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教学实践中大家有一个共识:提出一个有价值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发起阶段,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前提条件。专题性研究的过程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发起运作的:
从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综合性学习具有跨学科的特征,除了涉及初中各科课程的知识外,还包括自然科学、生活经验等知识,它是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是学生学习经历与生活经验的交互整合。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不同的问题,确定研究主题。例如:学完蒲松龄《狼》,学习时学生在了解狼的习惯,感受狼的智慧后,自然而然地提出疑问:狼属于什么动物?它在自然界的生物链中有什么作用?今天中外成语、谚语、故事中狼的形象怎样?人们对狼的态度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研讨。如生物组,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它在自然界的作用;文化组,了解狼的有关诗词篇章名人名言等。
从生活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学习的兴趣是广泛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可以让他关注不同的问题。如有的学生爱好音乐,可以让这些学生关注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有的学生爱好文学,可让这些学生关注古今中外的作家及经历,作品及风格等。这一阶段虽然只是整个过程的发起阶段,但要求学生首先要对学习内容和生活中的事物拥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善于思考和观察,才能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就应该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的事物和想象,细心观察,不断体验和感悟,不放过任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养成一个良好的问题意识的习惯。
二、师生互动,追根溯源
选题就是在提出的问题中筛选确定研究专题。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质疑,在合作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探究性的问题。切意急躁和盲目、不切实际。如上例提出为什么狼的智慧仅次于人?这一研究专题,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学生无从下手。反之如果确定了解描写狼的有关诗词篇章名人名言等作为研究主题,就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参与度高,容易取得研究成功。因此,在确定研究主题时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研究主题。
三、制定学案,明确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确定研究专题后,要求学生从研究性学习的观点出发,写出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使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预见能力和筹划能力。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学生往往容易犯把问题简单化、理想化的毛病,不能充分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得计划实施不能真正起到对研究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作用,甚至使研究性学习中断,影响学习效率。例如,有的学生确立鲁迅的散文风格研究的课题后,便急切的对课题研究进行规划,以为只需对鲁迅的几篇文章进行阅读讨论列入研究计划就行了,对鲁迅生平遭遇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风形成的关系这一问题的探究却没有考虑到,把问题简单化,考虑问题欠周密。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应根据课题情况,对研究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必须涉及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四、集思广益,大胆质疑
专题确定后,为了使研究取得成果,就要进行讨论分析,这是研究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一要广泛搜集占有资料,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检索等多种活动去搜集与课题的有关信息;二要依靠集体的智慧进行研讨,要加强与同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探讨,分享成果。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激励寻求课题研究的乐趣。同时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有自己见解、看法,敢于大胆提问、质疑,听他人发言时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紧紧围绕讨论的焦点,不跑题,不抬杠。
(一)从知识提升转向悟性生长
生本教育将学生精神世界的拓展作为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学生精神世界拓展的核心元素是情感体悟。语文学科容括了人的思想情趣与价值观念、文化品位与精神操守、民族传统与审美内涵,其人文学科属性使语文成为初中生思想情感体验的主要阵地。同时,语文教材的构成以文学作品为主,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是学生塑造精神世界的有力武器,影响着学生的个性成长与人格发育,其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真善美、假丑恶,不仅能提升学生对情感的理性认知,而且能拓展学生的人生视野,最终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生命悟性。因此,生本取向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从单纯的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关注学生的悟性生长,这不仅取决于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也符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性。
(二)从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将依托生命与激扬生命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在生本教育中,教学的第一步即是鼓励学生面对自己的生命,使学生的生命力赋予了教学的生命力,因此任何与生命相割离的教学内容都不完整。语文教学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语文教材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文本,还是生命文化的结晶,包含了人类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不灭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态度,是学生敬畏生命、感受生命、追求自身生命发展力量的重要源泉。另外,在语文教学中,类似“本文通过……表达了……歌颂了……”的设问模式处处可见,这种语文教学独有的思考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是学生进行生命体验、构建自身生命意义与态度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育人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力量完善的过程,生本取向的初中语文教育,应从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将生命体验纳入语文教学的学习共同体,不控制生命成长,不在教学中拔苗助长,而是遵循生命规律,依托学生自然的发展力量。
(三)从短期指标转向长远发展
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强调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既可以成为发展的希望,也可能变成学生发展的瓶颈。当课堂以获得短期效应为教学目的时,学生无法保持持续的发展活力,因为短期指标是定速的,也是匀速的,更是间歇的,而人的发展却是生动的、活跃的、长期的。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的区别在于,数学学科是判断式学科,语文学科则是一种体悟式学科,体悟是一个过程,而非逻辑判断结果,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生命的融动”来完成情感与理性的迁移,且它绝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生命意识的发展不断变化。因此,语文学科中的认知发展规律必须依靠生本教育来成全,初中语文教育应抛弃教学的短期指标,通过生本教育中的“宽期限、紧课程”,刺激学生本能力量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与广泛的生活资源相联系,逐步地持续地拓展生命认知层次。
二、生本取向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一)生本取向的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基于从知识提升转向悟性生长的生本取向,初中语文教学应以学生情感发展为目标,其情感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目标体系,包括学生作文学习中的情感目标、学生教材学习中的情感目标以及学生阅读学习中的情感目标。比如在初中语文教材学习中,学生应学会寻找教材中的动情点,动情点选择得当,可提升教材的情感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针对动情点完成联想加工目标,情感与想象相互交融可有效填补教材的未尽之意、弦外之音,从而使学生深入情感氛围。但学生理解教材情感还不够,还应实现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感受的目标,教师要求学生表达个人感受即是要求学生输出语文知识信息,推动学生情感经验的外化。
(二)生本取向的初中语文教学素材
基于从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的生本取向,初中语文教学应组织生命教育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生命教育素材的准备,必须体现“认识与理解生命”、“尊重与敬畏生命”两个重要维度。在“认识与理解生命”维度上,教学素材选择应传达生命的各种特征,彰显生命之美,比如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篇目《生命,生命》、《我的信念》等,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命探索意识;在“尊重与敬畏生命”维度上,教学素材选择应体现生命的存在价值,比如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篇目《爱的教育》、《格列佛游记》等,可有效鼓励学生表达自我,树立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生本取向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 学生们似乎也早以习惯?quot;起立——作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
2.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 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3.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课程实施,还是作为教学方式,都会有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解决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氛围、探究的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寻找恰当的问题切如口,设置特定的适于探究的情境。
在教学《孔乙己》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以孔乙己的动作作为探究的话题,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重点分析"站着喝酒"、"排出九文大钱"、"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摸出四文大钱"、"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等句。通过讨论探究,学生总结:"站着喝酒",揭示了孔乙己经济拮据、穷困潦倒窘迫,是孔乙己形象最重要而鲜明的特征。"排出九文大钱"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而想炫耀的自赏自傲心理。"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活画出孔乙己迂腐不堪、卖弄"学问"的得意。"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孔乙己虽善良,却又经济拮据的无奈人生。"摸出四文大钱"和"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表明孔乙己已经是穷途末路,凄凉不堪,令人深深地同情。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引导要寻找最佳切入口,为学生设置适于探究的情境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愚公移山》,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常常用一个成语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并且这个成语在格式上与"精卫填海"相似,这个成语就是--愚公移山。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凭什么说可以移走大山?愚公又是怎样移走大山的?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假如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既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导入到探究的情境。
4.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读书与研究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61-0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中的主客体颠倒,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够,没有自觉地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只是听老师的解析,背诵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古文的译文,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失去了培养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读、写、说的能力退化,逐渐地发展成不依靠老师就不能读懂文章,试想这样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如何去读懂书报杂志,读懂各种文献资料。所以,如何阅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新课程实施之后,讨论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得到运用,讨论式教学能解决什么问题,目前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有效发挥小组讨论式教学的作用,笔者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引入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1.讨论式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法,也就是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只是,而不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情感、获取知识。老师不断地灌输知识,讲的津津有味,学生不断地记笔记,背诵,看似挺努力,但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果将讨论法引入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被激发,在讨论中,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大脑高速运转,踊跃发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讨论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根有句名言“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在讨论中,大脑会快速运转,伴随着强烈的思维活动,必须要做到敏捷、迅速的思考问题,就是在这样千百次的讨论和争论中,锻炼了学生的敏捷、活跃的思维能力。语文课堂的讨论,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各抒己见,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还会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敏捷地理清自己的思路,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一是思维要快,才能有话可说,而是思维要深入,才能组织好语言。经常地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坚持下去,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敏捷。另外,讨论还能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3.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语文运用的综合能力
语文运用能力有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等。在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思想和语言交流,学生必须要语言流利,表达清晰,言之有物,思维明确才能进行更好地交流,这些素质的培养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会自我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主动去揣摩语言的运用,词语的搭配,理清自己思维的方向,争取做到言辞达意,讨论式教学最突出的作用是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立足别人的独特见解,查找自身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见贤思齐,共同进步。
4.讨论式教学可以促进师生间相互交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一个工具,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积,一个不断地灌,一个不断地接,师生之间关系淡漠。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可以避免教师重复、单调地讲解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换,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培养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围绕着一个话题,进行评论和分析时,常常会流露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和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组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探索讨论式教学的新模式,语文课堂也生动活泼起来。同时应该看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式学习,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讨论,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说在讨论式教学中,一些教师的做法是过犹不及,过于注重学生兴趣,力图使课堂自主,对于小组讨论式学习,不进行详细的讨论指导和引领,一些活跃的学生有可能发言无序、重点不突出,教师难以控制,一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不参与讨论,教师也不能很好地引导,这就导致学生获得了形式上的自由而非学习上的自主。教师在讨论中起不到指导作用,使小组讨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是“满堂灌”,一些老师在实施讨论式教学后,将语文课堂变成了“满堂论”,不仅没有使小组讨论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改进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设置课堂格局,提高讨论兴趣
有数据研究证明,12-16岁的青少年的高度集中平均时间为16分钟,又由于传统语文课堂比较死板,学生容易疲倦走神。所以应打破常规的课堂格局,营造更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刺激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的观点不同,可以再次进行分类,把全班同学中相近观点的分为一个派别,分别进行讨论,这样形式多样,课堂更加生动化。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放手组织讨论
在合理的教学模式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习,进行辩论。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少讲,不宜给学生标准答案,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应先给予肯定,再委婉提出更好的建议,起到画龙点睛或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课堂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后,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
3.合理把握进度,充分发挥讨论效果
学生的讨论,首先要根据课本获取信息,然后进行知识的整合,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再进行表述,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这个过程既收到良好效果,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耗时过多,所以教师应适度地“放任自流”,对讨论进度要进行安排,对耗时要有个充分的预期。讨论式的教学进度比较慢,教学任务看似没有按时完成,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一是学生的感知和领悟能力有了提高,二是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三是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所以说讨论是成功的。
4.尊重学生的劳动,采用激励评价
讨论式的教学不同于传统式的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是很重要的,既要能够引导学生,又不能扼杀学生的讨论和学习激情。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多持肯定态度,多鼓励学生,语言要富有感情,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自信,才会产生求知欲望,把学习当作乐趣,更积极地思考,更踊跃地发言,提出更有见地的见解,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应以宽容的心去接纳,分析学生观点的合理性。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先搁置下来,等问题讨论结束后,老师再进行解释。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取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一、课堂上的语文素质
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一项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素质人才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素质培养包括语言、行为、艺术、劳动以及身体这些方面。都说语言是一门艺术,只有学好语文这门课,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语言大方、得体和自然,这才是基本语文素质的体现。首先,语文源于生活,却又是人们对生活的总结、概括、归纳、升华。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坚信这样一个信念:语言的基本素质就在于对语文的掌握和应用,因为这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必须掌握的必不可少的能力。然后严格要求每个学生,加强语文的掌握和通过率,不能只是偏爱“尖子生”而忽略那些成绩中游或者中下游的学生,这样的做法会让部分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在语文课堂上不好好听讲,成绩不断下滑,这样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符合国家对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素质教育,一切为了更好地打造孩子的未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转折时期,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在这段特殊时期,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很强烈,只有给学生正确的指引和教导,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正确处理和看待事情,这就是一个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过程。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会怎么做人,只有具备做人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三、素质展现学生的文学魅力
中国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从远古的甲骨文、小篆到行书、草书、楷书,积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字对世界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初中教师要将语文的精华详细、明了地授予学生,让学生学好语文并将其发扬光大。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注重语言语法的讲解,包括文言文的精讲,唐诗宋词的精华,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和作文写作的技巧、方法。课堂上加强遣词造句、写作文的语言规范练习,也可以适当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有诗词解析、文言文辨析、诗歌鉴赏等类型的影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课前几分钟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让学生上台做演讲的助兴节目,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胆识,通过演讲,引发学生积极的发言、提问、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对于写作的部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摘抄佳词妙句的作业,先让学生从写好句子开始练习,逐步到段落的练习,最后到整篇文章的完整写作。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材施教,加强练习。一切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打好学生语言基础为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对于素质教育必不可少,古人之训,居安思危,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大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很少进行互动,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其次,未掌握语文学科的性质,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分离,只知道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材设置不合理,随着社会发展,教材与当今社会的主流已不相符合。
2.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大多为专科生,自身的知识水平较低,在教学研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相对较低,导致其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农村语文教师仍以中考作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也多围绕考纲展开,对于当今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避而不谈,忽略了“生活中的语文”。
三、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首先,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其次,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让学生养成“多思考”“善思考”“勤思考”的学习习惯。最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理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修辞,广义上被认为整篇文章中的谋篇方式,咬文嚼字的全过程;狭义上被认为是对文字的修饰。修辞格,不同于修辞,但它是修辞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俗地认为,修辞方式就是修辞格,有了修辞格,才能在表达的过程中更加生动形象,更能适应社会语言的发展需求。
1修辞格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汉语修辞格是一种固定的汉语表达形式,它可以用简洁多变的形式,具体生动地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1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
在某种特定的交流对话环境中,使用修辞格可以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多种层次的思想和其中带有的感情,使原本抽象的难以表达的内容具体简单地呈现出来,让人在获得了你语言中信息的同时,又有一种美的体验。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现在学校在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方式、速度和数量都给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学生体会某些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在体会句子含义和品位语言时,如果对修辞格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不理解,就会严重影响对句子和文章的理解,更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传统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修辞格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修辞格教学要能满足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修辞格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言使用的创新能力。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日常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
2.1缺少系统明确地修辞格教学的方案
在初中教学标准中,修辞格这一部分知识只是了解性内容,并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稍微涉及,导致了大部分初中生对考试中或者课本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格只是最表面层次的了解。例如,在讲授《再别康桥》中的“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时,告诉同学们这其中巧妙地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在课前准备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由深入浅地讲暗喻这一修辞格,使同学心领神会。
2.2初中学生对修辞格认识片面
虽然初中考试对修辞格的考察形式只有固定的几种类型,但是学生想要在这一方面拿到高分,甚至是满分,那也是相当困难的。初中生对修辞格认识片面,认为修辞格的使用仅仅是用来美化语言和增加文采。其中作文最明显,不少初中生在其作文中大量地(甚至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地)使用修辞格。而这种使用是机械化的,死搬硬套的,只是简单地,强制地把各种修辞格罗列出来,修辞格的使用毫无创造力,结果是雕饰出一堆空洞无比的话,并没有让读者感到眼前一亮或者是有一种美的体验。初中生想要改变对修辞格已有的认识,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来使用修辞格是很困难的。
2.3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教学标准中对修辞格标为了解内容,所以修辞格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初中教师多是以课本教材中出现的修辞格作为教学依据,根据考试对修辞格的固定考察形式,进行简单地讲解,主要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辨别修辞格和分析修辞格。在口语交际方面运用修辞格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初中教学中缺少特定的实际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3改革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方法的策略
(1)从“以课本出现的修辞格为教学依据”的教学模式转到“将修辞格知识分块融入各教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修辞格教学模式只是以课本出现的修辞格作为教学依据进行讲解,就是根据教材中的具体语境来讲述修辞格。比如,在讲七年级上册内容时,可以将课文《在山的那一边》中,“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课文《紫藤萝瀑布》中,“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课文《理想》中“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这些放在一起,将明喻和暗喻有比较的统一整理比较讲给学生。
(2)加强学生平时对修辞格知识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修辞格运用创造性的能力。修辞格知识只靠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够的。老师应该根据每个阶段修辞格的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课下的阅读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加强学生平时对修辞格知识的积累。例如,在讲比喻的时候,要鼓励学生抓住相似这个关键点,多方位联想和联系客观世界的事物。这样就可以开放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修辞格运用的创造性,使学生在运用修辞格的时候,不再机械式地堆砌,而是以自己的思维来组织表达。
(3)修辞格的教学要与口语交际教学相结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修辞格的教学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上,往往忽视了其在口语交际中的应用。在修辞格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修辞格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语言交际中。比如,在学习了初一上册第三单元的《济南的冬天》后,老师可以根据比喻这一修辞格进行针对性地口语对话训练,然后再做出具体的点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修辞格,同时增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总结
修辞格在现代教材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但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只是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对初中生的修辞格教学进行分析,列出了初中生修辞格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和分析不够细微透彻,有些问题没有提及,提到的问题也有待于进行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在学习中没有疑问
首先,很多时候在语文课上教师授课仅仅依赖于语文课本,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仅仅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同时语文课不同于数学等理科学科,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主观授课方式占主要,有时当面对一个问题时很难判断是对后者是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无疑可问。
1.2 学生对于问问题存在心理问题
首先,很多学生不敢问老师问题,从学生心理的角度来说很多同学当面对老师容易产生自卑紧张的心理,很多同学认为提出问题会被老师嘲笑,同学会认为提出问题的学生知识欠缺得到嘲笑。所以很多同学都不愿意询问老师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老师由于教学任务的问题,很多时候都存在教学时间短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可同时担任很多班级的任课教师,当下课后便匆忙的奔赴下一个教学班级,也就没有时间认真回答学生的问题,课上也没有安排时间来进行课堂讨论,致使学生不愿意占用老师太多时间,更不愿意耽误课程时间,也就讲问题憋在心里,从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着力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2.1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师生关系上,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讨论,鼓励学生们大胆质疑老师所讲的内容,并给学生们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与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提出问题一定是经过了思考。但是从传统的角度来看,老师一般会认为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全面甚至有些幼稚,很多时候都作出简单的解释很少能予以重视,于是很多时候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学生思考的成果,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所以身为语文教师,要循循善诱,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多方面思考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开发多样性,丰富化的思维。总之,教师要学会适当的指导,重点在于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在正确科学的道路上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引人入胜的教学课件,这样可以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昂,放松身心,更好的融入课堂。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了兴趣学生也就愿意进行思考,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可以采用延迟评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比如在作业讲评之前,先进行发散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鼓励立意新颖的答案。在学生们充分思考的过程中,老师给以充分的思考时间,由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想法。如此,就会充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2.3 积极进行课后评价,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有意识遇到问题先进行独立思考。然而如果教师课下不对学生的问题意思及时进行巩固,那么慢慢学生就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课下的巩固十分有必要,教师应注重在课下多布置一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畅所欲言的题目,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问题意思的目的。在进行讲评时,要注重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结束语
语文的学习应充分发挥语文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身为初中语文教师应摆脱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和观点,转变教学观念,学习国外先进的语文类教育教学手段和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新式课堂,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创新性人才。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具有问题意识的新世纪新型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为学生今后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勇敢前行。
参考文献:
[1]何茜.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2(5):48-49
[2]袁慧娟.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2(27):68-69
近年来,针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相关研究已经迅速成为理论界与教育界的热点研究课题,专家与学者在进行一些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时,也纷纷开始涉猎中学生叛逆心理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在关系。但只是零星散见,并未能将中学生叛逆心理与初中语文教学框架紧密融合,更勿论提出借助初中语文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对策了。
一、学生叛逆心理概述
学生叛逆心理指学生为维护本身自尊,对应对对方要求而选用一种截然相反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叛逆心理作为青少年成长、发育过程中时常出现的心理状态,也是学生在初中这一年龄段最为突出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之所以产生叛逆心理,有着一定的诱发因素,主要如下:首先,初中学生在这一年龄段迫切地希望能够独立,自尊心也变得很强。初中学生在不断提升的独立意识的作用下,其自信心也开始发生膨胀,开始变得偏激,不成熟甚至叛逆心理均会出现。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知识不充足的同时,不愿意听取家长、老师的意见,叛逆心理表现极为明显;其次,中国家长单一、粗暴且专专横的家庭式教育法会带给孩子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当孩子无处排挤这种压力时,就容易引起叛逆心理;最后,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过于关注尊师重道,却没有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变化,所以一旦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教师变得束手无策,加之只是一味以自己的角度批评、审视初中学生,造成学生因为不被理解而产生叛逆心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可行性
1、语文学科的交际性在效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可行性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本身作为最重要的人际交往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分支。初中语文教学的交际性主要表现在其工具性与人文性上,正是这两点的和谐统一,使得语文课程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情感沟通能力。学生一旦借助于语言的交际性,可以有效舒缓心理压力,排解心中不快并巩固了语言基础知识,这说明语文的工具性完全可以帮助初中学生疏导叛逆心理问题。
2、语文学科的部分教学目标在调适学生心理的可行性
语文学科的一些教学目标与心理健康的教学目标有着一致性。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既关注初中学生语文知识、写作技能及人际交流的提升,又同时也重视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学生日后德、智、体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初中语文教学在调适初中学生心理、提升学生性心理素质能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初中语文教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可行性
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它是众多教育意义突出、审美情趣出色的文学资源的集合体,所以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发挥心理健康的引导与教育作用。语文教材的每次重新编订,专家们均以增强学生语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康品性为根本出发点,精选融人文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等于一体的文章作为教材的最新内容。也正是因为这些课文,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通过与学习共同学习教材,引导学生形成对人以善、感恩、助人、自尊、奉献等乐观精神,这也是学生减少叛逆心理的强大心理后盾。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对策
1、借助课文教学疏导初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内容涉猎极广,文章更是异彩纷呈。教师在进行不同课文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语文教学向学生渗透健康的心理。如在进行“体会大自然”类课文的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色中充分感受到《春》里的美丽、《海滨仲夏夜》的清新,引导学生以景寄情,开拓视野,将心里的不悦、矛盾借助欣赏自然宣泄出来;在讲授“童年”类课文时,教师积极帮助初中领学生回忆自己的美好童年,通过回忆幼时的天真无邪来充分减缓内心的压抑及叛逆情绪;在进行“体会真情”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初中学生通过课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意、领会朋友、同学间的真挚情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叛逆寻找适当的突破口,便于学生排泄压抑与叛逆。
2、借助阅读教学疏导初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阅读是人类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行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因为他们正处成长的关键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与完整的世界观,需要阅读海量的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并从这些优秀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与人文性吸取营养,提升自己的判断力、理解力及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推荐初中学生自己阅读一些健康的文学作品,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劝慰、家长长篇大论似的说教更能发挥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有效疏导自己的叛逆心理。
3、借助写作教学疏导初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学生写作是学生初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项目,学生写作作为初中学生理解、阅读及总结等能力的外在表现,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教学达到帮助学生疏导叛逆心理。写作在疏导初中学生的叛逆心之所以得天独厚,是由于教师除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外,通过学生在课堂的发言及作文可以洞察到学生心理的变化。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批阅学生随笔、作文等时,若发现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与父母冷战、内心抑郁甚至失望等等,语文教师要以恰当的心态采取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做好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工作。
结语
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入手,选取恰当教学方式以疏导初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首先阐述初中生叛逆心理;随后指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96-0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背景
1.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即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中以人际交往为基础,学生互动交流产生的学习特征。在美国教育学家David Koonts的倡导和实践下不仅风靡美国,也在全世界的各阶段学习中广泛使用。对于合作学习概念的认识,不同国家的教育学者们看法不一,但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形式,通过人际交流和互相帮助来达成学习目标,其最终的成绩评定是根据小组的综合表现来决定的。
2.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在国内,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合作学习近些年得到了引入和发展,不少教师将合作学习应用到课堂实践中,通过在课堂中设置一系列的合作性活动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的。随着合作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将合作应用于教学实践成为不少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随之而来对于合作教学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对于合作学习的探讨和实践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在江浙沪等大城市,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形式,它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绩提升,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在我国还未形成稳定的合作学习模式,因此推广效果还不够明显。
3.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理论背景。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理论来源主要有四种:①动机理论,即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而以鼓励或者目标为动机激发潜能;②发展理论,即学生围绕语文学习任务进行互相作用是促进知识掌握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发展力量;③群体动力理论认为成员之间的依赖性和相互影响是激发群体共同学习、共同努力的有力因素;④教学工学理论认为任务结构和奖励结构以及权威结构能够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和社会心理氛围。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
1.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划分形式。小组划分是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一步,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正是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划分的形式和标准有很多,如学生自主选择划分;依照学习进度划分;依照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随机选择等多种方法。划分形式虽然多样,但是在划分过程中要把握其划分的形式,以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达成预期学习目标,完成学习内容,并且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及人际沟通的团体协调能力。
2.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基本思路。教学策略对于整个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有着统领性的作用,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既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主动、自主的参与作用,也要根据差异性原则来分配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主导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认学生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在进行语文合作学习之前,要以良好的教学设计为前提,教师在策划中要重视语文单元学习的效果,提前备课,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和质量以及学生的拓展,并且把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温故知新能力相结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切实达到让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小组活动中的角色扮演、话题讨论和语文交流等途径来实现学生对于语文的运用能力。要选择与班级相适应的小组划分模式,避免学生水平的差异和爱好的冲突,以最高效率和学习目标以及人际交往培养为原则。在实践操练中,要把握好每个小组的分工和适合进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是主导者,更是督促者,发现问题了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督促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要注重反馈和后续进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在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实践中,教师既要看到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团队协作实现学习目标的积极成分,也要看到合作学习可能带来的弊端,如评价群体可能会造成个体的失落,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而不能实现学习内容,以及纪律混乱等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对合作学习的模式和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合作学习要发挥其理想的作用,首先,教师必须要对合作学习模式和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出吸引学生参与的内容和模式,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关注。具体来说,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进行合理设计,而且要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策略。教师要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操作理念,在理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上进行运用,这不仅是一个形式的参考,更是一种学习和教师共同学习态度的应用;其次是要合理分配合作学习的时间,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也要分配时间用于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既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要保证知识的汲取。
2.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及时引导。合作式学习模式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的相互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要么管得太多,要么放任不管,这两种模式都是有问题的。在合作式学习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引导。比如,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能够对讨论的目的、进程、达成的阶段性成果等适时给予肯定和总结,这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和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意义。
3.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总结。合作学习是否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学习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测评因素,有时欢乐的学习模式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把握和适应性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教师来说,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时地做出调整,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也要及时对语文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既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对小组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也要对不足的学生进行鼓励,并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获得更多的精神支持,不断发挥潜能;最后,还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恰当创新,总结出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总结,使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和机会。
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践与研究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一个学习手段,而且也是教师提高自我、发掘学生潜力的平台,要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手段,实现学生提高自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珊珊.面向高中语文的自适应测试系统中项目参数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李海峰.哈妮语文培训中心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3.
[3]韩晓敏.初中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改进的行动研究[D].温州大学,2013.
一、教师教学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工具与载体,平淡的语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感染力情感性的语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语文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语言的研究,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是准确无误的,不能拖泥带水,本文由收集整理不能出现语病。要保证每一句话都是准确无误的,并且删除不必要的内容,保持教学语言的精练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拖沓,甚至出现语病,整个教学成效必然受到影响。其次,教师的语气应当温和,教学中要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中所使用语言要保持温和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能够放下紧张的思想包袱,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初中生对于教师的语言和态度敏感性更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另外,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和激励性,在学生学习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应当使用一两句启发性语言,对学生的思维方向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茅塞顿开,进一步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教师的语言还要注重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初中生心理更加敏感,心思更为细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成功之处,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教学设计理念要具有艺术性
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开展深入研究。提高教学设计理念的艺术性,是保障整个教学设计科学高效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兼顾学生群体,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兼顾学生群体的主要方式就是开展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此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分层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分层原则,在教学提问内容以及考试考核环节,同样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以此实现学生整体学习成效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充分融合进现代信息手段的使用,将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打造形象生动的语文教学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信息手段的运用中,教师应当在补充教学信息、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活跃教学氛围等方面将信息化手段的功能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应当把教师为主的方式,转变到学生为主上来,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三、教学过程组织要具有艺术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精髓,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要注重创新,摆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模式制约,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载体,将学生建立起多个学习小组,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学习思考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汇报交流。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作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锻炼了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参与的空间,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自主探究题的设计中,都专门设计兼顾学困生群体的低难度内容,这些内容专门为他们设计和使用,有助于
转贴于
引导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投入和参与,提高整体教学成效。在教学过程组织中,教师还要注重师生角色定位,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难点的时候,应当开展思维方式的点拨引导,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深入进行,提高自主学习成效。
四、教学机智处理要具有艺术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突发事件必不可免,有些教师在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时束手无策,打破了原先的教学设计,整个课堂呈现一片杂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提高课堂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也是语文教学艺术性的重要方面。教师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时候,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能慌张,其次要快速思考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尽快掌握主动,扭转局面,化被动为主动能够引导整个教学活动回归正常的轨道。曾经有一位特级教师这样说过,“课堂上的每一点意外就像一朵误入课堂的野花,进行恰当的处理,能够绽放出迷人的清香”,因此,广大语文教师要在平时注重积累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置经验,并学习其他教师以及教学刊物中介绍的各种处理方式,在实践中总结,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应急处置能力。
一、现阶段教学质量要求
(1)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与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目标要求,同时要提高学生多方面的学习与欣赏能力。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兼顾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的环境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保证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思考。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做到平等交流,同时在教学环境上要逐步提高教师对课堂环境的调整与把握,使得整个课堂环境既活跃又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教师要通过过实际教学,做到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思考与能动能力。
(2)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与现状。现阶段,初中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单一的接受,没有自主思考,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多的是教师对于课文的讲解。实际上,这就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也没有针对课文内容的复习与理解。在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理解能力都会有所下降,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生更多的是对于课文内容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也没有真正做到对于教学实际的理解与思考。
二、初中语文教学易产生的问题
(1)教学环境枯燥。语文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对主观能力的思考要求比较高,在现阶段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没有更多地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下降,对于语文内容非知识性的理解存在较大能力差异,不少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同时很多学生缺乏对于语文这一学科专业性的理解。教学环境的单一,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初中生在更高阶段的学习很不利,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教学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学环境必须得到改善。
(2)教育的内容不能贴合实际。现阶段,新课程标准在改革环境之下,更多的是通过对教育的方式进行改变,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教学知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有长足发展。教师在目前的上课阶段,更多的是单一重复与不断让学生练习相关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只是单一接接受知识。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应该通过生动讲解,让学生与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课文内容是散文,在学生预习方面,就有很多的理解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讲解课文内容。文中老舍主要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写,让济南这个城市展现在读者面前,实际上,课文还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读不到的,如第二段的小山把整个济南为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文中通过这样的描写,把作者所居住的环境及周边的地势情况描写得非常细致,这样的描写让文章增色不少。教师通过对文章细节的讲解,同时在课堂上留出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就能够让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与教育质量有质的提高。
(3)学生没有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教学环境枯燥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过于严肃的教学氛围又会使得教学限制学生个人发展的空间与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现阶段初中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学限制,同时是由于学生自身因素。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处在被动学习与被动接受的地位。要提高教学的实际操作性,就要不断掌握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1)优化教学的内容与课堂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上能够更加灵活。优化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之外,更多的是要提高课堂的活跃状况,增强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接受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趣味性。
(2)注重教学的内容贴和生活现状。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应用语文,同时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更多地感知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有生活气息的语文作业达到这一目的。同时,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和作文比赛等与语文有关的学科,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升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课文内容的讲解上掌握好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教育观念,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使得学生对语文有一个具体理解。注重理论与实践性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育上,教师要多主动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态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增加素质教育的投入,深化教学实践,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潮流,让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都得到提高,保证在学习方面学生本身就有一个用以衡量的指标。
四、结语
本文结合教学研究与日常的教学情况,对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讲解与针对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要注重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优化课堂氛围与教学内容。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不仅是单一的针对课文的讲解,更要注重生活,使得学生能够从生活的多方面感知语文,并且让生活中时时有语文。让学生在真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到活学活用,提高鉴赏语文与欣赏语文的能力与兴趣,保证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引言:在初中阶段,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而语文写作教学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语言结构,并且能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全面的培B。但是,想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还要科学的进行写作教学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因此,有必要对情境教学这一新兴教学手段展开研究,从而更好的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行该方法的应用。
一、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学生只有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顺利。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不利于教师进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采取情境教学这种现代教学模式,则可以通过创造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对写作教学的内容产生丰富的联想。所以,情境教学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并且对文章和写作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情景教学的开展也能够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从而一改学生对写作教学的枯燥乏味的认识,继而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写作学习中[1]。此外,在教师创造的教学情景中,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将得到锻炼,所以学生将能从多个角度学习写作和创作文章。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将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增进学生的理解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增进。因为,在学生进行文章写作之前,都需要进行一段材料的阅读。如果无法理解材料的内容,学生也无法对文章的写作有一个深入的思考。例如,在以“黄河”为题材进行文章写作时,大多数学生对黄河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所以基本也很难对描写黄河的题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继而无法对黄河产生热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关黄河的影片的播放,同时用富有感情的声音进行相关内容的朗读,从而使学生尽快融入到这一题材文章的学习情景中[2]。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将原本抽象的题材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使学生快速的理解这些内容,继而更好的进行文章的写作。
(二)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写作体会
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写作的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更加客观的看待一些问题。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从而通过使学生转换角色产生更多的写作体会,继而形成多元化的写作思维。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文章的写作特色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3]。而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将会对人物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揣测和模仿,从而更好的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意识,并且对文章内涵有一个深入的理解。通过互换角色,学生也能够联想到社会各个阶级的人所接受的社会待遇,并且了解文中描写的人物的人性特点,继而获得更多的写作体会。因此,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中领悟更多的人生哲理,继而使自己创作的文章更加言之有物。
(三)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文章写作需要从生活中吸取较多的灵感,但是初中生很少有时间接触社会,所以其生活经验较少,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缺少思路的问题。而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则能够使学生的创作灵感得到激发。具体来讲,就是以实物和图景为背景进行生活场景的构建,然后让学生通过与场景中的事物零距离接触产生相应的体会,从而更好的理解书中描述的事物。而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写作教学当成是一种社会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写作时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此外,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散文是进行景致的描写,所以在学习该类题材文章的写作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风景名胜区域的图景为背景,从而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感受文章描绘的美,继而更好的进行文章的创作。
(四)通过营造氛围增加学生写作共鸣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容易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学习氛围的营造,从而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写作共鸣。而作为一门情感类学科,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情景体验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继而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此外,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以避免课堂氛围过于单调。而要求学生对教学情景进行讨论,也能够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得到提高,继而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中积累文章的创作情感。
结论: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行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和情感不够丰富的问题得到弥补,并且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写作学习氛围,所以能够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得到激发。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该方法的认识,并且通过熟练应用该方法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