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1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并且注定了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向智能化转化的必然趋势,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经给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效益。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发展成就辉煌,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解决了我国城乡居民“吃鱼难”问题,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做出了详细论述。

1国内外水产养殖的现状

水产养殖最为发达在世界范围来看属亚洲,主要有以下诸国: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我国已经列入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列,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广泛的养殖技术普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重新调整了发展重点,明确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因此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布局变化,已从长江、珠江流域以及沿海地区和传统养殖区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多样化、优质化,并且海水养殖的种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实现了海珍品全面发展;我国已进行大规模化、自动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生态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高密集度水产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各项数据显示来看我国水产养殖业已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有4800万吨水产品全球供人类消费,源自水产养殖仅占45%,而全球人口在迅速增加,估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20亿人,假设人均消费量还是维持不变的话,到那时所需水产品数量将增至约8500万吨。分析全球当下水产养殖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所以发展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有效途径。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这方面更需要不断地开发新资源,因此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我国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会迅速向智能化转化。

2国内外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概况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我国水产业的巨大发展,我国水产业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对国际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上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我国水产业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不能忽视的地位。

中国渔业类型由捕捞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转变已率先完成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新兴养殖行业开始崛起,其中高密度水产养殖就是一个刚兴起的科技水产养殖行业,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我国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渔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经济进步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极大地拓展了水产养殖的生产领域。

(2)大幅度提高了水域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提高了增强了开发新资源、新品种的能力。

(4)高度促进了渔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3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的一些相关简介和分类

高密度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湖泊、水库、河沟等,改变以往的养殖方式,加入新的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以达到更高效、环保的养殖。其种类可分为:网箱养鱼、围栏养鱼、流水养鱼

4我国高密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展望

根据对我国资源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扩大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生产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不断化,不健全的病害防治体系;不完善的水产养殖种苗培育体系,不合理的养殖品种结构;渔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不够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产业链结构。就是这些问题,对我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地制约作用,更是水产养殖科技工作的不懈努力方向。针对以上问题,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便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水产业的发展趋势。下面是就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

(1)注重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提高养殖效率

(2)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优良品种开发利用

(3)不断加强水生生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普及高效配合饲料的使用

(4)积极开发技术设施养殖,发展高效养殖业并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5总结

网箱养鱼十几年来迅速发展,已成为海水、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所以高密度养鱼技术将是一种必然趋势。重点研究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解决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和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及设备;开发相关的养殖工程设施和自动控制技术,把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快速走向智能化,引领中国水产业再次飞跃,不过也更是因此而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蒋高中.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篇2

水产行业品牌现状之二:品类强,品牌弱。中国的水产行业有很多品类,如海参,鲍鱼,蟹,黄鱼,带鱼,对虾,鱿鱼等等。除了海参有一些品牌如獐子岛,大闸蟹有阳澄湖之外,其他品类几乎没有消费者叫得出来的品牌。这一点和中国茶业很雷同,也是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知道喝的是龙井,但是哪家龙井做的最好,消费者不知道,除了在铁观音这个品类出现了天福,八马这样一些品牌之外,十大名茶大多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境地。中国水产业也依然是这样,黄鱼哪家做的好,对虾哪家做的好,带鱼哪家做得好,除了常年贩卖的渠道人士,很难有几个消费者能说出来。正因为很少有企业去做品牌传播品牌建设的事情,才会导致消费者买不到真正好的产品,企业也处于价格战的泥潭赚取微薄的利润。不做品牌可以说是双输的境地!反而那些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如獐子岛已经成为海参品类的绝对老大,据獐子岛2011年报显示,公司完成销售额2,937,410,749.04元比2010年增长30%,公司利润621,858,728.82 元比2010年增长32%,虽然这家公司的销售额不到30亿,但市值已突破了150亿,成为水产行业屈指可数的少数几个有品牌的企业。

水产行业品牌现状之三:有渠道认知,无大众认知。所谓渠道认知,就是渠道经营者知道不知道。就是那些批发渠道的商户知道哪家企业做什么产品做得好,但也仅局限于这个商户经营的品类;所谓大众认知,就是老百姓知道不知道。由于水产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流通渠道来完成产品销售,导致自己经营多年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品牌,最多只是在渠道里混了个脸熟。同时由于水产企业以批发流通渠道作为自己的主销渠道,导致企业并不掌握终端被渠道商绑架,而大多数渠道商最关注的不是品质而是价格,流通渠道的经营者考虑的不是如何帮你把品牌做起来而是如何快速的把你的货处理出去尽快周转起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就是在流通渠道里面价格战横行的主要原因。再一个流通渠道主要辐射餐饮渠道,在餐饮渠道里面消费者会知道眼前的这盘菜用的是哪家的食材吗,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一直依赖流通渠道自然可以完成迅速大批量走货,但是品牌建设因为没有更多的利益结合点导致企业品牌建设很难落地。所以明智有前瞻眼光的水产企业开始通过对终端掌控树立自己的品牌,通过渠道的多元化来化解流通渠道很难建立品牌的尴尬境地,如国联水产就推出了小包装的对虾产品,主要在商超渠道销售,在商超渠道里面,消费者选择的时候就会看到你的品牌,一旦你的品质优良消费者就会逐步接受你的品牌进而形成消费忠诚。还有很多海参企业通过专卖店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品牌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点和中国茶业品牌发展也十分相似,天福,八马就是通过大规模的专卖店建设树立了自己在铁观音品类的品牌,也带动了整个铁观音品类在所有茶叶品类里面的崛起,目前铁观音品类的销量在整个茶业品类里面占到了50%以上。这个路径其实也对中国水产业是一个启示,那就是通过渠道的多元化,摆脱对单一流通渠道的依赖,建立对终端的掌控实现和消费者的品牌对接,从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建立自己的品牌。

篇3

关键词:

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趋势

1水产养殖信息获取技术

1.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应用

主要是用来对于水产养殖区域的信息采集,实现整体上的信息收集,从位置区域与地理信息等方面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归纳。通过水产养殖遥感技术能够对于水域养殖的动态发展进行实时的关注与了解,确保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从而对于水产养殖进行实施的管理。当然遥感技术在应用上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其无法对于水产养殖时的水质状况以及具体的参数数据进行收集,遥感技术更多的是实现空间上的养殖密度与养殖面积的监控。

1.2知识收集技术

在进行信息的收集与获取时可以以很多的方式来实现,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对养殖信息的记录来创建养殖日志,实现对于养殖情况的系统化分析与了解。此外还可以查阅文献来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在收集之后均可以整理为信息化的技术资料将其纳入信息库之中,这样方便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与整理。

1.3网络传感技术

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往往会应用传感器来及时的收集相关的参数信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水质传感器,通过水质传感器来对于水质进行及时的监控,从而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鱼类传感器,这一类传感器多是通过对鱼的形状、颜色以及纹理来实现对于鱼种的分辨与识别,从而及时的对于养殖的鱼的种类数量进行及时的收集。

2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1对于水质的监控管理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质是保证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只有确保水体的质量才能够确保鱼群的数量及质量。因此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水体的质量。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来实现对水体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在对水体进行监控时主要是对水体的温度、酸碱度、含氧量以及电导率等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通过信息的收集建立一个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指标出现异常就立刻进行示警,以便于及时处理,避免因为水质的因素影响养殖质量。

2.2疾病的预防与诊断

水产养殖不同于牲畜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疾病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并且水产养殖的疾病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生较难处理,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由于很多养殖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一般均是过量养殖,鱼类的数量超出了养殖区域的合理容纳量,这样以来就容易导致疾病的种类更加的复杂多变,并且因为鱼类的数量过多导致了鱼群一旦爆发疾病会难以控制。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对于养殖区域进行管理,科学的规划养殖的数量与种类,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养殖鱼类的健康。并且一些水产养殖专家开发出来的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鱼群疾病的检测与诊断,例如:UML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鱼群疾病的监测与诊断,实现疾病的预防与诊断,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

2.3水产养殖饲料的配置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种类以及喂养的具体时间会直接影响到鱼群的质量,因此一定要科学的调配养殖饲料。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于养殖饲料的种类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对于饲料中所添加的营养成分对于鱼群的生长造成的影响进行一定的预测,并且预测出鱼群的生长趋势,准确的预测出饲料中所缺少的营养成分,从而来对于饲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养殖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建立养殖模型,通过模拟养殖对养殖的具体情况进行控制判断,实现养殖效率的最大化。

3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3.1信息获取的自动化

以往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在需要收集养殖的数据时往往是由人工来进行的,但是以人工来进行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一方面是获取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收集工作量较大,有时候会导致信息收集时发生偏差,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收集信息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收集周期,而水体环境的复杂多变往往会导致信息的时效性不强。应用信息化收集技术就能够较好的实现对于数据的实时收集与整理,这样以来不仅仅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还能给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3.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信息获取范围、广度、精度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传感技术和集成传感的发展,遥感和3S技术在农业领域水产养殖的应用日渐成熟,这些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水产养殖特性的不断结合,使其对水产养殖信息获取的精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提升了水产养殖基础数据的水平,保证了水产养殖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3.3信息处理向模型化、智能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计算机算法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较传统的处理方式更高效,时效性和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解决水产养殖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因子较多的问题,并且组合模型、复合模型和三角形法等的使用使模型的构建方法更多元化。

4结语

水产养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殖的水体环境以及鱼群生长状况等一系列因素,而以往的人工控制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对水体的有效控制与鱼群的状态监控能够有效地提高养殖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1.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看,由于结构性改革政策框架正在取代需求导向的强刺激成为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2012年底以来,北京市高档餐饮业开始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率先进入“经济寒冬”(详见图1)。作为其上游产业链条的水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额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跌幅(详见图2)。北京市水产市场的经营商户由此普遍进入了销售量急剧下降,利润迅速减少甚至出现亏损的阵痛期。谁能够在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制度环境改变其中率先寻找到发展机遇,抢占先机,谁就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成为这一轮行业洗牌中的赢家。

2.从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来看,水产批发市场行业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新时代。2014年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北京市外迁低端产业,推动产业整体升级的步伐大大加快,北京市迅速掀起了批发市场转移、撤并、调整、升级热潮,并对批发市场的新建项目制定了最严格的限制政策,但包括水产品批发市场在内的农批市场暂未被波及,如2014年7月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就明确将“对城市运行及民生发挥重要作用的项目”作为全市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批发业中摊群式商品交易市场的例外情形。各种迹象表明,北京市对保障市民民生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更多采取就地转型升级政策。

(3)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北京市水产批发市场作为民生行业的属性继续加强。北京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由2009年的26738元增长到2013年的40321元,正处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加速上升阶段,伴随这一进程,首都市民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也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246元增长到2013年的311元,如按照每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加乘推算,普通市民对水产品的消费量由2009年的45.76亿元迅速增长为2013年的65.78亿元,年均增长9.5%以上,照此速度发展,预计至2018年,仅普通市民所需水产品一项,即可成长为百亿元级的民生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详见图3)。

二、北京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发展的新动向

1.电子商务已经开始成为水产品交易的重要形式。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2013年以来,继天猫之后,其他主流电商纷纷试水生鲜食品领域,北京市最大的京深海鲜市场内也涌现出鲜码头、渔夫网等专业海鲜网上交易平台,部分商户开始尝试自主搭建或搭载其他网上平台开展网上水产品交易,一个以京深海鲜市场为配送基地的网上京深正在加快形成,由于网上平台良莠不齐,众多水产经营商户对由市场牵头搭建交易平台的呼声日渐高涨。

2.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面临着越来越迫切的创新需求。随着水产市场行业持续多年的升级改造,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全行业供应链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形势下,也迫切需要创新经营模式,积极试水自营业务,走行业信息共享和产业联合的强企之路,不仅可推动市场持续发展,也可建立起产业链相关方共赢的利益纽带,一方面向生产领域延伸,通过与水产品养殖基地联合,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水产品货源,另一方面,向消费领域延伸,建立自管运营中心,与超市等现代商业业态联合,扩大商品流通规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三、推动北京市水产品批发市场更好发展的建议

篇5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且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产业,我国海水养殖已经有千万吨产量,是世界第一产量国。在现有的养殖格局之中,鱼类占据了淡水产品的主导地位,人工养殖普及范围广,未来这种格局不会转变。淡水养殖的发展将向品牌化经营方面转移,拥有资源和品牌优势的企业有机会得到壮大。

篇6

1、抓好冬春开发,增强渔业发展后劲。冬春季节是渔业开发的关键时期,高效设施渔业的鱼池改造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各地要抓住省委、省政府重视农业,扶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机遇,用好用足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资金,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渔业开发。继续开发荒滩、荒水和低洼低产低效农田,扩大水产养殖面积1万亩以上。同时抓好现有池塘、大中型水面和提水养殖水面的改造,搞好渔业主产区水系、输电线路和路桥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推广微孔增氧设施、活水机、增氧机和投饵机等水产养殖机械,积极建设发展保温、增温、控温与流水、活水相结合的工厂化养殖设施,发展鲟鱼、虹鳟鱼和观赏鱼等中高档名特优水产品的集约化养殖,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增强我市渔业综合发展后劲。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渔业。提高农业效益,发展现代渔业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根据我市农业的资源状况和区域位置,渔业作为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贯彻“调优常规鱼类,积极发展特水”的方针,继续适度压缩常规鱼产量在水产品总产中的比重和低质水产品在水产品中的比重,扩大优质名牌大闸蟹、中华鳖、青虾、龙虾等特种水产品及“六小品种”等地方特色优质水产品的比重。在沿江和城郊地区,引导企业和个人适度扩大休闲渔业规模,不断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加快推进现代高效渔业建设,年新增高效渔业面积8万亩。同时,根据城市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发展需求和国内农产品市场销售专营化和超市化的需要,围绕我市虾、蟹两大主导产业,加快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改善加工水产品包装,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附加值。

3、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发展优质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是水产业的生命,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苗种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要严格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要求,抓好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水产繁育亲本定期更新制度,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加强水产苗种检验检疫,强化水产苗种管理,尤其是水产苗种繁育期的用药管理,实行水产苗种药残定期抽测制度。同时,要按照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搞好养殖水面的清淤改造,改善养殖水域的水质、底质和生物组成,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和规格档次,改进饵肥结构和投饵施肥方法,在积极推广全价配合饲料的同时,严格禁止禁用药物的使用,严格规范渔用药物的使用,鼓励部分地区和部分单位使用天然饲料,发展有机水产品或绿色水产品生产。加强水产投入品的管理,提高渔业投入品检查的执法频率和处罚力度。全面建立水产养殖池塘档案制度,渔药处方制度和投入品管理制度,实施全程质量管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改革经营体制,发展品牌渔业。发展品牌渔业是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辐射面,提高渔业效益的重要措施。首先,抓好现代渔业载体建设。坚持渔民自愿和“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指导水产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引导合作社搞好工商登记,实行规范化经营管理,引渔民投资,为渔民服务;扶持有条件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长渔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其次,抓好水产品批发市场改造与建设。主产区应把产地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改造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引导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水产品经纪人参与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条件和交通通讯条件,提高市场交易规模,拓展市场服务功能,扩大市场辐射范围。第三,培育扶持龙头企业。要按照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品牌化拉动的思路,培育壮大一批有生产规模、有市场信誉、有市场带动能力的水产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虾蟹产品加工业,加快适销对路的小包装、速冻加工水产品开发,提高水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开拓消费市场。最后,加大品牌营销力度。以重点规模企业为龙头,组建一批组织化程度高、服务功能全、带动能力强的水产专业协会,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整合品牌,共用一个商标,同创一个品牌。要树立现代市场营销意识,改进水产品包装,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借助各种现代传媒和展销会、博览会等,大力宣传推介我市名特优水产品,提高我市水产业知名度,做大做响我市水产品牌。

5、强化执法管理,打造法制安全渔业。认真落实《省渔业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意见》和市政府《市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意见》和《市水域滩涂养殖功能规划》,全面实施水产苗种生产、渔药生产经营、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和水产养殖证制度,加强渔业行业管理和渔政执法,做好全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细化工作,以《规划》引导水产养殖业科学发展,依法检查管理水产养殖生产、渔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渔业捕捞活动和渔业标准化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全面做好水域滩涂养殖证登记上报工作,将水产生产纳入法制化轨道。严厉打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非法使用违禁药物与饲料添加剂和电、毒、炸、偷等渔业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渔业生产秩序,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维护水产品消费安全。同时,努力抓好水产增殖放流工作。年上半年在万福闸以南、廖家沟夹江水域的四大家鱼种质资源保护区举办一次大型放流活动,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增殖放流活动,把握苗种质量和放流时间,提高放流效果。另外,尤其是要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渔船和船用产品检验,加大低质渔船专项治理、渔船报废和“三无”渔船清整力度,严格渔船强制报废制度,严查“三证不齐”的渔船,有效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并建立渔业安全生产紧急防范预案,以提高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篇7

1开发环保型水产饲料的必要性

对水生动物而言,饲料必须投喂到水中才能被食用。而常规水产饲料一旦入水会受到温度、pH、渗透压、水流冲击等因素发生断裂、剥落、溶解、溶胀、粉化等反应,污染养殖水体环境,影响水产品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据研究表明,传统水产饲料入水5min的重量损失即可达到13%左右,入水2h的重量损失高达24%(范林君和姚维志,2005)。有学者对国内外4种水产饲料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饲料进入水体5min失重率在19.9%~40.7%,表明有1/5~2/5的饲料完全未被水生动物采食,而直接存留在水体中,造成严重的饲料资源浪费和水体环境污染(柳旭东等,2009)。此外,即使被水生动物摄取的饲料,也会因为营养含量、比例问题及水生动物消化吸收的能力限制而不被利用,剩余部分直接排泄到水中,造成环境污染。欧洲研究表明,鲑鱼养殖过程中,饲料中的氮约有20%被直接溶解在水中,60%的氮虽然被鲑鱼摄取,但依然随排泄物进入水体,只有约20%的氮能真正用于鲑鱼的生长(戴子坚和蔡春芳,2002)。一般来说,只有20%的配合饲料可以被水生动物吸收利用,剩下的80%均以各种形式被排放在养殖水体中,造成水中有机氮磷含量升高、溶解氧含量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和细菌,破坏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进而引发水生动物疾病,或者造成死亡,给水产养殖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赵春平和周庆安,2002)。此外,由于水产饲料中蛋白质来源主要是鱼粉,其添加比例较高,而我国鱼粉产量不足,严重依赖进口;鱼粉价格的走高和其资源的日渐匮乏也提醒我们,要尽可能提高水产饲料中蛋白的利用率,以减少资源浪费(杨志刚等,2009)。因此,提高传统水产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利用率,改进饲料加工工艺,大力发展环保型水产饲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2环保型水产饲料的核心要点

环保型水产饲料是指严格按照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同时考虑饲料原料的组成及其与水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优化营养配方的设计,使用安全高效的添加剂,改进饲料加工工艺技术等方式,尽可能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水中稳定性、沉降速度等指标,减少其对养殖水体污染的一类绿色环保的饲料(杨学芬等,2003)。环保型水产饲料的核心要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1)按照营养平衡理论,结合水生动物的生理特性进行饲料养分的科学配置;(2)添加安全有效的添加剂,促进水生动物对营养素的吸收,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3)提高和改进水产饲料的加工工艺,使其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水中稳定性等;(4)按照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科学合理的投喂(罗璋等,2010)。

2.1科学合理的水产饲料配方设计不同种类

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即便是同一类水生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环境和日粮配置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准确估测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及所用饲料原料的消化率是科学合理配制水产饲料的关键。但由于水生动物的种类繁多,其生活的水体环境也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因此,进行相关的营养代谢研究十分困难。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陆续开展水生动物的营养标准研究,先后制定鳗鲡、草鱼、罗非鱼、鲤鱼、中国对虾、虹鳟、青鱼、鲫鱼、大黄鱼等20多种水生动物的配合饲料营养标准(冷向军,2009),极大推动了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但与美国、日本、挪威等渔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生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相对落后,这些渔业发达国家饲养鲽鱼、鲤鱼、鳟鱼等特定鱼类的饲料系数已在1.0~1.3,饲养其他水生动物的饲料系数也在1.5~1.8,相比之下,我国大多数水生动物的饲料系数还在2.1~4.0,差距很大,在水产饲料营养方面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晴,2006)。

2.2安全高效的添加剂使用

虽然添加剂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量很少,但却有着显著作用。如酶制剂可以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有毒有害物质,提高水产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以补充水生动物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提高饲料养分的吸收利用,减少排泄物对水环境的污染;微生态制剂可以帮助水生动物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同时减少氮的排泄,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诱食剂可以提高水生动物的摄食速度和摄食量,减少水产饲料的浪费;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改善水生动物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因此,水产饲料中合理使用添加剂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同时降低排泄物对水环境的污染。

2.3饲料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水产饲料的营

养价值不仅与饲料原料中的营养素含量有关,还与饲料产品的加工工艺密切相关。饲料加工技术对产品的颗粒大小、混合均匀性、饲料形态、耐水性、沉降速度等指标均有很大影响,并直接影响水生动物对饲料养分的吸收利用(李忠平和周岩民,2002)。水产饲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主要包括粉碎、仓储、混合、调制、制粒等工序,而生产环保型水产饲料的要求,主要是对上述工艺过程的进一步完善,如膨化、氨基酸包膜、淀粉熟化、高油脂添加等工艺,使其产品更加营养高效,同时更加符合环保的要求(杨志刚和陈乃松,2007)。

2.4采用科学合理的投喂方法

传统水产养殖产业中,有“定质、定位、定时、定量”和“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摄食”的投喂原则。在现代水产养殖中,还需根据水生动物的种类、生理状况、水体环境等情况,合理制定投饵料量、投饵料方法及投饵料比例,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水产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水产饲料的浪费及对水体的污染,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陈淑蕴等,2007)。

3环保型水产饲料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环保型水产饲料的开发应用符合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需求,但在其开发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由于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相对较晚,水生动物营养需求研究比畜禽营养落后不少,因此,水产饲料的针对性和使用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都要大打折扣。在环保型水产饲料的开发中,如何确定水生动物的精准营养需求及据此进行相应的营养配方设计成了关键所在。以合成氨基酸的添加为例,其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使用不仅存在效果稳定性和最适添加量的问题,与畜禽动物相比,还有其他许多因素需要考虑,如水生动物种类、原料组成、合成氨基酸工艺、投喂方式等(刘崇新和谢骏,2013)。其次,水产饲料中使用的添加剂虽然具有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污染和浪费的功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酶制剂的耐热和最适pH范围会影响效果发挥;而酵母等微生态制剂的添加也可能因为原料来源、菌种选择、发酵工艺等因素影响到水产饲料的质量,造成添加效果不佳的情况(黄沧海,2015)。再次,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大部分中小型水产饲料企业缺少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也无力进行饲料加工生产线的更新升级,缺少进行环保型水产饲料的生产能力。最后,由于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养殖生产中对饲料安全越来越重视。但我国在绿色饲料生产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导致实际生产中乱用添加剂或违禁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环保型水产饲料的推广应用。

4环保型水产饲料发展的对策

针对环保型水产饲料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从多方面统筹协调,共同进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产饲料市场的现状,推动环保型水产饲料的应用,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4.1加大研究投入

不管是水生动物生活习性、营养需求的研究,还是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我国与日本、美国、挪威等渔业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差距,这也反应在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资源消耗、投入产出比等方面。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环保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推动水生动物营养需求、饲料营养价值、精准营养配方、高效添加剂使用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环保型水产饲料的消化率、利用率,节约饲料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水产品品质。

4.2加快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产业升级

一个健康成熟的市场少不了相关规章制度的管理和约束。因此,为了促进水产饲料产业规范、健康的发展,一定要加快推进水产饲料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地引导和规范,也会促进环保型水产饲料的推广和应用。此外,对于积极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的中小型饲料企业,国家应给与一定的扶持和优惠,推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促进整个水产饲料行业的产业升级。

4.3加强水产饲料的质量安全监管

篇8

2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现状

1)轻预防重治疗,病害防治观念较为落后。我国水产品养殖人员往往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在养殖水产品的过程中,不加强水产病害的预防,而是在水产受到侵害之后才采取防治措施进行治疗,这样一来,不仅防防治效果不明显,还会浪费大量的药物和人工。2)药业落后,研发能力不高。在防治水产病害过程中,使用的药物通常是从农药和兽药当中移植出来的,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包括药理学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而防水产病害的过程中吗,药物使用的程度和药物的给剂量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存在使用药物治疗没有针对性,没有起到任何的疗效在,不但如此,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存在很多的弊端。3)缺乏快速诊断病害的能力。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水产病害快速诊断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技术指导和依据,肉眼、凭经验行事是基层病害工作者对病害检测过程中的方式,普遍存在误判误诊现象。而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和设备配备也不很完善,病害快速诊断技术严重缺乏。3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发展趋势1)病害风险评估。在进行水产养殖过程中,很有必要对水产动物进行疫病风险评估,然后在根据评估的结果去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这样能让水产动物疫病的传播有所控制,缩小疫病流行的范围。进行风险评估主要就是根据决策需要,并将科学作为评判那些不确定事件的过程,作出逻辑判断,然后再结合现代数学方法还有专家的经验,这样一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就建立成了,通过指标值得确定和权重的确定,还能够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模型,在确定风险程度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合适的阀值来确定,还可以依据风险因素所占有的权重比例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2)在远程诊断技术方面。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系统建立为水产养殖病害的预警预报及诊断治疗提供了信息快速传递,分级管理平台。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构建开发的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预测提供了新途径。我国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平台是建立在以B/S结构为主的Web浏览器平台上,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相结合,及时收集、分析、反馈信息,利用水产病害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诊断技术,建立了水产病害专家数据库和水产病害文献资料库,通过“水产病害远程诊断技术系统“建立的业务应用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按点部署的视频采集子系统,实现了数据传递、自助查询、在线交流等功能,可提供电子答疑、用药指南等咨询服务,以可视、交互的方式,实现病害的自助诊断和专家远程诊断。3)免疫调节剂方面。应用免疫增强剂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机体抗病能力有所增强,免疫调节剂主要的作用就是促进防御反应并诱发宿主防御反应,尤其是对高低等无脊椎动物所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国应用先天性免疫增强制剂在水产动物中还是比较多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免疫防治制剂,有海藻多糖、糖蛋白以及几丁质等等,最典型的就是中草药制剂,这些防治制剂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水产动物中。

3结语

水产品的种苗能够实现全国的互换,并且呈现较为频繁的状况,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样性,而病害发病的时间和频率也不固定,由原来的季节性发病转向全年性的发病形式,对我国水产平养殖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篇9

水产品加工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伸,只有发展了水产加工业,提高了水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带动整个水产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加快发展水产加工业,既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又是加快水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水产业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出口创汇的要求。更是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尽管是渔业大国,但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很弱,其主要原因便在于精深加工不够、品牌少、质量低。面临着国际化程度不高、质量保证体系滞后、出口市场单一等诸多不利因素。加之信息体系落后、进出口组织化程度较低,使水产加工业发展之路更加"山重水复"、坎坷不平。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量约占水产品总量的10%左右,且95%以上为海水鱼,淡水鱼加工量不足5%,其他大多只能鲜销。因此,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抓住入世之机,从推进渔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大力加强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这不仅符合国际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我们自身的发展要求。只要我们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渔业大国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展水产加工业,就一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那一

天。

二、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向纵深发展

当前我国水产食品的深度加工发展仍然较慢,出口品种仍以速冻品、鱼类罐头、干品及鲜活品为主,加工增值不明显。因此,加强水产加工的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据专家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外水产品加工发展趋势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快低值水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二是开发合成水产食品;三是开发水产保健食品;四是提高优质水产品深加工的品位和档次;五是开发美容食品及新型水产饮料食品和调味品,这也是当前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方向。相对于我国来说,要根据行业特点,立足市场,开发和生产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水产加工品,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优质传统加工品,如利用银鱼、鲚鱼、沼虾等小型鱼、虾采用干、熏、糟等加工技术,生产盐制、干制、熏制、糟制水产品;系列冷冻保鲜品,如冻全鱼、冻鱼块、冻鱼片等;保健食品和模拟食品,如鱼糕、鱼丸、鱼卷、鱼饼、鱼香肠、仿虾仁、仿蟹肉、仿扇贝等鱼糜制品;罐头制品,如将传统的荷包鲫鱼、豆豉鲮鱼、熏鱼、爆鱼、茄汁鱼、凤尾鱼等按需要制成硬罐头或软罐头;还有水生植物加工品及综合利用制品等等。

围绕这个方向,可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第一,要联合科研院所,实行产、学、研结合,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快高精水产品的加工;第二,在大众化、现代化、方便化、快捷化方面做文章,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休闲食品及快餐水产食品;第三,重点研究解决淡水鱼加工综合利用及加工过程中的蛋白质冷冻性、鱼肉中泥土异味和脱腥、海水中上层鱼类深加工、贝类产品的净化加工等难题;第四,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水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如开发海洋药品、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等;第五,要重视发展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抓好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组建龙头企业集团,带动水产加工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开辟生产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以基地联市场,走渔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三、借鉴国际经验,全面提升水产加工业运行质量与效益

1.建立完善水产品加工质量保证体系水产品加工向深度发展,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国外,美、日等国早已开始实施haccp质量保证体系,凡进入这些国家的水产加工品均须符合haccp质量要求。目前,我国已成立了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认证中心,农业部渔业局已组织制定了《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今后,水产加工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立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将质量认证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养殖领域以及饲料和鱼药等生产领域。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会同水产、环保等部门及有关水产科研机构,逐步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全面临控,以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应对入世挑战。

2.加快健全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水产品的国际贸易迫切需要及时、可靠的国际市场动态信息作为保证。为此,我们要以中国的渔业贸易信息咨询机构为中心,强化信息咨询体系建设,以提供及时、可靠的国际市场动态信息。既要抓好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又要注重信息的质量,争取的信息能引导渔农以销定产,并有利于出口企业捕捉国际商机,生产适销对路水产品,保证水产品货畅其流。这一方面需要研究国际市场的商品供求信息、出口政策及卫生质量法规、标准等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搜集国内特色水产品、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促使双方及时、快捷地进行交流。

3.创造性地开拓新兴水产加工品出口市场要努力开拓新兴水产加工品出口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要在稳定现有市场的条件下,致力于多元化市场的建设。尽管我国水产加工品出口已逐步走向市场多元化,但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仍然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近年来我国对上述五大市场出口的水产品占出口总量的90%左右。出口市场的过于集中,极易产生市场依赖性,从而影响出口效益。因此,我们应在提高水产品质量的同时,针对各地区市场分布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发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和时尚的水产品,选择和开发多国市场,以减少个别市场波动给水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

4.尽快建立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要采取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私人资本和外资进入水产领域。进一步开放水产品市场,鼓励各类资本直接进入水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积极培育大中型现代化渔业企业,以承接大规模的外商投资;鼓励私人资本和外资参与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渔业建设和水产产业化经营,特别是水产品的深加工。

5.积极推进渔业标准化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和渔技部门要把渔业标准化作为从传统单一渔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渔业转变的重要技术条件,围绕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精心制定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为重点,努力提高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严格按照国际规范对水产品生产加工进行控制和管理。目前应当以水产养殖和加工为重点,加快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重点搞好haccp、iso9000等国际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国际环保认证,切实加强对渔业生产、加工、出口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达到国际标准。

6.提高水产业组织化程度我国近年来水产品出口综合单价持续下跌,且出口屡屡受阻,这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关,但也与行业竞争无序及行业自律欠缺是分不开的,它充分暴露了行业组织化管理落后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落后的行业管理将很难赢得未来的水产品国际竞争。在面临反倾销、反补贴以及所谓的紧急限制进口措施的情况下,行业组织的协调和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应建立多种联合经营组织,采取松散型或紧密型的契约合同方式,形成集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组织群体。同时,应建立行业协会、商会,调节进出口,维护行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应培植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将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经济互补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

四、抓好引导调整,促进水产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1.政府要高度重视,增加水产加工业的投入一方面要给水产加工业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对其研究、试验等攻关项目要提供经费;在土地使用、城建规划、税费减免及外贸扶持等方面努力创造条件,扶持其发展。另一方面,在资金投入上要发挥导向作用,并且引导金融部门及社会资金广泛投入,争取多元化投资发展水产加工业。如解决出口水产加工品收购资金,对出口水产品各项税费征收标准进行清理,做好出口退税工作,对大宗水产加工品出口提供信用担保等。

篇10

1 教学内容改革

食品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在食品加工企业等单位就业,根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结合水产食品加工工程实际问题,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素质和工程能力。

(1)把水产食品学、水产食品加工法规与标准、水产食品加工机械、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水产食品加工管理、工程制图、水产食品工厂设计、环境保护、AutoCAD软件应用等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集成、综合、应用和创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水产食品加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坚持教学与科研、现实生产力相结合,注重水产食品加工技术工程化,始终根据我国水产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实国情,结合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水产特色和区域性优势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有利于学生就业,注重实践技能、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教材中的错误内容、陈旧内容,进行修改,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实更新,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

(3)通过到水产品加工企业实习,学到本专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工程感性认识。实习基地是以取得出口HACCP认证、欧盟注册、省、国家农业龙头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等水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实习内容有企业工程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4)以水产食品加工工程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工程设计能力。

(5)根据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工作能力的认可。结合一些授课教师水产食品加工课题和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横向课题,有通过欧盟注册、HACCP、ISO22000认证,国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省名牌产品等水产食品加工企业的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的应用实例。

2 教学方法改革

(1)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设计相应的课堂实践教学,由学生授课,授课内容:编制某种水产食品作业指导文件(书)的内容,其他学生和教师参与点评。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认识作业指导文件的内容是食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之一;②认识该文件是QS、HACCP、ISO22000认证文件中执行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即各种具体规定要求和详细的作业指导文件;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食品法规,食品标准,食品工艺学等的实践能力;④是社会企业现实生产的需要。

(2)采用问题教学方法:针对企业需要融会贯通、思维活跃、善于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员工。水产食品加工学有以下特点:水产品资源多样性、易腐性、原料成分多变性,季节性强的特性,水产食品加工技术多、加工管理方法多、水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法多、加工设备多样性、产品分类多、应用学科知识多等特点。采取灵活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有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就行,有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有的内容则要求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去分析,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出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讨论与互动相结合教学方法:如讲授某些水产食品加工工艺可通过科学而有层次的问题提问、设问。某辅助材料对食品营养、色、香、味的影响?哪些工序对水产食品营养、色、香、味的影响?哪些辅助材料、工序参数的改进创新?从水产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哪些工序是关键控制点,水产食品工程技术是实现水产食品加工和水产食品安全极其重要的保证和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水产食品加工案例,通过课堂讨论与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水产品行业的特点,学校和地方海洋水产特色,学校历届学生在水产品加工行业就业情况等?容有机结合进行讲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4)为了强化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动手能力,由学生设计制造某些水产食品产品的实验计划和制造产品实验方案,制造产品配方和制造工艺,学生动手拆装清洗设备、调试安装设备,分组独立操作,获得制造产品结果。对各实验小组制造产品进行质量指标评价,成本核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篇11

中图分类号: X82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5.022

1我国水域环境的现状

我国淡水湖分布以五大湖为主,除去人迹罕至的原始湖泊地区,其他的淡水湖营养化经测量都基本达到了富营养化的标准,尤其是处于城市地带的湖泊,富营养化最为严重,富营养化中存在的较多化学物质多为氮和磷,可见人类的不自觉对于水域环境的危害性较大。另外,近些年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人们为了尽力跟进水产养殖的高度集约型发展,不断地加大养殖量和水产量,通过投放大量的水产饲料,不断地加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人们为了自身利益,不重视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负面影响,只重视水产养殖的速度规模和自身利益。

2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2.1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

近年来,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养殖户在计算收益时发现入不敷出,许多养殖户面临着各种窘境,所以一味的依靠养殖新品种来增加效益也不能达到效果,而常规鱼类养殖业不一定无利可图,主要对管理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合理的管理是水产养殖成功的标准。

2.2对水体底质的影响

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偏低,经常出现饲料的超量投喂,这样很容易造成饲料的过剩,大量的饲料沉入水体底部。水产养殖所排出的代谢产物以及粪便等也相继沉入水体底部。久而久之,水体底部的有机质越来越多。水体有机质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更加频繁,进而消耗水体底部更多的氧气,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有毒物质出现,这些毒物不仅污染水体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底部生物大量死亡。

2.3水域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但是人们忽略了水产养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不仅导致稻田、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改变了水质,还严重的影响人体健康。

3制定相关的治理措施

3.1科学规水产养殖的面积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生产量和经济效益,水产养殖的方式大多采取密集型,现如今发展迅速,规模也逐渐扩大,一些水产养殖已经开始走向高度密集的发展趋势。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饲料来生长的生物未必会将所有投放的饲料吸收,未被吸收的饲料沉入水底,长期积累形成废料。水体自身存在修复净化功能,但如果日积月累,再加上养殖的高密度性,水体已经无法完成自身的修复净化,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性已迫在眉睫。所以,相关部门在对水产养殖面积规划时,要合理考虑水体的修复功能和负载功能,以及水体可容纳的最大养殖限度,不要为了利益而盲目破坏环境。

3.2提高水产养殖技术及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投饵式养殖和无饵式养殖。但两者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都较大,不建议采用。现如今,我国的科技生产能力也日渐提高,对于养殖技术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例如生物净化技术、植物净化技术等,既可以保证水产养殖的生产量,又可以保护水域,缩小污染源,并且还具有投资小、没有二次污染的优点。所以,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将生态环境的污染扼杀在源头。在提高技术的同时也要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事水产养殖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欠缺相关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法律意识,从源头引起了水域污染,导致水产资源问题一直不难解决。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法律专业知识普及,及时传授各种先进技术,使之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力。普及相应的专业法律知识,使从业人员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与严谨性,从而使从业人员更加重视对水域环境的保护,从根源解决水域污染问题,使水产养殖和水域环境能互相协调发展。

3.3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以及对富营养化的管理

虽然水产养殖的利益在逐步加大,但是其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也在日益扩大。有关部门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管理。只有保证水域不受污染,才能大力发展经济,水产养殖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府部门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完善对水产养殖的监督,同时,有关水产养殖部门也要根据法律条例制定相应政策,在保证不污染水域环境的前提下完成对水产养殖的经济发展。例如,制定相应的条例、规定各个地区水产养殖的资格证、加强对饲料成分的监察等,来充分实施严格的水产监督措施。水域环境富营养化是目前的最大问题,有关部门要积极响应,根据实际问题积极采取对策。

4结语

就目前形势看,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对于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引进相应的先进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从业人员,从根源保证水域不被污染。要注重长远利益,不能以牺牲水域环境的代价来实现利益的扩大。

参考文献

[1]段学华,何立红,李春燕.水产养殖对水质影响及防治措施[J].能源与环境,2010,(04).

篇12

中图分类号:S93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66

1 水产养殖与环境生态问题的现状

许多水产养殖主体对象缺乏对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严重性的充分认识,更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趋势。1985年上半年和1997年,中国分别确立了具体的新时期渔业发展计划与方针,并鼓励发展养殖业,把渔业养殖及养护的合理利用,以及渔业资源的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此,渔业产业化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实现了新时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2010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3800万t,实现了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50%以上,1988年,渔业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政府部门对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的支持是分不开。

然而,在迅猛发展的状态下,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生态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我国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面临着水域环境不断恶化与水产资源破坏严重的各种现象、资源种质质量下降与质量安全隐患增突出等矛盾,给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例如:水产养殖本身需要清洁水源,但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一些近海区水域进行海岸带的旅游、航运以及其它活动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得生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更影响海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 水产养殖业中的必要性

水产养殖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之一,水产养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以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它与我国的经济命脉以及大范围的人口生存和就业问题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中国是传统的渔业产业大国,渔业产量的增长仍依靠于捕捞量,适当的水产养殖操作能够减轻天然捕捞渔业的压力,然而,随着渔业产业的迅速发展,渔业商品交易份额不断加大,海洋捕捞业长期过度捕捞,部分重要鱼类资源产量大大下降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捕捞的经济效益下降,给部分靠渔业资源维持生计的广大渔民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联合国海洋污染专家组(GESAMP)曾这样认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如河湾或沿海港口等捕鱼及在内地的各种海洋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质,尤其是有机污染物质(如抗生素),导致海洋污染,造成损害海洋使用质量行业开发的重重问题。所以,各地区机关与部门需及时认清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性,完善并维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以下具体分析各个领域如何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2.1 水产养殖是粮食产量保障体系

水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存在人口增长及土地问题,在我国发挥重要的替补作用。从长远看,在全球粮食短缺、食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增加和土地、水资源约束的长期矛盾。水产养殖业科学捕捞与开发,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实现自给目标。而且,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发展,具有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对天然水域排放污染的特点。面临我国耕地日益减少、粮食供求紧张化的局面,水产养殖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无疑发挥着更为重要的补充替代作用。

2.2 水产养殖生态建设需要节能减排作用的应用

发展水产养殖业,节能减排技术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水产养殖节能减排在整体水生生态系统中可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现阶段,各地在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广泛的开展。气动水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增氧的同时,完成了残饵及粪便的收集,同时又可减少有机物的含量,从而降低化学耗氧量,与传统模式相比,不仅能提高渔业产量,在节水节电和提高综合生产效益也有很大改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关于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实施,对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部分水域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水质在线监测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水产养殖的独特优势与重要性在于在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大力支撑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渔用饲料、销售和苗种繁育、渔药、储运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大批渔民通过从事水产养殖行业使生活得到改善。同时,水产品也是优质蛋白食物,脂肪含量较低,是人体摄入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必要来源,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例如,每公斤大黄鱼中蛋白质含量相当于7公斤猪肉中的含量。

3 水产养殖与环境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

3.1 建立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保障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健全管理的法律的相关规定,该系统是满足水产养殖集约、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需求,是中国农业大学中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863计划的重大成果,使用智能传感、无线传感、通信、通知处理与智能控制等联网技术开发的高端技术科技,可进行水质环境参数的在线采集、预警信息和远程自动监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联网系统,养殖户可通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水质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实现水产养殖的科学技术应用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生态平衡的目标。

3.2确立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规划养殖区域,建设现代养殖试范区,改善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实现养殖条件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力发展生态型、环保型和节约型综合水关养殖产业。执行国家推行的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标准,推广先进养殖模式,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和病害防治,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建立现代水产养殖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围绕良种培育、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研究,增强科技创新的利用率,通过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

3.3 发展多种类型的水产养殖体系

3.3.1 大众型水产品

大众水产养殖产品数量繁多,它主要包括传统养殖的大宗鱼类以及各种虾、蟹、贝、藻类,发展大众化水产养殖产品,对国家提倡的菜篮子工程以及粮食产量体系起到了有利的保障作用,大众型水产品在国民的食物结构问题中占有较大比例,所以,此类型的水产品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比较大,在水产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可有利保证大众水产品的稳定生产,对保障粮食总量安全具有重要贡献。

3.3.2 名优海珍型产品

为了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我国加大对名优珍品的研发力度,主要以特色海产品和高档海珍产品为主,这类产品主要是某些地方特色和名贵种类,这类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产量小,消费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因市场价格高,存市量少,为生产和养殖者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受到部分群体的青睐,也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产量的新增长点,在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4 制定水产养殖行业规范,加强对养殖规模和养殖生产过程的管理

篇13

对外开放能够对国内企业形成倒逼机制

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相对而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水产养殖业的关系最为密切。关于这一点,您能否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吕: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必要而及时,这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实现“海陆一体、协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也是实现整个亚欧大陆经贸一体化的重大举措。一旦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整个世界的经济乃至政治面貌必将焕然一新。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将会对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这个过程绝不会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方能实现。换句话说,我们到底能不能将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能否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而这也是时代赋予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一大责任。

记:一直以来,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长期保持水产品进出口逆差,并对我国的海产品出口导向型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您看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渐推进,这种情况是否会变得更加严重?

吕:对于这个问题,我跟通常的观点并不一样。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我国水产养殖业主要是用于满足国内的需要,并不以出口创汇为主,这一点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截然不同。

我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低端水产品真正对我国造成严重冲击的,主要是那些未达到欧美国家进口标准的低端水产品,它们的价格低廉,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内水产企业在我国低端水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

为了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权益,作为一带一路枢纽的中国,必须使用国际水产品进出口的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检测和检疫,保证进口产品质量,同时也要加强我国水产品质量的监控。而在高端水产品市场,我国的竞争力还相对薄弱。除了部分鲜活水产品,大部分的份额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据,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在流通竞争的情况下,开辟一带一路以后我认为应该可以降低我国整体水产品的价格,而且可以提高质量。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渐推进,欧洲和大洋洲的国家会竞争我国水产品高端市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则会竞争我国水产品低端市场。

记: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项目,政府与金融机构将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政府色彩将被淡化,企业行为更为自主。自由贸易扩大的结果是水产品进出口门槛越来越低,国际贸易结构倒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国际企业的竞争,差异化企业的优势更为显著。对此,您认为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日益复杂而严峻的形势?

吕:你刚才提到这个问题是非常正确的,这也是我最担忧的一个问题。我们原来的竞争主要是在国内,因此无论是管理还是生产,都相对比较粗放,科技含量不高。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呢?我想从个人角度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近几年,我一直与欧盟、亚太地区合作,致力于推动建立世界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或产业联盟,而且要达到国际标准得到国际认证。怎么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产业的所有环节都必须盈利;二是对社会有责任感,保证生产的水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全过程对环境生态的保障。有一些国家推行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比如说印度尼西亚,他们推行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我们国家在黄、渤海海上实行的综合养殖,上海实行的标准化池塘养殖和水产合作社也非常不错,这些都是良好的经验。对于中国水产企业走出去,我认为不仅简单地靠高价收购国外企业,而是要能利用我们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联盟的经验在国外复制可盈利、承担社会责任的中国水产企业。

至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我觉得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过程,“走出去,引进来”逼着我们在管理、技术等方面落后的企业苦练“内功”,组建“抗强风雨”的产业联盟,从而加快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现代化进程。

协同创新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提出的“四个全面”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制度基础。很显然,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国内知名的水产养殖业的领军人物之一,您对此是如何看待的呢?

吕:领军人物可不敢当,我只是为水产养殖业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而已。我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肯定离不开水产,因为水产业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粮食安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看,水产养殖业对于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产量上去了,吃的问题解决了,但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业。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高质量的海鲜与河鲜产品的生产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想我国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到我上面提及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必须让我们水产养殖业每个环节都有盈利,我们产业才能继续才能有人做,没有盈利怎么会有人做;第二个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我们必须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保证我们不能因为发展水产养殖而毁坏了我们现有的环境,同时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安全的水产品。这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所以我们将来的研发配套,整个产业体系形成都要围绕这两点,方能保证我们水产业未来能够可持续性。

记:如今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耳熟能详的热点词汇,对你而言创新不仅成为一个目标,而是早就成为扎实而稳健的实践过程,对于创新您是如何看待的?

吕:“创新”这个词最近几年提得比较多,但这也会给大家造成一种误解,好像我们以前就没有创新似的。实际上从1986年开始,我们的渔业发展非常迅猛,甚至让整个世界都感到非常惊讶。那么,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我认为,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我国在繁育和育种技术等各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那么,我们这里所谓的创新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所谓创新,并不是什么神秘难解的东西,只要能解决我们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理论基础,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创新的内容。简单地说,要保障水产养殖的盈利性,降低养殖成本是最直接的办法,快速生长苗种培育、提高养殖过程成活率、饲料转化率等都可直接降低养殖成本,它们相对应的理论技术的创建和应用都是创新。此外,我们很少讲动物福利,养殖动物行为监控就更少,防止养殖动物亚健康是防病的关键,相关理论技术都是创新点,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保证生产的水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全过程对环境生态的保障,水产品的质量不是简单地检测就可以了,我们需要建立一整套国际认可的质量保证体系;环境友好不是减少排放即可,还需要系统科学地规划产业分布。我们现在的产业虽然需要许可,但是产业布局没有科学的规划,造成养殖设施落后,木制网箱由于无法抗御风浪或恶劣的天气,只能在海湾内使用;但是超高密度布局和落后的管理,造成海底馋饵的淤积和水域环境富营养化,病菌滋生,底层海水和海床严重缺氧和酸化,底栖生物基本无法生存,自我恢复的生态保障体系完全被破坏。因此,国际认可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系统科学的动态规划就是重要的创新内容。

我们如何布局水产养殖业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根据海岸带科学数据规划我们各种产业分布,对我们整个中国的海洋产业的影响可能是会致命的。因此,可以规划在富营养区域养殖藻类和虑食性动物,在需要渔业增殖区域养殖鱼类等进行宏观调控。如果我们因为海域富营养化完全什么都不让养,一味地搞生态修复也是非常不现实的;如果我们不进一步减轻捕捞强度和采用科学捕捞限额,我们再进行增殖放流也是无济于事的。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要领导世界水产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就需要我们联合商、产、学、研、管多方进行协同创新,不能仅仅重复性地复制,应该去解决我们产业里真正面临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在国际上产生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能引导世界水产养殖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这个才是我们所谈到的创新的核心。

记:在前面,您提出水产养殖业的整个产业链需要商、产、学、研、管多方配合,而这种多行业、多学科的协同创新则是其中的一大关键。那么,在您看来,如何方能真正地实现这种协同创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