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新财务审计

高新财务审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新财务审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新财务审计

篇1

关键词 高新技术 财务复审 对策

一、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存在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规定

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后,企业再次提出认定申请的,按初次申请办理。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前三个月内企业应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须提交近三个会计年度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并提供中介机构出具的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由此可知,企业想要永久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必须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的要求规范企业财务核算。

(二)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几年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情况来看,审查专家组对研发费用的比例的合理性和配比情况较为关注,对很多企业提出以下问题:第一,研发费用中人员人工支出占当年支付给职工的支付比例,与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相差较大;第二,研发费用中各明细占研发费用总额比例过低或高,较为异常。

二、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对策

(一)重视并深入分析复审问题

能否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关键是被审企业如何做好复审答复报告和如何进行复审答辩;被审企业在收到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问题后,必须重视问题,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复审答辩小组,对复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从复审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存在上述提到的第一个问题“研发人员工资比例与人数比例不配比”,主要是因为计入研发人员工资取数来源于财务研发费用专项核算,当年支付给职工的支出取数来源于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很多企业在做研发费用专项核算表时与现金流量表未统一核算口径,导致两个表核算的内容出现漏项或多项的情况,例如研发费用专项核算表核算的近三年的研发人员工资只计入了研发人员的工资,研发人员奖金、公积金、社保及其他补贴没有计入;但是现金流量表核算的当年支付给职工的支出包括所有奖金、公积金、社保及其他补贴。

上述提到的第二个问题“研发费用中各明细占研发费用总额比例过低或高,较为异常”,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做好研发费用的规划。

(二)真实、合理做好研发费用各明细支出比例的规划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情景来看,研发费用各明细支出都有一定合理区间,超出或低于这些比例,会引起评审专家组重点观注。例如研发人员人数占总人数80%这个比例就是异常,因为法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数占10%以上就是合理了,该企业研发人员占80%,而销售人员、实施人员、职能部门等人员仅为20%,对一般企业来说较为异常。因此财务在进行研发费用核算之前,应该首先了解和确定各研发费用明细比例的合理区间。下面,我们看一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规范中,与比例有关的规定:

1、科技人数规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2、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规定。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4、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另外,根据复审经给来看,研发费用各明细有以下合理区间:(1)“研发费用―直接投入”,不要超过研发费用比例的60%;(2)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不超过公司当年总折旧的25%;(3)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以上各科目费用占比企业实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建议不要偏离太大,否则容易被视为异常,会引起评审专家的注意,从而增大了抽查或专家答辩的可能性。

(三)规范各研发费用核算内容

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研发费用核算时,应当按照以下划分标准严格归集、分项核算,做到核算口径一致。

1、人工费

在界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时,首先必须明确研发人员的构成主体,其中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以及在本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的前三种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其所发生的人工费主要指从事研发活动的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薪酬。其中包括研发人员的基本工资、资金、津贴、各种补贴、年终嘉奖、加班工资以及其他与人工费用相关的支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人工费不包括发放给研发人员的福利费、社会保险费等职工薪酬;对辅助人员发生的费用应该按照不同研究项目使用辅助人员的时间,采用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摊,例如各研究项目可按照工时分摊辅助人员的工资薪酬。

2、直接研发费

直接研发费用是指直接应用于研发项目的各种购置费、检验费等,其构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研发过程中直接消耗的各种材料、燃料、动力等费用;另一类则是试验研发成果而发生的各中调试费、检验费等。

3、间接研发费

间接研发费是指为进行研发而购入的机器设备和无形资产以及各种长期待摊费用的折旧与摊销费用。此类费用主要包括用于研发项目的各种仪器、设备、固定资产、专业技术以及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修理发生的相关费用的推销。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租赁费不做为间接研发费用进行账务处理,而将该部分间接费用做为直接研发费用处理。

4、设计费用

设计费用是指企业从外部购入的,为完成企业新构思或新产品研发的新工序、新技术等方面的设计费用。

5、装备调试费

装备调试费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费用,但对于发生的常规性大规模、商业化、批量化的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费用不能计入装备调试费用内核算。

6、委托外部研发费

委托外部研发费用是指企业出资委托中国境内的其他企业或专业机构进行研发新项目,其取得的成果归委托企业所有,所研发的项目也与企业经营业务有紧密联系。

7、其他费用

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办公费、通讯费、高新技术研发保险费等计入研发费用中的其他费用项目中,但此项费用不得超过研发费用总额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认证、评审、验收以及评估、注册研发成果所发生的费用也可以计入研发费用的其他费用项目里。

三、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做好财务核算日常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或复审是否通过,需要公司各部门密切合作,各部门工作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沟通,将工作中模糊的工作理念摒弃掉,使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流程更加透明化、合理化,以支撑企业财务核算。

(一)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1、资质管理部门职责

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复审,策划研发项目,预测高新各项指标数并审核及预警,填报报表及进行网上申报。

2、财务部职责

建立并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专账账套,实时监控研发费用各科目是否超过目标值,确定高新技术服务收入,提供专项审计所需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

3、人事部职责

每月更新企业花名册及科技人员花名册, 填报研发人员工资明细表,提供企业员工执业资格清单及社保部门出具的近一年参保证明。

4、业务部门职责

策划研发项目,配合提供著作权或专利申请所需信息及对已结题的研发项目编制相关资料。

(二)规范高新技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流程

各企业根据的实际情况,应该规范高新技术企业日常管理流程(见下图),以支撑财务对研发费用的核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束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提升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为企业带来较多的税收优惠,因此维护好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企业想要永久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必须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的要求规范企业财务核算,这要求各部门同力合作,尤其是财务部门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核算工作管理。

篇2

高校作为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一类组织,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举足轻重。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议对于审计发挥监督作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审计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扩大,投入资金投入越来越多。而高等教育的内部审计工作,凸显了对我国国有资产的保障效果。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依赖于专业的技术团队和技术水平,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高校内审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但由于当前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教师队伍,与学校对高校内部审计人才的需求符合程度仍然不足,所以,进一步强化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对新形势下完善和提升当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人才的紧迫需求。(2)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主要起着监督经济事项,贯彻政策落实以及保障高校资金财产安全等事宜。和过去相比,院校的办学规模及发展速度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内审工作以及内审团队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内审队伍建设。从1999年开始,我国扩大了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许多院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财政赤字越发突出,由于资金不足,高校不得不从外部融资。这种在新趋势发展下产生的新姿态新形态,以前并无审计经验与规则可循,而高校的高速发展也对内审人才队伍提出了全新需求,内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亟待提升。(3)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程度的日渐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办事方式也趋于网络化,同时电脑辅助和开发工具等不断涌现,信息已变成获取和传递会计信息的关键技术工具。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变,也反映出了信息化不只是高校战略决策与管理工作流程中的关键因素,而且还是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持续改善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了高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技术基础。但是,在国家信息化与管理水平日益提升的大环境下,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需要及时应对日趋提高的信息化审计环境,这就需要高等学校强化内部审计团队建设,并建立一批能够熟练地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团队。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与内涵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团队建设。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多属于事后监督,但与现代内部审计工作则有所不同,它更趋向于全程监督,将监管服务的工作前移,将可能产生的利益损失减少到最少。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增加向内部各个层次进行的咨询服务,以提高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避免了经营活动风险,并以实现监测与评估内部管理系统工作的实效性为导向,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对绩效作出了合理评估。可以说这是一个由审计目标到审计内涵之间的根本性转换,如果缺乏高素质的内审工作团队,要完成这个本质转换是不可能的。

二、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现状

国家的《审计法》几经修改,各种有关审计的法规条例前后,内审人员也必须应时而变、不断掌握、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时代需求。(1)内部审计人员编制落实不到位。受国家政策及学校人员编制的影响,一些院校由于人员配备不够、工作量大、专业面较窄等状况,造成了审计间隔期过长,许多机关或单位在三至五年内接受一遍审计,对干部的经济责任问题也只实行了离任审计,任中审计基本不能执行。据了解,目前一般的高等院校内审部门编制不超出十人,但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且在审计全面覆盖的条件下,审计人才将非常短缺。但是,由于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组织在人才配置上缺乏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校内没有话语权,或者仅仅根据校内规章制度规定开展人才配置,尤其是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着人才引进学历限制壁垒,又或者要求人才学历在高等教育的各个学历阶段均为双一流水平高校,大大减少了选择范围,也不利于筛选出真正适应审计工作的优秀人才,给队伍构建造成了较大的阻力和障碍。(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站位不高。审计人员素养不高,效率和质量低下,影响了审计业务的正常进行和有效性。随着大数据与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新技术手段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模式,这就需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武装自身,以提升工作效率与效益,从而顺应发展潮流。(3)审计人员结构单一,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审计要求。审计涵盖了学校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所以,对高校的审计机构来说,人才配备的科学合理十分关键。一个具备合理人才配备的标准的人才队伍,不仅要求掌握法律、财政、工程、数据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应具有财管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多学科和年龄结构也十分关键,这主要是因为年轻的会计人才虽血气方刚但对工作却缺乏经验,而年长的会计人才技术娴熟但精力不足,所以合理的年龄配备能使年轻的人才迅速吸收知识和不断完善自我。有些学校因内审机构的人才学科配备不合理、人数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而无法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发展不均衡、制度不完善,且涵盖的领域范围狭窄。

三、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途径

(1)加强人员配置主动性,优化提升内部审计队伍。内部审计队伍应该覆盖到各个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吸纳社会各界的精英、技术,包括软件、法学、信息工程等各个学科专业的人才和理论背景。创建一支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创造力、沟通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各个方面的协调性都至关重要,甚至必不可少。基于此,高校应当加强自身人员储备、技术升级的自主性能力,治标治本,打破传统理念、搭建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桥梁,优化综合实力,打造优异的、高质量的内部审计队伍。以高校为首的高等教育组织应该加强自身全局观的培养,突破已有的固化模式,从“新”出发,新代表着创新、革新、更新,代表着我国内部审计建设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高校需科学有效的规划人才培育策略,以目的性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为内部审计建设添砖加瓦。此外,管理部门可以发挥技术优势,通过大数据信息分析,制定符合现代化社会、新时代思想的人才培养计划。(2)加强培训学习常态化机制建设,提高审计人员胜任能力。高校审计和公司审计有所不同,但学校各院系、部门处业务形式多种多样,一个新入职人员通常必须经过二年左右的时间了解学校会计核算体制、运作模式,才能做到执行项目得心应手,为此,高校可通过增加员工入职前的岗位培训,丰富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入账人员尽快掌握岗位要求和树立发展目标。此外,学校还应该强化员工培训机制的稳定性,提升政治思想高度,梳理大局观和全盘意识,进一步强化对审计理论和实际的融会与贯通培训,并采取参加岗外培训、岗外调研、网络课堂学习、专项探讨等学习形式,进一步完善岗位的培训机制。(3)管控与保障双管齐下,完善内部审计系统。一方面,完善审计管理,严格落实审计项目的内部职责划分,细化各个环节,保证每个节点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加强多项目执行效果的督促与评估,建立多层次考核机制,严格规范考核结果,建设完善的项目评估机制,强化项目自治,督促考核结果的反馈与整改,进一步优化项目的实施效果,管控到位。另一方面,建立奖惩机制,完善激励措施,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职业氛围,对项目完成度优异人员给予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4)人事管理推陈出新,突破传统人才管理体系。早在2016年的会,人社部就职业教师培训机制的改革提出了新观点,表示推行新型的合同聘任制度,改变原有的人事体系,这也一定程度上为事业单位改革更新奠定了政策和导向基础。而推行事业单位的合同聘任制,重点是使人力资源价值向人员的实际价值中回归,进而使不同体系内的人力资源价值走向市场价值。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改革应当注重评价人力资源的市场价值,另外也可以借鉴优秀的成功案例,学习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持续输出新型的观点和想法。有经济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建立引才基金、设置荐才奖金制度。以岗定人,以人为中心,培养出高素质、高学问的新型内部审计团队,健全考核机制,完善激励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推出系统的完善,逐步消除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为内部审计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5)多角度出发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制度保障和资源配置合理化。资源配置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行为,为了减少对高校人才随意流动的阻碍影响,从宏观层次上首先要健全全国的统一社会保障机制,以减少全国不同地区、不同体制之间的社保差距,人力资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化规律。简化手续,缩短人才审查管理工作环节,增强对人力资源社会市场快速发展的公共服务意识,提高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建立以人为本的法律机制,更大程度的保护人才的权利,有效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政府层面严格遵从人才市场规律,减少本已不合适的机制中对技术人员流动的限制,运用政府这双无形的“手”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高效有序的发展。(6)整合各界资源信息,大数据手段搭建信息平台。信息时代下,我国有关部门联合起来,运用技术手段,在合理、合规、保密的原则下,从全国各地整合多级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国内审计的监督机关、事业所的人员资料,收集整理,进而创建一个更加完整的、全方位的线上资源信息共享网站平台,融入人才库信息,整合网络连接的方方面面,通过大数据手段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利用社会各界资源信息,以达到政府审计部门人员配置的最大效率。如学习广东国家审计厅的工作经验,通过借调、聘用事业所的人员,组织指导和管理,有效整合人员,协同进行重大专项审计。我国人才培养市场的线上平台也应推陈出新挖掘更加高效的培养机制,打造优异的市场价值,借鉴海外的人才培养拍卖平台网站,利用拍卖的手段,挖掘更多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通过竞拍的手法,价高者得,提升优秀人才的市场价值也是创造人才的关键,另外高校还可以学习PPP运营机制,运用购买的手段、连接高校和民营企业的桥梁,引用企业的技术和能量,以提高高校内部审计承接国内专项的能力和水平,挑战自身的高度,不断创新人才,升级技术。(7)推行人才流失防范措施,促进人才流动稳步进行。改革逐步推行,随着这个步伐,不免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但是合理范围内的人员流动是岗位革新和人员革新之间的融合与搭配的表现,是人才流动状态稳定和人力体系快速进化的证明。在这种环境下,我国也理应进一步推行人才外流的预警防范措施,把人才流失把控在一个安全稳定的范围基数内,适时报告管理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反馈、调整管理,防范人员的流失。针对高端或短缺人员,可针对实际状况,及时启用人员测评与协议洽谈制度,积极采取措施留住人员。

结语

人才是高校内部审计稳健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当前制度欠缺、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的背景下,推动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我国应整合多方资源,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陈出新,发动人才队伍培养革新,突破传统人才管理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项目考核机制和人才流动管理体系,推动我国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更加高效有序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郑金桥.基层审计机关队伍建设情况的问题和措施[J].江苏商论,2020(04):132–136.

[2]胡文钰.我国发展审计职业化的认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2):105–106.

[3]束国辉.国家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19(19):165–166.

[4]刘荣.浅谈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9(05):141.

[5]曹李朵,林洁.大数据时代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21(12):176–177.

[6]梁菲.浅谈加强高层次人才专项审计助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J].商讯,2020(13):196+198.

[7]王彪华.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建设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21(3):5.

篇3

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是指负责高校内部审计的专职人员,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定期,定量的审核检查,并对检查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以确保其资料的合规性,并针对审计活动出具相关审计报告。高校设立的内部审计单位一定要具有独立性,这样才能良好的起到监督学校经济活动合法性的作用。

2. 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

由于高校自身的经营性质,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决算的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四个方面的内容收入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审计,审核内容主要是看有没有合规票据,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是否设立专用资金户等等。

支出审计主要是对高校支出的经费进行审计,审核是否存在乱开支的现象,是否存在挪用专用资金的现象,是否存在购买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等等。

财务预算的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经费预算进行审计,主要审核高校是否存在经费超出预算的状况。通常每个高校都会设定经费预算标准,不经批准不得超出该标准。

经济责任的审计主要是针对离任责任主体的审计,主要审计离任前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新制度内容分析

对比新旧会计制度,我们不难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在会计主体,会计师职责,资产管理,负债风险控制,财务监管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明确和调整,这就使得高校财务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第一,会计计量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营业税改增值税,高校的计税依据,计税方法,以及税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的税负,从而影响高校的经营活动。此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高校的会计计量更加真实可靠,更能准确的反应高校的资金运转情况。

第二,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的会计核算方法更加明确细化。如新会计制度下,适当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并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相应的核算,弥补了旧会计制度下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现状( 因为旧会计制度下不计提折旧)。此外还细化了会计核算科目,如累计折旧,高校会计核算还新增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内容的核算,并新增行政管理支出等会计科目,使得高校会计核算更加细化。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分析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类别,审计内容,审计职能三方面的影响,下边我们将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 审计类别

根据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类别可以分为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算审计以及经济责任的审计。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下,由于新增政府收支,国库集中支付等内容,相应的审计内容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强调了财务预算审计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对于预算的收入,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把关,并根据新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审计也纳入到相关的流程中,以确保审计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审计报告的范围应该相应的进行扩充,除了对原有审计内容进行评价以外,对于高校的效益,风险等也要作出相应的评估。

2. 审计内容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收支内容更加细化,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收支方面审核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新财务会计制度进行逐条审核,如审核财政补助收入,科研教育收入,经营收入等等,以确保账目的规范性,合理性。对于高校的支出,要区分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其中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支出又包括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以及离退休支出五个部分,进行审计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其相关内容。对于年末的结余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以防止账实不符的情况。而对于一些其他的支出,如对外捐赠,转让,报废等行为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审计,以防止出现乱支出的现状。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另一审计重点就是对于资产的审计,重点审计资产的折旧,即固定资产折旧归于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的折旧归于累计摊销。

3. 审计职能

篇4

在克服土传病害和土壤盐渍化等连作障碍的诸多措施中,无土栽培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把有机农业导入无土栽培,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具有投资省、成本低、用工少、易操作和产品高产优质等显著特点。栽培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采用基质槽栽培的形式。栽培槽框架选用24cm×12cm×5cm的标准,内径为48cm,高20cm,长度依大棚的宽度而定,槽间距98cm。栽培槽走向选择南北向延长,延长方向坡降为0.5%。栽培基质:基质的选材广泛,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如玉米秆、茹渣、锯木屑等。有机物基质使用前必须充分发酵,以杀死基质内的病菌和虫卵。定植前的准备:栽培槽建好后,在槽内的底部铺一层0.1mm厚的聚乙烯薄膜,以防止土壤病虫传染。

在塑料薄膜上加入5cm厚,粒径1cm~2cm的粗基质,主要用作储水排水。粗基质上铺一层编织布,主要作用是将粗基质与栽培基质隔离开。定植前1周,每1m3基质加专用肥12kg、磷酸二铵2kg,将肥料均匀撒在基质表面,并将基质和肥料混匀,浇透水,盖上薄膜。定植前安装供水主管道,供水水源可采用适合压力的自来水,高15m的温室水箱,功率为1100W,出口直径为50mm的水泵。定植后的肥水管理:定植后立即浇定植水,每株500 mL。把备好的滴灌软管放在基质槽的中间,注意滴灌孔朝上与主管出水口连接。为防止水从软管中喷射到栽培槽外,在软管上再覆一层宽约40cm、厚0.1mm与栽培槽等长的薄膜,并用一些高出槽面约10cm、弧度约60°的弧形铁丝支撑,铁丝间距离1m以下。定植后3天~5天开始浇水,每3天~5天浇1次,每次15min~20min;10月中下旬开始,晴天2天~3天浇一次,2~3月份气温回升后,供水方式可按每天1次、2次、3次逐渐增加,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定植后20天左右开始追肥,每1m3基质用专用肥2kg,每隔10天追肥1次(深冬季节每15天1次),均匀地撒在离根5cm以外的周围。

番茄嫁接栽培技术

嫁接栽培是当前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番茄嫁接栽培主要是利用野生茄子做砧木,来防治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为使砧木和接穗最适嫁接期相一致,砧木较接穗品种提前25天~30天播种。当砧木长到6片~7片真叶接穗长到4片~5片真叶茎粗5 mm左右时开始嫁接,采用劈接法,嫁接口用圆口夹固定,放置于适宜环境管理,嫁接苗成活率达95%以上。嫁接苗定植后不宜蹲苗。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将作物秸秆发酵,产生CO2热量、有机肥料等,使大棚内CO2浓度增加2倍,平均20cm土层内地温提高5℃,气温提高4℃,使植物的光合效率、抗病性显著增强,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大棚栽培中存在的CO2亏缺、地温过低、病害严重等问题。在番茄、甜椒、黄瓜、西葫芦、菜豆等大棚蔬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40%左右,使瓜类蔬菜增产30%,茄果类、豆类增产20%,显著改善蔬菜品质。秸秆生物反应堆分内置式反应堆和外置式反应堆。内置式反应堆投资较少,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改善植株根际环境,但生长中后期CO2的供给量逐渐减少。外置式反应堆可随时揭膜添加秸秆和菌种,保证CO2的供给量,但需建造贮气池、购买交换机等,一次性投资较大。有条件的菜农可将两者结合使用。内置式反应堆:在作物种植行下挖一条宽60cm--80cm,深40cm,与棚内种植行长度相等的沟,在沟内分两次添加作物秸秆和经处理的菌种,第一次菌种用量为1/3,第二次为2/3,然后覆土4cm,浇水湿透,打孔,孔径4cm,孔距40cm,每沟2行。发酵5天后,结合使用底肥进行第二次覆土,两次覆土总厚度为25cm,覆土后大水浇灌。找平畦面,在其上打孔,定植作物。外置式反应堆:在温室山墙内侧,挖一个宽1.2cm-1.5cm、深0.8m-1m、长度略短于山墙的南北向贮气池,在池的上部放横杆,拉固定铁丝,在横杆之上分3次添加作物秸秆和经处理的菌种,秸秆第一层厚度40cm,第二层50cm,第三层50cm,三层菌种量为2:1:2,用水淋透后打孔,孔径10cm,孔距40cm,盖膜保湿发酵。

在O2-CO2交换机的驱动下,通过输送带将反应堆产生的大量CO2、热量等输送到大棚的各个部位。菌种处理:接种前要进行菌种处理,将菌种与中间料、水拌匀。如用麦麸、稻糠作中间料,其比例按1:25:20进行拌种;如用粉碎的玉米芯、花生壳作中间料,其比例按1:50:70进行拌种。拌后第二天即可使用。内置式反应堆,每667m2大棚用菌种6kg;外置式反应堆,每次用菌种3kg。

石灰氮-太阳能土壤消毒技术

土壤消毒是防止根腐病、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的根本环节。在设施栽培土壤消毒的诸多方法中,石灰氦-太阳能消毒法具有效果好、成本低、无任何残毒、对环境无害等优点。它组合了石灰氮土壤消毒、太阳能利用、秸秆还田、高温发酵、高温来菌、土壤改良等多种作用,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病原菌、地下害虫等,在替代溴甲烷进行土壤消毒和无公害蔬菜生产上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在夏季棚室休闲期间,每667m2棚室均匀撒施石灰氮80kg,麦秸(铡成小段)、麦壳等未腐熟的有机物1吨~2吨,旋耕2遍,使石灰氦、有机物与土壤混匀,起垄作畦,垄高约30cm,畦宽约60cm--70cm,用透明薄膜(无破损旧膜也可),将土壤表面完全封闭,从薄膜下往畦间灌满水,直至畦面充分湿润为止,但不能一直积水。将温室密闭15天左右即可。消毒完成后,翻耕土壤,晾晒5天~7天后方可定植作物。

生防疫苗利用技术

篇5

在高企申报过程中,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自身的原因,其业务处理流程以及内控措施存在诸多问题或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在配合上出现问题:

(一)技术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研发部门在对研发项目进行最初立项时,因统计口径与财务不一致,导致由研发部门主导的项目立项预算值与最后财务核算出来的实际发生额差异较大[3]。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研发部门从非专业的角度,很难对研发部门因研发活动而产生的各类费用归集完整,需要财务部门与之协调并做必要的指导工作。

2.技术研发部门负责进行科技项目所对应的专利申报工作,但专利申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一般由财务部门统一支付并取得相关票据,这会导致出现项目所申请专利的名称以及内容与费用发票的开票内容对应不起来的现象。

3.技术研发部门负责项目的立项,而财务部门负责项目费用的归集,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企业研发项目已经确认立项,而研发费用的归集还未开始,或者研发项目已完结但财务在核算时依然有项目费用发生的情况。

4.技术研发部门确定的某一研发项目的研发人员名单没有及时通知到人事部门,使得人事部门在进行薪资核算及财务部门账务处理时,科研人员的工资归集就会产生偏差。

5.由于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了解研发进程,导致研发项目所应当对应的办公费、折旧费等没有能够按照研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归集,而是由财务部门笼统的按照常规账务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理,导致研发部门的实际费用与账面记录数据不符。

6.?τ诩际醪棵旁谘蟹⒐?程中,因产品调试、产品试制等原因而产生的不合格品,无法作为公司高新产品销售。企业的一般做法是与下脚料等一起出售给废旧物资回收点,财务部门很难对出售的这些下脚料区分哪些是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只好一并将这些废旧物资的收入归入其他业务的收入,研发费用最终无法得到冲减。

(二)办公室(或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考勤工作管理不细致、不到位,没有对某项研发项目单独统计考勤,导致财务部门无法核算某研发项目的人员工资部分[4]。

2.即使有对某研发项目单独统计研发人员的工时,但对于非专职研发人员(即从事研发又同时从事产品设计等其他工作)对某一研发项目的实际工时的确认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财务部门在统计此类人员的工资工时往往可能就会出现偏差

3.企业兼职研发人员的考勤及下发聘书时间不明确,致使兼职人员的研发工资归集出现问题。

(三)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存在问题

1.营销部门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在营销过程中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财务规范的举措,在开具相关发票时,为了讨好顾客,商品名称未按高新产品真实名称来开,或仅在规格栏中注明高新产品的代码,而明细账中又使用通用名,这就会导财务部门很难确定两者是否一致,以及难以鉴别某一产品的销售收入是否属高新收入等。

2.某些集团性企业的子公司为了其企业形象,可能会使用集团公司或集团内核心公司的商标,对此类产品的收入,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是否可以确认为该子公司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目前还是存在异议的。另外,企业受托为其他企业生产同类别产品,但原材料属于自行采购,原则上不属于企业受托加工,虽然这些收入全额确定没有问题,但是无法确认是否属于高薪收入,对于这类问题,营销部门也应当事先与财务部门做好沟通。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在高企申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核算方面的问题

除了上述因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而存在的问题,中小型科技企业还可能会因为财务制度的要求不够规范和严谨,导致在高企申报过程中还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销售收入因为确认时点的不规范导致已经确认的收入不准确

财务部门对收入的确认往往尽可能简化处理,比如在他们会以开具发票的时点为确认会计收入的时点。但在实际业务中,有的属于在预收款时就被要求开发票,有的明明货物已经发出,风险报酬已经转移,但发票却迟迟未开,也即账面上确认收入的时间不符合相关规定,有可能被会被调整收入的金额。

(二)对研发费用的核算不够细致,没有进行单独核算和专账管理

有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财务部门将研发费用支出与其他费用支出混在一起核算,难以区分,未单独设置研发费用,也没有进行相应研发项目的费用归集。

(三)不能正确区分对项目研发与生产销售

有些企业因为规模或成本问题,没有明确设置研发部门,使得对新产品的试制和研发无法区分,企业投入的材料等直接领用到生产一线,这些费用是否属研发费用无法界定。

三、对高企申报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

为解决上述高企申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需要企业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完善内控制度,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这一过程中的纽带和串联作用,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并提高执行能力,合理划分财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细化和优化财务部门自身账务处理方式,从而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1.在项目立项之初,由项目相关部门组成项目立项小组,由财务部牵头对项目参与人员、预计使用的研发设备、项目立项周期、项目所用资金等进行合理的预算。

2.针对研发人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考勤和财务管理制度,对每一研发人员在某一研发项目上的研发工时进行更加合理细化的统计,在报送薪酬的同时报送考勤记录。

3.研发人员尤其是兼职人员到岗后,由办公室(或人事部门)负责向研发部门落实其所在的研发项目,并负责及时向财务部门通知人员到岗情况等信息。

4.研发部门可以制作研发费用专用章,由研发部的负责人对相关支出从源头上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每一笔支出在资金申请或费用报销时,标注好具体研发项目,这样财务既不会漏记研发费用也不会把本不属于研发费用的支出虚列其中,真正做到不重不漏。

5.营销部门在保证完成销售任务的同时,耐心向客户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发票的开具合理规范,发票上的产品名称符合公司对产品的统一命名规则,不做随意改动,这样,财务在核算收入的时候就能够对高新技术产品与非高新技术产品做明确区分。

(二)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现有政策法规并制定适合本公司的财务核算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和核算,这些核算制度必须要能够同时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核算要求;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应该通过专门设立的“研发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下还可设立 “某某研发项目”做为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设置如下三级科目:

1.应付职工薪酬:顾名思义,该项目即常规的工资薪金及各项保险等,同样,外聘或临时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也在本科目核算。

2.直接投入费用:即用作核算企业为实施研发活动而实际产生的劳务费、耗材费及试制而产生的各种费用。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用以核算专项用于某一研发项目的仪器设备以及在用建筑物等的折旧费用,以及用于归集大修理支出等产生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等。

4.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该三级科目用于核算研发活动中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部分。

5.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该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委托外其他科研机构或可科研人员进行本企业锁所需研究活动二产生的费用。

6.其他费用:该项目核算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且除上述5种费用之外的其他费用,一般情况下,该项费用不能超过总研发费用的20%。

(三)严格高新技术企业收入会计核算规范

篇6

(二)拓宽财务审计范围

为了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效,必须进一步拓宽财务审计领域,使审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这一方面。首先,将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运用事中与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对企业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力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维护企业经济效益;其次,将单一的财务审计拓展至管理审计范畴,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客观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审计各项经济业务,并监督其是否实现达到了预期目标;再次,将分散式财务审计工作向集中化管理方向转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监督职能。

(三)创新审计技术手段

首先,应当不断加大新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开发力度。为了适应当前无书面记录的各类经济业务,审计工作的重心也随之向系统分析和设计方面转移,换言之,未来的财务审计将会变成对数据库的审计,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会集中到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等环节上,这就要求审计程序必须具有实时、多元以及开放性的特征,对无形资产、社会责任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审计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其次,应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对审计手段进行革新。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各类经济交易和资本决策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想要适应这一发展,就必须对审计处理手段进行革新,应逐步摆脱手工操作,向电算化和信息化审计模式发展;再次,完善内控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会计岗位责任,内控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此,应当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并积极开发更为科学的测试内控制度的技术。

(四)提高财务审计队伍素质

篇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供水企业都已经开始重视财务审计工作。众所周知,财务审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到企业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命脉。只有有效加强供水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才能够加强供水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下属基层单位产生有效的约束效果,从而才能够实现供水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一、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供水企业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独立性,这也是企业财务审计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供水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是直接受本部门、本企业的领导,独立性不强,缺少有力的监督。这样自然就严重阻碍了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二)供水企业财务审计的范围受限

我国很多供水企业在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时候,一般涉及面不广,只针对目前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审计。尽管供水企业财务审计进行了改制,但目前总的来说,财务审计工作还相对处于较低的层次。

(三)供水企业财务审计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审计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经常都是在出现了问题之后,才进行查错补漏,往往有马后炮的现象,供水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种问题。很多供水企业虽然制定了详细的财务审计规定,但是缺乏执行力,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二、如何有效加强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工作

(一)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工作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发票管理规定和依法纳税,各级领导要严格模范执行财经纪律,不准授意、指使、强令财会人员做假账或设立法定账册以外的任何账册,为财会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要服务业务经营,监督业务经营,提出提高业务经营质量和效益的举措,研究分析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降费增效改进管理,多出主意、出好主意、出大主意。企业领导要努力学习财务会计知识,由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者、支持者,变为财务管理的熟悉者、参与者。

(二)建立审计监控体系,加强审计成果利用

供水企业各级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按照“方案科学、有效实施、严格复核、准确处理、适时跟踪”的程序,积极探索和建立审计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新时期审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同时,不断改进审计成果的运用方式,提高审计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要善于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提升审计成果转化的层次。要注重在审计成果的提炼、分析、整合上下功夫,敢于解放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宏观的角度加强对各类情况和问题的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要逐步建立与监察、组织、人事、财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使审计成果“一果多用”。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供水企业审计部门应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专职人员。专职审计人员应具有审计、会计、经济、工程等相关技术职称,具备与所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好财务审计工作,财务审计人员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娴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

随着高新技术在供水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内审人员必须抱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态度,转变观念、拓展视野、更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手段,了解管理高新技术、先进信息网络知识,掌握审计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最新动态,提高自身素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增强内审为供水企业股改上市的咨询服务功能。同时,内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中广泛采用绕过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的审计技术,发挥计算机在评价治理风险和控制方面的高效作用,积极稳妥地探索网络远程审计,促使审计手段科技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四)加强供水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管理

内部财务审计是供水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内部财务审计是堵塞不合理开支、规范管理、保护干部的有效措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难度大,领导高度重视搞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关键因素。应该从健全机构入手,成立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委员会,并明确具体职责,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都要经过审计工作委员会的严格复核,发现处理力度不够,执法不到位等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文书表达清楚,引用政策正确,审计评价恰当。

同时,实施审计过错追究责任办法。在明确审计标准的基础上,对内部财务审计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实施审计造成损失,违反规定隐瞒截留查出的问题等人为原因,追究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以增强内部财务审计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其次,实施审计台帐办法。将每一各审计项目都设立审计台帐,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审计数据记录在案,由被审单位或个人,审计人员签名后存档,建立审计资料库。

再次,实施集体定案办法。内部审计委员会由供水企业董事会、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审计的人员组成;在审计处理上,严格按制度办事,实施民主集中制。在审计决定的落实上,实行层层负责制,由过去的领导全部负责变成人人有担子。

(五)完善风险控制审计

要重视风险控制在供水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风险的承担主体,整合现有的风险管理部门,形成由最高管理层直接负责的、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另外,供水企业要在充分利用内部的风险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脑即利用企业外部的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专家的才能智慧,进行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这就为审计人员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提供明确的审计对象,使审计人员能够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的审计计划,节约了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

(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购建内部审计信息平台

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展的必然工作, 企业存在的价值,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客户能够从你这里用较少的代价得到较多的价值,而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得以持续的关键。审计信息化实现了这样的变革并真正的为审计人员带来了好处。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购建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可实现审计单位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终结、审计档案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并支持审计作业和管理的一体化应用部署,不仅提升了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同时更大幅地提升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七)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推动非现场与现场审计相结合

一方面,定期组织开展非现场监测分析项目,加大实时监控和重点排查力度,逐步加强对高风险业务、高风险领域及薄弱环节的持续监控和跟踪。另一方面,全面推动非现场监测分析对现场检查工作的有效支持。在日常工作中,对一些适合非现场完成的审计或检查项目,主要通过非现场手段来组织完成,能够在非现场查清的问题则不带到现场去做,逐步提高非现场审计在各类检查或审计项目中的比重,适当减少现场审计或检查的时间和频率。在开展各项审计、检查、评价项目的准备和实施阶段,都要充分运用非现场手段和工具对被查业务进行风险排查分析,确定检点和线索,指导和促进现场检查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财务审计工作关系到供水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效率,也关系到供水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了什么是发展,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也为我们的财务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更注重实践,实现从符合型、发现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促进财务审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石化审计局武汉分局课题组. 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0,(08):112-115.

[2]李子君.浅谈企业财务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公用事业财会, 2005,(04):103-106 .

篇8

(一)供水企业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独立性,这也是企业财务审计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供水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是直接受本部门、本企业的领导,独立性不强,缺少有力的监督。这样自然就严重阻碍了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二)供水企业财务审计的范围受限我国很多供水企业在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时候,一般涉及面不广,只针对目前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审计。尽管供水企业财务审计进行了改制,但目前总的来说,财务审计工作还相对处于较低的层次。

(三)供水企业财务审计执行力度不够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审计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经常都是在出现了问题之后,才进行查错补漏,往往有马后炮的现象,供水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种问题。很多供水企业虽然制定了详细的财务审计规定,但是缺乏执行力,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二、如何有效加强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工作

(一)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发票管理规定和依法纳税,各级领导要严格模范执行财经纪律,不准授意、指使、强令财会人员做假账或设立法定账册以外的任何账册,为财会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要服务业务经营,监督业务经营,提出提高业务经营质量和效益的举措,研究分析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降费增效改进管理,多出主意、出好主意、出大主意。企业领导要努力学习财务会计知识,由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者、支持者,变为财务管理的熟悉者、参与者。

(二)建立审计监控体系,加强审计成果利用供水企业各级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按照“方案科学、有效实施、严格复核、准确处理、适时跟踪”的程序,积极探索和建立审计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新时期审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同时,不断改进审计成果的运用方式,提高审计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要善于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提升审计成果转化的层次。要注重在审计成果的提炼、分析、整合上下功夫,敢于解放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宏观的角度加强对各类情况和问题的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要逐步建立与监察、组织、人事、财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使审计成果“一果多用”。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供水企业审计部门应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专职人员。专职审计人员应具有审计、会计、经济、工程等相关技术职称,具备与所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好财务审计工作,财务审计人员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娴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随着高新技术在供水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内审人员必须抱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态度,转变观念、拓展视野、更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手段,了解管理高新技术、先进信息网络知识,掌握审计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最新动态,提高自身素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增强内审为供水企业股改上市的咨询服务功能。同时,内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中广泛采用绕过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的审计技术,发挥计算机在评价治理风险和控制方面的高效作用,积极稳妥地探索网络远程审计,促使审计手段科技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四)加强供水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内部财务审计是供水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内部财务审计是堵塞不合理开支、规范管理、保护干部的有效措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难度大,领导高度重视搞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关键因素。应该从健全机构入手,成立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委员会,并明确具体职责,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都要经过审计工作委员会的严格复核,发现处理力度不够,执法不到位等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文书表达清楚,引用政策正确,审计评价恰当。同时,实施审计过错追究责任办法。在明确审计标准的基础上,对内部财务审计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实施审计造成损失,违反规定隐瞒截留查出的问题等人为原因,追究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以增强内部财务审计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实施审计台帐办法。将每一各审计项目都设立审计台帐,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审计数据记录在案,由被审单位或个人,审计人员签名后存档,建立审计资料库。再次,实施集体定案办法。内部审计委员会由供水企业董事会、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审计的人员组成;在审计处理上,严格按制度办事,实施民主集中制。在审计决定的落实上,实行层层负责制,由过去的领导全部负责变成人人有担子。

(五)完善风险控制审计要重视风险控制在供水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风险的承担主体,整合现有的风险管理部门,形成由最高管理层直接负责的、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另外,供水企业要在充分利用内部的风险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脑即利用企业外部的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专家的才能智慧,进行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这就为审计人员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提供明确的审计对象,使审计人员能够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的审计计划,节约了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

(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购建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展的必然工作,企业存在的价值,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客户能够从你这里用较少的代价得到较多的价值,而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得以持续的关键。审计信息化实现了这样的变革并真正的为审计人员带来了好处。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购建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可实现审计单位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终结、审计档案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并支持审计作业和管理的一体化应用部署,不仅提升了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同时更大幅地提升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篇9

1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这些观念作为其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影响和发展下,才能做到整个农业的科技发展和高效进步。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提高其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历程中,经济的结构一直在调整,不同的切入点会得到不同的改善。因此,在农业生产方面,也要随着经济转变的趋势进行改变,受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需要农业生产在其背景下进行改变,并且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把不同机制的缺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和解决。

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影响因素。针对目前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可以在规范人事管理的基础上改善待遇,加强业务培训和考核。对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招聘要公开公正,择优录取,在培训的基础上使财务人员获得从业资格证书,提升业务能力。另外,要加大对农村财务人员的补贴力度,完善各种福利待遇。同时要做好考核,针对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好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针对不思进取的人员要进行惩罚。要定期开展培训,在专业知识、服务能力等方面拓展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帮助他们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技能,培养财务人员的自律能力,以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3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充分化解各种矛盾

农村工作中财务管理一直是敏感问题,这涉及到全体村民的利益。财务审计介入到财务管理后,可以保证财务管理规范科学,管理过程要以国家政策法规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民众可以随时了解审计工作,并对审计出来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于群众要求审计的经济事件,如果在财务审计中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查实,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审计中没有问题的村干部要及时向群众通报,以消除民众的顾虑。财务审计可以加强村干部的廉洁意识,也能促进群众参与到财务管理的监督中来,在制度和措施两个方面保持党和群众的联系,以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稳定。

4丰富农村教育方式,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

我国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为了对农村经济活动进行方便、有效的管理,就必须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在农村教育的方式上实现多样化和层次化,并且对农村的教育培训体制进行不断完善。

5科学管理各项资金,确保农村基础建设正常进行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想健康发展,必须科学的管理各项资金,严肃对待资金问题,及时了解农村经营财务状况,保证资金的合理应用,防止现象等违法犯罪事情的发生,避免资金的流失。农村经济管理要保持可持续性长期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对资金进行盘活,利用现有的资金对农村的教育事业、基础建设等进行投资。

6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投入力度,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虽然我国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从总体上来看,仍有欠缺。为了使农村经济管理正常运转,政府应当健全农村的信贷管理工作,做好银行信贷投入,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做好农村商贸投入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政府部门要解决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分散管理局面,以保证农村经济组织的正常高效运行。因此,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对提高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技能和素质。通过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7结语

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并加大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农村财务审计,以便于化解各种矛盾。要丰富农村教育方式,从而不断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以科学严肃的态度对待和管理各项资金,确保农村基础建设正常进行。加大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之,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还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帮助,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新成绩,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华香.试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08).

[2]赵艳香.试析如何提高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J].农技服务,2017,(12).

篇10

伴随着2015年两会上总理提出“互联网+”的全新理念,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受到相应的影响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给审计工作也带了便利,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打破审计工作的地域限制,减少了审计工作的距离耗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了审计质量。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风险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而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做出相应的改善也对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当前的情形对“互联网+”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与改革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增加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提出相关对策。

一、“互联网+”影响下的审计趋势

1、增强数据处理能力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审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对相关会计数据的处理能力会得到相应的增强,对于工作效率也会进一步提升。在现阶段,一方面,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有所提升,专业素养除了具备专业审计财务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共享来自企业传递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而进行审计工作同时也可以分享审计经验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与水平。同时大数据时代和云计算也影响并推动了先进信息技术在企业中财务审计等各方面的应用。

2、克服传统审计的地域障碍

由于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地域差距,常常需要审计人员出差到外地进行现场审计,而“互联网+”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远程审计具有比现场审计更经济、更实时的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较大的优势。目前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可能会受到“互联网+”数据时代的影响,实施有效的流程监控,建立安全保护模式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使得存在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保证企业顺利运营。

3、转型后的内部审计发挥咨询作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影响,给企业的生产运营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变化,需要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日常经营管理与风险监测从而适应模式的改变,在实际情况下,企业应当增强各个部门与内部审计的联合,从审计方面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充分地发挥出内部审计在企业转型和转型后的评价与咨询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内部审计缺乏全面认知

首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缺乏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觉得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除此之外,现行情况下,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设置不科学,原本应当由内部审计监控管理层活动,但很多企业将其设置在管理层之下,也就失去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当内部审计工作受到管理层的控制和干涉时,其工作往往难以开展。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直接由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员工担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忽视内部审计的价值

一些单位对企业实际工作的认识不足,认识不到内部审计带来的价值,认为其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贡献不大。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认知使得企业不能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同时企业相关财务审计队伍建设不完善,相应的专业技能较为欠缺,内部审计的经验不足,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被审计单位获取证据途径主要是依靠索取有关证明材料、现场查阅有关资料、仓库或者实地盘查固定资产、实地调查、现场观察等方式,由于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体制不够完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亲自操作完成相关的审计工作,耗费时间的同时需要的工作量也较大,而手工操作容易出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并增加了相关成本。

3、内部审计队伍综合素质较低

内部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知识和宏观政策的把握程度要求较高,也就是说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而在实际审计工作开展时,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较低,不能具备较强的自律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缺乏法制意识,从而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结构相对单一。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内审人员除财务方面的专业素养外,缺乏互联网有关的知识技能,使得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需要。

三、“互联网+”时代增强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对策

1、完善法律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原则,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制体系才能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为企业在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时提供有力保障,使其顺利进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如何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了解互联网经济时代的运营方式、盈利模式以及审计方法与模式的变革,调整现有模式,积极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为促进“互联网+审计”经济时代的深度融合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企业应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独立职能部门不被管理层所牵制,避免审计工作与经济利益的联系。同时,应当为实施有效监督采取适当的奖罚措施来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2、增强内部审计获取信息的时效性

内部审计信息时效性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全面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原有的审计模式的冲击,改变企业的思维模式、组织构架等方面从而适应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数据信息获取方式的不同。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解决了地域差距问题,并为获取企业的财务数据以及汇总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完善管理监督系统,选用适合的监督方法,形成一整套规范的评价程序。审计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读取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有些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单位还可以利用图像资料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解决审计的距离障碍,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消除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空间上的距离,缩短内部审计所需要的时间。

3、利用高新技术节约审计成本

内部审计工作应遵循内部审计效率质量与成本相结合的原则。“互联网+审计”时代的到来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形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审计中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的距离差异,不仅能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效率,避免了一些地域差异带来的交通开支,也能进一步降低审计工作的成本费用。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相关财务数据的共享性不断加强,很多大型企业也建立起了财务数据信息的共享中心,获取企业财务数据变得更加的便利。因此可以使得数据资源在确保用户安全性前提下得到广泛的共享利用。在“互联网+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通过共享数据库来得到相关需要的财务信息,节约了获取被审计单位信息的成本费用,同时审计数据的综合性较强也有利于审计人员全面地分析财务事项作出综合准确的职业判断。

4、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建设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常态的形势,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仅要掌握财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地利用互联网应用技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内部审计方法,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解决了以往传统审计的不足之处,建立了以全新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的审计新模式。这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有所提升,同时也使得各个领域在向互联网化发展。目前内部审计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内部审计部门重视度不高、人员专业性不强、被管理层制约而缺乏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总结以下的建议对策。第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运用法律细则维护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第二,政府应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增强监督力度,促进协调并出台相关内部审计的决策加强政府各方面的职能,使得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为促进“互联网+审计”的深度融合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企业也应当努力调整管理经营模式顺应时展的潮流。第三,增强大众的监督力度,提高社会各方面的环境质量,提升“互联网+审计”时代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互联网+”时代也出现了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新型技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加快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部署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中把握机会,顺利实现内部审计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安、王媛:“互联网+”时代下审计方向研究[J].管理观察,2015(2).

[2]吴新平:“互联网+”对审计的发展探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

[3]杨雨泽、刘云:“互联网+”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6(5).

篇11

二、建立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根据上文对会计中介服务供需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供给层面与需求层面未能实现良好匹配,即供给层面会计中介机构分布不合理与参差不齐的现状一定层度上不能满足光谷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故在此背景下,建立一个统一的会计中介信息平台不仅在于汇总本片区内的所有会计中介机构,更在于引进片区外的优质会计中介机构。下文将从几个维度阐释会计中介信息平台建立的必要性。

(一)跳出固有选择圈,恢复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

从前文可知,大部分中小企业获取会计中介机构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且封闭,其选择范围大多局限于光谷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所提供的116家中介机构;这一现状导致着企业在商议合约费用时没有主动权,同时也没有渠道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若存在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会计中介信息平台则可以较好改善此种局面,企业不仅可从该平台了解基地内所有会计中介机构的信息,也可与基地外的中介机构接洽,并基于自身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从而恢复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

(二)打破“大所”的局部垄断,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在光谷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登记的116家会计中介机构中,虽然大规模事务所的数量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但其手中却掌握着绝大多数优质客户及资源。从某种程度而言,一些“大所”已形成了局部垄断,小型会计中介机构因而更难开拓市场。一个行业若缺失了流动性和竞争,必然会缺失透明,这对会计中介行业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同时就某些特定会计服务(如财务外包)而言,不一定是“大所”才能满足需求,基于会计中介信息平台,企业可以了解更多其他会计中介机构的信息,这也利于本行业的良性竞争。

(三)帮助中小企业节约成本

成本控制一直是中小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收入状况均处于较低水平,故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手段之一。当前中小企业与会计中介机构约定服务价格的方式仍以协商为主,在此模式下,由于缺乏透明化的定价依据和服务定价存在的固有弹性,部分中介机构可能基于企业对于行情的不了解而虚抬价格,这都不利于中小企业节约成本。若存在独立的会计中介信息平台,中小企业便可了解特定专业服务的参照价格,从而提升企业议价能力,节约成本。

三、建立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现有条件

(一)政策条件

根据光谷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对于基地建设第一阶段的目标有如下表述,“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政府出资建设公共会计服务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市场化的交易,企业得到专业、优质、高效的会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实现互惠多赢。”由此可以看出政策导向为大力扶持会计中介行业的创新发展,目前主管部门还尚未建立此类平台,故创立此类平台是政策所鼓励的,这是其有利条件之一。

(二)技术条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从线下转向线上,会计服务行业亦受益于此。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企业财务信息的传递只能人工进行,企业在选择会计中介机构时往往会采取就近原则。但在网络条件下,企业财务信息的传递可通过远距离数据传输的方式实现,由此在选择会计中介机构时得以打破地域限制,能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满意的机构。故借助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帮助,企业不仅能进行跨地域地选择会计中介机构,更能跨地域地接受其服务。

四、未来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模式与经济效益

(一)可行的商业模式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本文所指的会计中介信息平台实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平台,该平台不参与服务企业,但为企业提供会计中介机构信息并提供与其接洽的渠道和场所。从此维度而言,其运营方式与淘宝网类似,故未来此平台若得以建立,可充分参考“淘宝模式”;会计中介信息平台在未来业务开展中可充当独立角色,促进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会计中介机构的沟通,实现双赢甚至多赢。从目前淘宝网的盈利模式来看,淘宝网虽然自身不卖任何商品和服务,但众多卖家通过这个规模巨大的平台获取可观利润的同时,淘宝网也获得了来自卖家的平台收益。本平台亦可借鉴此种盈利模式,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帮助企业找到优质的会计中介机构并节省企业成本的同时,收取少量数额的会员费,从而实现本平台的自给自足与可持续发展。

篇12

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是指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和发展是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持续深化,审计工作也进入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速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传统的以“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与经济发展的步伐相适应,与现代审计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快先进内部审计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实现转型很有必要。

一、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自身发展的重要保证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也悄然发生转变,内部审计作为运行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环节,因受托责任关系的发生而发生,因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从单纯只是保证受托财务责任有效履行服务,渐渐扩大到为保证各种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服务。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程序中一种关键控制机制,俨然成为治理各相关方能够存在与发展的非常有价值的资源,这就要求内审工作思考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倡导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准确定位,及时转型。内部审计要是只限制在传统的财务审计范围内,便失去了意义,而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转型已成为内部审计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构思,为我国“十二五”规划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移经济工作重心到加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从推进科技进步、推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和管理创新转变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内部审计是推动组织增长水平,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有力工具。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依照中央的精神李金华审计长指示要求:内部审计应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方式中跳出来,审计工作重心要由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并重转移。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是适应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态势,帮助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三)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是组织增加价值目标的需要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提到: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评价活动,它依靠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特性来增加价值和促进组织目标的完成,这就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积极协助管理者改进运作控制过程和风险管理,发现化解风险,减少舞弊危害,挖掘增值潜力,确保组织以一种科学、有效的运作方式落实其目标,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二、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主要现状和表现

(一)审计人员对内审新理念认识不足

审计人员对内审新理念学习理解不透彻,现代审计理念还未真正树立,我国处于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时期,所以,内部审计的职能仍局限于监督和评价的传统职能,存在重监督轻服务;还存在重结果轻过程,没有充分了解到过程是结果的基础,过程决定结果。内审理念的滞后,审计结论缺少建设性和前瞻性,跟不上转型步伐。在审计类型上,重点是开展财务审计,容易忽略效益审计,对审计职能的发挥持怀疑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水平的提高,还缺少学习和创新能力,对新形势下的工作开展无从下手,不能将先进的的审计理论、理念融入到实际操作之中,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

目前,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运用较多的依然是传统的查账,审计方法和手段的技术含量不高,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普遍运用,既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对审计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若仍以手工进行审计,显然力不从心。大部分内部审计对计算机的应用仅处在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查询层面,停留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没抓好对审前预警、审中监督和审计工具等功能模块的应用,审计人员对会计系统的实时监控、黑客木马的入侵破坏以及计算机舞弊等认定困难较大,以至无法进行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增加了审计风险系数。

(三)审计人员素质难以达到转型和发展要求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转型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还较为欠缺。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内审人员相当部分是从会计人员中出来的,对审计业务不熟悉,有的让内审人员再兼一些其它事务性工作。普遍未落实当代内部审计工作所要求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缺少信息技术,管理沟通等所要求的胜任能力,在工作思路上还习惯于就账查账、就事论事,不能站在更高层次和全局思考问题。参加高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培训机会也较少,使得审计经验和技能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内部审计的需要,影响和制约着审计工作质量,对内审工作形成很大压力。

(四)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缺乏独立性

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独立性的要求处在首位,适当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现阶段,对内部审计要与被审单位互动强调得不够,使内审机构设置仍然不合规、不科学和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不强,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限制而得不到贯彻下去,执行到位,权威性无法得到保障,时间长了,内部审计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部门。

(五)缺乏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由于在风险管理的检查手段以审计为主,然而传统审计的关键部门是财务,反映的问题也是依靠财务来反映的,因此大家觉得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别的部门工作人员对这种工作基本上都不清楚、不参加或是被动参加,有的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对风险管理的实际成效有着重大影响。而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是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组织,没有以全面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为依据。 实际工作中,以事后审计为主,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没有充分介入风险管理和组织治理这样的事前审计。

三、实行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途径

从上述揭示的现状和表现可知,我国内部审计还未完全走出传统审计的领域,还不能顺应国家经济转轨的要求,离现代审计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要考虑自身的实际管理状况,努力探索审计转型与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一)更新传统观念,树立内部审计新理念

在审计模式和机制转型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理念能否与时俱进地位举足轻重,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已然成为重要理念和实践活动,各级审计部门要指引审计人员跳出审计看审计,挣脱过去“封闭式”的审计模式,要把局限的查错纠弊理念上升至“监督与服务、管理并重”之上,提升帮助、督促转型和发展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新的事态面前,对于所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理论研讨、心得交流等方式,树立起内部审计转型的新理念。内部审计还要转变将审计工作重心转移到对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的行动上,适时开展业绩考核审计和风险型审计,才可把效益提上去,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和发展。

(二)提升审计手段,引入计算机辅助建设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已成为主要发展方向。面对当前形势,为了顺应社会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客观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转变,替代原先传统的手工操作。对此,尝试引导内审人员自觉地、强力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全面展开计算机技术在各类审计项目中的运用,利用信息系统的每种功能科学监控与评价内部财务信息、会计工作等的有效性。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能对总体实施全面检查,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

(三)全面增强多元化高素质审计队伍

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审计人员来落实,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加速审计转型和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逐步延伸到经营管理领域,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当呈现多元化。因此,必须实现审计队伍的多方面(学习、工作和职业道德等)素质的提高。通过多种层次、多种渠道深入开展业务培训,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注重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巩固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实事求是地执行各项制度,切实落实各项审计计划,显示新型内部审计成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跟上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步伐。

(四)提升内部审计组织地位,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是内部审计人员作出客观判断和避免重大质量妥协的保证。没有独立性,就达不到内部审计的预期效果,必然影响内部审计的客观性。总的来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和领导层次高低有关系。我们理当改变内审部门的组织设置, 创建独立于各管理层级、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由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的独立的审计部门。并且应赋予内审部门对整体职能部门和个人开展审计的权限,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结论和见解能得以有效执行。

(五)健全内部控制评价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和监控手段一定要加强。开展内部制度审计评审,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重心转移、方法改革的新机遇。决策层提高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力度,把内部控制建设作为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使命。建立健全内部每个部门工作流程制度,规范经营,将内部控制贯穿于日常管理活动中,对内部控制现状建立系统的评估体系,使各项内部控制涉及各个方面,找出影响经营活动过程中内部控制和外部环境易产生疏漏的环节。着力打造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更加详尽地制度建设,扮演好咨询顾问的角色。

(六)推行风险管理和评估

内部审计的定义中不难看出,“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成为了内部审计的关键工作环节,它扩展了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干预,使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风险管理大体上是一种被动式管理,复杂的系统过程,在一个组织内部应当职责分工、不可逾越,要发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深化审计工作自身的风险控制。由以前的怠慢非财务信息向高度重视非财务信息转变,将风险管理上升到战略的地位,全面识别分析风险;针对各种主要风险状况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融入到各项审计工作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加大对经营风险管理的业绩评定,提高经营者风险管理意识,促进风险管理审计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包汉良.试论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11期

篇13

一、企业自我评价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特征总结。

(三)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

(四)对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自我评价。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中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并阐述其与知识产权、技术领域的关联性。各技术领域如涉及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的企业需提供相应软件著作权对应软件产品的运行界面截图。

(六)企业总收入的构成情况说明。

以上材料须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568948158@qq.com。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网络在线打印并签名、加盖企业公章。

企业依法成立证明材料

营业执照等相关注册登记证件的复印件,特殊行业的需提供经营行政许可证。

知识产权相关材料

知识产权证书、专利说明页、参与制定标准情况等。企业自主研发获得授权的知识产权可直接附证书复印件、专利说明页,通过受让、受赠或并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产权,还必须增加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备案证明。

科研项目立项证明

按照立项时间的先后顺序,已验收结题项目需附验收结题报告,以单个项目为单元进行立项证明和验收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归集整理。

科技成果转化

附企业成果转化汇总表(表2),按照汇总表的顺序逐次对每一项成果的转化情况简要进行说明,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该项成果的证明材料和转化的证明材料。

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

包括总体情况与四项指标符合情况的具体说明,并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明确的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四项指标顺序提供材料。

八、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

具体文字说明,并附相关生产批文、认证认可和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材料。

九、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情况说明材料

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数、人员学历结构、科技人员名单及其工作岗位等,填写《企业职工情况表》(表3),并提供相应人员的社保缴费凭证。

十、专项审计报告或专项鉴证报告

经具有资质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下同)研究开发费用、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同时需提供中介机构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包括营业执照副本、执业资格证、至少6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2018、2019、2020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年检公告,在职人员花名册等;企业与中介签订合作协议时应要求中介机构作出符合相应资质要求的承诺)。

十一、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

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并提供中介机构的资质证明材料(营业执照、执业证书、至少2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

十二、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包括主表A表及附表。

十三、企业网络申请材料上传附件清单

(一)知识产权

1、知识产权证书(已发放)及最近一次缴费证明,授权通知书及缴费收据等;

2、相关专管机关出具的变更证明(通过转让、受赠、并购获得的知识产权)、协议和备案证明等;

3、Ⅱ类知识产权未重复使用声明等其他证明材料。

4、软件著作权对应的软件产品运行界面截图展示。

(二)人力资源

包括:劳动合同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企业人员花名册(含人力资源情况表的所有内容)等。

(三)企业研究开发活动

包括:科技项目立项报告,结题报告或验收报告,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协议。

(四)上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

1、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的具体说明,产品相关的生产批文、认证认可和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用户使用报告、销售发票等。

2、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其与技术领域的关联性及对应知识产权对其的支撑作用说明。

(五)科技成果转化

1、科技成果证明材料,已关联的IP无需提供。

2、无关联IP的科技成果证明,科技成果评价报告、经登记的科技成果、经备案含技术指标的企业标准,有技术指标的技术规程、软件测评报告等。

3、转化结果证明材料,包含以下内容:

(1)合同、发票、客户验收报告等材料;

(2)新产品:新产品证书、生产批文(药类的)、销售合同、订单、销售发票、检测报告、企业标准等一种或多种材料;

 

(3)新设备:设备说明书、设备备案文件、发票等;

(4)新技术应用:多个使用单位的推广应用证明、解决产品性能质量或生产效率问题情况等;

(5)样品/样机:检测报告、毒理报告、用户报告、说明书等。

(六)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管理组织

1、《研发项目管理制度》、《研发费用财务管理制度》、研发费用辅助台账等。

2、企业研发机构建立证明材料、研发设备清单、产学研合作协议等;

3、《科技成果管理及激励制度》、创新创业平台相关制度等证明文件等。

4、《科技人员培训制度》、《职工技能培训制度》、《人才引进措施》、《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等。

(七)企业参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

包括: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等材料(提供封面及主要页即可)。

(八)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

包括:近三年企业财务审计报表,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审计单位营业执照、执业证书、至少2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等。

(九)近三年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和近一年高新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1、近一年的高新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编制说明、审计单位营业执照、执业证书、至少6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三年年检公告、员工花名册、事务所承诺函等。

2、近三年研发项目情况表、近三年的研究开发费用支出汇总表、三年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明细表编制说明、情况说明、审计单位营业执照、资格证书、事务所承诺函等。

(十)近三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包括:2018—2020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页、《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10000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小型微利企业可不提供)、《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2,按规定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不提供)、《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A107041)(老高新技术企业需提供)六张表。

 

 

 

 

 

 

 

 

 

表1

企业注册登记表

企业名称

 

注册时间

 

注册类型

 

外资来源地

 

注册资金

 

所属行业

 

企业规模

 

行政区域

 

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税务登记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

 

企业所得税

征收方式

查账征收核定征收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企业法定

代表人

姓名

 

手机

 

身份证号/护照号

 

电话

 

传真

 

E-mail

 

联系人

姓名

 

手机

 

电话

 

传真

 

E-mail

 

企业是否上市

是否

上市时间

 

股票代码

 

上市类型

 

是否属于国家级高新区内企业

是否

高新区名称

 

表2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

序号

科技成果名称

科技成果来源

转化年度

成果转化形式

转化结果

证明材料

 

 

 

 

 

 

 

 

 

 

 

 

 

 

 

 

 

 

 

 

 

 

 

 

 

 

 

 

 

 

 

 

 

 

 

 

 

 

 

 

 

 

 

 

 

 

 

 

 

 

 

 

 

 

 

 

 

 

 

 

 

 

 

 

 

 

 

 

 

 

 

 

 

 

 

 

 

 

 

 

 

 

 

 

备注:证明材料应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来提供,即科技成果的证明材料和转化结果的证明材料。

 

表3

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职务/职称

身份证号

社保号

在职、兼职或外聘

是否科技人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