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创业板新股交易规则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修改,这是由于创业板公司业绩波动大的现象较为常见的缘故。作出这番修改后,保荐人与保荐机构可以不用为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的业绩“变脸”负责了,但投资者却必须面对这种业绩“变脸”的风险。更加重要的是,在保荐机构与保荐人无须对发行人上市当年业绩大幅“变脸”负责的情况下,不排除保荐人有意保荐那些业绩本来就不佳的公司上市,这样将进一步加大创业板公司的投资风险。
当然,创业板的风险不仅仅局限于创业板公司经营上的风险。实际上由于创业板公司具有流通盘小,股价易受市场操纵的原因,这就使得市场对创业板公司股价的过度炒作,将会进一步放大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如果说创业板公司的经营风险是股市所无法控制的话,那么,创业板公司的市场炒作风险却是股市所能够控制,而且是必须予以控制的。
如何防范创业板市场的炒作风险?从管理层有关人士的表态来看,管理层明显把重点放在了“防范上市首日爆炒”上面。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创业板IPO管理办法出台后,明确表示:要严防创业板市场过度炒作。―是要加强监察,交易所有一整套关于监控市场买卖行为的一套制度,并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这些工作;在交易规则里面,要对上市首日的涨幅、上市首日当中出现一定特殊情况的一些特殊处理做出一些具体的安排。随后,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欧阳泽华也表示,通过创业板相关制度安排防范上市首日爆炒,同时通过证券监管队伍加强对市场违规的稽查和查处。
新股上市首目的爆炒确实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投资风险。这一点已经在主板市场得到充分汪实。如中石油上市首日的爆炒,套牢了所有在上市首日买进该股票的投资者,性质十分恶劣。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都是珍袖型的股本,股票更容易受到爆炒。所以,在严防创业板市场过度炒作方面,防范上市首日的爆炒是非常必要的。
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申购中,平均摊薄市盈率55.7倍,其中。最高的是鼎汉技术,发行市盈率82.22倍,最低的是上海佳豪,发行市盈率40.12倍。高市盈率、高发行价成为创业板一级市场发行中的特点。
一级市场就被炒高,即使香港创业板的二级市场也难以望其项背,2004年至2008年,香港创业板的市盈率分别只有28.65、22.94、21.86、44.91、8.01倍。
估值高企,全线超募。28家公司计划募资73.9亿元,实际募资152.78亿元,超募1.19倍。资深金融工作者余丰慧先生认为,新股申购价格过高是承销商之间恶性炒作竞争的结果,这不能不令人担心创业板会成为一个圈钱的场所。但知名经济学家金岩石表示,创业板还会重复“新股翻番”的开盘纪录,有望达到110-120倍的开盘市盈率,将是是激情燃烧的市场。
假如真是如此,对于资本市场中一向处于劣势的散户投资者。参与申购,开盘即抛,看来是个套利的好主意。
盘点创业板申购,券商、社保、基金都表现积极。例如,网宿科技申购中,29家证券公司的自营账户参与其中,同时还有13家社保基金也申购了网宿科技。
基金对创业板的参与也由观望逐步转,热,不仅参与的基金数量越来越多,询价时报价也越来越高,以期获得配售资格。华谊兄弟申购时,基金公司的最高叫价达到41元,对应的静态市盈率高达百倍,最终有190只基金获得配售资格。据报道,参与爱尔眼科配售的基金177只,参与机器人配售的基金95只,参与红日药业配售的基金67只,参与吉峰农机配售的基金66只。
参与机构的热情,不断提高的报价,哄抬着发行价。
但是,从冻结资金和中签率情况看,却没有这么乐观。数据显示,28家公司合计冻结的资金总额仅为1.87万亿,远远低于市场的预期。与此同时,平均中签率高达0.8%,是今年IPO重启以来中小板首发新股平均中签率的近3.5倍。
事实上,从网下认购情况看,散户的积极性在降低。第一批网上申购中签率为0.78%,第二批为0.92%,第三批由于有华谊兄弟、机器人等被市场推崇的公司,这一指标值较低,为0.71%。然而,这与今年6月以来中小板新股发行0.23%的平均中签率相比,已经高出很多了。业内人士分析说,这说明主要是机构在唱戏,一旦创业板开市,谁会买单将有待观察。
二级市场风险大
与热情高涨的机构相比,冷观者也不少。
有一部分基金对创业板持谨慎态度,保守参与或静观其变。在28家创业板公司的询价公告中,也很少能看到保险公司的身影。这群往昔的“打新大户”不仅参与报价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报的价格也“保守”。
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对创业板有两个基本判断:一,中国推出的这个创业板,并非传统意义上欧美式的创业板,与目前的中小板区别不大。二,创业板推出之日就是谢幕之时,创业板必定高开低走。他指出,超高的市盈率只对大股东、战略投资者和保荐中介有利,对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只有风险没有收益。
余丰慧先生也表示,IPO阶段价格过高,已经压缩了二级市场的投资空间。而在炒作难易程度上,由于公司流通股本少,相对容易纵。在这种博弈中,资金实力和操作技巧逊色的中小投资者往往会成为最后的接棒人。
回顾5年前中小板上市时的情景,也许会让参与创业板的散户投资者脑门冒汗。当初“新八股”在上市日出现集体飙升的壮观景象,盘中大族激光最高涨幅达到380%,德豪润达、华兰生物的最高涨幅分别为63.32%和93.65%,其他5家公司超过100%,8家公司的换手率也均在60-80%区间。次日这“新八股”则一度齐刷刷的潜水到了跌停板,并且接下来呈摧枯拉朽之势连续下跌,一直到上轮牛市中才翻身。从复权后的股价看,只要持有的时间够长,盈利是必然的,但对一贯缺乏耐心的散户,似乎难享其成。
中小板的历史,对打算参与创业板二级市场博弈的投资者,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后市仍然高看一眼
在创业板交易制度上,监管层却是只管“结婚”,而对“婚后生活”则走一步瞧一步。
根据深交所公告,创业板新增±80%临时停牌阈值,且直接停牌至下午收盘前的14:57。首日交易的控制和收盘价,是后市交易的起跑线。这一新停牌指标规定,旨在控制创业板上市公司登陆首日的交易风险。深交所的答复是适用现有《交易规则》,创业板交易制度与主板保持一致。
监管层延续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老策略。业内人士表示,没有过多的新规,并不意味着将来管理层不会根据后市发展来重塑市场规范。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阵痛也许会不断发生,首日限制之后,炒作的形式可能是用时间换空间,有机会也有风险。
但是,作为一项重大的金融制度安排,创业板当然不可能是昙花一现。当前,中国经济处在复苏的通道中,进一步的增长需要降低过多的政府投资,启动民间资本,激活创新企业的活力。而经济危机使得解决就业问题更为重要,中小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创业板不仅为部分优秀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通道,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事实上,证监会的相关人员也多次指出,创业板是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对优化资源配置和为经济长期增长提供金融支持意义重大。
经济高成长的地区,往往是资本的乐土。创业板同样也是众多PE风投资金退出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吸引更多的风投资金,才有可能锻造更多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
与这些年风头正劲的投资于艺术品市场的信托、基金和理财产品相比,天津文交所此次开设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无疑与之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有专业投资团队以艺术品为投资标的进行投资,而后者则是将某一件具体的艺术品分割为若干个类似于股票的份额,并将之上市供普通投资者申购和公开交易。从文交所公布的相关上市和交易规则看,也和股票交易几乎一般无二,只是每日15%的涨跌幅限制和T+0的交易模式比国内股票市场更加激进。
按文交所自己的说法:“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文化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为促进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共同发展,以投资带动文化,使更广泛的人群关注文化、参与文化,为开辟文化艺术发展新途径做出了有益尝试。”
无量涨停连续上演
然而这件听起来很不错的金融创新之举,在开创伊始就出了状况。从今年1月26日首批两件艺术品――天津山水画画家白庚延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啸万里触龙门》(简称《黄河咆哮》,上市总价600万元,份额代码20001)与《燕塞秋》(上市总价500万元,份额代码20002)上市以来,天天都死死封在15%的涨停板上,直到3月16日被停牌前,两只“新股”的市价已分别达每份17.16元和每份17.07元,涨幅均超过1700%!以600万的份额计算,《黄河咆哮》市值高达1.0296亿元。
如此恐怖的连续涨停,使得文交所被外界戏称为“涨停所”,而两幅作品的市值更是让投资者和业内专家齐叫“看不懂”。从艺术价值的基本面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两个艺术品“股票”的估值已夸张得极其离谱。因为在去年嘉德秋拍上,在众多收藏大腕的资金追捧下,张大千的作品《太乙观泉图》以4032万元成交,而齐白石的作品《花果四条屏》以4760万元成交,当时这在收藏界已是“天价”。但名不见经传的白庚延的画作市值却远超张大千、齐白石,泡沫之大可见一斑。
然而疯狂并不仅限于这两幅“开所之作”。3月11日第二批8个品种(7幅画、一枚钻石)一经上市,饥渴难遏的投资者再次将之死死封在涨停板上。除了因为“异常波动”而被临时停牌的几天外,截至记者发稿前的3月29日,这8个品种每个交易日都全部无量涨停。尽管文交所已将日涨跌幅下调到1%,但到3月29日,这8个品种的价格都钉死在5.02元,与1元的每股发行价相比,半个月内涨幅高达5倍。同样泡沫惊人、以首次出现的“天然粉钻”(份额代码41001)为例,29日市值已达1.2亿元。但根据文交所网站的介绍,这颗重4.34克拉粉钻的市价应该只有6000余万元。
交易规则随意修改
除了天天无量涨停让投资者因为无法买入而懊恼不已外,投资者更气愤的是文交所的交易规则随意改变。
据了解,按照最初的《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份额交易暂行规则》,艺术品股票的日价格涨跌幅为15%,月涨幅比例为100%,年涨幅比例为900%。但“妖股”涨势惊人,文交所意识到风险后,3月7日发表公告称计划将艺术品股票日涨跌幅由15%下调为10%。但这对市场毫无影响,3月10日,文交所又将投资者开户条件门槛从5万元猛然上调为50万元,依然难遏市场做多动能。于是3月17日文交所不得不对《黄河咆啸》和《燕塞秋》进行无限期停牌,然而当天第二批上市的8只新股继续涨停。第二天文交所又突然公告,将日价格涨幅从15%降到10%,月价格涨跌幅限制为20%,同时临时增加艺术品特殊处理规定,本月连续累计3个交易日达到日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艺术品将被实施特殊处理(日涨跌幅比例调整为1%且停牌一天)。但新规定出台后,8只新股仍一路狂飙,3月21日,文交所发疯似地连发20个公告,将8只新股特别处理,日价格涨幅陡降为1%。这依然效果甚微。最出乎投资者意料的是,3月28日起,文交所宣布无限期推迟开户业务。
投资者利益如何保证
尽管文交所紧急修改“游戏规则”是为了遏制艺术品炒作,但规则修改频率之高、速度之快让不少投资者觉得有些哭笑不得。有投资者揶揄说,现在每天起床后最重要的事是看文交所官网有没有出新公告。
还有的投资者对文交所的经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表示质疑:“本来艺术品交易的盘子就小,首次上市居然只有两个艺术品,奇货可居,这不是明摆着要遭到市场爆炒的吗?文交所为什么不多准备一段时间,把几十个品种一起上市从而尽可能防止爆炒呢?”据了解,2009年创业板创立之时,证监会为了防止新股首日遭爆炒,特地采取“分日申购,同日上市”的上市策略,在10月30日当天将之前分批申购的28只创业板新股集中上市。
更多的投资者认为文交所规则变得太快太容易,让投资者很没有安全感。“难道就没有监管部门审核吗?难道就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约束吗?你今天可以限制投资者开户,明天也可以限制投资者卖出,后天你要是突然说不玩了也不是没可能的,那投资者的利益又如何保证呢”?
三板秀魅力
符合新三板挂牌条件的企业,大多具有规模小、业绩连续性差且处于高成长期等特征,急需大量资本投入,但其直接到主板融资又几无可能。因此,作为正在完善中的融资交易平台,新三板市场较低的门槛、一定的融资能力,对处于成长期的高新企业具备很大的吸引力。
首先,新三板为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作为场外交易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挂牌公司不仅可以在新三板平台上转让股份,还可以直接融资。截至2008年底,有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完成或启动了股份定向增发,共发行1.16亿股,融资4.3亿元,平均市盈率16.4倍。定向增发对象涉及机构投资者23家,其中创业投资公司15家。
其次,有助于高科技企业熟悉资本市场,规范企业运作,完善法人治理。新三板的挂牌交易条件和信息披露机制,对挂牌公司加强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有监督促进作用。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55家公司中,有13家公司引入了独立董事,4家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3家报价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每一次年报披露的财务报告也都要经过审计。
再次,具有广告效应。高科技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本身便具有品牌广告效应,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吸引风投资金。规范的企业运作、完善的法人治理、优异的财务报告,都会亮相于公众面前,逐渐为投资者所熟悉、认同。尤其是在新三板、深市账户合并后,该效应将更加明显。
第四,有利于吸收风险投资并为其提供退出渠道。风险投资将创业资本、高科技成果和人力资本有机结合起来,对高新企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既为新风投提供了认识、熟悉企业的途径,也为原有风投资金提供了退出渠道。
新三板之困
自2006年初世纪瑞尔和中科软挂牌新三板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已初具规模,从2006年末的10家增加到2009年5月初的55家。但与深市中小板市场的273家上市公司相比,发展明显滞后。概括而言,制约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覆盖区域有待扩容;二是流动性不足;三是转板机制缺失。
试点范围狭窄,是新三板的先天不足。目前全国有54家高新技术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则是新三板市场的惟一试点。逐步把其他高新园区纳入新三板“选秀”范围,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此挂牌,是新三板扩容的第一步。目前,从各个渠道得到的信息看,这一步的实现已为时不远。
流动性一直是困扰新三板发展的难题。根据2009年4月份的统计,5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共发生交易52笔,成交金额3515万元,其中有过半公司未发生任何交易。流动性不足会导致股份折价交易,影响新三板市场价值评估、价值发现功能的发挥。究其原因,进入门槛与交易机制都是影响因素。根据新三板市场交易规则,每笔交易委托数量不低于3万股,这对中小投资者的进入有一定制约作用。另外,集合竞价交易模式以及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不担保资金交收、双方自负交收风险的交易方式,都使很多投资者对新三板交易望而却步。新三板股份转让和主板市场分别开户,报价转让交易模式较为繁复不便,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但流动性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新三板的转板机制缺陷。毋庸讳言,转到流动性更强的主板或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和交易,无论对挂牌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对于代办转让系统内的挂牌公司而言,上市只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IPO发新股。比如已获证监会批准的粤传媒(400003)和久其软件(430007);二是直接转主板。目前,只有第一种方式有成功先例,第二种方式尚缺乏配套法规。问题是,第一种方式与一般公司上市无异,则新三板挂牌毫无意义。
三板新希望
“入市”公司选择目标的重合性,致使新三板成为创业板的天然“后备军”。转到创业板或主板上市,会给新三板挂牌公司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板推出之前,中小板是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惟一出路。但作为主板市场一部分,中小板上市要求更高,仅有极少数企业能够达到(见表1)。创业板推出后,在政策定位上,作为创业板的孵化器,更多优质新三板企业有望实现转板。显然,创业板的推出为新三板企业的转板提供了新的选择。
与中小板、创业板相比,新三板门槛低很多,在审批上也更为宽松。对不满足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条件的高新企业而言,新三板是个不错选择。到新三板挂牌,有利于企业规范运作、完善法人治理、提高企业知名度,这对于企业的成长以及到创业板、主板上市都是很必要的。
6月底,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曾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国际板还涉及到一些重大法律问题需要解决;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也表示,当时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着手为国际板推出调整相关规则。
正是在这段时间,“包括证监会、商务部及外管局在内的多个相关部委就国际板推出的法律问题达成了共识。”上交所研究中心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记者查阅的相关信息显示,虽然国际板目前仍是“只闻楼梯响”,但已经有中移动、中海油、中国电信以及汇丰集团、渣打银行、路透社、纳斯达克、纽交所、英国保诚等众多海内外知名企业,明确表达了要登陆国际板的意向。
海外企业登陆上海国际板发行证券并上市交易,要受到有关法律的特殊规制。同时,国际板的推出涉及金融、税收和外汇等多方面的法律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关于国际板推出的法律问题,一度引发包括证监会、商务部及外管局在内的多个部委的“激烈”讨论;经过多次论证之后,多个部委已经在法律问题上达成共识。
法律障碍一除,随之而来的是规则设计和制度建设。
对于国际板的规则设计,市场人士猜测最多也最为关心的,是发行方式和上市规则。对此,上述参与国际板规则设计的专家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境外企业登陆国际板将采用直接IPO方式,时机成熟时会使用CDR(存托凭证)方式。”
他表示,境外注册的上市公司主体直接到国际板发行股票,不能是壳公司,不需新设境内法人主体,也不能只挂牌交易买卖老股,必须发行新股,这点与A股基本交易规则颇为相似。
他还透露,发行制度设计方面,在时机成熟时,可以允许有特殊要求的境外企业使用CDR的方式登陆国际板,这是发行方式的一种完善与补充,也能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减小新股上市后的波动,维护国际板股价的稳定。
某国际投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对此表示,“中国境内要形成全球资产定价中心,掌握定价权,要依赖一个成功的国际板。”
“我们有领先的经济,但没有领先的资本市场,而且人民币没有足够的世界影响力,这些很不合逻辑。”上交所国际发展部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统计,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51家会员交易所中,70%以上都已经建立规模大小各异的国际股票市场,其中国外上市公司数量占的比重超过10%的有16家。其中纽交所上市的国外企业超过200家,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外企业超过250家,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非香港本地企业超过300家。
而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尚无境外注册地企业上市。记者从上述上交所国际发展部人士处得知,为了给国际板市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交所已同国外35个交易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成为世界交易所联合会董事会成员单位。
上述参与研究设计国际板配套规则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威廉姆斯、布林格、墨菲等一些国际级的大师,已经是我们的特约研究员。”
他指出,威廉姆斯、布林格、墨菲等大师对国际板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文化、环境及国际化市场的效率、法制化的软环境等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记者从上述相关人士处获悉,对于国际板企业资源的选择,包括红筹股、香港本地蓝筹企业或者大型跨国公司,经过中国外汇管理局审核合格,均可以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