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态园景观设计

生态园景观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生态园景观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1 设计原则

1.1生态性原则

生态园与一般公园的最大区别在于去除了后者只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用地过度开发,忽视自身自然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的致力于满足民众对生态景观的时尚性和持久性的需求,同时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作为景观设计的原则性之一,至始至终贯彻在生态园的设计理念之中。

1.2 人文性原则

生态园的总体规划应该着重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虽然生态园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市民提供良好、高品质的可供休憩的景观空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展现当地的自然地域特征和人文景观特征,并应该选择相适应的植物群落。

1.3 环境心理学原则

设计之中,设计景观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往往比单一的景观营造更加重要。景观的营造不仅要考虑到它们的空间位置,还要考虑到与人的存在关系,同时通过对景观的充分展示来吸引人的驻足,从而控制人对景观的感知。所以要合理运用环境心理学来指导设计出人性化的植物景观。

2 设计要点

2.1地形的处理与改造

对地貌的处理:平地地貌为公园中的平缓用地,适宜开展娱乐活动,在生态公园中,适宜将平地地貌稍作修整,构造出自然和缓的曲线。山地、丘陵地貌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一般不做过多的人工改造,仅在局部地区做人工阶梯地形改造,这些地貌的坡度介于5%~10%,并对一些原有地貌进行切割整理,从而使其自然,便于游人观赏。

2.2植物配置

在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种群的生态特征,选择出合理的配置种类,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的构成不仅由单一的植物组成,必须是多种植物的复合组成。构建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不仅有助于丰富绿地的生物多样性,还能充分利用空间,使叶面积指数增加,提高生态效益及环境质量。植物本身具有构成空间、分割空间、重组空间的功能。所以在植物配置时,应该充分了解各种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借鉴这些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群落构成来设计,将植物进行科学而和谐的搭配,构成有序、稳定的多种类型的复层植物群落。

3 设计模式

3.1 兰花专业园设计模式

3.1.1 自然山水式。自然山水模式中没有明显的对称轴,所有的景观元素均以自然、和谐的方式布置在园中。其中心思想就是效法自然,服从自然,同时又要高于自然。整个布局方式具有灵活、灵动的自然美。

3.1.2设计特点 。整个园区的植物配置是富于变化的,自然的植物群落颜色鲜明,让园区环境更具活力;同时整个园区充满兰花的趣味和变化的兰花景观体验。不同类型、品种、观赏类型的兰花创造出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观赏乐趣、四季分明的观赏效果。

3.1.3植物配置。这类园区中植物配置最好由抗逆性强的乡土植物构成,这些植物容易与兰花组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如需营造四季花境景观,应使用一些骨架植物、常绿灌木以及搭配在不同季节开放的兰花品种,还可以结合各种盆栽植物,形成在不同季节展示不同景色的观景特色。

3.2规则苗圃式

3.2.1设计特点。 应该根据园区的地形特点,将兰花进行系统化分类:①按照兰花的品种分类;②按照兰花观赏部位分类;③按照花期的季节分类;④按照兰花生长习性进行分类。

3.2.2植物配置。此类兰花园的植物配置,应该在满足其功能性质要求的前提下,按照符合园区景观艺术特点的形式,将整个园区布置成为集美观、严谨、和谐为一体的生态园区。

3.3混合式

3.3.1 设计特点。混合式兰花园对地形的依赖性较低,园区中平整地段可以用于来建造苗圃、展示厅等建筑物;自然地形较好的地方可以将其稍加改造,自然的分成不同习性兰花的生长区域。

篇2

1.城市公园的作用、意义

城市公园,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吸引着人们的到来,让整日生活在人工材料中的人们有了在短时间内也能够接触到自然的机会。人是自然的部分,所以在人的天性中就有着对自然的向往与亲近之感。而城市公园就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个天性,它承担了人们观赏风景、锻炼身体、休闲娱乐、防灾减灾等功能。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城市公园是备受欢迎的城市用地。

2.长虹生态园的设计特点

①生态性的景观设计,环境优美。长虹生态园坐落于天津市的南开区,地理位置好,周围有大片的住宅区环绕,交通方便,十分适合建立公园。湖边多建木亭或长廊,供人们临湖赏景,看着水面上的小船慢悠悠地漂过,兰花在石头边绽放,鸟雀站在枝头上尽情地欢歌,给人精神上的享受。②人与自然之间互动性的联系。长虹生态园里的亲水平台上人们可以看到有鱼类在水中游戏,而且可以实实在在的与水接触,与水边的植物接触。在这里你可以坐在滨水的石块上,掬捧清凉的湖水,连远处公园外的建筑外形都柔化了许多,这是能感受得到的自然景致。③综合运用多种造景手法来设计出怡人的景观效果,如利用景石对河对岸的桥进行框景。④注重人的自身发展,在园路的设计中,不仅分为主、次干道和小径,还在公园的环路上设计了一圈红色的跑步道,每隔段距离就有立碑提示跑步长度。这为跑步锻炼的人们提供了方便。跑步道旁边就是高大的树木,为运动的人们带来清凉之感。⑤成人与儿童的活动区域分开但并不遥远。在成人的活动区域内有球场、运动器械。在旁边的儿童区域里就有滑梯、秋千等。除了这些设施还有一个儿童乐园,包含了些大型游乐设施,这就满足了不同的需求。⑥营造一个江南水乡的古韵。在公园的东侧有个江南特色的街道,设计时定为商业街。吉瓦白墙,石板铺路,长廊红亭,小桥流水。漫步其中,犹如到了江南古镇一般。其商业街的形式,不仅与其江南水乡的主题吻合,更是方便了前来公园游玩的人们休息、喝茶。

3.在考察时候发现的问题

(1)部分喷泉设施与河道的保持

在生态园刚开始对外开放时,有大型雾状喷泉配合着假山石进行堆山造景。喷泉下是潭池水,连接着布满石头的宽阔溪水。溪水潺潺流过形成了水路循环。加上溪水上的小桥,还有岸边的木亭子,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这样的水调节小气候,还能调蓄洪水,防灾减灾。天津地处半干旱地区,呈现出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气候地域特点。这样的地区消耗量大,又费电力又耗水源的喷泉和小溪的维持就成了问题,所以造成了利用率低或直接干涸的现象。

(2)景观植物的丰富性

公园改造时在大门口处种植了多种乔木和灌木。树形高大挺拔,生长状况良好。花坛里种着松树和花灌木。这样远处的乔木、中部的灌木、近处的花灌木形成了三个层次,而且形态各异,色彩丰富,增加了景观的可观赏性。到了公园内部大乔木占了主导地位。地面多为的黄土,缺少灌木的应用造成景观立面层次衔接上出现了空挡,而且色彩上也不够丰富。这样景观整体和谐性就会受到影响。如何能达到遮阳,缓解疲劳,又能给人很好的亲近之感,这样的植物配置才是适合于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

4.问题的解决方案

(1)水体的保护

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景观中水的运用。考虑景观的长久性观赏价值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只追求短时间的效果。景观本应该有水的地方时间长了没有水,观赏效果会打折扣。在小片水域难以持久的情况下可以做成早喷泉,结合下沉广场。喷泉不用的时候有金属板盖着,用的时候可以喷出水来。这样平时的时候没有水会露在外面,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浪费量了,还不影响通行。修建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将雨水、公园里的中水进行收集净化处理。达到水质要求后可以作为公园内的补充用水,这样就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

(2)植物的选取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ecological design method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当今生态园林设计是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但是人们对生态园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理解还存在偏差。有人认为,生态园林就是园林的生态效益,就是多栽树,树多了,生态就有了;也有人认为,生态园林就是植物造园,植物造景,减少建筑比例,认为绿量大了,生态水平就高了。正确认识生态园林的概念是建设好生态园林的前提,虽然对生态园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但是从国外的生态园林建设发展来看,其基本理念都是“创造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景观生态设计进行探讨。

2 园林生态设计的特点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布置,利用和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从而建造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生态设计是指能够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并对环境破坏的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

园林设计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设计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考虑园林的生态特性。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园林,因地制宜的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内,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立体植物群落。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与常规设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生态设计在材料利用方面利用可再生物质, 循环利用,易于回收;(2)将污染减小到最低限度,废弃物的量和分子与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相适应: (3)生态设计尊重自然,反对将设计强加于自然之上,提倡与自然合作,设计旨在实现系统内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4)尊重和培植地方的传统文化,避免全球文化趋同。

3 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3.1 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还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也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

3.2 景观性原则

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3.3 均衡的原则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比较顺眼一点。如色彩太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盛的植物种类,会给人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如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3.4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要求,种植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如在污染严重的工厂应选择抗性强,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II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枝叶茂盛、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树种,并有利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等。

4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4.1 增加绿量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增加绿量,是城市绿地景观营构中必须考虑的生态学问题。如何用较少的绿地,增加更多的绿量,答案肯定是要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城市绿地需要一定的草坪开阔空间,但如果大量布局草坪,则显绿量不足。竖向空间层次不够丰富,生态效益也相对降低。要克服广场化倾向,减少草坪花坛。同时,使绿化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创造丰富的植物人工群落。群落是城市绿地的基本结构单元,直接决定着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绿地覆盖,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2协调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体内会向外释放次生代谢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周围的植物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促进其它植物的生长,也可能会抑制其生长。在生态设计中应遵循“互惠共生”原理,使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可以相互依存、共同获利。例如黑接骨木有利于云杉的生长;皂荚、白蜡与七里香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松树、云杉、山杨等都能互利共生。但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却不宜种植在一起。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4.3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态设计应尽量保持生物多样性,避免单一化群落系统越复杂,其稳定性就越好。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篇4

前 言

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使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一、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1.1 城市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目的,旨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因此,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而进行。从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理念上来看,也有了跨越性的发展,由以往的重视景观规划和建设,到如今注重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往由于没有认识到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都是建立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而进行的。

在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在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该城市原生植物或特有植物进行景观建设。选用本地植物的目的在于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避免外来引入植物度本地植物造成不利影响,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同时本地植物的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为城市综合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例如,哈尔滨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丁香花作为主要植物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与城市形象。

1.2 结合园林文化主题的景观规划设计

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是围绕园林的一个主题,通过多种表现方式来规划设计,并往往以此为园林命名,如苏州皇家园林。由于城市规划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城市园林建设往往包括了原有场地改建和新建两种方式。城市园林原有场地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往往由原有基础建筑风格决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原有建筑历史与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风格,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新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园林主题,综合分析园林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环境、本地植物生长及形态特点,确定景观主题思想以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1.3 以互动式城市园林景观为规划设计方向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景”与“观”是大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动性。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通过互动方式为居民休闲与生活提供更丰富的娱乐活动,使忙碌的人们身心愉悦与放松。相较于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单一形式景观或局部景观,以观为主的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更加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以互动为方向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水景的采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水景被应用于其中以提升园林整体景观效果,但利用水景来进行互动,其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如水景喷泉等,并不能很好的与人们达到互动。②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依水而建的秋千式吊桥等:这些方式是互动式景观的常见设计方法,使人们在观赏景致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兼顾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与娱乐性,对于促进城市园林景观氛围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4 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土地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受此条件制约,现代城市园林以中小型园林为主,如何使有限的园林面积,容纳下更多的景观成为很多园林设计人员思考的问题。立体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则,分析植物生长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合理布局景观规划和设计,如充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墙体、灯柱、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观赏性强的立体绿化景观。从城市园林空间上看,要适当利用立体结构,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空间扩大,同时立体绿化景观也具有净化空气浮尘的目的,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供条件。

二、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生态园林”强调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时,可借鉴以下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2.2 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 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差异会促成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2.3 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动态景观,将会呈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景观。

2.4 遗留地保护原则

保护自然遗留地内有价值的景观植物,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特点的植物,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和保护。

2.5 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三、生态园林的作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居住环境日益城市化。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便是改造自然,创造集中的人居环境的做法。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 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 娱乐、 观赏的场所,而是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园林,在为人类的活动环境创造美景的同时,还必须给予城市居民以舒适、便利和健康。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园林规划设计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四、总结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倡导生态保护的大形势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要遵循人性化、本土化、实用性的原则,又要符合生态性与美观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余新晓[等]编.景观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毛文永编著.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3] 尹思谨著.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篇5

【前言】: 城市的建设当中,绿色生态园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对生态系统的能量进行交换,更让生态效益也得到了提升,绿色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对城市的环境有着极大的改善作用,从而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让城市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

1.1观赏性和艺术性

在城市中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够对人们居住的环境起到美化的作用,更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从而让社会能够和谐的发展。

1.2改善生态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于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能够让植物实现光合作用,从而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植物能够给城市的空气起到净化的作用,从而提高空气质量。

2、 城市绿色生态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2.1城市G色生态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

对于现代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环境,更让人们居住的舒服,所以,在对城市景观园林规划时,应该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可以说,对于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其发展有着跨越性的特点,由以往的重视景观规划和建设,到如今注重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往由于没有认识到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都是建立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而进行的。

在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应该对绿化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最好是运用本地的原生植物,然后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其实,在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时,运用本土的植物,更是对当地生态的保护,从而达到生态平衡的状态,避免外来引入植物度本地植物造成不利影响,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同时本地植物的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为城市综合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例如,哈尔滨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丁香花作为主要植物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与城市形象。

2.2结合园林文化主题的景观规划设计

在对绿色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一般以园林主题为出发点,通过不同的形式,对规划设计进行展现,并往往以此为园林命名,如苏州皇家园林。由于城市规划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城市园林建设往往包括了原有场地改建和新建两种方式。城市园林原有场地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往往由原有基础建筑风格决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原有建筑历史与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风格,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新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园林主题,综合分析园林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环境、本地植物生长及形态特点,确定景观主题思想以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2.3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城市化转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城市生活,使得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从而,造成城市土地急剧的紧缺,由于土地的紧张,在进行城市园林的设计时,多为小型园林,想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中,进行园林的设计,从而加入更多的景观,这是目前园林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难题。立体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则,分析植物生长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合理布局景观规划和设计,如充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墙体、灯柱、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观赏性强的立体绿化景观。

3、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3.1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3.2多样性原则

景观要突出多样性,其实就是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时,其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突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由于每个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造成植物种类也非常的多。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3.3综合性原则

其实,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自然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从而满足人类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4、生态园林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日益明显。城市的转型,让人们集中在一起进行生活、工作。城市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目的是对自然的改造,让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的舒适。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 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 娱乐、 观赏的场所,而是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

结束语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倡导生态保护的大形势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要遵循人性化、本土化、实用性的原则,又要符合生态性与美观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依纪.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7(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