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篇1

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该通过大量学生自主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语文能力。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再次、把握母语学习的特点。

1、充分利用语文资源,拓宽学习空间。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从零起点的,特别是口语能力。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限于语文课堂内,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交往,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能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吕叔湘先生在拨乱反正之初就第一个站出来说:“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学习方法上,强调实践、积累、感悟、熏陶。吸取母语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母语习得论”。学习母语,有两条渠道:一条是在母语环境中,通过模仿和练习,无师自通地掌握母语,学术界称为“母语习得”;另一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课本,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母语,称为“母语学得”。学龄前儿童掌握了口语,就是通过习得这个途径。入学后学习母语书面语,走的是学得之路。不能只重学得,忽略习得。

篇2

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学会四项知识。其一,基础知识,即课文涉及的重点作者、语法、修辞和字词句篇等。只有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积累知识。其二,主题知识。即通过课文揭示的主题教育学生对人生持有正确的看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三,结构知识,即文章的布局谋篇及段落大意等。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划分段落,归纳大意;或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文章结构,只要合理即可。其四,文体知识,即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一般而言,文章体裁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文学体裁分为: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教师应指导学生搞清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的概念,可在实际教学中将文体知识与文本教学相结合,并辅之相关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两种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提高“两种能力”,即想象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高中语文教学应侧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有了想象力就可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学《项链》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项链》一文的主人公一直以来颇具争议,你们对她的印象如何?预习过的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她贪图享受,死要面子,活该;有的认为,她诚实守信,不赖账;还有的认为,她吃苦耐劳,不出卖肉体和灵魂。最后,教师点评:大家都言之有理,非常精彩。的确,针对同一题目,允许具有合理性的不同答案存在,这必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问题的能力

认识问题的能力,即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是否正确,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具有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文揭示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并通过课外知识的引申和印证,使学生对事物的道理或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应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结合。例如,教师让学生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写作文,仅凭课本知识绝对不够。为了落实“让地球没有污染”“还原小桥流水、草长莺飞的家园”及“让人们恢复传统美德”等方面的内容,就必须巧妙地引进课外知识。

(2)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即通过阅读课文、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理解,才能分析;只有分析,才有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和不断的思考中逐步形成的,它包括:课堂提问、自主学习、寻求帮助和互相讨论等。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对语文综合知识的掌握,更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例如:开展演讲赛,举行辩论赛和开展社团活动等),使学生理解“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3)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认识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根基,具体包括两点:一是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找到自身与社会的结合点;二是通过阅读分析,使学生提高审题、审美的能力,提高辨别文章好坏和人生是非的能力,从而想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一个重视

篇3

现阶段语文界中争论比较激烈的便是高中语文教学,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三性特点”作了分析和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内容上的模糊性特点

这种模糊并不专指抽象画等相关文学艺术当中的模糊含义,准确地说是一种模糊的现象。可以说,对于一件事情进行直白的描述,追求到这件事情的比较深层次之后,发现准确其实并无法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模糊的思维方式却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在物理界中有不准确的原理,在微观世界当中有“海森伯测不准原则”等,那么在语文界中也有模糊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课程目标是这样规定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有4个量化的教学目标,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有七个量化的教学目标,六年级、七年级一直到九年级有八个良好教学目标,在高中时期,只拥有两个教学目标。其他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能力培养、巩固、提高等方面都处于模糊状态,并没有准确的规定。

从高考的考试手册可以发现,针对语文的考试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也就是可以相对熟练地对简单浅显的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阅读,拥有一定的理解、评价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等等。能写出具有议论性、说明性和记叙性的文章,等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选题和立意,具备布局等相关能力。可以这样说,高考的考试手册当中针对考试目标的规定是比较准确和清晰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掌握的程度制定具体的标准,从这种角度讲是一种模糊的规定。简单基础的语文知识,高中生已了解,教师可以对之前的基础知识进行不确定性的回顾和传授。高中语文习题当中有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多种的,也就是具有“模糊性”这一特点。从高中语文范围看,它包括文化艺术、哲学、自然和人文科学等众多不同的知识,无法辨别出哪一个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可以说进一步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模糊性”特点。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

教学目标、内容所具有的模糊性特点和教学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模糊性特点进一步决定了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方法和教材开发过程中的开放性特点。

1.教材开发的开放性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决定了在教材开发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现阶段教育体制进一步改革,出版了全新的语文教材书籍,这些新出版的教材书都拥有全新的特色,体现教材开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特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了解并掌握了一部分教学特点,在相关课程标准方面,基本上处于一种模糊的界定,在实践语文教学中,应当以比较开放的态度对待相关的教学目标,不能只依据规定教学,否则很容易影响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但不应当过于随意。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决定了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特点。我在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性的教学方法,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会不一样,教学方法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了解自身的特点,了解自己适合哪一种教学方法,了解学生适合哪一种教学方法,从而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强化教学效果。

我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培养、增强学生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习题,同时回顾相关知识点,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例如教学《安塞腰鼓》时,根据“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的语句,提出全文最后一个“鸡鸣”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段,并通过一个你所学过的古诗反映出这一表现手法的习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并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情况,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证明高中语文的模糊性进一步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3.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特点

所谓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特点,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上海卷对于全国卷当中固定的基础知识选择题进行了取消,增加了一部分立意题目,同时使用苏教版的省份也出台了一部分全新的考试评价命题模式,这便是教学评价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可以运用开放性的评价手段,培养并增强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被考试手册而限制了教学行为,而应当充分发挥能动性,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评价方法,让学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隐形性特点

所谓思想教育中的隐形性特点,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思想教育,但是又不能够从表面上要求学生过于重视思想教育,而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协调语文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时,应当应用这一思想观点,可以说这体现了各个学科的共性和语文学科的个性。

参考文献:

篇4

我们知道: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标准》中曾这样描述语文这一学科的地位,“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自从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高中语文教学也带来一定的变化,过去我们一直在探讨,语文应该怎样教,怎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也有人说:语文课也就是,阅读课文,对准字音,理解字词,缕清文章结构,总结中心思想等等固定的模式。的确,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一段时间里,一直被这种枯燥乏味的固定模式和应试的答题技巧讲解所霸占着,语文的人文艺术性和课堂的活力被彻底压制着。真正的语文课堂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过一种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扎实的语文素养,提高包括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但是从目前高中语文课堂状况来看,还是不容乐观的,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即便是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但是一些老师在备课上还是主要围绕着考点来的,重点还是集中在知识点的梳理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体验被严重的扼杀,迸射活力激情的语文课堂被枯燥乏味的固定模式和应试的答题技巧讲解所压制着。

那么,如何才能是高中语文课堂散发出文学性和人文性的艺术魅力呢?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人为本,面对所有的学生而进行人性化教学,我们知道,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较之以中小学语文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同时较之以中小学的它也是更具难度的,所以一些老师都选择避重就轻,采取重点讲授让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的方法,只注重分数的提高却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教学中,首先做到的一点就是: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有的教师总有这样的误解,在高中的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这不是耽误时间吗?实则恰恰相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并不是机械地把书本上的文字语言转化成用嘴表达的语言,而是通过感悟体验,用自己的话来感悟理解,有时候还要有读者和作者的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达到一种默契的情感共振,所有这些,都是教师用语言传授所代替不了的。

学生阅读是情感体验和感悟认识的过程,教师最好不要对文本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这样也势必会对学生的整体感悟有影响。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状和认知水平,考虑到情感体验的不同,只做情景的烘托和适时的引导即可,仅仅给那些体悟不深刻的做点拨,让他们最终能豁然开朗。最终还是让学生自己亲身去感悟、体验。

二、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

在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新课程改革倡导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传统教学模式,意在重新唤醒学生主动自觉自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语文这一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他的学习过程并不是每课知识点的累加,而是循序渐进对文本阅读、理解、感悟、欣赏和体验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是盲目地文本中的知识点剥离出来,强塞加给学生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感悟过程,同时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根本没有体现,只有课堂上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对文本进行从整体山共进行把握和分析,让学生在反复阅读文章后,把原文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情感表达。

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而非主体教材绝不是不可动摇的圣旨,学生更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二者是一个有机互动整体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让他们豁然开朗;当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懂得点拨,让他们重回理性的思考;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教师也能把腐朽变神奇,把复杂变简单,让学生能够亲近,而不却步;当学生有求职拓展欲望时,教师要敢于以自己独特见解去填补审视,等等,教师课堂的地位不可或缺,但千万记住是主导而非主体。

此外,教师还要敢于从教材中脱离出来,也就是不要固守着教材不放,要敢于跳出语文教语文,从课堂走到课外,不断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深度和广度,使语文走向多彩的生活。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都不是特别重视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只是按照教材来教学,甚至有些教师就不讲综合性学习部分。我们这些错误的观点就会导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性的丧失”,很大程度上是把语文停留在口头上和教科书。

篇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84-02

电子白板是交互式电子自板的简称,也叫做数码互动白板,也被很直观地称为电子黑板。电子白板是在传统黑板上的延伸,既包括传统的黑板,又有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设备,这几种设备集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高科技的电子教学系统。其中以电子白板为主要设备,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其中,共同实现教学。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电子白板系统已经成为全球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的主流模式,它的便捷是最受广大教育工作者欢迎的一个特点,受到师生的青睐。

1 电子白板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必须使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才能实现跨学科学习,实现不同学科资源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快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步伐,实现了课堂教学信息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课堂教学的内在潜力。实践证明,新课改要想抢占课堂教学改革的制高点,那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灵活使用电子白板,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传统的教学工具以黑板为主,这就限制了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的内容,教师在黑板上只能展示简单的内容。教师如果想展示更丰富的内容,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由于黑板的限制,教师展示的内容非常死板,不能形象化。电子白板参与教学的使用,对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利用电子笔在电子白板上可以随意书写、标注,任意擦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利用电子白板丰富的教学资源,突出重点、难点,创设情境教学。音频、视频的介入,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并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 电子白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著名的媒体技术专家克拉克曾说:“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交互白板的应用也不例外。教学过程是个动态多变的过程,无法预设。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这就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有了严格的要求。

教师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 电子白板要想在语文课堂中成为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要求教师不仅可以熟练使用交互白板的各种功能,而且能够有意识地非常恰当地将白板的交互能力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并能够将已有资源非常熟练地和自主设计的白板资源整合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此时,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使用了良好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成为制订教学策略时主要考虑的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 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

高中课本中选取的文言文大多文言词汇较多,阅读难度较大,学生学起来非常枯燥乏味,往往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质疑,把不懂的地方统一记录下来告诉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重新设置教学的重点、难点,然后再引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课件内容 实践证明,学生一般都喜欢版面整洁、美观,新颖、有趣并能巩固知识、拓展学习内容的课件。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应该深入教材,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简洁生动,让学生觉得新颖而不呆板的课件。

3 电子白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有的教师课件做得非常漂亮,一上课就把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了白板上,但其效果适得其反,学生过度关注白板,就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无意中阻碍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和情感交流。太过于强调形式的课件削弱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尤其语文学科,情感交流色彩比其他学科更为强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讲究教师能引导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产生教学的共鸣。但是有的教师把教学过程完全依赖于电子白板,整堂课忙着放音乐、换图片、播影片,学生看着挺热闹,但实质上思维的层面并没有打开,也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仅仅是个观众,仅止于浅层的欣赏。这样,电子白板的功能就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交互式白板的使用必须为新课程服务,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得力助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用电子白板后,课堂教学仍然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否则电子白板就失去了引入的必要。高中语文课如果一味追求白板的功能,学生和教师的眼光主要都集中在白板上,显然就违反了教育的规律。应当合理应用媒体,在教学的最佳时机恰到好处地使用白板,才能真正发挥白板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仍然应该放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上,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电子白板的使用,永远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在电子白板教学中不能为了展示白板而过分强调形式,应立足于教学,有机整合。

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技术而忽略电子白板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势必会造成电子白板使用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要真正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摆正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教学的思维,要做到电子白板在使用过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总之,电子白板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简洁、明了和直观,能由浅入深地理解比较抽象的知识。同时,电子白板中容纳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任重道远,不仅仅要深入研究电子白板的操作技巧,更要深入探究教材,真正构建高中语文的有效课堂,并形成具有本学校教学特色的多媒体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胡先喜.发挥电子白板优势,创设语文高效课堂[J].成才之路,2011(11).

[2]杨志,孙国栋.使用交互电子白板 激活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4).

[3]孙雨阳,刘健.让“白板”助黑板一臂之力:浅谈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1(2).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096-01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以,广大教师们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为此,教育界上下齐心协力,学校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们更是舍弃了大部分休息的时间,刻苦专研专业知识,认真辅导学生,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新课改层层推进,教学效果日益明显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及重点教学目标不容我们忽视。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反思

新课改根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要求教师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不善于学习,仍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本人在多年的教学教研中对上述问题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现表述如下,供广大读者们交流,商榷。

1.不问学情,教学活动实行一刀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况且有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多重含义,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而我们不少教师仍采用单一的、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填鸭式、齐步走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春秋时期的孔子尚且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那么新时代的教育更应重视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2.课堂教学陈旧老套,没体现新课改精神。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传统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们自主学习,亲身探究的机会。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讲台下死气沉沉地听、记,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殆尽。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标的要求格格不入,背道而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改革要脚踏实地,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否则语文教学之路只会越走越窄,让学生对语文更加不感兴趣,远离语文。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改革,教师们应注意哪些问题?我认为教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准角色,正确定位。有些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尝试过程中,不是把自己当成了旁观者,就是把自己当成了监督控制者,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是失去控制,就是被局限其中,打不开思维。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新课标要求教师发挥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探究。

2.要多种元素相结合。教师们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由于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往往偏重讲课,生怕漏掉任何一个考点,尽力使自己做到面面俱到。然而,讲的越多,学生越觉得厌烦。本来语文学习的兴趣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自己的阅读、写作、探究,现在这条路被堵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从何而来呢?所以,语文课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各种感官,听说读写都尽量用上,这样比一成不变的静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效果要好的多。

3.多用心,少用课件。教学设备的改进,网络的盛行,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少用电子课件似乎与现代教育背道而驰,但仔细观察,不少教师并没有领会课件使用的真谛,因为过于追求形式,部分教师上课过度的实验PPT、Flash等课件,甚至用它们替代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缺少了师生之间眼神的交流,言语的对话。当美丽的粉笔字和包含情感的声音被机械的鼠标、炫目的视频取代时,学生还能体验到语文的美感吗?不如师生一起用声音去阅读,用眼神去交流、会意,用心去感悟,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收获颇丰。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篇7

现在,具有较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纷纷要求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板子只朝中小学语文老师身上打,这是很不公平的。这也不是说当老师没有责任,而是说真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反思总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当然,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坐等,有责任思考在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我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集体教研

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应悟有己见,教有己识。这需要全方位地锻造自我。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求新。教师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自然形成教研组整体教研优势。奖优促后,适当的压力可以化作改进提高的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扎实做好教研工作,形成团队合力。

1.加强有意识的自我阅读,不断学习求新。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与选修教材涉及相关文学、文化、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几乎与语文构成联系的领域都有涵盖。只懂得语文教材,甚至只精通选修教材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开阔阅读视野、学习领域。诸如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选修教材领域、相关史哲学科内容,甚至理科科技类等著作,都应当有所涉猎,尽可能在学科“业专”的基础上做到广博。

2.扎实推进实践教研,营造研究氛围。教学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做到“有效教研,促进教学”。采取集体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既利用集体智慧,又发挥个人特长。首先,开展组内常规教研课活动,每个学段内每个学年组开展一次集体教研课活动,由设计、讲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组成,年级组内选择内容,教研组研讨,最后教师撰写教研文章,组长进行总结。其次,切实做好学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级语文学科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和教研论文评审、教学竞赛等活动,并做好研究的阶段总结和课题结题工作。

二、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度

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发现自己正处在被人进行严肃教育之中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宜以渗透、熏陶、渲染为手段,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德育任务。保持学生愉悦的心境,可以极大地增强德育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有许多寻常环节,学生往往处于无意注意之中,如果教师能捕捉机会,巧妙地“借机”发挥,就可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

三、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得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信心,而且大大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四、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思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中追求效益,从指导中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中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地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项: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27-01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它是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组成。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使用非常方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教学手段,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高中语文课堂,为我们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预设的资源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样,在形象的强烈刺激下,唤起学生对长时记忆中有关知识的经验和表象,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和会话,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二、利用电子白板由静变动,化抽象为形象,突出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依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形象具体,动静结合,交互性强,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使原来枯燥的课本内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

三、充分发挥电子白板交互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互动是多媒体互动电子白板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互动的环节,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要牢记“多媒体互动电子白板不仅仅是教师专用的,还是学生的”,让多媒体互动电子白板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教学平台,创建一个既能传承黑板的互动平台,又能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起来的互动平台、构建新型的多媒体互动电子白板“互动教学体系”。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为他们的探索尝试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集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围绕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利用电子白板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多媒体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电子白板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了课堂教学对时间的利用率,从而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知识信息量。其次,它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减少信息在大脑中的转化,能够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和感受,电子白板教学手段可以将以往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后,多管齐下,强化记忆。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电子白板能诱导、激励、唤起学生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9

一、电子白板技术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减轻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

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书写板书都是他在课堂上最繁重的工作之一。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语文知识更为复杂难懂,篇幅长的文章越来越多、文章结构越来越复杂、成语词组的意义辨别越来越难,单纯依靠口头的讲解,学生无法将知识完全吸收,故而在45分钟的上课时间,教师讲解知识的时间和书写板书的时间各占教师教学时间的一半,往往一节课下来教师都累的胳膊酸疼。将电子白板技术引入到职业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将职业高中语文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书写中解放了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之时,就将自己在课堂上所要讲解的知识和列举的例子在课件上打出来,这样教师在上课之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讲课思路依次展现知识线索和例子,教师不用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板书,只需要轻轻滑动鼠标就可以完成授课过程。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依然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之一。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都是因为成绩差才报考职业高中,对于他们来说知识比较复杂的语文是他们学习上的一大拦路虎。将电子白板技术应用于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将图片、动画等要素运用于语文课件之中或者在导入时设计几个情景显示在白板上让学生选择表演,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在学习所写的《我的母亲》时,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小视频,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说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爱得表现。枯燥的语言导入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很难让学生体会母爱的精神,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讲述语文课文的作者介绍时,教师单纯的照本宣科的讲解作者的生平,容易让学生抓不住重点,但是将需要讲解的有用信息用课件播放出来,让学生在听觉上和视觉上有双重打击,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书写,之后将学生所写内容录入电脑之中。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知识,一张一张播放幻灯片,将自己讲解的知识一一展示出来,学生大多是认真的听讲,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大多表现在口头上的互动模式,即教师询问一些问题,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这种互动方式十分的单调无趣,很难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高中语文的学习之中。使用电子白板技术,教师提问学生问题的方式可以不再是让学生口头回答,而是鼓励学生到白板上用电子笔书写,让全班学生都可以看到该学生的回答情况,从而让学生正视问题,上课聚精会神的学习。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锻炼,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

二、电子白板技术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电子白板技术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故而成为中小学教学首选的宠儿。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电子白板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师过度夸大电子白板技术的作用

电子白板技术具有放大镜功能、回放功能、屏幕幕布功能和书写与绘画功能等。这些强大的功能使得电子白板技术一出现就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各个中小学校斥资引进。但是在教师的使用中,有些教师将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数倍放大,将电子白板技术捧上“神坛”。虽然新课程理念下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讲解知识的模式遭到摒弃,教师原本的课堂主体作用被学生所取代,教师的地位貌似出现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地位可以被取缔,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再强大,它也是冷冰冰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只能按照人给它设定的模式去工作。将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过度夸大,只会造成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单调和僵化,最终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使用单一

电子白板技术虽然相较于传统的多媒体技术来说功能更全面,更适合在教学中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运用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十分单一,大多数教师将其当做是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屏幕,是播放图片、动画、小视频的底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两个,首先是教师教学技术没有得到更新,对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不会使用。在当前教师的业务培训多是远程培训等一些形象工程,很少有教师真正的踏踏实实的完成技能培训,这样就使得教师在面对新设备时根本无法使用,只能使用自己最熟悉的功能;其次是某些教师的懒惰心理作祟,对于某些教师,尤其是“吃铁饭碗”的教师来说,他们认为即使自己不去提升技能,学校也不能将自己开除,故而学习新技能没有必要。

(三)不合理的运用电子白板技术

不同的课程内容决定教师的授课形式有所不同,有的课程理解有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深入进行知识的剖析,对文章的重点字、词、句都进行挖掘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有的课程来说,实践能力比较强或者着重于学生思想感情的体会等,这些课程上教师就不适宜讲解太多,而是要做好“牵线搭桥”的路径准备,让学生去自学。电子白板技术的使用要结合着课程内容来,需要教师讲解的课程,电子白板技术就要充分发挥其书写与绘画功能、放大镜功能等,让教师充分对内容进行剖析;对于着重学生自己理解的文章,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技术的屏幕功能,制作课件、播放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如何有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

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技术,刚一出现就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尤其是语文教师的喜爱。为了避免电子白板技术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将铁饭碗当成是自己不思进取的护身符,要树立学生为本的观念,要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而奋斗终生;第二,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争做合格的“园丁”,对课堂教学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全;第三,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08)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36-01

1. 高中语文字词释义教学的难点

1.1 字词成语的内容很多,本身没有太多的确定性

从总体上讲,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包含的方面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要掌握高中六册语文课本上的生字词,同时还要分门别类地总结并掌握与课本相关的词语、成语,学会准确地认识字词,音调、字形都要求准确无误地读写;在文言文中除了掌握课本上的实词和虚词,还要在字词释义的教学中学会拓展,总结相关的实词和虚词。由于高中的语文在这方面的考察上没有确定的考试内容,这就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种由于不确定性造成的考试的盲目性,使得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击破。这是高中语文字词释义教学的最大的难点所在。

1.2词语的多重意义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力

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词语的多重意义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尤其是在文言文中,有关虚词的认识和解释是一个难点。例如“以”字的用法,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等,在这几句话中,以的解释有着很大的不同。类似的还有,之、而、于等等。很多的学生在高中语文字词释义的学习中,不能够把这些字词的意思完整地理解和归纳下来,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往往会把这些意思理解偏,很难做到准确地理解。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是另一大难题。

1.3 字词释义学习的重心认识

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教学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对这些知识重心的认识上的偏颇,高考语文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语文课外的知识,对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点直接考察的很少。但是又因为教学大纲要求对于语文课本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学习和考试两方面的冲突,给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教学造成了困扰。语文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和浅显,但是要想取得考试上的成功,就需要旁征博引,努力地学习语文课本之外的字词释义的相关内容。因此要想取得高中语文教学的成功就需要实现字词释义学习重心的稳固,权衡各种因素,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略。

2. 如何取得高中语文字词释义教学的突破

2.1师生应在平时的阅读和训练中积累并理解词义

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语文的平时学习过程中也要注意总结和归纳,将平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一一总结下来,这样能够大大地增强学习的效果。就拿高中成语的学习来说,容易出现的积累问题是:谦敬错位、褒贬误用、对象不当等,例如,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心劳日拙: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即越来越无法得逞,处境一天不如一天,含贬义;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不能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形容创业的艰苦。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得出来,很多的成语释义需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而不是临阵磨枪。

2.2联系特殊的语境来辨别词语的意义

文言文的虚词尤其需要的是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进行释义,拿“之”来说,它的意义有很多,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自然之子;表示修饰,莫逆之交、不速之客;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虚用,久而久之;动词,往,到,吾欲之南海;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果单单是给出某字的意思,就很容易地把意思理解偏,只有结合相关的语境才能够充分地理解这些字义。这种学习的方法也正好给字词释义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尤其是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可以先大致地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推断出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2.3重视对于课本内容的回顾和把握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72-01

情境教学作为近年来被广泛普及应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收到语文教师的重视,通过情境教学,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唤起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

1.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简要分析。其一,在语文课堂上构建情境教学之后,很多教师往往急于将所教内容的重点讲述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的理解。加之,受中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以教师的讲课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互动的机会较少,这就使得情境教学成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失去了主动思维的机会,甚至还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情境教学优势的发挥。其二,语文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课堂氛围的营造。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语文素养,而且欢快的课堂气氛也将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此外,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课堂讲述内容大都含有深厚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目的也在于通过人文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人文意识忽视,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与考试相关的技术性内容教学,长久以来的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趣,也不利于高中生的思想教育。

2.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分析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受情境教学,不断提高语文课情境教学的质量。针对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演、演讲等方式创设情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表演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体会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比如,在进行课文《雷雨》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文章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三十年后的周鲁相遇之后,现场人物的各种动作表情,以及两个人的对话,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结束之后,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避免学生只是把表演当做游戏。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同学们进一步的理解和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课堂表演做出评价,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课堂语文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等在课堂上营造与课文教学相关的氛围。充分利用图文声像调动高中生的感觉器官,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所学内容,陶冶情操,挖掘潜力。比如,教师在讲述《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先将预先准备好的关于秋天的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向同学们展示不同地方的秋天,通过这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再比如在《荷塘月色》讲述时,教师可以在播放月光下的荷塘画面以及相关配乐,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享受中提出疑惑,这时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得出应有的答案,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最后,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语文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教育即生活,高中生所学的文章内容往往源于现实生活中,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生活,所以如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课文中所包含的重要信息,更加吸引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比如,教师在讲述《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同学身边身残志坚的人物进行课堂讲述,让学生学会将所学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这样利用生活中即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来创设情境,让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了提高。

结语

情境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其具体的实施手法有很多种,为此,语文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用情境教学,而且应该立足于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情境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提高高中生语文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12

高中生面临着来自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所以题海战术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然而这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从新课改实行以来,将语文的阅读作为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已经成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来谈一下高中语文如何能够实现有效阅读。

一、重视学生的初读感受,注重预习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以往的教学中也会安排预习,往往由于目标不够具体明确而流于形式。关于预习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尝试,比如每篇课文学习之前,学生须上交问题本,用简洁的语言写出预习课文后发现的几点问题,提问角度不限,但是自我思考的结果;或者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置一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书面完成,我将这样的预习作业定为常规,并让学生养成习惯。古语云“非学无以致疑”。“学”在先,“疑”在后,学生完全自读,凭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质疑,问题源于学生的真实想法,而且提问的角度不限,使学生有广阔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思维处于发散的状态,可触及到文章的任何角落。这样的预习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文学作品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所以阅读教学中必须认真品读语言,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体验。

二、有效阅读的研究反思

阅读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想实现高效的阅读,阅读的方法和思路必须是对正确的。语文的有效阅读的研究重点应当放到对阅读策略的研究上。《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不同的个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纵然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果没有阅读量的累积,还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作用。阅读的方法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还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

三、探究式阅读的训练

高中生面对的依旧是高考,而且目前来说,这对高中生还是一次转折点,所以高中阅读就带有比较强的功利性。学生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光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的层次感。语文教师要借助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引导他们把兴趣爱好保持下去,让他们认识到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教师也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教师讲,很少有学生的阅读。新课程强调体验和感悟,实际上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很显然,体验和感悟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体验,才能够感悟,才能够因文悟道。能力依赖于知识,更依赖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桥梁。新课程新教材强调了阅读能力的层次和要求。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切入点,从学生的思维的形式和模式入手,借助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原理和规则,追根溯源,开发出一套快速而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的具体方法,以此贯穿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凭借这种方法并且熟练地驾驭这类系统的方法进行阅读,准确地把握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达到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真正达到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并且,教师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能使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有效的更新,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五、分层施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篇13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推进,大学语文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教会学生相关知识和培养学生品格情操并重的课程。在高校语文课程中进行文学诗词作品的鉴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健全的人格和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高效文学诗词鉴赏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文学诗词鉴赏课的特点和意义

现阶段,国家和教育界的专家和领导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教育。为培养学生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和情感,使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该重视其人文主义教育。高校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情感和个性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人格和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文学诗词作品是几千年来文人先贤创造所创造的,传达出的是丰富的情感和体验。高校教师应该重视文学作品鉴赏课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引导。比如在进行诗词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作者的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建立坚强的品质和个性是非常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师应该注意对文学作品的合理运用,重视合理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审美和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文学作品鉴赏课是非常有意义的,值得学生和教师的重点关注。

二、文学诗词鉴赏课学习的重点

为了提高文学诗词鉴赏课的学习效率,研究者通过进行相关资料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的教学思考,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高校语文教学的更好发展。

1.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

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语文教学是不同于高中应试的语文教育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文学知识,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少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综合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教师应该转变其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基础。因此,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文学诗词鉴赏的教授与学习。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和人文情境。诗词作品中,有些是隐含的历史文化,有些传达的山河之美,有些则表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为目的,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开发与利用文学诗词作品中的美学资源,以增加学生的文学感受与底蕴为目的,进行文学作品鉴赏课的教学。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加将课程学习与社会适应结合起来,更好的感受和认识世界,以此获得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提高其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2.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进行文学诗词鉴赏课教学时,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课教学与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经历和感受能力不同,其阅读的能力和获得的感受也不同。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鉴赏课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该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与表达,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进行鼓励,不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武断的评价,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接受和感受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水平。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课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教师还应该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普遍运用在我国的教学工作中。大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人格情操和审美情趣的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感受。诗词文学作品中,往往传达的是美好的事物与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文学之美,从而培养其内在的人格和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诗词鉴赏课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合理安排教学环境,设计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好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与感受。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表达,结合人物的经历讨论其自身的感受,更好的学习作者表达的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和音乐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学习环境中,增强自身的感受,更好的感受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感情,进行自我心理建设,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文字之美,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在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重视文学诗词鉴赏课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人格素质,形成健全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