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掌外课外阅读

掌外课外阅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40: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掌外课外阅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掌外课外阅读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99-02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直接向别人学习的经验也是有限的,通过读书间接向别人学习则是趋于无穷的;正因为如此,高尔基才发出这样的呼吁:“热爱书籍吧,书籍能帮助你们生活。”基于阅读对人的重要影响,作为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应该如何辅导孩子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工作。

1

努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个家庭里,父母闲暇之余手捧一本书或读或沉思,那么孩子在这个漂满书香的氛围中一定对书情有独钟。所以,我们在家孩子创设一个爱读书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父母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小书架,摆上孩子自己的图书,例如童话传说、儿童画报、名著等。一旦有了自己的书架,孩子就会愿意在自己的书架下停留更长的时间。能够拥有自己藏书的孩子在以后有可能成为一辈子热爱图书的人。

其次,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室内的安静,如果客厅开着电视,一定要把音量开小一点儿,还要把孩子的房门关上,保证孩子在安静、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认真地读书。

2 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喜欢不同题材的图书。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开始萌发对文学书籍的阅读兴趣;初中以后开始对报纸、杂志产生兴趣,也有的孩子对自然科学书籍产生兴趣。因此,父母要是能帮助孩子选择各种各样的好书,就能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丰富知识,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科普读物、报告文学、杂文、名著,甚至杂志、报纸都是孩子阅读的好材料。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孩子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14~16岁孩子的阅读倾向于思维、发明、论证、推理及人物传记类图书。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材料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并对具体的图书种类加以鉴别和选择。

总之,为孩子介绍好书一定要重内容,不要只重图书的装帧或其他一些外在的因素。我们家长在陪孩子去书店选择书籍时,可以用心观察孩子对什么书感兴趣。比如:小学生富于幻想、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喜欢看童话、故事、神话、科幻、侦探……家长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见,买一本他最喜欢的书籍。然后鼓励孩子把整本书看完,在孩子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多关注、多与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当孩子读完这本书后,他就会有一种收获感、成就感。。

3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孩子积极阅读的意识倾向。有阅读兴趣的孩子往往会集中精神阅读书籍。但是,阅读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孩子通过不断的阅读逐渐形成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给孩子介绍书籍时先描述其中吸引人之处,或者和孩子一起收藏书籍等。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应该从孩子最喜欢的书籍人手。比如,有些孩子比较喜欢科普读物,父母就可以先让孩子阅读科普书籍,让孩子在其中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科普书籍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从教科书中去汲取知识,以弥补这一欠缺。

有些父母为了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往往只讲一半,正当孩子对这个故事入迷的时候,父母就停止了,然后递给孩子一本书,对孩子说:“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里,你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吗?自己看书吧。”于是,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不捧起了书本。

4 和孩子一起阅读

要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父母最好能够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营造读书的气氛,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父母能够提前看看孩子要看的书,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孩子阅读的目的性。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这样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父母可从孩子可塑性、模仿性强的特点出发,着力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古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家庭中,必然要受到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希望孩子爱读书、知勤奋,当家长的只有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着力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方可对孩子产生有效的影响。

父母们不妨每天晚上或节假日里,读一些书、报或当孩子安静的时候,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将比一味地督促、强制有效很多。

5 教给孩子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有许多方法,父母应该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5.1精读和略读

精读和略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比较注重理解与领会,要求孩子善于分析相关内容。在精读的过程当中,父母可要求孩子大声朗读,而且要求孩子不可少读一个字,不可多读一个字,不可错读一个字,也不可颠倒字词的次序。这对孩子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当然,父母一定要表示出对孩子朗读的欣赏,鼓励孩子多多朗读。

略读则注重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某些关键部分。对于孩子要学习的科目,应该运用精读的方法,反复钻研文章;其他的书籍则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让孩子扩大知识面就行了。

5.2边读边记忆

可以有选择性地为孩子挑选一些古文或古诗词来背诵,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书最好是加注释的,比较通俗的。如果孩子能够背诵下来,对他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类经典的句子也许孩子一时无法理解,但是,他记住以后就可以反复品味。

篇2

作为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全体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着想,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收成……”所以语文老师的首要责任就是要让孩子喜欢阅读。

读书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在小学低年级读书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的孩子,年龄越大学习就会越吃力,因为阅读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如果老师和家长不注意引领他们,他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枯燥、充满艰辛,从顽童到腹有诗书的巨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孩子在低年级体味到阅读的乐趣,就能爱上阅读,而且“爱一辈子”,一生都能在书的海洋中寻找到幸福与温暖。而如果在低年级识字量、阅读量太少,无法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此时此刻没有“爱上”,以后的“引导”只能是事倍功半。课外阅读的缺失,也会使学生缺少了一份学习语文的乐趣,一种在书香的浸泡中才能散发的书卷味,一种在对优秀读物的感悟欣赏同化中自然成长的舒展。

其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措施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进行课外阅读不是语文课额外的任务,而是分内事。

“课外阅读”也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高效教学之门。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在150万字左右(还不包括需要背诵的160首诗文),而我们的六年十二册语文课本才30多万字,是“课标”要求的1/5。缺少阅读积累的语文教学,只能用大量的作业去填补先天的不足,勉强将质量“扶上”高分的台阶,其结果使学生在考试后极度放松,更加厌学。大量的优秀读物进入学校、进入课程,使学生的语文积累增强,所谓厚积薄发,饱满的阅读量使学生整个学习基础得到了加强,学生不光语文成绩好,其他学科也因此受益多多。这是被许多专家论证过、又被许多老师实践过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其三,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体验并享受职业快乐的唯一途径

语文教师工作量大、作业多,是学校里最辛苦的群体。一个又一个初为人师者由轻声细语变为声嘶力竭,在几年几十年的“磨练”中失去了耐心,也失去了“爱学生”的能力。很多老师经常因为学生不写作业、不会做题而责骂他们,以致“惩罚”屡禁不止。如果能找到一个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习、会学习的办法,我们绝对都是慈爱的老师。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课外阅读也是学生自我教育、提高综合素养、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优秀的儿童 “课外读物”是医治学生浮躁、无聊的良药。孩子爱上了阅读,很快会变得的乖巧、沉静。爱阅读的学生不仅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奇特,善于模仿,感悟能力很强,而且行为习惯好,处处给人一种“有教养”的感觉。

有阅读习惯的班级,课间课前总是静悄悄的,同学们安静地读书、作业,再也不屑于追逐打闹、声嘶力竭这些“低级趣味”的游戏了。语文课堂总会熠熠生辉,学生信息量大,眼界开阔,动辄引经据典,而且习作笔下生花,让老师常常在惊喜中获得意外收获,做老师的成就感和快乐时时温暖着身心。

其四,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推动因素

篇3

1、您觉得学生阅读课外书是否有必要?( )

A、非常必要,必须重视和加强 B、无所谓,学好几门功课就行了

C、尽看些闲书,影响学习,不主张

2、您愿意出钱给孩子购买课外书吗?( )

A、愿意 B、不愿意

3、您每年用于孩子购买课外书籍的花费是( )

A、50元以内 B、50- -100 C、100元以上

4、您给孩子买书的原则是( )

A、认为重要的、对孩子有利的就买,不管孩子喜不喜欢

B、孩子喜欢的就买 C、会和孩子商量买什么书好

5、您平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为学生购买课外书?( )

A、去书店 B、找人代买 C、给孩子钱,让他自己买去吧

6、您觉得影响孩子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

A、孩子没兴趣看或者一开始兴趣高,但后来就扔在一边不读了

B、孩子功课太多,没时间看 C、孩子不知道看什么书

D、书太贵了,不想给他买 E、买书不方便、周围买不到书

F 、孩子没让我给他(她)买课外书

7、如果因为买书不方便,由学校联系新华书店送优秀课外书籍到校,这种方式您能接受吗?( )

A、能接受 B、不能接受

8、如果学校组织图书交流活动,需要您的孩子把他的课外书与其他同学交流共享,您愿意吗?( )

A、愿意,用一本书可以交换看很多本,即使图书破损或丢失也不要紧

B、不愿意,孩子的藏书已经很多足够看,不需要

篇4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不难发现,平时喜爱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要比不爱阅读的学生高得多。同时,课外阅读量也密切关系到学生的写作水平。喜爱阅读的学生由于平时积累的词汇丰富,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不爱阅读的学生一提起要写作文,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几个字来,只有此时他们才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由此可以看出课外阅读真是一块沃土。成长在课外阅读的沃土里,学生的语文能力便会蒸蒸日上。可是,由于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好动的性格,大多数的孩子都不爱阅读,不会阅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他们喜欢阅读,并且主动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诱惑――唤醒沉睡的阅读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是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要让低年级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也可以从兴趣入手,利用学生的兴趣所在去诱惑他们,唤醒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就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享受,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浸润在课外阅读的沃土之中。

在2009年教二年级时,我发现了一套适合低年级孩子读的好书――《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书中的主人公马小跳是一个淘气可爱的孩子,可谓是现在的孩子的缩影。如果我硬性规定孩子们必须去读这套书,孩子们肯定照做,但是这样一来,孩子们的阅读不是建立在兴趣之上,说不定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决定这样做:我事先找了《暑假奇遇》的剧情介绍:“在城里上学的时候,马小跳总嫌时间过得太慢太慢;到山区爷爷奶奶家度暑假时,马小跳却总嫌时间过得太快太快……马小跳与小伙伴们教黑猪学拉车、学滑冰,和大黄狗捉迷藏,玩得可疯了。在那里马小跳还见识了穿山甲、娃娃鱼、果子狸等许多珍稀动物……一群猴子喜欢在景区抢游客的相机、背包,拉女游客的花裙子,马小跳有办法制服那些坏猴子吗?”我读着这段剧情介绍,分明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冲动,有几个学生争抢着问:“老师,这本书能不能先借我看看啊?”于是,《淘气包马小跳》在班中传阅开了。没过几天,我惊喜地发现,晚自习上做完作业的同学们的手里几乎都捧起一本《马小跳》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个个都乐此不疲。

二、引领――指引正确的阅读方向

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有的孩子不知道该选择怎样的课外读物。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对时下流行的游戏书籍、漫画等没有什么文学价值的书籍爱不释手。当然并不是反对孩子阅读这样的书籍,只是一味地读这样的书籍,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反而还会使孩子出现“偏食”现象,造成“营养不良”,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沉迷于书中的游戏情节,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和沉迷于电脑游戏有什么区别呢?那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后,怎样来确定正确的阅读方向呢?

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能理解的,并且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读物,来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首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

低年级的孩子,对于插图精美的图文书情有独钟,我就由此入手,向他们推荐了《秃秃大王》、《驴小弟变石头》、《小毛驴与我》、《小女巫》等儿童读物。这些书籍色彩鲜明、画面生动,给孩子带来的审美愉悦是纯文字的书不可比拟的。同时,歌颂人类勤劳、善良、进取等精神的童话、寓言之类的注音读物,不仅可以使低年级孩子受到各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一举多得。如《安徒生童话》、《三百六十五夜》、《格林童话》等。另外,一些知识性强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科普世界》等涵盖了各方面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值得向孩子们推荐的好书。

三、竞赛――激发内在的阅读潜能

大多儿童都喜欢与别人“比”。他们处处不甘落后,要与别人争个输赢、论个高低。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的这种争强好胜是一种正常现象。针对低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各种阅读竞赛活动,它是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我利用每周一次的晨会课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比比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然后评出“课外知识大王”;利用每月一次的班会课,进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书中的阅读到的精彩故事与大家分享,评出“阅读之星”和各种不同的奖项及不同星级的阅读积极分子……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阅读的兴趣,爱上课外阅读。

四、鉴赏――促进多元的阅读感悟

那么,当孩子们爱上课外书后,语文老师该如何带领学生进行优秀作品的阅读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外阅读也理应如此。我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来促进孩子对阅读的多元感悟的。

提及杨红樱的童话《笑猫日记》,孩子们总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于是我趁热打铁,在班中开展品读优秀课外读物的活动,受到了孩子的热烈欢迎。我以“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来说说你眼中的《笑猫日记》”为话题拉开活动的帷幕。在活动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张张小脸涨得通红。有的说:“我觉得笑猫是一只很有爱心的猫,他能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力解救塔顶上的猫。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有的说:“笑猫是一只聪明的猫,他能识破保姆狗的阴谋,真是一只高智商的猫啊!佩服佩服!”有的说:“我很喜欢里面的麻花儿,她总是把快乐带给别人。”有的说:“我喜欢老老鼠,虽然他经常啃垃圾箱里的东西,但是他见多识广。”……这些童言稚语不就很好地说明了孩子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心灵的碰撞吗?虽然孩子们的话里透露出天真和稚嫩,却千真万确地证明了他们在阅读的同时,进行了思考,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感悟。这真是让人欣喜的事。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优秀作品的面前畅所欲言,在表达自己个性理解的同时,也吸收了来自他人的阅读感悟,能很好地促进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作品的能力的发展。

小树的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地,只有吸收了充足的营养,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课外阅读是一块沃土,如果孩子从小成长在这块沃土中,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就能获得丰富的知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才。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的:“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

篇5

学习语文,就好比在池里学习游泳,而一旦喜欢上了课外读物,并且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则好比我们来到江河湖海里搏击江水,获得的是真正的本领。教学实践表明,语文读写能力的获取,重要途径还是来自广泛的课外阅读。因为,学习语文,没有相当的语汇量和句式,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就难以实现。广泛阅读,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和鉴赏水平。所以,我们应该突破课本框框,走出狭隘的课堂,开辟课外阅读这片新天地。

二、教会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

“适当”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的最普通的情感息息相通,与学生的思维及心理特点相适应。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此外,结合课文以及教材中的“图书箱”的介绍,适当评介一些名家名作。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三、传授学生合理的读书方法

有了好的课外阅读读物,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

1.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2.要学会动脑,勤于思考。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英国诗人柯勒律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篇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除了在学校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孩子阅读以外,家长在家中也应该给孩子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辅导。家长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课外阅读书籍,并教给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机会并调动他们积极阅读的兴趣。

一、选择健康的阅读书籍

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课外阅读书籍,这是家长首先要考虑的,因为并不是每一本书籍都适合给孩子阅读的。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学习的程度为孩子挑选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优秀书籍。例如孩子学习的是西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在课本里有《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等课文,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其实还有其他大作家也都写过给孩子们的信,比如冰心就曾经写过《寄小读者》,可以激起孩子对这方面的兴趣,转而进行阅读。又如学到《惠崇春江晓景》、《清明》等古诗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其实在唐诗里还有很多描写四季的诗歌,除了写春季以外,还有描写秋季的《山行》和描写冬季《江雪》等,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唐诗中寻找还有哪些诗歌也是用来描写四季的。

这样的课外阅读选择的都是和课本紧密相关的健康读物,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能够让孩子有针对性地读到好作品。

二、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

除了给孩子指点如何选择课外读物以外,家长还必须指导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书中的内容,而不是浮光掠影、一带而过。

家长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书籍,并将书籍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复述、讲故事等方法讲给家长听,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家长还可以选择其中经典的故事,和孩子一起排演成短剧,并鼓励孩子在学校班会的时候组织小伙伴们一起表演。

除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外,家长还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可以对书中的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提出讨论,启发孩子独立阅读并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阅读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之后,家长可以启发孩子思考里面的钟楼怪人究竟是美还是丑,进而引发孩子思索善恶美丑之间的辩证关系。

家长还可以通过指导孩子撰写读书笔记来培养孩子的归纳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在阅读时记录笔记的好习惯,以加强对书籍的记忆。例如在阅读《悲惨世界》等人物关系复杂的书籍时,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为书籍中的主人公画出关系图,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清书中的人物关系,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三、调动积极的阅读兴趣

对于阅读来说,激发兴趣比强迫孩子阅读的效果会更好,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例如对于那些崇拜英雄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他们讲述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如岳飞、戚继光抗击顽寇的故事,用精彩的故事片段吸引住学生,而到了关键的时候则停住不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相关的书籍来阅读。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例如在介绍《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类书籍的时候,家长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小问题,例如“灯为什么会亮”等,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自己在书中寻找答案。

四、创造随时的阅读机会

阅读的好习惯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能够养成的,家长要让孩子养成随时随地都阅读的好习惯,那就要随时随地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例如带着孩子玩玩具飞机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有一本童话书讲的是会开飞机和坦克的舒克和贝塔的故事,问孩子想不想阅读;在动物园游玩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这些动物的身上还有很多好玩的小故事,在《动物的故事》会详细说的。通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自发阅读。

除了多鼓励孩子阅读外,家长自己也要做好榜样作用,要在家中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每天晚上都陪伴孩子安静地阅读书籍,并随时和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回答孩子的问题。

五、结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孩子养成积极阅读课外读物的好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必须要有极好的耐心,要发挥故事的魅力,用动人的故事引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在鼓励孩子阅读的同时也要辅导好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并经常和孩子讨论书籍中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并从读书中感受到亲子的快乐。

参考文献:

篇7

如我在《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教学伊始,就播放《爱的抉择》主题歌。在“爱”的旋律中,我让学生说出自家养过的、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程度,再进一步发问:“有没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现在死了或被杀了被卖了的?你当时有什么表现,心里想些什么?”通过让学生说,唤起了学生对自己所最爱的小动物的深情,有了对失去心爱之物的深深的痛,为课文学习作了一个情感的铺垫。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爱的闸门,让爱开始在课堂上流淌…… 其时,教师又出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让学生诵读,并让学生透过字面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走进文本,在朗读中进行爱的抉择

“潜心会本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将阅读客体所具有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掘出来,使主体的认识更符合阅读客体本身。作为阅读客体的课文,便是学生的感受对象,怎么去感受呢?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读,默读、轻声读、教师范读、引领读、分角色读。尤其是有声的朗读,学生读得越充分,领悟得便越深入。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跟着活跃起来。

例如“爱”在《和他的大黑骡子》中从未出现一次,然而,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被“爱”浸透了:课文中,对大黑骡子的爱,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的爱,对战士的爱,对革命事业的爱,战士们对的爱,无不历历如现。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以自主探究、交流汇报的方式,抓住“读”这个“牛鼻子”,耐心地指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特别是重点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那伟大的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一起去做出那艰难的“爱的抉择”。

三、放下文本,在表演中进行爱的体验

学生在读中有了一定的感悟,有了一定的阅读体验,就会有表达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变换形式的朗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情感的表达需要。此时,教师不妨让学生通过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在表演中继续加深对文本的再认识。

我在《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中就运用了表演的学习方式。当学生读得酣畅时,有的同学无意地加入了动作,有的同学说:“老师,让我们表演一下吧!”于是我让学生分小组先自行安排角色,组织表演;然后又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还有的主动当起了大黑骡子。在表演中,学生还以大黑骡子的身份与进行了对话。特别是当老饲养员求情处,大黑骡子也开了腔:“我的主人,彭将军,我知道我是立过功,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如果不把我杀掉,很多战士就很难走出草地。这样会带来多大的损失呀!彭将军,就让我去死吧!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这样死了,也是死得其所了。彭将军,您就成全我吧!”

瞧,学生加进去的话多好呀!这都是表演带来的效果呀!《语文课程标准》说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想以上的做法不正是一个活的例子吗?

四、分组对抗,在辩论中激起爱的浪花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读到深处情自生。”学生在读通读顺了句子,读出了情感后,其表达的欲望也愈发强烈了。如何让学生升华对课文主人公的理解呢?经验告诉我们,辩论往往能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学生是最喜欢比较的,争辩的,只要我们引导得好,课堂那未曾预约的精彩就会出现。如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教师就抛出“究竟该不该杀大黑骡子”这样的话题。学生自行分成“不该杀”与“该杀”两个小组进行辩论。事先让各组同学再读课文,准备资料。此时学生读课文的热情与主动性与前时又不一样了,每个人都那么热情地读,并在小组间交流——那份激情,你不到现场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文老师所追求的吗?

篇8

课外阅读飘心得体会600字范文1翻开《飘》的第一页,我就被它那浑然一体的文学魅力以它所散发的人性的光辉所捕获。它讲述了一段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浪漫绝美的爱情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农园主的千金,在美丽温柔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野性,向往着自由的心灵。当灾难从天而降,她扔掉世俗伦理道德赋予女性的枷索,勇敢的追求幸福,闯荡事业,守卫她所爱的家园。而这才是真正的斯佳丽——一个大胆,精明执着的女性,如同一条锐利的鞭子,无畏地抽击着封建思想的桎梏,纵使到头来自己是遍体鳞伤也再所不惜。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但她却不了解他们中任何一个,她如果了解阿希礼她就不会爱上他,她如果了白瑞特,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生都在很固执的追求着幸福,却又一次次将真正的幸福推向深渊。整本书以她的爱情为线索,以战争为血肉,以人物为灵魂,以思想为血液策划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美丽战争,改变了斯佳丽,也使我对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她在危难时刻杀死北方士兵,在极端贫穷时开创事业,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不屈。为了维护家人及产业,她不得不与甘扶澜结婚,表现出她的牺牲精神。建业时期,她独特的经济眼光,商业天赋,敢于拼搏的精神,实质上就是传统妇女容易被忽略的优点。斯佳丽毕竟是女人

永不放弃,永不绝望。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敢杀掉一个士兵,在一无所有之下承担一个女人所不能承受的痛楚,这需要勇气。每每遇到困惑,痛苦,我便会以“Tomorrow is a better day!”来激进自己,怕什么。我载《飘》的情感望着斯佳丽的背影走着自己脚下的路。

课外阅读飘心得体会600字范文2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非常经典的爱情巨著《飘》,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主角是美丽、好强的庄园主小姐斯嘉丽,全书描绘了他与几个男人分分合合的爱恨情仇。这部小说不仅写出了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更写出了社会历史重大变迁,斯嘉丽的逆境中凭借自己的精明能干逐渐从低谷中爬起来。

在这本书中我喜欢梅兰妮的外柔内刚,我喜欢白瑞特,机智果断,我喜欢艾伦的温柔贤惠,但是对于主角斯嘉丽我却不知道怎么描述她,我认为她在感情上是失败,她一生爱过两个男人,可是两个人她都不了解,如果她真的了解阿西礼,他就不会爱上他,如果她真的了解白瑞特,她就不会一次又一次的辜负他对她的一往情深。她为什么爱上阿西礼,那是因为他按自己的意愿做了身衣裳,披到了阿西礼身上。她爱的不是阿西礼,而是那件衣裳。

斯嘉丽像一个小孩儿,她把爱她的白瑞特吸引到身边,明明幸福近在咫尺,可她却坚持把他推到了深渊,到最后怎么也得不到幸福。但无论怎样,我还是很敬佩她,敬佩她的坚强,敬佩她的勇气,敬佩她的聪明,敬佩她对土地的执着,正是因为她的这些优秀品质才让她能够在逆境中成长起来,为自己开创美好的明天。

这部书的主角有着鲜明的特色,配角也塑造得栩栩如生,在斯嘉丽成功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梅兰妮,无论斯嘉丽身处何方,梅兰妮总是她坚强的后盾,帮助她完成各种事情,她像母亲一样对待斯嘉丽的孩子韦德,在斯嘉丽杀死北方佬之后,冷静地帮斯嘉丽收拾残局,在人人都怀疑斯嘉丽和阿西礼时,她一如既往地帮助她,勇敢地保护她。

可以这么说,没有梅兰妮就没有斯嘉丽的成功,对此我认为《飘》这本书在讲述着爱情同时,也在向我们讲述着战火纷飞的年代,人心与情感是如何温暖人心的。

课外阅读飘心得体会600字范文3他的心里是矛盾的,但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他知道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必须放弃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他也深深地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斯图特兄弟以及其他的狂热的青年充满了年轻人的热血和报国热情,他们拳拳赤子之心是值得赞扬的,当然这里面不乏想利用战争建功立业,成为英雄般的人物的人。巴特勒做出的决定与他们迥然有异。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又是西点军校的准高材生。他对当前这场战争有清醒的认识。他没有其他青年没有理由的傲慢,他知道南方很有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失败者,而他可不想成为这场战争的炮灰。

他意识到国家在受到破坏和初建的时候有高额利润可赚。于是他选择了货物,大发一笔。亚特兰大的太太们也热心地加入到了这场战争中,这些高尚的女士们虽然不免为了自己的威望等争风吃醋,但是却积极的为战争的伤员服务,并乐此不疲。

每个人的命运也是大不一样,巴特勒因靠赚的盆满钵满;斯图特兄弟马革裹尸;阿希礼幸运的回到了塔拉庄园,却一无所有。太太们的付出换来的却是更多伤病员,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伤病员,甚至很多老人都没有幸免于难。当然这并不能因此就说巴特勒的选择就是对的,其他人的选择就是错的。毫无疑问,对于很多北方的年轻人来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无疑是很光宗耀祖的事,并很可能去从此不在平庸,就像格兰特将军那样。

Tomorrowisanotherday,玛格丽特在《飘》的最后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对于想要不断进取的企业,每一个明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只要秉持着危机中不断寻找机遇的信念,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课外阅读飘心得体会600字范文4《飘》作为玛格丽特用一生凝结的巨著,塑造许多极为丰满的形象。他们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具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更是五花八门。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是自我个性、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个个性鲜活的人对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会使他们走上截然不同的路,也会有相当不同的结果。面对同样的状况,即使他们做了貌似相同的决定,但是由于各人品行能力等的不同,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结果。

以南北战争为例。在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候,北方和南方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只能由战争来解决。战争爆发后,南方的男女老少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即使同样是青年每个人的反应也迥然有异。斯佳丽才不管什么战争不战争的。她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男人们总是没完没了的讨论战争这种没有什么含金量的话题。她甚至没有意识到战争跟她有什么关系,直到阿希礼要入伍离开她。阿希礼作为青年的杰出的代表,冷静、帅气、果敢有谋略,义不容辞的踏上了征途。可是他没有其他青年那种狂热,从心底里反对这场战争。

课外阅读飘心得体会600字范文5玫兰妮是一个天使一般的人物,除了身子比较瘦弱外,几乎没有什么缺点。有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看待的,总能从人的身上找到优点。

由于人都有被肯定的渴望,所以她成为受几乎所有人欢迎的人,甚至连为人所不齿的都愿意为她冒着危险做假证。她纯洁的如一张白纸,就像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人最有可能受伤害,同时又最没有可能有受伤害。说她有可能有伤害是因为她对任何一个图谋不轨的坏人都没有防备,欺骗她易如反掌。说她最没有可能受伤害就是她这种优秀的品质正好触及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人们受其感化不忍心伤害她,同时会下意识的保护她不受其他人的伤害。还有一点就是她柔弱却不软弱,她有一颗刚强的心,有自己的主见,让人心生敬佩。人们总是愿意与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交往。因为跟这种人交往不需要玩弄什么心计,不用活得很累,而且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只要不是自我封闭,是很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的。

篇9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实现由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的转变。在校园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环境的感染下开始阅读、喜欢阅读、习惯阅读。

1.1 激发对阅读的渴望。给学生讲古人的读书故事,比如“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韦编三绝”,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以开展“三湘读书月”、建设“书香校园”等活动为契机,进行周密策划,开展广泛宣传,通过学生大会、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发放读书倡议书,悬挂宣传标语,开展“图书捐赠”活动、“读一本好书”活动、“名师进校园”讲座等活动,动员学生踊跃参与读书活动,掀起学生购书读书的热潮,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1.2 搭建交流的平台。对学生阅读如果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结果肯定会收效甚微。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检验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促进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强化阅读的兴趣。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故事会”,举办“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评选班级阅读大王、故事大王等,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1.3 提供专门阅读的时间。所谓专门的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我认为,这个时间可由学校统一调配,每周可安排一节阅读课。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又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另外,教师还可加大宣传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学生在家,在节假日都能自由地阅读。

2 科学选择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有些像食物,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应大快朵颐;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延误了性命。所以要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

2.1 与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同步阅读课外书籍,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在选择阅读范围时,首先,可从同一出处选择阅读范围。比如:在学习《鸿门宴》之前,我指导学生阅读楚汉之争的历史背景,在讲这篇文章时,故事情节学生已了然于心,收效很大。其次,可从同一体裁选择阅读范围。可向学生推荐阅读同一体裁的文章,介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各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区别所在。第三,可从同一作者来选择阅读范围。可向学生介绍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

2.2 “读第一流的书”。在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章中,只要经过认真的筛选和比较,你就不难发现,属于某一学科的第一流的代表著作有哪些,只要熟读这些著作,你就可以领略学科的全貌,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

3 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说:“阅读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其法是重要的一个。”阅读方法十分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由“喜欢阅读”到“善于阅读”。

3.1 阅读与摘记相结合。宋朝诗人坡曾经将一百卷的《汉书》手抄了三遍,第一遍每段抄3个字,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最后一遍抄一个字,他称之为“迂钝之法”。其实这是坡在作读书笔记,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提取要领,钩其主旨。所谓读书要“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做读书笔记。善于学习的人,读书时总是离不开笔的。读书要注意摘录文章的重要处、精彩处、佳句、警句、格言、论点、结论或重要的史实、资料等,以备日后需要时选用或检索。

3.2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叶圣陶老先生在《论写作教学》说:“阅读与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当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可以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体会、写阅读日记,对书籍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评论,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获,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字写作能力。

篇10

阅读是语文四大能力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无论对于考试抑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其今后的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把读和写联系起来,以此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依托兴趣吸引注意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思维尚处在不断发展中。通常在学习中,兴趣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兴趣把学生吸引到对阅读的学习上。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教材或者课外书上的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对故事内容产生好奇,从而让其有了阅读的冲动和欲望,吸引其去阅读。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讲一下有关小兴安岭的一些传说,让学生对其产生好奇和了解的欲望,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去阅读,深刻领会课文内容。

2夯实学生的阅读功底

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个综合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的前提。对此,阅读教学必须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底,具体可围绕下述两点展开:一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字词学习。学生对字词正确认识并会意,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把每一课的生字词熟练掌握,不但会写,还要知道其意思,并能够用其造句。二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查阅字词典的方法。学生阅读的主要机会集中在课外,缺少课堂中教师的指点,因此工具书成为解决阅读难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当然,工具书不一定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的大厚书,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电子工具书,诸如“汉典”等,借助于网络,随时查阅,方便实用。

3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阅读作为语文的能力之一,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随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以便更好地理解阅读的内容,到达消化吸收的目的。阅读的技巧非常多,学生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技巧,其余的技巧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去体会,去总结。例如,在阅读记叙文时,就要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基本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从细节上进行把握即可。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就可以这样去做。文章中的六要素学生把握起来并不困难,主要是里面的一些动词的运用和景物、环境等细节的描写,如“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这些都是为衬托雨来的灵活、英勇,是为下文的记叙做铺垫的。此外,还要注意研究阅读内容的题材特征,精读和略读,以及借助生活经验来感悟阅读内容等。

4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以便引起学生对生活和人生更好的理解。因此,要学会正确阅读,必须先要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其对生活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一是借助于教材,让学生融入到作品所塑造的意境中。如教材中筛选出来的很多优美的古诗,不但语言美,其意境也很美,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融入其中。二是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充满浓浓深情的节假日。在我们更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之时,蕴含深厚传统文化的节假日就成为了进行情感体验和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节日里进行放松的同时,懂得这些节日的深厚文化意义,并感受其中真情。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等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时刻进行情感的体验。

5通过大量的读增语感

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阅读内容,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像诗歌适合诵读,而小说则可以快速阅读和慢慢品味相结合。无论什么形式的读,都要让学生多读,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才能提升语言的综合能力。教师既要让学生利用好课堂时间,通过分角色朗读、诵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要让学生在课余扩大阅读量,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时尚的精品杂志、报纸等让学生来阅读。通过这样的大量阅读积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素养。

6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是语文的四大能力之一,但它并不是孤立发展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其他能力相互联系和促进。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更能消除大量的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单调枯燥之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内容后,写一写学习的心得体会,写一写对主要人物的认识,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改写等。通过这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对阅读中理解不深刻的地方可以回过头重新认识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去阅读,深入思考,以此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广大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以身示范,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促进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

[2]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篇11

二、复习要点(一)关于汉语拼音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全部目的在于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方面的辅助工具的作用。复习汉语拼音,应该紧紧围绕上述这一目的来进行。具体要求是:1.巩固23个声母(包括Y、W),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认识隔音符号。

3.能默写小写字母,认识大写字母,会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4.能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遍话。

(二)关于识字、写字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复习时,应该予以重视。具体要求是:1.巩固已学会的常用字2500个左右。

2.进一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字形结构,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并有一定的速度。

3.能比较熟练地用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复习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如:1.听写或看拼音写字。2.辨析同音字。3.查字典。4.旨在检查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字形结构的写字练习。

(三)关于听话、说话

听说能力是构成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听话和说话的训练。具体要求是:1.在理解和表达上:做到清楚明白,有中心,有条理。

2.在普通话使用上:能听懂普通话,正确地使用普通话。

3.在态度、习惯上:听话,要注意力集中,边听边想;说话,要声音适度,态度自然。听话、说话时,都要有礼貌。

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如:1.听故事,口头复述梗概。2.听一段话,口头回答问题。

(四)关于阅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即《大纲》所要求的“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独立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可以分解为理解、记忆、速度、习惯等几个方面。其中核心因素是理解。小学毕业班语文在阅读方面的复习应紧紧围绕这一目的进行。具体要求主要有:1.具有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对学过的词语大部分会用,对程度适合的读物中的词语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意思。

2.能读懂每一句话。

3.初步理解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初步认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要求掌握名词术语)。

5.注意语文积累,指定背诵、默写的课文。

6.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边想,一边划、批、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等。

7.认识并运用句号、句号、略号,认识分号。

(五)关于作文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

篇12

或许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可笑,但这又是我们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且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是应该阅读名著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是要求学生阅读名著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淮(实验稿)》(2001年版)中多处提出了“阅读”的“课程目标”或“教学建议”,笔者选摘部分内容如下: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7~9年级阶段目标)。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了“名著”考查的要求。如,《泰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大纲》对“名著阅读”的考试要求是:“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中推荐阅读的6部作品均为考查范围。主要考查学生有未阅读原著,落实教材中关于‘名著阅读’的有关要求。”又如,《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关于名著的“考试内容与要求”是:“了解课文与推荐名著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纲》中的“名著”要求,苏教版语文教材设计了“名著阅读与推荐”这一版块,每册安排了一部名著,涵盖古今中外,具体为:七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约20万字;七年级下册《西游记》,约72万字;八年级上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约36万字;八年级下册《水浒传》,约93万字;九年级上册《格列佛游记》,约22万字;九年级下册《朝花夕拾》,约7万字。此外,教材穿插了部分名著的片段,如《冰心诗三首》《伟人细胞》《端午日》《童年的朋友》《松树金龟子》等。教学中如果能以名著片段教学激发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算起来,初中三年学生的名著阅读总量应该能超额完成“260万字”的阅读目标。

笔者对今年教的七年级学生做过一份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在这份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

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名著,并乐意与同学分享;读名著时有时感到高兴、兴奋,有时感到伤心、痛苦;能注意积累一些词语、句段,并愿意写下读后感。其中已经阅读过苏教版规定的初中6部名著的同学占30%左右,10%左右的同学阅读过了《三国演义》《史记》《繁星》《昆虫记》《骆驼祥子》《名人传》《简・爱》等中外名著,甚至有学生读过了《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著作。

大多数同学阅读名著时,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不会主动提出疑问;一般没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不注意文章叙述的前后关系,不会主动想象名著所描绘的情景。能抓住关键性句子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的同学只是少数。

在“如果要上名著阅读课,你最喜欢怎样上”这一问题的选项中,没人选择“A.跟平时阅读课一样”,选择“B.看名著电影或电视片段”和“D.表演课本剧”的占绝大多数。

在回答“你怎样应对名著阅读考查”时,87%的同学选择了“C.既认真读原著,也看讲义材料”。5%的同学选择了“A.认真读原著”,8%的同学选择了“B.看讲义材料”。

在与学生个别交谈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阅读名著是因为考试,有10%左右的同学课外名著阅读近乎为零。由此可见,中考或高考的指挥棒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动机。显然,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开设名著阅读教学的初衷相距甚远!

名著是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精髓,其深邃的思想底蕴和精妙的艺术特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无疑是巨大的。名著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一文中精辟地表达了文学名著的思想价值和意义:“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

广泛地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然而,当前的名著阅读教学,似乎离“理想”还很遥远。

二、现在的教师怎么教名著

众所周知,名著阅读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应试教育环境下催生的急功近利思想,使许多教师漠视或淡化名著阅读的自身特点,对教材中的名著阅读部分只作草率处理,影响了名著阅读的教育作用。

据笔者初步调查,当前教师处理“名著阅读”不正确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对名著知识的简单整理。为了追求好分数,不少教师将教材中的名著细化为作者常识、故事梗概、写作特色、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等若干知识点,编印成复习资料,印发给学生熟记。这样做的结果是,原本鲜活生动的名著阅读变成了单调枯燥的材料记忆。每天沉缅于题海中的学生乐得轻松,坐等现成的“知识乳汁”,当然,名著的文学意蕴与美学价值也就感悟不到了。

二是对名著文本的解读“失度”。不少经典的文学名著,不但思想情感复杂深邃,而且带有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印记。当今学生由于缺乏生活阅历与体验,自主阅读肯定会有一定难度,教师的名著阅读指导就必不可少。而不少教师对这类名著的解读,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深刻,要么大而无当,要么失之偏颇。“失度”的解读造成了名著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三、名著阅读教学应该怎么做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段文字自然也应当是名著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上,语文教师尤其要用好这个“例子”,借助名著的精彩片段,授之以渔,使学生自觉地“真读”名著,进而“品读”名著,直至“爱读”名著。

1.开展名著活动,激发学生“真读”

不可否认,多数学生对文字不感兴趣,对语文活动兴致盎然。如果语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活泼有趣的名著实践活动,势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名著、自主阅读名著,实现学生名著阅读的“真读”。

笔者曾经组织了一次“名著大冲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之前,布置全体同学认真阅读名著,积极准备。活动过程由“名著人物我猜猜”“名著知识我说说”“名著故事我讲讲”三部分组成,以小组积分的方式,积分最高的小组获得优胜。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活动后,还进行了“名著手抄报”展览。这次活动,不仅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情谊,更掀起了同学们“真读”名著的热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选择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品读”

在“名著阅读欣赏课”上,教师选择名著片段的精彩部分,品词析句,教会学生欣赏名著的方法,实现学生名著阅读的“品读”。

例如,在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片段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初读基本故事情节后,重点指导学生赏析其中的三个比喻句,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感悟文学名著的魅力。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这段文字中,一个“扑”字,巧妙运用拟声词,形象地描画出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的声响。“鼻子歪在半边”,描绘出了郑屠被打后的丑态,“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味觉的角度来写,形象地刻画出郑屠被打后的痛苦感受。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这段文字中,“眼缝裂,乌珠迸出”,形象地描绘出郑屠被打后的惨状,“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郑屠被打之后的情形,形象逼真。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逼真地描写出了郑屠被打之后的感觉。

三个比喻句从不同的角度,逼真地描绘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酣畅淋漓,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文学名著的魅力尽情展露。学生在学会欣赏文字的基础上,自然会主动“走进”名著,阅读名著,汲取名著的精华。

3.对比原著与影视,引发学生“爱读”

名著与电影、电视剧,哪一个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毫无疑问,学生对原著缺乏耐心与鉴赏力,对电影、电视剧更感兴趣。这时,如果巧妙引入影视与原著的比较,可以实现学生名著阅读的“爱读”。

笔者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片段时,布置学生先认真阅读原著,然后集中收看电视剧片段,要求学生比较小说和电视剧有哪些不同。

学生在看过原著与电视剧后,找出了诸多不同之处。

比如,电视剧中只有鲁达和史进两个人物,而小说中有鲁达、史进和李忠三个人物。学生通过讨论,认为李忠这个人物在梁山好汉中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人物,电视剧中就省去了。

篇13

爱默生说:“书本用得好,可以成为最出色的东西;反之,则会成为令人诅咒的东西。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需求,或者说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怎样阅读呢?或者说更实际一点,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阅读?

熟读。司马光说:“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苏轼也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重点谈读书的层次)精思。《论语》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有两种解释,其一是蒙蔽,其二是没有。学习不思考就会被书中一些思想所蒙蔽,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习不思考更多的时候是一无所获。

想象。阅读的魅力之一正在于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无限的想象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想象广袤的草原、无边的大海,想象离奇的故事、动人的情节。因此,培养学生触摸文字,还原形象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质疑。清之学者陈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朗诵。(举例并示范)而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就是,我们老师自己一定要会朗读,或者说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自己一定要努力范读。那是一种态度的示范,而不仅仅是方法的引领。因为,学生从老师专注的朗读神态中,可以得到一种态度的熏陶。那怎样的朗读才是真正有意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的呢?我认为朗读应该少些许华丽的音调,多融入一些自主的体味与思索。

浏览。新课标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课程目标阐述中,就强调“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浏览的阅读方式也是我们生活中运用最多的阅读方法。面对信息的高度更替,我们要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要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度地提高默读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提高默读的速度,快速抓住文章的要领。

投教材这个“桃”,报学生阅读兴趣这个“李”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主题,(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外)第一单元“读一种方法”,第二单元“读一抹乡愁”,第三单元“读一份智趣”,第四单元“读一种启示”,第六单元“读一份至爱”,第七单元“读一段历史”,第八单元“读一位伟人”。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