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40:2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National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Planning
——Take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Courses as an example
ZHOU Li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May 2012,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the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f the units issued a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building measures for implementation." This will combin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ocuments to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course, for examp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and building goals, thinking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tent, construction and ways explore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boutique building should be of concer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national quality benefits of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Key words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national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ideas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被评选为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作为一门教育部重点关注的制冷专业核心课程,其资源共享的需求甚为迫切,势必会成为诸多高校争相申报的课程,但是如何能够精益求精,真正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作用 ,确实是需要建设单位认真仔细思考的问题。
1 课程建设基础
武汉商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目前已经建设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平台优越,教学成果出众,若将此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应该着手重点进行基础资源完善和丰富拓展资源等工作,前期已经完成了网络平台设计和构建了资源名录,并进行了课程概要、基本资源、部分拓展资源的上传工作,还需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及持续更新和建设工作。
2 课程建设目标与思路
我们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三线并行,二层深入”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进行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建设。
我们将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进行持续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的职业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完善符合学校实际和满足行业要求的教学内容的遴选机制;进一步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推行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完善实习实训环境;以课程教学资源库为核心,构建网上课程自主学习系统;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课程团队;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素质,将本课程建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而使课程建设的成果辐射至全国,起到示范性带头作用。
3 课程建设计划
3.1 课程建设组织工作
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课程建设责任制;课程负责人认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研讨,集思广益,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对项目建设提出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建设步骤和建设措施;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研究课程建设问题。
3.2 课程内容建设
对于课程建设,课程内容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是后续建设工作的基石,课程内容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从课程调研、内容体系设计、实训教学项目设计、制定教学大纲等方面入手。
3.3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3.3.1 课程负责人
目标:提升课程负责人的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团队、科研团队建设的能力。
措施:(1)完成课程建设相关的1项省部级以上教研课题;(2)指导课程组青年教师1名;(3)参与学院及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评审工作。
3.3.2 主讲教师
目标:培养主讲教师4人,使其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
措施:(1)增加1名校内青年教师加入课程教学团队,实行随堂听课的形式培养。(2)安排1名教师到企业调研;(3)继续对团队中青年教师进行督导听课,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3.3.3 团队整体建设
目标: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措施:(1)组织课程教学团队研讨活动;(2)引进并补充1名专业教师成为课程组成员,以优化教学团队;(3)召开1次课程建设座谈会,形成会议纪要及时反映到课程建设中;(4)继续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本课程教学及理论研究的接班人;(5)教学团队成员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少于两项。
3.4 教学改革
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障,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现有的教学特色,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主要在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方式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入手。
3.4.1 教学模式
目标:继续探讨和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措施:(1)优化“教、学、做”教学的实施方案;(2)组织课程团队探讨课程教学组织。
3.4.2 教学方法
目标: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措施:(1)组织课程团队研讨和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总结课程适宜的教学方法,并细化到各教学单元;(2)开展1次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的观摩课,研讨教学方法的运用;(3)要求教师在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教学中运用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
3.4.3 教学手段
目标:继续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
措施:(1)进一步优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课程教学中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的运用;(2)继续推进学资源库建设,让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的网络课程成为资源共享的平台。
3.4.4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目标: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措施:(1)在教学团队中开展考核分析总结和交流活动,优化考核方案;(2)形成较为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标准。
3.5 课程资源建设
3.5.1 课程资源整体建设
目标:完善课程资源,全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措施:(1)制作上传各种电子化学习资源,构建课程学习系统,全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2)继续积极申报省级、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
3.5.2 教学录像
目标:完善课程全程录像
措施:(1)基于课程内容优化的需要将部分课程进行重新录像和加工;(2)逐步增加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录像等。
3.5.3 资源补充与完善
目标:继续完善和补充资源
措施:(1)设立学习论坛、在线测试、在线课堂等栏目,促进师生交流互动与探究;(2)补充新增的习题,定期补充各种教学文件,随时补充相关参考文献,及时补充最新相关国家政策法规,定期补充教研论文和教学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82-02
收稿日期:2013-08-19
基金项目: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SYJ201210)
作者简介:雷洋(1985-),男,河南信阳人,助理实验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发展经济学研究。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国际货运业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壮大,需要大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从业人员(公双雷,2012)。中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整体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培养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蒋忠卫,2012),因此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加大了对学生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国际货运实务》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通过实训课程的开设,使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国际货运实务》实训课程建设质量影响着货运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讨论该课程的建设具有实践意义。
一、课程建设思路
雷洋(2013)认为优质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应该结合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实验内容应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体系应该具备时代性、先进性与设计性,并提出了“八步循环建设周期”的实验课程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八步循环建设周期”主要思想是首先确立实验课的目标,能力培养要求,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同时配备相应的软硬件,最后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根据经管专业优质实验课程的内涵与标准。,本文基于“八步循环建设周期”的课程建设思路,提出《国际货运实务》实训课程的建设内容。
二、《国际货运实务》实训课程建设内容
1.确定实训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实务操作能力,满足市场对货代人才的素质要求,因此实验课程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掌握交易流程、交易费用、货运的基本业务。
2.实训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训案例,然后运用设计案例进行上机实务操作,完成相关业务流程,提交相关的外贸单据。
3.编制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细化实验教学模块,实验教学内容共设计四个模块,分别对四个任务编写相关的要求与任务(见下页表1)。
4.装备购置。采用中海2000国际货代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实训载体。
小结
优质实验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随着实验教学实践的不断开展,需要不断地更新实验体系、实验内容、实验装备,实验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教学技能,持续的革新才能使得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践与市场需求吻合,提升学生的实践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雷洋,吴园,黄承锋,等.经济管理类专业优质实验课程内涵与标准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181-184.
[2] 祖祎.中国国际货运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2012,(8):27-2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37-02
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1年,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成功跻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成为示范校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之一。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全面实现培养能从事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网络广告设计、数码照片处理等岗位工作,并具有广告设计、广告制作、广告营销等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与职业工作岗位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岗位工作技能点对接、课程教学过程与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对接、学生学业评价与职业工作能力评价对接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就对两年来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明确课程建设工作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工作是确定课程建设思路。经过课程建设团队的共同研究和慎重斟酌,确定了我们的课程建设思路是: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进行社会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确定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工作项目、任务进行梳理、分析以选取具体工作项目和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具体工作项目和任务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依据专家论证的结论制定制定课程标准;构建课程教学文件,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编写课程教材;组织课程实施;反馈课程实施效果,改进和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在这样的课程建设思路指引下,我们与长春亚邦广告有限公司、长春市赢合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完成了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对课程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内容和任务、职责与权限、时间和进程等做了设计和安排。以确保课程建设工作的进程和质量。
二、奠定课程建设工作基础
依据前述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建设工作思路,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首先分析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在实现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过程中以及在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确定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定位,设定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目标,使课程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1.确定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定位
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中,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学生形成从事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岗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创意设计、视听表达、剪辑合成、规划实施、沟通合作等核心职业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与前导课程图形图像处理、排版印刷、广告营销以及平行课程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共同完成广告设计员(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
2.设定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目标
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影视广告项目设计与制作,使学生形成创意设计、视听表达、剪辑合成、规划实施、沟通合作等核心职业能力。
这些职业能力分为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
(1)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耐心细致、求新创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守职业规范;客户服务意识等。
(2)专业知识:包括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流程;广告创意方法和表现手法;电视制式及视频基础知识;剪辑与合成;音频知识等。
(3)专业技能:广告创意;广告拍摄;媒体捕捉;剪辑合成;音频编辑等。
三、稳步推进课程建设工作进程,全面完成课程建设任务
基于上述工作,使课程建设工作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并着重完成了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1.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由广告设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经过教学化处理之后形成的项目课程。
为实现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课程建设团队与长春亚邦广告有限公司、长春市赢合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人员一起,对广告企业的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职业岗位的服饰广告、食饮广告、药品广告、公益广告等工作对象,创意设计、广告制作等工作内容,广告拍摄、剪辑、配音等工作手段,广告项目组织,各类影视广告产品,摄影棚、录音棚、影视制作室等广告工作环境及相关要素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具体工作项目及任务进行了梳理和筛选。经过广告企业影视广告设计师、课程建设专家以及课程建设团队教师的共同研究和论证,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选取了服饰广告、食品饮料广告、药品广告、公益广告等四个影视广告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构建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完成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
(1)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看,每个课程教学项目都包含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完整工作过程。如下表所示:
(2)从课程教学内容的序化看,是依据人类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来构建项目序列。
项目一:服饰广告――拍摄剪辑为主的广告
项目二:食品饮料――包含特效合成的广告
项目三:药品广告――包含动画制作的广告
项目四:公益广告――综合型广告
学生在螺旋式上升的课程项目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强化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岗位工作所需的各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了课程目标。
2.编制课程标准
编制一个符合课程目标需要、适宜中等职业学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标准,一直是课程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企业工作世界的引领下,课程建设团队完成了标准管理信息、课程基本信息以及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设计思路、内容要求、考核方案、教材资料等内容的构建和梳理,并给出了详实的课程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课程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程序上的、方法上的和形式上的问题,实现课程标准限定、引导和规范课程教学的功能,使课程标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高度的可执行性,成为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3.组织课程实施
怎样把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变为课程教学的具有实施性、操作性的教学设计,也是课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课程建设团队在学校整体部署和要求下,强化了课业设计工作。从实施与操作层面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化与拓展。每一位课程实施人员,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设定的项目和任务,来进行课业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实施课程。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项目实践中学习,从而形成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课业设计为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1)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实施教学。
行动导向是职业教育和职业课程中的一种理念。在行动导向这一理念下,本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与具体的职业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资讯:针对指定的广告项目,学生自己了解设计制作的任务情况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通过小组学习获得影视广告设计制作过程必要的工作技能。这训练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行动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可能与教师商谈,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计划:项目小组的学生一起制订影视广告项目的策划方案。以头脑风暴式的策划会的形式来进行,这促进了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并且培养了分析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可能与教师商谈,听取教师的建议。
决策:项目组的学生自己做出决定,并向其他同学和教师介绍他们的广告策划方案。这培养和展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个阶段,强制学生与教师商谈,以获得教师的批准与认可。
实施:项目小组的学生借助新学得的知识技能进行影视广告的设计制作。这促进了他们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在这个阶段,学生尽可能不与教师商谈,而要独立执行影视广告设计制作任务。
控制:项目小组的学生自己影视广告设计制作方案,并且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这强化了作对工作过程的控制。在这个阶段,学生尽可能不与教师商谈,而要独立控制影视广告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
评估:项目小组的学生自己评价和分析他们的影视广告产品。这使得从错误中学习成为可能。在影视广告的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不是学习者个人的缺失。教师的任务是,把错误变成学生学习的机会。在这个阶段,强制学生与教师商谈,以获得教师的评价。
(2)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承担着特别的引导任务。
引导不是指限制、管束学生,而是指使学生能胜任工作、给予学生帮助,给学生指出机会和给予学生支持。
(3)本课程的教学采用以项目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依据项目进程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如下表所示: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学。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效率,主讲教师使用网络课件、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等视听兼备教学手段,提高教学信息量。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环境,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上交流系统、课程网站、演示视频、QQ交流群 、教学课件等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4.构建多元化全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本课程的考核中,建立全程考核体系,以项目考核为主,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考核内容。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教师作为完成项目评价的主体;学生同时作为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双重身份,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与结果作为评价载体;行业企业工作规程与质量作为评价标准。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按照项目或工作任务构建操作性、针对性、职业性强的量化评价指标,使得评价效度更加明显。
5.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从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教学理念出发,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创新出企业化运作的项目实战课程模式。
在这一课程模式中,课程教学的每个项目都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战式设计制作。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项目经理,学生的角色是项目组成员,二者之间是管理与协作的企业员工关系。从而创设了尽可能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在真实的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项目运作中获得了职业能力养成了职业素养。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淡薄
高职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从事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的职业取向,它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学生学习动力受阻,近50%同学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电子商务活动的实质是商业而不是技术,对于一项商业活动来说,赢利才是最重要的,网络只是一种手段;目标不明确,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能够清醒的认识到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缺乏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学习兴趣淡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激情是评价学生的最高标准,只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激情豪放,成就自我。
(二)教师专业技能与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方法欠缺创新
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过硬;教师结构不够和合理,教学经验不足。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发展方向、趋势不够明确;思想观念陈旧,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致使所选教材的教学内容陈旧,不能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做到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只注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缺乏创新。
(三)校企合作薄弱,学生岗位适应性差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岗位的能力低。因此,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实施校企合作,通过构建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现代商务活动中,解决实际运行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适应新岗位的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早日做出贡献。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思路及对策
高职电子商务的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针对各高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并以培养目标为主线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把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结构作为基本内容,确保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设备建设、实验基地建设等能够顺利开展和实施,促进电子商务课程实施能够紧紧围绕“文化课为基础,专业课为主题,开展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建设思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保障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内容的科学性和方向的准确性。在电子商务专业n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高职应该打破常规,坚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参与师资培养,力邀校外教授、电子商务行业及相关企业专家,与本校教师一起参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实践基地建设等。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掌握并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行业的需求变化,适当地调整和完善课程建设、设备建设、教师建设和实训体系,最终形成成熟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一)培养目标
调查分析发现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战略性、经营性、营销实务型以及技术操作型。因此,基于这一思想,现确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的基层管理与服务的,能够胜任各种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如公司网络销售、后台客户服务、网站的构建与维护等,兼备综合技能的、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级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课程内容
各个学校可以根据电子商务市场的需求、高职学生各自的能力以及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把培养目标详细地划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如:电子商务营销专业方向、网站开发与维护专业方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方向等,针对不同的方向开设不同的课程。其中,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某学院已经将电子商务专业分为:网站建设、网络营销和法律几个方向这就使得这样一个宽大而广泛的电子商务专业有了非常准确的专业定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在构造专业方向模块时,对专业的设计不应该太窄太细,应该在打造好坚实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到高职、教师以及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从课程内容上来说,就是要适当增加特色选修课,使得学校能够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专业。为了符合现在形势发展的需要,开拓学生全方位的知识面,并按照企事业的需求不断更新调整所开设的课程,以此,主要考虑以下几个专业方向:
1.电子商务的营销专业方向。建议这个方向的课程内容为:电子商务与金融、网络营销与策划等。
2.电子商务网站维护与开发专业方向。建议课程内容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与维护、电子商务网站编程原理等。
3.电子商务认证专业方向。建议课程内容为:电子商务认证技术、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电子商务法律等。
4.电子商务证券专业方向。建议课程内容为:电子商务金融管理、电子商务证券投资与分析等。
5.电子商务财务专业方向。建议课程内容为:会计学原理、网络财务实训、电子商务网络电子支付。
6.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建议课程内容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经典案例分析、物流系统设计等。
2.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运用不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一门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涵盖内容丰富,可以运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多样,但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明显感觉,教师对网络等新的教学资源运用不够,通达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运用较少。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高校推广不够,另一方面是教师的问题。有的教师单纯的接受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理解不够,难以掌握精品课程的精髓。有的教师对先进的教学仪器、教学方法,掌握不了,或不屑于掌握,影响了精品课程的推广。
3.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的持续改进不足。目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的教学中,发现一些申报成功的课程,过了三年五年还是申报成功时的状态,教学内容方法,没有丝毫改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频繁更新,各种新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走进了高校的课堂。有些地方精品课程更新不及时已经失去了“精品课程”的意义。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学术交流探讨不足。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可能百人有百样,更何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内容比较多,单单依靠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达到百分百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现实工作中,精品课程学习培训少,交流沟通少,主要依靠教师自己掌握,自己学习消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效果。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点建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特色,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于一身的主干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重大。我认为要建设好,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科学有效规划,严格全程监管。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在建立之初就要从学科、学校的实际出发做好长期规划,注重实际效果、实际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标。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也要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推广规划,使精品课程成为真正的精品,使更多高校大学生收益。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只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开始,而不是终结。精品课程建设政府部门要有规划、有目标,适时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要有计划、有步骤、有主管部门、有责任人,能够合理有效持续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政府部门监督检查,学校自查,学生评定的有效动态管理机制。政府、高校要形成精品课程建设的全程监管和服务体系。
2.加强学习沟通,建设好教师队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涉及思想道德、心灵深处问题的课程,内容涵盖广、意义深,不单纯是知识性的教学。教师要想将精品课程传授好、表达清,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汲取好的教学方法、思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学校、政府要提供一个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政府组织精品课程院校特别是国家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团队到各高校开展培训,组织各高校到精品课程院校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训。学习是提高知识和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学习培训可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师要努力掌握新的学术信息,自觉的将学术研究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深度和广度,丰富课程的学术内涵,使课程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学术交流、培训学习,最终达到提高精品课程的含金量,使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形象、鲜活,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3.有奖有罚,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各高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精品课程实施中,明确申报成功不是目的,充分有效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质才是目的。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每年对课程进行课程评定和检查评估。检查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学到位与否,即在师资质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是否与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符,学生是否喜欢该课程,学生是否能从中获益,是否提高了理论素养,改善了行为习惯。在课程建设上要从师资准备、教材整合、教法创新、教学管理、成绩考核五个方面进行考评。对于考评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合格的要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奖惩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改进,保持精品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