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水利工程的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水利工程建设优化了生态环境结构
水利工程是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持平衡的剂和动力。科学的水利工程在满足现代社会人们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渔业及旅游等需求,带来效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同样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调节水量合理配置水资源,防止河道断流,减轻或排解水污染,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抵御洪水对生态系统的冲击等,可以有效地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基础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水利工程建设不当会影响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上述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有利影响是需要水利工程建设按照一定的生态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并在经过精心设计施工后才能达到的生态良性循环效果。若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中缺乏科学管理,施工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或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都会起到相反的生态作用。再加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水工建设监管制度不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存在缺陷等等,就会使得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影响了水工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从当前的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来看,若要促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都能够得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改变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观念,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机制,将生态保护理念与水工建设设计理念高度融合在一起,建立一定的生态系统补偿机制。
1、改变工程设计观念,制定环境影响评估制度
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要改变原有的重视工程建设的功能作用而忽视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设计理念。把人水和谐理念贯穿于水利规划编制、项目论证、工程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治理为主向自然修复为主转变。在设计前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把即将建设的水利工程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都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调查与评估,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估制度和减灾避污措施,有前瞻性地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设计方案的经济性、科学性与生态性。
2、积极发展生态设计理念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规划中,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水危机、水生态意识,营造重水、惜水、护水的水文化氛围。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即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应本着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和谐共同发展理念,给动植物的生存尽量保持其特有生活的条件,为被破坏的栖息地的鸟类以及鱼类创造更好的避难所和居住地。在施工建设过程阶段中,应从细节上的施工考虑如应用环保的材料,这些材料最好对动植物的生长没有负面的影响。当水利工程兴建完成后,后期的环境处理更为关键,应建立一个检测监督部门对完工后的水利工程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并且建立及时的结果反馈机制,全方位的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动态的跟踪监测,若有不良的环境影响可以立即的制定解决措施,处理好存在的问题。
3、建立对生态系统补偿的机制
通常来讲,既然人类对自然进行了改造,那么就必定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将这种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就很有必要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补偿机制,来尽力弥补水利工程建设为生态平衡带来的影响。要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来建立生态系统补偿机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和政策等手段来约束水工建设对生态的破坏。并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对生态环境进行一定的补偿改善,以促使生态再次平衡,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F417 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城市生态建设、各行各业用水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目标是为了提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随着水利工程的兴建,很多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入手,分析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有如下特点:
1、水利工程施工季节性较强。由于水利工程都是在河流、沿海等水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如果遇到气温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和洪水的自然气候,就会导致施工的暂停,危害施工的质量。
2、水利工程施工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由于水利工程的堤坝大多采用混凝土进行施工,需要分缝分块进行浇筑,如果施工的温度条件不符合混凝土施工的条件,将会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
3、水利工程施工对工程量较大。我国的水利工程大多为大型工程,混凝土的用量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从工程的设计到施工的竣工,一般都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4、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较为复杂
水利工程由于用途与其他工程不同,因此施工技术复杂多样,往往需要多种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并且,水利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很多学科和工种,交叉作业有时会产生相互干扰,产生较复杂的矛盾。[1]
二、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
《2013-2017年中国水利工程行业领先企业经营策略与优劣势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各类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的60%左右。国务院2010年11月份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未来15-20年间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等定下主基调,水资源正式上升到国家资源战略层面的高度。由于关乎通胀和粮食安全问题,农村水利将成为重中之重;而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水电建设预计仍将持续快速推进。水利行业从2009年开始已迈入了加速通道,上行趋势已经确立,“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将达到2.11万亿,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83.85%。[2]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很多环节与一般建筑工程相一致。其中,导流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进行。一般在较为宽阔的河道,一般采用分段围堰的方式,在河道的一侧先围出基坑进行施工,另一侧供河水经过,当这一侧完工之后,再拦截另一侧并进行施工,使河水从已经建设完成的建筑物中流过。此外,还有采用河岸泄水隧洞或坝身底孔导流,这些洞和孔有时专为施工期的导流而设,但也可在施工完毕后留作永久泄水设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短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在一至二年,长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在五至十年。水利工程建设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的安居乐业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在运营后期不进行妥善管理,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使水利工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且其质量问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能够科学地使用,每个水利工程都应配备一个专门的 运营管理机构,负责对水利工程进行检测与维修,并且使水利工程更为有效的发挥工程作用,使水资源实现经济、合理、安全的运用。
三、我国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很多的问题都与水利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城市供水不足、水资源利用效率过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同时,泥石流、洪涝灾害、水资源污染等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所关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水利工程主要向着几下几个方向发展:
1、防治水灾工程日益发展
在当前自然过多的情况下,防止水灾工程与传统的水利工程相比,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水资源开发
随着人们节约水资源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水资源开发项目将启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将向着综合性与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3、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变更
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将不仅是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需求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并且更多的为了环境保护而服务。
4、大规模水资源调配工程迅速发展
由于我国水资源东西分配不均匀,严重影响了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均衡发展,因此为了更多的大区域、大范围水资源调配工程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解决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5、新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带动高技术水利建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始容县,并且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因此借助新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复杂地基与高水头水工建筑物也将得到发展,当地材料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水工建筑物的造价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3]
6、水利工程管理将逐步增强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有效防止水患,并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各种管理方法与建设技术将得到加强。目前,我国积极研究防止水患、开发水利资源的方法及选择和建设各项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主要是通过工程建设,控制或调整天然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防止或减少旱涝洪水灾害,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4]
7、加强生态水利建设
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劣,生态水利建设能够给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也能够实现环保效益的提升。
四、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牵动着我国的生态、经济与民生,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与展望,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严禁的管理来使水利工程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5]
参考文献:
[1]尹康. 浅谈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A]. 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2012全国水工泄水建筑物安全与病害处理技术应用专刊[C].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2012:3.
[2]沈合军.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究[J]. 科技资讯,2011,20:180.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水利工程多维技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工程因大型水库建设工程遭遇执行困难,而转向拦河堰取水工程、水资源规划、河川整治、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规范、环境水理、地下水及水利科技研究等方向发展。水利部门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现代化的水利工程顾问团队,除从事传统的水利工程外,也提升至政策层面及水利经济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本阶段已大量使用电脑及有限元素分析法进行水工结构物应力动态分析及仿静态分析工作,在水文技术上发展类似于二维降雨径流模型。该模型以运动波模型结合数值地形建立二维网络,模拟降雨径流及淹水分析模型,可直接计算流域内各处的径流量及淹水分布。另外,这一模型业已成功应用于淹水分析上。
第二,本阶段的水理分析技术也跟随世界各国,由传统上一维定量流及变量流的分析发展至使用二维定量及变量流分析。在河川工程上利用二维水理分析可显示结构物附近水理分析。二维分析反应结构体附近流速放大及地形变化的效应,使水利工程设计上更能掌握水理变化的影响。
第三,在溃坝洪水分析方面,也由一维溃坝洪水分析发展至结合二维溃坝洪水分析模型,进行下游地区淹水分析。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水库的溃坝分析工作。另外,也针对土石坝的特性,结合溃坝水理及输砂公式,计算土石坝的溃坝过程及产生洪水。这一模型也已应用于我国多个溃坝分析工作上。在海岸环境水理方面,主要分析水体污染扩散、温排水排放及海岸地形变迁分析等工作。
第四,在温排水排放分析上已由利用COMIX进行近域温排水扩散分析后,再利用MIKE21进行远域二维水理分析的方法,发展至使用MIKE3进行三维水理演算及温排水扩散分析。这一技术发展后,我国水利工程师已能充分掌握现代化的高等水理分析技术,可应用于环境水理方面等高深的研究课题,如水质优养化、地形变迁、污染扩散等工作。
第五,在地下水技术方面,在这一阶段也发展至二维地下水数值分析及三维地下水数值分析工作,并引进MIKE SHE计算整个流域地表地下水的交换及地下水资源的分析。另外,引进地下水保育的观念,至此我国水利技术已能够与发达国家齐步。
另外,我国水利部门在本阶段也大力发展水利信息的技术,首先建立了水资源GIS系统及资料库,并运用于水资源综合发展计划,在很多水库的监测计划中整合GIS系统、资料库、系统工程、机电工程、水文预报、洪流演算及操作控制等,建立起一完整的水利信息及洪水预报系统,可适用我国各流域。同时也发展出决策支援系统及模拟培训系统,以便水利操作人员更能利用水利信息系统以辅助水库操作工作。
二、新世纪以来的水利工程综合技术发展
本阶段我国水利部门所从事的水资源工作主要有人工湖设置规划、水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在河川工程有淡水河河川环境整体规划、溪流整体规划、排水改善规划、易淹水地区排水系统治理、排水治理计划、水库安全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在水利信息领域,办理各区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建置及溪流域径流测预报监测控制系统等工作。
本阶段水利技术发展于工程设计、水资源规划、水库安全评估、水利信息、水域环境研究与调查、都市防洪与排水、海岸工程及地下水资源工程等各方面均有技术提升的成效。这一阶段我国水利部门的主要贡献为发展国内自主研发的二维通用型水理分析模块(SEC-HY21),这一模型的开发奠定我国水利工程除顾问业务外,与国外大型树立工程研究机构并驾齐驱。
第一,在溃坝洪水分析方面,使用所研发的二维明渠流水理分析软件SEC-HY21,以及参考美国气象局所开发的DAMBRK 及FLDWAV 模型,来计算坝体溃决的出流量历线。另外引进由水利部门与荷兰WL-DelftHydraulic公司合作共同研发的二维淹水模拟程序——SOBEK模型,应用在易淹水地区的综合治水规划中,发挥战略规划与防救灾应变的功效。
第二,本阶段我国水利工程部门更引进世界顶尖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软件——FLOW-3D,应用于水利工程的设计,作为水库溢洪道水理计算、水力电厂平压塔模拟、水力电厂进水口输砂模拟的工具,让使用者以精确的模型进行水力分析。通过FLOW-3D的Multi-Block网络设计,可显示水如何通过整个3D水库模型的状况。
第三,在地下水技术方面,为考量地下水饱和及饱和层间的水流变化情况,及后续地球化学反应需求(Coupled Varably Saturated Flow, Heat Transfer and Reactive Chemical Transport),我国水利部门引进了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叶高次教授开发的地下水模型及地球化学模型(FEMWATER),以有限元素法求解空间变化,而在时间上则以有限差分法进行地下水流场的模拟。同时,水利部门更与国家研究台风的部门合作共同发展HYDROGeochem的研发及推广工作。
第四,水利部门在本阶段对于水利信息的技术则有更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应对时代变化,水利信息技术已发展为自动资料收集(降雨、水库、坝、发电厂、河川水位等观测资料),并运用于防灾预警、水资源调配管理等计划。
第五,在海事工程技术方面,借助SEC-HY21的发展进行各河口暴潮水位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业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oastal Engineering Journal,说明除规划、设计等,我国水利工程实务技术已臻成熟,而其研究发展的能力也获得国际上肯定。这一时期,我国水利工程组织也在海外从事许多计划,尤其是在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开展的各项水坝工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声名也远播国外。
三、小结
本文的分析是基于时间轴进行的。事实上,在具体的技术上,我国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土石方工程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在工程规模、机械化水平、施工技术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解决了一系列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如深厚覆盖层的坝基处理、筑坝材料、坝体填筑、混凝土面板防裂、沥青混凝土防渗等施工技术问题;其中在工程爆破技术、土石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等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在基础工程、堤防工程、导截流工程、地下工程、爆破工程等许多领域,我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施工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大容量、高效率的配套施工机械装备更新改建,我国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速度和规模有了很大提高。新型机械设备在堤坝防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系统工程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组织管理的水平。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目前,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水利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水利行业相对落后的现状,已暴露出日益严重的水问题。这些都迫使水利行业必须加速改革进程,尽快实现现代化。这也是水利行业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和改革方向,实现中国水利现代化是当代水利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一、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1、极端天气灾害对水利工作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年平均气温升高、区域降水变化波动大、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加大。极端天气变化给水利和水利防汛抗旱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变化所导致的灾害,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也是我们今后需要面对并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2、解决民生问题对水利要求越来越高。民生问题,是我们党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更加强调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利工作与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饮水安全、防汛抗旱、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民生工程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期望和要求都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民生水利建设上付出很多、辛劳很多。
3、人与自然和谐融入治水理念越来越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当代水利人的重大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建设水利工程中,要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理念,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注重给洪水出路,改变长期以来人水争地,无节制围垦河道、水库库区的做法;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强化地面水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4、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水利应尽的职责越来越明。水利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当前,随着公路、铁路、城镇、能源、天然气化工、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以及伴随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越来越大,生态和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保护水土资源、维护河道健康、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维护良好生态环境是我们水利部门应尽的职责。
5、全社会对水利工作越来越关注。当今社会,人们的安全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信息获得渠道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特别是防汛工作越来越关注。进一步增强水利及防汛工作的透明度,使水利工作更多地置于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未来水利发展趋势
1、随着社会对水利工作及水资源认识的正确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依赖程度的提高,水利的社会化程度将明显提高;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水利的市场化程度会显著提高;
3、由于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水利的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4、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利的国际化水平也将有所提高。
三、应对我国水利未来发展,应做好的工作。
1、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利事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因此,要加强水资源的区情、水情教育,增加水忧患意识和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水利工作的宏观调控力度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一次全委会都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把水利放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充分说明水利的重要性。各级政府要从我区的区情出发,充分认识和进一步加强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领导,强化对水利工作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时协调解决水利改革与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以确保各项水利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制
继续贯彻落实“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水利建设方针,要坚持划分事权和分级负责建设的原则。以防洪除涝、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水利工程,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为主,地方、群众投资为辅进行建设。以供水、水力发电、水库养殖、水上旅游及水利综合经营等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工程,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主要依靠地方和受益部门、群众共同投资建设。对于农村牧区的小型水利工程,放开建设权,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采取自办、联户办、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兴建,水利部门从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搞好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级财政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研究制定促进水利产业化的优惠政策。金融部门以及国家掌握使用的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贷款,用于水利建设的要适当增加。
4、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改变多龙管水的现状,理顺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广泛宣传和深入贯彻《水法》、《水保法》、《防洪法》以及自治区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使依法管水、用水、治水的法律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的义务。同时要加强水行政主管部门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其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使依法治水、水资源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5、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加快水价改革步伐,利用价格政策的作用,增强水利自身的发展能力,尽快研究制定出台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以合理确定水价,规范水费征收,加快水价改革。
6、加强水利科研及推广工作,进一步实施“科教兴水”战略要积极开展水利科学技术研究,探索治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做到科学规划、科学施工、科学管理和科学用水。科研、设计等部门,要紧紧围绕自治区水利建设、管理等实际,积极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防洪减灾、水土保持、节约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利信息技术等重大课题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小流域治理技术、防洪减灾新技术、工程建设新技术等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努力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汪恕诚: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与调控.中国水利报,2001.11.6。
2、刘晓涛:关于城市河流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水问题论坛,2001.3。
3、李明:城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1 我国的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基本状况
在我国,传统的水工业管理政策是以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和控制为基础的,其中的经济手段只是法规制度(尤其是排放标准)的辅助工具。目前,所使用的水工业经济政策本身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和完善的体系,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排污收费制度、综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保护收费制度及民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收费制度等。
1.2 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存在问题
目前实施的排污收费制度和综合利用水资源等政策虽然对我国的水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些制度和政策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或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提出的,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指令性的自来水水价的问题,由于自来水的水价不是按商品的价值规律制定的,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自来水的价格相当低,结果自来水公司因没有足够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或重大技术改造,导致城市缺水状况日趋严重,自来水公司多在亏损或微利的情况下运营。
②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已有的水工业经济政策就存在一个如何适应市场机制的问题,如排污收费的有偿使用和贷款豁免本身就不符合“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由于我国当前合理用水水平还较低、单位取水量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有很大,所以水工业经济政策没有真正体现价值规律(如排污收费大大低于污水厂的运行成本),同时,也未引入市场竞争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水资源分配机制。
③ 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缺乏系统性,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体系。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局限于在水工业管理系统的内部考虑,较少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向更多地应用经济手段转换的角度来制定水工业政策。
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工业经济政策研究
在当前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大潮中,应不失时机地加快建立适合市场机制运行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价格、税收、投资信贷和微观刺激以及综合的水工业经济核算制度等主要政策。
2.1 水工业的价格政策
水工业是集产、供、销及回收于一体的行业,也是唯一对产品用过后进行回收的行业。自来水就是一种具有“二重性”的商品。因此,自来水的价格,就应该将“二重性”商品的特点包括进去,按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制定。这样,水价除水资源价格外,不仅要把自来水公司以及水厂等一切设施的修建经营、折旧以及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包括在内,同时必须把所有废水的收集、回收以及最后排放等全部设施的相应费用也应包括在内。
而且我国水资源价格普遍偏低,在今后的价格改革中,应逐渐把水资源直接投放市场,根据价格规律和供需关系来调整水资源价格,使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水资源成本,最终建立一个可持续性水资源价格体系。
建议可以采取的政策主要有:
①根据全成本费用确定水价格,对那些明显不利于水工业持续发展的产品征收附加税,使这些产品准确反映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水工业成本。
②根据地区和质量差异实行差别价格政策,鼓励节约用水。
③在国家或企业制定水资源的开发投资计划时,采用经济价格以取代低于长期边际成本的市场价格或指令性价格;
④权衡价格调整的替代影响,充分利用其它刺激(如税收或使用收费)措施,以消除价格上涨对主要用户(如城市居民)的不利经济影响。
2.2 水工业的税收政策
在完善水价格体系的同时,对一切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产生污染行为征收一种税收。目前,正值税收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工业税收体系。建议该体系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建立和实行税收差异或优惠政策,扶持、引导水工业的发展,近期可以在现存税种的税率基础上实行。
②对于废水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在一定期限内免交全部或部分税收。
③对于结合水源保护区管理,开展多种经营的收益,也应给予税收或减免优惠。
2.3 水工业的投资和信贷政策
保护水源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性,为了持续发展水工业,需要政府在财政预算、投资渠道和信贷市场方面给予扶持。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信贷体系,使更多的资金投放水工业生产过程中。
2.4 基于市场的水工业刺激政策
在建立宏观和中观层次上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之后,必须有相应的微观层次的水工业经济刺激手段与其相配套,以真正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除去前面提到的排污收费和水工业税收政策外,在我国还可以实行以下水工业经济刺激手段: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14-01
0 引言
水利工程管理综合性强、专业性强、管理范围大、管理难度大,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起步晚、技术人员薄弱、学术研究不多,是一个急需发展壮大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专业。水利工程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合理保护、运用和经营已开发的水利项目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水利项目的运营状况。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是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键,是提供水利保障的核心要素。
1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现代化的水电建设起步虽晚,但改革开放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国家投资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已与国际接轨,给水利工程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大量的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养护维修,许多项目效益日趋衰减,投入巨资的新建项目设施老化失修等等。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正面临一个新的高峰,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需要,要求兴建一些新的大型控制性工程及一些配套的或中小型工程;另一方面,前期兴建的水利工程已运行三四十年,加之有的先天不足,大量病险工程急需维修和除险加固。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经不断努力,基本已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化,初步建立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在管理体系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分级负责、再从地方到中央集中改良的管理体制。各体系的上级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下级部门的有关工作,业务管理部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管理职能及时发现、反映存在问题。形成了水行政主管部门从事宏观及方针政策和法规方面的管理而具体业务管理则由业务管理部门负责的局面。
在法规建设方面,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及《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水利工程管理的根本大法,并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法规,如《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几十种法规和技术标准。
2 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1)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首要问题,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或者责任不明确会给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等工程目标带来风险和后患。
(2)招投标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如委托单位没有资质或低资质;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同体”现象,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中存在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的现象。
2.2 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我国目前“重建轻管”的水利工程管理使得大型水利工程运营“不景气”,管理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影响着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行政管理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较普遍;工程安全风险分析方面也尚没有自己的一套可操作的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技术;对水利运营政策的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分析研究不够。
2.3 管理部门单位机构臃肿,社会保障机制不全。
内部机构设置层数较多,机构臃肿,因人设事,因人设岗,导致效率低下。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需求。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
3 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目前,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要使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务必抓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做好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3.1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趋势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管理对的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库维修养护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是现代水利发展的关键。
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引进等方式努力培养出一批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精通水利信息管理、熟悉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3.2 准确定位,建立符合实际的发展策略。
依据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结合其收益情况及社会效用,将水管单位划分为纯公益性单位、准公益性单位和经营性单位三类。以科学客观发展的态度划分经营型和公益型的问题,应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种经营,挖掘潜力,发挥最大效用。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管理发展取得的成就简而易见,然而,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也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要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创新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效益化。
参考文献
[1]顾浩,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高玉琴,方国华,韩春晖,王弘,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及内容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9(4)
[3]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吴建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1(1)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92-1
随着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更加注重水利设计,重视水文设计,有效解决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探讨和总结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优化设计工作,以便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促进社会发展。
1 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
1.1 水利工程设计市场体制不健全
在实际水利工程设计中,无法贯彻和深化设计招标,导致有些水利工程设计部门通过区域影响力或关系来实现,这就使得水利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方案缺乏技术含量,难以保证质量和安全。
1.2 水利工程设计中缺少技术经济理念,加大了工程成本
在设计中,一旦施工图纸制定后,水利工程的造价成本也随着确定。如果设计人员没有经济观念,就会使设计方案缺乏对施工材料价格的考虑,使设计方案缺乏经济性,导致工程造价增加,严重影响水利工程进度。
1.3 缺乏对设计方案选比工作的重视
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设计工作进行随时完善和补充,设计图纸或方案要得到选比和论证。但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选比工作和资料的完善补充得不到重视,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功能、规模与当地的社会条件、自然生态条件不相适应,虽然水利工程方案和设计可用即用,但缺乏实用性。
1.4 设计人员和队伍有待加强
人员队伍是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决定着设计图纸或方案的指导效果。然而,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缺乏高技能的专业设计人员,设计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导致设计方案的质量较低。
2 水利工程设计发展的趋势
2.1 认真开展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工作
水利工程要以“加强监管、落实责任、预防为主”为重点,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活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加强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做好各水库汛前和汛期安全检查工作,有效防止水利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让专职监管人员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切实落实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责任;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从而提高有关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
2.2 向设计院承包水利工程方向发展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承包机构不断增多,如公司承包、个人承包等。设计院承包水利工程具有很多的优势,能保证工程质量,有效整合利用资源。
2.2.1 节约资金 目前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在建设中一般会出现资金浪费和流失的现象。然而设计院承包水利工程后,能节省大量资金,减少浪费。设计院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节约建设成本。另外,设计院还能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方案在物料运输、流程、工艺布局等方面的合理性。通过简化流程,能使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更加经济,从而实现节约资金的最终目的。
2.2.2 各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 设计院作为一个整体机构,它能保证采购、手工和设计等部门的统一。设计院可让工程师面对面地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避免出现独立工作和盲目工作的现象,防止设备采购、施工等环节出现失误。通过设计院整体决策,能克服水利工程盲目选择施工方法、选择设备等问题,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
2.2.3 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设计院通过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工程进行科学的分析管理,随时掌握水利工程进展情况,最大限度地对安全、运费、质量、进度等因素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各项资金支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同时通过分析管理能锻炼设计人员的综合处理能力,从而提高设计人员的管理水平。
2.3 审查力度和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和健全
近年来,水利工程设计生产和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由原来的专业化和综合化管理向项目管理、专业管理方向转变。在实际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存在监督力度不够、内容复杂、标准实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在今后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要借用法律手段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审查工作。在评审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准则、条例,以满足评审设计中的各种要求。
2.4 水利工程逐渐走向美观化、生态化
首先,水利工程更加注重人的感观需求,既依托自然环境,有保护自然环境,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真正实现环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水利工程要避免影响生态环境,在遵循生态环境规律的基础上制定设计方案,工程设计要坚持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保理念。
3 结语
总之,现阶段,水利工程设计仍存在设计不合理、管理分散等问题,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为了有效解决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有关水利工程部门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创新管理模式,确保水利工程设计既保护自然环境,又能节约成本,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尹三春.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浅析[J].硅谷,2008,(17).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时,要同时考虑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否有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现实。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全面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核心理念,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走现代水利之路。有了水利,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同时配合增产措施,农业才可能大幅增产。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水利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一:生态环境要求。水利工程是指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一项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开工破土建设建筑物,这就不得不涉及到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考虑水利工程建设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当地生态环境是否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二:水地环境要求。水利工程分为防洪防旱工程,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等大型建筑工程。因此它的建筑不仅要考虑到水文条件(水流量大小,水流缓急,水流落差),更要考虑到地理条件(地质软硬,坡度陡斜,截面宽窄)。只有水流量较大,水流落差大,地质坚硬,截面比较宽的地方比较适合水利工程建筑。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三:施工和技术人员要求。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由于施工条件复杂,需要在难于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下进行运行和工作。因此施工时要求要严格的质量把关,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过硬的技术人员的操作。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四:资金方面要求。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大型的施工建筑工程,它需要大量调动设备,材料和技术人员的参与运行。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需要很大的一笔开销,因此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分的资金来保障才能运行。
三、水利工程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大资金的投入和引入。
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运行。首先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加大资金的投入。其次在政府有限的财力支持下,我们要发动群众对水利工程兴建的支持,让民众自觉地捐助筹资来帮助水利工程的兴建,保证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2、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努力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
3、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4、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5、完善基层水利工程经营管理。
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甚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掠夺性经营。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组织镇村及时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经营者的利益。
6、加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建设。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为了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我国水利工程设计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但由于水利工程项目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导致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1.1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中经济和环保意识差
水利工程设计的评价中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经济指标,通过对项目经济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和判断才能对水利工程设计好坏做出评价。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中缺乏经济意识会造成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因为投资规模超标或者其他资金问题导致工程进展受到限制甚至停工的现象。
随着国家环境保证政策实施之后以及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工程之中,工程设计人员并没有真正将环保意识落实到工程设计中去,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当地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城市中的问题则更为突出,城市中的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宝贵的水资源与人类衍生的依靠关系,尤其是没有注意到城市的发展中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的重要性,当遇到特大暴雨时,由于城市排水能力弱,不能及时排净街道的雨水,使得很多城市在一些大雨中街道变成了“河流”,这些内涝问题给建筑、交通、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1.2水利工程设计水平较低
要想把一套完美的设计变成现实,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作为保障。水利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很多技术,但目前的水平来看,这些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例如水利信息化,通过该项技术可以获得防洪预案,对水利工程建设起指导作用,但目前该技术尚不完善,功能的不足导致在行政决策方面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所以技术不过关也是一项较为重大的问题。
1.3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素质较差及设计所需资料不全面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质量,而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导致水利工程设计问题频出。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符合相关的职业从业资格要求,要有较高的实践工作经验。水利工程设计和实际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工程急需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2.水利工程设计创新发展的有效措施
2.1水利工程设计创新中提高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迈进,这就为水利工程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城市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环保设计尤为重要。城市河湖是城市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维持城市生命和非生命系统、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梅花城市环境等重要功能,在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中起到纽带作用。在河道形态布置上,要重视河网水源问题,充分利用河道自然动力,保持河网水体流动,起到自然生态的效果。此外,城市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要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要结合生态学理念,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开发设计。
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工程设计方案的实际价值是现阶段一项常用的评价方法。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注重经济指标,在设计工作中从工程材料、工程建设成本、材料运输、人工成本等各个方面严格考虑。
2.2水利工程设计创新中注重资源节约的理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在世界排名十分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水资源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浪费和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添加节约的元素也是非常符合国情的。城市水利工程设计必须注重节约资源,包括考虑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使城市水利工程成为资源节约的典范。
2.3水利工程设计中注重科技创新
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是一项包含环境监测、测绘、图纸设计等各项工作内容为一体的综合型工作,所以其中需要用到的技术也很多,目前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要求也是人们困扰的原因,要想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就需要提高其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的水平,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融入科技创新的成果,发展先进的技术设备,应用大量的先进技术,使水利工程的运行实现信息化、高效化,更好、更快的为人类的发展造福。
3.水利工程设计创新的发展前景的研究
城市水利发展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水利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设应注重功能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城市水利工程设计要创新设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
3.1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从事水利工程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的水利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获取水利工程师资格证的设计人员被视为理论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具有水利工程设计师资格的人员逐年增多,但是其中很多获取相关资格认证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的工作能力的情况,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3.2水利工程设计实现生态化
水利工程建设从一定层面上讲也属于国家环境工程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城市水利发展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水利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人本理念须与水利工程设计完美结合,在完成水利工程的同时应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水利工程应尽量依托自然环境,在尽量少的破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融入环境,将单纯的水利工程转变为水利观光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带动水利经济不断发展,实现工程、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总结:
我國的水利工程设计尚不完善,工程设计人员的素质较低、设计水平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水利工程设计以及建设工作的发展。社会时代在进步,水利工程设计要在新时代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就要在设计中融入创新的元素,以创新带动自身的发展,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宋伟,浅谈水利工程设计的创新发展前景[J],科技与创新,2015(19)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因而,对于水利工程,人们不断要求其能发挥基本的工程,往往还希望在建设水利工程中重视其的周围景观的设计,以给你一美的享受。因此,水利工程设计师在设计过程,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各方面因素,结合美学方面的知识,对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以便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 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关键点
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需要重视四个关键点:1)加强总平面设计。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涉及多方面,通常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如闸、坝、泵站等和其他管理用房、绿化、生活用房以及活动场地等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在以往传统的水利工程总设计中,通常只是设计水工工程位置和施工图,并不考虑工程配套建筑和布局合理性及周边环境规划与设计,这样一来就使得水利工程只有实用功能,毫无美的享受。这就使得水利工程设计总图往往存在大片的设计空白,导致水利配套建筑和环境规划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对此,设计者要及时更换设计理念,不断的调整和改善传统的设计模式,对水利工程的配套建筑和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详细的规划与设计。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都是修建在与风景区结合的城市郊区地带,因而,水利工程建筑的总平面设计除了要达到其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还要尽可能分布和布局合理,保证内部交通流线的简洁、顺畅、有序,降低建筑物使用功能间的干扰,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周边环境规划,设计出集环境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丰富的空间造型。最后,在水利工程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上,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2) 建筑平面设计。类似于总平面设计,通常情况下的水工建筑物的设计都是先经过水工、水机、电气等专业人员提出水利建筑专业需要的设备及布局,然后由水工和建筑专业的工作者通过实际考察和综合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工建筑物的布局形式,其中,建筑专业人员主要工作是调整好建筑布局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考察、分析建筑物是否能满足防火、使用功能、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的需要。此外,建筑设计者还需要发挥积极主动性,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综合利用情况。水工建筑不同于普通的建筑,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往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重视水利工程的配套建筑和周边环境的规划,在实际的设计和研究过程中,发现要想有效的实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协调发展,需要长期的磨合和适应过程,双方在不断的促进、多角度的来回商榷中,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的设计水平。相较于建筑设计,水工设计除了给水利建筑设计提供了艺术性的技术保障之外,还致力于建造新型的水利景观水利。总之,实现水工与建筑设计的有效结合,不仅能美化环境,保证水利工程的基本使用功能,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投资。同时,要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的艺术设计,还需要设计者们不断的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过程中,设计出高质量、高品位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3)建筑造型设计。随着人们品味的不断提升,建筑造型也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其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不论选择哪种建筑造型,都不是凭借设计者简单的追求个性的臆造,而是能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除此之外,在整体环境下建筑也往往会由于体量的、功能的差异,各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设计者必须保证这种差异符合建筑群的整体风格。如:水利工程中的泵房由于其功能的特点,其一般是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类建筑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便尽可能的实现这类建筑形体组合的丰富性。
在水利工程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人文、地理等因素,因地制宜,设计与环境、功能相协调的建筑群。
4)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决定了水利工程建筑的颜色、质感及建筑的造型。因而,在设计规划水利工程时,要合理选择施工材料。水工建筑往往处在城市郊区或野外.因而选择材料时首选抗风性和耐脏性强的。其中抗风性主要是指选择的门窗能够抵抗野外超常风的侵袭;而耐脏性则主要是指选择不容易积尘土的、便于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表达水利工程建筑的特点,一般选择蓝色或白色等冷色调的颜色,但不可一概而论,要综合考虑周边环境,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
2 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大多数水利工程建设在山水之间,往往紧紧依托大自然。水利工程往往具有季节性,通常在雨水丰富的季节或是汛期的几天发挥其功能,往往不需整年的运行。因而,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的综合运用,设计者还需要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依托自然山水的自身优势和秀美的水体环境,通过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等手段,设计出集防汛、娱乐、休闲、观光游览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利。在未来的水利功能设计中,在充分考虑当地条件的基础上,建设多功能水利工程,创造丰富的水利环境景观,实现水利功能的多方面价值,通过对水土资源的再开发和利用,使现代化的水利工程成为都市外花园式的观光旅游景区,以便带动当地的消费,实现水利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水利工程面向社会、走向市场。例如江宁赵村水库工程,在合理的设计和开发下,其已成为著名的横山湖风景区。因而,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中,在保证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创建优良的风景度假区。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们对美的鉴赏水平。因而在设计规划水利工程中,不能按照传统的模式,只重视工程的功能,还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分析,以便设计出符合当地环境的,与周边地理、人文等相协调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孙雪峰.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问题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
[2].张臣、范新忠.对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问题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3):
农业水利工程主要为保护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其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防洪、灌溉、除涝、供水、发电、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而修建的所有工程。主要作用则是为调配和控制自然界的地下及地表水,从而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通过修建农业水利工程,将此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培养,为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增产以及农民增收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动力。
2农业水利工程研究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极其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和日常生活,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云南省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云南省是我国的花卉以及蔬菜聚集地,但这几年由于长时间干旱导致花卉产量大量下降,市场中鲜花的价格也大幅上涨,为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还有许多像云南省这类情况的地方,也足以证明我国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因此这就需要加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从而将水旱等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有效缓解。就目前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形势看来,未来的农业必定实现现代化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水利用最优化可减少水土流失给农业造成的危害,促进人和自然更和谐的相处和发展[1]。
3关于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专职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且整体技术水平也偏低,实在难以满足因经济发展过快带动的农业水利建设和发展。再加上从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也非常艰苦,福利和待遇也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农业水利工程方面人才的大量流失。据最新的不完全调查显示,我国国有水管单位42万职工中仅有15000人是高级技术人才,这一数据非常直观地表现出了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方面高级人才的严重匮乏。虽说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但在许多地方关于农业的水利设施设备都是沿用以前的古方法或是老旧设备,并都是些小规模的工程,因为设施设备的老旧以及使用年限的久远,加之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维护,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的停滞不前。农业虽作为我国第一产业,但随着近些年我国在工业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就存在欠缺,自然给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造成影响。改造水利工程是一项异常艰巨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地方政府对支持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资金支持。农业水利工程因为其技术和任务的复杂,因此必须制定科学、长久、详细的前景规划,这样才能实现农业水利设施的长久使用。
4关于农业水利工程采用技术
4.1节水灌溉技术
目前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多种,如田间地面灌水、管灌、波涌灌溉、畦灌技术等。其中,田间地面灌水技术可以节水20%,在习惯大水漫灌的地区,可进行推广使用,长沟改成短沟,可以有效控制田间灌水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灌水的利用效率;也可采用管灌,一般可节水40%左右;采用地面灌溉技术和微灌技术,可节水80%以上[2]。
4.2节水抗旱栽培技术
深耕深松技术指以土蓄水,进行深耕深松,以便加厚土层,增加土壤的透水性,从而增加土壤的蓄水量;选用抗旱的农作物品种,也可以达到节水抗旱的目的;在旱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5%左右,因此要合理增施有机化肥,以肥补水,降低单位产量作物的用水量;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正确运用耕种技术保持和维护土壤的水分;地面覆盖保墒技术,可选用一些容易找到的材料进行覆盖,如薄膜、秸秆覆盖。不过通常除了以上两种技术以外,在抗旱技术方面,还可以采用种子化学处理、保水剂、化学调控抗旱措施等化学方式进行抗旱。
5关于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可采用的路径
农业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具体、复杂的建设工程,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前就要做好全方位的统一协调和规划。结合我国当前国情以及农业发展特点,关于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可采用的路径可通过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将农田灌排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加强农业水利工程整治,对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实施更新改造;二是结合我国当前新增的粮食生产能力进行规划,并在资源充足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全新灌区,将农田灌溉面积有效增加,从而使农业稳定发展;三是将农业水利工程新机制合理完善,政府和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以及财政拨款,为农业水利工程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并在农民中展开宣传工作,使农民自愿投身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来;四是对于重点县乡应该将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及相关配套项目尽快落实,从而让农业正常生产早日得到保障,确保旱涝保收;五是在进行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时最好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区域实际情况来确定水利设施兴建规模及方式,如小塘坝、小水池更适合当地农业;六是在进行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时最好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区域实际情况来推广和支持节水灌溉技术,从而增强抗旱的面积和范围,常用的灌溉技术有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等。
6目前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上所带来的成绩
我国作为超级人口大国,农业从来都是我国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农业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虽还是存在不足,但总的来说随着国家和政府人力、物力及资金的大力投入,还是取得了一些较为可观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农业也发展得较为稳定,我国近些年来粮食的高产就以非常直观的实例说明了这一问题,随着农业增产也使得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是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让我国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规划应用,很大程度上将水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减少了农业灌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三是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将工程建设区域内自然面貌有效改善,并在发生旱情和水涝时帮助农民减少农业损失,将水利工程区域内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大幅度改善[3]。
2生态水利工程简介
顾名思义,生态水利工程将“生态”放在到了重要的位置,以保护或者改善自然生态为主要目标,或者是能够在客观上获得显著生态效益。生态水利工程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避免这一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严重破坏,在以生态需水规律的基础上展开运行管理过程。作为现代水利的标志,生态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内涵:第一,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必须遵循科学的生态服务目标。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始终注意对生态系统健康过程的维持,将其当做设计过程的约束条件,确保设计出来的水利工程可以迎合生态水文过程的要求。第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地址的选取、布局规划以及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极力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对环境成本的较大浪费,推动经济与生态达到一种共赢的局面。
3生态水利工程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
3.1有利于改变我国的农业发展的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属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而要想发展农业,就离不开灌溉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求偶,灌溉面积仅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但是却在全国粮食产能中占到了四分之三,水资源短缺以及分布不均匀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种现象在我国北方更为明显,其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三,但是水资源仅占到了19%。而且我国未来的粮食生产中心将会逐渐向北方转移,这就使得水资源供应和粮食生产之前的矛盾激化。尽管近年来对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所加强,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现代农田水利建设并不健全,灌溉以及排水等技术都有待提升[2]。同时当前的水利设施也无法帮助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改善我国农业现状的迫切需求。
3.2有利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尽管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于农产品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可谓是关键因素,而且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也是现代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重视,我们必须坚持长时间的努力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通过国内外的实践可以看出,要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谓是一项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手段。通过科学完善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目前的农田水利条件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才能够摆脱以往农村“靠天吃饭”的窘状,增加农田产出率,达到旱涝保收的目标,推动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
3.3减少对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破坏
作为一项人工设计的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实施本身就是对大自然水资源的干扰。与传统的水利工程不同,生态水利工程强调尽可能降低对水资源自然循环的破坏。注意到农田生态系统属于半自然半人工的生态系统。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主要是以流域为尺度空间而展开,水流的总方向应该和流域的自然水向相同。应该综合分析原有地表径流的产汇和地下水径流的补给排泄等过程,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必须尽可能降低对耕地资源的破坏。目前,开展生态水利工程主要以对原有水利工程的改造为主,全面发挥出其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功能。
3.4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我们知道,市场物价的基础便在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要想稳定市场物价,首先就应该注重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而要想确保农产品价格稳定,就必须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这就需要对农业生产提高重视,不断改善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此时,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抓住农闲时间,集中人力物力,通过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实施,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最终促进农业收成的上升,消除由于农产品供应不足而导致的价格频繁变动,提升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3]。
3.5有利于加强新农村建设
在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始终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尤其是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一直存在。历史上由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动乱不胜枚举。通过人们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改善人们生活、维持国家稳定,就必须真正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的耕地面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减少,但是灌溉面积却一直处于上升水平。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我国的农田灌溉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真正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实践表明,唯有通过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实施,我国农业的持续增收才有了保障,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才有可能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够有强大的保障。
作者:马富强 彭尔瑞 龙晓敏 王晨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起初我国相关部门并没有对该问题给予足够重视,直到生态系统破坏,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才加强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意识到只有保证自然生态环境,才能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1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现状
1.1过渡开采并使用地下水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在开展过程中主要以大面积灌溉方式进行灌溉。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水资源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渐增加。传统的灌溉方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尤其出现一些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的现象,使地表中的水分很难供给人们正常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开始大规模的开采地下水,但是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农业灌溉中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1.2大面积的石头与混凝土应用
水利工程在进行过程中,主要以大面积的石头与混凝土进行应用,从而导致地下水资源不能很好进行渗透,但是这种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的减少水资源流失,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输送率,但是这种水利工程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现阶段,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人们非常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这种水利工程很难将一些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因此,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相关研究并制定全新的解决措施。
1.3灌溉方式不科学
不合理的灌溉不仅仅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还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另外,不合理的灌溉还会将农作物中的农药冲刷掉,并使其流入到附近的水资源与土壤中,久而久之就会对水资源与土壤造成污染。导致其中的养分流失,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2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对策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系统污染问题,就需要将水利工程与周边的生态系统相连接,并根据二者的发展现状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健康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2.1优化排水灌溉工程
不同排水灌溉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排水效果。因此在对农作物灌溉时,应该按照国家指定要求进行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现有的灌溉方式,节约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将传统的灌溉方式进行优化还可以有效的减少灌溉方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2.2合理利用农田周边的河湖
自然生态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形成大大小小的河湖,这些河湖中具有一定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长期间会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交换,从而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农田周边也有着这样的河湖,这些河湖可以将其中的水分渗透到土壤中,并为农田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农作物快速的生长。同时这些河湖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流失,缓解一些洪涝现象。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为了农田周边拥有重组的河湖就通过人造水系的形式开垦,这不仅不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帮助,还会破坏着人们生活环境。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采用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的方式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
2.3对农田地区的土地进行调整
要想从根本上增加土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就需要将现有的土地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地在使用时的多样性,并为农田水利工程和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做好土地的调整可以净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保证农作物可以健康、安全的生长。而在对农田平整时,要根据农田的运行现状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过度的人为干预就会导致农田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3总结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来说也不例外。要想保证自然生态可以良好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将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不足进行修正完善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其中的不足,为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