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机械行业信息化

机械行业信息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机械行业信息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机械行业信息化

篇1

机械行业总体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转型压力,行业分化明显。从行业情况看,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等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发展势头较好,如汽车制造,2013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均突破2100万辆,由此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体发展稳中有升,部分企业抓住机会,做大作强。轨道交通受益于国家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大,发展迅速,在技术转化和积累方面也进步较快,高铁装备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名片。其它一些行业,如核电和高压输配电设备,得益于政策引导,同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机会。

但对于较多的基础机械设备行业,面临较大的压力。如钢铁设备,机床、工程机械等,市场需求不足,竞争较为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较大。如何转换生产方式和转型突围,是这些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行业相对平稳,但受制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的影响,转型的压力同样存在。普遍的趋势是企业沿行业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供应链打造,缩小自身的制造规模。这些企业在业务销售上已经开始利用日益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协同设计,也开始关注工业云平台。

总体来看,机械制造面临比以前阶段更大的挑战,企业对新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先进制造技术、信息化应用、精益生产等概念投入更多的关注度,这是客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此转折点,部分企业会淘汰出局,部分企业也会获得快速发展机会。

2、机械行业应用的主要工业软件及其当前应用情况

机械行业应用的主要软件包括CAD、CAPP、CAM、CAE、PDM、ERP、以及CRM、OA、MES、DNC等软件系统。

CAD是机械行业使用最为普遍的设计软件,CAD包括二维CAD和三维CAD,接近100%的机械行业已经采用二维CAD进行绘图,实现甩图板。三维CAD使用率总体不高,尤其是在以按单设计为主的制造业,三维设计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出图的要求。三维CAD应用的深度在制造企业也不足,大部分企业停留在数字样机展示层面,缺乏对三维数据后续的应用。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三维CAD应用的比例逐年提高,是机械行业设计工具的发展方向。

CAPP是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大型企业、军工企业、汽车等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行业应用普遍,该软件用于编制标准的工艺文档,统计工艺数据,用于保障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CAM用于生成数控机床所需的加工代码,一般可以从三维CAD模型中通过后置处理生成G代码,驱动数控机床加工产品。在制造为主的企业,如模具、精密机械、航空航天,CAM得到普遍应用。

CAE是在三维CAD的基础上,对零部件进行强度、应力等分析,实现对数字样机的校核。CAE涉及的专业较多,如电磁场分析、流体分析等,专业的CAE分析软件应用在专业性产品设计过程中。

PDM作为对产品数据进行管理的系统,实现对产品相关数据和设计流程进行管控,在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公司中近半已经应用。PDM是企业数据管理的统一平台,用于管理产品数据源头,为ERP等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并逐步发展为管理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所有技术文档的PLM系统,是机械行业重要的基础平台。

在年产值3000万以上机械企业中,应用ERP的比例较高,已经达到50%。ERP用于管理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但从应用效果看,大部分企业应用ERP停留在进销存模块,与企业整体资源管理理念还有较大距离。

CRM是客户管理关系系统,与OA(办公自动化)一样,是机械行业的辅助管理系统,总体应用比例不高。

MES(制造执行系统)主要用于生产车间的排产和派工管理,是生产制造的执行系统,企业具有信息化基础后,一部分具有先进生产现场管理的企业实施了MPM。网络DNC主要用于数控设备的联网,收集设备运行数据,下发加工代码,这种系统在数控车间已有部分应用。

3、机械行业工业软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行业工业软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工具软件的正版化率低,应用有待深化。机械行业处于工业产业链的基础端,投入信息化的资金相对不足,导致基础的设计工具软件盗版率较高,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CAD软件的盗版率高达70%,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另外,在工具软件的深度应用上,也面临从二维设计到数字化产品定义过渡的关键阶段。

三维CAD不能适应客户需要,普及速度慢。目前的三维CAD属于通用型产品,较少体现客户的行业特色,在产品设计速度上,对比二维绘图,设计周期延长,在目前机械行业订单交期短、快速出图的背景下,企业难以大规模采用三维CAD进行设计。目前需要面向行业的三维CAD,要求能大幅提高工程师的设计速度。

企业关注ERP较多,对PLM认识不足。ERP和PLM是机械行业两大重要的信息支持系统,但企业主管往往偏重于以财务和物流为主的ERP系统,而对代表产品创新和产品研发的PLM系统重视不足。导致的结果是众多企业先实施ERP,而忽视了PLM系统的建设。由于企业缺乏数据源的支撑,单一的ERP系统在企业应用效果普遍没有达到预期要求。

缺乏软件系统的整体贯通,形成信息孤岛。机械行业的信息化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企业逐步采用了很多不同供应商的工业软件,导致软件系统各自独立运行,无法实现数据传递和流程贯通,影响总体应用效果。

设备自动化程度不足,信息化驱动落地难。工业信息化以工业自动化为基础,以前制造企业的设备自动化程度不足,大量的人工操作环节带来管理上复杂度增加。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底层自动化提出了较高要求。

4、对本行业工业软件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工业软件的发展处于从单元应用到总体应用转型的关键阶段,工业软件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大力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当前机械行业对工业软件的总体需求是快速、高效,以满足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由于行业差分,不同的行业对设计软件和工具软件的需求有强大的差异。这种需求一方面要求工业软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要求软件服务商推出具有行业特色的版本。这种符合行业特色的需求也为国内软件供应商提供了新的机会与空间,如CAXA公司推出的汽车零部件、煤机、轨道交通解决方案,即具有较强的行业针对性。

借助云平台实现超越发展。2013年,工信部开始启动工业云创新行动计划,工业云是面向制造业的创新服务平台,运作方式为依托产业联盟,整合信息技术服务、设计服务、制造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认证服务等优质服务资源,降低创新工具使用门槛、沉淀行业共性技术并建立开源共享机制,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避免低水平重复设计,促进广大中小企业从仿造、仿创到自主创新发展,激活社会创新活力,用创新创造需求、创造市场。目前工业云服务平台已经在国内15个省市开始试点推广,企业可借助此次活动,获得信息化支持与服务。

篇2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02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公路交通事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公路建设的发展使交通工程机械及其配套零部件的总需求量不断增大,这为我国交通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不仅带来了发展带来机遇,而且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是,我国属于世界上交通工程机械制造大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于机械产品之技术水平、机械产品质量水平和先进的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强国相比依旧存有一定的距离。[1]因此,我们仍旧要对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形势及企业本身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

1 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一定地位。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应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行业、技术、以及企业组织等结构方面正在平稳发展。[2]当前,我国公路建设与公路维护工作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蕴育着很大的商机,交通工程机械市场定会成为可持续的开发热点。今年是“十二五”规划之第四个年头,同交通建设紧密联系的交通工程机械行业自然也期望能借此顺风走出发展低谷,实现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2 目前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自主研发机械产品能力 目前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处于发展的阶段。但是对大部分企业来讲,许多方面同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大的差距。此种差距不但体现于产品的品种、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品质、产品的可靠性等诸多方面,更主要的是体现于产品之技术含量与对核心技术的把握程度方面。许多产品因为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之核心技术,致使关键零部件只好依靠进口。

2.2 机械行业基础发展落后 相较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发达的国家,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的基础零部件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全球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的迅猛发展,促使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针对我国来讲,因为高端技术核心严重依靠进口,对于机械关键零部件愈来愈受到进口的约束,价格的增长,交货期限保障方面,均严重制约了我国交通工程机械的发展。

2.3 机械产品质量较差 尽管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几年的技术引入、合资与联合制造,切实履行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诸项工作,整个行业总体的产品质量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仍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国际市场上总是排在二三流产品的位置。据调查报告表明,应用我国产交通工程机械的利用方一致认为国产交通工程机械运用周期比较短、液压件极易产生漏油现象,发动机动力不够,部分零配件容易损坏及至出现伪劣产品。

2.4 机械行业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还不具备适宜机械制造行业信息技术规范与产品标准之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不健全,集成度过低,使得行业中联系平台不能较好的交流联系,导致出现“信息独立”的局面,致使资源未得到科学的利用,偏低水平建设行为多存在于行业之中。此外,对信息化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企业针对电子商务系信息化的认知度有待于提升。

3 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零部件的质量 零部件即构成整机产品之基础,其决定着整机之质量、整机之可靠性和整机之发展水平,因此,提升零部件质量是化解交通工程机械质量矛盾与振兴交通工程机械之基础工作,要放在首要位置实施攻克。应重点搞好关键部件之专业化生产与质量管理工作,以部分基础较好之零部件生产单位为重点,由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促使这部分企业把生产做大做强,为交通工程机械发展与竞争力提高打下有利的基础。[3]此外,整机厂能够实施有效零部件发展战略,针对核心零部件增大投入、偏重发展,针对非核心零部件实施外包形式,以达到“重主业,轻辅业”之目的。

3.2 强化对机械行业人才的培养 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一定要强化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组织员工展开技能培训、综合知识学习等,以此来提升我交通工程机械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同时要建立一支富有活力的企业营销人才队伍。不断更新营销管理理念,培养高品质的营销人才,熟练掌握营销技巧,构建科学的营销管理机制。这样,我们方能达到交通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的最终价值。

3.3 注重机械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要从目前我国机械行业的实情出发,加大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换工作,在因循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定下重视产业结构之调整,促进经营方式的转换,以适宜不断改变、发展之市场行情。对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来说,企业之合并、重组愈来愈频繁,此对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来讲,不仅存有机遇而且存有挑战。这便需要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应当具备雄厚的资金储备、卓越的管理团队等方面之优势,应当做好此充分的准备,不仅不会被同行业兼并,而且有机遇对发展不利的机械行业实施重组收购,此不但为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对企业本身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3.4 提高机械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企业若想具备自己的品牌,若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若想有长足的发展,则一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要一味依靠引进的国外技术支持。因此,我国要集中力量搞好企业集团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大大中型企业引入技术汲取能力与技术创新力度,让企业成为技术研发的主体,并且联合科研院所、大学院校等与此行业相关的科技力量,紧密结合市场与生产之需要,实施科技攻关与产品研发。促使将来的技术来源应从国外变为国内为主。[4]在这方面,我们应像日本、韩国那样,在引入别人领先技术的同时,归纳经验,创新出自主开发之路。

3.5 促进机械行业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的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业已广泛运用于各领域之中,针对交通工程机械行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更深层次的融合,对于本行业的产品开发、销售等诸多方面的业务流程实施深入的变革。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强化信息化系统与机制的构架与健全,一个适宜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系统的构架与健全,是构建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此外,要增大软件开发力度,推动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规模朝着智能、网络、服务的方向转变。

4 结语

总之,交通工程机械是保障交通工程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的关键手段。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生产制造产品水平之高低,直接对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起着推动或者抑制的作用。因此,正确探究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问题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

篇3

网络信息化设备智能化在现阶段可以说有了空前的发展,我国的建设事业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对于工程机械来讲,其需求不再是一味的增加数量,对于工程机械的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对于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要求,大多都是表现在对于工作部件的控制提高,就目前来看,现代化的机械工厂,大多都是先行材料的输入再到机床的启动以及停止,然后对参数进行调整,直到工件的拆卸以及运输,而这些环节都可以实现数字化以及自动化,无需人为看守。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然工程机械行业也会随着其进行相应的改变。

2 工程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概况

鉴于我国大环境的影响,国内的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状况相比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一直以来,国际市场上工程机械技术大多都被欧美等集团所垄断,就目前来看,国外的大部分智能化机械设备都拥有者远程监控以及只能维护等功能;由于我国信息化及智能化工程机械研究比较晚,在上个世纪末我国才首次开展工程机械机器人化技术的研究,大多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等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进行联合研发。我国的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在研究之初,几乎所有的控制软件都是进口而来,国内的主机厂家设计人员大多也是以电气系统的设计以及原件选型为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就大幅度的制约了我国的工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之后我国开始引用了国外所生产的控制器,而设计人员也开始根据工程机械主机控制策略再次进行了开发,而这段时间内,设计人员开始对控制模型的搭建有所重视,但因为控制器大多进口,我国的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领域还处于初步阶段。而随着不断的研究以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我国的机械工程逐渐的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知道现在开始了现代化的技术开发,并且对工程机械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就目前来看,我国得给欧诺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进入到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但值得一提的是,变速器以及高液压件等等关键性的零件还是会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制约了我国整体工程机械生产的扩张。

3 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制造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由于沿袭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气化以及自动化的发展历程;而我国是属于赶超型工业,其工业自动化水平偏低很严重。另一种现象就是信息化水平不高,其原因是大多企业信息化系统效果无法完美的发挥,没有发挥有效的集成提升将制造执行系统还有经营管理系统进行融合,而智能化缺少一定的挤出。

4 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其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方向,并且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的一个发展过程,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说的,是在工程机械中利用信息的采集以及智能的控制技术,使得工程机械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感知以及自我控制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施工项目大型化的需求所在,新研发的工程机械不单单需要实现集成化操作智能控制,还需要将这些组成一个机遇网络智能化集群协同的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使得项目施工效率有所提高的同时降低不必要的耗能。就我国现阶段工程机械化产品的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来看,其已经成为世界工程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指的是工程机械利用工程机械集成的信息,利用计算机微控制器,给予系统的程序进而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而工程机械化则是包括了售前的信息以及售后的信息,如果售前信息以及售后信息都得到了有效的信息集成,那么在读取时则会方便很多,对于极其使用以及管理还有日后的养护对于维修等等程序,将会更加的快捷。

智能化制造技术可以轻松的实现高效以及低耗能、质量优秀等,其提高了产品对于多变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智能化制造技术不单单局限于制造的工艺,更是涵盖了整个市场的分析以及生产的管理还有相关的销售维护等等。智能化制造技术更加强调人与管理还有信息和技术的四维集成,不单单涉及到物品的质量,更涉及到能量以及信息流等。总的来讲,工程机械设备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智能控制技术在进行融会贯通之后更加的适应现在的社会。

4.1 多技术的融合

利用计算机一级微型的传感器还有网络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对工程机械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例如使用无人操作技术还有声控劲爆技术一级自动称重技术等等。

4.2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工程机械技术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在有了一定进步的同时,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相关故障修理还是比较落后,其大多停留在人为维修以及养护的阶段。而未来我国工程机械技术发展中,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必须得到提高,来补充这一块的短板。

4.3 智能信息管理技术

现阶段,我国的工程作业地点相比之下比较集中,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其信息化以及智能化也是刚刚起步。对于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技术的完善将成为我国接下来工作的重点所在,只有在保障工程机械设备得到良好运转以及保养的前提下,工程机械的作业才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5 工程机械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制造发展趋势

无人驾驶技术在这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无人驾驶技术也是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一个发展趋势。在特殊的环境中例如易坍塌区域、易爆炸区域,有辐射区域中作业,甚至是深海以及外太空作业,都需要有遥控装置,并且使用高智能的无人驾驶工程机械。随着自动控制以及机器人还有网络通信技术对工程机械领域不断的发展,利用导航以及位置诱导原理,基于无线或者是有线的通信对其进行操作,并对信息等进行分析处理。

自从十二五规划对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提出要求之后,自动化的生产以及数字化还有自动化等等为基础的智能化制造成为了现阶段各个行业的标准。如温岭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固定资产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亿,在这其中,对智能化制造方面的投入高达三百亿,占据总资产的三分之一,这也使得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智能化水平得到了一个大跨步的提高。

6 结束语

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是将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还有相关网络技术等融合到一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必定会得到不断的发展,给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郝小华.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3).

篇4

前言

进入 21世纪,网络信息化、计算机智能化在工业技术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现代化的机械工厂,从材料的输入,装卡定位,机床启停,参数调整,切削加工,工件拆卸,到运输均可实现全数字化、全自动化,无人值守;一辆普通轿车可以装备数十个微计算机控制单元,定速巡航控制、自动空调系统、数据总线通信控制、路径导航、远程定位通信服务系统以及车载影音系统等,这些部件的核心是计算机微控制器,计算机微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动态信息并接受驾驶员操作指令,通过内部核心控制策略进行智能分析判断,输出控制指令,准确、及时地控制执行元件做出响应,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快速更新,给各种传统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也不例外。

1.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现状

1.1国外现状

一直以来,国际市场上工程机械技术产品由美国、日本、西欧、俄罗斯等国际大型企业集团所垄断。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是生产工业推土机等工程机械的专业生产公司,很早就对传统的机械液压传动工程机械进行新技术开发,围绕高效率、低成本为核心开发出了大型化、液压化、机电一体化的履带推土机,在国际工程机械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推出的D4R系列工业推土机,设置有标准的降低废气排放装置、采用液动电子喷油装置、先进的标准模块冷却系统、可控转速风扇、新型电子离合器、制动器转向系统和计算机监控系统等新技术。它生产的新一代Cat3516柴油发动机安装有HEUI(电液控制的燃油喷射装置)以及ADEM(先进的柴油机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外载荷的大小有效地控制发动机的功率与转速,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及尾气排放,减少噪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卡特彼勒公司在装载机上安装了SITC(转速变速集成控制系统),取消了方向盘和变速操纵杆,将转向和变速操纵集成在一个操纵手柄上,并采用简单的触发控制开关和换挡用的分装式加速按钮,极大地简化了操作。

1.2 国内现状

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一直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中稳步发展,自80年代初分别从日本小松制作所引进162kw和235kw履带式推土机制造技术;从瑞典阿特拉斯公司引进液压凿岩机和露天、井下两类凿岩机台车技术;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签订了引进履带式推土机、轮式装载机、轮式集材机等3大类主机制造技术以及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液力变矩器、动力变速箱、驱动桥、“四轮一带”等一系列关键基础部件制造技术;一机部与建设部分头引进液压挖掘机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全行业共引进100多项国外先进技术,生产企业发展很快,制造工艺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新开发出了产品类别比较齐全的系列产品。同时工程机械行业12个大型骨干企业联合,以引进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技术项目为开发对象,从柴油机、传动部件、运行部件到推土机、装载机等主机,组织“一条龙”式的消化吸收,重点是提高自行开发水平。

2.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是指在工程机械中应用信息集成与智能控制技术,使工程机械具有一定的自我感知、自主决策和自动控制的功能,可归类于工业智能机器人范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施工项目大型化的需求,新一代工程机械不仅需要实现集成化操作和智能控制,而且需要将它们组成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机群协同控制系统,以获得项目施工的高效、低耗,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施工任务。工程机械产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工程机械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工程机械利用工程机械集成信息,应用计算机微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动态信息并接受司机操作指令,通过内部核心控制策略进行智能分析判断,输出控制指令,准确、及时地控制执行元件做出响应,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相关智能控制包括;发动机智能控制、传动系统控制、调平系统控制、整机热管理系统控制、计量系统控制、空调管理系统控制、车载影音娱乐系统控制以及各种工程机械专业核心控制。

工程机械的信息集成:工程机械的信息包括售前信息与售后信息。售前信息是指产品销售之前,其自身所有的相关信息,是产品品质的先天因素;售后信息是指产品销售之后,在各种外界条件(如使用、运输、存储、保养与维修等)下的相关信息,是产品品质的后天决定因素。如果工程机械的售前信息与售后信息得到有效集成并方便读取,对于机器的使用、管理、故障诊断与维修维护、寿命预估、二手转售评估、按揭销售风险管控、租赁管理等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可保证相关各方利益。

3.结语

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是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网络技术及多传感器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集成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不断发展。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给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在内的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控制、信息集成提供了许多改进的方向和模式,对于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工程机械的技术更新发展,很多方面都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直接或间接相关,相信随着现代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也将不断得到技术提升。

篇5

前言

包装机械是包装行业重要机械,是机械加工的重要类型,新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到商品社会和市场时代,需要包装机械的大量供应,来满足产品和商品的包装需求,包装机械行业已经成为包装工业和机械工业的交叉,是促进商品进一步走向流通,进一步走向市场的关键支撑。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期,商品包装理念和水平与先进国家比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机械制造行业长期徘徊在低水平,导致包装机械行业出现了诸多问题。应该在科学定位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基础上,展开对包装机械行业深层次地分析,形成技术创新、投资增加、大力支持的局面,在包装机械模块化和标准化上下功夫,形成包装机械行业新时期发展的新支撑,在满足商品包装的前提下,促进商品经济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

1.包装机械行业的概述

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起始于改革开发,在此之前我国商品包装存在作坊式生产、散装销售的实际现象,即便存在简单的糖果包装机械和香烟包装机械也存在水平不高、机械简单、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进入到上世纪80年代后,商品和交换得到了提升,包装机械行业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并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产业,截止到2010年,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产量已经达到156万万台(套),成为一个发展迅猛的产业,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包装机械的产值已经达到500亿人民币,并存在有将近5000各品种,包装机械行业已经变成重要的门类,在支撑商品销售和交换的同时,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2.我国包装机械行业与先进水平的差距

在当前,我们应该肯定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成就,同时也要看到包装机械行业的不足和差距,特别是与先进国家和国际水平相比包装机械行业存在着不小的距离,特别是包装机械的自动化水平不高,包装机械生产中新技术应用还处于低级阶段,包装机械应用的材料和工艺还存在速度和范围的问题,总体上讲,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距离包装机械行业发达国家有将近20年的差距,特别在灌装机械、印刷机械、真空包装机、封装机械、封口包装、无菌包装机械等重要机械类型上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为包装机械行业提出了发展的要求,也指明了新时期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方向,应该在承认这一差距的基础上,立足包装机械行业的实际,更好地利用市场经济和新科技浪潮的良机,发展包装机械行业,在打造我国包装机械行业核心技术的同时,促进包装机械行业对先进水平的靠拢和追赶。

3.包装机械行业产品技术升级的探索

3.1.用新技术充实包装机械行业

要实现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就必须应用新技术,要从包装机械行业的实际出发推动新工艺和新材料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要形成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网络技术、自控技术应用为契机的包装机械行业发展基础。在包装机械的设计和生产中要推广CAD技术、CAPP技术以及CIMS系统,在获得优化设计和精密加工的基础上,使包装机械得到提升,达到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延长寿命、降低造价的目标。

3.2.加快包装机械行业的模块化和标准化

应该在包装机械的制造和设计中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将包装机械的计量装置、制袋成形

器、物料输送、包装材料输送、热封装置和打码装置等设计成多种标准模块,通过标准模块的合理组合,以适应不同物料特性、不同材料种类和不同包装容量的要求。逐步加大包装机标准件与外购部件的比例,突出包装机械的特殊制造功能,促进包装机械生产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同时引进国际上承认的标准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也是提高包装机械产品标准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3.3.提高基础配套的技术水平

当前应该重视基础件的研制以及配套件的技术水平的提高,研制与包装机配套的高水平的真空泵、真空阀、灌装高速电磁阀、传感器、变频电机及电器控制元件,开发各种在线或离线的检测设备,以进行重量检测、异物检测、金属检测和真空度检测等,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3.4.加大对包装机械行业的科技和资金投入

只有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研院所加入企业集团,多渠道多层次的增加科研经费,才能开发出产销对路的高技术产品。

3.5.重视包装机械行业的网络化发展

根据2009年的数据:有35%的包装企业经常使用互联网,15%的包装机械企业建有网站,10%建有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管理系统,有60%企包装机械企业认为需要电子商务服务。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由于产品自身的特点,非常适合网上贸易。网络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经营运作模式,建议企业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将传统的营销模式尽快与网络营销接轨,利用已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产品的供求信息,利用网络探索新的业务合作伙伴,提升企业的产品服务和营销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商品需要包装来体现内涵和功能,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为了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进步应该加速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要认清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实际和距离国际水平的差距,在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前提下,以包装机械标准化、网络化和模块化为导向,提升包装机械设计和生产的水平,达到新时期对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促进和振兴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淮,林泽梅,张世荣.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现状和提高技术水平思路[J].中国机械工程.2011(05)

[2]王海朋,陈伟,夏杨.涡轮转子结构参数化设计、分析及其软件集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5(05)

篇6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111-02

机械化被信息化取代以来,使得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得到深入广泛运用,而机械制造业已经被国家政府列入支柱性产业之一。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机械行业的生产中,不仅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能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且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还能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精度。所以计算机技术怎么与机械行业更好的融合是当前各个企业和学术界研究的更要课题。

1 机械行业存在得到问题

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程度远不如国外,一方面是由于发展的时间所决定的,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起步早,工业化程度高;而我们起步晚,很多东西我们都需要迎头赶上。特别是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更是我们的短板,有的数控机床仍需进口,一些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把持。我国的机械企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机械设备选择问题。机械设备的装配是指机械设备与要求达到生产产品的设备功能一致,这样才能保障生产进入理想状态。而机械企业在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上往往有不协调的现象发生,一方面是企业选择的时候理解不充分,另一方面是机械设备本身的设计缺陷造成的。

②我国机械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创新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机械设备创新意识不强。在机械企业中,虽然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需立足现状,研发和设计出更高质量,更好使用效果的产品出来,要学习德国机械行业的经验,不断的壮大自己。而在自己用于生产的机械设备创新山更是不受重视,怎么样改进的自己的生产设备,以求达到更为理想的状态和更高效率,企业对这方面重视程度也不高。

③机械企业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维护难度大。由于机械企业往往只顾眼前暂时利益,而忽略了机械生产设备的日常养护管理,“重用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抢时间、赶进度是常有现象,机械生产设备经常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长此以往机械生产设备的磨损老化现象严重。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机械生产设备自身设计也有一定的缺陷。在机械生产设备的过程中,对维修考虑不是十分充分,造成维修难度大,给企业维修工人诸多不便,这也是企业机械生产设备磨损老化严重的原因之一。

2 计算机在机械行业运用的现状与特点

2.1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运用现状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形式:首先是以计算机制图和模拟的辅助技术运用机械行业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在制图方面CAD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普及,我国机械行业目前涵盖各个生产模式的企业都已经在使用该技术。其次是以计算技术的数控机床控制技术也在机械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数控机床比老实机床工作效率更高,精准度更高,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最后是以计算机技术用ERP系统方式管理的模式,运用于机械行业,它给机械行业的企业生产纳入到系统管理的全方位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给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各个环节信息。

2.2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运用的特点

与计算机没有运用在机械行业和运用后的机械行业相比,计算机已经使机械行业有了质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①使机械行业的效率得到飞跃。首先计算机技术的制图和模拟系统,能够把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速度大为提高,一张简单的图纸如果要人工设计和制图要很长的时间,并且还需要大量的修改,而计算机的制图和模拟技术要完成以上步骤就需要几十分钟或者一两个小时。

②计算机对ERP系统更是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把人事、财务、仓储、物流、生产、销售纳入到统一管理平台,会在第一时间把信息反馈给管理平台,使各个部门都能在第一时间能知道自己需要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

③计算机技术所拥有的大量信息储存技术,对各种信息和图纸都能储存进系统进行保存,避免了纸张的浪费和麻烦。把大量的信息储存进技术,还可以根据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设计比较,选出更佳的方案进行。

3 计算机在机械行业的运用

3.1 仿真模拟等辅助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运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汇集诸多学科和理论知识,并以计算机及其相应软件为基础的一种工具,该技术能够通过虚拟试验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一些问题。在机械制造企业中,机械的加工过程是其进行生产的基础,而计算机仿真技术有助于这一工过程中的具体机理,并为提高机械加工性能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例如,在磨削方面,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模拟预测出实际的磨削行为以及磨削质量,为磨削过程的优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其中以CAD的制图软件运用的较多,CAD制图不仅能减少制图的错误,以免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CAD制图还能缩短制图周期,给企业生产提供更多新产品的研发时间。

3.2 以计算机为平台,软件为基础的数控机床编程

生产自动化是数控机床的主要优点,在数控机床软件主要有两种形式: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形式。自动编程主要针对是复杂的零配件的生产,结合计算机采用标准的数控软件语言编写。经过处理后形成数控机床的运行程序。随着数控机床的更新和发展,数控编写程序和计算机语言转化更加方便,更能满足数控机床编程的需要。

3.3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运用,提高了产品质量

CAD三维技术,采用了更为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产品设计,如产品的设计后的受力分析和形状的模拟分析技术等。CAD三维技术不仅能对产品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的几何特征进行分析和模拟,而且还可以赋予设计对象不同的物理特征信息如:体积、颜色、惯性、质量、重心、承压力等,在使产品设计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由于很多产品由于要保证其质量还要进行很多的物流和化学实验,现在只需三维技术的模拟就能完成不需要更多的产品用于实验,节约成本的同时,更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4 以计算机ERP管理系统在机械行业的运用

机械行业的离散性是最强的,是由于其零配件最为复杂决定的,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很难保证自己生产的产品是终端。机械行业的企业需要对自己生产品的零配件了如指掌,而且要精确到个数,还要知道这批零配件的具体型号、是否可用等等信息,这些精确的信息给生产部制定生产计划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持。因为订单分解零配件数量一定,如果企业自己还有部分零配件的库存,就可不生产或者少生产这部分;还有就是有ERP系统,企业的生产每个批次零配件的数量和对于产品的毛坯、半成品、成品的数量都有据可查,可以对每个批次进行跟踪分析,如一个批次的毛坯、半成品是多少,最后成品是多少,在这中间报废多少,都已可以给企业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促进企业对各环节的掌控和提出改善意见,既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能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 刘永贤,吕辉,刘浩,等.基于多数据库系统的现代制造系统信息集成[J].东北大学学报,2002,(11).

[2] 董小雷,李耀刚,水兰索.机械制造企业B/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5,(6).

[3] 戴庆华,舒晓南.信息技术下的企业管理转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4).

篇7

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纺织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表示,“十二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发展高端纺织装备和优质专用基础件,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加工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展望“十三五”,纺织机械行业将进一步为纺织工业提供高质量、智能化的新型纺织装备,支持纺织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

 

《意见》在对纺机行业“十二五”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纺机行业“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意见》提出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质量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行业自律的基本发展原则,“十三五”期间,将产学研结合研究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研发新型纺织机械成套装备及专用基础件,并加快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纺织机械行业将从以往高速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为以创新为动力的增长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期间将研发、推广一批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先进纺织数控技术和智能化纺织装备,《意见》中列入了“十三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9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项目”34项。

 

回望“十二五”:增速放缓创新升级

 

“十二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国产中、高端纺织装备发展较快,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纺织机械行业整体运行稳中有增。

 

5年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历史性地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2015年,纺织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179亿元,5年中年均增长3.64%,接近《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中提出的1200亿元的目标。与此同时,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国产纺织机械延续“十一五”期间形成的销售势头,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出口金额从2011年的22.4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89亿美元,年均增长8.3%。

 

在我国纺织工业增速降低、内需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持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努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出口业绩,使全行业保持平稳发展。

 

《意见》在分析“十三五”期间纺机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后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十三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发展时期,行业将放缓规模扩张速度,主营业务收入将在稳定的基础上增长;而伴随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创新力度的加大,国产纺织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金额将会增长。

 

“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目标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国产纺织装备出口金额超过35亿美元;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意见》提出,“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目标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国产纺织装备出口金额超过35亿美元;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展望“十三五”:装备智能化引领新趋势

 

装备产品与制造智能化。在数控技术被广泛采用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主要技术研发方向是纺织装备产品智能化和装备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是通过提高纺织装备主机的数控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以及研发智能化辅助系统,为下游纺织用户提供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

 

装备制造智能化是通过引入智能化机床和辅助机器人等设备,改进与优化自身生产过程。两方面的智能化都将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干扰,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优等品率。

 

装备制造与应用的信息化。传统制造与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结合,将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纺织装备制造与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实现机器的集中控制、联网管理与远程监控制造过程,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消耗;在品质控制环节,通过对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和改进产品的质量;在销售与售后阶段,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行成本。

 

装备制造服务化。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可向下游延伸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维护与在线支持,提供纺织品生产整体解决方案和个性化设计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发展精准化的定制服务,从单一的供应设备,向集融资、设计、施工、项目管理、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的一体化服务转变。

 

大型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应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与总承包服务,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发展远程故障诊断与咨询、专业维修、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形态。

 

发展的可持续性。纺织机械及专用基础零部件质量和可靠性的稳步提高,是纺织生产高效连续运行的保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制造与装配新技术、新工艺、轻量化新材料的应用将成为纺织机械企业关注的重点。对环境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的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关乎纺织机械行业的未来。

 

四大关键领域为行业走向高端化打牢基础

 

随着纺织新工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纺织机械行业创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走高可靠性、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高端发展路线。高端纺织装备在中国纺织产业链中逐渐占据核心地位,其发展水平是纺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保证。

 

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

 

智能化连续纺纱生产装备。加快研发智能化纺纱生产关键技术,建立智能化、连续化纺纱工厂,实现纺纱全流程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夜班无人值守。清梳联合机实现智能化管理,条并卷机与精梳机间棉卷全自动运转、自动生头,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实现多台机间粗纱满、空管自动输送,细纱机粗纱空管与满筒粗纱自动交换,细纱机与自动络筒机间实现多台机组集中控制,实现设备生产过程、故障的远程控制、诊断。

 

采用智能化搬运机器人和运输设备,实现工序间物枓自动输送。数控机织装备。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建立具有全面监控能力的数字化机织车间,实现机织车间的织机群控管理。

 

新型纤维材料生产装备。建立从纺丝、后加工到产品包装运输的全流程智能化长丝生产线和物流系统,实现化纤的生产、收集、检测、运输等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控节能环保型印染装备。建立智能化印染连续生产线和数字化间歇式染色车间,实现对机械参数、生产工艺参数、能源消耗和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机台或单元机实现闭环控制;集成染化枓自动配送系统,智能化废气、废水排放监控系统和能源回收监控系统,形成覆盖印染全流程的智能化监控系统。

 

数控非织造布生产装备。面向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多种工艺在线复合成型和混合型非织造装备,研发宽幅高速梳理、铺网与针刺设备,研发与其他非织造技术结合的水刺装备。

 

智能化针织装备。通过数据网络将针织设备与生产管理系统联通,实现对设备的集群智能控制,对设备状态、生产数据、工艺数据和花型数据进行在线监控。集成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通过系统联网传送编织文件、设置编织参数、控制编织过程,实现机器分组管理。

 

纺织专用基础件生产装备与纺织仪器。研发量大面广的纺织专用基础件的高效复合加工专用数控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稳定,提高纺织专用基础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和噪声。

 

智能化服装生产线。开发智能化服装生产线,研发数控服装生产关键装备,建立包含验布、裁剪、缝制、熨烫、检验、包装、储运等全部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线,达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开发专用服装生产数字化控制系统,使设计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服装生产制造系统。

 

纺织机械关键共性技术

 

纺织装备设计制造理论与技术。开展纺织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主要在基于信息化架构下的纺织装备设计技术平台、纺织装备的人因工程工业设计、碳约束下的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装备设计和纺织装备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设计四个方面开展。

 

纺织装备复杂系统及其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开展纺织生产过程中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提升国产纺织装备的性能、效率及加工质量,包括开展纺织装备中的专用传感器、纺织装备的多单元协同控制系统、纺织工业机器人、纺织装备网络监控系统的研发。

 

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制造与强化技术。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的种类繁多,用量大,对纺织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精度控制、表面强化、新材料的应用等技术的研发。

 

互联网与装备制造智能化

 

纺织机械制造与互联网。研究基于互联网的纺织机械制造技术,推动装备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研发纺织机械制造过程的互联互通体系和关键支撑工具,建设装备制造工业云平台,为纺织机械设计、制造、营销、经营管理、远程监控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

 

纺织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构建面向纺织机械制造的CPS体系,重点研究三个方面:推进纺织机械数字化设计和生产,研究纺织机械数字化设计、仿真优化与验证集成体系和纺织机械数字化工厂相关技术;建立纺织机械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包括智能物流系统、智能加工系统、智能自动化装配一集纺织机械整机智能测试与质量控制系统,实现纺织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互联互通;建立面向纺织机械制造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对制造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储存、挖掘分析。研发企业应用软件,具有在线监控、预防性维护、物流预测和智能决策等功能。

 

纺织机械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工作

 

质量管理方面。建立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开展纺织机械智能制造基础通用标准、评价规范的研究。加强制造与装配现场的管理,加强装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检验。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提高加工装备和质量检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精度等级。提高行业质量监督水平,为企业提供包括标准宣贯、质量检测、咨询等全面质量服务。

 

篇8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柳工,首开信息技术在工程机械企业中的创新应用。“九五”至“十五”期间,柳工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是努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累计投入3000万元进行以“柳工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柳工先后被评为国家示范和优秀信息化企业及信息化试点单位,曾连续3年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工程机械市场面临疲软的艰难局面,柳工领导敏锐地认识到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柳工首先以财务工作信息化为突破口,建立财务电算系统,同时,开始建设“C4P”(CAD/CAE/CAPP/CAM、PDM)的产品开发平台,并最终建成和顺利实施。

实践证明,C4P平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使研发部门能够优质、快速地开发出各种档次的产品,满足细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在“C4P”开发平台形成后,柳工技术中心每年都能开发十多种市场急需的新产品和变形产品。

数字化柳工创新工程

进入“十一五”时期,柳工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步伐,产品业绩大规模提升,企业模式也变成了多个战略业务单元。新的发展形势、新的企业组织机构模式,要求有一个效能更高、集成化程度更高的、迈向国际化必须的IT平台支撑。柳工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战略转移,将企业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信息化技术带动企业发展变革的战略高度,其代表性的企业信息化工程是数字化柳工创新工程(eLiuGong+)。

数字化柳工创新工程是一个集供应商管理、集团级ERP、分销商和顾客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商务智能、企业战略管理为一体,并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高度集成的数字化工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集团级ERP高度集成的大系统、产品全程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EIP企业信息平台。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有一般有五个阶段,即单一功能电算化、业务系统集成、信息系统整合、数据管理和集团级高度集成等信息化阶段。国外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了第五阶段。而对处于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的柳工来说,由于国际信息化基础技术的成熟发展,可以将第四、第五阶段合并起来一起实施,参照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思维与观念,利用现代成熟软件技术,通过管理创新全面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并固化到软件系统中,使公司的管理平台适应公司国际化的需要,直接进入集团级高度集成的信息化阶段。

固化柳工核心竞争力

在柳工,普通员工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与企业领导进行最直接的交流,为领导的科学决策和解决问题提供最直接的依据。领导班子还发起多个有关公司经营管理问题的讨论,总结出“领导是质量第一责任人”、“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等质量观念,使公司各项质量指标大幅上升。

篇9

转型

毕业就进入徐工的张启亮回想起来,徐工信息化部门的定位一直跟随徐工集团的战略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目前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五的徐工集团,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连续24年的行业龙头。在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人民币后,徐工的战略目标是进入世界工程机械领域的三甲,成为世界级企业。但从2012年开始,已经习惯双位数高速增长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跌入漫长的“寒冬”期。根据各大工程机械公司公布的2014年业绩预报显示,行业内公司的净利润普遍出现了大幅度下滑,有的甚至下滑80%。

艰难日子里,徐工信息化部门的发挥三大职能:系统、流程、融合。

通过IT技术打通集团内部流程以及分、子公司数据共享后,徐工集团严格控制住了企业内部的三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让实际执行情况跟年度预算匹配起来;徐工集团的管理层可以通过营销地图,对包括巴西、俄罗斯、中亚、中东、澳洲在内的全球市场的销售发生、销售收入、销售回款情况都一目了然。国家统计局也在使用徐工集团的数据:通过各地混凝土、土石方的量来监测每个省的工程开工率,进而实时掌握各省的经济变化。

在移动领域,不仅能够通过移动应用考核徐工集团服务人员、销售人员的绩效,徐工信息化部门还应用物联网技术为车主搭建了一个远程监控车辆行为的手机平台,杜绝了工程进展中的跑冒滴漏。“这个系统现在成为一个赚钱的系统,每个点每月80块钱,我们全国各地10万台车在跑,这个钱加起来不少。”张启亮说。

就在举步维艰的工程机械产业摆好架势,准备迎来第三个糟糕年份时,徐工集团将信息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信息公司。

改制

2014月2月,张启亮拿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方案。在信息公司的设计方案中,徐工集团出资1200万,占60%;徐工集团通过奖励方式将400万元以20%股权的形式奖励给信息化团队的核心骨干成员;剩下的20%股权由核心骨干以一元一股的形式购买。在方案讨论的过程中,有人提出:既然拿出20%的股权奖励给信息化团队,财务团队、人力资源团队是不是也要奖励?不然该摆不平了。

“这确实需要很大的魄力才能做到,这次徐工集团改革的重点就是推动核心骨干持股。”徐工集团是由徐州市人民政府100%控股的地方国有企业,徐工团队虽然被给予了充分的管理权,但仍有不少体制因素限制了徐工集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董事长王民希望通过改制让徐工集团保持长久动力,形成真正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而新生的徐工信息,正是徐工集团整体改制的先头兵。

在张启亮看来,推动徐工改制的最大原因就是新技术的应用。经过近20年的积累和沉淀,徐工集团的信息部门有50多名核心骨干,很多人都具备十几次的大型系统上线经验,徐工分、子公司的很多系统也都是信息部门开发的。如何能留住这批骨干?首先必须解决机制问题。“大多数人心目中IT在传统产业只能做支撑部门,IT的工资再高还能高过研发吗?说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都会讲好的产品、强大的销售能力,IT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吗?”

其次需要解决的是资源问题。随着系统的不断上线与创新应用,需要大批人员来运营和改进提升,但如此巨大的成本中心会让老板心里打鼓。张启亮领导的信息化管理部,在徐工集团总部是人数最多的部门,但在分散的格局下,信息化团队很难发挥整体优势,形不成合力,干起活儿来同样捉襟见肘。

经过2009年之后的高速发展,徐工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但也面临着挑战――流程信息化、数字化工厂、电子商务、产品智能化、两化深度融合、大数据挖掘、全球化拓展等方面,需要从徐工发展战略的层面上对徐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做顶层设计,同时需要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团队来支撑。

在张启亮看来,成立专业化的信息公司,将信息技术进行公司化运作,是留住人才,盘活现有资源,搭建更高平台,让徐工信息化持续领先的一种战略选择。

创新

做出这个选择,徐工集团和张启亮都是有备而来。

在一次对董事会的汇报中,张启亮专门用一页PPT论述CEO、CFO以及CIO的未来职能变化:CEO负责战略、文化和组织;CFO负责系统理财;而CIO的职责大大扩展――承接企业的战略落地,负责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全价值链的整合。

这一观点得到了董事长王民的肯定。近两年来,“创新”、“国际化”以及“信息化”成为徐工集团度过工程机械产能过剩 “寒冬”的三大引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积累,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解决了90%的难题,但最关键的是要攻克最后的10%”。”现在的徐工集团,主机产品性能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核心零部件还需要有所突破。徐工集团也为此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脚步。2013年10月,徐工集团投资5000万美元的欧洲研发中心在德国北威州克雷费尔德市正式运营。

篇10

2.生产管理

我国的机械行业总体上是蓬勃向上发展的,但是由于激烈的竞争,许多机械企业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后却逐渐失去了自身的优势,发展上不足的劣势日益明显。出现这些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机械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不规范[5]。2.1机械企业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现在,我国大部分机械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还是沿袭上世纪从苏联学习的模式,管理者很少与员工交流,让员工缺乏信任感。现在,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外部形势的变化,机械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挑战,员工的思想出现很多新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穿心工作的新途径,才能提高引导员工情绪走向良好化的针对性。在企业生产中,解决了员工的情绪问题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如何合理人性化的管理员工是生产管理面临的一个问题。近些年,随着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机械行业生产的产品的功能要求、成本要求和寿命要求等越来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企业存在的诸多主客观原因,机械生产制造产品存在品种单一、生产周期长、消费价格高且附加值低等问题,这种单一化的经营不仅难以满足人们需求,也达不到替企业生产化解风险的目标,更不用说给企业带去丰厚的利润了。所以,产品种类单一也是机械企业在生产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机械行业传统的组织生产方式存在缺陷,不能解决机械企业生产时采用“多动力源推进方式”而带来的生产问题。这种生产方式是指单个零件都是用自己独有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但是这样一定会导致生产混乱,并且部分机械企业可能缺乏严谨的生产规划手段和完善的管理组织结构,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停产。这样的生产方式增加了生产成本但不能保证生产质量,给企业带来很很大的压力。2.2解决机械企业生产管理出现的问题的措施针对机械企业生产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条措施:第一,创新生产管理模式。针对机械行业新的市场行情,各机械企业要进一步创先自身的生产管理模式,来适应现在机械行业的变化。同时为了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机械企业还要改进生产管理工作,更新生产管理观念。第二,调整生产结构。机械企业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地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适当地扩大生产规模,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企业也应延长生产的产业链,提高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第三,完善组织管理结构。机械企业应在企业内建立监督部门,健全机械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对整个生产路程就行管理。在员工中挑选负责人、有担当的人组成管理机构,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以便及时解决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应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联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国内大部分机械企业在采购管理方式上有不少的问题急需改进,尽管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受到企业自身种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采购管理状况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深入研究机械企业在采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尽快认识采购管理的正确性,优化采购流程,控制采购成本,改善采购管理模式对机械企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机械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经验和外部环境的作用,我国机械行业的不少企业在采购管理方面存在“重销售,轻采购”的错误观念。采购和销售实在企业管理中两个地位等同的战略因素,两者的价值一样。在国内,多数机械企业对采购和销售的重视度不同,他们往往只考虑怎么才能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却忽略了对采购过程的监督。多数机械企业认为采购不过是生产管理的一个环节,是生产的一部分。这种看法是采购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采购管理中还会出现采购成本过高的问题。很多机械企业都设有单独的采购部门,但往往有些企业的采购部门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机械企业的设备采购在整个采购成本中占有很高比例。对于采购成本高,不外乎下面的几种原因:

(1)机械企业进行设备采购时经常会采用分散的采购方式;

(2)设备运抵后,采购部门需要对设备进行检验,这将会支出大量的物资检验费用;

(3)在设备采购各环节中,参与人员过多,很多部门重复相同的工作;

(4)采购职责分派不够清楚,采购过程中腐败事件滋生。影响采购管理的还有跨部门采购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大型的机械企业,随着该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范围地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的智能不断被分化。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做同一间事情时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缺乏组织协调性。在完成一个项目时,各个部门只会从自己部门的角度想问题,只关心自己部门的项目与业务,只看到自己部门的利益,没有为公司整体的利益而奋斗,最后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及时传递,最终企业的采购效率也会降低。除此之外,在采购管理中还会出现供应商管理问题、采购人员素质问题、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的问题。

3.2机械企业采购管理的改进措施

针对机械企业在采购管理方面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七个方面进行改进:

(1)转变采购管理观念;

(2)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3)协调跨部门工作程序,优化采购管理流程;

(4)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5)提高采购人员素质;

(6)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

(7)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除此之外,通过改进机械企业的采购管理,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改善采购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采购的利润杠杆效应,努力实现公司设备采购过程整体绩效的最大化,使采购管理能真正的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契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是机械厂进行生产的重要工具,对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工作进度,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和保证员工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频繁出现,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是关系机械企业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点所在。

4.1机械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不健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很多大型机械企业开始了全面项目管理的措施,它们裁撤了设备管理相关的专职单位,把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归入项目管理的范畴来进行管理。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械企业在生产中机械设备日常管理事物不能全面进行,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因而就地大大的制约了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落实,也影响了机械设备效能的发挥。

(2)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由于在机械行业设备管理部门变化了,旧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设备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已不再满足现代的机械设备的管理需求,与此同时,又缺乏专业的机械设备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实用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现在经常是制定制度的人缺乏对机械设备管理的认识,而执行制度的人又不能按照制定的章程来办事,这样就导致机械设备管理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3)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多年来机械设备管理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上,设备管理人才很难留得住,许多人才因为待遇的问题而不想留。这样就导致了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严重短缺现象,进而导致从租赁企业的日常维护保养、政府的监督到使用单位的管理存在了严重的脱节现象,企业不仅会失去从设备管理中得到效益,反而要付出高额的购置、维修、保养成本,并且又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些都成了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企业由此更不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给予重视和投入,形成恶性循环。

(4)维修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一方面,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不够重视,设备经常发生不坏不修、坏了修不了的状况,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其效能。另一方面,众多机械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维修技术水平跟不上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大多数机械企业机械设备维修指导思想落后,维修方式过于单一,缺乏较为高端的维修技术人员,设备危害预防,状态监测技术,设备诊断技术等先进的维修理念与方法得不到有效的推广与应用。

4.2加强对机械企业设备管理的解决方法

针对机械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解决:完

(1)善管理体制建设;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65-01

1 时代背景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流动,而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界同仁思考的问题。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掌握行业英语,提升自己面向国际化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2 行业英语

行业英语实际上是指专门用途英语(即ESP),Munby(1978)把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分为两类:以学术为目的的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指用以完成学业或进行学术研究、交流所使用的英语,其学术性较强;以职业为目的的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 Purposes)――指从事某一行业工作所使用的英语,其实用性、专业性较强.

行业英语对于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至关重要。行业英语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就业能力的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数量的英文专业术语、行业词汇,提高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和翻译国外先进设备技术文件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及国外本学科领域发展趋势。然而,由于行业英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行业英语课堂教学常常陷于老师一味讲,学生盲目听的尴尬局面。

3 翻转课堂

关于翻转课堂的定义,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大多从教学流程和学习本质过程角度进行阐述。其定义为: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外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中经老师帮助与同学协助而完成。

近年来,翻转课堂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外一些国家日渐流行和成熟,国内一些学校也从认识阶段逐渐走向了实践,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研究者和同事借鉴Robert教授的观点和国外一些学校成功的经验,对该校机械行业英语教学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

3.1 课前学习环节

课前学习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学生课前进行知识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相关检测,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机械行业英语的视频数量有限,有时并不能满足的教学需要。因此,机械行业英语教师团队必须具备自己制作视频的能力。比如可以创设公司招聘情境,让两个老师分别扮演应聘者和面试官。视频内容可以包括公司的简介,机床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工艺流程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等等。一个知识点制作一个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而确保课前学习的最佳效果。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暂停等操作,着重把握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行业英语学习进度,并为日后的巩固复习提供便利条件。

学习完课前教学视频后,学生可以通过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资料的形式应该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纸质材料,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可以利用校园网搭建信息化平台,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以英语为媒介将机械行业知识项目编程为通关游戏。这样,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复习,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

3.2 课堂活动环节

课堂活动环节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将之前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家庭作业移至课堂上并以辩论、讨论、演讲、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展开。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探究共同完成知识的学习。

学生通过之前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行业英语学习时通过借助翻译软件和课文注解,能够读懂专业文章,获取重点信息。这样,行业英语教师无需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逐字逐句地讲解和翻译,从而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交流和表达的实践机会。课堂上,教师创设一个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学会表达和交流。实践证明,通过课前学习视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能够更快的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4 前景展望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机械行业英语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专业期刊文献阅读能力有所加强,先进技术设备的相关翻译也能得心应手。在今后的机械行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团队应该再接再厉,扩展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为高职院校机械行业英语教学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 魏书生,刘继才,孟庆欣.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4]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9):59-64.

篇12

2012年,徐工集团对原有的物联网进行了升级。这项在徐工内部被命名为“微动”的项目可以使客户在手机上看到设备的位置、工况和工程进度。并且系统会按照设备的情况自动进行提示,什么时候该保养、什么时候该维修、什么时候该换液压油等等都可以自动推送到客户的手机上,甚至连司机是否将设备开到了工地以外的场所,行进路线是否绕路等都一目了然。开拓产品价值链,提供延伸服务,对标世界一流水平加速制造企业服务化。是徐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一环。

核心能力提升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7月,23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22位,中国制造业百强第49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基本判断是:“有规模、缺能力;有数量、缺巨人;有速度、缺效益;有体系、缺原创;有单机、缺成套;有出口、缺档次。”他们定位未来的企业竞争优势是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精益制造、现代物流管控、产品延伸服务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研产供销服综合集成和集团管控一体化等核心能力的建设。

目前,中国的制造企业都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徐工集团通过构建高效统一的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统一标准、编码、流程、平台和研发工具,实现研发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降低了研发成本,实现新产品上市时间从半年缩短为三个月。通过全面推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过对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流程的信息获取、跟踪和反馈,及时改进产品研发设计,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全面支持市场导向、灵活配置、模块设计和快速交付。

精益化生产一直是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在生产过程中,徐工集团实现了关键数控设备及大型加工中心和研发设计系统的集成,能够实时掌握生产状态,自动监控和记录设备状况,对车间现场进行网络化监控和可视化管理。通过生产能力平衡系统、配送系统、看板管理、制造执行系统的全面集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增强了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使生产能力提高了40%,配套率提高了8%、按时交货率提高了12%、库存周转率提高了20%、报废/返工率降低了0.2%,实现了多品种产品的同时排产和混线生产,提高了企业柔性生产制造水平。

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难题,打造现代物流管理平台,构建全球供应能力体系成为徐工集团两化融合的新目标。徐工集团以供应链管理主线,利用条码、射频识别等新技术,建立了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和立体化仓库。企业的年度、月度计划,批次计划,送货计划与供应商、外协单位实现了全面集成,并通过物流管理系统的延伸,实现了与供应商的协同运作。

为了推进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实现“两化”融合向更高水平的跃进。徐工集团从2008年开始实施“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建立集团全价值链管理平台。纵向上延伸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深度,以整合集团内部各个子分公司的资源,实现集约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横向上提高研、产、供、销、服等企业核心业务一体化水平,建立覆盖全价值链的业务运营和支撑体系,提高经营效率和整体运营能力,满足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持续提升生命力和竞争力的要求。

信息技术产业化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徐工集团两化融合工作在行业内起步最早,成效显著,实现了信息化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财务管理、节能减排和国际化开拓等领域的全面覆盖,建设完成14项集团级信息化平台,取得了2项发明专利、76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培养了一大批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和模式创新等水平和能力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两化融合成为徐工集团在行业内的新名片。

徐工集团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项目早在2012年就成为江苏省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成功获评“全流程信息化平台建设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示范项目”荣誉称号,是全省唯一一个两化深度融合型示范项目。不仅如此,2012年徐工还进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名单。

篇13

【关键词】机械数控 机械生产 工业化 信息化平台 信息技术 计算机

机械工业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即机械控制技术、工艺水平与管理技术的进步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现在,机械数控技术的大量应用大幅度提升了工业化生产的规模、速度和效率,为更深度的工业化大生产的运用夯实了基础。所谓的机械数控,其实指的就是数字化控制技术在机械生产中的应用,其中当然也包括信息化技术、自动化的综合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够为机械数控的运用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极具实践意义。在新时期研讨机械数控信息化平台的精神和发展,还是很有现实价值的。

1.机械数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发展是“大势所趋”

信息技术已经席卷全球,人类已经进入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化时代。机械数控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要求必须首先建设完整的信息化平台,打造数控机械信息化网络,为数控机械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我国其他工业部门相比,机械制造业是最早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部门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自主开发成功国内第一个CAD系统――组合机床多轴箱CAD,80年代初,我国开展了MRPII、CAD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机械行业信息化的现状是:大部分企业实施了CAD应用,但尚处于“甩图板”阶段,使用基于三维产品模型的CAD/CAM技术的企业不多,且刚起步,实现了CAD/CAPP/CAM一体化应用的企业就更少。与CAD的成功应用相比,计算机辅助管理更是相对落后,虽在财务、人事等单项管理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成功实现MRPII/ERP的企业为数很少,离企业实现内外信息集成还有相当距离。

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其管理比其他制造业更复杂,机械制造业信息化,也比流程型制造企业要复杂许多。比如,一台机械产品由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零件组成,这些零件有专门企业生产供整机厂选用的标准件、外购件,也有整机厂自己制造的自制件。自制件每个零件的形状、大小、材料、技术要求、加工方法等等要素都不一样,而且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以解决。

通过以上的论述和研判,不难发现,我国机械信息化尤其是数控机械信息化的建设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有相当的差距,这也是我们呼吁尽快建设和发展数控机械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根本原因。只要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机械数控信息化平台,我们的机械化生产才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提供更大的产能与动力支持,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才能进一步加快。

2.机械数控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发展的简要思路

机械数控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是数控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完美融合,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为机械数控技术的创新、运用提供更坚实的技术基础。众所周知,数控技术是当今、未来机械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而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完善则可以很好的突出数控技术的优势,为机械生产与工作创造更坚实的技术支撑。就目前我国的现实状况看,建设和完善机械数控信息化平台,应该着重考虑从如下思路入手。

首先,要有效开发和运用现有机械数控资源,建设完整的机械数控信息数据库。具体来说,相关部门要加快开发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要重视其继承性,要对现有的机械数控技术资源进行全面开发,逐步地适应。同时,要通过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现有的各种机械数控技术资源、技术积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加强机械数控数据库和机械数控多媒体数据库建设。这样一来,现有机械数控资源可以被纳入到数据库,从而保证了机械数控信息的完整性,也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机械数控标准和规范。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国家机关,在开展机械数控信息化平台建设时,都应该按照国家推荐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来制订内部的机械数控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这样的话,未来机械数控信息化的各种资源、技术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解决因软件的不同而带来的数据无法转换或者不能读取的问题。此外,建立机械数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规章制度,严格依照制度办事,彻底解决存在的建设进度、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多方面的不利问题。

再者,要做好机械数控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安全保障工作,培养、引进优质的信息化人才,打造业务素质过硬、思想道德扎实的机械数控队伍。由于机械数控平台的建设与外部互联网相通,数据库、信息库的数控技术资源必然面临诸如黑客入侵、木马病毒等安全风险。这时,就必须充分考量机械数控平台建设的安全问题,并据此制定有效的应对举措。另外,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大批高素质的机械数控信息化技术人才,让那些既懂机械数控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成为机械数控信息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并激发出他们的工作潜能,打造科学、严密和有效的机械数控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朱森第. 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推进思路[J]. 机电产品市场. 2003(12) .

[2] 晓舟,晓风,晓雨.辉煌三十年,信息化与机械工业共成长[J]. 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 2008(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