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通信行业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通信行业;营改增;影响;应对
我国“营改增”自2013年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中进行试点运行之后,试点范围逐步放开,已经由部分省市扩大到更多的地区。客观来看,通信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社会的信息组织者与传递者,有着较为显著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首先,同大多数行业不同的是,通信行业基本上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产品,而是以提供通信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并且服务的提供与消费的发生同时发生,通俗来说就是通信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消费者使用通信服务的过程。其次,通信行业组织结构十分庞大和复杂,加之我国幅员辽阔,通信企业需要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具有高度的分散性。最后,通信行业前期资本投入量巨大,固定资产占比高,并且投资回报周期较之一般行业要长,因此属于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与服务的更新周期都很短。由于以上原因,“营改增”之后,通信行业的实际税负究竟是增高还是降低,取决于通信行业对于“营改增”政策的解读和运用是否合理,通信行业需要认真应对。
一、“营改增”对通信行业的主要影响
(一)对产品组合情况的影响
一般来说,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通信行业的基本业务,除此之外,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各类复合型业务也开始积极涌现,主要类型包括综合信息应用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息集成服务、终端销售等。从业务实质角度来看,一些业务应该被划归到现代服务行业的领域内,但是从业务模式上来看,为了充分考虑到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通信行业除了提供传统的产品业务之外,还必须通过合理地搭配,提供多项融合性套餐业务,这就给“营改增”之后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上带来了困难,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增值税税率。混合销售、兼营是流转业务中的两类特殊情况。一项销售行为中如果同时涉及到货物销售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那么就属于混合销售。混合销售主要特点是货物销售款项和劳务所得都是来自同一个购买方,主要包括增值税混合销售、营业税混合销售。如果纳税人的业务同时涉及增值税应税劳务和应缴营业税劳务,并且这两类业务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或从属关系,那么就属于兼营范畴。兼营主要特点为同一销售业务中,并不会在同一购买者身上同时发生货物销售和应税劳务,并且这两类经营活动并不存在直接联系和从属关系。如果纳税人发生了兼营业务,就需要将不同税率的应税项目严格区分、分别核算,如果难以分别核算,就只能按照较高的税率计算,显然这并不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鉴于此,“营改增”之后,通信行业需要抓好业务归属税目的整理工作,尽可能降低实际税负。
(二)对结算方式的影响
增值税有几条总原则十分重要,需要通信行业深入学习。首先,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获得销售凭据的当天,如果能够开具发票,则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其次,由于通信企业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货物销售,时间上的连续性是其主要特点。类似预收话费等预收款形式较为普遍。企业在缴纳营业税时,通常会依据会计准则中的权责发生制,分期确认收入并在此基础上缴纳营业税。“以票管税”是增值税的一大显著特点,需要依据税专用发票作为缴纳增值税的凭据。针对预存款项,通常来说通信企业应该向客户开具收据或者发票,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在完成服务的同时给予客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有一些非个人客户要求开具发票就会让通信行业陷入两难的境地,主要问题有预收款项是否满足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标准?发票开具了之后应该怎样缴纳税款?这些都是通信行业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对销售收入、利润的影响
客观来说,“营改增”之后,通信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一方面,“营改增”实施之后,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通信企业收入为100 万元,那么在改收增值税之后,企业的实际收入就只有90.09万元[100/(1+11%)],足足下降了9.9%。在缴纳营业税的时候,企业的收入应该为100 万元,由此可见,通信行业需要根据实际收入的变化,适当调整服务价格和市场策略,否则将会有一部分营业收入直接转化为实际税负,收入必将有所减少。另一方面,通信行业的实际成本在“营改增”之后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成本的降低幅度不足以抵消收入减少的幅度,企业的实际利润就会下降,因此,通信行业必须有意识地严格控制自身的费用成本,以便实现利润增长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目前一些通信行业存在明显的抵税不充分现象,比如在可比抵扣比例方面,通信行业内部的工程投资项目不足80%,费用成本不足50%,如果在考虑到一些合作供应商还并不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情况,那么实际抵扣比例还会更低。抵扣不充分将会提高通信企业的财务费用,对其经营效益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通信行业应对“营该增”的措施
(一)重视对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挑选
“营改增”实施之后,通信企业需要凭借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抵扣增值税的基础,因此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是否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成为了通信企业挑选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国针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十分严格,鉴于此,通信行业应该对发票管理采取责任管理制,可以考虑将所有的可抵扣项目划分为投资类和费用类,并且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固定资产的投资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化安排,及时取得抵扣发票,尽可能保持年度内税金抵扣的平稳性。在挑选供应商方面,通信企业需要仔细梳理,尽可能在招投标过程中挑选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如果实在无法满足要求,就要合理考虑降低供应商的交易价格。
(二)及时完成项目调整和客户管理工作
一方面,通信企业需要对自身的业务和产品进行详细的再梳理,从而进一步深刻总结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杜绝通过虚增增值税销项税额而带来的收入,实现合理合法避税。同时,通信企业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涉税项目,深入学习增值税相关政策,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客户维护方案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套餐,力争实现减税增利、降本增效的控制目标。在日常税收工作管理中,通信企业要完善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确保从发票开具、取得、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通信企业还需要做好客户管理工作。客户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通信企业的最终利润,因为企业必须按照11%的税率对离网后造成欠费的项目缴纳增值税。因此,通信企业需要尽快完成入网资料的实名制,并且重视对高信用值客户的维护工作。
(三)逐步优化企业的账务处理流程
“营改增”之后,通信企业需要根据相关要求逐步优化企业的账务处理流程,以便准确、及时地完成企业税金的计算,及时申报纳税,维护通信企业的实际利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一通信企业已经在异地设立了分公司,那么不论此时该分公司的实际税负是提高还是降低,通信企业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将相关业务在“营改增”实施初期全部转移,以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在后期可以通过对账务处理流程的优化,一方面提高财务、税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账务处理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从而避免通信企业出现不公平课税的情况。除了账务处理流程之外,企业还需要做好汇算清缴、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税款缴纳方式等工作,将其明确化、制度话,并严格加以执行。
(四)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
“营改增”实施之后,通信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将会面临新的机遇和调整。企业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营改增”政策的学习,以便纳税筹划人员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合理提高增值税可抵扣比例。高水平的税收筹划工作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纳税方案,能够促进通信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充分达到发挥出降本增效的目的。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营改增”的改革,有利于其通过对客户资源的挑选与整合,来实现实际税负的转嫁,这一点对于通信行业来说尤为重要,通信行业应该认真研究其中的特殊条款,以便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实现未来客户资源的扩充。尤其是在“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推广阶段,政策优惠空间往往较大,通信行业应该试图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阶段、实际经营状况的税收筹划对策。
总之,不同行业的企业需要受到不同的成本和利润率的影响,在“营改增”之后所产生的实际税负方面的变化也有很大差别。在“营改增”的试点期间,通信行业应该充分对自身改革前后的实际税负变化进行科学、细致地测算,以便根据测算结果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项目、价格等方面的调整,确保自身能够在“营改增”实施前后保持利润的稳定性。“营改增”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减税,促进企业发展,最终服务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通信行业应该充分利用本次改革,不断完善自身的税收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玲玲.营改增对电信企业的影响及管理调整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面临的竞争在不断激化,τ谕ㄐ牌笠倒去粗放式的销售管理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销售培训管理也越来越被通信行业所重视。随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如何寻找到目标客户并且维护目标客户就成了销售部门的重要责任,而要想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一支优秀、高效的团队就必不可少。传统的销售培训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必须对通信行业销售管理模式进行革新,才能够满足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需要。
一、我国目前通信行业销售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的研究与分析,我国目前通信行业培训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无法满足当前通信行业销售人员的需求。
在培训方式层面,培训内容过于简单单一,同时培训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新鲜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发展变化,通信行业销售行业也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的通信行业销售培训内容上比较欠缺,都是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或者是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经典理论,没有根据企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也无法涵盖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这种内容丰富与宽广是目前通信行业销售培训所不能提供的。还应当注意到的是,当前的通信行业销售培训大多数是以应急为主,很少做到能够从全面发展销售人员素质,全面提升销售人员知识结构、能力水平、销售心理学以及对销售整体生涯规划的把控,因此不能紧紧跟随时代的变化而调整培训内容,无法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就无法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
在培训方式来看,大部分目前通信行业销售培训都是采用的传统的室内上课式的培训方式,一少部分采用了经验交流的形式,而对于效果很好的户外拓展、销售模拟预演、老带新、人员互动等等形式,则很少涉及。而户外拓展、销售模拟预演、老带新、人员互动、室外上课、学员亲自参与、角色扮演等形式却是最被学员接受的主要上课形式。同时,由于个体差异性,只有小部分人不能够适应多种上课形式,而大多数学员则表示目前上课形式过少,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
销售,是一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践性的学科,但是这种需求与现状严重不符的情况制约着企业进行进一步销售培训管理工作。通信行业应当根据企业现实与未来发展改变这种情况。
二、提升通信行业销售培训管理对策与建议
第一,建立“激励式”培训管理组织。
在“激励式”培训管理组织中,培训工作被组织分解,管理人员既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培训销售人员的培训导师,企业销售培训管理人员与培训讲师要承担员工成长与培养工作、知识学习传递创新工作等等。如此就要求培训管理者拥有很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专业水平,这一类人才可以不是培训讲师,但一定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活动策划师、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企业项目创新人才等复合型人才。要想建成“激励式”培训管理组织,应该从销售培训系统改造以及阶段性评估培训活动这两方面入手。销售培训系统改造,就是要将原来的销售培训管理系统的组织架构、人员设置、岗位安排、管理细则等等不适应新形势新常态的因素去掉,高层牵头并且重视能够为这项工作有序推进提供非常良好的助力。阶段性评估培训活动,就是要时时把握培训活动的动向,充分调动各级别人员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各种优良习惯和优秀观念,同时对培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足与问题及时改进,保证培训效果。
建立起“激励式”培训管理组织,需要公司人员具有稳定性与爱岗敬业的道德,需要管理层的重视与资源、时间的投入。这是一项投入很大的工作,但是取得的成果却是十分显著的。
第二,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结合。
对于一个独立成熟的人类,做任何事都有着自己的动机或者是诉求表达,这两个因素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普遍因素。为了提升通信行业销售培训管理效率,应该要让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进步有机结合,让员工在有目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同时,将人生目标的实现与自己的工作产生直接联系,而不是仅仅在道德或者情感上认为自己应该奉献,虽然人类可以从感情上认同一些不能够变通为实物的物质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工作成果的好坏。企业应该设置各种机制,让员工有足够的内在驱动因素以及持续驱动因素来实现他们自己的追求。在设置企业发展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销售人员实现其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诉求,适当调整企业发展规划,以人为本,让销售人员对公司产生认同感,增强内部凝聚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根据销售人员职业生涯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让销售人员尽快进入兴奋期和稳定期,并且得以稳定处于这种时期。
第三,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
评估,就是对销售培训工作效果的检验,是针对企业培训管理目标与效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公司总结阶段性工作成果的重要管理活动。总结问题可以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的帮助,同时作出改进,提高系统运行效率。要建设有效的评估体系,关键就是对管理团队、对被培训者以及对培训者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然后根据指标进行后期的评估工作,再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这种方法有利于最大程度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主动性,提升工作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重视销售培训管理,培养更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销售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通信业的基本构成
通信业主要由通信服务业和通信制造业组成。通信服务业包括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信息提供业和提供通信网络服务的运营业两大方面。目前,在我国通信服务业中,信息提供业的主要企业是互联网信息内容提供商ICP。通信制造业可以按不同的制造产品,将其分为通信设备制造和通信产品制造。通信设备主要有: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接入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微波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七大类;通信产品主要有固定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终端。
二、通信企业行业特点
(一)不可触摸性
服务是无形的,消费者为减少这种不可触摸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就应该对终端设备、沟通资料、价格等几个方面,作出服务质量的判断。所以,在消费者面前,通信运营商可通过多种渠道去展示自身服务特点,提升消费者对其服务的信任度。
(二)不可分离性
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二者一般是同时进行的,在服务时顾客也在场,所以提供者和顾客会产生相互作用,服务的结果受提供者和顾客两者的影响。
(三)可变性
服务取决于由谁来提供以及在何时、何地提供。可以从以下两个步骤来对服务质量进行控制:
1、挑选优秀的工作人员并进行培训。有效开展对服务提供者的培训,使其对顾客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能做出适当反应,从而减少服务的可变性;
2、充分利用顾客建议和投诉系统,了解顾客的满意情况,由此可以及时察觉出质量较差的服务并进行更正。
(四)易消失性
服务不具有可贮藏性,不可能事先生产出服务留待以后再消费。通信业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消费的过程,所以极易消失。此外,因服务性企业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在服务性企业中,顾客面对着服务质量不太稳定和较多变化的服务者,服务提供者及“不公开的 ”生产过程都将影响着服务结果。
三、通信行业的发展重点及趋势
(一)基础传输网光传输网建设是一个重点,适当发展和完善微波和卫星网,使其成为光缆传输补充、保护和应急手段。长途光缆传输网拟新建约20万公里国内长途光缆,网络光缆长度将达到50万公里以上,加大国际海光缆网的建设力度。在业务量大的地区建设新型光纤,积极采用DWDM技术,适时应用光节点设备(如OADM和OXC),并构架全光网络,形成适应通信发展需要的大容量、高可靠性和灵活的基础传输网。
大力发展接入网。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采用光纤、铜缆、同轴电缆和无线等接入技术和手段发展用户接入网。在大中城市,还要不断加快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速度,逐步开放接入网的建设和经营。
(二)通信业务网
推动移动通信业的高速发展,尽快拆除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使移动通信业务向多种类多速率的综合业务方向演变,方便用户。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网是通信网发展的重点。例如:在长途网络上组建宽带IP骨干网络;在城市范围内组建宽带IP城域网;大力发展信息化小区和商务楼,形成一个以IP为基础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种类业务。
(三)通信制造业
通信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是:移动通信产品、光通信产品、接入网设备和IP网络设备与产品。在移动通信产品方面,主要是组织实施GSM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国产化专项、CDMA技贸结合专项,将我国的自主品牌移动通信产品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此外,还必须要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在光通信产品方面,还要着力于密集波分复用设备、光同步数字系列设备等光通信产品的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加大光层面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
(四)3G运营
1、2G用户发展空间收窄,3G新增用户已经起到增长带动作用
用户是通信运营商的根本。目前,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驱动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村用户市场的增量开发;另一个是3G用户增长的带动作用。未来的主要看点为3G用户的增长,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由于3G网络制式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这将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而逐步得到体现。从3G增长角度来分析,我国移动电话用户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3G处于发展初期,3G用户的逐渐增长还会带动起新增用户的增长。
2、3G产业链已逐渐成熟,网络、终端等条件基本完备
目前,我国3G网络已覆盖大部分区域。通过与日本3G的发展过程对比,可以看出低端机和面向业务的功能性手机(如音乐)对3G用户增长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对比国内的情况分析,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明显降低了业务用户界面的使用障碍,同时智能手机价格的降低和丰富的种类也为不同层面的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智能机加速亲民化对传统功能手机的替代显著提速,迅速扩大了移动互联网应用范围,并广泛涉猎到生活、社交、办公、游戏等众多领域。
目前,中国联通在千元智能手机市场方面制定了千元互联网手机的定义;中国电信则将终端计划定位于中低端智能手机,重点发展2000元内能够带来良好用户体验的智能终端。
3、流量消费渐行渐近
流量的增长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所体现的是消费模式的变更,从而影响到运营商的经营模式。流量增长还能产生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也就是随着用户对于流量的需求,将3G网络带宽优势逐步体现出来。终端界面和网络条件决定了用户体验的两个方面,人们认为智能手机改善了用户的第一界面体验后,网络体验将成为用户选择运营商的重要标准之一。总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网络能力方面的优势将得到市场重视。
四、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是通信行业进行自我约束、规范与调整行业内部运营活动、评价行业的有关行为的一系列措施集合,目的是为了保证通信行业活动的经济与效率,使其充分贯彻经营方针,实现经营目的。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监控、信息与沟通以及风险评估五个方面,所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于实现通信行业的经营目的有着重要意义。通信行业是从国外发展起来的,其目标是遵守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运营效果与效率以及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可靠性,《萨班斯法案》自颁布以来,就对广大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是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公司管理系统的有力武器。目前,通信行业不断扩大规模,同时业务也得到了不断发展,但是内部管理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注重发展而忽略了管理,在风险控制上也存在缺陷,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通信行业得到整体发展。
一、通信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缺乏积极性
近年来,虽然通信行业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上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内部管理层以及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够到位,特别是对其重要性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工作阻碍了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的发展,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导致了通信行业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同时,也缺乏全员参与意识,多数通信行业缺少对全员内部意识的宣传与贯彻,觉得企业内部控制只是各级管理层、内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当各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够的时候,就会认为执行内部控制就是按流程控制的相关规定进行补齐工作,这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没有起到真正的控制作用,通常表现为:在通信行业开展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估工作的时候,一些负责人就会只针对检查评估来补齐相关资料说明,虽然结论是执行有效,但是只是表面而已,并没有实质的控制过程,这必然会潜伏着很大的控制风险,使得风险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二)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使得执行存在偏差
通信行业是以不同的管理部门来进行智能分工,而业务流程则是按生产和管理程序来进行设计安排,相关负责人管控其所属各控点,但各控点责任人却属其他部门管辖,业务流程管理和部门人事管理出现交叉,如果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就会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在内控实际执行和自我评估时就会出现问题。目前,多数通信行业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实施手册,手册中编制了较完善的实施规定和细则,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程序与实际相脱离,加大了执行难度;同时,通信行业通常只对一些流程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缺乏与行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宣传和沟通,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巨大偏差。
(三)缺少一套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
通信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有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及运营风险等等,主要表现在资产、收入方面、合同、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和企业决策方面等,就目前而言,多数通信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只注重于风险收集和分析阶段,缺少对风险的评估,没有一定的风险应对能力,缺少建立一套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这对于通信行业内部控制工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完善通信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
保障审计部门在通信行业体系中的独立地位是加强其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所以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排除外界干扰,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以及审计结果的公平性与真实性。《萨班斯法案》在对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的要求上特别注重职责与作用,将审计师的独立作用以及高级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操放在重要位置,法案要求制定相关的制度法则以规范审计工作,同时对会计与审计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以加强内部审计管理水平。在选择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时候,一方面要求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熟练了解业务活动,另一方面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与沟通能力,保证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保证他们能很好的适应通信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控的有效执行
根据目前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必须为了使企业能够健康良好的持续发展,对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目前通信行业正处于重组整合阶段,更是要有与自己的发展相对应的一套全面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1、制定规范的管理机制与评估制度
在管理体制上,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例如:现金提取没有经过授权程序,出现挪用或是占用现金的情况,给资金的安全带来风险;现金支票跟申请单不相对应,出现失误,使得资金的可靠性、完整性与准确性受到影响,因此要制定规范的管理机制与评估制度,明确各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设立相对应的管理风险的计策,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2、系统控制信息与沟通
信息和沟通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必须采用系统控制的方法,以防人为因素对信息进行修改,特别是管理层,在接受数据信息的同时,要充分核查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才能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而对于已经得到审批的风险管理计策,则要及时准确的传达给相关工作人员,使得风险管理计策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内部员工是整个公司的顶梁柱,要想内部控制制度能得到更好地应用,就必须使得每个员工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一个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的重要性。同时,领导者更要定期的和部门主管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各项成效,使得内部控制的责任得到真正的落实,将风险控制在允许的活动范围之内,总部的各个部门以及下属的分公司都要定期的向公司领导层汇报工作,充分掌握公司的风险管理计策及其成效。
(三)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通信行业必须加强公司各阶层对内部控制的意识,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还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很好的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同时,各级管理层更是要以身作则,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为企业员工树立模范作用,努力做好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明确各单位的内部控制职责,使通信行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积极踊跃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与细则,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规范其工作行为,使得他们能从根本上认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完善对通信行业的重要性。
总之,通信行业业已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做了很多努力,同时也有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健全,使得通信行业能得到更大的发展。通信行业应依据《萨班斯法案》的内容,同时结合自身的运营情况,不断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保证通信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欣,马静.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3)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个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促进了我国通信产业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无论是从我国科学发展战略上来看,还是从通信产业的生产力来看,电子通信技术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予以高度重视。虽然电子通信系统的应用具有高效性,但是电子通信技术还并不完善,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为此,必须在实际应用中,对电子通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加以改进,以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我国通信产业带来高效益。
1.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的现状分析
1.1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电子通信行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而且我国电子通信行业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研发人员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还是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产生很多知名的电子通信企业,如华为、中兴等民族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很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等优势资源。但是,就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整体而言,那么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意识与能力严重滞后,许多的电子通信的核心技术需要引进国外的技术,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
1.2电子通信行业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
我国各地区的电子通信行业发展严重失衡,现在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大部分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但是一些地区的电子通信行业还处于模仿代工的低级阶段,这样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就显得严重不足。另外一些地区不能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出现盲目跟风、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等现象。
1.3严重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现在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在于人才的竞争,但是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却严重缺乏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尤其在软件设计与集成电路设计方面更为明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1.3外资企业主导电子通信行业市场
从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的布局来看,外资企业处于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的主导地位。外资企业一方面拥有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又掌握着电子通信行业的核心技术,因此外资企业对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电子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1天线技术解析
在天线技术的作用下,电子通信趋向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天线技术通过波束算法,将波束聚集成阵列,保障天线信号的发射,达到最佳状态,构成高效率的陈列,最终削弱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干扰,进而提升通信信号的强度。例如:天线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着实体现信号通畅的重要性,致力于防止信号扰,同时可保障通信系统的容量空间,快速获取信号信息,实现通信移动。
采用分布式天线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依靠一下两种方式来实现通信:第一种方式是将每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中的上行链路信号在同一时间内法发射,要强调的是所发射的上行链路信号与下行链路信号相同。当信号被无线信号处理单元接收之后,则可直接利用核心处理单元来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具有可实行性,并不复杂,具有简便性,但是其缺点在于无法扩展移动通信系统的信息容量,干扰系统;第二种方式则是在整个业务区域中全面覆盖分布式大结构无线,通过无线信号来处理信号,以改变蜂窝小区的形式。这种方式要比第一种方式复杂,但是效果要高于第一种方式。分布式移动通信系统传输信息量比较多,在系统的内部能进一步的扩大容量,能保证信号的稳定性,不受阴影效应的影响。另外,这种系统所覆盖的区域比较广泛,能促进切换性能的提高,具有较强的信息抗干扰力,可有效地保障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2OFDM技术解析
OFDM以多载波为技术对象,达到信息调制的效果。其以传统技术为基础,实行信道划分,以正交子为划分依据,抑制传输速度,例如:将速率较高的信号,分割为信号偏低的数据,然后依次融入信道中,由此可以提高信号流传输的速度。此技术可以高效率的提高信号传输,避免信号内部之间存在的干扰,既可以避开信号传递衰弱造成的通信干预,还可以有效提高电子通信信号的传输速度,满足通信系统的需要。
2.3MIMO技术解析
MIMO技术兼容信息的输入以及输出,在移动3G通信中较为常见,而且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将MIMO技术应用在移动4G的通信建设中,并取得相应成绩、MIMO技术作用于多个工作天线,实现无线通信,例如:MIMO在输入端口,可以保持多项独立的信息发送,不会造成多信息的相互干扰,在输出端,还可保持多项信息的独立接收。MIMO技术中充分展示电子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编码技术、分集技术等,共同支持MIMO的运行,MIMO技术主要是保障通信系统通道的强度,避免电子通信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弱,还可提高通信系统的运行空间,拓宽系统容量。
2.4无线技术解析
基于通信软件的作用,构成无线技术,实现有序的电子通信,在达成软件协议后,促使通信处于正常的运行轨道。例如:设计符合无线技术运行的编程,代替原有通信系统中的软件,尽量取缔系统中的硬件,利用软件与编程,建设电子通信平台,运用相关的运行协议,即可达到系统通信。与其他技术相比,无线技术具备及时更新、管理便捷的特性,还可实现不同终端设备在信息方面的统一交互。目前,无线技术被充分应用到电子通信系统中,满足不同用户终端的个性需求,促使不同类型的信息,处于相同的传递空间,提升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此技术在抗干扰方面,同样具备较强的能力,还可迅速定位电子通信基站,实现快速定位。
3.电子通信技术行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3.1创新电子通信基础技术与核心技术。在电子通信技术中,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创新具备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基础技术与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是通信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因此,只有提升科研人员以及科研资金方面的支持,才能够将电子通信整体的创新发展步伐推动。
3.2注重产业内部以及国际合作。通信产业应该注重内部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够不断地探索技术创新,将产业链加以完善,促进各个方面与环节相互的合作与交流,才可以将电子通信技术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提升,同时,做好与国际相关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引进外资,才可以确保通信行业拥有源源不断地创新活力,学习先进的国际技术,开展创新,才能够让国内的电子通信技术变成为可行性较高的技术。
3.3培养电子通信技术人才。对于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发展前景而言,培养电子通信技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做好人才的培养,挖掘人才潜能,将电子通信人才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地探索新的核心技术,掌握核心技术,突破技术上的瓶颈,实现自主创新。加强电子通信人才的基础知识学习以及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出完整的培训体系,确保技术发展与创新发展相互均衡才是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所需。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电子通信行业正在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因此我国电子通信企业要积极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加强新技术的创新能力与意识,使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一.引言
我国通信监管的不完善不仅给通信市场和移动通信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树立政府监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不合理的通信市场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因此,如何解决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监管手段,更好地发挥监管的作用,对于稳定通信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通信市场竞争环境,调整市场利益格局,推动移动通信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威信具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和规则监管不力
通信监管机构从原来政企合一的体制下发展而来,与移动通信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容易被移动通信企业俘虏。一是通信市场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二是网间结算监管存在瓶颈;三是缺乏对通信企业的诚信监督;四是竞争规则形同虚设。从理论上讲,监管者要有独立性,要对所有被监督者一视同仁,要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通信管理局还受政企合一体制的惯性影响,而且移动通信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具有垄断性,在资源调控和分配上,政府的作用大过了市场,移动通信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利益诱惑拉拢政府监管人员。
2.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
由于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使通信管理局的监管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一是缺乏充分的资金;二是缺乏充分的物力资源;三是缺乏监管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从监管技术上看,在对移动通信企业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需要真实、充分的数据作支撑,但是由于监管机构获取得这些数据缺乏深入的调查,使得监管结果失真;从监管结构来看,无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是通信管理局,虽然都与移动通信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依然无法获得企业的内部信息;从获取信息的渠道上来看,政府获取监管对象信息的渠道单一,并且都是经过信息提供者加工过的,政府始终无法像电信运营商一样了解企业的成本信息及用户需求。
3.具体监管措施不到位
第一,市场准入监管不严,市场主体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通信管理局关于通信市场准入的监管还不够规范化,准入审批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准入监管缺乏程序化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对已经获得市场主体资格进入市场的移动通信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实施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没有严格运用法律进行处罚。
第二,资费监管形同虚设。当前通信监管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反垄断法》和《行政许可法》,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都对通信资费有所规定,但是只要求按照成本确定资费,并没有规定根据成本核算资费的标准和方法,导致成本核算因企业而异,政府监管目标对资费的引导作用不大。
第三,缺乏促进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电信条例》中对移动通信企业的普遍服务业务做出了规定,但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导致许多规定都无法得到贯彻实施。
第四,互联互通成为政府监管的难点。一是政府监管部门难以抵挡来自移动通信企业的阻力。移动通信企业是通信市场中的主角,是阻碍政府互联互通监管的强劲力量。二是互联互通矛盾难以解决。移动通信企业之间要达成互联互通协议,就必须通过协商或谈判,但在协商或谈判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健全、地位不平等等现象。三是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太少。目前,《电信条例》中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只有一条,而且规定范围不详细,内容模糊不清[2]。
三.完善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1.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建立工信部与通信管理局二级联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系统培训,着力提高通信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一是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转变监管方式与思路;二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移动通信企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系统的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三是调研能力。监管政策的制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建立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要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四是统筹全局的能力。要能够有效协调国家、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利益纠纷;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五是依法组建独立的信监会,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信监会的原则、权力范围和职责、经费来源和工作程序等内容,保证信监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2.重塑政府通信监管理念,制定移动通信监管制度
政府通信监管需要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监管体制的条条框框,从监管体制改革、通信体制改革、市场机制改革中思考政府监管的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通信监管的全局,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3]。政府通信监管还需要多项监管制度做保障。成本分析制度,分析和评估实施监管的成本和收益,选出最优方案,以提高监管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公民参与制度,公民参与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利用群众的监管智慧和技能来弥补监管机构的不足。决策跟踪和反馈制度,跟踪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落实奖惩制度,定期对监管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监管人员实施奖惩,提高监管人员的权责统一意识。
3.建立政企互动机制,健全政府通信协调机制
政企互动就是通信监管机构与移动通信企业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维护通信市场秩序与竞争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监管者要站在移动通信企业的角度制定监管政策和方案,实施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新业务的开展,提高服务能力[4]。政府监管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依靠协同手段和号召力将多种监管力量粘合在一起,增强监管合力。移动通信企业要通过合法手段争取市场份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不仅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自觉遵守市场秩序和竞争规则,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利润,利用企业的特色和优势谋求长久发展之道。
四.结束语
从新时代全球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特征来看,当前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依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基本特点,调整并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移动通信行业运营的监管,必须实现"提供优质服务,逐渐迈进世界一流移动通信企业"的奋斗目标,历练企业卓越的品质,努力完成信息化高地的构建,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聚日腾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苏少林.通信监管的探索历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引言
在信息化的今天,通信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而营业厅的业务是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营业厅的发展对于提高通信行业的知名度、扩大营业额很有帮助。以中国移动、电信等通信行业的企业为例,营业厅是其经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移动、电信推出新的业务套餐后,营业厅一般负责业务的推广,以提高新业务的知名度,从而提高营业额。在通信企业不断增加的同时,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愈发激烈,如何通过营业厅业务的改善来扩大通信企业的业务范围,是通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的有效举措。
2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营业厅业务的外包管理改善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首先要了解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掌握通信行业改善的必要性是促进通信企业发展的前提。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并不乐观:
2.1通信企业不断增加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通信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的通信企业不断增加,在促进通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使通信行业的竞争加大。移动、电信是我国通信行业的巨头,在信息化的前提下,许多中小型通信企业纷纷涌现,使得移动、电信在发展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竞争加大的同时使得移动、电信等企业具有了发展的动力,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通信企业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会使得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发生的几率大大提高,对于通信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2技术水平不高
通信行业的发展是一技术为前提的,我国的通信行业在发展中显示出技术水平不高的特点。在通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网络宽带为例,从2G网络发展到3G网络,从3G网络发展到4G网络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对通信行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通信行业的技术水平并不高,其原因有很多,但本文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通信行业发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之后,在通信行业中还没有形成一条完善的发展链条(人才培养――技术开发――营业推广),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营业推广这一方面,在发展时忽略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又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通信行业的技术开发难以进行,在恶性循环之下,我国的通信行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3传统业务市场趋于饱和
电信运营商传统主业(电话、短信等)的市场趋于饱和,据工信部资料显示,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2015年已经高达95.5部、百人,同时,伴随着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发展,电信运营商传统主义中的语言、短信等业务量不断下降,这些都说明通信行业的传统业务的市场趋于饱和,通信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3营业厅业务在通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营业厅服务业务的改善来提高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效率,需要了解营业厅业务在通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营业厅是通信企业提供给客户,用于业务受理、营业推广和信息查询的平台,对于提高通信企业的业务量很有帮助。同时,营业厅的工作人员是面向顾客的直接人群,营业厅工作人员的服务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通信企业的印象,因而,营业厅也是通信企业面向顾客的直接门面。由此可见,营业厅的发展对于通信企业的营业额和美誉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营业厅业务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通信企业的发展状况,要想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就需要从营业厅的发展着手,通过合理的措施提高营业厅的发展效率。
4通信行业营业厅在发展中的不足
营业厅是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营业厅的发展状况对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通信行业发展主要手段的营业厅也不断增加,我国通信行业营业厅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时间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很完善的发展链条,其营业厅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4.1顾客的等候时间过长
据调查显示,顾客对营业厅不满意的原因之一就是等候时间过长,我国的通信企业在发展中也认识到这一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缩短顾客在营业厅的等候时间,但其效果并不明显,顾客等候时间过长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据调查,顾客在营业厅办理业务时期望的等候时间为5-10分钟,其所能接受的最长时间为15-20分钟,然而,我国营业厅中顾客的平均等候时间为20分钟,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顾客在营业厅办理业务所等待的时间超过了自己所能接受的最大限额,这对于通信行业营业厅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营业厅顾客等候的时间过长有不少的原因,只有了解其原因才能真的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营业厅中顾客等待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安排不合理。在营业厅中,工作人员一般在门口接待,在顾客进门时询问顾客所需要办理的业务,然后一对一地进行服务,这种工作模式在顾客不多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但是,在过年、搞活动等顾客猛增的时期则会出现服务不到位,有些消费者的疑惑没有得到解决。
(2)顾客重复提问。在营业厅中的顾客并不都是办理新业务的,有不少顾客为了使自己安心而对所办理的业务重复提问,这使得营业厅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4.2顾客的满意度较低
营业厅是企业面向消费者的直接渠道,因此,营业厅的服务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度。在我国大部分通信企业的营业厅业务中,消费者对其满意度并不高,除了等候时间过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服务质量低,服务效率差。
在营业厅的工作人员中,大部分人员在于顾客交流时不能做到面带微笑,服务时受个人情绪影响,服务热情不高,对待老年客户、VIP客户等特殊的顾客群体是没有做到个性化服务,这些都使得顾客对营业厅的满意度大大降低。同时,营业厅中有些业务员对业务不甚熟悉,面对客人时对业务介绍不清楚、在办理业务时速度较慢或出现偏差、在面临突发状况时不懂得如何排解、对于顾客的投身处理不恰当不及时等状况常有发生,这些都是顾客对营业厅满意度较低的原因。
4.3营业厅的业务由企业包办
在我国,大街上随处可见通信行业的营业厅,中国移动营业厅、中国电信营业厅、恒波营业厅等等,虽然不同的企业的营业厅所办理的业务、经营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我国的营业厅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营业厅的业务由企业包办。企业自行管理管理营业厅的业务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通信企业的发展:
(1)在通信行业的营业厅经营管理中,由于企业包办营业厅的业务,使得企业所需要的人员大大增加,在企业资源的限制下,企业为了保留足够的资金促进发展,只能降低在岗员工的薪酬待遇,这对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是十分不利的。另外,企业自营营业厅需要有完善的后勤配套服务和基本的固定资产,企业每年都需要在营业厅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2)边际效益不高。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通信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强,而作为通信行业主要发展手段的营业厅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营业厅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边际效益的降低。以中国移动企业为例,中国移动企业在2010年以来,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保持市场地位,其营业厅数量不断增加,仅在湛江市赤坎区就有多家中国移动的营业厅。如此密集的地理布置,虽然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地理位置的重复使得企业所获得的边际效益大大降低,不利于企业受益的提高。
企业自营营业厅虽然会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然而自营营业厅带来的弊端远远大于其获得的好处,因此,为了通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通信企业需要将营业厅业务外包,通过加强对营业厅业务外包路径的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5通信行业营业厅外包管理的常见路径
鉴于通信行业营业厅的业务外包管理对于提高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因此,探讨通信行业营业厅业务的外包路径是通信企业面临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通信企业增加收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证。根据通信行业营业厅的营业状况,本文认为,通信行业营业厅根据其业务量和盈利状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业务量低但利润较高的营业厅、业务量高但利润额低的营业厅、业务量低且盈利较低的营业厅、业务量大且盈利较高的营业厅。对于其中业务量低但利润较高的营业厅和业务量大且盈利较高的营业厅,由于其盈利较多,所以企业可以对这两类营业厅进行自营管理,但是对于业务量高但利润额低的营业厅和业务量低且盈利较低的营业厅这两类营业厅,通信企业则需要在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将营业厅的业务外包出去:
5.1营业厅业务全部外包
营业厅的发展是通信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营业厅业务的改善来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是经济竞争加剧的今天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将营业厅的业务外包出去则是解决通信企业资金运转问题、减少人员压力的有效举措。因此,通信企业在对营业厅业务进行管理时可以将业务进行外包,而业务外包的程度则需要依据营业厅的发展状况进行选择。在通信企业中,业务量较高但利润较低的业务需要全部外包出去。将该类业务全部外包主要考虑到企业的利润,由于该类营业厅的利润较低,但企业投入到营业厅的成本是相同的,与业务量低但利润额高的营业厅相比,企业将该类营业厅的业务进行包办显然不合理。在对业务量大利润额低的营业厅进行外包时,需要考虑到多方面:
(1)选择合适的外包商。业务量大的营业厅对于树立通信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很有帮助,因此,通信企业在选择该类营业厅的外包商时需要认真考虑,一旦外包商选择不当,很有可能影响到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通信企业在对该类营业厅的业务进行外包管理时需要选择与企业有合作、双方比较熟悉的外包商。与通信企业有合作的外包商,对通信企业营业厅的运行状况较为熟悉,在面对消费者的提问时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对于维持通信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很有帮助。
(2)合理安排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将业务量大利润额低的营业厅业务外包出去后,有利于企业员工的精减,营业厅业务的外包必然会使得一部分营业厅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从原来的职位中脱离出来,如何合理地安排其工作是通信企业在对营业厅外包业务进行管理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信企业在将营业厅业务外包出去后,需要对节省下来的员工进行合理的安排,企业可以根据员工在工作期间的表现,将员工安排到客户经理、技术人员等队伍中去,以缓解企业在营销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紧张,提升企业竞争力。
(3)加强对客户资料的控制和管理。将通信企业的业务外包出去使得消费者的资料被更多人知道,因此,客户资料的保密工作队员通信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信企业在对营业厅业务外包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客户资料的保密度,通过提高编码的安全性等措施来确保客户的信息不被泄露。
5.2将营业厅的销售业务外包
营业厅的业务多种多样,包括了销售业务、维修业务等,而在通信行业中,不乏一些业务量低且盈利不高的营业厅,对于该类营业厅,通信企业就应该将技术环节牢牢把握在手中,将营业厅中的弱势环节――销售业务――外包出去。由于在业务量低且盈利不高的营业厅中,由于销售量不高,因而对销售团队的要求并不高,通信企业完全可以将该类营业厅的销售业务外包出去,从而解放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但通信企业在将销售业务外包的同时,也需要牢牢掌握技术、维修等业务。将通信行业中业务量少且盈利不高的营业厅的销售业务外包出去,能够在确保企业技术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营业厅的运行效率,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在对业务量少且盈利低的营业厅销售业务进行外包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营业厅负责人。由于销售量低且盈利低的营业厅外包的只是销售业务,营业厅的其他业务依然掌握在通信企业手中,因此,通信企业在对营业厅销售业务进行外包时需要选择一名或几名合适的营业厅负责人。通信企业在选择营业厅负责人时需要从原有的负责人中选择一些应变能力较高、对营业厅所有业务都比较熟悉的员工,让其担任外包营业厅的负责人,定期对企业汇报业务状况。另外,为了减少闲置员工,降低企业的工作量,通信企业可以与外包商商量,让其继续沿用原有的销售员工,这样一来,既能减少企业需要分配的员工,减少通信企业的工作量,也能使外包商通过任用熟悉业务的员工而尽快了解营业厅的销售业务。
(2)提高营业厅原有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由于将销售业务外包的营业厅业务量较少,因而很少会有较大的外包商对其业务进行外包,该类营业厅的外包商通常市场规模较小,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可能会面临着一年或两年就改变外包商的局面。外包商的频繁变化使得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降低,流动性提高,在员工流动性高的前提下,外包商必须要任用新员工。但是,通信行业的销售员必须熟悉各种业务,在上岗前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由此可见,员工流动性大会给外包商带来更多的压力,因此,如何提高营业厅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通信企业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提高营业厅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通信企业可以在外包商经营初期,通过技术指导等手段对外包商进行指导和帮助,以此来提高外包商的管理水平,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外包商的实力来降低员工的流动率;另外,通信企业在筛选新员工时需要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降低员工的流动率。
6通信行业在进行营业厅外包业务管理的内容
鉴于营业厅业务的外包对于通信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通信行业营业厅外包模式进行了解的前提下,通信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在营业厅外包业务管理中的工作内容,下面本文以中国移动企业为例探讨通信企业在对营业厅外包业务进行管理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6.1招揽外包商
通信企业将营业厅的全部或部分业务进行外包首先需要招揽外包商,只有招揽到一定数量的外包商,企业营业厅的业务外包才有可能。通信企业招揽外包商有多种途径和手段:通过广告或外包招标公告将企业招揽外包商的消息扩散出去,吸引外包商的兴趣;另外,通信企业可以在与自己合作较多的企业中询问,看其是否有外包营业厅业务的兴趣。外包商是通信企业将营业厅业务进行外包的接收方,只有招揽到外包商,通信企业营业厅的业务外包才有可能实现。
以中国移动公司为例,中国移动公司的营业厅遍布全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营业厅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企业对营业厅的投入与营业厅带来的收益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更有一些经济效益较低的营业厅收入小于企业的投入,因此,如何将经济效益低下的营业厅外包出去是中国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运转资金、提高经济收益的有效手段。中国移动公司在确定哪些营业厅的业务需要外包出去后就开始通过外包招标公告将信息投放出去,吸引外包商的注意和兴趣。
6.2选择外包商
外包商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于通信行业营业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外包商的能力觉得了营业厅的存活,由此可见,通信企业在进行营业厅外包业务管理时需要在选择外包商方面认真对待。通信企业选择外包商时至少需要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外包商对营业厅业务的熟悉程度和外包商的管理水平。
外包商对营业厅业务的熟悉程度对营业厅外包业务的管理十分重要,如果外包商对营业厅的业务较为熟悉,通信企业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营业厅的业务转移给外包商,而外包商在接手业务后也能够迅速适应营业厅业务,对于提高营业厅的工作效率很有帮助;而外包商的管理水平则可以说决定了营业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若外包商的管理水平不高,则很难适应通信行业繁重的业务管理,对营业厅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通信企业在选择外包商时需要选择管理水平较高的外包商,通过外包商的管理水平确保营业厅的经营状况。
以中国移动企业为例,中国移动公司在收到外包商的反馈信息后开始对外包商进行科学的筛选:对于对营业厅业务比较熟悉且管理水平较高的外包商,中国移动企业则于其讨论将营业厅中业务量大但盈利不高的营业厅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营业厅的业务正常运行,确保服务水平得到保障,同时也有利于解放中国移动企业的资金;对于对营业厅业务不甚熟悉但管理水平较高的外包商,中国移动企业则与其商量将营业厅中业务量不高且盈利较低的营业厅销售业务外包出去,这样能够在确保营业厅管理效率的前提下将营业厅的销售业务外包出去。由此可见,外包商的选择关系到营业厅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对于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影响,通信企业在选择营业厅业务外包商时需要慎重考虑。
6.3签订合同
在选择到合适的外包商后,通信企业需要与外包商签订外包合同。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也需要考虑多方面:双方的责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营业厅业务外包的费用、违约责任、安全条约等。合同是双方进行合作的法律保障,也是企业资产得到保护的有效举措,因此,通信企业在进行营业厅业务外包管理时需要与外包商签订合同,且在合同的签订时要认真阅读合同,确保所签合同不会损坏害自己的权益。
以中国移动企业为例,中国移动企业在与外包商确定了外包的营业厅和营业业务后,根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外包费用等方面制定合同,在确定合同初稿后双方进行商讨,在双方意见分歧的地方进行商量,确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通过仔细的商讨和考虑最终才签订合同,以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
7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竞争的加强,通信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营业厅的业务管理也需要得到加强和改善,如何通过营业厅业务的外包来提高营业厅的经营效率,是通信企业在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相信通过通信企业的不断努力和对营业厅业务外包管理途径的探索,我国通信行业一定能够获得有效的发展!参考文献:
一、通信行业相关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我国的通信行业经过多年的完善与实践,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然而相比国际一些成熟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不足。
(一)会计内控环境问题
我国目前的三大主要通信运营商均是由国有电信改组而形成的,因此企业股份内的国有股份占了很高的比例,再者,大部分通信行业相关企业的管理层都是由股东直接委任,且董事会的成员也基本均对企业有着直接管理权,因此导致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的职权模糊,很难形成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会计风险管理问题
通信行业相关企业是资金密集型 企业,因此其管理中的财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各个资金活动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财务风险,轻者造成企业效益损失,重者引起企业财务困境。因此,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想要进行完善就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力度,而降低财务风险的必备手段就是实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展。然而由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通信行业在经济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我国的通信相关企业对财务风险都缺乏一定的管理以及针对性,甚至部分相关企业还会出现控制失败造成的负面影响。缺乏相关的财务风险规范评估,缺乏完善的反馈以及责任机制,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缺乏成熟的评估方法等,使得通信行业相关企业缺乏对突发事件有效的应对措施,在重大风险来临时,往往不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得企业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三)会计控制体系问题
大多数目前我国的通信行业有关企业对于会计内部控制都实行了细则化,对每个有关的业务流程都建立了控制点,且为了记录信息更是在控制点上设置了有关文档,这一举动没有给企业带来便利,反而使得会计内部控制活动多了繁复的操作规章以及审批程序,直接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会计信息管理问题
信息管理以及沟通中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有效性直接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影响。企业中一旦出现信息不通畅的情况,使得企业中的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工作责任不够清楚,一旦发现问题后无法通过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反馈,而是互相推卸责任。
二、通信行业相关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构建对策
(一)改善会计内控环境
改善企业会计内控环境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提高全员的内控意识,塑造统一企业文化。由于目前通信行业相关企业,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导致于相互沟通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对企业文化加强假设,使得全员的认识统一,从而进行规范的会计内控行为,营造良好的通信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环境。第二,不允许职务分离,不断完善会计内控权责体系。第三,由国家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以调整企业内部股权结构。
(二)实施会计风险管理
如何有效的对会计方面实施风险管理,大多数国内外成功企业大多采取以下两点手段:第一,针对我国目前通信行业相关企业人员以及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缺乏认知,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对全员系统的风险观进行塑造。第二,在明确企业各会计人员的职责基础上,不断完善企业对于风险评估管理,以及对风险管理绩效的评价。
(三)加强会计信息管理
照我国目前通信行业相关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不够健全情况看,其会计信息管理至少需要改变以下两点内容:第一,需要由一套企业内部相关人员依照一定时间与模式支持信息交流,获取以及确认的系统。第二,必须使得有关信息能够在企业各个阶层直接进行充分有限且流畅的沟通与传递。
(四)健全会计控制体系
对于会计内部控制体系,需要简化其业务流程,对于不同的企业风险实施分级负责,合理授权,合理控制,一些重大的风险问题必须由企业相关领导层共同决定对策,严禁出现一个人全部人的发言权。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实现标准化管理,集中化管理部们不断优化其管理流程,从根本上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复杂,控制能力不强,对基层人员要求过高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其控制管理水平。
(五)完善会计内部监督
由于我国通信行业相关企业大多缺乏会计内部控制尺度以及评价标准,因此需要针对此问题,不断对国外成功成熟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经验进行吸收学习,并且针对企业自身以及我国的市场经济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标准且不断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由风险的宏观视角关注整个过程,而不是对控制点进行反复检查,严格要求。以此来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通信行业相关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发展提出了对策,当然,对于如何完善构建其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仍不够细致与完整,只是理论层面上的方向,具体的实施,还需要相关领导层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监察以及灵活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行业网的业务已经从单一,简单的通信行业服务逐步过渡到内容增值服务的阶段,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改变整个通信行业市场的运营规则和供应体系,各个通信行业运营商因为竞争和业务发展的需要,都采取了非常积极的营销措施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这些服务和营销措施的实现都需要计费系统的支持,因此,计费管理平台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加强计费系统的可靠性、精确性、高效率、灵活性。
一、计费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设计基础
1.ITIL对服务支持过程的要求
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IL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ITIL的核心模块是“服务管理”,这个模块一共包括了10个流程和一项职能,这些流程和职能又被归结为两大流程组,即“服务提供”流程组和“服务支持”流程组。其中服务支持流程组归纳了与IT管理相关的一项管理职能及5个运营级流程,即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
2.eTOM对服务保障和计费的要求
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是增强的电信运营图,是信息和电信服务行业的业务流程框架,它为服务提供商提供所需要的企业流程。eTOM有三大流程区域:战略、基础设施和产品流程、运营)流程、企业管理流程。其中,运营区域是eTOM的核心。包含运营支持与就绪、业务开通、服务保障和计费三个流程组。服务保障流程组负责执行主动的和被动的维护活动,确保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持续可用的、能够达到SLA(服务等级协议)或QOS(服务质量)所要求的性能水平。计费流程组负责及时准确的账单,计算客户使用通信行业业务的应收费用,并完成应收费用的处理与征收。计费模块与服务保障模块联系紧密。这些联系可以分为计费模块报告给保障模块的事件和保障模块报告给计费模块的事件。计费模块将计费系统发生的故障和异常报告给保障模块处理。保障模块将服务的执行的相关信息报告给计费模块,以影响服务费用的计算和收取。服务保障模块保障了计费模块的质量。计费模块根据服务保障模块的要求进行处理或优化。在通信行业中,服务保障模块 “监视”着计费系统的质量水平,要求计费系统按照服务保障模块的要求建立计费系统内各功能模块,对计费系统中有问题的模块或不完善的模块提出要求。计费系统根据此要求不断完善系统,以达到服务保障的要求。
二、案例分析及研究
1.通信行业计费系统运营维护现状
本文借鉴某通信行业的计费系统来分析通信行业计费系统生产运营管理和维护支撑现状,并提出通信行业的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此计费系统是集采集、计费、账务,结算,统计等为一体的大型后台支撑系统。整个计费体系采取集团管控各省管理和生产的模式。
此计费系统在运营维护方面的五个环节存在以下不足:(1)事故管理方面:人员对故障的判断和定义不准确,网络故障定位困难,易受其他系统干扰,在故障处理的专业技术水平方面仍需加强。(2)问题管理方面:问题解决流程不够完善,系统接口多,难以统一管理,记录不够完整。(3)配置管理方面:重视度不足,没有配置管理方面的文件标准和规范。(4)变更管理方面:文档不完善,频繁的变更出现管理疏忽问题。(5)管理方面:单人负责风险高,文档不完善。本文对五个环节进行了研究,针对计费系统制定出了一套规范的维护流程,计费系统按照研究的流程来规范五个维护环节,将大大提高维护效率。
2.通信行业计费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研究
研究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是为了通信行业计费系统能够按照此模型进行规范和完善。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加强服务保障,以延长和稳定软件系统。模型图如下:
图1 通信行业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图
(1)开发
1)软件需求:软件的需求管理是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触发,它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成型。在此阶段设计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2)软件开发:在此阶段,开发人员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实际执行中,乙方的开发人员一般与甲方的使用人员要进行多沟通,交流,以便更好的了解软件的需求。
(2)测试
1)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中决定软件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并不仅仅存在于软件开发结束以后,他应该伴随着软件开发阶段,直至软件的使用。在开发过程中,软件要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在开发完成时,要进行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验收测试决定着软件是否能通过验收。在软件使用阶段,由于需求的不断变更和程序漏洞的不断发现,要进行软件的回归测试。
2)软件试运行:经过软件测试合格后,软件进入试运行阶段。在此阶段,软件通过多个使用人员的不断使用,会涌现出很多漏洞或者新的需求。这一阶段是发现软件问题的重要环节,因为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角度不同,共同讨论、协商、试用,会帮助软件更茁壮,更快速的上线。
3)软件正式使用:经过一个阶段的试运行,软件功能基本稳定,完全满足所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满足全面上线的要求,软件开始正式使用。
4)软件验收:经过软件各个阶段的测试,确认软件满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并且满足项目开发前期预定的验收条件的情况下,软件进行验收。
(3)服务保障:根据ITIL中的服务支持流程,要设计计费服务保障流程,必须遵循ITIL中的服务支持流程里的这五个运营级流程,即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
图2 故障处理流程图
图3 问题报告单处理流程图
1)计费系统服务保障事故管理:通信行业计费系统在故障管理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要制定专门的计费系统故障管理制度。此管控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A.故障时间。B.故障次数。C.故障定义:重大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D.故障响应时限,指故障发生至技术人员开始处理故障所经历的时间。E.故障处理时限,指故障发生至故障处理完成所经历的时间。F.故障处理的基本原则。G.故障处理要求。H.机房故障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2)计费系统服务保障问题管理:问题报告单是适用于计费系统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它由产生问题的计费中心将本地网范围内的问题汇总、分析、过滤、整理后提交该本地网计费中心主任批准,并由其本人或指派专人提交省计费人员,由省中心统一进行管理。问题报告单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3)计费系统服务保障配置管理:计费系统在配置管理方面需要制定规范的配置管理流程和管控制度。配置管理的流程模块图如下:
图4 配置管理的流程模块图
4)计费系统服务保障变更管理
为规范通信行业计费系统软件变更管理,提高软件管理质量,需要下发《计费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A.主要目标:主要目标是规范软件变更管理的人员要求、阶段要求,各种形式的软件变更管理流程,版本管理、文档管理和进度管理的要求,变更过程中质量保证的要求。
B.制度建立与工位设置:省中心根据软件分类的不同,应设置以下工位或小组,负责整个软件变更过程中的管理和实施。软件变更审批组,软件变更管理组,软件变更测试组,文档管理工位,软件版本管理工位,软件质量管理工位。
C.软件变更管理维护流程
图5 计费系统服务保障变更管理流程图
5)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管理
图6 计费系统的管理流程图
计费系统的管理需要有相关管理流程和管控制度,包含以下内容。
A.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规范计费系统软件变更的管理。
B.成立专门的软件项目组。
C.文档管理要求:软件需求单,维护文档,稽核文档。
D.质量管理及考核。
E.计费系统的管理流程图(如图6所示)。
三、总结
通过ITIL对计费系统服务支持过程的要求,可以细化系统的运营维护流程和管控制度;相对于原有流程,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通过eTOM对服务保障和计费的支持,结合软件生命周期的定义,软件从开发到测试到上线进行规范系统的管理,提高了计费软件的效率。这两部分的优化改善完全遵循本文研究的通信行业计费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直接作用到对企业业务的强有力支撑,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更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和客户的感知,在飞速发展的通信行业里,企业才具有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英)萨默维尔著.程成,等译.软件工程(原书第9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刘通.ITIL V3服务管理与认证考试详解(第3版)[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引言
在通信行业的政企客户市场,传统的销售模式中,客户经理利用社交技巧和产品知识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以产品导向的思维来寻找客户仅能满足客户部分需求,不仅同质化高,陷入价格竞争,也错失了很多高价值潜在商机。而创值营销则是以客户的角度来挖掘及诱发需求,不仅能创造差异化的价值,降低价格竞争,又可以收获更多的商机;以信息化应用,从客户业务情境的改善过程,帮客户创造价值。本文试图对政企客户营销的核心内容―创值营销的内涵及其在湖南通信行业的实施应用进行讨论。
一、创值营销:定义与内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姆.查兰在其所著的《客户想让你知道的事》一书中首先次提出了“创值营销”这个概念,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拉姆.查兰的著作中,他认为,“创值营销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再次将企业置于领先地位,同时为危机和变革做好准备的销售方法。是一个以客户为主的战略。这是一种颠覆性的理论创新。创值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能将客户需求转化为给客户带来实际好处的特色方案,创值计划就是转化过程的路线图,也是阶值营销的核心。拉姆.查兰认为:要为客户着想,才可以拿出有特色的,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且与竞争对手绝不相同的价值方案,这才是创造价值而不是简单的拼凑。
国内,由于创值营销的优势正逐渐被企业认识到,创值营销的研究逐渐成营销研究领域的重点。中国电信的创值营销实践,于2013起已在全国福建、青海、四川、海南、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9省实施,创值营销对销售人员的心态、思维、行为、模式、业绩方面均取得重要的突破。
在通信行业,“创值营销”的内涵是指以客户视角,依托客户业务情境以信息化应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政企营销模式。“创值营销”能让一线政企客户经理掌握信息化应用拉动业务规模发展的技能,是一种信息化引领的销售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常态化营销机制。
二、政企客户传统的营销模式与创值营销
湖南的各大运营商目前已在14个地市都已经成了相应的政企客户部,各项政企客户的营销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各家运营销均实现了全业务运营,在市话、长途、宽带、数据、移动业务、终端、行业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均有拓展,能将各种资源充分融合,向政企客户提供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传统的营销模已不能全面解决各层次政企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政企客户传统的营销模式中,客户经理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产品导向的思维来寻找客户仅能满足客户部分需求,产品同质化高,容易陷入价格竞争,错失了很多高价值潜在商机,客户经理因为业绩指标压力,习惯对老客户重复推售,只关注与指标相关的任务,而忽略了对高值客户的覆盖,习惯凭借个人独立苦战,不善于整合团队资源,从而降低了对客户的影响力及创造价值能力。
创值营销则是以客户的角度来挖掘及诱发需求,不仅能创造差异化的价值,降低价格竞争,又可以收获更多的商机;以信息化应用,从客户业务情境的改善过程,帮客户创造价值,同时可把指标融入信息化方案中,以创造价值的姿态,实现共赢;以教练+团队成员+后端前置参与的团队作战模式,提高挖掘及实现商机的能力,实现团队协同。
三、创值营销在湖南通信行业的应用及建议
(1)做好商机的梳理,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到高价值的商机上。客户经理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首先应对所辖的区域/网格列出市场全景图,主动以关怀、服务及走访的方式进行客户资料的收集,制定目标客户信息表,评估其商机潜力,依据潜力排定优先顺序,寻找关系资源,主动开发,创造接触机会。
(2)主动出击,找对关键人。营销贵在主动,主动关怀,分析决策生态,主动锁定关键人,扫描关键人关系网络,创造与关键人对话的机会。
(3)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了解客户的业务情境,开创蓝海。针对不同行业的政企客户,分别从电信角度(功能 /卖点)转化为客户视解,依托客户业务情境,以客户化语言描绘客户价值。
(4)随时检视营销行动精确度,只有做到精确营销才能提高成功概率,提升销售效能。衡量精确营销主要有四个关键因素,即命中率、覆盖率、达标率、满意率。命中率是指要找到关键人,探寻到其真实需求,把握商机,一命击中;覆盖率是指摸准时机,找对与关键人的切入点,方案的呈现一定要完整;达标率是指制定目的与目标,才能制定好策略,检验是否达标。目的是我们拜访的主题和方向,目标是客户给我们的反馈,只有清晰的目的目标,才能有确定拜访策略,以及检验拜访的效果;满意率是创值营销的精神,创值营销的核心是保证客户是满意的。不仅要包装好送出去,还有保证客户用的好,所以必须要进行回访。
四、结语
“创值营销”能让一线政企客户经理掌握信息化应用拉动业务规模发展的技能,是一种信息化引领的销售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常态化营销机制。创值营销理论中“站在客户角度、挖掘客户价值”的理念,以及客户分析、洞察商机、方案准备、引导成交、谋求共赢的各个细节是提升规模类客户价值的重要操作指引。
参考文献:
[1]王秋燕;尹德利.商I银行对公客记经理队伍营销技能建设的优化策略[J].上海金融.201(43):112-114
[1]黄英.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J].湖南大学.2016(3):5―243
[2]张晨.基于移动互移网的中国移动终端营销模式研究[J].西北大学.201(38):6-10
引言
美国哈佛商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公司只要降低5%的顾客流失率,就能增加25%~85%的利润。20/80定律表明20%的顾客为企业创造了80%的价值,这20%的顾客被称为高盈利顾客。提高高盈利顾客的忠诚度、将其保留在企业中,似乎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最佳策略。
移动运营商采取品牌划分顾客群体,虽然对不同品牌的顾客采取了分级管理的制度,但是移动运营商也面临着其他行业所遇到的问题:
1.面对着大量顾客流失,如何总结流失顾客的特征,在顾客流失之前识别顾客流失趋势;
2.识别出有流失倾向的顾客之后,采取何种方式挽留高盈利顾客。
本研究就移动通信行业的特点,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建立一套客户流失预测模型。模型的意义在于能在顾客流失之前识别出顾客的流失意向,对高风险流失客户进行挽留,对移动运营商提高顾客质量、运营收入提出可操作的方法。
一、理论引述
“生存分析”原本是流行病学术语,用于理解、预测种群的死亡率。20世纪50年代开始,统计学家对工业产品可靠性问题的广泛研究,促使寿命数据分析在理论、方法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顾客关系会经历建立(born)、持续(live)、最终破裂(die)的过程,分别对应生命体的诞生、生命持续、最终死亡过程。在这一框架下,死亡率(mortality)被定义为顾客的流失。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models)是最常用的一种生存分析技术,由Cox于1972首次提出。没有时间依赖共变量的基本模型可被写作:
hi(t)=λ0(t)exp{β1Xi1+β2Xi2+β3Xi3+β4Xi4+β5Xi5+β6Xi6}
该模型意味着,对于个体i,在时间t时间事件发生的风险等于如下两个因子的乘积:
1.基准风险函数λ0(t)。与多元回归分析的截距β0相似,基准风险函数可被看作是对于共变量都被设定为零的一位被调查者的风险函数。
2.共变量线性函数的幂。该模型与普通回归模型的区别在于:
(1)该模型能够容纳缺失数据;
(2)因变量包含顾客关系的终止以及顾客关系终止前的持续时间两方面的信。
二、模型建立
为了建立顾客流失风险模型,研究采用了四川移动某地市公司数据中心所提供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的顾客数据。通过分析顾客人口统计特征、ARPU值等变量,得到具有预测顾客流失风险的变量以及预测强度。模型的建立过程经历了样本选取、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检验四个步骤。
1.样本选取。模型建立阶段,研究选定的样本为个人顾客,包括个人顾客中的当前顾客与流失顾客。
(1)个人顾客与集团顾客。在移动通信行业,个人顾客是指与移动运营商发生零星的、小金额交易的社会公众;集团顾客是指以工商政企为单位的,与移动运营商发生大量的、大金额交易的组织机构。根据集团客户的需求,移动运营商提供了移动通信解决方案,作为方案的使用者的集团员工在本次研究中也被视为集团客户。
没有选择集团客户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个人顾客,有更多原因影响着商业顾客的去留选择,并且在企业组织内部移动通信产品/方案的使用者通常不是购买决策者。
(2)当前顾客与流失顾客。生存分析研究以时刻t1作为事物起始点、时刻t2作为事物结束点对事物发展阶段进行研究。在本次研究中以2004年10月作为时刻t1、2005年10月作为时刻t2划分当前顾客与流失顾客。
本研究中当前顾客的定义为:时刻t1入网,时刻t2仍然在网的顾客;对离网顾客的定义为:时刻t1入网,时刻t2离网的顾客。本研究主要依赖于对两组顾客进行比较。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与忠诚顾客相比,具有高流失风险的顾客组可能会更年轻、不太富有,等等。
同时,有两类顾客的数据被作为缺失数据,它们分别是:在t1前入网、t2仍然在网的顾客数据,被称为左缺失(left-censored);在t2前离网的顾客数据,被称为右缺失(right-censored)。
2.数据采集。确定样本范围之后,数据主要来源于电话访问和移动公司数据中心提供的顾客数据。
数据中心提供的顾客数据含有大量的动态信息,如顾客的AUPR值、投诉纪录、停机保号纪录,等等;对于这部分数据未涵盖的部分,研究通过电话拨测获得,如顾客职业、月收入、家庭组成等等。由于担心顾客不愿透露收入状况而虚报收入,研究将被访者回答的收入状况与《统计年鉴》所示的当地各行业收入状况作了对比,与数据中心所示的被访者每月话费额作了相关性检验。
3.数据分析。(1)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在生存分析中,保留了缺失观测值,只有在缺失点――即时刻t1、t2才被作为缺失值。实际上,如果去掉左缺失值,即时间t1前入网的顾客将删除长期顾客;如果去掉右缺失值,即时间t2前离网的顾客将删除许多当前顾客。
数据首先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模型分析:经计算,OveraII(score)、PreviousStep、PreviousBIock等检验量的P值均较小,符合小于0.05的检验标准,可认为模型中协变量系数全不为0或不全为0,即模型是显著的。由于存在多个变量对顾客流失均有影响时,首先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显著性协变量,然后建立协变量与顾客流失之间的关系模型,并根据该模型中协变量的作用大小对当前个体的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按照P值检验准则,许多变量因无显著作用而被剔除,最终六个协变量被筛选进入模型,分别是:平均月消费额、平均话费余额、邮件营销/访问、关系持续的时间长度、总收入、账户终止,记为X(t)={x1(t),x2(t),x3(t),x4(t),x5(t),x6(t)}。
运行SPSS的COX回归程序可得β的统计值与相关统计量,如表1所示
表1 COX分析的主要结果
(2)预测模型总结。最终的统计模型由6个变量构成。在这6个变量中,只有一个变量(即总的月收入)是一个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其余的5个变量代表了账户的关系特征。表2以预测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总结了该模型中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各个预测变量。
表2 预测模型总结
4.模型有效性检验。对模型开发过程中未曾涉及的5000名顾客的每一位都赋予一个风险水平值,根据风险水平值被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失风险组。以顾客在2004年10月到2005年8月期间的情况作为检验数据。最终的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高风险流失组的顾客保有率相比其它两个组别明显偏低,到实验结束的当月,高风险流失组仅留下了51.1%的顾客。
图1 不同风险值顾客流失情况
三、模型执行
成功建立顾客流失风险识别模型后,将2005年10月仍然在网的顾客数据代入模型中,根据顾客流失风险水平值和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将顾客划分为四类,并对其中的高盈利顾客与高流失风险顾客采取实验措施,对挽留顾客的有效措施作了探究。顾客划分见图2所示
图2 顾客流失风险与盈利性
1.普通顾客与高盈利顾客。在移动通信行业,高盈利顾客被定义为“年龄在25岁以上、ARPU水平前15%~20%左右、低价格敏感度的中高端客户”。按照品牌划分,这部分顾客通常也被称为“全球通”客户(中国移动)或者“世界风”客户(中国联通)。在同一品牌下,根据顾客的ARPU值,顾客被划分为若干等级,并享有不同的服务。如中国移动为全球通VIP客户配备了客户经理,而普通全球通客户仅有10086外呼和营业厅人员为之服务。由于不同的顾客对于移动通信企业具有不同的价值,能够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又被模型识别为高流失风险的顾客是重点关注对象。
2.干预措施。干预措施集中在高流失风险、具有盈利性的顾客群组上,即第一象限的顾客群组。采用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和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对最优的干预措施进行检验。
实验设计了一个控制组和三个试验处理组的形式。这四个组中的每个组都被分配了100名客户。每个实验组受到具有不同效力的干预方法的影响。不与控制组的顾客进行接触,一个实验组增加了客户经理电话拜访的频率,第二个实验组的顾客收到了小礼物,第三个实验组的顾客收到了客户经理的上门拜访。
表2描述了在最优化干预措施的成本――收益比例时控制组和合试验组的情形。
表2 干预措施的成本收益风险:实验组与控制组
留住一名顾客的成本计算方式是花费总额除以实际挽留成功的顾客数量,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挽留顾客的最佳措施是电话拜访。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特点,不同干预措施的成本将会不同。例如在移动通信行业,由于具有通信网络的优势,电话拜访的成本只包括客户经理或者外呼人员的人工成本。
四、结论
工时定额管理是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工时信息是一种重要制造信息资源,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过程、评价工人绩效、核算企业成本、衡量产品价格等一系列行为的重要依据。工时定额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不同行业之间工时定额管理模式差别较大,区别于大批量的现代工业的生产特点,航天企业在生产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目前航天企业中工时定额管理更多的是依靠手工记录、纸质文件流转等传统的工时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数据冗余、不一致性现象严重,给工时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本文将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展开讨论与叙述。
2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建设背景
工时定额管理的开展应基于企业工时工作的流程,以某企业为例,工时定额管理涉及设计部门、工艺部门、计划部门、生产部门、劳资部门等机构。设计部门生成产品设计信息,工艺部门转化为符合生产的工艺信息,从工艺信息中计划部门产生适用于各生产部门的任务信息,任务信息的产生意味着工时流程的正式开始。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基于工时管理流程工作的成熟,产品任务信息作为工时信息的源头以及工时定额管理流程的发起者,对于实现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实现企业工时信息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达到信息动态维护、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目的,全面提高企业工时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化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中的工时管理思路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管理思路应该确定以工时控制管理,工时数据信息化作为突破点。
3.1 工时的控制管理
以生产计划为中心、以工艺卡片和期量标准为依据、以数据库技术为手段,对每个工作令的工艺定额进行工时控制。从数据一致性与管理便利性上来考虑,工时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结合现存数据管理的运行模式,以某公司为例,Teamcenter系统作为公司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接收并管理来自设计部门的BOM数据,工艺部门在Teamcenter系统中编制工艺路线和材料定额,形成工艺BOM,以产品的工艺BOM作为工时信息的载体,能有效地、完整地考虑到型号产品的各方面工时,避免无效的工时统计。Teamcenter系统中产品的BOM结构以树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每个BOM节点以图号作为唯一标示,各节点的三维模型、工艺路线、材料定额等信息作为节点的属性进行管理。类似的,通过在BOM节点中添加定额工时属性即可实现定额工时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实作工时数据的产生是随生产活动同步进行的,涉及到计划任务下发、现场生产管理、质量检验检测等多方面。实作工时的管理的重点在于工时填报卡的生成、下发和实作BOM的构建。工时填报卡是以生产任务为基础创建的,记录任务号、图号、工种等内容,并且包含大量的工艺信息。为避免信息的重复输入,实作工时管理与计划生产管理系统结合,自动填入相关的信息,并随计划任务同时下发至车间。
实作BOM构建的依据是产品配套表,配套表决定产品实际使用的零部件,是BOM结构在实作阶段的具体化。配套表中零组件的编号是实作BOM节点的唯一标示。装配车间调度人员接到生产任务后,将配套表信息填入工时系统,获得产品组装结构;生产人员按工序完成生产并填入实作工时数据后,质量检验人员将合格证信息填入系统;系统自动统计该节点所用工时和其组成零组件所用工时,即可得到该节点总工时数据;迭代此过程直至得到全产品完整流程的总工时。
3.2 工时数据的信息化
以数据库为依托,实现工时统计的信息化,把统计的数据统一保存到数据库中,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时也给其他系统调用工时数据提供了接口。以工时数据的信息化为依托,公司各部门可以根据权限查询所需要的数据,而且可以自定义查询条件,定制个性化报表,充分满足各部门的差异化要求。
4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是以Teamcenter系统和计划生产系统为依托,实现定额工时管理、实作工时管理等功能。工时管理系统建设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五方面:
4.1 工时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建立工时基础信息数据库,规范管理工种、工作类型、财务费率、工时系数等基础信息,基础信息可以被定额工时和实作工时系统共享。
4.2 定额工时的录入与管理
对Teamcenter系统进行定制开发,在BOM节点中添加定额工时属性,初步实现零件级的定额工时录入,定额工时精确到工序或工步级,自动统计各节点所需总工时,并可按工种进行归集,计算相关财务信息。
4.3 实作工时记录表模板管理
根据各车间任务特点,系统内置相应的实作工时记录表模版。模版可根据任务的变化进行定制。实作工时记录表的生成与填报,系统根据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下发的任务,自动获取并填写任务号、图号、工序等基础信息。实作工时记录表随生产任务一起下发。表格的填报方式为在线填报,以手工填入为主、刷卡记录为辅记录人员和时间信息。
4.4 实作BOM生成与管理
生产准备阶段,由车间调度人员输入产品配套表相关数据,系统构建该产品实作BOM。产品检验合格后,系统获取产品的合格证和编号信息,并根据实作BOM统计产品实作工时。
4.5 统计分析与报表生成
一、引言
自2006年底,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加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银行坏账飙升,资金的大幅缩水,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金活动中介和结算中心,不得不投入更大的资金和人力,引进国际先进的经验和管理系统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尤其在应对会计风险、减少利益损失方面越来越引起各银行管理层的重视。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发展分析
银行内部会计管理机构和基层部门进行各项会计业务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即构成银行的会计风险。从目前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信息失真风险。众所周知,银行以网点分布范围广、客户服务便捷等赢取市场,这就存在部分分支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可能会存在无视法律法规等不规范操作,例如滥用会计科目账外经营、篡改账表、造假账、虚报数据等,使银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核算不真实,引发重大损失和经济大案的发生。
第二,各种票据的结算风险。目前银行的票据业务一般涉及公司或者个人支票、商业或者银行汇票等,它们以易于流通等优点大大缩短企业或者个人的时间成本,但是由于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操作程序不规范、制度不严密,再加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金融票据犯罪愈演愈烈,票据诈骗形式也从内部勾结、内外勾结向境内外勾结不断升级演变。
第三,联行和跨行业务风险。会计联行和跨行业务风险主要来自银行系统内电子汇划、内部往来、清算业务及银行机构间往来等环节,由于这些环节必然会有一定的资金在途时间,从而会产生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资金清算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会计人员的违法操作,盗用交换印章、伪造交换票据,盗用跨行资金,使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日益频繁,跨行资金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
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交易电子化和金融工具多样化的发展,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和劳动组织形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会计风险也呈多发性、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
首先,在网络化条件下,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使用各种柜面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每个营业窗口的柜员只要得到授权就能处理本外币对公对私存贷款业务和各类结算、收费、等中间业务,从而使风险进一步加剧。
其次,随着各种金融产品的不断产生,银行的会计业务范围不断增大,银行业务从单一的传统的储蓄、出纳、会计等业务,发展到基金、保险、银证转账,代收电话费、电费、有线电视费等业务。各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业务在给银行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另外,金融交易中电子化的应用以及网络的发展,使资金流动更加快速,期限短、交易快、见效快的发展特点愈加明显。在加快资金流转的同时,也增大了风险,资金转移速度加快,作案更隐蔽更不易察觉。
三、核心业务系统在防范银行会计风险上的优势分析
建设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通过实施信息化变革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这已成为当前中国金融业最重要的工作。目前国内也出现了部分引进案例,例如之前的中信银行C3系统及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正在开发的BANCS系统等。虽然中信银行的引进以各种外部因素而夭折,中行和华夏银行的引进尚未出结果,但是从大的趋势来看,全面引进核心业务系统软件是中国银行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是银行业务系统运作的心脏,凡一切关于存款、贷款账户的业务操作都是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完成的。其主要业务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总账以及对这些存、贷款账户的日间操作等。现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之所以在全球被广为接受,因为它既能够对数据、风险和客户资源进行统一配置,还能塑造出各个银行富有个性的核心竞争力。其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以客户为中心的框架能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和会计坏账风险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其基本应用设计结构就是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的,可以使银行全方位采集、保存和使用客户的各方面信息,为银行从客户着手,降低业务风险、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基本数据来源。同时,这种建立在CIF系统之上的核心银行业务系统,为未来的产品创新、分层次客户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信息。
(二)提供完全集成的系统,满足各种产品需要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的前台使用和后台处理都是完全集成在一起的,系统中的任何功能都可以被任何用户在有效授权的情况下在任何机构以多种方式进行访问,而且集成了资金和贸易融资系统。其集成的总账系统为银行提供真正的“一本账”功能。在国内商业银行完成地域意义上的“纵向”大集中的同时,提供银行业务多个系统的“横向”大集中。系统采用开放式标准,遵循模块化、参数化和标准化设计,充分体现了软件产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良好的体系结构设计使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可以快速适应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可以将这种变化带来的技术优势应用于银行系统之中。另外,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独立于服务渠道的特性,方便系统与各种服务渠道前端产品/接口或者是其它系统互联。
(三)强有力的风险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各方面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的风险管理从计算机的应用角度可分为分析型和操作型的风险管理两类。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提供丰富的操作型风险管理的功能,如:客户限额和额度管理、担保品管理、贷款流程管理、欠款催收、预警处理、数据安全性管理、交易安全性管理、日志功能、脱机交易功能等,从客户层面、行业层面和货币层面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为分析性的风险管理提供丰富的基本数据来源。另外,通过定义两个互相独立并且相互备份的服务器分区,然后在这两个分区上各运行一套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当系统进行日终批处理时,通过在两个分区间的任务切换,从而达到支持7×24小时全天候工作、扎账不停机,有效降低风险。
(四)国际化程度高,与世界接轨能有效降低跨国界会计业务风险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支持多机构、多语言(包括中文)、多币种。机构可以是地区、国家和辅助实体,每个机构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货币,本地的报表及产品,每个机构实体往下可能被定义为多个分支机构、分理处或下属的部门。
四、我国引进西方核心业务系统的会计难点分析
我国部分银行也曾通过各种形式试图建立自己的核心业务系统,但是受管理方式、业务范围以及软硬件水平的限制,所建立的应用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而舶来的完善成熟的国外核心系统也未必能够很快适应中国的“水土”,从会计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一)国内外会计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差异
国外银行一般实行一级核算体系,对总分行清算资金往来系统只设一个过渡账户――总分行往来,总分行共用该账户,相互占用资金不计息,而国内银行实行总分行多级核算体制。国外核心业务系统中没有系统内资金清算功能,总分行不能对开清算资金往来账户。按国内银行的资金管理体制,分行作为一级经营单位,与总行资金往来需要相互计算利息,因而需要开立清算资金账户,用于系统内资金往来。由于账务层次过多,一些分行内部账交易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往来账户,潜在风险加大,不仅占用大量计算机资源,造成系统处理速度慢,批量处理时间长,月终、年终处理压力大,而且也增加了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本地化和客户化的工作量。
(二)银行资金管理体制的差异
国外银行由于实行总行一级核算,分行被看作总行的营销前台,客户是银行共同的资源,因此,贷款发放可以简化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借贷关系。银行向客户发放贷款属于财务会计核算范畴,由核心业务系统处理;总分行之间的资金占用和利益分配,属于银行内部利益再分配范畴,可以通过外挂的管理会计模块进行核算。而国内银行核算层次多,系统内各层次之间资金关系复杂,有些银行为了加强系统内资金管理,实行了系统内借款的做法,具体执行中要求贷款的发放、回收、计息等均与总、分行间的系统内借款处理绑定关联。此类需求若要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实现,需要系统做出重大改动。
(三)“倒起息”问题
倒起息有时被称作“利率晚到”,指由于假期等某种原因,利率的实际生效日需要提前到系统当前日期之前,尤其随着近年来黄金周等各种假期的出现,倒起息频率较国外要高得多。目前国外核心业务系统还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完全按照国内银行的自动处理要求对系统进行改造也有一定难度。
(四)跨分行访问控制问题
国外银行机构设置扁平化,分行只是按业务纵向销售总行产品的前端,因此国外系统一般没有跨分行访问控制的概念,各分支机构间可以随意访问,很多模块无需对跨分行权限进行限制,一家分行可以改动另外一家分行的业务。由于国内银行管理模式与国外不同,因此很容易发生分行错记总行账问题。即使产品供应商不愿意修改,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类似差异需要按照国内银行现有模式进行修改。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外市场发育程度不同,银行的外部监管环境和法规制度相差较大,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和操作习惯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差异的解决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和风险大小,因此需要各参与方正视差异,共同面对和分担项目风险。
五、有效发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会计风险规避功能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业务策略
业务策略是核心系统的基石。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对内外环境、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市场变化与发展趋势,根据银行发展目标,制定合适的业务策略。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时,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进行平衡取舍,确立业务策略的优先级、实施时序,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
(二)设计匹配的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是核心系统的灵魂,统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全局。我国银行应仔细研究客户结构、产品与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明确竞争的重点,梳理自己的订单资格要素与赢得要素,合理规划功能性产品、创新性产品,用信息化的视野,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的供应链、快速响应的供应链。
(三)定义合适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
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是核心系统的“骨骼”。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相互依存,必须紧密结合。业务架构驱动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必须支持业务架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在设计上应采用模型化思想,根据业务架构,建立适应的数据模型、工作流模型、功能模型。
(四)制定长期集成规划
我国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存在诸多的条件约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渐进过程,必须做好长期的总体规划,与银行再造并行,建立以最高层决策者为主导的内部协同体制,正确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平衡关系,稳步推进实施。
(五)用网络化、虚拟化视野定义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
一个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是新一代核心系统稳步实施的关键,我国银行必须以网络化、虚拟化的视野来进行定义,将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由繁化简,分阶段、分步骤、分模块的进行“大核心”的小型化建设,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
总之,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各方面的优势对银行会计以及业务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银行吸取和引进其先进的经验和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我国银行在会计风险防范方面的能力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伟.经济资本: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J].经济问题,2005(9):63.
[2] 白晓燕.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从商业银行的衰落说起[J].当代财经,2004(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