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微博作为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掀起了很大的风波,随之“微时代”到来。“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微博在高校校园内得到广泛应用,其对信息沟通交流带来了便利,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暴力,虚假信息都是“微时代”负面影响的典型例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阻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传统教育和“微时代”的精华,积极创新教育新思路,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分析
1、缺乏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教师也利用多媒体等网络工具,但是多数只是利用其搜集教学信息,而在实际教学交流中却没有体现,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只是单纯的借助教材或者简单的榜样事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时候学校或者院系会组织一些活动,如板报设计等,起不到实效性的教育目的。目前大学生都是90后,新潮、网络达人等是90后的代名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展也将成为空话。因此,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简单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改善。
2、冲击了当前高校的教学内容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几门课程,这些内容主要在思想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历史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内容都是经过无数次检验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微时代”的到来,微博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辩证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扭曲的现象,而微博上的信息缺乏监管,形形,很容易误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产生质疑,这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学生价值观念的树立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3、挑战了教师的权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数是权威性的教授,或者知识渊博,具有多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通常被教师的才华和能力吸引,对教师的见解非常的崇拜。但是“微时代”的到来,学生在微博中可以看到许多的信息,可以说有很多的信息比教师讲的还要丰富,这就都导致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偏向“老龄化”,这些教师和教授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微博信息,这就容易导致师生在课堂沟通的时候产生分歧,从未导致教学效果受到不利影响。
二、“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策略
1、利用“微软件”,抢占教育阵地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微软件”,抢占教育阵地。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qq交流群等将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这些交流平台中,一些正面宣传,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进行整理,制作成大学生喜欢的形式,定期在这些“微软件”中,还可以将先进的榜样事件编辑成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故事,这样学生在利用“微软件”的过程中,就会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利用“微软件”,传播正能量
“微软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传播速度快,一个人的转发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千人万人,这也是“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挑战。因此,高校可以借助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微软件”上多一些传递正能量的消息,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这样学生周围的信息都是正能量的,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
3、利用“微软件”,增强互动交流
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说教的形式进行,在没有新媒体的冲击下,这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在“微时代”下,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转变自己的理念,利用“微软件”,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自己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高校可以开展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对学生的一些留言和建议及时的回复和采纳,这样才有利于双方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展作保证。
4、利用“微软件”,关心学生日常生活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逐渐成为了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因素,学生之间通过这些“微软件”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关注新闻,关注时事,这都是“微时代”下的学生的日常。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开设微博、微信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微时代”,避免受“微时代”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才能够利用好“微时代”,从而达到教育高效性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视“微时代”,提高自身对“微时代”的认识,与时俱进,积极的借助“微软件”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能够明辨出“微时代”的利于弊,让学生既能利用好“微时代”,又能远离“微时代”的弊端,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朱珠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IAN We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ivilization, not only to seiz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which can cultivat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professionals. IQ and EQ are both essential qualities of talent, it is essential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ed analysis of emo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otional education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还牵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交流思想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要探究情感教育路线,让大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进行转变。
1 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的基本含义就是由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意识波动以及情绪的感染,这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体验,是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都来自于情感,它对人们的认识和行动都起着调节和支配作用。在现代教育的思想指引下,情感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情感路线对人的情愫提出具体的要求,有目的地对学生情感系统施加积极的影响因素,促进情感机能的发展。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感品质,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则,才能体现出情感教育的魅力和价值。情感教育需要遵循教育规则,能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让学生培养自控能力,针对学生周边的事物进行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保证形成独立的人格特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2.1 情感教育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人在认知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情感因素的控制,这样在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意志就会控制和制约自身的发展。进行情感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正确的认知度,能够将学生的认知能力调控在一定的层面上,指引学生对教育活动有正确的认识,这是分辨是非、判读真假的必要途径,也能够提高认知水平。①一旦人的意识被激发出来,就能够积极认知客观事物,并让自己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也是情感教育的职业和调节作用的体现。
2.2 情感教育对道德认识的支持和转化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能够尊重并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情感品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情况的调控能力,让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更加系统化,保证有良好的道德信仰,成为一个真正有理想、有道德品质的人。列宁就说过,如果一个人没有感情,那么他将不会对真理进行追求。②实践也告诉我们,通过情感的作用,大学生能够将情感和具体事务进行关联,并在教育的环境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这也将是大学生正确认识道德的基础。此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也需要情感教育,在情感的体验中探寻精神世界,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平时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特标志。
2.3 情感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起促进作用
21世纪的大学生是改革开放的新一代,他们出生的年代,社会处于转型期,因此他们是我国新生力量。作为独特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可以很快接受新鲜事物,并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知识也有很快的接受能力。③但是往往会受到年龄以及知识结构、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没有足够的判断鉴赏能力。很多大学生在政治信仰方面也迷茫的情绪,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心缺乏等,这是大学生的不足,需要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予以更正,培养大学生通过正确的情感教育来激发自身的能量,保证其跟上时代的节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培养完善的人格品质,并能够正确而又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时期,以更加从容的心态迈上社会,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成功之处。
(下转第124页)(上接第83页)
3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3.1 营造情感教育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各界予以支持,只有在各级的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关心和注意下,才能凝聚力量,营造情感教育的良好氛围。情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引导,指引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家庭的每个细节中都体现出情感教育,这样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做很好的铺垫。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情感教育搭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让教育者能够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高校通过加强管理和服务水平,能够建立情感保障制度,对学生的实际困难予以解决,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注重并突出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助人的乐趣,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更突出高校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3.2 加强教育者的情感素养
对高校的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教育者的素养问题,只有教育的双方都是有思想和情感的人,情感才能成为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加深自己的理论基础,并提高道德素养,用自己的良好品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大学生能够在一点一滴中感受到教师的情感表达,那么学生也会将自己的老师作为模仿的对象,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产生信任感。一旦学生开始信任教师,那么就会开始师生之间的美好情感。因此高校需要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情感素质培养,以此为基点,促进教师内在素养的提升,这对于大学生的情感教育而言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3 加强情感教育的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就是情感,良好的沟通能够加强双方的情感,让彼此相互理解和认同,这是融洽的环境氛围。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使用情感教育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者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理解和尊重,用最为真诚的态度去寻求师生之间彼此的共鸣点。情感教育中有效沟通的切入点,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进行思考,达到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情感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思路清晰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情感的体验。此外,需要讲究艺术,明白学生的意愿和根本需求,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需要真正用心地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坚持不懈地指引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促进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行,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走,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努力,就会看到大学生在情感教育下的转变,这才是情感教育的重点。通过重视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注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才能不断创新。创新就是要以变则变,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贯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从全局上、战略上谋划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重点是实现“四个拓展”:即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当前,特别要注意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处理加强和改进、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加强的基础上改进,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正确转变由旧到新、由错误到正确、由此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积极转变;从不适应到适应也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从墨守陈规到不断创新才是一种大的转变。
2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正确定位
在高等学校的培养人才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塑造方面之一,是人最根本的素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在这个变迁过程中,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各种思潮不断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予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稳定、健康、向上。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所以要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确定位就是要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副业,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程,定期研究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经常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况,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高职院校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把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坚持和完善听课制度,深入到师生中了解思想动态,通报情况,指导工作,形成领导关心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益的良好氛围。
3 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由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关节点,其实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那就是方法的创新。
一是教育队伍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高职院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具体承担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学业引导和事务管理等任务,是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充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使他们的实际收入与相应教师的平均水平相当。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鼓励他们钻研本职业务,为他们在业务方面发展创造条件,选拔推荐工作成绩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骨干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原来的辅导员、共青团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转向“三育人”,呈现为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管理队伍和后勤服务人员组成的多维队伍体系,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共振效应”。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众所周知,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势必引起各种工作手段的变化,现在的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方法和手段,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这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要不断创新。宣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科技意识和人文素质。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体制、机制的创新相互支撑,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保障护航。
参考文献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条件下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大学生入住公寓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不明确。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大学生纷纷搬进了校内或者校外学生公寓。由于交叉学科的发展,学分制和流动教室的推行,公寓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后,许多学校的政治辅导员配备不足,一个辅导员往往管理学生达四五百人之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已使辅导员难以应负,思想政治工作就更难保证了。宿舍是学生聚居的地方,由于年龄与生活阅历的关系,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还不成熟,不稳定,他们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较弱,加之感情丰富,容易冲动;大学生的世界观尚未最后确立,对事物缺乏系统、固定的认识,容易为各种思潮所左右;宿舍远离教学区,入住的学生又多,所以,宿舍不仅是学生思想交流最活跃、最宽松的地方,亦是小道消息的集散地。这就使宿舍成为学校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关键所在。
2.宿舍管理人员工素质较低,引发大学生与管理人员的冲突增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要务是教书育人,但“服务”也能育人,“管理”更要育人。可是,在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的今天,不少公寓管理中心对学生宿舍的管理都是按照“以物为中心”的模式来进行,即注重对宿舍配置物品及设施的管理,而且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严重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高校的扩大招生,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并未增加多少,往往因为人数少,事务多,职责任不明确等原因未能做到事事亲为,只是在出了事故后才匆匆赶到现场。这样不仅不能营造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容易造成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抱怨和不满。
3.管理不到位引发学生放任自流等现象时有发生。高等学校校园内传统大学生宿舍的管理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有效的制度,如作息制度、行为规范等。而入住学生公寓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放松,加之公寓管理人员与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在管理上的交叉和真空地带,给大学生自我放松提供了可能,于是,一些大学生容易放任自流,他们昼夜促膝长谈,网上聊天,甚至玩纸牌、麻将等,次日则卧床不起,逃课同学增多,坚持上课的学生在课堂上打盹、伏案而睡成了常见现象。更有甚者,由于学生夜间长谈,上网或看书,作息没有规律,养成了夜间精神,白天困乏的习惯,以致走上工作岗位上的大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管理学生的失败。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条件下必须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
1.加强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使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高等学校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改变传统条块管理模式的弊端,使管理向“有机整合”工作格局转变,除了学校主管领导要重视大学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党政领导也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公寓所担负的育人功能。为此,就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组,设办公室,为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这个领导组可由校主管领导牵头,由学生处、团委、保卫处、学生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统一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工作,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工作的合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协调地展开。
2.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实行学生自治。在当前的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无论是传统的条块管理还是正在优化的有机整合,也无论是公寓管理人员还是进驻学生公寓的管理干部,无论工作人员是如何地尽心尽力,但对学生的管理都只是一种外在的管理。大学生是公寓的主人,他们既是被服务、被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公寓精神文明的建设者、管理者。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实行学生自治,并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并要以宿舍为单位,这不但要调动每个宿舍成员的积极性,更要注意发挥宿舍长的特殊作用。
3.做好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把管理工作与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过去,我国高等学校在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上多注意管理的有序性和权威性,而忽视了管理的合法性及被管理者合法权益。现在,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不但要增强法制意识,更要以人为本,积极改进公寓的管理工作。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还要把管理工作与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的合理解决,不但可以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而且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自觉地予以配合,达到管理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往往只停留在一般性的说教层面,缺乏具有说服力、震撼力与感召力的实实在在的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严重,与时事热点结合不密切。
1.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方式过于传统,方式有待改进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主流思潮仍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任务归结为“灌输”,即向大学生灌输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不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课堂教育、理论教育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依然是目前高校德育的主要工作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效果差,而且还会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在采取多元化教育和现代化教育方式上目前还存着严重的投入不足。
1.3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过于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面对活泼、自信、张扬的“90后”大学生,相当数量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教学课堂载体上,缺乏其他沟通和再教育平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载体并未得到充分运用,大学生的想法、困惑和疑问沟通的渠道单一。
1.4过于重视规范教育,轻能力培养
很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并不注重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无法形成对现实生活、政治与文化的正确观点,从而在遇到复杂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判断时依然难以应对。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高校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不但要牢固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经常阅读有关学生工作的各种优秀著作,虚心向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前辈们请教,学习他们成功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改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大学生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2.2以人为本,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从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高等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平时工作中要多与学生互动,以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去听他们的想法,在交流中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立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给学生以真实的人文主义关怀,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3尊重学生差异性,因人施教
要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长处和主体上的积极向上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也要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指出,不能过分纵容和迁就。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矫正错误、健康成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根据不同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的做到贴近学生实际,尊重学生差异,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
2.4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给高校育人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逐渐呈现现代化,校园网络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创建形式多样的网络阵地,通过QQ群、博客、飞信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可接受性。
墨子曰:“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意思是说,士人虽有学问,但德行却是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德的修养。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人格状态,可谓“优优大哉”。“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先贤早已如是说。“修身”之重要自不待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在强调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很重要的。
一、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着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最根本的是要澄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因此,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要求。
2006年3月4日,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使之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涵义精深,它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坚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反映了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要树立大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要树立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心系人民、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作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
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引导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庸碌无为;是崇尚善良,还是卑鄙邪恶;是彪炳史册,还是遗臭万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一个人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他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故此,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使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要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认真做好每件事,在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引导大学生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引导大学生把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能好高骛远、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一事无成。要引导大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遵循客观规律,透过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更好地把人生意愿与个人情况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学凡、王焕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兰州学刊,2005.05
[2]杜志明、张仲国,坚持以人为本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民网,2005.12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医学生作为医疗事业的接班人,其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关系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尤其近几年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频发,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愈发重要。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医学院校整体教育质量
医学院校既要教授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塑造医学生成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满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的合格人才。医学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激发他们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理想。
(二)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医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仅仅拥有出色的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强烈的责任感,医患良好沟通的本领。这些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医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树立自己政治信仰的最好途径,也是不断跟随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脚步的具体体现。医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三)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文化的大碰撞,既带来了社会的长足进步,不可避免的也伴随了许多社会矛盾的出F,这其中就有医患矛盾。医疗卫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对医疗事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保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四)有助于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树立自身价值观的标准,也是医学生树立职业价值观的最终目标。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使医学生在主流价值观引导下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坚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度不够
医学院校在加强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往往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同步性、紧迫性。医学院校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往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教授上,而对于看似没有实际用处的人文素养教育则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开设,对于学生真正的思想政治水平则没有一个有效的评估标准。
(二)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水平不一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度也有很大差别。部分教师愿意提高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但迫于现实压力,多数未能如愿;部分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课题申报上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关注不够;还有少部分教师只把教师工作作为一个职业,仅仅为了生存和谋生。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停滞不前。
(三)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枯燥
目前医学院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主要为课堂传授,而教授内容主要是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这几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精髓。但想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感兴趣,让他们吸收内化,就需要探索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新形式。需要将课本内容和大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所学内容所起的现实作用。
(四)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
当今社会,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网络在每个人生活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学生是网民的主体人群之一,通过网络互动和了解世间百态。微信、QQ、微博等网络媒介是最常用的网络工具,网络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了便利、乐趣和信息。但不可避免的,大学生也会从网上接触到网络暴力,网络偏激和其它不健康的思想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成长和形成期,都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冲击。
三、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探析
医学院校首先应从观念上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重视人文教育在医学生成长中发挥的作用。在课时安排上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比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成果,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注重时效性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当下时事政治的结合,使学生更加理解所教授内容的内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医学生生活的结合,使医学生感受到人文素养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职业规划的结合,使医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
(三)创新教育模式,发挥医学生学习主体性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学生学习枯燥,教师教学也提不起兴趣。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带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亦教亦学,与学生互动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既学习又探索。增加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社团活动,演讲讲座。在医学生实习过程中,注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典范引领作用,让医学生切身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四)运用新媒体教育平台构建互动学习模式
目前新媒体教学已经是一个新的工具和趋势。通过新媒体的媒介平台,将学校、老师、班级和个人关联起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互动,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只有医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政治觉悟高,才能自觉抵御互联网上各类不健康思超的冲击。
总之,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要重视,更要探索,不惧怕新的挑战,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刘芳,代安琼.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途径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2).
近几年来,随着先进网络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逐渐推广、应用,学校课堂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广泛,其中尤以自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为明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适当引入和运用自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知识传播兴趣,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实现无障碍信息传播,学生学习效率较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本文笔者主要收集和整理了多项大学教研资料及相关文献报道,以自媒体及其特点为基础进行研究,探讨了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现简要阐述如下。
一、自媒体及其特点
“自媒体”一词最早源于2003年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联合研究和提出的“We Media” 研究报告中,该报告明确指出“We Media”是在全球知识相连、数字科技发达的情况下,大众如何向其他人分享和提供自身事实或新闻的途径。从本质上讲,自媒体也可称为“个人媒体”,是私人化、自主化和普泛化的信息传播者,主要借助现代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手段,向特定的对象或不特定的大多数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就目前情况来看,自媒体平台主要包括微博、 博客、贴吧、论坛以及微信等多种网络社区。
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具备多种典型特点:①平民化个性化。以往的媒体发言权大多集中在广播电视台或记者编辑等人手中,具有较强的约束性,自由度不高。自媒体时代,媒体的发言权则掌握在普通大众手里,人们可依据自身需要,自行注册账号、管理信息、添加关注或随时随地的信息,创建独属于自己的信息平台,以满足自身需求爱好,自由化和个性化均较强。②低门槛易操作。对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媒体运作较为复杂,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且一个媒介的成立还需经过多层核实和检验才能通过,门槛较高,操作不易。相对而言,自媒体的操作和运行则比较简单,用户只需经过申请、注册、选择模板、版面管理等步骤即可在网络平台中音乐、图片或文字信息,创建独属于自己的媒体。③交互性强传播快。得益于先进数字科技的发展,自媒体的运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均可经营自己的媒体,同时信息传播速度较快,时效性强,且自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与受众之间零距离,二者交互性较强。
二、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及时把握自媒体发展机遇,迎接现代化教育挑战
以往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一,学习学习兴致不高,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借助电视、报纸或广播等传统媒体辅助教学,受限于空间和时间因素,受众面较窄且数量有限,无法满足现代化高效课堂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不佳。
现阶段,快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也有效拓展了校园内信息流通的平台,在此种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及时把握自媒体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需积极迎接现代化教育的挑战。首先,自媒体时代的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媒介平台均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传播速度快以及影响广泛等多种优势,对于大学生来讲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大多数学生均可在自媒体网络平台上自由发表言论,并与其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增强学生接受教育活动的自由性。其次,学校和教师也可借助自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以便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再次,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点点传播和人人传播,传播速度较快,即时性较强,尤其是手机自媒体的传播更明显,传播对象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增强传播效率。同时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讲,手机几乎是必备的,对其依赖性较高,学生可在第一时间接收自媒体平台的信息资料,缩短二者间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
(二)转变和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展自媒体传播渠道
对于以往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其教育理念陈旧、落后,过度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目标偏移,且教学传播渠道较为单一,学生的信息接收具有局限性。同时,受到“教师权威”的影响,师生间交流互动较少,课堂氛围呆板,教学效果不理想。
面对以上这种情况,在新课程改革和自媒体背景下,各大学教育机构和任课教师需积极转变和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展自媒体传播渠道。首先,学校和教师需从心理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切了解和掌握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良好机遇及相关挑战,结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进展和实际教学情况,积极打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并在结合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校教育工作的优势,开辟新的工作阵地,增强管理层、教师队伍和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借助多媒体平台对其进行正向引导,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和解读当下的政策思想,与时俱进。其次,学校和教师可借助自媒体网络技术,创建新的工作平台,如校园网络社区、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APP手机客户端等,增强教育信息传播力度,扩大传播范围,如此一来教师可随时利用QQ、微信等多种便捷式沟通渠道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师生间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加大学校教育监管力度,增强多元化师资力量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自媒体技术和网络元素的同时,学校还需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监管,并重视对教师或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校需建立并完善网络引导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强有力的制度约束,重视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和论坛的建设和管理,及时提供舆情表达,汇集信息资料,并建立健全自律自查机制,鼓励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网络道德。同时,学校还需建立和实施公开、有效的网络信息机制,通过公开信息,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公平性、民主性和透明度。②单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教师或辅导员的教学水平和道德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影响较大,所以学校需积极吸收专业化人才,扩充师资队伍,并对思政教师或辅导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思政学科知识、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技巧以及自媒体网络技术等,加深教师对自媒体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快速掌握相关操作技术及其运行原理,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多元化师资力量。同时,教师需转变或摒弃传统上的权威意识,主动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通过了解学生的朋友圈信息,时刻关注其学习状况和日常生活,掌握师生交流的主动权,对学生进行正面舆论引导,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总之,现阶段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把握自媒体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并迎接现代化教育挑战,及时转变和革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展自媒体传播渠道,同时学校还需加大教育监管力度,重视教师或辅导员培训工作,增强多元化师资力量,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46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Age
DAI Guangchi
(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Arrival of the new media age, to thinking,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new media on how to reduce the student population negative, negative impact, to build against the ideology and bad network culture barrier, which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urgent problems.
Key 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变化、新挑战,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作为当代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科技成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特点。首先,新媒体具有信息数据海量性,在互联网上存在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各种资讯信息;其次,新媒体具有的自由性,作为个人或者单位团体都可以在网络中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不受任何限制;再次,新媒体缺乏约束性,新媒体具有海量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因为缺乏监管以及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势必会存在不正确、不健康的信息资讯,甚至会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利用,干扰我们正常的价值观和社会秩序。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2.1 新媒体的消极、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授知识、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育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新媒体的消极负面作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青少年增加了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效进行交流沟通,提供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方式;另一方面网上充斥着大量不健康、负面的信息,而青少年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强,容易受其毒害。
权威调查显示,以网络谣言、信息、网络社交、网络游戏等对青少年影响最大。不健康的网络社交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网络游戏中充斥着大量血腥、黄色、暴力内容,会影响大学生的人格,极易造成暴力倾向,可见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极大的危害,对社会秩序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新媒体的积极、正面作用
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是90后一代,新媒体在他们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短信、QQ、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重要的交流手段。我们要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积极建立起与时代接轨,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喜爱,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平等、交流、互动的环境中进行,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依靠新媒体技术积极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3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1)生活方式的转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90后大学生更是钟爱现代、快捷的新媒体服务体系。网上阅读、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等都深受大学生喜爱。
(2)彰显个性元素。新媒体的时代下,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途径彰显个性、展现自我。从QQ签名到个人空间、从微博名称到微信昵称、从手机铃音到发式服装,都能展现个性,强烈地表达个人的情感色彩。
(3)价值观念多元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改变了人们认知的方式,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在新媒体这个大舞台中碰撞融合,使得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
4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1)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新媒体是一个信息量丰富且开放的平台,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载体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互动,这个交流互动既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具有隐私性的。在这样一种交流互动、自由宽松的语境下,有利于打消大学生的排斥心理,敞开心扉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时效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新媒体时代下,信息量巨大,且传播更新速度极快,我们要充分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素材,从而构建系统化、专业化、时效性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有力的支持点。以往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工作方式较为传统,诸如调查问卷、谈心、心理健康活动等,工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广泛使用QQ、微博、微信,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组,开设论坛、贴吧,我们可以更加全面、便捷地获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手资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在社会中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确保大学生不迷失自我,不被消极负面因素所侵袭,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新媒体的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进行自我管理。通过开通学工微博、共青团微信公众服务号、院系微博、班级QQ群等手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积极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让大学生群体在自身喜欢的方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QQ群、班级微博、班级微信,从而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参与度,使之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爱国主义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心中,坚决抵御意识形态的侵害,有效抵御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2)建立新媒体平台下校园网络文化服务思政工作。大学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重视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并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先进的校园文化。积极利用QQ、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手段,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有效抵御网络不良文化的侵袭。重视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加强校园网络信息队伍的建设,从而可以将学校开展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时通过校园网络进行传播,使更多学生知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3)加强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为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国各高校相继推出了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课堂延伸到网络,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点和面。
(4)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媒体的育人功能,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媒体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培训。首先,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培训,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能力,掌握并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学习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增强媒体意识,掌握新闻传播规律,掌握传播技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媒体传播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5)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管,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校园网络舆情反映出大学生对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舆情,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及时预警,及时监管,有效应对校园网络舆情危机,及时消除化解负面影响,维护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52-02
一、高校面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很多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也有一些本来繁荣的行业开始衰败,这对大学生的专业认识冲击力较大。在开展入学教育时很多高校忽略了职业规划的内容,只是单纯的将马列主义和思想等政治教育进行理论宣教,学生的心理并不认同该种教条班的教育模式,开始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并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知识更新上,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观念。并将在网络上的只是转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教职工的教育观念出现抵触和叛逆。社会上很多不好的风气充斥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比如,恋爱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窦初开,处于情感的迷茫期,处理不好感情问题时容易选择逃避,这些也给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形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先天的思想价值里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难点:思想价值观卓然成型,不好纠正。
(一)当今社会虽然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已经相当重视,可多数家长重视的教育方向只是成绩,对孩子的思想关注不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压力较大,很多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思想状况。再加上很多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人类的欲望增强,攀比之心加重,攀比的载体主要是金钱。出现拜金主义大学生和世界观歪曲的人群。云南大学的大学生马加爵就是受到虚荣心和金钱价值抬高自尊的错误思想下挥刀屠杀了自己的室友。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是家里的独子和全部希望,但因对后果的单纯认识和对责任的概念不强,致使他故意杀人。这些例子都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二在于:大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断层的状态,靠学校集训培养收效甚微。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通常身兼数职,平时繁琐之事较多,学校攀比科研成果,一味追求科研成绩,学校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学要求和大纲。只好利用以前老套的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和教学教案,依然采取纯粹的理论教育,枯燥乏味,缺乏生动,学生一般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只是传授到位,实效性一般采取试卷的形式检验。教师的无奈主要是来自于现在国内衡量文人的风气。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三在于:学校和教职工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度不够,走形式主义的做法较难改进。
(三)近年来,高校的评估是生存之本,学校的很多精力都放在学校的规模扩招上,一味追求数量上的超越,忽略了入校时学生的素质,很多大学生在入校时的思想就是有一定问题的,入校后,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泛泛而谈,没有针对学生思想水平高度上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已经出现自杀或者自残的苗头,在学生当中也会引起极坏的影响,开始怀疑自己坚守多年的价值观,最终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拘泥于课堂宣教的形式,并没有拓展学生的课外教育,当学生有思想问题想要求助时也是奔走无门。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四在于: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仅不够,还没有切实为其提供教育平台。
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加强高校党委、教职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质以及重要性的认识。重新认识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巨大意义,把握党把思想发展作为根基发展的精髓,理解尊重教育和尊重人才的意义所在。切实认真学习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之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学校目前的教学状态,将责任明确分工,学校主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工不允许再兼职其他行政职务,进行教学改革竞赛,赏罚分明,提高改革的积极性。要重视科研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在祖国大的要求框架下还要有针对性的研究适合本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好套路和好模板,既有针对性又要看到实效性。
(二)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形式要改变;再次,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多研究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互联网还可以被利用作为学生课外教育的平台,学校可以专人管理网站,学生有思想疑惑时可以匿名在该网站上求助,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可以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的得到解决。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连贯,不出现断层,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始终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要始终掌握一条主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个教学内容的首要为位置,是其他学业成败的关键和检验标准。
(三)要重新修订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国内多数高校目前主要的竞争体现在评估成绩上,学校的精力主要是放在科研成果和学校规模扩张上,很多学校不断发展新校区,学生的数量一致在攀升,录取通知工作需要好几批次,教师的业绩不是靠教学质量,而是靠莫须有的科研成果,且多数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强。入学时只是看学生的笔试成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一向得不到重视,建议高校应该将心理评估作为入学标准之一。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标准也主要是靠一张考试卷评定和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验收不仅要靠笔试成绩还要靠平时的德育成绩。
(四)学校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提供好的平台。学校要严格要求教职工认真准备每一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教务处及时评定,督促教师进行大纲和教学改革,对于好的教学建议和要求及时进行讨论采纳支持。增加学校图书馆关于德育方面的书籍,鼓励大学生提出自己的德育要求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校、教师、大学生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对策的可行性
(一)高校都具有党支部和党委,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传达和培训党的思想先进人员,在高校内执掌党的思想传播,其重点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意识的唤醒。学校有义务对高校内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或者指示其出外进修,要体现党思想的先进性。党委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监督者,有力的监管部门会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有效验收,这个机构的存在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是其上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现今的高校把教师的实力看的也较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学校还有专门针对教师的能力和课程满意度做教学调查的职能部门。大学生可以及时的将教学质量反馈给学校,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协调沟通积极进行责令整改和再次培训学习。目前,学校在招聘师资人才时首先考虑的是“术业有专攻”,专门招聘专业的教师。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有的已经炉火纯青。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三)教授人文、历史、考古专业的教师多数忠于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愿意很认真的去做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楷模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群人,学生从和教师的接触中就已经获益匪浅,这类教师也会带动其他教师对自己岗位的热爱。由于多年对学术的潜心研究,其知识面较宽,视野较远,而且他们最能把握时代特征和当前形势,最能分析学生的弱点也最能认清学生的优点,学校一般也能做到知人善任。
“以人为本”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思辨命题。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和阐述并不相同。当今中国飞速发展,“以人为本”已经演绎成为一个指导实践、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命题,也成为领航社会各行业发展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更是明确指出,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即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真正领航大学生思想前进的方向。当前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
1、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
信息传媒工具的多元化、多样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多元文化价值观危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使其日益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传播载体,但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特别是开放的网络,诱惑着大学生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中,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都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严重影响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另外,境内外的一些敌对分子和,常常利用非法宣传物、网络媒体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一些错误观点和思潮时常影响在校大学生,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深层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不同阶段成长发展的需求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包括思维水平、知识背景、思想实际、心理特点、生活实际等。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到专业素质的培养,都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包括开展如何适应大学的专题、人际交往的讲座、专业发展方向的指导,以及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等等,真正帮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难,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教育学生、鼓舞学生的作用,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真正实现教育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3、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据还在继续上升。”[2]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也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贫富差距、就业压力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承受了社会、家庭太多的期望,严酷的现实又让学生无法实现自我的理想,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异常;还有一些学生不曾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再加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交往、竞争、情感等方面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价值取向迷茫、自我意识模糊,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不断增加,思想情绪复杂多变,个别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甚至走向极端,这些特殊情况都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二、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1、变革辅导员工作方式,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手段
第一,强化辅导员心理咨询技能,引导学生自悟成长。传统的 “灌输式”教育以及单纯说教方式,已经不适用于80后、90后这一代有着较强个性特征和自主意识的大学生身上。辅导员应该本着“引人自悟”的原则,向学生晓之以理,使学生“知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悟道”,进而自发地转变和提高。[3]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学会运用咨询心理学的技能,特别要注意引导教育的艺术性,这会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第二,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全方位渗透情感教育。首先要给予学生无条件尊重,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真诚地信任学生、对待学生;要保守学生的隐私,给予他们最大的包容和理解。其次,就是要做到与学生共情,体验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再次,学会倾听的艺术。倾听,既能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同时又能让学生在宽松信任的环境下向你诉说困惑和烦恼,最成功的辅导员通常也是最佳的倾听者。辅导员做的是人的工作,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果辅导员能够做到“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那大学生很多的思想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第三,担任高校网络评论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今的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有敏锐的网络视角,担任起高校网络评论员的角色,及时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关注国内外,校内外热点问题,主动介入校园BBS和校外一些网站的交互式栏目(论坛、贴吧、QQ群等),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主动导贴、积极跟帖、适时结帖,引导网络舆论;用事实说话,及时网络权威信息,维护正面的评论、正面的声音,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各种谣言、不良言论和小道消息负面影响。辅导员要利用人人网、博客、腾讯微博等,及时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要以“以学生为本”为育人理念,注重网上评论和咨询,网下及时反馈及解决,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生规划、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2、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体验性为主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课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体验性活动,如专业见习、模拟公司、模拟招聘会、未来职业生涯体验、成功人物访谈、角色扮演等活动。这些体验性活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体化,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职业理想教育,把思想道德建设细化为职业道德教育等。这种具体化了的目标使大学生更能理解也更能接受,具有很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避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泛性。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健康的心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系统的心理知识的学习和体验式辅导训练,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整体优化,在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容应对心理困扰,预防精神疾患,提升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4、发挥社会实践的积极引导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基地
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创新、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组织,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高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博物馆、烈士陵园和爱国主义基地等,建立大学生德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教育基地参观,接受相关方面的德育教育,增强教育效果。高校还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让大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深刻感受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现状,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逐渐培养自身的优秀思想和品质。
5、注重制度完善,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实践表明,是否具有一支理想坚定、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已经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4]
我们要大力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学校“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等主体力量的作用,同时把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和高校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努力实现骨干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靠拢。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重视选拔、培养一定数量的优秀专职辅导员,要积极调整辅导员的培训体系,做到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技能培训与心理培训相结合,增加交流学习机会;要建立辅导员相关激励机制,这主要包括职称的评定和行政职务的晋升,给予辅导员成长和发展的平台,保证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发展,形成一支专兼结合、业务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它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但我们始终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综合性人才,高等学校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周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08(1)86-88.
一、新媒体的相关概述
(一) 新媒体的概念
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媒体”这一名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①新媒体的界定是与“旧”、“传统”相对的时间性概念来表述,处于动态发展中。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只有在一段时间内,才能找到相对稳定的内涵。在本文中我比较赞同新媒体就是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传输网络,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发挥传播功能,并能使传播者与用户互动的媒介的总和,它以数字化、交互性、高技术支持等构筑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信息空间的观点。
(二)新媒体传播的特征
1、主体的平等性和自由性。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基本都是由大众提供的,可以通过网络、微博、QQ、飞信和维信等新媒体工具,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表达自己的主张。
2、 内容的即时性与海量性。因信息的发送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即时性和海量性成为新媒体传播过程的典型特点。
3、 形式的数字化与交互化。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经过排列组合来表示和传播信息。 交互性是新媒体区别于以往媒体最突出的特点,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二是参与双方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都有话语权和控制权。②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 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了新平台。新媒体在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新工具和新平台的同时,也使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酝了更多的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及时地进行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引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了时效性。新媒体凭借全天候、全时空、全方位的优势,不仅传播速度快,且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也提高了他们工作的时效性,使他们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加便利地传播思想文化,更加及时地开展思想政治引导和教育。
3、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供了机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效果,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顺利地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具体针对的是大学生个体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效果,就是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良好的行为举止影响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体针对的是社会的整体效果。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传播的“无屏障性”,增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的难度。首先,新媒体的海量鱼目混杂的轰炸信息迅速的进入大学生视野,他们由于缺乏阅历和经验,很容易迷失自我。其次,新媒体传播的“无屏障性”,增加了高校对校园网控制的难度。现在网上经常出现假新闻,随意散布各种谣言,人肉个人隐私等等屡禁不止。再次,新媒体传播方式隐秘性,为引发各种病态人格和网络犯罪的提供了温床。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引导难度。
2、新媒体技术的“易更新性”,突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的难度。新媒体是高科技,技术更新快速,尤其是新的应用方式层出不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工作的创新性要求。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比较熟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要求他们的工作在短期内富有创新性也是不太可能的。
3、新媒体的“匿名性”,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的难度。新媒体的“匿名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锁定特定对象,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的难度。因此,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方式都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以适应新媒体时展的要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三、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113-02
在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都深受网络的影响。网络犹如一柄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巨大冲击。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高等学校,面对网络对大学生的冲击,应该积极思考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努力探索适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本文在分析网络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网络社会中,人们之间交流的交互性和平等性的特点使大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的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地、积极地与教育者进行沟通、进行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引导,信息的接受者有着更大的主动性。网络的交互沟通将吸引大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符合人性发展的需要。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网络上的交流可以不见面,可以不用真名,交流者自身没有任何顾忌,所以交流者可以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把平时不愿讲出来的想法在网上都讲出来,把平时不敢说的在网上都说出来。同时由于网络传输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随时随地回答受教育者出现的新问题。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切近社会现实。在更加开放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处于开放的环境之中,处于一个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教育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现实,或高或低的教育要求都会造成与社会现实相脱节,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迫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用图形、动画的形式出现,又可以用声音、场景的形式出现。形象、直观而又具有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信息表达,可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强,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效果更优于单一的感官感知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学生通过网络对相关社会现实的了解,充分证明课堂理论的真理性,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心服口服,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 西方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在互联网中,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始终占据垄断地位,国际新闻流量中超过半数以上来自美国的媒体,而在网络传媒领域英语的垄断地位与美国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就更使少数国家可以左右整个国际舆论。西方敌对势力凭借网络全球化的载体,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在网络中扩大其思想文化影响,向各国推销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其文化思想对我国的主流文化,对我国广大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民族的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它无疑会影响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无疑会动摇当代大学生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造成精神困惑和价值标准混乱。
2. 传统单向教育方式的挑战。在传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需要“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就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将含有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给教育对象,而受教育者在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信息,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个人意识,之后再“外化”为实际行动。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是以上课宣讲、座谈讨论、个别谈心、开展主题活动等,而以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作为辅助工具。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的,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正面的思想。然而,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对思想领域的入侵,单向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其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如今,大学生每天都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同时又受西方国家主导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必定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挑战,对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还没有充分的准备。
三、努力开创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 建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传统教育中的传道者转变为指导者,随着角色的转换,要及时调整自身的角色,改变工作方式,丰富知识结构,更好地运用网络技术做好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适当地调整自己的位置,树立教育民主化观念,正视大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现象,并与之进行平等对话。现代信息手段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获取信息变得轻而易举,大学生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越来越多,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环境变革使青年学生养成了强烈的求新意识,同时也易对旧做法、旧思维产生逆反和厌倦的心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律,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让大学生掌握的原理、立场、观点、方法,用的观点、立场、方法对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引导大学生在辨析中思考,在辨析中选择。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手段也应该予以改进,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强生动性和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只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烈的时代气息的思想观点和知识,才能激起青年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加强网络管理。强化对网络的安全管理,保证网络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网络信息的过度泛滥和良莠不齐,必然会导致大学生信息选择的困难。因此,要运用技术手段对大学生的上网加强控制和引导,加大高校校园网络信
息技术防范和行政监管力,提高高校校园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高校校园及周边网络环境的综合治理。要建立网上信息的主动响应机制,要从管理机构、管理制度、技术支持、引导机制等方面入手,把好网络的“入口”和“出口”,加强对网络的监控,注意收集、分析网上信息,保留并扩大有益信息的影响,阻止有害信息入侵校园网;要规范网络运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3. 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深层的文化积淀,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在校园经常开展积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满足学生文化生活,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外部环境,从而减少他们的迷恋,抵制和消除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根据学生特点,要积极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如网页制作竞赛、道德问题辩论、网上论坛、对重大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等,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4. 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21世纪是信息支撑的世纪,网络的超信息量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学习网上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带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高等学校要切实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结构,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能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同时,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在接受传播者的信息时,他们更注意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判断,因此,教育者要注意工作方法,避免简单化、行政化、发号施令的方式,实现工作方式从“信息灌输”到“信息引导”、“信息分析”的转变。同时,努力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到位、组织到位、覆盖到位和工作到位,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5. 进一步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理论研究。客观地来讲,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正在迅速提高。但我们还缺少网络环境下系统的理论指导,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规律,及时追踪网上学生正在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和探讨产生的根源,构建起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体系。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已经认识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因为网络是新兴事物,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系统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尽快摸索形成中国特色网络系统理论教育。只有从理论上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并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