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品课程建设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基础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57: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精品课程建设基础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精品课程建设基础

篇1

《基础会计学》,又称《会计学原理》,是各院校财会专业必开的专业课,更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该课学习效果的好坏将对后续课程都有着直接影响。它不仅是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工商管理系的专业基础课,更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石,因此将其纳入精品课程建设队伍中非常必要。

一、我院《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院自1985年开办以来就开设了会计专业,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会计专业不仅发展为我院第二大系工商管理系的主力专业,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众多高考报考学子的青睐。尽管如此,在会计专业入门课程即《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相比实践教学,更注重理论教学

会计专业本身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然而我院会计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内容的教学,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只停留在考试、做题上很优秀,但实际走上工作岗位时,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基本的操作技能都会存在问题,工作能力可能不及中专、高职毕业生。

(二)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不足

在课堂中,绝大多数教师仍停留在传统教育观念里,即学生在上课期间的首要任务就是听和记,而一个合格的老师就是把一堂课45分钟讲满来。事实上,教学效果并未如我们所想,整堂课下来枯燥无味,缺乏活跃的课堂气氛,不利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三)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基础会计学》本身教学内容并不多,加上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在课后基本不花时间去巩固复习。另一方面,学院关于该课程的课外学习资源有限,教师课外辅导较少,导致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然而越是基础的知识,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就更高,因此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基础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可以促进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

通过《基础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可以通过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实践教学内容比例,不仅是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激发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理论内容的兴趣,更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输出人才的质量。

(二)可以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容易把自己定位于中规中矩的知识传授者,并且出于尽心尽责的职业道德观念,认为每堂课讲满来,板书写满整个黑板,才算是圆满完成了此堂课的教学任务,然而这样的做法忽视了所谓“听众”的内心感受和发言权。通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可以促进教师转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会计教师的执教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动画的方式将有关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展现给学生,或者引入案例分析、情境教学手段等,在增加与学生互动的同时,更是增加了教师课堂上的个人魅力。

(三)可以丰富学生课外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效果

通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教材、教学大纲、课件、配套习题、电子教案、网上视频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均会在专门网页上挂出,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网上复习和学习,不仅能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加强学习效果。

三、《基础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定义、基本职能,熟悉不同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性质,明白会计六要素的含义,学会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和审核,掌握会计账簿、科目汇总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整个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这些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也势必影响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得及今后会计实践工作。

(二)制作适合我院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材料

由于市场上教材五花八门,不一定适用我院学生,加上我院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情况最了解,因此针对我院的办学特色、会计专业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素质,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自主编写适用性更强的教材并制作配套的课件、电子教案和习题,不仅更有利于老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接收,最大限度提高课堂和课外学习效果。

(三)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比如增加案例教学、多媒体动画展示、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老师的“教”中,而不仅仅是一个忠实的“听众”,最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对于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而言,《基础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必要且重要的工程,它涉及到学院、教师、学生等各方切实利益,在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提高了学院会计专业的办学水平。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使《基础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建设性的发展。

篇2

作者简介:孙立平(1977-),女,山东德州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副教授;王腾(1982-),男,山东济宁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基于PBL的临床医学专业化学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3GG17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00-02

所谓精品课程是指能够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鲜明性特色,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高质量优秀课程。[1]泰山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基础化学课程是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历经几代新老教师的共同努力,基础化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规模、教学质量及教学层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4年,“基础化学”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和完善网络教学环境等实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并于2012年与其他四门课程联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群。

一、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为了实现“一流队伍”的建设目标,[2]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基础化学课程现有以教授和博士为主的专任教师12人,所有教师组成了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

基础化学课程建设中通过采取“内培外引”措施,提高了课程组的师资水平。五年来共引进博士2名,2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另有2名教师先后被选派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该课程教学团队中,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75%。过去的几年中,课程组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优化师资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科的协调发展。首先,坚持以“老”带“新”制度,采取“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的形式,组织青年教师学习、观摩老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安排青年教师给老教师助课和参与教学研究工作。其次,建立理论课试讲、实验课预试制度。要求新教师正式上课前对理论课进行试讲,实验课进行预试,合格后才能独立开始授课。最后,加强师德建设。吸纳更多的高水平教师参与基础化学的课程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素质。要求课程组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教师要以自己终身学习的实践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同时要求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业精德馨,诲人不倦”的精神。通过以上措施课程组先后有3名教师获得泰山医学院“教学能手”称号,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二、教学方法建设

在基础化学的教学中,该课程组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方法建设体现教与学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程的总设计师。基础化学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大纲式教学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讲授“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内容时,采用大纲式教学法,先以大纲形式给学生提供知识体系和要求,让学生全面了解要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分享资料,这样学生就知道要怎样预习,要听哪些,要问哪些,喜欢哪些,学生就会真正掌握主动权。这种学生易于自学的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多读书、多思考、多提问,使学生处于高涨的学习状态,营造出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这个过程就是过渡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备课开始,不能再敷衍,要准备一个有个性的“演讲”,要大量地查阅资料,将内容反复斟酌: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过渡,怎样深入,要以一种搞科研的态度去讲课,讲思路、讲方法、讲体会。灵活多样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2.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讲授化学的哲学内涵和典型的思想,并结合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实例加以讨论,阐明科学思想的共通性,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与人生观,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把传授知识与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如通过讲授原子结构的发现过程,强调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本课程重大问题研究中成功与失败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从中认识科学的精神及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小课堂制度,发挥学生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留出相对简单的内容(如:化学反应速率部分内容)让学生尝试当一次老师,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并在课堂上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搞好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优良素质的有利手段,是提高基础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基础化学课程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切实保障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1.实验教材建设

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的专业特点,本课程组自主编写了《基础化学实验》教材,本教材既包括验证性实验,又包括综合性和专题设计性实验。在教材建设中树立精品意识,注重立体化教材建设,形成集文字教材、习题集、学习指导、电子教案、网络学习系统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模式多样

实验教学采取单元式教学,即按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技能、原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组织教学,并配有部分多媒体模拟实验课件供学生课前使用。在教学中以“水总硬度的测定”实验为例,[3]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给学生提供课程设计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出合理详细的实验方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得到了很多关于配位滴定和水硬度的相关知识,如水硬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水硬度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还有哪些,配位滴定还有哪些应用。这些与本次实验相关的一些问题由学生提出后,通过小组内讨论得到比较全面的解答。

课题组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由于教学资源有限,结合我校实际,目前开放实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开放实验。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好实验方案,向实验室提交申请,由指定教师对方案进行审核,给出修改意见,完善合格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如我校很多同学申请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课题都是以开放实验的形式完成的。二是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可以参与教师的部分科学研究,让学生感受科研氛围,开拓眼界,学习知识。

四、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学校配有优秀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条件,建立了基础化学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具有网上教学、资源下载、课程问卷、课程通知、答疑讨论、研究性教学、在线测试、教学管理、在线试题库等多项功能。目前,教师的所有教学资料已经全部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登陆后可下载使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

精品课程建设的征途是漫长没有止境的,先进而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雄厚的学科专业和科研背景是本课程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下一阶段,笔者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注重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始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将“基础化学”课程建设成本科院校同类课程中各方面都具有领先地位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篇3

一、引言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整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是以电路分析为主,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讨论各种计算方法。该课程理论严密,方法灵活,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应用工程背景。学习这门课,对于开启心智、锻炼思维、培养分析计算和实验研究能力、科学归纳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习后面的专业课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努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室建设、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果,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于2009年分别被评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和湖南省精品课程。

二、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一)优化教学内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组结合教学改革目标,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交叉和渗透、淡化专业界限,在教学时数有所减小的情况下,优化“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拟电子技术”和“信号与系统”等后续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移至“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讲授,将“电路复频域分析法”移至“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讲授等。强化了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内容,主要以电子线路分析软件MATLAB的应用为主,通过上机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软件的电路分析、设计及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使用。针对不同专业掌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内容的要求,设置了“电路分析基础”I(理论课时64)和“电路分析基础”II(理论课时40),

(二)精选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科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反映。选用一本与大纲相适应、能反映学科前沿动态的优秀教材至关重要,为此近几年本校先后采用由邱光源教授编著,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优秀教材第四版和第五版《电路》。

(三)重视教材建设

近年来,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生源的基础差别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已经出版的教材有些内容较深,比较适合基础较好一点的学生(如重点大学)学习,有的则版本比较低,内容更新不够,不能很好体现当前电路领域的最新科技成就,如利用软件计算电路的内容。有的单纯注重理论讲解,与后续课程内容(如模拟电子技术)衔接不是特别好等。为此,希望有一部适合我校学生基础的《电路分析基础》的教材,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针对这一情况,本课程组组织骨干教师于2011年元月开始自编《电路分析基础》教材,将于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电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过去由于该课程内容多,教师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当切实加以改进,以便达到发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教学,就是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学习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学习电路的基本定律是为掌握任何电路技术打下理论基础,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则为分析各种电路找到了一种共性规律,掌握建立电路模型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各种实际电路提供了基本方法,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在课堂内容的讲授中,则采用精讲多练,留出“空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2]。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本课题组的老师均能较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效率。我们已经开发出了CAI课件,并已开辟了网上“电路分析基础”课答疑教室和网上习题库。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网上教室进行详细辅导,师生也可以对一些问题共同展开讨论,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电路分析基础”课习题灵活多样,在习题课上,受学时限制,教师只能对个别典型例题予以精讲,而建立网上习题库,教师可以在网上对于那些综合题以及技巧性强的习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三)控制教室上课学生人数

近几年来,学校采取了诸如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校园网为教学服务等多种措施,使学校的“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得已顺利进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刚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有人认为学生人数多一点没有问题,所以前几年“电路分析基础”课的教室学生人数安排过多,有的高达250人之多,结果造成了后面的学生无法看清屏幕上的文字图形,老师与学生难以进行“表情交流”等,上课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从2008年下学期开始,学校规定采用多媒体教室上课,课堂学生人数不能多于100人,教师应站立授课,重要的内容及数学逻辑思维比较复杂的一些公式推导也要求教师应在黑板上板书。

(四)改革考试模式

考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检测。传统的考试模式大都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对于那些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来说,往往存在着侥幸心理,平时学习成绩不努力,光靠期末突击复习、死记硬背来对付。这样,考试就起不到它应有的指挥作用。因此,要客观、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应该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可以分阶段进行模块考试,将各阶段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起来,并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达到全面衡量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另外,考试内容和题型也应进行改革,以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运算能力的掌握为主,习题应该灵活多样,避免一些纯记忆性的和计算工作量非常大的机械化试题,以增加考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旨在规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行为,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近几年,我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室”连续两次获得中央财政部资金支持,总金额达5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条件,2009年我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室”被评为湖南省示范实验室。“电路分析基础”实验业已单独开设“电路基础实验技术”课。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采用模块式教学。

(一)电路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这类实验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方式、方法、误差理论、常用电工仪表的原理性能及使用、选择、读数方法等,使学生对电路实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基础电路实验

这类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题目自行确定实验方案、设计电路、选择元件参数和所用的仪器仪表。通过此类验证性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综合设计性电路实验

这类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先进的“电工技术实验装置台”和多媒体实验教学软件,开设多种综合型实验。并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给定电路的功能自行设计实现这一功能的电路。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候开放,保证一人一组。在开放时间内,学生可以到实验室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特点及爱好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不受规定实验项目的限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为他们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无疑是“电路分析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一门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关键在于它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电路分析基础”精品课程组由吴舒辞教授担任课程建设的总指导,课程组总共有教师20人,每年承担约1200人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任务及教学研究任务。课程组除配备有专任的主讲教师、实验教师外,还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助教岗位来承担理论课助教和协助指导实验。从学历结构看,10名主讲教师以教授、副教授为主,其中获博士学位8人。

实践证明,通过对“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内容等改革是成功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考试成绩、自学分析查找资料能力、实验实践创新电路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自2001年来连续7届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电路分析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于2011年05月获批为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每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率都名列全校前十。

[参考文献]

[1]夏全福,“开展电路课程评估深化电工教学改革”,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年第1期,pp14―16

[2]潘再平,“电气工程类精品课程建设”,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26(电气工程专辑),pp62―64

[3]冯婉玲,段远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初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pp115―118

篇4

文献标志码:A

《基础会计》课程是向学生讲授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通过对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基础会计》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必修课。是后续会计专业所有课程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结束后,学生应具备独立的建账、做账、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为考会计上岗证打好基础。

1.2 设计思路

以会计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为依据,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宗旨,确定本学习领域的目标和进行学习领域情境设计,紧紧围绕“基于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1.3 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初、中级会计人才所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2 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2.1 教学内容建设

构建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体”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延续校企合作方式,与会计记账公司及企业财务部门合作等形式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开发。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进程。结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遵循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力推进会计岗位化训练。采取“理论讲授校内实训室仿真实训校外实习基地综合实训”相结合,“教、学、做”一体,课堂与实训地点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启发式教学。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该课程是学生入校以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情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启发式教学上。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深入浅出,使学生边听课,边思索,边掌握,边学边练。教会学生自学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2)模拟实训教学。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印制原始凭证,让学生根据仿真的原始凭证自己填写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反复练习“凭证账簿报表”这一会计循环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自己能熟练地操作,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教学方法规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取得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3)仿真岗位化训练。在广泛进行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以校内会计服务部和校外会计记账公司为平台,全面推行仿真岗位化训练。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轮换岗位(出纳岗位、总账岗位、稽核岗位、成本岗位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仿真的情景中亲身体验各种会计岗位的工作。实现了仿真模拟实习向全真岗位训练过渡,真正达到会计教学与会计岗位零距离的目的,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得到了全真的岗位化训练。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所教学生自身特点,制作出富有特色、有吸引力的课件。力争做到内容简洁、生动、直观,重点突出,难点明确。采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生动活跃起来。教师和学生互动较果好,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联系经济业务。特别是“会计凭证”及“会计账簿”这两章,理论讲授起来即抽象又枯燥,通过多媒体讲学,可以把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凭证、账簿真实地搬到课堂上来,对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也能讲解得栩栩如生,教学气氛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良好。

2.3 课程特色与创新

由于《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改革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建立了传统教学与启发式、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式、情境教学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经贸会计服务部是经济贸易系与哈尔滨嘉信记账公司所合作成立的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时间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顶岗实习、就业结合进行。服务部组织机构健全,面向社会开展业务,主要从事记账、纳税申报、业务咨询、审计等业务。服务部的成立旨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工作环境,更好地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4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建设

(1)在《基础会计》课程建设中,教研组积极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运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经教研组教师共同的教学研讨和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尝试运用灵活多样、侧重考查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如在考核时,理论部分的考核,除利用卷面考试考查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以外,加入了平时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课堂记录为依据评定学生平时成绩。

(2)实践教学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基础会计实训考核采取理论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并结合平时阶段性分项考核和出勤、实际操作等考核成绩综合进行评定。

3 结论

(1)通过实施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转变教师职业教育观念。一是可以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可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本课程的建设就是要凸显职业教育实践技能特色,对实践技能部分有明确的内容和要求,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技能性和职业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规范化教学道路,进一步转变我国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传统。

(2)通过实施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会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把实践技能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高职学校可以根据《基础会计》精品课程的建设的内容和要求申请获得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会计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增加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设施设备,建设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学,2011,(12).

[2](美)Antyony,R.N.等著,《会计学精要》,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篇5

2.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运用不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一门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涵盖内容丰富,可以运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多样,但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明显感觉,教师对网络等新的教学资源运用不够,通达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运用较少。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高校推广不够,另一方面是教师的问题。有的教师单纯的接受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理解不够,难以掌握精品课程的精髓。有的教师对先进的教学仪器、教学方法,掌握不了,或不屑于掌握,影响了精品课程的推广。

3.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的持续改进不足。目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的教学中,发现一些申报成功的课程,过了三年五年还是申报成功时的状态,教学内容方法,没有丝毫改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频繁更新,各种新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走进了高校的课堂。有些地方精品课程更新不及时已经失去了“精品课程”的意义。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学术交流探讨不足。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可能百人有百样,更何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内容比较多,单单依靠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达到百分百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现实工作中,精品课程学习培训少,交流沟通少,主要依靠教师自己掌握,自己学习消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效果。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点建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特色,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于一身的主干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重大。我认为要建设好,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科学有效规划,严格全程监管。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在建立之初就要从学科、学校的实际出发做好长期规划,注重实际效果、实际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标。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也要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推广规划,使精品课程成为真正的精品,使更多高校大学生收益。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只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开始,而不是终结。精品课程建设政府部门要有规划、有目标,适时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要有计划、有步骤、有主管部门、有责任人,能够合理有效持续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政府部门监督检查,学校自查,学生评定的有效动态管理机制。政府、高校要形成精品课程建设的全程监管和服务体系。

2.加强学习沟通,建设好教师队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涉及思想道德、心灵深处问题的课程,内容涵盖广、意义深,不单纯是知识性的教学。教师要想将精品课程传授好、表达清,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汲取好的教学方法、思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学校、政府要提供一个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政府组织精品课程院校特别是国家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团队到各高校开展培训,组织各高校到精品课程院校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训。学习是提高知识和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学习培训可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师要努力掌握新的学术信息,自觉的将学术研究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深度和广度,丰富课程的学术内涵,使课程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学术交流、培训学习,最终达到提高精品课程的含金量,使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形象、鲜活,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3.有奖有罚,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各高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精品课程实施中,明确申报成功不是目的,充分有效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质才是目的。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每年对课程进行课程评定和检查评估。检查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学到位与否,即在师资质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是否与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符,学生是否喜欢该课程,学生是否能从中获益,是否提高了理论素养,改善了行为习惯。在课程建设上要从师资准备、教材整合、教法创新、教学管理、成绩考核五个方面进行考评。对于考评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合格的要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奖惩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改进,保持精品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

篇6

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并在全国高职院校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建设,建立课程网站,创建现代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得到全面的建设和长足发展。

1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背景及现状

1.1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现在大多数初高中学校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生家庭也已有计算机,许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达到比较高的程度,但也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这样造成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

1.2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造成教学内容不断增加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拓宽各模块深度和广度,及时补充新的知识,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教学的时数在压缩,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各模块的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讲多练,提高效率。

1.3 教学面临外部形式发展和内部学生需求提高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入学水平已有了较大提高,原来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另一方面,IT发展越来越快,课程现在讲授的内容显然难以满足学生将来的要求。

2 全面推进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2.1 能够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全面推进教师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创建教学名牌,促进计算机教研组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层次,造就一支拥有高水平科研和教学能力、老中青相结合、能够保持长期稳定性的教师梯队,造就名师队伍。

2.2 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保证

这样的精品课程拥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将最终有利于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2.3 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发展竞争力

精品课程建设是对课程实行宏观管理、可持续地推进课程整体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管理观念更新、实现教学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建设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可以营造一种重视教学质量、重视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良好氛围;可以推动科学、规范有效的课程建设机制的形成。

3 精品课程建设中可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3.1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课工程

教学队伍是否具有一流水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有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应积极采取措施,按照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要求重视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完善教师进修和培养机制,以老带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3.2 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教学内容要先进,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必须能够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中提取其核心精华,要保证课程本身的“适应性”、“体现新技术”和“新的应用”。(2)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3)在教学方法上,摒弃灌输式,实行启发式学习。除课堂教学外,还要通过布置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组织信息技能大赛等活动,将课程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4)大力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用网络进行精品课程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录像、课程素材、习题、实验指导、题库等要上传网络并向社会开放,形成精品课程网页,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3.3 编写和制作系列化、立体化优秀教材

应围绕课程目标,做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编写和制作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重视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将基础课程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课教材、实践课教材配套建设,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

3.4 开发网络教学系统,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

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是以网络学习为主、传统教学为辅,协助学生主动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极大的方便教学工作:比如,将讲义及有关学习资源放在网上,学生随时都可以在自由上机时间内登录课程网站浏览并进行课后练习。其次,为学生构筑一个网络学习环境,既可以个别化学习(通过学习课件自学和复习,结合教材完成上机操作、提问、搜索学习资料)等,也可以协作式学习(与同学相互讨论、作业互评等)。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

3.5 建立科学、高效、严格的课程考试系统

课程考试应采用网上在线考试,在课程网站开通的同时,还要自主开发网上通用考试系统,实现自动组卷、审卷与发卷、答题与交卷、试卷评阅和成绩管理与统计分析,且对个人课后练习将提供全面支持。学生通过网上练习系统和考试模拟系统,可以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自我考核和评价,还避免了人工评分时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了评分的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篇7

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2006年教育部下发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以此来带动高职院校的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托和保证,《电路分析基础》作为通信、电子信息和自动化等技术领域的主要理论基础和主干课程之一,很多院校已将其列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以及我系由中职逐步向高职转型的需要,结合我院实际,《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在今年9月被立项为我院第二批院级精品课程,先后有8名任课教师投入了课程建设。通过这项工作, 进一步促进了我们高职教学理念的转变, 深化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1.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注重学生素质培养、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主线,突出重点,把立足点放到工程技术应用性上;做到既为学生后续课程服务,又能直接服务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调研,我们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强化学生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高职高专特色的、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岗位群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1 构建课程新体系

学科交叉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为更好地处理好课程学科的“系统性”与“服务性”的关系,我们在本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打破了传统课程的学科单一性,而将相关的学科知识内容和技能与电路分析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很好地给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针对过去课程体系前后课程间的理论脱节现象,在电路分析教学中,我们有意识的通过一些章节将后续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提前介绍,让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及前后课程的联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例如通过“耦合谐振电路”等章节,加强与后续课程《电子测量仪器》及工程实际的衔接与联系等。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电路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之灵活地运用到后续课程中,使其对课程体系有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拓宽视野。

  2.2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同时又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结合学院特色,近年来我们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改进。根据教学大纲,删减陈旧、繁琐、实用性不强的内容,精选出必需、适度、够用的内容。精讲 “直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及“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等章节,同时适当介绍扩大知识面的内容和学科前沿发展的趋势,并融入一些具有工程实践应用的实例。

  2.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要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理论教学中,灵活采用问题引导与任务驱动、启发与互动、激励与鼓励、分组讨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多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机结合,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推广应用、总结思考”等主要环节进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

在实践教学方面,根据知识验证、知识综合、创新设计为原则设计实验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通过示教与实验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动手能力。

在教学手段方面,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采用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将现代教学手段的形象性、趣味性和高效性融入到课堂教学;同时,可展示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学生思维,延伸课堂。另外应用与教材配套的Multisim10.0软件对电路中的基本原理进行仿真,有助于学生理解电路中的各种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最后直接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训。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高,师生互动效果好。

  2.4 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优化考核方式,建立以衡量综合素质为依据的评分标准。理论课实施教考分离,严密组织,从严把关;实验课采用 “操作+平时+实验报告”成绩综合评定成绩。考核内容从以理论为主转向考核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仪器的使用和对单元电路的分析测试等综合技能。重视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就业适应能力。

2.5 加强实验实训力度

当代社会对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这也正是高职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电路实验是电路分析基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应把技能性、实验性的章节放到实验实训上,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可通过现场参观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例如,学了“三相电路”,可以去参观实际的配电线路。与此同时,加强实验课的比重,更新实验内容,增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实训要求,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时间。平时开放实验室,提供良好的课外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实验和实训,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电路知识及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安全操作知识,也为后续课程在提高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奠定 良好的基础。

2.6 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学队伍。我院担任该课程的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不是很合理,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

(1)对新教师实行导师制。新教师进入课程组后,由课程组安排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的老教师作为其导师,指导其经历全部的教学过程。新教师至少经过一学期的助课、一学期的备课,才能够进入讲课阶段,直至成为一名合格的主讲教师。

(2)加强教学环节,站好神圣讲台。为了使青年教师站好讲台,课程组严格把好主讲关,凡是第一次上台担任主讲的青年教师都必须试讲合格方能上讲台;同时积极协助院(系)搞好教学观摩和座谈、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

(3)注重科学研究,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课程组引导青年教师参加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项目,带领他们更好地钻研教学新技术、新手段;同时,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践开阔视野,以便更好地把握课程知识。

(4)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实践,以最快的方式获取企业新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并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积极参加行业企业各类认证考试,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

3.课程建设效果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解决了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实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能实现2人一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全面改革后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提高内涵建设的同时,我们牢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坚持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在地方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得到了兄弟院校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实训、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学生对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在“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有3名学生获一等奖,1名学生获二等奖。

4.结束语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历时已近四年,但精品课程建设和改革涉及面广,且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好,在与工程实际联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各位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将密切关注本课程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加强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泛采纳先进的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积极开展校本教材和习题库建设,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相信我们的努力会带来新一轮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周茜,徐亚宁,《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4).

篇8

精品课程是指具备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理念是建设的先导, 没有一流的教育理念, 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材等, 课程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并走在同类课程的前列, 成为“精品”。对于 《企业管理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改革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

《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是经济贸易类高等职业技术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该课程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它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金融、会计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都将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课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主要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等展开调研,认为高职高专的《企业管理基础》课程内容,应从适应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为主要目标进行改革。

1.完善案例库建设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借助案例库,教师把社会现实的管理案例带到课堂上,通过案例来讲解理论,让学生开展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学习效果。

2.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工作的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的课程学习对接,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教学结束后,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管理学部门,全方位地感知管理学的实务。在这方面,可以尝试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管理学部门共同建立管理学专业专家委员会,在承诺为委员会成员提供咨询、培训和毕业生优选等服务的基础上,与其签署构建实践平台的协议。这样,就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见习等实习活动,保障实践教学顺利推进。

(2)校内模拟实践教学

①角色演练法

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时,我参考每年用人单位到我校录用毕业生的面试的真实场面, 设计了模拟校园招聘面试情景:某公司到校园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初级管理人员, 同学以考官的身份和应聘者的身份参加面试。角色演练过程如下。

首先,面试演练前准备

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大组, 每一大组的同学代表某个行业公司的招聘者和应聘者, 不同的大组代表不同行业的公司; 每个大组选出若干同学组成校园招聘小组, 选出组长一名, 其他同学作为应聘者。然后, 招聘小组调查收集所模拟公司所在行业的背景资料、到相关的公司了解管理岗位设置情况;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 讨论并拟定各基层管理职位及其在职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主要能力, 并按照重要程度顺序排列; 并写出校园招聘面试题目及其评分表格。

其次,面试演练

校园招聘小组根据初级管理岗位面试题目面试相应岗位的候选人,并按照相应的面试评价量表打分,并说明判断的依据;之后, 校园招聘小组组长讲述毕业生在校园应聘时如何给校园招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角色演练内容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全然假想的。不管是那一种情况, 都要求学生一定要进人角色。任何做戏的感觉都会使角色演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②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

计算机模拟实验目前主要用于定量决策方法模拟实验, 也就是应用相关的管理软件运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经营决策的定量分析。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只介绍最简单的软件操作法。运用计算机模拟决策, 使同学更加深入和熟练地掌握各种决策方法, 并提升采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师资

一门课程能否成为精品,关键还是要看是否具有一个配置合理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除了对教师个体素质的要求外, 其结构组合也极为重要。首先, 在年龄结构上要形成老、中、青教师队伍的合理梯队, 这对推进精品课程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 在学缘结构上, 既要有教学水平高的主讲教师, 也要配备一定比例的辅导教师与实训教师, 在保证专业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 也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兼职教师, 使课程中各个环节有效连接, 使教学内容与企业最新发展保持同步。

总之,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 只有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优化师资结构, 提高课程管理水平, 才能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石冬冬: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2]余国新.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Z1).

篇9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150-02

1 引言

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觉主动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它作为自己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高职阶段,计算机基础承担着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任务,这是关系到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高职高专物流类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必须针对其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

为了搞好计算机基础课的整体建设,我们提出了以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重点,带动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以此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体水平。2构建精练的教学内容是精品课建设的基础

我们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改革后的内容既满足了学生初步具备基本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又考虑了物流专业特色,做到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使计算机真正成为学生将来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3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精品课建设的实现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沿袭的是按照理论体系,以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而高职计算机基础注重实践,重在应用。因此,只有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

3.1 教学方法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由于其实践性强的学科特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归纳分析”的以任务为驱动的三部曲模式。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采用情景交流、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所需的计算机操作步骤,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理解新概念,解决相关的问题。最后通过指导学生反思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其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

3.2 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技术和硬件方面已经不是瓶颈。几乎所有学校都为该课程提供了多媒体的教学环境,部分学校已经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环境从视觉、听觉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而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广播教学、监视遥控、学生演示、文件分发等功能,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小组学习或讨论、协作学习等多种模式,利用媒体的作用活跃教学气氛。

4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是精品课建设的关键

计算机课程不可能只靠听课就能掌握,必须大力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来巩固、拓展知识。我们以课程大纲为依据,对实验进行过程监控和管理,强化实验过程。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修改了实验大纲,明确了高职计算机基础实验的目的和任务,将实验设置为基础验证型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究式实验等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这种探究式实验突出应用背景、体现真实环境,创设了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环节,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因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5 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是精品课建设的重要手段

考核评价环节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基础评价体系。我们改变了只注重考试结果的传统理念,将计算机基础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思想,通过全程性、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全面、丰富的考试内容,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考查,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6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建设的重要依据

篇10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1-0067-04

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以下简称Bb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功能强大、集成高效的网络“教”、“学”环境。它以课程为核心,教师负责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则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平台提供的同步和异步的交流协作工具,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布置作业,调查和自测,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再结合课程统计工具,从而实现基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总之,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源,交互的学习过程,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2008年河北师范大学开始了本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同年被评为河北省级精品课。2009年河北师范大学引入Bb网络教学平台,我们开始了基于Bb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建设,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动态更新并应用于教学实践。Bb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呈现了本课程的本校教学特色和优势,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同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的大多数教师通过Bb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随着对Bb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我们越来越发现结合课堂教学,实施网络辅助教学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以及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和讨论。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于一体的网络教学环境,其内容要涵盖整个教学过程,包括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答疑解惑、学生复习、在线作业、释疑、在线测试等每一个环节。其设计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与课堂教学同步性原则

与教学同步性原则是指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入,教学资源逐步有序地开放或关闭,从而实现了对学生网络学习的进程进行控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有关课程全局资料(比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主讲教师、参考资料等)整体。而教学课件、案例分析、自测练习、作业等主要教学资源,会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根据教学需求将逐步开放。在这些直接教学资源中根据每次课堂教学需要也会有不同的开放次序,比如教学课件和案例分析可能在课前一至两周内开放,供同学们预习,提前思考。经过课堂教学之后将开展自测练习、完成作业等教学活动。经过一学期实际教学,构建成一门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

2.以学生为本原则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单一灌输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本门课程是大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自身成长的问题、合理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大学生构建道德知识体系,并内化为自己价值观念的过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网络教学恰好满足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处处以学生为本。[1]首先在课程资源设计方面以学生为本,以易学易用为目标,从学生学习视角去组织、设计教学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提供了课程结构示意图,建立学习导航,结合学生兴趣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主体参与为目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参与网络教学活动(比如课堂讨论、分组教学等),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再者教学评价也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突出过程管理,结合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个人主页、博客等工具给学生提供彰显自我的空间。

3.互动性原则

篇11

Discus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Website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Zhai YongtaoYan Guangyi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xcellent courses,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courses websites are booming. Take the Websit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of our colleg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give some advice on the website construction.

【Keywords】Excellent CourseConstruction of WebsiteResource Sharing

1.引言。高校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建设精品课程要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管理。精品课程网站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精品课程的评审、建设、验收过程中,课程教学网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品课程网站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互动、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文章就本校的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网站为例,对网站建设提出了一点心得体会。

2.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为提高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我系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师积极配合并参与了学校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旨在通过该网络平台的建设积累优秀的教学资源,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3.网站的功能设计。

3.1网站的用户构成。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网站主要有两类用户:学生和教师,其中教师用户登录需要用户名和口令,学生用户可以直接进入。教师用户拥有对网站的管理权限,可以向网站添加、删除教学资源,教学信息等。学生用户可以下载相关教学资源,浏览相关信息。

3.2网站的模块划分。模块化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使整个网站系统成为一个真正清晰明了的有机系统,而且模块化便于修改和扩充。本网站主要由教学信息、课程介绍、教学资源、等级考试、软件下载和我要提问等几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教学信息:该模块主要关于考试安排的信息,以及教师答疑时间地点的安排信息。

课程介绍:课程简介、课程大纲、实验大纲、课程改革、课程体系等信息,使学生对该课程的设置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教学资源:这是网站中非常重要的模块,这里全面系统的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要点。教学资源包括教案、电子课件、笔试练习、模拟考试、视频课件以及各类教学素材等等。

等级考试:该模块主要为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而设置,包括最新的考试大纲、考试辅导以及历年的考题及解答。

软件下载:该模块提供教学软件如vb、五笔输入法等的下载,工具软件如Ghost的下载等等。

我要提问:该模块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就学习或上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及时向教师咨询,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回答,同时这样的问题,还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中汲取教训,少走弯路。

4.网站建设的重点。在参与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过程中,根据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利用网站学习后的反馈意见,笔者认为网站建设和使用过程应重点关注下列几个方面。

4.1网站的整体风格是基础。精品课程网站是教育型的资讯类网站,因此网站的风格定位应简约大方,清爽宜人。色彩是人类最敏感的知觉,主页色彩处理得好,可以锦上添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选择了浅褐色作为网页的主色调,并辅以橙色。这种和谐的搭配不仅能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不易使他们由于长时间学习而产生视觉疲劳。此外,充分运用好色彩还可以使主页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从而提升主页的文化品味。

4.2网站课程资源共享是核心。精品课程应该提供本课程完整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至少应该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电子课件、教学视频、测试等。此外,计算机基础中涉及的知识更新是非常快的,所以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应该及时更新,并增加课程相关的最新进展。当然,为了体现更新,有必要保留历史记录,这样在评价精品课程网站时可以考察教学内容方法的进步和差异。

4.3网络的交互性需要制度的保障。网络作为一种优势的媒体能迅速发展,在于它的实时性和交互性。为搭建师生良好的交流平台,网站必须具备较强的交互能力。在web网页的设计中,有这样几种常用的交互方式:电子邮件方式、实时答疑系统、BBS电子公告方式、上网访问方式。以上方式的技术实现并不难,平台能够良好运行的关键因素是人,即学生和教师,作为学生要善于运用这些平台进行学习和讨论。更主要的是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给予及时和认真的解答和回复,否则容易挫伤学生利用该平台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平台将形同虚设。总之,要充分发挥好交互平台的积极性,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以保障平台交流的畅通性和及时性。例如安排教师定时答疑和轮流值机等。

5.结束语。教育部和各学校都十分重视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一个美观实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网站,对于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獻标识码:B

1前言

随着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已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数字信号处理已快速形成一个主要的学科领域,成为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课程的学科内容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有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与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快速傅里叶变换、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方法[1]。对于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知识。

该课程主要系统地讲述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现代通信领域中从事相关科学研究、教学、科技产品开发、工程设计与管理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应用与硬件设备结合的重要性,为学生将来从事工程科研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也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复试课程之一,部分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将该课程作为必考科目,所以将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校级精品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其建设意义更加突出。

精品课程建设就像一把标尺,用来衡量高校教学质量水平发展程度的高低,课程建设涉及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改革是课程建设的主体,要结合课程的性质、课程专业的定位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多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思路的设计与实施。

2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借鉴参考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精品课建设经验,同时立足于本院课程教学发展规律,以提升教学质量、建设特色学科与专业为出发点,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以促进教学改革与研究为课程建设思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已于2015年通过中原工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题,课程后续建设在接下来实践教学中逐步完善。

课程现状

1)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选用国家级精品教材,已建成网络教学平台,并开展网上答疑等活动。课程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安排、教学多媒体课件及部分相关参考资料(课程习题集和习题解答)已经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对网络教学学习积极性较高。

2)该课程目前已开设五个实验,其中包含两个综合性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利用MATLAB软件对课程涉及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仿真验证,进行实验总结,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课程组已独立编写与教学内容对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书,装订成册。

3)根据本专业培养计划,结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于大三第一学期末开设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配套相关的实验设备,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本专业方面的综合设计能力。

4)为规范教学秩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教学体系、内容,确定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标准为总成绩等于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之和,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80%。

5)课程理论讲授课时为50学时,实验为10学时,教授学生专业为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授课教师为课程组青年骨干教师。

课程存在的问题尽管目前阶段精品课程建设运行基本良好,但是经过课程实践教学,教务处相关人员深入调查、追踪与分析反馈,该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相关因素,一些不足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精品课程建设仍然处于预备、试运行阶段,部分教师对于精品课的概念认识依旧模糊不清晰,导致课程建设前期阶段任务进度缓慢,效果不尽如人意。

2)完成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审核工作后,课程组出现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疏忽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监督管理。

3)关于精品课建设成果交流、培训、研讨会议,课程组成员教师参加较少,课程建设经验成果多数从网络上获取。

4)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涉及理论知识较深,数学公式推导过程较多、较抽象,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难以理解,容易产生畏难心里,听课积极性不高。

5)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资源不足,教师授课录像尚未全部上传到网络平台,且大部分内容和教材相似,课外拓展知识较少。

6)开放实验室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学生积极性不高,实验设备多为验证性教学使用,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欠缺,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方面有待加强。

7)师资队伍中优秀青年教师偏少,课程建设后续发展攻坚力量不足。

问题分析在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以上影响建设进度问题引起课程组的高度重视,通过听课,与学生进行多次座谈会,并进行梳理归类,同授课教师一起探索课程改革发展,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1)教师缺乏精品课程建设的意识,还未深刻认识到精品课建设对于实现学院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以及对教师本身职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发展的促进作用。

2)精品课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学校教务处有相应的管理细则,学院和课程组也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奖惩政策,并严格执行,使课程建设良性发展。

3)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严格要求,加上一些培训、研讨会议,部分教师觉得建设程序太烦琐,要求过多,占用较多课外休息时间,缺乏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建设整体性、发展性的规划,教学改革力度、深度不够,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比较保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够深入,没有课程体系立体化建构的思路和概念。

5)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未能做到人尽其才,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加强引进本专业的优秀青年人才。

3课程建设规划

作为一项系统化、长期性的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如何针对学院实际情况,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设原则与路径,是确保精品课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数字信号处理精品课程建设是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推动和加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本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发展方向。

建设目标本课程特点为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因此,课堂上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入本专业最新发展科研成果和教学中教改教研成果,浅显易懂地讲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并加强校外企业实习基地与在校学生的联系,加深联合培养强度,使学生了解专业前沿知识的最新应用,增强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力度;考虑课程内容和学生接受程度,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引导式教学,增加学生思考和实践内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实践、主动钻研;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形成学术氛围浓厚、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并努力进一步建设发展,争取申请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建设环节本课程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建设发展。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必然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按照学科专业培养计划,在基础性理论和实践教学基础上增加对专业前沿性知识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本学科近几年的最新发展成果,以及应用的相关行业,做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时俱

进;完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修订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增加专业综合设计性实践,强化融教学于实践,实现实践反哺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加大竞赛培训力度,在硬件设备调试设计中鼓励学生使用通用实验开发板,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3];每学期习题课堂增加考研相关专业知识题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加深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

2)教学条件:在教材的选用上优先使用国家级优秀、精品教材;完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优化网站平台功能,不断丰富课件内容,增加实验案例、考研习题讲解等相关资料内容,完善、优化授课视频,实现视频课堂、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仿真实验、实验预习导航、实验背景知识介绍等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提供较全面、有效的学习文献资料,满足网络教学平台教学需要[4];加强与校外实习单位联系,提供更好的专业前沿知识学习环境,同时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实验室专业教学实践设备功能更新完善,所有实验仪器设备功能说明、实验指导相关材料齐全,满足开放实验室需要。

3)教学方法:课堂中灵活运用讨论式、引导式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强化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与教师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去问问题、分析问题,增强自主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借助于多媒体、实物操作演示等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视频、动画等效果,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更易接受掌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完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加强引进本专业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学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加大年轻教师培养力度,鼓励去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加与重点学科院校交流学习的机会,丰富教学思想,活跃教学理念,逐步增强教学改革效果。

4结语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高校专业基础课程中地位重要,其精品课程建设任重道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团队协作,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逐步探索出精品课程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保持学科专业的领先地位,使教学改革成果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程佩青.數字信号处理教程[M].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袁小平,陈烨,等.数字电子技术校级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0):51-53.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5-7174-02

The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in the Buliding Provincial-level Excellent Courses of Graph and Image Processing

JI Yong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225127, China)

Abstract: Excellent course building is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involving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the building of the teachers team,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laboratory building.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level excellent courses, combining the course featur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ditions, tak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s site, promo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the system of the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for achieving the goal.

Key words: Excellent Courses; Graph And Image Processing; Buliding

最近几年,各高等院校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杰出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启动了高等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基于上述指导精神,我校在最近两年启动和开展《图形图像处理》省级精品课程创建工作。《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主要介绍Adobe公司开发的Photoshop软件的各项功能及操作,包括图像基础理论知识、绘图修饰及图像编辑、创建选区、通道和蒙版、图层的应用、文字图层、图像色彩校正、图像的分析与扫描、滤镜的特殊效果等内容。相关教学内容实践性强,在实践中的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该课程建设小组的负责教师和各位主讲教师的辛勤努力和踏实工作,制定出科学的建设规划,并在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师资团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配套教材,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实验和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建设工作。目前该课程已经通过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的评审,被确立为省级精品课程。

1 具体的经验和体会

1.1 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加强精品课程配套网站建设

目前在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课程网站的建设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精品课程配套网站的建设,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增强学生现场真实感,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实际上在教育部最新的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已经赋予了信息技术应用这一观测点更大的权重值。伴随着这一调整,必将有力的促进目前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另外考虑到目前在高校中,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已经逐步得到改善和更新,教师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网络操作技能也日益熟练,无疑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配套网站建设过程中,我们有这样几点经验:

1.1.1 在网站内容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和项目

我们不能仅仅将网络建设仅仅看成是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手段或方法,切勿将课程网站变成课堂教学的翻版。如果只是将主讲教师信息、教材电子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等简单的挂在网站上,而没有仅仅更多互动环节的设计,就不能认为建成了一个高质量精品课程网络,这样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促进课程教学,也不能吸引学生长期关注课程网站。在我们的网站建设与设计实践中,为不同班级的每个学生都预留了相应的网站空间容量,并为学生分配相应的帐号和密码,这样学生可以在能够连通网络的任意地方及时将自己的项目任务的实例作品及时上传。主讲教师需及时审阅这些作品,在下次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对学生作品或者设计实例进行点评。点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学生上传的作品中遴选部分优秀的作品,向广大学生分析这些优秀作品的精巧的设计思路,突出的操作技巧,进而可以回顾和强化各个理论知识点,有效提高教学实效。二是以不点名方式点评一部分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有缺陷的学生作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这一好一坏两种作品的点评,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学生对精品课程网站的这一功能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精品课程网站中,我们也设置了师生互动交流板块,借助网络,解决部分比较内向的同学羞于向老师当面提出疑难问题的困境。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感触、体会发表在网站上,以便主讲教师分析总结,改进其教学手段和方法。

1.1.2 精品课程网站的界面设计

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界面的总体设计要求是风格朴素简洁,并带有适度的创意,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惊喜和视觉冲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学生导向原则

设计网页要站在学生的观点和立场上来考虑设计网站。要作到这一点,必须要和学生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目标、期望和偏好等。

2)简洁和易于操作原则

没有必要在网页上设置过多的操作,堆积很多复杂和花哨的图片,尽量使用文本链接,操作设计尽量简单,并且有明确的操作提示。

3)布局控制

根据心理学家George A.Miller的研究表明,人一次性接受的信息量在7个比特左右为宜。基于这个原理,一般网页上面的栏目最好选择在5~9个之间。如果栏目过多可以考虑分组处理,组与组之间以平行线分隔或者利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4)和谐与一致性原则

通过对网站的各种元素(颜色、字体、图形、空白等)使用一定的规格,使得设计良好的网页看起来应该是和谐的。网站的众多单独网页应该看起来像一个整体,这些网页应采用一致的结构设计,一致的导航设计,一致的操作设计。

1.1.3 重视精品课程网站的维护管理工作

我校由专业网站设计人员构建一个统一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拥有一个独立的域名并配备独立的服务器。在该网络平台上设置有本校所有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网页的链接,即通过该平台可访问所有课程网页。不同课程网页的界面风格、结构设计大体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将专业课程教师从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教师只需及时修改和更新、维护课程内容,精品课程动态信息,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即可,而无需亲自从事复杂的专业网站的代码设计工作。

1.2 推进与专业课程相衔接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是为了让职业资格证书的拥有者更好更容易的就业,因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精品课程建设之间就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而课程就是二者最佳的切合点。从根本上讲,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其实质是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着重进行如下几项工作:

1)增加实验与实训教学比重

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将教学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设计了若干项目任务,通过这些项目任务的相关实验实训课程,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目前实践性教学环节已经超过整个教学总学时的50%。

2)推进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覆盖了职业标准要求的理论考核知识,实践性课程的技能模块涵括职业标准规定的技能操作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获得相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具体技能,使持证者进入行业后反映的技能能够达到相应的职业或行业标准,能够胜任实际的工作岗位,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3)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

为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必须加大课程主讲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目前《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主讲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并具有相应职业资格或考评员资格。

在《图形图像处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中,课程建设小组参加了Adobe数字艺术中心计划(ADAC),并要求学生参加Adobe公司的中国教育认证计划。如学生通过Adobe公司的在线考试,即可获得Adobe Photoshop CS科目的中国产品专家证书(ACPE)。该证书在图形图像处理领域的专业人员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并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已经组织的数次认证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5%以上。

2 结束语

上述内容是本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的一些心得体会,实际上创建维护一门精品课程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教材和辅助教材建设等若干方面,因此在创建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