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40: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外科重症医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1一般资料2014年1~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共收治100例插管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3~85岁,平均年龄为(55.5±3.5)岁,清醒和昏迷患者分别为21例、29例,其中,胃管置管、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尿管置管患者分别为19例、11例、8例、12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24~88岁,平均年龄为(55.7±3.6)岁,清醒和昏迷患者分别为19例、31例,其中,胃管置管、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尿管置管患者分别为17例、12例、9例、12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两组均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药物管理以及病情监测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以往意外拔管的常见诱因如导管未妥善固定、时间因素、舒适改变、镇静效果差以及临床护理不到位等,特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意外拔管防护措施,具体如下:
1.2.1注重健康指导插管前,要为患者耐心地介绍插管治疗的重要价值和注意事项,重点为其讲解自行拔管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插管护理中,针对清醒患者,要积极地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并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要理解、支持并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2加强人员培训注意增强护理人员对于意外拔管的防范意识,定期对其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并加强考核工作,督促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水平;监督护理人员全面地落实床边工作制度,加强对患者基本情况的监测,落实好夜间值班制度,加强巡护,以及时地发现异常情况[2]。
1.2.3妥善固定导管针对气管插管患者,需使用固定贴对牙垫以及气管插管实施交叉固定处理[3];针对胃管患者,需借助于棉系带把所用的胃管妥善固定于患者的耳部,胃管的末段则需安置于病床床头;针对头部引流管患者,则需保持适宜的松紧度,以免由于患者的翻身动作而对导管进行牵拉;在对患者进行肢体约束时,需充分发挥垫布的衬托作用,且要保持适宜的松紧度,以维持血液循环的通畅[4]。
1.2.4优化镇静镇痛效果针对过度焦躁以及疼痛难忍的患者,需使用适量的镇静剂如咪唑安定等进行镇痛治疗,所使用的药量既要能够保证镇痛镇静效果,又要避免带来各种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生理反应。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意外拔管率。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字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观察组中的意外拔管例数为4例(8%),对照组中的意外拔管例数为18例(36%),观察组意外拔管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重症医学科中,导致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
3.1导管未妥善固定针对应用呼吸机的患者,如果在选取导管的长度时未考虑到患者的翻身因素,便容易造成导管的脱落;针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如果使用胶布对导管实施相应的交叉固定处理,并使胶布与患者脸颊紧紧贴在一起,当患者的脸部有出汗等情况时,所用胶布便会逐渐脱落,并最终致使导管发生滑脱情况[5]。
3.2舒适改变或镇痛镇静效果差插管时,患者可伴有疼痛感,若患者的耐受性较差或镇静镇痛效果较差,便容易发生自行拔管情况。
3.3时间因素夜间的意外拔管率要明显高于白天,其原因在于,患者的迷走神经在夜间往往处于兴奋的状态,因此易产生幻觉或者烦躁等症状,致使患者容易忽视管道的存在,进而导致意外拔管的发生。
3.4护理不到位如果护理人员对意外拔管的防范意识较差或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便会忽视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控,容易导致意外拔管的发生[6]。
鉴于上述容易导致意外拔管发生的诸多因素,需要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本研究中,观察组50例应用意外拔管的防护措施,经研究,观察组意外拔管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应用意外拔管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彭晓阳.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4(11):315-315.
[2]许娜.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4,11(10):157-157,159.
[3]毕勇志.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4,33(4):166,168.
[4]张乃琼.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32(10):231-231.
[5]邓跃平.浅析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3,25(5):677-678.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97-01
在临床上,中医外科血管病是一种和现代医学上的静脉、动脉性血管病比较相似的疾病,比如脱症、无脉症等。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就是发病的速度较为缓慢,而且相关的病症比较的顽固,一旦严重就有可能导致肢体残缺。在治疗的方法上,采用中医的活血化瘀法,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机体的血瘀高凝情况,并相应的缩短治疗的时间。同时,还能够加快治愈的速度,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的效果,最终减少致残患者的人数。
1中医外科血管病证的主要临床特点
1.1患者的肤色出现异常。一般情况下,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所患部位青筋暴露,或青紫的现象。这些皮肤上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就是患者发病时所会出现的颜色,在诊断病情时比较容易观察出来。同时,这些病症也是血瘀证的最基本的临床症状,可以直接有效的诊断出这种疾病的相关情况。
1.2患者的舌头、脉搏都出现异常。在临床症状上,患者患有中医外科血管病之后,就会相应的出现舌质绛色、暗红或带有瘀斑的症状,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舌下青筋显露的情况。这几种症状的出现,都极其的表明了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的几种比较明显的特征,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患者会出现肢体疼痛的感觉。这个特征是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最为明显和具体的特征,患者一般表现为四肢出现瘀血,肢体比较疼痛的现象。而且这种疼痛还表现出比较固定的特点,出现阵段性的疼痛感,并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较难以恢复。同时,这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疼痛感,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所出现的疼痛感受也不一致。比如,因为寒冷所导致的疼痛,则是随着寒冷的增加逐渐的加重,一旦遇到更为暖和的地方这种疼痛感就会慢慢的减轻。而由于热所患的中医外科血管病,就会相应的出现灼热的感觉,并且随着热量的增加逐渐变得更加的严重,一旦遇到温度较低的地方这种疼痛感就会减轻。
2活血化瘀法在治疗中医外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是我国中医学上比较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这种比较典型的血瘀证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病因的不同,其相应的治疗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医外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内外治疗相结合。在进行对疾病的治疗中,活血化瘀除了可以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内在治疗的同时,还可以相应的进行外部治疗。在进行对患者的外部治疗上,主要是以中药外洗的方法为主。这种外洗的方法能够促使药力直接的到达患处,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保证患者血气的畅通,并最终疏通瘀血[2]。但是,在进行外治的时候,也要相应的进行正确的治疗,外治主要可以分成热洗和凉洗两种方式。对于静脉淤滞性疾病的外洗,一般先进行中药的煎煮,再趁热进行熏治和外洗;对于动脉淤血性疾病则应当先进行中药煎汤温洗,再逐渐的改成凉洗。对于患者疾病的不同发病原因,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也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最有效的效果。
2.2先急后缓的治疗。一般情况下,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出现肢体疼痛为最严重的情况,这也是治疗这种疾病最根本的地方。而当动脉瘀血性患者的病情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时,通常都会出现肢体疼痛的现象,表现出非常难以忍受的状况。因此,在进行这种状况下疾病的治疗时,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会先进行对这种疼痛的情况的治疗,采用一些急止痛的活血化瘀汤药进行治疗,这些中药主要有乳香、穿山甲和皂角刺等。
2.3寒热相分开的治疗。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是进行治疗的主要依据,而血瘀发生的原因主要存在由寒而致、由热而致和寒热相互交替作用而致。因而,在进行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时,就应当先进行对患者疾病寒热原因的分析。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就注重了这一点,对患者疾病的治疗进行了有效的寒热原因的分析,再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治疗[3]。比如,对于由于寒邪侵袭的动脉瘀血性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阳和汤或当归四逆汤加味,进行对患者的散寒。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学上的活血化瘀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治疗中医外科血管病。其相应采用的是辩证施治的方法,科学的体现了我国传统中医的治疗理念。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方法,能够为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带去福音。在今后的治疗工作中,应当灵活的使用活血化瘀法,根据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整形外科学所涉及的解剖学知识以局部解剖学为主,其中尤以头面部、四肢以及躯干浅层解剖最为常用,这与其他外科应用解剖的侧重点有较明显的差异[2]。另外,解剖学的主要传授者一般不是解剖学教研室的教员,而是富有专科临床经验的整形外科医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将更注意局部的层次、组织结构和比邻关系。这些特点决定着整形外科解剖学教学与学校讲授的系统解剖学及其他外科专科应用解剖教学的不同。因此,在教学实施时结合临床实际细化局部解剖知识,同时有重点地进行讲授是达到整形外科解剖学教学目的的最佳途径。根据以上特点,结合我科室在带教中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整形外科解剖学教学的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1 在局部解剖理论教学中突出重点
在讲解和复习区域解剖知识时,重点强调与手术相关的结构,为后期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整形外科关注的局部解剖包括皮肤、皮下脂肪、皮肌、筋膜、筋膜间隙、肌肉、骨骼,以及其间分布的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结构。对于血管的处理往往是手术的关键步骤,所以血管的走向、毗邻、管径、营养范围等是学习的重点,而这些内容都是皮瓣和各种组织瓣形成术的基础。另外,皮纹的走向也是需要注意的,这直接决定着手术切口的设计。在教学中应对以上重点解剖结构反复强调,让受训者在掌握解剖知识的过程中熟悉手术相关内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2 在局部解剖理论学习中突出临床应用
在专科培训阶段,仅复习局部解剖的基础知识难以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在对每一处解剖结构教学时,均至少探讨一种与之相关的术式,使受训者在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手术方式、手术设计和关键步骤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肩背部解剖时,讲解背阔肌皮瓣的手术方式。其中涉及到肩胛下动静脉、旋肱后动静脉、腋神经、背阔肌等解剖结构,和皮肤切口设计、血管神经游离、转皮瓣方向等手术相关知识,使该术式的原理及操作一目了然。除此之外,还应对该术式的教学进行拓展,一些联合皮瓣转移手术也在授课范围之内,并举一反三,培养受训者的发散思维,为整形外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打下基础。
1.3 在局部解剖理论教学中体现形象化教学
整形外科学处处与形态紧密相关,在局部解剖理论教学中秉持形态为主、文字为辅的教学理念,将理论形象化,使受训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普及,解剖学的教学已不再拘泥于对书本、图谱及标本的学习。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将形象资料直观反映抽象的理论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具体且形象化[3]。在实践中,将每一重点解剖知识均配上图像资料,实际上是将图像为主进行讲授,文字作为图注,使课程形象生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受训者掌握相关知识。由于整形外科中的病例均涉及形态问题,通过形象化的学习来掌握解剖学知识,使受训者在遇到形态异常时能对异常情况做出自发地判断,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十分有利。
2 整形外科美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
2.1 整形外科美学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现代整形外科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把传统的正畸与修复上升为一门医学艺术,功能恢复和外观美化成了治疗的最终目标,而功能与外观往往是统一的。整形外科学是各个医学专科中与美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专科,其治疗效果直接反映为体表的形态,生成最直观的医疗结果,而视觉审美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整形外科的一个分支―美容外科已经进入了大众生活,“变美”几乎是该专科的唯一目的改为“终极目标之一”,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审美也是与患者沟通时的重要工具,可使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诉求,更精确地向患者表述治疗效果[4]。可见,无论是整形还是美容,美化形态均是它们的治疗目标。所以,审美是整形美容医学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前提指导条件,而对于即将从事整形外科工作的医师来说,美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2 整形外科美学教育的实施方法
通过美学教育,使整形外科从业者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无论是对整形外科医师,还是整形外科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帮助。在美学教育过程中,整形外科审美原则是教学实践中的重中之重,健康与美的统一是公认的审美原则。在我科针对美学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如一地强调美学的从属地位,即以健康和功能为前提的美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在这种审美原则指导下,坚持在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过程中强调美学素质教育,并将其作为培训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医学生的医学审美感受力、鉴赏力以及创造力, 如何迎合患者的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体现医学美学的概念,是提高医学生医学综合素质及教育质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6-7]。
在具体实施方面,从受训者入科开始即要求其以绘画的形式做手术记录,并要求图画中手术部位准确、解剖结构清楚、手术步骤清晰,上级医师将对图画做出点评或修改。坚持每月进行一次专题绘画训练,帮助受训者尽快掌握绘画技巧,具体包括素描训练、简笔画训练、色彩训练等,对于优秀的习作将在科内宣传栏展出。另外,还要求受训者临摹经典术式示意图或解剖图,以使其加深对该处解剖的理解,加快熟悉该术式的速度,提高整形外科综合能力。除此之外,笔者所在科室对美学理论教育从未放松,每月进行一次美学历史、名作赏析、构图训练等专题课程,使其自然地将美学观在日常生活中展开,而不仅仅体现在整形医疗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现在的学生相比于过去,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所以应更多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8-9]。
综上所述,作为整形外科的基础,解剖学和美学是整形外科专科培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手术水平、完善职业之路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计划和系统实施,在培养整形外科专科人才时将解剖学和美学教育作为重要环节,提高了整形外科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为其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镜,刘海林,陆君,等.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和标准的课题研究报告[J].中国专科医师培养,2006,1(1):34-37.
[2]牙祖蒙.整形美容外科应用解剖学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4):24.
[3]赵革委,冯德虎.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5, 19(5):350.
[4]曹川,李世荣,覃霞.美容外科临床教学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 16(6):425.
[5]张丽春,丁一,许维新.医学院校美育与医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2):116-118.
[6]曾D.浅谈医学生的医学美学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28-29.
[7]王元元,杨洋,高扬.如何在临床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修养[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1035-1647.
2偱证医学的实施意义
实施偱证医学,大力促进了推广和应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临床上无效措施的淘汰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阻止了无效措施的继续产生,很好地分配利用了卫生资源。在世界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发展偱证医学。医学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验医学的局限性已经在目前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和不断提升的患者的自身健康意识面前暴露无遗。对于患者来讲,要确定好1种治疗方法或者是确定1种治疗决策,所要依据的就是客观确定的数据,再经过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价所的出来的结论,而不是那种凭着医生的个人经验或者是感觉来确定的。偱证医学的有效运用,是促使医疗行为向着科学道路发展的有力途径。
3偱证医学的基本方法
概括来讲,开展偱证医学总共包括3个方面,同时还要依赖于现代临床中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第一个方面是证据的制作:也就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第二个方面是证据的归纳检验:也就是归纳分析临床研究数据;第三个方面是证据的传播:也就是将证据呈现出来,以供医疗决策者参考。
3.1临床随机性对照研究
有效获得可靠证据的最佳途径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其实施意义重大,是循证医学在现代意义上开端的象征。“随机”和“对照”两个因素是临床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盲法”的运用更加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医学界目前较为推崇的对照研究方式即大规模多个中心临床随机性双盲研究。其中,临床科研当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即随机化。
3.2系统评价
临床随机进行的对照研究结果,由于受到样本大小、研究对象和抽样误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出现不完全正确的现象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说,要想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还要综合分析多个随机对照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判断。要想得到综合可靠地结论,就需将所有主题当中的相关RCT结果进行全面的收集,再经科学有效地定量合成,才能够达到要求。
3.3临床指南
又叫做指导原则,是指根据专家所讨论的结果所制定出来的相应的疾病的处理和用药准则。专家收集各种证据并结合偱证医学原著,划分证据的来源和等级,通过一整套的评价之后,汇总相关结论,进而形成一种指导原则,用于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用于这一疾病的阶段性的临床诊治的指导原则。在这一过程中,专家来源的主要渠道共有4个不同方面的因素,分别是研究原著、系统综述、报告、专家意见。另外,伴随着不断出现的新研究,研究证据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得以更新。临床指南的质量与否,是要经过严谨的论证的,而就算是一个高质量的临床指南,很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需要更改了,要么是内容的增加,要么就是更改内容。所以说,临床医生所面临的考验很严峻,需要及时地诊断并且选择新的证据,作为临床诊断的判断。
4偱证医学应用于皮肤外科学
偱证医学在皮肤外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校正了过去传统的皮肤科学理念,而且改变了医疗工作者的治疗理念,提供了患者更好的有效治疗。通过研究偱证医学的治疗方法和原理,医疗工作者将将这些科学的观点运用到了临床诊疗过程当中,将偱证医学具体实践在治疗过程的具体活动当中,例如查房中、门诊、病例探讨中、疾病会诊过程中以及学术研究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所提要求进行汇总,及时地发现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预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检查数据等等。
以银屑病为例子,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需经历4个步骤:①发现问题。银屑病能否被治愈?②搜集证据。检索相关文献,同时将这些文献进行科学甄选,经过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显示出来通过全身系统疗法和光化学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但是在相关文献当中,并未发现有彻底将银屑病根治的记录。当前,银屑病的治疗只有将不同的治疗手法联合运用,能够使银屑病在短期内达到较为理想的改善,并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③证据评价。对于检索出来的相关文献,要根据治疗质量来加以评价,同时采纳那些具有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文章。④应用证据。告知患者与其情况类似的对象,如果患者选择放弃根治,那么转为采用系统治疗的方法。
偱证医学已经在皮肤外科领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因为在皮肤外科领域,等待着循证医学来研究和填补的空白区域还有很多。
例如,医生在皮肤外科较为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黑素瘤,许多皮肤外科医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讨研究有效地提高其治愈率需要扩大多少距离来切除皮损。后经偱证医学证明,能够有效的提高黑素瘤治愈率的关键因素是肿瘤的期别(TNM),而非是扩大切除距离。因为切除距离是否扩大与黑素瘤的预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大。例如是否已经转移到其他脏器,是否已经累及周围淋巴结,这些都与恶性黑素瘤患者的预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皮肤外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的Mohs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正确的判断恶性黑素瘤是否已经被切干净或者是避免无谓地扩大手术的切口。经研究显示,Mohs手术几乎适应所有的单灶袭性皮肤科肿瘤,但是,另一点和患者相关的是。实施Mohs手术,需要投入较高的硬件和人力,在患者方面则相应的所付经济代价就要高出很多。所以,偱证医学同时还具有高效价比的特点。经研究显示,Mohs手术不适用于皮肤相对松弛的非暴露部位当中较小的基底细胞癌和Bowen病等,这是由于在经济代价上来讲,较大面积的切除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要小。虽然在皮肤外科领域,偱证医学已经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研究皮肤肿瘤的病理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皮肤外科当中最为常见的皮肤肿瘤即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至于其可能存在的病因已经在教科书中记载了很多,这些病因都给了患者很强的预示,在病情发展和预后方面使得患者本身更加的清楚明确。假如能够研究出来病因,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对该肿瘤的患病人群进行预防。研究中国人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皮肤肿瘤的发病病因,需遵循偱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对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和设想的危险性进行合理的探讨。
对于有效治疗瘢痕的方法在医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成为了困扰多年的一个难题。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激素局封和局部注射化疗药物等,当然,最为有效的还属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法,与此同时,治疗瘢痕的药粉也纷纷上市。但是,在临床医学中,只有正确地依据循证医学,加上严格遵照随机对照研究,得出的证据才可靠才科学。在筛选药物的过程中,更加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家药监局要求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和多中心方法来作为药物的临床试验规范。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知识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医生不可能能够将所有的医学相关知识掌握。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在偱证科学决策得以发展的同时,不仅要看到患者所患有的疾病,还应能体会到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不安和焦躁的情绪。作为皮肤外科的医生,就有责任和义务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为有效和患者最为需要的治疗,在现代医学领域,偱证医学作为1种方法论、治疗思想,已经成为了1种工具,也是患者最大利益和现代医疗有效性的一种可靠保障。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以及患者价 值 观的结合。EBM的核心是证据,强调临床医生要全方位收集证据、研究证据和应用证据, 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及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指导医疗实践,使得临床 决策更加科学。
循证医学的提出,从根本上实现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 种新的医疗模式反映了世界医学的发展趋势,代表了现代医学的前进方向,医学教育必须顺 应这一趋势。从临床教学的角度看,循证医学是一种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新的临床教育观。循证医学以问题为先导,循证、评价、决策的思维方式与近年推崇 的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式理论教学,创新设计型实验教学等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相吻合。因此 ,必须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1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灌输式外科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为目的,较少重视人的积极性及创造 性。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更新周期过长,教学内容陈旧,教科书多引用过时的经典和来 自于临床经验和逻辑推理的原则,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教学方法单一,多为填 鸭式,教师授课时只注重知识灌输,学生学习时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养成学生仅仅 接受现成知识被动学习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医学的发 展日新月异,以往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必然很快过时,仅仅讲授以前的知识是不够的,现代的 医学工作者必须掌握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不仅应将知识 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将循证医学的原则、严谨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 学生。强调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最新医学证据,以指导临床工作,使学生掌握以问题为 基础的循证医学教育技巧和方法,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
2 提高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循证医学是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并取得明显的良好效果。我 国的循证医学还刚刚起步,循证医学教育只在少数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绝大部分临床医生对 循证医学知之甚少。因此,实施循证医学教育的首要工作是提高教学医院临床医生对循证 医学的认识。临床医生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通过继续教育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 和发展,更新和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循证医学实践,使临床医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模式发 生转变。掌握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即以问题为中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思维模式 成为终身学习的教育者,这样在临床带教中才能将循证医学的理念传授给学生。
3 在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EBM思想的教学模式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循证医学理念,引入EBM的原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循证医学 方法。循证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训练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按照EBM的步骤进行具体实施,培养学生应用EBM的思维习惯。最后指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 正确应用循证医学。
其基本步骤如下:①提出临床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疾病的复杂性,需要解决的 问题越来越多,如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患者的经济情况及治疗效果等。②收集 证据:根据提出的问题查询现有的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尤其是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 的结果与结论。③评估证据:对检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研究证据的真实性、 可靠性,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然后作出高层决策。④实施证据:临床医生将其应用于 患者,解决临床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问题如诊断、治疗等,并对以上措施作出综合评价。笔者在外科临床教学中对学生按照实习小组进行了循证医学的训练,各组学生在带教教师的 指导下,提出外科相关问题,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了查询分析以及判断,对照书本知识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循证医学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主动、积极、高效的 临床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