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财务分析比较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企业的绩效评价也随之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绩效评价领域就不断涌现新的评价工具,平衡积分卡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平衡积分卡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完善,在发达国家运用广泛的绩效评价方法。我国也较早的引进了这种评价方法,但并未得到迅速推广,传统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在我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由平衡积分卡和财务绩效评价方法自身的特点和我国的具体经济环境决定的,要更好的推广平衡积分卡就必须要对平衡积分卡和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各方面做出比较。
1 武锅公司简介
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系武锅集团有限公司于1997 年9月以其与制造锅炉有关的经营性资产独家发起设立,并于1998 年4 月募集B 股后上市。该公司总股本29 700万股,武锅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7 200 万股,占 57.91%;社会公众持股(境内上市外资股)12 500万股,占42.09%。该公司B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武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原武汉锅炉厂,于1953年起投产。1995年7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经贸委批准,改组为武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为加快集团公司的技术改造步伐,拓宽融资渠道,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集团公司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是以汽容分厂、管子分厂、金结分厂、机加分厂、锻热分厂、工模分厂、机修分厂、制氧分厂、动力分厂为主的设计和制造大容量、高参数电站锅炉和压力容器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被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授予“全国机械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
2 传统财务绩效方法对武锅的绩效评价分析
2.1 武锅传统财务绩效评价所选方法
这里对武锅的传统绩效评价采用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方法,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由于它比较有代表性。其中定性指标由于要专家评议,因此不列入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所需基本财务数据来自搜狐财经、金融街、证券之星。参照水平的标准值选取的是财政部颁布的大型普通机械制造业的标准值。
2.2 武锅传统财务绩效评价步骤
(1)计算指标得分
①单项指标得分计算:
单项基本指标=本档基础分+本档调整分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②基本指标总分计算:
分类指标得分=∑类内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基本指标总分=∑各类基本指标得分
(2)计算指标修正系数。
基本修正系数=1+(实际值所处区段-修正指标应处区段)×0.1
调整修正系数=(指标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0.1
调整后修正系数=基本修正系数+调整修正系数
单项指标综合修正系数=单项指标修正系数×该项指标在本类指标中的权数
分类综合修正系数=∑类内单项指标的综合修正系数
(3)计算修正后指标得分。
修正后分类指标得分=分类指标得分×分类综合修正系数
按照以上步骤,计算得到修正后的武锅2005年绩效得分如下表:
2.3 武锅2005年绩效情况评价
财政部颁布的大型普通机械制造业综合评价结果等级划分为:A++ 100~95;A+ 94~90;A 89~85;B+ 84~80;B 79~75;B- 74~70;C 60~69;C- 50~59;D 40~49;E 39分以下。武锅2005年绩效得分为71.86,属于标准绩效等级划分的74~70分段,其资本金绩效等级属于B-级。
3 平衡积分卡方法对武锅的绩效评价分析
3.1 指标设计
平衡积分卡评价指标的选择首先应该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制订的战略目标和远景来制定,要注重保持与企业战略规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所提出的指标不但要与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密切相关,还要与短期计划要求相协调相配套。平衡计分卡的指标很多,必须选择出能充分体现本公司战略重心的最为关键性的指标,即从公司发展战略开始,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为基础,寻找能够驱动战略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并建立与之具有密切联系的指标体系。同时,选择考核指标时还要兼顾具体、可衡量、可控制、相关、有时限、可操作、易理解原则。根据武锅公司总战略关系确定其各层面的指标分别如图1,2,3,4所示。
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1)指标权重的确定选用方法。
对武锅公司指标权重的确定选用AHP法即权系数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在有序递阶的指标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对系统中各指标予以优劣评判,并利用这种评判结果来综合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由于对指标直接评价权重的困难,根据心理学家提出的“人区分信息等级的极限能力为7士2”的研究结论,引入九级分制的相对重要的比例标度。
(3)计算武锅公司的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武锅公司的2006年发展战略及公司的各方面的管理水平对指标重要性情况进行两两分析比较,得到各层指标的判断矩阵。根据AHP指标权重计算公式对B层指标计算得:
M1=120,M2=2/15,M3=15/4,M4=1/60
1=3.3098,2=0.6043,3=1.3916,4=0.3593
再归一化得:
1=0.5843,2=0.1067,3=0.2456,4=0.0634
两两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两两比较矩阵的元素是通过两个因素比较得到的,而在很多这样的比较中,往往可能得到一些不一致性的结论。要安全达到判断一致性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允许在一致性上有一定的偏离,为此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R.I通过查表为0.90,C.R=C.I/R.I=0.053/0.9=0.0589
3.3 计算平衡积分卡的得分
(1)计算步骤。
①确定指标方向性。指标可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两大类,前者越高越好,如利润率、顾客满意度等;后者则是越低越好,收入成本率等。
②化无量纲数值。其转换公式为:yi=(xi-)/SD,其中,xi为第i个指标的本期实际值,为该指标的所有历史数据(样本)的平均值,SD为该指标所有样本数的标准差。
③将标准化的结果分值化。正向指标以标准化的结果为分值,逆向指标以标准化结果乘以“-1”为分值。
④计算各单项指标得分。按各指标的权重对上一步分值化的结果进行调整,求出分值化结果与权重的乘积。
⑤计算综合得分。将某个方面各项指标的分值加总,就可以得到反映该方面业绩的分值。将4个方面指标的分值加权求和,就得到了企业的平衡积分卡综合得分。
(2)武锅2005年绩效情况评价。
我国目前公布的标准值及对应标准系数为优秀值0.8~1,良好值0.6~0.8,平均值0.4~0.6,较低值0.2~0.4,较差值0~0.2,较差值以下的标准为0。四个层面的水平参数则要分别乘以各自所占权重,如武锅财务层面的水平参数平均值应为0.3504(0.6*58.4%)~0.4672(0.8*58.4%)。
经过上述计算得武锅公司绩效得分为0.03697分,评价结果显示武锅综合绩效为较差。
4 两种绩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从以上两种评价方法结果可以看到:传统财务统绩效评价评价得出武锅的资本金绩效等级属于B-级,属于良好状态。平衡积分卡评价结果显示武锅综合绩效为较差。两者看上去好像有矛盾,但深入分析知道原因在于平衡积分卡综合评价中的财务方面结果较差,其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两种方法在选取指标时的角度不同,传统财务评价方法是站在全面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而后者在选取指标时的出发点是企业下一年的战略目标;前者在选取比较标准时,所选用的是行业标准,而后者选用的则是历史标准;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家在电力方面的发展政策变化的影响; 企业由成长期开始向成熟期过渡。
另外我们从平衡积分卡综合评价看出财务绩效评价不能衡量的几个方面:从顾客层面来看,指标得分为0.0989,为优秀值。其中客户获得率,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都不错,这说明企业对顾客很重视的,这方面做的很到位;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和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均处于上游水平,特别是内部流程,这说明企业在技术更新,质量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都做的不错。学习方面最突出的是企业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这对企业内部信息畅通和部门更好协作将会有重要作用。因此从平衡积分卡评价来看,虽然现在财务得分不高,但企业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5 结论
平衡积分卡虽然理论上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运用还存在一些障碍,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如果运用不当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指标选择要适合企业的行业和自身特点;指标赋权应合理;非财务指标的确定应尽量做到客观;建立浮动薪酬、全面预算管理和人事信息系统等支持性体系等。传统财务绩效评价方法虽然有很多不适应经济环境的方面,但其可准确计量,客观,财务指标详尽全面等优点仍有可取之处,在具备平衡积分卡绩效评价实施条件的企业中应该吸收传统财务绩效评价的优点,与平衡积分卡相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公茂虹.平衡需求积分卡[J].中外企业文化,2003.
[2]支晓强.如何选择业绩评价标准一兼论业绩评价在激励机制中的作用[J].会计研究,2002.
[3]王文俐.平衡计分卡指标的探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4]王芳,张笑莉.平衡记分卡一种全新的业绩评价方法[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
[5]王忠.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
一、引言
企业财务状况一直是管理者和投资者极为关心的问题,而企业财务信息主要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获得。但多数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模型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综合性强的模型很少。层次分析法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管理者的经验与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可以根据企业现状构建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模型。本研究主要通过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来验证层次分析法对于财务状况评价的巨大作用。
二、理论基础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是由美国著名数学家Sat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既不追求高深数学,也不片面注意逻辑和推理,而是把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并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分解,可以说是一种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由于该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多准则决策问题,因此,它一出现就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并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中是财务管理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传统的财务分析系统比较单一,缺乏综合性,即便是杜邦分析系统也仅以权益净利率为主要考核指标,并未考虑成长能力等因素。层次分析法则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方法的这些不足。AHP法不仅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也可以在指标体系中加入非财务指标,从而使模型能够衡量财务报表以外的信息,这是其他方法都无法比及的。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型构建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问题分解并量化。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构建出层次结构模型;其次,根据两两比较与判断原理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比较判断;最后,将该问题归结为最低层相对最高层的比较优劣的排序问题,通过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得出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通过递阶层次结构原理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定量分析问题。
(二)模型构建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如下四类指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其中包括12个具体指标。构建出的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
2.确定权重
四、层次分析法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中的应用——以海尔和中国重工为例
本研究选取了两家A股上市公司海尔和中国重工作为研究对象,相关原始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通过将原始的指标数据与市场平均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指标的具体分值,再将所得分值与指标权重进行相乘,即可得到指标的最终评分。两家上市公司相关指标的最终评分如表2所示。
将表中的指标评分代入函数模型(1)中,即可得到企业的最终财务状况得分。将数据代入模型得出:Y海尔=0.887,Y重工= 0.554,表明海尔的企业综合财务状况良好,而中国重工的综合财务状况则比较差。通过表2可以看出:海尔的财务问题主要出在销售净利率C2和流动比率C5,总的来说财务状况较好。而中国重工出现问题的指标则比较多,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C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C6、应收账款周转率C7和资产现金回收率C9都非常差,其中,现金能力的缺失是中国重工的财务状况明显弱于海尔的最重要的原因。
五、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与F计分模型的对比
(一)F计分模型及其应用
(二)层次分析法与F计分模型的对比分析
相比F计分模型,层次分析法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模型的综合性强。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评价模型涵盖了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可以很好地概括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而F计分模型由于指标太少,综合性较弱。第二,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增减指标,还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加入非财务指标,因此其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强,更能构造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评价模型;而F计分模型则是对所有企业用一个统一的函数模型来衡量,适用性较差。第三,层次分析法的应用范围更广。由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财务预警,还可以用于业绩评价、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债权人据此进行贷款与否的决策等等;而F计分模型的应用仅限于财务预警。第四,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针对公司作出整体财务状况分析,还可以就出现的问题分析具体指标,从而找出问题根源。相比F计分模型,层次分析法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计算繁琐。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强层次分析法的实用性,必须做好如下两点:第一,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行业和发展阶段等,筛选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评价指标;第二,企业管理者及专家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陆文娟,高俊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务综合评价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665-666.
[2] 蒋麟凤,王红英,黄小梅.层次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6-99.
中图分类号:F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8-0057-06
一、引言
非寿险业存在两种不同的发展策略:一种是现金流承保,以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亏损;另一种是以承保利润为主。近十年来,主要非寿险业市场均以现金流承保策略为主。在1994-2003年,世界主要非寿险市场中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法国承保利润皆为负值,德国和日本只能勉强实现承保业绩平衡。美国自1978年到2003年非寿险业承保利润都处于亏损状态,只能靠投资业绩维持经营稳定。本文试图以中美对比分析找出中国非寿险业发展的合理策略。
国内外均有文献研究非寿险公司发展策略,但缺乏对比研究,同时也忽视了对于不同的经济体制、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分析。Matthew L.Higgins,Paul D.Thistle(2000)发现承保能力限制将会极大的影响承保利润。[1]Shi-jie Jiang(2007)发现美国非寿险业存在明显的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的替代效应。[2]Smith,Barry D.(1999,2001)使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研究美国非寿险业的发展,通过研究若干关键指标评价非寿险经营的效率。[3]桑强(2004)使用杜邦财务体系研究发现相同的净资产回报率可能源于不同的经营指标,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经营效率。张辉,章俐(2005)分析了中国保险业的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认为中国保险业应该以承保利润为主。[4]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系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它通过分解分析企业绩效评价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揭示分析各种财务比率之间的层次关系,达到综合评价企业绩效和为改进企业绩效指明方向的目的。使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可以有助于更清晰的认识非寿险业的发展策略。
二、中美非寿险业实证对比分析
(一)采用的研究构想
本文选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和美国领先的非寿险企业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Company(以下简称State Farm)进行对比分析,以公司对比视角来研究中美非寿险业的发展策略选择,并着重考虑中美不同的经济体制、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对于发展策略的影响。两者皆为上市公司,数据可得性、真实性较高。人保是中国非寿险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公司,由于中国非寿险市场的高度同质性以及低创新性,人保发展策略能够反映整个行业发展的状况。State Farm是美国领先的非寿险企业,主要业务集中于车险,业务结构和人保较为匹配,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
(二)使用的研究工具
本文依照非寿险业特点对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了改进,并利用其分析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考察各种分解的关联指标,明确利润来源以及构成,主要从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研究发展策略。在此将公司运营的财务费用以及税收等用“其他利润”表征,以求有效地将承保利润、投资收益与其他利润进行区分,更清晰地认识利润来源以及构成。
投资收益系数代表净保费收入创造总资产的能力。肯尼比率也称为承保能力比率,比率过高可能导致偿付能力不足,比率过低则显示承保能力过剩,企业不能成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张,理想的肯尼系数应该小于2。
人保数据来源于人保2003-2006年年报,共7年。State Farm数据来源于瑞士BVD(商业电子数据出版社)保险资料库,从1992年到2006年,共计15年。
(三)杜邦财务分析结果
(二)人保与State Farm发展策略有别,人保不应过快转变发展策略
对比分析发现,人保采用的是承保利润为主的策略,State Farm采用的是投资收益为主的策略,采用现金流承保。长期来看,两家公司的发展策略实际上是互有侧重的。人保侧重于承保利润原因在于承保结果受外界影响性小,而资本市场波动性大导致收益率无法保证。State Farm侧重于投资收益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以及较高的投资收益系数,使其能够维持稳定的投资收益。发展策略选择和分解指标互相影响,不同的发展策略影响分解指标,反过来,不同的分解指标和经营环境也限制了发展策略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人保的发展策略正在逐步向现金流承保方式转变,但其中蕴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上市对于人保的各个指标提高并不很明显,只有肯尼系数向着合理的指标下降。承保利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竞争状况,而投资收益则主要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人保不应过快转变发展策略,而应积极提高自身运营效率。
(三)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呈现一年滞后期的反向关系
将两家公司的投资收益滞后一年,同下一年的承保利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呈明显的反向关系,即本年投资收益的结果将会显著地影响下一年度的承保政策。在投资收益较高时,则放松承保政策以求提高市场份额;若投资收益较低,则收紧承保政策以求经营结果的稳定,即承保策略和价格竞争是主动实施的。人保2006年投资收益创出新高,则可知2007年将采取更加放松的承保政策,而2007年人保承保利润亏损14亿元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由于2007年人保投资收益仍然较高,可以预测2008年人保承保利润将不容乐观。
四、对于承保利润的解读和分析
(一)人保能够取得承保利润缘于中国市场的特殊
人保能够取得承保利润很大程度上缘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不能由此断定人保的风险控制水平或者业务质量较高,也并不必然说明其自身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对比中美市场,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因素造就了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1.中国非寿险市场仍然是寡头垄断型市场,市场开放度不够。2000-2006年,中国非寿险市场一直是寡占Ⅰ型,人保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和价格制定者。外资非寿险公司在中国目前不能够经营法定保险,市场份额较小,无法同中资公司展开全面竞争。而且中国非寿险公司参与国际业务程度较少,较为封闭,国际市场波动很难影响国内非寿险业市场。
2.承保利润依赖于较低的赔付率。对比美国非寿险业的赔付率情况,可以发现,两者的费用率平均值基本相同,但人保的赔付率平均值只有70.97%,远远低于美国78.7%的平均值,由此压低了综合成本率,导致了利润空间的产生。
3.监管部门对于保险市场的行政性干预能力仍然较强。价格管制仍然存在,导致各保险公司只能在限度之内进行竞争,机动车辆保险费率明显高于成熟市场。另外,保险业市场进入的壁垒仍然较高,监管部门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市场主体增加,2006年中国共有36家非寿险公司,而美国2003年数据为3046家。
4.企业财产保险等投保率较低,保险责任范围较窄,巨灾损失小。中国保险业赔款仅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3%-5%左右,与成熟市场30%的赔款比例差距很大,在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以及汶川地震灾害中,非寿险业赔付较为有限。在巨灾发生时能够避免出现大规模赔款的情形,保证承保利润的稳定。
(二)在中国市场坚持承保利润是最优发展策略
1.坚持承保利润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保险理念。中国正处在一个保险逐步普及的阶段,社会受保障程度较低,各类保险经营技术并没有明显的提高。2006年保险深度为53.5美元,保险密度为2.7%,在世界上的排名分别为70和47位,美国的数据则分别高达3923.7美元和8.8%。在基本保障不足的情况下盲目采用现金流承保将不利于树立保险业稳健经营、转嫁风险的理念。
2.坚持承保利润有利于提升承保技术。目前车险保费占据了非寿险保费的主导地位,而企财险、货运险、责任险的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车辆保险承保单位分散、巨灾可能性小、保额较低,占比过高导致承保技术含量下降。因此,忽视承保利润,盲目的选择现金流承保方式将导致原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均面临破坏。
3.坚持承保利润有助于化解经营风险。美国非寿险公司主要以投资高质量债券为主,市场波动风险明显较低。中国非寿险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资本市场,而中国股市波动风险极大,收益率不能保证,一旦出现承保利润亏损以及股市下跌,极有可能出现经营风险。2004年股市下跌,保险公司委托理财亏损及投资封闭式基金市值大幅缩水,严重影响了经营。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急剧下跌了近50%,过分依赖股市投资收益将给非寿险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
五、结论与建议
由于中国非寿险业市场高度同质性和人保巨大的市场份额,对人保的分析结论也适用于整个非寿险行业。利用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非寿险业本身的经营效率、风险控制与投资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应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提高各项指标的竞争力,坚持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并重的发展策略,而不是盲目追赶国际潮流采用现金流承保的发展策略。
第一,努力提高承保技术,在承保市场更加注重优质业务和核保要求,保持合理的承保利润。中国的保险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较低,社会基本保障尚未满足,盲目采用现金流承保策略不利于市场长远发展,应该保持发展策略的稳定性。
第二,大力开发新的险种和开辟新的销售渠道,避免在传统险种领域的过度聚集和恶性竞争。
第三,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改变投资收益率过分依赖资本市场的现状。投资收益率增长对于净资产回报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意义,重视投资收益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进一步充实资本,降低营业费用比例,提高经营效率,以应对逐步开放的市场格局。
中国特殊的新兴非寿险市场必须保持一定的合理承保利润,同时重视提高投资水平。目前整个行业发展效率仍然偏低,尚未经受大规模的开放竞争的考验,因此,积极地提高经营效率将是未来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Matthew L.Higgins,Paul D. Thistle,“Capacity Constraints and the Dynamic of Underwriting Profits” [J]. Economic Inquiry,Vol.38,No.3,July 2000,442-457
[2] Shi-jie Jiang,“Dynamic of Underwriting Profits. An Empirical Study of U.S. Insurance Markets” [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AMKANG University,Taiwan region,2007
[3] Smith,Barry D,“Using a Modified DuPont System of Analysis for Understanding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Financial Performance” [J].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Vol.2 No.3,pp.141-151,1999
[4]桑强.财产保险公司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以及应用[J].北大CCISSR(赛瑟)论坛,2004.
[5]张辉,章俐.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的现实选择[J].中国保险,2005,(4).
Comparison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y Based on DuPont's Analysis
GE Li-zhang
(School of Insurance,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
《财务管理》教材中《财务分析》一章,集中阐述了有关企业财务分析的若干问题,现就如何讲解其重要意义、把握它在书中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内在逻辑、重点难点等问题提出若干意见,供参考。
一、学好本章课程的重要意义
按照会计专业教学的总体要求,学好《财务管理》知识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后掌握对企业的经营、运营情况进行基本管理的财务技能。本章是在叙述了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和财务预算后的具体应用知识。是前几章节的总结与应用。
具体地说,本课讲企业财务分析,既是财务管理知识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也是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全面要求。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有三点:一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因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提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出现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重要办法。二是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制定信用政策。投资者、债权人对有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其发展趋势,必须有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以利于选择最佳投资目标或制定最佳信用政策。三是有利于国家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利征管工作和正确进行宏观调控。无论是加强税收和利润的征收管理,还是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国家财税机关及有关政府部门,都有必要进行财务分析,全面、深入的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
二、本课的基本思想
1、突出一个重点——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与评价。既学会为企业进行会计报表分析。因为无论是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还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都是将有关财务分析指标孤立地从某一特定角度出发去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不是全面、系统地评价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与财务成果,也不能实现财务分析的目的。而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归集汇总的结果,也是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结果的集中反映。
2、围绕两个基本——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法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中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动态比率,应作重点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有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及盈利能力分析。
3、明确三点要求——做好财务分析应遵循的具体要求。一是所依据的信息资料要真实可靠。二是根据分析工作的目的正确选择财务分析的方法。必须着重让学员明确:不同的工作目的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三是要从多项财务指标的变化中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性。要在进行绝对指标比较分析的同时进行相对指标比较分析,要在进行横向分析的同时进行纵向分析,要在与目标标准进行比较的同时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
三、本课的内在逻辑联系。
本课分三节,第一节为概述,讲解财务分析的概念种类、原则目的、方法要求,是一个知识的铺垫。第二节主要对财务分析的内容进行论述,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具体操作讲解。第三节是讲如何运用各种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全面经营进行,也是学习本章知识的根本目的。第二节内容是第一节知识的具体应用,第三节是前两节内容的总结性应用。全章为递进式知识结构。
四、本课的重点、难点
1、财务分析的要求与方法的选择。由于财务分析对企业关联各方的决策影响重大,为了确保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客观公正、结果真实可靠,必须明确财务分析的各项要求。这是解决为什么对一个企业进行财务分析、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工作前提,因此,它也是本课首先要讲清的问题,使用课时不用很多,但一定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财务分析的要求。同时要让学生牢记:进行财务分析的受益人是哪类群体,长期投资者最关心投资的收益,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的获利能力;短期投资者最关心股票、债券的变现能力,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短期营运能力;而债权人最关心企业的还款保障。从而在学习期间就树立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投资商、贷款银行、企业股东、股民所共同关注的因素,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偿债能力分析有长期和短期之分,而企业的长期负债通常在企业债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成企业的主要债务。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即付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资本金负债率。在讲解中要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析作为重点。在讲解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时一要教会学生计算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二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评价时防止片面强调偿债能力而忽视企业的整体效益。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体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主要用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去评价。要引导学生对企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将目标标准、行业标准与历史标准相结合。
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是在《营运资金管理》与《收益及分配的管理》两章节后的具体应用。
《财务管理》教材中《财务分析》一章,集中阐述了有关企业财务分析的若干问题,现就如何讲解其重要意义、把握它在书中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内在逻辑、重点难点等问题提出若干意见,供参考。
一、学好本章课程的重要意义
按照会计专业教学的总体要求,学好《财务管理》知识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后掌握对企业的经营、运营情况进行基本管理的财务技能。本章是在叙述了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和财务预算后的具体应用知识。是前几章节的总结与应用。
具体地说,本课讲企业财务分析,既是财务管理知识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也是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全面要求。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有三点:一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因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提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出现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重要办法。二是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制定信用政策。投资者、债权人对有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其发展趋势,必须有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以利于选择最佳投资目标或制定最佳信用政策。三是有利于国家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利征管工作和正确进行宏观调控。无论是加强税收和利润的征收管理,还是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国家财税机关及有关政府部门,都有必要进行财务分析,全面、深入的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
二、本课的基本思想
1、突出一个重点——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与评价。既学会为企业进行会计报表分析。因为无论是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还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都是将有关财务分析指标孤立地从某一特定角度出发去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不是全面、系统地评价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与财务成果,也不能实现财务分析的目的。而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归集汇总的结果,也是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结果的集中反映。
2、围绕两个基本——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法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中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动态比率,应作重点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有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及盈利能力分析。
3、明确三点要求——做好财务分析应遵循的具体要求。一是所依据的信息资料要真实可靠。二是根据分析工作的目的正确选择财务分析的方法。必须着重让学员明确:不同的工作目的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三是要从多项财务指标的变化中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性。要在进行绝对指标比较分析的同时进行相对指标比较分析,要在进行横向分析的同时进行纵向分析,要在与目标标准进行比较的同时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
三、本课的内在逻辑联系。
本课分三节,第一节为概述,讲解财务分析的概念种类、原则目的、方法要求,是一个知识的铺垫。第二节主要对财务分析的内容进行论述,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具体操作讲解。第三节是讲如何运用各种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全面经营进行,也是学习本章知识的根本目的。第二节内容是第一节知识的具体应用,第三节是前两节内容的总结性应用。全章为递进式知识结构。
四、本课的重点、难点
1、财务分析的要求与方法的选择。由于财务分析对企业关联各方的决策影响重大,为了确保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客观公正、结果真实可靠,必须明确财务分析的各项要求。这是解决为什么对一个企业进行财务分析、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工作前提,因此,它也是本课首先要讲清的问题,使用课时不用很多,但一定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财务分析的要求。同时要让学生牢记:进行财务分析的受益人是哪类群体,长期投资者最关心投资的收益,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的获利能力;短期投资者最关心股票、债券的变现能力,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短期营运能力;而债权人最关心企业的还款保障。从而在学习期间就树立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投资商、贷款银行、企业股东、股民所共同关注的因素,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偿债能力分析有长期和短期之分,而企业的长期负债通常在企业债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成企业的主要债务。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即付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资本金负债率。在讲解中要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析作为重点。在讲解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时一要教会学生计算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二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评价时防止片面强调偿债能力而忽视企业的整体效益。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体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主要用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去评价。要引导学生对企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将目标标准、行业标准与历史标准相结合。
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是在《营运资金管理》与《收益及分配的管理》两章节后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