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相继在各地展开,而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水利工程建设。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农村的水利工程还尚处于发展阶段,但它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利器,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所以,应该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改善农民生活。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在不断开展,但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因此,寻找方法,努力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工程中出现的矛盾势在必行。
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短板
(1)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过少
我国的经济处速发展之中,互联网科技、第三产业迅猛崛起,其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发展之中占非常大的比重,农业所占的比重相对减少。也因此,各级部门对农业发展方面的投入少之又少,致使农村水利工程在建设中缺少资金,限制其发展。除此之外,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物价也跟着上涨,种植农业的成本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拥入城镇,不再依靠农业作为唯一的收入来源,农业发展处于严重的抛荒状态,也从侧面限制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2)建设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盲目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自行建设,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个别地区为了能拿到国家给予的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不经规划设计,随意的对工程进行开发建设。由于建设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严重的是造就了豆腐渣工程。
(3)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专业性不足
农村水利建设人员大多都是农民,来自于农村,没有上过大学,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因此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农民在涉及到此类工作时,没有头绪,缺乏专业的组织领导,导致工程的进度太慢,无法按预期完成,减缓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4)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盲目性
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专业性的技术指导,更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个别地区盲目地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建设,不考虑当地土地情况,在不适合的情况下也跟风建设,导致工程荒废,浪费资源。
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的办法
(1)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政府财政投入,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设有专门的财政管理部门,所以需要多方协调,争取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另外,还要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主动在水利建设方面增加相应的投入,以便于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顺利的开展。
(2)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顺利实施的重点是管理,而管理就要求有专业化的人才,只有专业性强的人才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科学化。这不意味着在完全否定农民的重要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利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在理性建设的前提下,工程的质量才会得以保证。理性建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提前规划设计,保证各个环节不出差错;另外一个就是完善程序,制定相对应的建设管理制度,用以保证施工的规范进行。
(3)注重对工程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素养对建设本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工程建设的首要也是比较中心的问题就是提高建设所需人员乃至整个团队的专业素质水平。 农村地区现在的普遍现象是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进行专业课程的培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整体素养。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更有利于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真正把水利工程建设做好,为农业和农村服务,使百姓从中受益,这样才符合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农村水利未来的建设重点
(1)齐心协力搞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
国家制定了省级和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统筹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要逐级分解和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府责任制;强化前期工作质量管理,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以实现信息化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水质检测和监测,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水价形成机制,搞好水费计收,逐步实现工程良性运行。
(2)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充分依托种田大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地推广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东北玉米膜下滴灌、新疆棉花与西红柿膜下滴灌等规模化示范片,并真正让农民购置节水灌溉机电配套设备、管材、管件、微喷灌带及测控设备等享受到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大节水灌溉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下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强化对农民的指导与培训,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益。
(3)着力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抓手,扩大建设范围,延长建设年限,提高补助标准,整合相关资金,加强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突出搞好山丘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西南地区小型水源工程整修和新建工作,提高这些地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适应新形势要求,改进组织和发动方式,通过财政补助、民主议事、一事一议等,鼓励和引导农民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结语: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而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民生工程,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防汛,灌溉,农村饮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的经济建设发展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水利工程建设又是农村的基础建设之重点,所以要想改善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就必须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做好相应的管理,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挥着里程碑的意义,由此可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陈辞中国农业水利设施的产权安排与投融资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2]玉清农田水利基拙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O1O.
[3]于明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考一一对青冈县农村小型水}}l工程建设的调查口]水}}l天地,2005 (O4 ) :26-27
[4]唐之享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千方百计保护好水资源一一湖南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调研与思考田新远见,2010 (12 ) :58-65
[5]位铁强科学规划保障投入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田河北水}r}l .2011(12 ) :15-16.
作者简介:
引言
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在干旱山区农业生产,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潜力,关系社会各领域的用水状况和调配,以人、水、自然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优化水环境,改善生态条件,减少水土流失,泥沙河流实验治理,治水兴利、防洪排涝、抗旱节水中发挥水利科技强大优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抗旱措施,极大缓解山区旱情,旱情的持续发生,农作物产量持续稳定增长,近年,国家水利建设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进一步拓宽兴水除害,关注民生的治水方略,水利设施应用拓宽,节能环保、绿色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河湖历史文化初俱规模。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状况逐年改善,灌溉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一大批人饮工程建设、水源工程建设投入运行,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山区农业生产、脱贫致富发挥巨大作用。水利建设投资加大,实现管理增强、进度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水利发展治水方略,进一步解决影响水利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水利服务社会的功能,正确分析水利建设与发展管理运行中各方面因素,探索水利建设与发展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学科建设,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有益借鉴和推动作用。
1、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工程措施
1.1 水利工程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力求精心设计,施工质量高、工程进度快、机械化程度高,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管理运行简便,运行周期长,建设使用年限久,经久耐用,抗冲抗滑稳定性能好,施工工艺先进,技术设备更新,施工精度高,符合设计标准。
1.2 科学规划治理,整体推进
城市生态建设,河流治理,生态保护,形成河湖水上公园,景观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近年,黄河中下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广,治河工程兴建桥、涵、护岸护缇等水工建筑物,宽顶式溢流堰等雍水建筑物,起到拦河防洪作用,保持河流生态健康。水资源、淡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工程及天然林生态建设,防风固沙,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库、坝、缇结合形成生态绿色长廊,水土流失减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梯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迈进。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保障有利于抗旱节水、供水水源、人饮工程,水质检测、防洪排涝。抗旱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缓解山区旱情、旱情的持续发生,农作物产量持续稳定,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种植模式,规模经营;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保证有利于灌溉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灌溉效益发挥不好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加强灌溉工程管理,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生产率。灌溉效益分析有利于提高灌溉工程建设标准:灌溉工程力求灌溉水利用系数高,灌水时间、灌水量、灌水方式、灌溉均匀度、渠系水利用系数高等灌溉工程指标科学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保证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涵养水源、水有效循环系数增长,水资源环境状况更趋良好。
1.3 水利工程优选分析:
1.3.1 加强技术监管措施,节约经费。
工程经济优选,减少不合理程序,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技术监管,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费用,符合经济设计。减少程序,节约工程建设投资项目论证前期准备费,减少工程审批论证会。工程项目勘测、规划、设计,严控技术质量,确保第一手资料真实、准确,规划符合城市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的详细论证。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水利学科范畴科学界定,分类指导。
a)性质、用途:水源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流域治理,防洪工程
b)管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程,水资源科学调度检测工程
c)建筑材料:土石方工程:土坝、水工建筑物:管道工程:混凝土管道、钢管及PvC管;电力工程:变电设施、水泵、抽水机械。
1.3.2 水利工程建设实施项目分析:
水源工程实施水资源科学调度检测,优化水资源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项目实施分析:大型人畜饮水工程跨区域引水解决吃水问题逐步实现科学检测,科学管理入村入户运行管理方式,水利工程投资大,均属千万元工程项目,关键做好效益调查和分析,管理运行成本核算,经济优选设计方案,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就近充分利用山泉、河、溪、地下水可饮用水,建设规划一批小型人饮工程,节约投资,克服引水管线长,耗能耗材,降低工程造价。目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较大,相当于兴建水源工程费用,主要是坝基处理费用高,移民工程费用高。与之相连的交通、道路改道工程费用较大。灌溉工程力求灌溉水利用系数高等灌溉工程指标科学合理。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喷、滴灌技术大棚经济作物规模种植基地,机械化程度高,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生产率,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2、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监管措施分析:
2.1 水利工程监管:
从设计施工放线到料场设计,机械设备、工程地质、土方工程、道路、桥、涵、混凝土机械设备、技术操作、工艺材料、配电设施、变压器、泵、抽水机等运行管理设计产品更新换代,喷、滴灌、管灌等材料选择。田间管理渠系灌溉方式,防洪工程安全设计:水资源平衡水文分析总水量、来水量等工程概况指标。
主要存在水利工程监管程序繁杂,实质性技术监理少,监理资料缺乏真实性,监理工程指标及合同工本费用大,格式化招标程序大于设计程序,标书编制预算增加了有形的人力资源工本费,中介组织庞大,监管费用成本高,减少招标中介程序及招标会议,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开支,水利工程监理应注重于实用技术的监督,严格审查可行性论证及设计资料审查,确保第一手外业设计资料精确,真实合理性符合实际。
2.2 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监督:
料场取料、原材料进出场地选择、混凝土搅拌、振捣工艺、施工放线精准度、机械设备、土方工程碾压,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土石方工程监理保证混凝土养护时间,输水洞、泄洪洞、洞线放线施工精密程度高。溢流坝高安全、防浪墙、马道、平台建设与道路、公路相连的水库坝肩稳定,边坡稳定分析计算,钢筋制安按设计要求施工,保证混凝土标号安全。
3、提高抗旱节水能力,加强灌溉工程的农业综合措施
3.1 灌溉工程在山区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措施
增产增效,抗旱保苗,节水省地节电,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经济效益显著。灌溉工程力求灌溉水利用系数高,灌水时间、灌水量、灌水方式,灌溉
均匀度等灌溉工程指标科学合理。据实地调查,马铃署覆膜种植无水可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抗旱水源少,抗旱措施不及时,无法灌溉等现象,旱情严重时得不到有效及时灌溉。按作物需水规律,进行水的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方式等灵活应用抗旱节水措施,有效缓解山区旱情,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加强灌区管理,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保证有利于灌区的更新改造,灌溉管理加强,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现代化建设,加强灌溉工程的农业综合措施。
3.2 干旱山区农业生产状况
小农生产作业,人力不足,播种周期短,抢播抢收不及时影响种植面积,收耕颗粒归仓不及时,质量不高,播种面积增加,设施农业田间作业量大,机械化程度低。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利用率,劳动效率,土地收益率。
3.3 干旱山区抗旱节水农业综合措施
近年,干旱山区抗旱采用移动式水车、水囊等。提前开闸放水,春、秋季两次季节灌溉,增加灌水次数,秋季补灌,测土配方,生物旱地龙,坐水点种技术,转变灌水方式,小型机泵抽水灌溉,广辟水源工程,开源节流,秋冬季补灌措施,持续干旱120天左右,采用高科技人工降雨气象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被动局面,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主要措施:
①农业节水措施:测土配方,土壤含水量测定。
②生物节水措施:旱地龙、膜上、膜下灌溉。
③节水设施配套:喷、滴灌、低压管灌。
④灌水方式、灌溉制度:轮罐、续灌要及时,发展小畦灌、沟灌。
⑤气象措施:人工降雨
⑥抗旱服务组织:移动式水车、水囊,广辟水源,计划用水,小高抽灌溉。
中图分类号: F426.9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0.021
水利工程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自不待言,而若质量问题得不到保证,那么对周围生活的城镇居民也将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是促进当地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必然趋势。纵观现阶段新疆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现状,仍存在建设准备不完善、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对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水利事业的良性发展。
1新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新疆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一般水利工程大致相同,可从监管制度问题、建设准备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建设准备方面看,建设人员素质、技术水平、质量意识不足是导致水利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但仍有部分企业,在尚未做好思想教育、技能培训等工作之前,就展开工程建设。而应有的监督和审核工作做得不到位[1]。对实地的考察工作的疏漏,是导致前期设计准备与建设具体操作不契合的主要原因。
从监管制度上来看,原材料质量监管、操作规范程度以及建设管理力度不够等多方面的问题,都制约着质量监管效果,浪费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时间。而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将导致各级施工人员和领导者存在侥幸心理,片面的追求工程效率,或者试图钻制度空子,不仅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程质量。
2发展新疆水利事业的几点策略
2.1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意识
一是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的前期准备环节,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各级部门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将质量意识落实到所有施工人员心里,在施工前形成牢固的“质量观”[2];二是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与素质,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有必要展开技能培训,针对当前水利工程整体结构以及水利工程的具体特点,设计高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从而确保施工队伍能正确、有效、合理规范的进行施工操作,以高标准完成施工质量目标、保证施工进度。
2.2强化水利工程的监管制度
根据权责匹配原则,让各层级领导和施工人员均对自身工作负担相应责任。一旦因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失误导致逾期完工、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则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以此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保证工期进度和质量。在具体工作中应加强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按规程组织施工设计并拟定方案,在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技术交底要避免遗漏。所有与工程质量和进度相关表格、资料,都要按要求完整填写备查。
一是加强对项目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做好技术交底和质量要求交底,并为施工操作规范的制定提出相应建议,使之更加合理化和有针对性。项目工程师有监督、决断的权利并要为此负责。对于一些隐蔽而且重要的工程质量,要有项目工程师组织验收。
二是加强对建设人员的要求,一要对操作规程、质量标准以及设备性能熟悉,且能看懂图纸;二要具有极高的责任意识,对工程用具和材料悉心爱护,以提升各类设备、仪表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其质量和精准度;三若设备、材料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则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三是质量监管部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重要一环,所以对质量监管工作人员来说,要对水利工程建筑施工工程各单元、分部以及单位进行划分。并了解适用于本工程的施工规范、技术规范以及工程招标与企业所的各项文件与规范。对水利工程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预检,在检查过程中,如果遇到操作不合规范等问题,可将施工叫停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应定期就工程质量检查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若一旦发生严重质量问题,则应督促责任人将事故内容上报。
3结语
随着现代化建设技术和工程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在建设质量等方面管理工作虽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设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和控制。新疆地区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管理者,要不断提升建设人员素质、树立并强化质量意识。同时,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先进企业实践管理中汲取经验,在保证工期的同时做好质量把关,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建设成本和建设进度。
参考文献
[1]樊君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新疆水利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J].新疆水利,2015(01):9-10.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监理;问题;解决办法
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problems;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TU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039-01
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行业存在着某些问题,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监理行业的发展,在此对其原因作简单的分析:
①部分业主项目管理上不规范,在对监理工作的重要性上认识不足,或工作上支持不够,或推卸责任明显等。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传统工程建设管理通常是由业主(建设单位)一家说了算,使得早期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很难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依法实行建设监理制后,部分业主把委托监理认为是迫不得已,认为是“多此一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有的业主请了监理后把监理当做“花瓶”或是“工具”。以上种种现象在规模较小工程建设中、在乡镇中显得尤为突出。
②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良莠不齐,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监理控制难度上升。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是水利建设工程的直接责任人,它的工程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也是监理单位开展监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一些小型水利工程转包或分包现象严重,包工头素质差,项目部人员到位率差,专业施工班组整体素质下降,大量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充斥施工一线,这就使得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三检制不能得到保障,监理单位充当了施工单位的质检员,在质量上完全依赖监理单位。当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后又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同时与监理单位的配合不协调。以上种种行为在不同程度上都增加了监理工作的难度,使得监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③监理行业取费低,监理企业恶性竞争,造成监理服务质量下降,同时部分监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监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自从要经过招投标后,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压价竞争现象十分普遍,但监理招标又区别于工程的招标,监理取费远远低于标准。监理企业低价中标后,缩减项目监理人员,总监不到岗或同时任好几个项目总监,大量使用临时外聘监理人员,有些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监理培训,人员从业素质得不到有效保证。其结果是现场监理人员像走马灯似的变换,平行检验无手段,监理服务不完全到位,监理效果不理想,直接导致监理服务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监理行业的形象。而监理责任的缺失,又使建设单位、承包商等各方越发藐视监理的地位和作用。
以上几个问题的存在,给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只有认清现状,标本兼治,才能保证监理工作的质量,才能有效促进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本人结合几年监理工作实践经验,对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①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业主的大力支持,全社会要加大宣传贯彻监理工作条文法规的力度,提高建设各方特别是业主对监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对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发挥好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有作用,为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规范各参建主体单位的建设行为,特别是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规范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是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挑选不好,业主、监理能力再强也是白搭。业主通过招投标后要挑选一支符合施工资质要求、施工力量强、施工经验丰富、信誉高的施工单位,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③监理招标应侧重评标办法的研究,突出评标规则、程序和办法的科学性,体现监理行业的专业特点,重点考察监理方案、监理人员能力、企业信誉及业绩等技术性和信誉度指标,监理费报价不应作为主要的评标依据。
④监理单位要加强行业自律,应自觉不采取降低费率的办法承揽业务,不互相杀价以削弱发展后劲,而应携手依靠行业协会的作用共谋远景。同时应加强收费最低标准的管理力度,保证监理企业完成全部监理工作的最低费用和基本利润,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应理解和支持监理企业的规范化运作,按国家建设监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放手让监理企业发挥作用。把总监负责制落实到位,认真解决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在科技上创新,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提高监理的服务水平及工程质量。
⑤监理单位要加强监理队伍自身素质的建设。水利工程具有工作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失事后果严重等特点,特别要求监理人员要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设计,施工管理,还要有组织协调能力,更重要的应掌握合同经济法律知识。监理单位要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需要和合同要求,派遣合格的监理人员。监理企业内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各类监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加强监理工程师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监理单位还要加强从业监理人员道德素养的教育及监督工作,在执业时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遵守公平、公正、客观的职业操守。
1引言
在我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严重阻碍了各种生产生活,农业、工业发展等都深受其影响。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各个地区都加大了在基层水利工程方面的投入,此类工程项目的开展能够兼顾大坝、水库、桥梁、泄洪区与灌排渠道等功能,降低水旱灾害的威胁,进一步为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现阶段,一些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2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在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其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数量需求量较大,这种情况下,一些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一些建设与管理人员的学历相对较低,多为在职函授大专,甚至一些人员是在高中毕业以后直接分配到地方水利工程单位的。此外,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其工作范围相对有限,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员在自身的岗位工作上不思进取,一些管理人员甚至存在“得过且过、能完成工作任务就行”的意识,并没有在自身的岗位上不断积累知识,利用空余的时间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1]。相关水利部门虽然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逐步加大了在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但是,其培训的效果微乎其微,导致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长期偏低,难以为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
2.2工程建设资金链不稳定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水利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非专业施工单位、施工人员逐步进入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偏低,并未完全掌握水利工程的建设程序,所编制的施工组织实施方案并不能够完全达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再加上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匮乏,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签证过多、成本增加的情况。现阶段,国家逐步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水利行业的总体发展,在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严格的管控,任何施工单位都不得存在随意增加建设成本的情况。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其工程资金往往是由融资与政府扶持的,如果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及时结算工程款,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后续的施工难以正常进行。即使近年来国家与政府加大了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很多水利工程建设中依旧着资金链不稳定的情况,难以促进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工程设计不规范
基层水利工程设计不规范的现象是建设管理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在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工程设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保障了工程设计的总体质量,才能够为工程建设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但是,部分基层水利工程中依旧存在着设计不规范的现象,而此现象往往是由以下因素所造成的:(1)基层水利工程项目中,其设计费用多是由地方财政来承担的,而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虽然设计费用的占比很小,但是,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并不愿意承担工程的设计费用,在此情况下,工程建设企业往往需进行设计费用的拼凑,甚至存在与设计单位讨价还价的现象,由于设计费用的限制,设计费用难以设计出符合水利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的设计[2]。(2)在一些设计单位,部分设计人员为刚毕业或者实习的学生,这些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十分有限,再加上缺乏工程设计经验,最终的设计方案并不理想。(3)前期的时间安排紧凑,在后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申报项目,存在让设计单位赶进度的情况,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时间限制,没有时间来对设计方案加以审核,导致设计方案的一些错漏问题没有及时被发现。比如,以疏花干渠改建工程为例,在39+500处跌水设计中,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导致在设计中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在此项目完工投入使用以后,发现设计时对地质条件的掌握不够充分,使得改建工程渠道存在冻胀现浇混凝土预制板滑的现象,排水管道设计不当,使得该渠道在冬季极易出现结冰情况,虽然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及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但是给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4工程建设监管措施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水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各种规模、类型的基层水利工程项目逐步开始兴建,但是,大部分基层水利部门并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工程建设监管措施并不完善,缺乏对先进监测设备、技术等的应用,导致在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监测结果并不能够为工程管理提供切实参考,在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出现了各种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诸多的不利影响。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在基层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总体上遵循的是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为提高工程建设监管体系,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监管部门,并严格落实了质量监管责任,进行了质量监管任务的细分,使得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各个人员都能够积极根据这些岗位职责划分情况,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质量监管工作。虽然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现场,依旧存在着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问题、监管不到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2.5各部门职责不清
基层水利工程项目实施中,工程参与部门相对较多,再加上在不同的工程阶段,各个部门的建设管理任务也有所区别,要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工程整体效益的实现,工程建设参与部门需在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岗位职责划分,保障各个部门的职权划分清晰。但是,实际的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企业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划分混乱,各个部门无法认清自身的岗位职责权限,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合,无法落实责任制度,导致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频发[3]。对每一个基层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各个部门需保持良好的协调与沟通,才能够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一旦相关部门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难以实现协调与配合,将会导致在出现问题时各个部门存在互相推诿等现象,工程的进度、成本管理都将会受其影响。
2.6运管体系有缺陷
在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运管体系也会影响建设与管理的总体水平。从现阶段基层水利工程的实施情况来看,在施工单位的选择上,大部分都采用的是招投标制度,要提供招投标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来选择最佳的施工单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转包与分包现象依旧存在,小型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往往不足,为获得施工机会,往往会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再加上小型施工单位往往会存在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匮乏、管理人才缺乏、建设与管理的理念、方式落后等问题,这些运管体系的问题都将会影响水利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实现[4]。
3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思路
3.1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在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基层水管所的能力极为关键,如果基层水管所的能力较强,就能够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职责,发挥其专业素质优势。因此,有关企业需在实际的工作中需加强对职工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培养,并结合职工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科学、完善的培训计划。比如,在职工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建立在职培训、脱产学习等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培训来提高职工的专业能力,使得所有的员工都具备基本的水利知识、工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为保障职工培训的有效性,相关企业可以定期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与技能考核,使得职工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上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断积累工程经验。有关水利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定期组织专家来开展相应的学术讲座,在此过程中加强专家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交流,切实解决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3.2扩展融资渠道,稳固工程建设资金链
我所在的单位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一般是对所辖的骨干工程争取项目进行改造维修,斗农毛渠等末级渠道由用水协会所在的乡镇负责管理。基层水利工程项目中,由于工程性质、投资建设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为提升建设、管理的总体水平,相关部门需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步扩展融资渠道,保持工程建设资金链的稳定性。比如,基层乡镇政府需尽量争取国家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并将此资金投入到基层水利工程项目中;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相关财务人员需结合基层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工程资金的合理分配,保障工程的配套设施费、整体设计费、管理维护费等的分配尽量合理。基层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应用多种不同的融资方式来进行融资,保障建设资金的稳定性,缓解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在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资金供应紧张的问题,要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3.3严格遵守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
基层水利工程项目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其在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都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范与要求。工程设计是基层水利工程项目的基础阶段,最终所确定的工程设计方案将是后期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一旦存在设计缺陷与漏洞,极易造成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等问题。因此,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与要求,与设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合作,确定最符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注重设计细节的把控。
3.4严格落实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理机制
监理机制是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监理机制的构建,能够为工程的质量管理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从根本上看,监理机制能够促进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使得基层水利工程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监理机制项目法人组建如表1所示,在监理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实现了项目法人责任、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结合,使得在基层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都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管理与把控,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施全过程监控,严格划分岗位责,使得监理机制能够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5明确责任部门,实现责权统一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其实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许多损害都是不可逆的,比如追求经济增长毫无节制的开采煤矿,毁林造田,任意排放污水等现象。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的打击,并且有些地区长期处于环境恶劣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因如此,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更加肆无忌惮,导致了恶劣环境的恶性循环。因此,我国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刻不容缓。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一)对气候造成的影响
气候是一个地区的常见气象环境的统称。每个地区的气候环境都有特点,通常情况下来说,气候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产生变化。但是在水利工程建成之后,会从许多方面影响当地的气候状况,比如灌溉方面,植被覆盖率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水利工程建设范围会有比原来面积扩大的水表面积,在阳光的作用下,水面上空的空气会变得相对湿润。进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范围区域内产生降水。降水量有一个特征,在水利工程范围内,靠近水边的地区降水量少,相反,远离水边的降水量却增大。2)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之后,原来的土地由水代替,水吸热和散热的能力与土壤不同,因此也就间接改变了气温变化的幅度,空气与水之间的能量交换要小于空其与土壤。
(二)对土壤条件造成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之后,很多土地会出现盐碱化的情况,除此之外,由于水的侵袭,沼泽化概率比其他地域要大大增加。1)原来土壤的生态区由于丧失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土壤被水所替代,生物赖以生存的阳光和空气被阻隔,因此微生物会随着空气的隔绝慢慢减少,最终导致土壤变得贫瘠,因此生长农作物的能力下降。2)随着水位的上升,植物根系被破坏,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植被会消失,最终形成沼泽地。3)沼泽地的地下水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不断升至表面,经过太阳照射蒸发,讲盐分留在土壤中,是土壤的盐含量增大,长久下去就出现了土地盐碱化的状态,同样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三)对水文条件造成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势必会影响当地水文环境,上游的水利工程会对下游的河道流量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水利工程蓄水量过大则会造成水质下降,流量不均和干涸等问题。
(四)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还会对人文环境和人口生存等造成影响,有些甚至产生了严重后果。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会将水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同时水面面积相应增大,水流量放缓,这样会从侧面上有利于带有病菌的生物的生存,一旦这种生物在下游大量繁殖,会对下游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很大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传染病,比如传染病、霍乱等。其次,对工程区的文物古迹做不到保全。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我国如今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进步步伐都很迅速,但是在发展与生态之间很难做到两全。水利工程犹豫期特殊性,必须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才能进行建设,因此如何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是如今人们大力追求的话题。如果二者一直处于对立,那么将会引发更大的生态和社会人文问题,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也就不能实现。因此需要寻求有效办法,将水利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河流发展规划
随着科学技术和水利勘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和河流规划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要根据当地的水文特征,同时随着河流区域经济变化造成的经济状况而变动,需要对多年前的测评结果和评估结果进行重新测评,最大限度地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其科学性,稳定性等,同时实施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
(二)加强水土保持的工作
一直以来水土流失都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在任何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一定要将水土保持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对于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尤其要引起重视,在合理使用水资源的同时,将水资源的效益发挥出最大价值。另外,在节约用水的时候也一定要注重发挥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在水资源的管理中使之有强大的法律保障,并且使每个公民都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三)实现水利工程与市场经济的统一协调
一定要严格按照水资源的相关法律规定坚持流域管理与市场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优化、整改,将水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等各项活动都有效的区分开来,最好是在对水资源配备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建立有偿使用的制度,使之得到行之有效的管理。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认知逐渐提高,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无论是初时的规划设计,还是到实际的施工之中,都体现出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改进、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将水利工程建设成为一大惠民工程。
作者:田建华 单位:于田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人类通过建设水利工程能够实现对河流流量的控制,而且不会出现污染,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是非污染生态项目。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能够实现区域内的发电防洪和灌溉供水,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目前的很多水利工程在建成后已经实现了对河流流量的有效控制,不但消减了洪峰,而且提高了流域两岸对于河流水量的使用效率,为周边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城市用水。水电工程的开发和利用所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而且水电是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本身的开发成本比较低,而且对周边的环境没有污染。在建设水库的同时,能够对周边的水资源使用进行相应的调节,提升下游水体的自净能力,对于水质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版主。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库的修建产生了巨大的停滞水域,水域和太阳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出现非天然的水域环境。这种非天然的水域环境对于水库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水库对于上游土地和动物栖息地都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水库在进行蓄洪和调蓄的时候,会对周边的地区以及地质结构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出现地震和山体滑坡。建设水利工程,会导致水利资源出现重新分配,因此会导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受到影响。对于河流的泥沙以及气候水体,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1.应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环境保护设计
为了全面降低生态环境受到的相应影响,需要充分的发挥出水利生态环境的相应效益。我国从上个世界80年代开始对水利工程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而且成立了较为专业的管理评价机构。通过对现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研究,对于其整体的决策阶段和竣工阶段,进行了全面的生态影响情况研究和分析。对于水利工程的后期使用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研究,并据此得出不同阶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而影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保护方法。
2.研究制定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体系
为了实现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全面评价和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评价体系。通过专业的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水利工程各类环境要素问题的处理,并逐渐实现全面深入的研究。在进行身体环境影响问题量化控制和研究的时候,需要探索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得出工程自身的可行性。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相应因素全面考虑在内,进行综合性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利用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情况进行控制和研究。
3.提升决策和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健全公开决策机制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相应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研究决策和管理机制,通过良好的公开决策机制,实现集思广益,提升公众的参与程度,全面的实现公共决策。利用相应的水权制度,将区域性的用水量进行相应的控制,提升用水的效率和用水的效益,确保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环境的相应承载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全面建设,提升了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据此得出建设水利工程所需要遵从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对工程进行相应的建设,利用工程和生态之间的同步设计和规划,实现水利工程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何宾.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9)
[2]袁前胜.美国和日本两国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政策及其借鉴[J].世界农业.2016(01)
[3]吴永生,徐迎春.安徽省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若干问题探讨[J].江淮水利科技.2016(02)
[4]刘燕.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05)
[5]王迎春.农场小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
[6]张文娥,潘晓.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安全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6)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层水利建设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保障,为了保证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在实施过程中更加便于管理,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执行的依据和标准,但因基层水利主管部门在组织水利建设的时候大多是由一些农民自行经营承建,对于施工的过程及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很多施工细节简单化,施工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虽然这些基层水利建设简单,规模较小,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会制约影响农业的发展。
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
1.1 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1.2 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只有加强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1.3 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1.4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加强基层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2.1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解决灌溉的问题,消除旱情带来的灾害
2.2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有利于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2.3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2.4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从而达到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2.5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改良农田水质,可以减少对农业产业的污染,解决农业面的污染,促进环保农业产业的发展。
2.6节约了农田用水,减少了农田灌溉用水损失,可以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将多余的水积攒起来,以便以后庄稼需要水时可以随时放水灌溉。
2.7大涝天气会引起农田水土流失,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产量,兴修渠道,引水入渠,不仅可以减少农田水土流失,还可节约水资源。
3不可忽视的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3.1投资量的不足。长期以来,国家投资重点是大型骨干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是投入分配中的短板,再加上历史欠账多,县级财政无力投入,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失去了农村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的支点。
3.2资金投入渠道分散。除水利外还有国土、发改委、农开办等部门,但基本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工程规划及布局上缺乏整体考虑,建设投资标准也很不一致,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划内容难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难度大。
3.3管理机制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位。工程管理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现象。即使部分有专人管理的工程,管理人员报酬低,维修养护经费基本无来源,加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
3.4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改革开放前,水利工程体系不完善,蓄水工程少,排水工程多,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亟待加强。工程建设标准由于受当时的技术、资金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低,配套率低,且经几十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5地方乡镇和村民对水利建设重视不足。地方乡镇领导以及当地村民对农田水利建设认识不足,认为是经济、土地资源浪费,对工程建设积极性不高,对于修建好的工程也没有给与充分的保护,水利设施出现故障也不及时补修,造成水利设施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3.6各地乡镇机构的水利管理人员对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能力薄弱,有不少水利管理站管理人员没有人员编制并且年龄结构配备也不合理,所具备的文化素质不高,对于水利管理不仅仅缺乏科学知识,而且从意识上也不重视,造成许多水利工程管理不当。
4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保障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4.1工程施工。必须严格履行监管程序,从项目立项、可研、初设到施工,严格履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设从立项到施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环节程序,确保工程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发挥效益。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务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进一步规范施工程序,明确甲乙双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4.2加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建设。及时修复各类灌溉设施,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全面实施全国抗旱规划,建设一批抗旱水源工程。
4.3工程节水措施。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工程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一些全局范围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也有各自水流流域内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无论是大型的水利工程还是小型的水利工程,它们都要为农业灌溉服务,所以对于这些水利工程,特别是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
4.4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努力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
4.5完善基层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甚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掠夺性经营。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组织镇村及时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经营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林宏派.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体会[J]. 科技资讯 , 2010,(15):125-128.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就是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要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就要摒弃传统的粗放、单一得建设管理模式,变追求水利工程某些单纯效益为多方面的综合效益,打造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发生,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人文旅游建设,搞好水电开发,支持农林牧业灌溉,兼顾竹木流放与水产养殖,促进经济发展为一体的绿色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总之要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让水利工程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不断提升现代化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1 真正树立“绿色”工程建设管理理念
目前,在各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一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创新思维跟不上,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落后的工作方式,如只追求单纯经济效益,综合开发规划不全面,如注重工程建设,轻视生态保护;注重经济收入,轻视环境绿化;注重工程管理工作,轻视人文旅游建设。总之安于现状不重视持续发展的思想依然存在,在工作中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粗放的管理方法,这些思维和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工程的建设管理的开展。为此,我们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以开阔的视野、远大的目标与时俱进的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始终。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水利建设管理与开发中去、融入到经济建设中去、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去、融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中去。以大气势、大手笔绘制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蓝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局面。要树立水利产业带动观念,把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作为一种产业经营好,要依托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来发展水土开发、生态旅游产业,要多轮驱动,实现现代工程建设管理的多赢效果。要合理合法的增加经济收入,在补偿工程管理资金不足的同时改善广大水利员工的生活水平。要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突出“绿”的特色,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搞好生态景观建设、道路绿化建设、果木园林建设、草坪植被建设等。要突破传统落后的工程绿化手法,把“绿色”引向水利工程,使整个水利工程溶于绿色海洋之中。
2 使水利工程绿化美化建设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
坚持绿色发展就要依托水利工程建设现代旅游景点,要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在充分利用水利工程自然风光、区域人文优势和历史文物资源的同时,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创一流生态环境”的总体要求,加大绿化美化建设力度。坚持精心设计,绿中造景,点线立面,全面推进,创造具有水利特色的“绿色”工程建设管理格局,要把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防浪、护坡以及土地征用、确权划界等工作与工程绿化美化融合在一起,要增加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为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开发条件。通过绿化,坚持乔、灌、花、草合理布局,讲究绿化色彩、层次搭配组合,既体现自然景色,又突出水利工程特色,保证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形成优美环境,让水利工程更绿、更靓。做到水利工程生态化、景观化。把水利工程建成优美的旅游景区,最终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活及生存环境。
3 把绿色发展与经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要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要使绿色发展与经济开发相结合。在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必须立足、着眼长远,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坚持环境保护,二者不可偏废。做到水利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快慢结合,避免先污染、后治理,边建设、边开发、边破坏的弯路。
前言
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的内容及作用
水利工程是指通过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改造自然河流的运行方式,达到除害兴利、方便人类生产生活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属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人们对供水、发电、防洪、灌溉等等方面的需求,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1 有利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多有利的影响,有效的调节了水量的配置,防止江河流域出现断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污染。水利工程具有蓄滞洪水的作用,在汛期能够削减洪峰,降低洪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能够增加枯水期的水量,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的正常进行。水利工程中水电的开发,是一种清洁、低成本的新能源,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势,同时节约能源和资源。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兴建大量的水库,能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及供水条件。以上各方面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有利影响,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2 有害的影响
基于理念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库会造成流域上游淹没现象,从而迫使大量的居民进行转移,还会引起泥沙的淤积,严重危害周边地区的水体及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水利工程建设要大动水草,会对河流上游的历史古迹及自然景观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属于建筑行业领域,具有危险性较高的特点,施工过程中安全影响因素较多,很容易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体的大量聚集,容易改变周边地区的地壳结构,容易诱发地震。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要进行跨流域跨地域施工,水利工程建设引发的地下水位提高,很容易造成土壤的盐碱化、土壤的沼泽化。
3 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当前生态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实施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加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1 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设计之前,需要勘察施工地点的周边环境,对水利工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合理的评估,在设计环节,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进一步拟定相应的防治手段来减少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不良后果,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实现施工前的有效预防。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对经济和生态环境两者的评估结果,实现水利建设、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三者的共同协调发展。在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要对生态环境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3.2 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需要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增加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必然经历大兴土木的过程,也就是说,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会严重影响施工地点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环境。生态环境补偿体系的建立是以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为基本目的。要以“谁破坏,谁治理”为基本原则,明确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和具体界定的范围,能够有效缓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损坏程度。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水利工程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生态环境的损失成本计算以及对应的补偿手段,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中,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法制建设,以补偿的方式来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积极促进生态环境的再次平衡。
3.3 实现水利管理体制与社会市场经济协调发展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新水法中的规章制度,对工程周边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科学的规范管理,将水利管理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完善水资源的流域管理体制,融入到行政管理中,制定规划取水许可政策,实现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宏观调控,有利于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促进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水土流失问题,尽可能的遏制水土的流失。对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已经处于比较脆弱的状况,更加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水土的保持,增加土地的生产力,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更加广泛的节约用水政策,建设节水型水利工程建设。
3.5 制定江河流域发展规划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流域整治工作,使得江河流域发展取得很好的成效。然而,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幅度增加,造成江河流域内的社会经济及自然条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水利工程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对原来的江河流域的分析及评估基础上,能够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的影响规律,制定新的江河流域发展规划,实现江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6 建立交叉学科和技术相结合的支撑体系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结合河流的演化过程、动植物繁衍和迁徙习惯、泥沙的运移规律、环境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建设中各个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有效的建立起交叉学科和技术结合的支撑体系,创新地制定科学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有效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通过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实现水利管理体制与社会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制定江河流域发展规划,建立交叉学科和技术相结合的支撑体系的有效措施,从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良性的发展,为水利工程建设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建设属于我国的基础建设,可以合理的调控水资源,在水利发电、农用水灌溉等许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如何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并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1水利工程建设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其主要作用是将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高效地应用。工程建成以后,首先会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地改善,农业灌溉水会得到合理的应用,增加农业产值。由于工程具有防洪抗旱的能力,所以可有效地应对一些自然洪涝灾害,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工程成本较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较低,在关键的位置设立水库可以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缺乏,以及地区之间跨流域调水难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便利,但是不能忽略其对环境的破坏。
1.2消极影响
除了地质灾害以外,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工程建设周边地区的动植物,因为水利工程主要是改善地上河流的输水模式,这会对原有水域的水生动物以及水草植物造成严重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往往对周边的植被覆盖和动物栖息地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建成后的水利工程会逐渐发挥其作用,蓄水防洪,这会改变当地原有的气候特点,水库周边的降雨量会增多,空气湿度也会有所改变。
2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型水库,水库下游的河流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水库储存了大量的汛期降水以及非汛期上游河道流水,水量的不足会导致有些河道的断流。下游的生态环境也会跟着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游的某些小型水库会缺水、出现水位下降的河道,其运输能力会下降,一些下游的淡水养殖业也会受到冲击,甚至引发海水倒流的现象。水库周边的土壤受到水库渗透的影响,其盐碱化程度会增高,影响水库周边的农业生产。
3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如何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的重点。
3.1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为了能够建设环保的水利工程,设计阶段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要对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貌、环境人文特点都进行细致的调查。为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进行设计时根据调查得到的信息来对各种突况进行预估。为了能够对工程建设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力度进行准确的分析,要建立一个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通过该体系来预测工程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根据各个方面的环保需求做出合理调整,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改变。
3.2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
水利工程的建设要面对一些无法避免的破坏,就要做好生态环境补偿工作。一是要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完善该体系的基本内容,针对各种程度的破坏规定明确的补偿力度;二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部门要重视环境补偿体系的建立,承担经济压力。生态环境补偿体系的建设还应该结合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明确划分责任和补偿措施;三是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生态环境补偿工作,相关执法人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在保证生态环节问题得以妥善解决的情况下,顺利开展水利工程建设。
3.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护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巨大障碍。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克服水土流失的问题,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定要做到水资源利用合理化、高效化,多利用现有土地和植被,增加植被面积,在节水政策上也可以做一些调整,最终营造一个拥有良好用水习惯,保障节约用水的水利工程。
3.4制定江河流域发展规划
水利工程是依托江河流域建成的,目的是对地表河流水资源实现合理调控。所以,若能够制定好江河流域发展规划,就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我国目前的河流规划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也加快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前进步伐。可以在原有的治理河流模式上再进行创新改善,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标准来实现对江河流域可持续性发展的合理规划,最终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需要我们辩证看待,既有其积极作用,又有其负面影响。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因势利导,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化施工,以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规避因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控制和规避相关的负面影响。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促进
1.水利工程并不是直接影响环境的建设项目,属于非污染型生态化建设项目,通过此项目为区域提供电、水、灌溉等功能,为区域居住着带来综合性效益。提高区域的防洪、灌溉和发电管理,增强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创造更舒适、安稳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解决生活和工业的用水难情况,改进周边生态环境。另外,还可改善非迁徙鸟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灌区含氧成分,在血吸虫防病疫区能够有效结合灭螺,防治疫病方面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2.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水库建设。具有调节功能的水库,枯水期下泄流量的调节可以提高工程下游的水体自净能力;改善下游水域中水质状况和供水条件等;促进下游周边地区开展渔业养殖,或开发旅游景点发展旅游等产业。水库可改善水库上游水运运输系统,有效降低水运系统的运输成本,减少使用中的占地等。依靠水利工程发展的景区,也被叫为水利风景区,它以水利工程为依托,具备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和适宜的环境条件,集观光、娱乐、度假或科学、文化活动为一体。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够有效保护当地水源,修复生态环境,维护当地工程安全的有效运行。
3. 水电开发目下的建设工程,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加上水电本身又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型能源,相对来说它的开发成本较低,倘若能够取代生产和生活中的化石燃料,成为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源,那将会产生非常高的生态效益。水利工程水电工程项目,其建成使用较传统的火电厂来说,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减少污染、降低温室效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酸雨危害、减少北煤南运工程压力等。所以说,水电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损害
水利工程中的水库建设及其使用,会产生比较大的停滞水域。水域在太阳的辐射下,加之其自身的理化特性,形成与自然河流有较大区别的水域环境,影响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深水水库的水温,会沿着水的深度,而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的分层、分布,较深水层中的水温低、溶氧量少、游离态的 CO及还原态的物质多,水浑浊度大。倘若水库蓄水控制的不合理,极有可能造成水库上游被淹,周边土地、景观、文化遗产、栖息地等带来极大威胁。水库在蓄水功能的发挥中,对周边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及气候、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还极易诱发地震。因为水体大量聚集,库区地壳结构的地应力,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地震易被诱发。
三、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下,我国的水利形式和环境保护现状十分严峻。相关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
1. 修订和完善江河流域规划。经过我国二十多年的流域整治,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流域内很多条件都发生着很多的变化,对水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流域计划急需修订、完善。评估和分析原有流域,进一步认识自然,掌握科学改造自然的规律,建立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民主协商,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的流域管理模式,更科学、民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水利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重视水土保持。水土的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中最大问题之一,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一定要重视水土保持,遏制水土流失。对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脆弱的区域,要及时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合理利用水土字眼,提高土地生产力,发挥水土资源的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3.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还要想办法提高产量,且工程节水和农业节水的重要性是一样的。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之间的协调能力,从政策、资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另外在时间中也要依托法律和行政手段来为节水建设提供保障。
4.完善水利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要对水利管理和运行的相关机制进行完善,使其能够与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协调一致发展。确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结合流域管理与行政区管理,深化改革。主管部门要进行有效的规划,设立取水许可及有偿使用制度,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统一对全社会涉水事务予以管理。要充分考虑对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后相关的防洪问题、供水问题等,尤其是水库建设之后区域周边的环境和安全等问题。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及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具体的规划。要保护区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须保护周边的生态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结: 水利工程建设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会带来一定的损害。总体来看,经济的发展要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谋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所以,水利工程建设要立足现在,进行科学的规划的设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统一发展。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争取在保护中进行开发,在开发中予以保护,趋利避害,保障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那黎娜.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J]. 北方环境. 2011(04)
因此,加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节水灌溉能力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粮食收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加快新农村建设管理步伐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当前加快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意义
1.使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水具有不可替代性、有限性,但可以循环使用,如果利用不当,势必会阻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危害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同时,水资源又极易受到污染,近年来污染事件比比皆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持生态环境所必需的,是维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础,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求,而且要为未来着想,满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历来重视对农田水利的发展,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才能确保农业增收,为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保证,才能使国民经济持续有力的增长,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3.关系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够有利促进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使农业效益不断增加,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1.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严重,难以为继。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难以为继。据相关部门调查资料,由于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等原因,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仅为50%左右,实际灌溉面积远低于设计灌溉面积。在2009年的抗旱灾中就出现有水浇不上地的现象。
2.投入严重不足。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农民投入为主体,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发展,国家对"三农"政策的调整,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锐减,现在农民投入的主要形式投劳投工只相当以往的1/4左右。近年中央财政恢复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2009年增加到近五十亿元,但与水利专家测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每年需要千亿元以上资金相比,相差甚远。加之地方财力有限,要求地方财政配套的资金多数落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3.管理薄弱,运行困难。尽管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但一种农民自己的组织的建立并要形成有效用水、管水的机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价格、用水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普遍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管理单位征收水费困难,工程正常营运困难,影响效益的发挥。
4.农村水资源污染依旧严重。在社会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农药随意排放,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的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同时,由于植被遭破坏,致使许多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退化、土质松软,使农产品产量下降。虽然采取了一定措施来治理污染,但成果甚微,急需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水资源使用。
三、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