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本科提升学历的途径

本科提升学历的途径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40: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本科提升学历的途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本科提升学历的途径

篇1

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学历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历教育不仅可以扩充教师的专业知识,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系统的专业技能水平。因此,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学位提高,应当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同样受到重视。辽宁省和我市在“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的目标中都提出了到“2010年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7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70%,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教育硕士达40%的目标。根据20*年对*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统计,我市现有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硕士学位的分别占其专任教师总数的67.5%、57.2%、1.1%,可以看出我市中小学教师在学历、学位提升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和不均衡。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使我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多渠道地开展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提升工作

1、充分发挥我市两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基地作用,利用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具有学历培训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优势,做好教师参加学历、学位层次提升工作。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要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为我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学位提升提供多样化学习渠道和优质服务,努力降低学习成本。同时要注意培训的针对性及培训质量,使教师学有所成。

2、充分利用成人高考、网络教育、自学考试(以上须属国民教育的学历教育)等多种途径提升学历、学位层次。教师参加学历、学位层次提升培训,要注意专业化发展方向,要坚持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原则。对最后学历专业与所教专业不一致的,在“十一五”期间要取得所教专业合格学历或专业合格证书。

3、充分利用因特网网络系统大力推广现代远程教育。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更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不组班上课、缓解工学矛盾、减少经济负担的优势,利用网络积极踊跃参加高层次学历提高和研修学习。

三、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提高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学位学习的积极性

1、严格坚持市级骨干教师评选必须有高层次学历、学位的要求。参评市级骨干教师,小学教师必须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初中和高中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区级骨干教师评选也要设定一定比例的高层次学历标准。

2、自20*年始,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及评优、评先、竞聘上岗中,在同等条件下,对具有高层次学历、学位的教师要予以优先考虑,为学历、学位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实行参加学历、学位提升减免教师教育学分的政策。“十一五”期间,教师每参加一年学历、学位提升学习(凭在读证明)可以减免4学分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学习(由学校申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市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4、对农村教师实施学习资助工程。从20*年开始,凡是在*教育学院参加提升学历、学位层次学习的农村乡镇及其以下中小学教师,由*教育学院每学年减免500元的学费;对取得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由当地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报销一定比例的学费。

四、加强领导与管理,切实把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工作落到实处

篇2

一.调查情况

由于受现实发展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历不满意,很大程度上认为学历的高低对决定了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对专升本的概念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在“您认为学历对您将来的职业发展很重要吗”这一问题中,5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历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这表明在社会现实的制约和高要求的现实社会下,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很在意自己以后的就业情况,因此对自己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有较强的就业危机感。在调查到“您希望提升学历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有23%的同学选择了加强自身修养,而接近一半48%的同学则是很实际的选择了将来找工作的需要。这也侧重说明了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严重的重文凭轻能力的现象。也由于这种社会环境的制约,因此不断提升学历成为了现在学生的最佳选择,也让家长和学生砸钱进名校的现象愈演愈烈。而从“您认为大专学历能满足您的职业发展吗”“您希望将来进一步提升您的学历层次”在这两个选项中,得到了压倒性的不能满足(83%)和非常希望(67%)的投票。这也说明了,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并不满足现当下高职的学历,认为如果有机会,他们还会希望能进行深造提升。对他们来说 ,学历就是一块敲门砖,学历的高低很大部分决定了自身从事职业的高低。

二.分析与结论

1.高职学生渴望提升自身学历。在高职学生对自身学历满意度调查中发现:54%的高职生希望提升自己的学历来获得更好的求职机会。这种现象也是现如今现在社会重文凭轻能力的一种畸形现象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大部分高职在校生也认可知识改变命运这一思想理论。其实,就客观来说,虽然我们认可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观点,可高职生看低自己的学历也是一种极其不理性的行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他的存在和发展肯定有着其它高校所不具备的条件。社会的发展不光是一个方面组成的,它需要的是不同的人才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的建立是面向社会所需人才而开设的教育班,也是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在现行教育高要求的情况下,要想短时间内解决这个大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学校需要做的就是,在鼓励学生完善自己思想构成,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必须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看到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从心底认可自己正在接受的高等教育,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发展。

2.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提升学历。在相对重视高学历的社会要求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市场还处于相对尴尬的状态:因为有技能,所以就业率都偏高,但是大多数就业岗位都存在:工资少、就业层次低、上升空间小等。而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等优质就业单位也都没有做到真正因岗聘才,而是把用人标准几乎都定在了本科以上,因此大多数院校学生由于学历的原因,失去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而如升学、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也都把“本科”二字作为报考的分水岭,因此这些无形的用人标准也成为了高职学生专升本的信心来源。当然,高学历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成功,因为也有着部分人用低学历创造了奇迹,但是高学历发展速度越快这是绝对的。

三.对策和建议

1.要完善“专升本”的管理制度。由于教育态度的宽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升本”的考试资格也并不严格。有的院校为了能提高自身办学质量绩效,为学生大开方便之门,因此在这种氛围之下让很多学生误以为“专升本”的门槛很低,无论符合还是不符合的都一窝蜂地去参加“专升本”考试。从不根据自身的条件出发,在荒废了专科学习时间的同时又没能拿到本科学历。

2.倡导合理用人,分层次用人的人才配置理念。倡导用人单位要注重考察求职者技术能力的高低,而不是文凭的高低去录用。真正做到不以学历定职位,不以学位定待遇。科学理性的选拔合适的人才,做到不埋没人才,不任用庸才。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避免高职院校学生盲目追求高文凭现象的出现。

3.鼓励高职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作为教育体系一部分,高职院校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上,而不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专升本”的益处,也不是只负责把学生平安的推出校门,而是要教会高职院校学生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以后也要督促自己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充实自己,要不断根据社会的需求,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学历,不断获取更新的知识结构。唯有如此,才能突破一心只有通过学历的高低来决定就业情况的情况。也只有勇于探索,不断在工作和学习中积累经验,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和知识去创造更大的财富。

4.改革高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要想真正提高办学质量,最主要的就是定位好高校的办学模式,并根据定位发展自身特色专业,并做好运行机制的管理工作。与本科院校中的高职教育师资配置全校统一打通使用不同的是,高职院校和教学任务几乎都是院校下的各个承办单位的。而教学单位又是以教学为主,没有足够的实践和精力去研究高职教育规律。因此就出现了培养目标不确定、课程体系构建被本科压缩的痕迹。为了改变被动现状,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把建立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建立充分调承办单位的,任课教师的佳绩分配机制。起到全方位调动和使用院校资源的作用。

5.优化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教体系。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少部分高职院校的自身条件已经高于一些本科院校,招收和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可以说达到进入本科院校的条件。而专科院校升本一直也是敏感的话题,希望自己的文凭能随着学校的上升而水涨船高也是学生以及家长的“心愿”,因此经过严格考核,允许一部分高质量的专科院校升本,同本科院校的教育类型相结合,推动本科原想向职业教育转型,一起促进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的完整和需求。这对于高职院校和教育体系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6.社会媒体和学校应加大对我国办学方针的宣传,引导社会正确看待不同学历层次人才以及要倡导不同教育形式的存在和推广。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稀缺的现在,更要大力推广高职教育对提高我国综合实力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社会也要制定平衡方针,提高对高职人才的使用率,增加就业率。消除家长和学生对学历的偏见。

参考文献

篇3

大专学历报考在职研究生主要由4种途径:同等学力申硕、专业硕士全国联考、高级研修班、中外合作办学。

 

途径1:大专学历报考同等学力申硕

 

报考条件:具有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

 

优点:考试难度低,报名时间、学习方式灵活;免试入学,80%学员选择读研的方式。

 

缺点:不能申请硕士学位,毕业后颁发招生院校结业证书。

 

适应人群:边学边考、积累职场人脉、充实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学员。

 

途径2:大专学历报考中外合作办学

 

报考条件:大专学历可以报考,招生院校一般对学员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优点:无需参加国内考试,获得国家承认学位证!免试入学,师资雄厚,双语授课。

 

缺点:学费高,只可获得学位证书及结业证书。

 

适应人群:边学边考、积累职场人脉、提升学历的学员。

 

途径3:大专学历报考专业硕士全国联考

 

报考条件:大部分专业须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个别招生单位要求专科毕业生有英语四级证书、学术成果等

 

优点:可获取毕业证与学位证双证书,社会认可度高。

 

缺点:考试难度高,先考后学,严进宽出。

 

适应人群:为获得毕业证或学位证的学员,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职称评定。

 

途径4:大专学历报考高级研修班

 

报考条件:高级研修班对学历方面要求不高,但很在意学员职位及工作经验。高级研修班是由各大院校自行决定,选择不同课程,报考条件不一样,详情查看:高级研修班报考条件。

 

优点:助在职人员提升能力、拓展人脉、名校名师、实战课程。

 

缺点:毕业后颁发招生院校结业证书,学费贵。

篇4

2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目的

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形式多元化,包括高等医学教育、高职医学教育、医学职业技能培训等。高校开设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具备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这些医学人才理论基础扎实,同时,受过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职业能力训练,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具有判断鉴别的能力。根据我国国情,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快速推进,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临床医疗人才,充实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第一线。此时,单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填补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社会特别是当前基层社区医疗机构输送大量高端技能型卫生技术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医疗的需求。高职医学院校开设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以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发展潜力,能在基层、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融预防、诊断、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高端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这些医学人才今后能运用适宜的知识和技术为基层、社区服务,熟悉和掌握社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具备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处置与转送能力;能够独立对农村、社区居民开展预防、诊断、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等方面的医疗、公共卫生防治和指导。上述两种不同层次的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不同层面的医学人才,但这两者之间不是孤立的,高职教育不是终结式教育,受教育者可以继续提升学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应单纯考虑职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同时还应当考虑历届毕业生、在职医务工作者对更新知识、技能、技术的需求,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完善的医学人才培育机制。这就是说,培养优秀临床医学人才的教育既包含校内的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也涵盖着从业者需学习的各种技能培训、技术培训等教育形式,践行终身学习的内涵和满足全社会对终身学习的需求。

3终身教育理念下构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立交桥的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更是具有极强的专业特点,既需要学习者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学院积极探索多元化教育相互衔接的人才培育模式。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例,研究如何在教育中搭建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成人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与自考之间的“多元互通”的立交桥,实现“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立交桥”。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3.1以学历教育为基础,搭建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的桥梁

2012年学院“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荣获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根据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及职业资格准入标准,以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实践环节实用为原则,结合多年校院合作的办学实践经验,创建并实施了以临床医学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面向基层“高端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工学交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医学课程建设中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基层全科医生岗位需求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考核标准确为依据,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的课程理念,确定学习者具有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及岗位持续发展能力。并且为了确保课程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吸收、更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标准,学院与省市各医院紧密合作,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办法,专门聘请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高职称以上医师讲授专业技能课程,定期或不定期面向师生开设“临床新知识、新进展”专题讲座;同时制定了《专业课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专业课教师第一年脱产到医院参加临床实践,以后每年到医院参加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3个月,以此更新医学教育者新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实践本领。但是获得了专科学历的医学毕业生,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直接诊断不具有现实可能性,并不具有直接看病的能力及权利。根据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至少需要1年以上临床实习、实践,并获得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才具备行医资格。即使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者,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更新知识,不断掌握新技术,提高临床诊断、防治疾病的能力。学院根据临床医学的特点,遵照上级文件精神,从2005年开始每年6月到11月对漳州市(含中银开发区、常山开发区)1843个行政村中依法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经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后执业的4700名乡村医生每年培训1次,具体内容包括政策法规、伦理道德、预防医学、全科医学、中医药学、临床实践与技能等。通过培训强化乡村医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宣传、协助处理重大疫情的能力,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的需要。同时,学院从2006年起连续8年对漳州市从事内科、影像医学、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护理、中医、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检验等专业工作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分批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漳州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医疗专业素质的实用型乡镇卫生技术队伍。

3.2学历教育与成人学历教育的接轨

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知识及诊断治疗技术更新发展迅速,仅止于中专、大专学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学生、从业者需要进一步提升学历,尤其是中职毕业生。2011年全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推荐应届毕业生免试入读高等职业学校试点工作。凡符合条件的中职应届毕业生经推荐,可直接入读高等职业学校,而不必经过全省“高职单招”考试。学院及时做好宣传及推荐工作,为广大品学兼优的中职生搭建起良好的提升学历的桥梁,极大地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013年,福建省积极探索高职对口招生考试改革,整合“高职单考单招”“高职自主招生”“中职推免”等三类考试,设立“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简称高职招考),每年组织一次。高职招考为所有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学院积极响应这些改革措施,适时做好宣传工作,引导、鼓励中职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学历,根据自身需求报考适合自己的专业及院校继续接受教育深造。同时,学院也积极为大专毕业生创建更好地提升学历平台,与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福建省医科大学接洽协商合作办学,在我院设立成人教育业余本科教学点。不但应届毕业生,对于历届的有一定学历条件、有知识需求的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参加成人高考,结合自身条件,选择报考临床医学、护理、药剂等专业,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由此取得更高的本科学历。

篇5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已经从理念情怀演变为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专接本教育就是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盛开的花朵之一。专接本是江苏省教育管理部门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伟大创举。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为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生涯,理性的高职学子通过参加专接本学习,提高学历学位,提升技术技能,以提升未来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置身于终身教育视野,改革完善专接本教育实践,更好地提升接本学生的技术技能,增强接本学生未来职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发挥专接本对高职学生终身教育的桥梁作用成为当务之急。

一、终身教育、专接本概述

1.终身教育概述

终身教育是指人一生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包括学校和社会教育,其目的在于使人的生活达到最完善的发展。自1965年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正式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以来,世界各国积极推广和践行终身教育理念。不少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推进终身教育政策,如1971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终身职业教育法》,明确获得终身职业继续教育是公民基本权利。各国政府的主动作为推动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2.江苏省专接本概述

(1)专接本的内涵

江苏省专接本是全日制专科在籍学生,在基本完成专科学业的基础上,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报名参加由高职学生所在专科院校开展、对接本科院校主管的自学考试本科教育,是高职与本科自考层次的连接。

(2)专接本的现状

专接本是江苏省全日制高职学生提升学历学位、提高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对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有较为显著的帮助,在构建高职学生终身教育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其他非全日制本科学习模式相比,专接本学习学时短(江苏省专转本理论学制5年,专接本4年)、成本低(学费大约为高职学生转三本院校的三分之一)、社会认可度较高(与网络教育等成人教育相比,自考文凭有更高的学历社会认可度)。江苏省专接本教育开展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接本院校和专业不断增加,接本学生数量逐步上升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终身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参加专接本学习的经济学分析

参加专接本学习是高职学生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实际行动,也是高职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评价一项投资是否可行有于成本收益分析,高职学生通过专接本提升技术技能是否有价值,可以用高职学生专接本学习成本收益进行分析。

高职学生参加接本学习需要付出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高职学生参加专接本学习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学费、文具等各种费用;间接成本是在学生专接本学习期间放弃就业可能获得的收入,即机会成本。如果参加专接本学习后的收益大于甚至远超过成本,理性的高职学生就会选择继续接受教育。

高职学生选择专接本时,学习成本会相应地有所增长,但由于参加专接本学习,技术技能和人力资本得以提升,未来参加工作获得的收入会超过接本学习所付出的成本。成本收益分析启示高职学生:参加专接本学习,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短期内付出的成本会增加;但从长远来看,技术技能的提升,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未来职场获取更高的收益。

三、专接本教育实践提升高职学生技术技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接本教育实践提升高职学生技术技能的现状

江苏省专接本教育各专业课程设置包括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实践与应用课程,兼顾提升接本学生理论认知与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但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提升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实践应用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过低,一些专业只有三门课程,在总共17门课程中不到18%的占比过低,未能较好地实现对接本高职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提升。

2.专接本教育实践提升高职学生技术技能存在的问题

专接本是构建高职学生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桥梁和平台。置于终身教育的框架下考量,专接本在提升高职学生技术技能上还存在较多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接本机制设计缺乏科学灵活性

江苏省专接本教育虽然已经持续近十年,但机制体制设计仍不健全,缺乏科学灵活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前部分接本专业由研究型本科院校主办。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研究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拥有较强理论知识的人才。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且接本专业课程设置基本由对接本科院校独立完成,更熟悉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的高职院校在此过程中参与度不高,也没有话语权,其专业课程设置不利于接本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提高,无助于接本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接本报名只限于高职大二学生,大三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无法参加;高职学生参加接本学习仅限于就读高职院校,不能选择同城或省内软硬件更强的其他高职院校接本。如果就读学校没有相关专业的接本教育,部分高职学生要么委曲求全,参加相近专业接本学习;要么选择放弃接本,现有规定制约了更多高职学生参加接本学习提升技术技能。

(2)专接本课程教材建设滞后

专接本课程教材建设滞后于社会、技术发展,部分教材过于陈旧,甚至沿用五到十年都不做调整。滞后的教材建设不利于接本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

(3)专接本课程考核重理论应试、轻实践考核

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丰富高职学生的知识面,但是接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在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现阶段专接本学业评价考核侧重知识评价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技能方面的综合评价,仍然具有较强的应试教育色彩。

(4)专接本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学生参加专接本学习终极目标是为了提升未来职场的竞争力。现阶段接本课程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范的指引,在增加接本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筹码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负向约束。为促进专接本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提升接本学生的技术技能,真正体现专接本对高职学生终身教育的桥梁作用,我们需要对专接本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完善。

四、终身教育框架下基于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完善专接本教育的思考

1.规范“专接本”对接本科院校及对接专业

本著提升高职学生技术技能,提升其未来职场的就业、创业竞争力的目的,在江苏省专接本发展规模趋于稳定之际,应有序减少甚至去除偏研究型本科院校和理论研究型接本专业,鼓励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近的实践应用型接本专业。

2.科学设置接本专业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考核方式

知识改变命运,然而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是知识带给接本学生的能力,能转化为技术技能的知识才能改变高职学生未来的职场命运。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高职、对接本科院校需要沟通协调,共同制订完善接本专业课程设置,以提升高职接本学生技术技能为目标,适当增加实践应用课程,替换、减少严重偏理论研究的课程。为提升接本学生的课程通过率、毕业率和学位率,学校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部分理论课程的考试可以通过接本学生参加企业一线实践工作考核替代。

3.重视接本课程建设,强化能力本位

针对接本课程教材建设滞后于社会、技术发展,制约接本学生技术技能提升的现实,应该由对接本科院校牵头,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积极参加,开发体现时展、突出能力本位的教材。基于各高职院校软硬件差异较大的现实,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方可以依托云平台,开发全体接本院校、接本学生共享的云平台课程,以方便各高职院校教师接本课程的教学和接本学生的学习,使接本学生学有所得,技有所长。

4.改革专接本入学制度

终身教育视野下,专接本需要打破原有不合理的入学制度规定,允许高职在读学生(不分年级)、已毕业高职学生参加专接本学习,允许并鼓励同一地区高职学生同城跨校甚至跨市选择相关院校进行接本学习;引导、激励更多的高职学生践行终身教育理念,通过专接本提升学历学位,提高职业技术技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强化专接本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高职学生参加专接本学习,提升技术技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职业生涯。为帮助高职接本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高职院校和对接本科院校应该根据接本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利用两校校企合作平台,帮助学生联系适合自己的工作,引导部分接本学生创业。

专接本是江苏省教育管理部门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措施,是高职学生提高学历学位、提升技术技能的重要手段。置身于终身教育背景,专接本教育实践对提升高职学生的技术技能仍然存在不足。因此,学校应改革、完善专接本教育模式,促进专接本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提升接本学生的技术技能,增强接本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发挥专接本对高职学生终身教育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亚军,王海岳.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高职学生学历提升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专接本”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

[2]朱敏,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4(2).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253-02

一、前言

经济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转型的进程,社会对高层次学历要求日渐突出,高职院校现有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为了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培养方式采取分阶段教学的模式,既保证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学历层级,适应了人才需求的新变化。“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技术含量较高,随着生物技术领域的进步及相关技术的创新,对人才需求日趋严格化,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既要注重实用技能的提升,还要关注其学历层级的需求,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实力。

二、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高职院校与一些本科院校的发展受到了相应的冲击,呈现出诸多发展难题。在高职院校方面,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市场变化,紧跟时代潮流,在学生定向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就整体而言,其生源来源不稳定且质量较弱,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同时,学生升学途径较少,进一步深造受限;一些本科类院校虽然在生源和继续深造方面较高职类院校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就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尤为突出。实施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本科类学校不愿放下身段,而高职类院校认为这样会束缚自身发展,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落后的观念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导致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存在诸多分歧。

2.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限制。在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较小,在现有相关政策中,对接受专科学生的本科院校及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条件均作了严格的限制,从而增加了专升本的难度;同时,很多本科院校认为专升本的学生本科只读两年,但却要占用相应的名额,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导致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招生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

3.衔接存在问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就业必备技能的培养,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贯穿始终。但是,近些年来,本科类学校虽然也更加注重就业的导向性,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高职与本科在3+2分段培养中,两段教育的衔接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通过合理的衔接课程设置才能改善这一现象。

三、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有效措施

1.转变观念,明确分段培养的侧重点。观念的转变是分段培养模式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弄清高职(3年)、本科(2年)两个阶段的侧重点,从根本上保证了分段培养的有效性。例如,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中,增加合作院校的联系,并针对人才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进行合理划分,以此为基础确立分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就业与升学双重目标。就“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而言,高职教育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即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基础生化实验技能、微生物实验技能等,以此保证学生的基本岗位适应能力;而本科阶段则需要对其进行学科的综合性教育,提升其创新意识与前瞻意识,能够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并能掌握相对高精尖操作技术。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要对教学进展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彼此教学和谐度,并在交流中消除歧视,进而实现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2.加强政策调整,促进分段培养的规范化。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规范化是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地认识到政策优化的重要性,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以此为分段培养提供合理的指导。例如,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中进行一定的政策性调整,第一,合理规划发展规模,近年来,生物技术及应用发展迅猛,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较多,但是在专业培养中要结合自身教学资源及就业要求,避免盲目扩招。

3.合理设置培养计划,增强衔接的合理性。高职与本科教学衔接和合理性是提高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效果的重要保证。由于学校类型及教学模式的不同,其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所拥有的专业素养会和本科类院校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其要在两年内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所以不能单纯地在时间上进行嫁接,必须制定合理的衔接性培养计划,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应有的价值。例如,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中,要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为基础,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在高职阶段,应将课程重点放置在基础课程上,即分析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础、发酵工艺原理等基础理论性知识课程,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在本科阶段则要注重其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课程设置要以综合类和实践类课程为主,综合类课程要增加生物制品工艺学、生物分离工程、发酵调控学等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专业进行整体把握,以此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实验类课程主要以实验室和校企合作的形式为主,实验室主要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提升的训练环节,并要求学生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

四、结束语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能够打破专科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改变传统高职教育模式下学生升本途径匮乏的现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尤其对于“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而言,由于专业特性,其对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学历层次均具有较高要求,传统的高职教育很难一一突破,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岗位适应能力较弱,严重影响其晋升发展空间。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施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则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问题,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祖华,丁泗.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3):27-28.

[2]朱平.高职与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5):61-63.

[3]孔庆新,贾韶千.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202-203,159.

Practical Study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Training 3+2 Segments

―Bio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Case

JIN Xiao-hua,YU Yan,YAO Qin,SI Wen-hui

篇7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76-03

我国的中职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阶段,以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为目标,毕业生的质量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拟以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从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现状中获得信息,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就业现状,旨在为做好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据以改革我校的护理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对象和方法

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5~2007级护理专业(学制为3年制)毕业生269名,采用“职业现状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现状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共设计了20个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共发放调查问卷275张,收回269张,问卷回收率98%,问卷有效率为100%。

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护理专业学生工作稳定性差,想“跳槽” 有88.48%的学生曾有一次以上打算或很想离开护理队伍,说明护理专业队伍内部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不断改革,形成目前的择业难、就业更难的趋势,但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跳槽”的比例相当高,这有可能是由于学历低、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上班时间不规律、超负荷工作量等原因,导致学生几乎是“以医院为家”,时间久了工作热情消退,产生厌倦心理,没有真正体会到工作的意义所在。当遇到困难时,学生的自尊心就会严重受到伤害,挫折感油然而生,认为在护理行业中没有立足之地,所以渐渐开始产生“跳槽”的念头。

护理专业学生执业资格考试情况 考一次即通过的占65.8%,没有考的占9.67%,考两次才通过的占21.93%。考一次即通过的多是在校时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积极准备、认真复习的学生。还没考的学生可能的原因是:因个人因素而耽误,不知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找不到接收注册的单位,不打算从事这个行业,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学历。考两次才通过的护生可能的原因是:专业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习能力差,而考试难度增大、试题范围广、分布倾向于综合分析,加上考前复习不够充分,导致考试两次才通过。

护理专业学生提高学历情况 有80.30%的学生迫切地想提高学历。由此可见,在护理专业学生中,要求提高学历层次已成当务之急。这与医学的发展、护理学学科的不断完善有关,因此,对学生的学历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医院更倾向于招聘大专、本科文凭的学生,以适应整体护理模式发展的需求;同时,学生的学历与职称评定、劳务费分配等也有一定的关联,学历的提升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现在的医院普遍都不考虑招收中专生,因为本科生也大有人在,竞争激烈。所以只有提高学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才能更有优势竞争晋升和评职称,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服务于每一位患者,才能体现出职业的价值观,体现出护理职业的神圣。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防护情况 有47.21%的学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一般或较差,有34.20%的学生防护意识一般或较差,有28.62%的学生自我防护实施一般或较差。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对职业危害时缺乏有效、完善的应对措施。原因可能与我国护理专业的课程中介绍护理职业防护知识的内容过于简单有关,从而不能有效地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及职业暴露①后的处理措施,导致学生在校时职业防护教育不够深入,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预防知识较片面、不规范、缺乏系统性。同时,很多医院也不将职业防护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作为护理实习生必须培训的内容,只有少数医院在学生实习前进行短时间的职业防护培训。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淡薄。

护患沟通方面的情况 有73.60%的学生认为在工作中护患之间信息交流的主要障碍是缺少沟通方法和有效途径。患者不仅仅是一个患者,还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如果学生缺乏临床沟通的技巧,不懂得捕获患者的心理,护患交流信息少,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感受和信息反馈,而忽视这方面的交流,就容易产生交流障碍,导致患者的误解和不满;语言使用不当,或文化水平存在差距,会造成负面影响;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自信心缺乏,也会导致病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信任度下降,这与在校期间护理实训课缺乏真实感,只是机械地进行操作有关。

建议

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改变学生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减少“跳槽” 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习兴趣,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知道护理工作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健康促进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及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护理人员所做出的贡献。在实习前的动员大会上,可请优秀护理前辈通过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弘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并加强专业思想建设,改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真正热爱护理职业。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程度,对学生提出的就业问题要认真分析,做好解释工作,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要提高专业护士的待遇,在职称晋升方面体现专科护士的价值。

提供提升学历的信息和机会 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提升学历的信息,如学校可开设高校的大专、本科教学点,方便学生报考和就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提升学历的必要性,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校时通过成人高考学专课程。要指导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继续读书,攻读大专、本科等。同时应与学生共同分析目前的就业情况,许多医院都是招聘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中专毕业生相对而言就业比较困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下,如果不学习、不上进,面临的就是被淘汰。还有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正在更新,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正确操作,要完成工作,护理好每一位患者,仅有中专的学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认识到提升学历的重要性,知晓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前程,学历提升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患者心目中的白衣天使。

学校和医院应重视执业考试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的教学应围绕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对专业课教师应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执业考试”讲明重点及难点,做好考前强化培训、模拟考试等。在实习前要指导学生怎样报名,报考时需要哪些材料等。同时学校应及时发放考试信息并协助学生报名,提醒学生多关注中国卫生人才网的信息,预防错过时机,必要时可协助学生进行网络报名。学生在实习及工作期间要做好充分的备考工作,在医院里,领导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合理组织安排,给予充足的复习备考时间。对于找不到单位进行注册的学生,学校应该给予帮助。

重视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在护理教材内,应增设职业防护相关技能的内容,将职业防护的内容融入基础护理技术的实训教学中,以减少学生的职业伤害危险因素,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及实训质量。教学中既要强调维护患者的利益,也应要求学生注意自身利益的保护,使师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职业危险因素的危害性。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科学的操作方法,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的训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得到护士职业性危险因素及防护知识的系统化教育,为以后进入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前,可聘请医院的护理专家开展职业防护及暴露处理讲座,教会学生掌握职业暴露后的报告程序及处理程序,并进行考核,要求100%过关,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并鼓励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更新防护知识。在医院应严格要求,科室最好对学生进行防护技能操作示范和模拟演练,强化学生的防护意识,提高应急防护能力。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规范各项操作,职业暴露后应能正确处理,进行自我防护。

加强人际交往和沟通技能的训练 要加强护患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学校要切实加强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人际关系协调方面的能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开口,锻炼与人沟通的基本技能。如晚自修时抽时间让学生上讲台做演讲,内容不限。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教师在实验带教过程中,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患者和家属的良好心情是创造和谐护理气氛的基础,是良好护患关系的保证。在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操作使用恰当准确的语言与患者进行解释沟通,使用正确的体态用语,切实做到言传身教。应采用《护理实训简易流程》进行实验教学,旨在帮助和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加强学生在操作时与病人沟通语言的规范性和流畅性。要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接触社会,如做兼职、暑假打工等,从而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使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

注释:

①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工作中被病毒或器械感染的可能性情况

参考文献:

[1]丁衍文.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质的塑造[J].当代医学,2010,16(3):159.

[2]洪丽,王冬梅.影响护士长职业态度的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75.

[3]张巧玲,杨金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对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8):89-90.

[4]王静.将职业防护教育贯穿于护理实训全过程[J].医学信息,2010,23(7):2305.

[5]张小平.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262.

[6]彭春霞.浅析护士职业素养在现代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255-256.

篇8

关键词:自学考试 制度创新 平稳发展 发展思路

key word: Self-study exam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Steady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mentality

一、自考制度创新

制度的创新是一切创造性社会活动的根本,也是决定一切创造性社会活动能否实现的根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之所以有活力,源于其制度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而要保持自学考试的活力,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制度的创新和维护创新的成果。多年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在为考生服务、考务管理、专业设置、办考形式等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1 创新服务方式

(1)一年考四次,大幅缩短了考生取的自考文凭的时间

自学考试从1983年在我省开考以来,刚开始与全国一样,每年开考两次,每次二天时间,一年只安排每个专业一半课程。如果一门课没通过,要第三年才开考。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让自考生尽快取得文凭,九十年代初,我省开始每次开考四天时间,一年安排每个专业所有的课程,方便了学生选科,使得报名人数突飞猛进。从2001年1月起,我省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月和7月两次考试,如果四月份考试有没过的课程,7月份还能再考一次。更加方便了考生,大幅缩短了取的自考文凭的时间。

(2)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江苏省教育厅了《关于鼓励在校大中专学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通知》。与次相配套,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江苏省教育厅又了江苏省《关于普通在校大中专学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后办理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的通知》苏教学 [2003] 49号规定,在籍大中专学生参加高一学历层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时或在毕业后两年内获得自学考试毕业文凭且没有就业的,本人可凭自学考试毕业文凭到学籍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申请办理高一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按自学考试学历等级签发的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具有同等效力,享有同等待遇。以上政策,有力促进了在校大、中专学生报考自学考试的热情。

2 创新专业设置

(1)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

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农业部作出了《关于推进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工作的意见》,为自学考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接合我省自考的特点,1999年,江苏省作出了开展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试点工作的重大决定,全省各地相继在农村建立了乡镇自考服务站,自学考试在广大的农村得到进一步延伸,自考事业在广大农村逐步发展壮大。

创新办考形式

(2)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

自学考试发展初期,主要为没有机会上大学的社会青年提升学历,当时以大专学历为主,以本科学历和中专学历为辅。到了1999年,由于高校扩招,自考生源开始减少,国家教育委员会、农业部要求自考向农村推进,2002年,我省适时推出7个专业19个专业方向,服务于农村自考。从2002年到现在,在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共开考了24个本科专业。目前,我省面向社会共开考123个专业,其中本科63个,专科59个,本科与专科开考的比例超过了1:1。以上调整,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有效地适应和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江苏自考事业的发展。

3 创新办考形式

(1)开考了助学专业

我省助学专业从2001年开始试点,已累计招生18余万人,为社会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8.5万人,目前,全省有助学专业在校学生近6万人。2011年,我省共有28所主考学校,480个专业点面向社会招生。助学专业以其独特的办考思路、强大的教育教学优势,受到了社会、考生和家长的一致欢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主考学校自办助学专业主要是本科层次,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高中起点本科,高中毕业的学生可以报考高中起点的本科专业,主考学校在实施考试计划时按专科、本科两段进行,用4年的时间学习。二是专科起点本科段,只限已经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系列的各类专科毕业生报考,用2―3年的时间学习。

主考学校自办助学专业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专业为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急需,但由于实践环节多、考生难以自学的;二是承担主考任务的高校在专业上有学科优势;三是实行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和考试管理相结合,参加考试的人员均需参加主考学校组织的教学班系统学习。

本人认为,助学专业是我国成人教育最好的一种模式,相对于一般的自考,考生只有理论知识,即使有社会助学,也只是应试教育。而助学专业正好弥补了以上不足,即降低了学生取得文凭的难度,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比其实成人教育。以成人高考为例,只强调入学考试的难度。而随着招生计划的连年增长,专升本入学考试的难度大大降低,专科更是在今年拿掉了最后的遮羞布,取消了入学考试。入学以后,如何吸引学生上课,成了各校公认的难题。

高考专家杨波指出,近两年,高职门槛一降再降,就读高职不再稀罕,承办助学专业的学校,往往是在重点大学校内办学,可享受与统招生一样的师资和就读环境。同时,读自考可拿本科文凭也是考生放弃高职的原因之一,毕竟从现阶段就业形势看,大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文凭,考研、考公务员更是如此,在高职就读的很多考生也往往需要套读自考本科,与其这样,不如直接选择一所好的自考学校。杨波表示,这一现象的产生说明了老百姓的择校观点逐渐走向务实,家长们不再单纯的以计划内外、统与非统标准来择校,而是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水平、住宿、师资、就读环境等来为孩子做选择。

(2)开考了专接本考试

要想使自学考试事业有新的突破,必须有新的增长点,而“专接本”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江苏省教育厅和在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在2004年出台了“专接本”工作意见。“专接本”使用大自考计划,分沟通课程、衔接课程和统考课程。沟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并且成绩合格的,省教育考试院承认其课程及学分。沟通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和,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在专科学校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计取成绩。衔接课程按一定比例计取校考成绩。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淡化死记硬背,强调实践考核。今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要出台更加优惠的措施,在课程设置、经费保障等诸多方面加以关心和支持,充分调动本、专科学校的办考积极性,调动考生的报考热情,满足广大在校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需要。

(3)鼓励在校本科生参加自学考试“二学历”考试

当前,随着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壮大,一些在校本科生并不满足学习自身专业,同时希望多专多能,以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而通过自学考试是他们获得第二学历的最佳途径。从2011年首次尝试,常州大学就有337学生报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有162名学生报名。

4 创新考务管理

(1)自学考试考务、考籍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省及时改革了自考管理系统。经过几年努力和不断完善,考生通过网络进行报名、预订教材、咨询、打印通知书、查询自考成绩、资格审核、申请免考、申请毕业,免去了考生来回奔波之苦。市、县考办工作人员通过网上管理平台管理自考事务。大大方便了考生和工作人员。

(2)开展目标考核,提高市、县考办的积极性

从2004年起,每年考试院都对各市考办进行目标考核。此举有力地促进了各市考办的积极性,各市、区考办群策群力,从争取领导重视,到上街摆摊宣传;从到学校宣传,到走访大型企业;从电视广告到公交、地铁广告。想尽了各种办法,从而保证了江苏省自学考试平稳发展。

2010年,江苏省自考报名分布情况为大自考77%,助学专业18%,专接本5%。常州市的情况为大自考73.7%,助学专业15.9%,专接本10.4%。后两项所占比重超过了四分之一。 制度创新有力地保障了江苏省自学考试的平稳发展。助学专业和专接本为自考的平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今后的发展思路

1、面向新市民开考一些适合他们的专业

江苏省属于经济非常发达的省份,各市有许多新市民。以常州为例,新市民超过150万,占常州市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新市民中有很多青年迫切需要提高自身学历,可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经济能力都很有限,自学考试形式比较适合他们。我省应该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开考一些适合他们的专业。

2、今后可以尝试中接专

尝试自学考试“中接专”工作的开展。我认为,可以针对目前众多的中专、中职学生,尝试开考适合他们的专科专业,理论要求相对淡化一些,重点强调技能培养,学以致用,为他们提升学历开辟一条新路。

3、提高收费标准

目前,经费问题严重影响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助学专业、专接本,原来每学年文科收4200元,理科收4500元,在此基础上可以上浮15%,20年取消了上浮15%,学校几乎没有什么盈余,办学积极性大受影响。更别说有多少创新。跟民办高校每学生收费8000至13000元相比,收费非常低,应该提高收费标准。

今后,应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实现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衔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自学考试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与并举。推进多元化、多样化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立交桥”。

篇9

1 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学习型社会,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高考不再是人生机会的独木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也陆续根据社会各类群体的需要,开发出多种教育产品,为那些希望继续求学深造的学子提供学习的机会。与此同时,教育的品牌时代也悄然而至,大学、各类教育机构不得不面临着高考生源总量递减,考生社会选择越来越多,各个学校为了招到优秀的学生而展开烟雾缭绕的招生大战等现实。什么样的学历教育产品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值得办学者深思!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在学历教育产品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打造自学考试的学历教育品牌。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目前,大专学历想获得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有五种途径:(1)全日制普通本科;(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3)成人大学教育本科;(4)远程教育本科;(5)电大、函授本科。其中,全日制本科需要全日制大专院校学生大三时参加学校所在省组织的专接本考试,然后进行两年或三年的本科课程学习,获得本科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几乎任何形式的专科生在学期间都可以参加,实现专套本,专本同读,只要能够完成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科和专业的学习考试,就可以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成人大学教育本科、远程教育本科、电大和函数本科需要已获得专科学历的毕业生,参加相应的考试,录取后再学习2~3年,才获得本科证书。以上五种学历教育均属于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由于教学的组织形式不一样,各种教育形式各有利弊,从社会的一种普遍观点来看,全日制本科的质量最高,但由于专升本选拔方式的国家导向是限制发展,而且能够通过专升本的学生的数量很少。自考文凭的含金量略低于全日制统招生,但高于成教,函授和远程教育。

2 自学考试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自学考试自从1981年创办以来,发展迅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自学考试的创立和发展,满足了社会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丰富和完善了高等教育体系,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自学考试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使那些不能进入高等学校的人们,同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但是,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快速变化,在自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完善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阻碍了高教自考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审视自学考试,进行管理和制度的创新,对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产品多样化,教育规模已经完成了快速扩张。伴随着中国产业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也快速发展起来,而且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已经占据了学历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以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其中尤其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最快。高等职业教育对应到学历教育是专科学历。如果抛开专业技能来看,专科学历在今天这个学历光环不断消退,学历层次越来越高的社会中的竞争力显得微不足道,由于就业竞争压力很大,就业市场,特别是比较好的单位和岗位,处于一种绝对供大于求的环境中,用人单位有足够多的资本挑选人才,在其他条件相类似的情况下,单位一般都倾向于选择学历高的人才,认为接受更长时间的专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看到以高校最为突出的学历攀比现象正在盛行,学历歧视,学历花瓶现象比比皆是。专科生因学历较低,失去了很多好的竞争机会。为此,大量的专科生希望能够有机会继续本科、研究生等更高学历层次的学习,通过深入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

专本套读是自学考试的一种类型,是国家教育部为了填补专升本的空缺,弥补更多专科生的本科段学习需要的空白,为了节约教学资源,节约学习时间而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读专科的同时,利用周末的时间完成本科段的学习。通过本科课程考试后,专科毕业的同时获得一个自考本科(实践本科)文凭。全国通行的专本套读和普通自考是一样的形式,毕业证书是自考委员会盖章,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专本套读需在新的环境下,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从关注社会需求变化,节约教育成本,本科母校文化认同教育,创新学生管理工作,重点教学攻关,加大师资投入和建设助学体系等多个方面,全面推动品牌建设,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3 专本套读的品牌建设

3.1 符合潮流的未来教育品牌

自学考试主动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潮流,正在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面向职业、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培养人才。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多元化的需求,自学考试为更多的群体和受众提供持续学习、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通道,只要有国家承认的普通或自考专科证书(也可以是其他国民教育系列的证书,甚至是成教专科证书即选择专本套读学生,第一学历可以宽泛到高中学历且没有报到证)都可以申请自考本科,极大地扩大了教育公平性的覆盖面,有力促进社会机会平等。自考本科毕业证书为国家统一的自考本科文凭,国家承认,可继续考研究生、公务员等。自学考试充分满足社会公民个人发展需要,体现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必将发展成为未来学历教育的优质品牌。

3.2 创新发展,节约教育成本

专本套读教育品牌不断深入研究,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统招专科套读自考本科,可以为就读的学生节省至少两年的宝贵时间。同时,由于统招专科自身的学习,合作院校需要投入正常的管理,因学生专科学习而不需要额外再支付一笔生活费用,可以为贫困家庭学生深造创造更好的教育机会。即便学生在专科毕业的时候,套读本科还有一两门没有通过,不能顺利毕业的,学生依然可以先就业,只要安排好学习计划,认真复习准备,到考试的时候来参加考试通过即可本科毕业。为了方便假期间,学生在专科毕业后,参加工作期间方便学习考试,助学机构搭建现代教育网络平台,同步上传课件,提供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个性化学习,“教考分离”为自考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不断地创新,在这个教育成本不断攀升的年代,为自考学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减少了教学投入,节省了生活开销,大幅度的教育成本节约必将进一步提升了自学考试的竞争力。

3.3 重视开展本科母校文化的认同教育

专本套读是以在校就读的统招专科生为对象组织的。一般情况下,一所大专院校为了增强学生的选择性或者是对接专科专业会同时引进几所联合办学的本科院校,每个本科院校都会根据专业组成教学班。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学生报考哪所本科院校的哪个专业只能通过宣传资料了解情况,很难有机会深入了解。但是,每一所大学的文化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推出专本套读不应该只是推出学历产品,更应该推出本科的母校文化,本科母校的文化应该成为吸引学生选择专本套读的重要原因。本科母校需要意识到,也只有学生认同了本科母校的文化,才会珍惜本科母校的荣誉,在荣誉的感召下努力地学习,维护和发展本科母校的教育品牌和教学质量,使专本套读教育可以高质量持续发展。

3.4 借鉴经验,创新对专本套读学生的管理

与其他几种非全日制的学历教育相比,专本套读的学习方式最贴近全日制的学习,最贴近大学生生活。就读专本套读的同学多半都有积极向上的追求,是优秀的学生群体;他们都是专科院校中来自相同或不同专业,原来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他们年纪相仿,有强烈的交往动机和需求,因为就读同一所本科院校走到一个班级,可以创造出许多的沟通交流的需求。通过专本套读方式组建起教学班,重视学生管理工作,配备班主任,启动班级建制,选举班委,制定班规,筹集班费,定期不定期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同学来自不同的专科专业,可以组织一些不同专业的学习交流,相互学习的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中,可以有意识地包含一些本科母校的校园文化元素。通过加强学生工作,组织班级活动,增加年轻人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使参加专本套读的同学的就读不仅是增加了学识,还认识了一批优秀的新朋友,这会是他们很看重的一种收获和吸引力。不论是对教学的组织者还是学生而言,参加专本套读的学习和活动,与其他几种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相比,组织成本都是最低的,这项工作可行且有意义,持续建设将会成为专本套读品牌的重要内容。

3.5 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教研攻关

专本套读的实质是自学考试,是学习对象为在校统招专科生的一种更方便,更容易完成学业的自学考试。相比其他几种学历而言,自考的含金量更高,更高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拿到自考文凭,必须完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所有学科的学习和考试,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毕业。自考是有一定难度的学历考试,也因而社会含金量较高。参加自考的人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本专业有几门学科太难,实在是通不过考试而放弃学习的;因为某一科没有通过而不能毕业,前面的学习成绩都会作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本套读组织机构应设立教研室,通过对以往专业通过率的情况进行分析,对专业中不容易通过考试的学科进行教学联合攻关,分析试卷题库,老师研究,同学重视,组织多次模拟考试和强化训练,帮助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自考的学业,顺利拿到含金量比较高的自考学历文凭。这个措施也是提升专本套读学历品牌的重要措施和有力手段。

3.6 探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新模式

专本套读的教学组织模式意味着,专科在读学生除需完成专科学业外,还要腾出大量的时间参加专本套读本科专业的学习,而且有的同学专科学习的专业与本科还不尽相;本科学习还会同专科学习生活发生冲突和矛盾等,在校就读期间没有完全通过本科自学考试科目,他们需要通过助学的方式帮助完成本科学业。社会助学克服了传统自学考试的弱点,积极探索自学考试与现代网络教育的嫁接,依托于现代网络教育理念,建立为考生服务的自考网络学院,形成助学单位辅导考生学习,与考生互动,组织考试等工作平台;以自考网站为基础,开发网络教育,搭建网络课堂,建立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主体,以自主的个体学习和交互式的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良好的社会助学服务很好地弥补了自考的不足,提升了自考在学历教育产品多样化背景下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专本套读的品牌价值。

4 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教育必将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需求。社会对教育品牌的关注度将会越来越高,使得教育只有形成品牌价值,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学历教育市场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只有那些能够与时俱进,关注品牌建设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存活下来,获得品牌发展机会。专本套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准确定位,扬弃发展,必将发展成为一个崭新的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乔丽娟,李占伦,孔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设计与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09)

[2]刘海峰等.自学考试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1999(05)

[3]林小珠.自学考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终身教育[J].中国教育,2005(5)

篇10

一、前言

专升本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既是国家和企业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意义重大是不言而喻的。

所谓“专升本”是指专科升本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专科生升学为本科生;二是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本文所探讨的专升本主要是专科学生升为本科学生,对于第二种情况不做讨论。

通常来讲,学生实现专升本的形式主要是三种:一是成人高考专升本,专科毕业后,可通过全国成人高考中的专升本考试进入成人院校学习,一般不脱产或半脱产;二是自学考试专升本,高教自考中有独立本科段考试,每个专业有10多门课程,全部通过可获得国家承认本科学历,考生可自学,也可参加业余辅导班,适合边工作边学习;三是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对象为省内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包括电大普专班)的优秀应届专科毕业生。本文所探讨的专升本的形式主要是普通高校应届专科毕业生专升本,对于其它两种情况不做讨论。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4份,回收率为82%。另外,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二、当前高职学生专升本现状

1.对专升本的态度趋向差异讨论与分析

高职学生对专升本、对就业优劣的态度呈性、探索与现实的趋向。大部分高职生对自己毕业后出路的选择符合高职院校高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高职院校面向职业的目标。但我们也看到42%的高职生选择毕业专升本,此比例应该说不算小。这与学生的高学历情结、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工作、回避就业压力有关,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升本愿望。关于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的就业优势与劣势问题,高职学生能现实地面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问题。但58%的高职生认为自己对高职教育不了解,显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迷茫性。

2.对专升本的年级差异讨论与分析

大一学生对学历的认可程度更低一些,专升本的愿望更强,调查结果显示,68%的学生有意愿专升本;大二学生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更高一些,专升本的愿望较大一学生不强烈,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有意愿专升本;大三学生的专升本愿望介于二者之间,调查结果显示,42%的学生有意愿专升本。这与大一学刚刚参加完高考,高考的分数远远低于本科生,所以对本科、高职院校的差异感敏感,而且对高职院校缺乏了解有关。而大二学生对职业院校、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体验和学习,又不像大三学生要面对就业压力,所以,更能产生对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大三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市场,很容易把就业中的困难归因于自己的学历,但与大一学生不同,经过三年的高职教育,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比大一学生要高。

3.对专升本的信息渠道及专业选择分析

专升本的信息渠道方面,学生了解专升本最主要的途径是老师和朋友同学,分别是68.5%和50.8%,因此要注重发挥好老师和学生会的宣导作用,这是最重要的宣传渠道。

专升本的专业选择方面,多数学生愿意继续深造目前所学专业(以经管类为主)占78%,有10%学生有跨专业升本的愿望,选择当前比较热门实用的专业。专升本的目的功效方面,学生比较集中指向就业,76%的学生选择专升本为就业带来优势。

三、建议分析

针对专升本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1.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探索与体验

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正处于自我同一性确认时期,对自我的认识正从不确定性向稳定同一的状态过渡。而成功的过渡需要进行广泛的探索,只有通过相对充分的探索、体验,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感性认识,进而形成理性的认识、判断与行为选择。学生正是在这样的广泛探索中确立相对稳定的自我,对职业、社会形成相对理性的认识与体验,学会判断与选择自己的人生,理性地面对与解决生存发展问题。

2.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理性引导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理性引导是与学生的积极探索相辅相成的。仅仅靠学生的自我探索来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适时地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教育,这需要家长及学校双方的努力。首先应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稳定教育,引导其从心理上接纳职业教育、接纳其在高考中相对弱势的地位和由此引发的结果;其次,开发或理性地分析高职学生的职业兴趣,增强其高技能性人才的自豪感和成才观;再次,帮助高职学生理性地分析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群体各自的优劣势、知识结构以及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市场定位、就业前景等情况,避免高职学生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个人资源与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引导学生分析自我加以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是规划自己的未来。高职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规划。明确的理想和志向是成才的基本前提。进入大学后,就是“准职业人”了,而且很快就要步入社会、步入职业的大门,这时,应该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考虑、有所预期。只有明确了自己将来想要干什么,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应立足于整个人生来思考、规划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的职业规划与未来的人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有发展潜力和职业竞争力的人。引导学生分析学历与职业生涯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判断对学历教育的认识。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要鼓励高职学生成人教育专升本;一方面国家要出台政策,在就业、工资、职称、公务员考试等接纳专科学历。拓宽畅通专升本渠道,既满足了众多家长和学生继续学习的需求,也有利于我国高职高专这一教育层次的深入发展,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作为高校,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所面临的不同任务、不同性别的学生及其不同的发展意愿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和引导,以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近年来专科生的队伍越来越庞大,随之而来的各方竞争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专科生面对严峻的事实开始“充电”,提升学历。目前,专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径有多种,本文将对专升本的不同教育途径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专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径

1.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1.2专接本

专接本又称“特色自考”,是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在基本完成专科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接读自学考试本科教育的一种自习形式。

1.3成人高考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成人高考,是为我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

1.4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又称为网络教育,是高校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将事先录制好的授课课件上传到网上,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学员与教师、学员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

1.5专转本

选拔优秀专科生转本科学习简称专转本。专转本是由省教育厅制定招生政策,编制下达专转本选拔招生计划,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报名、命题、考试、阅卷、录取的选拔考试。各省略有不同,本文以江苏省“专转本”为例。

2.招考对象和入学方式

自学考试报考条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级自学考试机构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名。对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考生须按有关规定报名。待考生办理本科毕业证书时,必须交验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原件才可办理本科毕业证书,所以专科在读的情况也可以报考本科,只是领取本科毕业证的时候必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毕业证。

专接本招生对象必须是列入国家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各类专科学校的三年级在籍学生;经市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专接本没有入学考试。

成人高考属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统一组织录取。报考专科起点本科的考生必须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成人高考在每年8月网上报名,9月由招生办公室进行报考考生的确认,10月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并根据考生成绩划定录取分数线,成人高考难度和录取分数都大大低于普通高考。

远程教育报考者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性别、年龄等不限。应届专科毕业生应持即将毕业学校证明和学生证报名,且入学时,应获得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报考医学类必须有相近专业医学类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远程教育一般每年3月和9月由报考的本科学院组织入学考试,自主命题,录取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专转本选拔对象是列入国家普通院校招生计划,经省级招考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在本省各类普通院校的专科二年级、三年级在籍学生(含普通院校对口单独招生学生)中,符合选拔计划招生专业对考生专科阶段所学专业要求等报考条件;思想品德较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每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成绩达到良好以上,无不及格课程;在校学习期间未受过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的考生,经所在学校推荐,可报名参加专转本考试。因为专转本是省级选拔考试,报考范围只限本省各类普通院校,因此考入外省普通院校的本省户籍考生不能报名参加本省的专转本考试。

专转本所有招生专业分为文科类、艺术类、理工科类、英语类和日语类。省控线按类分别划定。报名和填报志愿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月,学生可根据自己在专科阶段所学专业情况,在本学科门类中选择相同或相近专业,不得跨门类报考。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4、5月,专转本录取计划总量控制在省高校高职(专科)当年毕业生的5%以内(含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选拔计划),考取后安排在普通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民办二级学院)。近几年,江苏省专转本的录取率一般在30%左右。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是经市招生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并且是在本省各类学校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此类学生实行的是在学生符合条件、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接受院校组织考试,择优录取。

3.难易程度和学习周期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宽进严出,以自学为主,自考全都由国家出题且在社会上公开考试,每个专业有十多门课程,每门课程必须及格以上,最快可在两三年内完成学业。自考是所有专升本方式中最难的一种,每年全国有一千多万人报自考,拿到毕业证书的只占10%左右。

专接本学习周期一般为两年,政治理论课在专科阶段已学过的成绩合格,承认其课程及学分;公共课按院校考试成绩占40%,参加高等教育自学成绩占60%来计算成绩;衔接课程按院校考试成绩占30%,参加高等教育自学成绩占70%来计算成绩;主干课程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的成绩;实践和应用课程由主考院校负责考核,所以相对自考要容易一些。

成人高考和远程教育为宽进宽出,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参加教育部规定的统一考试,其它各门课程的考试由所在高校自主命题,通过考试相对比较容易,学习周期一般为两到三年。专转本录取的学生统一转入普通民办高校三年级学习,培养方式、学籍管理、考试、毕业等和所在高校本科生要求相同。所以成人高考、远程教育和专转本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顺利毕业。

4.授课方式

自学考试是以自学为主,也有一些培训机构组织的考前培训。专接本为脱产学习,由专科院校在主考学校的指导下组织辅导授课。成人高考的授课方式有脱产、业余及函授三种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远程教育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选择、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专转本录取的学生由普通民办高校单独组建班级,不插班学习,授课和所在高校本科生相同。

5.毕业证书和学位的含金量

自考毕业证由主考院校所在地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主考院校联合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盖有主考大学章和省自考委的印章,由于其学历证书获得最难,通过率较低,因此认可度相对较高,目前国外有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承认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凭。由于专接本是特色自考,因此毕业证和自考毕业证相同。成人高考和远程教育毕业证盖有所学习高校的印章,证书上分别显示“成人教育脱产或函授”和“网络教育”字样,两者的社会认可度低于自考和专转本。专转本毕业证书和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相比,证书上显示“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字样,但是只有专转本的学生第一学历为本科学历,认可度和普通民办本科相当。如果学生是三年级考取了专转本并且达到了原所在专科院校的毕业标准和要求,则还可以领取到专科毕业证书。

以上所述专升本方式只要课程成绩和学生表现达到所在高等院校学位授予的标准和要求即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所在高等院校授予相应学位。但是学士学位证书上会说明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的学士学位,只有专转本方式的学位和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的学位相同。

6.费用比较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88-02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是相对普通本科而言的,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和普及化转变、从学术型和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变的结果。应用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一种,是指以“应用”为导向,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和市场需求,面向生产、管理、建设一线,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一词最早是由德国提出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演变而来的。随后,美国职业教育运动提出“产学研”结合和“CBE”模式,英国提出“攻读交替”和“现代学徒制”模式,日本提出“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提出“TAFE”模式,等等。

从国内来看,王义澄(1990)在《中国教育报》上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首先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证书”论认为在具备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如“讲师”等)和职业资格证书(如“经济师”、“工程师”等)。“双素质”论认为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身心素养和职业师德师风素质。“双能力”论认为既具备深厚的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扎实的实践指导能力。

结合应用型本科“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的特点,我们认为“双师型”指同时具备“双证书”、“双素质”和“双能力”的教师,即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企业工作经验,并能灵活地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方面。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内涵建设。首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其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基本途径。再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就业率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双师型”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工作,提高校企协同育人水平。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一)政府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自1996年5月我国颁布《职业教育法》以来,职业教育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实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资助计划”,要“面向职业学校和社会认定一批‘双师型’教师,建立‘双师型’教师信息资源库”[1]。2015年1月《广东省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指出“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强师工程’,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引导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支持依法依规获取合理回报或在企业作价入股”[2]。

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快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标准、目标、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取得的成就

2012年1月,《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提出:“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此后,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纷纷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快出台相应的“双师型”教师建设、评定、奖励方案,大大带动了教师们加强自身建设的积极性,“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多,教师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学者们也积极围绕“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存在问题、建设措施、考核评定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部分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重点讨论了相关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这些成就均为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实践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双师型”教师没有统一的定义,评价标准不清晰。二是教师学历要求与应用型实践要求相冲突,教育背景好、高学历出身的高校教师往往缺乏实践经验。三是企业兼职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方面欠佳,尤其在专业理论教学和班级教育管理方面亟须加强。四是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实践提升措施流于形式,大部分教师的顶岗实践只是请企业帮忙盖章证明,而并未真正参加实践。五是企业考虑到商业机密不愿意给参加实践的教师安排真实的工作任务。六是愿意提供实践岗位且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数量少。最后是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参与的动力不足。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的途径

(一)“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

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应鼓励教师以参加企业顶岗实践作为主要渠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

1.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资格。教师应该是与学校签订了聘用合同的正式在岗职工,在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已经取得讲师以上高校教师系列职称。

2.专业技术资格条件。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中级以上资格证书。如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安全工程师等。

3.实践经历条件。具备如下一项即可。一是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独立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二是近两年内,参加企业顶岗实践达到两个月以上,实践日志记录齐全,实践总结完整,并经企业考核认定合格,能胜任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和实习、实训教学。三是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或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科研成果均在企业应用良好。

(二)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一是“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水平应得到明显提高,这可以体现在学生就业率方面;二是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尤其是产学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这可以体现在省厅、市、区级科研立项数量及数量方面;三是“双师型”教师年增长率达到约10%的水平;四是经过五年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总比例达到约60%的水平。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的途径

1.加强TPACK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逐渐成为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和考量依据。TPACK(Technological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术之间相互融合的知识技能。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学科内容(CK)、教学法(PK)、技术(TK);四个复合要素:学科教学(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TPACK)。具有综合性、情境性、缄默性、易变性、实践性等特征。因此,教师们可以通过案例研究、观摩示范、参与教学、交流讨论等方法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升基于TPACK的技术整合教学能力。

2.明确认定标准,强化“双师”意识。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及相关院校建设经验,结合教师的实践经历和科研水平,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引领教师们向着标准发展。

3.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可采取“以老带新、传帮带、参与课题”等形式,做好校内培训环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安排青年教师去企业顶岗实践、挂职、调研、轮岗、跟班[3],聘请企业、政府的管理专家、骨干来校兼课或作为青年教师的“带班师傅”,丰富“双师型”教师的结构和培养模式。

4.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首先,要鼓励教师们充分发挥自身理论和科研优势,与企业共编教材、共担课程、共创专业;其次,应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并认真对待顶岗实践,并做好考核奖励工作;再次,学校应结合各专业特征开展工学结合,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互动机制。

5.拓展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巩固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拓展更多的校企合作单位作为实践教学的平台和教师实践锻炼的基地,努力构建校企人才互通、互惠、互利、互培、互管平台,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人力资源共享,共同建设,实现双赢[4]。

6.提升教师学历,完善教师专业结构。鼓励存在专业不对口、实践指导能力强但学历层次偏低等问题的教师积极提升学历层次,并给予相应的补助,完善教师专业结构。

7.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给予“双师型”教师薪酬上的奖励,并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住房福利、出国培训、学术交流、骨干教师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的扶持,调动教师们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

[2]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省的意见[Z].2015-01-23.

[3]林强.校企深化合作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创新[J].中国高

篇13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而中等职业教育要想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给很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都带来了压力,不同程度存在教师数量不够、结构不合理、师生比过大、学历达标率低等问题。为此,我们应深入研究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和问题

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隶属昆明市交通局,是昆明市财政全额拨款的公办学校,面向云南省招收应往届初高中、职高、职专毕业生,主要为社会培养汽车驾驶、汽车修理、物流、客运乘务员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截至2015年4月底,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共有编制员工90人,实际在职职工83人,教职工文化程度以本科和大专为主,其中大学本科34人、大学专科34人、硕士研究生2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3人。从教职工的职称来看,初级职称有54人,中级职称10人,高级职称6人,无职称人员13人。激励考核方面,交通技工学校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技术等级工资制等三类工资制;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专业技术职称分为主系列(教师系列、实习指导教师系列)与非主系列(会计类、统计类)。

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调查分析,笔者发现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数量不够

交通技工学校现有教职工83人,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70人,而在校学生每年有1600余人,生师比达到了22.9∶1。根据教育部规定的生师比16∶l,学校的比例明显高出很多,足见交通技工学校目前教师数量不够,生师比过高,教师的缺口较大。从教师聘用实际看,学校每年外聘教师超过30人,其中专业课理论教师10人,实操教师20余人。如果不通过外聘的方式,根本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满足不了教学要求。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如前所述,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教职工的文化程度以大专和本科为主,两者一共占了81.9%,而高中及以下学历占了15.7%,硕士学历仅占2.4%;高级职称人员仅占1.2%,中级职称也仅为12%,初级职称和无职称的教职工太多。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看,目前学校共有20名“双师型”教师,仅占24%。从教师的专业素质来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对实操课重视不够的问题;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不够,没有意识到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部分老师自身专业知识不足;还有的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可见目前学校的高学历、中高职称人员严重匮乏,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三)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理论学习能力不强的特征,许多教师理论教学中的创新不足,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比较普遍。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基础本来就差、学习积极性也不强,如果对他们期望过多是不现实的;因此这些教师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对自身的要求不高,以至出现学校要求教师跟进实施先进的教学理念,而部分教师却不能突破的现象。长此以往,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会下滑,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四)教师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健全

学校目前的薪酬制度基本健全,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然存在不能完全按照制度执行、透明性不够等问题。绩效管理方式单一,对教师的激励性不够。许多教师对学校提供的福利待遇满意度不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从考核来看,虽然每月都有目标任务考评表,但更多停留在部门层面,对教师个人的考核力度不够。总体来看,目前交通技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尚未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的来源有限,人才交流渠道不畅

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的教师属于事业编制,因此教师的招聘录用需要通过上级的批准,所以学校在教师使用上自较小,不能根据专业设置、专业需求来招聘或解聘教师。教师除了到退休年龄,一般情况下岗位都是稳定的,人才流动性不强。新进教师一般是师范类等院校的毕业生,尽管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践经验,职业技能非常匮乏。外聘教师大多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技能丰富,然而在授课技巧、素养等方面又显不足。教师的来源有限、人才交流渠道不畅,这是教师数量不够的主要原因。

(二)培训体系不全,教师自我提升意识弱

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和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有关,另一方面和教师的自我提升意识薄弱有关。从培训的组织来看,学校对教师培训的系统性不够。首先,培训管理制度不全,因而培训经费来源与使用不明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不固定、培训周期不确定。其次,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和有效性不强。目前学校偶尔组织培训活动,基本是针对教师评定职称而开展的短期培训,但这些培训所获得的成绩和证书在职称评定中又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很低。一些教师单纯的把自我提升目标定为评定职称,因而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升学历的老师大多主要为了评职称,而并非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本身,因此其教学和科研能力非常有限。一些教师没有明确的学习和充电计划,自我提升意识薄弱,不愿意参加学历教育或相关的专业教育,因而专业知识止步不前、更新缓慢,更多地是围绕课本进行教学。当然,少部分教师是因为教师每周承担课程较多(每周20节以上),备课、休息以外的空余时间很少;有的教师还要承担招生任务、日常管理任务,加上自我提升需要支出金钱以及精力,所以一些教师自然不愿意自觉去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

(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滞后

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多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形成独立的部门,相关岗位设置不科学、人员配备不全,因此许多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自然就导致最能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等制度也不健全。

三、优化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供给机制,吸引优秀人才

学校应研究制定新的人事制度,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争取政策支持,建立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择优录用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充实现有师资队伍;创新教师的补充机制,应用普通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进而成为学校今后的专业教师。通过这些机制的完善,实现学校教师人员的补充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同时,学校应改进招聘机制,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汽车、物流等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特长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缓解专业教师紧缺问题。

(二)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养

首先,优化学历结构,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学历。除了努力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外,学校应制定教师学历提升方案,在时间和经费等方面给教师提高学历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报考和攻读本科及在职硕士,妥善安排好工作,让参加学历提升的教师安心深造。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改善学校的师资学历结构,提高其教学、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其次,加大核心教师培养力度。学校要努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等核心教师,制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名师的选拔、培养、考核、奖励等制度,并切实监督实施。建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奖励津贴制度,采取低职高聘、破格使用等途径,做好留才工作。

最后,加快中高级职称教师的培养步伐。目前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太少,所以要千方百计加快培养步伐。职称评定中,除了学历、教学等硬指标限制外,应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制定教师评审标准和办法;改进职务评审办法,向教学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教研组长和优秀班主任倾斜;对能力和业绩突出的,设置一些加分项目,按破格条件推荐。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为学校教师创造好的平台,在助推教职工成长的同时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完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实现教师培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要建立系统的教师培训制度,明确规定教师培训的经费来源与使用、培训对象、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内容分类、培训实施方式、培训师资、培训时间与期间、培训考核反馈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多途径多层次开展培训。第一,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提升其教育管理能力,以更好地胜任班主任工作。第二,学校要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安排教师参加新专业、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等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形势。第三,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培训,进行经常性的技能练兵,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第四,加强企业实践培训,理论课教师也应到企业和行业参加社会调查或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第五,强化培训,重点针对教师职业道德、课程设置与开发、教学设计、学生管理与服务、学业鉴定、科研工作、创新能力等模块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健全激励和考核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激励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要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在进一步优化学校薪酬体系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心理动态、基本诉求,实施针对性的精神激励方案,更好地满足不同教师的精神需求,实现激励时限的延长。另一方面,激励机制要确保稳定,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稳定的激励机制,能确保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得相应的物质或精神激励。激励机制要实现公平公正,就必需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对教师做出客观的奖励或惩罚。

绩效考核方面,首先要确定合理的绩效评估方法,确保大部分教师都认同。学校可以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综合运用MBO、360、KPI等考核方式,尽量减少考评误差,提高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其次,建立完善的量化指标体系,明确每一指标的评价标准,让教师充分感受到绩效评估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 马小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与培养研究[J].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