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

篇1

  一、强化排查,集中消除校园各类隐患

  一是组织民警深入中小学校、幼儿园,对门卫管理、入校登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安保措施进行集中检查,督促、指导建立健全各项安保制度,对排查出的16处隐患及时督促进行整改;二是集中梳理排查校内外矛盾纠纷,密切关注管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高危人群,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先后化解各类矛盾8起,严防矛盾纠纷激化酿成极端事件;三是对校园消防器材、灭火救援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指导师生正确使用灭火消防器材,确保消防救援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全力预防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多措并举,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一是全面落实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常态化工作机制,联合综治办、教育、卫计、城管等部门,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治理整顿,重点清理整顿出租房和各类商铺摊点,规范经营活动,消除各类隐患,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二是结合校园周边交通实际状况,协调交警,在上放学时间段,科学实施交通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安全顺畅;三是组织民警认真分析研判校园周边各类重点人员生活轨迹和动态,强化稳控措施,逐人落实化解管控措施,严防发生涉校暴力案事件发生。截止目前,整治治安乱点2处,查处“黑网吧”2家,处罚未按规定经营网吧3家。

  三、统筹警力,开展校园周边巡防守护

  一是按照“护学岗”制度的要求,在中小学、幼儿园附近,加大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力度,强化校园周边巡逻管控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联勤联动,切实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在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科学安排巡逻查控模式,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实行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多点巡逻与重点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显性用警,及时发现、处置各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大力推进校园警务建设工作,指导学校分析研判校园治安问题现状,研究对策,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装备配备到位,全力维护校门周边范围内良好的治安秩序。

篇2

前言:自从我国实施对外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获得全面革新机遇,同时期,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也日渐扩张,因此结合一切技术手段进行校园内部安全维护,绝对是系统化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性支撑条件。现如今社会矛盾隐患极度深化,包括宿舍失窃、校园车祸,以及暴力事件自然也频频滋生。为了避免和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则和正常化科研、教学、生活秩序等,产生过度冲突弊端,高校领导必须尽快构筑起内部安全综合式防控体系,尽量明确基层保卫工作人员职责内容,与其合作研究全新治安问题,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校园安全规范管制方案。

一、目前我国各类高校普遍遗留安全问题的客观性观察研究

截至至今,我国高校社会化特征深入延展,一时间令高校内部教育活动充满生机,但是也为后期治安和谐景致造成众多威胁,有关其中的安全冲突状况具体表现为:

(一)暴力型犯罪现象

因为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影响,加上其本身对于社会环境认知力度不足,经常会遭受不良社会风气牵制而作出错误的行为判断,以上一切因素都将为暴力倾向土壤提供充足的滋养媒介,以至于包括蓄意伤害、谋杀、等犯罪现象,在高校内部大频率滋生,严重威胁其余学生生命财产安全,令其对于今后不同难易程度课业感知积极性急速缩减,最终不管是身心健康或是职业发展前景,都必然是不够理想的。

(二)治安灾害隐患

高校招生规模未曾出现下降迹象,无疑给内部治安灾害问题扩展蔓延提供适用空间。透过以往实践调查结果分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然超出1800万,加上指导员数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限制,对于此类群体的治安管制监控实效自然大面积缩减,最终火灾、爆炸等治安灾害也将难以系统化遏制,最终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结果,将无法精准预计。

另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今获得全面新生机遇,至此不同规模消费市场纷纷以高校校园为中心进行构建扩张,包括民房出租、商业网点、歌舞厅、洗浴城等服务项目全面涌入,学生因为抵挡不住好奇心理而开始介入其中,相关治安监管机构根本无暇顾及,随后衍生出盗窃、流氓斗殴等治安灾害问题。由此看来,校园周边人文环境,的确直接决定着校园内部犯罪和治安问题滋生频率。

二、快速构筑起创新型校园安全综合式防控体系思路的细致性验证解析

在如此紧迫的校园治安管理局势之下,如何快速建筑起创新型校园安全防卫监管体系,可说是一切应急之举。笔者认为关于此类环节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物质和技术资源修缮、利用实力层面之上,有关细致化调试解析策略内容具体表现为:

(一)高校内部创新型安全防范设施的合理吸纳与改造沿用

实际上就是督促治安防卫工作人员在特定监察对象周边区域,进行障碍物预先安装,避免作案分子的介入,可以说是安全防范的基础适应媒介。随着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高校开始在传统物防理念辅助范畴之下,进行多元化安全防范单元搭建。具体策略内容表现为:在高校校园周边区域进行围栏和红外警报系统建设,如若发现有任何形迹可疑的人员进入,就会立即引起警报器反应,保证防卫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应急处理。同时,在学校大门处安装电动伸缩门,加强对进校人员及车辆的盘查;为安保人员配备警戒装备,包括电警棍、盾牌等,增强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能力;绘制校园“平安地图”,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避险方法;装备消防、防雷等设施,为校园和师生安全增加保障。

(二)校园安全防控技术指导系统的可靠性管理控制

一级技术防范基本上是在路面、交叉路口、楼梯、电梯、出入口安装摄像头,作用在探测、排查;二级技术防范在教学楼、实验室、财务室等重点部位安装摄像头,作用在预警和反应。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探测要准确无误、延迟时间长短要合适,预警要准确;另一方面,反应要及时,反应的总时间应小于探测加延迟的总时间。归结来讲,唯独针对校园治安各时段、各区域安全参数要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对学校周边各个时期的治安动态信息要了解,才能更好的做到有针对性防范。

结语:按照上述内容陈述,想要在合理时间范围内绽放校园安全管理前景,作为专业化治安防卫人员,必须主动联合不同层级领域内的技术要素特性,加以科学界定和交叉联系,确保为后期完整性安全防控策略制定提供足够丰富的指导线索。唯独如此,涉及过往高校内外隐藏的治安风险问题才能得到顺利克制,包括校园暴力和盗窃行为现象等,为日后师生高质量安全服务供应和和谐温馨校园环境舒展,做足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安全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迅猛发展、高校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高校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幼儿师专(以下简称为幼专)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重要基地,其与一般高校的不同之处主要就在于:学校学生几乎都是女生,女生比例高达90%;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的课时较多,训练强度较大,学生锻炼、展示机会多,使得幼专女生既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又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心灵手巧、能歌善舞、亭亭玉立,活泼可爱;学生下园见习时间多,到园实习时间长。正因为这样,堪称“女儿国”的幼专更应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改进、优化人防技防体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1幼儿师专校园安全管理现状调查

1.1调查对象与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幼专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探究幼专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课题组成员选取了省内外共五所幼专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借阅等形式,对幼专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了相应的调查与研究,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98份,问卷有效率为89%,充分体现了此次调查的代表性、广泛性和有效性。

1.2调查内容:此次调查,以幼专校园安全问题、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安全意识、技防体系等方面为调查的主要内容,全面了解幼专安全管理现状与技防水平,了解幼专安全教育的途径与成效,了解幼专师生尤其是女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程度与应急能力,了解幼专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及其对校园安全现状的看法与建议,从而探讨幼专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1.3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收回的1798份有效问卷与访谈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借阅文献的分析显示,幼专均制定了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定的人防技防体系,大部分师生对目前的校园安全状况是比较满意的;但幼专校园安全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改进与提高。根据对幼专校园安全管理状况的实际调查研究,现将幼专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客观分析如下:

(1)校园安全管理理念不够明确、制度不够健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幼专的安全管理部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理念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管理理念还未深入人心,安全管理与师生的关系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甚至彼此之间难以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幼专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学校各系部、各处室工作职能与权限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一定的交叉,存在模糊的不明确的职能空间,极易导致出现问题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管理漏洞与薄弱环节,既给保卫部门与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又严重影响着幼专校园安全。比如学生之间的纠纷、财物的丢失等问题举报到系部,系部相关人员略加问询就报送到学生处、保卫处,不愿承担调查情况、解决问题的责任与义务。又如学生食堂的卫生条件、饭菜的数量与质量、服务人员的态度等往往是其主管部门――后勤处负责监督管理,保卫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管理权,一旦学生因不满其服务态度或饭菜质量而与之发生冲突,保卫部门往往就处境尴尬,难以采取有效措施。

(2)保卫处机构设置不够健全:高校保卫研究专家吴心正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高等学校保卫工作规模庞大,面临复杂的局面,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方针政策、措施对策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基本上没有解决好。”由此可见高校保卫工作之重重困难与巨大压力。也正因为这样,许多高校保卫处往往都下设有治安交通科、消防科、调查研究科、户籍室、校卫队等职能科室,以确保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而幼专作为高校系列中的小字辈,却存在保卫干部人员配备不足,机构设置不够健全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许多幼专保卫处下属机构很单一,仅一个综合办公室,整个保卫处只有一名处长几名工作人员,人手严重不足。尽管有多所幼专为了弥补人员的不足而与保安公司签约,由保安公司提供保安人员参与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但由于工资待遇较低,保安公司很难招到符合学校要求的保安人员,致使校保安队人手不够、素质较低;也有许多幼专学校发动学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诸如校风纠察队、校园安全志愿者协会、食堂卫生监督员等,但因种种原因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

(3)人防、物防、技防组成的校园安全体系防范能力薄弱:调查表明,许多幼专不仅保卫处人员不足,而且因为经费投入有限,其技术防范体系还处于相对低级的状态,校园内原有的监控设施不完善,技防系统维护不及时,视频监控系统覆盖面很小,很多区域还没有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更谈不上建设电子巡更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和安防管理系统。如此一来,校园的安全防护主要依靠人手不足的保卫处、校保安队和并不严实的实体防范,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4)硬件设施完善不及时:调查表明,幼专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却明显滞后,尤其是学生公寓、食堂、浴室等学生密集场所的消防、通风等安全设施与卫生条件的更新、完善不及时。如学生公寓这种高密度的学生聚居场所,一方面存在电器、电路老化的问题,一方面又存在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时常被破坏的现象,再加上学生经常在室内使用违章电器等,增加了老化电路的负荷,致使短路等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校园安全。

(5)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活动方式不够多元化:通过调查与访谈,我们了解到幼专对女生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交往安全等方面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比如女生防盗、防骗、防抢劫、防害、防滋扰等的安全教育与应急技能培训,比如针对教育见习、实习的安全教育与应急技能培训等。调查显示,97.8%的学生表示在进入幼专后接受过学校的安全教育,但只有38.5%学生认为学校的安全教育比较系统,有一定的针对性,91.7%的学生希望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能够更加多元化,60.6%的学生希望学校多多开展“安全逃生自救演练”之类的体验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许多幼专既有专科学生,又有中专学生,民族涉及回族、藏族、壮族、彝族等。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民族习俗与性格、不同的管理需求与教育需求,无疑是对幼专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挑战。针对中专层次未成年学生,幼专往往制定了更为严格的中专学生管理制度,以规范其行为、促进其学习与成长。如中专学生回家或临时外出,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不得随意离校。但这样的管理模式显然又不太适合大专学生,大专生们需要的是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这种参差不齐的学生层次与同在一个屋檐下对安全管理的不同需求,应引起安全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人文本,思考、构建更为合理、更加切实可行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以适应幼专目前的实际需要。

2.4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约束、凝聚导向、激励助推、迁移辐射等功能。因此,幼专应注重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加强安全文化的实物载体如安全提示牌、安全宣传栏、物防装置等的建设与维护;积极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如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女生管理制度、教育见习与实习安全管理制度等;积极创新安全教育活动,尽量给学校师生提供一些将安全教育理论用之于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师生消防疏散演习、地震自救与逃生演习、安全技能培训等;依托“普法社”、“安全协会”、“学生剧社”等校园社团组织,开展校园普法、女生安全防范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情景剧表演等活动,扩大安全文化宣传阵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介,开拓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通过校园安全文化的教育、宣传与熏陶,有效提升幼专师生尤其是女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能力。

2.5积极改进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校园安全预警机制,是一套能够及时发现校园内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并及时报警的系统;校园安全应急预案,是一套能够快速应对和处理校园内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系统。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调查显示,幼专虽制定了相应的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在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校园安全状况、日益多样化的安全隐患与风险,现有的校园安全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显然就有所局限、有所不足。所以,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也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从而使其作用最大化。

篇4

近些年来,高校治安、刑事案件不断发生,其中高校侵财案最为常见。有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在京的66所全日制高校盗窃案件立案1410起,2006年立案1176起,2007年立案1150起,分别占当年在京高校刑事案件立案总数的90.04%,84.67%,84.19%。[i]高校本应是科研求知的净土,却渐渐成为犯罪温床,犯罪的魔爪已经伸向了象牙塔,如何更有效的维护校园安全,捍卫师生的权益已经成为高校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于高校的相对封闭独立性,使得与社会上的侵财犯罪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高校侵财犯罪的现状分析

(一)侵财犯罪的对象相对固定。高校侵财犯罪的犯罪对象一般集中在高端电子用品(如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手表等)、名牌服装、个人首饰挂件、财产现金、运动器材、高端自行车等高校常见的财物上。美国犯罪学家macus・felson在他的日常生活理论中认为,犯罪者会选择体积小易于藏匿的高价值的财物,在同等条件下,犯罪分子会选择笔记本电脑而不是台式组装电脑。

(二)侵财犯罪的时间相对集中。高校侵财犯罪发生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学期末和新学期开学之际,这两个时间段学生的活动较多,宿舍陌生人的到访比较多,也会有一些社会人员来寝室推销生活用品。另外,在开学时学生们往往会随身携带大量的现金,这也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比较乐于在学期之始光顾学生宿舍。再次侵害时间点为学生们统一参加考试和上课的时间。

二、校园侵财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侵财犯罪发生的学校层面的原因。1、校园内完善的销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校侵财犯罪的存在,跳槽市场上出售各种较低价格的二手物品,可以说销赃几乎是零风险。侵财案的数量长期居高不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销赃违法犯罪十分猖獗,脏物很容易脱手兑现。[ii]2、就高校侵财案的犯案主体来讲,绝大部分案件是高校学生所为。当学校保卫部门接到报案之后,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方面是保卫处护短,不可自我否定自我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对作案者学生的袒护,不想让一个学生背负一个抹不去的阴影与过去。

(二)导致高校侵财犯罪频发的学生自身的原因。1.学生对自身财物的管理不到位。高校学生对自己的财物不负责任也是高校侵财案件频发的另一原因。在对待自己的物品中,有些学生把自己的钱包、手机等个人用品随意放置,更有甚者用个人财物在食堂、自习室等占座,增加了他们财物受侵的风险,给心怀不轨之徒提供了良好的作案机会。2.高校学生在遭受侵害后第一想到的是父母,而父母会安抚学生并补齐生活费,这种处置方式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是错误的,使得犯罪分子逃脱了应有的惩罚,由于相关部门错过了第一时间现场侦查,使案件侦查更加困难,这种状况只会助长犯罪分子的胃口,增加了他们的嚣张气焰。3.犯罪学生自我控制力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各种高端电子设备进入大学,各个阶层的大学生聚到一起,在家境不对等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少数学生为了寻求现实处境的改变,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从大学生的盗窃案例来看,发现从农村来的学生多,约占盗窃总数的65%,特别是那些条件较差的新生,他们中的人往往经不住城市生活的诱惑,羡慕从城市来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的衣着打扮及生活方式。【iii】

三、高校侵财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学生主体上高校侵财犯罪的防治对策。对于遭受侵财犯罪的学生而言,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各高校要有目的的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讲座,普及安全知识。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初,通过组织模拟情景、开设个财物保管课等方式使他们了解侵财犯罪实施的时机、对象、手段等,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法制维权意识。当受到侵财犯罪侵害时,不可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要努力为校保卫人员或者警务工作者提供真实的线索。从而使高校侵财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要教育学生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目标,克服因理想缺损而导致的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克服迷茫感和失落感。要学会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正确的自我调适和自我宣泄方式。当一个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会驱逐和取代不良情绪。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提高自身意志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和行为的侵蚀。

(二)学校主体对高校侵财犯罪的防治对策。学校保卫机构,建立保卫工作的激励策略,引入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学校保卫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就侵财犯罪来说,可以通过建立治安分区负责制,把高校内各个侵财案件发案较高的地点分配给校保卫处的不同工作部门或小组,并把校园师生对治安管理状况进行测评,对师生有意见不满意的人员和部门可以降薪或降级,使高校内各个角落安防状况得到改善。将侵财案件的发案率与侦破率列入考核项目,实行季度考核或者年终考核,以考核项目的优劣来实施奖惩的依据。对于工作到位考核优秀的员工和部门可以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奖金和提拔来形成一个竞争工作机制,从而使校园的治安目标得到落实,人人有责的校园治安工作局面。加大学校电子监控的范围,从而强化校园控制力度达到压缩犯罪空间目的。在高侵财案件的区域和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增加隐形科技防范力度,确保师生财产有所保证。加装电子监控探头,加大对人员的排查力度等都是防范侵财犯罪行之有效的办法。监控录像资料还可以为校园侵财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与证据。

总之,高校侵财案在各所高校都在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师生的正常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我们只有加强防控提升个人安全意识,在学校各部门的齐心协力的努力工作下,坚持打防并重,才能有效遏制心怀不轨人员的企图,在高校侵财犯罪的防控上取得阶段性的生理。侵财案间虽然在各高校违法犯罪活动中居榜首,但其有其较强的可防性,只要学生和学校联合起来,把严打与严防相配合,定能遏止侵财案件居高不落的态势,开创高校保卫工作新篇章,校园治安环境新局面。

注释:

i 刘鹏,张明.贾鸿斌.浅析高校侵财类案件的防范工作[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

ii 李一兵.探析遏止高校侵财案的创新之路[J].法制与社会,2008(18).

iii 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篇5

一、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对自身的心理体育与健康学院的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相对于学校内的其他学院有特殊性,因学生均住于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在师大校园内进行阵地建设较为困难。但在广西师范大学的协同管理之下,学生受安全防范、生活指导等方面的教育宣传程度能保持与广西师范大学学生保持同步。在线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方面,学院每学期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新媒体平台信息登记,和学生进行询问排查有无在校园内出现一些不良的微信、QQ群。

1、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管理

形势研判:在师生及舆情员的监督下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出现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问题的威胁可能性小。

风险点:学生加入一些传播不良信息的群聊,受不良信息危害。

解决办法:定期通过学生舆情员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

2、学生参与社团的管理

形势研判:学生参与漓江学院各社团的情况较其它学院数量较少,部分学生会参加师大的社团活动,出现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问题的威胁可能性小。

风险点:学生参与师大的社团,学院缺少了解和监管。

解决办法:目前体育与健康学院在汇总统计学生在师大参与各类社团及成为学生干部的情况。指派社团联干部与团总支学生会成员协助关注该部分学生群体。

二、师生教育教学管理

体育与健康学院把安全维稳工作实抓细抓落地,按学校规章管理制度做好师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1、对于教师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形势研判:目前教师教学管理出现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问题的威胁可能性小。

风险点:外聘教师的监管问题、新入职教师监管问题。

解决办法:体育与健康学院每学期定期召开外聘教师交流会议,同时严格外聘教师任课资格审查,各教研室定期开展查课活动,每学期开展学生交谈会议,了解老师上课情况。

加强党总支委员对新入职教师的沟通工作,指派党总支委员一对一了解新入职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促新进员工较好的适应工作,了解述求。

2、对于学生教育管理方面

形势研判:学生管理工作时刻不能松懈,随着冬季到来,学生宿舍内的违纪行为照以往会上升,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

风险点:学生不服从管理在师大雁山校区违纪,给漓江学院带来不良影响。

对策措施:辅导员通过周末晚例会,每周各年级统一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从2020年6月份至今体育与健康学院在符合广西师范大学及疫情防控的要求之下,一直坚持每周线下课堂晚例会,对于毕业班学生每周一直坚持线上晚例会,做到学生日常教育的全覆盖和重质量。

三、对于特殊群体的管理

体育与健康学院建立《特殊关注及跟踪人群台账》,对可能引起和发生问题的学生或已经发生问题的学生情况进行记录,提醒辅导员定期关注该部分学生并谈心谈话,对于已发生处理的事件问题对处理办法进行记录,吸取成功经验。

形势研判:目前体育与健康学院特殊群体中首要需要处理的是“赵凤娇”事件。赵凤娇于2020年6月份在上课时被同班同学的铅球砸到腰部,该生哥哥在向学校索取赔偿,赔偿金额加医药费约为2万,并且该生哥哥认为此次事件为校园安全事故,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师在上课时已做好安全提醒,砸人学生未按老师要求砸球,并且出现脱手。

风险点:赵凤娇及其家长因在校被铅球砸伤来学校引起冲突和社会不良影响。

对策措施:目前体育与健康学院正在积极的和砸人和被砸学生及家人沟通,已通过党政事务部与法律顾问,在赵凤娇的和解协议上进行修改完善。在处理这一事件上如能和解是最好,如果被砸学生不支持和砸人学生的和解协议,则下一步走法律诉讼程序。

四、对于舆情的管理

建立《体育与健康学院舆情事件台账》。自2019年5月份起,体育与健康学院对每月学院发生大小舆情事件进行记录,了解事件处理办法、引起原因、造成后果,不断的在事件中吸取经验,加强学生舆情管理,同时设置各班级年级舆情员,舆情员教师,学生舆情员为各班各年级心理委员,舆情员教师为郭时骏。

形势研判:体育与健康学院发生重大舆情事件的可能性较小,但小范围的舆情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近期需要多方面关注、了解学生生活学习。

风险点:体育与健康学院教职工目前处于两地办公的情况,学生与辅导员、老师之间的沟通较其它学院来说有一定不便,学生突发舆情事件的反应可能会较慢,在酝酿、发酵中的舆情事件可能不易发现。

对策措施:继续发挥宿舍党小组作用,了解学生宿舍生活。同时结合辅导员查寝,班级舆情员关注、宿舍长QQ群,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

五、转设期间的焦点问题

体育与健康学院相对其它学院师生对于专设的关注度明显较高,主要原因为体育与健康学院学生均住于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大量外聘老师来自广西师范大学,专设问题更加密切的联系到了学院内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

形势研判:对于学生方面,各年级辅导员已经收集了学生的问题,辅导员们统一口径对于能回答的问题进行了统一回答,学生目前尚未有发生不良舆情和行为的趋势。教职工方面,目前教职工对于转设的关注度较高,但尚未有发生不良舆情和行为的趋势。

风险点:教师因转设而离职,学生因转设发表负面言论。

篇6

当前校园要严格依据卫生部门提出的卫生与健康观念,将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并且,卫生部门要善于结合具体情况,做好全面细致的卫生检查工作,严格抓好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确保学生拥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在校园中,领导要意识到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严格按照合理方法进行改进,做好卫生环境工作,严抓学生卫生与健康工作。

实施校园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工作价值食品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在校园卫生与健康管理工作之中,需要将食品安全内容引入到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中,借助课堂教学工作以及课外宣传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化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构建食物中毒应对机制和报告制度,还要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和通报机制,定期检查,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和学校严抓食品安全工作,做好食品安全防范工作。还需要对当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结合具体情况编制符合的管理对策。还要为贫困偏远地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如食物安全手册以及挂图,积极组织人们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活动,在校园内部举办各种安全活动,开展有奖比赛竞答积极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师生安全意识。通过各项活动的进行,使得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更加规范和明确,各个院校可以按照具体需求严格进行,提升了我国校园卫生与健康效果。

监督指导检查力度增强:在校园内不断宣传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管理检查机制,有效控制和管理学校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以及食品安全风险,能够强化校园监导检查力度。在实际工作期间,管理人员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引入到安全检查和卫生检查中。并且能够依据国务院安全部门的文件,合理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避免校园内产生卫生问题和降低传染病发生率。

卫生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意识缺失:当前很多学校内教师对于卫生与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教学观念仍旧停留在传统时期,对于卫生与健康教育重视力度不足,普及不够全面,使得学校内学生根本意识不到注意卫生和健康。并且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卫生与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教师采取的方法过于陈旧和刻板,使得学生兴趣不足,对于卫生与健康教育理解不到位,进而使得教育效果不佳。

卫生与健康教育内容深度不足:众多教师在教育期间往往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阅读,并未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和研究,最终导致卫生与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深度不足,整体指导力度不足。需要结合时代需求,大胆创新,强化学习,结合实践展开研究,举行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卫生与健康教育效果。

开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方法明确教育目标,确立合理观念:卫生部门要求抓好校园卫生健康工作,教师需要在内心深处确立好大局观念,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和负责人,所以在教育期间,教师需要明确站位,分析清楚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教育目标,进而可以在实际教学期中做好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在某些学校由于学习进程比较紧张,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紧张等,导致学校并未开展卫生与健康教育课程,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和教师没有卫生与健康教育意识和理念。因此卫生部门要严格要求学校开展相关课程,对教师进行卫生与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使得教师意识到卫生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保证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比如卫生部门可以在地区召开卫生与健康研讨会,在整个工作期间确立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和管理,将健康为先作为首要任务,做好学校内卫生与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为学校配置一定教学资源和设备,开展相关课程,确保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完善教育政策,形成完整体系:卫生部门要求学校开展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时,学校自身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融入教学工作各项方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管理,有效梳理卫生与健康教育体系,保证机制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效性。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在校园内部构建健康管理机制,以卫生条例作为基础,将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做好研究方向确立工作,完善校园卫生设施。并且可以设立校园内教师为主要负责人,及时向学生进行校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一旦在实际教学期间遇到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做好预案处理工作,有效维护师生身心健康乃至卫生安全。

发挥引导作用,推动健康教育发展:教师作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执行卫生部门下发的各文件和命令,在教育期间能够有效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时刻高度重视卫生,健康教育以身作则,为学生带来示范作用,从而强化学生卫生管理[1]。在教育之中,教师一定要确保自身仪表整洁,经常对学生个人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规则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在院校内推出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相关条例,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对各项卫生问题进行细致规定,例如学生在校期间不得烫染头发,长度不能超过多少厘米,校服时刻保持干净整洁,手指甲长度不能超过 1 cm,不能染指甲等一系列卫生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卫生部门严格要求教师确立卫生与健康教育目标,树立新时代卫生健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能够有效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防控好常见病、传染病:卫生部门要时刻谨记引导学校教师做好常见病与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学校多属于人群密集区,而学生身体正处于发展时期,对各种传染病和感染病的抵抗能力低,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更是如此[2]。因此,卫生部门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强化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卫生、安全、预防工作的价值。在卫生部门的号召下,各学校应强化对学生进行详细体检工作,体检内容具体包括学生的身高、体重、近视程度,是否患有沙眼、色盲,口 鼻、肝脏等是否存在问题?通过检查,学校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结合体检情况确定学生身体是否健康。一旦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问题,要及时通知家长,要求家长带领学生去医院接受治疗。通过体检,能够确保学生真实体会到疾病距离自己非常近,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卫生健康教育工作[3]。

强化宣传,推动发展:宣传工作的有效落实能够推动卫生与健康教育发展,也是进行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最主要的手段。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并未意识到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所以学生与教师对于此方面工作重视程度不高。面对此种情况,卫生部门要与教育部门有效结合起来,对学校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与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确保师生能够正视此项教育工作的价值。例 如,学校可以举行卫生知识普及的宣传活动,使得师生能够走进卫生与健康教育知识世界中,也可以开展“蓝色盾牌”“红色先锋”活动,以互动形式强化学生对手足口病、水痘、流感等各项疾病的知识了解情况[4]。并且,卫生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还要积极向学校的教师推广相关公众号,要求教师们可以在公众号内了解一些相关防病卫生知识。相信通过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组织的宣传活动,能够帮助学校工作人员有效掌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引领,帮助教师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引导家长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相信在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学 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将会有效落实,并带来一定成效。

以学生为主,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属于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卫生工作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主,开展健康教育[5]。2008年颁布的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健康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以及公共卫生意识,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存在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纲要中还明确提出,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将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教育期间高度重视时效性和实用性。通过这样的教育不断强化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实现健康教育的提升,从而形成健康意识,保证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6]。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含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的合理预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保健教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不同领域,并且教师要意识到,结合学生生长发育情况,将不同内容合理分配到低、中、高年级,从而可以有效完成学校健康教育预期制定的整体目标。

以健康为理论,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由于当前健康教育只注重信息传播和行为的干预,一旦缺乏健康教育所需的环境支撑体系,那么整个健康教育的效果远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所以,学校在开展卫生与健康教育时,一定要将健康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以健康教育为主开展各项活动,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努力,健康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要想将内容真正转为学生的意识和技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旦缺少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学校、全体师生、社区和家长的参 与,将无法有效落实健康教育目标。所以,学校卫生工作要注重以健康促进理论为主导,强化教育支持环境氛围的营造,才能够有效确保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得以落实,各项目标任务有效实现[7]。

把健康管理作为卫生工作重点 :学校卫生工作开展的主要任务具体展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学生的健康教育任务, 第二是学生的健康保障任务。教育任务应以健康教育为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保障任务需要强化健康管理,因为只有健康管理,才能够有效确保任务的完成,而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卫生与健康教育时,重视健康教育任务,轻视保障任务,缺少对学生存在健康问题行为的分析以及健康风险识别和干预管理不佳,最终使得学生健康得不到保障[8]。新时期学校卫生工作的实施要结合时代需求,将健康教育作为主体,推动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发展,强化对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将重点落实在管理上,也就是对学生健康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有效检测和评估学生健康风险,开展针对性活动,改善群体健康问题,从而有效降低健康风险,确保学校学生健康水平得以提升。

结 语总而言之,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开展,一定要严格按照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要求实施,将健康教育作为主体内容,通过健康理论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和内容,通过健康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健康问题,制定健康风险防控工作。结合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保证学生具有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有效实施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师生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情况,因此,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要积极参与到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导学校全体师生和家长高度重视学生健康问题,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每年定期为学生举行体检活动,在体检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健康问题,要立即联系家长,要求家长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学校成为常见病和传染病传播的主要场所。相信在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师生、家长以及社区的共同参与下,学生的健康意识会不断增强,健康水平能够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樊泽民,刘立京,杨海君.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发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4):485-489.

[2] 刘念.探讨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各类传染疾病发生的影响[J].健康必读,2019(6):136-137.

[3] 卓玛才让.探讨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各类传染疾病发生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8(20):87. 

[4] 刘志业.中小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 

[5] 陈粤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现况和对策[J].大家健康旬刊,2018,12(4):276-277. 

篇7

2.学生参与危机管理的主动意识不强。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参与危机管理的主动意识不强,对于学校组织的生命教育、危机意识教育、危机培训教育等缺乏参与意识。这导致他们缺乏应对危机的基本常识和实践能力,遇到危机时慌乱、不知所措,无法冷静、科学地进行危机管理。

3.危机管理诸要素综合协调不畅,协同处理机制还有待加强。独立学院危机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机构松散、无法协同,校园危机管理诸成员、各要素综合协调不及时,甚至运转困难,具体表现为管理流程不顺畅、队伍组织不稳定、信息反馈不及时、工作干预不到位等。就目前而言,独立学院在发生危机事件后,大多由校园内的学生工作部门和综合保卫部门一起参与处置,当然这往往集中在学生意外伤害、学生过程中。实际上,校园危机的发生形式和内容较为广泛,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协调统一的联动机制,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危机事件从预防控制到干预处理都能反应及时、各方联动、内外结合、协同处理。

4.危机管理立法不健全,校园危机管理轻法制重行政现象严重。我国当前并没有制定针对校园安全的法律,一旦发生危机,独立学院往往没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依据,而现有的行政条款和规定又过于粗陋,法律责任不明确。学生家长在危机发生后涉及学生利益时,往往也不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来与学校进行沟通。例如,学生意外伤亡时,学生家长往往采取极端手段应对。对于学校、个人及监护人应该各自承担什么责任,赔偿金额如何确定,全然没有法律依据。因此,法律制度层面的模糊化,导致校园危机的科学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危机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1.法制观念缺乏,危机管理的主体忧患意识不足。独立学院是我国高校改革的一个产物,是为迎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大潮而应势而生。独立学院成立之初,管理者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强内涵式建设、扩大学校的发展规模,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完善人员配备等基础性工作上。对学校可能发生的危机及危机管理的措施和应对策略、科学化危机处置方案的制订等往往会比较忽略。而在突发事件爆发后“,重行政处理,轻法制应对”的情况比较突出,加上校园安全法制的不健全,学生工作管理者法制观念比较薄弱,学生工作危机管理机构的成员往往缺乏法律知识,在危机爆发后不懂得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对突发事件总是缺少前瞻性认识,对校园危机管理的忧患意识明显存在不足。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更是缺乏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现行的教育模式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由于长期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教育,很多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有效地应对,缺乏危机处理能力。事实上,在高校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很多都能够事先预测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例如教学质量问题、安全保障问题以及后勤管理问题等。

2.高校危机管理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危机不可避免,一旦产生危机,管理者必须沉着应对、果断处理,建立高效的危机管理应急处理机制。但是,当前很多独立院校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表面上设置了应急系统,在通过检查之后管理应急处理机制也就无人问津了,这样的制度既不完善,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不完善的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容易破坏学校其他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3.危机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不规范。独立学院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在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时,绝大部分院校会采取内紧外松、反应单一的传统处理方式,不能有效地结合危机事件涉及的各个因素,实现高效的危机事件现场处理,同时利用综合资源共同抵制危害。目前,很多独立院校对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方式极不规范,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比较随意,不但缺乏高效的危机预警机制,也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专业的管理队伍、规范化的处置程序、良好的危机善后修复机制以及职责明确、管理有序的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体系。

三、加强当前独立学院危机管理的对策

1.科学决策,积极制订危机事件应急预案。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生工作危机管理,规避风险,独立学院应该联合各职能部门建立和制订科学的危机应急预案,并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进一步修订,预案的制订要讲究预防性、可行性、操作性和时效性。这样一来,在危机爆发后,学校就可以立即启动危机应对预案,由相关人员组成一个指挥中心,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如应急工作小组、学生工作部门、综合保卫、学院党政等及时介入,按照预案做好响应。坚持科学决策,专业化处理,从危机的预防、处置到善后有机结合,这样在危机发生时,就能立即组织活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篇8

为国家培育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保障大学生人身安全是高校完成育人使命的重要前提,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都是安全责任主体,本文主要对高校大学生人身安全保障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1 研究意义

常近年来,大学生人身伤亡事故频发,如2010年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我爸是李刚”),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甚至成为网络炒作、社会关注热点,有的家长到学校拉横幅、摆花圈、烧纸钱、占领办公室、操场搭灵棚等等,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严重威胁学校的安全稳定,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学校建设好学生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学生人身安全保障现状

2.1 安全意识不到位

安全意识不到位主要是指安保工作停留在口头上的、会议上的比较多,说起来都很重视,做起来流于形式,全员、全程、全方位抓学生人身安全保障意识不够。重事后处理,事前预防不够。依法处理的观念落实不到位,花钱买平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大闹多得、小闹少得和不闹不得的非理性赔偿补偿现象,没有把学校、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限定在法律的框架内。

2.2 机制建设不到位

2.2.1 安全教育内容不系统

学生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性、个性化教育不够,泛化要求性的教育现象普遍。

2.2.2 安全保障主体认识有偏差

高校内部对学生人身安全保障往往被认为是保卫、学生教育部门的事,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对专任教师等其他人员要求的比较少。

2.2.3 与家长沟通机制不到位

学校来自于家庭,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性格特征等情况最了解,这些情况对于学校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至关重要,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很少,一般是学生在学校发生事故时才与家长联系,缺乏正常的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家校联合的学生安全保障机制。

高等学校基于大学生为成年人的观点,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手册等管理文件均未规定与家长间要主动地沟通等内容。这就导致家校彼此间缺乏了解,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河北省高校学生意外死亡事件处理登记看,近三年(2010-2012)中,84%的学校与家长间联系是在学生出现事故时进行的被动性沟通。有的家长甚至为了保住孩子的求学机会,还故意对学校隐瞒孩子的特异体质、疾病病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

2.2.4 信息搜集不到位

一般学校都出台了系列制度,但信息搜集制度往往落实不到位,因为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生活、实际不够,不能及时搜集到危及学生安全的重要信息,失去源头处理的机会,总处于被动“接招”的状态。

2.2.5 处理机制不规范

在学生人身伤亡事故处理原则、机构、赔偿标准等内容上,没有明确的依据,处理结果差异明显,从河北省近三年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统计数据看,占比前三类的交通事故、自杀、溺水等赔偿,除了交通事故外,其他两类赔偿额度各高校均不相同,差距大的在10万元左右,高校内部同类性质的事故也有很大差距。同时,高校应对医闹等非理性甚至违法的行为应对能力不足。

2.3 责任落实不到位

很多高校建立的安全保障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主要是教育制度落实不到位、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到位,这三个不到位形成了安全保障工作的恶性循环,这样的一种现实造成学生人身安全保障工作人员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效果不到位。

3 学生人身安全保障的对策

3.1 树立科学观念,承担社会责任

在学生人身安全保障方面要树立预防为主、依法保障的观念。学生安全保障要下大力气做好预防工作,降低事故发生率,安保每一项制度、每一项措施都要扎实到位,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考核指标。学校的保障措施要符合法律规范,履行法律责任,履行教育义务,在学生人身伤亡事故处理过程中要依法办事,理性赔偿,不能花钱买平安,无论家长以何种方式表达诉求,学校都要依法调查事实,自觉依法承担应有责任,保障学校、家庭、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发生“大闹多得、小闹少得、不闹不得”的现象,使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价值取向落到实处。

3.2 加强机制建设,建立保障体系

3.2.1 完善安全教育制度

加强安全专业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常识教育,形成安全知识体系,加强基本安全技能训练、灾害预防演练,提高学生灾害科学预见和应对能力。

加强案例教育,丰富间接经验。从河北某高校对大学本科生的调查发现,在面对直接的人身侵害时,92.2%的同学选择报警(拨打110或校保卫处报警电话)。但在电梯安全、同学争执、精神问题、食品安全等其他人身伤害问题,选择回避、迁就、忍耐、无所作为等消极对策的比例则高达41.3%。而对大学生人身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问题,选择缺乏了解和不感兴趣的比例高达74.2%。究其原因,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导致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完成课业过程中度过,普遍缺乏社会实践体验、缺乏危险体验,特别是身处校园时对危机预防意识、预见能力、处理能力普遍偏低,因此通过案例教育弥补自身经验不足。

做好适应性教育,减少大学生过渡性危机。大学生过渡性危机主要指刚刚进入大学和即将大学毕业处于高中到大学,大学到社会的过渡期的大学生。从人身伤害案件统计结果看,自杀、心理疾病、交通事故等主要集中于两个过渡期。过渡期内,心理过渡性危机、学习方式过渡性危机、管理方式过渡性危机,社交方式过度危机等成为大学生人身伤害的主要诱因。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逐步减压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实现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平稳过度,从高考单一目标、教师主导的高压教育模式逐渐转换到成长成才综合目标、由教师引导的教育模式,使每个学生顺利完成心理转化、环境转化、方式方法转化和生活习惯转化,确保身心健康发展,最大限度降低过度性风险几率。而对于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和考研等学业压力,则应重视毕业生就业和考研等的心理咨询和学业指导,化解和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负担和考研压力,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做好抗挫折教育,提高抗挫折能力。认真学习心理常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妥善解决人际交往,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学校要善于在评优评先评奖等涉及个人荣誉、尊严、得失的过程中适时加强引导、提高抗挫折能力。

做好安全保障方法教育,制定个性化的安全防控预案。每个学生在身体、心理、嗜好特长、行为方式、活动范围等方面都不同,每个人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也就各有不同,教育学生可为自己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安全预案,并自觉落实,提高人身安全保障水平。

3.2.2 明确全员安保责任

高校的每个人对学生安全保障都负有责任,学生保卫部门、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学生群体组织有安保责任;党政、学生教育管理、教辅、后勤服务等人员都有安保责任,保障学生安全是全员育人的重要内容。

3.2.3 建立家校合作制度

学校主动搭建家校合作平台,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家长参与学生人身保障防控机制。向家长宣传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在学校拟定学生安全制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家长委员会可以对学校安全教育制度落实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议,积极引导家长与学校一起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保护。明确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与家长互有告知义务,家长对学校安保问题有知情权,家长应如实向学校通报学生上大学之前身体、心理和特殊经历情况和上大学过程中在思想观念、行为方面发生的不正常逆向变化,便于学校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和安全预防工作。

3.2.4 建立信息处理制度

建立学生人身安全危机信息搜集处理机制,加强危机系统检测、评判、预警、干预等功能,提高防控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辅导员深入班级、宿舍、学生活动制度,全面搜集各类信息;建立学生教育、保卫、公寓管理等后勤服务部门联合信息搜集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有效预防、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机率;建立新生心理健康信息筛查制度,全面掌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态,重点掌握危机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保障措施;建立学校和家庭合作机制,及时获取学生相关病史、特异体质、心理疾病等方面信息。

当然,为了确保学生权益和信息的真实准确,还应建立学生信息保密制度。对获取的信息,尤其是涉及学生特异体质、疾病病史和特殊经历、校园监控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要做好保密工作,确保信息安全。

3.2.5 规范事故处理制度

为规范事故处理制度,高校应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建立由院(系)牵头、学生保卫部门、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律师参加的事故处理组织,依法调查事实、自觉承担法律责任。对事故处理要掌握统一原则,明确人道主义补贴标准幅度,建立案例制度,规范同类性质的人身伤亡事故补贴标准,保障处理结果的公平公正。

3.3 落实责任制度,提高保障效果

建立学生安全教育、措施落实、责任追究一体化机制,安全保障纳入安保主体岗位职责,明确各类主体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度,确保安全教育到位、措施到位,如果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人员要追究相应责任,使责权利有机统一,最大限度激发安保主体的工作热情,提高安保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风险排查管控工作是市教育局针对存在的风险隐患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教育局各项工作的一次自检自查,从而达到自我体检、自我诊断、自我治愈的目的。风险排查管控工作是教育系统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基础,是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校园安全稳定的基础,是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的基础,是维护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认真开展风险排查管控工作是我市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风险排查管控工作的指导,市教育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三、查找对象、内容和方法

查找对象:市教育局直属单位、机关各科室。

查找内容:重点围绕安全稳定、廉洁从政、政治纪律、人事劳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教育教学、招标采购、舆情管控、队伍建设、学生和班级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风险排查。

根据各单位、机关各科室的工作职能和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紧密结合行政管理工作,突出学校领导岗位、中层管理岗位;机关科室长岗位和一般岗位“四个层次”,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等“四种方法”,查找思想道德、岗位工作流程、制度机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各种风险。有效识别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已经构成或可能构成的风险因素,并及时制定风险管控措施,从而实现对岗位风险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管控,构筑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建立教育系统风险管控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动员组织排查,科学评定风险(第一阶段:5月22日-6月19日)

(一)宣传发动(5月22日-5月26日)

适时召开动员会议,部署教育系统风险排查管控工作。各单位、机关各科室通过开展风险排查、廉政教育、依法治教等专题培训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广大干部、教师了解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参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查找风险点(5月29日-6月12日)

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机关各科室长牵头,集体研究讨论,从全局的高度查找和分析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从法律、政策、体制机制、权力运行、人员管理等环节查找风险。

1.学校主要领导岗位风险查找。党政主要领导结合“一岗双责”的要求,履行主体责任,认真梳理和分析学校分管的主要工作,重点查找在安全稳定、财经纪律、人事制度、资产管理、廉洁从政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2.学校中层管理岗位风险查找。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结合岗位职责、规章制度,重点查找在履职过程中廉洁自律、工作流程、财务制度、招标采购、选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风险。

3.机关科室长岗位风险查找。机关各科室长结合岗位职责、政令法规、工作流程的要求,针对行政、管理、执纪等重要环节,查找在廉洁自律、依法行政、工作流程、财经纪律、招标采购、人事劳资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4.一般岗位风险查找。一般岗位人员对照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认真查找个人在履职、执纪、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三)专题研究,确定风险等级(6月15日-6月19日)

学校、机关各科室在查找梳理风险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充分利用《风险管控评估工具》,根据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可能性系数1-3)和风险导致的影响力(风险影响力系数1-3)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根据评定结果,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1.高等风险。风险可能性系数乘以风险影响力系数,数值在6-9区间的为高等风险,可能造成违法违纪行为的风险。

2.中等风险。风险可能性系数乘以风险影响力系数,在3-6区间的为中等风险,可能造成一般违规违纪行为的风险。

3.低等风险。风险可能性系数乘以风险影响力系数,在1-3区间的为低等风险,可能造成轻微违规违纪行为的风险。

市教育局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在全面深入排查工作中各类风险的基础上,分析风险等级、风险管控策略(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承担风险)、风险表现形式(思想作风、体制机制和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因素,形成单位、机关各科室和个人的风险评估报告。

四、规范工作流程,制定管控措施(第二阶段6月22日-7月24日)

制定科学、完善的风险管控措施,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是有效管控各类风险的重要保障。

1.风险评估。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确定风险的等级、表现形式及应对策略。

2.规范工作流程。按照法律法规、政策依据、规章制度的要求,确定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工作,运用工作流程图来规范。

3.落实工作职责。风险管控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岗位与职责挂钩,职责与考核挂钩。

4.完善规章制度。针对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及时查找和弥补规章制度存在的不足。

5.建立风险信息库。加强对风险信息的分析、预测,通过信息库及时掌握风险信息的动态变化和规律,为风险管控提供重要依据。

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对排查出的风险,集体研究,细化管控措施。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要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规范工作流程上下功夫,工作职责落实上要到位,完善规章制度上要加强,风险信息更新要及时。

五、建立风险排查管控长效机制。(第三阶段:7月27日-8月14日)

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及时总结在风险排查管控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高度重视经常性开展风险排查管控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各单位、机关各科室的实际,建立风险排查管控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风险排查制度。经常性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规避风险的发生,是风险排查管控工作的基础。二是建立风险管控制度。根据排查出来的风险等级和管控工作的难易程度,分级负责,分级治理。三是建立风险排查管控监督机制。风险排查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对风险管控工作适时进行专项督导,通过实地查看、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对风险排查和管控工作的实施效果、制度建设、风险信息库等方面进行督查。四是建立奖励激励制度。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机关各科室成立相应的风险排查管控领导小组,学校书记、校长为风险排查管控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机关各部门科室长为部门主要负责人,将开展风险排查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亲自参与、亲自督办。

篇10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丢失现象严重,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会到食堂外餐饮点饮食,个别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除了较为高发的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外,心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难点、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如果遇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导致集体游行、暴力打砸等行为。

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地处依山傍水的郊区,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

所在高校紧邻人工湖,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伤亡事故。另外,部分高校存在一些人文或自然景观,每到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也给校园治安造成影响。

2.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存在偷盗、财物丢失,疾病传播,火灾,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如丢失财物的同学中,有的发生在宿舍、有的发生在自习室、有的发生在公交车上。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弱。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遵纪守法意识差。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

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间集中爆发。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1.强化七项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规校纪教育。这七项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这七个方面的教育。搞好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

人身财产安全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认识、珍惜、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使学生认识自身安全的威胁因素,了解和掌握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学会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常识。提高大学生物品保管、财产安全意识和能力,维护个人合法的财产权益。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诈骗的主要手段,掌握防骗要领。

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知晓、辨识和预防各类火灾、环境危险因素的方法、措施,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技能,熟知火场逃生的要求和应对环境危害的策略。

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户外活动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的意识,掌握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交通行为的基本安全要求以及户外活动的安全基本常识和技能。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有关社会稳定的大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抽烟酗酒。要让学生掌握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防范和救助能力。

网络安全教育。在网络普及时代,大学生要全面了解国家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网络道德和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远离网络犯罪。同时,还要掌握网络犯罪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式、种类和防范方法,具备一定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要开设大学生实用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发生。

校规校纪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别人侵犯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自身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

2.实现教育管理形式多样化

首先,安全教育要进课堂,就是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除理论教学外还要加入防灾应急演练或大型活动的安保等实践考核环节并给予适当的学分,实现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其次,辅导员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一些特定时期如开学、放假、节假日、汛期等或针对一些学校特有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预警信息,做好安全提示,在宿舍张贴安全注意事项,深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再次,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典型案件做警示教育,邀请法律、公安、消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训练,如请保卫处、校内外专家或相关团队进行消防演习、医务自救、网络信息甄别等。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要进行心理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要进行心理普测,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如 4 个月再进行一次,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关注。对个别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做到班级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相互联动。其次做好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为解决不同个体的咨询需求,除了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咨询外,也要创造条件,做好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参与人数较多的优势,让更多同学加入到其中,在团体的力量下让个体更好成长。还要成立危机攻关小组,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应对突发的重大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恰当的方式及途径及时解决,将影响最小化。

4.构建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报告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学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在保护师生安全、打击不法犯罪、维护校园稳定方面功不可没,但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如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无疑是难以胜任的。所以,从更高的层面上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及学生管理部门乃至辖区消防、公安、街道社区管理部门等机构共同承担,从制度上保障,从财物资金上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全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校园安全管理,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防范各类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现制定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考本科20xx年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开展法制安全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推动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我院大学生的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为主线,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为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二、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根据院长指示,定于20xx年10月份和11月份为我院的“安全教育月”,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要不断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制度,把有关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任务层层落实好,做到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统一步调,力求实效,建立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内容

1、组织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

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聘请法制人员,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有关安全问题,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全面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和自救自护本领,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2、开展宿舍安全大检查

对学生寝室的安全隐患、违规用电、禁烟禁火、管制刀具及文明卫生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公开通报并限期整改。

3、组织消防演习

组织大一学生开展一次消防演习,包括紧急疏散、灭火演习、现场救助等。

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通过讲解交通安全规则、法律法规,以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5、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发放安全宣传资料

配合安全教育,采用微信、QQ、宣传栏、黑板报等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印发《大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如何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滋扰、防性骚扰和害、受到不法侵害或财物受损失时如何报案等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

6、举办安全知识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安全知识竞赛,加深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加强教育成效,增加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

四、要求:

1、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稳定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的问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警钟常鸣,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关爱生命,关心他人,人人参与,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主题,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各项工作。

2、加强对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

各位老师、学生干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服从领导,积极配合。既要围绕方案完成工作,又要注重效果,有所创新。

3、利用此次教育活动,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教育机制。

各班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总结经验,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教育效果,不断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新局面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形成长效安全教育机制。

五、具体安排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施1、大学安全问题事件种类与危害?

第一、校园类的安全事件,生课中的运动伤害、校园

食堂食物中毒、寝室各类火灾、各类摔伤、财物被盗、喝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各种自然灾害。

篇11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大学校园安全事件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更威胁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威胁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应该说,学生安全是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底线,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原则下进行。因此,加强高校安全管理,构建学生安全事件预防体系,确保学生安全和校园稳定,是目前亟待研究和予以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安全事件的种类

高校学生安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身安全、政治安全、心理安全、学业安全、财产安全等,即凡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生学业顺利完成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列为安全范畴。

1.人身安全。高校学生人身安全是指大学生在高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或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所受到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行动自由权方面的威胁和风险。主要类型有:人身伤害、自杀或他杀、食物中毒、疾病传染、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生活用电伤害、设施故障、火灾事故等。

2.政治安全。大学生政治安全是指因政治思想错误或政治行为过失而导致的对大学生的政治伤害。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动摇不定、政治信仰危机加剧、政治行为失控等,他们不能坚信唯物论和辩证法,被宗教迷信所迷惑,甚至误入歧途迷信,如陈果自焚;有的则直接参与非法活动, 如非法游行示威、罢课,违法上访等。

3.心理安全。大学生心理安全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心理状态、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焦虑、神经衰弱、自卑、嫉妒报复、心理变态、精神失常等,造成的主要后果为:学习效率低下、人际适应困难、精神颓废,消极对待人生、自伤或他伤等,如马加爵杀人案。

4.学业安全。大学生学业安全是指因主客观因素而导致的大学生不能正常完成学业和学业荒废。主要包括: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因旷课、学习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关系或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多门课程不及格、留级、退学等。

5.财产安全。大学生财产安全是指因防范不善而导致的大学生所带的现金、存折、购物卡、学习及生活用品的丢失或受到损坏。

二、学生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

①社会转型矛盾影响。社会学研究表明,人均GDP1500~4000美元这一阶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集中显现期。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大学生就业困难、社会底层上升遭遇“天花板”等社会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困惑、迷茫,尤其是在面对一些体制性的问题时,更多时候表现的是无奈和妥协。一旦某些特定事件发生,大学生中积聚的某些负面情绪极易以此作为突破口,形成“井喷”现象,酿成大学生安全事件。②不良的网络使用习惯。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把我们这个星球变成地球村的同时,也被一些人称为“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社会上利用互联网(包括QQ、校园BBS、个人信箱等)煽动、组织不法活动、制造不稳定因素的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对网络的适应性强是优势,但同时对网络产生依赖又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对北京地区十余所高校的五百余名本科生进行抽测,表明被试者中网络成瘾者占到6.4%。许多大学生面对网络的诱惑缺乏自制力,沉湎于中不能自拔,甚至出现了因为迷恋网络而退学、犯罪等极端现象。可以说不良的网络使用习惯是酿成部分大学生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

2.高校内部原因

①高校扩招影响。上世纪9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时代需求。为推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举措。此举既满足了社会上大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又提高了人口素质。但由于高校扩招速度太快,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学校各种软硬件配套设施不到位,导致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后勤管理、校园治安等问题频频出现,为学生安全事件埋下隐患。 ②学生管理体制的不适应。高校学生管理队伍老化、学生管理制度缺失,部分学生管理者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都是造成学生安全事件的隐性因素。加上近年来高等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思路不明晰,职责不明,学校出台某些与学生切身利益挂钩的管理措施时缺少充分宣传,不注重广大学生的意见,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在管理理念上,某些高校职能部门站在学生对立面,不是“服务”学生,而是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出了问题不敢直面学生;学生的正常诉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一旦闹起事来反而可以很快得到解决。因此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就是“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③预防突发性事件的机制没有形成。部分高校对突发性事件的危机管理往往缺乏制度性的设计,注重形式而轻实效;注重应急而轻预警。在出现学生安全事件时或事前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或事后推卸责任掩盖回避,缺乏整体联动及保障机制。

3.学生自身原因

当代大学生普遍出生于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带来的东西方文化的交叉与融合、多种价值观的冲突与碰撞伴随着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在学习、思考、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中,自我维权意识与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但合作意识、自律意识相对不足、抗挫折能力较弱。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由于长时间受到家庭溺爱,遇到问题缺乏独立解决能力,此种现象被社会学家称之为“后断乳期”。表现在高校大学生中就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快速增长,因心理疾病导致的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事件在我国高校呈上升趋势,成为大学生突发事件主要防控方向。据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对23所大学的抽样调查,23.2%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三、建立学生安全事件预防预警机制

1.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是建立学生安全事件预防预警机制的基础。 高校学生安全事件一旦发生,不论对学生个人、家庭,还是对学校、社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都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积极预防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而学生安全隐患的提早发现则是有效预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①设立安全信息员。为了加强对学生安全问题的监控,及早发现学生安全隐患,实现学生安全事件有效防范、及时遏止,高校应建立安全信息员制度。安全信息员分布在全校范围,形成学生安全信息监察网络体系。为便于监察、发现学生安全信息,学生安全信息员应设立在每个宿舍。学生安全信息员向班主任和学工办负责,在学校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学生安全信息员主要负责日常学生安全动态、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的监督,掌握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大形势变化期间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搜集学生安全信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包括宿舍成员沉迷网络、网恋、萎靡失落、关系紧张、焦虑反常、与社会人员交往频繁、使用劣质电器等)。在第一时间向班主任和学工办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安全信息和安全隐患。

②全员全程监察。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当树立学生安全意识,学校要出台学生安全管理规定,将对学生安全的监察作为全体员工的工作岗位职责,引导员工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监察、发现学生安全隐患,在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或相关管理人员反映,及时遏止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如在学生做酒精加热实验前,实验员发现某女生披散着长发,应及时要求她将长发盘起,以防在实验中引发烧伤;再如校门口保卫人员发现某学生经常在午夜后归校,应严格对其进行登记,并及时向学生所在院系反映,防止网瘾、网恋、不慎交友、酗酒、参与非法活动等可能情况造成的伤害。

③安全隐患排查。为充分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学业顺利完成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牢固掌握苗头性、倾向性的敏感信息,及早发现校园学生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及时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突出问题,高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应联动配合,积极开展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教育教学场所及设施安全检查。包括消防器材配备情况,设施完好情况,危险实验药品的存放、使用、登记情况等。 (2)学生宿舍的安全检查。包括楼道、走廊及其他通道的通畅情况,消防器材与照明设施的完好情况,违章用电情况以及卫生情况等。 (3)食品卫生安全情况检查。包括食堂防蝇、防鼠和消毒设施设备,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校内小卖点、小吃部的食品卫生情况等。 (4)学生外宿及校外租房情况。重点排查走读学生的手续办理情况;学生经常性晚归情况;学生通宵在外、夜不归宿情况;学生在外租房情况等。 (5)学生参与传销情况。重点排查毕业班学生、实习学生的校内外异常表现情况,随时掌握外地实习、外出联系工作学生动向,仔细甄别学生是否加入传销组织、参加传销活动。 (6)未按时返校学生跟踪调查。节假日期满后,对未返校的学生积极进行联系,了解其去向和不能按期返校原因。对于去向不明且无法联系的学生,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通知学生家长。

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测试。采用公认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心理健康测试软件(如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统计分析出哪些学生存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全方位建设学生安全事件防控体系

学生安全是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底线,高校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学生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学生安全管理机制,增强全员安全责任意识,畅通学生安全信息渠道,实现学生安全事件有效防范、及时遏止,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①加强组织领导。高校成立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负责人,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团委、宣传部等职能处室负责人为成员。 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领导全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管理,研究制定学生安全工作管理办法和学生安全防范措施,研究决定学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意见;学生处侧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行为管理和代办学生人身保险,参与学生安全事故处理;保卫处侧重进行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安全检查的组织实施和学生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参与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其他有关职能处室应根据工作职责,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各教学院系具体组织实施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

②完善制度建设。(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实现高校学生安全工作有效预防的有力保障。高校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制定《学生安全工作管理办法》,制定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学生安全工作职责,切实保障学生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建立学生安全个体档案。为纪律观念较差、抑郁、自我封闭、沉迷网络、网恋、厌学、多门次科目不及格、经济困难以及信仰宗教的学生建立安全个体档案。同时,要多与他们沟通,找他们谈心,给他们鼓励、关心与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自立自强,奋发向上。

(3)严格请假制度。学生办理离校请假手续,相关审批人员应当查明学生请假离校的真实原因;请假期满后,学生本人应当亲自销假。对于请假期满未销假的学生,要积极进行联系,查明学生去向。

(4)严格学生活动审批制度。为规范我校学生活动的开展,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切实保障活动中学生的安全,同时也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学生开展各项校内、校外活动,应当办理审批手续,相关审批人员应当严格审查活动内容和安全保障措施。

③实行责任追究制度。高校开展学生安全工作,实行领导承包下属单位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校级领导承包职能处室和教学院系,职能处室承包下属科室和员工,教学院系承包下级部室和辅导员,辅导员承包学生班级,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赋予明确的安全工作职责,形成学校学生安全责任网络体系。实现学生安全工作层层深入,安全责任逐级追究。

④加强安全教育。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是预防学生安全事件发生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应认真安排和部署,切实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安全教育计划。

(1)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各教学单位要以班级为单位,积极组织开展以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学习生活、节假日中要以适当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防盗、防火、防诈骗、防传销、防组织侵蚀的教育,使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系列讲座。通过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做好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预防不健康心理状态、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发生。

(3)组织观看安全教育宣传片。组织学生观看防盗、防火、防食物中毒、防传销以及逃生自救等教育宣传片,以一件件真实的故事案例教育警示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举行消防和逃生演练。强化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学生抵御火灾和逃生自救能力。

(5)举办学生安全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可包括安全知识答题、安全题材剧本征集、情景案例分析等。

⑤加强安全培训。为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因管理不善、工作疏忽或操作不规范而造成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校应定期对学生工作人员、学生安全信息员及相关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学校有关学生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防范传销和诈骗等相关知识;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安全隐患类型及对策、措施;安全信息员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方法;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方法、注意事项等。

总之,高校开展各项工作与活动,都要坚持学生安全的原则,以人为本,积极监察、发现与排查学生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安全防范措施,实现学生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理,切实保障学生安全与学校稳定。

参考文献:

[1]吴彩虹.大学生校园人身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法制与社会,2010(3).

[2]范正生,孙明杰.论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篇12

[作者简介]文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博士,广东 广州51022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2-0173-04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但近几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在高校中一直存在,且死亡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之势,这种现象是当前高等教育必须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是指区别于新陈代谢自然过程导致的生命殒灭,是指除老死和病死以外的其他各种死亡,包括自杀、他杀、意外事故等等,其中自杀所占比例最高。2007年7月,在中国保监会主办的首届校园安全与风险管理论坛上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和3000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而近期另一份调查报告则显示:突发性、脆弱性和报复性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突出特点;心理素质差、社会压力大、某些媒体的不良宣传误导和教育的缺失是引起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而导致的自杀已占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类型的第一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且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影响了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控制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

一、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因素,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从主观上讲,是大学生自身的不健康的心理行为造成的死亡,如学业问题、就业压力、家庭因素、感情受挫等形成的心理因素。从客观上讲,即非学生自身能控制的一些行为造成的死亡,如车祸、患病,突发病致死、外出旅游发生意外、校园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学生攀爬高处意外跌落或进行危险动作等意外因素。从死亡种类的统计结果看,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是主观原因占多数。另外,造成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严重缺失。

从主观方面来看,造成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生子女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近年来,中国独生子女社会文化和社会问题首先在高校中显现出来。每个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一致,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校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是导致非正常死亡的诱因之一。有些学生因为同学之间关系不够和谐,造成心理压力而导致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由于长期缺少倾诉和交流的对象,而逐步形成一种孤独、焦虑和烦躁的情绪,久而久之,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导致任性、自私、性格孤僻、不善交际、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问题发生,或产生交际恐惧症、自闭症等疾病。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很容易酿成过激行为或产生轻生念头。

2.贫困大学生数量增加。我国普通高校自1997年实行并轨收费制度以来,困难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加,他们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以及择业就业的压力,往往是自尊与自卑并存,焦虑与抑郁并存,自强意识与依赖心理并存,软性自卫与自我封闭并存,亟需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和劝慰。更有极少数学生不思进取、态度消极,甚至产生仇视社会的心理,并进一步为这种矛盾心理所困扰、扭曲,从经济上的贫困演化为精神上的贫困,一旦出现某种刺激因素,便选择自杀的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3.法制观念淡薄。由于刚开始接触社会,有些在校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常常会为一些所谓的哥们义气,参与到社会或同学间的矛盾纠纷之中,事实上他们并不真正懂得什么叫友谊,认为在一起吃喝玩乐,相互帮忙,助威助阵,讲哥们义气,就是友谊。而这种所谓的友谊很可能已经埋下了自身或他人人身伤害的隐患,加上当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他们长期受家庭宠爱形成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的人不能像常人一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冲动时不考虑后果,从而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4.情感问题造成的压力。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默许态度,大学生恋爱人数呈增加趋势。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并不成熟,很多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观,再加上毕业后的发展前景不确定,经济不独立,导致失恋成为多数恋爱学生的结局。失恋的打击容易使一部分大学生自卑、消沉、苦闷,对生活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绝望、报复等一系列异常心理,甚至精神失常,出现自杀或报复杀人的恶性事件。

5.沉迷网络对现实社会缺乏认知。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使某些自制力不强或本来就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找到了宣泄和解脱的地方,将网络社会视为“精神家园”,成为其逃遁现实社会的所在,并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而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为所欲为,形成网上网下双重人格,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网络性心理障碍”,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甚至产生自杀的意念和行为。

客观方面造成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主要有:

1.自我安全意识淡漠。在校大学生平时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故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不少人就会选择结伴外出游玩,使紧张的精神得以放松,但游玩时有的同学往往会忽视安全问题,做出一些对自身安全不利的事情,使自己陷于危险之中,从而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2.精神或生理疾病。有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前精神或生理上已存在疾病,如果学校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重视,此类学生在入学后往往会因为受到环境、学习、生活等外部因素的刺激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有时甚至会给自身或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某高校学生李某患有精神疾病,在入学时没有被发现,其后也一直表现正常,而面临毕业时由于压力增大,导致其精神病发作,并伴有严重的自杀和伤害他人倾向,造成了学生中的恐慌,幸好学校相关部门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治疗,才没有造成意外和伤害。

3.遭遇意外事故时缺乏正确应对措施。由于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很多大学生在入校后没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在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缺乏应急、应变能力及避免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正因为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一旦真正面对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很多大学生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从而错失最佳避险机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预防办法

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努力防止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发生已成为各高校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1.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生命教育必须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合力共同推动开展而学校在这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引导人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终极意义,探索生命的归依,强调在生活中体现生命的意义,也就是生命意识教育的生活化。第二,生命历程教育。生命历程教育是教育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历程中的挫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和磨难,当面对挫折和磨难时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通过生命历程教育可以使人积极发现生命的真谛,发现学习和生活的情趣,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成功辉煌和挫折失意。第三,生命价值升华教育。生命价值升华教育即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生命意识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个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悦纳自我,从而最终实现自我。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出现大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与这些学生不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价值,长期生活在压抑和自卑的心理状态下有着直接关系。

2.高校应认真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出现心理危机的大学生,有的在中学时代就有过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所以,在新生入学后,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心理健康普查一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一些具有反映学生心理素质的问题进行客观性测试。普查后发现异常结果的,及时将该学生所有信息查出,通知所在系,并督促和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及宿舍成员密切注视学生动态,一旦发现心理障碍行为,辅导员应及时与其沟通,并试图找出原因,做好心理上的疏导工作。对于不能解决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应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救治。同时,应将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及时通知家长。

3.高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大学期间,一些学生因为学习障碍、恋爱受挫、就业压力等因素形成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行为变得异常,长期如此这一部分学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通过心理咨询,利用专业的心理救治理论和实验,逐渐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咨询可早期发现各种心理问题,帮助摆脱各种心理困扰,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及时恢复心理平衡,并最终消除心理疾病。对于那些已出现自杀念头的学生,如果及时进行咨询和接受适当的心理治疗,能够避免自杀行为。

除此之外,网络技术发展成熟,一些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的网络技术可用于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网页上可开辟对话空间,采用问答的方式直接进行咨询;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利用QQ或者MSN等聊天软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这种心理咨询方式简单、易用,而且对于那些“不好意思”咨询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具实用性。

4.学校有关部门应设立全方位的学生行为观察点。有些出现心理危机的大学生,他们认为心理存在疾病是可笑的,会担心被周围的同学看不起。但越是“讳疾忌医”,后果就越不堪设想。心理疾病得不到救治,内心的“痛苦”就越积越多,长此以往,爆发出来的行为也许不仅仅是自己的死亡,或许还会祸及他人。其实,出现非正常死亡现象的多数来自这一部分群体。如何发现这一部分学生就尤为重要了。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的日常行为可以大致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

5.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学生干部职务。心理委员负责全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预防。对存在异常行为的学生,心理委员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辅导员,及时监控。班级所有学生干部密切注意班内成员的行为与动向,在教室、宿舍、食堂、自习室等地方,学生干部应关注班级所有学生的行为,特别要注意那些家庭出变故、经济有困难、学习很吃力、身体有疾病、感情遇挫折的学生的日常行为,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宿舍长也要关注宿舍其他成员的生活与行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最能反映一个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地方。宿舍成员之间的互相了解是最深的,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思想与行为,宿舍成员一般是最先知道的,学生的异常行为也是最容易发现的。所以说,从宿舍长到每一位成员,都应该积极地去关心和了解其他成员,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成员一面积极开导,一面及时报告。

6.辅导员应经常深入学生学习与生活区域,近距离了解学生思想与行为动态。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引路人,是学生的依靠者。辅导员应经常深入宿舍、教室、自习室等地方,心系学生,不高高在上,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师益友的良好形象,增强亲和力,做学生的贴心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思想上的动态。我们从细微的心理角度去考虑,这样做对于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或许他会向辅导员倾诉自己的思想问题。

7.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应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学校相关部门应长期观察、记录大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心理问题、定期进行心理测试,以便较准确地掌握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这种建档的做法对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很有实际意义。

8.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要注重通过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舆论氛围来培育大学生的生命情感。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各个方面,充实校园的文化内涵,要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强化作用,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正确引导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开展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其它活动,使大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精神,

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减少伤害他人生命事件的发生。

此外,系统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尊重人的意愿和情感,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保护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也应该是教育的基础。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领悟,真正增强防灾减灾的安全理念,从而具备很好的意识及能力去守护生命安全。而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三、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处理办法

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种种预防措施,但是,随着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普遍增多,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大,处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当这种事件发生时,高校领导成员要发挥指挥控制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势,将事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并做好善后工作。

1.高校要采取各种主动措施,针对校园安全管理的疏漏,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采取具体措施,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例如,高校可选择那些信誉好、能力强的保安公司来负责学校的安全,建立校园110报警机制和巡逻机制,加大保安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摄像头、报警器等先进设备防范各种校内违法犯罪事件。与此同时,学校要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现场讲解、模拟演练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危险性活动的指导和监管,提高大学生的安全警惕性和自卫能力,增强他们的求生本领和各类急救技巧。

2.当校园发生安全事件后,要有及时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如可以制定一系列针对校园火灾、犯罪、传染病等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保障在非安全事件发生后,学校各单位能够作出迅速及时的反应,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在危急事件中学生死伤情况的发生。

3.制定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应急预案,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团委、保卫机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对存在隐患的苗头要及时制订科学有效的处置措施,把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这项工作作为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点来抓。校、院、系三级均要制定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应急预案,力争在事件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善后问题,防止事态扩大化和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为了防止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各种负面问题给高校稳定造成的隐患,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互相配合,统一口径,规范媒体行为,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美化,不炒作,不失实,不描述过程,不刊登照片,防止媒体不规范操作的负面诱导作用,以免影响和扰乱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

4.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科学处理既要综合考虑我国法律和文化层面的特殊性,又要综合考虑社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以法为据、以人为本、以案为鉴、以和为贵,创新工作方法。处理的首要原则应该是以法为据,就是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学校和相关方面与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发挥法律顾问或专职律师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作用,依法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处理。这既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秩序的需要,更是促进校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需要。在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对死者的哀思,二是对其家长和亲属的抚慰,三是对各方合法权益的维护。学校在处理这类事件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体谅家长失去子女的悲痛心情,尽量给予力所能及的安抚和慰问,满足家长在处理过程中的一切合理要求,对不能满足的应给以耐心解释和说明,争取家长的谅解,尽量减少事件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制止家长在处理过程中的不理智行为,必要时要争取司法机关及相关部门的配合,避免学校和相关个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不法侵害。

[参考文献]

[1]吴平.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心理预防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200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