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重点知识

企业管理重点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管理重点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管理重点知识

篇1

2成本构成情况

固定资产按年提取折旧费,折旧费是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工人工资采用的是月工资制,所以工人工资福利费也成为固定成本的一部分。该厂设备比较老化,发生修理费用比较频繁,则每月耗用的修理费作为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生产而发生、与产量存在线性关系的直接材料、包括水、电、等在内的制造费用可视为变动成本。在预算和考核成本时,该厂基本上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将制造费用按三种产品的产量进行平均分配的方法计入成本,再与预算标准进行比较控制成本的发生。

2.1成本发生情况分析

在对2005年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后,结果却不容乐观。

2005年生产出2BP-2型铺膜机1390台、9YG-130型圆盘割草机130台、9ZC-160型铡草机800台,三种产品的出厂价分别为2100元、4200元、580元,则有分析:

从卖价的角度上看,三种产品只有铺膜机一种产品成本低于出厂价,其余两种产品分别超出出厂价63%和60%

剔除其他费用因素,单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考虑:

铺膜机利润=PX1-(b1X1+a1)=(2100-1712.40)×1390=538764元

圆盘割草机利润=PX2-(b2X2+a2)=(4200-6829.52)×130=-341837.60元

铡草机利润=PX3-(b3X3+a3)=(580-923.96)×800=-275168元

则本季度利润合计为:538764-341837.60-275168=-78241.60元

即便从中扣除折旧费,只考虑现金流量:铺膜机:

N=(2100-1681.19)×1390=582145.90元

圆盘割草机:N=(4200-6811.67)×130=-339517.10元铡草机:

N=(580-900.46)×800=-256368元

则总现金流量:N=582145.90-339517.10-256368=-13739.20元

表1单位成本发生表(单位:元)

项目2BP-2型9YG-130型9ZC-160型

铺膜机圆盘割草机铡草机

固定成本直接人工735.043369.28387.69

折旧费31.2117.8523.50

固定性制造费用145.3031.2039.47

变动成本原辅材料776.003389.00447.05

水电费用3.252.693.07

变动性制造费用21.6019.5023.18

合计1712.406829.52923.96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目前的生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上分析不分担各种管理费用,只考虑直接成本,就已经是成本过高出现亏损了。即便剔除早已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只从当期现金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企业即使将所有产品全部销售收回的资金仍不能弥补投入生产的资金,这就是说,企业的生产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扭转局面,企业将会越生产越赔钱,最终危机将不可逆转。

3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3.1亏损的原因

该企业成本过高导致亏损,是多方面、多原因造成的,除去销售的因素之外,企业内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国有企业性质根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所属的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校办企业,有许多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此试制,并接受试制费,所以企业至今带有浓厚的国有企业的气息,经过多年的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靠国家吃饭的习惯,人员冗置、工作懒散的情况十分普遍。带着计划经济的落后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打拼,混乱被动的局面可想而知。3.1.2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

由于企业的管理思想根源不合理,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企业日常工作不是无法可依就是有法不依,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不能规范员工行为,还有可能让员工产生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感受,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管理极为不利。例如产品出现废品时,并不对责任人进行处罚,重新领料加工就行,材料采购按发票换算入库,由于称重不方便,并不验收重量,也不验收钢材材质是否达标,以至严重影响了原辅料的实际可用数量,使产量低下,而造成损失后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相关责任人竟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分。

这仅仅是众多日常管理问题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类似问题数不胜数,没有赖以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成本控制从何谈起。

3.1.3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混乱

企业财务人员虽然尽力以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核算,但由于企业人员配置较为混乱,员工不能清晰自己岗位的职责,互相推委,致使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不畅,生产上各种耗用情况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原辅材料采购存在赊购现象原始凭证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至于库存材料和财务账核对不一致,财务部门不能正确核算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不了解尚有多少库存,该何时购买、购买多少。例如2005年初,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原始凭证没有及时上交财务部门,以至于财务部门不了解原材料实际库存情况,园钢采购数量没有满足产品生产需要。虽然之后紧急组织采购,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额外支出。而传递过程的各个环节则互相推委,拒绝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结果只有不了了之。而决策层也不能正确依据市场确定产品进入市场的策略,从而使生产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一旦销售不佳就会使产品大量积压。

3.2解决方法的探讨

3.2.1抓销售促生产,合理制定销售价格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产的产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所以生产要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没有良好的销售,生产只好断断续续,十分被动。产量持续保持低水平,固定性生产成本有如一方大石,顶得单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制定销售价格方面,既要兼顾市场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生产成本,例如ZC-160型铡草机的生产就是先定好销售价格后进行的生产,结果是成本高于售价,导致一销售就亏损。

3.2.2明确责任中心制度,严格控制成本发生各环节

生产就是使各具其用的原辅料转化为目标产品的过程而在这期间投入的各种耗费(即成本)就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如果在流转的过程中遇到的断档、阻滞多,则需要的动力就要很大才能使转变正常进行,反之,流程越通畅所需成本就越小。

2005年该厂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业绩考核,并与各责任人的工资福利挂钩,然而这些考核制度并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只是责任中心制度的雏形,仍有很大程度上的不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应进一步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企业的内部合理划分责任单位,明确各责任单位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有的权利和利益,以便实行有效的内部协调与控制。从上至下将每个环节、每个车间、每个生产班组甚至每个岗位都确立为责任中心,明确其职责与成本的关系,按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这样才有可能监控每个环节的成本发生情况,达到全程监控的效果。

并且要在员工当中树立起提高效率、力行节约的风尚,这是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的好办法,也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中国乃至全亚洲地区各个企业共同提倡,成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

3.2.3通过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差异分析

预算做出的计划数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在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使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数之间产生差异,

计算并分析这些差异需要用到标准成本核算办法,以达到服务与管理的目的。对于该企业这样规模的生产企业,预算自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可以参考同行业平均水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标准成本,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控制定期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从而不断修正预算目标,努力缩小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间的不利差异,制定出最合理的标准成本使成本控制与考核更加科学化,从而进一步全面降低成本。

4结束语新晨

由于该厂生产的“金穗”牌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好,已受农民广泛关注。产品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这份光明只能赋予那些有竞争力的好产品、好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价格低廉才是能够占领市场的好产品,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高兰培。集团企业财务实效管理浅析[J].上海会计,2005,(6)。

篇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一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

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运作流程较混乱,所以生产成本均较高,若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整顿,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大有潜力可挖。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2005年的直接成本发生情况为例进行分析,试探讨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问题。

1企业基本情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校办企业,位于农业大学西区。该厂自1989年以来在完成教学、科研的同时生产农业机械,共分为机加工、钳工、锻工三个车间,固定资产总值1042299.34元,2005年主要生产2BP-2型铺膜播种机、9YG-130型圆盘割草机、9ZC-160型铡草机三种产品。管理人员10人,车间工人50人。

2成本构成情况

固定资产按年提取折旧费,折旧费是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工人工资采用的是月工资制,所以工人工资福利费也成为固定成本的一部分。该厂设备比较老化,发生修理费用比较频繁,则每月耗用的修理费作为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生产而发生、与产量存在线性关系的直接材料、包括水、电、等在内的制造费用可视为变动成本。在预算和考核成本时,该厂基本上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将制造费用按三种产品的产量进行平均分配的方法计入成本,再与预算标准进行比较控制成本的发生。

2.1成本发生情况分析

在对2005年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后,结果却不容乐观。

2005年生产出2BP-2型铺膜机1390台、9YG-130型圆盘割草机130台、9ZC-160型铡草机800台,三种产品的出厂价分别为2100元、4200元、580元,则有分析:

从卖价的角度上看,三种产品只有铺膜机一种产品成本低于出厂价,其余两种产品分别超出出厂价63%和60%

剔除其他费用因素,单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考虑:

铺膜机利润=PX1-(b1X1+a1)=(2100-1712.40)×1390=538764元

圆盘割草机利润=PX2-(b2X2+a2)=(4200-6829.52)×130=-341837.60元

铡草机利润=PX3-(b3X3+a3)=(580-923.96)×800=-275168元

则本季度利润合计为:538764-341837.60-275168=-78241.60元

即便从中扣除折旧费,只考虑现金流量:铺膜机:

N=(2100-1681.19)×1390=582145.90元

圆盘割草机:N=(4200-6811.67)×130=-339517.10元铡草机:

N=(580-900.46)×800=-256368元

则总现金流量:N=582145.90-339517.10-256368=-13739.20元

表1单位成本发生表(单位:元)

项目2BP-2型9YG-130型9ZC-160型

铺膜机圆盘割草机铡草机

固定成本直接人工735.043369.28387.69

折旧费31.2117.8523.50

固定性制造费用145.3031.2039.47

变动成本原辅材料776.003389.00447.05

水电费用3.252.693.07

变动性制造费用21.6019.5023.18

合计1712.406829.52923.96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目前的生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上分析不分担各种管理费用,只考虑直接成本,就已经是成本过高出现亏损了。即便剔除早已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只从当期现金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企业即使将所有产品全部销售收回的资金仍不能弥补投入生产的资金,这就是说,企业的生产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扭转局面,企业将会越生产越赔钱,最终危机将不可逆转。

3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3.1亏损的原因

该企业成本过高导致亏损,是多方面、多原因造成的,除去销售的因素之外,企业内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国有企业性质根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所属的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校办企业,有许多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此试制,并接受试制费,所以企业至今带有浓厚的国有企业的气息,经过多年的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靠国家吃饭的习惯,人员冗置、工作懒散的情况十分普遍。带着计划经济的落后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打拼,混乱被动的局面可想而知。

3.1.2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

由于企业的管理思想根源不合理,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企业日常工作不是无法可依就是有法不依,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不能规范员工行为,还有可能让员工产生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感受,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管理极为不利。例如产品出现废品时,并不对责任人进行处罚,重新领料加工就行,材料采购按发票换算入库,由于称重不方便,并不验收重量,也不验收钢材材质是否达标,以至严重影响了原辅料的实际可用数量,使产量低下,而造成损失后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相关责任人竟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分。

这仅仅是众多日常管理问题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类似问题数不胜数,没有赖以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成本控制从何谈起。

3.1.3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混乱

企业财务人员虽然尽力以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核算,但由于企业人员配置较为混乱,员工不能清晰自己岗位的职责,互相推委,致使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不畅,生产上各种耗用情况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原辅材料采购存在赊购现象原始凭证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至于库存材料和财务账核对不一致,财务部门不能正确核算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不了解尚有多少库存,该何时购买、购买多少。例如2005年初,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原始凭证没有及时上交财务部门,以至于财务部门不了解原材料实际库存情况,园钢采购数量没有满足产品生产需要。虽然之后紧急组织采购,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额外支出。而传递过程的各个环节则互相推委,拒绝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结果只有不了了之。而决策层也不能正确依据市场确定产品进入市场的策略,从而使生产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一旦销售不佳就会使产品大量积压。

3.2解决方法的探讨

3.2.1抓销售促生产,合理制定销售价格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产的产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所以生产要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没有良好的销售,生产只好断断续续,十分被动。产量持续保持低水平,固定性生产成本有如一方大石,顶得单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制定销售价格方面,既要兼顾市场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生产成本,例如ZC-160型铡草机的生产就是先定好销售价格后进行的生产,结果是成本高于售价,导致一销售就亏损。

3.2.2明确责任中心制度,严格控制成本发生各环节

生产就是使各具其用的原辅料转化为目标产品的过程而在这期间投入的各种耗费(即成本)就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如果在流转的过程中遇到的断档、阻滞多,则需要的动力就要很大才能使转变正常进行,反之,流程越通畅所需成本就越小。

2005年该厂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业绩考核,并与各责任人的工资福利挂钩,然而这些考核制度并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只是责任中心制度的雏形,仍有很大程度上的不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应进一步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企业的内部合理划分责任单位,明确各责任单位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有的权利和利益,以便实行有效的内部协调与控制。从上至下将每个环节、每个车间、每个生产班组甚至每个岗位都确立为责任中心,明确其职责与成本的关系,按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这样才有可能监控每个环节的成本发生情况,达到全程监控的效果。

并且要在员工当中树立起提高效率、力行节约的风尚,这是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的好办法,也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中国乃至全亚洲地区各个企业共同提倡,成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

3.2.3通过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差异分析

预算做出的计划数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在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使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数之间产生差异,计算并分析这些差异需要用到标准成本核算办法,以达到服务与管理的目的。对于该企业这样规模的生产企业,预算自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可以参考同行业平均水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标准成本,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控制定期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从而不断修正预算目标,努力缩小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间的不利差异,制定出最合理的标准成本使成本控制与考核更加科学化,从而进一步全面降低成本。

4结束语

由于该厂生产的“金穗”牌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好,已受农民广泛关注。产品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这份光明只能赋予那些有竞争力的好产品、好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价格低廉才是能够占领市场的好产品,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3

企业实施GMP,制定了大量的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其目的是要严格控制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和过程,使药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然而一些企业照搬别人的GMP文件,和自己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运行模式脱节,可操作性不强,不能有效地指导实际生产操作。GMP文件成了摆设,企业的生产活动没有准确的标准做依据,无法有效的保证其生产出来的药品的质量。企业要发展,必须实施有效地管理,而GMP文件就是实施企业管理的依据。文件制定好了,企业的管理活动才有据可依,才能尽可能缩小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扎扎实实的制定好企业的GMP管理文件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GMP文件更规范、更具操作性,应指派专人对所有修订的文件进行全面审核。

2 提高人?T的素质

具有高素质的人员是关键。作为一个企业,从产品设计、研制、生产、质控到销售的全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真正达到认证标准,企业就必须按要求对各类人员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培训,要像抓硬软件建设工作那样,去搞好“人”素质提高的建设工作,切不可将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如果“人”没有达标,即使企业通过了认证,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促使企业提升实施GMP的理念,抓好人员培训工作,GMP认证除了需要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完善的管理文件外,还需要一支有相当管理水平、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人员队伍,因为制药行业属于技术型生产行业,GMP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完全取决于执行人的技术水平及素质的高低,所以GMP规范中首先谈到的是“机构与人员”。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受教育的程度、相关制药行业从业经验,还要求进行“再培训”,用GMP规范指导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硬件能够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稳定的工艺条件,软件的管理落实到各个生产环节,才能够真正体现GMP的宗旨思想――对药品生产的全过程提供质量保证。

3 加强生产现场质量监督

3.1 建立使用评价机制,建立、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监督等级评价工作,进一步推进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企业自律,树立诚信理念。对监督等级高、诚信度好的企业可以免于或减少检查频次。对监督等级低,诚信度差的企业实施全面重点检查。

3.2 中药制药企业如果想要获得良好治理,管理手段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将GMP证检查系统,进行动态上的监管。与此同时,企业中的管理层应该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建立GMP管理系统,对企业的机制运行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管。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还要制定出有效的监管办法,并对GMP管理系统进行随机监督抽查以及有因检查等检查内容,并在检查的过程中制定出相应的规定,让重点检查内容可以在现场勘察过程中,得到有效发挥。这种管理机制的运行,可以及时发现中药制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缺陷以及相应的整改。可以让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并根据问题的产生以及影响后果,制定出更为高效的检查运行机制。中药药品生产企业还要加强GMP软科学上的研究内容,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进行推动实施,让企业的管理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尽量让机制在构建的过程中能够与发展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达成一致。这样严格的管理也是为了我国中药医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打下一个良好的管理基础,为我国药品监管工作的开展与运行创造条件,并积累经验。

4 建立健全物料供应商的选择流程

中药制药企业在管理运行过程中物料的供应,对于企业的整体运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没有达到检验标准的物品资料进入生产环节,就会直接对生产出的药品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这些环节如果没有得到严格的监控,那么药品生产工序的后续工作即使监管的再为严格也无济于事,所以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供应商的选择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于供应物料的生产商,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评价机制建立。

根据物料的检验结果,做出相应的评价与反馈,最后再敲定出到底要选择哪家作为药品生产的物料主要供应商。中药制药企业还要,建立专门的检验机构,设置专业的检验人员对药品物料供应商的资料支持进行相应的质量结果评定,参与评定的人员应该按照相应的流程步骤,对技术质检生产等相关流程进行相应的审核。审核的内容包括供应商的资质经济实力等内容。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69-01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职责。而目前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企业用人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区别于普通教育,体现其“职业性”,必须尽快改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是很多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模式为餐饮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条捷径。

一、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1.“2+1”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两年时间,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企业积极参与,学生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与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专项能力,并为综合实践与顶岗实习做好准备;第二个阶段为一年时间,企业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积极配合,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之后,通过实习掌握相关的岗位技能,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企业)与培养单位(学校)签订协议,充分发挥双方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管理,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组织学生就业的教育方式。这种模式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既为职业教育注入了很强的活力,同时也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找到了新途径。

“订单培养”的核心是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如我校2013春餐旅班与渤海国际会议中心共同探索委托培养机制,由学校向企业提出计划招生、共同培养、定向就业等合作方案,先签协议,再招生。由学校老师和酒店高层经理共同主持面试,每一名进入委托班的学生,都要得到企业的认可。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都围绕“订单培养”的要求进行,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考证课程相互融通的岗培式课程体系。

3.“产学交叉”式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交叉”模式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定向培养为基础,以学前见习、学中实践、学后实习为教育时间轴,以多岗位、多工种轮调式训练为实践内容轴,实践办理员、训练员全程陪同指导的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方式。

这种模式将基本理论与实践联合起来,真实场景演练式教学本领变得易于被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得到很大提升,凸显餐饮企业所需的职业本领。

二、当今中职学校餐饮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学生操作技能较差

酒店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然而,不少职业学校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面向岗位设计课程、面向岗位培养技能,这使得课堂教学知识与实践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在学校学习整个过程中前面几个学期的仅靠课堂基本理论灌输,缺乏感染和训练,培育的人才与行业脱钩。

2.企业与学校的目的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学校的角度希望酒店能给学生提供轮换的岗位从而更快的熟悉酒店的全部工作,而酒店接受学生们实习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有了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校企合作的关键就是顶岗实习,使学生们更系统的了解饭店各岗位的运营管理,使学生们将课堂上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起来。

3.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实践教学的薄弱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学生有要求,同时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比如我系酒店管理专业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就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更少,而这是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另外,教师理论教学有余而实验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空间小。

三、完善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一些措施

1.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管理与课程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面向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共同合理定制课程设置,健全由企业一线的人员参加的学生实践、课程改革、技术革新等,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按照企业需求,改变原来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1:1,即半天理论,半天实践课程,并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达到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在学习基础课程和共同课程的基础上,把专业课程细化,按照分类,实行单一模块强化学习。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编排上要认真分析专业岗位技能入手,以“一技之长”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

2.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

校企合作离不开企业与学校的密切联系。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学校不能将学生的管理完全的推给酒店,应派专业教师跟随学生到实习单位,及时的发挥学校对学生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并能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

3.兼职教师的培养、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学校引入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机制,可优化本专业教师的队伍,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特长,打造“专兼组合”时尚型师资队伍,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共同献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的适应能力,找出学生自身能力、学校培养要求与社会、企业要求的差距,进而完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篇5

P键词:电力企业;职业生涯;管理机制;中高层人员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career;management mechanism;middle and senior staff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59-02

0 引言

对于当前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职业生涯管理是一项系统化过程,在该过程中,其实现了企业自身、企业员工以及管理者价值的整体统一。因此,通过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其能够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的综合。当然,做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其也能够帮助员工对自身特点及发展状况形成清晰认知。而想要做好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就必须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通过准确把控员工特点和企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的体系化发展。

1 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的特点

电力产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社会成熟发展过程中,其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随着电力企业经营时,其对技术水准要求不断提升,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人才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整个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需要。所以,对于对电力企业来说,其需要在适应整个改革趋势的同时,创新管理理念,优化中高层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确保其能够满足电力产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趋势要求。

结合“2/8定则”,不难看到在整个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的收益来自于20%的员工,因此核心员工的存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特别是对于以资金、技术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供电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认为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指的是具有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的员工,其掌握了企业的核心技术、知识信息,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这些员工也是无法被代替的员工。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首先,中高层员工掌握了电力企业的技术资源,同时更具有丰富的业务处理经验,这就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被取代。其次,中高层员工是相对性概念,而在整个电力企业中,其对企业绩效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有稀缺性。此外,对于电力企业经营发展来说,中高层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具体表现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营业绩和供电安全,甚至与电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关联。最后,结合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状况,可以看到当前中高层员工的就业思想和理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尤其是中高层员工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旦其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就会出现辞职、流动。

2 电力企业对中、高层人员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必要性

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特点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当核心员工出现离职现象时,企业经营将会遭受极大影响。因此,想要稳定中高层员工,就必须在提升其忠诚度的基础上,完善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可以说,留住人才,给予更多关注,将是整个电力企业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思路。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做好中高层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其能够对其他员工带来榜样性影响,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因此,做好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极其必要。

2.1 做好职业生涯管理是提升员工企业认同感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工作,实际上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双向沟通,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工作。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自身对用人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形成全面认知。不仅如此,当前整个供电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其竞争压力进一步突出,因此,做好员工的稳定工作,尤其是核心中高层员工的稳定工作,至关重要。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通过开展体系化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其能够帮助企业员工对企业产生相应感情,让员工从精神理念视角对企业予以认可,从而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实现员工持续、稳定为企业发展效劳。

2.2 做好职业生涯管理是电力企业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要求

对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来说,实施科学的人力管理活动是其重要要求。提升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作性,发挥其工作价值,将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重要力量。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经营发展过程中,技术有着重要作用,而中高层员工则掌握了丰富的技术,因此通过对这些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其不仅能够提升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更能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其管理成本更低、管理效率更高。职业生涯管理工作作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将为电力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实质性引导,从而确保其科学、高效运行。

3 目前电力企业中、高层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当前电力企业中高层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由于整个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理念,从而限制了中高层人员自身价值的有效展现。因此,认知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将为电力企业中高层人员自身价值展现提供实质性帮助。

首先,当前电力运行的专业化水平较高,这就使得很多技术人员缺乏明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而通过对传统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实施模式过于简单,很难在具体的操作执行过程中予以应用,尤其是在专业人员的职位待遇设计过程中,较为简单,从而大大影响了技术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其次,通^对当前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的技术待遇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更多关注的是员工的物质待遇,忽略了精神理念的有效关注和融入,尤其是未能将职工的高层次需求融入其中。

最后,当前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中,过多考虑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将员工个人的需要与之相融入。对于很多中高层员工来说,自身存在较大情绪和意见。不仅如此,在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未能将招聘体系、考核机制和薪酬培训等各项要素内容融入其中。

4 做好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趋势,以及整个电力行业的具体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中高层员工在电力企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充分利用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特点及作用,做好具体职业规划,将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

4.1 实施技术与管理双重职业发展通道和模式

结合电力企业特点,在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技术人才的职业成长和培养,尤其是构建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平行发展的职业发展模式,而技术人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思路及方向。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技术体系,其薪酬待遇及发展机会都应该相近,从而稳定中高层员工的发展心态。重视技术人才培养机制,能够让员工认识到自身被重视、被认可,从而使其能够稳定工作。

4.2 将精神激励融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中,增进其成就感

对于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来说,在其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不仅对自身物质待遇有一定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将精神激励和成就感等理念融入整个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中。通过对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渴望自身的职业能力被认可,因此做好精神激励将为其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实质性帮助。比如,在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可以将企业的决策权予以下放,通过简政放权,从而在提升中高层融入企业决策活动的频率基础上,实现企业高效管理。

4.3 完善中高层员工培养体系建设,完善综合福利机制建设

对于中高层员工来说,在一定时期,其经验积累到较高水准时,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认知也更为全面,此时,其往往期待自身能够通过接受专业的能力培训,从而实现个人知识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提升。因此电力企业必须结合中高层员工这一诉求进行专项培训,从而满足其心理需求。此外,对于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活动开展来说,不仅是增加管理内容,更重要的是以理想的职业生涯管理活动为目标,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涉及因素融入其中,通过完善福利机制,从而增进中高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5 结语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其核心,任何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将人才战略纳入自身发展规划机制内,只有重视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在完善竞争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做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才能为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体系建设提供有效帮助。结合电力企业转型发展这一客观趋势,注重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服务电力企业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新华.加强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措施[J].人才资源开发,2013(06):247-249.

篇6

离退休职工对企业而言比较特殊,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群体曾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退休之后这个群体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处理,达到为其服务的目的。

一、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落差

离退休员工的身份发生较大变化,会在心理上发生较大的变化,容易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在职期间,其活动范围比较广泛,和社会各界之间的交流活动比较频繁,每天的生活保持比较规律的节奏。但是退休之后,以往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在家中接触的人大幅度减少,无法寻找到可以放松身心的活动,思考能力也不如正常工作时活跃。生活和日常活动的变化,导致这些人员心理产生较大的落差。

(二)经济收入变化较大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很多企业本身也在不断进步,职工工资持续上涨,在职人员和离退休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国家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情况持重视态度,相关政策已经陆续颁布。除了这些方面的支持之外,国家还想了其他办法给予帮助。但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之下,很多离退休职工所获得的待遇并未和其曾经做出的贡献相匹配。很多人员在离开岗位之后并未积累下良好的经济储蓄,经济收入方面呈现出下降趋势。这种情况也会让一些离退休人员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三)观念方面的问题

一些企业的并未对离退休职工的问题采取重视的态度,一些企业的领导认为这部分员工在家中具备基本的生活条件,也有自理的生活能力,也有家属照看生活起居,只需要处理好离退休之后的生活资金即可。也有领导层面认为这些人员曾是企业的骨干,思想上应该对这件事有清晰的认知,就放松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其并未考虑到这部分人员心理上发生的变化,这些人员本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其思想观念自然会存在差异。也有小部分企业对这项工作进行管理的人员相对较少,也并没有充足的费用作出必要的保障,有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让这项管理工作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四)难以集中管理

这些人员离退休之后居住在各个区域,让管理工作难以集中进行,管理难度较大。不仅如此,这些人员数量相对较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量在持续增加,地域上的分散性也越来越明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且其中部分人员离开原本工作的城市,直接前往子女所在的区域居住,这让此方面的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企业离退休员工管理工作建议

(一)管理人员增强责任和创新意识

这项工作的管理体系是各项政策的践行者,和离退休人员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方面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和创新意识,如此才能让工作之中的各种困难得到解决。要根据工作具体进展状况,打造出具备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队伍,这样才能具备处理困难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领导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防止出现不密切联系群众的状况。为离退休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创新的思维解决在工作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难题。只有怀着这种决心和责任感才能在实际工作之中更好地为这些人员服务。

(二)组织娱乐活动

组织好文化娱乐活动对这些人员有很大的意义。在开展这项工作时,离退休人员要依靠自身的力量组织起符合自身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让自身的身心可以在参与活动之中得到满足。不仅如此,管理人员要主动参与其中,和离退休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尽量让其身心健康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企业也可以在固定时间邀请离退休人员参与一些活动,比如书法、绘画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在组织过程中,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让其身心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使这项工作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三)处理好医保等问题

与这部分人员利益最密切的就是社会和医疗方面的保障。对此,企业要编制完备的医疗保障制度,创建健康管理档案。按时组织企业离退休人员参体检,对这些职工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也要对离退休职工的居住问题保持关注,从衣食起居角度上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及时发现生活在困境之中的人员,保持合理的关心和救济,让其能处于较为稳定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要知晓这些人员的心理状态,了解这些人员在精神方面的需求,积极开展思想工作,让这些人员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四)做好沟通工作

这些人员赋闲在家之后,精神状态会呈现出不良状况,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也会在心理层面产生一些需求。这些方面的需求得不到解决就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管理人员需要从这个方面寻找解决的办法,让离退休人员的精神状态比较良好。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沟通入手,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定时前往一些离退休人员家中表达关怀,对于一些曾经为企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员工进行慰问,在节假日送去日常生活用品,让这些人员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企业也要表达出对这些人员进行铭记的信念。这样的行为对于在职人员而言是一种鼓励,让其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工作人员在和这些人员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以温和的语气和态度进行交流。而且要成立专门处理这些问题的组织,对离退休之后出现的重要问题、敏感问题及时沟通,打消这些人员的疑虑,让其安度晚年。

总结

离退休职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意义,需要处理的事项相对较多,要求企业以新的观念进行处理。要让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处于比较和谐的状态,使企业发展具备较佳的外部条件,离退休职工可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篇7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的建设和公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不仅是国家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其他行业一样,电力企业也面临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电力企业市场发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艰巨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企业获得了发展机会,也面临着更大风险,因此应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化解风险,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模式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模式主要是对具体风险而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即分门别类的控制模式。

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电力企业,其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不容忽视。电力企业的新建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信贷。随着最近国家宏观政策的收紧,银行利率不断上调,财务费用持续增加,增大了融资风险。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种融资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在投资方面,如果企业资金充足可以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限制企业自身发展的煤价高、运费贵的燃煤、运输或燃油等相关企业进行投资,而不必局限于自身规模的扩大,使电力企业能够跨越发展,保证财务安全,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具有重资产的特征,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资产负债率高,投资建设的周期长,资金的流动性偏弱,资金紧张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也阻碍了其发展壮大。国家的政策性扶持虽然可以作为电力企业在资金紧张时的一种选择,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依靠自身不断的造血能力和盈利能力,但电力企业制定的电价策略需要考虑中国目前的国情,不能完全根据市场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来制定,这是电力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既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也能够以最佳的方式发展自己。电力企业需要重点关注风险控制,降低运营过程中的成本风险。电力企业的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其中不可控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指大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折旧费用。另外,电力企业属于重工业企业,机械设备更新慢,利用效率低,存在闲置浪费现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从宏观层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淘汰落后设备,更换新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关停高污染、高耗能的电力企业,同时国家在资金上给予政策性支持,减少政策对供电价格的干预,允许电力企业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这样能够促进优秀的企业更快地发展。

自然灾害也会对电力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一些特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洪水等对电力企业的基本输电设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对居民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用电影响巨大,但这些因素并不可控,一旦发生电力企业就需要巨额的资金用于修建、重建,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做好应急预案,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有效组织抢修,避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减少危害,并且电力企业也可以为电力资产投保,转移风险,降低损失。

此外,电费的应收账款风险也困扰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坏账资产的增加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资金短缺,亏损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商业欺诈行为,也有电力企业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比较健全的管理体系,缺乏对相关人员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针对该问题,电力企业首先要设立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金制度,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采用直接核销法或备抵法对坏账进行相应处理,减少发生坏账的损失。其次,电力企业制定完善的信用体系,针对不同的客户建立信用制度,确定不同的信用标准,对客户采用信用评级方法,从而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最后,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加大对员工的奖惩力度,使员工能够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责任感,减少应收账款坏账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控制模式的功能

(一)风险识别

财务系统作为企业内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控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财务系统能够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而对不同的财务风险加以识别,通过企业概率的分布模型,判断风险概率的大小。电力企业可以在财务方面设定一定的成本内控指标,如果某项支出超过内控规定的指标,由企业的管理层讨论决定该笔支出是否正确合理,这种方式可以对风险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

(二)风险评估

通过对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对风险将要造成的影响进行合理估计并将风险量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应对风险,能够降低应对风险的成本,同时电力企业要根据所处的经济环境、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来找出自身的风险。电力企业一定要围绕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考虑问题,市场的随时变化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电力企业需要及时做好评估及妥善应对。

(三)风险预警

电力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一个财务风险基准线,一旦触到基准线,风险预警就会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并报告给管理层讨论决定,采取应对措施。

(四)提高控制效率

内控系统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完美的内控系统是不存在的,内控系统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逐步完善。减小控制对象与控制目标之间的偏离程度,在控制过程中减小漏洞是企业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内控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才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三、电力企业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模式的建议

电力企业除了应对具体风险而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即分门别类的控制模式外,还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

(一)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实质上是把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的偏离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财务预算就是把财务目标数量化、具体化,因此把财务预算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约束指标,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分析原因并研究相关的政策,提升风险控制的敏感度。

(二)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

作为资本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电力企业一方面要争取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剥离优良资产上市,或通过债转股的方式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降低企业的负债率,提高权益筹资的比重,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三)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推进ERP系统的建设,从整体上实现企业的资金、物流、信息的有机集成,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管理创新,从技术的角度保证财务风险控制顺利实施,加强资金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本的投向,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年度目标和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加快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和程序化控制。

总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电力企业不仅担任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且还要面临许多由经营活动不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而且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众多,如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流动性弱,经理管理不善,投资风险等。这就要求在管理中进行合理化的控制风险,进行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这样,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可以及时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小风险给我们带来的损失。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发展,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所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建立建设合理的电力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邓小卫.浅谈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J].会计之友,2011(05).

篇8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一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

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运作流程较混乱,所以生产成本均较高,若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整顿,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大有潜力可挖。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2005年的直接成本发生情况为例进行分析,试探讨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问题。

1企业基本情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校办企业,位于农业大学西区。该厂自1989年以来在完成教学、科研的同时生产农业机械,共分为机加工、钳工、锻工三个车间,固定资产总值1042299.34元,2005年主要生产2BP-2型铺膜播种机、9YG-130型圆盘割草机、9ZC-160型铡草机三种产品。管理人员10人,车间工人50人。

2成本构成情况

固定资产按年提取折旧费,折旧费是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工人工资采用的是月工资制,所以工人工资福利费也成为固定成本的一部分。该厂设备比较老化,发生修理费用比较频繁,则每月耗用的修理费作为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生产而发生、与产量存在线性关系的直接材料、包括水、电、等在内的制造费用可视为变动成本。在预算和考核成本时,该厂基本上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将制造费用按三种产品的产量进行平均分配的方法计入成本,再与预算标准进行比较控制成本的发生。

2.1成本发生情况分析

在对2005年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后,结果却不容乐观。

2005年生产出2BP-2型铺膜机1390台、9YG-130型圆盘割草机130台、9ZC-160型铡草机800台,三种产品的出厂价分别为2100元、4200元、580元,则有分析:

从卖价的角度上看,三种产品只有铺膜机一种产品成本低于出厂价,其余两种产品分别超出出厂价63%和60%

剔除其他费用因素,单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考虑:

铺膜机利润=PX1-(b1X1+a1)=(2100-1712.40)×1390=538764元

圆盘割草机利润=PX2-(b2X2+a2)=(4200-6829.52)×130=-341837.60元

铡草机利润=PX3-(b3X3+a3)=(580-923.96)×800=-275168元

则本季度利润合计为:538764-341837.60-275168=-78241.60元

即便从中扣除折旧费,只考虑现金流量:铺膜机:

N=(2100-1681.19)×1390=582145.90元

圆盘割草机:N=(4200-6811.67)×130=-339517.10元铡草机:

N=(580-900.46)×800=-256368元

则总现金流量:N=582145.90-339517.10-256368=-13739.20元

表1单位成本发生表(单位:元)

项目2BP-2型9YG-130型9ZC-160型

铺膜机圆盘割草机铡草机

固定成本直接人工735.043369.28387.69

折旧费31.2117.8523.50

固定性制造费用145.3031.2039.47

变动成本原辅材料776.003389.00447.05

水电费用3.252.693.07

变动性制造费用21.6019.5023.18

合计1712.406829.52923.96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目前的生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上分析不分担各种管理费用,只考虑直接成本,就已经是成本过高出现亏损了。即便剔除早已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只从当期现金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企业即使将所有产品全部销售收回的资金仍不能弥补投入生产的资金,这就是说,企业的生产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扭转局面,企业将会越生产越赔钱,最终危机将不可逆转。

3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3.1亏损的原因

该企业成本过高导致亏损,是多方面、多原因造成的,除去销售的因素之外,企业内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国有企业性质根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所属的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校办企业,有许多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此试制,并接受试制费,所以企业至今带有浓厚的国有企业的气息,经过多年的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靠国家吃饭的习惯,人员冗置、工作懒散的情况十分普遍。带着计划经济的落后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打拼,混乱被动的局面可想而知。

3.1.2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

由于企业的管理思想根源不合理,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企业日常工作不是无法可依就是有法不依,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不能规范员工行为,还有可能让员工产生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感受,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管理极为不利。例如产品出现废品时,并不对责任人进行处罚,重新领料加工就行,材料采购按发票换算入库,由于称重不方便,并不验收重量,也不验收钢材材质是否达标,以至严重影响了原辅料的实际可用数量,使产量低下,而造成损失后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相关责任人竟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分。

这仅仅是众多日常管理问题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类似问题数不胜数,没有赖以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成本控制从何谈起。

3.1.3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混乱

企业财务人员虽然尽力以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核算,但由于企业人员配置较为混乱,员工不能清晰自己岗位的职责,互相推委,致使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不畅,生产上各种耗用情况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原辅材料采购存在赊购现象原始凭证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至于库存材料和财务账核对不一致,财务部门不能正确核算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不了解尚有多少库存,该何时购买、购买多少。例如2005年初,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原始凭证没有及时上交财务部门,以至于财务部门不了解原材料实际库存情况,园钢采购数量没有满足产品生产需要。虽然之后紧急组织采购,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额外支出。而传递过程的各个环节则互相推委,拒绝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结果只有不了了之。而决策层也不能正确依据市场确定产品进入市场的策略,从而使生产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一旦销售不佳就会使产品大量积压。

3.2解决方法的探讨

3.2.1抓销售促生产,合理制定销售价格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产的产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所以生产要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没有良好的销售,生产只好断断续续,十分被动。产量持续保持低水平,固定性生产成本有如一方大石,顶得单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制定销售价格方面,既要兼顾市场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生产成本,例如ZC-160型铡草机的生产就是先定好销售价格后进行的生产,结果是成本高于售价,导致一销售就亏损。

3.2.2明确责任中心制度,严格控制成本发生各环节

生产就是使各具其用的原辅料转化为目标产品的过程而在这期间投入的各种耗费(即成本)就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如果在流转的过程中遇到的断档、阻滞多,则需要的动力就要很大才能使转变正常进行,反之,流程越通畅所需成本就越小。

2005年该厂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业绩考核,并与各责任人的工资福利挂钩,然而这些考核制度并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只是责任中心制度的雏形,仍有很大程度上的不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应进一步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企业的内部合理划分责任单位,明确各责任单位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有的权利和利益,以便实行有效的内部协调与控制。从上至下将每个环节、每个车间、每个生产班组甚至每个岗位都确立为责任中心,明确其职责与成本的关系,按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这样才有可能监控每个环节的成本发生情况,达到全程监控的效果。

并且要在员工当中树立起提高效率、力行节约的风尚,这是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的好办法,也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中国乃至全亚洲地区各个企业共同提倡,成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

3.2.3通过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差异分析

预算做出的计划数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在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使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数之间产生差异,计算并分析这些差异需要用到标准成本核算办法,以达到服务与管理的目的。对于该企业这样规模的生产企业,预算自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可以参考同行业平均水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标准成本,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控制定期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从而不断修正预算目标,努力缩小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间的不利差异,制定出最合理的标准成本使成本控制与考核更加科学化,从而进一步全面降低成本。

4结束语

由于该厂生产的“金穗”牌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好,已受农民广泛关注。产品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这份光明只能赋予那些有竞争力的好产品、好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价格低廉才是能够占领市场的好产品,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9

一、前言

本文针对水电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从而完善内部控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做出相应的合理措施,进而确保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在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增强施工企业盈利

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越来越严峻。特别是现在许多企业施工的标段多采用了低价中标,更是导致盈利急剧降低。

现在很多水电施工企业都是完成一个工程之后辗转到另一个地方,遗留下来的待处理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些不可预知风险。在如此的境况之下,水电施工企业只有摆正公司中的经营理念,从内部控制上下狠功夫,规避管理风险,降低施工成本,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才会从竞争中成为佼佼者,增加企业的收益。

2、确保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因此,内部控制在会计系统中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进行的控制。水电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后,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会计按照这些真实有效的信息作出来的账务,才具有真实性。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3、确保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针贯彻执行

鉴于水电施工企业的项目点多人散,一直以来各项管理制度方针和措施执行较难,一个制度出台以后到了一线施工现场根本没有执行过。就是执行,那也是表面一套暗地一套。这样的现象不采取一些措施制止,要想将企业的各项制度执行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规范岗位管理措施,建立起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就能够降低这种不良的现象发生,水电施工企业制定的各种制度和措施才能贯彻落实。

4、确保施工企业成本的降低和经营目标的完成

水电施工本来就是一个耗资比较巨大的工程,在成本控制上稍微一放松就会多用出去很多的资金。过去经常都出现胡乱开支的现象,本来用极少的钱就可以搞定的事一定要花大笔钱。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在水电施工企业出现,就是在其他的各个单位中都有。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手段,其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和项目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企业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才能有效的控制水电施工企业的成本,挖掘企业中资本的最大潜力。而且,通过内部控制还能够将企业的财力、财力与物力进行合理安排,提高水电施工企业的服务质量,增强竞争的实力。

三、如何加强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作用比较重大,直接关系着企业中的革新,同时还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如何才能够提高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1、建立逐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无论什么企业,当一个新的制度或者措施出台之后,在实施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阻碍。国家内部控制制度出台之后,自然也会遇到一连串的困难。因此,要能够真正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就必须根据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制度的执行效益。

制定制度要根据水电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要认真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合理推出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而且,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企业之中,并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相应进行规范财务管理,如不相容岗位制度的建立、预算的编制、财务风险的控制等。

2、增加内部控制制度培训和宣传力度

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收效甚微,其中一个主要问题还是企业的负责人对内部控制认识不清,认为可有可无。因为在一个制度执行的时候,没有负责人坚定的态度作为后盾,势必会产生出更大的难度。为此,必须要纠正水电施工企业负责人等管理层人员的观点,一般采用如下一些方面去引导。

其一,从内部控制作用入手。要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确认其具有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要让企业的负责人明白,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才能确保水电施工企业的资产完整性与安全性。

其二,要狠抓控制点,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加设补偿制度。因为在内部控制中,一定要按照重点和非重点来控制,对水电施工企业影响重大的关键地方肯定是重点了,这些地方就要下狠功夫。

其三,在水电施工企业中建立互相监督机制。无论是企业中的领导还是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随时随刻都能够监督到位。因此,这就必须要求水电施工企业中人人参与,互相监督,让大家都参与到内部控制的执行中来。

其四,利用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编制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使企业员工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

3、实施绩效考评,建立奖惩制度

将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下去,这不是一句话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实施下去。因此,建立企业激励约束制度,将企业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经评价、审计发现重大缺陷的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要严肃处理。同时,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建立了奖惩制度之后,按照规定该奖励的就奖励,该惩罚的就惩罚,因为有一句说的好: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水电施工企业内部真正实施控制。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

对于水电施工企业来说,内部控制主要力量是其内部审计控制。所以,要想增强内部控制势必要加强企业内部 审计控制。其实,很多水电施工企业都在强化内部审计的工作规范与力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此,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就为水电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打下了基础。

四、结束语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才能够保证水电施工企业的各项经济协调、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海波,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

2,赵大刚,水电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华现代企业管理杂志,2007年

篇10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欧,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包括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当时企业管理主要依靠经验,企业经营基本处于一个无序状态,效率低下,为了提高产量,企业主迫使工人加班加点,劳资双方矛盾突出。古典管理理论因为倡导秩序、标准化而提高了效率,因而盛行于一时。

一、古典管理思想及其本质

科学管理、组织管理和行政管理是古典管理理论时期的三个重要学派。

1.科学管理理论

美国学者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从提高作业效率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他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归纳出一套有效的作业程序,使作业标准化,并用标准化的作业程序培训工人,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定额,将薪酬和工作绩效挂钩,同时泰罗认为计划和执行的职能应该由不同的人承担。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西方曾经掀起一场效率革命,至今在生产运作领域其研究方法和管理方法仍然有广泛运用,西方管理理论所强调的量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其实都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比如沃尔玛要求员工对顾客友好,“微笑时露出8颗牙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组织管理理论

如果说泰罗关注的是作业、任务的完成,法国学者法约尔则关注于组织管理,他认为组织管理存在普遍的、一般性的原则,如果用这些原则培训管理者,可以提高其管理效率,法约尔在他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管理14条原则,分工、秩序、等级链、集权和分权、统一指挥、统一领导、集体精神、稳定的员工、首创精神等。和科学管理理论相似的是,组织管理强调的仍然是规范性,如何通过分工、秩序、规则等刚性管理手段提高效率。

3.行政管理理论

德国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研究了行政组织的效率问题,他认为一个理想的行政组织应该是这样的:分工明确、选拔合适的人员、这些人员按照理性的逻辑行事,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则处理问题。这样的组织仍然是刚性的,因为各司其职、程序、规则、理性逻辑避免了结果的波动性,避免了因人而异,因而这种组织是有效率的。

整体来看,古典管理理论时期各学派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是其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是强调分工、秩序、规则、程序、标准化,借以加强组织的规范性,最终提升管理效率,这种制度是刚性的。在组织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之初,规范性带来的边际效益是很大的,但是边际效益递减的原则在这里仍然适用。随着组织逐渐变得有序,规范化的边际效益开始递减,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员工因为枯燥感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2)强调分工,各司其职导致组织的协作出现障碍;(3)强调标准化、秩序导致组织的机动性差。所以,出现了后来的人群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管理从刚性走向柔性,和传统的刚性管理不同的是,柔性管理更多强调协作、强调员工多层次需要的满足,强调组织的应变能力,组织从科学管理走向了文化管理,从职能管理走向了基于过程的管理,从内向管理走向了外向管理。

基于古典管理思想的传统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的区别

二、古典管理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企业处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转轨期间,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系统的适用于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舶来品,如何借鉴这些西方的理论,探索中国式的管理,同时面对已经迫在眉睫的来自于外资企业的竞争,成为所有中国企业最大的课题。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5年,其中民营企业是2.9年,大企业是7年~8年,而美国中小企业是7年,世界500强是40年~50年,中国企业为何如此短命?茅于轼等很多学者都有过这方面的研究。从下一组数据或许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根据中国企业家联合会2006年的报告:中国500强的平均资产是103.1亿美元,世界500强1455.1亿美元,两者利润分别为801亿美元和12149亿美元,资源的利用效率呈现巨大差异,可见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差距。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中国企业应运而生,依靠的主要是对市场机会的把握以及宝贵的冒险精神,但是内功不足,管理水平的低下,让很多企业在兴盛一时后过早夭折了,三株、秦池、巨人、爱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落入的似乎是同样一个陷阱。

格雷纳的五阶段增长模型描述了公司成长的规律:公司成长被划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成长的特性,管理者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企业的成长,以化解各种危机。(1)第一阶段,创造力推动企业成长,后期出现领导权的危机,领导不堪重负;第二阶段:指导力推动企业成长,后期出现自的危机,员工感觉束缚过多;第三阶段:授权推动企业增长,后期出现控制权危机;(4)第四阶段:协调推动企业增长,后期出现官僚化危机;(5)第五阶段:配合推动企业增长,同时酝酿新的危机。以五阶段模型分析中国企业近30年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在初创期,管理者的创新精神,对市场和客户的高度关注,组织规模虽然小但是交流比较充分,这些因素保证了企业的成功;但是领导者会发现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力不从心;第二阶段出现,组织需要加强管理,例如,合理分工,建立职能型的、集权的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制定各种标准,建立预算制度,设立成本中心,使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总之通过提高组织的规范性提高效率,在第二阶段正是这种指导力、规范性推动企业成长,这个阶段管理的主要手段其实就是古典管理思想所倡导的刚性管理,通过规范使组织从无序走向有序。进入第三阶段,企业要通过授权来化解组织刚性管理带来的自危机;在最后的两个阶段,则要通过构建合作文化来化解组织的官僚化倾向。利用五阶段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很多企业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中,就死掉了,由于不能通过规范化提升效率,企业不能做大,更不能做强。

美国以及其它一些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了上百年,中国很多企业其实还很难和这些国家的企业相提并论,虽然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终将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最终走向文化管理,或称之为柔性化管理,但是笔者认为,对很多今天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科学管理是不能逾越的一个阶段,通过规范化提升效率,实现组织的成长是必需的,就像一个小孩子最初主要是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约束和激励形成其价值观,道德发展理论将这个阶段称为“前惯例层次”,小孩子的选择主要受个人利益的影响,教育者的管理更像泰罗倡导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后来道德会进入“原则层次”,小孩子的行为会受其个人价值观的影响,外在约束已经内化为个人准则,但是第一个层次即规范化的过程不可或缺。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需要像西方企业一样,用100年的时间完成这个转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吸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探索在当代中国企业如何发展、超越,并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管理道路。

三、运用古典管理思想提升中国企业管理水平

那么在今天这样一个动态而复杂的环境中,面对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面对利益相关者们多层次的需要,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运用古典管理思想提升效率,同时又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实现“宽严并济”,使企业健康发展呢?

1.加强企业的规范性

古典管理理论认为,规范性可以提升效率,中国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这种规范性:(1)加强规则的建立和维护,通过规则塑造员工的行为,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做,应该如何去做?(2)将组织关键的业务活动程序化、标准化,组织的存在是为了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利润和其他目标,组织的活动很多,其中一些属于关键的业务活动,组织有必要通过工作分析,减少其中产生“浪费”的环节,借助于IT手段,确立这些业务活动的合理程序,并将其标准化,例如“订单处理流程“、“客诉处理流程”、“质量管理和控制流程”等等;(3)合理分工,分工带来效率,建立一个高效组织的基础是合理的分工;(4)实施目标管理,加强量化、精细化管理,量化、精细化管理是西方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东方文化更强调模糊性,而模糊性会降低一致性,效率会随之下降,因此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实施量化、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2.加强员工培训

古典管理思想强调对员工的挑选和培训,泰罗认为,人的知识、技能千差万别,要提高组织效率,就要选择能力和工作匹配的员工,并加强员工的培训,使之能够胜任工作。马克斯.韦伯对行政组织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选拔合适的员工,加强员工的培训是中国企业提升效率的关键因素。培训的目标在于转变员工的观念、增进其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只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工作,而应该是组织内部每一位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这一点在管理者的岗位说明中应该体现,现代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教练人才。培训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3.建立和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

如同泰罗和法约尔所倡导的一样,企业的薪酬体系应该注重贡献,和绩效挂钩,体现公平,员工在组织内部的工作积极性很大程度受其公平感的影响,薪酬是激励员工最基本的手段,因此薪酬要体现公平,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建立尊重制度和规则的企业文化

中国数千年的“人治”使我们已经习惯了期盼一个出色的领导者,依靠他使组织兴盛于一时,但从长远来看,通过制度,规则管理,以“法治”代替“人治”才可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很多中国企业不是没有规则、制度,欠缺的是尊重规则的企业文化,管理者、员工视规则如儿戏,朝令夕改,制度、规则的权威性丧失。因此,企业首先要建立和维护尊重制度和规则的企业文化,让这种文化成为制度和规则推行的道德基础。

5.在强调刚性的同时注重组织的柔性

古典管理思想所强调的刚性会影响组织的灵活应变性,因而受到诟病,虽然对中国很多依靠经验管理的企业而言科学管理是不可逾越的阶段,但是由于环境的动态复杂性,组织在规范化的同时要强调柔性,要根据中国和企业的现实情况,在刚柔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度,例如在通过正式计划提高效率的同时强调计划的弹性;在通过明确的分工提高效率的同时建立强调协作的组织文化克服组织的官僚化倾向;在运用制度、规则约束员工的同时,强调满足员工的多层次需要,激励员工。最终建立一个“和谐”的企业:企业内部有“良好的人际氛围”,员工是“我要干”而不是“让”,组织成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也是和谐的,组织在“顺势而为”。在建立了合理的规则、程序和适宜的组织文化之后,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管理者可以“无为而治”。管理也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并最终走向了文化管理。

四、结束语

对处于经济转型期很多依靠经验管理的中国企业,科学管理是一个不能逾越的阶段,规范性将使组织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缩短这一进程,推动企业管理由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余长国:企业重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6).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篇11

随着网络多媒体时代和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越来越呈现出被边缘化趋势。这样一来,传统广播电视的受众也就越来越小,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发展面临诸多瓶颈。

(一)硬件设施落后

硬件设施作为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其覆盖密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节目的传播。当前大多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的设备功能都比较落后,设备上相对陈旧,再加上校区扩建以及线路老化等诸多原因,在校园内甚至都有广播的“盲区”,这就需要对老化设备以及广播系统更新改造。然而,部分院校弱化了校园广播的主流媒体作用,再加上经费问题使得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建设一直滞后。

(二)节目单一、内容缺乏互动

在潜意识里面,很多高职院校都把校园广播电视中心的播音人员当成是社会新闻和校园新闻的播报员,一旦新闻播报成为校园广播电视中心的首要工作的话,那么校园广播电视对现在这些90后大学生来说也就极大地缺乏了吸引力。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更喜欢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而校园广播的信息传递量远不及网络新媒体。校园广播节目的类型一般多是以时事新闻、体育、文学、音乐等为主,素材多来源于网络,通过播音元的朗读来进行传播,这种节目形式太过单调,内容上也谈不上丰富多彩,至于贴近生活实际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就需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节目,想方设法能在节目当中与广大学生互动起来,这样才不会出现广播天天响,听众却没几个的尴尬局面。

二、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的企业化管理

要想做好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的企业化管理,首先就得从战略分析的角度来确定当前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的使命。尽管当下高校广播电视中心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作用正受到全面冲击,但是广播电视在实效性、收听随意性、听觉魅力等等方面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的长足发展还尚有值得期待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下,这就需要我们重镇旗鼓,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来运营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

(一)构建企业化管理机构

首先在人事制度上要进行改革,要把之前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个人头上,构建一个以广播电视中心负责人(站长)为主导,其余人员为主体的自主管理的广播电视中心企业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人员企业化的角色变换。播音组、新闻组、点播组、知心组、音乐编辑组、影音组等等分别负责生产车间各种“生产材料”的“组织运输协调”工作。另外在聘用制度上也应当从严管理,实行能上能下制度和试用期制度,确保高职院校广播电视中心人才队伍保持优秀水平。

(二)在管理制度上实现企业化

校园广播一直受到全媒体时代冲击其本质就是校园广播的人员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化趋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校园广播电视中心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不断脱节。因此,要将整个校园广播电视中心融入到企业化管理中间去。同时模拟企业工资制度,将各小组成员绩效考核后的成绩折算成学分或者直接以现金的形式补贴给各小组绩效考核的佼佼者,这就让各小组成员都能明确,一旦进入到企业以后,每个行为和思想状态都有可能成为日后影响职业发展和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

1.营造企业化的劳动氛围

在校园广播电视中心内部墙上贴上一些标语,如“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等等,在广播电视中心内形成一种人人竞优的企业化劳动氛围。尽量在每个小组成员的办公桌上显示其职位,让广播站更情景化于生产车间。通过这样的情境模拟,让广播站各小组成员意识到企业内部竞争的残酷和严肃,高职学生也就对未来将要工作的企业更加熟悉。

2.组织各小组成员实地参观,实现校园角色和企业角色的互换

篇12

中职学校按功能分大都为教学区、实验区、办公区和宿舍区等。各区域对用电需求的多样性和系统供电能力的要求不同。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根据用电负荷容量及其分布、用电设备特点及负荷等级,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同时从系统可靠性、经济性及节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选择运行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最终达到电气系统节能的目的。另外要配置合理的供配电系统,结合校园各区域的用电要求,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且低压供电半径控制在200米内,以减少线路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质量和系统运行效能。要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台数,变压器负载率宜为0.75~0.85。为提高对教学、实验、实训工厂等重要场所供电的可靠性,通常安装容量参数相同的两台变压器,其接线应适应负荷变化要求,使变压器按实际使用负荷经济运行,从而减少损耗。还要合理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若自然功率因数达不到接入电网要求,应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减少线路及变压器的损耗。学校可根据负荷轻、重时段的不同,由无功补偿设备自动投、切电容组数,保持负荷功率因数在0.9以上运行。 合理进行谐波的预防和治理是必要的。谐波能使变压器产生附加损耗,谐波电压会使电缆绝缘局部放电增加,谐波电流会引起电气设备及配电线路过载从而导致能耗增加。因此,要采取措施有效治理谐波。例如:变压器采用DYnll型接线、功率因数补偿电容器串接消谐电抗器、采用有源或无源滤波装置、谐波较严重且功率较大的设备采用专线供电等。大负荷的用电设备如空调、锅炉、开水器、工厂设备等可采用变频调速器,使其在负载下降时,能自动调节转速,达到节能的目的。最后合理选择电缆、导线截面,降低传输电能损耗。照明节能主要是提高光源、灯具、启动装置、照明控制的总效率,利用天然光,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综合实现节能。中职学校以教学、实验楼为主,照明方式单一,大都采用均匀布置。但特殊实验台、实验设备、图书馆的阅览室等部分可采用近距照射提高照度,以实现节能。在日常管理中要合理进行照明控制,例如:

1、体育馆、图书馆、多功能厅、教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应采取集中控制,并按需要设置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2、学生宿舍的楼梯间、走廊的照明、卫生间,除应急照明外,应设置节能自熄开关或感应灯。

3、对天然采光良好的场所,应设置自动开关灯或调光装置。

4、可采用太阳能校园庭院灯。智能式控制,能定时自动开启和关闭路灯,既节能又延长光源使用寿命。

其次选用节电型用电设备,是电气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这就要求在用电设备选型时本着节能的原则,选用高效率、低损耗的节电型产品。例如:选用节能变压器。变压器是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用电设备,有关资料统计,变压器总电能损耗占总发电量的2%一3%,占配网损耗的60%。如今具有损耗低、重量轻、噪声低、效率高、抗冲击、节能显著的新型变压器也已产生。如S10型、S11型的干式变压器与S9型的干式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平均降低8%,负载损耗平均降低5%。变压器噪声水平下降7~10 dB,而且价格与s9型相当。根据负荷特性合理选择高效率电动机,采用高效率电机的耗电量与普通标准电动机相比,其总损耗可减少20%~30%,效率可以提高3%~6%。选择高光效光源,提高照明系统效率。照明设备是高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用电设备,高压钠灯的光效为是最高的,但荧光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次之,高压汞灯较低,而白炽灯为最低。从节能考虑,选用光源应尽量少用白炽灯,推广使用细管径荧光灯(T5高频灯管)和紧凑型荧光灯,逐步减少高压汞灯的使用量,大力推广高效、寿命长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据相关数据统计,学校照明耗电量约占学校用电量的30%。若将灯具利用能源作为100%,则改进后的节电率可大大提高,其中光源更新后为75%,灯具改良后为30%,换用电子镇流器后为50%,采用荧光灯照明是高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综合办公楼等建筑的主要光源,因此在新建项目或对原有建筑照明进行用电改造时,可采用高光效、使用寿命长的高频T5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的方案,可使光效提高25%,功率因素达到0.9以上,节电达35%。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光源。 发光二极管(LED) 被称为“绿色光源”,白光LED理论发光光效可达200 lm /W,目前实验室里已经达到100 lm /W, 50 lm /W 的产品已进入市场,其较同等亮度的白炽灯耗电减少约80% ,节能潜力巨大。随着LED的迅速发展,发光光纤得以广泛应用,与LED 光源结合,发光光纤现已在建筑物立面装饰、室内装饰及水下装饰广泛使用。室外照明可选用太阳能灯具。

篇13

1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组织管理失误的分析方法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失误分析法(英文:Cognitive Relia-bility andErrorAnalysisMethod,即CREAM),是可靠性分析法的典型代表,具有追溯分析功能。通过CREAM的应用,可以将失误事件的外在表现形式称为失效模式,并且将引起这些失误事件的直接原因定义为前因。实践中,前因可分为具体的前因、一般性前因,CREAM分析法是以失效模式作为出发点。首先,通过分析失效模式的一般前因、具体前因,得到失效模式前因表,在表中选定一个前因作为后果,然后分析引起这一后果的可能前因,最终得到包含这一后果、可能的前因追溯表;再以该可能前因为后果,分析可能的前因,通过连续不断的寻找,最终找到引起事件失误的根本原因。

2 在电力电力企业信息组织管理过程中,开展多项管控措施、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思想上加强重视。实践中,应当认真学习贯彻违规外联、外网邮箱发送的要求,严格按照“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以及“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将信息安全保密职责有效地落实到人,让每个员工熟悉、掌握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第二步,深入检查,全面整改。实践中,应当严格按照检查内容检查,一定不能留死角、搞形式。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纠正,认真整改,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要监督整改,并组织复查;发生泄密、违规问题时,一定要严肃查处,必要时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步,严格管理,务求实效。要进一步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把检查活动与日常保密工作安排结合起来,边检查边整改,以查促管、以查促改、以查促教、以查促防,确保检查取得实效。

3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是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信息安全目标和方针,并通过努力完成目标。对于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而言,可表示为方法、目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过程等要素集合,作为直接的信息安全管理结果。2014年8月,某技术质管部专责高某通过电子邮箱将创新成果--《电力设计企业基于桌面云技术的信息》以附件形式经压缩、更名后在没有经过加密的情况下,发送到某部门专家评审组;由于附件内容出现“保密”等敏感词,该邮件被公司外网邮件拦截系统拦截。经现场查实,邮件均不涉商业秘密,但违反了“工作邮件只限于公司内网邮箱发送”规定。由此可见,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合理、科学的对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应当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加强电力电力企业信息内外网安全管理。第一,内、外网电脑都必须安装三种软件,即北信源、天以及趋势杀毒。软件有内、外网版本之别,而且客户端也不同;第二,遵守专机、专网之规定,内网电脑不能与外网相连接,外网电脑不能连接内网,家用电脑不能接入内网使用,尤其是来历不明、使用背景不明的电脑,一律禁止接入内网系统。

4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组织管理常见失误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不成熟。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欠缺完善的安全手段和措施,严重影响了安全措施的制定与执行。

第二,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不到位。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在信息化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对信息安全的前期分析比较欠缺,将分析对象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研究上,很难有效解决企业安全信息系统操作失误、缺陷与不足等安全问题。

第三,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对于部分企业领导层而言,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不够,对潜在的各种风险和安全隐患问题分析不到位。

5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现构建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减少和控制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组织管理失误现象, 应当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运营状况,以IS0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从组织、技术、管理以及运行和监督这等方面入手,对现有的信息安全管理架构进行改进和完善,增加运行、监督环节。

5.1 提高对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认知度

针对企业员工对信息安全知识掌握不足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方法,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知度。首先,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宣传的目的在于让全体员工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安全管理目标,以此来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识。

5.2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是对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情况的评价,定期组织审计活动,以此来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与完善。企业的信息安全政策、规范制度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检验信息安全标准的符合性、执行情况。在审计过程中,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即检验是否按照要求制定规章制度、执行细则;检验员工对的规章制度执行状况,对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核查;同时,还要对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评估的有效性。

5.3 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