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法律新规定

法律新规定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法律新规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法律新规定

篇1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篇2

    1、会见时间。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时间,由现行刑诉法的“第一次讯问后”提前至“第一次讯问之日起”,并且新刑诉还删除了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涉及国家秘密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须经侦查机关批准的限制。完全吸收了律师法的规定。

    2、会见手续。新刑诉吸收了律师法第三十三条,“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三证)即可会见的规定。

篇3

我院制剂二辛归苍通窍丸是院内传统方剂,由金银花、辛荑、细辛、苍耳子、当归、连翘等九味中药材组成,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鼻炎、鼻窦炎。金银花为方中君药,其主要成分为绿原酸,该标准中仅有对金银花的显微鉴别,没有定量指标,本文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银翘解毒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制剂中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

1仪器与试药

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METTLERTOLEDOXS205DualRange电子分析天平、KQ-500B型超声波清洗器,甲醇、乙腈为色谱纯试剂,水为纯化水,其它试剂为分析纯。绿原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批号:2009-3260,银翘解毒丸(本院制剂,批号:091104、091123、091208)。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C18色谱柱(4.6×250mm;5μm),以乙腈-0.3%磷酸(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7nm,柱温30℃,流速:1.0mL•min-1。

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取约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5kHz)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60μg•mL-1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4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处方制备不含金银花药材的阴性样品,按“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阴性样品溶液。

2.5干扰试验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与阴性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测定,结果阴性溶液在此处无吸收,说明在此条件下其它成分对绿原酸测定无干扰。

2.6线性关系的试验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1200mg,置200mL棕色量瓶中,加入50%甲醇150mL,振摇10min,使充分溶解,再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5mL,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绿原酸对照品溶液2、4、6、8、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进样量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经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77910 X+17014,r=0.9995。表明绿原酸进样量在003~015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7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2.3项下对照品溶液10μL,重复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RSD为0.6%(n=5),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8稳定性试验取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6、8、10h各进样10μL,测定峰面积,RSD为1.2%(n=6)。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品在10h内稳定性良好。

2.9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样品5份,照“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液,进样10μL测定,绿原酸含量平均为0.62mg•g-1,RSD为1.2%(n=5)。表明分析方法重现性良好。

2.10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样品6份,分别精密加入2.5项下绿原酸对照品溶液20mL,按“2.2”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10μL测定峰面积,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称样量(g) 样品含量(mg) 加入量(mg) 测得量(mg)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2.011 1.25 1.20 2.43 98.33

2.005 1.24 1.20 2.45 100.8

2.013 1.25 1.20 2.44 99.17 100.6 1.57

2.025 1.26 1.20 2.48 101.7

2.006 1.24 1.20 2.48 103.3

2.018 1.25 1.20 2.46 100.8

2.11样品测定取样品,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10L进样测定峰面积,用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量,见表2。

表2样品含量测定结果(n=3)

批号 091104 091123 091208

平均含量(mg•g-1) 0.62 0.63 0.62

3讨论

3.1绿原酸在溶液中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因此对照品溶液应置棕色瓶中,在暗处保存,较为稳定。

篇4

中图分类号:TL82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雷电灾害,作为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频繁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据气象部门的统计资料,雷电灾害已成为我国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因此对雷电活动规律的研究也逐渐成为气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资料来源

本研究中所用的资料为广东省雷电监测网近8年(1999-2006年)的闪电定位仪数据,主要利用其中的闪击次数、经度、纬度、雷电流强度这几个参数。主要是利用ACCESS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地闪密度、雷电流强度及经纬度等数据,然后再利用SURFER绘制出等值线区域分布图。因为笔者只是利用数据来说明各种表述雷电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不同方法的优劣,而并不旨在很科学地分析珠海市的雷电活动空间分布规律,因此本文选取的数据并非最新的数据,所以最后得出的珠海市雷电活动区域分布规律仅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珠海市地闪密度分布图

首先按照珠海目前的陆地范围,将珠海按照1KM×1KM的网格进行划分(具体见图1),然后利用ACCESS对广东省雷电监测网近8年(1999-2006年)的闪电定位仪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各个网格的地闪密度及平均雷电流强度,得到一组“经度、纬度、地闪密度、雷电流强度”数据,其中经度、纬度为网格的中心点位置。

为了方便和之后的雷电活动空间分布等值线图对比,人口相对集中、建筑物密集、高山一带以及沿海一带明显是地闪密度高值区,例如情侣路沿线、凤凰山、吉大、井岸等区域都是地闪密度高值区。

四、等值线区域分布图

通过等值线区域分布图,可以辨别出哪些地方是雷电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但是却无法很清楚地看出整体的区域分布。为了更详细地研究雷电活动区域分布规律,笔者接着用网格的中心作为地闪密度值及平均雷电流的经纬度,通过SURFER做成珠海市地闪密度等值线区。老香洲-吉大-拱北、凤凰山、平沙、乾务、井岸、黄杨山等几个地方为雷电发生频率高值区,另外横琴、三灶、南水、高栏岛等几个地区则为雷电发生频率低值区。整个香洲区,老香洲-吉大-拱北、南屏-湾仔、横琴等几个地区为雷电流强度高值区;在西区,存在很多个雷电流强度高值区,例如湖心路口、高新区、白蕉、井岸等,也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雷电流强度低值区,位于红旗附近。

五、雷电通量等值线区域分布图

雷电发生频率高低值区并不完全与雷电流强度高低值区一致:有些地方是统一的,例如市区的拱北、吉大和西区的井岸、白蕉等地方,既是雷电发生频率高值区也是雷电流强度高值区;但是也有些地方甚至是相反的,例如高新区、高栏岛等地方,虽然是雷电发生频率低值区,但却是雷电流强度高值区。而笔者认为两者都对雷电活动的区域分布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无论单独用哪一个来表述雷电活动区域分布规律都不是很科学。因此为了结合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强度两个因素对雷电活动规律的影响,笔者尝试用多种方法来绘制雷电活动区域分布图,然后与经验对比,希望能找出最为合理的方法来描述雷电活动的区域分布规律。

(一)雷电乘积通量

首先笔者将地闪密度与雷电流强度的乘积定义为“雷电乘积通量”,然后利用该值及经纬度制作了珠海市雷电乘积通量区域分布图。在市区有老香洲-吉大-拱北、凤凰山、湾仔等几个雷电乘积通量高值区;在西区有平沙、乾务、井岸、白蕉、黄杨山、莲州等几个雷电乘积通量高值区。

(二)相对值通量

雷电流强度在数值上整体要比地闪密度的数值大上几倍,简单的直接相乘会强化雷电流强度的影响而弱化地闪密度的影响。为了减少这种因参数本身数值大小差异造成的影响,而仅仅留下每个因子内部的差异,笔者将雷电流强度及地闪密度分别除以各自的平均值得到两组相对值,然后再对相对值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用该值绘制相关的区域分布图。

六、不足及发展方向

本文虽然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来结合地闪密度及雷电流强度两个因素描述雷电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但是却只能凭经验来判断究竟哪一种方法更科学可靠,更符合实际。另外,对于应该按照何种比例来进行相对值和参数的计算,笔者也没有很科学的根据,只能按照经验取了一个比较常见的比例突出地闪密度的贡献。

可以利用雷电等值线区域分布图来将不同地区划分成为不同的雷电危险度等级,笔者比较倾向于利用2:1比例的相对值和通量等值线区域分布图来划分雷电危险度等级,但是究竟等级的具体划分此处还不能很科学、很合理地给出,因为还要结合地区的人口密度、建筑物分布、地形地貌、产业分布、雷灾情况等等因素综合考虑。

七、结论

利用闪电定位仪的数据绘制的地闪密度等值线区域分布图和雷电流强度等值线区域分布图比原先的地闪密度图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雷电活动规律的区域分布规律;雷电流强度区域分布和地闪密度区域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某些地方是相反的,所以无论单独用哪一个因子来分析雷电活动规律都是不全面的。

篇5

1、《新规定》中有些条款仍然难以落实。《新规定》强调“法律法、行政法规规定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特别是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标志。但从目前情况看,《新规定》的这一条款在一些部门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政府职能部门也难以落实。如教育、卫生、文化、城建、公用、农林等重要部门,仍不能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些部门不仅使用着大量的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而这些部门下属单位多,涉及范围广,很多方面又与市民百姓利益相关。这些部门不能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不能通过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其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由于不能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按照审计工作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因此很难独立地行使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也不能依照审计程序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尽管也对所属单位进行审计,但不是严格意义的审计监督,只能算做财务监督。又由于审计只是“计划财务审计”的一部分,所以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受干扰的因素过多,很难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很难得以发挥。

2、审计工作不规范。长期以来,内部审计行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内部审计的行为,没有形成具有内部审计特点的审计程序和操作规范。在内部审计实践中,一般只是借鉴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程序、方式和方法。因此内部审计的程序很不规范。在一些部门由于不能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至少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审计中受干扰的因素过多,不能独立地行使审计的监督职能,在审计中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审计结论。二是审计程序不规范。首先是在人员配备上一般只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审计人员,这样很难完成审计任务,也不符合审计程序。另外,审计操作程序、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及审计卷宗的归档等也不尽规范。尽管《准则》等二十个具体准则实施已二年多的时间,但由于宣传、学习、贯彻还不够扎实及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准则的实施仍然留有死角。这种状况严重的影响着审计质量,也给内审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也必然制约着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

3、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原来由国家审计机关直接对内部审计实施管理的体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尽早与国际接轨,管理体制由国家审计机关直接管理转轨为由行业协会管理已成必然。《规定》对此也做了规定。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已基本实现了转变,内部审计协会已基本正常运转。但是仍有一部分内审机构未纳入到内审协会的管理之中。其原因是有一部分单位领导特别是某些政府部门的领导认识模糊,认为行业协会这种社团组织怎么能指导和管理政府部门的内审工作,总觉得这种管理方式不合乎情理,因此对内审协会的管理和指导持有抵触和不情愿的态度。目前还有一部分内审机构未加入内审协会,游离于内审协会的管理之外。

4、对内部审计的管理、指导亟待加强。尽管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已顺利转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内审工作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内审工作受干扰过多,工作开展不顺畅,审计程序、审计文书等不规范,甚至有个别单位至今仍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审计监督制度,上述情况表明,对《新规定》和《准则》的贯彻落实情况还不能盲目乐观,内审管理还有盲区。指导和监督这一环节还显得薄弱。《新规定》也强调“内部审计协会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职责,并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已实现转换,但由于这种机制运转时间不长,内审协会怎样履行“管理、服务、宣传、交流”的职能仍处在探索阶段,尚无更多的经验可谈,如何进行指导和管理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和做法,又由于内部审计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组织,在行使职能时自然就显得过软,这急需审计机关的指导和支持。特别是在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这在《新规定》也有明确的规定。就当前的情况看,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支持特别是对业务上的检查、监督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几点对策;

1、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使《规定》和《准则》的精神落到实处。存在上述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新规定》和《准则》的宣传培训及贯彻落实还不到位,工作还存在死角。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对《新规定》和《准则》的宣传、培训的力度,并加大宣传的覆盖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扩大《新规定》的影响,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使《新规定》和《准则》的精神得到全面的落实,并通过对这些法规的宣传、培训,为内部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