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的行业现状

会计的行业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的行业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的行业现状

篇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的成立,我国宣告正式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注册会计师条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超过7400家,执业注册会计师超过8.5万人,从业人员近30万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等多种原因,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全球会计行业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充分认识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尤为重要。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状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是不容置疑的,但现阶段其执业水平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偏离较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状更加严竣。

1、高端的注册会计师等财务人才奇缺。目前市场上财务管理类职位竞争异常激烈,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人才却千金难觅。在一项名为中国未来十年紧缺人才资源的调查中,会计师位居榜首,尤其是通晓专业技术知识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更为抢手,毫无疑问,会计师行业将成为未来人气较高的“金领一族”。 在国内,现在最为紧缺的当属注册会计师,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注册会计师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据有关权威方面的统计,中国内地现在需要懂国际惯例、符合国际需求的注册会计师大约35万人,而目前符合要求的只有6万名左右,且大多数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证。

2、新准则推行会计师面临挑战。会计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要求,中国在明后两年也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澳大利亚国家会计师公会(NIA)中国首席代表梁海虎认为,由于中国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距较大,一旦明后年开始推行国际会计准则,很有可能出现中国会计师不会做账的尴尬局面。目前国内会计师队伍特别是注册会计师中还主要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而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专业人才则是奇缺。加上国内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少,培训的层次也较低,使得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新知识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按目前我国的会计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情况,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将给国内会计从业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

3、CPA行业工作流程化、模式化导致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差距缩小。CPA行业审计方法和程序格式化、流程化,基于相同审计目的审计业务,大部分事务所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完成工作底稿,认为只要完成了它就完成了审计任务,导致职业判断功能弱化。在风险及业务量相当的审计任务中,出现了专业的审计师不一定能超过专业的计算机专家。

4、现行审计收费成为竞争的杀手锏,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审计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各事务所之间压价竞争现象普遍化,采取“低价进入式审计定价策略”招揽审计业务,影响审计质量。而低收费与低服务相配比,致使审计程序减少,无法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水准,降低了其审计质量,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5、CPA行业风险与报酬分配体制革新缓慢。利益的悬殊在CPA行业体现得更集中,因为这是个专业型行业,风险与报酬是配比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纷繁林立,大部分事务所分配体制仍然沿用80%和20%的财富法则。很多注师只能通过高强度劳动来换取高额收入,工作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人说这个行业是个“青春”行业, 如果没有持续加班的体能,缺少离家独战的洒脱,可能无法求得高薪。当然,高收入还可能伴有亚健康等“并发症”,而低收入者则在希望与失望中自我抚慰。由于分配制度的弊端,有些事务所时常出现助理人员比注师收入高的情况,这样容易导致助理人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或者注师人才的流失。还可能出现注师为规避风险而选择放弃签字费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壮大。

6、国内事务所的国际竞争力不足。目前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国际跨国公司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审计业务基本上由四大国际所分享,国内所不能在完全的市场上和国际所竞争,这与一些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规定有很大关系。国内所毕竟起步晚,再加上政策差别,这样的结果只会加速国内所的微弱,不利于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更多的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拓展市场。建设一个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离不开国际可比的财务信息和国际化会计服务,这对我国CPA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根据上述现状,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参加后期继续教育,推广国际注册审计师考试。目前我国获得这类资格的CPA不多,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广,促使更多的CPA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2、加大国际会计准则、法规资料的学习,使其知识不断得到积累和更新,提高其执业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另外,会计师事务所还需积极参与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业务练兵和岗位培训,改革完善人力资料约束机制、考核分配制度及合伙人进入与退出机制,把加快培养中青年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从业人员队伍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平稳过渡。

3、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处罚力度。设立一个事务所门槛很低,只需要2个连续5年执业的CPA。致使小型事务所太多,大量不合格的CPA挤入市场,亮出低价的招牌,瓜分市场,如此便降低了审计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其他中介机构和个人不得承办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将素质低的CPA拒之门外,同时加大处罚力度,让其承受不起违规造成的损失而不得不遵守执业准则。

4、制定统一、科学的收费标准。审计收费应当遵循市场化原则,可以借鉴国际惯例,根据公司规模、收入、财务状况、内控能力和所处行业会计处理复杂程度等多种因素,事先预测,根据不同级别人员的每小时收费标准(收费标准可考虑规定审计收费的上下限),来决定审计费用。

5、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作为审计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审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项目实施、责任权限、报酬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以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降低审计风险。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资本的特性是赚取利润,成本和回报之间,永远都在核算。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企业的成长和扩大、监管的多方位渗透和强化、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与国际准则的接轨,整个行业将会由低端的价格竞争和简单重复劳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效益化、国际化,其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省略,2009;10

篇2

以我国重污染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为例,对这类公司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这些公司的披露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2008年国家环保部颁布了《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把重污染行业划分成了14类;2年后又颁布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又把重污染行业分成了16类。本文的行业分类是以2013年274家公司为基础的,进行了综合的统计研究。

二、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1、披露存在随意性

根据现有数据,只有不到样本总数的5%的公司采用了独立的环境报告,剩余的95%都是在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以及招股说明书中零散的体现了环境会计信息,即便是那些设有独立环境报告的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通常都零散的分布在几个相关的报告中,并没有把环境会计信息直接集中在一个表格中 ,甚至有些都没集中在一个章节。这种随意的披露加大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了解难度。

从表1-3中不难看出,大部分的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表明大部分的企业在披露的内容上存在着不断减少的趋势,上一年披露的内容到下一年就没有了,这种披露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无法具备可参考性,无法连贯起来被相关使用者作为参考。

2、内容全面性不高

很多企业没有主动去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即便是已经披露的企业,也仅仅是对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披露,披露的内容不全面,相对而言较少,没有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去做。从整个行业上来看,整个行业的披露水平都属于偏低,很多项目上的披露情况都不是很好,有些甚至都不满40%。而且即使是披露出来的内容,大部分也都是一些之前发生的或者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信息,例如环保的理念、环境荣誉方面,以及排污费用的缴纳等等,而一些比较敏感的信息,或者相对重要但对企业不利的信息却很少提及,例如在环境风险、绿化费用、资源费等方面。披露内容的方式也已文字描述为主,严重缺乏货币化的描述,披露出来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一些相对来说从其他渠道比较容易获得的环境会计信息,而像环境风险和污染这些相对敏感的方面,进行披露的企业实在是少之又少,这也就造成了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不全面的局面。

3、缺乏实用性

篇3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账户和零基预算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会计管理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为了进一步坚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强化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以及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应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不断的规范化,从而对财政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必要性

(一)转变政府部门管理职能的需要

由于我国对于行政体制改革的加深,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只依靠政府部门,这样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水平。因此,应该实行必要的优胜劣汰制度,建立相应的市场竞争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会计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转变理财观念,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较好的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建设新型财政体系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支出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公共财政的建立要求对财政资金供应的方式方法作出改革,对经营管理模式也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一个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事业风险的规避、事业成本的降低有利的会计管理制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包括设置小金库、账外账等屡禁不止

虽然国家规定不允许任何单位和部门进行违法违规的设置小金库和账外账现象,但是在审计过程中仍然能够发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其表现为:(1)隐瞒收入,没有将财政管理过程中的预算外收入纳入单位财务的帐内,而是自行自支。(2)逃避监督,进行乱罚款以及乱收费所得的收入没有纳入单位财务帐内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3)对房屋出租等应该收入帐内的的资金置于帐外,这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应该应用适当的管理手段将其制止。

(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利益,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指示会计人员报假报表、作假账,还有一些才款人员在账务核算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核算,对账务的处理比较随意,对账目的设置不严谨,其表现为;收入不实;支出不实;结余不实。会计信息的失真,对单位内部的科学管理和重要决策有着不利的影响,同时对单位外部的监督和评价也受到了阻碍。

(三)会计应该具备的最基础工作极不规范

经过审计的调查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这种基础工作不规范的现象,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对于记账凭证和原始彭正不规范,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对外部凭证和内部凭证的审核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作废的发票、假发票和填写不完整的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时常出现。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及时处理业务,对会计科目的名称填写不规范,对会计凭证内容的填写不完整,例如出纳、编制人等相关人员不进行规定的签字和盖章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完善,对于一些支出包括实物的购买、差旅费、接待费和会议费等一系列指出,不进行严格的审核,导致支出标准和范围扩大,行政的运行成本也加大了。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措施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的一些弊端的分析,应该采取一些合理的综合治理措施,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会计管理工作的保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立合理、健全的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

在新形势下,建立合理、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应该对会计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以及财产清查制度等,从而使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内部审计的监督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经济活动、会计人员职责的依法履行职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队伍建设的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积极全面的配合国家财政的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对于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作为工作重点,要保证从源头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参加必要的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举办的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和上岗证等一系列考试,坚持从整体上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要坚持对职会计人员进行不断的后续教育工作,要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活动,进行及时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技术,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够较顺利完满的进行。对于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政府和单位等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有效措施进行具体的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管理力度和外部监督的要进行不断的加强

审计、财政等业务主管部门和国家机关要对政事业单位进行不断的监督检查,使各单位规范财务管理、遵守财经法规、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该进行业务考核,使会计工作能力不断的增强,业务素质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一、培养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现行的会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与会计人才市场所需求的专业人才相脱节,会计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呈现出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有悖于科学发展的社会理论。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缺乏信任,认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心态浮躁,责任感不强,同时对教育体系的单一性存在偏见,从而使这一脱节现象更为明显。现在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力量来推动,需要一股新的活力来改革创新,这也反映出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转型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使用人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这一变化必然推动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由教学型向应用型的培养模式转化。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所拥有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薄弱,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的发展要求,使得会计行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一矛盾具体体现为大量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的被迫转岗,而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会计学专业人才,这是人才的浪费,也是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通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人才市场对中、高层次及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大,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不单纯看重学历,更注重其是否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是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者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会计学专业人才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者。现阶段,资本化市场运作占主导地位,大企业只有29%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报表及相关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工作,71%的会计人员从事资本运作、财务管理和预算制定等工作,有70%的公司总裁是来自于财经方面的专家,并且是以会计行业的专家为主,可见会计的角色正逐步向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者和决策者转变。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是资本市场的主要运作者,是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其运用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预测与决策、控制与评价,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将自身的应用型才能转化为企业价值。应用型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企业的价值创造乃至整个社会的资本积累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的动态目标,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提升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会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基本素质与理论知识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导向,同时以企业需要为根本,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据一份关于现阶段会计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报告(如表1):

可见,用人单位对实践性的要求是居于首位的。而且,在一系列的人才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不强,要使其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必须对其进行培训,用人成本加大。可见,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一)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会计人员的诚信、责任心、谨慎性等都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重新定位,使得用人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职业道德的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会计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应成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

(二)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会计学专业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专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所处的环境日新月异,每年都有新的准则和规范出台,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会计工作从以前的会计核算到现在的财务管理与财务预测等职能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据调查报告显示,用人单位能容忍本科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6个月以内34%,1年以内24%。因此,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在市场经济多元化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会计的牵涉面越来越广,会计工作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核算职能,更要完成成本控制、风险管理与投资决策等重要职能,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人才要掌握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善于接受新事物,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并能适应于经济发展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应是国际型、沟通型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和我国的入世,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国际化越来越普遍,国际间的交流愈加显得重要。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国际性的培养,不仅掌握本国会计知识,也要相应地了解国际商务知识和国际会计业务,处理好国际间的会计协调问题。同时,也要求会计学专业人才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分析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与外界交流和沟通,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

会计学是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科。长期以来,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中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过分地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在人才培养中,先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教学,再进行会计实践的教学,人为地割裂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不但影响了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培养,也影响了独立思考、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机制束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现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的考核,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注重对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而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在大多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实践所占比重并不少,但大多流于形式,其学时并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同时,由于招收规模的扩大,使得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与科研任务,影响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更新;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不重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使得教师不愿意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上下功夫。人才的培养机制束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应用能力不强,人才亦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生就业难,这个尖锐的问题反映出教育的产品――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企事业单位现在都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会计人才,致使刚出学校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充分的经验,实践能力较弱经常吃闭门羹。高校对学生进行统一性的专业知识教育,灌输会计理论知识,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且统一用考试来检测学习成果,而忽略了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教育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学生光学习理论知识而忽略了现实当中的实际操作性,就业的困难明确指出了教育的缺陷。

(四)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下,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却日益明显。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其他相关知识,如管理、金融、税收、法律、证券和投资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然而长期以来,在高校会计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从而忽略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不合理搭配导致了培养出的人才过于专门化,知识面过于狭窄,缺乏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知识结构薄弱,缺乏打破成规的勇气,且综合素质达不到经济市场的要求,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

四、建立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而模式正如一个舵手驶向成功的彼岸所要走的航线,是至关重要的,在培养中应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使培养活动系统化、秩序化,从而达到所要的目标。

培养目标的动态变化性,决定模式的建立不仅要与之相适应,而且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方能在动态的环境下稳定成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将科学理念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将人才培养成一个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全才。因此在模式建立上,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固不可少的环节,是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使得理论与实践实现一体化的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的天平逐渐推向平衡化,而改变之前一边翘的状态,并在此之间相应转变教育模式,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同时增加校外实践课程,实行动态结合的教育,将人才推向多元化的发展,发扬人才的个性。

(一)素质培养

作为人才市场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素质培养是立足于人才培养的根本点。所谓“人才”,先成“人”,后成“才”,而成为“人”的本质就是自身拥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任何企业都关心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加深,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现代教育模式中夹杂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而忽略了人才的素质培养。因此高校应当把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于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时刻提醒学生对自身素养的重视,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协调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加快专业课程体系的变动,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

南京某高校针对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合理度与课时等的态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少数学生认为不合理,仅有1/2的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表示有兴趣,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提出要加强实践性的教育环节。以上结果表明目前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课程体系仍然不够完整,同时学生普遍认为现有的实践环节教学不够突出,实践课时安排不足,致使参加工作时在校学习的东西并不能熟练运用。因此,高校应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厚基础,宽口径”,将会计、计算机技术、税收、法律、外语等各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各课程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结合,理论模块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以公共课程为辅助,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课程,使专业会计教育与行业标准接轨,让学生对理论的熟练掌握适应不断变革的经济格局。

2.层次性的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北京工商大学杨有红教授就会计人员应具备素质的重要程度对部分分布于不同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可见,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与多元化的能力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应突出知识结构的层次性,以育为主,同时展现各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要求学校增加实践性的教育环节,以克服传统会计教育下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接受手工操作的培养,在实践中寻求真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此来培养拥有多元化能力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三)动态多元化教育

1.实行动态式教育,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不同的,如果都采用同一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部分人才的泛滥和一些特色企业所需人才的匮乏。高校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根据区域内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定位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地方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并建立与会计实践环节相适应的企业实习基地,与社会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进来,弥补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弊端。

2.由单一型向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转换

组织形式集团化、经营方向多元化,企业经济活动范围由国内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强调专业对口的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国际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需要。鉴于目前态势,我国高校会计培养目标定位应由单一型的专才教育向多元化的通才教育转变。在经济发展多元化的环境下,各个部门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而教育的统一性将本来具有个性的人才磨合成了“大众人才”,这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反而增加了人才就业的困难度。高校应考虑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和接受水平,采取弹性学制,对学生进行差别化教育。在规定部分必学课程外,还可以在一个学院内增设更多的选修课程,增加实践性选修科目,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这样不仅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掌握不同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个性人才,使得人才多元化的水平有所提高。

3.促进教育模式的转变,实行融合教育

教学和指导会计实践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高校教师应注重“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针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融合教育的措施,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校内、校外两边跑,同时又完善教师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高校可以分派教师到企业实习,这样在课堂上以理论为基础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实践知识为主深化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并掌握,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复合型。同时,高校也可聘请校外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来校兼职,为学生讲解实际中的案例,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做到进一步的结合。

五、结束语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经济目标与市场目标。而应用型会计人才作为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时间性概念,其职能和作用都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更着;作为会计行业的坚实力量,经济信息的获取者和分析者,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下要不断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以核算趋向管理,扩展企业理财思路,成为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资本市场的支配者。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已经不可逆转,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知识经济体系的主体,能够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活跃于信息化时代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环境,客观上市场对于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对于人才的造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重在氛围的熏陶和实践环节的训练。来源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人才自身的多方面影响,社会与学校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相互发展,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与研究,根据经济的动态发展,确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框架,及时调整对学生的培训方向和能力提升计划。会计学术的繁荣源自于丰富的社会实践,而实务工作又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指导,所以为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需完善课程设置,在讲授理论的同时也要结合对实践能力的重视,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科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佩芬.“双导师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2] 陈学清,郑岩.地方大学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N].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3).

篇5

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在利差收窄、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监管趋严的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在转型构建全市场、全客户、全价值链的管理业务和综合服务模式中,管理会计的应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规划和控制,是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会计分支,是为“管理”服务的“会计”,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和考核的职能。

二、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完成、风险积聚和金融脱媒程度的加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同业竞争的加剧,经济金融环境在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寻求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科学决策以及提高自身科学竞争力的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理论。而管理会计理论的日趋成熟以及在发达国家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整体金融业而言,我国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无论是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已渐渐普及,各个银行在引入管理会计的内容、应用推广方式上各有不同。例如,工行银行开始应用时间是2004年,从2000年开始启动机构、产品、部门、客户四维度的管理会计系统开发;2004年业绩价格管理系统和成本还原系统上线,目前机构、产品、部门为维度的矩阵式管理体系已在全行投入使用。上海浦发银行2003年起建设了以责任会计、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全国成本管理和风险资本分摊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分析和评价体系。

从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在商业银行应用的情况来看,随着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银行业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完善了综合经营计划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但国内银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还相对较低,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全面预算管理、费用核算、资金管理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等等。

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制约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商业银行内部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软环境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亟待改变,二是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银行多采用总、分、支的管理模式,而国外银行多采用扁平化事业部制,使得管理会计很难在传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下得到很好应用。

(二)应用模式选择不当

从西方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实践来看,目前能基本满足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模式主要有责任会计模式、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全面预算模式、本量利分析模式。但由于客观上存在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特点与工业企业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异,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上的差异,在选择管理会计的模式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些甚至照搬国外的模式,导致实施管理会计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且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考核等方面发挥了其应用优势,但是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应用价值链分析银行业务流程、确定银行竞争优势及处理银行定位问题时,不仅需要内部信息,还需要采集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数据以便对竞争对手进行跟踪了解。通过对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的分析,能够使商业银行尽可能地掌握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可能对银行产生的影响,这对于银行决策层进行决策和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路径

(一)改善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

要改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需要自上而下营造应用管理会计的氛围。高管领导层应认识到,在如今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均具备创新空间的管理工具,管理会计以组织战略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其目的是为管理服务,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为便于管理会计在行内有序开展应用,应根据行内资源状况、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等制定管理应用的阶段规划,并围绕规划制定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激励约束机制等详细计划;另一方面,要为系统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其他规划工程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

(二)全面设计,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主流的组织架构形式为“一级法人、分级管理”,在短期建立网点、人员为责任中心的模式尚不现实的情况下,应强化一级分行的条线管理职能,按条线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业务、产品进行统一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管理机制。在实行责任会计时,全面预算模式更为合适。与传统的责任会计模式相比,全面预算模式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同时可以实现激励方式的多样化,这对于国内业务种类繁多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更为合适。

(三)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会计系统

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满足深入开展分机构、 分客户、 分产品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包括利率、 流动性、 资本充足率等内容在内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块、客户信息数据分析模块、产品数据集中分析模块、 风险预警机制等功能模块,建立一套 “机构预算、 业务预算、 产品预算、 客户预算” 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含运营成本、 税务成本、 内部资金成本、 风险成本、 资本成本等在内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及以经济增加值( EVA ) 、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KPI )等为方法的绩效管理体系为主体的系统,形成 “前、 中、 后” 一体的管理循环。

(四)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系统,为管理提供“定量化”支持

以管理会计平台为依托,将各放射状的系统重构为一条环形信息路,银行各层级各部门可以共亨信息成果,服务绩效评价和管理经营,增强信息应用时效性,准确计量客户贡献、产品效益、员工业绩、部门条线业绩和机构业绩,满足评价与激励决策,调动全行经营活力和价值创造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速明显放缓,选择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创新对于商业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篇6

一、我国快递行业的行业结构及业务分布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呈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早在2010年,我国快递行业每日业务量就已经达到1000万件,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根据中国邮政局2013年10月公布的邮政行业运行状况显示:2013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70.3亿元,同比增长50%,异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4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7.6亿元,同比增长30.3%。

在业务量上,中国GDP每增长1%,中国快递业就以2.9%,相当于3倍的速度在增长,快递业的发展对GDP的拉动作用很大,中国快递行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在业务结构方面,快递行业包括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在我国快递行业中,异地业务一直是主力军,无论是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都是占比较大的,而同城业务虽然在业务量上占比较大,但由于其费用较低,因此相对于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不高。

在快递业务的地区分布上,东部地区是我国快递行业的重点发展地区,2013年我国东部快递业务量占到全国的81.3%,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快递行业无论是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都发展较弱。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势头十分良好,快递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不少企业打价格战抢占市场,快递行业销售毛利率下降。国际快递业务的利润较高,但大部分由外资企业把持。

二、我国快递行业主要企业及市场分布

1.以中国邮政EMS为主导的国营企业

中国邮政于1980年成立了EMS(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是中国快递行业国营企业的代表。

优势:政府的政策支持,依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完善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充裕的资金。

劣势:运行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用人制度僵化,用工制度不灵活,没有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缺少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决策不迎合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EMS也在不断探索着新的发展模式。上海邮政EMS与日本雅玛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于2013年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拓入网进境快件市场,共享在电商物流等领域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这表明EMS也将在电商快递市场夺取一席之地。

2.“四通一达”(即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和韵达快递),和以商业快件为主占据高端市场的顺风速运两部分组成的民营阵营。

代表公司:上海申通和深圳顺丰速运公司

优势:速度快,服务质量高,经营灵活,口碑好

劣势:一定的资金困难,政策限制,良莠不齐,管理分散

以申通为首的民营快递企业阵营,在短时间内通过加盟的扩张模式,实现了快速扩张。

虽然民营快递的业务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递增,但是行业内部的隐患也越来越大。因为加盟商和承包商的资质良莠不齐、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使得民营快递企业无法提供统一的、品质稳定的服务,无法相互协调、集中管理,从而导致了中国民营快递行业中企业规模偏小、物流管理十分分散、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等诸多行业问题的存在。

而顺丰快递是以网点直营模式发展,主攻高端市场,因而价格也是行业内较高的。因此,大多数公司和网商不会选择顺丰。顺风采用直营模式,开设站点相对较慢;其次,而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商务快件的增长也不及电商包裹的增速;再者,因为人力以及其他费用的增加,顺丰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隐患。

民营快递企业近年来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外资阵营:以Fedex、DHL、UPS、TNT为首,占据着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的市场份额。

优势:先进的管理理念,雄厚的资金,完善的全球调控网络

劣势:政策限制,中国的物流网络不够完善

根据中国社科院《我国快递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课题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高端国际快递业务市场,国际快递公司占据80%的份额。而国际物流巨头在占据高端快递市场的同时,还不断涉足中低端市场和细分市场,并开始通过并购等手段完善其网络资源。例如,DHL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占据主要地位,还在增设服务网点,开辟国内快递市场;Fedex及UPS抢滩中国航空快递份额;TNT利用连锁经营建成全国公路快运递送网络,中国国内民营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三、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快递行业的发展是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的,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结合我国快递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快递行业将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行业品牌集中度加强

我国的快递业虽然规模较大,但相对于国外比较成熟的快递市场,我国的快递行业品牌集中度较低,整个行业比较混乱。未来快递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淘汰,整个行业格局会进行调整和改变,全球快递巨头已经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保持20%以上增长。外资的进入会使许多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被迫出局。

另一方面,快递企业间的并购也会增加, 2012年8月申通快递收购天天快递,强强联合成为了快递业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我国民营企业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发展如此迅速,得益于灵活的管理体制和对国内市场的熟悉,在以后的发展中,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民营企业将脱颖而出。

2、信息化、智能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我国的快递行业强劲的发展助力,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网上购物的用户,快递行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加强也大大改善消费体验,提高快递效率。而未来快递业的发展中,信息化必定是其发展的亮点。智能化是为了克服快递行业派送延误、信息泄露等问题而产生的发展趋势,由于快递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机器人是快递企业取代人工作业的理想工具。

目前,亚马逊,顺丰速运等快递企业也都在进行无人机送快递的研发,亚马逊于2013年就公布其小型旋翼无人机送货上门的研发项目,快递业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

3、政府监管趋于完善

我国快递业发展三十年来其规模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快递业的监管还是不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滞后。我国在2007年9月正式公布了《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但我国快递业仍存在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竞争无序等现象。完善法律法规,使得快递业有法可依,按照指定的法律法规对快递市场进行管理,保护快递市场的规范、有序,将是我国政府下一步要做的举措。(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程军.我国快递业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篇7

关键词: 商业银行;公允价值;现状;对策

一、我国银行业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总体现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按照持有意图,将金融工具划分为:交易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等4类,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情况见表1。

由于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证券投资规模较小,因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总体规模很小。我国上市银行2008年年报显示,在上市商业银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中,金融资产平均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为9.45%,金融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为1.2%,而美国上述两项比例分别为31%、11%;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八成以上,而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衍生金融资产不足两成。

从经济环境的角度来看,我国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大,市场非理性操作情况较多,加之我国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金融创新较少,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业绩和未来发展的判断仍以补偿历史成本后公司实现的利润为基础,因此在考虑采用公允价值的范围和层次上,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有一定区别。

二、我国银行业运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虽然我国银行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较窄,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风险却不容忽视,存在的问题及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一)金融工具分类不完善,导致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在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应用不同性质的输入值将对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为了使报表使用者了解其中的差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引入了“公允价值级次”的概念,根据实务操作上的可靠性和管理层运用估计的程度,将用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输入值按优先次序分为3个级次,即按公开报价计量的公允价值、按可观察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按不可观察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2009年3月6日,IASB了《改进有关金融工具的披露(对IFRS 7的修订)》,确定了公允价值的3个级次,这些层次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57号准则中阐述的层级类似。公允价值的确定有3个层次:Ⅰ.通过公开市场报价来确定;Ⅱ.通过自主定价模型和相似资产的公开市场价格来确定;Ⅲ.重要市场信息无法获得,完全通过估值技术来确定。总的来说,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因信息来源的不同而不同,基于市场信息比管理层估计信息可靠,也就是第Ⅰ层次的资产要比第Ⅱ、Ⅲ层次的资产可靠。

目前我国金融工具按照持有意图分类并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的方式,掩盖了公允价值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虽然报表附注中披露了有关信息,但是披露仍欠充分,加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受到外部市场有效性的极大影响,我国目前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中,只有少数存在活跃市场,更多要依靠估值技术,处于第Ⅱ层次的金融资产比重较大,但是依照现行分类标准,财报上无法披露不同层次的金融资产规模及信息。

(二)增大利润和权益资本的波动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在资产被处置前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通过2007-2009年的数据量化说明波动程度。

从表2可以看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比重虽小,但其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却远远大于它的比重。总体来看,中国工商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营业利润的影响,2007年为6.62%,2008年为-23.25%,2009年为-9.91% 。金融资产对营业利润的影响也远大于金融负债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工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对资本公积的影响各年有所不同,2008年影响较大。

篇8

关键词:快餐特许连锁选择

我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以年%月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北京市场为契机,揭开了中国现代快餐业的发展里程。上世纪"**年代,中国快餐业以’**(的年递增率迅速增长,行业利润率在!)(*’)(之间,快餐业成为支持餐饮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快餐的需求将会更大。洋快餐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占据着快餐市场,虽然曾经有“红高粱”、“荣华鸡”等中式快餐先后向洋快餐叫板,却相继大败。几经较量,中式快餐在失败中积累着经验。缺乏品种的标准化、生产的工厂化、经营的连锁化和管理的科学化,是制约我国快餐业向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抱守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分散的组织形式,面对洋快餐的冲击,中式快餐业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纵览国内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大多数是走了连锁化经营这条路,通过发展物流业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但同时,也有许多中式快餐企业在连锁经营上急于求成,盲目实行特许经营,随着分店的增多,出现的问题也越多。中式快餐企业何时采用特许连锁经营,如何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快餐企业连锁经营的本质特征及动因分析

快餐连锁企业是经营同类品牌品种、使用统一名称、标识的若干同业店铺。快餐连锁业是以统一采购、加工、配餐、配送为核心,以资本与产权为纽带或授权与特许经营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产品服务标准化、生产加工工厂化、管理规范化、共享品牌与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可分为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三种形式。特许连锁又称合同连锁,加盟连锁。其本质特征是主导企业把自己开发的商品、服务和营业的系统(包括商标,商号等企业形象的使用,经营技术,营业场合和区域),以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店在规定区域的经销权和营业权。加盟店则交纳一定的营业权使用费,承担规定的义务。在连锁经营管理中,各种管理系统共用的基本原则是主义: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这三点缺哪一个,连锁经营系统都难以形成。标准化是为了便于连锁经营模式的复制、利于特许经营体系的管理和控制或保持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一致性。简单化是指通过对作业流程、岗位活动的简单化,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推广和复制的目的。专业化,就是连锁经营体系各基本组成部分的总体分工问题,即通过各部分的专业分工、专业运作和有机协调来保持整个连锁体系的良性运转,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机整体。从快餐的社会需求、市场定位、服务特征、发展条件与模式等方面看,正餐酒楼的特征更多的是以满足精神性消费为主;而快餐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基本就餐需求为主,就餐目的更多地体现出消费的物质性。现代快餐的制售快捷、食用便利、质量标准、服务简便、营养均衡和价格低廉的基本特征正好迎合了社会的基本必须性、消费的大众普及性,服务的简便快捷性和经营的价廉物美性的要求。现代快餐只有坚持大众基本消费的市场定位和自身特征,才能确立快餐的市场和需求价值,才能发挥需求容量大的优势,快餐企业的发展也只有追求规模效应,注重规模效益和规模优势的体现,练就较强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我国快餐连锁企业特许经营的有效分析

我国快餐企业发展思路、模式和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突破。在快餐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得到认同,发展领域进一步扩宽,一批品牌代表企业纷纷涌现与壮大的同时,在企业发展中,市场与目标、速度与效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磨合与统一,存在着模式雷同和创新不足,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赢利模式和成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面对市场的挑战,快餐企业要发挥规模效益,必须实行连锁经营的发展途径,连锁经营是标准化操作、工厂化配送、规模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的保证。实现标准化操作是方向,品质的作用不容忽视,注重品种和经营管理的标准与稳定控制是企业扩张和走向规模的前提;发展前期的适度标准化体现了实现标准化的渐进性,是可以成立的。连锁经营工厂化配送是快餐企业发展的必要选择,采取产品集中采购配送是降低经营成本和保证经营稳定的条件,但要量力投入,讲求实效。在快餐企业发展和成长中,发挥产业联合、科学化内涵的作用十分重要,是支撑和维系快餐企业规模发展的保证,其中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借鉴和创造的过程。特许连锁经营更具挑战性和风险性,在快餐企业发展中四面出击和简单授权,难以保证企业的稳定性,特许连锁可以做,但需要直营连锁的样板示范作用,直营连锁和特许连锁应是战略伙伴的关系。在向另一个地区和全国市场发展中要组合式、区域式共同推进,单一和简单的特许扩张模式和推进往往造成控制力减弱、管理困难和顾此失彼,在发展中难以提高系统服务和连锁能力的示范和支撑保证,出现加盟失误而影响企业品牌的信誉和长久发展。首先,目前在我国连锁经营已有的直营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三种形式中,形成了以直营连锁为主,特许经营起步发展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与我国快餐连锁企业发展条件有关,但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如果只发展直营店,企业将很难实现规模化经营和规模效益。从国际连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当直营连锁发展到一定规模,形成自身的品牌和管理模式后,都转向以特许经营为主。因为直营连锁的发展常受到资金、地域、时间、地方法规、税收等严格限制,很难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其发展速度缓慢,所需资金量大,管理难度加大,使总店投资风险增大,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又不能较快占领市场达到规模经济,就有可能使一些总店发生严重的资金周转不灵或亏损,有些甚至不得不关门或出让。而特许连锁是一种经营技巧、业务形式的许可,是一种软体技术即知识产权的授予,它不受资金、地域、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在同一时间可在任何有消费者的地域发展多家,并以低成本小风险的特征迅速扩张。西方连锁经营的经验和我国连锁经营的实践都表明,在连锁经营发展初期,发展直营店是一种合理选择,但完成了直营示范的功能后,必须转入特许连锁,才有可能形成规模化经营。其次,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和较完善的管理系统后,应适时地运用特许连锁的方式来发展。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管理系统的完善是中式快餐连锁企业无止境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加盟店,会更好地完善企业管理系统。国内一些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发展加盟店的初期实践证明:加盟店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会比直营店对连锁企业的管理系统提出更直接、更多和更严的要求,这种来自于外部但又处于一个经营系统之中的内外压力,客观地创造了中式快餐连锁企业提升和完善系统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有利于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加盟店的监督、促进下发展。我们不可能等到自己管理系统完美无缺时再去发展加盟店,这样我们会失去发展机会。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必须去抢占市场,形成规模,运用特许经营方式发展加盟店是一种十分好的方式。

三、特许经营在我国快餐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的特许经营萌芽于上世纪*+年代末,最初是一些国际特许经营组织率先采用该方式直接进入我国市场。肯德基是第一家在我国发展的国际特许经营组织。后来,我国企业也相继接纳这种方式,于,+世纪-+年代初涉足特许经营。目前,在餐饮业中主要是一些老字号企业,以自己的品牌、制作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特许经营,如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和天津狗不理包子店等。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特许连锁这种经营模式虽有所发展,但发展仍然缓慢,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观念制约。特许经营倡导的是利益分享的经营理念,连锁企业追求的是如何与合作者共同把“蛋糕”做大。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连锁企业重竞争更重合作。而在我国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思想影响,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喜欢搞“小而全、大而全”,自成体系,总想分给合作者的“蛋糕”越小越好。这种做法,是我国历史上几千年小农经济、小生产的落后生产方式的残余影响在当前经济领域中的折射和反映。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特许经营的推广就失去了思想基础。"缺乏理论指导、宣传推广不够。特许经营在美国已有百年历史,而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理论界对此研究不多、不深,新闻媒体对此只停留在现象报道、宣传,只有少数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尝试、探索,大多数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对该经营模式尚不清楚。"名牌快餐连锁企业和名牌产品少。在特许经营体系中,名牌连锁企业是核心,名牌产品是依托,缺少它们,特许经营企业就难以吸引加盟者。而在我国,名牌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和名牌产品少,许多名牌也是靠“造名”而成功,品牌缺乏文化含量和知识化、现代化的运作系统。在餐饮业中,一些老字号企业和产品,也因缺乏现代的管理模式而使得名牌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法制不健全。特许经营这种形式对社会的市场环境和法律保障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完备的规范体系。然而,目前我国特许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原国内贸易部!&&’年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这仅仅是初步的管理办法,其中对调整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关系的一些规定没有包括进去,容易引发一些纠纷。*"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在特许经营中,特许人与受许人虽然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但协调两者关系,形成整体合力,需要特许人具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即特许人既要有综合性的经营管理人才,又要有专业性强的经营管理人才。如麦当劳就雇佣了大批专业化房地产的人才去世界各地寻找最合适的开店店址,从而提高分店经营的成功率。而在我国,由于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在特许经营中,特许人前期介入不深,期中管理、服务和培训跟不上,导致特许经营体系的整体性不强、系统性不够,这使得特许经营的优势大打折扣。

四、推进我国中式快餐特许经营的几点建议

世纪将是我国流通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发展特许连锁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使特许连锁在中式快餐业中驶入发展的快车道,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实施倾斜政策,扶植名牌

快餐企业和名牌产品政府要切实推动特许经营发展,应将扶植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对市场的建设、指导、扶持、监督等措施,促进名店和名牌产品的健康有序发展。这一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于已有一定声誉的名牌中式快餐企业,各地政府应优先注册登记,防止他人乘虚而入而使中式快餐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对于那些有多年经营历史的传统老字号,政府应鼓励支持他们开展特许经营业务,鼓励他们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市场,迸一步提高中式快餐企业的知名度。"

篇9

下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特点以及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的特点

1.1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受国家保护和制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迅速,传统的经济审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越来越快的市场经济。因此,经济审计工作必须要进行快速和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而为了减少经济审计工作的大量成本费用,加快经济审计工作的改革速度,政府在其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政府对经济审计工作的介入,可以保障经济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还能保障中国商业银行的经济审计工作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控制。

1.2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标准是由国家政府制定的

中国的商业经济是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进步的保障,因此商业银行的会计和审计工作的标准都是由政府来制定的。由于国家政府对会计和审计工作的介入,商业银行的会计和审计工作就具备了国家性质,因此会计和审计的工作就受国家的制约和保护,这样可以保障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完整性和可实践性,便于为中国银行的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

1.3中国不同的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存在很大的差异

虽然中国的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标准是国家和政府制定的,但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差别却很大,针对不同商业银行的制度不同,会计和审计工作在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表现形式就会有所不同,而且由于银行经营活动的范围不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内容就会千差万别,因此不同商业银行的会计和审计工作存在差异,是现今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特点。

2.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2.1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的标准与国际化的会计工作标准接轨

中国商业银行因其会计的涉及范围不同,所执行的会计工作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是这种会计工作标准的不一致,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市场经济和维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十分不利,通过实行国际化的会计工作标准,可以改善这种不一致的局面,利用国际化的会计标准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会计进行统一,可以有效避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标准不统一问题,减少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竞争力的困扰,推动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标准与国际化的会计标准接轨是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发展的趋势。

2.2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的管理上的统一

一般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较多地关注经营活动的壮大和发展,往往忽略会计工作,导致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管理不能实现统一,有的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比较先进,已经引进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但是有的商业银行的管理方法就相对比较落后,还采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办法对商业银行的会计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很严重的滞后性,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对会计工作造成不公平的影响,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管理的统一是未来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2.3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手段趋于现代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手段不断发展与完善。由于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提高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同时计算机数据库也在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中占据重要地位,各种网络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如网络银行、支付宝、手机银行、ATM自助银行等,网络通讯技术在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中的体现,都预示着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手段趋于现代化。

3. 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3.1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渐渐呈现集中稽核的趋势

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往往是针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事后的审计,这种审计存在很大的漏洞,难以将审计的结果付诸于实践,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中国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应该转移重心,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的措施,做出适当的奖惩,将经营活动的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在商业银行实行垂直集中稽核的前提下,对总行的法人负责,实现审计工作与相关人员分离,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渐渐呈现集中稽核的趋势,是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

3.2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渐渐与国际化的审计标准靠拢

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来说,虽然由政府制定相关标准,但是不同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出现的差异,影响了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审计工作的质量,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已经向国际化靠拢,因此商业银行的会计的审计工作渐渐与国际化的审计标准接轨,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3.3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渐渐呈现专业化和社会化趋势

中国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是对商业银行经济活动的监管和控制,是商业银行开展一切经济活动的必经之路。以当前发展来看,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由于审计工作没有实现专业化,缺乏严格、统一的执行标准,经济审计的工作也得不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有效的改善,造成经济审计工作的观念和模式的滞后。但是随着经济活动的透明化,中国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就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理解,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就会呈现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为经济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结束语: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与国家化的标准接轨,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会计和审计工作的社会化、现代化和专业化是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要想得到较快较稳定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商业银行的会计和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夏博辉.深圳发展银行会计部.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的现状与未来.2010.05.06.

[2] 李峰,赵健伟.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加强金融风险防范[J] . 经济师, 2008.04.05, (1) : 167- 169.

篇10

1.1 工作人员不能全面认识内部会计控制

我国当前基层行政职业单位缺乏有效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理念,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虽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但是,这种生搬硬套的行为不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力度不够,没有深刻体会到自己相关职责,还有的管理和领导工作人员常常左右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而且,会计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意义,只是将内控制度当成限制他人、束缚他人的条例,从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受到影响。

1.2 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有效科学的管理控制需要会计基础的支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缺乏薄弱基础,要能够进一步强化,例如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印签保管存在较多漏洞。个别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指定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方法,从而导致财务活动的运作缺乏制度保障,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1.3 预算管理得不到相应的控制

目前行政事业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所实施的零基预算没有对预算人员和单位进行有效控制,在实际预算过程中缺乏合理科学的依据和基础数据,不能够正确鉴定现有数据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不能够通过科学手段来确认经费定额,这都导致财政资源配置受到影响。预算科目本身就具有粗放型的特征,不规范的编制、不及时的预算批复都会让预算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权威性受到影响。

1.4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监督

我国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有严格、紧密的法律法规监督体系,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法制观念,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形成违章必究、有章必循的格局。财务部门存在重视资金分配预算、轻视资金监督使用的行为将会导致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有的基层行政事业中虽然设置了专业的内审机构,但是,内审工作因为得不到管理和领导阶层的重视,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难以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履行相关权限和职责,不能按照内审准则要求来进行一系列工作,从而导致内部功能得不到发挥,诱发内部控制监督较为薄弱的现象。

2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2.1 建立健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提供可靠的基础,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预期目标的实现,从整体上提高基层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改善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以预防控制为基本发展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通过事后控制来提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效率,最大程度上避免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中不法行为的出现,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效率,促进单位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结合当前单位发展实际加以系统化分析,通过规范的程序对单位内部会计行为进行监督,严格按照授权、执行、检查等工作流程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物质采购、投标基建项目等进行科学化控制,全面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效率。

2.2 规范单位内部会计基础性工作

就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来看,会计基础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以及单位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通过积极创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监督环境,来规范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应当充分做好岗位设置工作,确保其满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按时设岗、按岗设人,在明确会计工作人员各岗位职责的基础上,通过人员直接的协调配合、分工协作,完善单位内部会计处理程序,落实内部会计核对制度,提高基层行政单位内部会计信息机财务信息的精准性,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2.3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有助于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进行系统化分析,积极制定与资金、业务及财务等相关的工作计划,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当不断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便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依据预算计划执行各项经济活动,最大程度上避免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制约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效率,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质量。

2.4 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意识

篇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在我国旧的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效率不高,改革后新的财政体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的改进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

        1.有利之处

        首先,通过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使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入库率大大提高,保证了政令畅通,财政改革措施得到认真贯彻,达到了政府机构精简的要求,节约了费用开支。其次,现行的审计监管方式有利于审计部门以政府工作为中心,强化行政监管力度。例如,某市审计局接受市政府对全市土地出让金进行审计的任务,审计结果表明在开发土地过程中存在土地出让金流失,土地税费漏交等问题,审计部门及时向地方政府提出有关建议,该市政府就审计部门的意见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再次,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管制度有利于解决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问题,并在单位内部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防止舞弊,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有力地补充了政府部门外部监管的不足和滞后性。

        2.不足之处

        (1)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不到位,内部约束乏力。《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该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在实践检查中发现有的单位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有的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都是若干年前的,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负责人认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以后钱和账都由财政把关,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有可无,导致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会计管理松懈。

        (2) 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不到位,把关不严。大部分单位存在不同程度地受理不合法原始凭证的现象,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监督水平不高,有的单位会计、出纳变动频繁,有的身兼数职,有的单位负责人让不懂会计业务和政策的人员担任会计、出纳,先上岗再拿证,由于平时学习不够,会计监督和管理水平难得提高。会计监督主体受客观支配,会计人员不具独立地位,其关系和利益依附于单位及领导,他们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可能对单位领导实施有效监督,唯领导意图是从。

        (3)单位负责人规范意识不够,责任感不强。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责任主体,有的单位财务收支无审批联签制度,无论支出金额大小单位负责人自己说了算;有的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律、法规不熟,不能依法组织和监督会计人员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重资金轻管理;有的单位负责人授意财会人员违规办理会计事项,甚至私设“小金库”。

        (4)政府监督部门配合不到位,效率不高。《会计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赋予包括审计、财政、税务在内的各部门监督指导会计工作的责任,这些部门的监督都是事后监督,在各自的监督检查中检查的内容和重点不一样,没有履行监督和指导会计工作的职责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工作效率不高。

篇12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西部的黄河上中游,清水河上游的六盘山东北部,属清水河、葫芦河和泾河三大河系的发源地。灌区植被稀疏,林带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春季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又受欧亚大陆及青藏高原气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夏季降水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点。

一、农田水利现状

原州区境内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有水库灌区、小型井灌区、小型井灌区、小型扬水灌区、高效节水补灌区五种类型的灌区,现状灌溉面积为19.05万亩。

原州区现有中小型水库共计33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11座;总设计库容3.2亿m3,因多年运行淤积,有效库容0.99亿m3。水库水源工程截止2008年,已有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等3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同时完成了张易、二营、杨达沟、黑洞沟、康沟、上店子等6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贺家湾、西梁小(一)型水库2座。

清水河流域有水库26座,包括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等3座中型水库;贺家湾、青石峡、郭庙、陈家沟、毛家沟、海子峡、上店子、大马庄、潘家庄、杨达沟、黑洞沟、二营、清溪沟、吴庄、蒋河等15座小(一)型水库和蒋口、曹河、马庄、陕庄、杨庄、饮马河、上饮河、杨郎南门等8座小(二)型水库。至2008年已完成二营、杨达沟、黑洞沟等3座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

葫芦河流域有水库4座,包括张易、雨洛沟等小(一)型水库2座,宋洼、驼隆沟等小(二)型水库2座。截止2008年张易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

茹河流域有水库3座,包括康沟、崾岘等2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即小湾水库。

1.水库灌区

原州区境内现有水库灌区15处,主要包括有自流灌溉条件的沈家河、冬至河、二营、张易、康沟、上店子、郭庙、大马庄、陈家沟、毛家沟、青石峡、潘家庄、曹河、雨洛沟和陀隆沟等15座水库。这15座水库总的集水面积为948.1km2,年均来水量为5921.2万m3,总库容为1.27亿m3,已淤积0.57亿m3,现有效库容为0.7亿m3,水库灌区可灌面积9.44万亩,现效灌溉面积5.45万亩,库灌区已建设干渠总长128km,已砌护106km,完好率26.1%;支渠151km,已砌护93km,完好率36.5%。水库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渠道衬砌少而且标准低,冻胀破坏严重。灌区现有干支渠279km,已砌护199km,衬砌完好率不足50%;衬砌后的渠道也都因冻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建筑物配套较差,缺少必要的测水量水设施,由于工程建设标准低,先天不足,加之运行时间长,维修资金缺乏,老化损失严重,工程带病运行,渠道供水极不安全。同时,由于畦灌面积大,土地不够平整,渠道及田间渗漏严重,大量水资源消耗于无效蒸发;造成灌区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6~0.48,单方水的粮食生产率不足1.0kg,处于较低水平。各水库的基本情况及灌区的基本情况见表3-1。

2.扬黄灌区

包括固海扬黄十二干渠的七~二十五支渠的19条支渠,和固扩十二干渠的一~六支渠、十八~二十四支渠11条支渠,共计30条支渠,支渠全长41.385Km,斗渠长60.54Km,涉及原州区三营、头营、彭堡三个乡镇,截止2008年设计灌溉面积为5.5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05万亩(包括寺口子及冬至河库灌区)。

3.小型井灌区

井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流域,有清河镇、中河乡、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井灌区。目前项目区有机井538眼,清河镇14眼、中河乡26眼,彭堡镇137眼,头营镇189眼,三营镇152眼,开城镇4眼,张易镇13眼(其中分布在沈家河灌区及固海扩灌区做为补充水源的机井127眼),大口井121眼(其中清河镇10眼,开城镇3眼,张易104眼,河川4眼)。机井主要分布在原州区境内清水河流域的中河乡、彭堡镇、清河镇、头营镇和三营镇,井深在100~180米之间,单井出水量为30~50m3/h,大口井主要分布在葫芦河流域和南部山区的张易镇、开城镇,单井出水量为30m3/h。项目区可灌面积7.52万亩,实灌面积5.73万亩。灌区现有渠道77.47km,已砌护57.4km,配套低压管道27.16km,其余均采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灌溉水利用率为50~60%,水资源浪费严重。

4.小型扬水灌区

主要包括沟道扬水和骨干坝扬水灌区。小扬水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和茹河沿岸,目前共有小型扬水站8处,设计灌溉面积0.145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为0.12万亩。骨干坝62座,设计灌溉面积2.05万亩,由于后期配套工程无资金来源,现实际灌溉面积仅0.15万亩。

5.高效节水补灌区

主要分布在寨科、炭山、官厅、河川等原州区东部干旱片区,共建成生产窖36030眼,设计灌溉面积7.206万亩,由于干旱少雨,现有效灌溉面积仅2.37万亩,

二、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好农田水利是关系到我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快富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只有农业得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其它部门才能具备最基本的发展条件。尤其是在目前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1.现有灌区水源无保障,渠道老化失修严重,不能正常运行,减少了有效的灌溉面积已建成以水库为水源的灌区中,项目区内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地形条件影响和当时历史特殊原因,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加之长期以来管理体制陈旧,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目前,项目区的工程完好30%左右,各级渠道大多以土渠输水,缺乏末级农渠,在此之前,全部为土渠;斗渠全部以土渠输水,渠道淤积、滑塌现象十分严重,渠系配套设施简陋,输水、控水、调水能力较差,造成输水不畅。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

2.渠道灌溉保证率低,灌溉水浪费严重

目前,在库灌区中,斗渠以下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0.40左右,亩均灌溉用水量高达400m3,水分生产率仅为0.25kg/m3。在井灌区中,配套渠系更加少的可怜,大多数都是土渠,渠道渗漏严重,造成农业种植成本大,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灌溉效益低下。

3.产权不明确,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现象使水源不能更好的利用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上,多年来主要以乡村集体投资建设和国家补助形式为主,产权大多属集体所有,工程的管护工作由乡村承担,存在着产权不明确,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现象。近年来,灌区推行了以支斗渠承包经营和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体制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规范的末级渠道管理,在管理运行中尚存在着体制不顺,中间环节多,协调衔接不够。

篇13

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从定义不难看出,会计主要有核算和监督两方面的职能。

这样的职能决定了会计的几大重要作用:首先,它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其次,它加强了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再次,它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善;最后,它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由此不难看出会计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以下就针对会计工作现状展开讨论,并对会计工作未来将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在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却不是十分轻松。它需要会计行业保持一些优良传统,同时也要改掉以及杜绝一些不良习惯和现象。具体如下:

一、 会计工作信息失真、管理薄弱

会计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真实性,也就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工作,填制凭证,并经过相关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进行相关登记和反映,以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真实、正确的。

会计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很好的一种特点,是倡导要坚持下去的,但是现状却让人很是担忧。一些企业为了个人的利益,不认真履行会计工作原则,私自更改会计数据,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导致企业不同程度的亏损,这样,不法人员就可以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款,一些不法人员有意混乱账目,不按公司规定制作会计报表,故意制造出混乱,以便趁机浑水摸鱼、谋取私利。

面对如此残酷现状的挑战,会计行业必须从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首先,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国家可以对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对于守信守法者予以丰厚奖励,而对于失信违法者给予严厉惩罚。同时还可以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教育作用,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其次,企业必须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它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能够有效的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合法;最后,会计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人的头上,因此科学的管理模式也是改善现状的重要手段之一。避免一人做多个岗位的工作,减少会计因领导的操作而造假的可能性,最终达到优化会计工作环境。

二、会计工作相关法制管理不合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管理是一个行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针对会计行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会计法律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此外,新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的,这些都显示出了国家要规范会计行业的力度和决心。

但是现实却不让人十分满意。虽然我国出台的各种会计行业法律规范也较多,一些学者关于这方面的著作也不少,但真正被人们贯彻实施的却很少。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要听命于企业领导的管理,外部监督部门则要听命于地方政府的领导,真正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行业行为的只是少数而已。

还有,我国的会计工作是执行持证上岗的,这个制度已经执行了很多年了,但仍有一些学历不合格、无证人员上岗,这些人的财政知识和技术能力都不足,难以胜任会计工作,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同时,也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与行业管理混乱的现状使会计行业管理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首先,必须坚持贯彻和落实会计法,坚决保证制度和法规在会计工作中的执行;其次,会计法制建设的脚步必须加快,力度要加强。相关部门应对会计法律法规开展大力的宣传活动,采取切实措施,调查和处理在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确保会计工作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对于那些知法犯法的执法者要予以严厉的处罚,起到以儆效尤的正面效应。

三、 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会计电算化以其信息处理的精确性和效率著称。现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远程通讯技术都在飞速发展之中,这对会计的系统结构、方法和实务都带来了不小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了,经过了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到2011年为止,通过国家评审的会计软件已经多大500多个,全部使用电算化的单位也已到达50%以上。但由于地区和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些行业和地区并没有完全实现会计电算化,这也成为会计行业迅猛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

针对复杂的现实状况,国家必须制定分层次的会计电算化策略。首先,那些落后地区和行业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账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移工作重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好准备;其次,已经完成了会计软件电算化的地区和行业,抓紧开发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而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核算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进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战略决战。核算电算化后,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加强经济活动的事前计划、预测和决策、事中管理控制、事后分析评价,切实将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从手工状态提高上来。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这给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工作的改革成为必然,只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才能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与世界接轨的目标,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