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纳税筹划的具体目标

纳税筹划的具体目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纳税筹划的具体目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纳税筹划的具体目标

篇1

1.前言

我国的市场主体逐步成熟---纳税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大多数企业开始关心成本的约束问题。

不难发现,企业普遍认为自身的税收负担过重,而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逼迫着企业不得不考虑如何节约税收支出,以减轻自已的经济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纳税筹划应运而生。本文通篇论述的是企业将纳税筹划根植于战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进行纳税筹划的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以谋求其更为长远的发展。

2.相关范畴界定: 战略管理与纳税筹划

首先,我们先来区分两个概念:战略管理与纳税筹划。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其主要包含三个关键要素: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战略实施---采取措施使战略发挥作用;战略评价和调整―――检验战略的有效性。而纳税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其要点主要在于三性: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内容包括避税、节税、规避“税收陷阱”、转嫁筹划和涉税零风险等方面。

3.纳税筹划与企业战略: 非对称的两向协同

众所周知,整体性和长期性是企业战略的主要特征。纳税筹划与企业战略之间是局部性的经营行为、目标与手段与全局性规划之间的关系,是非对称的两向协同。

3.1企业战略决定纳税筹划的边界

行业利润率以及行业准入障碍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所主要考虑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税收筹划即使作为事前的预见,都很难左右战略决策。因为企业战略更主要地研究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谋求和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问题,所以,企业纳税筹划作为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服从于企业的全局战略。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战略决定了纳税筹划的边界,如若纳税筹划背离了企业的事业方向或是影响到了企业的资源配置,纳税筹划将不被战略管理所认可。

3.2纳税筹划引发企业战略的调整

当然,鉴于企业纳税筹划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具有较为独特的性质,企业有时也会为了更好地纳税筹划而进行战略的调整。比如税收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打破了行业的竞争格局,获利能力、现金流量、其他重要财务指标乃至于企业价值都受到严重影响时,企业为适应税收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而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又比如税收政策带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时,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必须充分关注这种导向,使企业发展方向依旧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充分享受到税收优惠带来的直接利益。或许大家会认为纳税筹划是一门科学,有其规律可循。但是,一般的规律并不能代替一切,不论多么成功的纳税筹划方案,都只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适用的。所以,如果企业要想长久地获得税收后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密切注意国家有关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并及时地根据该变化修订或调整企业的战略。

3.3纳税筹划可以优化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财务能力、技术能力、行业准则、竞争集团、政治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等。当企业有多个处于伯仲之间的选项而无法定夺时,税负指标或许就成了帮助企业做出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经营有方管理完善的企业会把企业税收筹划视为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部分,从内部规范核算,充分利用税法安排的弹性,就能享受税法设定的优惠政策,合理运用各种企业税收筹划技术和手段。在大到如行业的进入或者退出、企业和产品定位,小到如材料采购、产品或服务定价,交易方式或者企业事业部设置等战略决策过程中,企业税收筹划都能为制定和实施战略提供帮助,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取得不菲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3.4纳税筹划与企业战略关系模型

模型处于最基层的是纳税筹划以及纳税筹划的三个出发环节,即:经营、融资、投资,任何类型的纳税筹划都可以包含在这三个环节之中。但是,具体到各个企业在实际中运作纳税筹划时,各自的出发环节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还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率比较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由纳税筹划的三个基本环节所包含的要素以及各个环节的指标构成。融资纳税筹划要根据企业各自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投资、经营等环节的纳税筹划也要有类似的全面分析。处于模型最上层的是衡量纳税筹划结果的标准以及由此体现的最终价值最大化目标

4.企业纳税筹划的战略管理: 持久收效的根基

企业管理者不能将纳税筹划视为一次性活动或管理创新的幌子。因为,纳税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财务只是最终的反应。只要企业战略、计划和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改变,应税链条必然变化,原有的纳税筹划方案就失去了效果,甚至成为税务风险的来源,因此,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建立战略管理体系,适应企业内外的变化。

4.1企业纳税筹划战略管理的基本框架

战略管理体系的实质在于遍观企业全局,谋求长远发展,而“企业的愿景和目标是什么”,“企业目标实现的资源和主体是什么”和实现主体如何利用资源实现目标”正是管理层需要考虑的三大问题。

毫无疑问的,企业纳税筹划的管理体系也要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构建,即“基于企业战略的纳税筹划目标是什么”,“如何实施既定目标下的纳税筹划活动”和“谁来实施既定目标下的纳税筹划活动”。因此,纳税筹划长期目标确立,纳税筹划组织与机制建立和企业全面参与的纳税筹划方案实施就成为纳税筹划战略管理的三大基点。换句话说,企业纳税筹划战略管理必须放置于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之内,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和主要约束,然后确立长期筹划目标,制定、筛选、实施筹划方案,并以目标和实效为主要标准对筹划效果进行评价。

4.2企业纳税筹划的战略目标

企业纳税筹划的战略目标的确立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企业战略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纳税筹划对企业价值链上的供应商、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纳税筹划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以及纳税筹划实施的管理协调因素等等。

出于对上述有关因素的考虑,企业在确立纳税筹划目标时,至少包括以下几点:(1)规范纳税管理,准确进行税务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依法缴纳税款,做到 “税务会计规范处理,税收政策充分应用,应交税款绝不偷漏”;(2)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服务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3)有效进行财税环境变化管理,适时制定或调整纳税筹划方案,建立是硬性的纳税筹划管理组织机制。

4.3企业纳税筹划战略管理的组织保证

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战略管理体系,必须具备组织依托。跨国公司在财务系统一般设有税务部,履行纳税筹划职能,还有为数不少的公司将纳税筹划功能从税务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纳税筹划部。

考虑到我国企业的现有治理结构和管理文化,建议在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系统内设立税务部,统筹负责企业纳税管理与纳税筹划。

4.4企业纳税筹划战略管理的内部治理

通过在企业设立内部治理系统,如制定纳税筹划的决策机制,梳理纳税筹划的工作流程,明确纳税筹划组织及责任安排等,进一步地进行纳税筹划的战略管理。与此同时,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审计委员会,经理层与财务总监之间通过授权以达制衡,确保财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的科学性,避免涉税风险与税务危机的出现。

4.5企业纳税筹划战略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税务部或筹划部经理及其下属人员,往往会出于对自身效益和成长的考虑,尽量规避纳税筹划风险,而规避筹划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去设计筹划方案。因此,在企业内部,几乎很难产生理想的纳税筹划方案。

因此,当道德风险占据上风的时候,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以降低纳税筹划成本,提高纳税筹划效果,是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纳税筹划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首先要明白激励因素有哪些,于是企业管理层便可以通过设计最优契约,赋予财务经理或税务经理纳税筹划责任并给与风险对应的奖励;引入岗位竞争,纳税管理和纳税筹划不达标的调离工作岗位等方式实现,当然,激励要适时适度,尽可能地以人为本。

5.结束语

在各行各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战略管理时代的企业需要清晰持续的战略,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纳税筹划工作的配合;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长效收益则根植于纳税筹划的战略管理体系。一言以蔽之,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和财税咨询机构的纳税筹划服务,必须由单纯的技术层面提高到战略层次,否则,难以适应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要求。企业的发展或许就存在着居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Hitt,M.A;Ireland,R.D;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Mintzberg,H;Ahlstrand,B;Lampel,J;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研究专家组;税务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5]赵磊;激励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郑州大学; 2005.

[6]翟予,刘长;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之构建;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07.

[7]宋洪祥;通过合同管理规避税收风险;首席财务官;2005.

[8]刘霞玲[1];谭光荣[2];房地产降价策略下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财会月刊:综合版;2009.

篇2

关键词:纳税筹划 系统 意义

Key words:Tax payment preparation system significance

作者简介:黄桃红(1973年3月――),女,湖北麻城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注册税务师,主要从事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的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084-02

一、问题的提出

纳税筹划是当前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纳税筹划方案。然而,真正成功的纳税筹划却不多见,究其原因有多方面。

1认为纳税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经营关系不大。企业经营部门人员不参与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不执行纳税筹划方案,结果要么筹划方案顾此失彼,要么筹划方案虽好却是一纸空文。

2纳税筹划时只注重税负高低。有些纳税筹划只是税款方面的筹划,将纳税筹划简单地看成是税款多与少的选择,而较少考虑税款之外的其他因素。结果虽然企业税负降低了,但生产成本、投资成本、营销费用却增加了,企业最终的收益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纳税筹划得不偿失。

3 纳税筹划不深入,理论上行不通。有些纳税筹划没有针对特定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考虑方案的适用条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照搬一般原理。例如,很多筹划方案建议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一般来说,加速折旧法能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但企业如果存在免税期,其折旧就不具有抵税效应。因此,加速折旧法并非一定有利于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纳税筹划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实践上行不通。例如,我国税法规定对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但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纳税人,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一旦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不得再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所以,那些关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纳税筹划在实际操作中是行不通的。

除上所述,还有很多具体原因。总结这些原因,归根到底是在纳税筹划活动中没有坚持系统性原则,没有系统地进行纳税筹划。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用系统论指导纳税筹划活动,构建纳税筹划系统。

二、纳税筹划系统

纳税筹划系统,就是由人、资金和信息等要素构成,在一定的法律和经营环境下,实现节税和经济调节功能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纳税筹划系统构成要素。什么是纳税筹划?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回答,但基本都把纳税筹划定义为一个活动或过程。如,纳税筹划是指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下,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导向,通过对筹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合理的事前筹划和安排、取得节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活动 。系统论认为,在研究和处理任何对象时都应将其看作一个系统整体。观察纳税筹划,既应该看到纳税筹划活动,也应该看到纳税筹划系统。纳税筹划系统就是从事纳税筹划活动的各要素组织的有机整体,纳税筹划活动就是纳税筹划系统运动的表现形式。在这一活动中的人、资金和信息就是构成纳税筹划系统的基本要素。

其中人包括企业从事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财务人员,也包括实施筹划方案的经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任何一个相关人员的缺席,纳税筹划就无法实现。没有筹划方案设计的财务人员,企业不可能有纳税筹划活动;企业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会计人员不按照筹划方案的要求从事相关活动,纳税筹划同样无法实现。

资金是指企业拥有、占用和支配的财产物资的价值形态,包括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价值角度看,就是资金不断循环和增值的过程。资金处于不同阶段和形态会有不同的纳税义务和权利。如,购买材料时,货币资金转变为储备资金,企业产生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权利;销售产品取得收入时,成品资金转变成结算资金或货币资金,企业产生了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如果有盈利,还产生了所得税的纳税义务。纳税筹划正是通过对资金形态的控制实现节税收益。

信息是指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在这个反映过程中,会计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反映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有平均年限法,也有年数总各法。不同的方法,最终结果是一致的,但在不同时点的结果是有差异的。如,平均年限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是一致的,都是固定资产原值扣除预计残值,但在不同年份,计提的折旧额不同。由于应纳税额的计算是以会计信息为基本依据的,因此不同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应纳税额计算结果的不一样。因此,只要税法允许企业采用不同会计方法,企业就可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以实现节税目的。

2 纳税筹划系统结构。纳税筹划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在这一系统中,人是主体,资金是基础,信息是载体和工具。没有人,就没有了从事纳税筹划活动的主体,也谈不上筹划;没有资金,也就不存在纳税义务,更不存在减轻纳税义务,所有的筹划都是空谈;会计信息是筹划得以进行的基础,没有准确的会计信息,就无以比较不同方案的效益,筹划就无法进行,同时会计本身也是筹划的工具。只有纳税筹划相关人、资金和信息共同作用,纳税筹划才可能产生效益,实现目的。

纳税筹划系统的三个要素,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人,不是一个人,而是由方案设计者、方案实施者组成的集体。资金,也不是唯一的资金,而是多种形态的资金。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这些要素本身也是一个系统,是纳税筹划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可以说纳税筹划系统包含筹划人的系统、资金系统、信息系统。

纳税筹划系统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因为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之一,纳税筹划的目标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3纳税筹划系统功能。纳税筹划系统是从事纳税筹划活动的,其功能就是实现纳税筹划的目标,具体包括节税功能和调节功能。节税功能是指纳税筹划为企业节约税收支出,这是纳税筹划的直接功能。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个功能,纳税筹划才受到企业的青睐。纳税筹划从三个方面节税,一是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安排和会计政策的运用,选择税负最低的纳税方案,直接减少企业税收支出;二是通过对税法的严格执行和合理运用,实现涉税零风险,消除税收罚款等涉税支出;三是通过对企业经营和会计的安排,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延期交税,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

调节功能是纳税筹划的宏观功能,也是纳税筹划的间接功能。税收法律法规作为贯彻国家意志的重要杠杆之一,必然要体现国家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导向意图。国家会在公平税负、税收中性的一般原则下,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对纳税人的物质利益进行调节,使他们的微观经济行为尽可能的符合国家预期的宏观经济发展要求,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如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或不同产品,实行区别对待,对需要鼓励的,往往少征税或不征税,对需要限制的,往往多征税。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纳税筹划的活动,也是企业执行国家政策的活动。国家税收的宏观调控意图正是通过一个个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得以实现。这就是纳税筹划系统的调节功能,也正是这一功能的存在,纳税筹划才得到国家的允许和支持。

4 纳税筹划系统环境。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受环境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纳税筹划系统面对的环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税法为主的法律环境,二是企业的经营环境。税法环境决定着纳税筹划系统的筹划活动是否被允许,它由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以及执行它们的税收执法活动等因素构成。经营环境主要由企业内部、企业供应商、企业经销商等要素组成,它决定了纳税筹划系统的活动是否可行。

三、构建纳税筹划系统的意义

1构建纳税筹划系统有利于明确纳税筹划的目标。纳税筹划活动之所以不偿失,是因为将税负最低作为纳税筹划目标,而没有考虑筹划活动中的成本。构建了纳税筹划系统后,用系统的观点来看,纳税筹划系统有产出,也需要投入。

建立了纳税筹划系统,并将其置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我们就会发现纳税筹划的目标应该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财务管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纳税筹划就应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纳税筹划就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以税负最低为目标。有了这一系统性的观点为指导,就不会在纳税筹划时仅考虑税负降低而不考虑筹划成本,更不会设计实施阻碍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的纳税筹划方案。

2 构建纳税筹划系统有利于协调纳税筹划行动。建立了纳税筹划系统,明确了企业财务人员、经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纳税筹划系统的要素,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相关人员的缺席纳税筹划就无法实现。有了这一系统性观点的指导,企业就能够调动相关人员参与纳税筹划的设计与实施。相关人员有了这一观念,也能够自觉参与纳税筹划活动中来。有了各方人员的协调行动,纳税筹划就能够顺利实现。

3 构建纳税筹划系统有利于确定纳税筹划活动的边界。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构建了纳税筹划系统,应会发现这一系统是活动在由税法等构成的法律空间内。这个法律空间是纳税筹划活动的边界,不得触犯超越。构成纳税筹划系统边界的包括税法、财务会计制度、工商、金融、贸易等法律法规。

实践中,很多人认为税法漏洞是一个重要的纳税筹划平台。构建纳税筹划系统后,就会发现这个平台是个风险很大不宜采用的平台。税法的漏洞,就是纳税筹划系统活动边界的漏洞。在特定的时候,纳税筹划系统可以通过漏洞延伸到边界外,以获取额外收益,同时付出额外成本(如为此建立的专门机构费用等)。但漏洞毕竟是漏洞,总有一天会被国家堵上。

4 构建纳税筹划系统有利于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纳税筹划是纳税筹划系统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本质是纳税筹划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系统内运动,其前提是企业能够有效控制各要素。不可控的项目,如供应商、经销商,不能构成纳税筹划的要素,而是纳税筹划必须适应的环境要素。分清了系统要素和环境要素,就可以知道,纳税筹划活动只能对纳税筹划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对于环境项目则需量边而行,如果企业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要求环境要素配合自己的行动。

结论:用系统论的观点作指导,构建纳税筹划系统,认清纳税筹划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才能设计出切实有效的纳税筹划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纳税筹划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周拥明,纳税筹划误区解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8(12)

篇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同时,也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针对软件企业制定政策优惠作为当下增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实力的政治推动力,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营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软件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在纳税筹划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对企业实现快速效益转化,增强企业实力等造成了一定阻碍。

一、纳税筹划简介

(一)纳税筹划概念

纳税筹划,本人认为指纳税方在遵守一定的纳税规则和相应的法律制度前提下,得到相应税务机关的认可,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其相应具体的涉税事项进行安排和筹划,从而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纳税事前操作手段。

(二)纳税筹划特点

1.合法性

纳税筹划中的合法性,具体是指当其进行具体筹划事项时必须遵循相应政策和法律,不得进行违法违规操作。合法筹划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其一,筹划方拥有合理自由安排企业财务的相应权利。其二,有权利利用相应政策。其三,有组织形式的调整权。其四,必要时可选择纳税递延权。同时,税务机关无法进行干涉,只能通过改变政策及法律导正[1]。

2.事前筹划性

事前筹划性指其筹划于纳税前对筹划时间形成具体限制。而当前的税收活动主要为经济行为位于纳税行为前,同时也为其进行有效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创造相应条件。而没有事先筹划,只能事后通过非法手段进行偷逃漏税,就会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2]。

3.目的性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一定有一个基本目标,即节税增效。没有目的性的纳税筹划,往往会收效甚微。而更加长远的目标则是使企业能够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行合理有效合法的财务管理,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财务管理基础和发展空间。

4.专业性

纳税筹划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筹划个人或团体,不仅要精通国家相应的税收法律,同时对当下的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种制度,以及相应的财务会计制度等精通[3]。同时深入结合当下的纳税环境,实现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达到税收成本节约的目的。

5.政策导向性和时效性

税收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杠杆,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税收政策,税法制定等进行税收的减免和多征,从而引导纳税人能够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依法纳税,实现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整体把控,更深层次的达到治理社会的良好效果。同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税务政策制定是根据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因此,纳税人根据相应政策及法律规定进行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时效性[4]。而从其从属关系上进行分析,相应的政策一定是在遵循相应法规的规定下提出并制定的。因此,在具体筹划时首先遵循法律规定,其次根据政策变化进行灵活应变。

二、软件行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意义

(一)软件企业特点

软件企业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点,在资产比重方面,软件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占据较大比重,属于高科技产业。因此,其产品研发技术,专利产品,高科技人才,以及相应负责服务和管理人员,都是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而相对应的场地,设备等都相对较为固定,并且需求较小[5]。针对这一点,在具体进行筹划时,有一定的难度。第二点,成本高风险较大,收益回收期较长,同时相应的发展速度也较快。软件行业,强调技术性和创新性,前期研发期长,产品的附加值普遍高于其他行业,而当下产品同质化,单一化等缺陷,是当前企业难以从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的主要因素,在具体效益转化时难以在短期内有效进行,容易导致企业财政危机[6]。软件企业相比其他传统行业的成长速度较快,只要产品有特性且是市场所需,就能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可观效益,但同时也会由于架构管理的问题,导致企业对自身纳税筹划的认识不足。第三点,软件行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保障,但当前其行业内部存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的普遍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的运营情况难以稳定,也会为相应的纳税筹划增加难度。

(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纳税筹划存在一定必要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点体现。第一点,对于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是有效整合企业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必要途径,而通过这种形式的管理,可以使企业发展的目标更加清晰,对企业的利益实现和经营状况改善等发挥良好作用。第二点,进行纳税筹划,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当前,由于软件企业无形资产占比过重,因此,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并不良好。通过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改善这一现状,能够为企业扩大经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为进行有效结构的调整贡献力量[7]。我集团其中一个主营互联网媒体业务的子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25%,年度利润总额2000万,正常应纳企业所得税500万。集团公司利用自身软件开发业务优势,为子公司开发SEO搜索云服务软件,开发费用1000万,集团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10%,此时子公司缴纳所得税250万,集团公司多缴纳所得税100万,此方法不但节省所得税150万,而且有效增加了集团公司的现金流。另外,软件企业研发费用的适度资本化也是增加企业收益,延迟纳税一个很好的方法。

(三)纳税筹划的可行性

纳税筹划是国家允许和认可的纳税事前规划行为。当前我国主要以发展经济为主要任务,市场竞争环境异常激烈,不论是何种性质的企业,都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为目的进行经营管理。而由于我国各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税收调节已经成为有效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及结构的常用手段。作为当下我国扶持的重点行业,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成为软件行业通过纳税筹划,快速发展自身实力的关键时期。除此之外,越来越多专业性的纳税筹划师,已经逐渐得到国家的扶持和认可。在纳税方意愿,国家政策支持以及专业性人士的服务三方作用下,软件企业纳税筹划具有可行性。

三、软件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意识淡薄

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思维中,对于纳税筹划的认知是偏见和狭隘的。大部分人认为其筹划就是通过操作使其少纳税,通常以最终纳税所减免的金额作为评价纳税筹划效果的标准。这在发展期较短以及实力较弱的小型企业中较为常见。还有一部分的管理者仅认为纳税筹划属于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从而忽视了筹划方案制定时所需要的企业配合,从而使最终的纳税筹划效果不尽人意。

(二)组织机构不协调

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对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及有效实施是非常关键的。而针对纳税筹划,软件企业由于大部分还沿用了职能型结构,对日常管理,财务核算,经营运作而言,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管理项目,目标核算,运营管理不畅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团队与各部门间配合不协调。因此,软件企业的纳税筹划在实施时具有客观阻碍。

(三)企业人员配置不合理

纳税筹划需要专业性的人员进行参与,而当前由于筹划人员的配备有所缺陷和不足,使当前的纳税筹划方案难以进行并缺少一定的可行性。一般而言,纳税筹划必须由对企业可以全局协调的人员进行总筹划,从而避免只考虑单一税种的孤立片面筹划。在此基础上,还需增强筹划人员的专业性,做到完整规划,有效安排。

(四)筹划方法不当

其筹划活动主要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使自身的经营能够针对税收政策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在此之前,必须遵循合理合法,事先筹划原则。而部分企业盲目强行筹划,忽略筹划空间,采用非法不合理的手段进行偷税、逃税,违背了纳税筹划的原则和法律规定。不恰当的筹划方法大多没有正确的运用和掌握相关政策和企业信息,不但无法实现纳税筹划的效果,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

四、软件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法措施分析

(一)增强管理者对纳税筹划的认识

纳税筹划是一项具有长远发展需求的经济活动,正确合理的认识纳税筹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企业战略制定的重要部分。软件行业作为当前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技术性和创新性作为企业发展及产品研发的核心价值观,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的接纳纳税筹划的正面性,全面性,重要性。从而在企业制定战略目标时,合理的通过调配企业资源,实现各部门协调沟通,使纳税筹划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价值。

(二)改进企业组织架构

进一步完善软件企业的组织结构,是进行纳税筹划的有利前提。软件企业,由于大部分都是以项目及产品开发为核心,传统的职能型企业架构很难保证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但在当下,由于大部分的软件企业在组织架构方面并没有实现良好的转变和完善,进一步使纳税筹划活动进展缓慢[8]。例如,对项目核算而言,进行纳税筹划,需要对各个部门关于项目相应信息进行全面收集整理,这无疑会极大程度的浪费资源和时间。而通过转变和完善以项目为核心的组织架构,能够进一步帮助软件企业税收筹划顺利进行。

(三)重视纳税人员队伍建设

软件企业是当下国家重点发展和扶持的行业,因此,在政策支持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专业性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不断涌现,也使行业的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不同地域在贯彻这一国家政策时,由于其自身区域的特殊性,客观性,使其软件企业在进行具体筹划时,所要考虑的政策有较大差异,使企业对专业性纳税筹划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9]。因此,不断加强对专业性纳税筹划人员的吸入,并通过培训企业内部相关人员,针对项目派遣专业筹划人员等,都是有效强化当前人员队伍建设及专业性的有效方法。

(四)改善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针对目前软件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国家出台的相应优惠政策,对具体的纳税筹划方法有一定的选择。

1.财务预算中的筹划

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制定相应的经营管理目标及财务管理任务时,进行有效的财务预算是开展纳税筹划活动的必要前提。在其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当前的各项国家政策,法律规定,区域优惠方案等,针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对财务核算目标进行全面性预算。例如,软件企业的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用,可以按照预计营业收入的15%设置预算金额;业务招待费则按照预计发生额的60%与预计营业收入的0.5%孰低设置预算金额。在设置预算限额时,将各项预算指标与相应规定政策相互结合,同时根据当前经营计划内容,实现有效预算[10]。同时在日常执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具体各项费用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和反馈,从而进行合理控制。在后期纳税时,进一步缩减纳税的基数,从而达到合理节税的目标。

2.增强项目管理工作

软件企业是以项目研发作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因此,其所产生的主要支出是各项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工艺的研发费用。根据财税[2018]99号文,2018年至2020年期间,一般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75%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而根据规定,企业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前提是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且能准确归集研发费用。因此,当有多个项目时,应对应不同项目的研发费用分别归集。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健全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工作,对具体事项的实施进行严格规定,能够帮助企业在研发项目鉴定,备案时,符合国家的相应要求。同时在增强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为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各个阶段的跟踪管理,制定相应合理制度,极大程度上减免不必要的人工耗费、财务支出等。除此之外,针对目前软件企业进行项目管理的实际状态,应进一步规定合理的定期归集及分配制度,核查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终,为纳税筹划项目加计扣除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

3.合理分配职工薪酬结构

当下的软件企业,由于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人力成本占据较大部分,人员的流动性较强等因素。因此,对实际性的纳税筹划造成一定阻碍。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应进一步通过合理调整职工的薪酬组成结构,提高员工工资水平,增强职工的福利及奖金收益,增加员工培训教育费用占比等措施,例如,在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实施后,鼓励员工参加硕士、博士进修、专业技能职称培训,利用购房、租房优惠政策等增加税前抵扣项目。合理的降低企业的税负基数及企业人力资源的压力,无形中为企业减轻税负,为留住人才提供机会和支持。

4.明确筹划目标,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篇4

纳税筹划的主体应该是专门的纳税筹划人员,既可以由企业培养,也可以聘请社会上的专业筹划员,但不能由会计通过调整账目来完成。纳税筹划涉及筹资、投资、经营等各个方面,不仅对筹划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高,需要筹划人员精通税法、会计、财务,而且还要求筹划人员了解企业经营的全部,具有纳税筹划的经验和技巧。下面还有几个方面筹划内容会计做不到,只能由专职筹划人员进行:

1、每个纳税筹划方案需要放到整体经营决策中加以考虑。首先,纳税企业内部不同产品、不同部门、不同税种的税收筹划要相互衔接,不能顾此失彼。有些方案可能会使某些产品、某些部门、某些税种的税负减轻,但从总体上来说,可能会因为影响其他产品、其他部门、其他税种的税负变化而实际上使税负加重。因此,纳税筹划人员进行纳税筹划,不能仅盯住个别产品、个别部门、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更不能只盯着会计账目,应精心筹划,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其次,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应注意税收和非税收因素。纳税筹划主要分析涉税利益,但也不可忽视非税利益,因为,政治利益、环境利益等非税利益对企业的影响也非常明显。通常情况下,对涉税利益和非税利益都较大的税收筹划方案要多用、快用,这样可以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再次,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案时,不能仅把眼光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应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把不同的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比较选择。

2、减少纳税人损失,增加纳税人经济利益与纳税有关的业务安排都应当视为纳税筹划。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对等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但同时也应当依法享受法定的权利。纳税筹划的目的是增加税收方面的利益。但是对纳税人来说,税收方面的利益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或降低纳税方面的义务,二是增加税收方面的权利,比如应该享受的减免税等。因此,依法维护纳税权利也是纳税筹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3、筹划方案的每个环节都应有可操作性。从广义上讲,纳税筹划决策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具有整体影响作用;从狭义上讲,纳税筹划决策可以只具体到某一个产品、某一个税种及某一项政策的合理运用。纳税筹划要注意把握宏观,着眼微观,不管大小,只要有理,都应该认真研究分析,因此,不管是新建企业还是老企业进行产品的生产、开发,都可以及早着手,尽可能把纳税筹划决策列入企业总筹划的重要内容之中。

二、正确认识纳税筹划目标

纳税筹划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应当承认,纳税筹划是纳税人进行财务管理的手段,其最终目标应当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不考虑减轻税负应该说是不现实的,但税负降低只是相对的概念。首先,它要服从于纳税人的整体利益和长期战略目标,如果税负降低影响了纳税人的整体利益和长期战略目标,那就不能追求最低税负;其次,当税负降低影响了企业税后利益最大化,税负降低就要让位于税后利益最大化,如有的筹划方案虽然可以节省不少税款,但是却增加了很多非税支出,如企业注册费、机构设置费、运费、政府规费,结果会造成税后利益减少;最后,当税后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发生冲突时,税后利益最大化就要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有些财务政策尽管能节税,但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我们不能采用;而有些财务政策尽管不能节税,但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采用。因此,纳税筹划实质是经济主体为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自己的纳税事务进行的系统安排。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从企业的整体和长远来看,而不仅是某个税种或眼前的一笔业务。如果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仅定位在少缴税款上,那么该纳税人最好不从事任何经济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其应负担的税款数额才会最少,甚至没有。可见,不能完全以节税额为标准进行决策,而必须关注财务管理目标。

三、正确认识纳税筹划概念

1、纳税筹划不等于避税筹划。避税筹划分默认合法避税筹划和不合法避税筹划,而纳税筹划只包括默认合法避税筹划。默认合法避税筹划主要内容有:利用税法的选择性条款进行避税;利用税法的伸缩性条款进行避税;利用税法中的一些不明确条款进行避税;利用税法中一些矛盾性条款进行避税。默认合法避税筹划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符合税法或者不违反税法,这是区别于偷、逃、欠、抗、骗税的关键。不合法避税筹划主要是在“度”把握上做得过火,或者很明显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或者理解本身存在错误。

2、纳税筹划不等于节税筹划。虽然纳税筹划的结果也会形成纳税人税收成本的节约,获得减少税负的税收利益,但这只是纳税筹划的一个方面。就另一个方面来说,纳税筹划不是单纯为了节税,还包括履行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另外纳税的具体筹划往往要通过税法之外的因素来实现,如通过调整合同条款内容进行筹划,通过企业的分立与合并进行筹划,通过设立不同形式的从属机构进行筹划,通过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的认定,获得高新企业称号进行筹划等。有的时候,出于纳税人整体利益的需要,甚至会筹划某一税负的增加,但这一筹划的结果却会使得纳税人整体利益的最终增加。因此,纳税筹划并不仅仅是节税筹划。

纳税筹划既不等于避税筹划,更不等于节税筹划,那么到底纳税筹划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或其人在合法或不违法的前提下,为实现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自觉运用税法、财务、会计等综合知识,对企业涉税活动进行的合理安排。

四、正确认识纳税筹划内容

对于避税属不属于纳税筹划,世界各国的法律界定存在较大分歧。有的国家认为,避税属于纳税筹划,因为纳税人应根据税法要求负担其法定的纳税义务,如果税法没有要求,例如税法的漏洞和空白,纳税人可以不交税。有的国家则把避税分为正当避税和不正当避税两种,将其中的正当避税称之为纳税筹划,在法律上不予反对。我国对避税的概念在法律上未作表述,只散见于税收的政策文件和人们的理论研讨文章之中,普遍的看法是反对非法避税(不正当避税)和默认合法避税(正当避税)。笔者认为,避税从形式上来说都是非违法的,区别在于避税的内容是否实质性违法了,如果其内容实质性违法了,而且非常不合理,仍属于非法避税,或不正当避税;如果其内容实质性没有违法,既使找不到合法的依据,也属于默认合法避税,或正当避税,也叫合理避税。

五、正确认识纳税筹划积极作用

纳税人应该认识到,目前纳税筹划是阳光下的事业,对国家、对企业都有许多好处,企业应该充分重视,精心筹划。第一,纳税筹划有助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纳税人通过纳税筹划把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落实在纳税人的具体投资、经营业务中,从而使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各项国家经济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第二,纳税筹划有利于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纳税筹划,尤其其中的避税筹划,是针对税法、税制制定和执行中的漏洞、空白、交叉、模糊、矛盾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政府的立法意图相违背。随着纳税人纳税筹划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纳税筹划水平的不断提高,势必要求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的制定者进一步完善现行税收法制,改进税收征收管理措施,提高征收管理水平。第三,从长远来说,纳税筹划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引和调控,这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减轻了税收负担或增加了企业盈利,这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起到了涵养税源的作用,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税收收入的增加。第四,纳税筹划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要进行纳税筹划,必然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促使纳税人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五,纳税筹划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的法制观念,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由于纳税筹划必须在符合法律规范的范畴内或不违法的情况下进行,因而要求纳税人有较强的法制意识。而纳税人如果要提高纳税筹划的经济效益,也要更进一步研究和熟练掌握税法。这在无形中培养和增强了纳税人的法制观念,提高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减少偷、漏税现象的发生。

六、正确认识纳税筹划方法

纳税筹划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具有整体影响作用。因此,纳税筹划不仅需要对税种进行筹划,还需要对企业从创立、融资、投资、采购、内部核算、销售、到产权重组的一系列环节进行纳税筹划。在纳税筹划方法上,一方面应该注意把握宏观,着眼微观,不管大小,只要有理,都应该认真研究分析;另一方面不管是新建企业还是老企业进行产品的生产、开发,都应该及早着手,尽可能把纳税筹划决策列入企业总筹划的重要内容之中。总之,进行纳税筹划对企业经营来说,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只要用心去做,筹划得当,任何企业都可以从中获益。

七、正确认识纳税筹划认定

篇5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税收法制进程的加快,人们将越来越多地运用纳税筹划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纳税筹划将越来越成熟,在企业理财和经营活动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筹划有利于企业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与普遍重视。

一、纳税筹划与会计政策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纳税筹划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中国的会计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会计政策:如会计期间的划分、记账货币、会计报告的构成和格式、各种资产的入账价值的规定,收入确认的原则等。这些是企业必须遵循的,不受纳税筹划的影响。另一类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准备和财产损失核算方法、长期投资折溢价的摊销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成本费用的摊销方法、收入确认和结算方式等。

二、所得税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筹划目标认识有误。

很多人仅仅认为纳税筹划只要实现“纳税最轻”或者“纳税最小化”的目标就足够了。产生上述误区的原因是,纳税筹划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税务部门与企业双方接触并不多,也没有就纳税筹划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事实上,纳税筹划的目标不应仅仅是少缴税,作为企业理财的重要内容,纳税筹划应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的理财活动,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从而保证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由于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因此,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应确定为“税后收益最大化”,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作为纳税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自然也应该是“税后收益最大化”。

(二)纳税筹划过程缺乏全局观点。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往往缺少一种全局性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只考虑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忽视甚至忽略了其他税种的纳税筹划;第二、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过程中,没有综合考虑影响所得税筹划的各项因素,仅仅是为筹划而筹划,顾此失彼,更很少考虑涉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因素。产生上述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或者认识得不够充分,筹划时缺乏全局性的观念。事实上,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而且要考虑其他税种的影响,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保证企业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三)纳税筹划风险认识不正确。

企业对纳税筹划风险需要进行正确、适当的认识,而目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风险的认识不正确,主要表现在:第一、害怕风险,不进行筹划;第二、风险意识不够,甚至不考虑风险。

纳税筹划作为一项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主观判断难免有对有错。与此同时,企业税收方面涉及的影响因素特别多,内容也相对复杂,因此,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难免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企业只有正确认识纳税筹划的风险,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即“税后收益最大化”。

三、会计政策在所得税纳税筹划中的运用

(一)存货计价方法所得税纳税筹划。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会有所不同,将导致不同的期末存货价值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从而对企业盈亏情况及所得税产生较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要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当在持续通货膨涨的情况下,企业适宜选择后进先出法,以便产生较低的净收益,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的免税期,意味着企业在该期间内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免税额也就越多,这样,企业就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费用,以减少材料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选择移动加权平均法,以避免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从而减少安排资金的难度。

(二)固定资产折旧所得税纳税筹划。

根据新税法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应纳税所得额减少,进一步减少当期应纳所得税。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将影响到各期成本和利润。这一差异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企业在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折旧方法的选择。

在非减免税期间,应选择加速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折旧提前扣除,使所得税的税基递延,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从而取得递延纳税的利益;在减免税期间,通过采用直线折旧法提取固定资产折旧,与加速折旧法相对而言,可以延缓折旧的提取,增加减免税的所得,享受最大的优惠。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将用加速折旧获得的时间价值与非加速折旧取得的减免税利益进行比较后,再对折旧方法进行选择,以保证税后利益最大化。

2、折旧年限的选择。

现行财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有一定的幅度,企业可以在规定幅度内确定具体折旧年限。在一般情况下,通过选择法定最短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提前提取折旧,可以获得所得税递延纳税的利益。在减免税期间,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延长折旧年限,推迟折旧的提取,增加减免税的利润,实现减免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如果预测在减免税期间赢利较少或无赢利,或亏损,会出现享受减免税获得的利益少于缩短折旧年限所获得的递延纳税的利益,或享受不到减免税的利益,应采用缩短折旧年限的纳税方案。

3、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选择。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率的大小会影响折旧额,从而影响纳税额。所以,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可在法律界定的范围内,适当地将残值率下降1-2个百分点,剔除的残值减少,就可以增加计提的折旧额,这样既合法,同时又达到了纳税筹划的目的。

(三)收入确认方式所得税纳税筹划。

关于收入筹划主要是通过选择收入确认方式来进行的。按照会计准则,不同销售方式收入确认的时期不同,一旦确认收入,不管资金是否回笼,都要在当期上缴应纳所得税税款。对一般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收入是销售商品的收入,因此推迟销售商品的收入的实现是税收筹划的重点。在企业销售商品方式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为收入确认时间,而订货销售和分期预收货款销售则在交付货物时确认收入实现,委托代销商品销售在受托方寄回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另外,对于临近年终时所发生的销售收入,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的确认条件进行税收筹划,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使当年的收入推迟到下年确认。

(四)费用列支所得税纳税筹划。

现行税法和会计制度在费用的列支和资产摊销上都做了相应规定,允许企业选择分摊期限和分摊方法。采用不同的费用分摊方法,每期所分摊的成本费用不同,相应的税前利润和应纳所得税额也不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国家规定限额列支的费用争取充分列支。限额列支费用有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人的0.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公益性捐赠支出(符合相关条件,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 等,应准确掌握这类科目的列支标准,避免把不属于此类费用的项目列入此类科目多纳所得税,也不要为了减少纳税将属于此类费用的项目列人其他项目,以防造成偷逃税款而被罚款等严重后果。

第二,在盈利年度应选择加速成本费用分摊的方法,充分发挥成本费用的抵税作用,获得延迟纳税收益。在亏损年度,分摊方法的选择要考察亏损的税前弥补情况。在亏损额不能或不能全部在未来年度得到税前弥补时,应选择使本年度分摊费用最少的方法,使成本费用的抵税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会计政策选择中进行所得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税法。

纳税筹划不等同于偷税,其一大特点就是合法性。企业不能为了少纳税而在选择会计政策时违反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

(二)会计政策选择应符合企业实际。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应以企业经营目标和政策为导向,充分考虑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不能把纳税筹划作为唯一目标,同时企业应及时调整纳税筹划方案,避免税务筹划给企业带来风险。

(三)会计政策选择必须注意连续一贯。

会计政策是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依据和基础,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因此,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政策一旦确定就不得随意变更。若企业要变更其会计政策,必须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等类似机构批准,并在下一个纳税年度开始前上报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备案,同时在变更当期的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对所得税的理解与筹划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途,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只有尽快掌握所得税筹划的技能,才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方卫平.税收筹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杨淑媛.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财政与税务.2011(4):92-93

[4]全国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务实务[Ml.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篇6

一、纳税筹划概述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及目标

纳税筹划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纳税人通过一系列预先的、有目的的、合法的策划和安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以达到减轻自身税负的目的。纳税筹划不同于避税,更不是偷税,而是在多种合法方式中选择了纳税最少的一种方案。

纳税筹划最核心的目标是直接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但其并非是纳税筹划目标的全部。实现涉税零风险、获取资金时间价值、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主体合法权益等都是纳税筹划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关于纳税筹划的几点说明

1.合法性。表示纳税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业务,属逃税行为。

2.筹划性。表示事先的规划、设计、安排。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这就在客观上提供了纳税前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

3.目的性。表示要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选择低税负;另一层意思是滞延纳税时间(有别于违法税法规定的欠税行为)。成功的纳税筹划往往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最轻,又可以使政府赋予税收法规中的政策意图得以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纳税筹划活动也是应该鼓励的。

此外,纳税筹划还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首先,依法纳税是进行纳税筹划的前提;其次,进行纳税筹划应该时刻关注税法的变化。

二、纳税筹划认识的误区

这里存在一个误区,现在很多企业把“纳税筹划”理解成“合理避税”。要分析这个误区,笔者先从纠正企业对税收认识上的重大误区谈起。

传统观念认为,税收是由企业纳税和税务机关征收两个过程组成的,忽略了税收产生的过程。不同的经营行为产生不同的税收,因此税务机关只相信企业的合同或者相应的证明,不看所谓的“账”。而这些合同和凭证都是业务过程产生的,业务部门签订的。如此看来,公司的税收是业务部门在做业务、签合同的时候就产生了,而非财务部门的事。因此,财务部的伪造、编造,是一种偷税行为。正确的纳税筹划其实指的是企业要做好业务过程的筹划。只有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才能真正规避税收风险。

那“合理避税”与“纳税筹划”的区别在哪里呢?有观点认为,避税是以一种“非违法”的手段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但实际并非如此,以“非违法”的手段达到规避纳税的义务,在一定程度上与逃税一样,直接后果是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间接后果是税收制度有失公平。然而,纳税筹划不同。纳税筹划不是筹划国家的税收政策,而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收政策来设计企业的业务发生过程,通过对纳税事宜进行合理策划,达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降低纳税成本的目的。纳税筹划不是钻政策漏洞,而是策划和选择业务发生过程,合理合法地减轻税负。总的来说,“合理避税”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完成后采取的钻政策漏洞的消极补救措施,而“纳税筹划”是在经济业务发生中采取的积极选择政策,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三、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现代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具有其内在逻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一致性

作为财务管理的子系统,纳税筹划目标自然应当服从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目标一致性,是二者实现融合的基本前提。

(二)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内容的关联性

财务管理中融资、投资、经营和收益分配四个环节与纳税筹划密切联系。投融资过程中,如何在降低投融资成本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方式、渠道和结构,都必须在税法的合法范围内进行,这时就需要税收筹划。对经营过程而言,企业的产、供、销都涉及到纳税因素,也离不开纳税筹划。收益分配过程中,分配的方式、补亏的安排,都受到税法的直接制约,必须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筹划。

(三)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互动性

纳税筹划一般是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对相关涉税活动进行的统筹安排,因此税收筹划会对财务管理提出相应要求,反过来财务管理水平也会对税收筹划产生制约或促进。

四、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理论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的完善,税收的可筹划性越发突出,纳税筹划应作为完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专题来研究。

(一)确立和评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离不开纳税筹划

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不能不考虑企业的税收负担,不能忽略税收法律对企业经济发展的约束。这是因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最大化降低成本包括税收负担;现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有利于企业和国家长期利益的增长,要求理顺企业和国家的分配关系;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战略性目标和战术性目标的有机结合,要求企业在选择纳税方案时必须兼顾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只有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才能更大程度的支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纳税筹划是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中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四个决策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税收的影响,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纳税筹划和财务管理紧密联系,互相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系统性原则,树立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两个观念。

五、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逐步规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但将来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经营风险,而是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通过实施纳税筹划规避财务风险非常有必要,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纳税筹划实现税负的减轻

目前纳税人税费负担过于沉重,通过纳税筹划,实现税负的减轻,是企业的唯一选择。当纳税人面临沉重的税收负担时,只有三条路可以选择:1.逃税,即通过违法行为实现规避税负的目的。但是,逃税违法,注定了这种行为只能是一条“死胡同”。2.纳税人产生逆向选择行为,消极对待,压缩经济活动规模,这最终会导致整个经济的萎缩。在国家宏观税负不能立即减轻的条件下,选择这种做法,最终只能被市场竞争所淘汰。3.进行纳税筹划,实现合理避税。这才是企业迎接WTO挑战,依法治税的必由之路,是面对目前政策法规的必然之举。

(二)中国加入WTO,企业竞争国际化的趋势使得纳税筹划变得更为意义重大

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通过营销来扩大市场份额的“开源”手段已相当困难,中国企业要想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就应该把策略重点放到“节流”,即企业内部财务成本的控制上。作为财务成本很大一块的税收支出,如何通过纳税筹划予以控制,对企业来说就变得相当关键。

(三)实施纳税筹划是企业产权清晰化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国内企业市场化改革、股份制改革深化,中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企业一旦作为独立的个体,就必然要构造明晰的产权机制与强大动力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因此税收作为企业的成本支出,必须通过深入研究纳税筹划的各种手段予以控制。

(四)从现代企业的财务机制上看,做为企业外部成本的税收支出更应当加以控制

目前企业存在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要控制成本,就是要控制内部成本,而对于企业的税收,则视为无法避免的,不去加以控制。其实不然,企业对内部成本的控制已经相当严格,而且过度地压缩内部成本有可能造成员工的积极性受损等不良后果,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控制内部成本的同时,应该试图努力节约企业的外部成本,做到内部成本外部成本双管齐下,共同收缩。

六、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影响

财务管理的任何决策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并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抓住了财务管理,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关键。

(一)通过纳税筹划,可以监管财务交税

可以设立专门的“税务部”,专职纳税筹划。“税务部”和“财务部”互相平行,共同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纳税筹划,可以控制企业业务的税和财务的税,避免财务部门一部司多职,操控税收,给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二)通过纳税筹划,可以权责明晰

由于真正产生税收的是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只是履行核算与交纳税收的职责,所以通过纳税筹划,可以从业务发生的源头控制纳税,将纳税的责任明确到每一个责任部门。实行纳税筹划,从责任源头抓起,将责任细分到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个责任人,渗透到每一个管理层面,进行渗透管理,使公司财务管理透明化。

(三)通过纳税筹划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纳税筹划离不开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它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既要精通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又要熟悉现行税收政策和税法,正确地进行纳税调整和计税。这样企业就必然要求其会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通过纳税筹划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篇7

一、纳税筹划的误区

纳税筹划在我国公开研究、实行不足十年时间,尚处于成长发育期,很多人对纳税筹划尚未形成系统认识,加之一些书籍报刊相关文章各抒己见,实际操作中的不规范现象屡屡发生等,使当前纳税筹划产生种种误区。目前,纳税筹划主要有以下误区,即纳税筹划主体误区、目标误区、概念误区、内容误区、作用误区、方法误区、认定误区和风险误区。

(一)纳税筹划主体误区

有的纳税人认为:税收法规的执行最终都要落实到核算上,只要有一个好会计,通过会计账目间的相互运作,就能够进行纳税筹划。这是对纳税筹划主体的错误认识。事实上纳税筹划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筹划性和过程性,即在应税经济行为发生之前和对经营活动过程的规划、设计、安排和选择,包括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纳税筹划方案作适时的调整。如果应税经济活动已经发生或完成,则应纳税款就已经确定,会计因为承担的税负较重,利用隐瞒收入、虚列成本等手段去改变业已产生的纳税结果,最终会演变成偷逃国家税款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同时,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如为改善我国的地区经济布局,国家对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倾斜不一样。由此企业会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企业的经营方针,把经营项目放在国家鼓励的产业上,既有利于企业的微观发展,又达到了降低税负的目的,这才是纳税筹划的根本所在。这些都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关,并非会计人员做账就能解决的事情。

(二)纳税筹划目标误区

目前,很多企业在探讨纳税筹划时,基本上都是税款方面的筹划,即把纳税筹划简单地看成是税款的多与少的选择,认为纳税筹划的目标就是最低纳税,根本不考虑税款之外的其他事情。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不全面的纳税筹划观,出现这种认识误区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企业对纳税筹划的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果纳税筹划目标只片面强调减轻税负,这会使一部分纳税人产生“只要能少缴税款,怎么做都行”的想法。为了获得当前的短期利益,有的纳税人在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打着“纳税筹划”的幌子,大行偷税、漏税之道,严重地破坏了税法的严肃性。如某企业从事生产加工业务,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照17%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其厂前有一独立核算的商店从事购销业务,属小规模纳税人,适用4%的增值税征收率。商店的销售收入中有一部分是销售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向商店提品,已构成销售,其销售收入应按17%缴纳增值税,但是企业却按商店4%征收率缴纳了税款,这样从低税率缴税,造成了国家税款流失。企业有意识地利用收入划分不清,违反税收政策,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这种方法不叫纳税筹划,而是偷逃税。还有的企业为了减少所得税而铺张浪费,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开支;甚至有些企业为了推迟获利年度以便调整减免税纳税期而忽视经营,造成持续亏损等。这些都是纳税筹划目标错误造成的。

(三)纳税筹划概念误区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或不违法的前提下,通过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涉税事项的事先筹划和安排,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活动的总称。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纳税筹划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二种错误观点:

1.纳税筹划等于避税筹划。这一观点认为纳税筹划就是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缺陷、模糊和矛盾,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能够减轻或解除税收负担的目的。实质上,这是避税筹划的定义,它混淆了纳税筹划与避税筹划的关系。如果纳税筹划等于避税筹划,那么节税筹划、税负转嫁、涉税零风险又是什么筹划呢?

2.纳税筹划等于节税筹划。这种观点认为:纳税筹划是根据税收法规中明确列出的优惠条款,对应税经济行为进行适当安排,以减轻企业税负的活动。这是节税筹划的定义,而非纳税筹划的定义。纳税筹划不仅仅包括节税筹划,节税筹划是纳税筹划的一个方面。

(四)纳税筹划内容误区

节税筹划、税负转嫁和涉税零风险属于纳税筹划的内容,这已是不争的定论。但避税筹划属不属于纳税筹划有很大的争议。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纳税筹划不包括避税筹划,主要因为:

1.避税筹划以非违法为前提,而不是以合法为前提。避税筹划是以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它虽不违法,但也不合法,而是处于两者之间,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逃税,比较起来其风险较大,因此许多人将其不包括在纳税筹划之列。

2.避税筹划与偷逃税一样危及国家税法。避税筹划在相当程度上与偷逃税一样危及国家税法,直接后果是将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间接后果是税收制度有失公平。同时,许多国家都制定有反避税措施。正是这些原因,大家认为避税不被国家所认可,不被社会所认可,因此将其不包括在纳税筹划之列。

(五)纳税筹划作用误区

一些人认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企业带来了直接和显著的经济利益,但向国家少缴了税款,因而侵害了国家的利益。这种对纳税筹划作用的曲解,不利于纳税筹划的完善和发展。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税收看作企业对国家应有的贡献,侧重从作为征税主体的国家角度研究税收,片面强调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别突出国家在征纳关系中的权威性,忽视了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在依法纳税过程中的合法权利,企业只须在政府派驻的税收专管员直接辅导下申报纳税,甚至把税收筹划与偷逃税混为一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国际化、知识化、信息化,理论界开始重视从纳税主体的角度研究税收,企业财务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税收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国税收制度日趋完善,为了体现产业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国家在已经颁布的税收实体法中不同程度上规定了不同经济行为的税收差别待遇,即规定了不同经济行为的税种差别、税率差别和优惠政策差别,这实质上也在引导企业按照国家的政策导向进行纳税筹划。纳税筹划并不是企业和国家对着干,纳税筹划是国家和企业双赢的事。

(六)纳税筹划方法误区

纳税筹划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围绕企业应纳税种进行纳税筹划,另一种是围绕企业经营环节和经营方式进行纳税筹划。但现在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往往只片面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如果仅仅围绕税种进行筹划,会使纳税人造成一种错觉,即纳税筹划只是税种的运用而与企业经营无关,企业涉及到税务问题,就找税务机构、找熟人。这种错觉不利于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纳税筹划意识。企业树立纳税筹划意识并把它融入到企业经营决策的全过程,这要比机械地学习和运用几个具体筹划方法重要得多。同时,如果仅仅围绕税种进行筹划,税收政策无法与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有机结合,往往会顾此失彼,使税收政策游离于企业经营决策之外,从而无法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七)纳税筹划认定误区

纳税筹划更多的是纳税人的筹划管理行为,其方案的确定与具体的组织实施, 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纳税筹划方案及过程究竟是不是符合法律规定,筹划最终是否成功,是否能够给纳税人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却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筹划方法的认定。也就是说,纳税人所选择的纳税筹划方案是否是真正不违法,需要由税务机关最终裁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在实质上违法了,那么,纳税人所进行的“纳税筹划”不仅不能带来任何税收上的利益,相反,还可能会因为其实质上的违法而被税务机关处罚,付出较大的甚至是相当沉重的代价。因此,有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和税务部门兜圈子”,纳税筹划成功,是企业运气好,没有被税务部门逮着;纳税筹划不成功,就是企业运气不好,是税务部门在有意为难企业,是税务部门的认定责任。在这种误区引导下,许多企业把纳税筹划的重心放在与税务部门拉关系上,托熟人、找后门、请客、送礼等,熟不知这一切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支出,同时还会承担法律上的风险。

(八)纳税筹划风险误区

从当前我国纳税筹划的实践情况看,进行纳税筹划的单位或个人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都普遍地认为,只要进行纳税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税收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实质上,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首先,纳税筹划具有灵活性。纳税人选择什么样的纳税筹划方案,如何实施纳税筹划方案,那是非常灵活性的,它取决于不同筹划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法规理解、对企业状况的把握、对纳税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对税收政策变化趋势的预测及企业发展的预测是否正确等方面。主观判断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两种可能:正确与错误。自然,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两种结果:成功与失败。失败的纳税筹划对纳税人来说便是风险。其次,纳税筹划具有条件性。条件性是纳税筹划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一切纳税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确定并且实施的。纳税筹划的条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纳税人自身的条件,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筹划技术手段、筹划时机的选择和筹划时间跨度的确定。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纳税筹划人员素质不高,遭受税收处罚和筹划方案选择的风险就高。其二是外部客观条件,即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与税收政策等条件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纳税筹划方案会因经济活动和税收政策的变化由原本的合理、合法变成不合理或违法。再次,纳税筹划具有收益性。进行纳税筹划需要支付筹划费用,只有在筹划收益大于筹划费用的情况下,纳税筹划才能说是成功的,否则就会发生经济损失风险。最后,纳税筹划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税务部门的认定。纳税筹划方案及过程究竟是不是符合法律规定,筹划最终能否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却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筹划方法的认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不被税务部门认可,纳税人除补缴税款外,还得上缴滞纳金、罚金等。

二、纳税筹划误区的指正

纳税筹划误区是人们对纳税筹划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的直接后果会导致企业错误行为的发生。所以,纳税筹划误区应该得到及时指正,使纳税筹划实践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进行。下面针对本文前述八方面误区一一进行指正:

(一)正确认识纳税筹划主体

纳税筹划的主体应该是专门的纳税筹划人员,既可以由企业培养,也可以聘请社会上的专业筹划员,但不能由会计通过调整账目来完成。纳税筹划涉及筹资、投资、经营等各个方面,不仅对筹划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高,需要筹划人员精通税法、会计、财务,而且还要求筹划人员了解企业经营的全部,具有纳税筹划的经验和技巧。下面还有几个方面筹划内容会计做不到,只能由专职筹划人员进行:

1. 每个纳税筹划方案需要放到整体经营决策中加以考虑。首先,纳税企业内部不同产品、不同部门、不同税种的税收筹划要相互衔接,不能顾此失彼。有些方案可能会使某些产品、某些部门、某些税种的税负减轻,但从总体上来说,可能会因为影响其他产品、其他部门、其他税种的税负变化而实际上使税负加重。因此,纳税筹划人员进行纳税筹划,不能仅盯住个别产品、个别部门、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更不能只盯着会计账目,应精心筹划,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其次,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应注意税收和非税收因素。纳税筹划主要分析涉税利益,但也不可忽视非税利益,因为政治利益、环境利益等非税利益对企业的影响也非常明显。通常情况下,对涉税利益和非税利益都较大的税收筹划方案要多用、快用,这样可以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再次,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案时,不能仅把眼光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应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把不同的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比较选择。

2. 减少纳税人损失,增加纳税人经济利益与纳税有关的业务安排都应当视为纳税筹划。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对等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但同时也应当依法享受法定的权利。纳税筹划的目的是增加税收方面的利益。但是对纳税人来说,税收方面的利益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或降低纳税方面的义务,二是增加税收方面的权利,比如应该享受的减免税等。因此,依法维护纳税权利也是纳税筹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3. 筹划方案的每个环节都应有可操作性。从广义上讲,纳税筹划决策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具有整体影响作用;从狭义上讲,纳税筹划决策可以只具体到某一个产品、某一个税种及某一项政策的合理运用。纳税筹划要注意把握宏观,着眼微观,不管大小,只要有理,都应该认真研究分析,因此,不管是新建企业还是老企业进行产品的生产、开发,都可以及早着手,尽可能把纳税筹划决策列入企业总筹划的重要内容之中。

(二)正确认识纳税筹划目标

纳税筹划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应当承认,纳税筹划是纳税人进行财务管理的手段,其最终目标应当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不考虑减轻税负应该说是不现实的,但税负降低只是相对的概念。首先,它要服从于纳税人的整体利益和长期战略目标,如果税负降低影响了纳税人的整体利益和长期战略目标,那就不能追求最低税负;其次,当税负降低影响了企业税后利益最大化,税负降低就要让位于税后利益最大化,如有的筹划方案虽然可以节省不少税款,但是却增加了很多非税支出,如企业注册费、机构设置费、运费、政府规费,结果会造成税后利益减少;最后,当税后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发生冲突时,税后利益最大化就要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有些财务政策尽管能节税,但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我们不能采用;而有些财务政策尽管不能节税,但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采用。因此,纳税筹划实质是经济主体为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自己的纳税事务进行的系统安排。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从企业的整体和长远来看,而不仅是某个税种或眼前的一笔业务。如果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仅定位在少缴税款上,那么该纳税人最好不从事任何经济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其应负担的税款数额才会最少,甚至没有。可见,不能完全以节税额为标准进行决策,而必须关注财务管理目标。

(三)正确认识纳税筹划概念

1.纳税筹划不等于避税筹划。避税筹划分默认合法避税筹划和不合法避税筹划,而纳税筹划只包括默认合法避税筹划。默认合法避税筹划主要内容有:利用税法的选择性条款进行避税;利用税法的伸缩性条款进行避税;利用税法中的一些不明确条款进行避税;利用税法中一些矛盾性条款进行避税。默认合法避税筹划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符合税法或者不违反税法,这是区别于偷、逃、欠、抗、骗税的关键。不合法避税筹划主要是在“度”把握上做得过火,或者很明显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或者理解本身存在错误。

2.纳税筹划不等于节税筹划。虽然纳税筹划的结果也会形成纳税人税收成本的节约,获得减少税负的税收利益,但这只是纳税筹划的一个方面。就另一个方面来说,纳税筹划不是单纯为了节税,还包括履行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另外纳税的具体筹划往往要通过税法之外的因素来实现,如通过调整合同条款内容进行筹划,通过企业的分立与合并进行筹划,通过设立不同形式的从属机构进行筹划,通过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的认定,获得高新企业称号进行筹划等。有的时候,出于纳税人整体利益的需要,甚至会筹划某一税负的增加,但这一筹划的结果却会使得纳税人整体利益的最终增加。因此,纳税筹划并不仅仅是节税筹划。

纳税筹划既不等于避税筹划,更不等于节税筹划,那么到底纳税筹划是什么呢?本人认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或其人在合法或不违法的前提下,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自觉运用税法、财务、会计等综合知识,对企业涉税活动进行的合理安排。

(四)正确认识纳税筹划内容

对于避税属不属于纳税筹划,世界各国的法律界定存在较大分歧。有的国家认为,避税属于纳税筹划,因为纳税人应根据税法要求负担其法定的纳税义务,如果税法没有要求,例如税法的漏洞和空白,纳税人可以不交税。有的国家则把避税分为正当避税和不正当避税两种,将其中的正当避税称之为纳税筹划,在法律上不予反对。我国对避税的概念在法律上未作表述,只散见于税收的政策文件和人们的理论研讨文章之中,普遍的看法是反对非法避税(不正当避税)和默认合法避税(正当避税)。本人认为,避税从形式上来说都是非违法的,区别在于避税的内容是否实质性违法了,如果其内容实质性违法了,而且非常不合理,仍属于非法避税,或不正当避税;如果其内容实质性没有违法,既使找不到合法的依据,也属于默认合法避税,或正当避税,也叫合理避税。

(五)正确认识纳税筹划积极作用

纳税人应该认识到,目前纳税筹划是阳光下的事业,对国家、对企业都有许多好处,企业应该充分重视,精心筹划。第一,纳税筹划有助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纳税人通过纳税筹划把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落实在纳税人的具体投资、经营业务中,从而使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各项国家经济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第二,纳税筹划有利于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纳税筹划,尤其其中的避税筹划,是针对税法、税制制定和执行中的漏洞、空白、交叉、模糊、矛盾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政府的立法意图相违背。随着纳税人纳税筹划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纳税筹划水平的不断提高,势必要求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的制定者进一步完善现行税收法制,改进税收征收管理措施,提高征收管理水平。第三,从长远来说,纳税筹划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引和调控,这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减轻了税收负担或增加了企业盈利,这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起到了涵养税源的作用,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税收收入的增加。第四,纳税筹划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要进行纳税筹划,必然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促使纳税人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五,纳税筹划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的法制观念,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由于纳税筹划必须在符合法律规范的范畴内或不违法的情况下进行,因而要求纳税人有较强的法制意识。而纳税人如果要提高纳税筹划的经济效益,也要更进一步研究和熟练掌握税法。这在无形中培养和增强了纳税人的法制观念,提高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减少偷、漏税现象的发生。

(六)正确认识纳税筹划方法

纳税筹划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具有整体影响作用。因此,纳税筹划不仅需要对税种进行筹划,还需要对企业从创立、融资、投资、采购、内部核算、销售、到产权重组的一系列环节进行纳税筹划。在纳税筹划方法上,一方面应该注意把握宏观,着眼微观,不管大小,只要有理,都应该认真研究分析;另一方面不管是新建企业还是老企业进行产品的生产、开发,都应该及早着手,尽可能把纳税筹划决策列入企业总筹划的重要内容之中。总之,进行纳税筹划对企业经营来说,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只要用心去做,筹划得当,任何企业都可以从中获益。

(七)正确认识纳税筹划认定

纳税筹划方案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税务部门的认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税务部门的认定依据的是税法,不是税务人员随心所欲进行的。实际上纳税筹划的成功,更多的是纳税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准确把握、税法中漏洞或缺陷存在的深入研究以及可选择性会计政策的灵活运用,而不是和税务部门兜圈子的结果。纳税筹划不成功,责任在筹划人、在企业,并不是税务部门的认定责任。实务中,没有哪个企业纳税筹划明显正确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将其认定为错误,即使有这种情况,企业也会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更正这种错误。有时,纳税筹划方案没有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纳税人便想方设法托熟人、找关系与税务机关“沟通”,最后蒙混过关,这只是社会暂时的不正常的现象,随着法制的日趋健全和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最终会消失。企业有必要充分了解税务机关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与税务机关勾通,消除彼此在税收政策上的理解偏差,使纳税筹划方案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

(八)正确认识纳税筹划风险

纳税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一方面应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在无法规避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风险的管理,绝不能忽视风险,不重视风险。纳税筹划本质上是一种合法或不违法行为,理论上本不存在违法可能性。问题是,理论与实践毕竟存在一定距离,实践中却存在纳税筹划违法的可能性。为了防止此种现象发生,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在主观上必须做到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按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首先,纳税人的纳税筹划要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关系,税收法律是规范征纳双方关系的共同准绳,纳税人有义务依法纳税,也有权利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其次,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国家财务会计法规是对纳税人财务会计行为的规范,国家经济法规是对纳税人经济行为的约束。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若违反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经济法规,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或作出违背国家立法意图的经济行为,必然受到谴责和法律的处罚。

【参考文献】

[1] 王忠, 谢锋. 当前纳税筹划的五种误区及辨析[j]. 财政监督. 2005,(9).

[2] 王国华, 张美中. 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m]. 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4. 29.

[3] 张英明, 吴冬梅. 对纳税筹划问题的理性思考[j]. 经济与管理. 2005, (5).

[4] 胡俊坤. 漫谈纳税筹划之五种误论[j]. 财经沙龙. 2003, (4).

[5] 胡俊坤. 纳税筹划误论种种[j]. 税务纵横. 2003, (5).

[6] 漆婷娟. 税收筹划的三个理论问题探讨[j]. 江西财税与会计. 2003, (10).

[7] 李占国. 纳税筹划的涉税风险及其涉税误区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04, (9).

篇8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

什么是“纳税筹划”?到目前为止,还难以找到一个非常权威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其定义至少应表述出以下几层意思:一是纳税筹划必须是不违反税法的;二是纳税筹划是事先进行的计划;三是纳税筹划的目的应是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最小化。

有关“纳税筹划”的概念,国内外的学者也有相应的论述:

国际财政文献局(InternationalBureauofFiscalDocumentation,IBFD)在其《国际税收词典》(IBFD:InternationalTaxG1ossary,Amsterdam1988)中对纳税筹划是这样表述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经营和私人实务的安排以达到减轻纳税的活动”。

美国南加州W.B.梅格斯博士在与别人合著的《会计学》中讲道:“人们合理而又合法的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尽可能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纳税筹划……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是纳税筹划的目标所在”。另外,他还讲道:“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的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的少缴所得税,这个过程就是纳税筹划”。

张中秀在其主编的《公司避税节税转嫁筹划》一书中从“纳税筹划”所包含的方法上给出了纳税筹划的定义。他指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非违法的避税方法和合法的节税方法以及税负转嫁方法达到尽可能减少纳税的行为”。可以用公式表示:纳税筹划=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

综合以上几层意思,我们可以对“纳税筹划”下这样一个定义:纳税筹划,又称税务筹划、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企业纳税筹划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意图,就是站在纳税人的角度,在守法的前提下,谋求最大限度的“省税”。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目标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范围比公司所得税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是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后实行的,它把原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统一起来,形成了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它克服了原来按企业经济性质的不同分设税种的种种弊端,真正地贯彻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实现了税制的简化和高效,并为进一步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

有效开展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定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目标。纳税筹划目标,是指通过纳税筹划要达到的经济利益状况。它决定了纳税筹划的范围和方向筹划策略,是纳税筹划应当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将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目标应定义为:在法律认可且符合立法意图的范围内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这种定位,既克服了节税目标的狭隘性,又排除了不符合立法意图的避税问题,是企业定义其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目标的正确选择。

2、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派生目标是涉税零风险

如果说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第一个目标,那么,实现涉税零风险就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第二个目标,也是税后利润最大化这一税收筹划根本目标的派生目标。因此,在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中,为了实现日常稽查涉税零风险目标,企业必须要强化其内部管理制度,尤其要着重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创造平稳、有序的内部税收筹划环境,以备顺利通过稽查部门的日常检查。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对税法的理解不到位,普遍存在着税收风险较高的问题,所以税收筹划需要把规避税收风险、实现涉税零风险纳入进来。这使得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目标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三、企业所得税筹划策略

根据我国税法法规的相关规定中对税率、减免内容、法定扣除项目等的一系列规定,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税务筹划:

1、合理利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展税务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后,遵循国际惯例将企业所得税以法人作为界定纳税人的标准,原内资企业所得税独立核算的标准不再适用,同时规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应汇总到总机构统一纳税。不同的组织形式分别使用独立纳税和汇总纳税,会对总机构的税收负担产生影响。企业可以利用新的规定,通过选择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企业从组织形式上有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选择论文提纲怎么写。其中,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与义务的实体;而分公司是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需要由总公司承担法律责任与义务的实体。企业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分支机构盈亏、分支机构是否享受优惠税率等。选择方案具体见表2-1。

 

表2-1 分支机构组织形式选择方案

税率选择

优惠税率

非优惠税率

盈利

子公司

分公司

篇9

一、引言

在企业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相应的成本。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在纳税筹划的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控制纳税筹划成本。文章分析了企业纳税筹划的概念、目标、构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纳税筹划成本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控制企业纳税筹划成本的实际工作发挥借鉴指导作用。

二、企业纳税筹划的概念与目标

纳税筹划是现代企业理财的重要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就其概念来看,它是指纳税人为了实现纳税最小化和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对自身经济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一种活动。纳税筹划在改变纳税成本的同时,也会使企业的收益、成本、费用等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总收益的变化。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纳税筹划的目标应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一致。纳税筹划使得企业减少的成本应该大于企业其他项目增加或者减少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企业的收益,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其目的不仅仅是使纳税人的税负最小,而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纳税筹划的成本构成

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相应的成本,其成本构成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固定税收成本。它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款。不管企业采用何种纳税方案,它们都得向国家缴纳一定量的税款。在企业经营状况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款是一个常量。固定税收成本可以称为企业的最优纳税成本,是企业在最优纳税筹划方案下向国家缴纳的税收金额,也就是企业所承担的最小税赋。

2、变动税收成本。从数量上来看,可以解释为企业所承担的正常税收负担和固定税收负担的差额。其产生原因可能是纳税筹划方案存在着缺陷,或者是不能选择最优方案而多支付的成本。税收成本出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对管理成本和机会损失成本的考虑,也可能是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存在着失误。

3、纳税风险成本。其产生原因是选择某项纳税筹划方案可能发生的损失,并且与方案的不确定性呈正相关。方案越不确定,越有可能出现风险成本。具体成本包括税收滞留金、罚款、声誉损失成本等等。

4、纳税管理成本。它是指在缴纳税款的时候,所支付的办税费用、税务费用等等。企业在纳税的时候,由于以下影响可能发生纳税管理成本:申报纳税而出现的办公费;购置计算机、报税机而发生的费用;向税务事务所进行咨询、委托税务师办理纳税等事情而需要缴纳的中介费用;配合税务机关检查和指导,接待税务相关人员而发生的费用。

四、企业纳税筹划成本的控制途径

为了降低纳税筹划成本,促进企业减轻税负的目的顺利实现,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控制纳税筹划成本。

1、区分成本性质,努力降低筹划成本。纳税筹划成本不同,其性质也不仅相同,应该根据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纳税筹划成本当中,有的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来规避,有的则必然发生,不能规避。因此,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成本,对于可能发生的成本,应该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必然发生的成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降低其成本。

2、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强化纳税筹划。在筹划纳税方案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降低纳税成本,忽略其它费用的增加或减少。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方案的实施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任何方案的实施,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发生其他的额外成本,只有发生的额外成本小于收益的时候,纳税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

3、政企相互协同,减少纳税管理成本。企业管理成本的发生弹性很大,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往往会降低管理成本。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必须加强企业、税收部门、其它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发挥相互之间的合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企业能够自动处理各种缴纳税费的信息,并能够进行实时缴纳税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减少企业现场办税的麻烦,还能够打破缴税的时间、地点的限制,降低企业办税费用,减轻办税的劳动强度,将来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4、提高人员执业能力,控制纳税风险成本。一方面,应该注重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当面临不确定性的事情的时候,财会人员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则,根据自身的经验,对某一事项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财会人员具有很大选择和判断余地,因此,财会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分析、决策、选择、判断能力,为企业提供准确、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提高办税人员的业务技能,增强纳税观念,严格按照税法办税,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避免因办税人员工作失误而导致企业纳税成本增加。

五、结束语

总之,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相应的成本发生,其成本构成是多方面的。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知道这些成本的构成,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尽量降低纳税筹划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捷.浅议企业纳税筹划[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2]朱文娟,陈岩峰.探析企业纳税筹划成本及其控制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9(13)

篇10

关键词:

纳税筹划;风险防范;对策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税收,不管是企业法人还是自然人,都应该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依法纳税,因此,纳税筹划是现代企业用好税务政策的新课题。企业作为纳税人,必须了解税法及财务会计制度,恰当地运用税法上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及特征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纳税筹划也称税收筹划,英文可表述为。是纳税人依据政府的税收政策要求,在许可的法律范围内,事先对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纳税筹划,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纳税筹划的特征

1.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符合税法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纳税活动,它与避税、偷税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避税是钻法律的空子,试图通过与立法意图相悖的合法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偷税是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实现偷税的目的,是一种公然违法行为。而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确定采用的一种在税法范围内可实施的纳税方案,它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是税收政策应加以引导和鼓励的。

2.纳税筹划具有前瞻性。税务筹划是对企业未来收益最大化所进行的可行性纳税规划,以此来指导预期收益的实现,因此具有前瞻性。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不是把企业个别税种负担的高低作为参考要素来关注,而重点是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要关注每个税种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一种税减少了,另一种税就有可能增加。此外,纳税筹划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税负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企业股东权益一定增加,相反,有可能会减少企业股东权益。因此,要从大局着眼,科学合理地设计纳税筹划方案,才能实现纳税筹划所要追求的目标,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纳税筹划具有时效性。企业的发展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税收法律法规也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不断加以完善,为此,应立足现实,策划企业纳税方案,并做到实时跟踪调整、修改纳税筹划方案,以获取最大的机会成本和实现最大的企业价值。

4.纳税筹划具有专业性。随着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出现,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贸易总量不断扩大,所涉及的不同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一些贸易往来比较突出的企业一定要做好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采取自我设计与专业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例如聘请专业的税务、税务咨询机构共同进行纳税筹划。

二、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成因分析

企业在享受纳税筹划带来节税和减轻税负等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风险。因此企业在纳税筹划时要克服盲目性,重视风险性,缜密考虑可能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并进行系统的成因分析。现归纳如下:

(一)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政策风险是系统风险,其不确定性是在国家政策执行过程中显露出来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

1.政策选择风险。是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对税收政策、税收的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所带来的风险。国家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区域性特点,了解和把握好政策尺度是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必备的功课,做不到这点,选择政策不当造成的风险就会随时发生。

2.政策变化风险。国家政策也好,税收政策也好,都是为经济环境服务的,经济环境变化了,政策的时空性和时效性自然就会随之变化。除非政策的变化没有超出纳税筹划范畴,便可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经济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经济环境和税收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纳税筹划设计与实施。在积极的财税政策下,国家推行减免税或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增加投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相应的,企业的税负会减轻。相反,在消极的财税政策下,国家推行提高税收政策,限制投资,制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相应的,企业的税负会增加。另外,国家会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或不同的产品和行业实行有差别税收政策,这种有差别税收政策是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推出的,势必给纳税筹划活动带来潜在的风险。

(三)纳税筹划企业信誉较差导致的风险有证据表明,有些纳税人经常发生偷逃税款行为,结果被税务机关列为“黑名单”,每当核缴税款的时期,税务机关会对信誉较差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稽查和审核,次数不定,甚至还要推出较为严苛的纳税申报条件,并委派业务人员进行纳税申报监督跟踪执行。这样纳税主体需花费大量的时间随时应对税务机关的稽查,增加了纳税的经济成本。这样的纳税信誉对企业的社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企业信誉风险由此产生。

(四)企业纳税筹划缺乏法律意识导致的风险即能节税,又能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要求,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要掌握好的一个度量。体现该度量的标准就是法律意识。提高税收法律意识,将经常遇到的不确定因素纳入法律轨道,就能规避法律风险,同时享受到政策上的优惠。然而,有些企业为了最大可能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总会从会计政策的选择上进行可行的变通,以此来满足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如若变通或选择的“度量”把握得不恰当,企业就要面临被追缴税款、缴纳滞纳金或罚金等的法律责任,严重者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五)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税务行政执法是检验纳税筹划是否合法的必需工作过程,然而不规范的执法有可能导致纳税筹划面临失败的风险,使企业精心设计的纳税筹划方案成为一纸空文。税法上规定的纳税范围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是否列为应纳税范围需要税务机关的判断来确认,因此提高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十分必要,否则,因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偏低也会导致纳税筹划风险产生。

三、防范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策略

通过对纳税筹划风险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的阐述,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规避风险的产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防范。

(一)提高税务筹划风险意识,重视对税收政策、税收知识的学习第一,企业当务之急要加强税收政策的学习,将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全面、深入、准确地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之中,以此来测量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优化选择,确保在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实施企业纳税筹划。第二,企业要时刻关注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动。国家政策的变化是影响企业纳税筹划方案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跟踪国家政策的变动,适当调整纳税筹划方案,既能为企业规避纳税筹划风险,又能为企业增加效益。因此,企业在工作过程中,要将自身生产经营的相关信息与税收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在一起加以研宄,提高纳税筹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入手,确定一个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纳税筹划方案。

(二)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系统是科学的管理系统,符合纳税筹划企业的特殊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性、复杂性,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它可以检测不尽完善的纳税筹划方案,及时进行修正,使风险在潜在之中被解除。具体设置如下:

1.构建纳税筹划信息系统。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整理和收集纳税人应遵循的税收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密切关注其变化对企业涉税事件的影响,并在税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有针对性地调整税收筹划方案。

2.将纳税筹划要素加以量化。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对量化的指标设置权数,求其期望值、方差,同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建立动态数学模型或风险距阵模型,并与同行业或相关行业中的标杆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方案的对比分析,查找问题,对症下药,从而制定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联系节税是企业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能否实现节税目标,税务机关认可至关重要。既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能得到税务机关认同,纳税筹划所期盼的利益才能实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很多活动处于法律的边缘线上,一些问题、概念界定模糊,很难让纳税筹划人员准确把握其界限。因此,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明确税收政策的规定,紧跟形势,更新观念,与税务机关加强沟通和联系,掌握税务机关税收征管业务的具体方法与项目,及时请教,获取指导。

(四)重视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为保证税务筹划目标的实现,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纳税筹划成本和纳税筹划收益是相辅相成的,有收益必有成本发生,收益大于成本的纳税筹划方案才是正确的、成功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失败的。一个优秀的纳税筹划方案是舍小顾大,即在税负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整体获利最大。另外,企业要站在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设计纳税筹划方案,使其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即正确处理好个别利益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五)提高企业纳税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纳税筹划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纳税筹划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这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施之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多种渠道开展对纳税筹划人员培训,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包括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提升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和经济预测能力,即能够运用税法武器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运用专业知识规避纳税筹划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现代企业始终要追求的目标,而纳税筹划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充分利用纳税筹划赋予的权力,结合政府的政策,配置好资源,对企业实现更大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彬.企业税务风险的规避与化解[J].现代商业,2008,(05).[

2]邹春来.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应对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3]董伟.筹划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商情,2009,(26).

篇11

一、纳税筹划风险概念

纳税筹划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活动时,存在各种难于预料或控制的因素,是企业通过纳税筹划得到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是收益具有不确定性。纳税筹划的目的就在于使企业获得税后利润最大化,这种在税法边缘的操作,必定存在一定的风险。

纳税筹划发展至今,已经获得企业间的广泛认可,以及税务系统的关注,所以现阶段的纳税筹划工作不只是为了减少税费,而且要减少纳税筹划方案的失败,在风险与收益中,需要企业增加经验和实践,来把握纳税筹划的一个合法范围。

二、纳税筹划风险产生原因

(1)对于纳税筹划过程中产生的总成本估算存在困难。纳税筹划的成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具有不确定性,涵盖的内容多而且杂,又不利于成本的计算。在实际企业活动中,企业只关心利益而忽视成本,所以总成本的估算更加困难。

(2)执法人员的工作水平。税收执法人员对税法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由于纳税筹划打的是税收制度的球,由于税收执法人员的认知程度问题,使企业呈上的合法的纳税筹划行为认定为偷税、漏税。这样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加重了税收成本,让企业承担筹划失败的风险。

(3)税收政策的复杂多变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而我国的税收制度起步较晚,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滞后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重视税收制度的建立,维护社会公平。因而对于纳税人来说,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纳税筹划是一种持续工作,那筹划的结果随着试制改革呈现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导致风险。

(4)企业纳税筹划人员的技术水平。纳税筹划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纳税筹划人员要求很高,既要熟悉国家税收政策,又要求掌握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盈利情况等。我国的纳税筹划起步晚,缺少这种专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三、纳税筹划风险控制

为了使企业能够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所面临的纳税筹划风险,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必须进行有效地纳税筹划风险控制。结合纳税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对纳税筹划风险进行性控制。

纳税筹划风险控制是指在纳税筹划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以使风险程度达到最小化,通常利用防范和减轻两种手段。防范的目的在于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减轻的目的在于减轻风险损失的程度,风险防范需要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有利于减轻风险。

(一)事前控制的主要内容

(1)制定纳税筹划风险控制目标。纳税筹划风险控制目标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纳税筹划风险最小化,包括损失前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损失发生后的风险控制。减少分析按事故的发生,准确进行会计核算以及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当发生风险事故时,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2)对纳税筹划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对信息准确把握,更有利于规避风险,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悉纳税主体对纳税筹划不同要求,这是纳税筹划的前提。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的税种、税率、免税、减税、退税等都不同,故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纳税筹划方案。

(3)外部税收环境的具体情况。近年,我国进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改革,面对这种的改革,企业应该洞悉其中的机遇与挑战,及时转变自己纳税筹划政策与目标。税收法规是处理国家和纳税人关系的尺度,纳税筹划不能违背法规,抓住税收政策可以利用之处,紧跟时代的潮流,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4)提高企业纳税筹划人员的工作质量。国家经济情况的灵活多变和企业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纳税筹划的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同时也对纳税筹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统筹谋划能力。企业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二)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事中控制是指纳税筹划在设计和选择的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提高警惕性防止纳税筹划方案的失败。首先是进行依法纳税,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法符合国家的税收政策,不钻法律的空子,要合理合法,降低纳税筹划失败的风险。其次,纳税筹划活动要与企业财务活动相承接,有效控制纳税筹划风险和财务风险。最后,清楚纳税筹划的各个环节,随时监控数据的变化,调整纳税筹划的策略和目标。

(2)事后控制是指在完成纳税筹划后,对实际纳税税额进行分析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纳税筹划起导向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纳税筹划的水平。首先是评价对税法的遵守程度,如果企业严格按照法律办事,那么纳税筹划方案趋于稳妥,风险性小。反之,风险性大。其次,比较企业纳税筹划实施以前的税负和纳税筹划实施以后的税负大小,得出实施纳税筹划后的利与弊,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发扬优势,规避劣势。最后,与税收机关进行沟通和协调使企业纳税筹划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税务机关关系的好坏对纳税筹划的成败有一定的影响。

四、结论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税收,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和个人的法定义务。国家征税与企业纳税看似是两者对弈,其实企业利用纳税筹划进行节税,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易于发现国家税收制度与政策的缺陷和漏洞,从而促进税收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樊福仙.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分析及防范[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S2).

篇12

当前,纳税筹划已经成为了会计领域中的核心内容,其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日渐完善,赋予了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更多的主动权。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内容,而纳税筹划则是财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所有实力雄厚的企业都会构建行之有效的纳税筹划体系,作为纳税筹划的依据。做好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工作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帮助。

一、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其流程

(一)意义

增值税指的是国家对商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新增的价值所征收的税,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落实税款抵扣制,涵盖在流转税领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均有紧密的联系,企业在完善的纳税筹划下,不仅不需要缴纳较高的增值税和税费,还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效率。

此外,企业在进行增值税筹划工作时,必须严格按国家税收法规,制定能够有效应对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增值税计划,从而避免增值税出现过高的税收成本,实现税收收益最大化。

(二)流程

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共具有以下流程:一,系统收集和整理对增值税纳税筹划有帮助的各类信息;每个企业的经营情况、经营范围都不一样,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来制定纳税筹划计划,从战略目标、经营需求、经营状况等角度出发掌握策划主体的需求。二,深入分析企业的涉税环境;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开展前,应先深入分析企业当前所处的涉税环境,系统总结归类财税政策等资料,通过与国家税务机关协作,进一步加快了企业纳税筹划的进度。在实力雄厚的企业中,可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税收数据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目标;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根本原因是实现价值最大化。不同的企业所采用的纳税筹划目标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企业以降低纳税风险为纳税筹划目标,有的企业以资金的有效利用为纳税筹划目标;等。四,确立行之有效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企业在组合筹划技术,深入分析潜在的风险后制定一系列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方案制定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分析论证方案的可操作性、科学性,以最终确立优势最大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五,全面贯彻落实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企业在明确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后,还应将方案及时交到管理部门中,由管理部门对方案进行系统审批,审批认可后方可运用到实际中。企业应对方案执行过程加强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有效处理,比如工作人员的操作缺乏规范性、纳税筹划方案存在不完善之处等,可通过信息反馈机制综合评价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的成效,以明确方案是否满足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多端,对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与执行过程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导致方案执行结果和企业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企业应及时分析和反馈存在的差异信息,确保决策者能够对方案及时有效调整。

二、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措施

(一)通过各类销售方式开展纳税筹划

首先,商业折扣;指的是企业结合现代市场的供需要求,为了提高商品销售量而适当的扣除商品标价。国家税法明确规定,当销售额与折扣额同一天存在在发票上,将折扣后的销售额作为征增值税。其次,现金折扣;指的是为了使顾客尽早付清款项而提供的一种价格优惠。现金折扣是在货物销售后而产生的,属于具有融资性质特点的理财费用,因此不能在销售额中进行现金折扣,应全额计征增值税。或者对合同规定加以调整,将现金折扣变为商业折扣,从而发挥节税作用。最后,销售折让;指的是当货物已经销售出去,因其质量、规格等问题消费者未退货,但销售方适当的给予价格优惠。国家税法中明确指出,可在货物的销售额或者应税劳务销售额中扣除销售折让,剩下的余额作为计缴增值税,不过需要消费者填写《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并递交给主管税务机关,销售方在此基础上开具红字发票。

(二)培养一批专业的纳税筹划人员

一批优秀的纳税筹划人员是实现预期纳税筹划效果的关键。所以应不断强化纳税筹划队伍的建设力度,尤其要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虽然企业中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很多,但这些人员的素质水平、业务能力各异,多数财务人员实际中并没有掌握企业预期的纳税筹划目标、筹划流程等。尽管有部分优秀财务工作者逐渐进入到领导岗位,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统领性作用,也十分了解纳税筹划各工作环节,但因涉及的工作较多,很难有空再涉及这项工作。所以企业应重视对纳税筹划人员的培训,不仅开展入职培训、晋升培训,还应开展有关于纳税筹划的内容培训。

(三)落实减免税政策

现阶段,我国增值税优惠政策具体涵盖了两方面:一方面是在特殊情况下,为某一特定行为提供相应的减免优惠,比如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的项目在整体投资额内进口自用设备,除了《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及《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中涉及到的商品外,其他的商品均应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另一方面,为特定产业和特定行为提供相应的税收减免优惠,比如农业生产资料、化肥生产销售免征增值税,等。对于旧货销售、水泥、医疗卫生等行业,均具备一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企业可将各类优惠政策整合到一起,发挥共同的优势,从而提高纳税筹划效益。与此同时,对减免税政策的使用过程中,企业还必须清楚了解自己在增值税纳税链条中的具置以及税收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涉及下列几点:一,突出公平性;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应贯彻落实会计制度及其准则,以有效确认、计量会计收入要素,只要发现计量标准和税法背道而驰的,严厉禁止对会计账簿记录私自整改。对当期应交税额计算过程中,要以税法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据明确具体的应税销售额,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当前需要缴纳的税额,做好缴纳税款的申报。二,强化财税合作力度;会计准则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制订,税收法规是由国家税务总局制订,由于这两个部门的目标不相同,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各自出台的政策法规存在冲突问题,不过关于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间出现的某一短期差异,这两个部门可以经过及时沟通交流来避免。从制度层面的角度出发,这两个部门建立良好的协调沟通关系,能够构建以彼此为代表的协调机构,任何时候都紧密联系,很好的保证了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协调一致性。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加强合作,尽可能的减少彼此间的冲突矛盾,节约成本,及时了解会计准则与税法间的不同之处,从而保证两项规定的顺利实施。如果实际购买的原材料属于应税货物,所销售的货物则具有免税性质,那么将会实现较好的节税效果。

(四)多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扩大了增值税抵扣范围,因此,企业在经济业务中,应当积极向供应商或者相关单位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此抵减进项税,最大限度的减少增值税纳税额,降低企业税负。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采用以上措施开展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能减小企业的增值税税收负担,使得企业拥有了较高的盈利水平,现金流量也为此得到增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开展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过程中,还应全面考虑因此而带来的各种风险,如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风险等,并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突出增值税纳税筹划的优势,切实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桃红.增值税转型对企业会计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2(10) .

[2]李怀森.增值税转型后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

[3]王云萍.对消费型增值税十个纳税筹划点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0(05).

[4]季松.新增值税条例下增值税纳税人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20111(20).

篇13

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但同时企业也有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纳税筹划。自20世纪70年代纳税筹划进入我国以来,国内学者和实务界就纳税筹划可以降低税负这一点得到共识。但是总体来说,理论研究还是滞后于实务操作,而且对于纳税筹划本身也有很多的误解。纳税筹划误区存在已久,国内学者和实务界也曾意识到,但是没有足够重视。如果不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那么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及实务的推进都将受阻。

一、纳税筹划等同于“避税”吗?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纳税筹划”等同于“避税”。其实不然,“纳税筹划”的范围要大于“避税”,即纳税筹划不仅仅只为了避税。“避税”一词从概念上说,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减除税负的目的(尹晓蓉,2010;王庆奎,2012)。而“税务筹划”的概念,根据我国知名税务专家盖地教授的定义,是“指企业(自然人、法人)根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法,在遵循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运用企业的权力对经营、筹资、投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谋划和对策”(魏旭、王瑞,2012)。上述定义表明,“纳税筹划”和“避税”都有减轻税负这一目的。但是两者的定义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由于纳税筹划是一种法律范围内的事前理财活动,它不仅仅为了减轻税负,更重要的是让企业正确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下,选择合适的纳税筹划方案,让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税后利益。

“纳税筹划”和“避税”在主体上也有所不同。毫无疑问,避税的主体一定是纳税人。纳税人通过税法的漏洞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达到少纳税款或递延纳税的目的。已有文献对纳税筹划主体的认识,基本上都是持单主体论的观点,认为纳税筹划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纳税人,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系列活动。但是也有学者开始意识到,纳税筹划的主体不止一个。笔者也持双主体论的观点。根据辩证法的观点,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征纳双方都应该是纳税筹划的主体。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一方,除了要足额缴纳应缴税额外,还要想尽办法尽量减轻税负,所以才要进行纳税筹划,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利益。而征税方也应该进行纳税筹划,因为开展纳税筹划可以确保国家税收足额及时入库;可以建立良好的税收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新环境;也可以监督纳税人正确实施节税筹划。

二、脱离企业发展战略的纳税筹划有意义吗?

毋庸置疑,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是因为在实务中仍然还有很多人开展税务筹划的时候唯“税务筹划”独尊,没有真正考虑企业发展的战略,甚至最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来衡量,纳税筹划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一点正效应,反之是负效应或者无效益。究其原因,这样的纳税筹划在得到税负减轻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非税成本。如盖地(2012)在《税务筹划:目标、原则与原理》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非税成本是企业因实施税务筹划所产生连带经济行为的经济后果。非税成本包涵的内容很多,具有复杂性,其中有可以量化的内容,也有不可量化的内容。通常认为,非税成本包括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组织协调成本、隐形税收成本、财务报告成本、沉没成本和违规成本等。总之,脱离企业发展战略的纳税筹划是没有意义的。

凡事不能舍本逐末。不能舍“企业”之本,逐“税收”之末。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主体是逐利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典型代表,也是以盈利为目标,盈利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企业在这一主旨下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根据发展战略制定经营目标,而经营目标就决定了纳税筹划的范围。无论如何,纳税筹划不能凌驾于经营目标或者发展战略之上;否则,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很可能与企业的终极目标南辕北辙。

因此,企业不能短视纳税筹划所带来的短期收益,而应该高瞻远瞩,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

三、防范涉税风险的纳税筹划就能成功吗?

目前有关纳税筹划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主要讨论纳税筹划的定义、目标、特征等理论体系;第二类重点在纳税筹划的方式上,试图找出有效的纳税筹划方式;第三类剖析纳税筹划的风险以及防范风险的举措;第四类主要是实例文章,谈纳税筹划的具体应用。但是,读者常误认为企业如果能把这些已经意识到的涉税风险都规避掉或化解掉,那么纳税筹划就能成功。殊不知,纳税筹划是个系统性强、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不只是防范涉税风险那么简单。纳税筹划要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下,根据纳税人的发展战略进行,并且要根据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这样才能提高纳税筹划成功的几率。纳税筹划本身是个事前的策划行为,但是它最终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反馈。

且不提纳税筹划本身属于系统工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会影响纳税筹划的成功,单就防范涉税风险来看,也不可能穷尽所有涉税风险,更谈不上一一规避或化解这些风险。无论是外部的涉税风险还是内部的涉税风险,除了已经被人们意识到的,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会影响纳税筹划的整个过程。我们要把纳税筹划的涉税风险全部找出来让人们意识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纳税筹划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才有可能成功。

纳税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决策应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时务必要把握宏观,着眼微观,仔细研究纳税筹划方案并根据环境变化与时俱进,真正发挥纳税筹划应有的作用,给征纳双方都带来利益。

(作者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筹划:目标、原则与原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2] 刘金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的意义[J].北京:中国外资,2012(12).

[3] 曹中立,张晓军.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兰州:财会研究,2012(21).

[4] 邢桂云.论企业纳税筹划[J].武汉: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

[5] 杜秀鹃.企业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J].北京:冶金财会,2012(10).

[6] 支蕾.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其防范分析[J].北京:中国外资,2012(11).

[7] 刘海燕.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12).

[8] 付峰岩.浅析纳税筹划[J].北京:中国外资,2012(22).

[9] 陶志君.浅析我国企业的纳税筹划[J].石家庄:科技风,2012(19).

[10] 曾嵘.试论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及改进措施[J].武汉: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

[11] 魏旭,王瑞.税收筹划新论[J].大连:财经问题研究,2012(11).

[12] 李文斌.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分析与探讨[J].北京:商场现代化,2012(29).

[13] 彭飞.税务筹划的动因分析[J].天津:现代会计,2011(2).

[14] 卢贝.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探析[J].北京:中国外资,2012(12).

[15] 陈飞.企业纳税筹划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长春:企业研究,2012(14).

[16] 孙爱玲,滕淑珍.纳税筹划中的常见误区[J].武汉:财会月刊,2012(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