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文化营销案例分析

文化营销案例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57: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文化营销案例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化营销案例分析

篇1

电子文件在输入、保存、传输、提供利用过程中往往伴随信息失控、污染、丢失、干扰、窃取、病毒攻击等内在与外在不安全因素,使得电子文件容易失真,引起人们对电子文件的信任危机,因而难以成为合法证据,提供可靠的法律效力。

一、影响电子文件法律效力的内在因素

文件的法律效力通常都由其载体的相关性来确定,而电子文件虽没有固定载体,虽然从此方面来看,电子文件就失去了其强调原件的意义,但电子文件作为文件的一种仍具有文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与功能。研究电子文件法律效力的内因,大部分也是从电子文件本身属性与特点出发。

一方面,来自于电子文件内容的原有属性问题。一份文件的法律效力说到底还是以文件最初的原始信息记录为主。纸质文件由于其文件生成后具有的不易变更性,即便更改也易留下痕迹,因此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内容记录的原有属性。而电子文件的内容则往往存在以下特点:(1)内容本身易于修改。因为电子文件的普及率大,同一份电子文件也可在各种不同储存设备中储存,因而其内容本身被修改的可能性大;(2)内容形式易于变化。电子文件的格式、软件的升级等技术手段均可以引起电子文件内容形式的变化,同一份电子文件在不同存储设备中存储格式的不一致可以引起电子文件内容形式的变化,软件的更新升级其信息内容的存在方式也会相应随之变化,升级过多导致原有电子文件不可读现象也可能发生;(3)内容字迹可变更性。与纸质文件内容字迹的唯一性相比,电子文件的内容字迹是可以随意变更的,在法律认证的文件的原始唯一性上,电子文件是很难从字体、字号、版式上辨别其原有属性。

另一方面,来自于电子文件的应用管理方式。与电子文件相比,由于纸质文件有其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更为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制约,因此纸质文件保存了较好的原有属性,而电子文件则通常采用如下应用管理方式:(1)存储载体的不确定。文件的原有属性对文件内容与文件载体均有要求。而电子文件由于其可以随意将内容复制粘贴任意储存变换载体形式,因而其原始属性难以保证;(2)电子文件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档案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同时,电子文件所处环境也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如存储设备故障、病毒侵入等因素均可能破坏电子文件内容的原有属性;(3)电子文件管理制度与方法的不完善。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记录形式,其管理制度与方法仍存在很多的弊端,至今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电子文件标准化管理方法,虽然2007年《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1999年《CAD电子文件归档与光盘存储办法》作为国标出台,但多是原则性描述,实际性操作难以借鉴,因电子文件形成、存储、保管、利用等很多方面均没有具体的制定与界定,档案部门也只能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来操作执行。同时,在现行很多单位采取的“双套制”的文件管理的形式中,如果牵涉到对文件进行法律原始文件认定的话,人们也倾向于应用管理健全、安全性、稳定性更强的纸质文件而非电子文件,纸质文件的法律效力优势明显。

篇2

1.1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运用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没有生活体验和实际操作。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可能记住了市场营销的概念、内容、策略和方法等,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所措。而案例教学把案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去思考和讨论,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了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2实现师生优势互动

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同时案例本身是有一定情节的典型事例,有较强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改变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为主动进取创设了条件。教师也改变了传统授课中“自我说教式”的讲解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参与讨论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增强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把课堂的主动给学生。

1.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答案,因而案例分析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是单纯去帮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激发思维,努力创设思考的空间,激发想象,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应重视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和分析的具体思路正确与否,而非答案的唯一。这样学生将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锻炼,从而学会求知、做事、思维、创新。

1.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一般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而案例分析成果评定是以小组为单位,因而要求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这种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营销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学生工作后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这样的能力培养在理论教学中很难实现。案例教学作为一项群体活动,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2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2.1分解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营销活动中什么层次上的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营销问题时所显现的能力水平;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态度的改变,又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和状况。因而教学目标可分解,认知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能力目标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综合表达的能力,情感目标上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及创新意识。

2.2切合实际,选好案例

上好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案例选择要紧密联系现实企业营销实践,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又可以了解社会营销实践,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案例的选择要难易结合,与中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目的相适应。第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使营销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以减少理论的滞后性。第三,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激发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2.3围绕案例,设计话题

选取适当案例后,教师应在充分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精心设计案例讨论任务。讨论话题的充分准备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出现课堂秩序的混乱。设计任务时,要由易到难,不求过于复杂;任务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分析时有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同时,任务设计要与案例内容所反映的理论相一致,不可牵强附会,往往一个案例可以用来说明多个理论,教师需对此进行把握。

2.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通常情况下,案例分析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能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集中群体的智慧,使得案例分析角度多样化、观点全面化和方法周全化。这样可节省时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和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既要防止“一人操办”,还要防止“搭便车”。一般来说,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以5人左右为宜,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组成,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分工协调与组织。

2.5总结评价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教师应做简要总结,归纳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对好的思路与独到见解加以肯定,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进行再次分析和讲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合作讨论的过程。

2.6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以课堂讨论为主,缺乏真实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营销知识,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企业去了解、熟悉营销实践。

【参考文献】

[1]姜贵红.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浅析[J].中外企业家,2008(3).

篇3

1.1 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运用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没有生活体验和实际操作。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可能记住了市场营销的概念、内容、策略和方法等,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所措。而案例教学把案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去思考和讨论,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了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2 实现师生优势互动

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同时案例本身是有一定情节的典型事例,有较强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改变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为主动进取创设了条件。教师也改变了传统授课中 “自我说教式”的讲解和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参与讨论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增强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把课堂的主动给学生。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答案,因而案例分析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是单纯去帮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激发思维,努力创设思考的空间,激发想象,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应重视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和分析的具体思路正确与否,而非答案的唯一。这样学生将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锻炼,从而学会求知、做事、思维、创新。

1.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一般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而案例分析成果评定是以小组为单位,因而要求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这种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营销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学生工作后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这样的能力培养在理论教学中很难实现。案例教学作为一项群体活动,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2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2.1 分解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营销活动中什么层次上的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营销问题时所显现的能力水平;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态度的改变,又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和状况。因而教学目标可分解,认知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能力目标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综合表达的能力,情感目标上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及创新意识。

2.2 切合实际,选好案例

上好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案例选择要紧密联系现实企业营销实践,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又可以了解社会营销实践,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案例的选择要难易结合,与中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目的相适应。第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使营销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以减少理论的滞后性。第三,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激发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2.3 围绕案例,设计话题

选取适当案例后,教师应在充分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精心设计案例讨论任务。讨论话题的充分准备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出现课堂秩序的混乱。设计任务时,要由易到难,不求过于复杂;任务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分析时有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同时,任务设计要与案例内容所反映的理论相一致,不可牵强附会,往往一个案例可以用来说明多个理论,教师需对此进行把握。

2.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通常情况下,案例分析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能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集中群体的智慧,使得案例分析角度多样化、观点全面化和方法周全化。这样可节省时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和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既要防止“一人操办”,还要防止“搭便车”。一般来说,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以5人左右为宜,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组成,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分工协调与组织。

2.5 总结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教师应做简要总结,归纳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对好的思路与独到见解加以肯定,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进行再次分析和讲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合作讨论的过程。

2.6 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以课堂讨论为主,缺乏真实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营销知识,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企业去了解、熟悉营销实践。

【参考文献】

篇4

2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教学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使得“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授课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开始走下讲台,走到学生当中,进行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就现阶段的课堂表现而言,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要么表现不积极,要么表现很拘谨,课堂气氛十分凝重。基于此,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分两步走:第一,先了解学生对市场营销教学的学习态度,再根据案例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合理改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增加学生对市场营销教学的兴趣。同时明确指出在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增加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境中。为达到市场营销教学的教学目标,课前学生必须对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仔细阅读、分析与思考,以此作出自己的判断及选择,并得出有效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回答问题,将自己的思考、结论大胆讲出,并进行激烈的讨论争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1完善教师教学培训制度

对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效果及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教师案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现阶段为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必须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建立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进行有效提高,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不断更新,以此满足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需求。在教学中,为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要多让教师、学生到相关企业中去加强锻炼,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市场营销教学的案例分析能力及教学水平。

2.2建立本土化案例库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市场经济的案例与其他国家的案例有所不同,建立本土化案例库,更具有现实意义。主要原因在于本土化案例更符合我国的实际现状,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我国企业、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本土化案例库的建立能从根本上帮助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现自身的教学目的。在其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与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进行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选择中要遵循以下两点:①教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一定时效性,将营销理论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尽可能与具体情况相结合,降低理论的滞后性。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选择营销案例时,要注重其趣味性,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加强对市场营销的认识。

2.3建立学生实习基地

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很重视讨论,但这种教学方式都只局限于口头,并没有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真实感严重缺乏。为了让学生对营销知识更好地掌握,一定要建立实习基地,帮助学生对营销实践加深认识,基于此,建立实习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要多鼓励学校创建具有专业性的固定实习基地,为教学实践提供必要场所。目前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实习基地建设的发展中还需要更多的扶持与帮助。

篇5

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独特性及实用性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发展现状

案例教学的运用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在20世纪初时开始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中,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从起初的不被理解到现在的广泛应用,并在营销学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在市场营销课程实际教学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还未达到最理想水平。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素材,选取好的营销案例会促使案例教学达到理想效果。目前,案例的选取运用存在不够新颖、缺乏典型性,大企业案例多、小企业案例少等问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关键地位,部分教师在案例的选取上多以国外案例为主,脱离了以本土文化为背景的市场营销,学生对其不够了解难以引起共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

教师没有在工商企业工作的经验,没有一线实践历练的支撑,对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多是凭主观判断选择,自己也很难编写案例。再者因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太过于按部就班,把自己定位在主讲的角色,还有部分老师介入案例讨论时,只顾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3.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

考核评估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部分教师对学生案例分析的成绩考评多以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为主,忽视了案例分析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而高校在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学考评往往只是片面追求教学工作量,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偏离了考评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4.教学案例资源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市场营销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多局限在知识点案例,而综合案例相对匮乏,而自编案例脱离了真实的营销活动,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但实际教学中因缺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多数实践教学只是通过学校提供的软件在机房操作,不能与社会中的各类企业有效接轨。

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施建议

1.重视案例的选取与运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案例的选取需要结合学生的能力与层次,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一般可从学生感兴趣的或较为简单的案例开始,运用近三年内国外知名企业及其国内知名企业的案例,引导学生逐步做好案例描述、案例讨论、分析、总结等。案例教学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理论基础,学生对基本概念、营销原理不理解,案例分析便无从着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等方法有效结合,以实现理论到实际的有效过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因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案例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学校应定期派教师去相关的工商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教师的实践素质。再者要改变以往老师主讲、学生被动式听课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可采取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专题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等方式,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销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以促使案例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加强案例总结,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市场营销案例的解决途径及讨论答案呈多元化,没有所谓的固定或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考评时,不应拘泥于营销理论的本身,需重视学生在案例的分析、推理、讨论中的综合表现,并及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特别针对案例分析的步骤、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评,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就综合表现给予激励评价,不足之处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在考评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战能力及合作能力。

4.重视案例库的建设,给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高校需要重视案例的开发,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给予资金投入,如建立市场营销专业校内模拟实验室,或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渠道,以满足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

三、结束语

篇6

1 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能够满足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

市场营销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现实中,营销案例本身很丰富,跟人们的消费实践联系很密切,这为营销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求将学生置于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并且担任一定角色,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决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

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作为支持人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充满自信地发言,并且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

1.3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案例教学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在讨论前,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并制定方案;在讨论中,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劝说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在案例讨论完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群体活动,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别人及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共事的综合能力。

2 中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2.1 收集真实典型案例,正确把握教学重点

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全面了解案例主题,把握教学知识点。案例选择要尽量紧密联系现实企业营销实践,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又可以了解社会营销实践,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2 明确教师角色定位,联系实际更新案例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主持人,说明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程序和操作方法,然后引领案例讨论过程。在这里,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其次,教师是启发者,通过教师一个又一个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针对学生的案例讨论明确告诉他们应用到了哪些理论及知识点,如何进行创新和改进。最后,教师是案例更新者,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教育实际。

2.3 提高学生认可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他们或表现得不积极,或表现得很拘谨,总认为只有听老师讲课收获最大,其他同学的发言不值得听。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识进行疏导,明确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是必须的。学生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 Www.]

3 对中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继续培训制度

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针对目前情况,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设立中职高专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锻炼,增强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

3.2 建立本土化案例库,匹配中职教学特点

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国外的不尽相同,本土化的案例能很好地表现当前中国企业的文化、机制和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具有现实意义。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需要解决案例建设问题,建立本土化案例库是当务之急。

结合中职高专学生具有的特点,只有选择与他们现在或将来密切相关的案例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案例的选择要难易结合,与中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目的相匹配。第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使营销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以减少理论的滞后性。第三,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价值和实践的认识。

3.3 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靠教师、学生的想象来进行教学,缺乏真实感。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营销知识,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去了解、熟悉营销实践,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鼓励建立固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虽然案例教学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因中职院校的地位、特点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中职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生源、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改善及政策、机制的完善,案例教学在中职高专教育中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hi138/Com]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等学校;市场营销;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起源和特点

1.案例教学的起源

案例教学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问答式”教学法,相传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1870年左右,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德尔创立了判例教学法,被誉为案例教学法的“先驱者”。在哈佛法学院和医学院成功应用案例教学之后,哈佛商学院在1921年正式采用案例法教学。20世纪50年代,案例教学开始从美国传到欧洲、日本与东南亚。我国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管理培训中开始使用案例教学,后来中国人民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始进行案例教学,我国1991年开始的MBA学历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案例教学在我国的广泛使用。

2.案例教学的特点

第一,案例教学的含义。哈佛大学商学院将案例教学定义为“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商业案例或疑难问题的讨论的教学方法”。上海金融学院周茂涛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而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哈佛式案例教学,即老师用一个事先写好的案例来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从中学习管理知识;广义的案例教学则包含各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第二,案例教学的特点。案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通常通过单向讲授传播基础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则通过案例互动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案例教学在教材使用、师生角色、教学程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和传统教学法相对固定的特点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有多种选择。案例教学提倡创新,没有绝对正确。案例教学是教学团队成员多向交流的过程。案例教学不只是学生向老师学习,而是提倡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案例教学强调讨论交流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二、我国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的现状

市场营销课程是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必修课程,案例教学在我国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各异与本土具体的经济文化背景,高校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1.对案例教学在认识上有误区

对方法论的认识问题是一个首要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教学已普遍接受了案例教学,但部分老师对案例教学的内涵、本质和方法都缺乏足够正确的认识,把案例教学简单理解为讲故事和分享经验教训。这种认识误区源自西方管理科学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时的产生的矛盾,其根本上源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2.师资的案例教学水准欠佳

案例教学师资的培养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全新引进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其师资接受专门的教学法训练,充分理解案例教学的精髓,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战经验。目前,我国高校营销老师多由理工转向而来,普遍缺乏市场实战经验,更很少接受案例教学的专业训练。

3.案例库有待充实和完善

案例库的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库建设的薄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由于对案例教学与案例的理解;(2)由于案例师资水平的局限。

4.案例教学的组织不甚规范

目前,我们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大多流于表面,教师课前对案例缺乏甄选和准备,课堂讨论漫无边际,整个案例教学针对性不够,学生参与随意无序,案例教学成为了华而不实的形式或噱头。

三、高等学校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建议

1.转变观念

从高校到市场营销教学,老师应从理论高度充分认识案例教学的渊源、内涵和方法,理解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正确处理基础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2.培养师资

计划专门的预算培养自己的师资,造就既深知西方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又熟悉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的案例教学优秀人才,特别注意加强高校案例教师的综合商业素养培养和市场实战经验积累。

3.开发案例

安排足够的经费招募专业采编人才加入和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编撰时效性强的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本土化市场营销案例。

4.完善教学管理

在教务管理、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上做到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和高效实用。

四、结语

案例教学是一种源自西方的教学方法,在我国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方兴未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扬长避短,让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锦上添花。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4-0189-02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经营管理类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以及和实际结合的应用性。目前社会上对于市场营销人才有着极高的需求。所以基于市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良好结合,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体验式教学法是增强学生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格式,在市场营销课程中有着极大的创新性。

1市场营销中体验式教学法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法是针对个体体验而进行的教学方式,在对生活和实际情况的接触中让学生自己寻找到课程的意义,以自身的认知和实践带动体验的发展。体验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对市场情况进行充分体验,增强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倡导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堂打造成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地。在体验式教学法当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再教育过程中要起到恰当的引导作用,注重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集中于实践教育。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法,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1能够促进市场营销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体验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教学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尤为突出。该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在市场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市场营销业绩,所以要按照学生将来在市场上有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尽量真实的模拟,但是仅凭市场经验远远达不到市场对于专业营销人员的需求。还需要在时间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市场营销理论的学习,即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必须建立在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之上,引导学生使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不是自己的日常经验去解决相关的问题。一般学生在学校和市场之间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过渡,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减少过渡所需要的时间。

1.2体验式教学法是市场营销教学发展的趋势

市场营销课程的综合性较强,以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等作为主要的理论支撑,并且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实践体系。针对市场的需求、供给、价格、渠道等进行合理的分析是市场营销的基础,所以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教学方式将会是未来市场营销专业突破现状取得更快发展的方法。在现代教学理念下,使用学科专用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体系对问题进行研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针对市场营销的学科思维体系就是基于市场本身对各种情况进行的研究,体验式教学法很好地契合了当前学科发展的趋势,一定会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1.3有利于学生在教育中的定位确认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是教育学的核心,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完善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少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直接关系。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较为被动,而体验式教学当中教师要退居二线,作为主要的引导人而存在。学生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标准的体验式教学流程由教师设定好教学中所需要的情景、任务、知识训练等基础,由学生将所有问题解决,充分发挥学生在市场营销专业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发现相关问题和在自身独立思考和教师引导下解决相关问题来达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体验式教学法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学生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也有着一定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采用怎样的方式解决问题都是对自身能力发展的一种锻炼,在市场营销的战场上,合作和竞争是分不开的,学生要学会如何在市场上博弈和竞争,也要学会如何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提供,而在体验式教学法下可以轻易实现的。

2市场营销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探讨

体验式教学法需要以实际情景作为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气模拟一个完全新颖的情景,只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使得情景尽可能地接近现实或是来源于现实,就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1借用营销案例的教学方法

商业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涌现出了无数成功的营销案例,这些案例和理论知识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理论知识就是从这些案例中提取出来的。所以对于成功营销案例的分析是市场营销课程成功的关键,正确利用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会对课程教学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但是借用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不等于全盘接受他们的思想,毕竟是市场是根据时代和地域以及需求群体而改变的,如果不能适应这些情况,那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市场营销从业者。以百事可乐品牌在中国的推广营销为例,在上个世纪百事可乐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要经过重重的审批,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和其它的厂商一起投资生产,耗费了极大的心力才打开中国市场。这种市场营销的手段和精神值得每一个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但是在当前的网络背景下,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才能让品牌得到推广。最近百事可乐采用的网络营销方式抓住了“猴年”这一文化要素,和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合作摄制了广告片,在网上掀起了热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这种营销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对营销思路的模拟使得学生对现代市场营销方式有充分的了解。

2.2营销市场模拟教学方法

相比于营销案例的分析,对于市场营销具体情境的模拟更能体现出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执行能力,情景模拟相对体验式案例分析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学生也能从情景模拟中学到相比于口头案例分析更多的东西。在模拟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对情境进行创设,只有合理并且有趣的体验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代入感,学生在沉浸入情景之后自然会使用自身的所有知识应对当前的情况。模拟情景的时候要做到兼顾教学性和真实性。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以模仿为主的体验式教学能够减少学生对于复杂任务的畏难情绪。模拟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成为模拟市场中的一个部分,从而让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更加靠近真实市场中他们应该充当的角色。营销市场模拟教学不能只针对单一的角色,要让学生进行岗位和角色的轮换,从而亲身体验到市场主体的重要性。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尽量贴合实践和具体情况的全真模拟形式,增强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社会的特点。营销市场模拟教学应该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市场营销任务游戏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来说是比较合理可行的方式,能够增强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集中学生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习的注意力,寓教于乐。

2.3实地体验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的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和企业展开合作,让学生在真正的市场营销环境中取得第一手的认识,具体的体验式教学可以由教师组织或是学生自己组织去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和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接触学习到真正的市场知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让学生在业务过程中参与一部分体验,在不影响公司业务和收入的情况下为将来学生市场营销打好基础。

3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育的实际应用当中,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统一、兴趣和知识相结合这两个方面。

3.1实践和理论相统一

实践和理论相统一的要求是教育的必然出发点,教师恰当地选择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教学方式,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流程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创造实践和理论并重的教学体系。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建立在市场真实情况和所学理论知识的双重要求之上,要将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统一起来,市场实践的侧重点应该是如何和知识结合,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一些需要经验和阅历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上。

3.2兴趣和知识相结合

兴趣和知识相结合指的是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应该保障学生对该体验项目有着较高的兴趣,只有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在营销课堂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产生兴趣,但是趣味性也不能太过,重点还是要放在知识上,教师要在不断的体验式教学实践当中把握这个度,达到良好的体验式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育当中有着较大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对目前教学模式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和改进,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促进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1.国外案例多,本土案例少

目前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某些教师特别喜欢选用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作为教学案例,动辄就是可口可乐、三星、苹果、奔驰等,似乎不用这些案例就不能说明案例的典型,甚至出现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课程中,选用同一个案例来分析不同问题,以致这些案例在学生整个专业学习阶段被不同的老师重复若干遍。老师之所以喜欢“舍近求远”,一方面当然是由于这些案例的素材比较容易获取,几乎每一本营销管理类案例教材上都能找到,教师无需费时费力亲自去采编,另一方面也由于学生对这些公司的产品比较关注,或有过消费体验,在案例分析时不至于无话可说。我们并不否认这些案例的分析价值,但同时也应看到,每一个案例都有它特定的形成背景与适应环境,这些案例基本都形成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他们的发展都打上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环境的烙印,而他国学生在分析时更容易站在自身成长环境的视角,容易产生“自我参照标准”的认识障碍,导致分析不全面、不深刻。另外,这些公司基本都属于学生仰慕的对象,与大部分学生的职业生活都比较遥远,在它们既定的成功光环下,学生更容易为这些公司的成功去寻找合理的解释,而忘却了从案例本身去探究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案例分析变成对既定事实的结论解释或经验总结,从而偏离案例分析的初衷。实际上,随着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管理完善的优秀企业,比如联想电脑、万科地产、青岛啤酒、格力空调、华为通讯、苏宁电器等等,他们在市场开拓、产品创新、品牌塑造、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是很好的典型,非常值得我们去总结和探讨,完全可用来充当我们的教学案例。

2.大企业案例多,中小企业案例少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另外一种倾向就是喜欢用大公司案例,如沃尔玛、麦当劳、娃哈哈、海尔等,有时即使很简单的内容分析,也喜欢用很大的公司来佐证。究其原因,一方面同样因为大企业的案例比较好找,现成的素材比较多,另外一方面,也因为这类案例的相关研究比较多,观点比较成熟,结论相对明确,教师更容易掌控和把握。而中小企业的案例素材由于社会关注较少,现成的资料不多,需要教师亲自去搜寻和进行问题设计,这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对于学生来说,企业越大,往往看待问题的角度就越宏观,就越难提出有创新的看法和实用的解决对策,容易陷入泛泛而谈。而且从企业总数来看,大企业也只是经济社会中金字塔尖的很小一部分,大量的中小企业才是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细胞,这些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很多诸如市场定位、渠道拓展、竞争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针对性非常强,具有较强的分析价值,而且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进入中小企业从事基层工作,这种探讨将让学生提前熟悉中小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

3.过时案例多,新鲜案例少

在案例分析中,部分教师基于部分案例的熟悉,多年下来总是沿用相同的案例来组织教学,很少对案例进行更新。尽管过去的某些案例仍然典型,但实际上,学生对新鲜案例的兴趣远大于过往的案例,新鲜案例反映的是正在变化的环境和企业竞争,很多事情都没有形成定论,因此学生没有先入为主的思维局限,想象空间更大。另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某些产生于特定背景下的案例已经不太符合今天的实际,某些过去来看比较成功的案例今天有可能成了失败的典型,如果我们仍然用它来说明今天的教学内容,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二)教师课堂组织方面的问题

1.课前缺乏有效分组,学生发言较随意

要提高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性,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提前分组,让每位学生归属于特定团队,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参与性。当学生归属于一个较大的群体时,每当面临课堂互动的要求,潜意识地会认为有比自己优秀的人来出面回答,用不着自己的主动,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回答问题的总是几个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老面孔,其他同学都成了旁观者和听众。但分组后,学生会面临具体的任务分工,在压力的驱动下不得不行动起来,以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实际案例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全班进行分组,依然采用学生自由回答的大众化方式,如果班级总体比较活跃,也许课堂还比较热烈,但如果班级总体比较沉闷,这种方式就变成了少数几位同学的表演,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整体意义。另外,这种自由回答的方式也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而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恰恰是企业非常看重的职业素质。

2.案例没有提前分发,学生讨论不深入

企业的决策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细致的调查和集体协商,很少有经过短暂的思考就匆忙做出决策。案例是企业决策的模拟,案例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有一个准备的过程,给学生以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和讨论,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将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的相关环境因素,形成成熟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但现实教学中,有些老师觉得这样过于麻烦,或由于自身案例教学能力的局限,担心难以解答学生提出的某些疑难问题,所以依然采用当场讲解案例,学生当场集体回答的方式,显然,由于思考的仓促,学生很难深刻把握案例,很多认识都比较空泛,难以抓住问题的要害,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也偏宏观,指导性不强,实际效果不佳。

二、提高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效的方法思考

(一)精心选编案例,提高案例的适用性

案例教学是为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案例的选编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案例的选编要尽量采用本土化或者本地化的案例,本地化的好处是克服文化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最主要表现在教授和学习中的理解难度,案例无法吃透。导致案例分析效果不尽人意。第三,要多采用中小企业的案例,提高案例与学生日后工作岗位的契合度。第四要尽量采编时代性强的案例,如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竞争案例、美的集团的品牌延伸案例、娃哈哈公司的渠道管理案例、格力公司的产品创新案例等等,既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也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在案例的采编中,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和麻烦心理,要有敏锐的市场观察意识,注意从平时的电视报道、报纸刊登、网络浏览中发现案例素材,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编写和设计,确保案例的典型和实用。

(二)加强课堂组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并都能得到锻炼机会,教师要提前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让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内承担一定的任务,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制定出解决方案。分组时首先要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合适的小组数,小组数不宜过多,太多了就难以保证每组分析的充分性,小组数也不宜太少,太少就意味着每组要有更多的成员,这会导致个别成员的依赖或“搭便车”现象,导致分组流于形式。其次分组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意愿,一般而言,自愿组成的小组之间默契程度更高,能够相互支持和督促,竞争力较强,但完全的自愿也可能造成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差距,因为成绩较好的同学更愿意结成一组,从竞争的角度来说,这并不公平。所以还需要教师根据最终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尽量使各组都有一两位学业比较优秀或能力较强的同学,以更好的带动其他同学的参与。第三,必须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每个小组要推选一位组长,管理协调本小组的所有工作,确定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并对组员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真正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案例讨论中。

(三)改变传统观念,适应师生角色的转换

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构成的行为系统,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是,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不同,角色关系也随之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完全按教师的节奏被动地接受知识,参与课堂的机会不多,以致经常出现“喧闹”课堂或者“沉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充当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不再面面俱到,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也不再自始至终,只对理论内容及案例背景进行适当的讲解,然后就只做好观察、记录与总结点评,除此之外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求知的启发者,不能填鸭;是学习的指导者,不能代庖;是进步的激励者,不能打击;是教学的组织者,不能放羊。所以即使他们同样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往往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只是讲解一个案例,然后学生自由回答的简单形式,当学生反应不积极或观点较肤浅时,总是不自觉的代替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分析,将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体。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244-02

党的十七大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2增加了“和谐”一词,更显现出我党“以人为本”之理念,“为人民服务”之宗旨。天地之间人为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蕴涵着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与人、地区与地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诸多因素的谐和。就我国而言,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改革之结晶,思想理念的升华;是治国理政之重;是民众注目的关键,它真实地反映了党和人民的共同心愿。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课堂主阵地,巧妙地透过市场营销学知识的讲授,培养高职学生的和谐意识与和谐能力,从而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进程中,做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积极促进者。

一、透过市场营销学使高职生树立和谐意识

世界市场营销学权威、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将市场营销表述为: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2]1。在阐释这一概念时,营销学教师可有意识地着力对学生讲述:现代社会是一个工业化、集约化、组织化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已经告别了那种“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经济。经济高度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如集成化程度很高的电子装配或汽车组装流水线生产,人与人必须紧密配合才能完成工作。也只有通力协作,才能集思广益,创新发展,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纵观日本或美国的世界知名大企业,如三洋、索尼、丰田、三菱重工、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IBM公司、惠普公司和微软公司等企业的每一件新产品无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我们所研究的市场营销就是要通过科学发展,尤其是通过密切的互助合作才能创造出满足消费者众多丰富的物质产品或服务,然后通过营销中介机构,如各类中间商、实体分配公司、营销服务机构(市场调研公司、广告公司和信息咨询机构)[2]18-19把千万种产品送达到千家万户,最终解决社会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实现物尽其畅的社会管理目标。这也是营销学所倡导和追求的终极目标:“满足消费者的现实或潜在的需要。”[2]1

从全球化的市场营销过程看,无不渗透着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劳动者的质量是现代化的基石,它决定企业命运;而劳动者的观念,是人的质量的灵魂,它决定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凡知名企业都十分强调每个员工必须具有和平发展的全球意识;对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应尽义务的责任意识;革故鼎新、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精诚团结,密切配合的协作意识;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诚信意识和全心全意全程服务意识等等。也只有上述诸多意识的良性互动,才形成了美妙的和谐音符,方可振兴企业,立足未来。

教师还可通过最常见、最直观的问题式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认知力,实现教学互动。笔者在讲授市场营销的起源时,曾给学生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所用的哪一件产品,包括吃、穿、住、行、玩、用的东西是我们自己独立生产的?没有一个同学回答出哪一件产品是自己独立生产的。通过这一现实问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生活哲理:作为社会的人,都是在互相服务着,共责共享。因为现代社会是大分工时代,每个人都是在社会整体大分工前提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才实现了劳动置换,得到了报酬——货币,才能用货币这个万能商品去交换维持自己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商品。从这个狭义角度讲,商品应是和谐的产物。除此,教师还可通过一系列有意识地选题讲解,如营销调研、市场细分和销售促进等课题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同舟共济、合作双赢、人人负责、人人共享、尽责奉献、讲求时效等最基本的和谐意识。“意识固,则素质高。”就是说,人的和谐意识巩固了,人的素质就会得到升华。

二、透过市场营销学强化高职生的和谐精神理念

万里路漫漫。高职学生有了和谐意识还不够,市场营销学教师要让此种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让它开花结果,成为学生的精神动力和人生追求目标。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08-04

市场营销学理论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一门独立学科。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医疗器械生产、销售的实际需要,市场营销学知识已逐渐渗透到医疗器械学科之中,形成一门专业性的市场营销分支学科,是一门内容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学、哲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它将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医疗器械经济发展与企业经营管理而出现的机会与优势而产生和发展,并且有着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医疗卫生行业、个人或家庭广泛的服务利用的需求,必将成为本世纪发展最快的管理学科之一。

一、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历史沿革

戚鹏等人认为,“教材建设工作在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教材内容、创新性的滞后,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相脱离,教材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对教材编写质量的监控”[1]。就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来讲,起步较晚,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从国外引进市场营销学编著、杂志和国外学者讲课的内容译稿。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更是黑洞,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高校只是近十年来的事,且并不多见.即使开设此课程的高校也没有教材,所用教材几乎都是教师自编,湖北科技学院与国内多数高校一样,采用自编自用教材。2011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医疗器械营销实务》十二五规划教材,供高职高专医疗器械类专业用,可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教材,它只为今后教材建设提供最初的式样和铺垫,也能为编著出版一部供医疗器械类专业使用的《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优质教材提供研究基础。

二、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架

(一)课程内容目标与体系设计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程内容总体设计,在“管用、够用、实用”的整体设计指导思想和“边教学、边探索、边选材、边优化”的内容建设原则的影响下,探索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程内容,本着以营销理论为主干线,融洽医疗器械知识特点,在市场领域中形成专业性营销学分支学科,突出以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目标、任务为中心组织选择教学内容,以医疗器械营销对象为载体而设计营销知识点,达到以点带面,把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匹配、实践知识与岗位技术匹配、营销知识与管理能力匹配的关联性,并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营销知识、技能的要求,完善课程内容构建体系。

(二)课程性质定位与适用专业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探索,实质是课程性质的择向。作为非营销类专业或医疗器械类专业使用,在其使用策略选择方面,它针对不同学科或专业来说,可以是一专业基础课,也可以是一专业的主干课;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可以作为医疗器械营销或其他专业的必修课程,也可以成为选修课。当然,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作为新学科、新课程的面世,依内容体系的整体设计,其课程性质应定论为是一门具有系统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适应什么专业用?课程性质的定位已阐明,它主要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医疗器械制造与维修(维护)专业,药剂设备制造与维修(维护)专业、医学影像设备与管理专业、眼视光学专业使用;也可供医疗器械营销专业、药学营销专业及从事市场营销或销售管理人员参考。

(三)课程范畴教学要求与学时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属于管理学科范畴。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相结合,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应用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知识解决企业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学时分配,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的先修课程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经济学原理等课程,明确了这些课程,有了这些课程的知识,其营销学的学时配量也就有了基础和方向目标,一般要求是按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地位与实际需要而分配学时数,其课时量策划,医疗器械类本科专业必修课配量48学时,专科类专业以36学时为宜;如果作为本科专业选修课来开设,学时分配宜36学时为度;公共选修课就不用分专业,教学形式可多样化,分配18学时左右,当然这都是个商榷的课时量,仅是个参考的标准。

(四)课程内容体系的架构

四年多来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实践,探索课程内容与结构体系,以总结性概括出适合理工医类专业特点,体现出医疗器械行业开发生产、营销管理的思想方法,针对医疗器械类专业的差异,已将基本内容的精选与结构框架设计分为10个主体模块部分,并在每个模块后备用中英对照的关键词、模块思考题、典型案例与思考分析,以助知识认知、识记与保持,达到理解、掌握与应用知识、技能的目的。

1.医疗器械市场营销概述。(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营销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阶段特征、内涵及其外延,市场营销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掌握医疗器械营销的含义、内容,熟悉医疗器械营销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关系、医疗器械营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医疗器械营销学的意义。(2)教学内容:市场与市场营销概念,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市场营销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医疗器械营销的含义、内容与范围,医疗器械营销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关系,医疗器械营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环境。(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营销环境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环境和企业营销行为的关系、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主要构成,应用分析、评价市场机会与环境威胁的基本方法,分析企业面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所应采取的对策,熟练掌握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环境概念和特点,医疗器械市场宏观环境分析,医疗器械市场微观环境分析,医疗器械企业内外环境SWOT分析。

3.医疗器械市场购买行为分析。(1)目标与要求:了解消费者市场的含义、特点以及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掌握消费者购买一般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学会运用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分析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类型及其特征。了解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市场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市场营销组织的演变,掌握生产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影响生产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和生产者购买决策过程的阶段特征,运用生产者、中间商和非营利组织的购买行为类型及其相关原理,分析中国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的特殊性[2]。(2)教学内容:消费者市场的概述,医疗器械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及其购买决策过程,医疗器械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4.医疗器械市场调查与预测。(1)目标与要求:了解医疗器械市场信息对企业法的重要性,掌握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含义与构成,掌握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过程和方法、步骤;预测市场的需求,应用市场营销调研和预测结论为企业市场营销决策服务。(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现况调查与分析,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预测[3]。

5.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组织、计划与控制。(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营销组织的演变、组织形式及其对现在和将来的事务的具体安排职能,掌握营销计划内容与实施,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指标及其意义,明确计划是企业进行营销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够协调营销活动,掌握面向对象的营销技术,加强营销管理,从而实现营销目标;掌握营销控制,面对现在和将来,开展营销质量监控,实施营销质量评估[4]。(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组织,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计划,面向个人或家庭消费者、经销商、医疗卫生机构推销医疗器械实务,医疗器械市场营销控制。

6.医疗器械目标市场营销战略。(1)目标与要求:了解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战略各步骤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及其联系,理解市场细分的作用和依据,应用市场细分原理和市场定位方法,处理企业目标市场营销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市场细分,医疗器械目标市场选择,医疗器械市场定位。

7.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组合策略[5]。(1)目标与要求:了解产品的概念及其营销价值,掌握产品组合策略和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及其营销策略,学会应用新产品开发过程、新产品采用与扩散过程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决企业市场营销实践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医疗器械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定价的一般定价方法和基本策略,学会应用价格变动的反应及价格调整原理,分析医疗器械行业的价格大战及其利弊得失;熟悉分销渠道和物流的含义及作用,掌握分销渠道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销渠道和物流管理,以及各类中间商的作用,并应用分销渠道理论来解决当前企业营销的现实问题。掌握促销的含义与作用,促销组合的基本内容以及各种促销方式的主要特点,理解广告的设计原则和人员推销的基本策略,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的主要活动方式,应用促销组合理论,分析中国企业促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教学内容: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内涵、构成、特点与作用,医疗器械产品策略,医疗器械定价策略,医疗器械分销策略,医疗器械促销策略。

8.医疗器械招投标与融资租赁[6]。(1)目标和要求:了解医疗器械招投标、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形式、特点及其流程,掌握合同签约与履约的法律责任。(2)教学内容:招标、投标及其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经营租赁、金融租赁与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医疗器械招投标的种类、范围与形式,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方案设计与实施,合同签约与履约。

9.医疗器械市场国际营销。(1)目标与要求:了解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掌握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区别,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及其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选择国际目标市场的基本标准,揭示和分析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和基本营销策略。(2)教学内容:医疗器械国际市场营销概述及其演进,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比较,医疗器械国际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医疗器械国际市场目标选择与进入方式、关税知识,医疗器械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与组织形式,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

10.创新理念与特色营销。(1)目标与要求:了解关系营销理论知识,掌握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关系;掌握绿色产品市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服务营销的定义、分类,服务营销组合策略,了解网络营销特点,运用网络营销策略;了解体验营销特点,学会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体验医疗器械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了解文化营销内涵,掌握文化营销特征。(2)教学内容:关系营销的概述及其运作;绿色营销的内涵及其特征;服务营销营销概念、分类及其服务特征,服务营销组合与质量管理;网络营销特点与运行方式;文化营销内涵及其特征,文化营销层次与功能;医疗器械体验营销的产生与发展,体验营销特点营销策略;水平营销的概念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三、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近几年课程教学实践成效

几年来,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在满足教学需要中选材,在不断充实内容中优化知识体系。已在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必修课)和2010级、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专选课)的教学中,通过课程试教、试改与内容精选的程序运行中,使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完善,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从理论教学上讲,仍采用课堂班级授课,辅导课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实践教学主要途径是每年参加一次区域性或省、市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5―6次医疗器械市场调研、营销案例分析,也有平时的课堂案例短时讨论。

(二)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

主要教学方法。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教学鉴于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教材,书市上典型营销案例也较少,教学参考也处于短缺状态,教学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适量结合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阅读有关医疗器械市场营销案例资料。讲授要求少而精,讲重点和难点,启发引导学生自学;也可运用医疗器械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式学习;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参与营销多种形式的实践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主用教学手段。采用讲授与自学结合,案例分析与讲堂讨论结合的方式。基本策略是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借助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情景模拟、社会实践、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营销知识应用能力、营销决策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安排案例分析作业,给学生接触实际、运作分析的机会,达到实践操作的训练目的。

(三)课程考核目标与单科成绩计算法则

课程结业考核。实行试卷考核的传统模式,采用百分制计分。对于非营销学专业学生来讲,可以通过营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加深对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系统性认知,体察其课程内容的整体概貌。但这方法有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的基本概念、难以考量出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的缺陷。

考核成绩计算。采用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50%;医疗器械年展会和医疗器械营销案例分析是学生实践课考核的资料与标准,成绩占30%;平时上课考勤、课堂纪律等项占20%。综合计算单科结业成绩,满分100分。

(四)课程考核命题设计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开设的一门专选课、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考核试卷命题标准参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同专业、同层次、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结业水平,以《课程教学进度计划》中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和目标层次要求编制。试卷分大题型,以各大题学时分布与该门课程教学中所占的学时数对应,各大题考分分布以考试内容所占全卷的总分分值,体现教学时数的短长,体现知识单元在整个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全卷知识考点涵盖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体系,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并保证多数考生能够在规定考核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回答,其试题难易度、期望考试质量与实际命题目标测试要求相符合。

(五)课程内容构建质量与效果的实证分析

课程内容构建质量与效果的实证分析,其实证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是多方面的,本例见证于采用课程内容选择与内容结构体系调研,课程教学考核的质量分析等手段举证比较。

1.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体系实证分析。调研对象与方法,以调研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必要性、学时数、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体系设计问卷调查表。2011年7月以来,先后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回校面谈等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向毕业生和在校生共发放调研问卷46份,实际收集有效电子版、纸质版问卷共37份,无效卷3份,有效卷回收率约占80%。

调查结果。对医疗器械类专业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必要性回答,有19人认为很有必要开设,14人认为可以开设,4人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对开设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时的回答,23人认为开设36学为好,10人认为54学时合适,4人认为36学时多了;对近三年开设医疗设备营销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知识含量与内容结构安排的认知,24人认为内容管用、够用、实用,13人认为内容基本上管用、实用,内容缺少不够用。

实证分析一。从教学学时看,认为36学时多了的观点认为,医疗器械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是医疗器械使用、维护与维修,做售后服务性技术工作,学点营销知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学;持36学时不够用的观点认为,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人身安全与健康的“朝阳产业”发展迅猛,将会推动医疗器械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这个需求量就包括数量和质量,需要懂得医疗器械营销学专业知识,才能适应市场营销工作。最后的结论佐证了开设36学时比较合适,其点击36学时的人数也占多数(62%,23/37)。

实证分析二。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撇开认为内容基本管用、够用的观点而来讨论其认为内容不够用的说法。认为内容不够用是因为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较大的支柱产业,营销学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宽阔,只有足够学时、丰富知识内容才能构成知识内容结构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的连贯性、实用性,才能更好地融入特色营销、家庭医疗保健仪器营销,体验营销知识内容。

结论,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内容知识的宽度、深度及其结构体系的科学性,是个漫长的建设与优化过程。对已持有的不同学说,可能是当时的问卷调查表没有把本专科分类设计而形成的调查自身误差,还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2.课程考核与考试质量实证分析[7]。在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探索研究,以教学实践为手段,并在教学实践中选材,2010年以来,对课程内容构建质量与效果的考核,用教学测量来举证分析。以2010级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医疗设备营销课程结业考核为例,考核资料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课程考试质量软件录入医疗设备营销课程结业考核分数,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及其成绩分析、质量分析数据。

考核结果,本专业共有35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2分, 最低分61分,平均分75.8分,标差8.37,偏差0.12,峰度2.18,区分度 0.23。

考试成绩分析,从成绩分数段分布频数看,高分或低分的学生数相差也不远,大约处于持平,频数曲线显示中间高、两边低状态,近似于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考试分数在均值75.8±8.37的范围内,考核结果与结论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系统掌握和理解程度。

考试质量分析,从试题总体上看,以偏度与峰度见证,偏度值为0.12,表明考试成绩的分配,属于正偏态,偏态程度属中下等。峰度值为2.18,本次考试成绩的分配曲线属于近似于正态曲线,为扁平而略带尖的顶峰度。再从区分度看,它是衡量、鉴别学生水平能力差异的指标,本次考试区分度值为 0.23,在区分范围 0.4~0.5之外的下限,表明考试质量没有较好地区分学生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戚鹏,邢鹏.高校教材建设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

校教育管理,2009,(4).

[2]蒋长顺,乔忠.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

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胡亚荣,金浩宇.把握企业需求提升医疗器械专业学生

就业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2,(18).

[4]王能河.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研究[J].中国市场,2012,(5).

[5]吴锦.浅谈药店会员制创新营销策略研究[J].价值工

程,2012,(17).

[6]金兴,乔忠,王能河.医疗器械营销实务[M].北京:人民

篇12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及人力资源市场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消费方式都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营销的发展。关于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研究,逐渐成为高校发展中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高校为了更好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必须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的研究。

一、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的运用主要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在20世纪初时开始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中,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从起初的不被理解到现在的广泛应用,并在营销学教学中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地位。高校市场营销教学的发展,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深入研究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了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教学案例资源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几个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

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是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非常普遍的问题之一。由于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这一问题的影响,直接导致了高校市场营销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专业内容,对一些专业知识及技能的问题无法达到理解和应用的水平。其次,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也无法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

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由于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问题仍然存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效率不高。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直接成为影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如何改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这一教学问题,对于提高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的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必须重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这一问题的发展情况。

(三)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实施成效不明显的主要因素之一。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高校市场营销教学的专业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接受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活动,专业学习效率不断下降,市场营销专业能力的提高成为难上加难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成为高校教学重点问题之一。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中,重视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这一问题产生的影响也很重要。

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有效建议

(一)重视案例的选取与运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研究中,重视案例的选取与运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有利于改善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的教学问题,并逐渐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其可以更好的接受专业的知识,不断强化自身市场营销的能力。其次,重视案例的选取与运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更加积极的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重视案例的选取与运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对于高校开展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高校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方面逐渐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尝试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结合多媒体、营销软件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以促使案例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重视案例库的建设,给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应在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给予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重视案例的开发与教学措施的应用,建立专门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积极尝试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拓宽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渠道,不断满足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通过重视案例库的建设,给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这一方式,逐渐提高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效率及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的运用研究,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其将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研究,也逐渐成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问题。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深入研究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积极的完善存在的教学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将来可以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努力。因此,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研究中,深化校企高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发展理念,是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教学问题及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那英续.浅谈高校市场营销案例教学[J].才智,2015,(7):118-118.

[2]盛济川,陈理飞.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7):63-64.

[3]巫佳琪.关于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科教导刊,2014,(28):181-182.

[4]王少辉.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4):238-238.

篇13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定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最大的好处是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的企业营销人才。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案例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的明确性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教师要将包含着问题的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有针对性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去思考和讨论,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加深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讲授“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时,笔者给学生呈现本地一家饮食连锁店的“宝城螺蛳粉”的经营困境,要求学生提出改善经营的措施。在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和讨论,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去认知理论,运用理论创造性解决了营销难题,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从业自信心大增。

二、客观真实性

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决定了案例选择的真实性。教师精选的案例就是学生的练兵场,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营销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营销场景,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战才能练就真本领,推理杜撰出来的故事没有讨论分析的价值。如以氢气为燃料的新能源汽车尚在研制当中,教师就不能将美好的愿景作为案例要求学生做市场营销分析和决策,因为产品和环境都是虚拟的,它会把教学带入“海市蜃楼”当中,徒劳而无功。

三、运用综合性

在未来的工作中,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为此,教师选择设计的案例,要有助于学生调动综合因素。要选择描摹和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系统分析和回答中,不仅能运用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挖掘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在讲授“核心竞争力”内容时,笔者设计了非常可乐和王老吉市场占有率对比的案例。一个号称“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另一个则为民间传统凉茶,市场认可程度差距如此之大。于是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为非常可乐探究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的问题。这个客观存在的现实,使得学生极有兴趣地寻找现象背后的文化、产品、渠道、广告和消费心理的差异,综合得出各具特色的改进措施。

四、注重启发性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不要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要在乎它是否能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这点上,笔者深有体会。笔者曾向学生提出“恒大冰泉4元的零售价,你接受吗?如果你是该产品的营销管理者,你会如何定价?”的问题。自然,学生们的意见和措施是不尽相同的,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主动分析相关背景,学习相关知识和理论,加以自己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权衡利弊,形成自己的思路,做出决策。最重要的是,学生们能由此及彼,养成了关注市场、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突出实践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