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商管理实践目的

工商管理实践目的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商管理实践目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工商管理实践目的

篇1

引言

中国海上可开发风力资源储量约为750GW,在经济发达、电网结构较强且常规能源缺乏的东南沿海地区分布较为密集。而海上风电场的建立,不仅可以缓解其能源环境压力,还能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海上风电的技术非常复杂,面临着很多挑战。因此,积极主动学习国内外海上风电场建设经验对于发展我国海上风力发电非常重要。

1 中国海上风力发电现状

近年来,陆地风电场由于建设用地、电网条件以及环保等因素的制约增速开始放缓。而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海上风电建设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全国共建成海上风电试验、示范项目5个[1]。2012年我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27MW,其中潮间带装机容量113MW,累计装机389.6MW,位居世界第三。其中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已投入商业运行。

2 海上风电施工方案

潮间带和近海风电场一般距离海岸线的距离为1~20 km,水深一般小于30 m。但近海往往存在渔场、通信、军事等用途,水域使用权复杂,风电场建设将不可避免地逐步向深海区域发展。2006年英国建造的Beatice风电场的水深达到了45m[2]。根据国外的研究结果,全球风电场有向深海域发展的趋势。

2.1 海上风机的基础型式

由于海上风力发电机的建造位置高、重量大,所以上部分结构会受到较大风力负荷,这就对风机基础提出了不仅要能够承受竖直向下的压力,还要有巨大水平力和提拔力的成受力。现已投入使用的风电机基础中有单桩基础、重力基础以及导管架群桩基础。浅海区域多使用点桩基础和重力基础;导管架基础仅在45m水深的Beatrice风电场采用过;重力基础在岩基海床以及承载力高的沙土地质条件使用较多。

2.2 海上风机基础施工

(1)单桩基础施工

单桩基础结构简单,在水深30m以下的海床较坚硬区域采用较多,桩径在3.5 m以上。根据海床硬度的区别,施工方法上主要利用两种途径:第一是用桩锤直接打桩,第二是钻孔安防钢管桩,并进行灌浆处理。第一种途径中的打桩主要是采用液压打桩锤。第二种途径一般是用在海床面为岩基的地方,钻孔用循环钻机,孔口由钢套管撑住,入孔这些钢管桩的吊放主要用起重船或者是液压自生平台,最后灌浆钢桩和孔壁之间的空隙。

(2)重力式基础施工

导管架群桩基础和海上石油平台类似,在陆上的车间加工好后,运到风机基础安装处,由大型起重船把导管架由水平向转成竖直向,缓慢放到海床底部。在导管架4个角上各有一个套管,将桩沿着套管打入海床。

(3)导管架群桩基础施工

导管架群桩基础类似于海上石油平台,将在陆地车间加工好的导管架运送至风机基础安装处,利用大型起重船将其调整成竖直方向,缓慢放至海床底部。导管架的四角分别装有套管,将桩通过套管夯进海床。

(4)高桩承台基础施工(东海风电采用此种方式)

这种风机基础型式采用高桩混凝土承台,直径为φ14m的承台一次浇注成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 的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总方量达616m3,桩基采用8根φ1.70m-81.72m 的钢管桩。

高桩承台方案桩基是采用8根长度为46m,直径1.2m,厚度20mm的常规钢管桩。沉桩采用GPS远海打桩定位系统进行沉桩定位,由打桩船自带的S280液压打桩锤或D150柴油打桩锤施工,配备1艘4000匹马力的拖轮牵引,2000t甲板驳运输20根桩,吊桩采用常规4点吊起吊,具体施工方法为常规海上打桩。

2.3 工作平台施工

风机平台是安装在风机基础上部供施工人员及工作人员停留之处,也是调平基础水平度偏差的手段之一,采用灌浆联结或直接焊接的方式安装。

2.4 海上风机安装

海上风电场安装方式主要有2种:海上分体安装和海上整体安装。不管采用哪种施工安装方法,都力求在海上的作业时间短,要保证施工安全[3]。

(1)海上分体安装

首先,在装配码头将风机的机舱、轮毂和2片叶片组装成为一个吊装体;然后,用专门的风机安装船把这个吊装体连同其它的部件(塔筒和另一片叶片等)运到海上安装。当安装船到达安装地点后,按照陆上风电场风机的吊装的安装顺序完成吊装:下部塔筒,上部塔筒,机舱及2个叶片和最后一个叶片。

(2)海上整体安装

海上整体安装方法在上海东海大桥示范风场采用。整体安装使用了最大起重能力为4000t的双吊臂大型起重船,起重量4000t的桅杆长度68m,起重量3256t的桅杆长度为82m。选择码头上200m×300m的空地作为拼装场地,将临时支架暂时固定在地面上,塔筒放入支架内并用螺栓连接,然后依次吊装上部塔筒、机舱、轮毂和叶片。将风机整体吊到船上的是大型起重船,船上的吊机也要一起吊住风机底部的临时支架,同时由抱箍抱住塔筒。一切就绪以后,由拖机将起重船拖到风机的安装地点。由起重船将风机整体和支架吊装到有导管架基础的平台上,将螺栓与塔筒连接以后,再拆除临时支架。

3 国内海上风电施工能力分析

3.1 打桩能力

国内现有的打桩锤主要是柴油打桩锤[4]。D180筒式打桩锤每次最大打击能量为580kNm,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柴油打桩锤在打桩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为60%~70%。这样,目前的柴油打桩锤的实际打桩能力,无法承担桩径2.5m以上,重量120t以上钢管桩的施打工作。

近年来,我国从国外进口了部分液压打桩锤,最大打桩能量800kNm。液压打桩锤具有打桩过程中损失能量少(20%~23%),打桩效率高的优点,并且可以悬打,即可以省去打桩架,直接由吊机悬住打桩锤进行打桩作业。由于直接进口了部分打桩设备,我国的打桩能力已经与欧洲相差不大。国外海上风电场桩径4~5m单桩基础的打桩,使用的打桩锤的打桩能量一般为500~600 kNm,我国的现有液压打桩锤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我国近几年进口了一些液压打桩锤,打桩能量最大能达800kNm。液压打桩锤的优点是打桩过程中能量损失小(20%~23%),效率高,而且悬打的功能可以减少打桩架消耗的资源和时间,通过吊机将打桩锤悬在空中打桩。这些打桩设备的进口,将我国的打桩能力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大减少。

3.2 吊装能力

我国陆地吊装的能力伴随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而越来越强,目前为止国内陆地吊装设备的最大吊装重量为1350t,海上起重船的最大起重重量是4000t,特大型号的路上吊装设备是进口自德国。但是我国的海上吊装设备不同于陆上设备,大部分为国内建造,而电气以及液压系统的部件或者设备有相当一部分是进口。我国目前仍然在研究大型的起重船只,海上起吊将会走向更重、更高的发展道路。

3.3 海上分体安装

我国没有大型的海上自升式平台,现有的自升式平台面积小,即使有国外那种大型自升式平台,也难以适应于我国东南沿海大部分区域的淤泥质粉土海床。自升式平台的支腿在这种超过深度15m以上的淤泥质粉土中,难以支撑上部吊机和风机设备的重量,同时,即使完成了吊装作业施工后,也无法拔起支腿。考虑到我国现有设备水平,海上分体安装可行度较低。

3.4 海上整体吊装

海上整体吊装在国内更容易实现。首先,我国目前大型船只较多,起吊重量和起吊高度毫不逊色国外船只。我们既有“华天龙”这样的主臂为单吊臂的船只,也有“奋进号”这种主臂为双吊臂的船只。“奋进号”每个主臂上分别有两个吊钩,使用更为灵活。其次,大型起重船用于海上风电整体吊装时不用加以改造,能省掉改造费用,加快工程的进度。海上整体吊装须在陆上找一块靠近码头,且有足够承载力和作业面积的陆上拼装场地,华东沿海有很多大型港口码头,完全可以满足风电场建设的需要。

4 小结

海上风电的开发为我国开发近海能源提供了美好的远景规划,在常规火电规模逐渐萎缩、陆上风力资源发展受制约的情况下,理应将开发海上风电项目作为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吊装等施工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为开发海上风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国内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海上风电场完全可以依靠国内力量顺利建成。

参考文献

[1] 李俊峰等.2013中国风电发展报告[R]. CREIA,CWEA,GWEC.2013.9.

篇2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价值工程的运用可以提高产品及其零部件的标准化,可以去掉无用或是不必要的零部件,可以节约能源和贵重材料或找到更便宜的替代材料,可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改革工艺和生产流程,这样可以在事前将产品的功能与成本控制在最优方案里,从而保证产品功能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只要是有功能要求和花费成本的地方存在,就能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在产品设计阶段使用价值工程尤为重要。

1 价值工程的理论分析

由于社会进步的发展当前社会上的生产企业普及的采用,并发现问题给予改善现状的主要方法是使企业实施KPI诊断和PDCA(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 循环等。运用这些改善方法可以是,使企业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性的标准化改善得以持续不断地进行。因而达到企业的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性作业逐步实现精益化。如对价值工程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改善时利用PDCA循环方法,其改善的步骤是先根据作业需要制定作业标准,然后在工作中按照制定的作业标准进行操作并将工作过程中的实际状况记录下来,再将实际操作情况的记录与作业标准进行对比看是否有不同之处,如果有就将其作为一个新的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性问题,然后采用5W3H 方法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分析的结果采用新的措施对问题进行再次改进,同时根据所采用的措施对作业标准进行修改并制成新的作业标准。企业按照此方法依次循环往复地进行下去,就可以实现企业作业标准的不断优化。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引进价值工程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理论和概念以来,价值工程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已初具规模,良性发展的局面真正逐渐形成。价值工程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论在我国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年代末。

2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特点

市政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造价的大额性。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性。每项工程所处地区、地段和地理环境的不相同,使得工程造价的个别性更加突出。第一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价值工程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概念,虽然字面相同,但是意义已经不完全相同了:第一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logistics 概念主要是指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性。调度上的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性问题,而新时期的logistics 概念则是在各个专业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企业,包括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现代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性。这个阶段的主要事实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企业内部的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性:MRPⅡ是把生产管理与生产能力管理、仓储管理、车间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DRP 是把分销计划、客户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车辆管理、仓储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ERP 是把MRP 和DRP 二者集成起来;ERP 是把MRPⅡ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行政办公等系统集成起来等等。

3 价值工程应用于市政工程的重要性及障碍

3.1价值工程应用于市政工程的重要性

在传统生产系统中,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被视为资产,期末库存与期初库存之差,代表这一周期流动资产的增值,用以表示该部门效益的提高。当由不确定的供应者供应原材料和外购件时,其库存可视为缓冲器。所以,原材料、外购件和成品的库存,能够作为供应商不能按期供货增加的缓冲。工厂的效率是用车间设备利用率来考核的,车间管理人员的责任是保证各设备及工作中心连续不断地运行,达到满负荷工作,即使设备加工的零件并不是现在订单所需的。

3.2 存在的障碍

3.2.1 建设资金的流失

市政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而控制和管理的重点却恰恰体现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等控制手段,才能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提高投资效益。当然,政府作为项目的投资人和项目管理者,也是项目的使用者,如果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从项目的各个阶段人手,在过程中寻找控制要点,将控制要点贯穿在阶段的控制过程中,将各个阶段的控制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闭环控制系统后加以严格监控。

3.2.2 计价依据的复杂性

由于影响造价的因素多,计价依据复杂,种类较多,除GB50500- 200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以下简称 《计价规范》) 规定的依据外,实际工作中主要还有以下七类。设备或生产线检测法,通过生产设备或生产线自动检测不良产品,一旦发现产品异常,立即自动停止设备运行,设备操作员检测法,操作人员发现产品有问题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要求,最后工序检测法,在产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检验产品是否合格,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尽量避免出现生产中途停止的情况。

4 价值工程在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1)对象选择。根据客观要求选择价值工程的对象,并明确价值工程活动的目标、限制条件和分析范围。

(2)组织工作小组。根据不同的价值工程对象,确定价值工程活动的工作人数,组成工作小组。

(3)制订工作计划。工作小组应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具体执行人、执行日期、工作目标等。

(4)情报搜集。由工作负责搜集整理与活动对象有关的一切信息资料,解决对象是什么的问题。情报搜集的工作贯穿于价值工程活动的全过程。

(5)功能分析。通过分析信息资料,按功能定义的方法正确地表达各对象的功能,明确功能特性的要求并绘制功能系统图。

(6)功能评价。评价为完成此项功能所付出的代价是多少。功能评价包括原有对象的功能评价和创新对象的功能评价。

(7)方案创新。针对应改进的具体目标,依据已建立的功能系统图、功能特性和功能目标成本,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各种不同的实现功能的方案。

(8)方案评价。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评价新方案的成本,看其是否能实现规定的目标,然后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9)提案编写。将选出的最佳方案及有关的技术经济资料和预测效益编写成正式提案,以考查新方案能否满足需要。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工商管理部门承担的任务必然越来越重,这就使得当前的工商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时期工商管理发展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市场经济的权威性。所以,我们要在新时期实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管理的水平都是极为必要的。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经济竞争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对金融、营销、财务、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的学习,将工商管理知识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去,以此为企业营销的手段,有助于企业发展。为此,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件意义重要的事情。

 

一、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发展需要对管理的培训,但是许多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的培训并不重视。特别是一些发展中的企业,太多只看到眼前的技术学习,以生产、销售工员技术为主,并没有工商管理学习的意识。认为此类学习纯粹多余,没必要花费费用到工商管理的学习中去,宁可让管理人员天天监督着员工做好本份工作,也没必要给他们学习工商管理的机会和时间。在企业高管层中并没重视工商管理的培训。

 

(二)发展得较为稳定的企业,个别企业有一定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渐而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每年会安排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工商管理培训学习。但是南于仍处于初识工商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质要求并不高。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并没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资质的培训师队伍。而且,有些企业有工商管理培训的形式,但是看似一种任务应付。为了节省费用、时间,培训师学历低,对企业的实践缺少经验,从而谈不上高质量培训效果。

 

(三)设立的工商管理培训机构形式、内容单一。南于培训形式比较传统,企业安排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人员往往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培训师与培训人员出现一种“对牛弹琴”的情况。在培训考核一块,考核形式简单,培训机构为了让培训的学员容易顺利通过,省掉许多麻烦事,往往都只是设立简单的笔试,任由互抄袭通过。考核不严,造成企业安排参与培训的人员学习效果差,达不到真才实料地把工商管理知识带回企业,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作用。

 

二、解决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应该从企业高层领导抓紧起,只有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从领导自身做起,才有可能发动员工进行工商管理的培训。领导思想上的转变很重要,领导带头号宣传、参与培训,才能动员整个企业员工,加强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之前,许我企业高层认为工商管理培训是一种没必要的投资,从思想上转变后,积极挖掘企业内部人才参与,把培训知识带回企业,运用于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给企业带来实用性的利害,达到有效的培训目的。让领导看到工商管理培训给企业带来的实用性,有效性,从而转变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看法。只有从领导自身改变思想,才能解决企业对工商管理的重视意义。

 

(二)在有了重视的前提下,做好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应该加强对培训师的资质要求,建立一只完善、高质的培训师队伍。从培训师的学历、实践经验、更新知识等考核。只有达到高水平的培训师水平,才是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基本条件。对于高水平的培训师应该鼓励实践、研究等途径,提高培训师的水平。从鼓励和精神、物质上提高,又无形中提高培训师的信心和责任心、积极性。提高培训师的责任心犹其重要,培训师有了责任心无形中更能发挥培训的积极性和作用。更大程度地教出高水平的工商管理知识,给学员、企业带来更高水平的工商管理效益。

 

(三)对参与培训人员的考核,也是解决培训问题不可忽视的手段。企业内部许多领导或者员工,每天需要参与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多,往往抱着完成企业管理学习需要的任务。然而没意识到哪项学习为重要性,每次学习只当作交差去执行,没有高度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抓好参与培训员工的心态,才能获得工商管理的精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培训过程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培训良好环境,实践考核、理论考核等。抓住培训员工的心态,从意义上改变学习的态度,明确学习的目标。对培训员工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让学员自觉、自愿地学习。更专业更实效地学习到工商管理知识,并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去,完成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真正目的。从而使参与培训的员工有针对性学习,更专业更高质、高效。

 

三、总结

 

篇4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11-02

1 我国工商管理课程的概述

1.1 工商管理课程的概念

工商管理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知识、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只有科学的设计工商管理课程、合理的进行计划骨干人才培养是工商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学士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力量素质,以推动社会进步。

1.2 工商管理课程的作用

工商管理课程在本质上属于一门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逻辑和系统性。在正常情况下有自己的制度和知识结构,但大多数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涉及面广,内容体系综合性比较强的。他们往往会涉及一些抽象性和复杂性的法律、原则和理论,学生要认识到感知水平的限制,工商管理课程的目的是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它不符合学习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

2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 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

从目前的国际或国内真正的基于管理工商管理课程的例子可以看到,一些学校在原则的基本上并没有实际知识,关于就业有关的零散的形式已经列入教学计划,虽然许多院校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与时俱进;教材陈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指导低,实用性差。

2.2 理论知识过多,实践过少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一个面向应用的学科。基于管理学与经济学范畴,在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对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基本理论。就业的主要业务方向的业务管理岗位的基础上的实际位置,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但课程没有安排实际操作和就业选配课程设置,教材讲解这两种情况,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安排任何相关的课程和培训,但完全偏向理论研究,缺乏足够的训练实践。

2.3 在就业指向方面没有发挥作用

工商管理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这两个词的管理,人们会想到要到毕业的企业管理职位,而不愿从基层做起,就业期望值高的开始。这一方面也是由于对知识管理的一套企业管理课程的重点和身份管理思想灌输和培训,致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创新。缺乏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其他学生在课程和内容相关的就业,从而使学生能够毕业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后,学生被认为从基层做起,开始是与专业相脱离,形成错误的用人理念。

3 改革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议

3.1 增强社会实践课程的独立性

培训企业管理人才应该以实用性,应用性为主。根据企业管理的专业性,应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实习实践,以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集专业性和实践性为导向的课程,应根据工商管理培养目标,学生能力,专业技能,对目标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合理,合情,建立融合的时代,基本的做法实行渐进式的课程体系。为了能有实践的操作和应用学到固化,分析,分类。总结和提高的结果。条件也应在课堂,现场教学,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际上岗操作,以提高经验之外。

3.2 构建理论与实际课程相结合体系

在课程设置,构建"理论+操作"的课程体系模式。从理论上讲课程,不仅要安排基础学科计算机,英语,法律等,而且还安排像在管理,会计原理,经济学,统计学等知识,工商管理的学生结构,以深厚的理论基础课程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操作的课程,而大学生喜欢来安排就业指导,模拟就业,职业教育课程和其他项目活动,与就业有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能够成功地脱颖而出。

3.3 完善新课程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模式是指以游戏和活动中心的课程模式,是指院校培养的就业能力为核心,以竞争机制为引导,把教学模式或教学计划引入到学生学习中,在游戏和竞赛中培训和帮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种族种族和促进评估目的。例如,设立就业计划方案的竞争,就业培训计划或创新性的新的游戏活动。

结束语

目前,最根本的方法是如何有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教育机构应根据市场变化,就业方式,及时改革课程设置,课程能有效地与市场进行,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有效地做到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就业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一、实验教学对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影响作用

学习工商管理知识与技能有很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占重要比重,学生完全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所学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实际运用能力普遍较弱。

基于此,2000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凤泰副司长在“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上,突出强调“经济管理实验室和其他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尽快改变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和其他文科专业实验教学相对落后的局面”〔1〕。敖利玲提出,21世纪企业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着多层面挑战:来自管理教育自身发展的挑战、来自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来自多元文化的挑战、来自管理实践变化的挑战,这些挑战对未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实验教学具有以下作用:①提供感性材料,使理论联系实际。②加深和巩固管理理论与方法。

③加强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多面手”。④从整体上使管理学科所有课程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推进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吴军强提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教学育人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科研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创新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基地。

国际上众多知名机构的研究证明,读到的信息,我们能学到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学到5%。因此,如何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效果。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

实验。第四层次:开放性实验的设置,为那些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的同学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基于操作应用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一般是训练某个专业应用软件包的使用,成了社会上某些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的操作使用培训课程;二是基于理论验证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理论的验证”。因此,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很低,有时只需要几个课时,实验项目的设计牵强附会;三是基于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侧重的是利用现代管理技术解决专业理论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四是基于知识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研究和创新,一般都是面向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型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模式。

没有资源的实验室与一般计算机室无异,不能称之为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经济管理专业实验的资源主要包括:专业信息资源、软件资源、实验项目资源、实验教材资源、专业队伍资源和专业技术资源等。实验教学体系,包括3个实验教学平台,即实验教学硬件平台、实验教学软件平台、实验教学辅助环境。

三、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内容

应根据自己学院的主要服务对象和行业、学院教学特色和特长、管理对人才的阶段性需求、实验项目在学科中的影响、实验学科之间的衔接关系及实验条件,重点投入抓好几个核心实验,再以核心实验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扩展。这样既保证了学科基本理论的扎实性,又充分照顾到相关专业实验的系统性,还从学科角度避免了实验之间的重复和空缺。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其应用范围很广。从目前来看,可以建立六大实验教学系统:商务技巧开发训练系统、运作模拟系统、运作模拟仿真系统、管理岗位操作模拟系统、EDI模拟系统、会计实验模拟系统。

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内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为避免目前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实验较少的缺点,实验课应当按大学科独立设课,整个实验课系统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一层次:主要是以演示验证、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第二层次: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主要阶段,实验的方案、步骤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选择调配仪器、软件。第三层次:开设综合性选修实验,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选修实验项目,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选做一些实验项目,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开发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装备进行

钟守机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包括:(1)工商管理信息计算机化、网络化。工商管理方式已由传统作业方式转变为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的网络化的现代信息获取与处理方式。各种工商管理专门领域都有丰富的管理软件,如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这些软件同样是运行于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化环境。

(2)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化。企业CIS、产品广告设计与制作、平面美术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等都是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基本上采用计算机设计、制作。

四、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方法

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案例型实验教学方法和模拟实验教学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与专长。

案例教学(CaseTeaching),又称案例研究(CaseStudy),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根本性的改革的基础上而创立的,后为哈佛商学院所采纳。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与举例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比较,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和突出的实践性。

管理模拟教学(BusinessSimulation)是管理参与式教学法(EngagedLearningTechniques)的一种,它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境和模拟的经济环境下,利用模拟情境或模拟软件,将参与的学生按团队分成若干个竞争企业,通过学生模拟一系列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其方式和过程可以看出,管理模拟教学具有如下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参与性、合作性。管理模拟教学作为参与式教学法的一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据2001年的统计,属于美国大学商学院联合会核心会员的382所美国大学中的绝大部分(372所),如Wharton、Harvard、Simon、Johnson、Sloan等商学院,基本上都引入了商业模拟课程或方法,来辅助提升教学水平。不仅在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与财务等课程中广泛使用管理模拟,从事模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而且经常开展全美或地区性的管理模拟竞赛。常见的管理模拟方法包括: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博弈、训练模拟等。

篇6

关键词:

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模式;构建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现有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获取管理方面的经验技能是该专业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能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完善,尤其是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这应该成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对实践教学持轻视的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对实践环节分配的课时极少,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根本没有设置实践环节或者很少体现实践环节。这与高校的教学评估有关,很多高对教学的实践环节缺少评估的体系和标准,致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阻碍,甚至根本无法实施实践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好好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是毕业以后工作应该去做的事情,因此,对教学的实践环节不予关注。总而言之,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够重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但是,实践教学的花费高、工作量大,效果不易显现,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教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从事高校的教学之余,还在兼职一些社会职务,比如做企业的顾问和咨询等,因此,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但是,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与社会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授埋头于该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而很少与社会现实进行联系,解决实际的问题,也难以为学生牵线搭桥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三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缺乏完整的体系。这是由于当前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和要求不够明确导致的,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学生的能力也没有达到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设计,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开发出适合不同学段的阶梯式教学体系,因此,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整体就呈现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性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四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单调,难以实现较好的实践效果。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多是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教学的,虽然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但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实验的项目设计不尽理想,有些牵强附会,再加上有限的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难以进行良好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

第一,划分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板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分化,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一是基础能力的教学板块,这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知识而设置的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板块的具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各种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训练,比如,团队合作、管理的沟通技能、环境分析以及奖惩制度、竞争对手分析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该板块的训练方式可以用演示、市场调查与实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二是模拟工商管理情境的板块。模拟真实的工商管理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技能培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高校的环境中体验到社会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管理状态。有效的模拟方式就是在高校建立工商管理情境的模拟实验室,在实验中完全引进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决策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体验到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复杂情形,运用到已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体验管理与组织的过程,熟悉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并且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三是管理的实践教学板块。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情形: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由工商管理教师推荐部分优秀的学生专门去企业实习,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大四为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毕业实习的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体验,尝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竞技比赛,参与企业管理竞赛等,锻炼学生的能力。第二,对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要求。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保障,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进度进行有效规划,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都需要精心设计。但是,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设计需要密切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使得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第一,从认识上提高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在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且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要设计评价方式来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支持。第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通过详细的实践指导计划来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设置,根据实践指导计划来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进程等,同时对实践教学的目的与原则、坚持等做出详细的书面规定。第三,实行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聘请企业人士指导大学生,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发现企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企业进行实习和诊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建立工商管理专业专门的实践实验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工商管理中融入了现代科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已经融入到了工商管理中,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实验室已经逐步启动了,因此,应该不断地完善实验室的项目建设,为实验室后续的运行、以及提高实验室的功能提供保障。第五,建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该重点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政府部分应该采取措施,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践提供便利,企业也应该根据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制度,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企业储备人才,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作者:陈蕾 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蒲小彬.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4(15).

篇7

1引言

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没有根据实际市场发展需求来培养人才,导致人才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另外,由于用人单位对于工商专业的学生要求变得非常高,不仅要求工商专业毕业生具备专业技术,而且要求毕业生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因此,需要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发展,才能够实现毕业生就业。

2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目标不明确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目的就是帮助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发展工商管理专业来满足社会经济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首先,需要对当前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和工商管理专业现状以及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其次,按照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来制定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目标,从而为单位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同时,需要保证该种人才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坚定的创业目标和领导管理能力,具备长远发展的目光,能够重视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有利于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提出实用的建议。

2.2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学理念传统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发展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学校教师无法及时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实现不了创业创新研究。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创业目标和创业方向没有明确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只能够通过不断摸索和自我尝试的方式来实现创业,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发挥出工商管理专业的作用。同时,由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思维受到影响,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一旦毕业就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因为,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就业与创业相比较,就业比创业实际、简单。可见,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模式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工商管理展业创新创业发展。所以,学校需要采用强制性的措施来改变这个局面,严格按照教育部门的教学改革理念来改善学校教学模式,增加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增加创业实践模拟教学科目,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念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2.3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技能低下

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开始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由于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差,专业技能不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缓慢。同时,由于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晚,并没有招聘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3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教育提出的措施建议

3.1改变教学结构

学校为了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通过改变教学结构方式来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确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清楚的了解,通过分析编制出科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指导书,并按照社会发展趋势来不断完善具体创业指导内容。其次,学校需要按照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创业指导书来调整教学课程,并注意创业指导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安排实践内容,并根据学校的资源情况进行模拟实践练习,有利于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知识,合理运用知识,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3.2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还需要做好教学方式的改变。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改善课程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研究,创办课程创业辩论比赛,要求学生制定出完善的创业方案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积极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同时,学校还需要制定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来培养教师队伍,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等,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才能够从根本上来改变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3.3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为了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学校还需要做好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善,将学生的创业计划书、创业总结、实践成绩、考试成绩的占比进行合理的调整,例如理论考试成绩的占比调整只能为全部成绩的30%,实践考试成绩为全部成绩的60%,学习自我总结、创业意识等占比全部成绩的10%。这种评价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自我创业能力。为此,学校还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例如创新创业仿真、创新案例分析等,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实际创业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体验感,为学生的创业创业发展奠定基础。

4结束语

由于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步晚,为此,高校想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市场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朱震宇.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问题简析[J].环球市场,2017(13):122.

[2]代春花.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1):193.

篇8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131-01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校地合作

近年来,教育界对校地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就其定义而言,何根海和刘国庆(2009)认为校地合作是指院校与院校地理位置所处区域或相关区域范围内的地方政府等部门的合作。校地合作既是学校开放办学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办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地方政府、学校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为自身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陈益林和韦宁(2009)认为校地合作指的是院校与院校地理位置所处区域或其他区域范围内的地方政府、企业等部门的合作。在借鉴以上关于校地合作的一般定义,本文认为校地合作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地方院校在其所处区域或相关区域范围内,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为标志,以校政合作、校企合作和校研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目的,通过有效整合校地各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行为。

1.2 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张勇和张玉忠等(2007)认为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孙晓莹(2009)认为实践教学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独立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的教学活动。基于上述相关研究,本文认为实践教学指的是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或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系列探索性活动。

(2)实践教学体系。

一般而言,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王诗文(2007)指出实践教学必须服务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2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相关研究

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获得管理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工商管理专业强调其实践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及能力的重要手段。胥悦红(2007)指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宗旨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然而,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构建合理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教育界关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郎群秀(2003)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子系统、实验室仿真模拟训练子系统、实习子系统、社会实践子系统及毕业实习(设计)子系统,并提出了该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张余华(2009)认为高校应从本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根本,以面向社会服务为宗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所构成。曲立和刘宇(2009)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4个维度思路,以及“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和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薛建改(2010)构建并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内容、条件及质量监控体系,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指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的方法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条件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综上发现:大多实践教学体系更关注校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即使设有校外的实践环节,但大多也流于形式,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还不明显。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校内用于实践教学的资源越显得不足,因此积极挖掘和拓展校外资源为实践教学服务就成为高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3 校地合作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高等教育竞争加剧的今天,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的合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应该牢固树立的办学理念(何根海等,2009)。当前,校地合作是地方高校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与战略选择,也是推动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组织管理能力的保障。因此,从校地合作视角来构建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是必要的。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在借鉴张余华(2009)和于福(2010)关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校地合作视角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具体如下。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体现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实践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及就业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而设计的,包括一年级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如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沟通技能等基本能力;二年级的专业认知实践活动,如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认识实习,并开设演示性、基础性实验;三年级的专业综合实践,如ERP沙盘模拟实验、企业经营模拟实验以及在地方政府的牵头下,到政府相关部门或企业顶岗实习;四年级的创新、创业实践,如参加创业大赛,实行三导师制开展毕业论文(由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专业老师组成论文指导小组),让学生参与地方政府或地方企业委托给学校的各种规划、咨询项目。

(3)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是实践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支撑环境,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各种实验室,主要用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各种模拟试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包括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签订的实习基地或与相关企业合作签订的实习基地(通常在地方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下进行建设)。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能否正常运行并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双师型师资队伍、地方政府和企业,其中地方政府和企业很好地弥补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根海,刘国庆.池州学院实施校地合作共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9,(4).

[2]陈益林,韦宁.服务型教育理念下的校地合作定位及其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

[3]刘金存.“卓越计划”模式下的“校政合作”机制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6).

[4]刘铸,宋志海.高校校企,校产,校地合作实践与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5]孙占学,周林图.高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教育评论,2007,(1).

[6]张勇,张玉忠,巩天雷.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科学文摘,2007,(10).

[7]孙晓莹.实践教学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

[8]薛建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0,(11).

[9]赵良庆,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

[10]王诗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11]徐萍平,范晓清,谷波权.应用型本科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12]胥悦红.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07,(4).

[13]郎群秀.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举要[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34).

篇9

各高等大学往往比较注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现代工商管理行业中对人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发生了偏差,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理念和技能相对比较落后,达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今时代,各工商管理企业中所需要的集决策、谈判、公关、战略等各综合能力于一身的人才,需要制定出新的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对人才进行高质量的培养。

1. 2 培养体系不完善

现在我国各类型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课程体系采用的依旧

是相对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核心课程以及选修课这四大模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将课程联系不起来, 感觉课程之间杂乱无章,缺少有机结合, 到最后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学什么, 最重要的是采取的课堂模式仍然是教师传授,学生听讲的形式,没有与当今社会的

发展形势联系起来,培养体系不尽完善。

1. 3 培养方法不够正式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具备扎实良好的专业应用技能,最值

得注意的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向,根据社会的发展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但是, 最近发展的现实情况是,一定数量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把学习当做一种应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教学对自己都不认真负责,不能落实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1. 4 培养定位不准确

由于各大高等大学办学层次不一、生源质量不同,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总体而言, 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只有确定培养目标,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和 MBA 教育迅猛发展,各大企业在招聘选择人才时有很大的余地,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只能从基层开始做起, 所以, 当前的工商管理教育培养目标已不再适合社会的需求,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将培养目标从为工商企业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定位为为工商管理企业培养经济管理基层应用型人才。

1. 5 人才培养特色不明,形式单一

各大高等大学作为培养工商专业型人才的重要源头之一,往往对

学生有着同样的教授方法、教授模式,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然后毕业一起进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所以,这导致很多工商管理部门的人才技术水平不差上下,很少有接受过专业性培养的人才。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很多会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没能发挥自己才能, 怀才不遇, 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得他们作为技术人员在服务方面毫无特色,满足不了现代多样化、阶级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商管理部门的发展。

2 对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2. 1 人才培养理念创新

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是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全局性的导向作用。各大高等大学在实际改革中应以市场经济发展为战略抉择, 以现代工商管理企业所需的具有综合能力人才为基础,从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着手, 坚持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 努力建立适合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 2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实现要落实到培养体系的建立上来,这就体现在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的设置上, 体系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核心课程以及选修课这四大传统教学模块应该进行科学性的调整, 使设置上更加灵活多样,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比如,大一、大二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 大三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开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 增强学生的专业性、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工商管理实践课堂,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进一步强化课程的应用性和职业性,不断完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2. 3 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

现代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工商管理实践课堂体系的开始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设置应鲜明的突出职业性和应用型。各大高校都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在课时分配上不仅要适当加多实践教学的课程安排,还应在各大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增设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教学课堂; 另外,学校一定要重视校企合作,建立高水平的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实习的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应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核、学习评价, 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及时地学习改正, 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2. 4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可以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每一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层次不尽相同,人才来源也各有不同, 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目标都能为上,学校要根据学校自身情况, 并且对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严格的分析,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资源整合配置,制定出优秀的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对于企业来说,要从企业的系统结构和管理职能来看, 将人才培养分为几个等级: 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者的管理设计方面不同, 在进行人才培养时, 更要注意培养方式, 高层管理者对整个公司的全局考虑, 掌握公司发展的方向, 需要管理者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以及技能。中层管理者对某一部门进行管理,需要具有相对应的技能经验,也需要一定的战略视野。基层管理者则需要执行能力, 对工作进行负责。不同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有不同的目的性, 只有定位明确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

2. 5 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创新

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广泛吸收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培养理论与实际实践的相互结合,采用流行的教学培养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信息传播的便捷性, 在培养人才时使用网络技术, 能够提高培养教学的时效性,不断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效率。

2. 6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篇10

工商管理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企业的战略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课程作为主干课程是工商管理课程的核心,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设计工商管理课程可以充分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素质,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促进社会的进步。

2.工商管理课程的特点

工商管理课程在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一般情况下拥有自己的体系和知识结构,而且大部分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涉及广泛的内容体系,综合性比较强。其所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定律、原理以及理论,学生的认识局限在感性层面,设置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由于课本中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这不符合学习的目的,不利于进行社会实践。

二、工商管理课程的实施

课程是信息、知识以及经验的有效传播途径。合理开发以及有效运用课程资源可以充分实现工程管理的目的。我国目前的大学课程主要采用的是科层制教学方法,教师具有单主体性,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学生完全处在被动地位,而教师是主动管理的执行者。在我国目前的工商管理体系中,教师在科层管理中处于最底层的位置,具备一定的课程执行权,但是在选择课程资源时的权力非常小;因为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不具备积极学习的动力。同时,工商管理课程中知识一般是单向沟通的,实施课程时应采用的是具有一定信息反馈的双向沟通教学方式。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落实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课程采用单向沟通的方式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但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其他能力,比如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则必须加大双向沟通模式的使用力度。

三、我国工程管理课程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工程管理课程进行调研,现阶段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设置以及划分非常不合理

工商管理既属于一级学科的范畴,又属于二级学科,课程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以及财务管理等许多领域,但没有处于核心地位的主线课程,这样就导致了培养能力和目标非常模糊。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课程存在划分过细的情况,导致了一些课程之间存在重复和重叠的现象,根本无法体现专业特色。这样的课程设置会导致学生形成单一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对于主干课程采取平行设置的方式,使得主干课程之间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违背了科学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递进。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最终导致学生只能低层次掌握知识,不能满足工商管理教育的要求。同时,依照工商管理硕士的结构进行课程设置,强调课程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不符合现实企业的要求。在人才的定位方面,着重于综合管理方面的才能,这也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的需求。高等院校目前存在的工商管理课程大都内容陈旧、落后、更新换代慢,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而教育方面的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很多课程内容不能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都存在过多、过细和过窄的缺陷。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来制定统一的教科书,使得工商管理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专业课过专,而基础课又非常狭窄,不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一直是培养进行教学以及科研的高素质人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课程模式大都是以理论为核心的,要求每个课程都必须系统和完整,这样就导致了前面所说的很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就不利于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对当前的工商管理课程必须进行改革,形成完备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

2.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社会实践

目前存在的工商管理课程都有非常完备的课程体系,但是这些课程体系往往侧重于理论的教授。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也是对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一般不涉及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落,二是,缺乏改革的动力,没有充分掌握一些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此外,虽然有一些老师已经认识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实践训练,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时间知识,所以课程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次。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大都感觉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没什么作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工商管理课程的这种体系既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3.在教学方法上仍以传统的教授为主,方法十分单一

当前的教学硬件设备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教师的上课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一张嘴、一本教材加一个U盘”,是当前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教师系统讲授仍是现在课堂的主要模式。虽然许多教师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提问的次数,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但是就总体而言,教学的方法十分落后和单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牵着鼻子走”,即听讲加记笔记仍是课堂的主要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导致了不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既达不到理想的听课效果也不能充分施展学生的才能和智慧。不可否认,系统讲授的方法能够透彻的讲授理论知识,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将知识记住后却不知如何运用,这不符合工商管理课程的设置目标和培养目标,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4.忽视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新特点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21世纪的大学生有着自己的突出学习特点,他们富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在就业压力面前,他们的学习也有一些不一样的特点:(1)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更喜欢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不是像原来一样满足于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被动接受,并且这方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2)目的性越来越强。他们往往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实力,许多大学生并不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还参加第二学位的学习,各种职业资格的考试,参与一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竞赛等等,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已充分意识到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课堂知识(3)实践性不断加强。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将知识进行应用,通过不断的实践达到强化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4)更加具有创造性。当代大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创造欲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目前的工商管理课程却没有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这些学习新特点,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需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在这种模式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培养目标也得不到实现。所以,我们必须对工商管理课程加以改革和创新。四、工商管理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

1.对课程目标价值取向进行改革的研究

研究工商管理课程目标价值是为了研究如何课程领域实现教育价值观的目的。舒伯特在课程论方面是权威专家,他将课程目标取向分为了四种类型,包括“普遍性目标”的价值取向、“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行为性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表现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拉尔夫.泰勒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的行为方式得以改变,其目标应有利于指导教学和选择学习经验。因此,课程改革的目标应对学生养成何种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指出该行为的内容和应用领域。实际上,开发课程时只依据某一课程目标是背离教育价值观的。工商管理教育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是一个职业人,而应包括健全的人格,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工商管理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应采用多元化的模式,将各种目标有效结合起来,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研究课程目标的来源

在课程的编制过程中,课程目标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容选择应严格依照目标进行,也就是说有何种目标,就有何种内容,目标与内容必须达到一致。泰勒把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者的需要作为课程目标的有效来源,这也是我们进行工商管理课程改革目标来源的框架。

(1)社会生活的需要

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到现实社会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依据学校的社会需要和功能以及知识学科的不同性质,在课程的选择方面存在六项原则,其中第一和第二位的是:有效和内容和与现实相一致。

(2)学科的发展需要

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学科知识的发展。课程目标与学科作用是紧密联系的,学科知识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学科本身的专业作用,这样可以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学科中的整体教育职能,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从而既满足个人的需要,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进行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改革一样,多元化的课程目标改革也是必要和必须的,单纯“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或者“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根本无法达到整体教育的目的。所以,对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和目标要进行改革,使其既满足工商管理类学生发展的需要,又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工商管理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所以,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要对学生进行各种研究,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心的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设计以及实施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力。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需要和兴趣,并尽力适应其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任何偏离学生特点的工商管理课程,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3.研究选择课程内容的取向

组织课程内容的准则主要涉及的是课程内容的组织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准则整合性、连续性和顺序性。

(1)整合性

整合性要求加强各个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组织横向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形成统一的观点,并用自己在工商管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会计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处理会计问题时的技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更应考虑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在使学生形成相应概念时,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概念与其他概念以及学科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概念,逐渐形成统一的技能、看法和态度。

(2)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采用直线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工商管理课程进行陈述。比如,如果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一个课程目标是准确把握“审计”概念时,在课程的设置以及安排上,就应使学生在课程的各个部分有机会反复和连续使用这个概念,这样就能达到准确把握概念的目的。

(3)顺序性

顺序性是与连续性密切相关的,但是它又超越了连续性的内容,它不再是简单的强调重复,而是要求将后继内容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处理。顺序性要求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来研究后继内容,同时不断推进后继内容的深入和广泛研究。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态度以及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五、对工商管理课程进行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对工商管理课程的改革应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工商管理人才的特点,以推动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将培养学生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整个活动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采用传统的系统讲授办法,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不断进行新的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笔者认为,对工商管理课程的改革应注意一下几点:

1.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商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除了必须掌握基础理论、技能以及方法以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强化、拓展和验证理论知识。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以完善工商管理课程的科学实践体系。在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在学校集体安排的毕业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集中环节外,每一个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的特点,在进行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实习场所进行参观调查,分散性的实践环节包括很多种,比如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技能训练等等。这些灵活的实践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不仅能够对理论知识更加透彻的把握,而且能够充分进行社会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11

一、工商管理教学的现状

1.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

中国传统的学习方式根深蒂固,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与教师和学生均有关。首先,就教师而言,教育的内容大多只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践所带来的思考,教育的内容也局限在书本上,很少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实践力下降;其次,就学生而言,学习观念没有改变,还停留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层面,不能做到主动实践、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即缺乏实践能力,做不到创新。目前工商管理教学中这些问题很严重。

2.社会不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基地

现在大多公司招聘工作人员的前提条件是有实践经验,然而他们却忽略了提供实践机会给学生。在学校方面,学校不能做到与外界保持很好的联系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在社会各企业方面,企业很少为没有经验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些导致了学生没有机会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3.教学中缺乏精彩案例

成功案例对人的影响很重要,从他人的成功当中,我们可以学会很多知识。在当前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很缺乏,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成功的案例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播;另一方面,中国对于案例的记载工作做得不是很成熟。这些原因导致了工商管理教学中缺乏相关案例。

二、对于一些新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描述

1.推广实践教学

理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教师和学生均应转变观念,理论学习并不是最终目的,实践才是最终目的。对此,首先,教师要完善相关实践配套教材,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安排课程要做出改变,避免出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的状况,合理安排课时,做到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理论时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再次,学校要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当相关基础设施完备时,学生才有机会进行实践。为此学校必须要多方面筹集资金,与此同时,必须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其为实践教学做出贡献。

2.开展案例教学模式

牛顿曾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的案例对于工商管理教学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案例的建立要适应教学的需要,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思考;其次,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而言,要提供不同的案例,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学到自己的知识,太过简单或太过困难的案例都是不合理的,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有些知识较易理解,在这一些问题上,案例可以相对少些;对于那些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知识应该多一些案例,以便学生可以从中吸取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需要国家加大对案例的搜集工作,将合理的案例收入库中,也需要教师对案例有所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3.实行研究型教学模式

工商管理这门学科需要培养相关的创新型人才,以便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而研究型教学模式正是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开阔,实践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教师从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要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吸收;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开展需要学校与社会有良好的交际,以便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依据,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

三、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转变也需要师生的一些转变

1.教师需做出的一些改变

上面提到的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均需要教师在角色上有所转变,而且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对于工商管理这个实践性知识重于理论性知识的专业而言,教师更应转变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指导。而在此转变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自己专业课的实践理解能力,加强对案例的思考,以便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的层面向实践学习的层面转变。

2.学生需做出的一些改变

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改变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一些改变。学生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中,应该在对自己有信心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自身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无论哪种新的教学模式,均需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对问题的看法,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就业。

以上对于工商管理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的思考只是初步研究,相信经过众学者的讨论研究会得出更好的建议。总之,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这对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12

理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教师和学生均应转变观念,理论学习并不是最终目的,实践才是最终目的。对此,首先,教师要完善相关实践配套教材,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安排课程要做出改变,避免出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的状况,合理安排课时,做到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理论时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再次,学校要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当相关基础设施完备时,学生才有机会进行实践。为此学校必须要多方面筹集资金,与此同时,必须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其为实践教学做出贡献。

2.开展案例教学模式

牛顿曾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的案例对于工商管理教学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案例的建立要适应教学的需要,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思考;其次,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而言,要提供不同的案例,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学到自己的知识,太过简单或太过困难的案例都是不合理的,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有些知识较易理解,在这一些问题上,案例可以相对少些;对于那些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知识应该多一些案例,以便学生可以从中吸取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需要国家加大对案例的搜集工作,将合理的案例收入库中,也需要教师对案例有所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3.实行研究型教学模式

工商管理这门学科需要培养相关的创新型人才,以便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而研究型教学模式正是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开阔,实践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教师从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要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吸收;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开展需要学校与社会有良好的交际,以便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依据,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

二、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转变也需要师生的一些转变

1.教师需做出的一些改变

上面提到的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均需要教师在角色上有所转变,而且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对于工商管理这个实践性知识重于理论性知识的专业而言,教师更应转变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指导。而在此转变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自己专业课的实践理解能力,加强对案例的思考,以便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的层面向实践学习的层面转变。

2.学生需做出的一些改变

篇13

战略经营单位(StrategicBusinessUnit简称SBU)代表一种单一的事业或相关的事业组合,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有其独特使命、运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战略经营单位是一个企业值得专门为其制定经营战略的最小经营管理单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企业内部的各部门逐渐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这使得企业整体是一个SBU,同时各部门也逐渐成为部门级的SBU参与市场竞争和业务运作。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传统实验组织模式和实验项目存在的组织形式相对陈旧、实验内容程式化、现有实验成绩评价方法单一化等问题,仿真现代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运作,使学生能够更加感性和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运作环境,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更加深入地掌握企业业务运作流程,有必要对现有的综合实验体系和实验项目进行改革。文章借鉴企业运作SBU的基本思想,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构建了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框架,从实验组织模式、实验运行平台和综合实验项目设计等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实验项目和实施框架进行设计,具体的框架如图1所示。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框架由综合实验组织体系、综合实验项目运行平台和综合实验项目三个部分组成。

综合实验项目组织体系引入SBU的思想,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及综合实验项目的内容,按部门级SBU和企业级SBU开展实验项目,即面向某一部门的综合实验内容采用部门级的SBU组织模式,企业全局运作的项目则采用企业级的SBU组织模式,如供应链综合实验采用部门级的SBU组织模式,而企业ERP沙盘综合实验则采用企业级的SBU模式,参加实验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内容。综合实验运行平台是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的基础平台,是整个实验体系运作的支撑,包括基于SBU的实验体系支持、组织模式管理支持、企业模式实验情景、企业运作案例库、综合实验教师指导团队、实验制度规范保障体系以及实验软件等。综合实验项目设计是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框架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从高素质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现代企业的实际运作环境和运作流程,结合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模块方向,从模块方向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两个层次开展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其中模块方向综合实验以部门级SBU为组织模式,围绕着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进行相应的综合实验设计,模拟设计相应部门的运作流程和管理体系。在模块方向综合实验的基础上,综合集成各模块的综合实验,以企业级的SBU为组织模式,设计企业级的综合运作和沙盘模拟综合实验,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合作,掌握企业的运作和管理。

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是一个立体化的综合实验集成体系,该集成体系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以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兼顾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不同模块方向的需求,以模拟企业运作(即SBU的模式)开展综合实验项目设计与实验体系构建。(2)立体化:由综合实验项目运行平台、模块方向综合实验项目及企业模拟运作与沙盘对抗综合实验构成。综合实验的每个部分对应不同的实验实训内容和功能。(3)集成化:该体系的集成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综合实验项目运行平台从实验软件系统、SBU实验组织模式和保障体系及SBU实验团队和教师指导团队在人、组织和软件系统方面高度集成;二是实现了从原先的课程验证实验向模块方向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的递进式、无缝化的集成。

2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项目规划与设计

工商管理专业面对的需求环境具有非常高的变动性,这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本身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开设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项目,运用符合现实情况的实验技术,在原有基于课程的单元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基于上一节的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框架,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首先是面向工商管理专业模块方向的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如生产制造综合实验项目设计、供应链管理综合实验项目设计、人力资源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市场营销管理综合实验项目设计等。然后以企业情景模拟平台为基础,综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各模块方向,设计企业运作模拟对抗类综合实验,整合工商管理专业各模块方向的专业知识开展综合实验和实践。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项目具体的项目类别、内容、实施方法、要求的学时数及实验训练目标如表1所示。

3基于SBU模式的合作式综合实验项目实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