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的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的科学思维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生物的科学思维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生物的科学思维

篇1

1.引言

高中生物课程大纲对衡量生物教学的效果提出了两个判断标准,其一是课程的学习情况,其二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思维能力对生物学习的重要性,不仅是自主学习的源泉,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引进生物教学,促进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将无形的思维过程给予有形的表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最早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提出,用于组织和表征知识,是将无形的思维模式给予有形表现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以一个中心为起点向周围发散,形成若干的分支,每条分支中的节点又可以作为中心,继续发散,形成更多的次分支,从而形成一个信息表征网络,进而清晰地展现思维发展的过程。

3.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史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学生对于科学发展脉络的掌握,有利于加深对于具体生物问题的理解。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清晰地展现科学发展史的前后关系和内在框架。每个理论的总结都不是由某个科学家独自完成的,必然有着前后的递进关系。如果只是根据课本对这些发展脉络进行简单的介绍,则学生所得到的信息必然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重要概念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多种思维方法的网状结构,进而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互助探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2)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课程的概念较多,这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利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出同一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概念,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以该概念为基础,以层次为依据,形成此概念。这不仅有利于凸显概念之间的关系,而且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较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对于强化学生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在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过程,学生的疑问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步骤。学生的反思能力、问题意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衡量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标准。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有效提问,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生物生长具有向光性这一问题上,教师如果直接提问,则学生很难回答。相反,如果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思考进行一步步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图式的方式表现出来,引发学生层层深入思考,将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4)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不仅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例如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笔记的整理和记录上。学生的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的重要工具,如果仅仅将教师的板书完全照录下来,由于不同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程度不同,就无法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利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笔记整理,有利于课后的复习和知识的掌握巩固。知识本身就是呈发散放射状的,这与人们的思维方式相关,将教师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过程及相关问题的联想作为记录课堂笔记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清晰再现。学生不仅应该掌握零散的知识点,更应该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思维导图模式在复习巩固等课后学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增强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灵活性。教师应该提高对该种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推广应用。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66-01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式出现在教学课堂,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与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被广泛的应用在其中,其有效的应用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还激发了我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与探知欲,对于活跃高中生物课堂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思维导图理论分析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利用图文将发射性思维有效的表达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文字等形成一种有效的记忆链,每一个记忆连接点都可成为一个中心点进行放射性的立体思维,组成个人庞大的数据库体系[1]。思维导图学习就是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学习中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学习任务以及教育目标为中心点进行分解学习内容,应用图像文字等符号作为发射性思维进行引导学习,通过中心点的不断加入与融合,形成系统的学习构图,以此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框架结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想象力,培养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还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价值

(一)使我们养成了发射性思维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高考学科,其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决定了其学科学习的特殊性。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大多数都应用在老师教授上,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将老师置于课堂的主体,而将我们的学习放在课本之间的忙碌中,我们在不断忙碌的记录中逐渐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同时对课堂产生厌烦心理。思维导图出现在课堂上,转变了这种模式,将我们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让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中,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知欲,它将生物理论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像以及图形展现在我们面前,易于我们在短时间内接受,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影像,又可以让我们带着重点、难点进行学习,减轻了我们的学习难度一级负担,更能够培养我们的发射性地理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增强我们合作学习能力与关联性学习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老师将课堂教学内容用鲜明的字体标注以及关键字词绘制知识体系,通过图像直观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的注意力,调动了我们的学习兴趣,牢固掌握了课堂知识点[2]。通过小组绘制思维导向图,我们在小组学习中分配任务,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增强生物知识的学习,并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竞争意识,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学习成绩。同时,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学习,更易于我们牢固掌握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进去。

(三)帮助我们课后自主巩固知识点

老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留出一些没有完成的构图,鼓励我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自主补充,更留出我们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培养了我们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更在课后复习中不断扩充知识,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加深知识点掌握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巩固知识点的习惯。

三、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利用思维导图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有课前预习,但是对我们学习来说效果都不明显,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前预习的引入,大大改善了我们的预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根据生物课堂内容中的知识点以及难点,科学合理的构建知识预习思维导图,明确应在课堂掌握的知识点,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在课堂上有侧重的听讲与学习,大大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的学习质量。例如,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单元《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第一节《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画出教材中的关键词,如,化学元素,必须元素、非必须元素,微量元素、有害因素与无害因素等,同时用不同色彩标注,并写下遇到的难题,如,不解,为什么等等,在课堂上对不解的侧重听讲,并构建完整的知识构图以及思维方式,以便牢固掌握知识点。

(二)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减轻我们的学习压力,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与学,丰富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模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使我们拥有了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我们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加深生物知识的理解[3]。教,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我们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中心词,关联的中心词用同中符号,将所用的关联词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提高了我们主观学习能力与地理思维能力。学,通过合作学习,我们组员之间构建思维导图,并加以展示,突出了我们课堂主体地位加之老师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学习《细胞》的章节中关于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体单体变化规律时,知识点多又很难理解,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理论知识用思维导图构造出来,引导我们学习,然后我们将各个知识体系进行分组补充,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的将知识体系进行完整的思维导图构造,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加深知识的学习。

(三)提升课堂实验方案设计,培养了探知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另我们最为迷茫的就是设计实验方案,往往都会出现不知从什么地方下手,这也是困扰我们最为严重的难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完成生物课堂实验方案设计,在使用思维导图时,还激发了我们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思维,提高了对实验的热情,也使得我们更好地完成了实验。比如,在我们生物实验课《脂肪的检测》中,老师给定实验主题,让我们小组根据主题进行方案设计,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选取、步骤、结果进行方案设计,最后用思维导图将其呈现出来,简单易于操作,更能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

思维导图可以这样绘制,最左端中间大框“脂肪检测”,分为三小支,上面一支为“选取材料”,在“选取材料”后面为材料内容,如“花生的子叶”;中间一支为“步骤”,“步骤”在分为三步,上面一步为“制作切片”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中间一层为“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最下面一层为“制作b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下面一支为“结果”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结束语

生物理论知识较之其他学科具有知识点含量大、抽象性以及综合性强的特点,我们在学习中,往往很难牢记知识点,在考试中或实际运用中也会经常出现混淆现象。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不仅解决了我们面临的难题,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与效率,还为高中生物课堂学习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具有相当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96-01

生物课程是一门以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现象的基础性学科。它具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强调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不能单单以完成应试与作业为目的。因此教学过程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指将所学知识与亲身经验经过头脑分析整合,形成自己特有的见解,能够独立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拥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和现有知识,积极发现与讲解和书本上不一致的知识层面,这种能力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现在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能力,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下面我就这两个问题总结如下:

1 高中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缺乏的原因

1.1 以应试教育为教学模式,以分数为最终追求

我们通常以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估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能力的高低,这几乎成为了我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教学衡量标准。深入人心的思维桎梏使得教师的启发引导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学生也不敢将发散性思维主动运用到学习当中,因为分数高低是他们升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从长远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对学生学习,不论是生物学习还是其他学科学习十分不利的思维模式。

1.2 对传统尊师重德思想的片面认识,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传统教育讲求“先生教授,学生听”。但尊师重道岂单单指对教师的讲解深信不疑,全盘接受?。从学习的角度考虑,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掌握主动权,积极主动的选择想要学习什么?想要如何学习?另外学生应该敢于发现,敢于质疑,不能因循守旧,被动接受。对于教师而言,具有威信的同时应该亲近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学习上的质疑,不论对错,应该首先以赞许的态度对待,而后给予耐心、正确的讲解。

1.3 评分严格按照书本或标准答案的旧标准,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历来的考试,从来都以标准答案来评判分数。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学生产生了对教科书强烈的依赖性和读死书的习惯。针对此现象,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便出现了开放性答案,批卷标准也由原来的“严格遵从”演变成了“思路正确即可”。

1.4 家长教育方式存在偏差,教育侧重点存在认识误区

相比于国外父母来说,中国父母由于“望子成龙”心太切,而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引导上了错误的学习路径。国外父母非常注重孩子兴趣、爱好的所在,对于孩子在某一方面正当良好的兴趣,往往采取积极引导、热情提供帮助的方式来挖掘孩子的潜能,他们追求的是“望子成人”的目标。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不仅仅追求高分数,成绩优秀,而且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特的特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利用联想策略

教师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展开自由、丰富的联想,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高中生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联想的方式,拓展学生思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对这个概念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探究联想教学过程,但并不是整个学习过程都让学生去探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经验与学科概念间的矛盾冲突事件,引入对概念的学习,大家知道,动物和人的生长以及生命活动维持所需的有机物,来自所吃食物,因而很多学生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有机物来源与土壤,事实是否是这样?教师可以引导通过植物分组对照实验来加以验证,将长势相同的植物若干,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正常光照培养,一组在黑暗中培养,预测若干天后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有机物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2.2 设置问题串

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的不同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设置问题应有经验性、科学性和发展空间,如细胞代谢,既是教学的核心知识,又是高考的核心考点,在进行本块教学设计时,围绕“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个主轴,来设计探究的问题、方法和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有效光能就可以提出:是红光、蓝紫光、还是绿光?给学生展开思考,然后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可利用同位标注原理提出问题:光合作用原料H2O中氧的标注18O,能在细胞呼吸产物CO2中检测到吗?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问题设置,既能提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为高考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置还可以源于生活,如在进行“人类遗传病”板块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人类的疾病都会遗传吗?人类的遗传病的遗传相同吗?人类遗传病发病率男女都一样,还是有些病一样,而有些病不一样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一些经验常识,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生活周围的人群、尤其是少数民族集聚的区域进行调查统计,然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懂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推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这样的环境,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思考,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上世纪60年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利用思维导图,人们能够将复杂繁琐的记忆性内容转换成树状图,在树状图中,记忆性的内容从一个中心开始,演化成多个主题,如二级主题、三级主题……犹如一棵大树的若干个树干一样,记忆信息形成点、线、面的延伸,以此实现大量信息的增殖,各信息之间呈现递进、交互、联系的关系,有助于学习者在短时期内记忆、提取和应用大量信息。

在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习惯性地采用“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求学生强行记忆这些内容,结果反而是“学生越想记忆,却越记不住,记不牢”,整个教学环节陷入“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中。而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建构放射性、发散性思考和记忆教学情境,则能够大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二、对比教学实验对象和方法

(一)教学实验对象

以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高一(3)、(4)班和(5)、(6)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共涉及学生200人,其中男生120人,女生80人。

(二)教学实验方法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对(3)班和(4)班的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法,而对(5)、(6)班学生采用普通讲授法实施教学,四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记忆能力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三、教学实验设计和实施

(一)教学内容设计

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二)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实施((3)、(4)班)

在整个教学实施中,我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方法,为(3)、(4)班学生安排了3个课时的教学量,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首先,我在黑板的正中画了个圈,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糖类的例子?”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跃跃欲试,不一会大量答案涌现,如:冰糖、红糖、蔗糖、果糖……其次,面对大家的热情,我紧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同学们说的这些糖类,都存在于哪些地方呢?”这个发散性的问题,也引起学生的注意,“细胞中”、“水果中”、“输液的液态物质中”……“Very good”,面对大家的回答,我随口说出一句表扬性的英语口语。最后,我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结合Inspiration软件,总结了大家的探究性成果,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

第二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大家对糖类和思维导图教学法有了基本认知,因此,我的教学中心由引导式转向实践式。首先,我带领大家进入学校的机房,利用机房里的多媒体设备和电脑,教授大家如何运用Inspiration软件绘制“糖类思维导图”。其次,要求学生根据我的操作过程,在自己的电脑上,学习绘制“糖类思维导图”,而我则不停地巡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思维导图的信息化实践绘制。

第三课时:经过引导、实践两个课时的教学,学生已经基本接受了利用软件,建构生物学科思维导图的方法,熟练地掌握生活中糖类的类型、来源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活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发散记忆实践学习”。首先,我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记忆性任务,例如,小组1的任务为“细胞膜的结构”,小组2的任务为“ATP的来源”……其次,我要求每个小组利用Inspiration软件,结合自身任务,在机房电脑上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对绘制的内容进行总结与记忆。最后,我在全班举行了一次主题为“生物知识记忆,一点也不难”的成果展会报告会,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进行现场记忆大比拼,我则根据学生成果,进行打分,汇总实验教学数据。

(三)普通讲授法教学实施((5)、(6)班)

在对(5)、(6)班学生的教学中,我同样安排了3个课时的教学量,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实施教学,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为全班学生讲解糖类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糖类的外形、来源、结构等内容,下课前要求学生课后记忆有关糖类的概念和应用性内容。

第二课时:用5至10分钟时间,复习上节课所学,接着,采用默写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记忆,写出糖类的相关概念,作为一次课堂作业。下课前,将学生的作业成果全部收齐。

第三课时:对学生上节课作业的情况进行课堂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回顾,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糖类概念的记忆,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课堂记忆测试,并统计相关教学数据。

四、结语

通过对比实验教学后,对四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在“熟练记忆糖类概念及应用知识”指标上,(3)、(4)班学生为90.24%,(5)、(6)班学生为60.77%;在“建构完整的糖类知识体系”指标上,(3)、(4)班学生为85.21%,(5)、(6)班学生为52.11%;在“生物课程其他知识发散性记忆能力”指标上,(3)、(4)班学生为75.22%,(5)、(6)班学生为34.12%;在“教学方法兴趣和吸引力”指标上,3-4班学生为93.65%,(5)、(6)班学生为54.54%。整体上看,(3)、(4)班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及对课程的兴趣度等,都显著优于(5)、(6)班学生,因此,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方式,值得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推广实施。

篇5

一直以来中学物理学科上课以教知识为主,每节课教师要按计划完成既定的知识目标,每到考核教师时,通常也是以其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程度来评价的。这使得教师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方面不重视,致使学生解决问题时思考的角度单一,思维不灵活,不能充分挖掘问题的潜在条件,不能把已知的条件和已掌握的知识重组,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总之,学生学习存在诸多思维障碍。

一、中学生常见思维障碍

1、思维定势

例如图1所示滑轮组,将480N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若用该滑轮组将重600N的重物匀速提升2m时,拉力做的功。

解答:(1)动滑轮上绳子股数n=3,

η= = = =80%

(2)W′有用= G′h′=600N×2m=1200J

W拉= = =1500J

分析:学生错解第二问是犯了思维定势的错误,认为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而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相同。事实上,在增加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时,将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既增大机械效率。正确解法:由题意nF=G+G动,则G动=nF-G=3×200N-480N=120N,提起600N的物体时的拉力 =G+G动= =240N,拉力 做的功W拉= nh′=240N×3×2m=1440J。

2、解决问题时脱离实际

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有一名学生在计算热机效率的问题时,由于中间过程计算错误,得出热机的效率为80%,学生意识不到自己错了,让错误的答案留在试卷上,说明学生没有考虑热机的实际效率,热机中蒸汽机的效率只有6%-15%,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率为30%-45%,不可能达到80%,从而没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

3、分散思维欠缺

例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依次把点亮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__。答案是:蜡烛可能放在了等于一倍焦距的地方了,即当u=f时,不成像;也有可能就是放在小于一倍焦距的地方,即当u

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教材没有提供明确的思维训练内容,没有系统的思维训练练习,也没有安排思维训练的课时。而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让学生自由发展,不利于中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教师有目的的加以指导和给予适当的训练,会促进学生细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建议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是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因此,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启迪思维,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否则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只有使学生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提出来的问题能进行创造性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的问题才能启动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其次,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思考、讨论状态控制时间,不能以教师的指导代替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学生自己的努力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随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随之得到发展。例如物理学科常用的思维方法有 :1.理想模型法2.累积法3.临界法4.特值法5.类比法 6.控制变量法 7.综合分析法8.图象分析法9.假设法等。掌握这些思维方法一方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二) 利用导学案,每天给学生留一个思维游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