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19-02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助力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及学生个人的成长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莘莘学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作为教师而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助力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鉴于传统应试教育考试制度的相关要求,教师们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向学生讲述和传递知识点为己任;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将大量的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对教师的教学言听计从等作为对自己参与课堂学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师生之间的友好平等关系难以建立,师生之间主要是以支配与听从这样的特点来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讲,师生之间缺乏平等而自由的沟通。然而,新课改的实施,使得教师们为了更好地提升个人教学业绩,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更优异的成绩,教师们不得不对自身的教学策略进行改良和调整,以便于使得自身的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业绩,我们不仅仅要在自身的教学能力上下足工夫,同时还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励学生养成自觉学习数学,热爱数学学习的意识。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尝试。

第一,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主讲为师生互动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我们要力争培养的是那种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二者皆强的学子,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我们一味地坚持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没有益处,因为,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对于人才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严格,高素质的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精英力量,而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支撑。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和计划,在当前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就是,及时地改良传统教学中不适应当下教育教学形式的一些不良行为,转变以往所坚持的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中心的观念,转为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个体发展为教学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从而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使得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在师生良性互动的映射下变得越来越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优质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少走弯路,继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学科素质。

第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学习和活动时间,增强班级内部学生的团结意识,努力构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班级学习氛围。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曾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下,对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进行调整和改革,并不意味着这些被淘汰的教学方式百害而无利,而是因为它们不再适合当前环境下数学教学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促使学生能够在新课改下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我们要尽可能地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发言和表现的机会。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一些数学定理的求证过程,也可以在学生们课间休息的间隙,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思想积极向上的视频和歌曲等,以此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篇2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首先要对“数学素养”这个词的含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它是指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受到的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知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也能促使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培养我们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数学精神。下面,我将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实际经历,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地论证和阐述,希望能对广大数学教学同仁有所帮助。

一、对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几点思考

1.数学是理科,主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数学大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这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理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2.新课改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结合下采用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差异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使贫困生向中等生进行转变,中等生向优秀生进行转变,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具体措施

1.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模式的话,就无法实现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探究式的数学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探索数学本质和数学猜想的素养。

例如,在讲“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一章时,我采用的就是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性、直观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我让学生根据平移的定义想象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体现了图形平移这一原理,让学生对平移现象的定义有初步的认识。接着,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事例,如:在商场里我们坐手扶电梯时的移动过程、电视机在传送带上的移动过程等,接下来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并举出一些其他体现这一原理的生活实例。然后,我们就能顺势引入课题并提问学生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之为平移,让学生在发现和归纳的基础上对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得更清晰、更透彻。最后,再让学生根据他们对平移的理解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这一章的内容进行巩固。这样通过把教学内容统一在一个探究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自主探索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数学本质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数学素养。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今的教学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很难得到学生的回应,整节课变成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自演讲,学生根本不能参与其中,课堂上呈现出一副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看法,养成学生想提问、敢提问的数学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好阶段是每节课的开始部分。我们可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素材,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讲“探索勾股定理”这一章时,我们可以以书中P2图1-2、图1-3、图1-4为例,先让学生观察图1-2中的正方形,接着对学生进行提问:“A、B、C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观察图1-3和图1-4,提问:“图1-3中,A、B、C之间是什么关系?”“图1-4中,A、B、C之间是什么关系?”“从这三幅图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接着,我们继续向学生提问:“这三幅图中,你可以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你们发现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了吗?”等学生将这些问题一一回答完毕后,我们就可以顺势向学生引出“勾股定理”这一内容了。

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向学生提问问题,既给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敢于接受挑战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对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非一件容易的工程,它既需要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付出努力,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教学途径可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如:深入挖掘数学教材内容,开展具有逻辑性的教学活动,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身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数学素养,才能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顾沛.十种数学能力和五种数学素养.高等数学研究,2003.

[2]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金战,刘东升.改变孩子命运的8堂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篇3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人们生存立足甚至职业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深重。信息技术课题需要什么样的学科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渗透?这些都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钻研的课题。笔者借助多年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使学生能够具备过硬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科素养

1.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人在学习工作中寻找信息、吸收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及信息的能力。其中包含对所需信息的准确定位、对所获信息的批判性鉴别、对所选择信息的有效加工和处理及利用信息建构新信息、获取新知识、建立体系的能力。

2.视觉素养

J.戴伯斯于1966年首先提出了视觉素养这一概念,此后S.平克尔、威尔曼、雷扎拜克等各国学者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国际视觉素养协会的定义,认为视觉素养属于一项可获得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人们能够理解和创造图像,这些图像可以是动态或静态。

3.媒体素养

媒体素养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媒体时(含传统媒体:报纸、印刷品等和现代媒体:网络、计算机等),对于媒体进行合理选择、合理利用和合理组合的能力。

二、提高学科素养的措施

1.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摒弃严肃和烦闷的“讲”和“教”,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2.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3.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必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总之,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之路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篇4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活动、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学科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呢?

一、基础知识的认识

学科基础知识由学科基本符号、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组成。学生掌握了学科基本概念,就会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这里学生要了解什么是二度空间、三度空间、造型表现手段等概念。例如“质感”一词,我们应了解它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自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类似的名词还有很多,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去了解、记忆。

二、基本技能的学习

这里所说的“技能”,从广义的知识观来看,实际是个人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去办事的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能力很强的时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能力。如,手绘线条就是在抓住绘画对象的特征的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描绘视角,利用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等)和纸(各种类型纸张均可)等工具,用简洁概括的线条表达物象。手绘线条具有形象鲜明、绘制快速、用具简单、表达多样、易于掌握等特点。这类是可随时进行的学习,简单、易于操作。可以在教室进行,学生分组用手绘线条表达自己班级的样子,也可以画周围的同学;在室外也可以,用手绘线条描述正在上体育课的同学,画画我们的校园,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自己家是什么样子,每阶段结束后再进行小组评比,效果很好,学生很喜欢,比较有

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时空条件,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三、基本品质和生活态度的养成

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学科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质,即学科基本品质。学科基本品质的培养必须体现学科的特点,并将基本道德品质要求具体化。结合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体现学科特点的道德认知,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倾向。良好的道德培养可以表现在美术的课堂延伸,通过每年的艺术节画展,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把对生活、学习的感悟以绘画、摄影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会觉得美术并不抽象,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重要的是如何发现它。让学生多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

篇5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中,美术素养是指初中生经过美术学习之后,所掌握的关于美术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B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在初中学习美术并不是为了培养一批美术专业的人才,而是希望通过美术教学,使初中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美术学科的熏陶下,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下面,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构建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浅谈老师应该如何在美术学科中提高初中生的美术素养。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美育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初中阶段的教育把重心都放在基本的学科方面,现在大多数学校因为中考不考美术,分配给美术学科的课时比较少,甚至有一些学校根本没有开设美术课。而素质教育强调要让学生接受全面、健康的教育,美术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育,深入挖掘美术学科中的教育因素,提高初中生的美术素养。

二、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实际上,美术学科中包含丰富的时代、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大量的人文因素。初中生通过学习美术,能够接受良好的人文教育。然而,现在由于很多学校还不重视美术教育,使初中生没有学习美术的环境。因此,老师应该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为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奠定基础。老师可以举办美术比赛,展示一些质量比较好的美术作品,让初中生处于一种比较浓郁的学习环境中。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举办一些美术课外培训班,让初中生能够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学习美术,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在“向民间艺术家学习”一课中,在课堂开始之前,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剪纸,让他们能够看到劳动人民只利用一把剪刀与一张纸就能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作品,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我再为学生发放纸张与剪纸,鼓励学生学习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学生在这堂课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剪纸的审美能力。

三、增加实践活动

初中生单纯按照课本来学习美术,是无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发展的。然而,在过去的美术课堂中,老师由于美术课时较少、知识量较大等原因,在课堂上会大量讲述美术理论知识,忽视了初中生亲自动手创作的机会。这就使很多初中生认为美术学习是十分枯燥的,从而失去探究美术的欲望,导致他们无法培养美术素养。因此,老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多为初中生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受到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在“用泥做造型”一课中,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小花园,让学生把公园里的土和水混合成泥,并且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讲述泥塑的具体特点,以及泥塑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欣赏泥塑作品。在学生的创造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并且在避免打扰学生创作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在课堂结束之前,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且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创作。在学习“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一课的时候,我在获得学校的支持后,与当地的博物馆联系,带领学生亲自参观美术馆中关于唐代的馆藏,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唐代的陶

俑、泥塑等作品,切实感悟唐代美术的创作特点。学生在这堂课中,能够了解关于唐代的知识,感受“盛世唐朝”的繁荣昌盛,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总而言之,美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学科,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老师要重视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使他们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这是提高初中生美术学科素养的基础;老师要为初中生创设良好的美育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具体的环境中受到影响,陶冶自己的情操;老师要为初中生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提高美术素养。

篇6

教师B和教师G虽然各自独立设计,但两份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做法有不少地方是“英雄所见略同”的。例如:都注重复习课上知识点的梳理,都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都采用阶梯式设问分解探究性问题的难度;都利用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展示结果。对照数学交流素养结构(图1),可以发现:采用阶梯式设问便于学生有序“接收数学信息”,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概览“加工数学信息”,通过小组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有利于学生“表达数学看法”和“研讨探索数学观点”。下面以这两节课为例,着重探讨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一、精准设问才能有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复习课的核心功能之一是“理”。对相似三角形全章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学习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分类和整合,在疏通来龙去脉、厘清内在联系的同时,通过查缺补漏,才能形成对核心知识与技能的整体认识。在该阶段,教师只有精准把握数学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提高表达与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案例1 复习导入环节的设计。

教师B的设计:请回顾三角形相似的基础模型“A型”的分类方法,在下面图形中画出“A型”相似的所有示意图。

教师B给每位学生发放了学案,学案上呈现上述五个三角形;同时,教师B在黑板上也同样事先画好这五个三角形。

教师B的学生作答:学生在黑板上板演结果如图2-1-1至图2-5-1。

教师G的设计:如图,在ABC中,∠C>∠B,D是边AC上一点,在AB边上画出一点E,连接DE,使以A、D、E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教师G给每位学生发放了学案,学案上呈现的是图3;同时,教师G在黑板上也同样事先画好图3。

教师G的学生作答:学生在黑板上的同一个图中的板演结果如图3-1所示。

学生作答\断:教师B的学生画出5种图形,其中图2-4-1是图2-3-1的特例,而图2-2-1与图2-5-1的画法则是错误的。由于教师给出了5个图形,学生潜意识地认为应该有5种情况,所以尽量把想到的情况都画上去;特别是题目条件中并没有说明边AB、AC的大小关系,因此,学生就生硬地套用分类思想,画出图2-2-1与图2-5-1。教师组织学生相互点评作答情况时,学生因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交流效果不理想。

教师G在设计问题时添加了“∠C>∠B,D是边AC上一点”的条件限制,因此学生在同一个图形上画出了三种情况,其中E2是错误的。教师组织学生相互点评作答情况时,学生通过交流很容易排除点E2不符合要求。

改进建议: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均是采用开放性问题引出“A”型相似的基本构图。教师B只需要在条件中添加“如图”(适当缩小问题广度,强调AB>AC),然后将“图2-2”至“图2-5”标注为“备用图1”至“备用图4”(适当明确问题宽度),并提醒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备用图的使用个数。这样修改后,既可以开放性地检查学生的思维状况,又可以较快地进行思维归类,还有利于后续将“A型平行相似”和“A型斜交相似”做更多相似变式。关于教师G,建议在黑板上画出2~3个备用图,为后续图形变式做好准备(适当调整问题的延展性)。

由此可见,师生交流、学生间的交流可以顺畅高效进行的关键之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精准合理。设问适当,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顺利展开思考,还可以使学习主线更突出,特别是可以让课堂宝贵的时间用于解决更重要的问题。

二、直观感知和逻辑推理并用才能促进数学认识的深入交流

复习课承担着“查缺补漏”的重要责任,当学生作答错误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交流、同伴互助等方式认识错误原因、纠正错误,这往往比教师点评印象更深刻。几何复习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图形直观感知、几何逻辑推理的相结合,综合剖析思维上的困惑或误区,并加以更正。

案例2 图2-2-1的错误溯源。

教师B、教师G的课堂上,学生作答都出现了点D位于平行线下方的情况。两位教师主要采用直观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判断图2-2-1中∠AED>∠ADE,∠AED>∠C,而∠C>∠B,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错位对应”。

但是,这里“通过观察得到的∠AED>∠ADE”是基础的结论,还是让学生有这样的困惑:是否只能如图2-3-1一样过E点“往上偏”,而不能如图2-2-1一样“向下偏”呢?这一直观思维还需要逻辑推理来证实。

可以充分借助学生的正确答案图2-1-1来证明图2-2-1是错误的。

如图2-2-1-1,假设 ADE∽ACB。过点E作ED1∥BC交AD于D1,显然∠1=∠B。

∠1是D1DE的一个外角,

∠1>∠2;

ADE∽ACB,

∠2=∠C;

∠1=∠B,∠1>∠2,∠2=∠C;

∠B>∠C。

这与已知∠C>∠B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此时点D不符合要求。

通过上述逻辑论证,结合直观观察,只有过E点“向上偏”,才能产生大于∠1的角,从而得到图2-3-1。这样,教师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在对他人观点和自己观点进行评价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对数学现象的本质认识,从而使数学交流更加深刻。

三、展示知识生长过程才能引领学生有效串联主干知识与学习经验

复习课不仅要查缺补漏、展现知识结构,更要体现知识的生长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系统中有机构建思维通道,掌握问题生成、发展和解决的一般方法。

三角形相似的复习课堂上,两位教师在总结归纳了“A”型相似模型后,随后均出示了“X”型相似的基础模型,再用例题引出“M”型相似模型。这种设计虽然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变式进行了归纳,但对揭示基本图形变式之间内在关联的强调不够,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难免停留在零散层面,不利于学生运用联系、动态的观点整体认识相似三角形,灵活转换、加工各种有效信息。

图4展示的是三角形相似基础图形变式的思维导图。由“A”型相似的平行相似、斜交相似,演变为“X”型相似的平行相似、斜交相似,再由“X”型相似的平行相似分离公共顶点变形为“M” 型相似的三等锐角、三直角、三等钝角模型,若能采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这些基础图形的变式过程,则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图形变式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解与掌握,完善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知识网络结构。

四、领悟模型变式的内在规律才能凸显数学交流的核心价值

复习课还有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不仅要顺利地把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图,还要善于根据具体问题及时提取三角形相似的相应模型解决问题,特别是从陌生情境中准确识别三角形相似的基础模型。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既需要平日学习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复习课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活动的集中领悟。

案例3 由“M”型相似模型到“一线三等角”模型。

篇7

“解决问题”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学生学习素养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内涵要义的集中展示,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素养锻炼培养的重要平台。当前“题海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其在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教学理念的落后性以及能力培养上的消极性,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让学生在问题分析、探究、解答中,领会和掌握问题解答的策略和方法,已成为有效问题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也成为高中生解题素养树立的必然途径。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就高中生所应掌握的常见解题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一、利用知识迁移特性,培养学生转化(化归)思想

数学学科知识内容之间相互联系,是一个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现有知识内容,将需要解决问题转化为现有知识的过程。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和内在关系,将数学知识进行转化,变繁为简、变抽象为生动、变复杂为简单,实现隐性问题形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问题: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C=3,BC=4,一条直线分ABC的面积为相等的两部分,且夹在AB、BC之间的线段最短,求此线段的长。

分析:本题是考查基本不等式与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恰当地选取变量表示夹在AB与BC之间的线段EF,同时考虑到题设中的等量关系,即SBEF=1/2SABC,另外,所选变量还应便于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于是考虑设BE=x,BF=y。再根据余弦定理公式从而得到线段EF的长度为2。其解题过程略。

归纳总结:根据上述问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发现,该问题解答实际上是将求线段长度的问题转化为求函数最值的问题。而求函数最值是不等式的重要应用,当解析式比较复杂时,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利用数学学科知识点的巧妙联系,求等量关系并合理变形转化,从而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

二、利用数学直观特性,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学科知识是由数字符号和图形符号,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所组成的学科知识体系。这就为引导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提供了条件和基础。而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问题解答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借助于数字的精准性和图形的直观性等特点,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把抽象的数转化为直观的形,把复杂的形转化具体的数,从而达到简捷解题的教学目的。

问题:已知sin(5π-α)=√2cos(7/2π+β)和√3cos(-α)=-√2cos(π+β),且0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三角函数综合运用的数学问题案例,而三角函数章节知识实际上是图形和数字有效结合的知识内容,数形结合思想在该章节有着深刻的实践和应用。因此,在解答上述问题案例时,可以根据问题条件画出相应的图形,然后运用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消元法等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

解:由已知得sinα=√2sinβ ①

√3cosα=√2cosβ ②

由①2+②2得sin2α+3cos2α=2。

即sin2α+3(1-sin2α)=2,解得sinα=

±√2/2,由于0

所以sinα=√2/2,故α=π/4或3π/4。

当α=π/4时,cosβ=√3/2,又0

当α=3π/4时,cosβ=-√3/2,又0

综上可得:α=π/4,β=π/6或α=3π/4,β=5π/6。

三、利用数学发展特性,培养运动变化思想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基础知识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处于静止状态下的问题。同时,在实际问题解答中,学生不仅仅要回解答静止状态下的数学问题,还要解答处于运用过程中的问题案例。对于此类型的问题案例,解答时就要运用到运动变化思想,化静为动,动中寓静,动静转化。

问题:已知ABC的三个顶点为A(1,

2),B(4,1),C(3,4)。(1)求AB边上的中线CM的长;(2)在AB上取一点P,使过P且平行与BC的直线PQ把ABC的面积分成4︰5两部分,求P点的坐标。

上述“平面向量”问题案例中,第二个小问题中关于点P的坐标求取,就蕴含了运动变化思想,在解答该问题时,就可以采用动中寓静的方法,利用平面向量的性质内容,设定P的坐标为(x,y),由面积分成4︰5两部分这一条件得到 结果,然后建立(x-1,y-2)=2/3(3,-1)这一等量关系式,从而得出点P的坐标为(3,3/4)。

四、利用数学周密特性,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条件或结论不是唯一的情况下,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讨论辨析,得出周全严密的解题答案。此种方法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考虑问题不周,保证解题全面,科学、合理。

篇8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中小学生应当具有以下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下面就针对这四点讨论一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较强的人善于从各种现象中敏锐地发现现有的信息,并判断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信息主体的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和利用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前提。

1.有效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学中,师生是最基本的教学关系,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传递信息,遇到问题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寻求解决,让学生感受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方式,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2.培养学生的信息价值意识

信息意识的核心就是信息价值意识。信息时代下的信息繁多、杂乱无序,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价值意识,能够去伪存真,辨别信息,从而正确选择信息进行应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信息需求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信息价值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如课上给学生展示一些精妙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和能力

1.信息知识的培养

(1)课堂上引领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信息技术常用的一些术语。如,什么是信息、字符、数据等。

(2)课堂上多向学生介绍一些信息技术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和作用,引导学生善于分辨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3)明确计算机操作系统、组成部分、结构和网络知识。

2.信息能力的培养

(1)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提高学生的信息工具使用能力。

(2)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目的,主动获取信息,并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3)培养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

夸美纽斯说过:“德育先于智育。”“育人先育心。”在信息时代更需要每个人都遵守信息道德的准则。如,培养学生遵守机房规则,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观。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篇9

教师要培养出新一代的好学生,自己必须要有高尚的品行,能以自己的思想、情操、言行去教育学生。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影响。以身教为主,言教为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师自己就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要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他人的正确态度,教师自己就应该以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教师就要处处以身作则,讲究仪表端正,语言文明,态度亲切。学生是教师品格最严格的评论家。他们密切地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把教师的言与行对照着,把教师的言行同公共道德标准对照着。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幼小的心灵以如此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更高尚美好。“德高为范,身正为师”,所以说教师的品行也是做教师最基本之处。

二、一专多能

首先,教师要有进行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的内容是不够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知识宽厚,对教材的理解就深入,就能从中提取精华传授给学生,并能运用自如,进行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教学。教师还要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和文学修养,具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无限时空都感兴趣,并认为“老师什么都知道”。教师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且知道得多和会得多,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孩子身上智慧的火花,燃烧得越来越旺。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并能预见未来的需要。

三、不断探究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

教育是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教育工作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只有了解教育的客观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塑造少年儿童心灵的艺术,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育人”,就要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等知识,用以指导实践。要掌握教育规律,就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共性外,更重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智力发展,道德品质,健康状况等。教育的艺术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四、教师的人格魅力

1.能力魅力

为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教师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了解、掌握现代社会中新的知识、技能,使自己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转变教育观点,摒弃陈旧过时的教法,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规律,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为你的才干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2.感情魅力

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爱学生是教师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要从各方面去关心学生。不仅要从学习上,而且要在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给予重视,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自我选择,自我练习。教师的循循善诱、亲切教诲,必然带给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所以,教师要用爱来打动学生的心,用诚心来换取学生的爱。

3.形象魅力

具备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服饰打扮是马虎不得的。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对人生尚处于未知时期的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的穿衣戴帽,言谈举止,甚至兴趣爱好,都会感染、影响学生。自我塑造一个美好的教师形象,这不仅能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美感,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敬爱之情,我们要让学生从我们身上懂得真、善、美,他们才会去创造美好的人生。

4.时代魅力

篇10

教师在培养或者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或者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的定义以及概念,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能够顺利以及熟练地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各种实践问题,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关注或者重视对相关信息的查询以及分析研究,言而总之就是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或者提高。

一、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概念分析研究

人们对于信息素养的概念以及具体含义有着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但是我认为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为三方面:相关的信息意识、信息涉及的各种能力以及利用信息的过程所涉及的道德问题。

对于初中学生的信息意识来说,主要就是当信息的时候,学生能够对信息产生怎样的敏感度,同时对于相关信息的查询以及吸收能够做出各种下意识动作的程度。所以教师在观测学生的信息素养之前,需要对他们的信息意识进行相应的调查。

信息涉及的各种能力主要就是指学生在实际问题上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对于所、筛选以及分析研究的各种信息进行一定程度判断能力。对于信息道德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理解,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调节人与社会以及其他人之间相应的信息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者准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其他人群,他们在运用相应的信息能力解答相应的实践问题的工作中,是不是能够按照社会道德以及社会伦理进行相应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表达出他们的综合道德水平以及信息素养的高低。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培养或者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方法或者详细措施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标准或者要求之一,就是培养或者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初中学校的部分信息技术老师,觉得信息技术的课堂教育教学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目标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或者关系。甚至有一些教师对于初中所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的科学合理性提出了质疑。然而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仍然认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培养或者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的因素,这就使得培养以及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工作,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重点。

1.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是突出信息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的培养或者提升,没有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信息技术进行联系或者融合,这样的教育教学现状就使得初中学生不能产生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的意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培养或者提升同学们信息素养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该课程的新标准去执行,也就是培养学生获得、叙述相应信息的综合能力,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信息技术以及方法,解答各种实践问题或者难题,教师在对学生培养信息素养的整体过程中,一直不变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强调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社会道德以及社会伦理,这样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人才。

2.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要注重提升学生运用相关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所涉及的所有老师,可以运用各自学校内部所提供以及拥有的各种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工作,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提升运用相关信息的实际能力。

部分教师对于信息获取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更新,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信息技术老师需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实际技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阶段,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或者指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才能,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

3.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提高或者改善学生的信息道德

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教授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然而最重要的工作是保证初中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信息道德。由于初中学生的人生经历还不是特别丰富,所以他们在进行信息获取或者信息利用的过程中,可能信息道德不能够达到标准,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提高或者改善学生的信息道德。

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相应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社会道德或者社会伦理,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工作,与此同时让学生明白怎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科学有效的。同时,信息技术老师可以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以及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信息技术问题,这样就能够检测到学生的社会道德情况,从而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指导或者帮助。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都具有比较关键的作用,所以学校及相应的老师需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关注和重视,从而培养出新时代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91-02

美术教师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提升与其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所以优化与加强美术教师所学课程的内容作用巨大。美术教师自身也要注意锻炼与培养自身的能力,使自己对于美术的认识更加深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自信与优异。

一、提高策略

(一)美术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1.重视美术的创作能力

美术教师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便是学科素质,即美术的创作能力。一般而言,提高美术教师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加深教师对于美术本质的理解与感受。如果美术教师具有很强的创作意识,这不但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促进作用,还可激发学生对于创造活动的热爱,从而使他们热爱美术,具有创造的欲望。所以教师要提高美术创作技能技法的娴熟度,提高创作意识,做到有计划地完成作品等专业素质。

2.美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已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够教授他人,为了细水长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积极汲取知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与素养,做到终身学习。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承担着高强度的工作,而这种生活状态使得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难以静下心来,如果教师不喜欢读书、读书少,会给本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拖后腿”现象,对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具有不利影响。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进行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探索,做到与时俱进,增强自己的智慧,使自己的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提高。

美术学科具有人文学科与实验操作两个特点,其教学内容里包含了大部分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体会,而这些经验与体会的独特性、深刻性、时代性、科学性的程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1]。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美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及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所以,美术教师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要在专业上有一定的造诣,能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研究与探索问题,将最前沿的思想与动态有选择性地介绍给学生[3],让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培养自己独特的视角、思维以及学术眼光。

3.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解析和判断能力

美术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形式是美术鉴赏。在进行鉴赏时,需要鉴赏者利用自身生活经验,掌握有关知识,并对作品视觉上的感知进行想象、体验、分析、判断与感受,达到视觉上审美享受的目的,从而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与欣赏。美术创作的审美可以反映生活,在进行艺术鉴赏时,须通过社会与道德两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而二者的统一,则确立了对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包含审美性与价值性的两个原则。价值性的原则是艺术在人类生活中不断创造的价值和生成的意义,其主要包括人类性、社会性等原则,即艺术作品中所蕴含或表现的社会伦理性、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等议题。审美性原则,作为艺术把握世界方式之一的本质属性,它包括情感性、艺术性等方面[4]。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除了具有多元、科学、完善的美术鉴赏素质外,还必须对美术鉴赏包含的流程有正确的了解,并熟悉掌握。在具备了以上素质后,美术教师必须拥有对于艺术的敏锐直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审美优异的感知及理解能力、运用正确的艺术鉴赏方法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展开具有创造性的评价的能力。

4.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能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应转变自身的认识主动进行学习,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所以,教育观念的改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美术这门学科,我们要根据其自身的特色,把情境教学的方法、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分组研讨的方法带到课堂,使美术课能够上活、上好。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营造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则在培养学生方面失去了实用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境化,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在真实的教材、背景及真实教学场景中的形成与发展。

5.加强对于美术本体发展的关注度

美术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取决于美术的形势与内涵。如果想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美术的学科素质,就必须让美术教师加强对于美术本体发展的关注。所以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课程过程中,美术学科的教学论着重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与教学技能进行训练,而教育学的课程则着重于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情况一定会造成以后美术教师的学习内容局限于美术的学科内容以及传授方式上,造成美术教师视野的狭隘。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了解美术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实际效果,也不能透彻、全面地了解美术学科的内容及背景。

6.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对每学年、每学期乃至每次课的教学情况,教师都必须做到反思与总结[5]。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教学力量的薄弱,要学会借助大家的能力,例如邀请资深教师来听课,并进行点评,还可以开展学生座谈等方式,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心得,整理教学随笔,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7.美术教师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高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美术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并能传授给他人,还要让自己与其他专业联系起来,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发现其他学科与美术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拓展美术教学。美术教师把其他专业与美术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各个学科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避免了课堂的单调,而且还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形式[6]。

(二)为美术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现代教育形式愈来愈细,专业性强,而且更加多元化,面对紧迫的形势,美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更新自己。这不仅需要美术教师自己的努力,还需要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一个科学、系统、合理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物资与经济条件。当他们感到压力较大时,有关部门要给予他们支持与鼓励,促进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此外,还要加强教师职业培训的开展力度,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职业培训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即使美术教师拥有较为扎实与丰富的专业知识、学科修养和优秀的教学能力,仍需进行长期的在职培训,以养成对精益求精的钻研态度[7]。

二、结论

在现代教育改革进程中,美术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深化,这就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拓展艺术视野,使自己不断进步,从而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

美术教师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进步、发展,需要具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创新性和主动性,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具有优秀的美术教学能力,让自己投身于现代化教育教学之中,从而提高今后的美术教学质量。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成长。近几年,随着国际社会在艺术教育方面出现的较多改变,致使以视觉文化作为核心的美术教育改变为了以创造力作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开发具有创意的思维需要以高阶的思维作为其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与教学设计期间应着重关注对学习的情境设计与开放,指导学生发展创意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取更具价值的成长。

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能够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旁征博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其也具有高尚的人格与思想境界,能成为学生的好榜样,协助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学习。具有高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教师有优美的语言、文雅的举止、大方的神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学生拥有振奋的精神、高昂的情绪,能够积极主动、快乐地进行学习[8]。所以,我们要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提高美术教师的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晓蓉.关于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些建议[J].科学中国人,2015,(26):120-120.

[2] Zhang Y,Li W,Yan T,etal. 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J Hu 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15,29(3):387- 390.

[3]邢瑞香.提高美g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4):202-203.

[4]王丽华.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自我意识[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5]王珊琪.不断提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J].青年时代,2015,(3):126-126.

[6]Izumi S, Muano T, Mori A, et mon carotid artery stiffness,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bolis m after menopause[J].Life Sci, 2015,78(15):1696-1701.

[7]袁海芸.激发学习兴趣,彰显示范魅力――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师示[J].画刊,2012,(01):34-35.

篇12

一、研修主题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主要研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案例研究等。

二、研修需求分析

1、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笮化”,重知识轻能力、重解题轻思想方法、重结论轻过程。二是理论与实践脱离,会说的不少,但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不多。三是教学方式陈旧,轻教学重训练,刷题仍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

2、当前,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省、市、区都有“双减”文件与措施),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负提质是关键)。

3、很多教师有自己发展的要求,需要通过一定的培训学习提高自己,教师也有展示自己的要求,通过展示与同行同研共享,共同成长。

三、研修对象与时间

盛建武初中数学名师教师工作坊包括线上研修线下集中研修两部分,其中线上研修教师200人,根据线上研修考评情况选择100人参加线下集中研修。

工作坊线上研修时间:2021年8月20日至11月20日。集中线下研修时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3天):2021年10月29日至31日,报到时间:2021年10月28日14:00—18:00。第二阶段(2天):2021年11月1日至15日,分组进行自我研修与展示,按地域分5个组进行。

四、研修目标与任务

1、引导参培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方法,开发主题式教学内容,改变教师教数学教材的行为习惯,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效率。

篇13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取得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有效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对学习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传统问题教学中,传授学生解答问题的策略,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练”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解答问题的“机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问题教学应遵循“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坚持“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技能素养的培养作为问题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实施有效问题教学,已成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活动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对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素养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抓住数学问题案例生动性,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及其要义的外在表现,是学科知识点之间深刻联系的生动展现。数学学科的内在特性,可以通过数学问题的内在特性进行有效的体现和展示。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的“代言人”,也表现出生动的特性。这一特性,为激发和培养初中生能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情感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和放大数学问题案例的生动特征,设置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或讲授有关数学方面的名人轶事,营造浓厚的数学学科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学习情感,使自主积极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自觉意识。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初中生对矛盾性问题充满能动探知的心理特性,设置“同学们,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习,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分别相等,那么是不是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呢?”问题情境。有的学生听到这一问题,立刻给予了“肯定全等”的答案。有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了“不全等”的结果,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此时,教师利用初中生学习群体见解上的不同观点,将学生自然引导到全等三角形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知问题案例便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抓住数学问题案例探索性,培养初中生动手实践能力

问题:如图,在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点E是AB的中点,若OE=3cm,则AD的长是多少cm?

在该问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出题的意图,是借助于数学问题案例的探究性特征,引导学生进入到实践探析问题案例过程中,通过对探究性问题案例所提出的探析要求,开展探究实践能力的锻炼活动。学生在探究该问题案例过程认识到,解答该问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点”,并结合以往解题经验,认为该问题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得BO=DO,由已知E是AB的中点,知OE是BAD的中位线,从而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一半的性质,得AD=2OE=6cm。(解题过程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探究性问题案例过程,再次总结归纳解题活动方法和策略。

在上述解题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抓住数学问题案例的探究性特征,向学生展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案例,在学生探析问题过程中做到“放收结合”,将探析问题案例策略方法的任务“放”给学生,教师做好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点拨的“收”的工作,让学生在“一放”和“一收”的活动进程中,有效获取问题探究方法和技能,有效提高探究能力。

通过以上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解答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知问题、分析问题,提供学生进行探究分析问题案例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析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能力素养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三、抓住数学问题案例发散性,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