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如何预防森林火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S7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98-01
1.恶劣的天气条件
风,首先影响森林可燃物的含水量,当有风时,尤其是在大风之时,可燃物很快燥,粗大的和高含水量的可燃物在短时间内也变成有效可燃物。其次,影响有焰燃烧,使火焰发生倾斜,火焰由垂直发展而改变为水平发展,增加了辐射和对流传热作用。同时使燃烧的余烬带到火焰前方而形成了新的火源,加快了林火的蔓延速度,常常引起极端的火灾行为。第三,影响无焰燃烧。风加快了无焰燃烧速度,使林火强度剧增。
2.不利的地形
(1)陡坡:陡坡会自然地改变林火行为,尤其是林火的蔓延速度。若林火从平地向30%的坡地蔓延,即使风速和相对湿度都不变,其林火从平地想坡地的蔓延速度野火增加一倍。随着坡度的增加,火焰有垂直发展状态而转变为水平发展状态,大大提高了辐射热能的传播。火焰上空形成对流柱,产生高温使林冠层和空中可燃物预热。浓烟为受热气体上升到冠层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越过山顶直接扑火或延伸到山坡向上逃避林火都是极其危险的,2003年4月15日,昭阳区旧圃镇后海办事处大丫口发生森林火灾,起火时间是2003年4月15日13时17分,扑火时间是2003年4月15日23时15分,林地属华山松、云南松及刺槐混交林,火灾种类属冠火,火灾等级为一般森林火灾,权数为集体林。其中受害森林面积34公顷,疏林及未成林造林地16公顷,灌木林5公顷。死亡率为81%,损失株树10.7万株,出动车辆为30台/次。扑火中死亡1人,男,汉族,57岁,起火前在火场附近的农地中种苞谷。发现山林失火后,见到乡村干部及其它村民上山扑火,因风势突然转向,所站地势属陡坡,风力增大,火势太猛,来不及冲出火场而被当场烧死,另外与死者相距不远的两人逃出火场,撤到安全地带。
(2)窄谷,狭窄草塘沟,岩石裂缝会改变林火的行为。窄谷狭窄草塘沟和闭塞的山谷河道会增加热空气的传导速度,容易产生新火电和火暴。当窄谷通风状况不良,火势发展缓慢时,将产生大量厌恶并在谷内内转沉积,有大量一氧化碳形成。
(3)窄谷脊线(拱脊)是很危险的地方。在那里往往产生热辐射和热传导,温度极高,人无法忍受。若山脊线附近着火,其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是此类地形林火的典型特征。这是因为林火使空气升温沿颇上升到山顶,与背风坡吹来的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飘忽不定的阵风和空气乱流运动。
(4)鞍状山谷是指两个高点之间的低洼区域那里经常是温度极高和浓烟滚滚的险地。白天,山谷受热,产生上山火,逐步形成谷风;夜间产生下山风,逐步形成山风。若主风方向与鞍状山谷平行,必将产生强度高、蔓延速度快的林火。是林火快速发展而又没有阻力硬性的十分危险的地段。
(5)具有破碎特征的地形。如凸起的山岩,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条件,往往产生强烈的空气涡流。林火在涡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分散的、方向飘忽不定的火头。因此,岩石裂缝、鞍状山谷好和有破碎特征的地形是林火蔓延阻力最小的通道,若三种地形条件和陡坡结合在一起,会使垂直方向的火焰向水平方向发展,导致热空气的传播速率大大增加,林火行为突变,易发生伤亡事故。
3.易燃的可燃物
火场周围可燃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影响着林火行为的变化。尤其是阳性杂草和易燃灌木地段,会突然增加林火蔓延速度,改变林火燃烧方向,产生高强度的林火。针对幼林或可燃物垂直分布明显地段,地表火和树冠火同时发生,形成立体燃烧。
纵观1986年云南省安宁县发生的森林火灾、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火灾、1996年4月黑龙江省绥阳发生的森林火灾和1987年内蒙古库都尔发生的森林火灾,造成重大扑火队员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在阳性杂草和易燃灌木地段直接扑救森林火灾造成的。
二、森林火灾发生时处理办法
1.灭火基本条件
森林燃烧必须满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火源三个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森林燃烧就会停止。 (1)隔离可燃物;(2)隔绝空气;(3)降低温度。
2.灭火基本方式
(1)直接灭火
(2)间接灭火
3.灭火基本原则
执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
4.灭火阶段和程序
准备阶段:指定扑火方案和调动扑火力量、灭火机具、通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
(1)扑火阶段。
(2)消灭余火阶段。
(3)看守火场阶段。
(4)撤离火场阶段。
5.灭火方法
(1)扑打法。(2)土灭火法。(3)水灭火法。(4)风力灭火法。(5)爆炸灭火法。(6)化学灭火法。(7)航空灭火法。(8)以火灭火法(火烧防火线和点迎面火法)。
三、森林火灾的预防
1.认清严峻形势,努力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当前我县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4个方面:(1)气候条件极为不利。(2)森林火灾隐患增多。(3)乡镇火灾扑救能力不强。(4)森林自身的抗灾功能差。
Abstract:Acor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of forest fire of the forest tourism sceni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est fires, and how to prevent and saves them.
前言
森林旅游区的森林火灾不仅造成森林资源损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更糟糕的是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的天然景观遭到破坏,也使大量稀有的珍贵物种消失、甚至毁灭,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如何有效的预防森林旅游区的森林火灾发生、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景区内森林火灾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1.1主要特点
森林景区的独特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决定了景区内森林火灾和一般林区的森林火灾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旦发生火灾不能按照常规的扑救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一是地形、地貌极复杂、山势高耸陡峭,幽壑纵横、群峰竟秀,峰林如海,给景区森林防火增加难度,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二是游客流量大、景区开放、旅游服务人员同时随着增多、人为活动急剧增加,不利于景区火源管理 ;三是随着几十年封山育林,景区内植被良好,但枯枝落叶也相应增加,是发生森林火灾的最大隐患。
1.2火灾发生的原因
森林燃烧的三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能够引发森林火灾的最主要也是最难管理的是火源。也是景区内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一些入山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防火意识差是造成森林火灾重要原因。如农业生产性用火(烧荒、烧地旁、烧田埂、烧灰积肥);迷信用火(上坟烧纸、燃放鞭炮等);游客取暖、做饭、玩火和吸烟等;宾馆、饭店、农户内部火灾蔓延引发山火,雷击、自燃等引发山火;非法拉设电网电捕野猪的人员增多,加之这种电捕线网经过的一般都是林内,线路长,隐蔽性也强,火灾隐患极大;老年人、残疾人、智障人、学生和一些防火意识不强的人野外玩火,一旦引发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及损失,保护好景区森林资源安全,抓好火源管理是防止景区内森林火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景区内森林火灾的预防方法
大量的事实说明森林旅游景区的森林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可燃物和火源可以进行人为控制,而火险天气也可进行预测预报,进行防范。安徽黄山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的年游客流量高达180万人次,森林覆盖率84%以上,却创下了连续29年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防火纪录。靠的就是严格的、科学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 1987年,黄山在全国山岳型风景区率先推行定点吸烟制度。2005年又在室外全面禁烟,打造全国山岳型景区中的首座无烟山。这些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旅游景区的森林防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做好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2.1要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宣传教育的目的是不断强化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对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森林防火工作变成全民行动的自觉行为。
2.2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指挥和扑火体系
建立森林防火指挥和扑火体系,以保证火灾处置预案和扑救方案能得到快速贯彻和执行,使整个防火机制做到高效和统一。一旦发生火情,指挥中心必须快速启动火灾处置预案和扑救方案,并负责立即组织扑火队伍进行扑救。火灾扑救过程中各部门、乡镇及村社扑火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中心统一安排,集中力量争取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将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2.3建立健全景区内森林防火阻隔体系
加强森林防火阻隔体系建立,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和及河溪建立旅游风景区森林防火隔离带,是保护旅游景区内珍贵资源的重要措施。隔离网的设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重点优先、填平补齐、逐年配置”的原则,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并联成网络。打造景区内森林防火的绿色屏障。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防火阻隔工程重要作用,阻截森林火灾蔓延、减少火灾损失、提高火灾控制森林景区森林防火能力。
加强对林下可燃物的管理,采取各种手段,减少可燃物的积聚是预防景区内森林火灾的有效手段,积极利用生物与生物工程方法减少可燃物积累,及时清理林下可燃物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刻不容缓。这种措施既能降低森林的燃烧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又能改善林下卫生,提高林分质量,维护景区的生物多样性。
2.4运用专业防火手段
运用森林望设备、视频监测、遥感技术、GPS定位等现代化的防火手段,对森林防火情况实现大范围、可视化和实时动态监控,保证景区监测无盲区,发生火灾能够及时发现;加强通讯联络,各单位要配好通讯器材,不够的要添置,旧的要注意保养,确保通讯畅通阻,保证上下左右随时联系,以便能及时组织扑火力量开展扑救。
2.5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旅游风景区森林防火上来,改变了现有的旅游景区森林防火管理的模式,使旅游风景区森林防火逐渐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发展。构建风景区内森林防火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支持,形成应用系统模块――地理信息系统、视频指挥系统、定位跟踪系统、火场图像传输系统、林火嘹望监测系统等系统。这系统的应用必将在防火宣传领域、林火监测领域、日常防火管理领域、科学管理与应用开发领域及火灾扑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景区实现森林防火科学化管理的一个质的飞跃。
2.6建立相应的防火基础设施和扑火队伍建设
如设置灭火蓄水池等,防火设施不应破坏自然景观,如晾望台可建成庙宇式或亭阁式,名胜古迹、古树名木等地段的防火应采取特殊的措施。建立以专业防火队伍为主,驻山武警、消防和各单位义务消防队为辅扑火队伍,大大提高灭火效率。
2.7合理规划森林防火设施和布局
划分防火区,确定火险等级。根据游览价值、资源状况,划分防火区;按山形地势和游览路线,确定具体防火区。在各防火区内,根据可燃物的分布和历年来火灾发生情况,以及风景点保护级别和地形、交通、人为活动、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火险等级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火工作。
3.景区内森林火灾的扑救
森林旅游景区的森林火灾扑救不同于一般的森林火灾的扑救,有其特殊性,扑救景区内的森林火灾不仅要尽早扑灭火灾保护珍贵树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更要保护景区内的名胜古迹和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外观光游客的生命安全为目的。创建和谐社会。
在森林火灾中必须贯彻“打早、打小、打了”的扑火方针,抓住初发、易扑救的有利时机,及时控制火情;迅速将火扑灭,并彻底清除余火。
运用科学的扑救方法,专业扑火队伍、先进扑火指挥系统将火灾损失减到最低。
加强技术训练和安全教育,普及林火知识,使扑火人员掌握和了解林火特性,懂得在火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结论和建议
森林火灾属世界性跨国性的自然灾害,在林火发生机理和扑救技术等发面都是十分复杂的,森林旅游区的森林火灾更是如此,需要更系统更细致的大量基础研究工作,例如核心景区森林燃烧环和火行为类型与特征研究,通过相关模型与模拟实验,采集相关数据,构建数学模型,为防火、用火、灭火提供基本科学依据,也为制定综合防火工作规划提供基础。建议有关部门设立相关课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苏胜荣 黄山风景区森林防火工作特点及建议 森林防火 2009(2).
[2]赵红梅 大理市苍山旅游风景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 林业建设 2008(2).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22-01
引言
自进入新世纪,也随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的发展也被推向了历史的舞台。林业资源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占据了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林业正以跨越式的发展模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因此,林业发展以节能、低碳、环保的新思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发生火灾的原因
1.人为原因
在森林中,人为发生火灾的原因是经常见的,也是较为普遍的原因。人为火灾的原因可以归为两大类,分别是生产用火、生活用火。生产用火包括烧牧场、烧窑狩猎、烧荒、烧灰积肥、机车喷火、炼山造林等等。而吸烟、烤火、烧饭、火把、祭祀等则是生活用火的体现。这两类也都有可能是无意中造成火灾的原因。但有些却是故意为之的,这种故意为之的性质就非常恶劣了。
2.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顾名思义就是和自然有关的,比如说和天气有关;比如说和环境有关等。和天气有关的原因,最主要原因就是在雷雨天气的情况下,我们都知道打雷会产生巨大的电火花,而这个电火花就有可能会触到易燃的树木,从而引发火灾。其次是林区的岩石大面积崩塌,岩石之间的摩擦碰撞出的火花散落到地上,从而成为发生火灾的一个导火索。除此之外,就是陨石坠落的摩擦起火。但,这些自燃引起发生火灾的概率非常小[1]。
二、林业防火措施
林业资源的防火工作非常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现代林业生产的核心内容。如何预防并控制火灾?这里我们有两个方法,它们分别是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
1.行政措施
1.1依靠群众自觉的防火护林,切实做好防火宣传教育工作。
1.2建立一个健全的防火规章制度,“防火人人有责”。
1.3预防火灾发生的关键就是要控制火源。
2.技术措施
2.1设置防火沟和生土带
防火沟的宽度为1米,深度不能高于泥炭层或是腐殖层的0.35~0.5米,而生土带的宽度则一般保持在1.00-2.00米,其是经过翻耕,土壤在林地内预设的带状空地。防火沟和生土带的作用都是防止地下火蔓延。
2.2营造阔叶树防火林带
为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林地郁闭度,利用一些树种的强抗火性来通过对林区树种的合理交叉种植来建造复层混交林的方法就是阔叶树防火林带。而由于杨、榆、花椒、柳、榛、等这些品种都是耐火性较强的树种,所以,阔叶树防火林带通常都是选用这些耐火性强的树种,从而达到最好的防火效果。
2.3预设防火线
在森林防火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防火线,防火线的设置一般是在林区内预留一块空地。而在防火线区域内,则要保证没有易燃物,如:花草、树木等。防火线宽一般是30.00-50.00米的距离,这样的话,一旦有火灾发生可以起到减少火灾的波及范围及阻止火灾蔓延的作用。而且防火线还可以分为林缘防火线、林间防火线、林道防火线。这个防火线还可以在平时作为林区道路[2]。
2.4建立化学灭火站
为了方便和外界取得联系,同时为了能够在森林火灾突发的情况下及时的调动人员和灭火装备,化学灭火站的建立通常都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为了能让灭火汽车、机头灭火器、飞机灭火发挥最大的灭火作用,一定要保持林道的畅通。而灭火剂的浓度通常是在20%~30%,常用的灭火剂则是磷酸铰、硫酸铰、氯化钙等。
2.5设置望台
为了观测林区的突发事件,可以针对山地地势变化大的特点来设置望台。望台为了能及时的发现并明确火灾发生的地点,一般要占据林区的最好观测点,这个最好的观测点不受地势的限制,一般都是设置是林区的制高点。
2.6及时火险天气预报
林业防火还需要林业站及时的掌握天气动态,需要加强和气象观测部门的联系,并根据预报做好防范工作。
三、结语
林业防火不仅要做到技术上的防治,还要做到制度上的监督。总之,做好林业防护工作一定要加大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重视森林防火。并将防火工作纳入到各级政府、相关单位和部门,切实将防火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加强林业防火的工作,全面保护林业资源,避免并减少火灾给国家经济的损失,避免火灾破坏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所以,将林业资源防火工作和人们的切实利益挂上钩,从根本上去促进林业资源保护工作[3]。
参考文献
二、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向管理要效益。为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今年制定了《关于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意见》。把牢节电关,减少浪费;针对部分公共部位长明灯现象,明确最终责任人,从点滴做好节电工作。在洗刷间,张贴节水宣传录,以提高师生节水意识;加强巡查,及时发现修复坏损水设备,减少跑漏;适时进行管线改造,从源头采取措施,努力做好节水工作。保证了学校用水需要。今年电费开支约1.5万元,比09年减少1万元。争取在安全用电、降低用水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
三、规范操作,积极做好校舍维修。积极从多方渠道争取资金完成了对教学楼的部分教室维修粉刷工作;完成了日常房屋和相关设备维修工作。及时对下水道、化粪池的漏水、漏粪影响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解决。
四、规范物品采购,把好质价关。对于纳入政府采购的物品,依据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规范操作。对于不纳入政府采购的常用物品,坚持做到“货比三家”,定期比价,及时掌握市场行情,以确保所采购的各类物品质优价廉,全年累计采购常用物品1万余元。在工作中能积极做好各部门急需物品的采购工作,努力保证物品急时供给。
五、加强资产管理,提高保障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做好校产的验收、移交、调拨、报废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各类资产报表的统计工作;做好每学期固定资产清查核和低值品的核对工作,确保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做好低值耐用品的日常管理和常用办公用品、设备耗材等物资的保障、发放工作;注意抓好物品管理协调工作,努力使“物尽其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全年发放常用办公用品和设备耗材近万元。
六、规范食堂管理,提高饭菜质量。确保食堂保障正常。针对学生家庭困难的特点,主动与他们沟通,适时召开师生座谈会,分析情况,征求意见,在物价居高不下,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通过努力使食堂管理逐步规范,伙食保障基本平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七、建立广泛的信息渠道,努力做好日常维修及通信保障工作。日常维修点多面广项目多,为实现维修工作快速及时的承诺,维修管理人员根据学校实际,学生宿舍由以前宿管员每日报修改为主动上门巡察服务,实现了日常维修快速及时的承诺。对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坚持巡视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保障了教学服务和教学需要。认真做好通信设施维护工作,确保电话线路的畅通。
二、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向管理要效益。为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今年制定了《关于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意见》。把牢节电关,减少浪费;针对部分公共部位长明灯现象,明确最终责任人,从点滴做好节电工作。在洗刷间,张贴节水宣传录,以提高师生节水意识;加强巡查,及时发现修复坏损水设备,减少跑漏;适时进行管线改造,从源头采取措施,努力做好节水工作。保证了学校用水需要。今年电费开支约1.5万元,比减少1万元。争取在安全用电、降低用水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
三、规范操作,积极做好校舍维修。积极从多方渠道争取资金完成了对教学楼的部分教室维修粉刷工作;完成了日常房屋和相关设备维修工作。及时对下水道、化粪池的漏水、漏粪影响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解决。
四、规范物品采购,把好质价关。对于纳入政府采购的物品,依据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规范操作。对于不纳入政府采购的常用物品,坚持做到“货比三家”,定期比价,及时掌握市场行情,以确保所采购的各类物品质优价廉,全年累计采购常用物品1万余元。在工作中能积极做好各部门急需物品的采购工作,努力保证物品急时供给。
五、加强资产管理,提高保障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做好校产的验收、移交、调拨、报废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各类资产报表的统计工作;做好每学期固定资产清查核和低值品的核对工作,确保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做好低值耐用品的日常管理和常用办公用品、设备耗材等物资的保障、发放工作;注意抓好物品管理协调工作,努力使“物尽其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全年发放常用办公用品和设备耗材近万元。
六、规范食堂管理,提高饭菜质量。确保食堂保障正常。针对学生家庭困难的特点,主动与他们沟通,适时召开师生座谈会,分析情况,征求意见,在物价居高不下,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通过努力使食堂管理逐步规范,伙食保障基本平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七、建立广泛的信息渠道,努力做好日常维修及通信保障工作。日常维修点多面广项目多,为实现维修工作快速及时的承诺,维修管理人员根据学校实际,学生宿舍由以前宿管员每日报修改为主动上门巡察服务,实现了日常维修快速及时的承诺。对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坚持巡视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保障了教学服务和教学需要。认真做好通信设施维护工作,确保电话线路的畅通。
八、高标准做好校园保洁保绿工作。高标准做好校园绿化和校园保洁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保洁水平,继续坚持不间断保洁,加强岗位操作制度和巡检制度的落实。花木养护工作在做好浇水、施肥、剪修和防治虫害的同时,注重在养肥养秀方面下功夫。通过共同努力,校园绿化和保洁水平不断提升。
九、进一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根据学校年度安全工作部署,以“区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建设为目标,强化校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切实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工作计划,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健全制度预案,促进规范有序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急救治和疾病预防措施、处置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等,为最大程度地预防各类突发事件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证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校内各类人员进出难以控制,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年秋学校通过各方努力将后门通道进行了封堵。开展在校生安全防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