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命与责任

生命与责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57: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命与责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生命与责任

篇1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篇2

对于今天的演讲内容,我考虑了很久,一直在犹豫是否要面对众多的兄弟姐妹去回顾1月17日那天所发生的一幕一幕,但最终,我还是决定要站起来,走上前台,面对大家,自揭疮疤,因为,我想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现身说法来理解安全、重视安全、参与安全!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与责任拥护生命》

很多人经常会问:幸福是什么,我想幸福很简单,幸福就是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快乐与悲伤;才有希望与梦想,才能有生命中的一切一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安全观念、安全意识便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可是,一次次的安全事故却让这美丽幸福的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

2014年1月一天凌晨,一声巨响,打破了江城宁静的清晨,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一处处不知所措的慌乱,有的人从睡梦中惊醒,有的人被吓得拼命呼救,有的人以为发生了地震,抱起孩子就往外跑。而这时的石化矿区服务事业部四层辅楼,早已浓烟滚滚,火光四溢,周边的汽车象被吵醒的婴儿,使劲儿地哭闹,顷刻间,方圆几百米之内的楼房门窗面目全非,树木和公交车站桩被连根拔起,飞溅而出的碎片夹杂着斑斑血迹散落满地,灾难洗礼后的场面让每一个路人看得痛惜、看得揪心。

然而这只是事故发生一瞬间的景象,随后而来的一切更是让我们触目惊心,经统计: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1700余户房屋受损,190多辆汽车损毁,事故发生地吉化矿区服务事业部辅楼全部报废!为了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个黑色的日子,昆仑公司给我们下发了前所未有的第一张“黑牌”,至此,我们被笼罩在了自2008年12月11日分公司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阴霾之中。

而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在事故中,消逝了三条鲜活的生命,其中最年轻的刚刚38岁,听一直在现场的同事们说,他的尸首是人们用在爆炸点周围四处搜寻来的肢体,一点一点的拼凑起来的,那面目全非的样子,那悲恸欲绝的妻子,那呆望着的孩子,那年迈的老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扼腕叹息,无不潸然泪下。

事故给死亡家属带来的是生离死别、带来的是家破人亡,给企业也同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事故发生后,昆仑燃气公司领导及下属的兄弟单位第一时间赶到,投入到紧张的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之中。在随后的两个月中,我们的项总、王书记等班子领导多次来到进行现场办公,特别是胡总、王总以及财务处、安全处的领导们更是将办公室搬到了分公司,与一线全体员工摸爬滚打,连续作战,使总部的业务几近停止。公司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令我们感动,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与动力,可是,同志们,我要说的是,我们并不想看到这些,不想看到昆仑燃气人在这样的阴霾之下操劳忙碌、辛苦付出,我们想看到的是每一名昆仑燃气人、每一个事故受害者每天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祥和与幸福。

事故已经过去四个月了,我们不愿再提起那个日子,但我们还要铭记那个日子,从那个日子中懂得安全的可贵、总结事故的教训,是事故留给我们唯一的恩赐。我们将昆仑公司拟下发的黑牌挂在了分公司最醒目的位置,让每一名分公司员工每天一上班就能看到它,让它时刻警示着我们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根子!面对事故,我们悲伤、我们哽咽、我们留下眼泪,我们不禁深深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引发安全事故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安全的责任重于泰山,这一使命促使着我们不能拿安全当儿戏,不能置生命于不顾。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健康,安全就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生与死,痛苦与幸福,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定格,我们不能把无尽的痛苦和思念留给日夜盼平安的亲人,每一件血淋淋的安全事故都会给自己、家人、集体、国家带来巨大损失,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带给受害人的亲人无尽的苦难和悲伤。

心的归宿、情的维系、爱的凝结,这是爱。生命是无价的,我们要用爱与责任去拥护生命,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要谨记“安全第一”的口号,以安全为伴,安全无小事,每一次不经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生命的悲剧。如果我们都能从细节做起,参与安全,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想我们的事故就可能不会发生,我们也就不会看到那一扇扇斜挂着的窗楞儿,那一地地破碎的玻璃、那一辆辆扭曲的汽车,以及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流泪的双眼,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惨场面。

这一炸炸醒了全体干部员工我要安全的意识,炸出了大家庭的关爱,炸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人和事,炸出了坚韧不拔、不折不挠的精神,炸出了踏上规范运作、安全发展新台阶的步伐,炸出了创建一流燃气企业的坚强斗志。

篇3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103-02

近年来,由新闻报道引发的关于食品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话题的讨论愈来愈多。我们在畅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上的诸多提高和改变的同时,也面对着其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诸如食品安全、拖欠债款、损害职工福利、偷税漏税、污染环境等众多的深层的社会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明显的感觉到,众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并由此引发的对于企业品行及社会责任承担的呼吁前所未有。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和其对于人们关心的社会焦点的热衷,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将继续被持续报道和被人们继续关注,企业开始接受极为透明和认真的公众监督。如何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让企业更好承担和履行好社会责任,以有益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试以企业发展战略的视角,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试促企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社会责任体系的形成、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企业社会责任

1.1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CRS.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lity)这个概念起源于英美等国,是他们诸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1916年美国学者Clark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的《经济责任基础之变革》一文里面首次述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迄今为止,大家并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责任”。之后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众多的定义。

本文分析中采用的是阿奇・卡罗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并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经济责任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企业通过经济活动为社会提品,促进社会发展;法律责任是企业最基础的责任,指企业行为必须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伦理责任代表的则是社会公众对企业提出的超出法律之外的,并且承载着公众对企业的一般期望的社会规范,如社会一般期望企业与员工共同商定停业计划、尊重员工等等:慈善的社会责任是指由企业自主选择是否去承担的超出人们一般期望的责任,例如慈善捐款、培训长期失业人员、开办保育中心等等。

1.2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选择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理论研究中已取得众多成果,这些研究结论已被当今很多企业关注和接受。它们论证了将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必将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氛围。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消费品质的不断提高,最终将提升整个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高度。

从实际调研中来看,也明显易见,企业应从战略角度去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已非常必要。1999年,由韦尔斯王子领导者论坛和Conference Board这两家组织联合发起一项新千年企业社会责任的民意调查。从分布在6个大洲的23个国家中选取了1000个调查对象,来调查世界公民对企业社会责任重要性的看法。这项调查在结论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正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期望,要求企业从战略上予以全面的回应。要把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确立为企业各方面工作展开所应遵循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当今人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期望的提升,也要求企业从战略角度更加关注社会责任。阿奇B.卡罗尔(archieb.carron)在他的书《企业与社会一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中论述社会问题时,提到:“当今人们更加富裕的生活条件,正式的教育和媒体的大肆批评和宣传,正引发公众对于企业行为的期望提升革命”。因为人们总是趋向于这样的信念:下一代应该有一个比前辈们更高的生活水准,对于企业和社会的期望也就更大,并且这种期望提升的总趋势会继续发展。也就是说,21世纪企业将面临着公众对其社会表现的期望不断升高的现实。

并且研究表明,如果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环境良好的话,这种认同及期望仍将不断升高。如果企业一直不能认识这个问题,或者不能很好的从战略上予以回应和完善,就很可能引发批评或者企业发展的其他困境。

同时,人们不但从期望上给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也会从行动上支持这些很好履行了其社会责任的企业。许多消费者具有社会责任偏好,他们相信,积极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是可信赖的,并且因此其产品是优质的,值得购买和消费。所以,他们非常看重产品中的社会责任属性,乐于通过购买产品来消费这些属性――即表达自己对社会责任的支持。

基于以上对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讨论,企业管理者从战略角度去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就非常的重要。因此,管理者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开始关注社会责任,让公司能够“正确的去做正确的事”。才能使利益相关者确信企业既有好的发展政策,也具有创新行事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发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与其战略需求

2.1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规模、资本、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社会人脉关系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企业会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生命期特征。国外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已形成了比较系统、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的分析中,援用我国学者杨杜(2001)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即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稳定期期四个阶段。

创业期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营业额与可用资金有限,产品市场不稳定:成长期的企业通常规模扩张较快,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了多余的可用资金,发展后劲较强:成熟期的企业发展速度趋缓但稳定,经营管理及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规模较大,企业无形资产初显;成熟期之后的企业,一般进入成长速度放缓、但利润率提高的收获季节,这一阶段的企业处于稳定期,该阶段各个运作方面趋于稳定,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最大化,而且一般客户群比较固定,很难再向外继续开拓,内部关系及运作程序较为稳定。所以企业要分析自身所处的时期,采取相应的灵活的战略,才能使企业持续性发展。

2.2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与战略需求由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战略需求。众多学者引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与管理。其成果可

以概括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具有四个需求层次:生存需要、发展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及变化需要。并且这些需求的层次像阶梯一样逐级递升。这些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也有种种例外的情况。但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才会向更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所以,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发展的战略需求、相应经济实力、和该情况下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且应该在发展的相应阶段,很好的履行该阶段的社会责任,以打好以后发展坚实的基础。每一个阶段的社会责任的履行,都有助于企业整个发展中良好形象的树立。

3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与社会责任战略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盈利能力,对企业的各方面行为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能力及资源:包括资本实力,盈利能力,社会影响力,良好的企业形象,人力资源,战略预见能力,资源配置整合能力,支持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等。处于不同企业生命阶段的企业,其具备的以上能力不同。处理好企业相应社会责任的履行,就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和企业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总结前几部分对各种理论的概念及含义的解释,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将有不同的生存及战略需求,应承担起不同层次的社会责任。

上表为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其表现特征、战略需求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战略角度看,这些对应的战略需求与相应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每一阶段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就注重其相应社会责任,既与自身的经济和资源实力相适应,也为后期的社会责任行为打下坚定的基础,有利于企业在好的当前发展的状况下,更好的向下一个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发展。

3.1创业期的企业与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创业期发展阶段,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生存问题,产品能否打开市场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这一阶段,企业资金不足、规模不大、产品单一、制度不完善。企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一个摸索、学习和求得生存的时期。

创业期阶段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即是,最初级的社会责任层次,经济层面上的社会责任。由于生存的压力,管理者大多精力都集中在市场上、产品上,为了能在狭小的市场份额中生存,争取任何可能的订单。同时为了保证顾客满意,企业全力以赴的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只有符合法律上的规范,才能生产合格优质的产品,为以后更大的发展奠定产品质量和良好的顾客信誉基础。如果该阶段出现产品或政策上的问题,产品得不到市场的肯定,企业很容易就出现经营危机走向衰落。

3.2成长期的企业与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企业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产品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销售量、销售额和利润同步增长,企业也就步入了成长的阶段。该阶段的特性是敏捷性,产品市场相对集中,营销网络逐步铺开,营销团队迅速扩张,展现在企业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营销战略选择的重视,以形成更多的竞争优势。该阶段企业应该督促自己,更好的履行法律的和经济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好的前提。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同时,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维持老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创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以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继续创新产品,提高质量,开拓市场。为未来企业继续发展积累资金的同时,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基础,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3成熟期的企业与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经过成长期适应性的探索,企业迎来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有所降低,企业控制能力增强,并逐渐步八成熟阶段。企业从规模、核心技术的发展到顾客的数量与忠诚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面临停滞不前的问题。在该阶段,一般产品已比较具有市场影响力,企业已经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和生存能力。有能力也有义务去完成高层次的社会责任的承担,即经济的,法律的,和伦理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关注产品质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同时,应处理好与企业内部员工的关系,建立企业内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强化各合作伙伴的关系,建立稳定的、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并有利于企业降低总成本。并且这些行为不应该再是被动的或者基于压力去完成的,也应该在企业文化中不断强化,形成持久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指导着企业继续开拓前进。

3.4稳定期的企业与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继续持续发展,就进入企业发展的稳定期,从采购到销售的各个渠道都相对比较稳定。当企业在该阶段内产品销售增长率比较稳定,一般产品向多元化发展,不断实施品牌渗透战略,和销售渠道的扩张。优化产品成本和优化组织结构,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活力。维护好战略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管理,彼此的信任感是企业战略伙伴关系顺利运行的保障。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较高发展阶段,企业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实力去承担社会责任。该阶段的企业。从产品质量,到综合竞争力都走在社会中众企业的前列,是整个社会中,企业发展的楷模。相对比较成功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一般称为本土的象征性品牌,运用这些影响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就理所应当。该时期企业首先应履行好基础层次的,即经济的和法律的社会责任,以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营和产品质量。这是任何生命周期阶段企业课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应该发挥楷模作用,履行好伦理的和慈善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良好社会责任氛围树立榜样作用。也建立;自费者对该品牌的信心,使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企业不仅仅是私人领域内的营利机构,而且是公共领域的重要成员。由于掌握着丰富的社会资源,企业在公民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理论研究,就企业如何从自身实际能力出发,履行好自身社会责任,并积极参与公民社会责任体系的建构进行了讨论分析。以期企业能在促进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并且保持自身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阿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利益与相关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20-60页

篇4

循迹历史。学校已在历史的长河中跨越了百年,将对教育最质朴的情怀以及对于一所学校发展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态度守正创新,作为一种朴素的文化代代相传,支撑着这所学校延续了一个世纪。

顶层设计。2006年,学校成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在本校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导引下,结合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学校实现了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学校文化方面的顶层设计。

区域特点。学校作为门头沟区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将“用爱润泽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为学生的三十岁负责”作为新的导航与追求。质朴而执着的教育追求,深刻地落实于学校文化建设的践行之中。

学校七大文化的思想内涵

亮丽、精致、育人、适宜的环境文化。学校应该是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应该是教师最温馨的家。因此,我们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愉悦的学习、工作环境,同时“让环境说话”,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规范、责任、高效、民主的管理文化。学校重视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以“敬业、求细、善思、主动”八字要求抓好干部建设,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努力形成规范、责任、高效、民主的管理文化。

阳光、智慧、美丽、合作的教师文化。学校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敬业进取的工作态度、谦逊谨慎的处事风格、和谐互助的同事关系”要求每一位教师,打造“阳光、智慧、美丽、合作”的教师文化。

自理、自主、自信、自强的学生文化。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并实施“自理、自主、自信、自强”的学生文化,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崇德善学、饶有特长、身心健康且具有国际视野的人。

责任、尊重、合作、成长的家长文化。学校充分发挥家庭的优势努力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用学校教育的优势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充分发挥教育伙伴的作用。

多元、自主、开放、未来的课程文化。学校形成了现有的“六类三层”的育鹰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多元,学生选择自主,课程体系开放。设置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方法均根据对未来人的培养需求,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的课堂文化。课堂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最主要、最直接、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应将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使其成为课堂的重要养分。

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愿景

学校文化建设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因此,我们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守正中求创新。

文化立人。学校文化建设最理想的途径便是让历史的积淀在学校发展的轨迹上熠熠生辉,浸润学校的方方面面,引领学校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文化内化为每一名成员的思维品质与行动自觉,成为了每一名成员的职业价值观。

篇5

同时,儿科医生还应该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提高人们健康素养的社会使命。如今,许多家长抱怨儿科看病难,就诊环境差、候诊时间长,对人满为患的输液室更是耿耿于怀。究其原因,除目前儿科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外,家长们头脑中的不少错误观念也在无形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个头疼脑热,一家人“倾巢出动”,反反复复跑多家大医院、找许多专家看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要求医生用贵药、好药、“一药见效”的情况比比皆是。实际上,像普通感冒之类的小病,并不一定要去三级甲等医院看,也并不一定需要输液和使用抗生素。三级甲等医院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疑难疾病的诊治上,治疗普通感冒、咳嗽之类的小病,各个医院的水平都差不多,用的药也差不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医院看病,不仅人多、候诊时间长,在空气污浊的输液室里输液,还会增加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对孩子有害无益。近年来,许多80后独生子女纷纷结婚生子,从小娇生惯养的他们自己还是个“孩子”,对如何养育“孩子的孩子”自然是一窍不通。宝宝应该穿多少衣服、盖多厚的被子、什么时候应该添加辅食,这些最基本的常识,他们一概不知。于是便有了“冬天把孩子捂到中暑”“给4个月的孩子吃奶糕,吃到腹泻不止”的例子。还有些年轻家长一遇到问题就喜欢上网查,也不管网上的信息是否正确,拿来便用,往往越弄越糟糕。在此状况下,儿科医生有这么一份激情和社会责任,走出病房、走出医院,主动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科普宣传义务,向广大群众宣传医学常识,提高大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大众的健康素质提高了,患病的人少了,不仅国家的医疗支出会减少,儿科医生的压力也会减轻许多。这其实是一种共赢的做法。

真心希望家长们给予儿科医生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也希望我的同仁们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只要双方携手同心,今天的小树苗必将茁壮成长为明日的参天大树。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热爱我的工作,每当看到孩子们那纯真无邪的笑脸,听见他们亲热地叫你一声“医生叔叔”,看到他们康复出院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专家简介

篇6

读到范美忠的文章,不难发现他的坦诚以及他对当今中国社会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热血心态,他骨子里有一种鲁迅式的敢于挑战一切黑暗的战士姿态。他北大毕业,沉迷于教育之梦,多次尝试又多次碰壁,但依然不改初衷。在自由而闲适的天府之国,范美忠拥有了一种骨子里的可爱,拒绝成熟,或者说拒绝被格式化。但当灾难来临那一刻,面对上课的学生,范美忠撒手而逃,孤零零地一个人到了田径场。这一刻,撇开所有的伦理道德问题,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怯弱的男人。事后范美忠把自己的行为径直与自由公正联系起来,避而不谈内心的怯弱,至少表明范美忠并没有他所表白的那般勇敢。所谓只能为自己的女儿献身,其实也只是一个为自己开脱的幌子,一是因为女儿没在眼前,本身就只是一个假设;二是如果没有女儿,那又该找什么借口呢?这一刻,范美忠就像是好龙的叶公,好来好去,其实好的不过是一条假龙。

范美忠的辩解有三点值得肯定的:一是直白地讲出自己的所行和所想,他的坦率和真诚可谓可圈可点;一是以本能和底线伦理对道德理想主义、带传统泛伦理化社会的挑战;一是他对高蹈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挑战以及对教师基本权利的辩护。他特别强调的自由和公正,这确实是我们当今社会所亟须的现代价值。以自由与公正来为自己辩护,并试图把对地震造成的灾难的关注引向对社会正义的关注,这是难能可贵的清醒,也是之后许多为范美忠辩护的人的重要观点,这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范美忠是在事后不畏强权,为那些在地震中可能因为某些人的失职而造成的无辜死亡的人们奔走,或者像叶志平校长那样以自己的人格来弥补当今社会正义机制中的某些缺失,并因此而带来了灾难损失的减少,那我是从心底里佩服范美忠对自由、公正的实践。但不管怎样,我都很难把他在灾难来临之际的独自逃走本身与自由正义联系起来,尽管如果是我在现场,也许我也会一样的怯弱,但我想我应该不会把自己的怯弱与自由正义联系起来。

熟悉西方近现代思想的范美忠肯定非常清楚,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由主义,从来都是勇敢的代名词,是对抗强权的利器,而不是对社会中和具体情境中的弱者放弃责任和道德义务的美丽遁词。自由主义_开始就被置于社会行动之中,也就是政治的自由。此时此刻,当个人只顾自己逃生之时,我们面对的并不是抽象的伦理道德,也不是强权政治,我们面对的是同样置于灾难之中的鲜活的生命。面对置身灾难的生命,我们怎能坦言可以毫无愧疚,而且是基于自由正义来逃生呢?显然,范美忠在这里言称自由与公正并不是时候。在灾难降临之中,不谈生命本身的可贵,而谈自由公正,是对自由与正义的讽刺。如果说灾难来临时刻独自逃走情有可原,那么把基于本能的独自逃走转变成个人基于自由主义而行动,并由此而作为向社会进行自由启蒙的起点,则显然牵强。

范美忠想以自由伦理来挑战传统泛伦理化社会,这确实是需要勇气的。作为现代自由民主最高的理念,“人是目的”,这里的人并不是简单的个人,而是“每个人”,或者说是每个“个人”,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别人或者其他事物的工具。当范美忠想以自由理念来论证自己在地震中独自逃离的合法性时,是不是把学生的生命作为了他要言称自由理念这个行动(而不是自由本身)的工具呢?换言之,他难道不是在以一种(别人)不正义――也就是只把自己而不把别人的生命当做目的――的方式来宣称正义?如果范美忠在灾难之后不是谈基于个人逃生的自由与公正,而是直接挑战灾难后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泛道德主义,比如对英雄的过度渲染、表演性的灾难痛苦与感恩,以及对扩大灾难的责任的逃避的追究等等,我以为,那才是一种真正需要勇气的、理智的挑战。

我们确实有泛道德主义的传统,而且这种传统还不时在当前的社会中显现。但我们社会的问题是复杂的,道德问题尤其复杂,我们既有道德理想主义的踪迹,但更多的是在走出泛政治化社会后,进入经济化和娱乐化,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_统天下而表现出来的道德虚无。我们这个社会是很容易走极端的,不是高道德主义,就是道德虚无主义。范美忠只想挑战道德理想主义,而并没有触及时代的道德虚无主义,甚至一味地诉诸本能本身就可能进一步强化道德的虚无。现代社会固然需要自由伦理,但同时还需要共生的伦理,甚至对于我们社会而言,共生的伦理同样重要,因为今天我们实际上更多地遵从的恰恰早已不是道德理想主义,而是个人主义,确切地说是利己主义。

篇7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六年的小学生活要留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但最重要的是使其养成良好习惯。小学生需要养成的习惯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学会做人的道德习惯,学会读书的学习习惯,学会生活的卫生、锻炼和劳动习惯等。把这些习惯细化到不同的年级,让全校师生明确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培养什么习惯,如何操作和检查,并做到六年一贯,层层递进,不断强化。

从学习的角度讲,我很赞同我校数学教师王晖说过的一句话:“小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河东区实验小学的“校训树”可谓独树一帜,令人过目难忘,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我校三座教学楼的一楼大厅都醒目地画着三棵“校训树”,分别是好习惯树、负责任树和高质量树,对应我们的校训“好习惯、负责任、高质量”。“树枝”和“树叶”是校训的具体内容,如“好习惯”包括学习习惯、道德习惯、生活习惯,“负责任”包括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和对自己应负的责任,“高质量”包括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和学习质量。每棵“树”上分别说明了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

先说说“好习惯”。从2009年开始,我们以“习惯教育”为主线,实施“每天习惯十分钟训练”“每月培养一个好习惯”和“争创好习惯达标班”三项主题教育活动。一周5天分别对应卫生、书写、阅读、安全、礼仪5个训练主题,每年12个月分别举办安全、礼仪、学习、健康、合作等12个好习惯主题教育活动,当月开展相关活动并评选班集体和校级活动之星。我校开发了校本读物《好习惯口袋书》,为1至5年级的学生签发了《好习惯全球游学生护照》,共有60个好习惯要求,学生每养成一个好习惯就会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签章。我校人手一册的《习惯养成手册》,伴随着孩子们六年的成长,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直至六年级毕业,拿到一张特殊的小学毕业证,这是奠基一生的基石。

“负责任”是我校师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我们认为,责任与生俱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责任感的人,缺少追求,不懂得尊重他人,只管享受,不想付出,做事没有持久的动力。为此,我们把责任感看作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师生的角色变化,提出:全校师生在校要对学校负责,在家要对家庭负责,在社会要对社会负责,时时处处对自己负责。其实,“负责任”也是一种习惯。

“高质量”既是“好习惯”和“负责任”的必然结果,也是全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目标追求。从过去的“有学上”到现在的“上好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升级。要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方方面面都要上水平、上档次,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包括师生在校的生活质量等。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好习惯可以改变人生,负责任才能成就未来,高质量方能持续发展,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我校,校训不是教学楼上高高悬挂的横幅,不是广播中声声呐喊的口号,而是那三棵引人注目的“校训树”。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充满童趣,吸引了童真的孩子,使深奥的校训更为通俗直观。同时,“校训树”也代表了师生的共同愿景:愿我们的学校像正在成长的树苗,参天直上,日见丰茂。

小学阶段的“减负”工作发展到今天,又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不只减轻负担,还要提高质量,达到“高质轻负”的目标。这方面贵校有何理念和招法?

■“高质”不仅是指学生成绩好,更主要的是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多元发展;“轻负”主要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高质是前提,轻负是目的。围绕“高质轻负”,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保证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外活动,让学生多元发展、快乐成长。

具体而言,“研说教材”是实现“高质轻负”的前提,提高效率是实现“高质轻负”的核心,教学反思是实现“高质轻负”的重点,作业控制是实现“高质轻负”的关键,多元评价是实现“高质轻负”的根本。

也许有人要问,学校靠什么来达到“高质轻负”呢?靠制度。因为制度不仅可以促使减负目标的实现,促进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制度能使一切良好的变化持续下去。为此,我们采取最常态化的管理,即“日清周结月评”的精细化管理来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

贵校在关注学生课余生活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是“减负”的题中应有之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不是让学生们课后无事可做,而是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我校每年举行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数学节、运动会等传统活动,成为学生展示才艺、实现自我的绝佳舞台。特别是我校开展的由“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和“少年奥林匹克中心”组成的“三院一中心”活动,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个性张扬,活力无限。

“三院一中心”下设42个学生社团。如,“少年科学院”中有趣味数学、信息技术、科技制作、智能机器人等社团组织;“少年文学院”中有诗词朗诵、写作、小记者等社团组织;“少年艺术院”中有泥塑、布艺画、素描、手工制作、合唱、舞蹈等社团组织;“少年奥林匹克中心”中有田径、乒乓球、健美操、球类、棋类等社团组织。丰富多彩、活泼新颖的各种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气氛,吸引着学生们亲自去尝试,亲自去实践,亲自去体验,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身,培养了各方面能力,最终为实现“高质轻负”有效服务。

贵校在保障学生安全方面是怎样做的?

■“没有生命何谈教育”是我校倡导的安全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校六年有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对百姓的庄重承诺。

篇8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6004105

对生命意义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的人学思想中,通过人与客体(包括自然、社会、人和精神客体)的关系深刻阐述了人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三种历史形态,即从人的依赖到物的依赖,再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不断的扬弃和超越的辩证过程。人的外在自由和内在自由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正是从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方面概括和思考了人的生命本质、价值与归宿,也内在地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关注受教育者个体的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目前,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已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理念,而人文关怀的根本正是生命关怀,如何通过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新的建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视阈中的现实责任与使命。

一、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生命教育,从狭义上来讲主要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对个人、他人及一切自然生命的关注。本文所讲的生命教育主要是就从广义上而言,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上有许多一致的地方。马克思认为,教育对于唤起无产者的阶级意识,激发其历史主体精神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正是从知、情、意、行激发人的主体意识,解放人的思想,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雅斯贝尔斯也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这与生命教育的本质是相契合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视阈中的价值诉求。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内容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具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23青年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现象甚为普遍,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思想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脱离,失去生命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了脱离实际的抽象的东西,这与其本意是相违背的。比如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教育内容上关注普遍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而忽视受教育者的生命感受与体验;在教育方法上以管代导、压抑生命,只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性的需要,而忽视受教育者现实性的需要,影响受教育者健康人格的养成。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生命教育的理念和目标,透过理性思维与人性经验来探索人性的真善美,启发受教育者的生命智慧,升华其生命价值,使受教育者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不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整个社会,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家庭对社会的负责,继而培养和塑造“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新人。可以说,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现实责任之一,对于一个没有生命的人来说,任何的理想都是空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有益补充形式

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并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有相应的调整和充实,它并不是通过简单的一门课程或一项活动,就可以达到教育效果的。在生命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独立的生命教育课可以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生命意识,使个体尊重生命和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仅仅属于基础层面的生命教育,要使个体真正学会欣赏生命和尊重人生,就必须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生命教育,将生命意识内化为个体的情感和需求。目前,国内外学者倡导的以“生命取向”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主要有情感型教育、主体型教育、生活型教育、发展型教育、欣赏型教育等。正是基于此,生命教育被逐渐融入到各个学科、各种知识和各项活动之中,潜移默化激发受教育者对生命的热爱,让受教育者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确立积极进取、健康上进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它的教育实践过程实质上是“人的生存和人的发展”教育的渗透过程,这在所有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具有不能代替的优势,是扩宽生命教育发展空间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

(三)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要求

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它贯穿于受教育者始终,从受教育者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出发,关注受教育者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个体性、生活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要求。

首先,生命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特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在个体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个人在理解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意义。生命教育的本质要求正是从每个个体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的实际出发,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个性化特点相契合,二者都是从根本上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

其次,生命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性的特点。生活与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比较重视生活世界的本源性,生活与生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等都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阐释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31思想政治教育也理应源于生活,从关注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入手,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其释疑解惑和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其来自实际生活方面的压力,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生活的能力。

再次,生命教育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发展规律,从人性化的关怀而非政治性的桎梏来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品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深刻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3]所以,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根本内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应如此。对生命的关怀和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收到成效的前提保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归宿。只有将生命意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他们才可能成为活动主体,创造生命的意义,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社会价值的历史性回归。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

教育的价值探究 生命是人的诸种价值中最基本的形态,生命教育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由于现代社会中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以及疾病、犯罪的蔓延等日益吞噬着人类的生命感,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工具主义价值观的驱动下,普遍忽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重视和倡导生命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和终极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课题。

(一)生命教育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应该成为唤醒、弘扬个体内在潜能的力量,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生命的“缺席”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上,也体现在教育观念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推崇“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等奉献精神,而脱离受教育者的生存实际,甚至异化生命,将思想道德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和粗暴的理论灌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非生命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视受教育者内在情感和精神品性,只是将思想道德教育变成模式化的训练,压抑个性和生命发展的多样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总之,“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还是发展的动力而言,都源于生命,这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向生命的回归。

(二)生命教育是人类应对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的迫切要求

人类在享受自身发展创造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威胁。一方面,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割裂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在“断层”的异化中,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彷徨,开始怀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遭到扭曲;另一方面,社会制度的转型和社会结构的变更也影响着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引导和保证人们的思想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功能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凸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意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存的压力引发了人们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加强生命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课题和迫切现实需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

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而青年又有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青年时期是确立人生目标和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青年正处于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为此,他们中有些人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在一项关于“对生命的看法”的调查中,对于“你认为自己的生命最宝贵”此问题有28.7%的同学回答了“否”;对于“人生什么都可以舍弃,惟独生命不能”此问题有35.1%的同学回答了“否”。 [4]可见,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生命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已刻不容缓。学校要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受教育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痛苦与失落,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挖掘出生命的潜能,提升其生命的质量。

(四)生命教育研究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自觉性的必然趋势

我国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更多的是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经验来指导和影响受教育者对生命的理解,无法引导受教育者理解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对其出现的思想问题,不能洞察清晰,教育也就缺乏了有效性和针对性。日渐增多的伤人自伤事件从事实上证明了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针对性,正如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所指出的:“自杀率高与我国生命教育几乎空白密切相关。”[5]因此,不论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自身素质的要求上,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现状而言,都要求积极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领域的发展空间。

三、通过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进行新的建构 通过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新的建构,内在地包涵了三个向度,分别为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践行生命价值。即通过生命教育深化人生观,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生命性;通过生命教育内化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静态转向动态;通过生命教育践行生命价值,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本质。

(一)通过生命教育深化人生观: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生命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经世致用传统的伦理古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受其影响,具体体现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化目的和社会性整体利益,忽视个体的生命需求,使教育沦为空洞的抽象,受教育者无法理解其深刻的内涵,结果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仍需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但必须把生态教育、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抗挫折教育等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其内容更具新意,富于时代性和生命性。所谓时代性,就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关注一切生命及其未来为终极目标,不断满足社会和人类的新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更强的生命力;所谓生命性,是指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生命关怀因素,构建一种以生命为中心点和统一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二)通过生命教育内化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静态转向动态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不重视与教育对象的互动交流,忽视受教育者所处的具体情境,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看成从社会需要出发去实施规范个体的过程,把受教育者当作“美德袋”进行灌输教育。在这种教育情境中,受教育者往往缺乏主动性,将道德规范视为强加于自己的异己力量,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和道德的幸福。杜威批评这种从行为和情景中抽象出来而孤立讲述的道德学科,认为它就像离开肉体的骷髅,也好似不要学生跳入水池而光给他讲游泳术一样地可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忽视了道德活的基础,即生命本身。正如关怀伦理学家内尔・诺丁斯所认为的,人的关怀能力来源于被关怀的体验。因此,只有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交流对话,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才能让受教育者在体验中获得对某种价值和道德的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感受生命的真实性,进而增强他们的生命活力。而受教育者的生命状态是一个动态的、本原的世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和日常生活,帮助他们通过生活不断揭示“生活世界”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时刻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命状态,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重视受教育者个体内在的精神需求,增强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三)通过生命教育践行生命价值: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视阈

人是劳动的前提,又是劳动的结果。在理论中,劳动被置于基础、本源乃至中心的地位,人在劳动中而且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能动地表现自己,实现人的肉体的和精神的潜力,表现人的生命的创造性社会本质,从而确证人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正如恩格斯指出:“劳动对于人类形成的作用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人是劳动的前提、主体,也是劳动的产物、结果,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互为因果的。”[2]508因此,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视阈,通过生命教育践行生命的价值,是唯物史观的价值出发点和归宿点。

生命教育凸显了人的自我表现与自我肯定,人正是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实践去满足自我、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展开的过程。要实现生命的价值,还要对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价,即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功能,评价是发现价值、实现价值和表现价值的手段。在人学视阈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价值给予正确的评价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因为,人的价值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人的不断实践来实现和完成的,人也因此而成为现实的主体而实现了自身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3.

篇9

责任意识,又称为责任心理、责任心或责任感,汉语大词典中定义为“自觉做好分内事的心情”。认为责任意识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在要求,是构成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维度;强调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主题,它具体包括责任行为、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的培养三个方面。责任感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情感,建立在理性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体对社会赋予的责任认识越是清楚和迫切,并且把责任牢记在心中,就越能够把社会赋予的责任赋予的责任转化为责任感。因此,责任认知是责任感形成的基础。目前在医学临床中,医、护患关系比较紧张,从湖北的“右腿骨折,左腿动刀”事件到南京一家医院医生因玩网游导致女婴死亡的“徐宝宝”事件,还有来自北京法院的资料显示,北京的医、护患纠纷正在逐年增多。2006年,北京市法院受理的一审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862件.2007年受理997件,2008年受理1020件[2]。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案件所反映的医、护患矛盾较为激烈,很多纠纷并不是纯技术原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责任心的问题,是一个医务工作者能不能对自己负责、对技术负责、对病人负责、对风险负责的问题。根据专业特点,对1239名护生的责任意识进行调查与培养,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责任意识茫然,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现象进行责任意识培养,发现经过责任意识培养的学生较培养前明显提高。调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共调查1356名,收回问卷1239份,应答率为 91.4%。其中女生1214名,男生25名,平均年龄(16.21±1.01)。

1.2问卷方法 自行设计责任意识问卷,问卷4个大项目组成,33个子项目,内容包括责任心、责任行为、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问卷采用4级评定。(图1)

1.3培训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进行:以生活事件历练,责任归因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责任心、责任行为、责任认知、责任情感,从而增强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调查图1

表1 培训前1239名护理专业学生责任意识(%),

表1 培训后1239名护理专业学生责任意识(%),

2.结果

2.1培训前1239名护生责任意识,有责任心的346名占27.9%,有责任行为216名占17.4%,有责任认知水平196占15.8%。有责任情感478名占38.6%。培训后1239名护生责任意识,有责任心1213名占97.9%,有责任行为1211名占97.7%,有责任认知水平1228占99.1%。有责任情感1234名占99.6%。(表1-2)

2.2 调查结果前后对比,1234名护生培训后责任意识明显高于培训前,有责任心提高70%,有责任行为提高80.3%,有责任认知水平提高83.3%。有责任情感提高61%。

3.讨论

篇10

农业企业作为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是,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繁曝光,社会要求农业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CSR)的呼声越来越高,农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处于同样的社会经济环境,面对类似的制度压力,为什么有的农业企业能够积极履行CSR,而有的企业则出现污染环境、生产伪劣产品等不正当行为?事实上,CSR行为是企业的一种决策选择,是企业内在认知和动机的充分体现。受发展阶段、经营目标以及企业能力等因素影响,不同农业企业对履行CSR的认知、态度和动机存在差异,导致农业企业履行CSR的路径也不尽相同。在当前转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企业该如何选择与自身的需求和能力相匹配的路径履行CSR以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首先根据企业特性对农业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农业企业履行CSR的动力机制,并进一步构建农业企业履行CSR的路径选择模型,以期为农业企业更好履行CSR提供有用指导。

二、农业企业履行CSR的驱动力

Carroll认为CSR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的期望之和[1]。CSR具体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责任是最基本的责任,是企业履行其它三种责任的基础,法律责任次之,伦理责任处于第三层级,慈善责任处于顶层。作为经济组织,无异于一般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盈利是农业企业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大多数农业企业都发迹于农业,成长于农村,无论这些企业当前的状态(规模、经营范围、收入结构、国际化程度等)怎样,都始终无法割裂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天然联系[2]。多数农业企业在享受一些额外权益(例如免税、优惠信贷等)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如农业技术推广、带动农户等),因此很难将农业企业定位为单纯的经济组织。农业企业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本质上是“三农”的企业,农业企业CSR行为也势必打上“三农”的烙印,其责任范畴与“三农”息息相关,比如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新农村建设等,“三农”责任成为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Carroll对CSR内涵的界定为基础,将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为在给定的时间内,社会对农业企业所具有的经济、法律、伦理、“三农”、慈善方面期望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动机与行为选择是对应统一的,任何企业行为都有其内在的目的和动机,是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需要的体现。农业企业履行CSR也不例外,为了满足企业不同需求,农业企业选择承担相应的CSR。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slow提出个人需求层次理论模型,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3]。美国耶鲁大学的Alderfer在Maslow的需要层次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与组织情景有关的人类需求概念,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4]。企业组织是一个人格化的实体,企业目标和发展需求不同,其决策选择和行为方式也不同。实际上,农业企业履行CSR的动机,是企业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体现。一方面,农业企业是政府实施部分农村社会经济政策的工具,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企业积极履行CSR,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合法性,并获得一般企业所无法享受的政策福利和政治资源,包括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稀缺信息资源等,同时也维系、巩固和强化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农业企业所获得的资源正是企业生存、相互关系以及成长发展所需要,即农业企业履行CSR受经济目标所驱动。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业企业的经营者成长于农村,与农村社区存在着传统的血缘、亲缘或地缘关系,出于回报乡土、回馈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等动因,农业企业积极履行CSR以满足农村社区乃至社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比如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事业、参与慈善捐款等活动。因此,可将农业企业履行CSR的动机归纳为经济动机和社会动机,具体见表1。其中,经济动机主要指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以及成长发展的需要,包括追求企业盈利、保持竞争力、获得社会的认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等。社会动机主要指回报社会、满足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包括带领农户致富、慈善捐赠等。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农业企业履行CSR最基本的需求和动机,而社会动机则是农业企业近乎于与生俱来的本能,具有原发性,与农业企业诞生的背景及使命有关。对于一般企业而言,社会动机往往是在经济需求满足的基础上所衍生的需求,而农业企业则不同,社会动机与经济动机虽不能等量齐观,但都是农业企业履行CSR的主导动机,贯穿于农业企业发展的始终。

三、农业企业履行CSR的路径选择

1.农业企业CSR生命周期模型构建

20世纪80年代,Adizes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同生物一样都遵从“生命周期”规律,也经历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5]。一般认为,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其中,在初创期,求得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的首要目标,资金投入量大且循环周期长,经常出现资金短缺等问题,不少企业夭折于该阶段;在成长期,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初步确立市场地位,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仍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在成熟期,企业各方面的发展处于稳定状态,市场风险与管理风险较小,发展增速缓慢,但经济效益仍较好;在衰退期,企业的发展遭遇瓶颈,产品市场萎缩,发展呈负增长的态势,效益急剧下滑,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如果企业能够及时调整战略化解企业危机,企业将进入蜕变期,实现持续发展,反之亦然。受经济实力、企业使命和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制约,企业履行CSR的行为选择应与其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动机一致,否则极有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在初创期,农业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存与发展,处于该时期的农业企业的生产能力较弱,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企业盈利较不稳定,综合实力较弱。为了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企业的重点在于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因此,农业企业通过提供合格的产品或服务以获取消费者的货币投票,从而达到占有市场份额,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该阶段,农业企业的经济性动机较为强烈,社会性动机则不明显,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是农业企业的核心责任和关键行为。此外,农业企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大部分资源依赖于农村,农业企业有意无意地承担部分“三农”责任,比如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等。处于该时期的农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不强,CSR意识较单薄,企业所关注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履行责任的范围相对狭隘。

随着农业企业的成长和盈利,企业进入了成长期,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销售收入出现大幅增长,农业企业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此时,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运营也日趋成熟,企业的决策方式和发展目标发生显著变化,农业企业开始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关注的焦点也从内部管理逐渐向外部环境转移。农业企业的需求出现升级,经济动机仍是关键,但是社会动机开始变得清晰和强烈。农业企业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既有企?I发展和成长的需要,也有获得社会认可和尊重的诉求。因此,农业企业遵守社会道德标准和规范,遵循社会的价值观、农村的信任结构以及惯例。伦理责任成为农业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重要构成。此外,农村社区资源非常丰富,既有自然资源,也有社会资源;既有有形资源,也有无形资源。农业企业大多数的生产资源能够通过社区和自然环境获得,不但可以从农村获得所需的生产资料,也能够吸纳农民成为股东或是员工,社区居民也是农业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或是潜在的消费者。随着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与农民的互动需求增强,农业企业对“三农”的原发性情结被激发,积极投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社区的教育事业、参与社区的公益慈善捐款等活动。中国人的社会是一种“差序格局”,这种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差序格局”存在于血缘和亲缘关系中,也存在于地缘关系中[6]。同样地,个体的差序格局被延伸到组织结构中,农业企业承担的“三农”责任也呈现差序格局的特点,以所在的农村社区为中心,逐步向社会延伸。此阶段,农业企业的能力仍有限,对“三农”承担的责任仅局限于所在社区。

进入成熟期,农业企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市场风险与管理风险大幅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强,企业整体效益较好,但企业的发展增速放缓。此时,农业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日趋成熟,发展目标也变得复杂,不再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也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回馈社会。在该阶段,农业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尤其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投资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教育事业,参与社会的慈善公益事业等。其“三农”责任从所在社区扩展至周边的农村、甚至更大的范围,如果说成长期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局部的,那么该阶段履行的社会责任则是全面的。在此阶段企业的经济动机弱化,社会性动机明显增强。

随着企业发展增速的放缓,农业企业的市场份额开始出现萎缩的迹象,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企业进入衰退期。为了避免企业发展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此时农业企业的经济动机较为强烈,开始出现战略上的调整,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以谋求企业的蜕变,农业企业进入新的生命周期,经济责任是农业企业的重中之重,农业企业的需求和动机与初创期相似,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成了该时期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内容。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方向、成长动力、需求以及能力呈现不同特点,农业企业履行CSR的行为选择也不尽相同。故此,根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需求,构建基于动机、生命周期、路径选择三维度的农业企业CSR生命周期模型(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1)在初创期,农业企业的动机较为简单,以经济动机为主,社会动机表现不明显,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获得经济利润和社会的认可,尤其是消费者的认可,因此,在该阶段,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是农业企业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责任;(2)随着农业企业的成长并盈利,在成长期,社会动机逐步成为驱动农业企业行为的主导力量,无论是出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抑或是出于“三农”的情结,农业企业在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履行伦理责任、小“三农责任”和战略性慈善责任;(3)农业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后,处于较为稳定的成熟期,企业的经营决策发展变化,社会动机占据主导地位,为了回馈社会、满足社会的期望,农业企业进一步履行慈善责任和大“三农”责任。

2.农业企业履行CSR的路径选择模式

根据农业企业CSR生命周期模型,归纳提炼出农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履行CSR的行为模式,分别为基础模式、战略模式和企业公民参与模式。

基础模式主要履行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是农业企业履行CSR的初级模式,所涵盖的内容是农业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基础模式的履行是农业企业生存的保障,是企业取得合法性的前提,对农业企业经济实力的要求不高,几乎所有发展阶段的企业都具备履行的能力,适合所有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尤其适合处于初创期和小规模的企业。

战略模式主要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战略性慈善责任和小“三农”责任。在战略模式中,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仍是农业企业的基本责任,而伦理责任、“三农责任”、慈善责任的履行范围和强度则与农业企业发展战略和“三农”情结密切相关,除了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外,发挥产业辐射功能,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增收、参与农村社区慈善活动等是战略模式的主要内容,履行的内容、范围、对象更为广泛,因此,选择战略模式的企业不仅要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同时需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一模式通常适合于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

篇11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环境责任 环境评价 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十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在获取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能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从而引发人们对工业文明展开理性反思,驱使人类在更高层次上探寻新的文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企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就是必须承担环境责任。

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积极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破坏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

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2.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1)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

(2)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制建设,发挥法律法规重要作用;重视生态行政建设,增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3)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注重生态道德教育。

(4)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生活方式革新。要求我们:建立法制、民主、安定团结、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指导,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风气的社会潮流;实现人口良性发展,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

二、企业环境责任

1.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

企业环境责任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合理利用资源、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对社会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不仅关系到会议营销企业长远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环境责任的内容

企业环境责任包括:第一,应在产品的设计、材料选购、工艺制造、成品出厂等环节,严格按国家标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努力降低直至消除污染物,与周边自然环境及当地民众和谐相处。第二,对自己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工艺,加强绿色科技产品的开发,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环保生产与管理。第三,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回收利用率。建立节约型发展机制,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的最大增值。第四,注重研发无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在产品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时候,积极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

3.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的关系

(1)企业环境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内容之一,企业环境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生态文明是在反思传统工业化带来的污染损害和生态透支的基础上,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基本理念,以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目标,以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加强环保、建立制度为主要任务的成果总和。生态文明建设需发挥市场机制与公众参与作用,而这两方面力量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一个主题“企业的环境责任”。

(2)生态文明建设是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30多年前环境保护起步时期,企业的环境责任可以用“谁污染、谁治理”来概括,很多企业的环境责任就是治理自身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即使是法律规定,仍有大量企业履行不了这个责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循序渐进,越来越多企业要做大做强,直至与国际接轨,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愈加充分,特别是关系企业的形象,不少大企业开始把绿色战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性:一、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环境安全、保障公民和全社会的环境权益。二、保护环境有利于协调企业与政府、社区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三、保护环境有利于企业发展与参与国际竞争。据估算,我国每年至少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而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由此可见,企业必须狠抓环境保护以保证产品畅销,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环境责任也就登堂入室,进入了股民、公众、企业高管的视野。

三、加强企业环境责任建设的建议

为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统一建立真正的生态文明,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正确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这其中不仅包括硬性指标的规定,还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自身相结合,双管齐下,使它们共同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1.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让相关法律更加细微化,以防一些小作坊、小工业钻法律空子。完善营业执照审批过程,对审批对象的行业领域进行深入分析,涉及到可能对生态环境存在隐患的,要严格审查,加强其环境指标管理。在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的环境法律基础上,还应该制定《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行业环境保护法》、《禁止企业污染物排放》《城市发展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来加以完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政策。同时,还应设立专门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道德机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门基础性知识课程,定期对人民群众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

2.构建环境责任评价指标

企业环境评价是利用适当的指标,将组织环保的绩效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信息,通过评估环境现状与既定环境目标之间的差距来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展现企业对环境所做努力的程度,使之能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本文简单探讨一些供参考的环境评价指标:

(1)环境指标的计量。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不同的能源乘以一定的系数,转化为初级能源所耗费的量。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单位排放量都转化为二氧化(CO2)的单位排放量。导致臭氧层破坏的气体单位排放量都转化为单位氟里昂(CFC-11)的排放量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固体废弃物的废置量。导致酸雨产生的气体单位排放量都转化为SO2的单位排放量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2)资源利用率。单位产品的能源、原材料、水源消耗量,通过比较这些指标,可以控制成本,减少能源,原材料消耗,节约资源;

(3)循环利用率。这其中包括固体废弃物、原材料、机器设备的循环利用。从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节约成本,进而衍生出循环再利用成本与循环再利用利润等一系列环境指标;

(4)单位利润下的废弃物排放量指标。包括单位利润中废水排放量指标、废气排放量指标、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指标。

从以上环境评价指标中反映企业单位净利润下,能源、水源、原材料的单位利润所耗用的能源原材料成本与循环再利用创造的价值,直观的反映企业单位资源的成本投入带来的经济效益。单位利润中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量,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更加直观的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下的全面状况的改善,从而促使企业通过改善环境来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单位废弃物治理成本指标,反映企业在治理废弃物方面的投入,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环境绩效的重视程度。

3.加强企业内部环境责任建设

为了企业自身能够认真承担环境责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需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承担环境责任建设。

(1)完善企业内部结构建设。在企业内部设置环境责任监督管理部门,有专门人员负责宣传、监督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环境责任的履行,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责任控制.

(2)加强完善企业内部承担环境责任审计工作。不仅要注重经营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审计,还要对企业环境责任贯彻落实情况予以审计评价,进而更好的督促企业认真履行环境责任。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进行环境责任意识的大力宣传,提高企业内部成员的环境素质,以便将环境责任落实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

(4)制定企业内部各部门环境责任指标。根据不同性质的部门,制定相应的环境责任指标。衡量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环境责任工作的履行情况,使得企业生产更加经济、节能、高效。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日渐被重视起来,企业作为社会主体应积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我国不仅要更加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要制定一系列环境评价指标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志颖,刘应文.财务视角下国有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

[2]刘淑华,李呈.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思考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10期

篇12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1-0143-03

一、人类已步入生态文明时代

“文明”亦可称“文化”,准确地说是“文化昌明”或“昌明的文化”。文化即“人化”,指人的自然属性的社会化,“文化程度”即“人化程度”,也可以说是其“社会化程度”。而文明则是“昌明的人化”或“人化昌明”,即人的自然属性的“科学与和谐的社会化”。因此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也可以进一步讲是“一切‘社会化’关系的总和”。

回溯历史,人类“社会化”进程先后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已步入生态文明时代。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在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等经济基础上呈现“野蛮”与“蒙昧”状态,人类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呈现“专制”与“封建”状态,人类敬畏自然、迷信自然;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在近现代科技支撑的工业经济基础上呈现“民主”与“科学”状态,人类“改造”自然、“挑战”自然,甚至欲求“征服”自然。在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人类正追求着“和谐”与“科学”状态,追求着自然生态和谐,即“生物链和谐”,追求着经济生态和谐,即“产业链和谐”,追求着社会生态和谐,即“人际与代际和谐”,人类“适应”自然、“尊重”自然,人类已步入生态文明发展时代。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国共同制定了《21世纪议程》,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含三方面含义:其一,为了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的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其二,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其三,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各国必须合作根除贫穷,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确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三大支柱;其内涵基本涉及了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三方面。2007年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度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与理念,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

(一)生态

生态可分为相互联系与渗透的三层级,即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是没有被人类有(经济)目的、有(经济)计划地介入干预而理应随其自然规律而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经济生态是人类有经济目的、有经济计划地进行生产、交换与消费等经济活动,并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而应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社会生态是人类在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的基础上,与自然之间、人类相互之间及与后代之间实现的应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人类社会同其他生物种群的地位是等同的,也是平等的,而所不同的是,人类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反作用力”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种群,在“改造与战胜自然”错误观念指导下甚至导致或加速整个生态系统的危机与毁灭。

自然生态和谐是经济生态和谐与社会生态和谐的基础,自然生态和谐与经济生态和谐是社会生态和谐的基础,因此,自然生态危机与经济生态危机都必然导致社会生态危机。基于该必然联系,我们更能理解,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提出的:“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危机来说,把对‘天下万物’的义务和对亲爱家庭关系的义务同等看待的儒家立场是合乎需要的,现代人应当采取此种意义上的儒教立场[2]。”

(二)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自古有之。纯自然因素导致的,例如有恐龙时代的结束。带有人类自身原因的,例如古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的消失。这些都是广义上的生态危机。

而现今所称的“生态危机”,是指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导致或加重的全球的、频发或持久的各类生态危机。可分为自然生态危机、经济生态危机与社会生态危机,三类危机分别是自然生态和谐、经济生态和谐与社会生态和谐遭遇破坏而处于或接近处于不和谐与不稳定状态的情形。

篇13

(一)企业财务目标评述从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我国在借鉴西方财务理论的基础上,财务目标经历了从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发展过程。在七十年代末期,我国企业一味追求工业总产值最大化。在这种情形之下,即使存在真正的财务管理活动,也只能以工业总产值最大化作为管理行为的目标函数。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财务目标。认为在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获利,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实现最大化。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在实现企业目标利润的同时,并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和风险因素,可能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期,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外部融资行为日趋复杂化,投资者与信贷者对企业绩效的关注越来越系统化、严密化,财务目标也越来越多地趋于市场评价和行为预期。这直接导致了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即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最大化被广泛接受,进而对财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它只适用于上市公司,一些非上市公司相关的信息需求者并不能准确获得公司的股价。另外,上市公司的股价可能受到企业外部因素以及一些非正常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更重要的缺陷在于其过度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于相关者利益的重视不够。此外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对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但由于其过于理论化,法人股东对股票市价的敏感程度远不及个人股东,通过理论模型计算的股票价值可能会受到计算标准和计算方式的影响导致其实际股东财富偏离实际价值等。诸多因素也使得以“股东至上”的财务目标正在不断的受到质疑。

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公司的经理人员发现在股东财富这种单一利益最大化目标指导下,可能会因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职工权益、以不正当手段侵害竞争对手、污染破坏环境等经营行为损害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这种财务目标不仅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可见,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关注企业的相关者利益,以相关者利益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导向。

(二)财务目标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再思考 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目标存在着一致和协调的关系。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目标虽然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在我同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日标的认识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我同对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认识过程中,需要不断识别企业的相关者群体,并在企业理财活动中不断满足相关者的利益,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可见,如何正确选择合理的财务目标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前提。

二、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财务目标

(一)企业生命周期概述在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领域中。爱迪思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共十个周期。其中两个阶段是指成长阶段和老化阶段。成长阶段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五个时期,而老化阶段包括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期共五个时期。爱迪思认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面临着不同的企业目标并关注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成长阶段,企业需要较为适当的销售量和利润来满足企业、员工、资本、管理者和消费者的需要。进入老化阶段的企业,由于企业地位的不断稳定和企业内外部的权利之争,可能对于企业相关者群体的关注会呈现递减效应,递减的顺序是顾客、管理者、企业、员工、资本。

(二)企业生命周期的界定对一个企业而言,合理的财务目标选择并不是一个财务目标所能解决的,而是由不同财务目标的普遍性和具体企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不同的财务目标在企业不同的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性叉存在着同一性。因此,应当在实践中采用两点论、重点论的方法,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过程,结合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对象和企业的财务活动来构建企业的三维财务目标体系,这才是我国当前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佳选择。借鉴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财务目标的相关性,并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笔者认为官僚化时期在我国企业当前的发展中可能不再存在,而企业的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可以归结为企业在创立过程中需要经历的所有阶段,盛年期和稳定期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适用,而老化阶段中除稳定外的后四个阶段可以归纳为企业的衰退过程。可见,我国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归纳为创立期、盛年期、稳定期、衰退期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三、企业三维财务目标体系重构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与界定借鉴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界定,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对象与企业财务目标的关系,可将企业利益相关者分为财务资本、结构资本和生态资本三个利益相关者群体,并对相应的群体构成进行进一步分类(表1)。

(二)企业三维财务目标框架的设计如图1所示,通过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范围界定和群体分类,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和财务活动的关系可以看出,企业最优的财务目标是一个以企业社会责任对象、企业生命周期、企业财务活动为自变量的目标函数F(xi,yi,zi),其中xi代表自变量企业的财务活动(i的取值为1~4,表示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分配活动),yi代表白变量企业的财务活动(i的取值为1~4,表示企业的财务资本、内部结构资本、外部结构资本、生态资本三大类利益相关者群体),zi代表自变量企业的生命周期(i的取值为1~4,表示企业的创立期、盛年期、稳定期、衰退期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见,企业的社会责任对象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财务活动中都存在着相应的财务管理目标函数值F(xi,yi,zi)。F(xi,yi,zi)的取值可能存在六种情

形,即不存在相关的财务目标(F=0)、利润最大化(F=1)、每股收益最大化(F=2)、股东财富最大化(F=3)、企业价值最大化(F=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F=5)。在图l所示的企业三维财务目标体系框架中,平面XOY表示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者利益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体现程度;平面YOZ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对象利益在企业不同时期的变化程度;平面XOZ表示在企业不同的发展程度下对于不同企业财务活动的关注程度。

(三)企业生命周期相关者利益财务目标总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在企业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面临的财务战略不同,导致企业则务目标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体现导致企业在不同阶段中企业相关者群体对于财务目标的需求和企业财务活动对于财务目标的达成。

在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中,不同的财务活动对于财务目标的达成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筹资活动是所有财务活动的前提;投资活动与营运活动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投资活动为营运活动提供必要的现金流;而营运活动在能动地推动企业投资活动展开的同时又成为分配活动的主要动力;分配活动是整个财务活动循环中所有结果的集合。正是由于分配活动的不断循环进行,企业财务活动才能不断的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不同的相关者群体对于财务目标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其中,在企业财务资本利益相关者群体中,企业对股东承担的责任较大,主要表现为保证资本保值增值与进行股利分配;同时债权人也是企业重要的财务资本利益相关者,其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安全经营和对债权人的还本付息义务;在企业的内部结构资本利益相关者群体中,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本的主要提供者,而且作为企业契约的参与方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当今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的情况下,经营者对于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经营者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应当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而不是仅仅考虑股东的利益;在企业外部结构资本利益相关者群体中,企业对消费者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必须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和充分的产品信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保证消费者的根本权益。作为企业的商业合作伙伴,供应商和经销商会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市场机制的角度,企业的竞争对手也可能是企业的商业合作伙伴,企业与其虽然是以利益为纽带的市场关系,但不能丧失公平竞争的底线。如果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恶性竞争,不但双方都要遭受损失,而且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其次政府(包括相应的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又一重要的外部结构资本利益相关者,在为企业提供日常经营活动、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的同时,企业也应当在政府管辖范围内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最后,建立企业与社区的和谐关系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优化企业外部环境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的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群体中,生态环境是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中的唯一无形群体。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理念的确立,我国企业逐渐认识到应当承担环境资源方面的社会责任。

(四)相关者利益财务目标子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财务资本相关者利益财务目标子体系。针对财务资本利益相关者,在企业创立期,考虑到企业初期创立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暂时不用偿还债权人的债务和股利分配,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应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在企业的盛年期,企业的规模效应开始不断放大,同时在销售收入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和企业的资本结构来不断权衡企业各种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加强企业的生产管理,实施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来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可见在营运活动中利润最大化依然是企业的财务目标,而其他财务活动应当以每股收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在企业的稳定期,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比较稳定,销售收入到达极限水平,在这个时期,企业在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同时也需要偿还债权人的债务。因此在分配活动中结合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目标,在营运活动中应当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在其他的财务活动中应当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在企业的衰退期,企业当期的利润可能不足以支付债权人的债务和相应的财务费用,不再进行相应的筹资活动,也不能保障股东期望的投资收益水平。此时,企业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偿债能力,以实现股东最低的投资收益水平,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除筹资以外的其他财务活动的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