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篇1

【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37-02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35~74岁人群为高血压高发年龄段,按2000年我国总人口和人口构成推算,其发病率达27.2%.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趋势,年轻人群比老年人群更明显,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率男性为74%,女性为62%[1].国内外研究证明,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专家指出:在健康服务中仅为临床高危患者提供降低危险的措施对一个国家预防心血管疾病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而即使是一般的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的适度改变都具有潜在的巨大公共卫生意义[2].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项低支出、高产入、高效益的卫生保健事业。对人群进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一项一本万利的工作,是防治高血压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策略。然而,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因素影响着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现就影响社区健康教育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食中含盐量高和大量吸烟者发病率高。临床上以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晚期病人常伴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高血压病在我国发展很快 ,发病人数已达1.5亿之多 ,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这将严重影响国民的身体素质 ,因此预防高血压病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预防医学课题。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 ,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到最低水平。

2 高血压病的预防措施[4]

如何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或控制高血压病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用中西药降压治疗,忽略了从发病原因方面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尽管把血压降了下去,而一旦停药血压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不断升高。因此,对于本病应做到“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相结合。实践证明,对已病者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大都可以截断扭转病势。

2.1 基本措施

2.1.1 无高血压病者,应做到未病先防,如平素应积极开展养生防病;偶尔发现一二次血压升高,即应引起重视,如定期复查、及时开展防与治。

2.1.2 一旦患有本病,原则上一期高血压病应重在防而兼顾治,以防发展;二期、三期合并有心、脑、肾器质性损害者则在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注重于防,以阻止病情恶化。

2.1.3 患病后应加强食物调养,尤其要保持心情舒畅,不必恐惧、焦虑和紧张。只要情志畅达,气血阴阳协调,自有益于本病的康复。

2.1.4 注意劳逸结合,慎防劳心、劳力和太过。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尤需注意休息、娱乐;否则,长期精神紧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小动脉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太过亦是如此。

2.1.5 经常散步或户外活动,以及郊游览胜,可促使气血阴阳平和,降低并稳定血压。

2.2 饮食调理[1]

2.2.1 限制钠盐摄入 每日食盐应限制在2~5g以下,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成人,应及早采用少盐膳食,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应从儿童甚至婴儿开始,养成少盐清淡饮食的习惯。

2.2.2 钾的补充 要补给含钾多的食物或含钾药物,同时注意镁、锌的补充。

高血压患者宜多食富钾的食品 ,来增加体内的钾含量。钾盐可对抗钠盐的升压作用 ,并能保护或减轻过量的钠对血管壁的破坏。钾富含于动物性食品、水产品和某些新鲜水果中。在临床实践中给高血压病患者适当补钾 ,可以收到较好的降压效果。

2.2.3 脂肪 应适当控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每日胆固醇应限制在300mg以内。

2.2.4 热量 若肥胖者应控制热量摄入量,每周使体重减少1~1.5kg,以求逐步降到标准体重,血压可随之下降。

2.2.5 适当限制糖类的供给

2.2.6 蛋白质 除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外,一般无须严格限制蛋白质,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g左右供应即可。鱼类蛋白质及大豆蛋白质可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可适当增加。

2.2.7 维生素的供给 在对高血压病的患者给予利尿降压的同时,水溶性维生素丢失也较多,应注意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12的补充供给,以预防贫血。其他如维生素B6及维生素C也宜补给充足。

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保健品。如长期缺乏钙离子和镁离子 ,会诱发高血压症 ,而每日口服 800mg钙不但可以预防高血压病 ,还会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特别是对于限制钠盐的高血压病患者来说 ,补钙更为重要。另外服用一些维生素C、镁制剂以及粗纤维类食物 ,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

2.2.8 饮食禁忌 一切过咸的食物及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及含钠高的绿叶蔬菜等;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品,要严格控制或禁用。

2.2.9 稳定的情绪和豁达的胸怀是预防高血压病的必要条件。临床观察 ,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情绪不稳定 ,他们特别容易激动。这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激动的情况下 ,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皮质醇、血管加压素、5―羟色胺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使小动脉痉挛 ,引起血压升高。经过科学调查证实 ,情绪易激动的人患高血压病的机率明显高于性格平和者。所以要想身体健康 ,就要做到宽以待人 ,胸怀若谷 ,凡事要顺其自然 ,要始终保持一种宽松的心态。

3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根据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是实施自我保健的重要手段,它以患者和家属为对象,通过卫生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干预性活动,达到使患者了解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高血压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顽疾,特别是老年人。据全国三次大规模高血压普查,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35%患有高血压,而且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强化健康意识,树立健康信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危害性。

3.1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2]

高血压病患者中,约占总患病人数90%为原发性高血压,研究发现,它是多种因素的作用结果,即除种族、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外,主要是生活方式和行为。主要危险行为因素包括以下:

3.1.1 超重与肥胖

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与体重的增加成正比,肥胖组的高血压危险性是正常组的8倍以上,在20―30多岁时体重增加的人危险性最高。肥胖者减肥可以降低他们的血压,即使没有降至正常体重,血压仍会有所降低。永久性的减重,虽然不能根治高血压,但却可长期控制高血压。

3.1.2 高钠盐饮食

钠为一切生物所必需,而且钠与水之间必须维持一定的平衡,身体的代谢过程,健康人体每天只需要500mg的钠,正常情况下任何多余的钠盐经过肾脏排出体外。但是,对相当的个体来说,多余的钠会导致高血压病。限制高血压病人摄入钠(食盐与含钠食品)则血压下降,服用利尿剂排药利水,血压也不降。

控制钠盐的摄入对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 ,这可能与北方食用腌制咸菜较多有关。从生理上看 ,人体对钠的需求量并不大 ,每日 2―3克就足以维持人体生理需要了 ,可大多数人每日摄盐量远远超过了这一数量。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 ,超量摄取盐类是诱发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特别是对钠盐敏感者 ,诱发高血压病的危险性就更大 ,应该特别注意。

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限制钠盐摄入更为重要。因为儿童的肾脏尚在发育之中 ,老年人的肾功能逐步减退。他们摄钠过量必然会增加肾脏负担。当肾脏不能把多余的钠排出体外而潴留于体内时 ,血溶量就会随着水钠的潴留而增加 ,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盐敏感易患者” ,更易因摄入过量的钠盐而患高血压病。

3.1.3 饮酒

过量饮酒所引发的高血压占5%~7%。饮酒作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酗酒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大敌。酒精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这是不争的事实。临床观察证明 ,高血压病患者如果减少或停止饮酒在6周以上 ,血压就会明显降低。另外酒精对脑细胞的伤害是相当严重的。喝酒后出现的头晕、精神亢奋 ,都是酒精作用于脑神经细胞的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如果经常喝酒 ,会加快脑血管硬化的进度 ,加速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些人认为 ,酒可以舒筋活血 ,可以预防心肌梗塞等 ,这一说法从未得到过科学证实。所以 ,即使是健康人也应该少饮酒或不饮酒 ,而高血压病患者绝对不应该饮酒。

3.1.4 紧张刺激

紧张刺激是内外紧张刺激因子引起、有明显的主观紧迫感觉、相应的紧张行为表现和伴随的生理、心理变化等一系列活动过程。若过于强烈持久或反复发作,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损害。

3.1.5 吸烟

高血压病患者若大量吸烟,则出现心脏病以及心脏病致死的危险性大为增加。

吸烟有害健康已为人所公认。烟草中的尼古丁、人在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可直接损害正常人的血管内膜 ,使血管内膜变得粗糙不平 ,势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影响心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 ,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引起心肌梗死。吸烟还会降低降压药物的治疗作用。所以奉劝高血压病患者 ,为了自己的健康应尽早戒烟。

3.1.6 缺少锻炼

有规律的体育活动既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增强体质和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理想的身体锻炼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即不剧烈、有节奏、长时间、大肌肉,能够动自身体重的运动。

3.1.7 从医行为不良

即高血压病人不能严格遵照医嘱坚持用药或进行多种非药物治疗。由于药物不能根治原发性高血压,只能控制血压,因此,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地使用药物治疗,切忌忽停忽用。特别是针对重度、中度患者,即使症状暂时有所缓解,也不能停止使用。但有的患者不能严格遵照医嘱坚持服药。有时因药物副作用感到不适而停药,有时因原有症状消失而停药,这样使药物不能真正起到降压并维持较低或正常血压的作用。因此,患者配合医务人员,坚持服药,坚持治疗和随访观察显得非常重要。患者的依从行为主要表现在对药物依从性和对医生多种非药物治疗建议的依从性,如限盐、减重、放松、运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等。

3.2 健康教育对策[3]

由于自身的不良行为引发的危害因素,应通过健康教育来培养健康行为,尽可能地消除危害因素。低盐、放松、减肥、锻炼、不吸烟、按时服药是预防和控制血压的行为措施,使用行为诊断模式,可找出这些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制定具体的教育干预措施。

高血压教育流程

3.2.1 筛检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先要对社区内的人群进行筛检分类,确定一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各类高血压患者,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3.2.1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目前我国已将血压升高的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统一。

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 kPa (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12.1~12.5kPa(91~95mmHg)之间者为临界高血压。

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kPa(95mmHg)者为确诊高血压。

3.2.1.2 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并无绝对标准,多根据项目要求而定。一般说凡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可列为高危人群,并应作为筛检重点对象:

①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家族史者;

②超过标准体重20%者,包括少年儿童;

③每天食盐量超过10g者;

④经常饮高度白酒,每天100g以上,且每周饮酒4次以上者;

⑤血压值偏高:SOP17.33―18.53kPa和/或DBP11.33―11.87kPa者;

⑥有吸烟史,每天吸20支以上,超过一年者。

3.3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内容[5]

高血压病在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美国医药协会调查结果显示, 每花 1 美元于患者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 6美元的医疗费用支出。

3.3.1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赵光红等研究认为,非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 83.9% 是因体检被发现的。已知有高血压,但接受过治疗者不到半数;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能系统治疗并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者仅占约3%。究其原因,一是患者对高血压病缺乏认识, 不知道高血压病将会引起严重后果,认识不到治疗的重要性, 二是由于受某些不正确宣传的误导,服用的是保健药而不是有效的降压药, 这就需要长期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 使他们接受治疗,正确治疗,坚持治疗。

3.3.2 加大高血压病知识宣传力度 加强高血压病各方面的健康指导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调查显示79.30%的患者表示需要接受高血压防护知识指导,但只有 11.52%的患者曾接受过此方面的详细指导。大部分患者认为, 医护健康教育侧重点在于药物使用、饮食、运动指导等,而对高血压病的防护知识欠具体,不足以引起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高度重视。文献报道,高血压病患者在健康教育前,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为26.6%,服药率为12.2%,控制率为2.9%,在健康教育后,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为 77.6%,服药率为 38.6%, 控制率为20.9%。

3.3.3 高血压病的危险人群 对血压未达到国际统一标准、但具有高血压病易发因素或危险因素的人群, 如肥胖、高脂血症、经常紧张和焦虑、高盐饮食、吸烟酗酒,以及双亲其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冠心病病史等,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4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3.3.5 基础知识教育 首先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病的病因,致病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分期以及高血压的症状、危害和预后,疾病控制的方法,其次是对社会人群的教育,强调检查血压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年以后做到每年测量血压 1~ 2 次,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针对早期高血压病患者由于无症状或症状轻,思想上往往不重视,指出进行检查和治疗与任其发展的两种不同结果,认识正规诊断、治疗的重要性。

3.3.6 饮食治疗教育 饮食治疗是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之一。

采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 DASH) 饮食计划,多食水果、蔬菜及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较少的低脂奶制品,收缩压下降范围为 8~14mmHg。DASH饮食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一个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不仅可以快速而显著地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增强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同时, DASH饮食的降压效应无种族差异,对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均有效,因而对人群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3.3.7 药物治疗教育 让患者了解治疗高血压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治疗作用, 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告知患者药物剂量不足或不坚持服药,最终仍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只有长期合理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3.3.8 血压监测指导 指导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治疗初期应每周测量血压 1次,当血压得到较稳定的控制后,每 1~3 个月测量1次。血压正常者,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3.3.9 危险因素处理 患者服用药物后, 如出现头晕、头痛、低血压症状时应卧床休息, 某些药物如哌唑嗪类及卡托普利等药物, 易引起性低血压,告诫患者在变化时动作缓慢,以免引起性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呕吐及抽搐时,应警惕高血压脑病的出现,及时到医院就诊。

3.3.10 提高护士对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水平 目前的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开展不够深入, 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效果欠佳。调查显示,只有 21.2% 的患者接受过医务人员的指导, 护士曾经对住院患者做过健康教育的比例更低,仅占11.52%,且以口头指导为主,来自医生的指导均多于护士的指导。此外对于所接受的指导表示满意的患者极少。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认识的必要途径,因此,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综上所述,通过采取合理的高血压病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达到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目的, 降低高血压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没有高血压病专科护士, 所以培养和提高临床护士对高血压病的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促进高血压病预防的深入是当务之急。如何让患者充分认识高血压病预防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 也是我们今后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昌茂.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右江医学,2003,31(5):480.

[2]江宁,李立明.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回顾.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4(2):49.

篇2

【关键词】 高校;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越来越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由于他们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和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环境中,由此引起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不时发生“高知不高寿、英年早逝”的现象,给社会、单位、家庭造成巨大损失和痛苦。所以,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从而提高知识分子的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1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

通过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使广大高校知识分子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了解和重视高血压的危害性,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各项干预措施中去。

1.1 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 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人中约15%~30%合并左心室肥厚,而左心室肥厚本身又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1]。同时,心衰发生率10倍于无左心室肥厚者。通过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可以使左心室重量减轻,减少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衰发生。

长期高血压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至少使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3倍以上。大量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一个独立的、不依赖其他已知危险因素而起作用的发病因素,并随血压升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升高。但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降压治疗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1.2 高血压与脑卒中 高血压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是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患病人数随着高血压患病率升高还会进一步增加,未经治疗的高血压中脑卒中发生率比经过治疗的要高得多。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能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研究表明,经过系统地抗高血压治疗能使脑卒中发病率减少38%,致死性脑卒中减少40%[2]。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1.3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 国内资料表明,由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致肾功能衰竭占慢性肾衰者的10.4%~28.2%,肾硬化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压是肾硬化的主要原因或促进因素。因此,早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从而减少肾脏损害保护肾功能[3]。

2 与高血压有关的高校不良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寿命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因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生活方式病之一,所以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是高血压的易患因素。广大知识分子应认识和了解与高血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避免和改变这些不良生活方式。

2.1 生活与工作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上有老、下有小,同时面对事业上各种竞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情绪不稳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应激环境中,对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和预后都十分不利。

2.2 生活无规律 许多知识分子为了事业,生活无规律,工作无条理,吃饭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经常熬夜,睡眠无规律、昼夜颠倒,不注意劳逸结合,经常超负荷工作,迷恋竞争性强的工作,使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甚至出现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现象。

2.3 缺少运动 知识分子长期以教学、科研等脑力活动为主,体力活动明显不足,平时又疏于运动锻炼,而缺乏运动是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久坐少运动和身体欠佳的正常血压个体比更加活跃的和健康的同龄对照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20%~50%。

2.4 饮食不合理 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交往频繁,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广大知识分子极易出现饮食不合理,如暴饮暴食,食无定时,食无节制,挑食偏食,出现以高盐、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为主的不良现象,造成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均,从而出现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病。

3 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大量研究提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而这些行为性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控制和消除而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既可用于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又可用于轻型高血压的首选疗法和中、重度高血压的基础疗法,是广大知识分子都应该身体力行的。

3.1 心理平衡 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避免各种强烈应激,避免大喜大悲,消除不切实际的争强好胜心和过分消极的失落自卑感,尽量处理好个人、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心情愉快、乐观豁达的心态。同时,生活要有规律,要充实,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超负荷工作,学会休息与放松,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多样的兴趣,使生活充实,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目的。

3.2 合理膳食 首先,饮食结构需合理。低盐饮食,减少烹调用盐量,尽量少吃酱菜、咸肉等盐腌类食品。少食含脂肪和胆固醇较高的的肥肉和动物脑子、鱼籽等,多食蛋白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和鱼类。尽量少吃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物,多吃含钾、钙、维生素和纤维素较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奶制品。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鱼等。其次,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零食,不偏食,一日三餐要合理分配,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和降低高血压,也有助于控制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3.3 适当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十分有益的。每个人应根据个人的年龄、体质、病情及个人爱好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有规律适度地进行,一般选用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医疗体操等,每次30~40 min,每周4次。运动量以下面方法估计: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等于210减去年龄)表示运动量合适。

3.4 减轻体重 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肥胖者患高血压是体重正常者2~3倍。常以体重指数和腰围来判断是否过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在18.5~23.9为正常,在24~27.9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90 cm,女性腰围大于80 cm,为腹型肥胖。减重可以降低血压,并可降低同时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减轻体重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饮食控制、减少热量摄入和通过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增加热量消耗。

3.5 戒烟限酒 许多知识分子都有吸烟和超量饮酒的不良嗜好,已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吸烟可促进动脉硬化,增加血液黏稠度,是最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容易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吸烟者高血压、心脏病患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5倍,脑卒中风险增加2~3倍。同时吸烟会干扰某些抗高血压药的治疗效果。因此,应严格戒烟。

酒是导致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经常饮酒超过一定限度会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患病率和平均压均超过不饮酒者。过量饮酒还会增加脑卒中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饮酒可降低某些抗高血压药的疗效。所以,饮酒要适量,男人每天喝酒的量不应超过30~40 ml,女人不要超过20~30 ml。

参考文献

1 刘治全,年建军.高血压病诊断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2

篇3

我国是卒中高发国家,其年发病率约为(185~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新发卒中患者,存活的卒中患者累计700万人[1]。卒中有三高,即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养老机制、医疗卫生保障机制、养老护理机构和社区服务网络的建设都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2] 。对卒中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1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1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种族、性别、家族史。

1.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纤颤及其他心脏病、高脂血症、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1.3 可能的危险因素 肥胖、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激素替代治疗。

2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所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人群归因为危险度最高。流行病研究表明,70%的卒中是高血压所致。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血压从110/75mmHg开始,人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呈现连续性相关,无症状的高血压比有症状的高血压更危险。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度增加49%(缺血性脑卒中增加47%,出血性脑卒中增加54%);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增加46%。同时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再发危险度越大。有关研究表明所有高血压类型包括收缩期高血压、舒张压期高血压以及混合型高血压都能使卒中风险增高。高血压患者的卒中风险分别为非高血压患者和临界高血压患者的3~4倍和1.5倍[3]。

2.1 舒张压(DBP)与卒中 以往认为收缩压(SBP)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每10岁可提高10mmHg属于正常,舒张压为脑血管和冠心病的预测因素。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对于年龄小于 50岁的DBP是最强的心脑血管病的预测因素,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的预测因素逐渐由DBP转为SBP[4]。20世纪90年代研究方案普遍以DBP水平作为研究对象。Law等[5]报道对4项无脑血管病史且血压正常者的随机试验进行的汇总分析表明,DBP每降低5mmHg发生卒中相对危险度(RR)降低38%,对14项针对无脑血管病史的高血压患者的随机试验的汇总分析表明DBP每下降5mmHg,发生卒中的危险度降低38%。Macmahon等[6]对9项大型对列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卒中风险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且成对数线性关系。DBP在76~105mmHg范围内每降低5mmHg,发生卒中的风险降低34%,DBP每降低10mmHg卒中风险降低5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是致死性还是非致死性卒中这种联系强度均相似。

2.2 收缩压(SBP)与卒中 随着高血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SBP和DBP均与卒中风险独立相关,从而改变临床上重视DBP的观念。Lawes等[7]对有关降低血压与卒中风险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队列研究表明在亚太、北美和西欧地区,SBP每下降10mmHg,60~79岁人群卒中风险约降低1/3,这种相关性一直持续到血压下降至115/75mmHg时,并且在不同性别、地域、卒中亚型以及致死性或非致死性事件患者中均如此。这种比例相关性呈年龄依赖性,但在80岁年龄组仍呈显著正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表明SBP每下降10mmHg卒中风险也降低1/3左右。

3 控制高血压,预防卒中

多数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卒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由于高血压升高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血管病变(出血或阻塞),是高血压卒中的病理基础,因此要严格控制血压。

3.1 有效控制血压,就要合理用药。目前降压药物有六大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按病情加以选择,临床上常采用联合用药,一般联合方式:ACEI+CCB、ACEI或ARB+利尿剂、ACEI或ARB+CCB+利尿剂,交感激活者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

3.2 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还要防治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气候骤冷等)。此外,颈动脉硬化、高粘血症的患者,适当加用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类药。

3.3 预防卒中发生,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应注意下列问题。

3.3.1 不要随意减少用药的次数,以免造成血压波动,对脑血管造成损伤。xz

【摘要】 近年来我国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是舒张压还是收缩压的升高均造成卒中危险度升高,有效的控制血压是预防卒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高血压;卒中

我国是卒中高发国家,其年发病率约为(185~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新发卒中患者,存活的卒中患者累计700万人[1]。卒中有三高,即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养老机制、医疗卫生保障机制、养老护理机构和社区服务网络的建设都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2] 。对卒中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1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1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种族、性别、家族史。

1.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纤颤及其他心脏病、高脂血症、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1.3 可能的危险因素 肥胖、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激素替代治疗。

2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所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人群归因为危险度最高。流行病研究表明,70%的卒中是高血压所致。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血压从110/75mmHg开始,人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呈现连续性相关,无症状的高血压比有症状的高血压更危险。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度增加49%(缺血性脑卒中增加47%,出血性脑卒中增加54%);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增加46%。同时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再发危险度越大。有关研究表明所有高血压类型包括收缩期高血压、舒张压期高血压以及混合型高血压都能使卒中风险增高。高血压患者的卒中风险分别为非高血压患者和临界高血压患者的3~4倍和1.5倍[3]。

2.1 舒张压(DBP)与卒中 以往认为收缩压(SBP)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每10岁可提高10mmHg属于正常,舒张压为脑血管和冠心病的预测因素。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对于年龄小于 50岁的DBP是最强的心脑血管病的预测因素,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的预测因素逐渐由DBP转为SBP[4]。20世纪90年代研究方案普遍以DBP水平作为研究对象。Law等[5]报道对4项无脑血管病史且血压正常者的随机试验进行的汇总分析表明,DBP每降低5mmHg发生卒中相对危险度(RR)降低38%,对14项针对无脑血管病史的高血压患者的随机试验的汇总分析表明DBP每下降5mmHg,发生卒中的危险度降低38%。Macmahon等[6]对9项大型对列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卒中风险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且成对数线性关系。DBP在76~105mmHg范围内每降低5mmHg,发生卒中的风险降低34%,DBP每降低10mmHg卒中风险降低5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是致死性还是非致死性卒中这种联系强度均相似。

2.2 收缩压(SBP)与卒中 随着高血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SBP和DBP均与卒中风险独立相关,从而改变临床上重视DBP的观念。Lawes等[7]对有关降低血压与卒中风险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队列研究表明在亚太、北美和西欧地区,SBP每下降10mmHg,60~79岁人群卒中风险约降低1/3,这种相关性一直持续到血压下降至115/75mmHg时,并且在不同性别、地域、卒中亚型以及致死性或非致死性事件患者中均如此。这种比例相关性呈年龄依赖性,但在80岁年龄组仍呈显著正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表明SBP每下降10mmHg卒中风险也降低1/3左右。

3 控制高血压,预防卒中

多数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卒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由于高血压升高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血管病变(出血或阻塞),是高血压卒中的病理基础,因此要严格控制血压。

3.1 有效控制血压,就要合理用药。目前降压药物有六大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按病情加以选择,临床上常采用联合用药,一般联合方式:ACEI+CCB、ACEI或ARB+利尿剂、ACEI或ARB+CCB+利尿剂,交感激活者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

3.2 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还要防治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气候骤冷等)。此外,颈动脉硬化、高粘血症的患者,适当加用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类药。

3.3 预防卒中发生,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应注意下列问题。

3.3.1 不要随意减少用药的次数,以免造成血压波动,对脑血管造成损伤。

3.3.2 最好用长效药,控制全天24h血压。

3.3.3 不随意停药,突然停服降压药会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即使在夏天高温停药,也有发生卒中的危险。

3.3.4 老年高血压不宜睡前服药,夜间血压不要降得过低,以免促发脑血栓的形成。

3.3.5 如血压控制良好,没有明显不可耐受的副作用,不要频繁换药。

3.3.6 如血压难控制,波动大,则需专科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脑卒中是多种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的综合作用,从而使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所致,它分为缺血性的卒中和出血性的卒中。高血压是卒中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的变化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之间有密切的关系[8]。血压长期处于增高水平,使血管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从而导致血管病变,进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研究证实,血流动力学异常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的形态和功能,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消除等方面参与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重建,进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9]。总之,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增高,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做好高血压的规范化诊治对卒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全国防高血压日主题.血压与卒中,2005-10-08.Http://moh.gov.Cn/newshtml/10563.htm.

2 活跃、积极应对老龄化发展趋势,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人民时报,2006-01-20(4).

3 Gorelick PB. Stroke prevention.Arch Neurol, 1995,52:347-355.

4 Franklin SS,larson MG, Khan SA, et al. Does the relation of blood pressur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change with aging?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Circulation, 2001,103:1245-1249.

5 Law M, Wald N,Morris J.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to prev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a new preventive strategy. Health Technol Assess, 2003,7(1):94.

6 Macmahon S, peto R, Cutler J, et al. Blood pressure,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esease. Part 1, Prolonged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pros 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corrected for the regression dilution bias.Lancet,1990,335:765-774.

篇4

超重、肥胖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常伴发多种疾患,如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肿瘤、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肥胖者影响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危害

1.血压139-130/89-85mmHg认为是亚健康血压,这些人10年内有一半成为高血压。

2.高血压是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其并发症是心肌梗死、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者致死、致残。

如何保持健康体重、健康血压

1.长期坚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①一般成人每天吃蔬菜400-500g,水果100-200g;②主食(米、面、杂粮)适量;③用植物油,每人每天不超过25g;④降低小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每人每天瘦肉不超过100g;⑤适量增加豆制品、鱼类、奶类、鸡蛋,每周不超过5个;⑥控制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6g;⑦不吃或少吃咸菜等含盐量高的腌制品;

2.坚持适量运动

①进行适当的有氧体育锻炼;②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③运动强度以耐受为准,最大心率+年龄=170或180

3.限制饮酒

①不提倡饮酒;②如有饮酒,酒精摄入量为男性

4.不吸烟或坚决戒烟

5.定期测量体重、血压

①正常成年人每两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②35岁以上成人及脑力劳动者,有高血压史的,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的首诊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测量;③血压易患人群(139-130/89-85mmHg),至少每六个月测量一次血压,④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一般每周测量2次,血压不稳时,每天测量1-2次,稳定后每周测量一次;⑤一般成人每半年测量一次体重;⑥肥胖或减重者每月至少测量一次体重;

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中国成人体重分级标准:BMI

此外,判断肥胖的另一个标准是腰围:我国成年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健康血压的标准

篇5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206

近年来, 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再加上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 引发了很多疾病, 并且导致疾病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人们需要疾病常识和健康知识的普及, 以便有效提升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本研究选取260例患者, 观察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现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社区收治的2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国际高血压诊断标准, 排除失访患者、严重并发症患者、意识障碍患者等。260例高血压患者中, 女123例, 男137例, 年龄56~72岁, 平均年龄(61.7±3.8)岁。其中合并冠心病42例, 糖尿病25例, 脂代谢异常2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30例。对照组中男71例, 女59例。观察组中男66例, 女64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教育, 将自我保健以及高血压知识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健康教育, 包括用药注意事项、自我保健、并发症、发展过程、发生过程、发生危险及高血压诊断等诸多方面。具体内容包括:①教授患者血压测量正确的方法, 运用多次测量并且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对血压情况进行判断, 高血压判断标准为: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 收缩压≥140 mm Hg, 在诊断的过程中, 最少要保证2次舒张压值>90 mm Hg, 才能够确定成为高血压[2]。②为患者宣传高血压危险因素和发生因素, 如高血压高危易发人群, 肥胖群体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 宣传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因素, 比如过多摄入盐分、饮酒、吸烟、超重、肥胖、情绪异常、缺少锻炼、连续口服避孕药时间太长、高血压家族病史等因素, 为患者明确危险因素, 并且重点教育不良行为习惯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患者[3]。③告知患者高血压的发展过程和发生征兆。④为患者讲授高血压并发症相关知识, 如不及时控制和重视高血压, 将会导致脑卒中、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 增加心脏负担, 导致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等, 如果血管狭窄和硬化, 则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杜绝不良行为和不良因素, 对自身病情进行掌控, 并且有效防止高血压并发症。⑤教授患者相关的用药注意事项。⑥定期随访, 每3个月进行1次, 采用电话随访或入户访视, 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以降压效果。降压效果评定标准如下:居民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且降至正常值, 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 为显效;居民舒张压下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 有效68例, 无效45例, 总有效率为65.38%, 2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5显效5例, 有效65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92.31%, 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高血压属于长期的慢性疾病, 所以, 高血压患者必须要长期坚持治疗。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能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降低各类危险因素以及不良行为发生情况, 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 使其保持稳定和平衡, 对病情进展进行控制[4]。使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保证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规避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 有效减少患者的危险致病因素, 并且使高血压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 保持良好心态,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5]。

本研究结果说明, 对照组患者中, 26例发生并发症, 显效17例, 有效68例, 无效45例, 总有效率为65.38%;观察组患者中, 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显效55例, 有效65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92.31%。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 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情况, 并且降低了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因此, 应在临床中广泛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苏, 施崇琼, 胡洪炜. 强化与常规教育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临床效果.中国现代医生, 2015(16):124-126.

[2] 汪凤兰, 董胜莲, 张艳梅, 等. 同伴教育对社区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干预效果的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15(5):827-830.

[3] 唐朝, 席明霞, 覃琴, 等. 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观察. 护理学报, 2015(8):75-77.

篇6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世界各国高血压发病率达到15~20%,全球高血压病人已超过6亿,我国高血压病人超过1.3亿[1]。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目前,高血压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各类药品参差不齐,疗效不一,如何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是关键[2]。本研究选取我院68例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应用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8例,所选患者依据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学会规定[3]:成年人血压≥140/90mmHg(18.7/12.0kPa)均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49~80岁,平均(62.5±6.5)岁。所有患者均给予硝苯地平胶囊(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669)进行治疗,起始剂量10mg/次,3次/d,根据患者病情可酌情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20mg/d。

1.2方法 本研究对入选患者进行长时间临床跟踪观察以确保研究结果客观。患者分组后,首先保证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即保证基本药物根本治疗。由主治医师分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诊断,联系患者的年龄、患病的程度、并发症等,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2.1健康宣教 建立一个宣传小组,每周不定时向患者讲解有关高血压的有关知识:高血压的定义及发病原因、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具体诊断标准、并发症、每天测血压并记录的意义、分级标准、临床表现、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意义等。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分别采取能让患者和家属能接受的方式讲解。根据用药指导:使患者正确使用各类药物,了解降压药物的种类、药物的特点、副作用、禁忌证、服用方法等。

在心理教育方面,要求患者家属能够配合医院帮助患者消除因认识不足导致的对高血压的恐惧和治疗的避讳。

1.2.2饮食干预 让患者坚持按照制定的饮食方式:科学的饮食方式,多吃蔬菜和水果、清淡及适量饮食,控制食盐量

1.2.3定期血压监测 患者应该每天测血压,以便发现血压不正常时及时控制。患者住院期间均由护士完成血压监测,出院后,患者或者其家人应该掌握正确的测量血压的方法帮助患者测量。

1.2.4心理平衡 帮助患者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及乐观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进行心理咨询、音乐疗法及自律训练等。长期焦虑、忧郁、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患者家人除了要给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外,可以参与医生逐步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沟通,渐进式引导患者自我放松从而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

1.3临床观察 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高血压值、对高血压知识认识程度、生活方式变化、治疗依从性。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患者经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后,科学服药率、对高血压知识认识程度、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常常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高血压的发生有很多因素,与家族遗传和年龄、肥胖、吸烟、高脂肪高盐摄入、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4]。本研究对68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饮食干预、定期血压监测及心理平衡教育,患者经过干预后,临床治疗情况显著改善,干预前57例科学服药患者提高至67例,66例患者对高血压有足够的认知,全部患者均有健康的生活方式,66例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充分说明加强对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针对性的改变生活习惯,更好地控制血压,在高血压的控制与防治中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在个性化治疗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有利于加强高血压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对控制高血压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萍.护理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新,2012,9(29):239.

篇7

高血压病的形成首先受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影响,其次是受心脏搏动影响。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具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是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的依据之一。

近几年来,在社会人群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需要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促进人类身体的健康。高血压病发病的特点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高盐饮食者高于低盐饮食者;有烟酒嗜好者高于无烟酒嗜好者;身体超重者高于正常体重者;长期从事精神紧张者,高于其他工作者等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会引发头痛、头晕心情烦躁,血压损害冠状动脉血管,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心率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高血压还可以并发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危象、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虽然高血压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它引发的并发症变得十分可怕,能严重威胁着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通过对高血压病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对高血压病并不是束手无策的,只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采取有效地的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就可高效治疗、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大家对自己怎样治疗、预防高血压病的问题越来越关心,为了远离高血压病,加强人类的身体健康,自我治疗和自我预防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1.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对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是随身携带的,每天最好测量2次血压,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医生的指导下,老年高血压患者,可用利尿剂和钙拮抗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中药比较适合中老年人长期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但见效慢。

2.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预防高血压病。俗话说的好,病从口入,所以平时要按照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饮食,不能过饥过饱,多食用有益于降压的食物(鱼类蛋白、芹菜、萝卜、西瓜、冬瓜、西红柿、茄子、、向日葵子、海带、香菇),进行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少食油腻食物和动物内脏,多饮用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的硬水,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

3.是体育运动可预防高血压病。加强体育运动除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外,还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控制体重,减少心脏负担和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压。

篇8

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极高,这些事件发生与血压有明确关系。EUROPA试验表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显著降低了一级终点事件。

HOPE试验中80%有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加用雷米普利的疗效,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ACTION和CAMELOT试验评估了钙拮抗剂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疗效,均提示对血压正常和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后加用钙拮抗剂和ACEI类药均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发生密切相关,需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该类药物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各种降压药物使血压进一步降低能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也有一些研究提示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减少蛋白尿以及延缓肾功能恶化。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疾病的监测

高血压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有一定程度的。靶器官损害可以是单个脏器,亦可以是几个脏器同时受损害。因此,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患者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临床观察①定期测量血压。不管有无症状,强调人群采取定期测量血压,特别是中青年人和无症状性高血压更显得十分必要。此外,定期测量血压对已知有高血压的患者亦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帮助了解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根据血压升高的临床表现特点来判断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及心血管疾病是否发生。强调病情变化或健康人群有头晕、头痛、失眠和心悸等高血压临床症状时要随时测量血压。此外,高血压患者可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有助于高血压预后判断和用药治疗的时间选择。②重视自觉症状。由于没有根治的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只能长期治疗,因此属于慢性疾病的范围,部分单纯高血压患者症状少而轻,出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发生心脏疾病时表示有劳力型呼吸困难和(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早期肾功能受损时出现夜尿增多;出现脑血管疾病时则伴有头痛、四肢活动异常。③寻找异常体征。高血压病早期,部分患者除有心率增快外,无其他异常体征,但出现靶器官损害时,临床上可有异常体征出现。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每次就诊时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发现异常体征对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有实际意义。

灵活运用辅助检查 ①掌握化验数据。高血压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时,应定期做化验检测,这对评估高血压病情有帮助,化验内容及监测时间在以后叙述。②注意特殊检查。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除了上述监测指标异常外,还需要依靠一些仪器的特殊检查来帮助确定诊断。

靶器官损害和血管疾病的防治对策

高血压防治长期研究表明,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预防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但是,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高血压控制率在6.1%,也有部分医务人员不能将测量血压作为患者就诊的常规处置,这是测压率与知晓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要重视给就诊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在人群中注意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此外,还要积极宣传测定血压的重要性和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必要性。

篇9

【关键词】高血压病; 社区;护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现代生活压力大,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高盐高脂饮食以及现代人对个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未能有效进行预防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国际上将高血压的防治提前,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而临界高血压设定为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而预防高血压即是将收缩压小于120mmHg和舒张压小于80mmHg。一旦达到临界值,需要在饮食和运动方面进行干预,从而降低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因此,我院对本社区的人口进行了血压方面的普查,并建立了个人血压的档案记录,对临界高血压进行了社区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我们随机抽取了本社区2010年10月处于临界高血压的人群,共计90人,其中男性58人,女性32人,年龄36-58岁不等,平均年龄45.2岁。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人,一组为护理干预组,进行饮食、运动以及指导等相关的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未进行任何的干预。两组患者均没有其它重大疾病,均为超重、吸烟、饮酒和饮食偏重人群,两组人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人群的基础情况如下表所示。

1.2 治疗方法:对本社区临界高血压人群进行建卡,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活习惯、高血压知识的认识情况等,根据相关情况制定处护理干预计划,护理干预组由掌握高血压知识的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护理干预,社区护理人员要经过高血压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社区服务人员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高血压预防的相关宣传:向护理干预人群讲解,高血压预防的相关知识,告知该人群宣传教育是控制及其预防高血压的最重要的手段。向护理干预人群发放宣传手册,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从哪些方面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比如控制肥胖,增加锻炼,改变饮食习惯,禁烟、禁酒等。

1.3.2 饮食干预指导:要求肥胖人群限制脂肪的摄入,应该少食多餐,禁暴饮暴食,要少吃甜食,多吃粗粮,饮食口味较重的人群要少吃海鲜等含钠量较高的食物,每日摄盐量应低于4g,并平均分配到一日三餐之中,并要求家属配合限盐的行为。

1.3.3 运动干预:运动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最重要的疗法之一,根据干预人群的实际情况选择走路、跑步、骑车或者爬山等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并要求家属配合记录和监测。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45人不良习惯等发生了一定改变,具体见表二,干预护理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改变情况如表三。护理干预组干预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不仅与年龄和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一些可控制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密不可分[1],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习惯,从而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人群进行了饮食的控制,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的指导以及预防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使参与人群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该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而预防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要改变我国高血压病的现状,应该从预防高血压病开始,我们应该把高血压病的预防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以期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篇10

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患者分布广泛,各个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差较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更是普遍现象[1]。将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管理,依据每类患者的病情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问题,这为农村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本研究以一个乡镇作为研究试点,结合新形式下的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职能的特点,以居民组为单位,将高血压患者分级,并进行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样本来源:我县某乡镇作为试点,选择其中1854名高血压患者作为样本,其中男1223,女631例;年龄23~67岁,平均56.4岁。

方法:按照患者血压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个等级,血压从低到高依次为Ⅰ级(354例),Ⅱ级(956例)和Ⅲ级(544例)。以居民组为单位,入组管理。管理内容为3个方面,一方面记录患者血压,另一方面为控制患者的生活习惯。具体包括低盐饮食,每天少于8g;戒烟,至少6个月;体育运动:每周3次,每次1小时以上;油脂摄取,每天

统计分析:所有实验结果,包括行为干预结果以及血压水平数据均经过SPSS11.1统计分析处理。

结 果

行为干预:对185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干预,开始低盐饮食的患者由原来的30例升高到256例,效果明显,次之为油脂摄取,体育运动以及戒烟的变化不及前两项明显,但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行为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见表1。

血压控制:分组管理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三个级别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分组管理前均有下降,其中Ⅱ级和Ⅲ级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 论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交通、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较差,对高血压的知识了解甚少,有很多人由于家庭苦难、对疾病危害认识不足以及生活习惯等,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3,4]。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长效广泛的监管模式,建立了基于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模式,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以居民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进行行为干预以及血压记录,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行为有了明显改善,低盐饮食、运动、戒烟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血压控制方面,除了轻微人群,即I级效果不够明显外,Ⅱ级和Ⅲ级患者的血压显著下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再细化防治工作,建立防治组,在经济、人力允许的情况下,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依据病情细化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高危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5,6]。这种新的防治模式管理深入、针对性强、广大患者易于接受,符合我国农村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源,彭益,李源泉.巴中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及药物治疗的调查分析.医学信息,2010,23(9):3110-3111.

2 朱会银.农村高血压防治现状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466-467.

3 李慧,刘懿卿,田丹.农村高血压患者认知状况及服药依从性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49-1351.

4 段秀芳,顾东风,徐希胜.农村社区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效果评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5):198-200.

5 李运权.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探讨.江苏卫生保健,2009,11(2):51-52.

6 赵挪安,陈静静,侯春玲,等.京北某农村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防治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45-146.

表1 行为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行为变化(例)

篇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1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2-02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目前治疗高血压已从单纯降压转变为保护或预防靶器官、逆转或降低靶器官损害的治疗。归属中医“眩晕”、“头痛”病等范畴;中医的观点认为主要由情志内伤、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亏以及心火上升等阴阳失调引起的[1]。治疗则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通过进补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调,调整机体的平衡,降低血压。同时树立未病的中医观念与辨证施治原则相结合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就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作用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中医科门诊240例高血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120例采用西药治疗(对照组),另12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进行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措施(观察组)。其中男118例,女122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6.2±3.6)岁。临床诊断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性别等临床基础指标分组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方法 两组患者依据个体差异给与临床中常用的阿米洛利、可乐定、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硝普钠等不同降压药物,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需要2-3种降压药物降压,对于轻微的高血压患者,只需一种常规抗压药物[2]。

1.2.2 中医保健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其具体措施有:①中医养生饮食指导:树立中医药食同源,饮食保健的意识。向患者宣教知道饮食对治疗高血压的重要作用。如对已确诊患者要指导其遵医嘱、合理选择药物与中医保健相结合的思想,控制钠盐的摄入,降低心肾负担,饮食粗细、荤素、蔬菜与米面等主食合理搭配,少食动物脂肪、内脏及黄油等含高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芹菜、土豆、山芋等降压作用好的蔬菜;同时根据临床症状(头晕、健忘、失眠、神疲乏力等气血亏虚症)选用白术6g,黄芪9g,党参9g,当归6g,熟地黄6g、炙甘草6g等水煎服;对于带有刺激、辛辣性,易伤人体津液的食品,高血压患者均以不吃为宜,饮食与中药相结合对降压功效更好。②中医养生运动方式教育:中医认为昼为阳,夜为阴,阴阳相合其实就是昼夜交替的运动变化,因而人体也应该与之相适应。中医保健知道高血压患者根据自身年龄、体质与四季天气、昼夜的交替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清晨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及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保持稳定的血压,但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天长日久的运动理念;③中医理论的阴阳调和:中医阴阳理论具有普遍性、相关性及相对性,因此,中医保健指导要对高血压患者树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中医保健意识,高血压疾病如阴阳随时都在变化运动中,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保持养生观念,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才是治疗的关键,也就是中医保健治疗的根本;④中医治未病的心理辅导: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警惕防治并发症出现,也就是中医理论中的治未病观点。所以中医保健指导要明确告诉患者按时服药、坚持运动、增强抗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及家属灌输高血压治疗及预防并发症出现的相关知识,预防冠心病及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保持合理的体重,通过适量运动,消耗体内过剩的能量,同时提高血浆中如前列腺素等血管扩张激素水平,进一步达到降压的目的,也起到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的作用,达到中医治未病的理论观念[3]。

1.3 评估指标 血压监测指标变化、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药物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进行相关统计指标分析,对比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两组降压临床效果中对比分析,见表1。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但对中医保健知识的接受及知晓率、药物依从性(减少药物种类)及临床控制血压的稳定及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3 讨论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不再是单纯地控制血压,而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要积极预防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出现,降低药物依从性,弥补现代医学中单一药物治疗及控制高血压不足的现状。所以,采取中医预防保健指导或针对性的中医药保健知识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对高血压的控制疗效起到积极作用。本资料显示,通过中医预防保健指导,高血压患者对中医保健知识、高血压的饮食结构、运动观念及血压控制有效率均有显著提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适时地进行中医预防保健指导,提高对高血压病知识的了解及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促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从而有效地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12

本中心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干预,增强了管理手段。本文分析通过干预前后患者知、信、行和血压等健康指标的改善情况,检验信息化管理系统参与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干预的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本中心掌握的本社区2006年10月以前登记在册的未管理过的全部高血压患者300名。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全科医师团队(全科医生、全科护士、预防保健医生、社区志愿者)应用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对目标人群进行为期12个月(2006.10.01~2007.09.30)的健康干预。干预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干预前后各1次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全科医师门诊随访与家访相结合,指导用药,进行个性化管理;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志愿者配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开展系列宣教讲座、健康烹饪、运动疗法等活动,每月1次共12次;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开展双向转诊等。

1.2.2资料整理分析方法定量资料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和录入,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配对t检验和分层分析。

2结果

2.1性别与年龄分析300例患者中,男133例(44.3%),女167例(55.7%);35~59岁者占35.5%,60岁以上者占64.5%。

2.2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如表1,干预后,高血压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每日合理摄盐量、控制高血压措施和中风的前兆均有显著性差异(P

2.3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行为、态度比较如表2,正确行为、态度的肯定回答率均有提高。干预前后,用盐勺控制盐量用、计量油壶控制油量、按医嘱用药的行为、态度(P

2.4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水平与血压控制率比较如表3,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有所下降,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干预前的体检中血压正常者93人(男41,女52),干预后的体检中,血压正常者159人(男65,女94)。血压控制率上升,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按男女分层后同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如美国五城市项目、我国综合防治研究都证实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有效方法[3,4]。重视高血压的综合防治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强调非药物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选择药物种类和科学调整药物剂量,是目前尽快改善高血压控制状况的有效措施[5]。

本中心开展传统社区高血压患者三级随访干预管理已有多年,在2004年和2006年的横断面调查中患者的随访、管理率已达80%以上,但效果却不理想,患者规则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均在40%以下。这说明,目前社区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法仍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本中心利用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全科医师团队通过患者就诊、体检、上门服务等将患者病情监测指标及治疗方案、健康教育情况记录到档案中。信息系统可提供病情控制趋势图和阶段性报告,针对个体进行健康教育,制定患者血压、体重和血脂的控制目标,进行个性化管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设置条件筛选目标患者群发短信,邀请参加不同主题讲座和活动。

信息管理系统参与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干预,增强了管理的手段,提高了工作成效。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态度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高血压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每日合理摄盐量、控制高血压措施和中风的前兆与干预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

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干预在内的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长时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信息管理系统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措施,使之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已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t,promotion health life[M].Geneva:Switzerland,2002:12-13.

[2] 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3] 姜恒,白雅敏,邵瑞太.发达国家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干预经验[J].中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2002,10(5):235-237.

篇13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126-02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于2004年1月~2005年7月在我所综合门诊收治的150名高血压患者中,进行了一项高血压患者相关情况调查与针对性指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7月对15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采取问卷式调查。在查阅相关疾病资料的基础上,自设问卷内容,并现场发放给高血压患者,现场答完,立即收回。根据患者答题情况,医生当场给予指导,同时免费发放高血压病预防知识宣传手册,免费长期为患者测量血压。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预防及用药存在着许多误区,见表1。经过医生细心指导,患者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改变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由于对高血压患者长期跟踪测量血压,发现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指导前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预防及治疗中仍存在着许多误区,应引起重视。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防病知识不甚了解,对自己的病情及日常预防处于模糊状态。患者不应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高低,应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坚持服用降压药物,血压降下来后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用,而不应断然停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降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不宜降得过低、过快,会使患者感到头昏、乏力,甚至可诱发脑血栓等严重后果。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脏器功能等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水平。最好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选择降压疗效好、安全性及耐受性好的降压药物,不宜擅自随便选择。

从表2中看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针对性指导及发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大多数患者生活行为有了一定改变。这就是说高血压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疾病越来越重视,通过更多地了解保健常识,使其落实到行动上来,以便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专家告诉我们,高血压预防要遵循四大健康守则: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不吸烟、缓解压力。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少吃含盐、脂肪及胆固醇高的食物。每天每人至少做20~60 min的适当运动。不吸烟,吸烟会使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要学会缓解压力及减轻精神负担,避免情绪激动。同时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有的轻微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为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病情,我所长期免费为患者测量血压。通过对患者的血压长期跟踪、监测,从表3可以看出调查对象被指导前后血压情况有显著性差异。66.67%的患者血压已控制在正常水平。如果每名高血压患者都能把血压控制好,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深深意识到扩大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及普及面,医患之间紧密配合,才能真正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健康4守则预防高血压[OL].省略,2001-09-30.

[2]高血压治疗的六大误区[OL].省略,2001-07-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