一窥全貌,但是整台晚会的完美呈现,需要涉及的人数上达数百人,如何让所有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都会是我们在项目开展期间所想要达到的阶段性成果。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个的高效率团队、能够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需要的是将所做的事看成是自己、甚至高于自己事的高度责任感的团队成员,需要能和老师、同学进行有效沟通,起到上传下达、完美中枢作用的团队,能够和赞助商进行洽谈、展现良好语言魅力的同学,我们求职、入职时需要的能力,就是经过与广大同学商讨研究并付诸实践的“小百花”所能锻炼到的东西,领导力、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统筹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等等。
四、结语
我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并给出如下人才培养建议:首先大学教育在提高同学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对人文素养的提升,其次教育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人选择同性不同质的培养体系,最后作为求职者,大学生需要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及时了解市场变动,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中国梦相结合,将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早日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一、总结戏曲美学特征,有效提高学生审美
不同的艺术具有不同的美学特征,我国的古典戏曲所展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逐渐形成的美学思想,它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并体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从古典戏曲名著的解读中有所收获,不管是文学、美术、建筑、设计、声乐,还是物理、体育、政治、经济,都能在我国的古典戏曲中找到投影。这是因为古典戏曲集词、曲、造型、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 在表演上兼备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方式,从而造就了其多角度的美感与多层次的艺术享受。比如对比中外戏曲经典名著就可以发现,中国的古典戏曲作品中往往有悲喜交织的美学特征,体现了一种“乐而不,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与西方的一悲到底或一喜到底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进而引申到“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理念。这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审美感悟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的理性思辨能力。
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古典戏曲的美育功能,在古典戏曲的名著教学中带领学生领略其中妆容服饰的造型美,戏曲唱腔的声韵美、剧本台台词的文学美、科范动作的程式美、人物形象的精神美、长袖善舞的韵律美,等等,这种奇妙的艺术感受是在单独欣赏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时都无法感受到的 。并在对词曲美的欣赏与感悟中,引导学生运用这种美学思想去发现、去创造,从而在各自的领域去阐释古典戏曲之美,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发掘戏曲文化内涵,促进健全学生人格
自诞生至今,中国古典戏曲名作迭现,这些作品将这世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都呈现于小小的一方舞台之上,带给观众视听享受的同时引发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所谓“人生如戏”,你方唱罢我上台,戏曲舞台上演述的一幕幕离合悲欢看似只留存于有限的时空中,但却蕴涵丰富的民生问题和世情百态,可以说是教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的鲜活教材。比如《西厢记》、《桃花扇》中对爱情和自由的誓死追求;《窦娥冤》、《赵氏孤儿》中与黑暗社会的不屈斗争; 《双烈记》、 《精忠记》中的爱国思想……从戏曲人物的命运看人间百态,这不仅使当代大学生在娱乐之余获得精神的涤荡与洗礼,也有利于他们建立起爱祖国、爱人民、坚持自由、守护爱情的高尚情操。
中国古典戏曲重视情与理的统一,强调了以民为本、惩恶扬善等文化理念,其故事情节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是构建大学生道德规范、健全其人格的文化艺术典范。所以,不管是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立足于“实施素质教育、 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目标,高校都应该对古典戏曲名著教学引起重视,充分挖掘古典戏曲蕴涵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学生心智,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增强教学实践环节,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古典戏曲名著的教学就不可只停留在理论和鉴赏阶段,还在了解了其审美特征的基础上,为学生们营造一种宽松创新的实践氛围,让他们在此氛围中自由地施展才华、发展能力。通过组织学生研读古典戏曲名著、观摩古典戏曲影像资料等,学生们主要能够感受到古典戏曲的服饰美、音乐美和动作美,体悟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但是要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发展成为一种能力和素质,就需要实践活动的帮助。 教师主要可以采用朗诵、改编、原创、表演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并鼓励学生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将古典戏曲中所包含的单个艺术元素拎出来进行探讨学习,还可以定期举办各自性质的汇报演出和文艺比赛,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发展学生的多项能力。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反映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在与他人探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了团队精神,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准备了条件。
四、结语
在高校中进行古典戏曲名著教学,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古典戏曲发展轨迹与戏 曲文学的代表作参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和哲学理论,还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多元化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高校要充分发挥古典戏曲的育人功能,逐渐培养学生欣美、传播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早期学校体育教学的人文教育色彩比较淡薄,后来随着体育课程的科学化倾向和学科中心倾向日益加强,人们对体育教育以及体育教学的人文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人们也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学习对于人的发展所具有的多方面价值。在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和研究者关注到体育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保证。
1.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自身技能是不同行业在用人方面共同的首要考虑因素,这说明求职者必须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是进入理想单位的敲门砖。随着人们对自身认识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情感、发现、意志、品质对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力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人的健康的情感与自身技能的提高,又与长期的体育锻炼有着密切关系。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的耐力和意志力。体育教育还能够发展人的全面思维,为发展学生自身技能提供保障。人的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大类。钱学森曾说过:“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体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力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不管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
2.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从社会学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从心理学来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体育课程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最显著的价值就是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感受到赞扬、批评、友谊和激励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并学会情绪调节、控制能力。其次是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常通过游戏和体育规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形成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的意识。由此看来,体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途径的,其课程具有完整的体系,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体育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难度。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意识具有自我内省能力和行使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和培养鲜明、正向的健康意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接受、理解体育教学的理念和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技能。
3.体育教育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自身人格
体育教育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其情操,促进其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育不仅能够调整情绪,而且还能够超越感性娱乐,使情感获得正确释放的途径,而进入人格塑造、身心和谐的层面。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职业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最重要的任务。作为竞技性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免不了同学间的磕磕碰碰,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宽容心,不拘泥小节。在体育教育中,作为施教者要制定严格的规则,必须要求学生遵守这些的规则,人们只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成绩,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遭到谴责和惩罚。在一个集体项目中,需要的是团队精神,体育运动正是如此。通过体育教育中的竞赛也可以学习和锻炼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失败,磨练坚强的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中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学生通过受到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道德,进而养成优良的社会公德,完善自身人格。
4.体育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使人们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是否具备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由于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这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尤为突出。因此,本课程学习将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习惯于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生活,根据社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由于热爱体育活动是学生的天性,因而学生对通过游戏和体育规则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规范的学习常常表现出乐于接受的态度。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他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具有显著的作用。总之,由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增强学生某些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体育出版社,2006.
[3]鲍冠文.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张伟健.体育教育实习指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造型,是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但是,高职院校普通专业还没有普遍开设舞蹈选修课,这说明舞蹈教育在高职还没有普及起来。作为一名高职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对高职普及舞蹈教育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1、舞蹈对高职学生的素质与健康的成长有着明显的作用
1.1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能使人的身体更挺拔、肢体更灵活、躯干和质体的各个部分发展更协调。
1.2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使人的表达更加美好。人的表达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而更简便的表达是通过肢体、动作和行为。一举手一投足,其意即可十分明确、丰富。学习舞蹈可以开发、培养并形成人的形体表现力,从而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可以自如地辅之以形体的表达,使表达形式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具有感染力。
1.3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培养人们关注他人,与他人配合的良好心态。舞蹈教学训练不仅使人的形体优美,而且也能使人的心态良好。由于舞蹈教学经常是双人或多人配合的活动,所以,舞蹈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舞蹈者关注他人、注重他人、关注配合、注重协调的过程。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舞蹈教学群体的活动可以使他们减少孤僻感,也会使他们更加热情地待人。
1.4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情感和性格。舞蹈艺术是通过饱含不同情感的形体动作来表现的,几乎不存在没有情感的舞蹈。
1.5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活动。这种运动不同于跑步、游泳等体育活动,它不仅有益于健康,创造美好的形象,也能培养人们美好的心灵。
2、舞蹈教育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美育的理想方式
“舞以宣情”,舞蹈不仅能使人们受到感染,振奋精神,同时也能激趣和热情。目前,高职中很多大学生喜欢舞蹈,但又认为它是一门高雅艺术,由于知之甚少则望而却步;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看不懂舞蹈,不得不与舞蹈保持一定的距离。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需要了解舞蹈知识,需要进一步认识舞蹈的功能与作用,需要提高舞蹈欣赏水平,需要尝试舞蹈训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很有必要给他们开设舞蹈实践选修课,同时还应该辅加一些“舞蹈赏欣”选修课。舞蹈实践选修课,就是教学生学习一些舞蹈动作、舞蹈组合和一些成套舞蹈。那么,如何开设“舞蹈赏欣”选修课呢?
在开设“舞蹈赏欣”选修课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 要注意舞蹈作品的选材,通过观看和点评,让学生学会欣赏舞蹈,提高其舞蹈审美能力。基于舞蹈在美育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舞蹈作品的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舞蹈主题思想的好坏,对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标准起到了一个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应该选择一些有深刻的主题、立意和较高的欣赏价值的作品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在思想上能够得到深刻的启迪,在审美意识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好的作品有了,但学生看不懂,也不能达到其教育效果。因此,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也应该加上一些细致的点评,使学生明白每一个舞蹈作品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运动,而是有着深刻主题和寓意的艺术作品。通过讲解,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独立欣赏舞蹈作品的目的。
2.2 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赏欣,让学生了解舞蹈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舞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讲一些概念和理论,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可以在播放作品时结合作品中所出现的生动实例,深入浅出地将概念渗透到作品当中去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更容易、更感兴趣地掌握,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也就会更深一层。
2.3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欣赏舞蹈。舞蹈艺术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熟悉和了解舞蹈的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对舞蹈作品进行多方面的点评。
2.3.1 点评舞台环境。舞蹈当中的舞美设计包括舞台背景、灯光的制作、布置等,与美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舞蹈作品起着渲染和衬托主题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和色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2.3.2 点评舞蹈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舞蹈往往就会是单纯的机械运动。欣赏舞蹈当中的音乐有助于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而观看音乐当中的舞蹈有助于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舞蹈欣赏过程,无论对音乐还是舞蹈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提高过程。
2.3.3 点评学生的服饰、表情和动作。通过舞蹈表演的服饰、表情、动作,可以让学生判断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及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舞蹈艺术的魅力。
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素质与文明程度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在高职开展舞蹈教育,是实现这一心愿的重要举措。展望未来及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高职普及舞蹈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胡孝四(1971- ),男,安徽安庆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德育与高职教育;蔡有柱(1973- ),男,江苏南京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资助项目“轨道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880055)、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高职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项目编号:201313106012Y)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73-02
重视内涵建设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关心的问题。内涵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上。本文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如何对待高职生的课余生活,促进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课余生活对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影响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课余生活、实习实训、社会影响、家庭教育等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课余生活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影响来看,其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如果忽视课余生活,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思想道德知识很快就会被忘记;反之,如果能对课余生活加以引导、教育和管理,必能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知行不统一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如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利用学生寄宿制优势,有效管理学习时间,开展综合素质的全员全院全程皆教的环境育人和养成教育,清洁工都通过身体力行教给学生如何保护环境,收到了良好效果。如果说学校是提升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平台,那么课余生活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育的角度看,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所看的书、所听的讲座、所参加的活动、所接触的环境等对素质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职业氛围对于高职大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人文素质的养成也需要相应的人文校园文化环境。从现实来看,我国的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变成了人力工厂和职业培训所,而不是培养“人”的地方。所以,丰富高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提升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及其他素质至关重要。
从身心素质来看,不少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体育课程,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固然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和实践。课余生活中大学生的恋爱、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其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至于身体素质的锻炼,不仅要通过体育课掌握一些运动的技能技巧,更需要在课余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长期坚持。
二、高职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如何?其对高职生综合素质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我院”),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大一和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2份,有效率为87.33%。具体结果如下:
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得到应用,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增长的同时,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也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毕业=失业”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面临的不争事实。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对此,高校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强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述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各方面的素养的综合,包括文化知识、专业能力、道德修养、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属于个人自身所独有的,在生理和心理、外部形态以及内在修养方面相对稳定的特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素质。而在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了品德、能力、问题和成绩四部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详细的分类,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七个方面的内容。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
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教学模式僵化、课程结构单一、校园文化缺乏活力等,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欠缺
当前,由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对自身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没有充分考虑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想要在哪个领域发展,也无法分析所处的环境是否与自身的条件相适应,只考虑眼前利益而没有追求长远发展的眼光,影响了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2、集体观念缺乏
在大学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学生自我意识以及私人空间意识的强化,注重自我保护,在与同学交往时往往都是小心翼翼,缺乏集体观念和团体意识,在思想层面上缺乏对于社会的适应力,影响了其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人际交往弱化
不可否认,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从上学起,就一直被教师和家长灌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重点大学出人头地的观念,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和提高分数上,严重影响了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受思维习惯的影响,没有形成与他人进行交际的习惯,加上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进入社会后,无法与企业领导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快速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优点,失去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4、心理素质较差
现有的教育模式中,缺乏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导致许多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工作中无法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控制,遇事不沉着,处事不稳重,很容易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部分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和自信心,没有努力拼搏的勇气和信心,在工作中存在着说话不诚实、作风不踏实的现象,稍有不满就跳槽,没有工作经验的积累,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在大学教育中,高校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1、强化专业素质培养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身所学的专业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走入社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些专业知识也会对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所学专业知识的不同,侧重不同,其对于事物的观察方式、思考模式、知识结构乃至个人的性格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何种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都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素质,即不同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共同要求,以及从业人员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条件。无数成功的例子表明,许多人在非本专业的职业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特定专业领域的学习,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专业,使得其了解到,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知识都能够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运用。
2、重视思想道德素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许多消极思想在社会中盛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部分大学生在这些消极思想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想层面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对于学生的教育。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包括了诚实、信用、勤奋以及各种良好的品行等,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将思想道德素质放在了最为关键的位置,大学生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其次,要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基本的民主法治观念和公平正义理念,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然后,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大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应该及时更新观念,注重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校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构建相应的实践基地,或者采用校企联合的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在校学习和实践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培养其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需要,获得良好的发展。
4、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其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设置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教育、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等环节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意志、丰富情感、发展才智,促进身心素质的共同提高。应该确保学生具备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强烈的意志,对事物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做到遇事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积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释放出去,实现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5、提高学生求职技巧
良好的求职技巧,是学生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秘诀,也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通常都要求应聘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特殊的求职技巧展示出来,才能使得用人单位清楚地看到。求职技巧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了人际交往技巧、书面沟通技巧、组织策划技巧、设备及软件运用技巧等。在求职前,应该首先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此为依据,对材料和语言进行组织,对简历和求职信等进行设计,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展示。良好的求职技巧能够帮助求职者直观、有效地将自身的才能和综合素质展示给用人单位,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其所涉及的能力不仅在择业时有着良好的作用,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对自身进行全面准确的审视和评估,认识到自己对于求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缺陷,督促自身不断进行改进,增加求职的成功机会。
综上所述,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需求,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得尤其重要。针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以往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日趋积累的职场竞争中,把握主动,获得良好的发展。可以说,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其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最为有效的对策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丽华.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3)90-91.
[2] 张炳武,张毅.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7)65-66.
[3] 刘玉琢,齐乐.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08(34)184.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教师;潜力挖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22-03
随着21世纪社会对一专多能、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综合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主要围绕着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六个方面内容进行。[1]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高校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当代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潜力挖掘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国家的兴衰依靠教育,教育的兴衰依靠教师。高校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力量,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同时又是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和水平,决定着素质教育实施的成败。“名师出高徒”,以教师渊博的学识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直接或间接地去影响大学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高校教师不仅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本身又是高层次的文化、科技工作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不仅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各个方面给学生做出榜样,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担当起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
二、高校教师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方面
高校的部分教师特别是理工科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只是对于大学生业务素质的培养,而其它方面的素质教育与自己无关,是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学、法律、历史、哲学等教师的事情,自己上课只需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此外,个别教师存在“应试教育”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部分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学习过程中不主动思考,只要记住教师讲的内容,考试就能得高分。教师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能力素质方面
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挑战,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信息能力、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等。[2]从整体水平来看,高教教师的教学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比较强,但在信息能力、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信息意识淡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仅采用黑板板书的传统教学手段,未将现代电教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不能图文并茂、声画并举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科研能力低下,难以把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外语表达能力不强,限制其国际交流能力的发展,难以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3.师德方面
高校的绝大多数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少数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面临着冲击和考验,他们的师德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个别教师政治观念淡漠,社会道德滑坡,有时在课堂上公开向学生宣传自己的一些个人主义的错误观点,影响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还有个别专业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没有真正尽到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此外,还有极少数教师“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严重,缺乏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工作时不以服从需要为原则,而是遵循利益至上的原则;有时为了获取更多的酬金,忙于从事“第二职业”和“第三职业”,对本职工作却敷衍了事,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人文素质方面
合唱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声部按照规定的旋律相互配合完成的一种声乐演唱形式,从大体上可以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大类。同声合唱指同一性别的合唱;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用最普遍的是混声合唱,它以队员参与性更强、整体音色更丰满、歌曲表现更完整的特点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一种合唱表演形式。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高校都在为培养出色的大学生而努力,开展了各种兴趣活动、表演团体等,目的都是以培养综合素质,发掘学生潜力,为祖国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那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学生要健康的成长是离不开素质教育的。合唱团由于队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教育意义最直接这几个优点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参与合唱活动中,通过有感情的歌唱,通过歌唱感受美、传播美,能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合唱时学生相互配合和学习,协调各声部平衡,能培养团队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真正认识到合唱艺术的魅力。所以开展合唱活动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切及广泛的意义。本文对大学生参与合唱对其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探讨。
1.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唯我独尊、养尊处优越来越明显地彰显在他们娇嫩的脸上。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厚重感不足,小范围表现为自私,对集体乃至学校的事情漠不关心,大范围则表现在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不清楚、不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观念越来越淡薄,国外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却异常热闹。2008年的圣诞节前夕,18.3万人自发聚集在重庆解放碑前迎接圣诞钟声,创下了世界记录,其中大学生占了一半。为什么一个外国节日在中国会这么疯狂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演唱优秀积极的具有爱国主义热情的合唱作品,学生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陶醉在音乐之中,身临其境,有感而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艺术的熏陶下逐步增强和深化。
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牢记民族历史,而优秀的合唱作品正是历史的见证。在战争年代它们对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合唱作品对人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抗战期间、民族存亡的时刻,合唱是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如《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等,以其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的气势激励着人民的斗争精神;在和平年代,合唱则是更多地歌颂着祖国的美好与繁荣,增加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在灿烂阳光下》、《我的祖国》、《中国军魂》、《红旗颂》等,通过合唱,大学生能领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在当今社会中“团队”又是一个企业的生命,谁也不想雇佣一个自私的人,“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些都告诫我们要以集体的力量迎取胜利的辉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便是当今高校的一个难题,而合唱在某种角度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它包含团队合作、队员凝聚力、合作意识和高昂的士气等核心内容。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协作等方面都明显地表现出团队精神的缺失,因而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成了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合唱作为学校的一个团体活动,需要所有队员协调配合,在声音上要求统一和谐,不能有刺耳或者特别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边唱边听其他的声部,处理好个人与群体、声部与声部的纵横关系,这样才能达到均衡协调。“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掀起骇浪;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真正体现个人的才华”。合唱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意识,了解到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不是某个人的表现。所以,合唱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深刻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参加合唱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合作协调能力,强化团队精神。合唱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音乐,还能真切地感觉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和集体荣誉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
有人说:“音乐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确是这样,好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在倡导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并没有音乐专业,但已经开展了《音乐欣赏》等素质拓展课程,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合唱训练有统一的合唱谱,一般教师先指导各声部识谱,待每个声部熟悉掌握了旋律后就融合在一起唱,最后处理强弱、节奏,指导情绪,从而绘声绘色地进行演唱。长期的排练能使学生积累音乐知识,在合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陶冶情操,增长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
现在高校里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沉沦于网吧,感染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如男生留长发,女生剃光头等。这些归根结底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曾经说:“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好的音乐是人生的风向标,使人对美和丑作出界定分化,分清真伪、辨别善恶与美丑,对不良文化有一定的免疫力,能有选择地吸收有益的音乐来丰富和提高自己,促进自我素质的提高,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合唱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合唱团演唱的曲目都是经过严格仔细筛选的,大都针对一些主题而演唱,演唱的曲目都是经过岁月考验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脍炙人口、易于传唱,都是越唱越感人、越唱越好听的经典之作。大学生通过长期传唱这些合唱作品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找到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4.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完善和个性发展
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怯场的经历,一个人第一次面临大众时的表演,往往都是不成功的,需要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作支撑,这样才能把正常的水平发挥出来。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是学生快速提高心理素质、克服怯场的一种为之有效的途径。而合唱再适合不过,合唱不是一个独自表演,少了些许紧张和尴尬,是集体的努力和力量展现,是其他形式的演出所不能比拟的。每一次的合唱排练都是学生积累经验的一个过程,当看到指挥一次次对作品细腻地处理,感受到作品由粗到细、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学生何尝没有感受到成长的愉悦呢?合唱不仅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可以增加学生用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在听到经过艺术处理后,通过自己努力后,音乐的整体效果更好而倍感欣喜,在无形之中会产生无限的斗志和恒久的信心,心理素质会得到磨练,得到提高。
合唱是柔和而丰满的,它需要声部更丰富、更和谐。人与人之间都有个性和共性,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音色和音高,而且绝不能复制。有人说:“一个专业的独唱演员未必唱得好合唱,但一个专业的合唱演员肯定能唱好独唱。”因为独唱就是宣扬其个性,演唱者可以随意渲染情绪,强调其音色的个性;而合唱只能是先找共性再寻个性。如果将一个独唱者在独唱时认为好的声音不加选择地放在合唱中去,就很可能破坏整个合唱的音响,使合唱在整体方面变得不协调。在合唱中声音音响的配合和相互组合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同时在各种表现手法上,各种声音的配合,需要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地加以运用的。因此,在一个业余的合唱队里经常能听到比较尖锐响亮的音色,这就是演唱者个性没有共性化的原因。一个优秀的合唱团,除了领唱以外,所有队员的音色肯定是相当协和的,就像水融一样揉在一起,这才是合唱的最高境界。那怎么来协和音色呢?俗话说:“存同求异。”在合唱中我们先让学生找到共性音色,共性音色就需要专业的演唱技术来统一,比如选择美声唱法。在共性音色稳固的基础上才发展学生个性,所以在合唱中我们不但允许学生存在个性,而且在不影响声部效果前提下发展其个性,使合唱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合唱团根据学生的音色和气质更好地分类,能使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力都得到开发和训练。
5.推广学校的窗口形象
合唱是声乐艺术。音乐的感情由人声表达,合唱都有歌词。因此它比乐器的表现力更直接、更准确、更容易被人接受。合唱团不需要购置昂贵的乐器,合唱队员的“乐器”就是自己的嗓子,只要有简单的条件,如场地、伴奏,就可以进行排练,甚至可以选择无伴奏合唱,因此合唱较乐器演奏更加简单和直接。另外合唱队的人数要求伸缩性比较大,少则十来人,多则数百人乃至上千人都可以容纳,适应性强,感染力巨大,容易推广。合唱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强烈的感染力量,以及便于组织、雅俗共赏的优点,都是其他音乐表演艺术无法相比的。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高校每年都开展合唱比赛,特别是红五月合唱比赛更是掀起了一片红色的浪潮,各高校积极选派自己最优秀的合唱团体参加比赛,队员们的精神面貌真正展现了学校的校容校貌,体现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在外演出或比赛中,外界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如果一支队伍松松垮垮、毫无纪律,甚至学生之间嬉戏打骂,就会影响到学校的形象;而另一支队伍井然有条、遵守秩序、仪态端庄,这无疑会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昨天我以学校为荣,今天学校以我为荣”。如果每个学生都怀着这样一份感慨,又何尝不是一种束缚力,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种促进作用呢?合唱团体在比赛中取得奖项,不仅是学生和指导老师努力的结果,而且是他们每个人的荣誉,还是学校的一块移动口碑。这些都体现了学校的校容校貌,更展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所以说合唱也是推广学校窗口形象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途径。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开展合唱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各高校应继续大力倡导开展合唱活动,使大学生在合唱活动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文思隆著.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所谓预实验是在实验课程进行之前所作的一系列关于实验的准备工作,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懂得理论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同时许多科技发明专利和研究方法、新的理论成果都可由预实验探索而来。因此预实验既能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对于医学生来说,无论以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还是科研工作,均是不可缺少的。
临床生化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实验教学占很大比重。但是由于实验课设定时间的限制,学生仅能按实验教材的要求按部就班进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老师准备实验,学生被动操作的循环。其结果往往使学生习惯了被动思维,而恰恰缺少了创新精神和主动思维,2001年大连大学在检验本科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在实验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进行了实验室开放,让学生彻底参与进实验工作中来,通过预实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在预实验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遵循“实验指导开放”的原则,即在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阶段,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作具体解释,更不动手排除,培养学生自学、自疑、自解、自得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再次检验理论的正确性[1]。这一过程由一系列具体环节组成,现分别论述如下。
2 研究实验理论,选择试验方案
预实验的第一步应是对试验方案的推敲和确定,一个完整的试验方案包括仪器的选择,应用试剂的种类、配制方法和保存方法,试验操作条件选择及可行性,仪器清洗及磨损,试剂损耗量及是否回收利用,环境因素(温度、湿度、仪器固有灵敏度等)以及个人操作手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进行预实验时,预实验组成员可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从实验讲义、网上检索的资料、图书馆查阅的资料以及外文科技文献等多种途径摸索推敲实验方案。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并注意节约材料、试剂等和注重可能存在的环境危害问题等。这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过程,犹如一台设备齐全的仪器,每一项都很重要。通过这一具体环节,可使学生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面考虑问题的综合素质。每个人的组织能力因此也可得到极大提高,查询信息资源更加熟练,还可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前沿。而且作为预实验组的成员,每个人会更加领悟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在谋求自我发展的同时,更加考虑大局和集体的需要,而这对于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 配置试验试剂,学习实验仪器
试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因此尽管配置试剂时工作繁琐,但却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生以往在课堂上学到的使用容量瓶、滴管、烧瓶等的操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具体真切的运用。同时试剂称量的准确,溶解温度的选择,保存期限以及保存条件等都需要仔细考虑。在这方面学生可学会尽量避免因主观因素所带来的误差。在仪器的使用方面,无论已有的仪器还是引进的新型仪器的使用都由学生自己研究说明书,从仪器的预热、调节、校准以及标定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并在不损害仪器的情况下学会使用和懂得其设计原理,甚至仪器的局限性和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影响。若进一步讨论,则可比较同类仪器的优缺点。最终,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试验室大部分类似的仪器设备,既掌握了怎样使用,又清楚了其设计的原理、先进之处、适用范围和维修管理。
4 实验结果分析,应用目的和价值
预实验提供了让学生锻炼自我的平台,每个人从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如何对试验结果的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又一重要体现。例如DNA重组实验,这是一项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即在教师给定题目或范围、提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以及实验室现有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设计并完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实验研究[2]。综合设计性实验可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天地,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很快适应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3]。学生选择λDNA的一段(564bp)作为目的基因,用pUC19作为重组载体,试验中先用Hind II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λDNA,将酶切后的λDNA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图谱理论上应有8条亮带,可实际并非如此,当把电泳结果放在紫外灯下照射时,发现只有6条亮带,这促使学生对实验原理和试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产生质疑,并主动查询相关资料去解决问题和提出创造性的改进办法。以往学生做实验时对实验的应用价值和目的并不很了解,做实验成了机械式操作,甚至认为只要做出实验预期结果就完成了本次课的任务,事实上只有懂得实验的目的和价值,这对以后的发展才是一种真正的帮助。因此通过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每项实验在科研工作中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等,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做一项实验的目的,它的应用领域和社会价值。
5 提高实验室开放效益,重视预实验
实验室开放以学生为本,扩大学生的受益面为目的。实验室开放程度大小,不是以个别学生的参与来衡量,也不是以有几个人获奖、几个人发表了多少科研成果来衡量,而应以学生更广泛的参与来衡量,以学生参与面的大小和参与度高低来衡量[4]。预实验为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开放实验室提供了一个平台,培养和体现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根本任务[5],因此让广大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和探索的预实验模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模式,它既可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又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
6 预实验的意义
在预实验中,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帮助学生将知识、智慧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为主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奉献的科学精神,综合素质将得到全方位的提高。由于预实验是开放实验室的一种自主式实验模式,不仅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思考,主动参与,获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而且使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达到了在教学中开放实验教学的目的[6]。大连大学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的几年工作实践证明,无论学生以后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从事科研,这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自主模式造就自主人才,在一遍又一遍的试验中,学生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磨练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素质教育本来就是一项深且远的民族性课题, 它需要各界人士全方位的探讨、实践。愿我们在实验教学这个平台上对素质教育的提高有一个更新、更有效的探索[7]。
参考文献:
[1] 王建萍. 优化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的新思路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10.
[2] 周宜君, 冯金朝, 戴景峰,等.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3):277.
[3] 孙 璐,毛泽善,穆灵敏,等.开设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6,(2):15.
[4] 张 林. 实验室开放问题探析及应对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0):1292.
[5] 欧茂华.农科类毕业论文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0):125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3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造就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这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的要求之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如何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从上至下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涵盖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涵盖哪些主要内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等组成。基础性素质主要指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也就是我们国家教育方针一直倡导的“德、智、体、美、劳”。道德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文明程度、法律法规的遵守。智力素质主要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身体素质包括心理和身体健康两方面,他是保证其他素质完成的能力,是人类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审美素质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又进了一步,包括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劳动素质是指个人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是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得已体现的必要条件。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创新性素质对人才的要求较高,是指必须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且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脚踏实地、勇于向前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只有不同程度地具备以上各点才能叫做具有创新性素质的人才。每个大学生只有当这三部分素质协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说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
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作者在高校工作近30年,亲眼目睹了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大学生的原则更加科学合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思想道德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好;学习意愿高,有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强;团结沟通协作能力较强。实际上这几点与上面所说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共同点就是大家首先要考虑的还是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层面如果没过关,也就是说没有思想道德这个“1”,其他也就全是“0”了,如果没有这个“1”,有时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不只是“0”的问题了。这也是我们一直所说的,要想学会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德才兼备”是用人之道。思想道德的培养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具备了基本的思想道德水准,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大学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会教学等各个方面来完成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较好平台。
三、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包括:创新意识与创造力;机会识别与利用;风险认识与决策;组织领导与管理,这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每一个项目都在不同侧重面体现了对学生以上内容的训练。本文对我校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调研发现,学校参与和举办的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很多,参与的学生以二、三年级为主。因为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学了一些专业知识,又没有马上面临就业找工作或准备考研究生的压力,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占总参与人数的80%以上。而参与大创活动的学生,我院统计的结果,占学生总数的20%,相对受众面较小,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此先不陈述。从参与的学生的表现及这些学生后期做毕业设计情况看,他们的能力都比不参与的有很大提高。举一个项目实例,前年我指导多功能健身娱乐摇篮项目,这个项目由两名学生提出,找我作为指导教师。他们的主要创意是想利用人脚蹬自行车的运动带动一个小摇篮摆动。主要设计意图是为了减轻老年人照顾第三代的辛苦,同时又可以锻炼身体。想法很好,但我没有让他们马上动手设计,而是给他们二个星期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写出调研报告,此项任务目的是让其了解一个项目的实施的程序上首先应做适当的社会调研,同时也训练其与人交流的能力及把自己的理念或想法灌输给别人且让别人能够接受的能力,以及收集到改进意见,从中训练其能否合理接受客户建议的能力。通过调研他们在我的指导下结合调研时客户的建议进行改进,摇篮换成了摇椅,但这样增加了机械设计的复杂度。接下来的任务是他们要确定项目组成分块,每一块需要什么样的人及人数。选拔参与学生时,他们先到所需专业的班级发广告,面试时由他们主持,我旁听,最后讨论定人选,这一项任务主要训练他们选人要把握基本原则。确定好人选及各自分工后,他们又进行市场调研,确定开发成本,然后根据学院的经费支持情况调整设计方案。经过几轮的反复最后确定设计研发方案。在几次调整的过程中学生们训练了良好沟通能力及财务预算能力。通过这一项目的完成,我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这么多年指导下来,学生们在每一个项目中都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经验和教训是成长的最好老师,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四、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对毕业生及在校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提供了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学生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培养其创业能力,这方面各高校没有系统的训练,如何克服师资不足及教师在这方面训练不足,且各高校条件不一样,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学校要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活动结合到一起,在较多的科技创新项目中主动加强学生创业理念的培养。
首先,要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各校、学生及教师对这方面的训练还不够重视且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如果在高校的培养过程中没有主动对其加以训练,将来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既缺乏工作经验,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就更别谈创业的可能了,因此学生步入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就需要在高校学习期间由经验丰富、引导有方的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但是很多高校这方面都是由专业教师兼任,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机制也使得教师没有过多精力投放到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上。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次,各高校应从培养计划上、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及训练。同时,引进或培训在编教师,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调整我们的培养模式,结合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多种培养模式,多渠道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的经验是增加一门相关理论课程及综合实训环节。把毕业设计内容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各种专业比赛项目相结合,把毕业设计分块制,团队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受众面广,有目标、早准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学院鼓励并支持教师分阶段带学生到企业实习,为此,学院支持并帮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这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经验丰富了,课堂中的实例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身教大于言教,学生参与教师的产学研活动对他们了解专业知识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只有教师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不断更新,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更多的是检验他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更多的需要教师言传和身教。所以,高校要重视对教师进行与时俱进的培养和训练,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根据社会现实的变化不断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能够在踏入社会后用的到、效果好的创新创业技能。
社会实践也是锻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学校每个寒暑假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走访社区帮助孤寡老人、义务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献爱心、筹集善款善物寄送偏远山区和受灾群众等活动。这些活动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义务奉献精神。
总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就是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进步之魂。要实现我国的科技强国、科技大国、自主创新、中国制造等伟大梦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创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大学生群体的重要使命,已成为时代进步的希望和灵魂。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Discussion o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Speech Laboratory
KANG Qi
(One year of College-level Work of the Yangtze River, Jingzhou Hubei 434023, China)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speech laborator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of work are closely linked. Into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speech laboratory managers and workers to jointly explore important issues in English teaching. Establish and impro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get rid of antiquated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mod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both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speech laboratory, also in English class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Quality; And speech laboratories; Scientific management
在信息和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语音实验室作为外语教育教学的专门实验室,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学不可缺少的场所,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先进完善的功能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得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探索能力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语音实验室的科研管理,将其建设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1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所谓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教育和环境的作用下发展而成的多方面主体性品质。从生物学意义上说,人是不育有主体性的自然人,只有通过教育的开发和环境的默化,人才能由自然人向具有主体性的社会人转化。因此,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反映人的社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格素质及各项能力等多个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如何,将影响到他将来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又因为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将来会转变成社会各界的精英人物,更多地影响到社会、国家,所以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在大学校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2 语音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手不足,工作量大
语音实验室工作量大,程序繁琐,系统维护、故障排除,设备保养和维修等很多时候还需要管理人员手工完成。但就目前看来,大多数学校语音实验室都存在人手紧张,工作责任心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等情况。
2.2 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模式陈旧
语音实验室承担的是外语课堂教学的辅助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不先进、无创新,实验室管理工作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成为普通现象。
2.3 对学生管理困难
任课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施,实验室管理人员至负责技术手段的配合与设备管理,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验室上课期间的管理成为真空地带。玩游戏、看视频、甚至私自安装软件等状况层出不穷。
3 学生素质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建立科学完善的语音实验室管理体制
3.1 建章立制,规范语音实验室管理体制
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为语音实验室管理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制定并完善语音实验室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等;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规范实验室设备使用和管理,定期加强实验室软、硬件的管理和为维护。做到既方便任课教师与学生,又便于学校统一管理,还要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是加强学生上机的规范性,用语音实验室管理制度来更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通过按号入座、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严惩故意损坏公物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技术手段,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周全的教学服务。三是鼓励学生参与语音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采取勤工助学、聘请学生助理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与实验室工作人员一起,共同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从简单的打扫卫生、监督课堂教学中的设备使用,到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室的管理流程,既提高他们的实践基本技能,也能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摇篮,今天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就是明天奋战在祖国各个基础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师,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因此,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新时代的音乐教育人才。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形素质的必备基础。 要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必须从以下几点对学生进行有条不紊的教学安排。
首先注重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音乐本身就是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艺术门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其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因此,我们在大学音乐专业教学中,应增加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导读,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还应开设哲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大学语文、体育等公共必修课,同时减少专业必修课,增开专业选修课,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仍采用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虽然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仍事倍功半,成绩低下,产生自卑感,有的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因此,学生应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过多地依赖教师的帮助,大学生要对教师的讲课进行质询与分析、阅读与思考。特别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大学里的学习,不是热衷于获得高分数,而应以探求知识为动力去学习,手脑并用,学问、思辨、行动要统一。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具备了艺术创新能力,就能够在艺术实践、艺术活动中,将创新意识贯穿到理解、分析、处理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未知到已知的艺术探索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并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产生新的艺术观点和见解。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列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音乐教育学科的特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考试与检测检查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推动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与途径的培养
我们应对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授课中应广泛采用讨论式、诱导式、问题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科学施教,要改变那种一讲到底的、填鸭式的单一课堂结构;采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启发讨论式、反复讨论式等方法,使课堂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艺术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器乐、声乐考级活动及各种比赛活动,通过相应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在突出抓好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的同时,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致力于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大力营造浓厚自由的学术氛围,有计划地组织素质教育讲座。大学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必将为大学生发展个性和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宽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