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施工企业管理

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40: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施工企业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施工企业管理

篇1

    二、企业文化对施工管理的作用

    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文化,文化对施工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企业意识的一种手段,可以统一员工的思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其次,它能激励员工奋发进取,提高士气,重视职业道德,形成创业的原动力;第三,它是一个企业改革创新和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四,它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使组织产生极大的协同力:第五,它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的影响。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施工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重视对作业层的现场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的根基。企业文化的好坏对企业管理的高效性同样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形成统一的认识与内心认同,企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企业新员工参加工作起,就进行岗前培训与企业文化培训,让员工统一对企业发展前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价值观的认识,明确员工的责权利的关系,为企业规范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用先进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企业管理的关键还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常言道:企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只有发展才能战胜困难。先进文化对企业先进管理的形成及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不仅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而且还通过成功的企业管理又不断丰富着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企业文化对施工质量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在质量管理之中。在具体工作中发挥企业文化对施工质量的作用,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是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因为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二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明确项目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加强对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分析和验收,实施文明施工。三是开展QC小组活动,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以保证工序质量,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四是树立精品意识突出“优”和“新”,“优”就是在工程的各级验收和各类评审中均应达到优良,“新”就是有意识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材料、体现新工艺、投人新设备,并将规划、措施和责任层层分解到班组和个人。五是营造浓烈的创优气氛。创一个精品,可以做到一箭多雕,管理、技术、质量、安全、思想政治工作,都以此为载体,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简报、表彰会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和工具,鼓舞士气,教育员工,让员工知道精晶是什么,应该怎么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使企业和员工都能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道理。

    四、企业文化对施工成本管理的作用

篇2

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人员缺乏全局意识,只注重施工阶段的管理,轻视工程投标前项目评审阶段、施工组织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的管理,造成施工阶段处于孤立状态,阻碍了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施工企业领导集团要努力开阔视野,充分认识管理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培养超前意识,为企业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除此之外,要树立全局意识,仔细研究施工中每一阶段的管理,提高管理创新的全局性和可行性。

2.盲目创新裹胁了管理创新的初衷

一些施工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忽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在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引进外界先进的管理模式、手段及方法,导致一些创新成果不切合企业的经营实际,缺乏可行性与合理性,影响了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创新而创新,忽视了创新的本质目的,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拼凑一些看似先进的管理方法,不经过试验证明就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顺利发展。对此,施工企业的领导层要正确理解管理创新的内涵,处理好创新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组织专业审核试验小组,对创新的管理模式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条件进行调整,才能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其次,施工企业要将新的管理模式要与传统传统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整体,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配套措施不完善使创新成果夭折

施工项目涉及范围较广,规模较大,其管理创新需要综合各方资源。然而,一些施工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缺乏配套措施的研究,导致已经适应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因得不到相应配套措施的支持而夭折。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创新管理模式在施行过程中得不到保障,后续力量薄弱;其次,施工企业的管理创新缺乏技术支持,创新的管理模式在施行中一旦遇到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甚至造难以维持;除此之外,管理力度小也是施工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问题之一,对于创新管理模式中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不能及时制止与调整,使施工企业的管理畸形发展。施工企业要充分分析以上情况,加快配套措施的建设,以管理创新为核心,制定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并引进先进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及时纠正管理创新活动中的错误。

二、促进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1.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施工企业要瞄准全球化,使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并吸收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应用到企业管理系统中。除此之外,加快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应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可以对施工项目中大量的信息及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当今世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施工企业要建立以绩效工资为基础的薪酬制度,提高可变薪酬的比重,并根据施工工作种类的不同,按等级对薪酬进行划分,同时考虑承包商及施工队的协作;建立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励手段要多样化,并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需求实施相应的激励手段,对于施工人员的激励侧重于减轻工作负担,优化工作环境等,对于管理人员的激励侧重于岗位提升和提高权责范围。(本文来自于《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3.成本控制的创新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控制的创新要涉及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施工阶段再到交付竣工阶段,每一个环节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进行成本预测;通过选择质高价优的材料供应商来降低材料成本,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降低机械设备成本,采用承包制度来降低人工费用支出;除此之外,完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篇3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建筑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并在工程施工被广泛推广应用。对于工程施工而言,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无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如果建筑企业中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和能力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流动率过大,势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展,进而制约企业发展。

一、施工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薄弱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合理制度,缺乏合理的、有效的、适应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体系。一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管理的层次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等。这种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不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施工企业的中、高层骨干正在向民营企业流失,从而带走了他们的经验教训以及业主和市场,还间接影响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项目经理的素质有待提高。

(二)资金、物资管理混乱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相当多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如在建筑材料的采购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没有科学可行的采购供应计划,不能做到依据管理会计方法来合理确定经济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批量和批次的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个别采购人员为了“拿回扣”而超额采购、乱采购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建筑材料的保管、供应和处置未能建立科学可行的制度。另外,许多施工企业建立了内部租赁公司或租赁站,对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等,实行内部资源市场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突出的问题是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隐患较多,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比较突出;周转材料的丢失、缺损比较严重,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三)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不考虑使用成本的管理,严重的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削弱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成本控制观念不强

虽然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并且各有一套管理办法,但是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还停留在堵漏洞阶段,即堵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非生产性开支等漏洞。对一些潜在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强手腕、硬措施。技术革新对利润增长贡献的价值认同度还比较低,对施工部署、施工组织对成本的重大影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等。

2、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和方法体系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或是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不配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对应,不能满足成本分析和考核的需要。成本管理制度缺失,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等得不到有效地贯彻实施。

3、全员成本意识差

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名优工程;员工由于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在工作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为普遍。

(四)考核奖惩环节的问题

大多数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项目组成部门以及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采用科学的考评制度和方法及时地做好考评工作,严重影响奖惩工作,还容易造成许多“后遗症”。即使项目竣工后,一些施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决算工作较为滞后,应缴的各项费用无法清算,账目不清,责任不明。由于绩效考核不及时,项目完工后的费用控制常常被忽视,费用超支现象时有发生,对项目效益影响较大。此外,项目绩效考核存在奖罚不对等的现象,国有企业重奖轻罚、只奖不罚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奖罚不对等,实质是企业缺乏科学公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必然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二、解决方法的探讨

(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科学合理地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方法:人力资源规划与设计方法、人力资源甄选与配置方法、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与开发方法、人力资源激励方法、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薪酬管理方法等。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

(二)加强资金与资产管理

资金是企业资产的货币价值反映,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的范畴和方法主要包括:

1、资金需求量的预测

施工企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由此形成大量而繁多的物资财产,必须在对这些资金资产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支出渠道也比较复杂,其资金需求除可以按照一般方法预测外,也可以根据发包方的概预算和以往本企业的经验比例(如毛利率、间接费用比例等)来确定。

2、收入的管理

取得收入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也是企业资金的流入。施工企业收入管理的目标在于扩大边际贡献且加速资金回收。常用的管理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边际贡献分析、敏感分析等。而对于加速资金回收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如合理制订信用政策等。

3、成本的管理

现代管理的总目标是改进成本信息质量、内容、相关性和及时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施工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改进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目标在于以合理的成本保证质量符合既定标准。这就要求对产品的研制、设计、生产、售后服务都要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使缺陷在产生之前就被消灭。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经常会遇到大量的质量分析和工程质量评价问题。采用因果分析法可以清楚地表达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把所分析的问题变成结构图形,非常直观和清晰;但因果分析图只能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不能判断各因素的影响度;层次分析法是美国A.L.Saaty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能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有机结合。很多的质量问题和质量评价工作不可能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有的决策过程来不及进行过细的定量分析,只需要做出初步的选择和判断,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就能够简便而迅速地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因果分析法结合起来,它既直观又可测度,思路明确,方法简便。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建筑施工企业若想保证职工队伍稳定、减少人才流失、增强企业凝聚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首先认清企业自身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解决,使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发展奉献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篇4

二、重心移向项目管理,有利于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不断调整完善

篇5

2制定企业定额,加强经营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全面推广,由投标人在全面考虑工程情况、自身实力、市场行情、利润、风险等因素基础上,对拟建工程进行自主报价的模式,与以往“统一定额”计价模式存在本质区别。清单计价模式在创造一个更加市场化的环境和自主报价的前提的同时,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普遍习惯,大多数施工企业仍未足够重视“企业定额”的制定,仍习惯于依赖政府制定的统一定额,然后进行不同程度下浮,不顾企业成本的承受能力,导致投标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将难以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只有在施工企业建立内部定额后,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情况,只有以企业自身的“企业定额”为计算依据,企业的报价才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产生利润。建立企业内部定额是动态发展的,在应用中必须随时监测,定期地进行修订与补充,逐步予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和体现企业的实际水平。企业内部定额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参与工程项目竞标决策,科学地控制工程实际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竞争,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定额标准的建立完善,对快速制定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精确制定人员、材料和机械计划,以及建立公平奖惩制度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使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长此以往,将积淀为一种企业习惯和企业文化,最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为了推进国有市政施工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打破以往的经营模式,对工程实行内部招标,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常用的方法,它是在项目法施工理论指导下产生,吸收了目标管理和责任制管理等理念,结合我国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核心任务就是项目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工程中标后,采用内部投标竞争,即根据中标工程具体情况,公司设定项目承包限价及工程量清单,各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招投标文件、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成本分析后报价,价低者优先;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直接委托具有经济实力强、承担风险能力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争取利润能力好、且在工程投标过程中做出较大贡献的项目经理部。这样,公司直接与项目部签订责任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的关系,项目部不单独设会计,其成本核算由公司财务负责,分项目建立台帐。每月按工程项目编制月成本报表上报企业财务,以使公司及时、准确地掌握各项目部的经营状况,了解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考核盈亏情况,按合同进行承包兑现。

4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篇6

1、工程垫资与工程拖欠款较大。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僧多粥少的形势加剧,使得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时,提出某些不利于施工企业的要求。其中,垫资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有的工程项目垫资资金甚至超过50%。作为施工企业,为了在建筑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以满足“养家糊口”的需要,往往会承诺建设单位的垫资条件。企业一旦为某项工程垫资,则会身不由己,或者丧失先期垫资应获取的收益及承担垫资损失,或不得不继续垫资施工,但这样的垫资工程,完工后垫资款则可能转变成拖欠款。一般来说,拖欠款是以垫资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垫资,就不会有大面积的拖欠和长时间的存在垫资。因为摆不脱垫资的困惑,也就难以解除拖欠的压力。

2、资金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益差。尽管每个企业都可能制订了资金使用计划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但多数企业不能做到按计划控制,导致计划的可操作性差,有的甚至将计划束之高阁,形成计划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变得盲目,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其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因受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有许多意想不到但又必须支出的项目,增加了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数。主观上却是一些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切实有效地抓好计划控制这一关键环节。主要表现在:1)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超过了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一些施工企业迫于形势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为承揽一些“高、难、精”的工程项目,不顾企业实际购置精良先进的专项设备。2)管理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加大。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各个标段的细分,导致追踪信息、差旅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逐年上升,管理成本逐年加大。3)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由于点多线长,上一个队伍就必须开一个银行账户,有的甚至一个单位多头开户,致使资金分流沉淀,造成浪费。4)对外投资缺乏控制。在对外投资中,没有事先对投资项目的概况、投资方向作政策分析、发展前景预测、财务获利评价、风险评价及可行性分析,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5)备用金管理不善。备用金管理工作作为资金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被人们忽视,有的甚至不把它纳入资金管理工作的范畴,致使备用金余额日益增长,有的个人借款甚至达几十万元,从而造成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二、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使企业的净现金流最大化。

1、从管理机制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施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预算范围由单一的经营性资金收支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预算主体包括企业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第一,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计划。第二,自上而下,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审批预算。公司职能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预算计划,通过收集整理,确定公司下月财务预算,改“用后算”为“算后用”。第三,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原则上,各级预算一经批准确定,不得更改;但因特殊事由,须调整的,应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第四,建立严格监督和考核制度。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也就是对施工生产、任务承揽、设备购置和基

建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量化开支标准。在编制资金预算时,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生产经营资金包括承揽任务、项目施工和正常管理费所需资金,是保证生产经营的必需资金,应按照企业内部各个所属单位年度、月度计划,统筹调配,保证这部分资金供应,不得挤占或挪用。非生产经营是跟生产经营相对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须本着节俭、必须、适度的原则,力求压缩总额开支。

2、从监控制度上,进一步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

这是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补充。企业要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监控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施工企业监控的重点应包括:一是资金收入方面:应收款项是否应收未收或缓收;在建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回笼;已完工项目是否及时撤场;处置资产的审批及款项收回等,当期的实际资金收入与预算收入差异及原因。二是资金支付方面: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大额资金的立项、审批、支付是否合规;当期的实际资金支出与预算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3、从技术手段上,灵活运用资金结算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篇7

我国现有市政施工企业绝大多数还是国企或是改制过来的企业,有的还仍然保留着事业单位的身份,多半都还隶属于政府部门,尚未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企业机构臃肿、管理粗放、项目管理模式落后等等,这些问题日益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绊脚石,使得市政施工企业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因此企业转变思路、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1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不但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利润,目前我国市政施工企业管理粗放、机制不够健全,造成企业管理水平低、经营成本高、使得企业出现只见工程不见效益,大锅饭式的管理方式很难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更难以留住人才、人才的匮乏导致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向管理要效益”这成为摆在市政施工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2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思路

国有市政施工企业要想解决自身存在的弊病、改变的面貌、进而发展,首要的是要改变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

(1)实行承包经营。借鉴建筑行业和同行民营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我认为实行承包经营的管理方式还是比较可行的。

①分公司经营的模式已经形成很多年,而且这是在原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个过渡很有必要,直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这种管理方式,企业在组织上、职工在心理上可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冒险激进,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企业经营下滑,收入差距拉开过大造成不稳定等一些列的问题,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②经营管理权下放。为了调动下属分公司积极性,鼓励其向外发展,走出去闯市场,不单单是等总公司分配的工程,总公司只保留人事管理权和财务监督权,下放经营权,主要是给各分公司做好服务工作,并对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工程管理状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分公司可以在总公司允许的业务范围内自主经营,完成需上缴的利润后,自主支配剩余利润用于职工的奖励的发放、设备的购置以及分公司的发展等。

(2)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借助某几项工程作为平台,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完全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积累经验。如果成功,可以将积累的经验进行推广,并把实行项目负责制的成果进行宣传,这样以点带面,将会在基层引起反响,然后再全面推行项目负责制,推动企业的改革进程;如果不成功,因为是试点运行,也不会给企业造成太大损失和影响,但过后一定要总结经验和教训,然后再进行试验,不断寻找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最终找到一条适合国企的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

实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改革,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改革的第一步,只有政策才能调动分公司、项目部以及职工们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才能将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实下去,因此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对于企业摆脱管理落后的现状、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标准体系

企业管理靠制度,“用制度管人”,先进的企业管理必然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极为重要。制定明晰的管理工作运行程序,主要包括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手册、管理流程、信息载体及传递方式等。运行程序应当以管理文件的形式表达,表述控制的方法与过程,使其制度化、规范化、用以指导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程序的设计应当简洁、明晰、确保流程的连续性、程序的可操作性。信息的载体及传递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以便传递更加规范、准确和及时。标准体系是衡量企业各项工作成果的尺度,企业标准化体系如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等应当覆盖企业所有工作,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应当以此为标杆。

4完善组织机构

只有依靠完整的组织机构,才能保证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公司职能部门,并在工程中标后及时成立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明确企业职能部门和项目部人员的职责范围、隶属关系和工作接口等项工作,确保目标控制程序的正常运行,各项工作能够衔接、运行通畅,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监督、制约和辅助。

5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工程是施工单位的主要业务和收入来源,因此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施工企业能否正常运转以及工程项目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我国市政企业大多工程项目管理粗放,工程来了就干,事前基本不定指标或目标,干完由公司统一核算利润,属于“事后算账”,这样的工程管理很容易造成各个阶段的施工管理目标不明、难以反馈和及时纠偏,造成工程管理失控的状况。所以应当依据企业管理模式改革项目管理办法,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1)实行工程项目目标管理制度

工程承揽后由企业确定工程施工管理目标(包括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成本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等),下属分公司或项目部负责实施完成,双方签订《工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项目部根据目标按照项目部岗位和人员组成进行层层分解,将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员的身上,实现人人有目标。

(2)实行工程项目责任管理制度

①实行工程项目内部竞标制度。总公司承揽的工程,并不像以往直接分配给下属分公司施工,而是采用内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分配,合理的低价中标承包给下属分公司或项目部,并签订《工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这样在工程施工前就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部分利润通过竞争的手段留在了总公司。

②实行工程项目风险抵押制度。分公司或项目部在与总公司签订《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后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规模缴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或签订抵押合同(项目经理根据项目部岗位责任目标分摊风险抵押金)来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完成,将目标与责任、利益相挂钩,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3)实行工程项目责任目标考核制度

工程完工后,总公司对工程项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挂钩。对于完成情况好甚至超标完成的分公司(厂)或项目部进行奖励,奖励的数额根据工程的特点、规模以及项目目标完成的情况确定,奖金直接下发到项目部,项目经理根据风险抵押金的配额比例进行项目部内部奖励;若完不成指标,则对分公司或项目部进行惩罚,罚金来源为风险抵押金。通过项目的考核和奖惩,将责权利统一起来,在做到人人有考核、人人有奖惩的同时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也调动起来了。

篇8

施工企业有其明显的行业特点,施工项目明确,工期长,通常以项目为作业和核算单位,在企业管理中也常以项目为中心。目前,在我国施工企业管理中,存在项目管理薄弱现象。有些项目管理混乱,效益低下;有些项目滥用权限,导致企业内部企业利益小团体化,企业整体生产要素利用率低,企业管理失控。法人企业作为法律主体,在项目发生法律诉讼等管理风险时,企业往往成了项目风险的承担者,形成利益与风险不均衡、不对等现象,所以企业必须严格项目管理,管好项目。企业要管好项目,就要理清企业与项目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关系。企业以其出资额对自身承担责任,以其全部资产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在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是工程项目的主体,其行为对建设单位负责。项目经理部作为施工企业的生产单位和项目的管理班子,承担的是内部管理职责,其行为对企业负责。项日经理部的资产归企业法人所有,项目经理代表企业法人负有经营权、执行权,并没有所有权。

企业法人和项目经理的权利基础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由于企业与项目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形成施工: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中管理重点和内容不尽相同。施工企业管理内容及重点为:(1)制定和健全施工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2)加强计划管理,进行资源调配,保持企业整体资源的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并为项目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服务。(3)对项目经理部的工作进行全过程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顺利优质完工。(4)处理和决定重大问题,如与劳务作业层(施工队伍)应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明确项目部与劳务作业层(施工队伍)间劳务分包合同的关系。项目管理的内容及重点为:(1)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组建职能部门,制定施工项目管理制度。(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是对施工项目管理内容,方法,步骤,重点进行预测和决策。(3)进行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4)劳动要素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劳动要素包括: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和技术,是施工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和调度,对于节约材料,保证施工进度,创建文明工地等方面都至关重要。(5)施工项目的组织协调,包含施工中各方配合关系、供给关系的协调。

规范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明确各自责、权、利,有助于解决施工企业与项目之间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就需深入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责任制是规范项目管理的核心及深化。施工企业为履行合同,处理好企业,项目和劳务作业层(施工队伍)的关系,规范项目管理,按一定方式选聘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利和利益,以便于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消除了企业与项目之间不明确事项发生,避免项目超越权限行为的发生,同时又是一种经营管理责任考核。通过“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明确和实施,有效减少和规避了施工风险,可以解决普遍意义存在的项目管理问题。

2项目成本管理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也是生产的目标。在当前的行业利润较低的情况下,企业要获得利润,必须降低项目成本。成本管理是个复杂的体系,影响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进行合同成本分解,制定科学的目标成本,注重过程控制,注重各部门的协调,严格成本控制;同时要健全实现目标成本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监督机制,运用激励机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制定科学的目标成本是成本管理的基础。项目要制定目标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就要对施工建造合同项目进行分解,成本按属性划分为两大快:一块是项目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机械和其他直接费,直接费的控制要依据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计划用工工日、材料计划消耗量、机械台班消耗量,来确定目标利润进行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依据。另一块为项目间接费,为项目管理而发生,在预算控制中要严格控制各项管理支出;通过综合、分析调控,确定项目目标成本。

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目标成本,一定要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即其价格必须以市场动态的即时价格进行测算。只有这样,目标成本的编制才能够准确。所以必须加强对工程成本中材料、人工费等随行就市因素准确测算,大到单项工程,小到每道工序,都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将各项费用进行细化、认真统计、整理和系统分析,找出成本、利润控制点,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价格体系。成本控制围绕目标成本进行,由于价格是变动的,目标成本也需不断的调整,在合同价包死的情况下,科学地编制合理的目标成本对利润合理预测具有现实意义。成本控制是多部门控制事项,项目各部门应各尽其责,做好自己分管事项。技术部门应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鼓励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为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财务部门及时准确反映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对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反映项目盈亏情况,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造成差异的原因;预算部门编制施工成本的预算计划,确定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和负责监督成本执行情况。成本控制需各部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

成本控制强调事中控制,是个过程控制。必须采取事前预算和过程控制,强化过程监督,加强对劳动力、物资材料及设备采购的干预和监督,加强对工艺流程的选用。在事中控制中,项目经理必须协调好“干”和“算”相互关系,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脱节现象的发生,作到事前预算,事中核算,边干边算,作到管的及时,算得准确。在成本管理这个复杂的体系中,人的因素至为重要。一个合理的控制目标、一种科学的控制方法,必须要有一群有责任心的项目管理者来实施,才能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加强对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经常性培训,以造就一批专业化、职业化项目经理和经济成本管理人员:通过这些管理人员对项目过程实施的总结、分析、及个人经验的积累和反馈,使工程的进度、质量、工期和成本都处在受控状态,实现了由行家进行项目管理,管理向专业化迈进。企业的人事管理对项目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洞悉各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品行,做到知人善任、用人有道,以保证最优化地利用人力资源:通过对项目部人事监控、管理,防止了出现内部小团体现象,避免项目经理的短期行为,避免企业资源的流失。施工企业人才的管理要建立竞争、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建立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提高管理和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项目管理将会失去控制而难以为续,更谈不上成本节约;在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为规范管理、作业、和成本节约建立一个制度保障的平台。

3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手段之间的关系

篇9

一、管理与创新是推进施工企业发展的源泉

(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就是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管理的战略基点。能不能使企业成为负责任的、有长远眼光的创新主体,企业有没有自主创新的意愿和能力,是自主创新成败的关键。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为发明创造者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发明创造者申请专利,同时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二)以信息化为动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如:海尔的“市场链”就是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运营零成本)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人们消除彼此在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一)创建人本管理的新模式

1、重视员工。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必须具有某种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资源基础和源泉是企业的员工,是企业可以利用并且必须赖以生存的各种人力资源。旧有的那种视人为工具的观念必须被抛弃,企业必须考虑如何与自己的员工共同发展,必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2、激励员工。为了鼓励员工创造佳绩并建立忠诚感,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制定一系列旨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人力资源政策。具体措施有: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实施民主管理;改革分配方式;加强与员工的有效沟通等等。

(二)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要广纳人才,爱惜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充分理解追求是科技人员在创新和发明上最迫切的需求,成功追求本身对他们就是最大的激励、最大的快乐、最大的满足。

(三)为科研人员搭建创新的平台

企业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使企业的发展具有长久的动力。防止企业产值增加了,研发投入却没有相应提高的现象发生。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在鼓励成功创业的同时宽容失败的机制,给人才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

三、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创建企业文化的灵魂

(一)提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

企业管理者要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做到头脑清醒,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牺牲政治利益,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受损害。要始终把握科技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把握好企业发展定位,将企业发展战略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始终保持企业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

(二)提高驾驭市场能力

企业管理者是在充满风险的市场竞争中必须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面对复杂的市场经营环境,敢冒风险,要善于把握市场趋势,打破旧的市场格局,不断创造新的市场。要不断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注意把握市场脉搏,培养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三)提高决策管理能力

企业管理者应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和借鉴成功企业决策和管理的优秀成果,剖析企业当前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据市场经济法则,注重企业执行力建设,融合先进的管理文化,抓住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成本核算、资金运作等管理重点,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果,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企业高质量运行、高速度推进、高效益发展。

(四)提高民主管理能力

企业管理者要继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保证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挖掘每个职工的内在潜能。大胆使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提升民主管理能力,以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胸怀积极鼓励、支持职工的各种创造性劳动,集纳群体智慧以取得企业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

(五)提高廉洁自律能力

篇10

随着全球知识化、信息化日益深入企业建设,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管理需求,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转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借助于文化建设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已经被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认可,并且达成共识。

一、企业文化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指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一种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是在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欧冠逐渐培养和建立的,大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从更高一个角度看,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等在企业内部的总和反映和表现,对于企业来说,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特点和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施工企业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对于施工企业的工作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积累的维护企业生存乃至企业繁荣发展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厚重的历程进行历练,没有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渗透浸润,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无法真正的强大起来,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也无从树立。面对如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必须把文化发展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部署和计划管理之中,才能有力的加快企业发展的进程,对于施工企业尤为重要。

三、企业文化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推动作用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更应该是一种文化,文化在施工企业中的管理和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企业大发展就会有中困难,小发展就会有大困难,而不发展最困难。市场经济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不仅表现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发展中,还表现在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里。

1、企业文化是培养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一种手段。

施工企业工作环境较差,工期较长,而激昂的斗志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员工的思想,不断的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加强企业员工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激发员工的士气,形成一股强大的工作动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将企业打造成一支无坚不摧的力量。

2、企业文化是提高员工创新能力的基础

施工企业面对纷繁的市场竞争,创新水平尤为重要,一个企业良好的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员工创新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对企业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施工企业的管理中,文化建设的注入,可以提高对作业层的现场管理的重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根基。

3、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施工企业作业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员工之间协同作战,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可以让员工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相处,极大的发挥协同作业的能力。

4、企业文化建设利于树立企业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进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形成统一的认识之后,就会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让新员工从参加工作开始就进行岗前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员工对企业发展前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及其员工的责任权利都有明确的认识,这样可以为企业的良好形象的树立,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在施工企业中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成本管理是企业优胜劣汰的关键所在。成本管理不当势必导致企业利润微薄,更加严重的可能失去整个市场的信誉,对企业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导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基础

在企业施工之前,根据施工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现场条件,选择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要做到经济合理,操作性强,而且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按照工期完成,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施工流程,现场布置的格局,采用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劳动组织,对于人力和物力进行合理的分配。

2、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关键

在施工项目中,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项目施工生产率的高低,而生产率的高低又取决于员工的素质。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给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机会,认真学习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施工经验,开展新的技术和革新和改造,提高员工的总和素质,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劳动纪律和施工要求,员工的经济效益与施工劳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员工自身的潜力。

3、节约施工材料是前提

在施工过程中,材料采购要有计划,要科学合理,尽量选择优质廉价的材料,同时在企业文化中渗透节约意识,倡导广大员工从自身做起,从“要我节约”变成“我要节约”,全体动员,全方位改善,控制材料成本的投资,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同时,对于机械的使用,要通过培训提高使用技术水平,要求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果,减少错误操作,减少修理费用。全体员工遵循“精简、节约、高效”的施工原则,通过文化的倡导,要求员工规范作业,自觉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自己的贡献。

(三)企业文化对于施工项目质量上的作用

质量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生命所在,是一个企业企业形象的命脉,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质量管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作出明确的目标,实施正确的规划管理,制定有效的奖励制度,切实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为确保高质量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确保工程质量,施工项目开始,从工序质量入手,到分工程质量,再到分部工程质量,到单位工程质量等系统的过程中,都要细化程序,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2、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项目要加强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力度。当工程完成后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分析、实施等有效工作。确保文明施工,质量保证的企业文化。

3、提倡精品施工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确定重点,突出“创新”和“优化”,“创新”是指采用什么新的技术,使用了怎样的新的材料,进行了什么新的工艺,加入了什么新的设备,通过检查验收,对于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班组进行奖励。“优化”是指在工程的各个阶段的验收和评审进行达到优良。

4、营造浓厚的奖励氛围

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此企业可以充分的利用报纸、电视、广播、表彰大会等各种媒体手段和宣传方式,为企业员工营造浓厚的奖励氛围,只要得奖人人知道,可以鼓舞员工士气,对其他员工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从而带领员工不断打造精品工程,树立企业形象,增加企业魅力。

四、 总结语

总之,一个企业的文化渗透在施工企业的管理中起着多种作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员工作业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保证企业工程质量硬,品牌硬,信誉硬,成为众多市场竞争者中的佼佼者,大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建筑行业如火如荼地不断发展,企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是,这也使得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增大,需要施工企业不断的自主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博得一席之地。我们知道,一个企业要全面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创新就十分必要。企业文化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而随着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范围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给企业自身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越来越多的企业盲目效仿国外企业文化建设,忽略自身实际。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理念脱节,与社会市场需求脱钩,严重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因此,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对于企业的管理及发展都有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1企业文化的涵义及特点概述

1.1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首先由美国提出,又可以称为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建设的精神支柱。它能够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进行有效的传播和分享,是企业公认的有利于企业建设的基本信念。同时,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直接体现,也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及组织行为。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就是一个由价值观、信念、符号、管理制度、经营文化等综合一体的组织文化形式。

1.2企业文化的特点

首先,企业文化是一个集符号、信念、价值等为一体的组织行为。换而言之就是一种隐形存在的文化价值,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其次,企业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受社会市场需求、时展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并且,作为企业管理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再者,企业文化是一个集企业建设、员工培养、发展目标等于一体的组织行为。要求职工文化意识与企业发展意识相结合,引导员工将个人努力目标有效的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中,最大程度的促进企业管理的健康发展,其具有很强系统性。最后,企业文化建设归根是对人进行文化建设,通过尊重和关怀对员工进行激励,以此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所以,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本化特点。

1.3企业文化的功能

由企业文化的特点可知,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本化特点。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可以让员工感受很强的自我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提升员工的责任心。通过对员工激励及尊重员工的自身建设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能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员工之间和谐交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源源不尽的动力。再者,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也属于企业文化的一个范畴,这也就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的影响。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外在形象的表现,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都积累着丰富的隐性资源。

2企业文化创新对于施工企业管理的影响

2.1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管理的正确引导者。企业发展及成长道路不同,文化的建设也就不同。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发展与市场环境相统一的渠道,这就需要相关企业不断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革新自我企业文化,不断与市场需求和时展接轨,避免出现程式化、理想化、僵硬化的管理问题。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为保证在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进行与国际接轨、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新,进而带动企业管理、建设、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提高自我核心竞争力。

2.2企业文化创新对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2.2.1提高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力

从企业文化的特点可知,企业文化具有隐形性。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念。同时,企业的规章制度也属于企业文化中的一种。那么,在现今建筑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施工企业就要有效借助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激励、规范,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施工企业要借助企业文化创新将员工的价值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员工积极为企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通过提高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带动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

2.2.2为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指引方向

通过分析企业文化的特点可知,企业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定位,较为清楚地表现施工企业发展现状。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企业自身发展树立正确方向。所以,鉴于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企业文化的创新可以较好的为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2.2.3促进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外在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创新可以较好地吸引高质量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且人本化的企业文化创新理念可以较好的尊重员工的心理建设,刚柔并进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工作责任感。那么,鉴于施工企业的特点,施工技术人员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很大,而人本化的企业文化可以较好的获取员工的认同,使员工更加自觉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通过提高企业文化创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对提高企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3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管理的正确引导者。企业文化创新也是企业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的根本保障。那么,施工企业要得以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不断与市场需求和时展接轨。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革新自我企业文化,为企业管理创新注入新鲜的血液,提供充足的动力,指明正确的方向。并通过以人为本的文化创新理念来调动企业的一切资源为企业管理创新服务带来活力,带动企业管理、建设、技术、制等方面的创新,提高自我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原惠群,张昭华.中小型企业文化创新的途径[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03)

[2]谭陈翔,袁醒.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6)

篇12

中图分类号:D03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施工企业管理中,效能监察就是施工企业监督部门在负责人的领导下,根据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内部制度,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是否履行职责而进行的一种监察活动。它既是管理层为基层项目服务的切入点,同时也是加强企业项目监督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效能监察工作对企业的作用范围广,分别从监督行政管理活动、反馈在工作中捕获的信息、保证执法部门的忠实地执行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调节监察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补救和改进等方面进行反映。

1.对效能监察认识

效能监察是企业在管理中对管理学及理论应用就管理过程的严谨性、民主性、科学性进行的行为监督,包含了负责人对管理效力和利益取得、目标实现的监察。目前,我国对效能监察有两种版本的定义,国资委版本的效能监察是指监察机构就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监督和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以及企业所管部门履行的职责、职能的情况,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行为偏差、管理缺陷,从而规范企业的制度,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监控工作。通用版的则是指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为目的,依托企业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以及要求,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管理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克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从中获得管理经验的一种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

2.施工企业如何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2.1开展效能监察的主要手段

开展效能监察主要有三种手段。第一,宣传手段。施工企业在管理上的难度较大,这是因为企业人员流动性太大,很多员工对企业效能监察的认识也不到位,因此,企业的运行风险就必然会增加,那就需要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制定好效能监察工作的宣传计划,加强宣传力度,使得员工对效能监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同时自愿地积极配合监督部门的监察工作。第二、制度手段。施工企业想要做好效能监察的工作,只靠宣传当然不够,企业必须规范效能监察的制度,尽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完善的制度,能够提高效能监察工作的权威性,从而促进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展开。第三,行政手段。这种手段主要是从责任方面来约束员工。施工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很多繁杂的工作,对任务的分配、岗位的分离、绩效的考评等应该进行细分,运用行政手段努力做到赏罚分明、权责分明,从而加强监察工作的组织力度。

2.2实施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环节

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任何企业在开展监察工作的时候重点要做的是紧紧抓住管理中的重点部位、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完善制度、解决问题。从施工企业来看,要对财务管理、在建工程管理、工程招商投标、重大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努力做到出现问题立马解决。但是,仅仅从事后监督着手,对企业来说不够全面,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看,应该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施工企业为开展好效能监察工作首先要做到事前预防,这就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及时、完整、准确。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施工企业的人员多,从而会出现传递的信息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出现偏差,最后使得工作事倍功半。因此,企业必须就信息方面加强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避免事前差错。对于事中控制,我们要尽量做到效能监察工作的连续性、规范性,实施方案的时候要注重“四个明确”,第一、步骤明确,第二、分工明确,第三、衡量工作的标准明确,第四、权责分明。在效能监察实施的时候还要注意,因为监察工作比较系统性,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不能单向的完成步骤,而是要反复的进行检查,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跟踪检查,从预期的目标到最后工作的完成,都要细致入微,尤其是在下发监察通知书,提出整改期限的时候更是要慎重待之,总结前后经验,促进效能监察的深入探讨。

2.3在实施效能监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施工企业的管理核心是效能监察,但是在开展效能监察的时候各种弊端隐约呈现,从会计监督到经济核算,到最后的审计监督,从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例如,项目资金浪费、某些部门之间弄虚作假,导致了企业的工作的效率低下,成本严重亏损。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施工企业要开展员工的继续教育,从思想上对员工灌输廉洁从业的教育意识,防止弊端。另一方面,从岗位方面,要做到岗位分离、领导与下属之间职责分明、同一员工不得担任不相容岗位的负责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要派专人进行监督检查,以免出现互相作弊的可能;对于重大事项要全面的报告领导,重要物资的采购要进行多人相互监督,以免采购人员中饱私囊;大额度资金领用,规定领用限额,同时需要领导的逐一审批,另外,签字权的下放需要有限度;施工企业对安全相关问题更要慎重,安全防范措施要到全面到位,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妥善处理,吸取教训。在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时,扎扎实实的将安全隐患利弊凸显出来,让员工时刻警惕。

3.效能监察对施工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

施工企业开展效能监察工作进一步保证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高效性,这从本质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企业项目实施起来过程复杂,并且难度大,而效能监察就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监管环境,项目实施起来就能够做到有制度可依,避免了合规性风险。财务是每个企业的重中之重,工程预算、财务账的处理都依赖于效能监察工作。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为此,效能监察的作用就在与抓住管理中的“重点”、领导的“难点”、职工的“热点”,力求选好监察项目,完善规章制度,达到监察的目的力,挥监察部门的作用,将监察项目的偏差、漏洞挖掘出来,进行纠正、堵塞。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讲,施工企业的业务开展存在着传统行业的弊端,而效能监察可以避免行业传统中的不良做法,以提高质量为主旨,在改革创新的思路下,做到以“质“取胜。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要使施工企业在各行业中立足,就还需要对经济形势进行整合分析,利用效能监察工作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认真做到“全程跟踪,监察到位”,使得企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即时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企业仍能够稳步运行。

4.结语

总之,结合监察工作的特点――全面性、广泛性、复杂性,对监察人员提出高层次的要求,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纪律严明的强大队伍。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发挥效能监察的职能,围绕企业的核心工作,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平台,提高经济效益,把实际工作中的潜能转化为能够支配的资源和动能,以谋求企业在改革中的远大发展,效能监察工作不是“样子货”、“表面功”,而是对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存在重大意义的一项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小灵.浅谈效能监察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2,(2):117-117.

篇13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根据新时期市场经济与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以往的管理模式,更新已有的管理理念,或者研究出全新的、高效的科学管理方法,以低成本实现高利润,使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实现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意义

1、项目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重新选择和构建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就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管理创新。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2、项目管理创新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处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位置,推进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对于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分析

1、完善相关的组织机构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首先体现在组织机构的创新,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进一步完善其组织机构。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必须具有严格的管理目标,这样才能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没有进行必要的管理或者监督措施,最终会导致管理目标的无法实现。对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相关的HSE管理机构,同时应按照工程项目PDCA管理循环模式,对相关事项进行及时地检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同时依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管理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模式,最终完成企业的管理目标。建筑施工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需要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由主要的施工管理人员担任组织机构的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设置相关的管理目标,合理、有效的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目标的设置也应符合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此外,建筑施工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组织机构内必须设置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可以规范成员的行为,达到管理的目标,是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2、树立科学的HSE管理理念

HSE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管理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它对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HSE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项目HSE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HSE管理理念,并且在HSE管理工作中自觉地做好各项工作,使HSE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对此,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领导可以采取在企业内进行HSE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召开HSE管理工作重要性的专题会议或者进行一些与施工项目HSE管理相关的活动。使建筑施工企业中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树立起科学的HSE管理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贯穿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效果,管理人员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质量的保证,是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主力军,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必须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相关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确保管理人员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第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工作中熟练并灵活的应用这些专业的知识。对此,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学习、培训等方式,确实地提升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在制度上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使管理部门作人员自觉地将各项管理工作做好。

4、改善员工的环境

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在员工管理中,往往只注重对员工实施绩效管理而忽视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及居住环境,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员工管理方面缺乏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制度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尤其是农民工长期以来处于不利的环境中,不仅条件简陋,而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有的甚至处于危险或者有毒的环境中,这些不利环境威胁着员工的身体健康。员工是施工项目最主要的执行者,是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员工环境不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施工的进展,建筑施工企业在员工管理方面,应注重员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此,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员工的环境。

改善员工的环境首先从改善员工的居住环境做起,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无毒的居住环境,改善员工简陋的居住环境,其次,改善员工的饮食生活,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确保员工饮食的安全、营养搭配的均匀,为员工身体健康提供重要的保障。再次,改善员工施工现场的环境,建筑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员工施工现场的安全。对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实行责任追究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使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地落实,确实地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改善员工的环境,才能更好的管理员工,员工只有在优雅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5、创新企业文化

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现在精神、物质、体制、行为这四个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社会意识形态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它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等。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建筑项目为载体,表现在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建筑设计理念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的体系文化主要是有企业的组织形态、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构成,它是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的原则,它融合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经营体系与企业的管理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为文化包括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营销宣传活动、员工互动活动和社会交际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它产生于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工作过程及学习生活过程。

结束语:

对建筑企业管理现状有了充分认识,才能更坚定对建筑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决心。通过客观的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企业管理制度的新手段,把这种管理创新进行到底,让它融入到市场经济中。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