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采购管理保障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电网物资物流供应管理体系
在整个电网物资物流供应的过程中,要想使物流管理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应当根据电网物资物流供应的实际情况,实现电网物资物流供应管理体系。管理体的构建将有助于供应链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还可以完善管理。
2.1采购管理
在电网物资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中,采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要想在采购管理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战略性目标。采购管理是企业实现物资管理。在此过程中应用跟踪服务,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供应的局面。在供应链管理中实现企业节约资源、规范管理的战略性目标。其次,实行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电网物资物流管理必须具备的内容。第一,应用统一采购策略,实行标准化的集中采购。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就应当监控价格,通过原料市场的跟踪、对比确定屋子采购价格。当然在此过程中综合考虑不同阶段市场供应管理的状况,来确定市场采购策略。第二,实行高校、规范的管理机制。在企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将招投标制度引入于其中,就可以将良性竞争机制与成本测算方法应用到企业发展中。在企业物资管理的时候可以对物资进行良好的调运,促使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第三,对供应商管理应当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企业如果对供应商进行统一的管理,可以实现与供应上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在需要对产品进行改良的时候,与供应上相互协商,促使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更符合企业生产的需要。与此同时企业在此方面还可以应用其他的管理方式。如,采用资质评估的方式对供应商生产产品进行考察,评价产品的价格与质量,进而建立完整的评估流程,这样有助于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由此可见,对产品进行跟踪反馈,可以准确选择供应商。最后,组建专家评价小组。在企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建立统一的专家测评小组,同时还应当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在经过转接测评后,对企业自身长期的发展得非常具有帮助。
2.2履约管理
2电网物资物流供应管理体系
2.1采购管理
2.1.1战略目标
所谓的采购管理指的是,利用对企业物资进行集成的方式来实现对企业物资供应链管理,利用跟踪服务,使得企业的产品质量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最终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实现企业集约资源、规范管理的物资战略目标。
2.1.2保障措施
1)统一采购策略,实现标准化集中采购企业管理者应该通过对价格的严格监控,对物资采购价格以及原料市场进行跟踪、对比,并且要在不同时期,综合考虑市场供应等方面的因素,确定采购策略,例如:采购方式、价格等。
2)建立规范高效的招投标管理机制企业发展招投标服务,能够保障市场的良性竞争,同时引入物资成本测评法,当企业紧急需要物资时,能够灵活的调运物资,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3)实现客观公正的供应商全过程管理实现供应商的分级管理,通过记录供应商编码对供应商统一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为企业寻求到长期的合作伙伴,促进供应商对产品的优化和改良,进而更加适应企业生产需要。我们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例如:对供应商进行资质评估,对其生产产品的实地考察,价格与质量评价,建立完整地评估流程来确保供应商是否能够进行合作;产品反馈记录,对产品使用后的反馈最具有说服力,因此,加强对产品的跟踪反馈,能够增加选择供应商的准确性。
4)组建评标专家组,建立认证、考核机制企业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测评专家组,建立并完善招评标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专家组的测评,帮助企业选择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合作伙伴。
2.2履约管理
2.2.1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主要是确保及时、高效的执行目标,保证物资的按时供应,使各类物资都在企业的掌控范围之内。
2.2.2保障措施
1)完善履约分级管理,建立履约考评机制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履约分级管理,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责任制管理,要求对应部门要定期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上报,企业物资部根据上报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将各供应商的履约情况放到网络公众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
2)形成电力设备品质控制和设备监造的合同执行机制企业可以实行统一的监造机构和设备质量检测的统一管理,建立测评专家组,定期对设备品质控制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实现信息全网共享,达到服务品质以及承诺品质的跟踪管理目标。
2.3仓储管理
2.3.1战略目标
对企业物流仓储基地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布局,实行统一的定额,利用多种方式加快物流的调拨速度,对仓储基地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有效的降低货物积压量,使企业资金得以流通。
2.3.2保障措施
1)科学的仓库规划方案
企业要对仓库的各个方面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仓库的位置进行编码,对全网仓库一体化规划,制定统一的仓库管理标准,合理、充分的利用仓库的资源,减少企业成本,推进全网仓库的可持续发展,对仓库进行标准化改造。
2)现代化的仓储管理手段
企业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物资采取不同的仓储策略,对仓库进行科学规划,利用现代的仓储管理方法,实现对仓库的智能化管理,从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企业调运物资时节约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3)事故备品备件管理
企业将物资进行统一编码,有利于企业对物资进行科学化管理,制定备品备件定检等管理办法,加强事故备品的储备,这样为企业能够减少库存资金。
2.4配送管理
准确快捷,满足生产运维要求,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可靠。企业通过建立中心仓库,实现以中心辐射的物资配送方式,对仓储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规划配送路线,完成最快捷的运送。企业在配送服务实践的过程中要灵活,根据不同物资的特点,及时调整运送方式,建立信息平台和呼叫中心,统一调动,进而确保优质配送服务。
2.5逆向流管理
2.5.1战略目标
逆向流管理主要是发挥逆向流管理效能,进而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减少企业资金的积压,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5.2保障措施
强化废旧物资回收、保管、处理全过程监督管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旧物资,各个部门要根据旧物资特点对旧物资进行回收,然后对旧物资进行分类,通过企业对旧物资的管理标准,对物资进行拍卖等处理,并将处理废旧物资所得资金报到财务部门,处理废旧物资要遵循安全、环保的原则,避免出现重新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现象。同时,企业要制定闲置物资的处理制度以及流程,做好闲置物资的合理回收等工作,将闲置物资信息放到网络平台上,这样有需要的部门就会申请调用,提高闲置物资的利用率,也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成本,闲置物资也是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财务要做好统计,以免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2.6物资管理制度
物资管理是物流供应链当中重要的环节,只有确立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的物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物流供应链的正常有序运行,保证物资管理的规范化,并为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若想要确立合理的物资管理制度,则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保障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050
国务院国资委决定自2015年起,从中央企业采购管理体制、采购管理机制、集中采购、招标规范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基础工作6个方面,全面开展采购管理提升对标工作。虽然经过多年探索,中国石化集团建立了集中统一、科学理性、公开透明的采购管理体系,保障了生产建设物资的安全、及时、经济供应,但对照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采购管理专项提升对标指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1 选择正确的对标目标
国资委将物资采购过程中包含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等6个内容按照每一个评价标准分列为三个层级,分别是先进水平、良好水平、达标水平,并对每一个层级都列出了详细的评价内容。中石化集团为进一步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最终确定要立足先进水平,使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走在中央企业前列。
先进水平是评价要素中最高层级,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要巩固完善集中统一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二是建立运行高效、风险可控的采购业务运行机制,公开采购率达到85%以上;三是集团化采购规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集团化采购率达到85%以上;四是规范招标,依法招标,项目招标率100%,电子招标率达到80%以上;五是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率达到95%以上,质量管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六是信息系统功能完备,全面集成,电子化采购水平居中央企业领先水平,网上采购率达到95%以上。
2 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
坚持一个整体,集团上下全面实施“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形成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油田企业、炼化企业、专业公司继续巩固集中统一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科研院所、销售企业必须理顺物资采购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归口管理;涉外企业要加快海外物资采购归口管理,进一步研究制定中石化海外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流程,推进海外项目电子化采购,整合海外物资供应商资源,强化海外物资采购监督。
3 理顺物资采购运行机制
3. 1 建立科学高效的采购业务运行机制
建立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三位一体的标准化采购管理制度体系,将制度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让岗位人员刚性执行,规范采购行为,公开采购率达到85%以上。坚决实施采购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按照采购业务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采购过程分段制衡、自动纠偏的要求,将供应商选择权、价格确定权与货款支付申请权分置,实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加强各采购环节间相互监督制衡。
3. 2 建立重大风险防控机制
以采购业务流程为基础,分析内外部环境,全面梳理和识别各业务环节存在的风险,明确责任岗位。对风险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估,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评估各项风险等级。针对存在风险的业务环节,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结合现行管理制度完善风险应对措施,确定风险监控指标,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进风险管理、内控管理融入日常采购业务,加强内控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内控检查与考核,动态评估各类应对措施的有效性,跟踪监控指标变化,做好风险预警和应对。
3. 3 构建先进的采购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要明确指标,根据不同板块,不同规模,不同企业性质特点,按照量化、促进、引导、提升的原则,合理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其次要科学考核,要运用大量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模型,建立信息化绩效考核体系,实现数据存储、采集和绩效考核电子化。最后要持续提升,开展绩效指标的横向对标与纵向对照,指出短板,找出落后,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 4 大力推进公开采购
不仅要依法公开招标采购,应招必招,而且依规主动开展公开招标采购,能招尽招,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率100%。坚持公开询价采购,推行公开竞价采购,积极开展开门采购,在采购活动中,邀请生产、工程、设备、技术、审计、监察、法律等部门及用户参与采购策略研究、供应商现场考察、重大合同商务谈判、过程控制等关键采购环节,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采购过程的开门采购机制。
4 全面推进规范招标
4. 1 大力推进招标工作标准化
制度流程标准化,在集团公司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建立健全招标采购管理制度流程,在实际操作中持续优化完善,不断规范招标管理。招标操作标准化,招标人和招标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招标工作标准化的制度和流程,规范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认真进行资格预审,按程序组织开评标,不断规范招标操作。
4. 2 全面推进招标工作电子化
建立和使用电子招标平台,招标采购实现全过程电子化操作,在网上完成公告、标书下载、招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定标等招标操作。招标过程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记录在案,永久追溯。电子招标率达到80%以上。
4. 3 加大招标管理工作力度
一要强化招标意识。认真遵守国家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与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招标采购,不断扩大集团化采购与企业自行采购物资招标比例,招标采购率达到70%。二要防控招标风险。规范招标委托,提高招标方案编制质量,科学设定评标标准及淘汰原则,避免高价低质资源中标。三要加强招标监督。完善招标监督机制,通过在线监控、现场检查、效能监察等方式对招标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规范招标采购。
5 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
5. 1 建立健全供应商管理体系
适应集团公司大力推进公开招标采购的需要,修订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并固化到供应商管理系统,实现供应商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有序敞开供应商服务大门,将资格预审与资格后审相结合,优化供应商现场审查标准和流程,引导优秀供应商主动参与采购,最大限度满足采购需要。
5. 2 优化完善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
一是优化现有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结合供应商整体实力指标和履约情况指标,科学反映供应商的整体绩效。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率达到95%以上。二是优化考核方式,企业物资供应部门、使用部门,对供应商整体实力和供应产品的质量、交货、服务、性价比进行实时评价,提高用户满意度。三是根据对供应商动态量化考评结果,实施供应商星级管理,动态调整供应商星级级别。
5. 3 加强采购质量管理
一是建立采购质量管理体系,设立机构,配备人员,添置设备,建立制度流程,规范质量管理。二是加强供应商质量控制,从供应商原材料质量、生产质量、管理质量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延伸管理供应商的供应商。三是要加强质量考核,按照安全供应、及时供应、经济供应的理念,全生命周期加强质量考核,确保采购质量管控覆盖90%以上。
以“管理、服务、创新、发展”为基本定位,着力构建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学生实践教育平台;以服务师生为中心的后勤保障平台;以过程监管为重点的教育采购管理平台。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对教育市场的管理
1.制定年教育采购计划
2.加强对校内商店的规范管理。
3.加强对学校出租用房的管理。
4.加强对学校食堂、宿舍承包商的管理。
(二)搞好劳动时间场所建设,更好的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1.巩固原有的劳动时间场所。
2.充分利用校园闲置空地,兴建一批小型实践场所。
3.继续采取租赁、共建等形式,与学校周围社区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开足开全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时间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大对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力度
1.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后勤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2.整顿校园内商店、食堂,解决以包代管的问题,减轻学生的负担,维护学生的权益。
3.加大对部门集中采购的管理力度。
关键词:医院;卫生材料;科学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266-01
1 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的现状
医院卫生材料管理是物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医院卫生材料的审批和采购管理不规范。领导层具有优先权,可以对需要采购的卫生材料直接指定。采购人员和材料供应商还有可能达成协议,以较高的价格引进材料,从中牟取私利。其次,医院卫生材料的保管和使用难以清晰地分离,导致管理中的漏洞。使用者随意领取卫生材料,去向不清,而使用量又成为采购量的制定依据,必然使卫生材料的采购量居高不下。最后,医院卫生材料的管理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审批、采购、保管、使用中的漏洞最终必将使医院运营成本增加,有的医院甚至因此产生严重亏损。
2 医院卫生材料科学化管理的模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医院卫生材料应采取科学化管理的模式,清晰划分卫生材料采购、保管、使用环节的权责,每个环节分属不同的专人负责,彼此之间互不交叉,做到严格岗位管理,降低成本。
第一,卫生材料的采购环节。卫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利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治病难的问题,如果卫生材料的质量堪忧,患者的治疗就会受到威胁;如果卫生材料的价格过高,又会给患者带来经济压力。所以卫生材料的采购应从需求入手,经过多方供应商选择,从中建立良好的采购供应链。医院需成立专项采购小组,由审计、财务、各科室负责人等组成,集中负责卫生材料的供应商谈判与筛选。各科室医护人员从使用的角度提出采购需求,院领导负责审批采购需求,但不介入采购环节。采购小组依据需求和审批结果,对众多供应商进行优化选择,建立合作关系。这样一来,卫生材料的使用者、审批者都不直接参与采购,采购小组可以在谈判过程中充分压低价格,规避贿赂问题,既节约医院采购成本,也减轻了患者的压力。
第二,卫生材料的保管环节。当采购供应链建立后,卫生材料的保管也应相应调整。优化后的供应商不仅在卫生材料的价格上实现货真价实,而且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医院供应所需材料。所以卫生材料的保管部门应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投入,依据材料的使用速度,随时由供应商提供物流支持,减少库存。保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认真记录各个科室领用卫生材料的情况,任何人不得随意领取。保管部门的记录结果同时传递至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生成各科室的成本记录,便于后期的成本核算。
第三,卫生材料的使用环节。医护人员只能将卫生材料应用于临床,不能和供应商直接联系。医护人员根据门诊、手术期间使用卫生材料的情况,向保管部门提出一定周期内需领取的材料明细,填写材料领取记录单。当卫生材料应用于患者后,医护人员还必须将材料的使用与患者病历有机结合,做到有据可查。
以上三个环节的紧密相连有助于促进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的良性循环。科学化管理的模式使卫生材料的使用者和采购者、审批者和采购者不再交叉,切断了收受贿赂的机会。科学化管理模式的执行应控制在年度预算范围之内。为落实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目标,医院要集中精力致力于医术和服务的创新,预算资金要向医改目标倾斜,控制卫生材料等物资的管理成本。所以医院制定年度预算时要有的放矢,明确各科室卫生材料的成本范围,使用需求应以合理的预算指标为依据。医院还应积极改进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科学化管理模式下卫生材料的流动方向都能在系统中显示,同时生成相关的财务信息,使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走向一体化,各科室卫生材料的使用情况直接进入财务系统。如果财务部门成本核算的结果显示科室卫生材料使用超标,科室应提供相关的原因证明,否则需由科室承担成本超标责任。
3 医院卫生材料科学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科学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势必会带来部分人的利益损失,改革需要动机的支持。为使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治理现存的问题,实践中应注重保障措施的应用。一方面,医院应引入绩效管理机制,明确各科室卫生材料管理的岗位职责,将成本核算结果与绩效薪酬挂钩,对节约成本显著的科室及成员予以奖励,使科室成员积极配合卫生材料管理模式的改革,消除不正之风的影响。另一方面,医院应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卫生材料的管理在审批、采购、保管、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具备对应的负责人,医院应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确保每个环节的管理都能遵守科学化管理的模式与流程。一旦发现相关负责人的经济责任问题,医院要及时更换管理人员,并将审计结果进行信息公开,营造公正严肃的医院氛围,切实做到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
4 结语
科学化管理模式的应用直达症结深处,使卫生材料的管理工作能够以患者和医院的整体利益为主导,提升管理水平。相信随着科学化管理的逐步深入,新时期医院的医德医风将会获得更多患者的肯定。
(一)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中的现状
1.集中采购工作作程序周期较长。基层央行于每年年都将提出下一年度的采购需求,并经过逐级审核后向上级行管委会上报采购计划,以便于及时掌握各基层行的采购需求量并进行审核。但是,目前采购计划审核指标下达都在次年的6月份左右,而且《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工作规程”)规定“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应在35个工作日内确定中标供应商”;《招标投标法》规定“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从采购申请立项、论证、计划、申报、实施和验收,至少需要近八个月时间,极大地影响了集中采购工作任务的完成,使一些急需、特殊的需求将无法按时得到满足。
2.存在年底采购量“井喷”现象。目前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存在年末特别是12月份采购量激增的现象。主要是部分基层央行由于多种原因。很难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结合全年业务发展情况,全面考虑、准确估计本年需求,并提供商品质量、数量、金额等完全准确的采购计划。预算和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难以保证。集中采购预算编制水平不高。采购计划编制“头轻脚重”一方面增加年末集中采购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因受到时间、供货、发票开具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充分体现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
3.集中采购法规制度尚待明确。集中采购工作是一项新业务,无论是法律本身还是配套制度、保障措施等都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人民银行虽然出台了部分与之配套的采购制度和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法规和制度上尚不明晰的问题。如《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采购机构(部门)应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但并未规定对违反上述的行为处罚。第三十三条处罚内容不具体。如违反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将应集中采购的项目化整为零或采取其他手段规避集中采购的”,按规定是“应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的经济、行政责任”,实际操作中,具体追究谁,承担何种经济、行政责任都不明确。首先是经济责任的种类不明确;其次是承担经济责任的金额不明确;最后是行政责任的种类不明确。
(二)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1.集中采购管理制度执行不力。一是基层央行组织机构行使职权不均衡。有的采管会没有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对采购计划外的临时急需性以及追加预算的采购事项,没有履行审核的职责。二是制度建立不完整。部分基层央行在制度建立方面重视不够,不同程度的缺少《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应建立的相应的管理制度。三是没有严格执行总行集中采购项目及限额标准规定,部分项目未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四是管采未彻底分离,难以有效制约。部分基层央行未严格执行“财权与事权分离、管理与操作职能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集中采购各环节之间职责不分、权责不明,协调机制不顺,给采购工作带来了摩擦。
2.采购操作程序存在不规范现象。一是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善。对集中采购工作缺少预见性,采购预算编制过于粗糙,导致临时性采购需求增加,给规范集中采购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而且也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二是采购方式选择不符合规定。三是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时采购单位不足规定数量,邀请、询价招标过程简单。四是合同签定不够规范。
3.集中采购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一是采购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办法》对内审、纪检的监督检查职责作了相关规定,但这些都是原则性规定,没有明确内审、纪检等部门各自的监督重点,检查的方式方法也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二是集中采购监管部门参与具体操作环节多,从宏观上进行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的少。三是集中采购部门与会计、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等相关部门缺乏经常的、稳定的沟通机制,协调配合不够密切,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四是民主监督渠道不够畅通。职工的民主监督意识不强。大部分基层央行在集中采购活动中,一般只注重对结果的公示,而对采购过程和重要环节公示的渠道单一、范围有限,以会议通报形式在中层干部范围公示为主,一般职工对采购工作知晓程度不高,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Abstract: Bidding disorder is more prominent issue in many problems of Hos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advance. According to hospital-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hat many of the professional systems and large quantities of Tender sub,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s including the bidding range of interface is not clear, Progress can't keep up the progress of the main image and reduce the problem of failure of bidding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project bidding plans, programs and special programs.
Keywords: Bidding and purchasing management Tender planning Bidding program
医院建设中出现工期“马拉松”现象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根据我单位管理的在建近30个医院项目的统计分析,招标采购成为影响工程进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下面根据我公司医院项目管理经验,谈一谈医院项目招标采购管理。
一、医院项目特点
(一)医院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多
一方面,医院项目建设功能越来越全面,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后勤、办公、科研与教学、康复体检中心、120等功能日趋完善。另一方面,一般综合性医院都在800床以上,建筑面积呈越来越大的趋势,投资动辄几亿元以上。
(二)医院功能与系统的复杂性
医院建筑为民用建筑中功能相对最为复杂的建筑,建筑设备和医疗设备种类多。同时医院项目有许多特有的系统,如洁净工程、医用气体、医用纯水、物流传输和污水处理等系统。
(三)工期紧
医院项目多为政府投资的民生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各阶层、政府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都高度关注。
二、项目启动阶段的招标采购管理
(一)合理利用公司各部门内部资源,成立招标工作小组
成立以招标管理师为中心,设计部、投资管理部、合约部、机电安装部、工程管理部各部门工程师共同参与的工作小组。本小组相对固定负责各医院项目招标采购管理,形成“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服务体制,便于很好地做到资源共享。
(二)收集相关信息并整理
启动阶段针对项目信息、环境信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干系人信息、工程进展信息和其它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项目各方关系梳理和沟通策划
项目启动后,对参建单位各方组织关系进行梳理,形成关系图。同时,根据相关干系人信息,找对核心沟通对象、沟通方式和渠道,形成沟通策划表。
三、医院项目招标采购特点分析
(一)招标次数比较多,招标工作任务繁重
工程中专业工程比较多,还有医院特有系统,一般需要单独招标采购。根据经验,医院项目招标采购子项目多达三十几项。
(二)一些设计院所缺乏相应资质
医院系统(洁净工程、医用气体、污水处理、放射防护等)工程的设计主体设计院一般没有相应的资质和能力,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专业系统招标成为专业系统成败的关键(方案征集、设计施工一体化等)。
(三)招标采购子项目多
医院项目招标采购子项目众多,每个合同包的招标范围和彼此之间的界面划分是清单编制前的工作重点。
(四)招标投诉概率大
针对建安施工总承包、医用气体、洁净工程等投诉率较大的招标项目,实施重点监控管理,对可预见的投诉事项进行有效规避。
(五)各方协调配合很关键
招标采购管理与设计、投资造价和机电安装等专业之间的有效配合,是顺利实施招标的关键。
(六)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业主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招标人员应就招标项目、标段、界面划分及招标方式等事项与业主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明确业主需求及目的,并达成共识。
四、合理做好标段划分
根据建设工程的投资规模、建设周期、工程性质等具体情况,往往可将建设工程分段分期实施,以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在划分标段时要做好分标段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的利弊分析。有的项目由于设置的开工节点时间十分紧张,采用了一些诸如“桩基先行”等办法,但实践证明人为不合理地将项目划分,必定会给后续的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五、确定发包方式
根据医院项目特点和常规做法,医院项目建设工程建设一般采用“总包+特别认可分包”模式。这种发包模式的特点是业主方把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发包给一家资质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总包,其项目的主体结构由总包方负责施工;部分重要专业工程及系统设备的采购(或采购+安装)则由业主方另行招标采购,并纳入总包的管理范畴。整个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由总包方向业主方负责。
六、招标实施三步骤
招标实施步骤:招标规划、招标计划、单项招标实施。
(一)招标采购规划
编制思路:运用WBS工作分解结构,合理对项目进行“切块”。
目前,大部分工程的招标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想到哪招到哪,往往会因为招标的不及时影响整个项目的整体推进。所以需要根据医疗项目的特点和目前招标进度,编制《项目招标采购规划》。分标策略决定了与招标人签约的承包人的数量,决定着项目的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决定合同各方面的责任、权力和工作的划分,所以,它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和项目管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对于工程项目标段的划分,不仅要考虑工程特点、现场施工条件、投资与进度计划要求等因素,还应考虑自身管理能力和潜在投标人的竞争能力等因素,通过招投标来选择一个有实力讲信誉的投标人。
招标规划编制前应对招标的内容进行梳理,不能有遗漏。除常规项目的招标内容,医院建筑大致还包括医用纯水、物流传输、医用洁净、医用气体、高压氧仓、发电设备、污水处理和被服回收系统、被服洗涤系统、节能环保系统、放射防护、气体灭火设备、厨房设备、锅炉、变配电设备、标志工程、机械停车装置、立体车库等专业系统和设备,同时甲供(或甲定乙供)材料的招标采购也要同时跟上。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工作包的整合与划分,理清项目招标采购内容和合同清单是编制招标规划的基础工作。每个工作包包含的工作范围一定要在招标采购规划中描述清楚,招标采购规划要按照工程的进度进行动态调整。一般主体设计院很少有医院特有系统的设计能力,因此设计工作包的划分是整个项目招标采购计划的基础工作。通常做法,见表1。
招标采购规划是项目管理前期阶段核心工作之一,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方向性和概括性特点,在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后明确采购什么、采购多少以及如何采购。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招标采购规划不但能提升项目管理的质量,同时为编制招标采购计划提供最为基础的依据。招标规划实施前需与业主单位作充分沟通,理清招标范围,取得业主的批准,并作为制定招标计划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招标规划内容进行概算分解工作,依据概算分解进行限额设计和限额招标采购。
(二)招标采购计划
编制思路:前置招标,避免“进度”等待“服务商”现象。
招标采购计划是招标采购规划的延伸与展开,目的是减少招投标工作实际行动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是指导招标工作及确保项目总体进度目标实现的重点措施之一。招标管理人员应根据经业主批准的总控进度计划和招标采购规划结合当地招投标流程所需时间进行编制招标计划。医院招标采购子项目多达三十几项,按照招标采购计划实施招标,有效做好招标采购与现场形象进度相衔接,避免因招标不及时影响工程整体推进为招标工作重点。
招标采购计划的编制要注意以下几点:招标采购计划的编制要与工程总进度计划相结合,根据总进度计划中各专业施工进场时间推算合理的单项招标启动时间,要注意尽量前置招标。常规的电梯、智能化、幕墙、室内二次装饰等项目紧跟施工总承包招标,医院五大专业系统(医用纯水、洁净工程、医用气体、物流传输、污水处理)招标的启动时间也需要重点考虑。五大专业系统涉及医院的使用功能,平面布局和流程往往需要三至五轮反复的论证过程。
招标采购计划的编制要与设计单位的出图计划相结合,对于医院五大专业系统,一般主体设计院没有相应的设计能力,招标采购前需要重点考虑出图方式和时间。机械停车、厨房工艺设计最好在初步设计时启动,便于相关配套的水、电、暖在施工图设计中体现,减少后期变更和返工。
招标采购计划的编制要与总包合同结合,甲供设备的采购时间根据施工总包合同的约定进行,滞后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推进。
招标采购计划需要实行动态的跟踪和调整,使招标工作满足工程进展需要。计划的编制固然重要,但是计划的执行更为重要,在每次周会上招标小组和各部门负责人会针对计划的实施进行检查,针对检查情况与各实施单位和部门进行一个全面沟通,并对计划的执行实施调整。
(三)单项招标实施
即招标采购方案的制订。编制思路:招标工作实施前,对招标项目进行策划,规范本次招投标活动,保证项目招标质量,达到选择优秀的承包商和供应商的目的。
重要项目招标文件编制前应编制专项招标采购方案,对项目的招标方式、招标范围、与其他专业的界面划分、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投标人资格条件设置、专项招标计划、评标办法、合同主要条款等主要条款进行分析,各项内容与业主作充分沟通并经业主认可。
工程实施时各个专业分包单位之间因彼此之间的工作界面和工作范围不清晰,经常发生扯皮、职责不清等问题。因此,招标时每个合同包的招标范围和彼此之间的界面划分应尽可能明晰。尤其是建安工程施工总承包与室内二次装饰等专业工程合同包之间进行合理的界面划分,越细越好,避免工作重复或遗漏,减少后续施工中工作不明确的协调量和工程变更。因此,清单编制前需对编制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在建安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时,建议仅仅将地下停车库、消防楼梯、屋面砖等部位的装饰面材纳入总包,其他部位不管是否在主要装饰材料表中有说明,均不纳入总包招标清单,墙体和地面的界面应划分到抹灰层,吊顶划分到结构层。在装饰施工招标阶段,应仔细核对清单内容,避免工作内容的重复和遗漏。
方案当中还要考虑防止过多废标和招标投诉情况的发生,尽可能避免招标失败。同时对招标失败情况考虑预案,积极及时应对招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七、专业系统招标采购
经过长期医院项目管理,我们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医院专业系统设备供应商(厂家)和施工单位的数据库,为顺利实施招标采购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手术室净化工程
这是医院项目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招标前期应认真组织调研,充分理解业主意图和需求。从平面功能布局、选材、设备选型、预留发展空间、配置要求、弱电、强电、气体、给排水等多方面征求业主及专家意见,形成技术规格书。做好与施工总承包、消防、弱电、医用气体等专业之间的界面划分,同时还要配合灯、塔、床等医疗设备的安装。净化施工企业资质包括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资质、机电设备安装承包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等。市场上净化工程施工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应合理设定投标单位的资格条件。
(二)气动物流传输系统
此系统通常是一个由传输管道、鼓风机、管道换向器和工作站终端组成的网络。
招标文件中要对传输管道、工作站、空气压缩机、管道转换器、风向转换器、传输瓶、中心控制器、系统软件等技术参数进行明确。为提供可靠的后续运行安全保障,招标文件约定设备供应商除培训使用单位操作人员外,发生故障时要有及时的应对措施,在重点传输系统工作站要考虑零故障保障措施。
(三)医用纯水
投标人应具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由于系统的特殊性,建议评标办法采用综合评估法,分商务、技术、综合实力三块进行打分,其中技术分比值可以适当提高。医用纯水还要做好与土建、电气、给排水等专业的界面划分。
(四)医用气体
投标人应具有相应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及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书。
管线系统界面划分:投标人负责将所有气体工程总管引至洁净工程区域本层管井外1米处(包括稳压箱或减压箱);其余洁净工程范围内的医用气体设备、管路、设备带、报警监测系统均由采购人委托的洁净工程承包单位完成,不纳入气体工程招标范围。
(五)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往往是和工程分开审批的,招标进度无法和施工图设计同步。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105-02
一、政府采购的内涵
政府采购,也即一般意义上的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对于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政府系统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政府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尚无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从全国范围来看,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新兴的事物,《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的时间较短,因此,无论是法律本身还是配套制度、保障措施等都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虽然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政府采购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制定了一部分与之配套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措施,但国家还未出台政府采购的实施细则,现制定的制度和措施,依然不能满足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制度和法律上尚不明晰的问题。按照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在制定具体的制度和措施时只针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全省全地区内没有统一的政策文件规定、统一的执行标准,造成了采购政策、采购程序等上下级之间不统一,各地区之间不统一,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制度的执行。
2.政府采购程序缺乏透明度,采购效率低下。政府采购预算是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也是政府采购工作的最关键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采购预算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脱节,没有同步编制,表现为实际编制时经常是与部门预算分别布置,分别编制、分别上报,形成与部门预算脱节的现象;二是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简单粗糙,公共支出项目还没有细化到改府采劝目录,编制不够认真,对采购的商品未作具体说明,缺乏可操作性;三是缺乏可操作的年度政府采购计划。采购机构一般是将经财政批准的资金计划作为采购的依据。财政何时批准,采购中心就何时采购,缺乏计划性和操作进度,致使零星采购多,小额采购多,重复采购多,无时间计划,无规模计划。
目前,中国的政府采购程序十分烦琐复杂,导致整个政府采购的效率低下。一是采购资金的申请、拨付环节不够顺畅。虽然有的地方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但资金申请环节的时间周期长,同样形响了采购项目的执行周期;二是对政府采购程序的认识不全面。大多数人认为,政府采购就是开标和评标的过程,而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过程包括项目的预算和计划的制定,采购项目的实施方案,信息公告,供应商资格审查,专家的选择,评审委员会的确定,评标标准的制定,开标、评标、定标,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履行合同,验收以及资金支付等一整套过程,每一个环节在操作时都要力求严谨、规范。
3.政府采购寻租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供货商和承包商为了个人利益,与采购人合谋,通过拉关系、给回扣等不正当手段,寻找一种权利“寻租”关系,达到自己的目的。产生“寻租”的根本原因:(1)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在采购中,委托人往往受制于信息提供人。采购的范围、方式以及采购的限额标准实际上都是由人最终决定,这就为人偏离委托人的委托目标提供了可能;(2)契约不完备。签订契约是规范委托人、人双方行为的一种方式,但因为契约不可能包括所有未来的情况和不可知因素引起的事件,也就不可能规定各种情况下的双方责任;(3)监督不完全。采购权力是在多层委托下产生的,加大了采购权力执行监督的成本,同时监督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和监督的积极性缺乏,更容易产生采购权力委托运作的失灵,造成委托人对采购权力人的监督不力,从而加剧了政府采购“寻租”行为的产生。
采购人、采购机构相互勾结谋取利益。一些采购招标机构,特别是一些社会招标中介机构,为了迎合一些采购人的不合理意愿和招标评审时评标专家的素质等因素,在招标的运作程序中,利用现有制度的漏洞,打法律法规的“球”,采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招标环节上,时限不明确、招标文件的倾向性要求等有违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做法,以达到采购人内定中标人的目的,从而导致了腐败现象的产生。
4.政府采购监督的力量和力度不够。政府采购的监督是包括对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政府采购事项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方式和类型管理及政府采购执行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在政府采购的执行过程中,作为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的财政部门往往设置只有几个人的部门负责日常的监督管理,承担着相关文件起草、标准制定、日常监督管理、投诉处理、培训指导等大量纷繁复杂的事务,加上目前政府采购上作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惩处办法,缺乏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等政策依据,从而使得政府采购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约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监管部门对招标文件的审查、开标现场监督等环节的监管不得力,走形式走过场,有些监管部门人手少只是象征性地走走场面,不参与全程监督管理。由于指导能力匮乏等原因,监管部门对采购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考核、进入标准、规章制度建设、纠纷处理措施等等考核内容未作政策上的规定,监管部门考核工作也只能走走形式。
三、规范中国政府采购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建立审批制度,强化资金控制。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向当地财政部门申报年度采购计划,财政部门根据资金支付能力,并区分轻重缓急提出意见,上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建立操作制度,强化规范运作。依据《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情况制定《政府采购操作规程》,明确采购机构、采购单位、资金管理部门、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并实行相互牵制制度,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公开招标―网上定购或合同定购―验收―付款―核算―决算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分工,严禁串岗、,预防采购风险。建立核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应单独核算,实行“三专”,即设立专户,由国库集中支付;安排专人,实行“四分开”:授权人员与批准人员分开、批准人员与执行人员分开、执行人员与会计人员分开、会计记录人员与出纳人员分开,有效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建立专联,统一会计核算。建立保证金制度,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投标保证金制度和履约保证金创度,有效防止“串标”、“流标”现象和“豆腐渣”工程。增强投标单位、中标单位的“主人翁”意识、风险意识,把政府采购风险降到最低线。
2.规范政府采购操作程序。任何一个制度规定都是通过操作执行来实现的,操作执行越规范,制度优势和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要进一步完善采购程序运行机制,对采购信息、公开竞标、资质审核、评标定标、采购文件编制、专家评审、合同签订和资金支付等重要环节制定操作细则,同时,财政和相关部门要做好相关业务的指导,抓好细则的落实,不断加强对采购程序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要进一步改进对采购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经济责任制度、内部工作规程、人员工作纪律守则、例会汇报制度、定期抽查制度、考评制度等等,确保采购工作人员按照程序合法公正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要进一步规范和创新采购方式。围绕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建立政府采购信息网络系统,根据不同的采购项目,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明确方式内涵和适用环境,实行区域招标、选择性招标、协议供货、网上招标等新的采购形式,以更加高效、实用的方法,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
3.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是政府采购工作规范运作的保证。要建立事前预算约束、事中动态监控和事后监督处罚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财政、监察、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责和社会舆论的优势,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可设置三重监督机制:第一层为各级财政部门的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的计划安排和执行最熟悉,侧重于对采购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第二层为各级监察、审计的监督,侧重于事后监督;第三层为社会舆论监督,旨在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
4.完善和建设一支合格的政府采购人员队伍。加强政府采购人员队伍建设。一是抓思想政治建设和廉政教育。二是抓业务建设。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的财政、产业、贸易政策及法律知识,还必须准确掌握招投标程序、商务谈判以及商品、工程、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其次,加强对现有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培训,可通过对一些比较成功的政府采购招标项目范例的剖析等方式,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三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向社会招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既懂经济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现有的政府采购队伍中间,优化政府采购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范围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家林.政府采购立法与财政法制建设[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苏明.政府采购[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杨灿明,李景友.政府采购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6-28.
[4]张喜军.中国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的制度性探索[D].长春:吉林大学,2007:120-125.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哈默率先提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以来(Hamel,1990),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及其实践日益受到重视。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展开了相关研究,从业务流程的建模方法,实施策略,到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组织变革,都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而更多的学者则试图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探索流程再造实施的成功经验(Shin and Jemella, 2002;Thong,2000)。然而在业务流程重组的实践中,虽然不乏福特、柯达等成功案例,但70%的流程重组项目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或以失败告终(Malhotra,1998)。尽管其原因有可能与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缺乏有效的实施方法论指导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与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对影响流程再造的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绩效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较少有关。常见的流程再造案例中,对单个流程的效率考虑过多,而对相关配套的改革相对忽视。这样,再造后的流程与原有流程同样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战略方向,组织结构中仍然存在职能重叠、相互扯皮的现象,员工对再造后的流程接受程度低,这些问题制约着流程再造的效果。
因此,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探讨流程再造的实施策略,结合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绩效评价及信息技术、企业文化等因素与流程再造的互动关系,归纳提炼出成功流程再造项目的一些有益启示。本文拟通过单案例研究的方法,在分析A炼化公司流程再造项目的战略目标、实施过程、实施成效基础上,总结出传统企业流程再造的实施方法论和有益启示,为实践界提供经验指导,并为后续理论研究提供素材。
二、案例研究方法
当所要研究的现象涉及范围广而复杂,需要全盘,深入地调研,并且很难脱离其发生情境进行研究的时候,案例研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2003;Yin,1994)。案例研究方法尤其适用于观察和研究现象发生的纵观性变革(Pettigrew,1990)。企业流程再造涉及组织变革,绩效评价及信息技术、企业文化等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采用案例研究进行全面分析是一个比较好的手段。案例研究也较适用于对现象的理解 (Eisenhardt,1989),本文的定位在于揭示和描述中国传统企业的流程再造过程,目的是理解这种现象,并概括流程再造的一般经验,因此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
A炼化公司由中国石化和某省地方政府于2004年下半年共同投资成立,一期拟建设1000万吨的大炼油工程。一期工程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公司总定员500人,管理、技术人员仅100多人,而现有同等规模的炼厂定员大都在4000以上,仅管理人员就有几百甚至上千人。显然,用传统企业的思路来管理这样一个新型企业会遇到不少困难。作为刚成立的新型企业,A炼化公司必须摈弃传统石化企业的不合理流程,通过流程再造,避免重蹈传统石化企业那种“大而全”、结构臃肿、决策繁琐的覆辙才能实现高效、敏捷生产,降低成本,提升服务,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选择该大型国有企业为基于中国背景的流程再造探索性研究提供了足够丰富的信息和探索潜力,另外,本文研究者之一在该公司重要岗位任职,全程策划并参与了流程再造项目的实施,为获取足够的信息提供了必要保障,因此,选择这个案例是合适的。
三、A炼化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
1.流程再造的必要性分析
A炼化公司在创立初期缺乏与企业战略相配套的有效业务流程和流程管理机制,部门职责定义不清,汇报关系,岗位定义不完整。部门之间职责存在重叠、分工衔接不清等问题,容易造成职责不清和灰色地带现象,影响工作效率。没有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组织结构缺乏横向的信息沟通机制,阻碍了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增加了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因此,迫切要求通过流程再造解决这些问题。
2.A炼化公司流程再造的战略目标
A炼化公司在分析国内外一些既有案例后,认识到流程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最终通过对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互动分析,构建了企业业务能力规划的集成模型,如图所示,以指导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活动。
公司的最终的目标是通过业务能力整体规划与流程再造,形成以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为核心,以工程项目管理、采购物流、科研规划管理、生产运行管理、设备管理、营销为主流程,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信息管理和行政管理为支撑的管理流程结构;按照管理流程的需要设立管理部门,实现传统职能型架构向现代企业流程型结构的转化,划分职责界限;消除不必要的内部协调,简化与外部单位的联系,建立扁平化流程型的组织结构。
3.实施步骤
在明确流程再造的战略目标后,A炼化公司具体制订了流程再造优化与实施项目的实施步骤,这个过程包括:(1)通过公司内部各个层面的讨论,明确企业的运营战略和流程再造的实施范围,提出企业流程的规划与设想,初步搭起企业的运行架构。(2)组建公司内部的项目管理团队。(3)邀请管理咨询公司参与流程的优化,参照国内外同行业的最佳实践,改进和完善企业的流程,根据业务流程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方案。制定绩效管理方案并在流程再造项目完成后模拟运行。(4)搭建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平台,实施ERP项目以固化再造后的流程,提升流程处理效率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A炼化公司ERP项目的实施分为两步走:第一阶段建设期(2005年~2006年),主要考虑对一些建设期必需的流程实施信息化,如财务、采购、项目管理等流程,并在这一阶段择机启动绩效管理体系模拟运行,使员工逐步熟悉、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管理理念;第二阶段运营期(2007年之后),流程信息化的实施范围有原油采购和产品销售、设备运行维护等工厂模式运作所需要的流程。在这一阶段,通过总结前一阶段流程信息化实施的经验教训,可以对流程进行局部的优化与调整。(5)正式启动绩效管理体系,保证再造流程的有效实施。通过前面几个阶段的模拟运行,对绩效管理体系的部分指标进行改进和完善,员工逐步接受企业绩效考核的模式。(6)明确核心业务流程的负责人和关键用户,构建企业流程管理体系,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4.流程再造的实施
流程再造涉及方方面面,下面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A炼化公司流程再造实施的具体方案。
(1)采购管理
基于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通过加强对采购流程的整体管理,实现对采购定单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过程跟踪。与其他传统石化企业的采购流程相比,流程再造后的整个业务活动各个环节的结合更加紧密,采购执行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运用科学方法来制定采购计划,从而更加准确的指导现实采购活动。同时采用并行工程技术,将供应商管理与采购计划编制同步进行,使得采购计划完成后可以得到及时响应,即时签订采购合同;使得前后流程之间实现无缝链接。从物资需用计划的提报、审批到最终形成采购计划,全部在ERP系统上进行,便于企业的各类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实施监控。通过与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网的数据接口,所有采购业务全部在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网上进行,上级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实时采购业务进展情况,实现全过程透明、公开的“阳光”采购。与传统石化企业的需求计划审批流程相比,减少了4道审批手续,而且全过程网上操作,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流程运行效率。
(2)基于流程的组织结构设计
为与流程再造相适应,公司基于核心业务流程,结合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并参考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对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包括:主营业务的扁平化管理,包括三层架构:管理决策层,执行管理层(11个部门),执行操作层(四个生产运行大班和化验检测中心)。通过将日常管理职能赋予执行管理层行使,将生产管理职能下放到运行横班,与传统的层级管理相比,企业定员、管理层次和部门数量明显减少。辅助业务外包管理。除与公司生产运行直接相关的生产、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外,公司所有检维修、仓储、物流配送以及生活后勤等辅助业务全部采用社会化外包管理。外包单位为公司提供服务,并接受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评价、考核和监督。如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仓储与物流业务实行外包,这两个部门就会对外包单位的配送准确率、库存台帐的完整性等进行考核,而公司相关部门也会对这两个部门的仓储、物流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3.信息化建设
与传统石化企业的层级管理相比,A炼化公司的企业定员、管理层次和部门数量明显减少,这就要求各部门、各层次之间必须实现信息通畅、共享,而且信息化时代新型企业流程的实施是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在实施业务能力规划项目之前,IT的应用非常简单,除财务部门已经采用了中国石化总部统一使用的某财务软件以及正在由某公司负责实施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外,其他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因此在实施业务流程再造项目过程中,公司与某公司合作制定了企业信息技术规划的整体方案。业务流程再造项目完成之后,公司在建设期即启动ERP项目以支持创新流程落到实处。
四、一般启示及讨论
1.实施效果分析
A炼化公司通过开展业务能力规划与流程再造项目,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第一,建立了适应信息化时代需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流程的运行效率。特别是对财务结算业务体系的设计和规划,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如采购付款流程经过再造之后,将审批环节由原来的5个减少为2个。第二,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企业的控制能力。流程再造后通过实施ERP项目,系统把各类信息与财务管理信息流在管理层面合流、分析,提高了企业控制能力并加强了稽核能力。比如,实施再造之前,有些采购合同超概算需要到付款时才能发现问题,重新走一遍内部审批程序,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也是事后控制,往往于事无补。再造以后通过信息系统的适当配置,如果超概算,系统会提示采购员;而且超概算采购订单也不能通过审批,这时就会激活超概算流程,提高了企业的控制能力。第三,提高了企业的流程管理能力。第四,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2.流程再造的经验启示
A炼化的流程再造成果来源于系统有效地实施过程,概括而言,经验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流程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A炼化公司的案例说明,由企业战略导向到业务流程、企业组织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到绩效考核措施的整体化解决方案才是有效推动再造项目成功的关键。公司通过对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互动分析,构建了企业业务能力规划的集成模型,是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项目的指导思想。正是这种系统观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再造项目的成功。比如,A炼化公司的流程再造与信息化过程有机结合。公司设计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业务流程后,利用了信息系统加以固化,利用IT技术对分散于各流程中的信息进行集成整合。
A炼化公司的流程再造项目说明,战略目标的确定和目标分解是流程再造方向性的指导基础,再造流程必须服务于企业战略,而组织机构只是企业流程运行的显现,流程再造的必然结果是组织调整。另外,人的观念转变是流程再造成功的基础,高层领导的支持和互补性强的实施团队是流程再造的重要保障,而信息技术是再造效果的“倍增器”。这种系统性的流程再造解决思路为企业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事实上,这种思路也得到了理论界的支持,许多学者认识到流程再造并不仅是流程的重新设计和重构,需要与组织变革,IT技术,战略等相互结合才能取得成功,业务流程重组理论研究也出现了与组织变革理论等相融合的趋势(全良和姜振寰,2006)。
(2)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进行流程再造,将复杂的流程按专业化管理要求进行简化,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A炼化公司明确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的权限,逐级向下授权。在重大决策权由高层管理人员统一行使的前提下,降低其他决策权的层级,将决策点置于流程内部。通过授权,将日常事务管理权限交由职能部门,将公司管理层从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处理战略性问题。
(3)在具体部署上应本着总体设计、先易后难、突出特色、有所侧重的原则,稳步推进流程再造的实施工作。随着许多流程再造项目的失利,许多学者都开始对业务流程重组进行反思,以至于后来哈默尔本人也承认,当初所坚持的彻底的、激进式的业务流程重组变是不现实的(全良和姜振寰,2006)。A炼化公司的成功案例正说明这一点,公司在业务流程再造项目实施过程中,既充分借鉴ERP规范化的流程模式,又要考虑国内企业的不同环境,做到既规范企业的流程体系,又保证其可操作性。对一些当前工作中急需的流程,如财务流程、采购流程等,在设计过程中要优先考虑,但在实施的时候稳步推进,确保业务工作的良性衔接。
2物流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评价中的问题
2.1课程评价与企业需求有差异
很多中职和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是学校教师设定。实际操作在考试中占比非常低,且很多实际操作都是在教室简单模拟完成的。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异。现在很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尽量按照物流类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来设计,但由于评价制度和评价手段没有企业人员的参与,学完专业课程的毕业生初到社会上难以胜任高技能型工作。课程的实用性大打折扣。见下表物流专业核心课程重要度和满足度调查。由表1可见,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满足度普遍偏低,说明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异,采购管理与物流概论两门课程为满足度预警课程。
2.2课程评价与素质教育要求有出入
《指导意见》要求中高职院校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目前物流专业课程评价来说,更多的还是理论考核,实践项目苦于没有场地或者设备或者足够的师资难以实现考核,这很难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全面综合发展的高技能毕业生。现行评价使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考前突击,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能力更是难以发挥。中高职课程在一体化衔接后要考虑课程评价体系应该能对学生素质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针对不同特长和素质的学生应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
2.3评价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
物流类课程考核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绝大多数都是学校老师评价,老师们都是给定一个一统标准,按照表现依次打分。学生干部、活跃分子更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多数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以体现。此外还有针对某一实践项目进行学生互评和自评,但前提是要给学生充分讲解项目评价标准,以使互评和自评结果客观化,这种评价得分在课程总分中占比太少。学生毕业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部分成绩不好但其他方面突出的学生上升空间或许更大。究其原因,就是学校的课程评价模式只能测验学生对死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不了其适应性及综合素质。
2.4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衔接度不够
许多中高职院校引入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学校技能鉴定系统,如中职生要考“物流员”,高职生要考“助理物流师”等,还制定了若干保障措施,将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考证制度联系起来。然而,职业院校一贯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并没有因为技能鉴定考试的加入而更新,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助理物流师考试,名义上考核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但考核形式仍然是两张试卷,这还是难以考核出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即使通过考试,也未必就达到了技能鉴定系统要求的质量,得到社会物流企业的认可。
3职教集团中中高职物流管理衔接课程评价思路
3.1以职教集团为平台引入多元评价主体
评价模式单一,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评价的一个难题。职业教育集团应发挥资源整合优化作用,给职业院校课程评价提供多元评价主体。学校和企业不断推进合作,职业院校聘请专家们到校任教或者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论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课程评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改变仅由在校教师评价各专业课程的模式。还可以将物流类部分实践课程搬出课堂,到企业去上,由企业教师给予评价。周期性组织集团内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企业专业、行业协会、科研团队、学校教师共聚一堂,共同分享典型院校产学研结合案例以及借鉴较好的课程评价方法。
3.2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评价中
现在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一般是对应学历的学生报考相应职业资格,简单的交费考试拿证,仅以通过率考核学生。这种模式可以适当改进,比如可以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细化到各核心课程中,采用单元式教学和模块化考核,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相应的工作领域,学习完后对每个领域进行考核检验,每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考核就获得相应学分,学分累计到预定标准即可换取职业资格证书,认定职业能力合格。
3.3将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融入到课程评价中
职教集团的专业人士可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物流行业职业资格进行分解,同时到企业去调研物流岗位职业标准,改革核心课程体系。新设的课程体系要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调研分析出中高职物流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报告,在职教集团或者社会保障部门的牵头下,统编中高职一体化教材与企业岗位需求、与考证内容符合一致。学生毕业时不但获取了“双证”,而且真实拥有了职业能力。
3.4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不仅要引入多元评价主体,评价体系也是多维度。专任教师主要进行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评价;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实践性操作项目、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实习或者“学徒制”实习进行专业能力评价;职教集团下的企业和行业专家通过物流各职业能力大赛等项目进行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这三个评价维度构成了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了多方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方式以及全面职业化的评价内容。
中高职衔接课程主要是一些专业课程。《采购管理》是中高职衔接的一门专业课程,以此课为例,该课程对学生的考核一般采用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知识考核和素质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小组讨论、实践调研及完成各个项目设计、软件操作的情况;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或综合项目;素质考核主要是针对一些案例题目和实训题目进行测验。
同行对《采购管理》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营,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等等。评价标准主要是学校教师自行设定,行业企业对课程评价的意见很难体现在课程教学中。
2 物流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评价中的问题
2.1 课程评价与企业需求有差异
很多中职和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是学校教师设定。实际操作在考试中占比非常低,且很多实际操作都是在教室简单模拟完成的。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异。现在很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尽量按照物流类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来设计,但由于评价制度和评价手段没有企业人员的参与,学完专业课程的毕业生初到社会上难以胜任高技能型工作。课程的实用性大打折扣。见下表物流专业核心课程重要度和满足度调查。由表1可见,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满足度普遍偏低,说明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异,采购管理与物流概论两门课程为满足度预警课程。
2.2 课程评价与素质教育要求有出入
《指导意见》要求中高职院校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目前物流专业课程评价来说,更多的还是理论考核,实践项目苦于没有场地或者设备或者足够的师资难以实现考核,这很难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全面综合发展的高技能毕业生。现行评价使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考前突击,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能力更是难以发挥。中高职课程在一体化衔接后要考虑课程评价体系应该能对学生素质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针对不同特长和素质的学生应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
2.3 评价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
物流类课程考核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绝大多数都是学校老师评价,老师们都是给定一个一统标准,按照表现依次打分。学生干部、活跃分子更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多数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以体现。此外还有针对某一实践项目进行学生互评和自评,但前提是要给学生充分讲解项目评价标准,以使互评和自评结果客观化,这种评价得分在课程总分中占比太少。学生毕业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部分成绩不好但其他方面突出的学生上升空间或许更大。究其原因,就是学校的课程评价模式只能测验学生对死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不了其适应性及综合素质。
2.4 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衔接度不够
许多中高职院校引入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学校技能鉴定系统,如中职生要考“物流员”,高职生要考“助理物流师”等,还制定了若干保障措施,将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考证制度联系起来。然而,职业院校一贯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并没有因为技能鉴定考试的加入而更新,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助理物流师考试,名义上考核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但考核形式仍然是两张试卷,这还是难以考核出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即使通过考试,也未必就达到了技能鉴定系统要求的质量,得到社会物流企业的认可。
3 职教集团中中高职物流管理衔接课程评价思路
3.1 以职教集团为平台引入多元评价主体
评价模式单一,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评价的一个难题。职业教育集团应发挥资源整合优化作用,给职业院校课程评价提供多元评价主体。学校和企业不断推进合作,职业院校聘请专家们到校任教或者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论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课程评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改变仅由在校教师评价各专业课程的模式。还可以将物流类部分实践课程搬出课堂,到企业去上,由企业教师给予评价。周期性组织集团内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企业专业、行业协会、科研团队、学校教师共聚一堂,共同分享典型院校产学研结合案例以及借鉴较好的课程评价方法。
3.2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评价中
现在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一般是对应学历的学生报考相应职业资格,简单的交费考试拿证,仅以通过率考核学生。这种模式可以适当改进,比如可以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细化到各核心课程中,采用单元式教学和模块化考核,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相应的工作领域,学习完后对每个领域进行考核检验,每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考核就获得相应学分,学分累计到预定标准即可换取职业资格证书,认定职业能力合格。
3.3 将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融入到课程评价中
职教集团的专业人士可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物流行业职业资格进行分解,同时到企业去调研物流岗位职业标准,改革核心课程体系。新设的课程体系要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调研分析出中高职物流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报告,在职教集团或者社会保障部门的牵头下,统编中高职一体化教材与企业岗位需求、与考证内容符合一致。学生毕业时不但获取了“双证”,而且真实拥有了职业能力。
3.4 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路桥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统一和各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路桥施工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路桥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影响,同时提高路桥施工企业的管理,对于路桥施工企业来讲,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问题的发生,但是对于路桥施工企业而言在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并且严重影响了路桥施工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施工过程的展开,针对此问题,加强对于路桥施工企业的管理成为路桥施工企业的工作重点。
对于大多数的路桥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而言,工程具有工程范围广、规模大以及建筑结构复杂等特征,这些路桥施工项目的特征决定了路桥施工企业管理的特征,通常路桥施工企业的管理具有涉及范围广,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以及管理内容繁杂等特征。因此在路桥施工企业的管理中应当联合各个工作部门,进行相应的职能分工,并且对于隧道建设以及高架桥建设等工程量较大并且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就应当设置相应的生产技术部门,除了上述的各个职能管理部门之外,还应当设置统一的管理部门用以协调各下属部门的工作。对于影响企业管理的外部环境而言,随着施工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管理的要求也应当相应的提高,用以组织管理的工作人员与工作量也会相应增加。
现阶段路桥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是工程款的管理问题,由于路桥施工建设是一项连续性的活动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企业的运行产生影响,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的不确定性因素都会造成劳动资源以及建筑材料的浪费。尤其是在建设过程中这种浪费现象变得更加突出。
其次就是对于项目采购管理工作的分析,通过对于项目采购的分析表明,在项目采购中也存在着徐许许多多的问题。项目采购管理是路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在路桥施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路桥项目材料的选购中由于涉及到的物质种类繁多,工程量大以及技术要求较高,并且还受着市场价格因素、施工质量、工程进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项目材料的选购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该环节上一旦发生故障,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并且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难以保障,从而在工程、企业与社会上产生不利影响。像是各种因烟花爆竹炸毁桥梁,汽车压翻高架桥等荒唐的事件就是很好地证明。在路桥施工企业的材料采购过程中由于受到价格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在材料的选购上出现低质量高价格的现象。
其三是在路桥企业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组织不到位,在路桥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不能对工程质量、施工成本以及工期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作出正确的把握,因此有些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只注重单方面因素的提升,为了施工质量而不惜花费巨额资金,或者为了追赶工期而不惜工程质量的好坏,或者为了节约成本而对于工程质量严重忽视。除了上述现象之外,施工人员的组织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像是在施工过程中有许多工作人员并未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而直接上岗,从而对施工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在使用大型的机械设备中这一现象就凸现出来。
最后就是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得不到重视,在路桥施工过程中频频发生的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背后的原因是企业对于施工规范的管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各项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的缺失,都是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
路桥施工企业管理的几项改进措施
首先为了充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施工安全保障体系,首先就是建立起企业内部的质量监管体制,对于像是不按图纸施工、对于数据、外形、尺寸不按设计要求进行以及对于材料的选购不按建筑施工的要求进行等问题进行严肃的查处。其次是建立相应的企业工法,并按照签订方的就业劳动合同严格执行,对于劳动合同中所规定的施工工艺、原材料以及产品加工等技术性因素进行严格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深化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坚持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原则,对工程质量严格监管,并且建立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其次是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保障,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行责任问责制,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查处,将技术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技术人员身上,并且还要提升技术人员的管理组织意识。与此同时还应当要求技术人员仔细审校图纸,并进行详细的现场实地考察,认真编写施工方案,在现代化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应当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施工工艺不断提升不断完善,以最优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再次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图纸审阅后,还需要该项目的总工程师进行校对,并逐级上报相关部门,通过逐级审批,严把质量关,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技术性故障。
其三是加强对于施工组织成本的管理,在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贯彻落实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政策,在每一个细节处都应当精打细算,坚决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强施工人员成本控制理念,在成本管理上应当逐级分层,使成本支出管理变得井井有条,对于成本较高或者是超支的情况应当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于涉及到施工成本的各个单位应当加强对于施工环节的监管,力求建设全方位,多领域的成本节约管理体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当注意人员素质的提升,其中包括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培养方案,尽力少投入多产出,也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成本支出,获得最大的成本效益。
最后是对于路桥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本着施工人员生命第一的观念,在展开工作的过程中加强至安全管理,充分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减少因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事故发生机率。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并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相关的工程安全管理细则与责任问责制度。
结语:
综上所述,路桥施工企业管理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作,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黄程远.浅论路桥施工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6)
[2]杨树峰.小议路桥施工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府采购法》为依据,加快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建设,落实政府采购“管采分离”制度,实施政府采购行为的依法规范管理,形成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有效防范遏制腐败,促进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有效的落实。
二、总体要求
2、工作目标。按照市场主导、权力制衡、公开透明、便于监督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完善政府采购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着力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3、主要任务。做好管理和操作机构分离,实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和采购执行职能分离,形成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市财政局积极申报政府采购机构,由省财政厅审批认定资质;月份前完成政府采购管采职能分离改革。加快政府采购工作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等政策规范。按照“货物类采购稳步增长,服务类采购比重提升,工程类采购全面纳入”的要求,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实现政府采购规模持续增长,逐步体现政府采购制度的工作成效。
三、工作职责
4、市政府采购办公室的职责是:监督执行《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研究拟定全市政府采购有关规章制度;参与市级政府采购预算的审核及批复,审核采购项目预算、政府采购方式和采购计划执行监督;管理和监督政府采购信息;参与管理政府采购资金,负责政府采购资金结算审核支付;审查政府采购合同的合法性,监督合同的履行;负责处理有关质疑和投诉事宜;负责政府采购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采购人、采购机构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及供应商履约实施监督检查,对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实施监督检查;管理、考核同级政府采购机构;负责政府采购宣传、培训与指导工作;做好政府采购报表编制、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对各县市区政府采购工作进行管理指导。
5、采购人的职责是:负责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实施计划;严格执行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规定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等采购制度;申报政府采购项目由市政府采购办公室批准,并签订委托协议委托政府采购机构实施采购;采购人与供应商不得相互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以任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
6、政府采购机构的职责是:接受采购人委托,组织实施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采购,接受委托其他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执行政府采购法律规章制度;拟定政府采购项目采购方案,根据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政府采购信息,登记和管理供应商库;负责组织采购单位和中标供应商签订合同书;管理采购活动记录、招投标文件等资料档案;负责对供应商质疑作出答复,协助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处理采购活动中的投诉;接受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四、工作流程
7、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各单位根据部门职能和事业发展需要在编制单位部门预算时,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对各单位采购预算进行汇审。
8、申请采购计划。各单位在执行采购预算时,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要求,根据需求提前填写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报市政府采购办审核。
9、审核采购计划。市政府采购办对单位政府采购预算、计划进行审核、备案。
10、办理采购委托。采购人持审核后的采购计划申请表并附所需项目的详细需求及技术参数,委托政府采购机构实施采购。
11、组织采购。政府采购机构按照确定的采购方式,根据采购人需求,依法及时组织采购;采购活动结束及时组织采购人与中标供应商签订合同,鉴证盖章并备案。
12、履约及资金支付。供应商按合同履约,采购项目完成采购人组织验收合格后,采购人持采购合同、验收单、发票复印件到采购办审核后,采购资金由财政国库集中支付。
五、运行机制
13、转变管理职能。实行“管采分离”后,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职能,建立定位明确、程序严密、监控有力、协调有效的政府采购监管和运行机制。在分清职责的基础上,政府采购执行职能从政府采购办公室分离出来,由政府采购机构承接,减少行政干预,使政府采购机构独立公正、诚信经营,确保全市政府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14、健全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出台《市政府采购机构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市政府采购工作规程》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对认定批准的政府采购机构,要建立健全招投标活动管理操作规程、岗位人员工作纪律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增强政府采购服务意识,提高采购服务效能。
15、严格执业准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和效率原则,让符合市场准入条件、愿意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机构进入市场,共同参与竞争;建立政府采购项目中介机构备选库,由采购人公正、透明随机抽取机构,为采购人提供优质、规范、高效的服务。
16、加强行政监管。政府采购机构要充分利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积极开展政府采购的货物、工程、服务类采购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采购机构的规范执行、服务质量、采购效率等方面的管理考核,切实从管理与操作两个层面上提高采购效率;审计机关要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各当事人有关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监察机关加强对政府采购机构和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工作人员的监察,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自行采购以及不按规定程序采购等违法违纪行为。
六、机构
17、加大政策扶持。在实施“管采分离”的基础上,坚持监管、发展、服务的原则,研究制定机构在资金、税收、收费等方面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机构规范执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逐步使政府采购机构的数量、能力、信誉等能够满足我市政府采购市场竞争机制的需要。
18、建立服务机制。积极为机构宣传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提供业务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引导和培育一批机构健全、诚信经营、服务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政府采购机构,扩大政府采购市场,提升优质诚信服务水平。
19、建立诚信执业机制。制定政府采购机构诚信激励管理办法,对信用等级良好的机构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对不良信用等级的机构媒体曝光和依法惩处。
七、保障措施
20、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改革,是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从健全监督机制、推进预防腐败工作、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目标落实。市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分解工作任务,落实承办单位和科室,限期完成“管采分离”,整体推动改革工作。
21、密切配合,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由市财政局牵头,市监察局、审计局、建设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协调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改革的各项工作,每月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