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二地理教学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篇1

二、工作思路

以区地理学科中心组为核心,以全区中学地理教师为主体,以各校地理教研组为基地,以集体备课、解决教学的问题为载体,以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为中心;学习理论、引领方向,培训骨干、带动全体,创造典型教学案例、促进日常地理教学改革,及时反思交流、认真总结积累。

三、重点工作

高三地理复习工作研究;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研究;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

四、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指导水准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提升教研品质。

本学期将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1) 组织教师进一步研读《地理课标》、《考试说明》,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质,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

(2) 研读和实践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争取高三地理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聚焦课堂抓质量,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总结、分析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及本学期初“自主学习调查测试”的质量,反思教师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调整新学期的教学策略。

(2)认真分析总结近三年的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对比08、XX年高考地理试卷,找出命题变化的趋势和命题的思路,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3)组织好教师集体备课,尤其要关注薄弱学校高三地理教师的备课、上课和试题的选择。

(4)深入学校进行高三专题研讨,重点督促检查有关“规定动作”的落实执行情况。

(5)做好地理教学信息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及时沟通、及时传达;

(6)认真完成本学期模拟考试等各次重大考试的阅卷、信息收集、分析工作;

3、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素质。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勤奋、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教研制度。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公开课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教研活动的形式和质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梯次的教师培养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学科专家的巡回送课、听课、评课活动,把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质落实到全体、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平时、落实到实处。

4、高二地理教学强调夯实基础,重视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增强读图、绘图、地理计算的训练;加强对地理图表和文字表述的训练;能够从提供的新的素材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理解、判读和分析,从而解决地理问题。注意尝试着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5、高一地理教学要求低起点,小坡度,宽底面,严要求;注意培养年青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关于初中地理教学

督促区内各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设好初一、初二的地理课。考虑到初中地理学科教师,特别是专业地理教师各校人数较少,关注、关心初中地理教师的成长,努力为他们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

7、其他工作

(1)选择有条件的学校进行有关课题的研究;

(2)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

五、主要活动安排(见附表一)

六、各年级教学进度及课时建议(见附表二)

附表一:主要活动安排

月 份

主要活动内容

八月份

1、 制定工作计划 2、高中地理教学研讨

3、参加苏州市暑期教师培训 4、苏州大市初中地理教师学科把握能力决赛

5、 参加大市教研员工作会议

九月份

1、组织暑期学生自主学习调查卷阅卷,并做好成绩统计分析

2、召开全区地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望亭中学)

3、高三地理集体备课活动(局三楼会议室)

十月份

1、 承办苏州大市地理学科教学基本功竞赛决赛(陆慕高中)

2、组织完成区“中学地理课教学设计”比赛

3、 组织区初中地理教学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 期中统测、阅卷、统计、分析

2、参加苏州市高三地理教学研讨会(木渎中学)

3、参加苏州市地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

十二月份

1、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研讨活动

2、高中地理教学调研

一月份

期末统测、阅卷、统计、分析

附表二: XX年下半年苏州市地理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

年 级

教 学 内 容

课时/周

备注

七年级

七年级地理·上册

2

八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

2

高一年级

地理·必修·第1册

3

高二年级

必修三、选修一

5

选科班级

高三年级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65-01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出发点,那么地理学科当然也不例外,任重而道远,为了让我的教学循序渐进,构建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到的"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活动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我理出高中地理教学三年一盘棋的观念。这一观念的认识主要是来自高中阶段的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掌握的特点总结出来的。

高中阶段的学生总的来说,与以前的学段相比,记忆力、观察力、自主意识、自控力、思维能力等都在不断增强,我们要做的就是刺激他们把这些能力都发挥出来。下面我就从三个年级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特征出发来谈谈我高中地理教学三年的这一盘棋。

1.高一地理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兴趣

1.1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培养地理学科的兴趣。高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初中走过来,对高中的生活和学习都憧憬着,想要继续发扬初中的优点改正缺点的愿望也较强烈,所以容易保持一种好好表现的心理努力学习,渴望上进,期待在新的环境里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高一课程科目较多,高考学科也不少,难度也比初中的深,学习的方式也和初中有不一样的地方,都还没有转变学习方式,所以高一主要是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在兴趣培养的过程中完成对必修一自然地理学科知识(地球、大气、海水运动,地质、地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其影响人类活动)的掌握。

1.2帮助高一学生完成高中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让他们在繁多的学业中保持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完成高中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我除了指导并训练制学习计划、监督预习、听课、提醒随堂笔记、做复习、做小结、进行检测外,还特别针对地理学科的特性指导地理阅读和观察。

1.2.1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阅读。在指导阅读方面,我们地理学科的阅读材料有教材正文、图片、阅读材料等。我这里训练的阅读重点已经不是速读、慢读、跳读或默读、朗读的问题,我的重点主要是描述内容读什么,图片怎么读。每次都要明确这次课要读什么,想什么问题,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各项活动目标和要求都明确,正文和材料力求到达理解记忆,图片除了理解记忆还要会识图、认图、比对用图。为了解决读图的问题,我会循序渐进地教学生玩填图、绘图、比较图、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喜欢看图、记图、用图的习惯。

1.2.2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观察。

1.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实地观察。在指导观察方面,借助地理学科的知识很好地理解我们日常的生活现象和地理要素,把书本与生活、生产联系,增强感性认知,理解会更深刻,知识面变大,好奇心及求知欲会变强。作的时候主要是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及地方特色入手。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大气的运动,我就让他们观察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为什么黎明的天空我们称曙光,为什么黄昏的天空称暮色,为什么电视上天气预报出现红色表示危险。为了了解气温、气压、矿物质相互作用形成我们就去观察附近特有的卡斯特地貌,观察形成的石笋、石柱、钟乳石,甚至我们还发现日常用的传统热水瓶上的水垢形成也是一样的原因。周末或者一年四季变化和特殊天气状况像梅雨季节我们就仔细观察湄江河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物候、天气、河流水文等。我们还会观察县里主要的工业、农业、人口、民族、交通、古迹、风土人情、环境状况的情况及变化。由此先掌握熟悉的地理知识进而延伸到不在身边的可通过影像、文字感受的知识。

2.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非实地观察。因此,在高一学习方式指导上,我还会有具体操作的配套练习。像上文提到的身边生活环境有的现象,观察的时候我们会有表格记录内容,让他们的认知更直观,而且定期组织这样的观察、记录、发现的活动。对于不在身边的的现象,我就组织观看视频活动,每次活动前都会先把知识通过问题或表格的形式引发,带着目的观看天文、气象、海洋地理,地质地貌等的视频,不但掌握知识而且有感性认知,地理学习兴趣浓厚。

高一学年结合教材、生活实际、调查、观察相互联系渗透的方式,刺激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的兴趣。

2.高二地理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记忆

高二的学生完全适应了高中生活,并且有更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我需要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我主要是继续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我校实际灵活运用合作思辨式学习教学。

2.1地理教学理解记忆需要合作思辨课堂。我把每个知识分基础、难点、重点,然后基础知识就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难点和重点就通过合作思辨学习来解决。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但是需要教师从备课开始就有较强的控制知识分布及控制课堂的能力。特别是合作学习的时候,什么时候是师生合作,什么时候是生生合作,什么时候自我消化,什么时候教师点拨,都要由教师把控。我把控的时候主要是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点拨,如果通过问题形式点拨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的内容,就需要由老师进一步解释讲透。

2.2地理教学理解记忆需要练习辅助。高二学年的知识记忆已经偏向理解记忆,所以课堂上除了合作思辨的形式,我们还需要考试的形式巩固知识获得学习成绩提高带来的成就感。在习题方面,我会根据课程标准,根据每一小节、每一章节、有联系的章节以及每课时、每周、每月的内容设置难易适中梯度合理的小测试、大测试,让他们在一点点的进步中获得大的进步,并且是运用知识战胜自我的一种理性获得带来的成就感。在课堂和练习中,我还不忘把他们的生活如楼距确定、太阳能设置角度、三月梅雨如何形成等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弄进考题,增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高三地理教学的重点是整理知识成系统应用

我们的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知识积累,而且身负高考的重任,正是知识改变命运体现的时候,所以高三应该是把知识整理成系统并迁移应用的时候。根据考纲,我把增删减的内容捋清楚考试范围及考点,反思两年来的学习及课本的重难点,先架构出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增强复习针对性。先找到一条主线,比如人地关系为主,再把握和他相关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找到他们间的内在联系,画出要素间的关系图,以此类推,把尽量多的地理要素囊括进来,帮助学生把知识形成一张大网和有关系的几张大网,以此来形成系统,然后再迁移运用。我这里谈的迁移主要是用知识应对考题的问题。首先要加强练习指导,熟能生巧。练习也可以把知识形成系统,要巧练、精炼、讲练结合。其次,要及时反思做题情绪、做题技巧有没有问题,知识有没有及时查缺补漏,后期还要反思单科及其与文综的练习时间分配获得最大效率的问题。高三要做的不仅是单科的系统训练,还要做综合课的综合训练,他们是互相影响互相帮组的关系,毕竟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两个半小时内三科共同拿分越多越好。

高中地理知识看起来零散、凌乱、繁杂,似乎规律性不强,但事实并非这样,通过我的分析整理,高中地理知识不但是系统性而且是生活化的,就连学习方式方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我们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树立三年一盘棋的观念并且实际操作,我们的教学效果将会比较突出。

篇3

吃透《高考说明》,对高三地理教学起着最为关键性的作用。《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教师还需要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同时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二、认真分析学情,把握教学起点;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要求,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从生源看,当时我们的学校是定点完中,我们的学生是经过东台中学、安丰中学、三仓中学等星级高中招生完后才招来的,平均排名都在五六千名之后,所以,我们没有尖子生,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的教学就只有降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2.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要求,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1)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特别是高三教学更显得尤为重要。

(2)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双基落实

“实践出真知”。教学效果要靠教学实践来检验。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教学案、学生作业以及周练这三个环节,各有所重,又相互联系。

三、调整教学心态,从容应对高三教学

高三教学非常辛苦,又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巨大成绩压力,许多教师可能心情烦躁、心理失衡,对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容易走极端,从而大大降低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好教学心态。

1.对新高考方案变化的心态调整

近几年江苏高考方案变化较大,地理学科由强调分数(满分150分)转为要求等级(B级及以上)。2008年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B以上,2009年之后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C即可,进一步弱化了地理分数在高考选拔人才中的要求。地理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认真学习新地理课程标准,研究考试说明,最大限度地保证上线学生的地理等级要求。

2.对新课程教学学情的心态调整

许多高一学生的初中基础都极为薄弱,地理知识基础和地理基本技能非常不理想,学习几乎从零开始。进入高二后选修地理科的学生多数是年级中的文化后进生,学习习惯不良,个别学生甚至学习态度都不端正,使教学难度较大。高三一轮复习应该巩固基础,同时特别注意补弱;二轮专题复习应拓宽深化,夯实基础;三轮复习尤其强调答题方法及规范性教育。

3.对新测试教学考情的心态调整

篇4

高三地理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更好地领会新课改精神,贯彻高考要求,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摆在高三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而优化教学设计,形成科学的备考模式,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高考命题从传统的知识考查向能力立意转变,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因为“学生所需,即教师所为”。

1.从关注自己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

“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因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要“弯下腰看学生”,充分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需要,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向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发展。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知能提升,力求“公平、有效教学”。

2.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转变。

教师要合理创设地理情境,细致设计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强化知识掌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从关注课堂的形式向注重课堂实效转变。

一节好课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还应动静相宜,和谐自然,环环相扣,联系实际,因势利导。教师既要有感性认知,又要有理性分析,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索,打造生命化的地理课堂。

二、教学计划的落实

高三教学伊始要有高三教学大局观,构建整体复习计划,然后再分阶段制定较为详实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一般从开学至次年2月初,用时最长。知识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此阶段以单元复习为框架,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结合高考要求,制定单元计划,适度进行单元内的知识综合。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阶段。一般从2月初至4月初,应遵循“巩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则,合理划分专题,进行必要的组内分工设计专题复习学案,可适当增加高考真题、经典模拟题,逐步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模式、正确的答题方式、准确的表达形式。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阶段。一般从4月初至高考,要处理模拟训练与回扣基础的关系。根据考试说明,紧扣考点,以各地模拟调研试题为基础,细致设计冲刺试题;通过训练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和应试心理疏导;要注意突出重点与查漏补缺相结合,使三轮复习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教学策略的应用

教学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策略、备课策略、质量监控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等。因为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主阵地,尤为引人关注。课堂教学策略包括:(1)培养情感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营造氛围策略――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3)训练方法策略――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4)掌握知识策略――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课型多以复习课为主,可采用学案化复习,通过考点认识、基础填空、典例分析、好题训练、细致讲评,充分发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打好基础,提高解题、审题、答题能力。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

1.整合教材,准确领会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现在有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4种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编排各有优缺点。在使用时教师需走出两种误区:一是以“本”为本,死守教材,不知变通;二是迷信教辅资料,教材使用边缘化。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优化使用教材,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其主要包括:(1)必要的内容补充;(2)合理的结构调整;(3)准确的概念修订,从而形成完善的符合课标教材知识体系。

2.整合试题,准确处理试题与考试说明的关系。

不少教师认为高三教学应以试题为主,“见多识广”,从而大搞题海战术,使得学生不堪重负,高耗低效。其实教师应结合高考考试说明,充分做好对各地调研、模拟试题的重新整合,严格参照高考样题要求,合理控制试题难度,精心设计试题。只有训练对路,讲析才能到位。

3.整合信息,准确把握课外与课内教学的关系。

信息资源主要有媒体信息和生活信息。媒体信息包括网络、电视、报纸等,生活信息则来自于身边生活实践。许多高考试题命题来源于这些课外信息,更需要在教学中联系实践,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五、教学反思的撰写

1.反思的必要性。

高三教师往往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在备课、设计试题及批改上,而很少反思教学得失。其实如果把自己的教学过程静心重新审视,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反思的全面性。

包括:(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教师要更新观念,合理设计,注重过程引导,结合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效果。

3.反思的操作性。

包括:(1)写教学中的成功之处;(2)写教学中的不足之处;(3)写教师的教学机智;(4)写学生发言的闪光点;(5)写二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多在每节课后进行,贵在坚持。

六、教学心态的调整

高三教学非常辛苦,又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巨大成绩压力,许多教师可能心情烦躁、心理失衡,对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容易走极端,从而大大降低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好教学心态。

1.对新高考方案变化的心态调整。

近几年江苏高考方案变化较大,地理学科由强调分数(满分150分)转为要求等级(B级及以上)。2008年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B以上,09年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C即可,进一步弱化了地理分数在高考选拔人才中的要求。由此有的地理教师便认为地理学科地位下降,重要性大不如以前,个人教学能力得不到充分认可,个别教师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实际上,这是认识上的误区,高考方案的变化并非针对地理学科,其改革是经过细致探讨调研并得到各方面充分认可的。地理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认真学习新地理课程标准,研究考试说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最大程度地保证上线学生的地理等级要求。

2.对新课程教学学情的心态调整。

许多高一学生的初中基础都极为薄弱,地理知识基础和地理基本技能非常不理想,学习几乎从零开始。进入高二后选修地理科的学生多数是年级中的文化后进生,学习习惯不良,个别学生甚至学习态度都不端正,使得教学难度较大。一些高三学生在回答地理问题时往往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一些常识性问题也错得离谱。许多教师便认为付出不会得到相等回报,没有成就感,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不能容忍,乃至大发雷霆。其实教学本身就需要极度耐心,学生的错误实际上正是需要改进的地方。高三一轮复习应该巩固基础,同时特别注意补弱;二轮专题复习应拓宽深化,夯实基础;三轮复习尤其强调答题方法及规范性教育。

篇5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新n标的出台,我国地理新课改已经逐步迈向了深化阶段。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必定成为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走进课堂,地理教师虽然在极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要领和模式,但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果没有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作为依托,即使地理教师接受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教师本身并没有从课堂教学行为上取得实质性的转变。因此,地理课堂中仍存在地理新课改要求和传统的教学行为冲突的现状,如课堂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气氛低沉,学生缺乏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导致老师提问时经常出现冷场的局面;师生交流较以前虽然有所加强,但仍是老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的现状;学生缺乏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一味地灌输书本知识,轻忽了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机械读书的情况[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利达到某一教学目的,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实践主体共同发出的行为。查阅了大量图书文献资料发现,有关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方面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成果,许多学者在地理教师教学技能和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中提及了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但对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专门化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2]。

1.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最早研究教学行为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克雷茨,由于当时处于起步期,未能引起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直到1960年以后,人们开始重视对教学行为的相关研究,伴随着“过程―结果法”的出现及运用,人们对教学行为的研究才进入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理论都形成于这一时期。20世纪80年代“教学效能感”理论的出现,使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翻开了新篇章,这一时期针对教学效能感涉及到一般和个人两个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注重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同时对有效教学展开论述。其中美国学者安德森(Anderson,H.H.)、戴维德(David H.Hargreaves)等人也对教师行为的类型和结构进行了研究[3]。自1990年以来,国外的教育学家才又重新开始对教学行为的专门研究,但国外对于教学行为的研究比国内更早、种类更多、更深入具体。

2.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早期没有出现直接针对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更多的是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由部分到整体的探索。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引进教学行为研究,并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入手展开多个方面的系统研究。但由于我国对于教学行为的研究引进较晚、历时较短,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具体,至今仍没有关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行为方面的全面而具体的理论,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仍然为我们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我国在教学行为研究方面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理论成果。例如: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在《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及要求》一文中提出了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十个能力[4];华东师范大学闫龙博士再次对地理教学行为进行细化分类等[5]。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今后的教学行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第一中学是一所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本文调查对象是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第一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从中随机抽取4个班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分别是高一6班、高一7班、高二3班和高二4班。本次问卷的调查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个人详细信息,包括学生的年级、最近一次的地理考试成绩等,第二部分是单项和多项选择题,主要涉及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包括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和课后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包括新课导入、课堂提问、师生互动、板图板画等;课堂管理行为包括课堂纪律、小组讨论的气氛等方面;课后行为包括教师下课是否布置相关作业、批改作业是否认真等方面的内容。2016年3月,向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第一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19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182份,有效问卷占总数的95%,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三、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

根据我国当前对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的分类模式,将其分为课前行为、课堂行为和课后行为三大类[6]。本文将对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展开研究,主要从地理课堂语言的运用、板书板画、多媒体或地理教具的使用、课堂提问、组织课堂讨论和课堂内容呈现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1.地理课堂语言行为

语言行为包括地理专业语言行为和肢体语言行为。调查数据显示,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语言行为方面表现较为规范。60%以上的同学表示地理教师能够规范使用地理专业语言进行内容讲授,但偶尔会出现重复性语言的情况,40%以上的学生反映地理教师能够运用肢体语言教学,但不同教师所运用的肢体语言方式不同。这说明随着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讲解已经成为衡量一名地理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适当的肢体语言的运用,例如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暗示的手势都可以让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高效、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

2.板书板画行为

板书板画作为衡量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动摇,它是对地理教师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提炼,能够最直接地表达教学内容。板书板画行为是传统地理教学手段之一,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行为。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5%的学生反映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字迹工整,板画清晰,能够明确表达教学内容,甚至高二年级的地理教师板书板画清晰度达到了100%的情况。除此之外,笔者通过深入课堂发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进行书写、绘制板书板画时,更注重对于黑板结构的分区运用,课堂结束时,黑板上则会呈现出思维导D、知识框架联系在一起的板书,这样不仅为了学生的方便,也是将地理知识进行细化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由此可见,教龄的长短和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对板书板画的应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工整、思路清晰的板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多媒体运用行为

地理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性[7],但调查数据显示,高一年级57%的学生表示地理教师只是偶尔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高二年级甚至达到了69%的比例。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该校在硬件设施和教师队伍培训方面已经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趋于专业化。之所以呈现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教师们表示运用PPT课件教学过于浪费时间,往往延迟课程的进度,没有传统的板书、板画言简意赅。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更多的是采用直接性的语言告知,并非采用音像资料等。教师们只在非重点章节或者公开课时会进行多媒体教学,但学生们表示,丰富多彩的图文视频资料更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知识记忆。因此,在学习方式上,40%的学生表示更喜欢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20%以上的学生表示喜欢以多媒体展示为主、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而对于学生自学、教师指导这一类型仅占到12%的比重。这说明一方面,学生对地理教师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仍有极大的兴趣和期望;另一方面,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让学生对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形成了明显的依赖性,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期间反而会觉得不自在、学不到知识、效率不高的情况,显然增加了学生的惰性。

4.课堂提问行为

教师一直把课堂提问作为自己与学生沟通和相互交流的直接方式。在对于地理教师课堂提问特点这一调查中发现,从提问是否与生活相关、是否仅就教材和学习内容提问、是否生动有趣等五个方面来看,所占比例各不相同,这说明随着地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课堂提问方式越来越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调查数据显示,26%以上的学生认为地理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所占比例最大,说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兴趣;但仍有5%以下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问难度过大或太容易。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教师有时提出的问题只是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提问,这些在教材上能得出答案的问题并不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关注的学生群体稍有偏颇,提问对象以学习成绩进行划线分类,主要以中上游成绩的学生为主要对象,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或者后进生则被忽略,这就导致了被忽略的学生认为老师放弃了自己,不敢主动回答问题。问卷调查显示56%的学生表示有时会出现无人主动回答或者冷场的局面,这不符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改精神。

5.组织课堂讨论行为

有效组织、指导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基础。据调查数据显示,71%的学生表示地理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地理教师经常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并对讨论作出指导。两个年级中,15%的学生表示地理教师总是进行讨论指导;48%以上的学生表示地理教师经常对课堂讨论进行指导,但也有24%的同学认为教师只是有时进行指导;而10%以内的学生反映教师很少进行指导。这说明地理教师的课堂讨论的指导对象存在覆盖不全面的现象,其课堂指导讨论行为还有待完善。新课改理念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之间互教互学,高年级的学生往往很少主动邀请教师参与到自己的讨论中或者要求教师对其讨论进行指导,因此,教师反而要在课堂讨论中占据主动地位,走下讲台主动参与指导,不仅可以与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分享彼此的感悟、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观点,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也易在教师的指导中达成共识,求得新的发现。

6.重点难点呈现行为

课堂重点难点呈现方面,56%以上的学生表示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24%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会指出教学重难点,两个年级中没有人反映教师从未指出过教学重点、难点。从这一情况来看,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明确、逻辑清晰,但如果每节课都向学生们指出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偏颇的思想。通过访谈了解到,一名学生说到:“只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说的重点和难点就够了,其他的知识考试不会考到,没必要去浪费时间。”这完全违背了“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先进理念。在新课导入方面,50%以上的学生表示地理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仅是用直接性的语言告知,很少会采用图文资料、音频影像、经典案例来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导入新课,枯燥乏味的导入方式,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时间下来,会使学生认为地理乏味枯燥,丧失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7.课堂管理行为

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行为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开展是否顺畅。调查统计发现,两个年级超过67%的学生表示地理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属于民主型;而在高一年级中,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地理老师对班级管理属于专制型。除此之外,对于课堂上违反纪律的学生,60%以上的学生表示教师会采取批评、劝诫、说服、引导的方式,这说明教师开始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用语言来鼓励、表扬学生,激励学生动脑筋、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不是传统的挖苦、讽刺。特别是在课堂管理行为中,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唯我独尊,而是更多的体现民主型管理,赋予学生更多自主、独立的权利。教师开始“脱下权威的外衣”、“摘下有色眼镜”,以朋友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把自己的心交给每一位学生,带给学生亲近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当今的地理课堂上,师生关系越来越向着新课改期待的方向发展。

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措施

综合以上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地理教师在规范运用地理语言、适当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清晰的板书板画、积极组织开展课堂讨论等方面,都能够满足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学习的需要,符合新课改理念。但存在多媒体使用不广泛、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时效性,课堂讨论粗糙、课堂内容呈现缺乏科学性等问题。

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表达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口语、文本、体态等主要信息传播方式与学生交流,传递教学信息,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能力[8]。教师的教学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口语、板书和体态等方面。首先,地理教师通过名家讲堂模仿训练、微格教学训练、语言朗诵训练,提升自己的课堂讲解能力;第二,地理教师通过板书设计专项练习,经常性的书法训练,提高课堂文字表达能力;第三,结合课堂观察、评价,同伴评价、录像,以及平时身体语言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地理教师身体语言表达能力。

2.精心设计讨论行为,实施有效讨论

每位地理教师都会将课堂讨论行为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中,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课堂讨论往往不尽人意。首先,精选有价值的讨论内容,地理教学中值得讨论的问题往往是开放性的问题,譬如黄赤交角变大,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其次,精心设计讨论的组织形式,通常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这样的分组搭配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困生的进步。第三,教师可以根据讨论状况的激烈程度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保证学生讨论的问题方向正确[9]。最后,准确把握课堂讨论行为的终时节点。讨论行为要以一定的持续时间为依托,准确把握行为的结束时机是促进地理课堂讨论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3.改善课堂提问行为,实施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最直接的手段[10],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切忌形式化。首先,课堂发问要针对当堂课程教学内容,还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点来发问。其次,所提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具有思考价值和意义,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第三,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水平不同,问题的难度也要有梯度性,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和主体性。最后,教师针对学生问题的回答,要及时、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既要做到恰如其分的表扬,也要指出其缺点和不足,使学生获得进步的动力与明确努力的方向。[11]

4.改善教学组织行为,提高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采用各种课堂管理方法,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11]。它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特殊能力。首先,认真钻研教材,优化组合各种教学要素: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其次,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人数、年龄、性别、心理特点、个体差别等,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制定符合学生特点、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组织有效的地理教学。第三,加强课堂组织管理相关理论学习,提高地理课堂管理技巧。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2] 杨晓霞.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高一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4.

[3] 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4] 袁孝亭.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及要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77(5).

[5] 闫龙.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6] 渠娅楠.地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研究与实践[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7] 李家清,张胜前.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3(Z1).

[8] 谢燕.略论教师的教学表达能力及其养成途径[J].读与写杂志,2010(7).

[9] 刘云.中学地理师生语言互动教学行为优化研究――以盘龙区汇承中学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32-03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要学习方式。广西普通高中自从2012 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经过这几年的反思,笔者发现我们都在“自主”和“合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探究”方面却有所回避。即便是“探究”,也只是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其实,促进学生自行“探究”才是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内容。高三地理教学基于高一和高二的内容,但又有别于高一和高二的教学,高三地理不仅是基础年级地理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更重要的是,高三教学要紧扣高考,为高考服务,培养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在高三地理教学中依然照搬基础年级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高考的要求的。那么,在高三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应怎样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位呢?针对学校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三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落实新课标理念。

一、提前展示教学目标,让教学心中有数

教育研究表明,相同学情条件下,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目标比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要好 30%-40%。高三地理教学笔者认为目标教学法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运用目标教学法,学生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十几年的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告诉笔者,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效果较佳的教学方法。但学校学生底子差、学习能力弱,如果在上课过程中,才给他们展示教学目标,那么在短暂的 40 分钟里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完成教学的目标任务,那么他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根据这些特点,笔者在课前会提前展示教学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课前把教学目标发给学生,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和考点。其次,科代表把目标任务分给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课前预习的情况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各组长再把本组不会的内容或知识点反馈给科代表,科代表最后把问题整理好以卡片形式递交给笔者。例如,在复习“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发给学生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内容:

(一)考纲要求: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本节课要求学生结合考纲解决以下问题:

1.要学会通过图文资料和实例去深刻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意义、进程、动力机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差异及原因。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方面?为什么?

(三)难以落实的教学目标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有哪些?请写出来。

通过学生自行讨论后,科代表反馈上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疑难问题普遍集中在两方面:

第一,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难以区别。第二,城市化对城市的气候和水循环的影响难以理解。讲课时,笔者就有针对性地授业解惑。如此一来,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更高,课堂效果很显著。因为他们课前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课堂目标,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疑问,老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他们的疑惑,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换。

2016 年高考结束后,有位学生高兴地对笔者说:“老师,我以前最害怕文科综合的地理了,因为我不懂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在高一和高二上地理课时,我不懂的地方老师总没有讲到位或且根本没有提到,我也不知道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在哪里,总是盲目地学,也没有机会说出我不知道的地方,地理考试的时候,总是稀里糊涂的,自从高三你教我们班地理课后,帮我解决了许多我以前不会的知识。因此,这次高考的地理科我非常有信心能考得好。”看到学生会心的微笑,笔者打心里感到高兴,更加坚信自己的高三教学理念是正确的――课前一定要让学生有话语权,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学情有知情权。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二、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吸引力

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优势,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首先,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能有效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进行个性化教学。第三,能促进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第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室里直接利用遥控器对控制室中的各种设备进行遥控,以选择或控制播放教学节目源。但大多数老师使用多媒体只是在课堂上展示课件,笔者觉得多媒体还应该有更广泛的用途。

地理教学有很多难点,比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讲解清楚。即使花很多的时间,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形式教学,大多数学生又完成不了学习任务,这是最令老师头疼的事情。

针对这个难题,笔者是这样解决的:把难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录制微课,上课时直接展示给学生。譬如在复习“气候差异与成因分析”这一专题时,由于学生总觉得该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在比较两地之间的气候差异的时候总是无从下手,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因素才是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针对学生的疑问,笔者结合高考试题和教学图片录制了十分钟左右的微课,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并适当地加以讲解。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他们普遍认为传统的讲解比较枯燥,难以抓住重点,且容易遗忘,而微课教学更直观,效果更好。

另外,在讲评习题的时候,尤其是在讲评综合题时,笔者总是要求学生自己先写答案,然后笔者用手机现场拍摄一部分学生的答案的相片,再把答案照片传输到白板,请全班学生当场点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认真答题的积极性,并且帮助学生及时纠错,同时检查学生是否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口、手、脑并用,夯实地理基础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提出问题,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分组讨论。笔者觉得这种做法,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动嘴能力和合作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高三学生更加高效地参与课堂?笔者觉得,高三课堂应该回归高三课堂的深入和理性。

高三的合作W了要培养学生“动嘴说得出”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经过思考整理后写得出”的能力,这才是高考需要掌握的能力。针对学生“绘图能力差,看图说话能力不高”的特点,笔者复习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等章节时,每复习完一个内容,下一节课笔者都会安排三到四位学生上讲台根据要求绘制地理图形。比如,画一条晨昏线、不同节气的光照图;画日本核泄漏核污水扩散示意图;根据当天天气状况绘制当天天气系统图等,请绘图学生说出绘制的原理,然后再请其他学生点评。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又能使学生思想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近年高考的一大特点,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笔者觉得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或主要知识点的内容绘制简图、略图、统计图表等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很多时候,在地理教学中,“一图胜千言”,“一表赛万语”。这种口、手、脑并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且掌握得更深刻。

四、理论联系实际,激发探究身边地理的欲望

目前,学校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困难在于空间想象力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践少,理论和实践脱节。而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比较强的,如果我们能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学习地理,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地球自转会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为了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的例子,笔者带学生去观察流经学校旁边的浔江,让他们观察河流两岸的侵蚀情况,然后,让学生用课文的知识来解释。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和日变化,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习课文的理论知识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每天投射到教室门口的太阳光的面积变化情况,并用粉笔标注太阳光线投射的位置,让学生探索太阳光投射到室内的面积大小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的记录,学生可以较深刻地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笔者还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污水处理厂布局在县城河流的下游;学校附近的农田,农民为何用来种植蔬菜而非水稻;321 国道为什么改建后通过河东新区而不再穿越河西老城区等,诸如此类现实的地理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运用课本理论知识作答,那么相信他们对知识的把握,一定比纸上谈兵深刻得多。

五、留有空白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留空白不光是留时间给学生多做练习,更重要的是要给足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去思考、探索、挖掘、归纳知识点彼此间的规律和内在联系。很多时候,我们常担心学生听不懂、做不会,总是一厢情愿地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要学生做大量的相关练习,许多知识点和练习的讲解却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象,而知识点的内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却常常被我们忽略,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多预留时间给学生去完成以上的这些工作,我们永远不能代劳。比如在复习“热力环流”这一专题的时候,笔者结合历年高考试题,组织学生通过热力环流示意图做了这样的教学拓展与探究:

(1)假如该图表示三圈环流的北半球中纬环流,A、D分别代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地带,那么图中A处为 气压带、丁表示 (风带)。A、B、C、D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 。

(2)假如该图为我国东部季风环流示意图,且 A 为陆地,D 为海洋,那么该图表示的是 (冬、夏)季,此时我国大陆盛行 风,圣地亚哥(33°26′S,70°04′W)附近海域盐度 (增高、降低),北太平洋上增强的气压中心是 。

(3)假如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且 A 为海洋,D 为陆地,那么乙代表 (环节),丙代表 (环节)。

(4)假如该图为大洋环流一部分,该海域在 (南、北)半球。 若该图表示的是太平洋,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的主要是 (填洋流名称),按照洋流形成分,乙为 流,丙为 流。如果图示所在洋流流经区域附近存在一个世界级大渔场,渔场名字叫 ,分析该渔场形成原因 。

(5)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内、外力作用),且C为岩浆,属于沉积岩的是 (填字母),石灰岩变成大理岩主要是 (甲、乙、丙、丁)作用,图中表示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作用过程是 (甲、乙、丙、丁)。

关于“热力环流”这个专题,笔者只是用十分钟左右跟学生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其余时间都留给学生探索、归纳、总结各箭头之间的关系与意义,这样学生就会举一得三。

篇7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篇8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篇9

2016年是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过渡的一年,高三学生迎接最后一次“3+1”模式的高考,高二选考地理的学生按照2017年“3+3”高考模式,迎接的是地理学科的第一次等级性考试。新高考方案下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高中地理的教学环境、师生心理面临哪些变化,需要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本文就几个问题略做探讨。

一、从“+1”到“+3”――高考方案变在哪

上海市的“3+1”高考模式执行了30余年,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0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理科考生可选择物理、化学、生物中的一门学科,文科考生可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中的一门学科,加一学科满分150分,考试时间2小时。

按照《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起实行“3+3”高考模式,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不变,考生可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学科中任意选择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

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的成绩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两部分组成: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即可获得40分基础分(未参加等级性考试则不能获得此项基础分);学生再参加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照考生总体划分为5等11级,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见表1)。

2016年地理学科成为高二年级率先实行等级性考试的科目,这是因为按照新高考方案,学生只有在取得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该学科的等级性考试。学生在高一结束时已经完成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而其它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需要在高二结束时进行,这些学科的等级性考试要到高三进行。所以,2016年只有地理一门学科可以参加等级性考试。

二、上海市地理等级性考试情况如何

2016年5月,上海市有34 417名学生选择参加了地理等级性考试,占该届学生总人数的63%(上海市教委公布的数据)。考试卷面满分100分,试题结构是选择题40分(单项选择题20题)和综合分析题60分,考试时间1小时。考试难度最终与事前上海市教委宣布的难度系数0.75非常吻合,卷面满分100分的试卷,平均得分约75分,但最后学生得到的成绩只是一个等第,无法知晓个人的原始分数。

按照等第划分比例和计分,全体学生平均等级得分为15分,加上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获得的40分基础分,全体学生地理高考的平均得分是55分。抽样选择了几所学校参加地理等级性考试的学生比例和考试等第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各校选择地理学科等级性考试的学生比例有许多差异,从69%到100%各有不同。考试结果的等第分布有明显差异,学校X1是一所市示范性高中,A、B等第人数比例较高;学校X2是比较接近总体平均得分的一所普通高中;学校X5是一所生源较弱的普通高中,D、E等第人数比例较高(见图1)。

三、选与不选的矛盾――教学与管理难在哪

1.教学管理面临全体动员和自愿选择两难困境

等级性考试科目的选择,除了与学生个人兴趣特长有关,也与报考高校的专业限制有一定关系。以上海高校公布的招生信息为例,1 096个专业(类)的选考科目来看,学生选考物理的覆盖率为97.63%;化学为90.51%;生物为80.02%;地理为64.05%、历史为63.5%、政治为62.14%。从想报考的专业来看,地理学科似乎并不占特别大的优势,但高校招生时完全限制选考三门的专业不多,多数专业只要1门或者2门满足要求即可。

由于地理学科在高一就完成了学业水平考试,比其它学科提前一年率先实行等级性考试,这让地理学科占据了时间上的优势,选地理的学生到高三时只需选择另外2门学科参加等级性考试,相对而言高三的学习压力小一些,可以在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上赢得更多学习时间。

这种情况让许多学生在“3+3”科目的选择上趋向于选择地理学科,绝大多数学校选地理学科的学生比例占总数的60%以上,一些学校更是在家长和学生中动员,让学生全体参加高二的地理等级性考试,所以出现了表2中X2学校100%选考的情况。但是,动员全体学生参加高二的地理等级性考试,这很大程度上是方便学校教学管理的需要。学校的日常教学可以维持原来的行政班级,但是这恐怕违背了高考“3+3”给学生更多选择权的本义。因为这样,有部分学生属于被迫选择地理,学习比较消极被动、没有紧迫感,教师要保障教学质量则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则高二的地理上课时间需要安排走班,给学校的教学排课和班级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一些硬件好、场地富余的学校,在高二年级就按照学生3门学科的选择意愿,完全实行走班教学,因为学生选择的组合较多,几乎需要每天拿出下午半天的时间安排等级考试科目的走班教学,排课管理变得异常复杂,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的教研、校本研修等许多常规工作的时间都受到挤占。大多数学校因场地条件限制只能做统一动员,或者做出几种有限的组合给学生选择,以控制走班教学的课时数。

2.选考人数增多致使师资严重紧缺

上海原来“3+1”时地理高考考生一般只有几千人,有的学校没有地理高考班,或者高考地理只有1个班,这样以目前地理教师的师资储备迎接3万多人的等级考试,显然师资力量相差很大。而且2016年是原有的“3+1”高考模式最后一年,有高三的学校地理学科面临高一学业考、高二等级考、高三高考等多重压力,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特别繁重,师资不足问题尤为突出。

3.课时紧张导致教学反馈和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3+1”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周课时一般8节,但高二阶段同时开设的科目较多,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都还没有结束学业合格考试,所以对于高二地理等级性考试周课时,多数学校只能安排3~4节,个别学校因为师资严重不足的原因甚至仅仅安排2节,而等级考试与原来高考相比,学习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大体相当,能够安排训练和反馈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普遍感到课时紧张,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障。加上学生人数较多,作业和日常检测难以做到及时批阅,教学反馈不及时,甚至很少安排阶段性检测,教学效果的提升可望不可及,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有许多焦虑情绪。

4.没有考试说明导致日常教学和检测难度难以把握

习惯于以往的“3+1”高考有非常明确的考试说明,教师对于本次没有明确的考试说明和题型结构显示出很大程度的不适应。教师只能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等级性考试应有较大区分度的预测来组织教学,日常检测也是延用高考能力立意的思路,试题情境的阅读文字量往往偏大,而1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常常导致学生答题时间紧张,教师和学生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由于缺乏经验,从各个区县的模拟检测命题看,一线教师的模拟命题大都难度系数在0.5~0.6之间,虽然不少试题是参照以往的高考模拟试题做了许多简化和改编,对学生来说依然偏难,与上海市教委宣布的等级性考试难度系数0.75依然有很大偏差。

教学时间少、检测频率低是普遍现象。参加高二地理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其地理素养、能力和地理思维水平与以往参加“3+1”高考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距。这种延续以往“3+1”高考的教学经验,拔高教学和日常检测难度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到考前报名阶段最终放弃了参加今年的等级性考试。按规定缺考学生可以在明年继续参加地理学科的等级性考试(不能改考其它学科),但这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麻烦。

四、等级性考试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和管理应该怎么办

根据2016年上海市高中地理首次等级性考试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学科教学环境、师生心理都面临许多新的变化,需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科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也值得大家今后认真研究和思考。

1.因校制宜引导学生理性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

由于各个学校的场地硬件条件、师资力量各不相同,需要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等级性考试的科目,最好在尊重学生个体意愿、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兼顾学校的师资优势、硬件条件并做一些细微的引导和调整,尽量避免统一动员全体学生选择某一门学科,从而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这才能真正落实“3+3”高考的本义。

而事实也证明,现在的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当学校的整体安排不能满足部分学生自主选择的意愿时,这些学生的学习往往带着被迫选择和排斥的消极负面情绪,给师生都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2.寻求合作解决师资紧缺问题

目前出现的师资紧缺问题,主要是学校层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积极挖潜,寻找师资。许多学校临时招聘地理教师、实习生和代课教师;二是做课时的加减法。削减高一地理课时,优先保证高二、高三的地理教学;同时高二的课时安排量各校差异也很大,周课时从2课时到5课时不等。即使有的区有统一的课时安排要求,也由于师资问题无法保证。三是高二地理课延迟到高三开。个别学校因为师资不足导致高二没有正常开设地理课,学生只能等到高三再同时面对“3+3”的三门学科的等级考试,原有的时间优势就丧失了。

这种师资不足的困难,某种程度上对地理教师就业是一件好事,因为不少学校积极引进地理教师。但另一方面,每年不定人数的选考,对学校管理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储备的地理教师多,如果选考的学生少,面临教师可能课时不足的矛盾;如果教师少,又面临开不出足额课时量的问题。这将是选考学科都会面临的问题。

除了学校自身想办法,上级管理部门还应该有哪些应对措施?能否以市(区)为单位,借鉴美国学区管理的一些做法,一些教师可以在学区范围内共用。如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实现一个市(区)的部分教师实现按照课程安排的各校灵活流动。当然,这些问题的真正可操作性确实会遇到管理和编制等诸多实际困难。但在这种选课背景下,完全让学校来承担师资压力确实有困难,流动不失为长远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种办法就是实现校际之间的课程互选。比较近的一些学校组成校际联盟,实现师资共享、课程互选,这样可以使学生选课和学校师资的矛盾得以缓解。

上海许多学校从2015年的高一年级开设生物课程,并在高一结束完成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这样以后参加高二等级性考试时学生就多了一种选择,他们可以选择地理、生物中的1门或同时选择这2门学科参加等级性考试。据推测,这样可能会分流一部分选考地理的学生,师资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3.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灵活应对新高考

(1)立足学科教学整体设计。 “3+3”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学科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思考、规划整个高中学段的学科教学设计。如高一地理合格考试的难度与以往相比有所降低,但合格要求低并不等同于低水平的教学,一些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思维训练还需加强,如果随意缩减课时、删减教学内容,起始年级的教学基础不扎实,后续参加等级考试学习的学生基础知识储备接近零起点,给后期教学将带来许多困难。

(2)渗透学科素养和能力培养。即便在起始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也要认真按照课程标准,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渗透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多引入时事热点、生活实际和问题情境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面对图表等非文本材料的阅读能力、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平时教学一定要做到讲练结合。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相互渗透、区域专题地图的补充、地理原理的领悟、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新高考方案下等级性考试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安排时间对区域地理进行系统的补充学习,需将区域地理的知识分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包括应对学业合格考试阶段的学习也是如此,地理教学应始终做到:以区域地理特征为背景,阐述系统地理的要义,以系统地理为灵魂,统领区域地理的探索。

(3)重视学生元认知水平提升。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即便是参加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习,教学的课时安排、学生投入学习的有效时间、学校组织安排的教学检测时间,与以往参加“3+1”高考科目的学习相比都有明显减少;加上学生等级性考试科目选择的差异,教学管理必然需要采取走班形式,学科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条件都大大削弱。如何加强学生在自主选择上的自觉学习意识,基于任务下的自主学习、反思及重建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元认知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4)养成简明扼要表达习惯。等级性考试计入高考总分,是选拔性考试,需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同样遵循能力立意的考试命题宗旨,试题也大都围绕新颖的情境组织设问。1小时考试的应答策略有哪些?这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平时养成对学习材料进行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简明扼要地表达,这种有针对性的应答策略训练,还需在平时适当加强。

篇10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近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一(六)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世纪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四、教学要求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二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2、3、4、5)五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新学期,新学生,新环境,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圆满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主管教学校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届蒙西阳光学校七年级共有五个班平行班级,平均每个班级30人。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学生的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开学近一周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强,一些小学生身上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褪去,面对地理这门新的课程,本学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动的习惯,多安排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体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七年级上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共五章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分三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组成要素,重点是经线、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即自转和公转,这里面主要学习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做铺垫。第三节地图,主要讲述地图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学习读图、析图、绘图和选图用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分两节,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绍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概念和分布,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第二节海陆的变迁,重点讲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理论。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共包括四节,第一节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入手,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第二、三节分别讲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世界人口与人种的构成和分布;第二节主要讲述世界上各地区的语言种类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节讲述什么是聚落,以及聚落的类型,聚落的特点和影响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讲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落实“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地理学案,力求每节课学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课课清、堂堂清。

2、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深入研究学案教学的特点,认真编写学案和教案,把握学案教学的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优势。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整体地理学习质量。

5、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教学在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教师作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再进行总结、要课文、图像作业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记忆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归纳、记忆等能力、并及时强化巩固、懂得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8、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教学研究

由于本人今年要撰写研究生毕业论文,论文的题目与实际教学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地理教学的相关理论书籍,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三

20__-20__学年,我带高三文科班3个班的地理。这一年的主要目标是为高考,因此,我的教学任务更主要的是复习工作,在学校校情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高考奇迹,是我思考的内容,并为此不断地从想法走向实践。

一、学校、学生基本情况

学校从高一直至高三都是没有晚自习的,实行完全走读制。高三暑期也未补课,今次开学以来有可能根据学生的要求,周六开辅导课。学生目前是从7:20-18:05在校学习,其他时间段在路上、家中学习和休息。就学业水平测试而言,文理科重点班的地理平均分为41分(满分50分),普通班平均分39分。由于学测难度相对较低,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情。高二学期,花了近一个半月复习区域地理的地球、地图与世界气候,二个半月学测复习。暑期布置学生自己依据地图册和区域地理书复习世界地理部分,本学期开学即测试,及格2人。学生对已学的必修123基本遗忘殆尽。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可实现的目标

针对学生基础及其理解、接受能力,应以基础、主干知识教学为主。文化课考生,部分文化课考生高考分数目标为75%-85%,大部分考生为65%--75%;艺体生而言,地理得分锁定在65%--75%,艺体生中美术生和部分音乐生,基本上从9-12月都在专业课集训,真正文化课的复习应从2月开始,加之放假15天多,主要复习时间应在3、4、5月,时间特别紧,其他门课得分又难,文综锁定200分,地理分数应在70分左右。本学期在1月份才涉及艺体生回校开课的问题,当提前做好预案。

三、本学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与检测

1.内容:本学期主要复习内容为20__.9.1-10.31完成区域地理的复习,重在读图、填图以及与高考有关知识点的复习,通过检测卷和月考来检测复习情况,强调看图、读图和填图能力提升,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读背;20__.11.1-20__.1.16复习必修1、2并迎接合肥市一模考试,以合肥市一模考试为风向标,调整复xxx度、方法和模式。一模考试结束转为必修1、2复习的补缺补差和必修3复习。(必修3大致2.15-3.12四个星期完成,进行二模考试)

2.检测:自己的试卷随堂考试、月考以及合肥的模拟考试。

四、自我再成长模式

1.基础教学与实践

(1)独立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世纪金榜一轮复习》以及《新题策》,结合课标和考试说明整理纸质备课笔记和PPT;

(2)制作PPT、微课视频,通过安徽基础教育云平台、qq群等进行网络推送,解决重难点,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艺体生学习;

(3)继续结合时政材料开展“拓展讲堂”7分钟微课堂及网络视频教学,将其打造为自己的品牌教学;

(4)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转变,并推出免费教学和付费教学模式,实现利于自己学生,又服务更大范围学生的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习与研究

(1)读书、学习:目前订阅有两种杂志,分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学》,需要认真阅读学习。除此外,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也应花时间研读。大学课本、《地理学报》等书籍、杂志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径。

(2)实践研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相应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值得探索,这种途径可让论文真正落实于实践,而非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此项也为职称做准备)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场修炼!教师的生命力在于课堂,学生因爱上你的课堂,爱上这门课,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必然学好本课。通过观看网络视频,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最终成为一流的教育者。

五、实现目标的措施

1.充分备课,合理掌控教学速度、难度、广度,使教学不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取得效果;

2.课堂40分钟,必须追求效率,同时开动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3.布置好作业和复习,并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学生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复习;

4.全体学生通过考试进行成绩跟踪,部分同学要进行单独指导和严格要求,比如读背书;

5.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6.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做人始终是第一位,因注重对学生成长的指导。

六、可预见的成果

1.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对高考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过去好;

2.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教学研究落地并富有成效;

3.学生学习积极、状态良好,朝自己的高考分数目标迈进;

4.培养出一批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四

这一学期来,我带高三两个文科班。跨头上课虽然累,头绪多,但我一直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高三地理的复习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内容多而广。而我们的学生在刚开始时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的地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也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就觉得地理很难,学起来也很吃力。了解了这一情况,我查了很多有关高二地理会考备考的相关资料,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并在完成这些要素的同时,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会考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下面是这学期我个人教学的几点感受: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此为指引。新课标全面的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要达到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方向、考核的内容及标准等。这让我们老师心里有了一个大的方向,对教材的理解也就上了一个层次。

②备教科书。在新课标的指示作用下,仔细研读教材。对教材编写的过程、信息和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理清教学思路、重难点。对于学生模糊的知识,通过预设与现实结合或者查阅资料等手段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③备学生。可采用查——找寻资料,了解学生的过去及现状;谈——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学习和情感状况;聊——找个别学生聊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困惑;访——做家访,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其情况;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学生的学习状况。上述五个方法可相结合,根据学情实施教学。同时还可以以学生平时的错误作为研究对象,这样更能针对性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2)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争取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关注学生的反映,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力求学生掌握。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现在的高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因为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3、积极参与我们政史地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对高二文科的课程传授就有以下不足:按照学校安排我外出高考阅卷耽误了一星期的上课时间,回来后压缩了教学内容,再加上平时练习时间不足,学生对选修六的知识掌握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尤其是其他知识的传授中加入这部分相关内容,便于让学生巩固和掌握。

现代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五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关系到20__年高考的成败,关系到本届毕业生的前途,所以本学期教学工作绝不能懈怠,必须尽全力保质保量完成,确保20__届高考圆满成功。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20__年高考说明地理科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专题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

篇11

二、工作要点

(一)初中教研工作

1.研究课标,提升理念,改进教法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全市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研究7-9年级《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地理教学理念,理解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沿用正确的教育规律,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议教师们学习几本十分实用的教育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周小山的《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转变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欣赏者、发现者。

2.鼓励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开发校本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在从原先单一的国家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资源和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作为地理教师,应研透地理学的本质——认识地理环境,协调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就道出了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密切关系,因此,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应成为我们初中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升自己教科研水平的有力手段。

3.确立教学重点,搞好中考复习

2005年我市中考地理试题进一步为全市初中师生所认可,对初中地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良好作用,且并没有加重学生过多的记忆负担。今年中考仍然遵循侧重考查地理基本能力这个方向,决不会过多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而是为增强初中学生实际生活和今后学习、工作中的地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各校应抓紧开展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学工作,根据《我市中考复习范围》及《课程标准》研究复习思路,制定复习计划,搞好研讨,集思广益,为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开好头、带好路。

(二)高中教研工作

高中教研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下简称《方案》)以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简称《地理课标》;二是认真研讨鲁教版国标高中教材《必修2》;三是要继续研究“3+2”模式下的江苏省自主命题的思路与复习策略。

1.积极开展《方案》与《标准》的学习与培训

继去年高中新课程在鲁、粤、琼、陕四省实验以来,今年江苏又迈入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征程。广大高中教师们迎接新课程实施之前,首先就是要弄清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状况,学习《方案》的内涵,作为地理教师还要研读《地理课标》。学习、研究新课程方案的目的、意义以及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三维目标,并且在教学中贯彻运用新课程的地理教学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以上两点也是目前高考试题的改革方向);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同时我们教研室会做好新课程的各种教师培训工作。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注意对我们所使用的鲁教版高中新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理解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2.深入调研、指导新课程方案中各模块的设置

根据省教研室下发的《江苏省新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的试行方案》,研究最适合邳州地理教学发展的模块设置方案,以把握住这一与全省各校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新机遇。我们地理教师应从高一开始向学生宣传地理学科各模块的特点及对今后高考选科的意义、作用。

3.抓住素质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始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更是高考取胜的关键。我们要严格按照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改进课堂教学,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项目标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努力处理好学科目标与综合素养、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探究体验与接受理解、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关系。研究定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教学常规,并在学科基地推出精品课、示范课以利推广。

4.研究04、05江苏卷试题,落实《06地理高考考试大纲》

根据南方及我市成绩较好县的教学经验,经学科中心组研究确定,各校高三年级的复习教学,要注意结合即将下发的《06地理高考考试大纲》,采用“严、细、实、综”的思路,进行二轮及三轮复习。各校教研组长要注意严查《高三教学规范》的落实情况,经验证明“落实”两字是高三教学成败的关键点。

当然在复习时还要渗透新课改精神,如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可参考新大纲后面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此为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典型范例,不乏高考所青睐。

5.搞活学科基地,以点带面,迅速辐射

经过教研反思、讨论,确立了“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及名优教师的力量,以点带面,迅速辐射”的新教研工作思路,快速培养青年教师,大面积地整体提升我市地理教学质量。我们计划分别以高一新课程和高三复习教学为突破口,挑选名优教师开讲座,对整个高中课程以及高三复习课程进行分析。学科中心组是编写高质量教辅与命制高质量试题的主力军,同时我们注重不断培养教学新秀补充到学科中心组来,为全市的地理教学起到带动的作用。

(三)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地理教学要向科研要质量。目前正是课程改革的启动阶段,各校教研组在新学期要积极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思考教学心得,研究确立科研课题。申报的课题应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其目标要明确、计划要周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将经常与立项教师联系,给于指导、提供帮助、进行检查。对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要及时推广应用,从而培养与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学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徐州教研室地理组现有通过省中学教学研究室级立项的课题——《地理课堂活动设计与过程评价》,欢迎有兴趣的学校和教师加入研究。

(四)地理各年级教学进度

七年级:学完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2课时/周

八年级:学完人教版八年级(下)全册2课时/周

高一年级:学完鲁教版必修2全册2课时/周

篇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元化的综合性评价模式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要求淡化对学生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要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一、档案袋评价的概况

档案袋评价法发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在西方许多中小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20世纪末传到我国。关于档案袋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看法。美国著名评价学者格兰特·维根斯将档案袋定义为:“一个人代表性作品的收集,正如该词词根所指,作品样本适合一个特定的目的,为了检阅和展览辗转各地。”我国学者徐芬、赵德成(2002)对成长记录袋也进行了定义。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档案评价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新课标才刚刚启动,很多理论处于假设、论证阶段,可借鉴的资料很少,因此对于档案袋评定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在研究中验证和反思。

二、档案袋的设计

所谓档案袋的设计就是要对档案袋评定的对象、目的、档案袋里所装内容等方面作出规定。一个成功的档案袋不是收集文件的工具,而是要充分发挥它的评价功能。因此,设计一个成功的档案袋,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档案袋的目的和评价对象

任何评价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目的不同,使用的成长档案袋的类型也不同。本次实验是想通过成长档案袋在地理中的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学习地理,保留学生在学习地理中进步的足迹,明确自己在地理学习中的得与失,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兴趣。本文选取榆林市苏州中学高二四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确定档案袋的评价内容

学习成长档案的选择标准应建立在地理课程的学习目标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学习档案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新课程开始时,可以反映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基础的档案文件或测验试卷。

(2)可以反映学生对于地理学习兴趣情况的调查表格。

(3)总结评定,是在一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完成的,是教师、家长对学生半个或整个学期的总体表现的评价并给出学期表现的等级。

3.明确档案袋的参与者及作用

成长档案评价系统是一个多元化的评价系统。因此它需要由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共同参与来完成评价内容,使评价能够成为多渠道、多人员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并为发展指明方向。

三、档案袋评价的实施

1.地理兴趣调查设计

“成长记录袋”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为了了解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状况,可根据“我觉得地理非常有趣”“我认为地理比较好学”“我可以随时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等类别来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

其中A=5,B=4,C=3,D=2,E=I,将每一行的成绩相加,最后得出学生对于地理的态度的总分,最高分是40分,最低分是8分。我将表一下发给高二四班的学生,让学生认真选择,经过统计分析,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处于正态分布状况。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能够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地理活动评价表设计

新课程理念强调地理内容要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为了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并学以致用,我会经常带学生出去野外实习,进行实地观察,从而验证课本中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设计的活动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活动名称,活动时间、自我评价、同学或小组评价及老师评价。调查表发给学生,他们都做了认真的填写,有些同学甚至在后面附了几页,来抒发自己对此次活动的感受。

3.地理课堂表现评价表设计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它记录了学生各方面的点点滴滴。以地球运动这一节为例来做表格的设计。可以从自己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去考查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项目。知识与技能可包括理解地球运动、会计算时间等。

4.地理期中考试反思表设计

制订评价反思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反思,使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失败在哪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使学生确定更佳的学习策略,为以后的成功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地理测试反思表,学生成功地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明确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四、评价效果分析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们要对地理学习成长档案袋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这一个学期的收获,介绍自己成长档案袋中的作品,之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同时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与分析中,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事实证明,档案袋评价法非常成功,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的评价方式也需要发生变化。新的评价理念是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档案袋评价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成为会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40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必修的学科门类,是我们要学好的一门课程。学习地理可以更加便利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说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听说的什么地方适应种植什么,水稻适合在哪里种植,玉米适合在哪里生长,棉花适合在什么土质中生长等等,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引导。

如果,我们没有在地理课程中学习这些内容,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就会心存疑虑,在学习地理课程之后,我们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理解各种地貌的分布,这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因此,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在以往的教学中,地理作为一门学科,被设置为文科学生必修的课程,理科生只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能够适应高二会考的相关要求即可。但是,在新课改逐步深入高校之后,文理分科也被取消,作为文科生和理科生的界定也自然而然的取消,地理变成了原本的理科生也需要学习的必修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理这门课程的地位。

当然,这对学生这个群体来讲,也使得他们的学习压力比以往更加繁重。那么,在新课改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的理解,整合了几种比较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的地理教学有所帮助,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首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助力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兴趣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实,不仅仅是地理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师生关系的和谐作为支撑。当然,教师要想使得自身的教学变得更为省心省力,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更为顺利,那么,就必须在师生关系的培养上多下一些工夫。因为,对于学生来讲,是否喜欢一个教师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其所授课程的喜恶,也将影响到教师上课质量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

比如说,一个学生对某一位教师比较讨厌(或许是因为教师的个人行为或者是教师的个人习惯,也或许是因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好等原因使学生对教师持有讨厌态度),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对教师的这种厌恶心理和情绪,导致在这位教师所讲述的课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故意搞破坏等,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不宜的。

相反,如果教师在平时上课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就已经注意到要加强与学生感情的培养,那么,为了赢得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赞赏,学生即使感受到课程学习有难度,也会抓紧时间进行补习和课下用功。那么,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一定的保障,学生也会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也就不会有太差的表现。因此,聪明的教师往往知道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并为此而努力。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地理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就需要在与学生关系的培养上多下一些工夫和精力,这对师生双方来讲都是非常有益处的事情。

其次,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度,都是能够影响到教师地理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制约着学生能否产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关键性因素。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出更加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就必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实际上,教师用于讲课的时间比以往有了更大程度的删减。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及时抓住更为短暂而关键性的时间,向学生传达出最核心的知识点,并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呢?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靠教师本人更为专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离不开新颖而灵活的教学方式。然而,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两个方面的目标,教师一方面就需要在备课上下更多的工夫,集中对近些年的地理高考高频考点有比较准确的掌握,将考点与教学大纲很好的契合在一起,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专门的备课。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反思,去除其中不适合当下教学新形势的部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采纳比较新颖而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准备。

因此,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尝试着在地理教学中采取新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定期组织地理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进一步激发自身对地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地理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为学习兴趣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学生的学习一直在比较平淡的氛围中进行,那么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动力也将很难产生和持续,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定期在班级内或者在年级内组织地理学科知识竞赛,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使学生能够在团队集体协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地理知识竞赛中。使学生能够在比赛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其产生地理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地理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