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提升课外阅读的方法

提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提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提升课外阅读的方法

篇1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我们为学生创造了读书环境,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给他们提供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了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

1.创建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走进图书。

2.利用阅读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读书读报活动。

3.举行佳句美文的交流、欣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了解我国灿烂文化,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自办的报纸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这样就能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等各种能力融于一体,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5.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如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队会、读书征文等活动,评选出最佳读书征文。

二、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训练基本鉴赏能力

1.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1)读物推荐。我主要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还采用了教师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法。

(2)读书方法指导。我指导学生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方法进行阅读,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的能力。

(3)辅导写读书笔记,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写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积累课外阅读材料的方法。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让学生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学生的知识才会不断“积沙成塔”。

(1)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如语文常识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尽量做到“百花齐放”。

(2)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阅读过程中,学生可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限于自有书报),然后贴在课外阅读本上,贴的方法形式不求统一。就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也是一种享受。

(3)读书要做到边读边思考。学生在阅读时要准备一支铅笔,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划的习惯(限于自己的书籍),将重点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标示做记号,进而理解内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三、课外阅读指导中的评价

1.记录评价。

即对“读书笔记”等进行评价,每两周评价一次,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表扬。

2.活动评价。

即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并进行评价。如知识竞赛,检查阅读的广度;读书征文,了解阅读的深度;优秀习作,了解阅读的精度。每次活动都让学生自我评价。

3.背诵评价。

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古诗文等都得一一背诵,除教师抽查外,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学生互查背诵。同时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督促背诵。

4.运用评价。

即以习作和口头表达中引用的课外知识是否丰富为依据给予评价。我发现学生的习作和口头表达中引用了课外知识,就给予表扬。

四、实践的成效

1.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

2.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我明显地发现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每天读书、读整本的书、边阅读边思考等良好习惯,许多学生每学期的读书笔记能达到一万字左右。

3.阅读的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篇2

其次,是阅读兴趣被动。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而有的也是一些时下流行的书籍。对一些需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不感兴趣。

再次是阅读环境不好。许多学生家庭书籍很少,尤其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阅读的需要。

这些条件限制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

那么如何给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培养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作好思想指导和心理指导,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上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等。教师把这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

二、从引导阅读兴趣入手

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刺激课外阅读内需的动力。对此,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美文推介活动。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可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可由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可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2.制作读书剪报的活动。读书剪报要求选择报纸杂志上的精彩文章,学生要加上自己评语,或者写明推荐理由,或者写下自己的感受。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由学生自己谈设计、剪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由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和推荐理由念给大家听,或者进行传阅交流。因为选自最新的报刊杂志,所以有时代感;因为是交流学生自己的作品,所以学生参与很有热情。在这项活动中,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选择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阅读的兴趣也得到加强。同时,教师及时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3.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4.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对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农村中学,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90-02

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加强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也成为题中之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提出了如下要求:应积极扩大阅读视野,具有较为广泛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应学会如何自主、正确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虽然有这样的要求,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课外阅读并未真正引起高中生、家长及语文教师的切实关注。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沉重的学习压力和高考负担,大部分高中生及语文教师均将目光集中于语文教材的W习及相关练习上,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也极少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变得多元化,学生的阅读内容也变得纷繁多样。这些变化,使得语文课外阅读的价值重新被发现,使得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重新被认定。基于此种情况,相关教育者需对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从而有效促进高中生的课外阅读。

一、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

要想真正开展好课外阅读,首先必须确立有效的课外阅读目标。课外阅读目标,一般可分为学生课外阅读目标与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两大部分。第一,学生课外阅读目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目标应为:通过课外阅读,掌握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充分体验到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外界进行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第二,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应为: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应逐步总结与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要稳步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设立上述课外阅读目标之后,学生可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二、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未形成切实、准确的认识与理解。应该怎样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呢?第一,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充分认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唯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除此之外,学校对高中语文教师也应提出一定要求,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广泛、有效的指导。教育局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应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一定重视,并积极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第二,要提高高中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更能扩大对外界的认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审美素养等。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经常提醒高中生要不断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当高中生和高中语文教师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后,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方能稳步开展与实施。

三、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假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大,无疑会占据过多的学习时间,不利于高中生正常课业学习的开展;若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小,则无法取得预期的课外阅读成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高中生每年的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一百五十万字,每年至少要阅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或者其他文本。因此,高中生应严格依据该要求积极进行课外阅读。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方面,也应给予科学指导,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进行十五分钟的课外阅读,每月至少阅读半本书,每年至少阅读五本书。如此一来,就可以轻松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每周单独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从高中语文的具体教学时间与任务安排上看,高中阶段抽出少量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具备条件的。

四、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从古至今,优秀书籍不计其数。其中,有优有劣。为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开展课外阅读,避免一些劣质书籍影响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生阅读的二十部作品必须积极推荐。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推荐其他一些优秀书籍。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目时,应与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执教《边城》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边城》小说;执教《雷雨》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雷雨》小说;执教《荷塘月色》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朱自清散文》等。这种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方式,不仅可以扩大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中生加深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应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推介,诸如《围城》《文化苦旅》《冰心文集》等。与此同时,还应向高中生积极推荐一些知名报刊,比如《读者》《意林》。

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对高中生进行有效指导。在具体的课外阅读方法上,学生应重点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积极指导高中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学生尤其应做好粗读与精读相结合。比如,阅读《红楼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故事情节时应快速浏览;在理解人物塑造手法时可逐字阅读、细细品味。只有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目前,很多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或仅采用粗读方式,或仅采用精读方式,这样的阅读方法均是不科学的。因此,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指导高中生做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粗读与精读,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

(2)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积极做好阅读笔记,做阅读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成效。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经典名句,这些经典名句对高中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学生若能在阅读时将这些经典句子记录下来,并在之后进行反复阅读、揣摩,定然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重点提醒高中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读书笔记能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提升文学素养。

(3)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为高中生搭建课外阅读的交流平台,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等,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心得、交流课外阅读方法。在QQ群或微信群中,学生要积极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阅读方法,供其他同学借鉴。对于一些在课外阅读中摘录的经典句子,也可与大家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可以及时指导高中生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并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4)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对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只有做到持之以恒,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日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督促高中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高中生只要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必将会由量变发生质变,产生理想的阅读成效。所以,无论是高中生还是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均应做到持之以恒。

(5)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督促高中生写课外阅读心得。学生写的一些较为优秀的阅读心得,教师应将其张贴在班级阅读栏或学校的公告栏中,让其他同学进行阅读、体悟,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课外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对那些阅读心得写得较好的高中生而言,是一种积极的鼓励,可以鼓励他们在今后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可鼓励其他高中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写课外阅读心得,从而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6)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S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报刊的发展也步入一个新的台阶。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应积极鼓励高中生根据课外阅读所得,撰写文章发表在相关报刊上。学生在报刊成功发表作品之后,他们无疑会增添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动力,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会更愿意将读书心得写出来形成文章,这势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目前,很多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并不强,这样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促进高中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升课外阅读能力。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促进更多高中生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教师应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只要能认真完成上述要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必然会不断提升。事实上,有效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面,在具体过程中仍有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和把握。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到高中生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延平.反思与开拓――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4(06).

[2]邹金桃.手机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摭谈[J].课程教学研究,2012(02).

[3]秦俊巧.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重要意义及指导方法[J].语文建设,2012(14).

篇4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50

英语阅读教学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且不能仅限于课内阅读,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技巧,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网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能力框架,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一、从易到难,图文并茂

第一步是坚持从易到难,图文并茂,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单词、短语和英语语法储备少,在课外阅读时,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易到难,选取故事、童话类的图文并茂的英语课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与道理。结合学生个性差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般选取精简、有幽默感的故事、童话、笑话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猜想、分析、观看,之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教师推荐给学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10册,其中《寓言故事精选》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学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书配合起来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关于《The monkey in the lion’s skin》这个寓言故事,学生积累英语词汇not at all、close to、try it on、look like、run away等。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将书中图文结合起来,了解故事的大意,并记录重点词句,之后反思与总结,得出这则寓言的中心思想“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告诉人们要有真材实料。借助幽默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探寻乐趣。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第二步是加强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阅读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第二步是阅读中的合作交流阶段。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合作交流、互助探究能够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发现与解决问题,并且交流知识、思想,促进共同提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取适当学习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中总结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其次展开合作交流与讨论,把握阅读材料,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例如,选取《轻松英语名作欣赏》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套素材包含了20册,都是英文经典名著,符合学生阅读视角。《Hansel and Gretel》这则故事,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展开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展开角色扮演。这则故事可以分割为几个小游戏,学生互助合作,深入理解故事后,展开趣味游戏,表现出兄妹勇敢战胜女巫的智慧与机智。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第三步是促进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小学生词汇量少,他们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会觉得存在很大困难,通过选取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的英语阅读材料,还需要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一是结合图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猜词技巧;二是找出核心句子,记录下重点词句、短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三是拓展多元知识,在课外阅读时将英语知识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展开思考,收获丰富的知识;四是读写结合,在阅读时创新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英文小故事。

篇5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0万字的要求,许多教育部门、学校都收入了具有特色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这表明相关部门、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已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仅仅是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数量上的要求,而实现学生课外阅读从量到质的提升,便成了我们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怎样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实现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由量到质的提升谈几点粗浅的做法,以抛砖引玉。

一、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如果教师不作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们误入歧途!笔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抛砖引玉,诱君深入。如学了《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有趣的课文后,我想让孩子们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作了这样的描述:一个可爱、纯真的六、七岁的孩子,对什么都是这么的好奇,总是问,总是问,问得妈妈无言以对。那时,也正是小英子最享受童年美丽时光的时候,她也有自己的小玩伴。想知道是谁吗?她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和她一起看小鸡啄米吃,那小鸡总是吃,总是吃,吃个没完;和她一起玩踢制钱,每一踢,两个制钱打在鞋帮上“嗒嗒”地响。她踢时腰一扭一扭的,显得那么娇。想知道她是谁吗?她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老师,您快说,快说啊!”我岂能这么便宜了他们呢?我接着说: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可以找到答案,让我们也好好感受感受她的童年吧!这样就吊足了胃口,让学生马上购得此书,读不舍手直至解惑!

二、保证孩子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寄宿制学校的孩子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时间充裕。我们如何借势造势来确保孩子们充足的课外读书时间呢?我们的做法是:每周安排一节学生自主课外阅读课,一个晚自修到阅览室遨游书海;每日不少于1个小时晨诵、午读、暮赏。当然,底线规定外,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无时不徜徉于书海中寻求乐趣!

三、授之以渔――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

1.借助课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例如学习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让学生掌握怎样反复精读一本好书;学习单元中的略读课文时,借助“阅读提示”等向学生讲授略读、浏览、跳读、速读等方法;在新授课前运用“猜读法”猜猜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还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默读、朗读及运用摘抄、批注等各项能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师要上好导读课。一般地说,学生的课外阅读分为必读和选读两大类。为了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我们把每个学期的必读书目和一些经典的选读书目在学期初由备课组长安排好组里教师的导读任务,教师精心备课,以走读的方式为其他班级上好导读课。

3.班级读书会。学生阅读完一本必读书目后,老师和学生乃至家长在班级中讨论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感想、收获等,并利用手抄报、优秀读书笔记等形式展示读书心得。

四、搭建平台,充分展示阅读成果

1.课前3分钟演讲。语文课铃声一响,由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或讲故事,或朗读美文,或背诵精彩语段。

2.课外阅读考级。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等相关要求,编写了学生课外阅读考级校本课程――《溪之韵》,一共分为十二级,学生背诵相应级别的古诗文和阅读相应的书目后,即可参加级别测试,测试通过后颁发相应级别的证书。

3.抓好每学年一次的阅读竞赛。学校定于每学期期末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竞赛,竞赛内容为每学期的必读书目和必背古诗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探索、不懈努力,探寻出提升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更加有效的策略,真正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实现学生课外阅读由量到质的提升!

篇6

1.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高中语文学习若仅限于学习教材中有限的文章,是绝无可能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的。基于此,新课标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直接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能增强其语言积淀,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2.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途径

新课标提出“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的确,“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课外阅读优秀读物能让学生视野得以开阔,心灵得以充实,从而促进他们精神的成长。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策略与方法

1.构建正确的阅读价值观

要落实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让学生及家长有正确的阅读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语文素养及人格成长的重要意义。笔者一方面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结合我省高考对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要求,让家长理解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给学生讲述名人嗜好读书的故事,既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匡衡凿壁偷光之类典故,也有梁家辉因酷爱读书被誉为“当今香港影坛最富艺术气质的影星”等励志故事,使学生确信广泛阅读,不仅有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更有益于终生发展。

2.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当学生对阅读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其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较容易激发起来。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对阅读产生愉悦的情感,积极主动地阅读。因此,教师要巧抓契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采取课内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拓展、经典片段介绍、影视对比阅读、时文佳作推荐等方式。

3.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高中学习课程多,学业负担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难以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挤出阅读时间,以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笔者主要采取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方式,即每周抽出一课时安排学生到阅览室自由阅读。此外,还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周末等学生相对自由空闲的时间布置开放性阅读作业。这些措施确保了学生有一定量的阅读时间,有了时间的保证就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地阅读。

4.加强课外阅读内容的引导

课外阅读提倡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但不等于教师就可放任自流,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笔者依据新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并结合学校藏书情况,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在推荐书目中除文学类读物外,还有不少人文学科及自然科技类读物。此外,笔者还结合课内阅读教学及热点时事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散文》2011年第3期特别安排了“灵魂的事:史铁生纪念小辑”表达对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追思,当笔者阅读到这期杂志后,就将“纪念小辑”中的四篇文章印发给学生,向学生介绍史铁生,并推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灵魂的事》《活着的事》《病隙碎笔》等著作供学生选读,以弥补语文版教材没有编选史铁生作品的缺憾,同时也让学生感触到史铁生所言的“灵魂”及他的“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5.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具备了阅读时间、读物等条件,但还不能确保课外阅读的成效。要想课外阅读高质、高效,还必须讲究阅读方法。

新课标提出:“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因此,笔者一方面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中,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及读物特点运用适宜的阅读方法,如语言精美的读物或经典之作就应精读,以丰富知识为目的的阅读就可速读或浏览。此外,还注重指导学生培养读记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让学生真正做到从阅读中汲取提升素养的精华元素。

6.实施多元评价,促进课外阅读的可持续开展

篇7

课外阅读是对于课内阅读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别、更多不同题材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会很好地丰富与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与视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鼓励与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课外阅读,可以从简单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作为切入,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开端,当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过程的乐趣,并且在逐渐深入的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也会一点点在过程中得到构建。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课外阅读素材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习惯这个过渡。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十分有限,课外阅读相对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选取的素材不合适,或者展开的教学指导模式不合理,这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教学成效,还很可能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心理,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教学应当从相对浅显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题材着手,这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也更容易构建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这才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教学开端。教师可以首先以课本素材为依托来灵活的挖掘课外阅读范本,可以以课本内学生学过的篇目为向导,逐渐进行阅读教学的延伸。这样的课外阅读的展开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为容易,这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的衔接,能够让课外阅读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教师要善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课外阅读,不仅实现了对于阅读素材的合理选择,也很好地构建了课外阅读和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之间的桥梁,这会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种课外阅读的教学展开模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语言积累就十分有限,对于阅读方法及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因此,教师很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与技能,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充分地理解阅读文章,感受文本讲述的主题。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教学展开的初期,教师很有必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思。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特定篇目的阅读中来感受这些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这样的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轻松,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且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3)阅读重心句子或者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及段落可以标记下来,对于这些内容可以尝试和其他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些技巧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初级,但是,对于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却十分受用。学生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一些合适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收获也会更为充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间有充分的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间就读到的内容展开分享与讨论,还可以就自己仍然存有疑惑的内容展开分析,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展开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这不仅可以让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有所提升,学生在交互和分享中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充分,并且还可能在过程中思维受到激发,领悟到一些自己从前不了解的阅读方法或者文本的剖析模式。多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会很好地给阅读过程带来辅助,并且会让阅读的整体成效得到提升。

有很多适合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他人的肯定与赏识会给学生自身带来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而在课外阅读的各种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知识面的不断拓宽,以及自己对于文本理解上的一些亮点而带来了他人的赞许,其他同学肯定乃至钦佩的目光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外也读活动,这不仅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也能够充分实现思维的交互,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极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浅见[J].郭菊.青海教育2014年Z2期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朱素林.新n程导学2014年31期

[3]谈小学语文课外练习内容形式的优化与设计[J].吉小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孩子加强课外经典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促使他们思维架构得到优化,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整体能力提升。然而,就当前农村小学来说,由于受到诸多客观外在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情况并不理想,一是阅读量明显偏少;二是阅读面明显偏窄;三是阅读的质量明显偏低。那么,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外经典阅读,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是摆在每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村小语文课外经典阅读不足的原因剖析

1.学校对课外经典阅读不重视。根据笔者了解,当前不少农村小学对语文的课外经典阅读不够重视,学校教学管理层,虽然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但是并没有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经典阅读的实际行动落到实处。比如,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为教师提供有效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条件与机会,没有开设特定的课外阅读,使得孩子们无法得到教师提供的较为系统的辅导,帮助学生从课堂上阅读逐步延拓到课外。

2.教师对课外经典阅读认识不到位。当前小学教育是普及教育,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抱着课程教学好与教学坏一个样的心理,草草应付课堂教学,要么沿用“减负”借辞,任由学生“自我成长”,要么只注重课堂内的教学研究,而忽视课外这一广阔领域,要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不够,指导的方法不够丰富,灵活度也不够,从而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方向模糊、阅读方法缺失、阅读秩序混乱,自然课外阅读的质量与效益难以达到较高水平。

3.家庭环境难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较好条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量迅猛提升,于是产生许多“留守儿童”,在他们家庭中,与考试无关的“闲”书非常有限,孩子们回家后接触的大多都是大人们玩的扑克、搓麻,或是动画片,或是搞笑的娱乐电视节目。即使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教育比较重视,但他们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购置的书籍大多是一些急功近利的辅导书籍。

4.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养成不够良好。综合分析学生对课外阅读养成不够良好的原因,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不少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并不爱看书,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二是不少学生对阅读方法掌握不当,对于有些课文该精读的并没有认真精读,而是不求甚解地草草读过,有的并没有获得良好的语感,虽然也阅读了大量书籍,但读过之后,收获并不大,高耗低效。

二、村小语文课外经典阅读管理策略探讨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阅读活动。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对阅读产生吸引力与向心力,促使孩子们增大阅读量的同时,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通过习作或出墙报的方式,让孩子们加强阅读成果的交流。如《爷爷一定有办法》,通过孩子们自己亲身绘制出来的活泼的、富有想象力图画,引伸出有耐人寻味的有趣故事,体验爷爷对小约瑟的爱,并联想自己的爷爷的聪明能干,促使他们萌发孝敬意识。再如:通过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活动,促使学生自主选择课外经典阅读题材,并以小组形式展开活动,促使学生获得锻炼机会,增强阅读量,提升孩子们的心理素质。

2.积极引领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师教授之谓也。”由此可说明,教师传授学生以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对于引领学生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提升孩子们阅读能力与水平至关重要。引领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主要有三点:一是引领孩子掌握“思读法”。引导孩子善于提问,从而唤起注意并启迪思维,促使阅读效率得到提升。例如,引导孩子对《月亮的味道》的阅读,让孩子变换不同的视角,带着疑问对阅读,其效果将收到意外惊喜。二是引领孩子掌握“精读法”,帮助他们学会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从作者的思想情感、篇章结构中把握阅读方法。三是引领孩子掌握“泛谈法”,帮助学生学会快速地掠视全文,获得作者所表述的大体内容,抓住作者的思想主旨与主要观点所在。

3.积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他们乐读。兴趣是教学最好的教师,同时也是学生最直接最有力的学习动力,只要能够引导孩子培养热爱课外阅读的意识,产生深厚的课外阅读的兴趣,便可以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与自觉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孩子们“自觉阅读”的大门,并引领他们怀着愉悦的心境步入快乐的课外阅读殿堂。例如,通过引入人类起源、天地宇宙、生命探索、自然万物、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等内容,引导孩子们进行《中国神话故事》的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可有效丰富学生视野,加强村小语文课外经典阅读管理意义尤为突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相关研究与实践,引领孩子们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篇9

课外阅读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阅读书报等进行学习的形式,在扩大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课外阅读受到各界普遍重视,各高校纷纷创造条件以满足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大学生参与阅读的人数和次数都有了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应看到,大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了解农业院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笔者对青岛农业大学在校生做了相关调查。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内容涉及课外阅读的时间、目的、阅读的方式和习惯、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等。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6.5%。其中男生占41.9%,女生占58.1%,涵盖4个年级,并兼顾到城市、农村的生源结构及文理学科结构。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出六大特点。

1.课外阅读参与率较高,但年级分布失衡

调查中61.6%的学生表示喜欢参与课外阅读,表示不喜欢的只有14.0%,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愿意参与课外阅读。但同时也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增长,学生课外阅读参与率降低,在喜欢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中,高达45%的学生为大一新生,大二学生为37.5%,大三、大四学生合计的比例不到20%,大三、大四学生参与的热情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可能与大一、大二的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足,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参与课外阅读有关。随着年级的上升,毕业的日益临近,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增加,课外阅读参与的精力自然不足。

2.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存在盲目性

对参与课外阅读必要性,只有16.1%的人认为应该“参与阅读”,而高达47.1%的学生认为“参不参与课外阅读一样”,另有36.8%的学生认为“读那么多没用,各种考试通不过还是白搭”。这说明仍有很多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价值缺乏了解。

而在问及“课外阅读的目的”时,只有16.6%的学生是本着“完善自我、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进行阅读的,高达39.4%的学生只是本着“消遣娱乐”的目的来阅读的,还有10.9%的学生是本着“缓解精神压力和情感失衡”的目的进行阅读的,其他目的的占33.1%。访谈发现很多大一新生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还很迷茫,他们的阅读很多是在周围环境或同学的影响下,抱着一种跟风的态度进行阅读,参与存在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也为日后多数高年级学生阅读参与率下降埋下了隐患。

3.参与课外阅读投入时间不足

调查中,只有22.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时间充足,77.7%的人则认为时间不够。其中,48.2%的人每天阅读1小时以下,每天阅读1~4小时的占31.2%。近半数的大学生每天阅读不到1小时,这说明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时间投入不足,而时间的不足可能进而会影响阅读的效果,影响大学生对知识的汲取。

4.网络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

调查中,选择网络阅读的人占62.9%,纸质阅读的占34.0%,其他的人仅占3.1%。可见,网络阅读越来越成为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时间上,网上阅读大于纸质阅读的人占了50.3%,纸质阅读大于网络阅读的人占了39.4%,网上与纸质阅读差不多的人占了10.3%,这表明大学生课外阅读网络化、电子化趋势明显,传统纸质阅读所占比例进一步下降,大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出新变化。伴随着这一变化,学生对图书馆的依赖逐渐降低。调查发现仅有20.2%的人经常去图书馆,35.2%的人偶尔去,而几乎不去的人占44.6%,这也是新形势下课外阅读新变化的反映。

5.阅读习惯不够科学,阅读时动笔少,阅读后交流的也不多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保障。但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喜欢摘抄的仅占9.1%,喜欢写提纲的占了11.1%,喜欢写批注的占了10.8%,喜欢写心得的占了15.7%,喜欢思考的占了24%,而不动笔的人占了29.3%,这说明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而阅读后近一半(44.1%)的同学不与人交流,很少与老师、同学、家长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阅读之后缺乏交流的状况阻碍了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正常发展,也应引起广泛重视。

6.课外阅读取向差异明显

调查显示,17.6%的人喜欢阅读文史类读物;喜欢阅读娱乐消遣类读物的占38.9%;喜欢阅读应用技术类读物的占15.0%;对专业类读物情有独钟的占23.8%;喜欢阅读科普读物占4.7%。可见,大学生喜欢阅读娱乐消遣类读物的比例最大,专业类、文史类、应用技术类、科普读物分列其后。大学生对消遣娱乐类的书籍情有独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类书籍上。阅读专业类书籍占到了23.8%,说明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仍是比较大的。而作为人类科技文化结晶的文史类、科普类读物却少有人问津。

二、导致上述现状的原因分析

1.就学校而言

第一,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老师在指导大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应发挥一定的作用,调查中61%学生也明确表示需要老师在课外阅读方面进行相关指导。但目前老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课堂内容的讲授,多数教师除上课外,与学生接触不多,更谈不上指导。极少数教师能利用课堂或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谈论阅读话题,但缺乏系统指导。第二,课外阅读书籍的质量保证不到位。虽然学校图书馆藏书总量很大,但因资金紧张,很多图书破旧,内容老化,近年来所进新书多为专业书籍,学生喜欢的娱乐、文史类图书数量有限。且图书借阅不方便,尤其是丢失、损坏需承担的代价很大,使很多大学生基于各种因素考虑,不愿选择在图书馆中借阅图书。调查中只有11.6%的人从图书馆中借书,12.5%的学生选择租书,43.8%的同学选择网络下载。网络下载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来源,而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或好或坏影响。

2.就大学生自身原因而言

第一是认识不到位。课外阅读能让大学生收获更多的社会经验并提升其个人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体能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价值,也没有认识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就是课外阅读,仅把课外阅读作为打发时间、休闲娱乐的方式,而没有把课外阅读当做提升个人素质的方式。第二,面临各方面压力较大。如学习上的压力。由于面临评奖评优等一系列的评比、考核,很多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是抓紧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第三,就业压力大。残酷的现实令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为此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求职准备上。还有部分学生家庭困难,空闲时间多被兼职和打工占据。

3.就社会方面而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娱乐媒体的出现, 很多青年人迷恋于网络游戏、视频、社交媒介不能自拔,根本没有兴趣进行阅读,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得浮躁。受其影响,很多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产生偏差,认为课外阅读无非是打发时间、娱乐消遣。这导致他们在这方面变得迷茫,缺乏目的性,阅读效果降低。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建议

1.就学校而言

首先,要加强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老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进行专业阅读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正确地选择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升他们阅读专业书籍的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阅读的效率和阅读的效果。其次,组织读书小组。学校可以通过设立读书小组来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读书小组,大学生可以跟同学、朋友交流读后感和看书的方法、体会。读书小组可以在课余时间请来专业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最后,学校要更新、丰富图书馆图书资源。图书馆采购书籍时应考虑读者群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情况,在专业书籍的采购中要兼顾到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特别是一些新设专业学生的需求。适当增加英语、计算机等应试类书籍和学生需求量较大的小说等书籍的种类和复本数量,对于部分旧书适当加快更新速度。

2.就大学生自身而言

首先要转变观念。作为阅读的主体,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好处,加强阅读,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意识到:课外阅读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试卷上的分数、考取各种证书、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己的成长。其次是改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深度。要定期制订课外阅读目标,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价。可以通过学校的读书协会等相关学生社团,交流心得,彼此分享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最后应增强辨别能力,选择正确有益的阅读书籍。一方面,大学生要重视专业阅读,在专业学习的过程,有意识地阅读专业相关书籍,并利用各种图书资料扩大专业阅读的范围;另一方面, 重视非专业书籍的阅读,扩大课外阅读的范围,并加深阅读的深度,还可以积极参加一些读书交流活动或者学生会、社团举办的有关阅读活动等。大学生应合理分配阅读书籍的时间,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3.就社会层面而言

其一,要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和阅读条件。社会尤其是媒体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给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阅读,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甚至全社会的综合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二,家长要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支持课外阅读。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未来的很多行为,家长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阅读取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跟孩子对话的方式,教育孩子选择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汲取人类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邹育艳.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25-01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新《语文课程标准》不光对各年段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数量要求,更列出了一系列小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籍。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以外进行的独立的自由的阅读行为。它能克服课内阅读数量有限的不足,是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积淀优秀语言文字,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心灵熏陶,最终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必要性

1、放任性阅读的弊端

正是明确了课外阅读对于每一个孩子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培养。推荐适合孩子看的书、培养孩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我们不禁要问:课外阅读是否只要做到这种程度?课外阅读是否主要工夫在“课外”?

事实远非我们想象得那般乐观。我们发现,一味地放任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会造成课外阅读尴尬的局面:阅读的喜好程度参差不齐,阅读的质量良莠不齐,阅读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许多孩子的课外阅读种类单一、品位不高……

可见,放任阅读无法真正实现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这样的阅读还浮于表面,程度还不够!

2、指导性阅读的必要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可见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教师正确的“课内指导”。“对于阅读的指导者的教师来说,所做的应该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训练中,掌握阅读的一般要领,进而找到适合于个体的阅读方法,以求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期望通过教师的指导,给予学生例如泛读、精读、品读的一般性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让课外阅读能在“课内得法,课外用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品位,让适切的指导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再创造活动。

二、“课型”研究的价值

“课型”,顾名思义:“型”即类型,课型是指课的种类或模型。这是一种泛化的理解。其实,课型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凡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一定会有相应的科学的系列课型。但如果将课定型化了,教学是否就僵化了?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方法,是否需要上升到“课型”的高度?其实,这是对于课型理解的偏差导致的错误理解,“课型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结构化的学习,围绕序列化的教学目标或教学对象而形成具有规律性的操作体系的某一类型的课。”

1、课型研究对于教师的意义——教是为了不割裂地教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言:语文也是讲逻辑的。长期以来,“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成为普遍现象。课型的研究就是要建立起“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通过对学情的分析确定序列化的目标,整体思维,步步为营,建立联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螺旋上升。

2、课型研究对于学生的意义——学是为了结构化地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将涉及到包括知识的、方法的和过程的多种意义结构的建构,而促进学生掌握这些多重意义的结构,是最有效地达到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课型之于学生的价值自然是帮助其获得语文学习的“渔道”,建构起语文学习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在“学结构、用结构”的过程中实现语文学习的“自能”。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基于对以上课型研究价值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到课型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这个领域中的独特育人价值:

1、在一类书籍的阅读中建构螺旋上升的方法结构

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课内阅读的指导是有差异的。第一,受到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第二,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会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会存在阅读表现的差异。因此如果要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下功夫,仍应立足文本,回归文本,依托文本,通过该课型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泛读、精读、品读、研读,通过有向的指导,从读懂文本到读好文本,从表面读到内涵,逐渐构建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方法结构。

篇1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名言警句都表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有人对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做了很好的论断: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知,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将学生引向课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把课外阅读列为一项教学内容,而且规定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同时为各个年级的学生列出了阅读书目和具体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把课外阅读当成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认知范围,还能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对学生良好品质、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和技巧,而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阅读方法,达到新课标要求的要求,仅靠课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把学生引向课外,使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巩固课堂所学,而且要使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三至四年级的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原来是2000个)会写;五至六年级的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而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独立地阅读文章或者书籍。为了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大部分教师会有意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并教给他们使用摘抄法、笔记法、圈点法、批注法等常用的阅读方法。但是,传授给学生方法,并不代表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尤其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学习能力有限,要让他们理解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还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语文水平为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践积累知识、拓展视野,进而逐渐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智力基础,以及情感和审美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阅读是思维的过程,是智力活动的过程,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背景也在不断扩大,而且他们在发展和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其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更加活跃、更加灵活,创造潜能也会得到激发。如果小学生真正投入到了阅读中,他们的大脑就会不停地进行思考、想象、推理、判断,要通过一个个文字理解语句含义、语篇内容,还要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评判,甚至还会将文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等等。在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判断和推理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而且随着阅读数量的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此,课外阅读越广泛、越丰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而且他们的智力潜能也会逐步得到开发。另外,小学语文课程标注中建议教师通过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发散思维,提高阅读效率。归根到底,学生的思维灵活了、发散了,思维空间拓宽了,也就为他们的智力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表达,是语言输出,而要输出,必须有足够的输入,阅读就是学生吸收和输入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但是,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认识了更多新鲜的事物,丰富了他们想象力和联想力,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而且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逐步懂得怎样确定写作主题、选择写作材料、组织语言。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同一的课外阅读内容,并让学生仿写或续写,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借鉴文章中的写作方法,通过不断的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比如,让学生阅读完《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后,试着续写故事,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能使阅读和写作充分结合。

四、依照学段的特点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才能有的放矢。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泛的阅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能使他们在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充分利用它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篇1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可见阅读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小学时期是学生知识打基础的阶段,需要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升社会经验。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去糟粕、留精华,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引导循序渐进,培养阅读兴趣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分析出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知识和情感需要,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需要基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由年级为基础,划分年级目标、上与下学期目标,每月阅读目标及子目标。如四年级的课文阅读能力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达到200~250字;能够学会运用工具理解较深的字词;且能协调好略读与精读的关系;能分析出文章的主旨思想;能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书写阅读笔记,每次笔记500字左右;能根据笔记内容插图。再将总目标细化到学期,学期目标细化到每个月、每周中。通过科学制订目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促进读有目标。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采取科学的指导方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从满足学生好奇心这一方面出发,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获得知识的满足。可以采取角色表演、讲故事比赛、分享交流会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组织学生在阅读周中阅读《三国演义》,邀请学生讲述其中的故事,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又如,要求小组表演《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二、推荐优秀书籍,使得读有内容

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关键元素,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属于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小学生阅历少,免疫力低,认知水平有待提升,不会选取读物,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使得课外阅读完成后,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储备社会经验。可以选取以下几类读物

一是探究类书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也为了引导学生应用语文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类书籍。如科普类读物《一粒种子的旅行》《动物王国大探秘》《科学家故事100个》等。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得知识,并在生活中展开实践探究。

二是拓展性阅读。小学生处于天真浪漫的年龄,也处于知识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内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增长需求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实施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低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童话、诗歌、故事、语言等,《中国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等,中年级拓展阅读写景叙事类书籍,高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科普文章和应用文,《父与子》《丁丁历险记》等,如《万物简史(少儿版)》。通过教师推荐优秀书籍,使得学生读有内容。

三、科学授之以渔,引导读有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素材中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如何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收获经验,提升能力的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卓有成效的阅读办法。课外阅读方法有很多,根据去粗存精的原则,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是选读法。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写作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要阅读的内容,包括书籍、报刊、杂志等。如学习《神奇的克隆》后,指导学生借阅有关图书,阅读科普文献,写作科普文章,提升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二是精读法。即为对美文、优秀的文章展开咬文嚼字,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文本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引经据典,就可以用这些文本作为阅读的教材,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三是速读法。即为快速阅读方法,只为了解故事梗概和文章大意。需要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且身心合一,在短时间内快速收获大量信息,并将其中的精华吸收进来。

篇13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发展领域的逐渐拓宽,语文教育教学已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于应试教育机制中,而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广对外汉语学习工作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的压力也日趋加大,在世界“汉语热”浪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母语学习,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高等教育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中,要更加明确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素质课程在大学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大学语文课外阅读应更加得到重视。大学语文课外阅读已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学者、某个诗人、某个作家的少数精品的略读,应彻底改变这种浅尝辄止的应付,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课程的重要地位,要帮助学生开拓阅读视野,通过课外阅读,实现融汇中外、贯穿古今,真正明确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效学习掌握世界文化的精髓,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精选课外阅读作品

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大学阶段对于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的层次需求,要认真坚持开卷有益的教育理念,精心筛选课外阅读作品。在作品的选择上既要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又能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心理需求,切实避免学生对作品抵触情绪的产生,要充分肯定学生课外阅读取得的成绩。在阅读作品的安排上,也要结合课内阅读,使之实现对课内阅读知识领域的拓宽和延伸,实现古今中外文化的融会贯通。在课外阅读作品的选择和推广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便利性和时间的合理性,为保障和提升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在每个时期确定一个明确的课外阅读主题,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论文或者其他形式的检查方式,强化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知识面的有效拓展。

大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外阅读作品的选择中,明确不同阶段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经得起历史推敲的经典作品,而且对于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也要同时给予相关作品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阅读作品的思路和脉络,明确自己要选择重点阅读的作品和研究探索的方向。

二、多渠道探究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

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知识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获取的知识是课堂语文教学的升华和跨越,因此,有效提升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水平,就要多渠道探究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当前语文阅读的方法主要有类型阅读法、统筹阅读法、“四到”阅读法、比较阅读法、集中研读发,在指导大学生课外阅读教育教学时,要明确不同阅读方法中的利弊,帮助学生探求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作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引路人,“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探究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实现对文学作品的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式思维,在教无定法的理念指导下,帮助学生深化对某个文学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教无定法”的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延伸出不同方式方法对同一部作品的差异性理解和认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和发现适合古今中外作品的阅读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究新颖的阅读方式方法,推动学生对课外阅读作品的全方位的理解和认识。

三、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当前我国中等教育体系中已经开始了合作学习模式的尝试和创新,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初露端倪。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也可以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进一步改进大学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现学生主体资源的有效发掘和运用。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细化某个层面文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通过自由结组和明确选题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性阅读。通过合作式学习,每个小组针对同一个选题进行深入性探究,将唐诗与历史有机整合起来,分析每个历史阶段的唐诗特点,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各显不同诗人的风格和魅力,同时也充分展现出学生对于作品的创新见解和独特思维。

四、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府,是的发源地,汇聚着全国各地的精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曾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他在教育教学中崇尚自然,强调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动”、“自学”、“自助”的精神,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时至今日,我国的高等学府都在彰显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探索性研究。对于大学语文课外阅读而言,更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文字是固定不变的,但时代却是发展进步的,时间的流逝会激发出不同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而语文课外阅读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于单一的模式化的认识和理解,应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创设更大的空间去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

例如,在大学语文的课外阅读中,可以将过去相关学者提出的问题和比较个性的观念或者是有待考证的看法和观点提出,然后让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去发现和研究,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由于其不完整的版本,历来为诸多史学家或者文学家所探讨。从清朝到今日,对《红楼梦》的研究经久不衰,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注释,诸多文人和学者毕生致力于对《红楼梦》的研究,甚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红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对《红楼梦》中的某个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红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有效运用多媒体资源

在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对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中学习和验证自己的思维和观点。因此,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科学空间,使学生可以自主有效地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外阅读学习,实现语言、文学、文化的有机整合,提升学生的认识品位。在多媒体资源中为学生的学习另辟蹊径,发挥电子版教材信息量大的优势,在视听结合中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特别是学生可以在对某个作品的理解中实现动态的感受,通过观看相关影片或纪录片,将文字与音乐、背景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由于思维理念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势必造成学生对作品认识和理解上的困难,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可以有效打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影片等直观教具的使用,学生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氛围之中,进而更加深刻地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六、革新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

大学语文作为大学教育范畴的一个重要基础课程,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而课外阅读教学评估体系的创新和完善,也决定着大学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为此,革新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积极构建大学语文多元化评估体系,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而且对实现大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进步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随着语文学科的发展变化,学生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和阅读方式方法也产生了独特的理解。作为大学语文教师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理念,认真研究学校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及时发展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和先进大学院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改革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进步和创新,并将有特色的观点和理念扩大化,甚至升格为学校的科研课题进行全方位地探索和研究,并将其在评估体系中的地位进行科学量化。

由于课外阅读的评估范畴较宽,每个课题的评估工作往往涉及到目标实现程度、内容丰富程度、阅读作品的数量、参考书目的层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会牵涉到很多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不完善,许多阅读课程只能局限于任务的布置和完成方面,而对于其中的创新思维的肯定和技术或资金方面的支持往往难以到位。因此,很多新颖的研究课题往往就此中断,课外阅读教学的延伸性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把握,课外阅读教学的价值不能得到有效地彰显。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和支持,发现问题之后能够充分协调学校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支持,进而将研究结果拓展到评估体系中的重要层面。

总之,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水平逐步提升的趋势下,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应加大力度。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大学语文自身知识领域的庞大性和教学评估体系的复杂性,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力。因此,要求大学教师要及时明确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学科定位,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支持和影响下进一步强化对课外阅读书籍的革新,优化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协调各级职能部门推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如何在大学语文课堂引导课外阅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0):36-3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