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建设评估

工程建设评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程建设评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工程建设评估

篇1

2015年北票市计划解决28个乡(镇),36个村,51个自然屯,3022户,12367口人,2039头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主要包括项目区用水量计算、机泵的选型、蓄水池容积的确定、管网工程等。计划打井35眼(其中大口井12眼,深井23眼),安装水泵35台套,配套微机4台,蓄水池14座,单项泵自动供水17处(其中14处为学校),建泵房及院套23座,铺设输水管路190000m,架设高低压线路4.5km,根据需要增设水质净化和消毒设备。

2经济评价

2.1评价依据及参数

2.1.1评价依据(1)200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组织编制与修订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2013年11月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以下简称《规范》)。

2.1.2评价参数(1)价格水平年。国民经济评价中工程效益和费用在计算期内采用同一价格水平年,价格水平年为2015年。(2)社会折现率。本次设计采用7%折现率进行评价。(3)计算期和折算基准年。工程拟于2015年3月开工,当年即可发挥效益,工程全部建成后发挥正常效益。参照《规范》,工程正常运行期按15年计算,折算基准年定在建设期第1年末,各项费用和效益均按年末发生折算。

2.2国民经济评价

2.2.1经济效益该工程的经济效益用投资利润法做如下计算:根据《水利经济计算规范》的规定,乡村用水经济分析,报酬率采用7%,计算年限为设计使用年,取n=15年,用动态法计算。经调查,此次规划供水的项目区的受益人口为12367口人,共3022户人家,据调查统计项目区群众在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村民可以在打工、大棚及养殖、经商和减少就医等方面增收,饮水安全工程按总效益的20%进行分摊,则饮水安全工程效益为:B=855×0.20=171万元。新增利润详见表1。式中:R0为效益现值;B0=(P/A)15•7%•B;C0为年运行费现值;C0=(P/A)15•10%•C;K0为投资现值;(P/A)15•7%为系数为9.1079;B为年效益171万元;C为年运行费75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经计算:(1)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01%大于10%。(2)经济净现值为236万元大于零。(3)效益费用比为1.18大于1.0。(4)投资回收期为7年。综上可见,均符合经济要求,故本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2.2社会效益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工程实施后将使项目区内长期处在水量、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群众饮用水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使项目区内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不仅提高了健康水平,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项目的实施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2.3生态效益农村供水工程的建成,解决了村镇里部分环境用水、生态用水。村镇街道两旁,居民房前屋后开始植树育林、种花种草、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供水工程还为村镇居民、乡镇企业、工商饮食服务业等单位提供了消防用水。

2.3供水成本及水价

2.3.1水费成本1)工程年用水量该工程年用水量为∑Q,按下式计算式中:Qd为最高日给水量(1813m3/日);H为水泵工作扬程(50m);d为电费单价0.50元/kw;h为水泵和电动机的效率采用70%;E1'为变压器容量取20KVA;E2″为0.8元/月KVA;Kd为日变化系数取1.3。

2.3.2水费单价计算利润取水费成本的20%,税金按3%,水量损失5%,即:水费单价=1.47×(20%+3%+5%+1)=1.88元/m3。

2.3.3农村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北票市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区水价在2元/m3左右,村民能够接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缺水矛盾得以解决,减少了水事纠纷,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2.4财务分析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664万元,固定资产余值按固定资产投资的10%算,为66.4万元,具体分析见下表。根据以上公式,运行国民经济评价程序,可得出社会折现率为7%时,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01%大于7%,经济净现值为236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27,可认为本项目在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合理的。

篇2

1 引言

项目后评估是指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由投资者和受益者意外的第三者来执行,以项目实施监测的实际资料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衡量和评估项目的决策、实施和运行中的成绩和问题。项目评估的作用在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后来的相关项目决策提出相应的建议。因此,加强后评估管理,对保证评估过程顺利进行,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可靠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后评估目标不明确

电网工程后评估指标主要有:供电量、线损水平、电压合格率、综合运行效益、客户满意度、政府满意度等,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我国的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后评估的目标不明确,这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受益者和投资者的评估意识不强,对于后评估的忽视,在项目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受益者没有及时的发现问题和反馈问题,缺乏对项目建设方的监督,没有增强前期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同时对后评估的作用和意义宣传不到位,致使少数负责人,在评估过程中目标不明确,使得评估效率降低,评估效果不好,另外一方面,是由于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综合素质不全,主要表现在于评价资质不够,评价水平低,评估方法落后等,这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的后评估评价机构发展还不成熟。

2.2后评估过程不规范科学

电网工程往往是十分巨大的工程,而且由于电力产业的特殊性,电力不能大规模的储存,不存在库存,为了使得电力生产、销售和输送的顺畅,电网工程的合理规划和运营效果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投入运行之后,评估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的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后评估上标准不一,过程不规范,评估方法不科学。评估标准不一,虽然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结合电网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下发了《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实施细则》(国家电网发展[2005]656号),但是在对细则的学习和理解上的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其评估的标准也有所浮动,而在这个可浮动的空间内,相关负责人员就利用了这个空白,不按照细则来实施,或者按照低标准评估,高标准收费,让国家蒙受损失。在评估方法上,其中在数据搜集者整理方面,不同评价机构的方法不一,形成了数据不真实等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最后的评估效果

2.3后评估成效不显著

电力企业属于国家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为了更好的利用优秀资源,鼓励先进,在项目决策时期,喜欢按照已有的模式来建立,缺乏创新。而后评估的关键作用在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建设单位和受益方共同组织的后评估,在评估报告上,重点内容不一致,使得评估机构在做后评估的过程中,对资料的采集,实际测量的方法和手段不能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要去,让后评估成效不显著。另外一点,后评估报告提交后,对项目整体的评价和项目的有点和存在不足的解答,能够成为建设单位和受益者各自的经验,这一方面并没有实际的法律条文,让后评估流于形式,而没有起到启发思维,改革创新的作用。

3 完善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后评估管理的对策

3.1更新观念,重视项目后评估

电力工程企业必须在领导层面到与项目有关的负责人,应当在项目之前就开始注重对项目的工程造价、安全生产、建设规划等,对这些数据的搜集和管理,对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比较价值。具体做法上,在项目管理上,加强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在评价机构的选择上,要秉公办事,选择高资质、评估水平高的机构,是保证评估效果良好的重要方面。

3.2规范后评估体系

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后评估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评估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实施、到运营的全过程,为电网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营提供给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规范后评估体系,在国家法律层面上,应当加强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引进高标准,高要求,这能够提高企业的改革动力,也能曾强电力企业今后的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层面山个,把后评估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在项目决策与设计、项目招标、项目施工与竣工的各个环节,要树立起预先后评估的意识,实事求是的记录工程资料,以规范后评估体系。

3.3加强后评估审核

后评估是否具有实际的效果,双方都必须进行审核,一来是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评估的失真等方面,二来是通过学习后评估报告对各自的评价,进而转变为对企业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4 结语

长期以来,电网企业依靠行业垄断地位,市场相对稳定,因此对项目后评估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项目后评估工作在电网企业的开展范围较小、力度不够。同我国的“安全生产”一样,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后评估”的作用,之关心实际的利润,而认为这些都是国家要求的,不得不做,走过场的形式严重,然而,后评估在衡量一个建设单位的建设水平,受益者的管理水平上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双方都是极其有益的。目前,电网行业在发展机遇和面临困难两个方面遇到的形势都是前所未有的,项目投资成功与否成为企业能否应对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而项目投资是否成功,还存在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都可以通过进行项目后评估来给予科学的解答,完善我国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后评估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3

1 引言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任务是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危害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

2 公路建设工程概况

某公路改建工程,全长52104km。公路按照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特点,划分为两段:起点K44+600-63+000为山岭重丘段,长约17182km;K63+000-界为平原微丘段,长约34122km。该公路改建工程涉及山地、沟谷、盆地和洪积扇等多种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在线路沿线存在较大变化,且地质灾害发育。

3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3.1 预测评估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灾害主要为崩塌、泥石流、边坡稳定、地面沉降。工程建设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可能为崩塌、泥石流、边坡失稳和地面沉降。通过预测评估,对该公路有危险的崩塌46处,泥石流5条,不稳定边坡1处。平原微丘段诱发和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为小。

3.2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现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该公路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各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成果,依据上述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对该公路沿线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根据表1可以看出,该公路全线划分15个区段,其中山岭重丘段划分14个区段,平原微丘段1个区段。山岭重丘段各区段位置及危险性等级见图1。平原微丘段危险性等级为“小”。从图1可以看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有1个区段,长101802km,占线路总长1154%;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有6个区段,长81635km,占线路总长1616%;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有8个区段,长421616km,占线路总长81186%。

表1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分级标准

危险性等级 地质环境条件 地质灾害种类 灾害点平均密度/个•km-1 灾害分布长度比例/% 分区说明

危险

性小 简单 1-2

危险

性中 较复杂 1-2 1.5-5.5 25-80 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有一种或两种地质灾害,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

危险

性大 复杂 ≥2 >5.5 >80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有两种以上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图1 某公路改建工程山岭重丘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2)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各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综合评估结果,81.86%的线路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小的区域,因此,适宜进行公路建设;16.6%的线路处于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区域,公路建设用地基本适宜,但应对地质灾害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4 公路建设工程状评估内容

地质灾害危险性由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稳定性)和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估(表2);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稳定性)主要以工程地质比拟法和地质历史分析法进行评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根据其已造成的死亡人数(或威胁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或威胁资产)进行定量评价。在起点K44+600-K63+000的山岭重丘区段,未发现滑坡、地裂缝、岩溶塌陷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主要灾害类型为活动断裂、崩塌和泥石流,局部存在小规模的危岩体,各地质灾害的分布明显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地形地貌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综合控制。在评估区内崩塌点共计51处,其中现状危险性大的崩塌点为1处,危险性中等的崩塌点计29处,危险性小的崩塌点计21处;评估区内发育5条泥石流,其中危害性中等的有1条,危害性小的有4条;南口山前断裂对本工程的危险性小。

表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危险性分级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危险性大 强发育(不稳定) 危害大(重、特重)

危险性中等 中等发育(基本稳定) 危害中等(中)

危险性小 弱发育(稳定) 危害小(轻)

5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治。

(1)切方边坡引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确定合理的开挖坡比,自上而下采取阶梯状放坡分级、分段开挖等工程措施,边坡上部形成的危岩,及时清除或加固处理,坡面及时采用锚固、锚喷、修筑挡墙以及削坡减载等措施,以防止切方边坡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及拟建工程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安全。

(2)填方边坡引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首先应对地基土进行处理,做好填筑材料的选择,分层碾压,其次高速公路两侧填方边坡坡比、坡型应予以加强,坡面采用浆砌片石等进行护坡,同时防治路面及坡面等地表水下渗路堤基础,引起路基塌陷等地质灾害危及拟建工程本身及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

(3)隧道工程引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避免洞身开挖引发地面塌陷以及洞顶崩塌等地质灾害,施工中应遵循先支护、后开挖、在支护的原则,地表划定安全区和采取保护。

(4)岩溶塌陷、采空区塌陷防治措施,沿线地基选择上应尽量避开大型岩溶洞穴、采空区,小型岩溶洞穴可采用回填灌浆处理,或采用桩基础直接跨越等措施,采空区应予以综合回填等工程处理措施。

(5)拟建公路沿线城镇、交通设施、厂矿、企事业单位较多,房屋较密集,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对道路两侧的厂矿企业、居民和沿线交通通行等的危害,应留有施工安全距离、加强监测预警,合理进行安全爆破等。

6 结束语

综合评估时,进行量化指标的统计分析,确定量化指标分区取值,应充分考虑环境地质条件的影响,并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如有出入再按评估原则进行调整或细分区段,达到所有区段划分既符合标准,更要切合实际。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标识码] B

长期以来,移民搬迁安置所引发的各类问题直接制约着水电工程项目的发展,同时,也对工程建设地区和移民区域的社会稳定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工程项目在制定、出台以及组织、实施和审批前,均应开展全面的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工作。桂西地区位于我国广西省西部,其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直接关系着地区农田灌溉、电力供应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加强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前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已成为水电工程部门和地区相关行政部门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一、桂西水电工程概述

桂西地区,即广西西部河池、百色和崇左三市所辖的30余个县市区,地区土地面积共8.71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总人口达到1017万人,占广西省人口总数的20.7%,是广西少数民族的主要集聚基地,同时也是国家旅游胜地。2015年,我国拟在桂西地区兴建水电工程,以满足地区人民的用水、用电需求,工程总投资约为47亿元,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基本项目工程并投入运行,同时,规定工程建设前,应先就工地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所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相应评估,从而确保后续工程的顺利、稳步进行。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以下简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一是科学性、可行性。科学性原则,即所设计的风险评价指标应以桂西地区人民对水电工程建设反应的实际调查为基础,将客观事实予以充分反映。可行性原则,即所设计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应符合移民的实际生活,相关指标的衡量应具有可行标准。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在对工程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进行设计时,应从地区移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将桂西输电工程建设涉及到的移民利益作为指标构建的核心,通过切身体会移民感受,理解移民的相关做法,进而设计出符合移民自身利益且兼顾工程经济社会效益的相关指标体系。三是定性与定量结合。在建立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过程中,应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定型分析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的识别与评价,以定量分析对各个指标进行处理,将各指标以量化的形式予以直接呈现,为定性分析提供有力依据[1]。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包括桂西地区水电工程建设在内的全部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工作进行分析可知,该项工作面临的最大风险即社会稳定风险,而对于桂西地区人民而言,其在长期的区域劳作和生活中形成了对家园的高度热爱,故相关社会稳定风险不仅应包括经济风险、政策风险和社会风险,而且还应将宗教、习俗风险予以充分考量[2]。在此基础上,建立如表1所示的桂西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表1桂西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三、风险定量评估及分析

(一)模型构建

在社会风险的相关指标中,部分指标容易计量,部分指标不易计量,针对此种情况,可选择主客观相结合的指标评价方法,即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对桂西水电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的不同方案进行评估,进而确定出社会稳定风险相对较小的处理方案。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是基于模糊评价法和层次评价法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不同策略中的各个层次进行逐级评价,从而获取最终的总评参考量,确定出方案的优选顺序。构建桂西水电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的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具体如下:

1.构建目标向量

目标选取集合的统称,即目标向量。对于本文研究的桂西水电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言,目标向量是一个非数值向量,且以目标集的形式存在[3]。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不同备选方案的评估工作均以目标向量为基础,具体形式为:

O=[o1,o2,o3]=移民安置方案一移民安置方案二移民安置方案三T式1

2.目标策略得分向量

目标策略的得分向量是由不同策略分值所构成的向量,其主要作用为,判断不同策略的优劣。通常情况下,在评价标准中分值越高,则表明该策略所对应的风险就越大,故在该向量中,分值较低策略更为优越。将目标策略得分向量SO表示为:

SO={SO1,SO2,SO3}式2

3.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对不同目标下各相关因素进行打分的重要依据。考虑到模糊评价法的评价带有较强的模糊性和主观性,故需借助相应的评价标准来使相应的评价指标确定化。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借助专家主观评价法对各因素进行定权,同时,借助客观存在的参量对各因素进行打分,其中,专家主观评价法采取的是百分差别制,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表2 专家主观评价法的评价标准

4.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即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素的层次结构,对于单层模糊评价体系而言,完成相应的评价较容易,因为其无需考虑不同层次的递归效应。但对于本文研究的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体系,系统结构相对复杂,层次较多[4]。因此,在分析时,应将目标层、作业层和操作层依次按顺序设置,即目标层下一层为作业层,作业层下一层为操作层,具体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图中,O1、O2、O3为目标层的三个不同变量,A1-A4为作业层对应的四个变量(一级指标),P11-P15为与A1相对应的三个变量,其他变量以此类推。

水电工程社会风险模糊评价层次模型图

(二)模型处理

对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处理主要以判别矩阵的构建为主,本文研究的桂西水电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两个判别矩阵,即主观判别矩阵和客观判别矩阵,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表3中,N为被评价向量的维数,X和r分别表示被评价因素和专家评价给予的分值,可见,主观评价法下的判别矩阵为一个N*N矩阵[5]。表4中,O和X分别表示目标向量与被评价因素,M为各目标向量的维数,N为评价因素的实际数量,可见,客观评价法的判别矩阵为一N*M矩阵[6]。

构建主观判别矩阵后,应在主观评价矩阵中获取各因素权重,权重向量以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主,故可将特征向量进行如下定义:Ax=λx,其中,λ和x分别表示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由特征向量定义可知,其实际上是对矩阵的伸缩转换。因本文建立的桂西水电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的主观判别矩阵是一个关系方阵,故伸缩转换后,相应的特征向量则成为主观判别矩阵的权重向量。

主观判别矩阵中各因素权重确定后,需要对客观判别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的处理如式3所示。式3中,pij表示客观判别矩阵标准化后矩阵中的各变量值,Pij则表示标准化前客观矩阵中各变量的实际值,Pimax和Pimin分别表示同一变量值在不同目标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即矩阵中每一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由时3可知,在对客观判别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其值介于0-1之间,从而为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更具可行性[7]。

pij= 式3

最后,综合化全部矩阵、向量,从而获得用于评估桂西水电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的实际参量。具体办法为:将上述获得的权重向量和标准化处理后的客观判别矩阵进行矩阵乘法运算,最终得到同目标向量相同维数的向量,即目标策略的得分向量,在这一向量中,分值越低,表明所选的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策略越优越。至此,通过评估出桂西水电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此类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四、结论

本文以桂西水电工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对其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的社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予以构建,并分别从构建目标向量、构建目标策略得分向量以及获取评价标准与建立层次结构等方面构建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相应处理,从而获得了该工程项目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类水电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为促进水电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 考 文 献]

[1]石伯勋,尹忠武,王迪友.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与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11,7(13):123-128

[2]刘灵辉.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4(7):141-148

[3]杨瑞Z,杨贵平.关于水电工程征地移民顶层设计问题的思考[J].水力发电,2015,5(12):21-25

[4]黄东东.中国工程性移民法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1(24):35-45

篇5

评估区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拟建工程为较重要建设项目,确定评估级别为三级。现状条件下,评估区未发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面沉降、地裂缝危害,预测其危险性均为小。经综合评估,评估区属于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区,场地适宜该项工程建设。

一、基本灾情与险情

濮阳市皇甫综合学校是由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濮发改社会[2006]48号文批复,市教育局筹建的一所综合性学校,项目占地664.34亩,投资23272.91万元。该建设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学生餐厅、宿舍楼、实验楼、办公楼、操场等。评估区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拟建工程为较重要建设项目,确定评估级别为三级。现状条件下,评估区未发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面沉降、地裂缝危害,预测其危险性均为小。经综合评估,评估区属于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区,场地适宜该项工程建设。

二、评估区工作概述

新征建设用地位于濮阳市西黄河路南侧,西临阿深高速公路,东临职业技术学院,座落于王助乡境内,交通便利。该项目为新建学校建设用地。拟征地664.34亩,总建筑面积17.46×104 m2。项目投资24642万元。本次评估范围确定东以职业技术学院围墙为界,西以阿深公速公路为界,北以黄河路为界,南以征地边界向外扩宽200m,评估区面积为0.76km2。

三、地质环境条件

评估区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工程建设不会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面沉降、地裂缝危害,其危险性均为小。

六、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篇6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2014年3月在义乌西站货场扩能改造工程建设中了解到《上海铁路局建设项目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一图四表”法实施意见》上铁建发【2012】434号文,从中学习到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要性,并对此有了些自我见解。

一、铁路建设工程风险形成

工程建设风险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以及风险出现后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事件的发生是由一系列风险因素引起的,它是风险可能产生的潜在征兆。由此可以看出,工程建设风险的发生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系列风险因素以及风险事件共同作用下对工程造成损失的过程,该过程凸显了风险形成的机理,同时也展现了风险的构成。

(一)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导致风险事故发生、风险损失形成的直接或者间接原因,它是推动风险发生概率以及风险损失程度增大的罪魁祸首。风险因素的形式上多种多种的,在建设工程中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形的风险因素,另一种是无形的风险因素。有形的风险因素是指直接与建设工程相关,不以人为因素而变更的因素,比如,工程质量缺陷,工程环境恶劣等。而无形的风险因素多体现为人为因素,如人为欺诈或对建设工程抱有侥幸心理等。

(二)风险事件

风险事故是指直接或间接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风险事件是损失的承载体,也就是说损失必须要风险事件发生后才能得以出现,是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然事件,是直接或间接造成损失的事故,例如,线路工程中所需材料不合格,螺旋道钉锚固架不达标、未按照配合比进行熬制锚固浆以及违章施工和大型机械及其他物体侵入线路的事件。

(三)损失

铁路建设工程上的损失是指由风险事件发生后导致的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或工期延误等,这种损失通常不在风险管理着预期范围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损失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即与建设工程风险直接挂钩的损失,可理解为实质性损失;间接损失则是指为弥补风险直接损失所需承担的额外费用等损失。

二、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系统、全面地识别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并加以适当归类的过程,是项目管理者动态监控、识别风险来源,确定风险触发条件并初步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质量以及最终结果。同时,风险识别还为评估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风险评估打下基础。通过风险识别将某些可能对项目造成危害的因素标记出来,以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风险方案,而不是盲目的制定补救措施。

(一)风险识别的流程

图1铁路建设工程风险识别流程

(二)风险识别的方法

总体来说,风险识别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基于证据的方法、系统性的团队方法、归纳推理技术等。下面介绍几种在工程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

(1)检查表法

检查表法是比较简单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因此它也是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使用此方法前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指标体系,确定风险责任人,在对具体工点的风险进行分析时可直接对照该体系进行识别,并落实到人。。

检查表法操作简单,即是说非专家人士可以使用。同时,编制精良的检查表将各种专业知识纳入到了便于使用的系统中,有助于确保常见问题不会遗忘。

(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团队智慧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通常是采用开会讨论的方式来进行,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对所涉及问题畅所欲言,收集并整理这些专家的意见以得到合理的决策标准或处理方法,比如参照公司分发的问题库等进行排查。

脑风暴法可以排除折衷方案,对所讨论问题通过客观、连续的分析,找到一组切实可行的方案。头脑风暴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激发想象,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更容易实现创新;

②多人参与,通过全面的沟通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③速度较快并易于开展。

(3)分析分解法

分析分解法是将复杂事物按一定规则简化的过程,通常以层次结构的形式展现。当复杂事物的各个要素并未清晰的呈现时,可采用此方法,以达到事物易于分析,便于实行的目的。

铁路建设工程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在风险识别时通常采用分析分解法将工程项目进行结构性划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风险识别的结果更加完整准确。

三、风险估计的内容

在识别了工程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之后,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对项目风险量大小进行估计,以便确定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并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风险估计需要同时确定项目风险概率和损失量,并以此作为风险分析的基础,评估风险量的大小,即项目风险的等级。

(一)风险概率

风险概率是指风险事件现实发生的可能性。通常采取等级赋值的方法,将定性的概率描述与量化的概率相联系,建立起五级制的等级划分。这种方法即方便决策者理解,又能提高评估的准确性。风险概率五个等级的具体表示如下。

①“很不可能”:该风险事件可被发生的可能性几乎为0。

②“不可能”:该风险事件有可能发生。

③“偶然”:该风险事件偶尔会发生。

④“可能”:该风险事件有规律地发生。

⑤“很可能”:该风险事件频繁地发生。

(二)风险损失

风险损失是指风险一旦发生将会对项目目标实现造成的影响,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过程中或运营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失误、操作对象的缺陷以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人员伤亡。

(2)经济损失。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造成工程发生灾害后所需弥补费用的总和。

(3)工期延误。工期延误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引起的工程建设时间的延长,反映在各阶段工作的延误或总体进度的延误上。工期延误的潜在损失起初被认为某一特别的工序延误引起的,而没有考虑这个工序是否在关键线路上,到后来才只在关键线路上来考虑工期的延误。

从以上三种损失的分类可以看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性质,如经济损失用货币来衡量,而进度的拖延则属于时间范畴。但是,进一步分析可知这三种损失在本质上可以归纳为经济损失和责任。

四、风险处理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如何有效地应对风险,以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降低损失程度。风险处理就是针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为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常用的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自留。

(一)风险减轻

风险减轻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应提出不同的风险处理措施予以达到风险减轻的目的。对于可预测的风险,风险管理之应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以实现风险的完全控制,例如随着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施工工期逐渐清晰,工期延误风险变得可预测,如出现此类风险,即可通过压缩关键路线时间,以达到减少工期的目的。对于不可预测的风险,则必须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以降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

(二)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是指在风险发生前提前做好准备,以防止风险的出现。根据预防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风险预防手段。

(1)有形的风险预防手段,通过采取工程措施(例如抗滑桩、挡护墙等)将可能造成的人、财、物损失同风险因素隔离,增加的防护还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2)无形的风险预防手段,最主要的形式为教育形式。通过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包括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有关人员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减少因人工失误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三)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借助合同等手段,在风险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第三方的策略。

风险转移的策略主要包括:分包、保险和担保三种。

分包:承包人将其所承包的一部分向其他专业施工公司分包,专业分包公司对于特定施工工艺的熟悉,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保险:通过购买保险,当风险事件发生后,项目各方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实现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的目的。担保:可以实现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银行金融机构为项目风险负间接责任的一种承诺。

(四)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在风险发生概率较大、风险损失较严重,且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对风险加以改善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项目目标的方式避让风险的措施。例如,在铁路建设工程可研阶段,即可通过选线来规避上述类别风险。

(五)风险自留

项目管理者主动将风险事件的不利后果接受下来,即为风险自留,分为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两种。在风险计划的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已经估计到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作出了相应的准备,当风险事件发生后,立刻执行应急计划,即为主动接受。被动接受,是指风险事件损失后果不严重,对整体工程影响不大,项目管理者提前准备一笔费用,以防此类风险的发生,如预算应急费、涨价费等。

结语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更应加强风险管理理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还需要把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使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以促进工程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一、合同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发包双方为实现建设工程目标,明确相互责任、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加强合同管理,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完善,要求政府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承包商也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而合同管理制度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内容之一。

建设工程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合同金额大、参建单位众多和项目之间接口复杂等特点,项目工期和功能等主要质量控制点往往会反映在合同上。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建设工程合同以《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文件为主要管理依据,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施工合同文本》由《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三部分及相关附件文件组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确定,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行合同管理目标制

合同管理目标制是各项合同管理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目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目的是项目法人通过自身在工程项目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工作,促使项目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互相衔接、密切配合,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也是为了保证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达到高质量、高效益,满足社会需要,更好地为发展和繁荣建筑业市场经济。

合同目标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指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为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运用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对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行为施行管理活动的过程。

1、合同订立前的管理。合同一旦签订就意味着合同生效和全面履行,所以要采取谨慎、严肃、认真的态度,作好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市场预测、资信调查和决策,以及订立合同前行为的管理。

2、合同订立时的管理。合同订立阶段,意味着当事人双方经过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充分酝酿、协商一致,从而建立起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关系。订立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双方应当认真、严肃拟定合同条款,做到合同合法、公平、有效。

3、合同履行中的管理。合同依法订立后,当事人应认真做好履行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合同条款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4、合同发生纠纷时的管理。在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之间有可能发生纠纷,当争议纠纷出现时,有关双方首先应从整体、全局利益出发,做好有关的合同管理工作,以利于纠纷的解决,合同资料是重要的、有效的法定证据。

三、制定合同管理绩效目标的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存在着建设周期长、合同金额大、参建单位众多和项目之间接口复杂,以及不可逆等特点,所以在进行合同管理绩效评价前要拟定合同管理绩效目标,并应遵循如下原则。

1、目标的具体化。绩效目标应该在对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描述。

2、目标的可衡量性。定绩效目标必须采用可衡量的方式描述,以便将组织实际的绩效与绩效目标进行比较。

3、目标的导向性。绩效目标的设立是为了引导组织的行为。这要求绩效目标不仅是可衡量的结果,还应该包含对组织实现该绩效结果的过程中应有行为的约束。

4、目标的可行性。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绩效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并激发组织更好地实现目标。

5、目标的限制性。绩效目标有时限要求和资源限制,在确定的目标下,应根据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实际能力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合同时间及所需的资源。选择绩效目标时,应针对提高组织管理水平、达到组织目标起关键作用的工作和影响因素制定,应当符合组织目标及发展战略。绩效目标应当便于通过收集相关信息进行评价。

四、合同管理的绩效评估

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活动及其运行过程的行为规范,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建立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有效性的评估制度。

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既不同于个体绩效评价,又有别于一般的组织绩效评价,应从结果绩效与行为绩两方面进行评价。合同管理绩效评价过程复杂,指标体系是动态的,结果绩效可进行定量评价,而行为绩效的评价需要用定性指标定量化的方法(如AHP方法)进行评价。

1、合同管理的结果绩效。合同管理的结果绩效表现为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与计划目标的偏离程度。合同总目标在项目决策阶段确定,根据其内容可分解为投资、工期和质量三大目标,三个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合同管理的目的就是在满足质量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投资。

针对合同形成阶段的绩效目标,要编制全面完整的招标文件;优化评标方法,选择恰当的承包商;对外部环境风险进行准确的估计,提出合理的防范风险措施;保证各类合同的协调。而在合同履行阶段的绩效目标,则应该做到以下方面:审查计划实施的可行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实施计划的合理性;及时审批、支付工程进度款;按时组织工程验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沟通信息,及时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至于合同变更和索赔管理的绩效目标,则应该做到:尽早预测可能发生合同变更的事件并做好防范工作;及时了解产生变更的原因及变更可能造成的后果;对变更事件尽早提出有效且经济的解决方案;认真审查索赔报告,及时有效地解决合同争议。

2、合同管理的行为绩效。合同管理的行为绩效受多因素的影响,要合理评价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行为绩效,必须研究影响行为绩效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对实现组织绩效产生明显促进作用的因素,分析其对绩效作用的程度和结果。

(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对组织的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构建组织结构就是要划分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使员工的岗位与其工作能力相适应,以便开展分工协作,使组织目标能够顺利完成。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制度和程序,组织各项投资计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等,根据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合同的规定,按进度和实际完成工作量向承包商支付工程价款;工程技术管理部门负责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控制工作和合同履行的落实。只要符合分工协作的原则,责、权、利分明,不论何种组织结构形式都能正常地实施合同管理活动。

(2)组织制度。组织制度是指组织的基本规范,它明确了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规定了各部门及其成员的职权和职责,形成良好的沟通和激励机制,为组织成员进行工作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使各类人员能够协调一致地实现组织目标。合同管理责任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其建立原则为责任明确、逐级负责、落实到人,以调动合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合同圆满完成。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险习惯等。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组织,应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按合同纠纷处理程序解决纠纷。

(4)信息管理。做好信息管理工作能使合同顺利地履行。信息收集是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及时掌握准确、完整的信息可以使合同管理人员卓有成效地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合同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季英、关柯、李忠富:建设合同管理的国际化比较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3).

篇8

1作用

开展项目后评价存在客观的现实必要性,其作用主要有六个方面。

1.1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管理水平后评价要求把原来可行性研究中要达到的项目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加以客观评价。如果两者背离较大,要分析背离的原因,进行主客观因素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项目效益,并要总结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项目管理中的经验教训,把分析的结果储备起来,反馈到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和项目管理中,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管理水平。

1.2促进项目科学管理项目后评价可以对前评价所作的预测是否准确进行检验,通过项目后评价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加强评价人员的责任感,提高项目前评价预测的正确率;另一方面通过后评价反馈信息,及时纠正项目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未来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

1.3为国家编制规划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根据后评价所反馈的信息,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可以及时修正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各种参数、经济政策,促进各产业的均衡发展,最终为国家投资计划、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1.4为银行部门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提供依据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信贷资金的供应部门,还担负着回收信贷资金的职责。通过项目后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银行部门调整信贷政策提供依据,并确保投资资金的按期回收。

1.5完善在建和已建项目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可以考核建设成果,检验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工程施工质量,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影响正常生产使用的问题,确保项目能够按设计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交付使用、正常投产。对设计水平、设计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进行科学的评价,评定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水平的高低,对设计工作的改进和提高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6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对于一个项目,通过前期工作中的咨询评估、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及投资包干等方法控制工程造价都是行之有效的,再加上从后评价中汲取的经验,可以为同类项目提供更好借鉴。

2任务和原则

2.1项目后评价的任务(1)对投资项目全过程的回顾和总结。(2)对项目的效益和效果进行评价。(3)对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和可持续性进行分析。(4)总结经验教训和提出对策建议。

2.2项目后评价的原则(1)可信性原则。后评价所依据的资料、信息、情况必须充分,使用的基础数据务求准确、真实,以免造成评价结果的失真不可信。(2)独立性原则。项目后评价工作不受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和项目前期设计人员的干扰,保障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3)发现和解决问题并重的原则。在总结问题、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实际可行的对策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4)透明性原则。把项目后评价的过程与评价成果公布给公众,使后评价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5)反馈与监督性原则。后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把评价结果反馈到决策部门,作为新建项目的立项和评估依据,也作为调整投资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3基本内容

对已经实施完工并产生了一定效果的项目所进行的后评价,其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3.1过程评价项目的过程评价是根据项目的结果和作用,对项目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回顾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效率做出评价,包括四个内容,即:建设必要性评价、勘测设计评价、施工评价和生产运营评价。

3.2效益评价效益评价包括项目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方面。(1)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条件下,从项目投资者的角度,根据后评价时点以前各年实际发生的投入产出数据,重新预测得出的项目计算期内未来各年将要发生的数据,综合考查项目实际的财务盈利能力状况,据此判断项目在财务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并与项目前评估相比较,找出产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2)国民经济评价。国家整体角度,考查项目的费用和效益。采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国家参数,对后评价时点以前各年度的项目实际发生的财务费用、财务收益和后评价时点以后的项目计算期限内,对未来各年度预测的财务费用与财务收益进行调整,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据以判别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3.3影响评价影响评价是评价项目对于其周围地区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项目的影响评价应站在国家的宏观立场,重点分析项目与整个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1)经济影响评价。主要分析和评价项目对所在地区及国家等外部环境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配效果、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2)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照评价前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审查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结果,主要包括对污染的控制、对地区环保质量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环境管理状况等五个方面。(3)社会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对国家或地方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内容包括:就业影响、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当地政府和居民参与情况以及地方社区的发展。

3.4持续性评价项目的持续性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完成投入运行之后,对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能按期实现、是否可以保持较好的效益,接受投资的项目业主是否愿意并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继续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是否具有可重复性等方面做出评价,一般应分析以下几个因素:财务、技术、资源、市场、环保、管理和政策等。

4基本方法

对于完工后产生了一定效果的项目,其后评价基本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类。

4.1对比法将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无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项目作用和影响,与项目以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通过项目的实施所付出的资源代价,与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果进行对比,得出项目的评价结论。对比方法论的关键是要求投入的代价与产出的效果口径一致。

4.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复杂问题层次分明、关系清楚。由于后评价项目往往涉及众多的因素和指标,并且各种指标的性质存在差异,表现形式也不完全一致,在进行项目后评价时,多种因素对项目总体目标或效果产生的影响,仅从单一指标去衡量或评价一个项目的实施效果未免有失偏颇。运用层次分析法,就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对项目总体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4.3逻辑框架法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间的关系,从设计策划到目标、目的的确定来评价一项活动或工作。逻辑框架法为项目计划者和评价者提供一种分析框架,通过对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手段间逻辑关系的分析,用以确定工作的范围和任务。

4.4因果分析法在项目后评价时,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就需要针对实际出现的变化进行因果分析。通过对造成变化的原因逐一进行剖析,分清主次及轻重关系,以便于总结经验教训。

4.5综合评价法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部分、各阶段、各层次评价的基础上,谋求建设项目的整体优化,而不谋求某一项指标或几项指标的最优值。综合评价有两重意义:一是在各部分、各阶段、各层次评价的基础上,谋求建设项目的整体优化;二是将不同观察角度,各种不同价值观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评价。

4.6成功度评价法针对项目的总体成功度进行评价,得出可信的结论。项目成功度评价需根据项目各方面的执行情况并通过系统准则或目标判断表来评价项目总体的成功程度。成功度评价是依靠评价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综合后评价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对项目的成功程度做出定性的结论。

5国内工程建设领域开展情况及前景

我国后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计委正式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行第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后评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后评价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后评价体系,主要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后评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后评价、国家银行贷款项目后评价等。因此,项目后评价已构成国家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项目后评价现正处于发展阶段,政府各部门和机构从事项目后评价的起点不同,所制定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各不相同,评价内容和角度也各有侧重。由于机构建立、法制不健全、后评价的反馈和使用机制不完善,使得后评价的结果没有很好的运用到新项目中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对于项目后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同,很多部门的后评价只是流于形式,所得到的效果差异很大。这表明,我国项目后评价工作迫切需要全社会的重视,需要建立各部门独立的项目后评价机构和国家一级的后评价机构,需要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项目后评价理论、适合不同行业的项目后评价方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较早的国有大型企业,目前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专业的管理体制,其后评价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开展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6完善我国工程领域基本建设程序的意义

篇9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is increasing, road construction is entering the period of rapid growth, the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is paper mainly aimed at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problem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safety standards, on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standards an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引言 :为了能够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需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必须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深化,积极推进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并加强对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实践,尽可能的提前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必须要立足预防,从源头出发,做到标本兼治,构建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从制度出发为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 施工现场复杂的环境与条件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艰巨而且复杂,安全隐患排除不彻底,采取的安全保障技术与措施不完善、科学,又造成了新的安全隐患,导致了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仅影响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破坏了安全效益,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事实上,通过采取科学、系统、完善的施工安全保障技术与措施,完全能够排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按照操作标准规范施工,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公路施工现场施工材料、设备、施工人员众多,条件不一,安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是安全工作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分析公路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可发现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有是因为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施工人员素质较低。排除施工技术、材料质量的因素后,影响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这是施工现场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施工人员的素质低,缺少施工机械施工操作的技能,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不足,使得施工操作过程不规范,产生安全隐患,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

2.部分施工企业赶进度。有些公路工程工期较短,施工企业为了尽快完工,或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尽快完成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赶进度,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得过且过,弄虚作假,没有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生产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3.安全监管的缺乏。施工单位安全监管不足,具体表现在缺乏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的措施和制度,比如管理原材料的供应和采购、监督施工过程施工机械的操作、运转。即使存在完善科学的安全监管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施行,安全管理不到位,让制度和规范流于形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施工单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安全保障措施的重要性。安全意识薄弱,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监理单位没有起到监理的作用,不能有效、有力地监管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环节。

4.安全保障技术的缺乏。安全保障技术直接影响了施工的安全。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来进行安全技术控制,另外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技术不过关,施工设备落后等都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

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措施

1.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

要实现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就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必须要明确项目部、财务部、设备部材料部、办公室以及施工队等各个部门各自所需要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在此基础上细化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所在岗位需要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出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并且安全检查、培训、防护管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作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防止在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时不能够进行快速有效处理的现象。

2.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制,制定奖罚措施,定期考核

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制,并制定出合理的奖惩措施,加强标准化考核。确定评审单位与评审人员。评审组织单位与评审单位必须要严格的根据想要求规定开展工作,同时各级的安全部门要对经验进行积极的总结,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程序进行完善,并控制好考评流程。对于评审组织单位以及评审单位都必须要进行严格管理,让考评工作能够得到规范,把好质量关,如果出现了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情况,必须要严肃处理,如果情节严重,必须要取消评审资格。同时对于那些评审不能够达到要求的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惩罚,责令限期整改。并且在评审合格之后必须要定期的进行考核。并且需要采取法律的、经济的以及行政上的手段构建起良好的奖惩机制。

三、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对公路施工工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减少施工事故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要对施工风险评估进行重视。

1.总体风险评估

该风险评估针对的是公路工程施工阶段所存在的风险的大小,可以采用风险指标体系法进行定量评估。总体评估需要建立在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需要由建设单位来进行组织,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参加成立起评估小组,对总体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总体风险评估的结论能够作为工程相关安全简单管理部门对公路施工风险总体监控的依据,并且施工单位也可以根据总体风险评估的结论来制定出对策措施。

2.专项风险评估

该评估的对象是各种施工作业活动,其主要流程包括了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估测这三个方面。在风险源辨识的过程中需要对参与者进行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工程相关的基础性资料进行收集。在风险源辨识中需要对工程建设的基本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工程建设的目标、阶段、活动以及周边环境中所存在的风险。同时还需要根据公路施工作业的基本流程,分解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在此基础上,辨识并筛选风险源,并对风险进行估测。

专项风险估测应该根据工程的特点,对工程的建设条件、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环境条件等各个阶段的开展风险评估。事故的后果主要需要考虑的是人员伤亡与直接经济损失,并且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将环境影响、延误工期、社会影响都作为风险后果的考虑范围之内。通过专项风险评估,能够从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风险等级来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完善,并做出风险控制措施。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采用定性估测、定性与定量估测结合的方法。定性与定量主要是应用于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并且往往需要采用专家调查法。

3.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风险评估的结果、成本效益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悬着,所选择的应对措施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并根据针对性与重要性对措施建议进行分类。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需要根据以下顺序来进行:(1)本质安全措施,选择控制措施时需要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对风险源进行消除或者是让风险能够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2)安全隔离货防护,如果不能够本质安全对风险进行控制,那么就需要通过隔离或者防护的手段来让风险降低;(3)进行警告或者标示,对于通过上述措施之后还留下的风险,必须要通过警告、标示等辅助措施来降低风险;(4)进行教育培训,必须要将所确定安全措施在施工前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安全管理与施工作业人员,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不安全行为。

四、结束语

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与安全风险评估对于公路安全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公路施工安全风险,必须要积极的开展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并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

篇10

一、确定培养目标

广东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因此对珠三角地区的旧机动鉴定与评估进行了调研并进行岗位群分析。经过调研,珠三角地区主要的岗位群有各品牌4s店的汽车置换岗位,各大小二手车交易中心和交易市场,二手车经纪公司,专业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或者各中介评估机构等。针对这一行业现状以及岗位群分析,确定旧机动鉴定与评估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职业领域建构

旧机动鉴定与评估课程的主要工作岗位群定位为4S店汽车置换业务顾问、旧机动鉴定与评估师&汽车估损师、二手车维修维护保养岗位,其中将旧机动鉴定与评估师与汽车估损师作为核心岗位,其它为辅助岗。根据对岗位群的分析,对应提炼出该目标岗位下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如表1。

三、学习领域开发

学习领域是按照教学理论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行动领域。根据对各岗位对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要求来设置相应的学习领域。建立学习领域的总体框架计划,如表2。

此总体框架计划完全采用以行动为导向,针对二手车鉴定评估师与估损师的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归纳,基于实际完整工作过程进行开发设计。

四、学习情境设置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计和社会行动情境中职业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反映。如表3。

五、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实际岗位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将职业领域一一对于提炼出学习领域,对学习情境及教学设计进行开发。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积极适应企业的需求,真正做到学生所学既能为企业所用。

项目来源:2015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JJ2015-05)

参考文献:

[1]金红基.我国二手车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0).

[2]高永强,何淑梅.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思考[J].汽车维修, 2006(11).

[3]张辉,郑安文.中国二手车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2 (7).

篇11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招投标体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中标,企业间联合投标的现象日益增多。对业主而言,这种强强联合更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对施工单位而言,这种联合有利于优势互补及风险分担。同时,当一个大型项目中标后,为合理配置资源,对专业性较强的部分及非主体部分进行分包也较为普遍。经济评估的目的就是设法寻找最优的经济效果,即如何用较少的资金,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一、水利建设工程经济评估的作用

1 是联营体进行任务分割的依据

在联营体投标过程中,为了争取中标和中标后效益较好或早日收回资金,在投标报价中会采取诸如不平衡报价等投标策略。但在中标后,联营体必须共同组成项目部,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并协调与业主、监理及设计等各方的关系。联营体各成员承担的施工任务的中标价的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对清单报价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各个单价的获利水平,进而作为确定联营体各方承担具体施工任务和交纳联营体项目部管理费的依据。

2是制订项目管理经营目标的依据

项目部对整个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并对总部负责。为调动项目部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保证项目经营成功,首先必须制订项目经营管理目标,而进行相应经济评估是目前确定项目经营管理目标比较简单和科学的方法。

3是指导和检查项目成本控制的依据

项目评估需要对涉及工程成本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如对施工环境及采购市场进行调查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项目评估。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对项目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而根据对重大影响因素的分析制订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指导项目成本控制。同时,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检查项目成本控制的依据。

4为投标报价提供依据

项目完工时的评估是在收集市场资源价格、各级管理费用开支及施工环境对项目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实际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而这些资料对投标报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施工企业只有不断积累实际数据,建立企业内部施工定额,才能做出既能保证盈利又极具竞争力的投标报价。

二、水利建设工程经济评估的实施

1 项目经济评估的实施阶段

项目经济评估的实施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开工评估、中间补充评估及完工评价。开工评估应在中标后三个月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投标报价进行。中间补充评估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变化的因素对评估进行补充调整。因水电项目施工周期长,变化因素多,就必须对诸如油料价格上涨、地质条件变化、设计变更等,通过具体分析评估其对最终效益的影响程度。项目竣工移交后,为该工程而成立的项目部也将解散,需要进行完工评价,以便对该项目部的经营工作做出评价。完工评价主要是对开工评估及中间补充评估中考虑的各项因素进行核对,纠正与实际不符的部分。完工评价是对项目部经营工作进行考评的最主要依据。

2项目经济评估的实施方法

2.1 现场制造成本评估

水利水电工程制造成本主要由人工、材料、机械使用费及冬雨季施工措施等其他直接费构成。评估人工费应区分普工、半熟练工、熟练工及高级工。普工及半熟练工应参照工程所在地劳动力价格确定,熟练工及高级工应结合本公司内部技术工种综合待遇及外聘费用考虑。一般情况下,人工费用只占整个工程造价的10%一13%左右,而且这部分费用能挖潜的空间不大。

水利水电工程涉及材料种类多,占工程造价比重大约为50%一70%,是项目经济评估及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在实际评估中,往往只对用量大及单价高的主材进行评估,如钢筋、水泥、木材、砂石集料、油料等。主材价格应根据工程所在地附近所能采购到的出厂价加运费确定。对油料的涨价部分应进行预测并计人成本。

由于每个项目所使用的施工机械来源不同,其使用费相应有所区别。由公司自行提供的机械,如未提完折旧应按公司规定计提折旧,但其修理费应在定额水平基础上适当下调:如公司对此类机械有自行测定的修理费定额标准,则以公司标准执行;已提完折旧而仍在用的机械设备,则不应再计折旧费,相应地应提高日常维护及修理费用。如属租赁设备,则应以工程所在地附近租赁价格,考虑机械设备进场费及机上人工、油料或现场电价综合计算机械使用费。

其他直接费主要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及施工工具用具使用费、工程定位复测费,以及竣工场地清理、工程项目及设备仪表移交生产前的维护费用等。其殊地区施工增加费中,高海拔地区的高程增加费的人工费增加部分已在人工费评估时予以考虑,而机械使用费通常以机械降效系数予以考虑。其他直接费中,前三项的其他部分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计算具体的工程量,再根据主标评估单价相乘汇总。对其他几项可根据统计数据或经验以直接工程费的比例适当选取。工程临时设施费也是制造成本的一部分,对这部分费用主要是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设计计算工程量,并利用评估所采用的人、材、机等基础价格及耗量来计算。

大型机械进退场费根据实际运输里程与市场吨公里运输单价相乘。施工人员进退场费应按人员实际行程路线以及当前铁路或长途车费、住宿费、餐饮费补助综合计算人员进退场费。

2.2期间费用评估

期间费用主要包括现场管理费、财务费用及总部费用三项。确定期间费用应首先确定项目评估核算期,一般可从实际进场日期到完工后3个月计算。现场管理费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等、项目部开办费、项目部办公费、项目部固定资产折旧及招待费等。

财务费用主要是该项目用于筹集资金及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手续费等。在项目开工评估中一般只考虑保函手续费,具体工程在合同中对保函都有具体要求,按保函金额大小乘以银行保函手续费率即可。对项目用于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财务费用应在完工评价中予以评价确认。

总部费用包括总公司管理费用和使用公司资产费。包括总公司人员工资福利、差旅交通费、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总部管理费应根据总公司往年各项费用平均标准和总公司管理费计划额度除以本年计划总产值,按比例向各项目收取。项目部使用总公司资产费用如机械设备等,按公司规定计算。

2.3 税金评估

税金系国家强制征收的用于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需的各项费用。关于建设工程的税率国家也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三项。该项严格来说不存在评估问题,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上交。

2.4 利润评估

工程投标报价或合同价减去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和税金就得到该项目的评估利润。

三、实施效果

按照上述评估办法,笔者所在公司对新中标项目进行了评估,通过评估:一是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和重视,进而提高了项目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提高了项目评估人员即总部投标人员对市场的认识,为后续投标积累了经验;三是为总部对项目经营考核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促进了总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项目经济效益评估的难点和弊端

1 评估方与被评估方的矛盾

为使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公正公平,评估的结果需要征求项目部的意见。由于对待评估的出发点不同,项目部为争取减轻经营压力必然会夸大成本及施工难度,总公司则希望项目部做好方案优化及挖潜,提高经济效益,多交管理费。这种矛盾导致的结果,如果评估期望值过高,会给项目部造成过分压力,起到负面作用;评估期望值过低,则起不到提高项目部经济效益的目的,反而因进行项目评估浪费了人力物力。

2项目外部环境对项目效益的影响不易确定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仅受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的影响,而且会受到业主管理水平、征地拆迁进度及设计精度的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属软指标,不易用数据准确反映,从而会造成评估结果不准确。

3市场变化快。采购价格变化情况不易确定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建筑材料尤其是钢材及油料的价格受国际市场、国家基建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其价格走势的准确判断变得十分困难,进而会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偏离。

五、结束论

水利建设工程评估要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使评估过程做到科学、公正、公平。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公司整体效益的提高不但要通过项目评估给项目部加压而提高,同时总部也应压缩管理费用,做到“开源节流”。建议结合评估结果及以往同类项目实际效益情况确定项目经营目标,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造成不利影响。

篇12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一、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内容

(一)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根据煤矿建设项目特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评估范围后对已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主要查明评估区己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煤矿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

(二)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是对煤矿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煤矿建设安全的临近地区可能加剧或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煤矿建设者可能遭受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对矿山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三)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实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评估地质环境的差异性和潜在地质灾害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措施和防治效益,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做出评估,并提出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措施与建议。综合评估的侧重点是在前两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成灾的可能性和成灾的严重性,对评估区地质灾害文献性进行综合评定。

二、煤矿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

煤矿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是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以及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采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同时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建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己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一)资料收集与分析

主要收集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生物活动、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遗迹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相关资料。然后根据己有的资料,确定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同时结合各类地质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初步分析区域地质灾害现状。

(二)现场地质灾害调查

主要查明评估区己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初步判定,同时验证前一步工作所得出的分析判断。

(三)矿山开采地质作用

主要分析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灾害的影响。

(四)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对主要灾种进行单一灾害危险性评估,将评估结果叠加得出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五)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以现状评估为基础,根据矿山开采地质作用效益,分析判断当地质环境变化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六)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损失指数,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做出评估,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灾减灾对策。

三、矿山地质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

(一) 露天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根据多年来所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的经验,露天开采型矿井除了可能遭受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之外,还可能遭受到由于矿井边坡失稳引发的其他灾害。因此,在确定露天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范围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需要通过计算确定边坡的影响范围,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

(二)地下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由于矿山地下开采后形成采空区,导致发生上覆岩层的破坏变形,地表移动变形、地面塌陷变形等地质灾害。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地下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则要根据开采层埋深和采厚采掘方式所形成采空区影响地表变形范围的经验公式推断,此时,需要考虑上覆基岩(土层)厚度、影响传播角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地下采动形成的地表拉伸裂隙带影响宽度。

(三) 特殊情况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在以上确定评估范围的基础上,如果在评估区边界有滑坡、高边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则应将评估区边界延伸至灾害分

布范围 100m以外。

四、现状、预测及综合评估的关系

(一)现状评估的内容和步骤

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矿山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具体的评估内容和步骤包括:

(1)地质灾害的类型(灾种):以评价是否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种为主,并结合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层岩性特点,作具体分析,适当增加有普遍意义或反映矿山特点的其它地质灾害及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如不稳定斜(边)坡、矿坑突水、采空区崩塌、冒顶、片帮、岩爆、矿震、瓦斯突出、煤层自燃、粉尘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海水入侵等灾种和问题的评价。

(2)地质灾害体的规模:是评价体、量的指标。通过灾害体发育历史调查和勘测,确定形态尺寸。并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规定,确定灾害体规模评价的体、量标准和指标后,按统一要求和标准确定地质灾害体规模大小。

(3)地质灾害的分布:将搜集、调查和勘测证实的灾害体,在一定比例尺的图件上予以表达,并按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析论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奠定基础依据。

(4)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是反映项目区地质环境脆弱程度的综合指标。应该将评估区地质环境进行分区,按逐个分区中地质灾害的信息量,包括灾害点数,灾害体规模和发生频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采用打分的办法依区迭加累计来评价。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评价,不同的灾种有不同的方法,在现状评估中建议采用定性类比评价方法。

(二)预测评估的内容和步骤

对煤矿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煤矿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加剧或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煤矿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对煤矿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其评估内容和步骤为:

(1)根据矿山基岩程度、矿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方式等因素,预计充分采动角、最大下沉角、覆岩破坏高度、地表移动边界、地表倾斜、曲率、水平变形等移动变形参数;

(2)根据预计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分析矿山采空环境地质效应(如井下突水引起的地表塌陷和井泉疏干等),判别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3)对开挖、填筑前后的坡体、老滑坡体和临空面进行稳定性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评价;对弃石弃渣场临空面稳定性作出评价,分析论证堆放在沟槽(谷)内的渣石体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并确定上述评价结果有可能形成的灾害体的类型、规模和分布特点。

(4)根据保护对象所处位置及抗变形能力,预测评估保护对象可能遭受破坏的程度和损失情况。

(5)对分布在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作出损失评估。其中,人员和财产包括现状和矿山建成后增加的人员及矿山本身(亦即矿山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将现状评价的人员、财产可能的受损数量与矿山建成后数量相累加(扣除重复部分),分摊到现状评估的各危险性分区中,重新确定危险性等级,作出新的评价,得出最终评估结论。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综合评估的侧重点是在前两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成灾的可能性和成灾的严重性,对评估区(或分地段、分矿山工程部位)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评估应简明扼要,把前两项评估的主要认识反映出来,又不能是上述评估的简单重复。把握好这种分寸,体现了评估人员成果编制驾驭资料,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评估内容和步骤为:

(1)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采用定量、半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

(2)提出地质灾害预防、 防治措施或另选场地的建议。

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山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优化,新技术会逐步应用到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来。我们在工作中,要针对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必要的讨论,以期形成共识,推进评估技术的提高,把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篇13

[DOI]10.13939/ki.zgsc.2016.02.149

2005年3月,教育部首次强调要“大力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模式教学”,此后,国家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中指出“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要求紧密结合”。它的内涵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和社会经历,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1]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1年与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签订校企融合式教学模式,在医院背景下,开展专业课教学、专业实践、见习、实习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健康评估》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平台课之一,从临床护理的角度研究病人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反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护理评估的方法学。既是方法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我们课题组对《健康评估》课程资源进行了重组、整合、筛选、创新,力求走出传统课堂,追求真实情境,也正是学院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优势之一。现就《健康评估》课程资源建设情况作一分析。

1课程资源开发理念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助于学生素质培养的各种资源。[2]

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开发的本质特征是以“岗位适应,能力本位”为指导的开门办学 (社会需要)式的客观主义模式,是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职业分析入手,对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剖析,并按照工作过程的动态连接,构建“模块组合式”的课程体系。[3]

《健康评估》课程及资源的开发以符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按照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按模块项目化组织内容,与护理实际工作相融合,确立了以下设计理念。

1.1培养职业技能

依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及职业规划,除了必备够用的理论知识外,在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方面养成进行相关课程资源开发。

1.2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传统护理教育过程及内容与现代护理岗位工作模式无法无缝衔接,不能充分满足护理岗位需求。本课程按照护理岗位工作过程重组项目,与护理工作实际相契合。

1.3个人创新与团队合作相结合

课程中强调个人的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护理过程渗透人文关怀与照护。教学活动中始终渗透护理理念,强化职业理想与情操。

1.4兼顾职业准入与职业发展

课程标准体现护理岗位对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兼顾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要求,在课程资源库中设立“护士资格考试”专栏,为学生提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资源,充分考虑职业准入与未来职业发展。

1.5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发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学习平台开发资源,给学生提供多渠道、多角度的学习机会,学习空间解决了学生学习问题,顺畅的互动交流实时突破难点,同时增进师生友谊,提升学习主动性。

2课程资源开发思路

2.1基于学情分析

《健康评估》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情况各方面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方式。基于此,我们提供的课程资源内容丰富、活跃,适合学习使用。

2.2基于师资优势

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角是教师,针对我校现有师资情况,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发挥各自专长,同时借助医院临床兼职教师以及行业协会的力量,共同开发资源。

2.3基于课程优势

《健康评估》课程于2012年评为无锡市五年制高职精品课程,课程资源有了深厚的积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2.4从岗位的需要出发

教学模块的设置依据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使教学内容与系统化工作过程接轨,实践能力培养贴近岗位需求,与解决实际问题接轨。

3结论

将现代质量观念引入到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当中,并运用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理念构建课程教育质量管理的运行体系,从而达到推动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实现课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过程管理不仅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更是实施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和着眼点。以企业的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会计基础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了“会计职业认知-会计出纳岗位-会计记账岗位-会计理论和知识基础”四个过程模块,在每个过程模块结束后,引入过程管理指标体系,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对每一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