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57: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无线网络的覆盖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日新月异,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需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微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易用性强,既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也可以作为优质资源集合在翻转课堂、慕课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和各类学习软件之中,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为了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适应现代化环境的教学形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将有助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一、微课的概念和内涵
在中国,微课的概念自2010年引入,是一种新兴领域的研究。微课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3年是第一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微课的界定、微课开发与制作、微课的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在2011年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013年,胡铁生又重新修订了微课的定义,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2014年,关于微课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研究者将微课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联系起来,开始探索微课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运用,胡铁生提出,“微课程应该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1]。由微课定义的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内涵的发展轨迹,人们对微课的理解由“微型资源构成”到“微型教学活动”再到“微型网络课程”,朝着立体化、课程化、系列化的方向迈进。微课应该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微课顾名思义是微型课程,授课时间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第二,微课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为载体传播、共享,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活动;第三,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授课人要准备完整的教学资料,课前设计教案与课件,授课时既要讲授知识点,也要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第四,微课的教学内容为某一学科的具体知识点,可能是这个学科的某个重点、难点或一个考试要点等,并非是对整个教学章节或者一门课程的讲授。
二、大学英语课程微课资源制作的方法
微课制作要精心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微课应该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带来学习者知识意义的螺旋式上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总的来说,微课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具有教育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方法准确,视频效果形象新颖,生动有趣,配套练习富有启发性;二是具有技术性,确切地说,微课集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视频制作技术成熟,画面效果协调,布局美观大方,视觉效果好。把握好微课制作的原则,才能作出有吸引力的作品。大学英语微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微课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参考课堂教学的流程,可以将微课教学大致分为“前端分析———导入———讲解———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阶段。前端分析是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判断;导入部分要生动形象,与教学任务密切相关,能够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真实形象地联系具体场景,准确而迅速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习者去主动探究;讲解要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详略得当,语言富有启发性;总结要简单明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布置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适当的练习能够强化学习效果。总之,微课视频要逻辑清楚、内容完整,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2.精心选择微课教学内容
就外语学习而言,微课可以选择的内容包括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教学、篇章理解、听读写译能力技巧等。在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个单元细化为若干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每一阶段的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讲授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二是微课选题要实用准确。教师对讲授内容加以提炼,归纳出重点和难点,再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示,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微课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基础,抓住学生认知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使微课视频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在布置微课学习任务前,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微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Why(为什么学习微课)、What(微课学习了什么)、Where(哪里是学习重点和疑点)、How(如何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提高视频制作质量
微课制作的形式主要有五种: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微课建设到达一定程度时,应该制作一些优质教学资源,高水准的微课视频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尤其在一个微课专题中,如果个别微课制作质量不高,将影响整个专题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目前,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中提高了微课制作水平,出现了一批内容新颖、制作水平高超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官网等众多网站中寻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构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黎加厚指出,“未来趋势是系列化的和教材配套的,进一步发展为移动-云端能够支持的,并且是跨系统的”[2]。本文所探讨的微课建设,不仅是构建视频资源,而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互作用,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完整教学过程。只有将微课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盘考虑,融入教学流程之中做整体化设计,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使微课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具备这样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微课学习的认知规律,它将学习定义为“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包含四种要素,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
1.课前应用阶段
首先,教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开展教学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情境。因为翻转课堂是新生事物,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所以教师应该详细考虑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分层次制定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利用微课资源自学,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进程,督促学生学习进度。教师可采用面授的形式,答疑解惑、检查监督,此外,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利用QQ群、微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沟通,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作用。通过这些途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开展研讨、求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课上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的主要场所,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协作对话、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学实践中,学生将课前自学的成果向教师及同学汇报,提出学习中难点、疑点,共同寻找答案;教师应该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逻辑性,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点拨;之后,教师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运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督促学生回顾总结学习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课后评价反馈阶段课后,学生总结反思
学习过程,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回顾教学重点,是巩固提高的阶段;教师也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对学习效果存在差异的同学重点辅导,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一阶段,也是教师课后反思、促进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发现教学难点,总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机制,寻找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由大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分析和设计可见,微课能够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微课的应用具有广阔空间,教师应把握教学发展脉络,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开发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设计和构建基于微课的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微课应用效率和教学效果,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选择和搭建资源平台
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首先得选择一个优秀的资源管理平台,该平台在中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中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1)资源平台的技术简易性和可操作性;(2)良好的分类管理和检索功能;(3)资源建设和应用群体的权限设计;(4)资源便利的分离与整合功能。我们这里选择Moodle平台,此平台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在国内的部分地区和学校有了成功的应用案例。Moodle平台有技术门槛低、代码开源、免费使用和实用效果好等特点。它在资源分类上可以自主创建课程和自由划分资源分类,支持各种类型的资源上传。课程用户权限明晰,不同用户对不同课程及资源权限不一,能有效地对资源进行保护和应用。Moodle平台是一个基于B/S模式的网站程序,资源浏览和应用方便,在中学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实用性强。
2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及教师必须重视中小学教师教学技术能力培训,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学校校本培训中应组织开展资源平台(Moodle平台)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对资源平台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1)培训资料准备。选购部分Moodle相关的书籍,如《Moodle网络课程平台(曾棕根)》《Moodle课程设计(黎加厚)》等;整理制作校本Moodle平台教师培训手册;设计开发Moodle信息化课程设计培训教程如:Moodle课程资源设计、交互式课程活动设计、协作式课程活动设计学生评价设计与管理等。
(2)培训方式:培训采取分层、集中、分散的方式。
分层:即先对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之较熟练地掌握Moodle平台的操作使用,并能够达到对一般教师的指导水平。
集中:即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之初步了解Moodle平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学习使用该平台。
分散:即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自学时由骨干教师进行辅导,逐步达到较熟练地进行操作使用的水平。
(3)采用教师分组网络探究学习方式,在校园网对Moodle平台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并及时将学习情况在组内进行总结反馈。
(4)对全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学校70%以上老师能利用此平台使用教学资源,并能利用此平台实现交流互动,设计教学方案。
3 新课程资源库建设
3.1 外建教学资源
以教研组为单位,教师按年级分工从已积累的教学资源中筛选高质量、专业性和实用性强的各类教学资源,此外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上挑选和下载对本专业有用的教学课件、试题库、教学案例、电子期刊、各种视频、网页、文件、素材等资源。这些资源通过Moodle平台到学科的具体章节或知识点。
3.2 自建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产生一些自建性资源,如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试题、教学案例,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收集的学习资源、学习心得等,这些资源是教师和学生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可以把这些自建性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师生共建。
3.3 动态资源库建设
动态教学资源建设主要通过Moodle平台的互动专栏来创建,可以方便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问题解决。教学活动是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的学习支架,Moodle平台中含有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模块,可以构建任何类型的动态教学资源库,如:作业、测验、专题讨论、聊天室、论坛、词汇表、问卷调查、投票、Wikis和Blog等。同时也可以动态地自由组合各种教学活动,将各种不同的动态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便满足教学目标。
4 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
(1)应用目标: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及融合是教学资源应用的关键。依照教学设计理念,将教学信息相关的教学对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库进行组织管理,形成教学体系架构,以适应学科教学的需要,便于师生快速搜索和使用资源。根据认知结构及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将现有的教学资源组织为多样化、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包含文字、图片、PPT、动画、教学音频、教学录像等。
(2)教师应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后通过自主学习站点获取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教学过程与moodle资源平台的融合,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学习,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生生在互助合作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交流与合作,逐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课程中必须要用一定时间向同学介绍该平台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学会用平台,乐于用平台。让Moodle资源平台成为学生离开教室后的第二课堂,并能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4)应用措施:常规化教学应用让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拥有平台账号以及相应的课程权限,让平台成为教师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将部分学科或学科部分章节的教学活动转移到平台上进行网络教学探索。
新课标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通过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提高教师对教学课程资源的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举办优质Moodle课程包评选活动:Moodle课程包是基于Moodle平台开发学科具体章节网络课程,然后将此课程备份便可以打成一个课程包。此时的包是基于平台的,因此它符合scorm标准,所以再将它直接导入别的平台(符合scorm标准)进行恢复便可以直接使用。
学年度教师教学资源贡献评选:教学资源是相同学科教师共建共享的,因此资源建设必须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资源贡献评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参与资源建设。
5 预期创新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02-485-02
University High-quality Courses Digitized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d Application Research
LI Zhi-yong1, WEI Hong2
(1.Center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Guangdong Business College, Guangzhou 510320, China; 2.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Guangdong Business College, Guangzhou 510320, China)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courses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niversity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educational reform project, It is an important action of university to realize the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 sharing and the promotion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high-quality courses constructed the digitized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motion applies two important aspects and has conducted the analytical study to it.
Key words: high-quality course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promoted application
1 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教育部于2003 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本着“开放和共享”的精神,旨在建设一批集合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六年来,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07年已评出国家级精品课程1798门,并已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精品课程所彰显的价值理念是一种整体优化意识、合作共赢意识和全程教学质量意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是精品课程的两个方面,必须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精品课程的价值。建设是基础,应用是目标,建设与应用密不可分,建设精品课程是为了更好地应用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经过教学活动的应用检验,既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建设者与使用者、同行教师、专家之间的互动,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并使课程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实现了持续建设和提升,因此,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同等重要[1]。
2 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建设、应用、评价与再建设等环节,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与评价能够促进课程的更新与进一步建设。目前,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重资源建设,轻推广应用
各高校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都比较重视。由于精品课程立项评审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致使各高校纷纷将主要精力放在课程立项建设上,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动精品课程建设。据不完全统计,除国家级精品课程外,省级精品课程数量已达一万多门,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校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和应用是实现课程先进性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精品课程资源利用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利用率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各高校开发平台不一致,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基本上是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另一方面,高校对结题后课程持续建设和应用未引起足够重视,鼓励教师开展后续建设和应用方面的政策机制不健全,因而许多精品课程建设后继无人,课程使用较少。这种重申报评审轻建设应用的短期行为,背离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应用。
2) 学生对精品课程缺乏了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最大收益者,理应成为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的积极参与者。但实际情况是,精品课程建成后学生使用的并不多。某高校调查数据显示,随即抽取的学生只有30%左右了解精品课程,经常使用精品课程的学生仅为10%左右。学生极少使用的原因中,不知道精品课程存在的占35%,认为网上资源对学习帮助不大,不愿意使用的占20%。由此可见,学生对精品课程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学生个人信息技术基础层次不齐,对传统学习模式产生依赖,加之部分教师不注重宣传引导,一些学生没有个人电脑上网时间受阻,校园网速度慢等原因,导致精品课程短时间内难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2]。
3) 教师应用精品课程积极性不高
教和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精品课程的应用与评价离不开教师。当前,在教师应用精品课程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许多教师对如何实现精品课程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感到困惑;2)部分教师认为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大学教师个性化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矛盾;3)少数教师对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4)缺乏网上资源版权保护机制;5)持续建设和应用机制不健全等。
另外,教学效果体现着课程建设目标,是教师参与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的重要推动力。目前,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建立精品课程延续资助计划和复评制度,对结题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复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网站是否连通?2)教学录像是否全程上网?3)教学资料是否及时更新?4)辅导答疑模块管理情况等,而对于学生浏览教学资源获取教学信息完成教学环节,以及他们自主学习的需求和学习效果等涉及不多,因此,复评结果难以得到教师的接受和认可,从而影响了教师应用精品课程的积极性。
4) 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资源与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两个方面,体现着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平。高水平的教学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教学资源包括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整体性的特点。高水平的课程网站是课程展示与应用的平台,是课程实施基于网络的主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的系统,包括教学模块设计、教学资源链接、交互功能开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体现科学性、艺术性、有效性、友好性的特征。目前,一些精品课程存在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内容先进性、教学设计科学性与合理性体现不足的问题;另外,部分精品课程网站存在重辅助教学功能设计,轻自主、协作学习方式支持;重内容呈现,轻教学环境设计;网络速度慢,流媒体视频效果不佳,资源丰富性适用型不强等问题。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精品课程的使用[3]。
5) 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支撑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提高学校教学现代化水平,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高校纷纷启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还购置专用服务器,扩充校园网带宽,改善校园网硬件支撑环境。目前,一方面网络运行速度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另一方面网络对教师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堂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由教师自行开发,作为非专业人员,教师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水平参差不齐,课件应用存在诸多问题;其次,精品课程对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但部分课程项目缺乏教学设计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参与,导致课程教学设计不合理,网站制作存在困难,求助社会专业公司开发网站又面临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维护不便,缺乏特色等不足,因此,精品课程的网络支撑与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3 加强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的主要途径
1) 加大宣传力度,使师生树立对精品课程的正确认识
精品课程宣传可以从项目宗旨、功能、资源和使用等方面进行。精品课程为了教学提供了优质丰富的资源,为师生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活动搭建了平台,所以,精品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学生参与精品课程学习,可以感受名师的教学风范,体验教学改革的成果,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能够激发他们投身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2)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水平
① 推进名师名课工程。对校内主要公共课和公共基础课设立课程负责人岗位,聘请高级职称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主持课程建设。课程负责人聘期三年,每年发放一定数量岗位津贴,将课程建设成效作为他们岗位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为鼓励和引导高级职称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可以将教师教研量化考核后与科研考核结果一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范围。
② 实施精品课程跟踪管理。持续建设和应用是实现精品课程科学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保障。课程跟踪管理就是学校将课程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过程从建设期延伸到项目结题后,通过定期复评建立课程档案,了解课程动态,不断完善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保障激励机制,推动课程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复评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分类进行,重点应该放在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效果、教学应用、网站维护与更新等方面。评估课程教学效果,学生的感受是第一位的,专家、同行的意见和建议同样不可忽视。可以通过匿名聘请校外专家参与评估,组织教学督导跟踪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进行现场评估等方式,多方获取信息。对于检查情况较好的课程,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有效,继续划拨建设经费,也可以适当调整课程工作量计算系数;检查情况较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到期仍不能完成整改任务的,撤销荣誉称号停止拨款。
③ 完善课程持续技术支持与服务机制。在精品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中,组织体制是保障,技术系统是条件,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是核心。教育技术人员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为激发他们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实现对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深入协助与支持,学校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励引导机制。如:把一定比例的课程建设经费以项目方式划归教育技术中心,要求项目组吸纳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同时,学校根据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情况决定下一年度经费划拨数额。
④ 以课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在强调教育技术的同时,更关注“人”的价值,不能把精品看成是传统教育的网络搬迁,而要求在新理念和新技术背景下重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其内在价值。教学改革与研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建设高水平精品课程离不开教学改革。但教学改革往往不是孤立的,教学成果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所以,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长期、持续、系列化进行。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将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起来配套进行,以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和课程校本特色的培育;另外,精品课程建设应该与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以利于依托学科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建立精品课程专业支撑平台;还可以筛选一些教师队伍素质高,教学研究基础好,教学改革条件相对成熟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专项建设,以加快教学成果形成步伐,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4 结束语
真正的精品课程将是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具有发展性的课程。只有当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平台建设等内因与国家的关注支持、学校的环境保障、学习者的认可等外因完美结合时,精品课程也才真正走上了精品之路。当精品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切合了学习者需求,成为了学习者学习和参考的重要资源;当精品课程配套设施发展健全,课程建设与维护走上了科学规范化;当精品课程监控、评价与管理制度走向完善之时,也是精品课程实现持续发展之日。精品课程必须常建尝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建设和广泛应用,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不断完善的政策制度、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学实践、逐步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环境将成为精品课程可持续建设的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一、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本文由收集整理专业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
虽然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始终还没有摸索出一条最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学以致用,又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所有教师都想让学生好好听懂重难点时,教师就不自觉的开始了传统的讲授模式。因为我们怕学生单靠自己的力量或团队的力量无法学懂知识,教师放不开,学生很被动,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
2.实践学时偏少,实践教学随意性过大
学生没有国际货物买卖的感性认知,对课程的基本概念、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环节、各项交易条件、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等都难以深入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单纯靠课堂理论教学是很难达到国际贸易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的。课程的理论学时偏多,实践学时偏少,占总学时的1/3,在实验教学上更为明显,如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的《国际贸易综合模拟》,我校是运用世格软件进行上机模拟操作,实验的随意性较大,会让课程之间的实验环节出现重复。
3.大多教师缺乏企业背景的实战经验
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高校教书,缺乏实战的外贸经验。有些老师虽然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但由于外贸业务流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中,已经很难跟上实践的操作。另一方面,老师们也很想去企业实战,但因为外贸是流程性事务,而且牵涉到公司的业务秘密,想找一家单位难度也很大,这就出现了教一套做一套的现象。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考试应急,考后忘光”的现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呈现一套系统的知识,他们总喜欢把课程之间的联系割断,这样对课程群整合教学资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应用型本科课程群教学资源改革的思路
课程群是指将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单门课程整合而成的系列课程,课程之间有横向的内在联系,又有纵向的连贯关系,但各自又自成体系,树立大课程观的一种理念。
1.国际贸易课程群的构建
面向专业的课程群建设坚持以学生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的逻辑联系为纽带、以教师团队合作为支撑、以质量效益为抓手、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的新型课程建设模式的原则。所以搭建“国际贸易”课程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2.专业课的重要性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所有课程分成了两大系列课程,分别是理论课程组合实务课程组。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将实务课程组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根据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国际贸易实务”此门课的教学体系内容为核心展开。
3.结合专业分流方向构建课程群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大二第二学期将选择专业方向,目前主要有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货运方向和网络贸易方向,在设置必修的专业课如外贸函电、国际金融等课程的基础上,每个方向又有各自的专业课程。
4.基于企业岗位设置的角度构建课程群
根据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的中小企业,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基于外贸行业中所涉及的大多数企业所设置的通用岗位种类,考虑专业方向分流的课程,以工作流程为基础构建课程群。
三、课程群建设的探索
1.整合课程资源
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突出港口经济的特色,从大连中小企业的角度重新对课程群中的课程进行梳理,明确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划清各课程之间的知识界线,修订教学大纲、授课日历等。为了更好的体现课程的知识连贯性,目前我专业已启动了课程群教材的编写工作。
2.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突出“课堂教学、情景模拟、网络实验——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方法。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改革,通过企业对外贸人才在产品上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引入对具体产品的讲解。基本的思路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在上课时跟全班同学分享,以达到学生对很多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群突出“实务”特点,即应以实践为主,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和国际商务单证实验室,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比如上述的《国际贸易综合模拟》,以“任务驱动”为项目的实验指导书,让学生在局域网条件下能在寝室完成操作。另一方面实践教通过学校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或观摩操作,或者请一些企业人员进课堂讲授经验,传授实用知识。
4.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课程群的建设需要教师发挥团队精神,在精讲2—3门课程的基础上,实现一人多课,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课程之间教学知识点的重复性。针对缺乏实战经验的师资情况,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7-4110-02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专业课教学的主要模式,引进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将以往传统教学中由教师结合小示例讲解某一知识点,再由学生进行练习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将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制作任务中,使学生能够从一个完整的项目中不仅掌握其中的技能与知识,而且能够对实际任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突出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即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 《网页制作》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网站制作人员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上都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在对学生综合运用网页制作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力度不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更多更有效的提高。为了使学校教学能够达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从企业引入真实的项目任务,并对项目任务进行适度的调整,使之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加强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达到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网页制作》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涉及的技术有HTML、CSS、JavaScript以及Dreamweaver软件,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讲解HTML 、CSS、JavaScript等网页流行技术以及Dreamweaver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Web2.0网站前端技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功能实用、结构清晰、美观大方的Web网站页面。这个目标恰与项目化的教学思路吻合,通过项目的引入,能够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2 项目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项目课程作为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模式,教学的实施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做有力的支持。因此在项目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制作以项目为单元的网站,是以课程教学为依据,针对《网页制作》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结构,依据项目的教学性原则、项目的循序渐进性原则和项目的完整性与实用性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开发项目,以项目为单元,分解网页制作中的各个环节,将网页的基本编辑、HTML语言的编写、层叠样式表的应用、框架与表格网页布局设计、DIV+CSS布局网站等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各要素的制作过程中,达到既符合学生学习《网页制作》课程的认知规律,也满足《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要求。表1为 《网页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资源列表。
3 项目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项目为单元的网站做为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1)呈现项目任务
呈现项目任务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完成项目任务的动机,同时使学生快速进入以项目为主题的学习中。将完整的网页页面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一个整体的目标,通过对网页的浏览,了解网页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清晰有效的展现课堂教学内容。
2)解读项目中的任务要求
在学生对项目任务(网页)做了基本的了解后,由教师对提供的素材(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和项目中的主要功能进行解读,使学生增加对项目任务的认识深度,从对网页的具体内容的认识,过渡到关注网页结构、网页内的功能,将最初激发的学习兴趣,迅速转化为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尝试性制作的过程中。
3)学生尝试性的制作
学生根据呈现的项目目标,以及教师对项目的解读,开始进行以自我认知为主的尝试性的制作,在项目任务驱动下,学生会不自主的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对素材的分析、整理与应用,完成了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教学资源中对制作任务的提示性操作,以及制作流程向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制作,同时也辅的帮助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内化。
4)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上网查找
学生在尝试性制作过程中,尽管有操作提示,但仍然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或者是对某一细节的一知半解,此时学生会有寻求帮助的需求,这一阶段是学生主动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提高知识与技能的阶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师个别指导、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上网查找问题解决方案三种方式,这个阶段的学习是与学生尝试性制作阶段融合在一起的,通过学生的提问与交流,使学生模糊不清的知识以及新知识在项目任务的制作过程中得到重新整理认知,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方法,因此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是学习方法的学习,学习网络资源的应用,学习与人交流。
5)学生制作完成项目
学生在自己主动制作与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对项目任务中的各项功能的实现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与认识,完成项目的全部任务也自然成为学生制作中的意愿,在完成整体项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形成对项目解决方案的完整认知,也纠正了学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对项目的完整制作,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养成对工作任务负责的好习惯
一、资源库建设背景
当前,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正朝着移动化、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而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尚不成熟。近年来,国外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我们提供诸多借鉴经验,因此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资源库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
移动互联网产业高速增长,迫切需要高技能水平的专业人才。为适应国家对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标准及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适应新形势及新技术,高职院校应积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建设共享型移动互联网方向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同时,为满足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需求,教学资源库须涵盖校企,实现资源的全社会共享。
二、资源库建设意义
1.带动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带动专业其他方向课程建设的发展。因此,建设好教学资源库,必将促进一个专业及专业群体的发展,带动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2.推进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可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其课程及资源开发能力,提高现代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满足自主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需要。因此,资源库的建设能够高效推进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支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面向社会开放优质教学资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从业人员和社会广大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支持体系,并通过有效管理和市场化运营服务机制,促进高职教育和资源库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满足行业企业人才培养需求,支持产业经济发展
教学资源库能满足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支持产业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三、资源库建设内容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专业、课程、素材三级资源和拓展服务部分,拓展服务部分包括职业资格认证、校企合作两个功能模块。
1.专业方向教学资源建设
借助于专业资源的全面展示,为用户提供专业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应操作方法。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专业介绍、行业标准、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办学条件等。
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专业方向所有专业课程及学习单元学习包,将源于企业的项目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并通过专业课程整体方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学习指南、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任务工单、学生手册、虚拟实训、维修资料、教学案例、教学评价方案的全面展示与集中提供,为用户提供“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际案例及操作方法。
3.素材教学资源建设
开发覆盖Android、IOS、Window Phone三大主流移动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素材教学资源是专业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的素材提供地,按照媒体类型分类,应用场景分为电商类移动应用、旅游类移动应用、教育类移动应用、交通类移动应用、娱乐类移动应用等。
4.拓展服务模块建设
网络平台上嵌入职业资格认证、校企合作平台模块,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功能,为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人员提供信息支持。
(1)职业资格认证模块。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与高职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相结合,提供既满足高职移动应用与开发的专业能力要求,又符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教学资源,促进“双证书”制的实施。
(2)校企合作平台模块。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展示移动应用开发专业领域中的国内外著名企业及其技术标准、项目案例、技术培训教学资源等,满足企业品牌宣传、客户培训、员工终身学习、高技能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的需求。
四、资源建设架构
资源架构要面向用户,强化应用,构建长效反馈驱动机制,打造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共享与重构。以“学习”为中心,按照个体职业成长路径,面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培训和认证服务;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和现代职业教育最新理念,全面支持专业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向同类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规范和课程资源支持,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对优质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和应用,可以有效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督促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带动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特别是它能为新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专业基础平台,以带动专业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软件技术专业整体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川.近几年,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能够反映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材及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总体建设上仍处于探索、提高的阶段.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形成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立体化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学科(专业)网站,也可以把它们分成三个层次.它具有以下特征:数字化处理、光盘化存储、多媒体显示、网络化传输、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化等囚.这样的特征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与学需求.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
公共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中介,能够反映社会的要求,并受到体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为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就必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身体发展等四个方面.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体育卫生知识、人与环境有关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解剖与生理有关知识、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健康知识、传统养生知识等教学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内容、竞技性内容、娱乐性内容、保健性内容、情感性内容(体育游戏类)等.教学形式是以室外的运动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使学生在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同时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步骤进行建设,首先,要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包,完善基础的教学资源;其次,要整合基础的教学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最后,要建设大学体育专业网站,提供综合的网络服务.
3. 2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3. 2.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的建设要以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重点开发公共体育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和技能锻炼指导书、试题库等,以及开发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复习的PowerPoint电子教案、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助教助学的CAI课件、提供学生自学自练的网络课程等同时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使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2.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完成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包建设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课程教学包应用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和媒体制作软件开发形成学习系统.使体育理论知识形成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等各种素材,并按照课程、知识点的树状结构排列,便于教师、学生按内容检索;为体育实践教学提供运动技能的仿真练习、模拟系统,以便于学生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体育教学资源库的管理系统,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查询和运用,形成整个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如图2).
3. 2. 3大学体育网站
大学体育网站的开发要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站为门户进行建设与实践.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网站、课外辅导网站、体育知识网站等几个部分(如图3).教学网站包括教学管理系统、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测试、教学评价和反馈系统等;课外辅导网站包括课外锻炼知识、俱乐部活动、校园体育竞赛组织与训练、场馆器材情况等;体育知识网站包括各类体育网站的链接、体育学术网站的链接等.使公共体育课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将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化网络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师生之间利用学校、课堂、网络、通讯、生活实践等活动方式将体育运动的知识学习、经验建构和社会体验联结在一体,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3.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公共体育课程丰富的专业资源,而且还需要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的支持、计算机专门软件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参与.从整体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个高校要协调好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相关的师资队伍,共同努力进行建设;二是技术手段的准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开发工具为基础,配置用于开发的软硬件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的主干道,并应用先进的资源建设技术、工具和手段;三是聚集优秀的师资力量,整合出优筹 立体化教学资源;四是制定合理规划,分期分批,稳步实施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4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比较滞后,体育教学中只是简单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体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以盲目的模仿练习为主,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等都满足不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师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4. 1提高师生综合运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体育教师运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的能力,及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三是提高学生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自主高效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4. 2以立体化服务保障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带动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改革,在教育领域,互联网带来了红利尤为明显。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手段相比,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等远程教育领域,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当前广播电视大学等远程教育教学的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当前远程教育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特别是随之也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提高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广播电视大学等远程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其教育模式和方式的特殊性,其课程教学也会有所不同,其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也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所差异。因此,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加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建设,探索教学资源应用,已经成为了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2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基本应用能力,不仅仅是广播电视大学,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这门课程。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最为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然而,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受教育程度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经济情况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不同,计算机水平也千差万别。而且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存在差距,这就导致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很难形成计算机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在经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其计算机应用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有些仍然停留在网吧游戏操作水平这一层次,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其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已经证明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虑到当前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很多信息技术可以用来建设课程资源,同时,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本身的特点,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建设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时,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构建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只是作为信息的提供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3.1建设思路
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再拘泥于从纸质文件中获取信息。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可以从网上获取海量的资源,而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在逐步改变从以往的PC端获取互联网中的信息,而是可以通过平板、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获取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因此,广播电视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应该要紧跟时代潮流,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获取教学资源更加方便为原则,以教学效果为导向,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
广播电视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可以构建一个教学资源系统,这个系统由资源网站、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构成,利用多元化手段提供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中,应该涵盖全部的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的要求和标准、教学的安排和计划、课程内容和课件、教学视频、课后的作业和习题以及能力测试试题等。
学生可以通过访问教学资源系统来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网站是针对传统的PC端用户来访问的,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来进行资源的获取和学习,而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则是学生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来访问信息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也是当前移动网络发展带来了便捷。
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让课程资源以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3.2创新c
1)增加微课视频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微课视频是一种时长为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其内容是以知识点来设计的。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视频相比,其时间短,体积小,教学内容只是针对知识点,不再像传统教学视频那样针对的是某一章节。微课视频的出现,让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来进行学习,而且微课视频内容精炼,含金量很足,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这也与“把学生当做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的现代教学理念相符合。这些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学习,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
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纸质教材教学,逐步发展为利用互联网来实现PC端的网络资源教学,而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已经得到普及,因此,利用微信等媒介进行教学的条件已经成熟。利用PC端访问教学资源,其访问方式单一,而且对于硬件设备有着一定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然而,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利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来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让学生更为方便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
3.3特色
1)拥有完整和规范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资源中,涵盖了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等完整内容,同时,还会有教学视频和课后习题以及能力测试等,这些都是非常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整个课程。
2)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构建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利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的方式,是考虑到学生人手有一台智能手机的情况,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不必须要配备一台PC。另外,微课视频,是考虑到学生学习时间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利用相对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而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上,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请教教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也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4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
广播电视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是由资源网站和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两部分组成,资源网站提供全部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利用PC端浏览器来获取资源,而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则是让学生更为方便快捷的用智能终端设备来获取资源。这两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协助,这是教学手段的创新,也将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是充分考虑到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的特点,包括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时间零碎等来进行设计的。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静态的纸质教材变成了动态的影视资料,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让相对抽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变得更加的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同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获取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其应用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育服务意识。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本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方便学生学习为原则,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针对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有着愉悦和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接受和使用教学资源。
2)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学习资源,充分利用了学生的零碎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不一定要在教室或家中才可以学习,甚至可以在等公交车的时间进行学习,观看微课视频。另外,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即时互动,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7992-02
目前,职业教育大力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浪潮下,教学资源已不再以学科理论体系分类,而是以任务、项目模块进行分类,更加强调实践性、技术性,同时提倡工学结合,邀请企业参与开发教学资源。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web应用程序设计方向)是江西省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在尝试“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实践中,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使“教与学”的效果更加显著,根据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建设《WEB应用程序设计》教学资源库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
1 项目驱动式《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WEB应用程序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现课程培养的目标关键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信息手段,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到达社会需要的IT人才职业要求。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发现该课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1)本课程传统教学多半采用知识驱动式教学法,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课程教材中将知识分散,按章节进行教授再让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甚至前后章节内容没有任何联系,学习内容与实际WEB应用程序开景、开发流程等脱离,致使学生在学完整门课程后都没有建立系统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思维。
2)由于教学资源不够完善,校企合作尚浅等问题,致使《WEB应用程序设计》教学中缺少实际应用程序项目,上机实验时仅限于基础知识的简单训练。
3)课程要求学生掌握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和网站建设、技术、网络安全等,知识点多,任务量大,仅凭课堂有限的时间不能很好地强化知识。
4)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学习底子薄,学习主动性不够,针对这些学生情况,更多的是要求通过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5)在加强该课程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指导学生完成对职业资格认证与鉴定工作。
2 项目驱动式《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与作用、设计原则和内容
2.1 目标与作用
建立符合高职项目驱动式教学特点的新型教学资源库,赋予“教与学”以全新的手段和形式,其中包括教学文档(标准、考核、安排等)、电子教材(项目模块化)、课件、讲授视频、案例素材、考试系统(题库)、网络虚拟实训室、在线交流、职业资格认证等信息。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促使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适合高职院校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2 设计原则
将项目进行分解,融入课程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以“基于WEB的某某系统”为导向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体现项目驱动式教学特征;针对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的特点,实现各类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以及相互共享,促进《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与学”的效果优化。
2.3 建设内容
根据项目驱动式《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学生的需求,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汇集,包括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组织管理,《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主要分为教学平台和学习平台两大模块。
1)教学共享平台
教学共享平台是教师(包括兼职教师)对课程讲授方面的内容。主要实现两个功能。一是实现资源共享,教师收集或创作的各种教学资源上传,存在教师个人资源库里,同时将个人资源库内的资源上传到公共资源数据库教学共享平台上,经过管理系统的严格审核后,实现与其他师生共享,以期互相学习、交流,进而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实现资源查询,教师检索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如任务需求、项目案例、企业环境、设备、文化等信息,并将结果组织后以任务书或引导文的形式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根据“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要求,教学共享平台分为以下六个模块:课程文件库、电子教材及课件库、教学视频库、教学案例素材库、专业试题库和专业教学资料库。其中,电子教材及课件库是将企业实际项目根据开发流程分解后,融入课程知识点,构建了以“基于WEB的某某系统”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的自编的活页电子教材及配套课件;教学案例素材库包括教材配套的各种文本、图像、音频、动画等素材以及其他收集的项目案例素材;专业教学资料库中包含了软件开发专业的各类电子书、课程教学资料以及依托软件公司收集校外实践基地中具有代表性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工作进行视频、音频和文字资料等。
2)学习互动平台
学习互动平台是针对学生课程学习开发的,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学习资源、交互讨论及虚拟实训室。学习互动平台学习资源分五个模块:教学案例素材库、实践资源库、学生作品库、自测试题库和职业资格认证资料库。其中实践资源库中包含了实践环节中的项目任务书和引导文、项目考核标准等资料。职业资格认证资料库收集了IT行业各种职业技能考试模拟试题及培训资料等,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
“在线讨论”模块,可以实现在线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和同学在线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等功能。“网络虚拟实训室”模块,通过优化和整合计算机资源配置,设计网络代码编译器,在网页中实现边写边实现,将实现的页面在代码编译器的另一窗口显示,从而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不受计算机环境配置的限制进行上机实践操作,突出了学习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3 项目驱动式《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应用效果
1) 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动手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虚拟软件开发公司,要求学生组成开发团队,相互协作,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把握项目分解后的任务内容特点和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资源库中选择适当的素材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应用程序开发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同时,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库的学习互动平立完成“项目驱动式”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学习任务,加之合理利用“查询”及“在线讨论”等模块功能,主动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升学生的信息搜寻和交流协作的能力。
“网络虚拟实训室”功能模块实现了学生随时在线WEB应用程序编程实践练习,弥补了计算机软件环境配置的繁琐,优化了资源。
2)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资源库在校园网上成功开放,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共享,广大师生可随时随地进行访问浏览、学习答疑等,提高了课程“教与学”的开放性和高效性。教学资源库平台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一支“校企合一”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实现课程改革的关键,由该团队共同开发课本教材、实训项目案例,共同建设实训环境等,在开发、使用过程中,师资队伍人员(专任与兼职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促进了整个师资队伍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与发展,高职各专业都在集结力量整合资源,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学资源是为促进教学有效开展所提供的包括教学资料、教学环境及教学支持系统等在内的各种资源,也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者与学习者能够利用的一切要素。其中教学资料主要包括教材、教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图片、声音、视频、动画、案例等能够创造一定教育价值的课程相关资源,信息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充分,需要包含各种电子化形态存在的教学材料,包括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形态的资料。信息化教学环境最主要的特征在于网络教学的互动性与自主性,教学者如何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效开展预习、学习与巩固学习,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是尝试或者正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高职学院各专业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法理论基础指导下,针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商务网站平面美工》的教学现状与特点,在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对象导向动态学习情境平台下建设教学资源库,整合各种电子化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无缝结合,充分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性研究,实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教学设计或课程创新,并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调研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所的《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电商企业最急需的人才类型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型人才需求占到了28.57%。技术型人才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美工人员,电商卖的就是图片和文字,美工人员成为企业标准配置的人员,要求具备视觉营销的思维,设计能力强,并熟悉网页设计技巧;另一类是IT人员,电商企业依靠高度信息化产生的效率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是企业的核心能力。通过对湖南省内各大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人才调研,我们发现,“跨界”人才是电子商务行业的最爱。一个好的电商运营人才必须既精通互联网,又精通营销推广。一个好的电商视觉设计必须既精通设计美学,又精通视觉营销。同时,大部分毕业后自主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够组织或者独立完成产品拍摄、图片处理、店铺装修以及企业网站建设等工作,是他们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图1 电商企业最急需的人才类型
二、MOODLE平台概况及与环境搭建
目前,高校建设教学资源库平台主要通过自主开发资源平台、大学城空间平台与免费的教学管理平台三种方式。其中自主开发资源平台,需要团队拥有专业的信息技术开发人员,像电子商务专业团队侧重于商务人才,技术开发人员比较少,前期开发与后期维护管理都将一个大的问题。大学城空间平台是融合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在线教学平台,拥有课程设置、作业等各方面功能,但平台后台代码不开放,有些内容需要进行付费,使用者不能自己注册,需要机构认证付费才能使用,缺乏足够的自主设计与控制权。免费的教学管理平台有很多,其中主要以MOODLE、eFront Learning、Ilias、Dokeos、Sakai、Claroline、Atutor、Olat为代表,它们被越来越多的教学者与教学机构接受与使用,因为它不需要太多的编程能力,即使你是新手也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工作。其中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对象导向动态学习情境平台是使用者最多的一个免费开源课程管理系统,也被称之为学习管理系统(LMS),它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作为设计理论,认为教学应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以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反思,以开拓学生思维、创新与实践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独特经验去建构知识,并努力为学生的建构知识提供大量的认知工具,不断开拓学习时空,增强学习能力,使之获得学习的成功。网络信息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提供了最理想的认知工具。
与其它课程管理系统相比,MOODLE平台具有很多优点,完全不需要付出任何使用费用,界面操作方便简洁,可以在任何支持PHP的平台上安装使用,拥有很强的在线交互性,能够满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互动需求,对于有一点编程能力的教师来说,还能进行平台的二次设计与开发。教师可以全面控制课程的所有设置,还可以限制其他教师的访问与操作,可以以星期、主题或者社区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安排,拥有包括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灵活课堂配置,能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活动进行全面的追踪与关注,快速实现课程包的下载备份与恢复。教师可以在作业模块布置作业,学生可以上传不限文件格式的作业内容到服务器,教师在线批改作业打分评价,教师的反馈会实时显示在每个作业的作业页面,并且有EMAIL反馈信息通知。教师可以自定义考试题库,随机组织试卷供不同的学生与班级使用,同时系统对在线测试题目进行自动评分。同时,还拥有聊天、投票、论坛、问卷调查等功能,最重要的是,MOODLE还拥有超强的资源模块功能,可以支持显示任何类型与格式的WORD文档、PPT、FLASH动画、视频和声音等文件,这为我们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了基础。
基于MOODLE种种优点,课程组选择了MOODLE教学管理平台作为教学资源库运载平台。首先选择在学院的局域网的虚拟机下进行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试验,通过以下步骤完成了网络教学环境的平台:
第一步:数据库环境搭建
MOODLE平台是基于PHP脚本语言编写的开源程序,它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在安装MOODLE前还需要先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我们采用PHP经典组合:Apache、MySQL和PHP来建这个数据库。目前将这三个软件打包一起安装的软件包有很多,比如PhpStudy、XXAMP等。phpStudy是一个PHP调试环境的程序集成包,集成了最新的Apache+PHP+MySQL+phpMyAdmin+ZendOptimizer等各种程序。XAMPP(Apache+MySQL+ PHP+PER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建XAMPP软件站集成软件包,可以在Windows、Linux、Solaris、Mac OS X等多种操作系统下安装使用,支持包括英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韩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语言。两个软件包安装起来都非常方便,都可实现一次性安装,无须配置即可使用,是非常方便、好用的PHP调试环境。我们选择的是PhpStudy集成程序包进行数据库环境的搭建。
第二步:MOODLE平台的安装
MOODLE官网http://上有各种版本的MOODLE软件,注意MOODLE的版本要与Apache、MySQL、PHP等的版本保持一致,不然互相得不到很好的兼容。将Moodle压缩包解压缩至PHPstudy的安装目录下的WWW子目录中,打开IE浏览器,在其地址栏中输入http://localhost,开始MOODLE系统的安装。为了让MOODLE更好地支持中文,还需下载中文简体的语言包,将其解压后直接放在moodle/lang/下即可。
第三步:平台的访问
管理员添加《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管理员可以开放自主注册的权限,也可关闭注册权限。注册成功的教师与学生输入局域网地址即可登录《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开始进行课程学习、讨论与在线测验等各种任务。
三、《商务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课程组研究团队结合企业调研情况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将《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图像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与视觉营销设计能力。
本课程分为四个模块进行展开,分别包括:
模块一:主要让学生完整掌握PHOTOSHOP软件的使用。
模块二:数码相机的使用与产品拍摄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数码相机,对常见商品进行拍摄,并对拍摄后的照片进行图片处理。
模块三:网店色彩搭配、布局、装修与设计,要求学生了解网店装修知识的基础上,融合了创意与色彩的运用技巧,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商品页面设计的趋势,以及流行的设计技术,主要讲述网店装修所需要的知识,以及店铺页面的布局与视觉元素设计、页面色彩搭配、图片处理、普通店铺的装修和旺铺的装修。
模块四:本模块以典型企业网站为载体,通过商务网页设计导引、商务网页布局与设计、网页效果图制作、静态页面制作、DIV+CSS网页布局五个学习型项目的创设,对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及完整展示,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出美观大方且能体现企业商务访求的网站。
根据课程各个模块内容的要求,课程需要整合各种教学并规范课程的教学管理,提供交互方便高效的在线教学平台,开发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教学资源库。课程组教师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对《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岗位需求、文本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课堂资源、进阶练习、任务扩展、顶岗实训、学生作品、素材等12个类别。以主讲教师负责制的方式,协作开发出12个类别共将近500个教学资源,供教师与学生在线教学使用。探索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现实意义。
《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首页导航如图2所示。
四、《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在MOODLE平台上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应用
课程资源库建设好后,课程拥有了丰富的资源,课程组成员进行了各种尝试,不断探索利用MOODLE平台将商务网站平面美工教学与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针对课程需要反复实践与MOODLE网络化的特点,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针对MOODLE平台在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扩展这三块的应用与思考。在实践过程中,采取了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教学的方式也由单一的电脑机房观看教师的实践操作演示讲解,转为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
课程组将《商务网站美工》整个课程划分为了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就是一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任务里面有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就是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尝试将每一个教学主题定义为一个教学任务单。
①课程组将教学任务单放入MOODLE平台上供学生在课前了解整个教学主题与任务,并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登录网络MOODLE平台进行知识预习,并完成相关练习,使学生提前熟悉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通过查看课前预习练习提交的情况,可在课前掌握学生预习的基本情况,从而做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基础,也更容易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任务。
②课堂内教师登录网络平台,打开教学任务单,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任务进行评价,引入本次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登录教学平台,根据教学任务单的安排,观看教学视频,下载课堂素材,完成作业,并上交作业至平台课堂作业版块,课堂内教师面对面地答疑解惑。
③课后布置课外作业,进行任务扩展。课外作业的设计非常重要,课外作业是对本次教学任务的巩固、梳理与延伸。我们根据每次教学主题的特点与要求,精心构思设计出相应的课外作业,用以补充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或协作交流,教师扮演好指导者、参与者、咨询者、设计者和调解者的角色,从而对教学任务进行深化理解与掌握。学生完成任务扩展作品后上交至课外扩展作业版块,并在平台上讨论区与论坛区提问,教师在线解答。
④课程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任务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我们利用MOODLE平台上的测试板块主观与客观题,让学生在线做答,系统自动评分,以此检测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同时,对于主观设计题,我们采取人评与机评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团队自评、团队互评与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并利用投票版块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反馈。
五、结束语
通过为期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课程组完成了《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逐步搭建好MOODLE在线教学平台,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对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践,学生反映非常好,着重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教学更加深入有效。同时,利用网络在线教学,可以形成更多的再生性学习内容与知识点,让自主探究学习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Z].2010.
[2] 张洁.基于世界大学城的空间课程《Sql Server数据库基
础》的开发[J].电子世界,2013,(5).
[3] 袁鑫.基于Moodle的高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
设的研究[J].科技广场,2013,(8).
[4] 胡彩玲,周静,陈东旭.基于世界大学城的《有机化学》
空间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广州化工,2012,(11).
[5] 罗治安,,李福胜,曾德昕,隆献.基于世界大学
城网络平台的空间资源课程建设与应用――以《社区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26-03
建设符合学校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库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类学校发展不平衡:本科院校的建设速度快,而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缓慢,在系统管理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都很少。教学资源库落后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与本科教育是不同的。为了培养“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创新型”为一体的技能型人才,实验实训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针对职业教育对“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的要求,建设高职以“项目化”教学改革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具有重要意义[1-2]。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自2008年起,在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中全面开展项目模块化教学,收集整理大量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的素材,初步构建该课程实践教学多媒体资源库,赋予教与学以全新的手段和形式,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并于2010年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示范基地。本文就生物药物制备技术实践教学资源库构建的必要性、构建的方法、内容及其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支持效果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构建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生物医药目前已成为全球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在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由于生物技术产业的特殊性(高技术、高风险、高回报),对学生研究及创新能力和扎实过硬的综合实践技能功底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药物制备技术是生物制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当前该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
1)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实验教学更是薄弱环节,尚未形成高职高专的特色与优势;
2)该课程实验内容涉及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多方面,所需设备仪器较多,仅凭某一个学校简单的分子生物或生化实验设备难以开展系统规范的实验;
3)生物技术是一门前沿性很强的学科,各种新技术和新仪器层出不穷,先进的设备往往购置成本高,不能及时在基层教学工作中应用,这也对教与学双方面提出挑战,如果仅仅完成实验教材上的内容,学生将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4)传统实验教学手段多拘泥于传统的板书+讲授的方法,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兴趣,虽有教师的示教操作,也因课时关系不能顾及全体,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5)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的机会比本科学生要少,缺乏课后自主学习的机会;
6)实践教学中对虚拟工厂、车间、工艺的开发及对职业资格认证与鉴定、指导管理学生实习的支持不够。
2 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设计原则和内容
2.1 建设目标
建立具备教学案例视频点播、课件与讲义浏览、课程表、相关企业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认证信息查询、系统管理、资源检索、教学条件说明、在线提问、考试管理等功能的高职生物药物制备技术创新型实践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的建立将极大地丰富实践课教学内容,赋予教与学以全新的手段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建立互动教学体系,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而且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对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生物技术复合人才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2.2 设计原则
立足于专业核心技能,充分体现模块教学的职业培训特点,针对自主与协作学习的特点,以多元和整合的目标取向将多种实践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促进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优化。
2.3 资源库构架及建设内容
本实践课程内容基于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所有的项目、任务、案例也都是来源于现实工作,通过资源库平台,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分为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酶工程制药技术、基因工程制药技术、细胞工程制药技术、生化分离纯化技术等6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中都选取若干个典型产品,如青霉素、手性2-芳基丙酸类药物、重组人干扰素等,以项目支撑课程,取其反映生产岗位的工作过程,每个教学单元对应以上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训练,按照工作过程中任务与知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而不仅是关注知识记忆,为学生提供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实践教学资源库的整体构架见图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该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并在使用过程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教学目标与条件资源库。基于医药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项目调研结果,同时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及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社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共性需求。在专业核心技能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现有的课程标准及实验实训项目,并将各训练模块中使用到的仪器设备操作说明及应急预案、课程安排等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到此平台供学生查阅。
2)媒体素材库。各训练模块中“实践讲义、电子课件与教学案例视频”均由相应模块的学术带头人全面负责编制开发,并依托药企收集校外实践基地典型工艺流程等素材,对一些典型工作流程进行视频、音频和文字收集整理。常用的教学录像压缩成rm、rmvb等视频格式,供学生在线点播学习。图片和动画等主要来源于本专业各层次教材、学术专著、专业图谱、幻灯片、VCD光盘、录像带、互联网相关网站等,制作成CAI、PPT、GIF、JPG等格式,VCD光盘和录像带有选择地录取所需片段或截取所需图像并保存,以便于浏览和在线学习。在虚拟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购买一套青霉素发酵、提炼工艺仿真软件操作技能在线培训系统,供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用,使参加实践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地理解抗生素生产工艺流程,一对一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工艺反应现象,进行虚拟开车操作,同时可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考核和评定。
3)实践活动资源库,包括: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情况介绍、实际生产线照片;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及作品;以图片配文字说明的方式上传的参加各项社会服务、科技活动及获奖的情况。
4)行业、职业标准信息库,包括国家职业标准的信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政策文件及相关考试信息、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国内和国际标准,并介绍本学科最新科研进展和相关研究技术。主要来源于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文件及各类官方网站,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并设置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的链接供学生查阅学习。
5)在线练习与交流平台,主要设置“考证专区”和“在线答疑讨论”两个功能模块。在“考证专区”模块内收集大量专业培训与职业技能证书考取的相关指南及复习资料,方便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资格的认证;学生通过“在线答疑讨论”模块,可以将实验实训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课后体会以及学习经验等,通过E-mail和BBS论坛的方式与专业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并设置“小木虫论坛”等实验技术网络交流平台的链接,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经验的共享性。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库建设的质量,在此交流区还设置了调查问卷,从资源内容、资源库的易用性设计、资源库技术服务以及用户主观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调查,及时发现资源库建设的不足之处,不断促进资源库建设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 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应用效果
3.1 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增添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以及交流能力,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于资源库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搜寻与利用的能力,良好的互动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教师根据“项目化”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设计的要求,需要从教学资源库中选择适当的素材组织教学,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的学习平立完成“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学习任务和自主项目,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项目化”教学模式[1]。
同时,虚拟实验技术穿插在日常教学授课中,弥补了某些大型实验仪器不足的缺憾。虚拟实验以实际的生产线为基础,对生产实践中需要的生产设备、生产场景进行模拟,让每位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对涉及的设备进行机械操作、仿真,真正了解生产线流程、工艺以及生产设备操作,减少在实际实践中的失误,对实践教学是非常有益的补充[3]。
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及考证率和就业率,2008至2012年,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连续三届参加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职业技能大赛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并获得多项个人一等奖和二等奖。该专业学生“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到93%,就业率高达97.87%,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职业素养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具有良好的职业持续发展能力。
3.2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扩大教学影响力,促进校园网管理、开发和课件制作队伍的建设
资源库内容制成网页上传到校园网上,实现资源共享,广大师生在校园网上的任何终端可随时浏览、下载各种媒体素材,突破时空限制,方便师生进行开放式的教和学,扩大了教学的影响力[4]。教学双方通过网络可实现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通过网络可使学生不受课时的限制,随时预习、复习,丰富的资源库素材也为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提供了知识资源支持。网站上的课件融有各家之长,教师之间通过借鉴、学习,在使用中加以完善,共同进步提高,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也为以后授课的其他专业课教师进行前后知识衔接提供了方便,避免重复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促使专业教师学会运用信息工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掌握常用教学软件开发及日常网络管理维护的基本方法,全面推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3.3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
在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资源库过程中,为力争实现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共同开发实训案例、实训教材、教学视频、软件,共同建设实训环境等,打造良好的校企互动模式。本专业先后与海正药业、华海药业等多家企业形成“订单定向”式合作关系,“订单班”毕业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够较快胜任工作,有的毕业生还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得到企业的赏识,并委以重任。
虽然近几年学校在加强本课程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大力探索,取得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备感该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一些资源的时效性不强,还要进行整合、提炼,有些还要进行新的创造;教学资源库用户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行业协会以及兄弟院校资源共享的程度和水平不高,需要经过协调整合,不同来源的同类外部教学资源才能转化为真正的“共享型”的教学资源,也将使更多的教师通过“资源库”的“网络平台”实现对优质教学资源的“一站式”到达,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协同合作开发,吸引更多的优秀资源,整合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之上,建设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将是资源库建设的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泽东,陈保国,史维琴.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2011,7(3):30-31.
[2]陈平,陈菲.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8):71-74.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328-03
精品课程资源是一流教育教学资源的集合,是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该供给大家学习和交流[1][2]。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准备。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海量的精品课程资源以互联网作为平台存放着,但是用户能够从网络上真正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资源还是很少,其瓶颈就是现有的Web技术的局限性决定的。
现有的Web技术[3]使用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作为编写网页的标准语言,使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性标记语言)实现不同格式信息间的交换。HTML语言是从信息的表现形式的角度来设计网页,它是面向用户的。而且,它的语法结构不严格,使得网页代码混乱无章,无规律可遵循。XML作为信息交换的载体,虽然解决了不同格式信息间传输的问题,但它很难揭示出信息的内容和特性。此外,XML自身有着领域的限制,不同的领域里,有着不同的XML语法规范,从而使得领域间的信息传输变得困难。此外,当前网络中各种信息的检索主要是通过网页字面关键词来检索的,也不能从语义上去检索。这些使得网络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都比较低。
语义Web技术[4]是当前Web技术研究的热点,也是Web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采用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替代HTML来编写网页,这种网页不但可以包含格式信息,还可以包含描述内容的其他信息,使得网页能够被机器理解。并且RDF是领域无关的,没有定义任何领域的语义。它采用OWL(Web Ontology Language)来描述信息及信息之间内在的关系,便于机器自动进行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它使得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并理解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并将整个互联网看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与传统的Web技术相比,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具有更高精确度和细粒度的资源检索机制,以及能够实现异构系统间真正的资源共享。
本课题试图将语义Web技术引入到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构建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模型,这对提高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效率是十分有意义的。
1 语义Web的概念
在该体系结构中,第一层是Unicode和URI,是语义Web的基础,其中Unicode是国际通用字符集,是处理资源的编码。URI是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s Locator,URL)的超集,支持语义Web上对象和资源的标识。第二层是XML+命名空间+XML Schema,用于表示数据的内容和结构;第三层是RDF+RDF Schema,用于描述资源及其类型;第四层是本体语言,用于描述各种资源之间的联系;第五层是逻辑,在下面四层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操作;第六层是验证,根据逻辑陈述进行验证以得出结论;第七层是信任,在用户间建立信任关系。
2 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2.1 精品课程资源简介
2.2 语义Web的开发环境
本实验采用Protege3.2+Jena2.4+MySql的组合建立语义Web的开发环境[6]。Jena是Java的一个API,所以需要Java运行环境,该文使用的Java运行环境是Jdk1.5.0_04和MyEclipse。Jena主要功能是进行逻辑推理和查询操作等。Protege是开发本体的环境。Protege和Jena的功能是不同的,因此,都需要安装。它们均可到网上免费下载。Protege直接安装即可。Jena解压,把lib文件夹下的jar包添加到MyEclipse工程里即可。还需要安装MySql,安装MySql的前台图形界面管理程序SQLYOU,将Mysql驱动jar包添加到MyEclipse工程里即可。
2.3 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总体框架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是提供给用户进行精品课程资源检索、共享的平台。本实验中,使用RDF编写网页内容,使用Protege软件构建精品课程资源库本体及该本体中各对象及属性之间的关联。使用Jena进行逻辑推理和查询操作,并将逻辑推理后产生的数据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反馈回给用户。本实验使用MYSQL台数据库保存资源查询结果。
本平台主要采用三层B/S体系结构,由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三部分组成[7]。表示层作为用户接口,用于显示查询结果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查询请求,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逻辑层是处于体系结构中的核心,主要包括查询解析(本体中间件)、逻辑推理和查询结果处理等三个功能模块。数据层主要用于对精品课程资源知识库的存储、维护、访问和更新等操作。
该平台运行检索功能的基本流程如下:
首先,用户登录到网站的首页,接着输入要查询的信息的关键词,并提交请求信息。这里的关键词不再只是页面关键词了。
3 结束语
精品课程是体现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效的窗口,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现有Web技术的不足,使得有效资源共享率很低。语义Web技术是新一代的Web技术,它能使得机器可以理解信息的含义,在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上大大优于现有的Web技术。为此,本课题试图引入语义Web技术到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并设计出一个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整体框架。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我们将继续研究语义Web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优化算法,进一步提高语义检索中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EB/OL].http:///tx.doc.
[2] 谭振江,魏洪,于前洋.“数字信号处理”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27(4):92-93.
[3] 张会平.基于语义Web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D].武汉:武汉大学,2005.
[4] Grigoris Antoniou,Frank van Harmelen.语义网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引言: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内容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读译能力以外,对日语专业人才的听说能力、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仍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这显然难以适应当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基础日语》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是日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针对该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探讨与研究,对于培养适应时展的专业日语人才来说是十分必要且富有关键性意义的。
一、《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本科生在入学后一、二年级必修的学科基础课,普遍认为是日语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语音、文字、词汇、会话、语法、阅读等日语初级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及与之相关联的日本文化、社会、文学、历史等知识。设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培养其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日语实际应用能力;丰富其日本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牢固的基础。
建设课程的教学资源,首先要建设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教师资源是课程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的核心力量和课程创新发展的动力来源,学校应予以重视并投入力量重点栽培骨干教师;其次必须由专业教师团队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的客观保障和实质性基础,教师应考虑《基础日语》课程的特殊性,依照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设计科学且合理的教学内容;最后还应保障课程的优良教学环境及良好教学效果,即设置多媒体资源教室和同声传译听力教室,图书馆也应提供充足的相关书籍资料并且保障资料的定期更新以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口语类、竞赛类的相关活动,通过各种灵活的考试、考察方式来考察教学成果。
二、《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应用分析
要建立一支具备高水平教学能力的教师团队,要求团队内部的年龄结构合理,教师职称分布须得当,以保证整体水平的均衡与持久。尤其值得外语教师注意的是,不能停止吸收新鲜知识。因为语言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教师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于《基础日语》课程来说,更是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均具备培养学生轻松听、流利说日语的能力。职称较高的资深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知识储备,在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目标制定等方面应起主导作用;而资历尚浅的年轻教师应发挥其与学生易于沟通、创新能力强的长处,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期实现教学资源的实质性建设。与此同时,整个《基础日语》课程团队也应建立起集体备课制度,细化各阶段整体的培养目标,确定每节课应达到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对日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与接下来的《高级日语》及其他专业课程的无障碍衔接做好准备。
此外,还应充分运用教师的集体力量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现阶段国内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仍沿用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若想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授课教师需在延续板书教学的基础之上,积极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能够起到高效能传输大量信息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制作形式精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程之中,既节省时间,又能快速吸引学生目光;还可以筛选与所学知识关联度较高的音频、视频资料用以辅助单词、语法甚至文化现象的解析,为学生展现一个合理易懂的的语言情景和文化背景;除此以外,教师仍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将假名的写法及单词的构成与简笔画或者汉字进行联想;还可以在教授相关知识之时积极涉猎时下大学生喜爱的动漫文化和流行元素,这样也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同声传译设备,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引起其对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视,在这期间也可以对学生的发音、造句和会话情况进行即时的逐个提问或教师随机监听,这样不但能考察听课情况,还可以依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对课程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
与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样重要的还有考试方式的改革。单纯的应试教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就业形势,于是,考试方式的改进也成为了需要教师慎重思考的课题。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发多种多样能够体现学生真实学习效果的考试形式,如口头作文、情景会话演练、背诵课文等口语测验以及单词听写、造句作文、翻译练习等随堂笔试测验。其次,需要加大平时成绩所占课程最终总分的比重,并且平时成绩的评分标准也不应单纯依赖于学生的出席情况,而该取决于以上所提小测验的平均分数。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最终的课程总成绩中提出加分的政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日语的能力考试和知识创新类竞赛,随后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这样的设置并不是强迫学生参加考试,只是期望其能够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充足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基础日语》的教学目标是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日语人才,即在夯实日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较高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改变《基础日语》课只注重学生词汇和语法学习的陈旧思想。不但要重视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求授课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完善,而且要对考核环节进行相应改革,使其能够更加真实高效地反映教学成果。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激发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拓展知识层面,最终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