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

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40: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

篇1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阅读心理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二)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三)人的发展理论。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活跃智慧,求得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

(三)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扩展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

(四)通过多种渠道创设学生阅读的场所,如班级组办“图书角”,实行“我捐两本、看书百本”活动;学校尽可能开放图书室,由专人管理并定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介绍并购买适合学生的读物并举办亲子阅读活动。

(五)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构建学习化教师团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从而形成学校教科研特色,使“课外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立实验班级。

(二)家校配合,达成共识。

(三)固定时间,营造氛围。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口头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 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 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 整理、总结出适合中、高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 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尽量能得到家长的配合,能支持孩子读课外书,陪孩子一起感悟读书的真谛和快乐,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1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2 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

3 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轮实验,进行中期汇报并调整前期方案,使课题研究按预期目标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1 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篇2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实际情况中缺乏英语课外阅读的动力,无法保持英语课外阅读的热情;笔者认为要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让学生持续不断地阅读那些可理解性的文章,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地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笔者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申的i+1理论,探索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的对策。

二、英语课外阅读的i+1理论依据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能自动地提供这种输入。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

2.既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的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三、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兴趣的对策研究及实践

1.通过指导学生在不同年级阅读不同层次的语言材料的阅读活动,有效开发和利用教材之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从而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总会对所学的教材感兴趣,渴望得到与其相应的英语表达,而《初中生英语课标教材·阅读精华库》收录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六套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主要阅读语篇,全套共分六卷,分别对应于初一至初三的六个学期,每个单元所列的文章很好地契合了“i+1”的理论,即文章的内容都分别对应学生当前所学的,如针对牛津8A Unit Two School Life本书提供了除原文之外的6篇内容相似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笔者根据这一特点对这6篇文章分组做了安排。

通过学生的分组阅读,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学校生活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学校生活形成了有血有肉的认识,下文是一个学生阅读后所写的:According to the reading,we all know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school lives around the world.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e students have more free time to do the things for themselves.They do not have too much homework at school or after school.They can do something they are willing to do.Even they can drive a car to school in the USA.That is very great.

根据克拉申的i+1理论,每个学生对源于自己身边的事物都具有可理解性。这样围绕同一话题提供的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展开,同时文章的语言和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反过来,学生理解水平的提高又加深了对课本上内容的理解。

2.利用现代电影、电视等手段和大量的报纸杂志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在不知不觉中突破语法和阅读数量的限制。

现代的中学生对于信息输入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而其中电影、电视是绝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给学生播放以英文经典名著为题材拍摄的电影,学生会从电影中发掘这些名著的闪光点,这样会毫无疑问地激发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形中也就有了想阅读这些名著的冲动。在英文经典名著的选择上,老师要适时地推荐,他们就会欣然接受。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系列是较受学生欢迎的佳品,一年下来学生阅读过的英文名著有(1)魔法灰姑娘[超级推荐](安妮·海瑟薇主演)(2)贱女孩[超级推荐](林赛·罗汉主演)(3)灰姑娘的玻璃手机[超级推荐](4)美人鱼[超级推荐](里面音乐也很好听)(5)舞出我人生[超级推荐](励志影片,刚出了第二部)(6)鲁滨孙漂流记[超级推荐]等。

这些平时的运用都是在克拉申的“i+1”的有趣、不受语法和阅读数量的限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激发了阅读兴趣。这些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兴趣又呈上升趋势,形成了稳定的阅读习惯。

四、结语

笔者通过一年多左右的时间将克拉申的i+1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实践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从而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从阅读中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合作,提升了境界;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得到提高,有了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反过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又对课堂知识做了有益的补充和延伸。英语能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笔者二个班英语成绩的明显提高证明笔者的阅读教学的实践起了效果,相信在不断的完善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对于现在的大众文化的传播,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不仅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的载体,还是大众文化的具体体现。根据现在的我大学生对于大众文化的掌握程度以及趋势,不难看出大众文化发展的形式以及具体的走向。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大众文化的掌握以及学习吸取没有明确的界定,不能准确的区分文化之间的区别,导致现在的大众文化发展的形式越来越不稳定,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借鉴掌握的并不是很好。本文针对大众文化的背景下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取向之间的区分以及学习进行详细的探讨以及分析。

一、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课外阅读取向的现状

据数据统计,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课外阅读在进行选取时,对于选取的动机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作为学生们的第一选择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提升,从不断的学习中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但是其次的选择理由可能就只是为了进行娱乐消遣,消磨大学中的无聊时光,或是为了应对相应的考试;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选择时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能量,但是也有不在少数的学生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所以才进行课外的阅读,亦或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来获取考试的答案信息,并且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根据调查显示,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有三种类型的书籍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1.关于自身的道德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的相关书籍,在调查中显示,现在的大学生对于自身的精神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方面比较重视,并且,他们了解现在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很为自己以后的就业以及在社会上发展担忧。关于这方面的阅读的书籍非常的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文学名著、哲学类的书籍、历史类的书籍等,非常的受到现在的学生的追捧。现在的学生认为,阅读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有利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树立,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批判的能力,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以及正确的自身价值的定位。2.对于现实描述相关的书籍,现在的经济形势瞬息多变,学生需要掌握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了解主要的体现就是学生对于这类书籍的阅读方面。反应现在的脍炙人口的书籍,以及政治、经济、以及民生方面的书籍并且延伸到社会的相关的礼仪以及相处之道上。3.关于现在的网上比较火的一句话的方面,现在的学生对于心灵鸡汤似的书籍比较喜欢。因为现在的生活压力以及学习的压力,还有学生关于学习方面的压力等,学生对于这种心灵上的安慰以及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比较受到欢迎。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的发展以及生存感到非常的迷茫,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进行支持。但是虽然学生对于自己的需求以及阅读的范围看似明了,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正,以及在进行选择的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掌握。

二、改善现在的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有效措施

1.对于现在的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分析,一定要以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理论依据。对于我国的教育形式以及学生的阅读分析等,社会主义价值观都具有导向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反映了我国对于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并且对于文化的价值尺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现在这样的经济形式以及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对于经济的多元化以及价值观的多样化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导向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阅读的重要的核心观念,不仅能够比较深入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确立,还能影响学生对于社会的思想认识以及对于社会上生存的行为方式的确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的爱国主义的影响;2.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发展。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文化阅读,对于最基本的核心观念就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促进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很多人可能认为阅读只是个人的问题,其实不然,不管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的阅读,交流,都是掌握阅读的重要的方式。经常地进行阅读交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掌握以及了解,还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通过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的沟通,并且深刻的掌握阅读的含义。促进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知识的掌握,通过讨论的形式来改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遇到的困惑。

3.注重对于经典的阅读。经典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经典,就是因为经典有很多的值得人们借鉴以及学习的地方。经典文化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掌握以及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了解文学的历程以及掌握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进行阅读的同时,将经典的文化作为阅读文化的主体,将学生的灵魂以及精神进行升华。经典的文化是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的体现,是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的体现。课外阅读主要就是为了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以及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知识涵养以及综合素质。

结束语:

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讲述了在现在的大众文化的经济背景下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取向方面的分析。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本文力求在现在的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及阅读取向的探讨。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越来越大,并且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书籍越来越丰富。但是由于调查的局限性,可能一些观点的分析并不是很全面,对于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课外阅读取向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探讨以及调查。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大学生阅读倾向及导读工作浅论[J].科技信息,

2008,(12).

[2]蒋广平.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及其导读当议[J].网络

财富,2008,(11).

[3]郭亚贞.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心态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

篇4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把学生分成几组并区别对待,希望学生能在恰当的分层和合理的目标中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育模式与掌握学习原则和持续进步原则之间是共通的,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教育目标(掌握学习原则)和每一个学生都独特地发展(持续进步原则)的教育取向。教师可以将部分未能达到教育目标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鼓励并督促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简单的英语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另外,持续进步原则认为,“每个学生为了完成他在有效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所有一切,应不断地向着新的学习任务前进。”所以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策略将部分已完全掌握基础知识、想要向着新目标前进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让他们学会合理地选择课外读物,并积极大胆地参加英语课外阅读、演讲等竞赛。

二、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

分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定分层目标,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是尊重学生心理,淡化分层概念。分层教学虽然将学生分层,但其目的并非是要给学生贴上等级标签。研究表明,学生虽然个体存在客观差异,但与他们的智力(IQ)关联并不大,之所以在学习中有好、差之分,关键是因为学生在认知方式、学习习惯、生活环境、性格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在分组时要避开优、中、差的常用分类标准,从“认识”“情感”“技能”三个维度去分类,尽量淡化小组的界限。学生是敏感的,能够感受到教师教学策略的变化,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教学方法的调整,避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是适当分层控制,确定分层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对于能力薄弱的小组,教师可以暂时避开枯燥的书本知识,利用英语课外阅读的趣味性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给能力完全达标的小组制定一些更高要求的学习目标。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教师可以公开一些小组选拔制度,以引起学生的奋斗欲望,在班内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三、分层教学在英语课外阅读中的实践

笔者执教班级自英语教学初始年级(三年级)开始就实行课外阅读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最为困扰学生的英语阅读试题失分率一直低于年级平均水平,数十名学生在《时代英语报》发表过英语文章。下面,就以实际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分层策略。

在教学中,我注重观察学生查找、阅读、收集信息的能力,对于能力薄弱的小组,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并为他们准备了相对简单的英语课外读物(例如:Olivia系列,图文并茂,学生较容易理解),鼓励并指导他们查阅字典,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或知识点进行记忆与应用。

篇5

Research on Cultivate Student' Outside Read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WU Juan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The outside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English teaching.After-class English reading autonomous learning is the student on own initiativ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fter-class English reading, cultivate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us stimulates the English reading interest, help students better realize the self-development, the self-improvement, and for lifelong learning also has the significance.

Key wordsEnglish; outside reading; autonomous learning

0 引言

随着国家颁布和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高中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课标对阅读目标和课外阅读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新课标还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外学习,特别是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意义正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并且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理论依据

1.1 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1985)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并提出最优语言出入应符合“i+1”这一个条件,根据Krashen的输入说,教的主要任务便是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其中包括大量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知识“i”,又包括新的知识“I”。阅读属于接受性技能,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并且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是从外到内的信息简单被动输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是建构中的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1.3 自主学习

Dickinson(1995)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他解释说,态度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决策的责任;能力就是对学习过程的决策和反思。而Littlewood(1996)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的愿望和能力。”所谓愿望是指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动机和信心;所谓能力是既具备为自己的学习做出选择的知识,又具备能够执行自己选择的技能。

2 高中生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笔者曾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中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做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在校学生共300人,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学生对课外自主阅读的意识、课外阅读计划的制定、阅读量、阅读材料的渠道、阅读习惯。经统计,派发给学生的300份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达到100%。从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如下:

2.1 课外自主阅读意识薄弱

非常喜欢进行课外阅读的仅占11.2%,喜欢的占30%,而不喜欢的占45.8%,还有13%根本不喜欢进行课外阅读。从数据上看,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意识薄弱,在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上处于消极被动。只会按部就班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读物,对老师有强烈的依赖性,对待课外阅读格有“要我读”的被动观点。

2.2 缺乏制订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

在制定课外阅读计划上,大多数学生(69.15%)从不制定阅读计划,约五分之一(21.22%)的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阅读计划,只有个别学生(9.63%)能坚持执行自己的阅读计划。可见大多数学生不能确立符合自己阅读的学习目标,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缺乏坚持。

2.3 阅读量少,课外阅读材料单一

被调查对象中有63%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学生课外阅读材料仅限于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训练,如与教材配套的《创新设计》、《优化设计》上的阅读训练。只有28%的学生会阅读一些中英文对照名著简易书籍、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72%的学生认为不知道哪些书对自己是适合的,不会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课外阅读材料。

2.4 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78.2%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以下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习惯逐字逐句的方式进行阅读,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缺乏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会无意识地挠头、玩笔,甚至读出声的习惯;存在回读和重谈的现象,影响阅读速度;在阅读中遇到长句和难句就失去了阅读的信心和耐心,具有恐惧感。

3 培养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3.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自主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这里的“乐”可理解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高的学生乐于接受并力求认识和了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习效果取得事半功倍。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的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形成阅读的自主意识。其次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于一体,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后,学生的课外阅读从浅易有趣的读物,浅易的读物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并有所收获,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其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视阅读为负担,而会主动快乐的进行阅读,变“苦读”为“乐读”。

3.2 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策略,它能帮助学生克服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懈怠和受外界视听之娱的干扰,使自己的精力有较的集中在阅读上,提高阅读效率,达到学习效果的事半功倍,正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制定阅读计划时,教师要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的计划要具有个性化,不能是盲目照抄或照搬别人的计划,必须是合乎自身阅读能力现状情况的量身订做。其次,阅读计划是分阶段的,在时间上落实到学生本天、本周、本月上的具体阅读目标。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设定的阅读计划进行反思与调整,建立起适合学生自己的阅读计划,避免阅读计划使用上的盲目性,随意性,使阅读计划不断完善。

3.3 选取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目前,市场上的阅读材料浩如烟海且鱼龙混杂。学生面对形形的阅读材料往往无所适从,教师应给予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材料选择上的指导:(1)根据自身的现有语言知识水平选择适合自己难易适度的阅读材料,随着词汇量增加和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再逐渐上升到阅读英文原版读物,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选材思想性强,内容健康、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感。这样的阅读材料有助于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扩课,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做到与时俱进;(3)题材选择应多样性和广泛性,且趣味性强,阅读材料题材多样性,如童话、人物传记、小说等内容可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材,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4)可从报纸、杂志、英文小说或其简写本、网格英语资源上多渠道的收集课外阅读材料。

3.4 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氛围,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在教室的墙壁挂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类的名人名言。利用墙报、黑板报开辟“读书园地”,学生可通过感想、佳句等形式定期进行佳作介绍。教室里设置“班级图书角”,图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书籍丰富多彩,供学生自由选择,相互交流阅读,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就会受到感染。

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开展阅读研读会,和别人交流与分享在课外阅读中的心得体会,摘抄的名言佳句,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取长补短,提高阅读能力。开展短剧表演,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表达出来,通过亲身体验加深理解人物的形象和感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激发阅读的兴趣。开展演讲比赛、读书知识比赛,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和理解程度,巩固课外阅读成果,通过比赛评比出个人及集体奖项,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先进,鼓励后进,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4 结语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人们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这就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进行终身学习,与时俱进。课外阅读是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拓宽视眼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应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还应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自主性阅读。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并且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Dickinson,L.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System 23,1995:165-174.

[2]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don,1985:Longman.

篇6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此刻,且让我们着眼于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许多学校甚至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内容方面贫瘠到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明了,更不用说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他们的作品了;据调查: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0%,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纸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说明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有55.08%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说明了学生读书还有较浓的功利色彩;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说明了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读书当成一个人所必需的精神需求。从阅读时间来看,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决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从阅读途径看,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方法,推进学生阅读,并切实达到相应目的。

3、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4、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智慧阅读就是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读书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对象:通元小学五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让学生智慧地课外阅读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全校利用部分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文化名人命名每个班级,诣在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晚托课进行大阅读自主学习。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南湖晚报》、《少年儿童故事报》、《小学生时代》等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钓鱼与放虾》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三)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

阅读的还有一种大智慧,是创设阅读大情境。大阅读进校园,我校确定了《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古文观止》等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我校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设有《古诗长廊》,不断充实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学生诵读时间有保障,清晨,校园广播播送经典诗词,感受经典环境;中午“习字一刻钟”,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晚托设有“读书时间”,让学生在书海漫步。教师方面,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并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教育制度,在竞争中求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起始准备阶段(2005.9——2006.5)

1.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

2.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3.编写校本教材及组织订阅小学生课外系列丛书。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并指导,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课题实施阶段(2006.9——2007.9)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2、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

(1)、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

(2)、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

(3)、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各校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课题总结阶段(2007.10)

篇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

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实际教学我们应注意: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全校利用部分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文化名人命名每个班级,诣在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晚自习进行自主阅读学习。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篇8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2-0038-02

教育科研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有其自身的要求和规范。中小学一线教师怎样做教科研,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学习、调研和组织指导教育科研活动的实践,谈谈对教育科研方法、途径与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浅见。

一、明确教育科研的方向和研究的重点

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应以“小问题、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行动研究为主线,分层、分类深入扎实地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来源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老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新理念,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解决自身发展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整体规划、专业引领、科学评价是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效益的有效策略。有专家说:“一线教师搞科研,研究什么?最切实可行的,就是研究自己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和专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用于课堂的改进和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莒南县一些学校在这一研究思路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各类小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二、明确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

要立足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要遵循“教研出课题,科研育成果,成果进课堂”的思路,倡导“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在全面推进中提高科研质量。各校应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确定龙头(主导)课题,以此凝聚人心,使龙头课题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主动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推进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使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到研究中来,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科研,使学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

(一)科研成果的分类

在推广应用优秀课题成果时,可将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运用方法类的研究成果。如“小学生艺术教育和特长能力培养”,该成果在2003年结题后一直被应用;“探究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益”于2005年12月结题后,其成果被评为临沂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直沿用至今,作为指导识字教学的依据。

运用策略类的研究成果。如“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体验三段式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其成果现已普遍运用到这几科的教学中。

学校办学特色类的研究成果。如我校的校训是“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自然”,因此,有关读书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和“课外阅读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的成果将会一直运用下去。

对成果的后续研究。如:“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结题后,组织申报了“小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研究”,使学生的作文更具个性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及规律的实验研究”结题后进行了“小学科学课中的活动与教学研究”,在后者结题后,又接着进行”科学课中实验探究过程的研究”等。

对成果进行跨学科研究。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于2011年结题后,我们打算将其延伸到科学课中,进行“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二)科研成果推广的方式

要强化“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推广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推广、应用优秀科研成果,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不断成就自己。

科研成果的推广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课题研究式推广”,就是将成果推广的运作按照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成立课题组,进行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研究。在推广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广,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教学实践活动中,这种推广方式目前在我县中、小学校进行得比较普遍,是我县科研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它使得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受益。我们以市级立项课题“县域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研究”为抓手,以几项已结题的优秀课题深化研究为载体,以市级教育科研基地学校为基地,分层推进课题深化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切实贯彻落实莒南县教育局“教研出课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教科研一体化思路,教育科研氛围浓厚,初步形成了“成果进课堂”的良好势头。

“科研成果课程化推广”,就是将科研成果编成讲义和教材,纳入教师培训的内容,让科研成果成为特色课程,进行课程化推广。通过开设课程的方式,较系统、全面地介绍成果的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操作方式。将科研成果课程化,把优秀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进修内容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最生动、最现实的教育理论学习,也是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教育理论学习。

“主体扩展式推广”,就是把学生作为推广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了解、运用成果的基础上去丰富、充实成果。这种成果的推广解决了成果推广的局限性,把成果作用于学生身上,使学生直接受益。

(三)科研成果推广的步骤

1.制定计划

分年级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成果推广计划。

2.召开课题推介会

我们首先针对要推广的课题举办课题推介会,让每位教师初步了解课题内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的本质内涵、理论依据、实施环节、特征与条件、相关的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等,让每一位教师都比较全面地了解该课题,明确成果推广的具体目标。

3.举办课题成果进课堂活动

这个活动有两个层次,首先是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堂活动展示课题成果,并且通过评课、议课活动完善提升成果。第二个层次是每位教师学习践行成果后的汇报课。

4.召开经验交流会

在课题推广过程中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推广经验交流会,做好经验总结。

现以正在全县推广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为例,予以说明。

研究成果:构建“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模式。

1.读物推荐课

教学流程:巧妙导入,明确主题——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推荐读物,拓展延伸

2.读书方法指导课

教学流程:确定阅读篇目——自主阅读——合作交流——释疑点拨

3.读物鉴赏课

教学流程:巧妙导入,揭示主题——课内指导,佳例示范——学法迁移,自主赏读——畅谈心得,拓展延伸

4.交流汇报课

大致流程:出示读书要求——小组合作,交流心得——全班交流,梳理提升——师生小结,拓展延伸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的学习已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也不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令人乐观:学习新课前,布置课前搜集资料的作业,能真正搜集资料的学生寥寥无几;问及课文作者的有关情况,学生一无所知;问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更是一片茫然;孩子们爱看的是漫画和电视,玩的是电脑;课间交流的是“杯具、鸭梨、神马、有木有……”等“潮人潮语”“网络语言”;假期忙碌的是“打爆机”“游戏升几级”,“宅男宅女”一片天。他们熟悉的是“奥特曼”“愤怒的小鸟”,不知道老舍还有哪些作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学生习作中更出现了不得不令人忧虑的一些问题,诸如“散”,一件事,流水直线从早写到晚,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多半是无病;“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而阅读量又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小学阶段应完成140多万字的阅读量。) 导致课内外阅读严重脱节。由此造成的知识贫乏、思路狭窄、立意低下已成了一些学生理解文章和写作的“拦路虎”。“丰富的作文内容”“好字好句”成了制约“优秀作文”的瓶颈。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空间不大,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被动性比较明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高年级以阅读教学为重点,辅以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包括理解、记忆水平与阅读速度),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结合实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校属于城中区级小学,75%的学生的父母均早出晚归,80%的学生由文化水平较低的祖辈看管,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这样一来,有很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阅读量的明显不足已成为我班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瓶颈,其严重遏制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新途径,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领域,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如何实现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量,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真正达标,达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如何有效地实施建设“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工程?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热爱读书,让读好书成为每个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如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改进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的效率?因此,课题申请人提出了《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

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

(二)问题界定

1.梳理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1)国内研究

近年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2004年9月,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在扬州举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我国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正在大力倡导“班级读书会”的实验。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熏陶民族文化等方面给人启发……以上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2)国外研究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

2.对本课题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诠释

“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而课外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通过实践使学生在爱读书,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的基础上学会多种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即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五年级小学生。

3.研究目标

以有效教学理念为理论依据,以人性化教育为视角,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坚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的研究原则,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技能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导形式,提高推荐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外阅读,品尝课外阅读的乐趣,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

4.研究内容

寻找有效的途径完成这些目标,是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因素 策略探究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因素

1.理论指导缺失。相当多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当成精读课文逐字逐句分析。有不少的教师只在学生阅读后公布答案就了事,学生只关注对与错的答案数,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语篇结构、中心思想、优美词句、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等/漠不关心。有些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运用理论去指导学生阅读,因为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那样根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缺乏深入的钻研,未能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阅读。

2.缺乏语篇分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语法、词汇分析,轻语篇结构分析的倾向。他们习惯在语法和词汇层面做详细的分析、解释和造句,而对篇章的段落划分、篇章的主题及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等宏观结构的分析常常是蜻蜓点水,甚至根本不作分析。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常常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理解性的偏差,甚至出现错误,而教师却常常疏于引导。

3.背景知识介绍缺失。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常常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英语阅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学生要真正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这样才能在阅读中理解。实际上,学生出现的理解性错误大多是由于缺乏文章相应的主题知识而造成的。教师如果不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领悟文本材料的内涵,更谈不上顺利完成阅读理解。

(二)学生因素

1.阅读习惯不良。学生平时做阅读理解练习时总是喜欢逐词逐句地阅读,甚至用手笔或尺子指着文章,生怕漏读了单词,过分依赖视觉信息,以求完全读懂文章为目的。他们常常不断地回读前面已经阅读过的内容,寻找已知信息;喜欢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地心译一遍,用汉语的思维来理解文章的内容;一遇见有不认识的单词就显得心烦意乱,不停地查电子词典或纸质词典,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性理解。

2.有效阅读量不够。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要熟练地掌握这种技能,单靠讲授讨论来学习有关知识是不够的。它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输入,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联系实际,加以联想,以巩固加深所学的知识,使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提高,阅读技巧逐渐熟练。阅读量越大,储存的信息就越丰富,可供选择的相关因素就越多,学生便可利用这些因素对作者的意图做出分析判断,使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二、阅读策略探究

1.注重语篇模式

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步骤进行,忽视对文章整体篇章的综合理解。随着语篇模式理论在西方的兴起,语篇分析广泛应用于阅读教学,为我们分析篇章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语篇模式是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Hoey将组织模式定义为构成语篇(部分语篇)的关系的组合0[15](P31)。语篇的组织模式作为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是人们语言交际中互相遵守和期待的/语言组织,在语篇的生成与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把语篇分析引入英语阅读教学,能引导学生超越句子层面更好地把握语篇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从宏观上驾驭全文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厘清文章的脉络框架和主题思想。语言学MichaelHoey, EugeneW inter以及MichaelMccarthy和Ronald Carter等认为英语中可能存在许多语篇模式,归纳起来常见的模式有:问题)解决型、概括)具体型、主张)反主张型和提问)回答型四种。

2.增加阅读量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比过去的大纲高出许多。阅读能力是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若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所学语言的复现率就自然很低。因此,除课文外,教师应当给学生补充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引导和组织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好阅读材料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阅读材料的题材应尽量多样化,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传记、幽默故事、风土人情、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体裁避免单一化,应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阅读内容应从易到难,逐步提高,使课堂内外相结合。通过课外广泛阅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属于主观理解的范畴,是阅读理解的深层阶段,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的始终。深层理解的推理判断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以及文中的内在联系,去挖掘文本中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隐性意义。可见,教师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才能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

3.借助多媒体

将多媒体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体现了信息量大、生动直观、备课灵活、资源共享等优势。阅读理解要求读者不断揣测作者的意图和思路,不断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阅读是读者理解文字,融入意境,感受作者心声的认知过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引领学生比较容易地进入文本的意境,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增强理解能力,促使学生运用简化策略根据语境分析测难句中的生词词义和整个句意,有助于学生生成复述策略,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浓缩、摘要,易于做出口头或书面的梗概描述。

三、结束语

高中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对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不足,缺乏语篇分析意识、缺失背景知识的介绍、缺乏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其理解、分析、推理和鉴赏力,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中学英语大纲[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篇11

人类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主要靠阅读。对于儿童来说丰富多彩的书籍、报刊、网络资源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金光大道。汉子是读书作文的基础,阅读的前提是识字。识字太慢太少直接影响着阅读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制约着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快速大量识字是学生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把大量阅读课外书作为实践的重点,让低年级学生能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能轻松地读书、看报。这样能行得通吗?经过探索,答案是肯定的。

1.低年级学生处于识字的关键期。根据人类不同生命过程的不同生理特点,科学家已充分证明儿童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学龄儿童默记汉字的能力,一年级最强,年级越高逐渐降低。

2.汉子结构的形象化和儿童思维形象化和谐统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形象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人与儿童的认知规律不同,儿童的认知如同照相,儿童记忆的特点是直观的反映事物的图像。汉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是由线条组成的音、形、义相互联系的象形文字,儿童识记汉子,是把汉子当作完整的图形来记忆,能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

3.课外阅读以认读为主,确保了儿童大量识字。根据一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书写机理不完善,而记忆力强的特点,课外阅读不重理解重阅读,不重书写重记忆,要求学生每天花一定量的时间借助汉语拼音诵读课外书,对书中词语的理解主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的阅读、诵读,在语言环境中逐步掌握。

二、“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操作策略

(一)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的支配,抓住学生的这个特征,运用现代教育媒体,通过动态画面引起学生兴趣,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有时,我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简洁的文字中阅读。这种阅读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充分调动了起来,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常常令学生开怀大笑,这时引导学生从更新颖有趣的课外书去寻找这种欢乐,学生便一头扎入书的海洋之中,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

(二)多方位尝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1.成立班级图书角。如果仅靠每位学生有限的几本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班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实际需求,在班级中设立班级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由班级中每位学生各自的课外书融合而成。在这种交流式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书目多了,阅读的范围增加了,巩固了对常用汉字的认识。

2.诵读古诗文。在建立班级图书角的同时,我们学校采用了我国传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的诵读,利用早读二十分钟反复诵读。这些韵文相类似的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古诗,每天语文课前吟上一首古诗也是一种享受。这种只诵读而不作其他要求的阅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乐得朗朗上口的诵读声中提高了识字量。

3.开展活动。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阅读的热情,提高识字量。

4.课内尝试。在多渠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语文课堂也是我们实践的基地。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学习阶段每篇课文中的带读字相对来说比较多。抓住课本,通过对课本中带读字的认读巩固常用汉字,提高识字量。

(三)拓宽课外渠道提高识字量

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时,我们也在积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扩大阅读提高识字量。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充分利用这诱惑力引导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像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等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这类栏目中出现的常用汉字不管有多难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观看节目中愉快地学习汉字,掌握当然牢固。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多留意周围的谚语、歇后语及精妙的广告词、精练的标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认读生活的语言,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识字量。

三、“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实践的初步成效

(一)为尽早阅读提供了可能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大量阅读拼音读物,在课外书的阅读中提高了识字量,现在我发现我们学生的文章语句通顺、用词正确。

(二)增强了对课文的感悟

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由于学生大量阅读了课外书,感悟语言材料积累多了,领悟就在其中。领悟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潜移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特别突出。

篇12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本校大学英语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GRASP模式。GRASP教学模式指的是:G--guidance, 通过提前制作包含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内容和课堂活动准备工作等环节的导学案给学生,引导其课外预习方向及为课堂学习做准备;R--reading, 通过阅读课内外相关材料,完成知识构建的基本输入;A--activating, 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愿;S--summarizing,通过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P--presentation,通过各小组派代表或分工对总结内容或任务成果进行展示,最终完成知识的建构和掌握以及输出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英语高效课堂GRASP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问卷调查

大学英语高效课堂GRASP教学模式在武汉工商学院专科生中实践将近两年、本科生中实践一年之后,基于以下几个问题,对参与教学实践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

1. 导学案能否起到导学的作用?

2. 课外阅读资料能否起到搭建支架的作用?

3. 对于课堂活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其对学生掌握知识有没有起到作用?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不能只扮演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5. 学生如何评价GRASP的教学模式?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12级本科生,涉及电商、电信、工管、会计、会展、金融、市场营销、视觉传达和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多个班级,每班随机抽取15人。12级本科生是在进入二年级后才开始参与GRASP教学模式的实践,因此能较强地感受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GRASP教学模式的区别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应将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对GRASP教学模式的看法。问卷选项是按其效果差、中、好、非常好的顺序设A、B、C、D选项。问卷具体内容如下:

1. 你对“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有何看法?( )

A. 不好 B. 一般 C. 好

2. 你是怎么利用导学案的?( )

A. 基本不看,或者抄袭

B. 提前预习,不明的等老师讲。

C. 比较认真地完成预习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3. 你认为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对学习课内知识帮助大吗?( )

A. 没什么帮助 B. 一般

C. 很大帮助

4. 你觉得课外阅读材料对你学习课内知识有没有帮助?( )

A. 没有帮助 B. 帮助不大

C. 很大帮助

5. 你对“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的课堂模式持何态度?( )

A. 不赞同 B. 无所谓

C. 赞同

6. 你是否愿意主动参加课堂活动?( )

A. 不愿意 B. 一般 C. 愿意

7. 你认为课堂活动的效果如何?( )

A. 纪律不好,大家不参与或讲无关的话,浪费时间有。

B. 每次都是少数几个同学参与。

C. 有利于对问题的掌握。

8. 在小组展示这个环节,你是否愿意主动参与?( )

A. 不愿意 B. 一般 C. 愿意

9. 课堂上学生主讲,老师只是点拨或引导可以吗?( )

A. 不行,对知识总是掌握不好。

B. 可以,但会遗漏一些知识点。

C. 可以,学生讲解,我们记得更牢固;教师点拨和引导,掌握得很好。

10. 你认为现在的课堂学习模式比原来的学习模式哪一个学习效果好?( )

A. 原来的模式 B. 都行

C. 现在的模式

11. 实行高效课堂模式后,你认为成绩会提高吗?( )

A. 有退步情况 B. 和原来一样

C. 有进步 D. 进步很大

12. 你班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之后,课堂教学有什么变化?( )

A. 没有变化,还是老样子。 B. 有变化,但我不喜欢。 C. 变得更精彩了,很喜欢。

篇13

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能忽视。

一、背景知识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背景知识是指学习者业已习得的知识。背景知识包括人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对所学语言材料的体裁、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的理解以及与所学语言材料内容相关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等。

理论依据是图示理论。图示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本身并无意义,只能由读者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其意义。图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示(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示(content schemata)和修辞图示(rhetorical schemata)。

图示激活有三种模式,即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交互模式。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建立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图示的能力。

二、激活背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可以使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积累又为其以后阅读活动中背景知识的激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激活背景知识的策略

1.提问法。关键是使所提内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在它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例如、SERC Book 1B Unit 13 Reading We Are What We Eat部分Pre-reading中的问题如下:(1)How many meals do you have every day? Which meal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Why?(2)What kind of snacks do you take?

问题(1)中引出的结论是:一日三餐为我们身体提供了充足的营养。针对问题(1)再对问题(2)展开讨论。

2.小组讨论法。例如,在教学SERC Book 1a Unit 1 Reading Chuck’s Friend前,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

If you have to live on a deserred island,and you are allowed to live with one o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whom will you choose, Wang Xifeng,Zhu Bajie,Little Swallow,or Liu Huifang(注:《渴望》中的女主角)?And why?

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设想,各输己见。

3.预测课文内容。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大胆预测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结构层次。这很容易将文章中的内容与其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使其阅读变得轻松。

4.使用网络视频或图片资料。多媒体能为学习者创设真实的情境,能够生动直观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教学挂图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建筑设计师能够设计出如此美丽的建筑,而后再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预测。

5.叙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叙述一个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故事,并作针对性的提问,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使其对课文内容及结构方面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6.设置阅读目标。设置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我在SDFC Bool 3 Unit 14 Reading

The Language of Honey-bees的读前活动中设计了几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回忆和思考他们所见过动物的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等。

(1)In what ways do honey-bees convey information?

(2)How did Von Fnsch discover the ways in which honey-beescommunicate?

(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Von Frisch?

在完成阅读目标时,获得了新的知识,激发了阅读兴趣。

7.使用概念图。概念图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性建立起了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因此,它也是图式表征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其作用在于构建对于某个事件、某个客体或某种情形的解释。

8.辩论法。教材中收录了大量探讨某一事物利与弊的小品文。可以安排读前展开辩论,充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例如,在SEFC Book 3 Unit 5 Reading Advertising教学时,组织关于广告的利与弊的小型辩论。学生踊跃发言,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了广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辩论后再作小结。在此环节中,学生对主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并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

综上所述,背景知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否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是阅读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其阅读动机,加深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为英语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Carrell, P.L. and Eisterhold, J.C.1983.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

[2]陈立军.阅读是一种美丽的享受――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