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航天航空技术论文

航天航空技术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航天航空技术论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航天航空技术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45-02

引言

航空航天代表了科技和工业发展的最前沿,是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满足经济建设、增强国防安全和加快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航空航天类高校教育,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人才是服务我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需求。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关键。当前,以美、俄为代表的航空航天大国都建设了自己特色的航空航天专业院系,开展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经验。论文旨在通过材料的梳理,了解国外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培养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总结经验,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一、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一)美国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美国是世界上航空航天类研究最发达、人才培养最成功的国家,其人才培养主要依赖其国内的大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教学与科研由航空航天系负责,下设三个部门,分别是信息部、航空系统部、飞行器技术部。信息部分主要研究航天系统有关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技术,如卫星通信、高空侦察、空中通信、集成防御系统等,负责教授导航、制导、控制、通信、网络、实时软硬件系统等课程。航空系统部门主要研究航空航天高复杂性系统的设计、制造、操作方法,教授最优化方法、故障诊断、系统容错等课程,建有人机实验室、空间系统实验室、国际空运中心、操控台研究中心、复杂系统研究实验室等。飞行器技术部门负责计算方法、流体力学、推进技术、材料科学、结构技术等的研究和教学,建有宇航计算设计实验室、空气涡轮实验室、宇航微小结构协会、空间推进实验室、先进材料和结构技术实验室等。

斯坦福大学航空航天系隶属于工学院,承担航空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该系的研究领域包括空气弹性变形及流体仿真、飞行器设计与控制、应用航空动力学、空气声学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动态系统计算、机器人控制、复杂材料与结构、湍流模拟、推进、高超声速流体、导航、控制系统辨识与优化、卫星工程、湍流与燃烧等。

(二)俄罗斯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俄罗斯也是航空航天强国,开设航空航天专业的主要学院有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建于1930年,拥有12个学院,56个系,128个实验室,3个设计局,几个计算机中心,一个实验工厂,一套运动航空训练设施,一个莫斯科附近的飞机场,两个科研机构(应用力学和电气力学,低温研究)。该学院通常以数字编号代替学院名称,从一院到十二院分别为航空工程院、发动机院、控制系统院、信息与电力院、无线电电子学院、经济与管理院、航空航天院、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院、应用数学和物理院、应用力学院、人文科学院、预科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拥有空间研究及高技术学院和航天技术学院,设置了飞机制造系、航空发动机与能源装备系、飞行器管理系统系、航空导弹技术系、飞行器无线电技术系统系。

(三)欧洲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在其工学院设置了航空系,主要负责飞机设计制造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包括航空动力学与航空结构学两个研究方向。航空动力学方向包含流体基础、航空飞行器设计、控制、生物医学、环境与工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航空结构学方向包括计算力学、冲击与损伤、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法国国家高等航天航空学院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欧洲航天业发展的中心地带,致力于培养顶尖的技术工程师,在研制协和式客机的工程师当中,有许多就是从法国高等航天航空学院毕业的。学院下设5个系和一个研究中心,分别是空气动力学、能源、推进系、结构与材料力学系、光电子与信号系、语言文化艺术系、航空宇航中心。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一)学位与专业设置

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多数是本科四年,研究生二年,英国有本科3年,研究生1年。俄罗斯不同,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预科1年、本科4年、硕士2年、博士3年。在学位设置上,各个院校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学学士、航空工程理科硕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与宇航工程学士、航空学理科硕士、航空与航天学理科硕士、机械与航天工程理科硕士。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课程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MIT)航空与航天专业是美国同领域中最有名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世界闻名。MIT航空与航天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方向:航空与航天科学工程专业和航空与航天信息科学工程专业,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都建立在航空航天基础(核心)课程上,下面分别以A和B代指这两个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和系课程构成。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包括基础科学课程(6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课程(8门)、科学与技术限选课程(2门)、实验课程(1门);系课程包括系核心必修课程、专业课程、试验与进展课程,其中系核心必修课程包括一体化工程I、II、III、IV,计算机和工程问题求解引论,自动控制原理、动力学、随机系统分析、微分方程;专业课程中专业A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推进系统引论、航天工程中的计算方法,专业B包括航天系统的评估与控制、数字系统实验室介绍、实时系统与软件、交互系统工程、人为因素工程、自主决策原理;试验与进展课程包括飞行器工程、空间系统工程、试验项目I、试验项目II、飞行器进展、空间系统进展I、空间系统进展II。

(三)学时学分要求

1.学分组成。课程学分组成考虑教学环节,如MIT飞行动力学课程,总学分12分,构成包括课堂3分、实验1分、预习和复习8分。另外还有无学分课程,课程必修但无学分,如普林斯顿没有学分制、强调上课门数,斯坦福大学基础课程要求5门航空航天基础课程,专业课程4选3。英国大学一般不设立学分制,所有学生都按部就班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

2.学分要求。美国大部分学校有明确的毕业学分数要求。如MIT航空航天工程系根据培养计划设课程学分,又分成4类,分别是核心课(core)108、专业领域课(professio-

nal area)48、实验和综合应用(experiment and Capstone)30、非限制性选修课(unrestrictived elective)48,总学分大于234学分。但是在学分数量并不统一,差异很悬殊,如密歇根128学分、MIT大于234学分、宾州州立132学分。航空航天专业必修课比例很高,有的高达90%以上,如斯坦福、佐治亚理工、普渡。另外还有只要求课程而不要求学分的,如普林斯顿毕业要求共36门课。

3.学时要求。有些大学要求学时达到一定数量,如悉尼大学本科至少192学时,研究生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至少144学时。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基础课程设置门数要求,其他按学时要求,数学(6个学时)、技术选修(12学时)、人文社科类选修(45学时)。

三、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培养特色

归纳起来,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在专业培养上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设置宽、窄各有特色。美英等专业设置以宽口径、大类培养为主,基本不针对特定航空航天器划分专业,学生专业方向只是体现在个别课程的选择上。俄罗斯、乌克兰等的专业划分细而精,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几乎整个大学的院系专业就代表了航空航天器的各个不同部分,专业面向具体而明确。二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少而精且多样化特色。美英等课程每学期课程数量相对较少,但课业工作量不少。学生毕业所需学时学分也不少。美英等航空航天专业的课程必修多、选修少,完全学分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反映了航空航天专业的特殊性。课程学习课内外并重,还有较多实践环节、交流讨论、项目设计等。课程的环节丰富多样(如剑桥)。教授授课。三是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在通识教育上,在课程设置中有重视科技写作、科研道德规范、表达与交流、团队协作、人文素质培养和工程师就业指导。在专业教育上,强化多样化实践环节、注重专题课程和生产实习。四是注重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培养。例如南安普敦大学设置有工程管理与相关法律的必修与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在工程实践中如何领导团队、进行项目管理与风险评估、做出决策以及熟悉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还会从工业部门请来客座教师来协助授课,并安排有相应的实践环节。针对个性化培养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较大的选择基数。

四、总结

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是航空航天类研究生人才的后备军。论文主要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学位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时学分要求点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田正雨,李桦.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本科生课程体系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篇2

他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授,也是一位硕果累累的学者,在生命的长河里,他的每一个侧面,都值得我们尊敬。他就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教授宋耀祖。

峥嵘岁月,风云流荡。自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以来,他始终拼搏在热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研前沿阵地,着重对工程技术的研究,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约180篇,与忠合编“热物理激光测试技术”等书籍。这些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为解决工程科技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宽广的理论基础。

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等资助的科研项目以及云南省、日本大金公司等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特别是在工业过程的节能与余热利用领域,以他为技术负责人的学术团队在国内外首次发明了一种热法磷酸生产的新技术,发明专利技术已获8个奖项,其中重要的奖项有“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四届发明创业奖”、“第二届全国杰出专利工程技术奖”等。该发明技术现已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在航天器的热控制技术领域,他被总装备部任命为“载人航天工程(921工程)”出舱航天服专家组成员,为确保“神七”出舱航天服内生命保障系统的正常工作做出了贡献。荣获总装备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彰的“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荣誉证书。

岁月荏苒,当年风华正茂的栋梁之才虽已不复往日的英姿飒爽,但他沧桑的脸庞上却写满了智慧与亲切,他乐于将自己的科研经验与后辈分享,他说在他长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最大的体会是,取得工程技术研究成功的三要素是:基础、实践、团队。其一,“基础”乃是指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往往通过自学去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借助于这些基础知识能通过自学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有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专门的技能;其二,“实践”是取得工程技术研究成功的必经之路。亲临工程现场,参加实验与试验,向一切有实践经验的人请教等都是实践的重要环节。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定研究目标,明确技术难点,寻求与探索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技术途径;其三,“团队”乃是指,在明确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基础上,组织与带领好一支学术团队,在团队内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要发挥每一个团队成员的聪明才智,又要给每一位团队成员创造各自的发展空间。

从踌躇满志的懵懂学子,到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从学识渊博的科研专家,到声望显赫的著名学者,一步步走来,“科研”二字是催促他前进的动力,“勤奋”二字是对他过往岁月最好的注解。近年来,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宋耀祖已从教学科研一线退了下来,他的角色在转变,不变的是,他仍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利用退休后的时间,他还从事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的研究,先后为教师、学生讲授党课10多次,荣获清华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征文一等奖,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专家学者科学与人文论坛”大会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篇3

休闲旅游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显著的休闲性和深刻的体验性等特征,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代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人们休闲意识的逐渐强化,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呈现出休闲方式多样化、旅游时间分散化、旅游活动计划化、休闲诉求层级化、消费更加理性化等特点。本文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探讨城市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对策,希望能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1.珠海市金湾区休闲旅游业的现状

1.1发展势头迅猛。

目前金湾区依托临港工业和河口地理环境特征,交通条件优越,工业和传统农业观光基础条件优越,高端旅游产品硬件条件较好,对海泉湾温泉旅游区、航空城、金海滩、会展、高尔夫、乡村游等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14年金湾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GDP)200.36亿元,同比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1.01亿元,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14亿元,同比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108.65亿元,同比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2亿元,同比增长20.5%;外贸出口39.83亿美元,同比增长43.9%;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407.59万人,同比增长40.8%。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休闲旅游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背景下,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呈现出更快的趋势。

1.2发展面临瓶颈制约。

目前休闲旅游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如集中性的节假日制度对旅游能级的提高起到严重阻碍作用。旅游消费需求具有弹性和多变性,但节假日时间过度集中,使旅游消费需求在同一时间集中释放,导致旅游客流过于集中,交通运输、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区景点承载过量,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满意程度随即下降,旅游消费需求转移,削弱了旅游消费能级的提升。因此,目前的休假制度只适应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却制约和阻碍了高层次休闲度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文化认同也是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目前的大众旅游市场的消费指向基本还是“多景点+低团费”模式的产品,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多数居民尚处于富裕与非富裕之间,另一方面对“无所事事”境界的休闲度假方式还不能完全认同。

1.3市场尚需培育。

休闲度假市场还需要多方共同培育。从政府宏观管理角度而言,要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就要在全社会倡导选择健康、积极的休闲消费和生活方式,制订适合休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制度法规。从游客受教育程度讲,休闲方式的选择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倡导健康的休闲文化和休闲消费,是促进发展休闲产业的重要途径。当然企业的积极参与更是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2.对策与建议

2.1突出品牌,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产业。

以海泉湾温泉度假旅游区为中心,加快海洋温泉旅游产品的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策划内容丰富的活动内容与演出,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景点的线路组合,辐射游艇、沙滩、龙舟等水上项目旅游,形成功能较全的区域性滨海休闲旅游服务。

2.2强调生态文明,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

充分利用辖区内的休闲农庄、果园、鱼塘、农家乐等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结合基本农业的保护,继续保持其传统生产模式,通过系统的展示和解说,将其开发成为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休闲体验项目,学生认识社会的教育基地。

2.3依托国际航天航空博览会契机,发展会展产业。

依托国际航天航空博览会展览中心,结合西区特色产业开发,配套商务会议设施,优先发展符合珠海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展会、品牌展会和国际著名展会,推动品牌展会培育和发展,全面提高珠海会展业的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

2.4突出地域特色,利用本地地理文化资源,发展康体休闲旅游产业。

区域文化的挖掘是旅游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区域文化也是旅游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是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极具优势的战略财富。通过突出区域文化,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塑造形象,可以带来规模化的客源,并大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金湾区历史名人、历史文化、森林生态、金湾高尔夫俱乐部等资源的空间组合优势,将古镇观光旅游、山地运动和高尔夫度假有机组合,依托城镇功能,提高绿化率,完善道路、河湖沿岸和公园等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形成综合性旅游胜地。

将金湾区海洋温泉、高尔夫、游艇、乡村游、航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协调发展,打造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群,推进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图)

3.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政策保障

3.1经济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完善金融信贷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最大范围地消弹休闲旅游领域内的价格歧视政策;做好休闲旅游的财政预算,完善休闲旅游的供应链体系,建立休闲特征明显的娱乐、演艺等的专项资金制度。

3.2社会促进政策。

鼓励个人和企业投资休闲旅游发展,形成社会投资的良好氛围,牢固休闲旅游的社会基础;鼓励公益设施、基础休闲设施等的社会捐赠;大力发展休闲教育,培养休闲旅游的专业人才;增加旅游保险险种,扩大旅游保险范围。

3.3科技支撑政策。

科学技术能够缩短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间距离,能够密切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能够拓宽旅游资源的发掘与利用范围,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新鲜的旅游体验。同时,旅游的异地性、知识性、体验性等诸多特性使其对科学技术的全球共享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密切跟踪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重点关注世界各国高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是加速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关键。

3.4环境优化政策。

关注生态文明,加速生态恢复;重视休闲场所和社区的旅游氛围的营造;建立软、硬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监督保障机制。除制定并落实完善的休闲旅游政策保障体系之外,随着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应该针对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修改,修订不合时宜的条文,完善政策内容。同时,还要明确大政策下的小细节,维持政策的连续性,拓宽政策实施的渠道,保障政策的顺畅推行,最终确保休闲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卫武.我国休闲旅游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旅游科学,2007,6:1-5.

[2]王蔚.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博士论文,山东大学,2010.

[3]邓小海,曾亮,罗明义.国内休闲旅游产业研究文献分析.旅游研究,2014,10:45-47.

[4]黄群玲,刘晓平,梁琪.中山市休闲产业定位及结构分析.韶关学院学报,2009,6:23-25.

[5]罗自力,温萍.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定位思考.农村经济,2007,3:12-14.

[6]张颖.产业转型视角下的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探析.商业时代,2013,9:20-22.

[7]程琳.桂林旅游产品转型研究.硕士论文,广西大学,2008.

[8]蔡磊,张莉.我国城郊健康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1,12:28-30.

篇4

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SWOT分析,是从幸福航空公司面临的发展优势、发展劣势、发展机遇和发展调整各个方面,全面解析幸福航空公司当前发展战略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构建思路,为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重构,提供前导性研究支持。

1.优势分析

第一,政策环境良好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快车道,2010年GDP总量已跨过40万亿大关,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1999年总书记在西安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将西部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历史任务和基本国策来抓,从中央层面实施了较大的扶持力度。2009年国务院将西安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批准了西安阎良国家航空航天基地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申请,推出以建设大西安为引擎辐射整个关中――天水一线城市带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带建设规划。同时,民航总局在2010年开始试点民用航空旅游业的发展,而西安-蒲城-阎良-秦岭一线作为先导性产业发展试点基地,已然开始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陕西省、西安市也将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无论从国家宏观层面,还是地方中观层面,以及企业发展政策层面,当前阶段,是西安航空业企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时期。

第二,区位优势明显

幸福航空公司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中心,依托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现西部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首先,西安本身就是我国传统的航空航天产业科研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航空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力资源。其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阎良飞机城和国家航天航空产业基地以及蒲城等地民用航空旅游业试点发展,为西安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使得幸福航空公司等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具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发展根基。再次,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城市,不仅具有对西部航空市场的强大辐射力,同时也是全国乃至世界航空市场中关键的战略高地。幸福航空公司以西安市为中心基地,天然地享有坚实的产业积淀和人才支持,同时又获得了西部航空市场广阔的战略发展纵深,也为未来幸福航空公司发展壮大后走向全国和迈向国际提供了天然地地利条件。

第三,硬件技术先进

幸福航空公司自成立以来,订购选用的主飞机型是当今国产飞机中最先进的新舟60机型,该机型融合了国外先进机型设计理念,同时在我国航天工业数十年发展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航空航天天体环境设计而成,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优良的航空性能。同时,驾驭这些主飞机型的飞行机师均来自东方航空等国内著名航空公司资深航天飞行员,具有丰富的航空作业经验,而且,幸福航空公司还拥有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飞机维护技师队伍,对所用飞机定期进行专业保养和维修,确保了在硬件技术上具备对国内同类型区域民用航空公司的相对优势。

2.劣势分析

幸福航空公司目前发展战略是基于幸福航空公司作为西部航空业后起之秀的角色定位和历史发展情况而产生的。幸福航空公司当前经营发展战略劣势可以从组织管理、产品服务、市场营销以及资源整合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第一,组织层级较多,管理体系僵化

组织管理体系是幸福航空公司运营依托的主要管理、决策和执行体系,影响着幸福航空公司发展的模式选择。幸福航空公司目前组织管理体系采取的是国企传统的垂直式管理方式。这种组织管理框架,按国企领导级别划分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内部管理等级制度严格,职能部门与公共服务部门交相混杂分工不清,而且其中中间层级设置较多,工作岗位权责匹配度不高,各层与各部门间协调成本较大,整体管理框架过于机械僵化,针对员工和各级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极不健全。

第二,业务结构单调,服务缺少纵深

东方航空公司以在中国西部支线航空市场提供中短途航空交通服务为主要业务发展内容,目前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西安为基地,覆盖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四川和新疆等多地多个城市的地方支线航空服务网络。但就具体提品服务的形式而言,多为常规性的线路,没有充分凸显出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显得服务比较平淡,产品结构比较单调,和大的全国性航空公司存在同质性竞争,而且在服务上,目前强调的是在航服务,而较多忽视了航前和航后的服务。

第三,市场营销手段传统,智力支持严重不足

幸福航空公司在市场营销方面,基本沿用传统营销手段,以专业销售人员和机械营销方式为主,虽然不断提升营销理念,提出渗透营销概念并初步将之运用到公司的营销实践中,但总体来看,尚没有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营销渠道和手段体系。幸福航空公司2011年市场开发资金分布中,电视、广播、专业期刊、报纸、电话等渠道推广占比均在10%以上,而在网站建设、微博推广、博客推广和移动传媒推广上比例均比较低,特别是微博推广上甚至仅为3%,而当前航空客户群体中以网站和微博为信息接收渠道的比例已经超过70%,这种市场推广的渠道构成显然与当前航空市场和客户信息接收偏好是不相符合的。

第四,发展战略格局较小,影响公司全面跃进

就幸福航空公司总体发展情况而言,无论其组织管理、还是产品服务,抑或市场营销等等方面,之所以存在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幸福航空公司本身在发展定位和战略格局制定上,囿于地方航空公司、特别是西部民用支线航空公司本身局限,无法从更为广阔的商业运营视角和长期市场发展动态过程去看问题,导致战略制定总体格局较小,战略基本视界较为短视。

3.机遇分析

第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与国际港务区契机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潜在的机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首先必须要发展的就是航空等基础交通事业,西安已经明确要建设中国西部国际航空港和国际航空航天基地,因此幸福航空公司发展航空交通业务正当其时。此外,西安建设 灞国际港务区,将航空与物流两者结合为一体,积极拓展航空业发展的产业半径,更是为幸福航空公司将单纯航空服务拓展向航空物流综合服务进行产业链扩展提供了绝佳切入点。

第二,国家民用航空旅游业发展契机

国家民航总局于2011年推出民用航空旅游试点项目,西安-蒲城-秦岭一带已经作为初步试点基地,进行基于航空体验和超短线旅游线路的试点开放。这是一个相较一般航空交通等业务更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新领域,它将航空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航空旅游体验对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潜在重要客户群体产生强烈吸引力。

第三,航空市场网络化发展契机

航空市场网络化是互联网时代航空业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8亿,同时移动网络使用者已逾3亿,而且中国互联网用户,特别是移动终端使用者中,大多数为年轻白领阶层,具有对航空服务和航空体验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支付能力。因此,当今时代,航空公司要发展,必须在市场推广上加倍重视网络信息宣传和业务推广工作。

4.威胁分析

第一,其他航空公司的竞争威胁

幸福航空公司当前最为主要的发展威胁来自同类型其他航空公司的同质竞争。幸福航空公司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有成都航空公司、重庆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新疆公司等。这些公司与幸福航空公司均属区域性航空公司,均致力于发展区域性城际支线航空运输业,均已在西部支线航空市场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形成对幸福航空公司全方位的直接竞争威胁。

第二,其他交通工具竞争压力

随着交通技术不断发展,新兴交通工具在速度和安全性上表现愈来愈成熟完善,构成了对航空运输业的巨大挑战。特别是高铁在时速上已愈来愈接近客运飞机时速,其安全性能上几乎与飞机不相上下。最为重要的是高铁具有航空运输不可比拟的价格优势,在准点运行上几乎完胜航空客运。这就构成了对航空运输的直接挑战。

5.结论分析

综合以上SWOT战略分析,可以得出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设计的前导线索,具体以战略矩阵形式分析如表1-1。

机会与威胁因素\&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1)政策环境良好

(2)区位优势明显

(3)硬件技术先进

\&(1)组织层级较多,管理机制僵化

(2)业务结构单调,服务缺乏纵深

(3)市场营销手段传统,智力支持严重不足

(4)发展战略格局较小,影响公司全面跃进\&机会(Opportunity)\&SO战略\&WO战略\&(1)西部大开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港务区建设契机

(2)国家民用航空旅游支线试点契机

(3)航空市场网络化契机\&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利用其优势把握它的机会?

(1)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有利政策实现跨越式发展

(2)抓住西安民用航空旅游支线试点和国际港务区建设契机实现业务革新和产业链拓展

(3)抓住航空市场网络化契机利用硬件技术优势实现以小博大式市场扩张\&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克服劣势把握机会?

(1)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管理效率

(2)丰富业务内容,激励业务创新,实现全程式立体服务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营销手段,积极完善公司人才培养、市场研究和产品创新机制

(4)提升战略目标,树立公司发展远大抱负,以更宏大视野审视公司发展战略\&威胁(Threats)\&ST战略\&WT战略\&(1)航空业同业竞争

(2)高铁等其他交通方式竞争

\&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利用其优势应对所面临的威胁?

(1)健全公司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积极开展同业差异化竞争

(2)大力提升服务质量,拓展业务半径,以优质服务和特殊产品,赢得与其他交通方式竞争优势\&幸福航空公司如何克服其劣势以应对所面临的威胁?

(1)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和市场推广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2)深入研究市场规律,坚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1]庄选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篇5

引言

可展机构具有承载力大但收拢时所占空间小,收放灵活和运输方便等优点。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的发展,尤其在重工业领域,可展机构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便利性[1]。但可展机构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传统文献中并没有具体分类研究,而且开发空间巨大。所以针对该类机构的系统性研究亟待加强。

1 可展机构的特点

(1)结构紧凑、尺寸小巧,且设备收缩后体积小。这是可展机构最大的优点,也使得其作业所要求的占用空间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工作时对机坑的处理会十分简单。它能够在任何已有设备上直接使用,而无需修改设备结构和机坑深度[2]。

(2)载荷能力大、稳定性好。相对于其他机构来讲,大部分可展机构的承载能力偏大。由于其稳定的结构,可展机构在额定承载能力和伸展长度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3)定位精准。大部分可展机构在运行过程能确保在行程的任意一点精确定位,并锁定高度,不像液压设备会因温度的变化或泄漏产生位置变化。

(4)运行平稳、噪音较低。由于其连续成型原理,无垂直方向爬行,使得机构运转平稳安静,除驱动装置的运行噪音,大部分可展器本身的工作噪音很低。

(5)效率高。大部分可展设备的总传动效率较高,通常可达到 80%以上。

(6)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可展机构的结构精巧而简洁,所以可展器本身的安装工作简易而快捷,一块伸缩机构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即可安装使用。

(7)通用性高。可展机构对使用环境没有太高要求,使其经常在太空、海洋等复杂环境下工作,并依然保持其稳定性。

2 可展机构的结构类型

2.1 剪叉式可展机构

剪叉式可展机构具有结构简易、承载量大、操控性好的特点,因此在各种环境下的装卸、现代物流、高空营救与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剪叉式可展机构是一种传递力的结构,并且对力起导向作用。如图1,拐臂3、8分别与横梁焊接橐桓稣体,剪叉机构最高和最低处的剪叉臂分别与上、下板铰接,内剪叉臂10与滑轮7铰接,滑轮7可以在滑道11上滑动,内、外剪叉臂之间通过销轴5连接,可以绕其相对转动。气缸伸缩,柱塞拐臂8与气缸相对转动,从而使内、外剪叉臂绕销轴旋转,使滑轮在滑道中滑动,进而改变内、外剪叉臂夹角,从而实现机架的伸展与收缩,完成对机构上物体快速升降。是一种生活中常见而简易的可展机构,应用范围广,对驱动机构要求不高。但因其停止位置不够准确,精度较低的缺点,也使得其很难在高精度要求的环境下工作。

2.2 薄壁管式可展机构

薄壁管可展机构是一种原始的可展机构,它结构简单,展开运动是依靠薄壁发生弹性变形,展开所需的时间短。19世纪60年代,加拿大就研发了STEM。它是利用弧形薄钢尺本身能自卷曲的特性,完成机构的收拢和展开。在此基础上BI-STEM是由单个STEM发展而来的[4][5]。它是将一个薄片被重叠放在另一个完全一样薄片内部。改良后两个薄片形成的机构比一个STEM的钢片窄,提升了机构的机械性能,弯曲刚度和抗扭刚度。其收拢后超小的体积,简单的构造,使得薄壁管伸展机构在未来充满了开发空间。

2.3 铰接杆式可展机构

铰接杆式可展机构作为一种线性展开机构,展开后为格柱状,在太空十分常见,通常由几种长度不同、内带驱动弹簧的杆件和铰接头组成,展开状态下具有比其他可展机构更高的刚度,能够完成大跨度的伸展。这种伸展的原始驱动力为扭簧的弹性势能,在直流电机的驱动下,通过螺纹千斤顶驱动。铰接杆式可展机构具有精度高、展开刚度高以及展开效率高等优点。其铰接杆的纵梁较短,并非贯穿整个桁架,且纵梁和横向支架均为刚性。关节上的驱动弹簧提供了展开时的驱动力[6][7]。

2.4 充气可展开机构

充气式可展机构常用于大型次结构体的展开,如太阳翼、天线反射器、气闸舱等。1996年美国取得了膨胀展开天线空间展开试验的成功,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展开式结构、展开式天线(如图4)和太阳电池阵等方面。近年来,各国专家针对空间充气展开结构进行了充分研究,因为它质量小、热稳定性高、收缩效率高、可靠性高、结构的复杂程度低,可应用的领域多。不同于其他可展机构活动机构过于复杂,所以有可能在不同环境不同领域下代替其他可展机构[8],是未来可展机构的重要研究方向。

3 可展机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1 航空航天

当今大型可展结构已成为航天科技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无论是卫星上的可展天线、航天器上的气闸舱,可展机构在航天航空领域的身影无处不在。航空航天领域已有的可展结构主要有直线可展机构和螺旋式可展机构两种。其中更多的体现在卫星上的天线系统。卫星上的天线伸展机构是卫星反射器和卫星星体的连接部分。对卫星的天线反射器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在人造卫星开始环绕地球运转后,天线伸展臂会带动天线环形桁架一起展开,是确定天线环形桁架工作位置正确的重要因素,保障了卫星信号的正常接收与发射。天线伸展臂能否及时、准确的伸展到位直接影响了整个卫星发射任务的成功与否。同时,对于卫星整个物理结构来讲,可展机构在展开状态下,它的结构参数对整个天线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具有很大影响[9]。所以,可展机构在航天领域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3.2 日常生活

可展机构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舞台的升降。1988年,具有加拿大专利技术的板带自组螺旋可展器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退伍军人纪念中心首次进行使用。它是将一盘水平螺旋板片拉开,如图5。然后连续插入一种垂直螺旋片,就组合成一个由两种螺旋片连续自锁的垂直螺旋管柱。水平螺旋板片的上下表面设有特制凹槽,能够保证垂直螺旋板片轻松地啮合并精准的定位。这一组长螺旋组合结构在垂直方向能承受很大载荷,并将载荷连续增大和降低[10][11]。且运行平稳工作噪音小,所以能够很好地完成舞台升降的任务。除了舞台升降机构,学校等公众场合经常使用的电动伸缩门,其实也是一种典型的剪叉式可展机构,由很多的铰接杆重复铰接构成,通过改变杆与杆之间的夹角,完成整个伸缩门的开合。它超大的伸展行程成了它最大优点,简单驱动方式和低廉的成本,也是它普及的重要原因。

3.3 机器人领域

如图6所示是一种应用于清理炮弹发射后炮筒内的残留的尘土、油垢和渣土等问题而发明的一种旋转可展机器人机构[12]。它是基于空间可展机构运动特征分析,将一个旋转的底盘和一个空间可展机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旋转伸展功能的机构,代替士兵完成武器内部的保养任务。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13]。解决了炮筒内部的可能存在问题,节省战场上的宝贵时间,体现可展机构在机器人领域应用的重要地位。

4 结束语

可展机构具有展_后面积大、收拢时占用空间小且便于收放和运输等特点。在航天航空、日常生活,机器人等领域应用广泛。因此这种机构的机械设计和运动分析研究得到国内研究机构的普遍重视。而对于不同可展机构的开发与应用,还需要更多针对性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韩莹莹,袁茹,郑钰祺.环状可展机构运动学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3, 24(9).

[2] 张颖,段慧文.“大螺旋”在剧院领域的应用[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11(5).

[3]虎小舟,虎军科,胡国华.剪叉式举升机构建模及关键参数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J].2010,26(4).

[4]赵国伟,杜杉杉,卫巍 .伸展机构技术的空间应用与发展趋势[J].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2008.

[5]林上民.空间伸展臂的结构设计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6]MAguirre Martinez,DH Bowen,R Davidson,etc. The Development of A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Deployable Satellite Mast in CFRP,1986.

[7]Gross,D Messner. The Deployable Articulated Mast--enabling Technology for the Shuttler Adar Topography Mission[C].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Aerospace Mechanisms Symposium,1999.

[8]孙宏图,袁茹,王三民.正方形可展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4).

[9]王刚,袁茹.大型空间天线伸展臂的结构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及理论,2006.

[10]刘永光,甘立刚.伸缩可控的杆状空间伸展机构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7.

篇6

中图分类号:F7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059-02

0 引言

金属橡胶材料起源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的前苏联,是通过将具有一定质量的、拉伸开的、螺旋状的金属丝有序地排放并制成毛坯,然后用冷冲压成型并经热处理而成的新型精细结构材料[1]。由于其内部有很多孔洞,既呈现类似橡胶材料的弹性和阻尼性能,又保持着金属的优异特性,俗称金属橡胶(Metal Rubber)。目前,俄罗斯在这个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2]。我国对金属橡胶技术研究虽然仅有十几年的时间,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已经在大型工业设备的减振密封领域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金属橡胶的制备工艺、相关理论和性能特点等已经开始被广泛研究,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总结相关研究文献,重点介绍了金属橡胶在转子支承系统中阻尼减振方面的应用研究。

1 金属橡胶的阻尼减振性能

金属橡胶内部呈现出金属丝相互交错勾联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这种类似橡胶的大分子链状形态使他它具有一定的刚度,振动时金属丝之间产生挤压、滑移和干摩擦,又可以耗散大量的振动能量,从而起到阻尼减振的作用[1]。与橡胶材料不同的是,由于金属橡胶的原材料及制造工艺和橡胶材料存在巨大的差异,二者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弹性阻尼变化规律也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由于金属橡胶材料的稳定性和硬度几何特性,保证了其弹性阻尼特性主要受载荷频率和变形幅值的影响,而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小。

2 金属橡胶在转子支承系统中的阻尼减振应用

由于金属橡胶阻尼减振构件具有阻尼性能好、重量轻、且易制成各种形状、环境适应能力强、可调节刚度等一系列优点,在高速旋转机械中的得到了成功的应[2-4]。王新、朱梓根等[5]在1997年开发出了一种环形金属橡胶减振器阻尼器(RMRD)并用于转子支承系统。实验研究表明,这种金属橡胶减振阻尼器具有很好的减振性能,甚至超过了挤压油膜阻尼器,而且有效地解决了非线性问题。郭宝亭等人[4]通过把环形金属橡胶减振器与折叠式鼠笼弹支形成组合支承,这种折返式鼠笼弹支主要来提供组合弹支的刚度,而金属橡胶材料结构提供阻尼和部分刚度,即主要利用金属橡胶材料的刚度特性的线性段和软特性段。随着转速的不断增大,当转速达到某阶临界转速时,振动达到最大,此时可以充分发挥金属橡胶材料结构的阻尼耗能作用,降低和减弱转子在临界转速时的振动。同时增大转子系统的阻尼,抑制转子系统的自激振动,提高失稳阈值转速。郭等人还把该组合支承应用在了氢涡轮泵转子上,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金属橡胶减振器减振效果十分明显,与其它类型的减振阻尼器相比,具有制作工艺、安装条件几乎不受限制的特点。马艳红[6]提出了一种带有金属橡胶外环的自适应挤压油膜阻尼器,该阻尼器油膜外环是金属橡胶制成,油膜力和金属橡胶弹性环复杂的流固耦合作用改善了系统高度非线性,研究表明:这种自适应挤压油膜阻尼器能够更好的抑制转子系统的非协调响应,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

姜洪源等在2009年提出了一种新型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SFD/MR)[7]。该阻尼器的与传统的挤压油膜阻尼器相比,具有充分能够利用金属橡胶弹性阻尼与节流特性的突出特点,在该阻尼器的可动外环与壳体之间安装了金属橡胶弹性环,轴颈与可动外环的轴向端面安装了金属橡胶端部密封环。金属橡胶环弹性特性能有效地改善系统的非线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刚度非线性问题。谢振宇等[8]在磁悬浮轴承柔性转子系统中同时引入磁悬浮阻尼器和金属橡胶环,通过系统高速旋转实验分析并理论分析了金属橡胶环和磁悬浮阻尼器对系统不平衡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橡胶环和磁悬浮阻尼器的同时引入,可以减小转子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不平衡振幅,保障系统可靠的运行。李胜波等[2]建立了金属橡胶构件迟滞回线边界变形过程力学模型,针对不同相对密度金属橡胶构件,推导了出了非线性迟滞恢复力表达式。同时对金属橡胶阻尼环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简谐激励载荷作用下阻尼环动力学的特性,并把该阻尼环用于圆锥滑动轴承-转子实验系统[3],研究了在不平衡力等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作用下,轴向力对金属橡胶阻尼器刚度和能量好散系数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金属橡胶阻尼环在转子支承系统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3 结语

目前,无论是在实验方面还是理论方面,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对金属橡胶材料及其在转子支承系统方面应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金属橡胶材料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许多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例如,由于金属橡胶的结构和制造工艺的特殊性,在制造过程中金属丝螺旋圈直径、螺旋卷的拉伸缠绕方式、最后冷压成型的压力、保持时间、压制速度等都是影响金属橡胶构件性能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使金属橡胶模型参数存在着不确定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预紧力的变化,摩擦磨损等因素的影响,都将导致其模型参数产生不确定性,因此要想设计出更具鲁棒性的振动抑制系统,就必须探索新的设计方法及理念。

参考文献:

[1]李玉龙,何忠波,白鸿柏等.金属橡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34(1):101-108.

[2]李胜波,闫辉,姜洪源,陈亮.应用于高速转子系统的金属橡胶阻尼环动力特性分析[J].物理学报,2012(01).

[3]李胜波,闫辉,姜洪源等.圆锥滑动轴承-转子系统中金属橡胶阻尼器力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1,42(1).

[4]郭宝亭,朱梓根.金属橡胶阻尼器在转子系统中的应用[J]. 航空动力学报,2003,18(5):663-668.

[5]王新,朱梓根.环形金属橡胶减振器[J].航空动力学报,1997, 12(2):143-145.

篇7

一、基于核心能力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的发展

(一)起源和确立

国际上最早重视翻译职业译员培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东京审判中聘请了法庭口译员进行英日交替传译。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国际上大约有270多所大学开设与翻译有关的课程,比如开设翻译专业长达30年历史的英国巴斯大学、美国蒙特雷大学、法国巴黎第三大学等。国确译人才的系统培养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同文馆翻译教学,在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同现今的MTI翻译教学有诸多相似之处,为未来培养模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7年,中国政府为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需要,提高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实力,并融入全球化中,开始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并公布了首批15所培养单位的名单,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同年,国务院学委制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简要提及了开设原因、汉英专业名称及缩写、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重要条款,强调该专业学位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单位可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确定自身培养模式。如师范类、理工类和综合类大学的培养模式各有不同;贵州大学根据本省独特的地域特点和丰富的民族风情文化确定翻译方向为旅游翻译,因此在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师资素质等方面走的是贵州特色的培养模式之路。

(二)发展现状

自2007年国家批准开设翻译专业学位的15所培养高校到2014年的近200多所高校,不同研究院校在核心能力的培B模式上情况究竟如何呢?

根据国务院《方案》中以“高层次、应用型和专业性口笔译人才”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不同高校在大背景下制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如重庆医科大学MTI目标是培养医学翻译人才,华北电力大学的翻译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海内外市场的电力专业知识和语言翻译人才”。另外,商务院校、政法院校等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强调了其翻译的自身特色。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授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还学习了国外的创新模式,如研讨式、模拟式、口笔译工作坊以及“产学研”结合的项目翻译等。考核上则不局限于期末考试,研究论文形式也有翻译实践报告、实验报告等灵活考查方式。

二、我国翻译硕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设置

根据国务院针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制定的《方案》,课程设置必须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以不低于30学分为标准;必修课中的公共课程指中国政治理论和中国语言文化两门课程,另外还包括专业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最后一部分一般指由学校组织的实践或其他的学术研究报告。《方案》作为大纲对培养单位开设独立课程有指导性文件,以下以中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MTI课程为代表来了解一下该专业的培养内容。

中南大学MTI的公共课程有4门;笔译必修课11门,关于翻译理论和研究有9门,如翻译美学等,其余两门是高级写作和科技笔译;选修课有14门,如法律翻译等;口译课程中和笔译相同的必修课为高级英语写作、中西思想史,不同的有10门,如视译等;选修课与笔译不同的是新闻口译、商务口译、文献翻译。

作为综合性大学,从笔译开设科技笔译等必修课和法律、旅游、经贸、汉语典籍课程等选修课可知该校的MTI偏向于政经方面,将之与同类型的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大学MTI笔译课程设置相比发现具有相似之处,即选修课中的非文学专题数量远远多于文学翻译。如南京大学的笔译工作坊中,非文学类翻译课程有5种,如新闻类、公文类等,另外还有暨南大学的传媒和科技翻译等。因此首先可知这类院校的MTI课程设置对非文学翻译的偏向;其次是对翻译理论课给予了重视,如翻译概论、翻译史等有利于跨科的研究生迅速掌握与翻译相关的重点理论,也有利于英语本专业学生系统地深入学习。

华东农业大学作为开设特色学科的高校代表,MTI分为笔口译。专业必修课笔译为:翻译概论、笔译理论与技巧、应用翻译和文学翻译;口译方向有三门:口译理论和技巧、交替口译和同声传译。选修课中笔译特色专业有4门,如农学概论(英语)、农业科技文献翻译等,其他均为应用型专题翻译,如计算机辅助翻译、法律翻译实践等;口译则开设了一门农业国际会议口译课程,其他为外事口译、专题口译等。

全国不少培养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在综合考虑并参考《方案》和诸多院校口笔译开设的主流课程和自身特色学科后,都积极开设了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笔译课程突出了“科技翻译”,必修课中有8个学分全是英汉和汉英的科技翻译,选修课中文学翻译只占2分;政法大学MTI是以法律翻译为培养重点,外交学院则是政经类,对外经贸大学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课程设置重点不言自明。因此,可以发现大多学校都灵活利用《方案》提供的基本课程,主动做出了调整。

(二)教学方式

《方案》把MTI培养目标定为“高层次、应用型的翻译人才”,表明对该专业的实践应用性的侧重,有高校如中南大学在培养方案中指出“翻译专业硕士暂不要求公开”,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同学术型的翻译学硕士自然有所不同,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外,更多的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等教学模式。下面通过列举一些国内高校的教学方式来做对比分析。

中南大学的口笔译都采用研讨式、模拟式教学,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不同之处是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要求W生至少有10~15万字的笔译实践;口译课堂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实践,要求学生至少有累计180小时的口译练习。另外每周都开设了翻译工作坊。

通过将中南大学与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高校的MTI教学方式对比,发现这几所学校都采用了课堂授课、翻译项目和研讨会以及模拟会等具体形式。如翻译工作坊,即由一群特定领域内具备专业知识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并就某个特定领域、某个具体项目或某个课题进行研究、讨论或从事实践活动的研讨会或系列会议(李伟,2006),这种让学生亲身参与、师生互相讨论的方式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研究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另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项目翻译和去学校合作企业或机构实习,如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同贵州的英特翻译公司合作,建立黔东南旅游局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出真知。

与国外的知名大学如英国的巴斯大学、美国的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等口笔译的教学方式相比,相似点是课堂和实践相结合,但在实践教学以及培养翻译职业化方向上,国内有些学校的引导力度不够,专业实践的课时很少,大多依靠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找寻相关的兼职或参加相关比赛活动提升实践能力,而国外院校如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会定期组织口笔译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组织学习或实习,通过日常的“校企合作”到达实践教学。

(三)考核方式

《方案》在第五条“培养方案”中提出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但MTI毕业考核形式比撰写论文为唯一形式的学术型硕士更为多样,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字数不少于一万字的项目翻译和不少于五千字的翻译问题研究报告;二是不少于一万字的实践报告;三是不少于一万五千字的翻译研究论文。因此得出结论:翻译专业硕士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结合的学分制,毕业考核形式灵活多样。下面通过举例简单了解国内一些培养单位的具体实施情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MTI的所有专业(除了译文赏析和批评、计算机辅助翻译和学术写作)必修课和选修课都采用论文和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考查的方式并未采用,同时增设了中期考核,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课程学习、专业素养、实践技能进行考核。由此可知该校的考核方式较为严格,首先论文和考试的结合表明学校对翻译理论和实践并重,一般培养院校为了突出“实践性”,不会将论文写作纳入必考内容之一,如中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只对学位论文作硬性要求;其次,中期考核也起着监督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同样,北京大学对MTI的考核也增添了新要求,如学生在每一学期开学后要参加该校组织的英语水平标准测试,不及格者要在第二年或毕业前参加学习获得通过评定;每学期每个月(不含假期)独立完成4000字(汉字)自选英译汉翻译作业;第二年去翻译实习基地参加专业实习活动,并获得指导老师的合格评价。由此可见北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而标准化测试则要求学生要不断巩固英语基础技能。

华东农业大学的考核方式是必修课采用考试形式,考试方法可采用笔试或口试或两者兼而有之,笔试必须有正规试卷或翻译项目实践,口试要有录音记录,最终的考试成绩应按标准评定。选修课允许采用考查形式,可采用笔试、口试或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翻译研究报告等形式,考查成绩记为合格或不合格。该校的考核方式较为丰富多样。

在学位论文考核上各高校也有所差异。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的笔译完全采纳了《方案》中的三种形式;北京大学则对《方案》第一项中“字数不少于一万字的项目翻译和不少于五千字的翻译问题研究报告”做了调整,要求翻译项目为80000字的英译汉时政社科类作品以及5000或8000字的英文报告;华中农业大学增添了另一种形式: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口笔译实习,并就实习的过程写出不少于15000字的实习报告。因此可以得出,各高校在基于《方案》制定自身的《培养计划》时会作些许改变,如提高笔译翻译字数、口译练习时间等不同程度的要求。

三、我国翻译硕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培养模式的成效

教学设施逐渐健全。因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能使翻译在人的参与下提高质量和效率,如今受到越来越多培养单位的重视,并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如北京语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同样,翻译技术和应用、语料库与翻译也成为一些学校的课程。虽然该领域受关注程度有所不同,但发展势头呈良好的态势。翻译教学课程所需的新兴设备,尤其是口译专业,利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实战的学习氛围,有些学校甚至配备笔译实验室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更加创新。该专业经历近8年的发展,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模式,探索并实施了一些有效促师生和同学之间互动学习实践的方式,如翻译项目、模拟式教学、翻译工作坊等。翻译项目是指由培养院系单位承接翻译任务,学生进行翻译后再由老师点评讲授,既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也能从老师的讲授中进一步获得改进经验;模拟式教学也能让学生间接感受真实情景,如口译现场模拟等;翻译工作坊和项目翻译有类似处,也是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练习和讨论的创新形式,其目的是希望通过专业训练帮助学员走入职业的大门(吕雪,2014)。

实习基地陆续建立。为了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标,很多学校都因地制宜建立了翻译实习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质意义上的操练,为进入职场做好铺垫。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实习地点为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欧盟口译司,或作为国际会议口译员进行实习;北京大学的实习地点则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总公司、世界知名出版社和世纪同文翻译公司。另外贵州大学结合当地对外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同旅游局建立合作关系,输送翻译实习毕业生。

(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翻译专业硕士作为偏向实践性的专业应该以职业化为导向,而现今该专业的潜在问题在于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和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了毕业生仍然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不能满足高级翻译市场的要求。中国翻译协会发表的2014年《中国翻译业服务报告》指出,翻译服务企业严重匮乏高端人才,多数为薪酬相对较低的高学历年轻群体;企业翻译业务倾向兼职化,不利于保证质量。从该报告可得出加强学生职业化道路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培养中,一些培养单位并未接近或实现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上的问题主要在于未能突出特色课程,而是一味地以市场上缺乏的几种翻译人才为参考,或者开设的实践翻译课程种类过多,造成学生看似“样样通”,实际上“样样不精”。非文学翻译的源语文本如法律、商贸等本就存在一定知识专业性,合格的译者不仅要对源语言理解充分,还要对要译成目标语的专业术语和用词等十分熟练,因此学校在提供几种实践翻译课程的同时若能重点要求学生精通某一两门翻译,并开设相关辅助中英文课程提高这方面知识,才可能真正增添学生就业的砝码。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MTI(笔译)课程以“航天”领域的科技翻译为重点,南京理工大学甚至将笔译细化分为商贸翻译、传媒翻译、法律翻译等几种专业系别。

总之,翻译的职业化教育并不代表该专业等同于“高等职业”,或一定要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平衡,而是要真正实现国家《方案》“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课程设置上不但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培养的毕业生还要符合市场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同文馆的翻译教学及其对MTI教学的启示[D].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何雯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学初探与设想[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刘婷.翻译项目管理与高校翻译硕士教学[D].北京:北京外国语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吕雪.“工作坊”式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之创新与现实意义初探

[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0):130-131.

[5]孙琪.法国精英学校培养理念对我国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的指导

[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0):150-151.

[6]王晓敏.贵州大学翻译硕士培养模式之探索[J].考试与评价(大

学英语教研版),2012,(3):18-20.

[7]余振远.市场视角下的翻g硕士(MTI)培养[D].长春:吉林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于艳玲.MTI教育“产学研”立体化教学模式建构[J].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学报,2014,(4):98-101+112.

[9]苑欣,裴正薇.国内外十所高校翻译硕士培养方案分析[J].内蒙

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6-98.

[10]严杰,李婷.国内外翻译硕士培养方案设计的比较研究[J].沈

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89-792.

[11]周亚莉,蒋雪芳.翻译专业硕士(MTI)教育研究现状与反思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138-143.

[12]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

语,2008,(6):4-8+14.

[13]仲伟合.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翻译,2014,

篇8

0 引 言

自从1956年美国Zadel教授首次把模糊集这个概念在发表的关于模糊集合理论论文中期提出之后,模糊理论已发展了50年,模糊理论知识体系现已成熟和完善,同时也在工业生产的实践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把模糊逻辑技术当做控制规则融入与控制技术中,能有效解决和处理那些传统控制模式构造的控制器难以解决的难题,模糊自适应控制是将模糊逻辑理论与自适应控制相结合,具有鲁棒性强、易于掌握和操作、控制性能好等特点。近年来,模糊自适应控制理论日趋成熟,控制技术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智能控制、电子自动化以及航天航空等多方面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和技术人员的重视。

1 模糊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

从1960年至今,现代控制理论广泛应用于重工业的生产实践、电子信息自动化以及航空航天等多方面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最优化控制这类问题中可以使用极小值原理来参与解决;运用卡尔曼滤波器解决含有有色噪声的系统中的问题加以研究;对大滞后过程的控制使用预测控制理论则能有效控制等等。同样上述控制及应用都需一个基本条件:需能对被控对象进行精确的数学建模。但是由于科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被控对象和系统的结构越来越繁琐复杂,控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于非线性的多参数的复杂被控对象,对被控对象和系统结构的精确建模往往难以进行,这也使得对复杂对象的控制难以进行和处理。

与上述必须对被控对象进行建模才能设计控制器的这种模式恰好相反的是,在对于以上原因和问题处理和解决的过程,通常有丰富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并不需要通过对被控对象建模而是可以靠自身丰富的动手经验和熟练地手动控制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处理和控制效果。这些丰富的经验包括对被控对象的熟知以及在全部可能会发生的情景下应如何改变控制规则从而采取的相对应的控制对策。这些对策和判断常常是通过自然语言来表述的,与精确地数学模型相比这些语言不是系统的而是具有模糊性。即从外界不断的获取相关反馈信息,对这些信息经过分析、研究和整理,做出相对应的决策同时改变控制规则和方式,从而是控制目的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些操作工作过程上,通过研究和分析人的自主能动性和自主控制的行为,利用这些行为特点,让计算机模拟人得思维方式用来控制那些无法构建精确的数学模型的被控对象,从而形成了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是集模糊集理论、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的知识应用在控制方法上,以此来模拟人的模糊逻辑思维,用来解决无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的过程的智能控制方法。模糊控制是在模糊集等理论的基础上将人的推理、判断、思维过程应由比较简单的数学形式描述出来。模糊控制的目标是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再加上比起传统控制方法,模糊控制可以融入人的思维判断,所以这种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到重视,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2 模糊控制

模糊系统是指与模糊概念、模糊逻辑直接相关的系统。它通常是由模糊器、模糊规则库、模糊推理机以及解模糊器这四个模块组成。模糊器首先是把系统输入量进行适当比例对应地量化作为论域中的数值,然后对应每一个量化的数值定义一个模糊子集,并把每个模糊子集所相对应的隶属函数定义出来,最后把数值对应的隶属度应用合适的语言值求出来。模糊规则库中对应的每个规则都是由进行手工操作的工作人员的丰富和熟练的操作经验和知识以及这些工作人员在控制过程中用来计算各种数据的相关算法。模糊推理机是指应用模糊逻辑法则把模糊规则库中的规则用某种映射表达出来。解模糊器则和模糊器的作用相反,解模糊器就是把模糊推理最终得来的结果转换成相应的数值量。

模糊控制系统就是在常规的控制系统中,用模糊逻辑系统来取代传统的控制器,进而使得复杂难以建模的被控对象能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3 自适应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应用模糊控制进行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看出,是否能够制定出好的模糊控制规则将会直接影响到控制效果,而控制规则的制定原则通常是由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被控对象的熟知和了解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把模糊控制应用那些复杂的时变的非线性不确定的系统时,由于被控过程中出现一些时变的非线的以及高阶性的其他随机干扰等因素,造成纵使采用了模糊控制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控制目的,如果控制能够自动调节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所以人们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融于了能够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的技术,结合这些因素的模糊控制在控制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学习的功能从外界环境以及自身控制过程当中得到相关有用的信息,并依这些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关的反馈和修改控制规则或参数,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的控制功能随着问题的变化给出不同的控制规则。

4 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结构

自适应模糊控制的设计是为了使得控制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这些特点的,为了能够在控制运行过程中,结合相应地控制效果和外部环境,对控制器的控制方案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得控制效果达到更好的结果,这就使得模糊控制具有更高的智能性,所以在最常见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案的设计中是把偏差测量、控制校正和规则修改这三个功能块附加在基本模糊控制器中。

其中,偏差测量块,用于测量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的偏差值,从而确定系统控制中需要校正的量,以便为系统控制规则的修正提供信息;控制量校正块,用于把输出应答需要校正的量转换成控制量需要校正的量;规则修改块,对控制量的修改通过校正控制规则来实现校正量。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输出误差的差值来获得需要校正的信息,然后将需要校正的输出应答的校正量转换成控制量需要的校正量,最终通过修改控制规则来实施校正量。

5 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研究与发展

1960年代中期,Zadeh教授创建了模糊集理论,与 Mamdani教授 等人分别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模糊控制的研究工作,自从模糊控制得到了学者的大量研究和实践,模糊控制理论逐渐发展成富有发展成果和发展吸引力的研究领域。

1979年, Procyk和他的导师Mamdani提出了一种能使模糊控制规则自动生成和自动修改的自组织模糊控制器(SOC),第一次在模糊控制的结构中加入了自组织的功能,首次在较高起点上实现了如何用自组织模糊控制器在较短时间内在一类大过程的问题上取得更好地控制效果。Shao等人后来对算法作了一些改进并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之后Rhee和Vander等人进一步通过由定量过程来获得定性控制规则的方法改进了控制器。

Pedrycz 提出了一种模糊关系模型的辨识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参考模糊集的系统模糊关系模型而实施的;T.Takagi 和 M.Sugeno 紧跟R.M.Tong 的研究步伐,提出了一种用模糊集理论去辨识系统模糊模型的语言的方法。这两种极具有代表意义辨识方法为工业的实际生产中的建模提供极有效的工具,并为自适应模糊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Z.Bien和Yong-Tae Kim应用了变结构控制的思想设计了鲁邦自学习的控制器用于解决传统的自组织模糊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外部干扰敏感问题,在双关节倒立摆控制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但是控制过程中出现了震动现象。

Harris和Moore 提出了建立在过程模糊模型基础上而不是直接把模糊逻辑技术直接当成控制器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使得类似自校正调节器的控制功能最终得以实现。Layne等人在传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控制过程中加入了模糊逻辑技术从而得到了新的模糊模型参考学习控制。张化光在借鉴TS模型的模糊自校正控制的基础上在控制器上应用了广义预测控制律,用这种方法很好的解决了具有不确定时滞问题,同时能顾及系统模型失配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鲁棒性。G.V.S.Raju和J.Zhou 基于K.F.Glu和S.Daley把自适应控制器应用在复杂多变过程的研究成果上提出了递阶模糊控制以及自适应递阶模糊控制。G.V.S Raju等人在戴忠达的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类自适应多级模糊控制器。之后A.Gegov提出了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网络的一类多级智能模糊控制器。K.Y.Tu等人设计了利用滑动超平面连接多个单变量的FLC的多层模糊控制器,并阐述了闭环系统稳定性的条件。

6 结语

模糊控制相对于传统的控制理论能够解决更多实际复杂的建模以及控制问题,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控制方法,自适应模糊控制是一种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的控制方法,在控制过程中,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能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外界反馈的信息不断修改自身的控制规则,使得系统的性能更加的完善改善了系统的性能。近几年来,自适应模糊控制因为其自身的控制特性而取得了很大进展,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的结合,使系统功能以及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增强,为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以及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自适应模糊控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开始向多元化和交叉学科方向发展,加强对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研究是近几年越来越迫切的问题,同时模糊-神经网络混合系统的出现给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由于系统的非线性与复杂性使得研究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逐渐向混合系统模式方向发展,对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 Krstic, I. Kanellakopoulos, and P. Kokotovic, Nonlinear and Adaptive Control Design,New York: Wiley, 1995.

[2]郑亚琴,刘艳军,佟绍成.具有监督控制功能的非线性系统的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2009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CCDC 2009).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0-02

一、高校毕业生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

毕业季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到人才招聘市场,为谋求一个良好的工作而日夜奔走,但同时电视求职类节目中各招聘者大呼千里马难求。造成供求紊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2]。大学生在接收四年的全面且规范的高等教育后,无论知识还是素质层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据多数进入企业的应届毕业生反应,对职场中的基本常识和工作中必需的职业技能缺乏了解;学院所学知识在工作应用少;理论脱离实际,动手能力差,这些束缚了他们工作后的发展。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重头开始学习。同时,企业反映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有差距。从校园到社会企业衔接不当,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工科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现状调研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企业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转换为有社会价值的生产力;缩短进入社会、企业后的适应期;为今后的顺利工作积累经验。因此完善毕业设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调查分析整理多所高等院校的工科毕业设计情况,了解到目前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质量普遍较高:综合性设计在原理上创新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解决了实际问题。总体情况如下[3,4]:毕业设计(论文)分为综述类、研究类和设计类三大类。毕业设计分为开题、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三个环节。开题包括选题、制定工作计划、调研和搜集有关资料及文献阅读。为确保毕业设计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学院在毕业设计中期组织中期检查。同时毕业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类毕业设计过分强调机械制图的作用忽略其他工程能力锻炼形式,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设计过程单一、片面与企业需求脱节,设计类毕业设计机械制图的绘制方式过于局限。下表中列出了国内多所工科院校毕业设计中研究类和毕业类毕业设计要求对比。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以攻克技术难题为出发点在设计、组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最终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研究类毕业设计的工程基本训练包含实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机械制图等。机械制图不是工程基本训练的唯一方式。对于选择研究类毕业设计的毕业生,今后工作用到机械制图的领域很少,而且机械制图能力在本科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已经得到训练,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将机械制图作为强化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理论分析计算、实验研究和设备使用与调试或计算机软件使用,这些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基本,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心。因此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测量、系统调试、工程实践这些同样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工作上,强化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工作量和成果的学术意义作为工程基本训练量化的衡量标准[5]。

2.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设计某些机构或设备实现特定的功能,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但是很多工科的毕业设计一般是是先按照设计要求画出图纸,然后再根据图纸写出约1.5万字的说明,这与企业产品设计流程概念相违背。现代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中采用的是V模式设计流程[6],开发过程大致包括:市场定位,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建立,系统设计,结构设计,三维实体仿真,功能测试、验证,系统测试,验证,出二维零件图,制造。工科毕业设计强化的只是产品设计中的工作图设计这一环节。学生进入产品设计领域还是零基础,需要重新学习。故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

现代社会掌握先进技术,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传统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人才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设计是由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缩短这一差距的必要手段。因此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对工科本科学生毕业设计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程能力训练的重心转移至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方案实施、试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上;其次,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使学生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最后,提高设计类毕业设计的机械制图方式的灵活性,工科院校设计类毕业设计应灵活掌握手工绘图、二维计算机辅助绘图和三维实体造型三者的比例,提倡使用计算机绘制方式,不必拘泥于图纸的数量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沈颂华.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D].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4.

[2]陆英杰,娄华.改革专业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J].科技信息,2010,(5).

[3]李海志,谭海鸥,董超俊.产学合作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4年01期.

篇10

1、专门的职业培训和考证机构促进职教发展

德国的IHK是工商管理协会的缩写,该机构是专门进行培训和考证的,是专业化、常态化的机构,是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合作伙伴,涉及专业广泛、门类齐全,承担着全社会各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证任务。凡欲进入制造业、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的人员,均须在职业学校或IHK培训网点或企业的培训点等,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学习培训结束后,由IHK机构统一安排行业准入资格考试,考试制度严格,考教分离,考试通过者,由该机构颁发德国全社会和各行业都认可的职业岗位准入资格证书,持证者方能上岗就业。证书富有权威性。德国政府及教育界要求,凡接受培训者,必须事先找一家企业,签订一份岗位培训协议,完成该行业该岗位规定的培训内容,方能参加资格考试。每周五天工作制,在企业从事以实践为主的培训约3.5天,另1.5天到职业学校或IHK机构认可的就近的培训网点参加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培训。在德国,企业投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费用每年约15亿欧元,占整个“双元制”职业培训支出的80%以上,是职业培训的主力。企业还承担培训阶段受培训者的生活补贴费用,每月约800-1000欧元。

2、职业教育学历要不断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企业除了需要一线技术工人外,更需要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有高超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事生产一线产品的生产、技术管理及技术研究等工作。近20年来,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较快,高层次的职业技术类院校,在每个州像雨后春笋般诞生并发展壮大起来,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及同期被拜恩州政府批准建设的八家应用科技大学就是这类高校。学校既有本科生,又有硕士研究生,层次较高。在本校的学生均可申请一家企业,与企业签订一份培训协议,就由普通大学生转为“双元制”大学生,由于“双元制”学生要在企业参加实践和培训,在校学习时间将有所延长,如本科学生,由原来的7个学期,延长为“双元制”性质的9个学期,这类学生除了利用寒暑假到企业从事实践培训以外,还在9个学期中,安排至少2-3个学期到企业参加实践培训和实际操作,虽然学制延长了一年,但这类学生在签订协议的企业每月都能取得一份补贴费,约1000欧元左右,可作为学费和生活费的补充,也为以后就业打下了基础。在德国,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去签约企业工作,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接触”,上岗后能得心应手,能很快地投入到企业的技术生产和管理中,为该企业贡献聪明才智。若这类学生毕业后欲另谋高就,毕业时与该企业自动解除了签约,双方互谅即可。

篇11

中图分类号:TM383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212-02

1 引言

21世纪石油钻井工业的迅速发展,随钻测量和随钻测井的技术也得以迅速发展,其对地质导向钻井来说至关重要,因而对其要求越来越高。而连续波泥浆脉冲发生器作为目前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独有的商业化产品,具有传输速率快等优点,是随钻测量信号最重要的传输方式之一。

连续波泥浆脉冲发生器中传输信息的核心部分之一是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系统。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Motor,简称PMSM)具有体积小、力矩惯量大、效率和功率因数高等优点。因而在测井系统中运用永磁同步电机,能够降低成本,减少维修,节约能源。基于这些优点,本文介绍采用TMS320F2812控制永磁同步电机,以满足二进制FSK调制方式对转阀电机的调速要求[1,2,3]。

2 控制框图

井下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信号编码,然后通过转阀驱动电机控制系统驱动转阀旋转,进而产生泥浆压力脉冲,压力脉冲经过钻杆中的泥浆上传信息,地面传感器接收到}冲信号以后,通过滤波整形,信号译码,得到井下采集的数据信息,然后经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反馈到计算机,实时了解井下工况。控制工作原理框图如图1示。

3 硬件控制设计

为了使永磁同步电机能够在不同的转速间迅速切换,获得较好的2FSK调制信号。本文以 TMS320F2812 为控制核心,以此数字信号处理器负责完成大部分的计算和控制功能[4,5,6]。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向量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

本文中采用空间脉宽调制(SVPWM)控制策略,此时定子电流励磁分量 [id]=0,永磁同步电机相当于一台他励直流电机,定子电流中只有X,Y轴分量,且永磁体磁动势空间向量与定子磁动势空间向量正交,此时永磁同步电机转矩中只剩永磁转矩分量 [Te1],只需要控制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 [iq]的大小即可。这样电磁转矩就只依赖于交轴电流,能够实现交、直轴电流的解耦。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由三相SVPWM逆变器供电,转子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子转速 n和转角 [θ]。由转速外环和电流内环经过PI调节并经过反PARK变化得到SVPWM调制器的电压调制信号。检测到的定子电流经CLARKE变换和PARK变换,得到定子电流[id]和[iq]作为电流的回馈信号。

4 软件控制设计

根据软件模块化设计思路,充分利用 DSP 的资源特点,根据建模编写相应的控制系统程序,包括检测模块、算法模块、SVPWM模块等。软件主程序主要针对系统硬件及各变量设定初始值,完成寄存器的配置和给定初始值,在循环等待中,当中断触发时,开始执行子程序,中断服务子程序作为系统软件部分的核心,主要包括定时器中断和功率驱动保护中断[7]。软件控制主流程图如图3所示。

5 仿真结果

设电机在0~0.3s时的PMSM的转速响应仿真波形图如图4

其中图5横坐标为时间轴t,单位为s,纵坐标为转速n,单位为m/s,所得转速响应仿真波形图如图5所示。

从图5以看出,在转速为600m/s的时候,采用PI控制,转速上下波动幅值为10,波动率为 。满足二进制FSK调制方式对转阀电机的调速要求。

参考文献:

[1] 坤梅,李铁才.电机控制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修订版),2002.

[2] 李明炎.基于SMO的PMSM的控制方法的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15-20.

[3] 孙元岗,李宏,石文龙.基于模糊滞环空间矢量的变换器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43(8):69-73.

[4] 魏吕洲,薛重德,翟红存.基于SVPWM变频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7J].中小型电机,2005, 32(3):45-48.

篇12

中图分类号:TN4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2

FPGA-based Human-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ler IP Core

Zhang Yufen,Wang Weiwei,Li Kangle

(Harbin Finance University,Harbin15003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reusable IP design and FPGA technology features,design and implemented based on Avalon bus to complete the hardware can be configured and can be cut in the man-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ler IP soft core.VFD fluorescent tubes completed the median number of keyboard keys and the LCD screen type LCD (STN / TFT) can be configured to control the frame with a separate memory controller.

Keywords:FPGA;IP core;Man-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ler

本设计是为SOC系统提供基于Avalon总线的,可配置的人机界面控制器IP软核,可将键盘按键作为处理器的输入选择;将相关信息显示在VFD荧光管和LCD液晶屏上,并且带有独立的帧存储器。具体支持的功能如下:

位数可配置的VFD荧光管以及STN/TFT两种类型的LCD屏完成系统的输出显示,按键个数可配置的阵列式键盘完成系统的输入选择。

一、功能框图和总体设计

典型的人机界面显示应用系统包括如下几个部件:人机界面控制器、总线、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显示存储器和人机界面交互控制的输入输出相关器件。如图1所示。

人机界面控制器包括液晶显示控制、键盘扫描和荧光管显示控制、显示存储器控制以及相关的逻辑设计等,该控制器负责接受MCU的配置,通过总线把要显示的原始数据保存到显示存储器上,并且再通过控制逻辑将显示数据读出,然后按照LCD屏类型和显示设置转换为需要的格式,并按照屏时序要求发送出去;通过总线把MCU生成的显示数据发送给荧光管进行显示;把键盘按键传递给MCU进行输入控制[1]。

本设计采用Quartus II 6.0[2]作为开发工具,选用Altera公司推出的嵌入式Nios II软核处理器[3]以及Avalon交换式总线。帧存储器选用的SDRAM是ICSI推出的64MBIT的IS42S16400B。输入输出器件:STN型和TFT型可配置的液晶屏,按键个数可配置的行列式键盘和位数可配置的VFD荧光管。

二、人机界面控制器模块划分以及交互方式

可将该人机界面控制器分为以下四个模块:总线接口模块、帧存储器接口模块、图像数据处理模块、人机界面显示接口模块。

(一)总线接口模块。接受Nios II软核处理器对系统寄存器组的设定和向原始数据写缓存(WriteMem_fifo)写入图像数据。

(二)帧存储器接口模块。完成帧存储器的读写以及其他时序控制。首先帧存储控制器按照系统寄存器的设定将原始数据写缓存(WriteMem_fifo)里的图像数据写入帧存储器以待缓冲,图像数据处理模块再按照系统寄存器从指定的位置读取显示数据,将其保存在原始数据读缓存(ReadMem_fifo)中进行后续的处理及显示。

(三)图像数据处理模块。此模块从ReadMem_fifo读取图像数据,按照系统寄存器的设置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把处理后的数据存入像素输出缓存(Out_fifo)。

(四)人机界面显示接口模块。此模块按照配置寄存器的设置产生LCD屏[4]的行扫描信号、帧扫描信号以及输出使能信号,并在适当的时候把输出缓存中的数据按照正确的格式输出;产生键盘扫描和译码电路,发出按键中断信号并将键值作为输入选择和控制VFD荧光管译码和输出时序,以便将相关数据信息显示在荧光管上。

三、同微处理器的交互方式

人机界面控制器同Nios II软核处理器之间通过配置寄存器和中断来实现交互,典型的中断类型包括总线数据传输速率和控制器处理速率不匹配,控制器处理速率同控制器输出速率不匹配,一帧图像显示完成,键盘按键中断以及VFD荧光管刷新显示完成。

四、人机界面控制器IP核的安装

将本文开发的可配置人机界面控制器IP核安装到SOPC Builder中,以便将其加入到Nios II系统中。

五、FPGA验证

使用Altera公司在Quartus Ⅱ软件中开发出的嵌入式调试工具SignalTap Ⅱ进行在线测试,经反复调试修改,可以正确控制不同类型LCD的显示,分别如图2,图3所示。

该人机界面控制器IP核能够很好的完成输入输出工作,达到设计的目的。并且可以应用到其他需要人机界面显示控制的场合,移植性好。

六、结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Avalon总线的可配置的人机界面控制器IP核的设计与实现,内容包括功能框图和总体设计、模块划分与交互方式、IP核的安装以及在FPGA上的验证等。结果表明,该IP核能够满足可配置、可裁减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史晓敏,施继红,裴以建.SOPC设计中用户自定义IP核开发[J].科技信息,2007,34:4-5

篇13

很明显,法国企业的引进无疑对中国技术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法国保守的企业文化和高傲的个性致使中国本土技术无法得到法企的认可和采纳,产品无法适应本土化,不利于中国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中法两国的技术创新未能得到良好的沟通,同时不利于法企技术在中国的不断应用和扩大。因此通过研究法国企业引进存在的问题和启示,进而提出推动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建议与对策。

一、法国企业的引进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消极影响

(一)对法国企业的技术依赖增强,不利于我国的自主创新

我国通过购买法国先进技术来实现企业创新,改进技术,而没有通过消化吸收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国对法企的技术依赖,不利于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所以我国仍然停留在“中国制造”阶段。

(二)法国企业在部分行业会垄断国内市场

法国在核能、航天航空等方面的技术遥遥领先于中国。目前世界上新一代核电中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核电机组是在法国,拥有21个核电站,58个核电机组,每年发电量为570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量的80%。我国仅有4台核电站,11个核电机组,仅占全国发电量的4%。中国是飞机进口大国,几乎一半以上的客机是进口法国空中客车(其余的则是美国波音公司的),国内在航空领域的技术含量难以与法国相抗衡,因此其市场将依赖于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国内大型超市如北京华联受到严重排挤,市场占有额日渐缩小。

(三)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失

进入法企工作是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梦想,法企一般会以诱人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吸引并挽留住优秀的人才,与国内企业相比有着无法比较的优势。这样一来,一些掌握有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会带走我国自主研究成果到法企工作,造成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失和自主研究成果的流失。

(四)造成我国区域间创新能力的不平衡,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从法国对华投资的特征可以看出,法国企业一般选择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投资设厂,比如法国在香港投资企业达到400多家,内地一般选择上海和广东作为其投资战略部署的核心。。但是我国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无论从科技支出费用、基础设施、科研水平和科技人才都远远地弱于东部地区,对先进技术的吸收与消化能力很弱,导致法企的投资对该地区技术创新促进作用不明显,长久下去,落后的地区更落后,发达的地区更发达,进一步拉大经济差距。

二、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法国在华投资的企业对核心技术进行隐藏,我国企业有必要提升创新的竞争意识,利用现有转移的先进技术来自主研发,并充分利用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加强对外资企业先进技术的吸纳能力。

(二)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法,维护国内自主研发成果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崇自主创新,国内很多研究所开始和各大知名院校联合自主研发,但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仍处于较落后地位,并且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法来保护,不少自主研发理念被跨国公司所利用,未能有效维护好我国自主研发的成果,使得国内技术更新缓慢。

(三)加大自主研发的投资力度,培养自主创新人才,防止人才外流

目前不少跨国公司在华设立自主研发中心,为国内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我国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加大投资,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处,加强员工的创新技能培训,并要形成政府、企业、大学一条线的自主研发体制,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待遇和政策支持,为国内留住科技人才,防止人才外流。

(四)促进中法文化的融合

2014年是中法建立外交50周年,中法政治关系虽然有时会磕磕碰碰,但总体上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中法经贸合作也基本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许多法国企业选择来华投资,是看中了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在中法经贸合作的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中法文化冲突的现象,不仅会影响法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也会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前途命运。因此,在经贸合作时,法方在了解中方文化的同时,中方也需要了解法方的文化,特别是在技术创新的沟通中更需要加强双方文化的融合,选择“双赢”的发展策略和创新理念。

结论

法国作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引进国,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技术创新层面。从文中分析来看,法国保守的企业文化和高傲的个性致使中国本土技术无法得到法企的认可和采纳,产品无法适应本土化,不利于中国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中法两国的技术创新未能得到良好的沟通,同时不利于法企技术在中国的不断应用和扩大。本文通过分析法国在华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的1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罗敏.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DB/OL].维普资讯:经济与科技,2007.09.

[2]张秀荣.法国企业在亚洲的投资与发展[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