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57: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课外阅读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提出了阶段目标:一、二年级,“喜欢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课程标准不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具体要求,也提出了质的提升。所以,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是每所学校及每位教师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要完成此项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够的,应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书

(一)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就伴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爸爸、妈妈的童谣、童话故事长大,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讲演,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文章。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如教学《少年闰土》,就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学了《卡罗纳》,就可指导学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可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等风格相近的优美散文。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进而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做到“以课外带动课内,以课内促进课外”,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二)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图书,让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儿童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14~16岁孩子的阅读倾向于思维、发明、论证、推理及人物传记类图书。然后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方面的读物。根据小学生的文化基础、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老师们可以向他们推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另外,课外阅读应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我们课前课后布置学生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了阅读量,也使课内外阅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阅读指导,让学生会读书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就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的读书方法与技巧。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内掌握读书方法,才能使课外阅读得法、受益。课外阅读就能为学生复习、运用阅读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要想使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就有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使学生从“要我读”变“我要读”“我会读”。

(一)读与写结合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我校历来都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如让学生给读过的故事续写结尾;把自己课外所读的一首古诗改写成其他形式的文章;给自己所读的课外读物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等等。不知不觉,学生在学会读书的同时,又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读与讲结合

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后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交流读书方法。上课时还可组织学生讲讲读书后的收获和体会,谈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印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模仿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自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使学生知道如何读书,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同时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学会读书。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爱读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激励也是促进学生想读书的好方法,让学生把平时在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收集起来, 做成剪贴报、手抄报在班级、学校的展示栏中展示。这个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拓宽了知识面,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积累材料,还能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让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学会阅读,学生就能自由徜徉在书海中,就能亲近母语,积累语言,写作时自然也就能厚积薄发,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快乐的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课外阅读虽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恰当的指导。有的教师仅仅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到底应该读些什么,怎样读,学生一片茫然,有的老师虽有一定的方法指导,但多流于形式。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行。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教给阅读方法,做好引导工作

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有所获得。

(一)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阅读一本不健康的书,比不读书更坏,更有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从孩子出发,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读经典名著,净化心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滋养已如雨后春笋点点入土。

读时尚读物,满足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奇怪《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风靡校园了。对待这种时尚读物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积极引导这种时尚。

(二)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什么是恰当的方法呢?答案是一条似乎自相矛盾的阅读原则:你先要不求甚解地、粗略地读完一本书,然后才能试图精通它。

略读。对书本的迅速略读,就好像对庄稼另作一次性的扬谷,使你能够得到大部分饱满的谷粒。你会发现略读所得,就是使你能够得到的最值得读的地方。无论不求甚解的通读或略读,把一本书大致看一遍之前。

其实,小学生阅读多了,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想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在读深奥的非小说类课外读物时,总是先读它的结论,然后再查阅文中具体的内容。有人这样劝我们:“不要打算一下子完全读懂一本书,当觉得不能理解时,可以暂时抛开它,过一段时间再来读,总会被你读懂。”无论孩子们选择何种方法,只要适合他们的,有一定收获的课外阅读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综合阅读成果,提高素养

小学生愿读书、会读书、善于读书了,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指导他们如何综合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

首先,是借鉴仿写。借鉴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等,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引导点拨仿写。

其次,提高了小学生明辨是非、好坏、美丑的能力。比如说当他们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这部名著虽然景深,却可以让小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表面上冉阿让是个罪人、坏人,可是他有着无比崇高的人格。它教会小学生批判人和事时不能单从表面,应该深入其内心本质。

篇3

随着课改不断向纵深方向推进,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但我们也应看到教学不足: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恰当的指导。到底应该读些什么,怎样读,学生一片茫然,有的老师虽有一定的方法指导,但多流于形式。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现状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其现状令人担忧,调查表明:学生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教师不能正确地引导。阅读的书籍也是良莠不齐,甚至不健康的书籍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一方面,学生能如数家珍地道出一大串电影明星的名字,清楚地知道有关这些明星的奇闻轶事,可对莎士比亚,雨果却一无所知,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大量辅助教材使学生把那些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佳篇看成是一种机械式的作业,对课外阅读毫无兴趣。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有所获得。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

(一) 选择合适读物,爱上阅读

1.读经典名著,净化心灵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净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又人道的感情世界,来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孩子这种阅读心理是有个性差异的。有些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稍大一些的会有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因此,有针对性的推荐他们读一些描写青少年爱情心理的作品也未尝不可。比如《少年维特之烦恼》《猫狗之恋》等。阅读这些作品不是鼓励孩子早恋。恰恰相反,他的积极性在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读时尚读物,满足需求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奇怪《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风靡校园了。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长发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孩子们我为书狂,每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而想方设法的努力着,每人都为能有哈利波特那样的魔法而陷入暇想。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

(二)指导恰当方法,学会阅读

1.依据实情引导读法。首先要找出你能理解的内容,尽量读下去,不要停留在费解的地方,比如那些难以看懂的议论和注释。书里有足够多的部分你能立即理解,这些部分很快形成一个坚固的立足点,站在这个立足点就可以继续向上攀登。在迅速阅读中你能理解的部分即使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也能使其余的本来晦涩的文章变得明朗。略读。对书本的迅速略读,就好像对庄稼另作一次性的扬谷,使你能够得到大部分饱满的谷粒。你会发现略读所得,就是使你能够得到的最值得读的地方。无论不求甚解的通读或略读,把一本书大致看一遍之前,下述步骤是很好的方法:

(1)看标题、内容和序言,特别注意标题、全书主题与宗旨,或作者的特别观点。

(2)研究书的目录,以弄清该书的大致结构,像旅游者利用导游那样利用它。

(3)注意书后的索引及引证的有关书籍。在索引中见到你所需要的名词时,可以翻开有关段落,找到答案。?这样,你就可以决定该书应该详读还是略读,如果打算略读,就可以在上述步骤的指引下找出重要的章节,重点阅读。

2.结合个体选择方法。不是每种方法都适合每个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高低有差异,是无须争辩的事实。有些小朋友,在阅读时划线作标记,是十分适当的方法,可有些小朋友却未必适合。当他们再次阅读这本书时划线的地方会使他们想起第一次阅读时的感想,就很难有新的发现与启示,倒不是像其他人那样会令他们产生新鲜的感觉和印象。这样他们则可以在阅读时作索引,先记下页码,再简略的写出自己的提要与见解,在第二次、第三次重读时,再会把索引的内容扩充几遍。其实,小学生阅读多了,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想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无论孩子们选择何种方法,只要适合他们的,有一定收获的课外阅读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展示阅读成果,巩固阅读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1.读书笔记展评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我们的做法就是:定期进行展评。如依托我校的“读书节”开展走进名著活动,引领学生“读经典润人生”,并以“读后感”的形式让经典读书活动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通过记笔记,写读书体会,开展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读经典书的积极性。

2.读书交流报告会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或读一文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孩子们乐于参与。

三、开展读书竞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刺激。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这样一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孩子的内心原动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课外书的用处真多。

篇4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可见,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老师的努力培养。

1.经验介绍,树立信心。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如利用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每个学期请班上语文成绩优异的,尤其是写作文、讲故事水平较高的学生介绍自己阅读课外书的体会,这种典型介绍直观形象,让学生看到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大有帮助,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萌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2.故事引路,体验阅读。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当教师讲完故事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学生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感动,或惊险,或奇特……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在情节体验的喜悦中领略课外阅读的乐趣。

3.课外延伸,推荐阅读。课外阅读,是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外延伸,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书籍,进一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如课内学习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可补充读《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学习了《草船借箭》,可推荐读《三国演义》;学习了李白的《赠汪伦》后,就根据《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延伸阅读《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等,从而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二、广开渠道,挖掘书源

鲁迅先生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广开渠道,挖掘书源,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1.选购新读物。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同时,鼓励学生为班级图书角捐赠书籍。教师也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和书籍。

2.建立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的第二个课堂,学生能从中汲取营养,张扬个性。发掘图书室的资源,使图书室成为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开设课外阅读课程,指导学生交流阅读收获,提高读书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三、加强引导,形成习惯

目前,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掌握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方法有三种:浏览、略读、精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讲多读,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把课内所掌握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体,精读是补充。对重要内容要指导学生精读,“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意。”对一般内容要采用浏览的办法快速阅读,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了解全书主要内容,然后寻找知识要点,最后进行摘要。在略读中要筛选重点章节精读,同时在精读中穿插略读。如小学生背诵的7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阅读的书一旦选定,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好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开展活动,体验乐趣

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农村小学生要做到不但爱“读”,而且会“读”,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些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展示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篇5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之多年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经验积累,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寓言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教师必须是此类课外书的积极读者,可选讲一个故事,有意识的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能读书。中、高年级则应将学生兴趣引至名人传记及科普读物上,结合语文课的学习,相机推荐适合“口味”的书目,鼓励他们课后去自由阅读

2.指导表演。

一年级的注音读物上有《滚南瓜》的故事,我先叙述开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帮小白兔出主意:“怎样才能将南瓜送回家?”接下去阅读原文后明白了:小白兔是看到了熊猫骑的三轮车后,想到把南瓜滚回家。“怎样才能将南瓜滚起来呢?”我又出示一个大南瓜,放在讲台上,让两个学生把南瓜竖起来演示滚来滚去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谁愿意表演这个童话故事?”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我请三个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故事中“小白兔”滚着南瓜回家去的情节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滚南瓜》的故事也人人会讲了。

在低年级课外阅读中,这种“读、议、演”结合的做法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又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示方法。

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还需加强指导。每节阅读指导课上精读一、两篇读物,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三步读书:初读,归纳主要内容;速读,质疑解疑;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告诉学生自由阅读时,不仅可以连读,略读,还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跳读。二年级学生能把一本200多页的书在放学以后几小时就看完,有的学生就是挑最有趣的情节跳读的。如:有一次一学生在电视上看一部连续剧《红楼梦》,急于想了解黛玉和宝玉的命运结局,就找来一本《红楼梦》小说,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答案。家里人感到非常奇怪,他却笑着说:“我是跳着读的。”

4.明确要求。

让学生明确不同体裁的读物有不同的要求。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历史故事重在懂得故事梗概;诗歌重在通过朗读体会其意;科普读物应明白书中的科学道理。还要求学生对各类文章中精彩的重点段,要会理解、会背诵、会仿写。这样既为写作打下基础,又能提高理解能力。

5.培养习惯。

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人备一本摘录本,教会分类摘词摘句。如佳句分类:按句型可分为比喻句,拟人句等;按内容可分为写人物外貌或写动物外形的。学生的摘录本,每周必查一次,每学期互阅两次,相互促进。

6.作业钩连。

把语文课的内容通过阅读挂钩,做到“根在课内,梢在课外”,如学了《吃虫的植物》后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世界上吃虫的植物约有()种,在我国已发现有()种,除了猪笼草,茅膏菜外还有()。”这样的作业,学生是有趣完成的,于是乐于阅读有关书籍。课本中安排的重点项目,光凭基础训练中安排的练习还不够,围绕每组训练重点,读讲课文时,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课外结合与小学生相关的书类杂志读物上的文章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不过练习的短文要注意有明确的典型性及反馈性,以利掌握规律、熟练技巧,发展智力,又促进了读书读报活动的正常开展。

篇6

一、创造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趣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遵循阅读规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起点要低,要求要严,形式要变,鼓励要多。

1.营造阅读氛围。如看题目猜测文章大意;根据主要词汇猜测主要内容;根据首段猜测其他段落;文章段落正确排序;展开想象故事接龙;抛砖引玉,引出故事;激情表演伴阅读;找段游戏,其乐无穷……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将会更开阔,他们的阅读兴趣将出现诸多的偏差。大多数学生爱看童话故事,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极少问津。鲁迅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

2、引领学生爱上阅读。我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一种看书的需要。如大部分学生乐于猜谜,又没有较系统的猜谜知识,这时我教学生猜谜的一些方法,告诉孩子老师是从哪一本谜语书中学到的,自然地把谜语书推荐给学生。最后提出两周后将继续开展猜谜,并将推选出几名“猜谜大王”,孩子果真顺着老师设计的思路争相抢看谜语书,还会编几个较简单的谜面。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一是浏览性地泛读。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或报纸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学生根据一定目的快速翻阅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指向性非常明确,或为解决一个问题,或为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精读,品味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深远内涵,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

2.教给学生“记”的方法。“做笔记能使人知识精确”。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记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随感式笔记。这些笔记在学生阅读时随时进行。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还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小问号,或写下自己的疑问,然后请教父母、老师,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有所得。二是摘录式笔记。这些笔记是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及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对此进行归类,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三是创造性笔记,即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再创造,如续写、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三、激励评价,使阅读成为一种需要,让学生终身受益

1.从任何角度看,学生都会各有差异。完成阅读的质量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包括尊重他们的差异,给予更多鼓励、奖励和提醒,给予更多具体的语言评价。

2.每学期初,我提出目标,一学期要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如期完成的或不能如期完成的,阅读卡片做得好的或做得不够的,都列入期末的评定成绩。

篇7

一 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为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述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 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是达不到目的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4.摘录批注法

篇8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45-01

阅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获取信息,提高语文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然而,目前很多学生无法真正做到广泛阅读,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领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创设良好的外部阅读环境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意识,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学生的读书欲望。例如,学校可以开展读书活动周,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在教室挂一些与阅读有关的标语,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书香气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阅读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自由交流在阅读中的心得,将阅读中的经验和喜欢的书与同学分享;等等。

二、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外部的阅读环境只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不足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因此,老师必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从被迫阅读、跟风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从内心爱上阅读。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体会到阅读的诸多益处,才能对读书持之以恒。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制造悬念。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虎门硝烟》时,可以提问学生:林则徐的生平事迹都有哪些?这些事迹都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品质?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莫高窟》时,可以问学生:莫高窟的壁画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其文学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便会主动阅读课外书籍,查找问题的答案。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经历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产生共鸣,增强阅读兴趣。老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就感。老师要不吝表扬学生,肯定学生在阅读上的成绩,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充满信心,产生继续阅读的愿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阅读,选择一些有助身心健康的文章阅读,能提高文学修养。在课外阅读中,老师不仅起指导作用,还应该起到督促作用。老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切不可拖泥带水。

三、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学界提倡百花齐放,书籍的内容也逐渐多元化。因此,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格外重要。苏教版新课标语文大纲中明确要求老师要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给予相应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为他们推荐一些内容浅显的记叙类文章,将这一类文章的特点、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以便学生理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推荐一些中心思想较为深刻的文章。

篇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可见阅读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小学时期是学生知识打基础的阶段,需要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升社会经验。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去糟粕、留精华,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引导循序渐进,培养阅读兴趣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分析出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知识和情感需要,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需要基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由年级为基础,划分年级目标、上与下学期目标,每月阅读目标及子目标。如四年级的课文阅读能力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达到200~250字;能够学会运用工具理解较深的字词;且能协调好略读与精读的关系;能分析出文章的主旨思想;能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书写阅读笔记,每次笔记500字左右;能根据笔记内容插图。再将总目标细化到学期,学期目标细化到每个月、每周中。通过科学制订目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促进读有目标。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采取科学的指导方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从满足学生好奇心这一方面出发,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获得知识的满足。可以采取角色表演、讲故事比赛、分享交流会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组织学生在阅读周中阅读《三国演义》,邀请学生讲述其中的故事,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又如,要求小组表演《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二、推荐优秀书籍,使得读有内容

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关键元素,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属于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小学生阅历少,免疫力低,认知水平有待提升,不会选取读物,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使得课外阅读完成后,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储备社会经验。可以选取以下几类读物

一是探究类书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也为了引导学生应用语文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类书籍。如科普类读物《一粒种子的旅行》《动物王国大探秘》《科学家故事100个》等。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得知识,并在生活中展开实践探究。

二是拓展性阅读。小学生处于天真浪漫的年龄,也处于知识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内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增长需求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实施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低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童话、诗歌、故事、语言等,《中国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等,中年级拓展阅读写景叙事类书籍,高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科普文章和应用文,《父与子》《丁丁历险记》等,如《万物简史(少儿版)》。通过教师推荐优秀书籍,使得学生读有内容。

三、科学授之以渔,引导读有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素材中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如何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收获经验,提升能力的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卓有成效的阅读办法。课外阅读方法有很多,根据去粗存精的原则,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是选读法。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写作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要阅读的内容,包括书籍、报刊、杂志等。如学习《神奇的克隆》后,指导学生借阅有关图书,阅读科普文献,写作科普文章,提升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二是精读法。即为对美文、优秀的文章展开咬文嚼字,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文本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引经据典,就可以用这些文本作为阅读的教材,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三是速读法。即为快速阅读方法,只为了解故事梗概和文章大意。需要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且身心合一,在短时间内快速收获大量信息,并将其中的精华吸收进来。

篇10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3. 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 收获激情。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水平低的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等的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水平的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 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57-1长久以来,小学语文只立足于课内阅读,对课本教材反复咀嚼,却极其忽视课外阅读,只寄希望于学生课外自觉阅读或家庭教育,对于课外阅读的检测则更加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显然收效甚微,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未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到了中学再想养成就更困难了。语文课自课改开始,广大教师就极其关注这个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更对此进行了明确的量化规定,即九年中小学期间,课外阅读的总量不低于400万字。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粗算应不低于140万字。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完成这一阅读任务?是布置阅读任务,然后通过常规考试检测?显然,像对待课本教材一样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可见,检测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读后感言,思维闪动

每学期伊始,语文教师都会根据《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然后课内给少量的时间,再要求学生利用课外和假期完成阅读。那么经过一两周或一个月之后自然想看看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准确了解阅读效果呢?此时,读后感交流就成了重要的检测办法。

如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推荐中列举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作者童年时期的亲身经历是在蜜罐中泡大的学生们所想象不到的,读后感慨良多。学生事先做好发言稿的准备,在随后的两节课中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的交流互动。一些学生开始时无从谈起,这时引导学生先朗读一段原著,使自己进入文章的情境中,一边酝酿感情,一边抒感。当一两个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其他有过共同阅读基础的孩子们自然会觉得有话说而踊跃发言。或者一开始,老师还可以以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或者自己初次阅读该书时的体会来启示孩子们发言。在倾听孩子们发言时,老师自然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这样的不同于常规教学的交流活动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参与兴趣,对于没有认真阅读的孩子们也一定会起到引导和鞭策作用。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发言整理成文字,或者对开始的发言稿作进一步修正,再将这些闪动着学生思维火花的文字集结展示,或通过板报、手抄报或者展板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一定会让孩子们对自己的阅读产生自豪之情,长此以往,何愁学生不肯主动地去读书呢。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对小说、童话、故事等课外书籍的阅读检测,即使是诗歌类的课外阅读一样可用。例如小学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有《千家诗》《弟子规》,这些作品一样可以通过读后感言的形式进行检测。《弟子规》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感想。《千家诗》选一首两三首读一读,再说一说。

二、互通有无,同窗交流

当然,除了规定书目,老师们一定还会对孩子们说,不能只看这些喔,课外阅读读得越多越好。那么,半学期或者临近期末咱们就来比一比谁的课外阅读读得多吧。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使学生们在交流读后感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当孩子们把自己半学期一学期的课外阅读书籍拿到教室里时,读得多的孩子一定是自豪骄傲的。当然如果怕对读得不好的学生产生打击,就让学生只带来自己最喜欢的书本吧。随后,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运用朗读、交流读后感、讲解故事等活动,来推荐好书,使学生之间分享好书,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增进友谊,共同分享阅读乐趣。总之,让学生畅所欲言,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更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一同进步。注意,这时孩子们拿来的书籍可以是五花八门的,包括家里的报章杂志,只要是有益的皆可。对于喜欢读报的孩子,可以让他讲讲新闻时事。对于喜欢读诗歌的,可以让他说一说读诗的乐趣。

篇12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其中三四年级要达到40万字左右。然而综观当前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课外阅读时间少,课外阅读兴趣低;学生缺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以上的现象着实让人担忧。如何能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希望对改变此现状能起到改善效果。

关键词 课外阅读现状策略人文素养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低;缺乏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种种现象令人担忧。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3-4年级的学生的语文课外以"大量阅读、自主摘抄"式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那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呢?笔者对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个人一些看法。

1.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课外阅读时间少,当前小学生用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比较少,有的甚至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他们每天的语文作业主要是抄写生字词和背诵,基本很少有语文老师布置有课外阅读任务。加上要完成其它科目的作业,所以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找课外书籍来阅读。二,课外阅读兴趣缺乏;很多小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他们情愿把时间放在看动画电视剧或玩游戏上。而且家里的课外书籍比较少,就算有个别学生去选择看课外书,也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名著节选,"功利阅读"的现象仍占主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相对较短,品种也不够丰富。三,课外阅读能力低,由于当前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所以在平时考试中,课外阅读题的分析得分率是比较低的,有一些甚至留空白。

2.存在这种现状的原因

2.1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小学生的课业过重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小学阶段应该是一个强化阅读,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所以当前的教育应实践素质教育模式,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读"死书"的僵局中解救出来。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出的学生虽然能考出个好分数,但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达的发展,对繁荣祖国的作用不大。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2学校和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新课改提出的,应把语文当成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来教,封闭的教育、封闭的课堂培养不出开放的人才,培养不出创新能力。只有打破"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语文教育才有生机,才有活力:学习语文只有拓宽学习渠道,课内课外有效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学校和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这个新时代。

2.3家庭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略了孩子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由于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家长都具有"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传统思想,对孩子的成绩都是非常关注的,觉得孩子多读课外书籍对提高成绩的影响不大,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有分寸的限制"态度,即除了与学习有关的一些教辅书和极少的几部名著以外,一般的课外书都被列入禁读"黑名单"。原因非常简单,怕过多过滥的课外阅读影响孩子的学业。他戏称此举为"壮士断腕",主要是担心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不能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分配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题,多给孩子报几个补习班,而严重忽略了孩子课外阅读量,不利于孩子人文素质的提高。

2.4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不够明确

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很多学生也不注重课外阅读,总认为考试不从课外阅读出题,多看对考试也无多大益处。所以在学习,教师应为孩子树立一种阅读书籍的氛围,特别是多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经典名著,让学生明白:经典著作的阅读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4.解决此现状的策略

4.1培养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书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应定期对阅读进行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基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4.2根据内容,指导阅读相关的文章

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去看些什么课外书,这时,老师就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了,多给学生介绍一些书籍,让他们课后找来看,这样学生看起课外书就比较有目标了,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比如我们在上到五年级下册的《白杨》时,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去找下茅盾的《白杨礼赞》来阅读,比较下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4.3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与应试不应该是矛盾的。升学考试是阶段性的人生体验,而阅读活动则要伴随人的一生,能否处理好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验。,对中小学生阅读而言,是经典著作还是畅销书本身并非那么重要,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使之对阅读产生热爱。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强调的不是这本书在历史上有多么重要,而是开启学生的心门,让他自己感受到这本书在他个人阅读经历中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是热爱阅读的人,特别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多读,多体会,多思考,逐渐培养起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比如,开展一些有关阅读的活动或比赛。

总的来说,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积极贯彻新课标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位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其课外阅读兴趣,让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地提高。

?

参考文献?

篇13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