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铁路技术与创新

铁路技术与创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铁路技术与创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铁路技术与创新

篇1

中图分类号:U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083-02

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总称。盐渍土具有特殊的工程特性,当盐渍地中的地基含水率较高时,易于融化的盐类则就会呈现液态,土体性质发生变化,地基的强度大大降低,导致铁路地质灾害屡屡发生[1]。因以前防止盐渍地质危害的技术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导致大多数盐渍地质地区铁路破坏严重甚至没有铁路,据统计我国盐渍土面积约有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1%,因此近年来国家对这些地区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增大,大型站场新建以及改建的项目是比较多的,如果对盐渍土的地质危害没有认真分析和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的话,将会使铁路站场路基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会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对盐渍土的地质危害和对其施工技术的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1 工程概况

此次研究的是某铁路站场其土地属强盐渍土,主要为亚硫酸盐盐渍土,中亚氯盐盐渍土。该地区气候属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干燥且少雨,多沙尘,夏季炙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2 盐渍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和其物理特性对铁路工程的影响

2.1 盐渍土的物理特性

(1)盐渍土的盐胀性,硫酸盐类盐渍土包括氯-硫酸盐渍土和硫酸盐渍土。硫酸盐渍土具有一定的盐胀性,比如在环境温度或者湿度发生变化时,盐渍土的体积发生膨胀,有可能对建筑物以及建筑设施产生极大的危害,一般认为当硫酸盐渍土路基的含盐量在2%左右时,膨胀较小,不影响土体的密度,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其膨胀程度大大增加,甚至有时候肉眼可见,这时候对铁路路基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2]。因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会发生较大的改变,所以硫酸盐盐渍土是比较容易发生膨胀或者收缩,破坏土体的结构的。我国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比较大,夜间低温时溶解度比较小,会生成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使土体膨胀;白天温度升高后,溶解度又增加,晶体又溶解,体积减小,长此以往,土体中的结晶作用和膨胀作用使土体之间的空隙变大,土粒不紧致,这种盐胀的特性会使铁路路基的土层变得松软,边坡容易坍塌,造成路基泥泞。

(2)盐渍土的溶陷性,盐渍土遇水之后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溶陷性。盐渍土中的钠、钾、镁盐都属于比较易溶的盐类,其在干燥条件下的特点为强度高,压缩性小,但遇水溶解后,盐渍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会有所改变,其强度指标会有显著下降,这时就会发生地基溶陷现象。地基溶陷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盐渍土中易溶盐的性质、分布形态及其含量,还与盐渍土的性质,结构状态,土层厚度有关,以及浸水量、浸水方式和浸水时间;如果进水时间长、进水量大,盐渍土中的固体颗粒很有可能会被水流带走而发生潜蚀溶陷。

(3)盐渍土的腐蚀性,盐渍土中的盐溶液会导致建筑材料的腐蚀。其中腐蚀又包括物理腐蚀和化学腐蚀。在温度变化较大或者干湿交替的地方,易发生物理腐蚀,产生结晶之后,结晶具有较大的内应力,使得建筑物由内而外逐渐松垮。化学腐蚀是指盐渍土中的氯离子与水泥中的氢氧化钙、氯酸钙等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硅酸盐的水化程度大大加深,除此之外,氯离子对金属(特别是钢铁)也有很强的腐蚀作用;硫酸根含量超标时,会与混凝土中的固态石灰和水化氯酸钙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结晶,产生膨胀。硫酸盐渍土的腐蚀性很强,其硫酸盐含量超过标准后就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的作用,同时对其他的建筑物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

2.2 盐渍土工程力学特性

(1)硫酸盐渍土的松胀和膨胀性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土体中所含的固体硫酸盐在含水量较小的土体中时易在低温下吸水结晶,而增大体积;当温度升高时又会脱水形成粉末状固体,缩小体积。这都将导致土体结构破坏、变松,即硫酸盐渍土的松胀性。在地表的上层多出现这一现象,往往引起路肩及边坡土体变松,从而对路基稳定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2)碳酸盐引起土体膨胀对路基塌陷影响,在潮湿的情况下,碳酸盐渍土中的薄膜水和钠离子所引起的交换作用最为严重。而当盐渍土中含有大量的吸附性阳离子并遇水时,就会导致黏土颗粒和胶体颗粒的周围形成结合水薄膜,从而使得各颗粒间的粘着力下降,从而使颗粒之间相互分离,进而引起了土体自身的膨胀,最终导致路基的不稳定性增加,甚至可能导致路基的塌陷。

(3)氯盐对盐渍土夯实性和压缩性影响,氯盐在盐渍土中的存在会使得土的细粒分散从而引起部分的脱水作用,从而使得土中的最佳含水量降低,同时由于氯酸盐自身具有较强的保湿性和吸湿性,可以使得其土体中的水量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的附近,并在经过反复的冲击过程后得到进一步夯实,对于干旱地区的施工有极大的优势,但同时它也要求在填土中不得有盐结晶的存在。

2.3 盐渍土对铁路路基影响主要工程地质危害表现

盐渍土地区铁路路基主要病害有:盐渍土路基下沉、路基防护设备失去作用;土体干湿交替导致的路基次生盐渍化现象;盐渍土填料产生的次生病害,包括路基翻浆、盐胀、溶陷及路基面不规则变形等问题。

3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3.1 基底处理

盐渍土范围内站场路基底和反压护道表层土含盐量大于填料的容许含盐量时,应挖除换填。当基底的含水量较高,且高于液限时,应将厚度小的全部挖出并换上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对于厚度大于1 m的则可以作为软基来处理。

3.2 填筑基本要求及填土高度

对于铁路站场盐渍土路基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同时要求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 cm。可采用增加碾压遍数的方法来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同时必须满足碾压时应控制填料含水量略低于最佳含水量,这就可以采用在雨天不进行盐渍土路基的施工的方法来达到要求。对于路基填料的要求: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2%、碳酸盐含量不得大于0.5%、氯盐含量不得大于5%。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填料中的含盐量要均匀。

3.3 加强地表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

当要在盐渍土地区建设铁路站场时,必须对下层图中盐分的来源进行切断。同时为避免水位的上升而引起路基土的次生盐渍化和冻害,要对地表排水进行加强同时降低地下的水位。同时在不影响路基建设的范围内,要尽可能地扩大坑土的平面面积,从而使其起到蒸发池的作用。

4 结语

由于盐渍土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因而根据其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特点,采取合理地技术措施,防止路基下面的盐分向上部转移,并有效地避免路基表层再度盐渍化。要充分地利用现代地质知识,因地制宜,采用技术可靠、经济效益较好的技术措施,来有效地防止盐渍土给铁路站场工程造成的损失。

篇2

1、引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加快铁路建设,据统计,新线铁路路基长度约占全线长度的三分之一,路基基床施工的好坏对于整条线建成投运后的运输质量十分重要。为提高路基施工质量,减少因路基病害造成后期维护对运输的干扰,需结合路基特点,根据地形地貌状况及水文地质情况,对施工技术及措施进行综合分析。

2、铁路路基的基本特点

铁路路基位于线路下方,作为承受轨道和列车荷载的基础,承担保障线路稳定及列车正常运行的重要功能。要求有足够的基床强度和经受列车重复荷载的疲劳强度,有较小的路基弹性变形和累计塑性变形,有合理的刚度和保持适当的弹性。为确保路基具有前述各项功能指标,需要从其特征方面进行分析。

2.1路基基床强度

基床强度需能够承受列车重复荷载产生动应力的作用。

列车轮轨振动加速度和对轨道的冲击与速度平方成正比,随着列车车速提高,路基承担的动荷载及其作用次数将明显增加。为保证行车条件下路基的稳定,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列车动荷载对基床的强度需求。此外,还要考虑由于动荷载的作用次数增加,路基土体的疲劳作用加强,土的强度将有一定程度下降的因素,为保证路基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稳定,基床应有经受重复荷载的疲劳强度。

2.2路基基床刚度

基床刚度要求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弹性变形和累计塑性变形要小。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弹性以减弱轮轨动力作用。

路基按强度破坏条件进行设计,由于在轮轨动力作用下,如果轨道几何尺寸不能保持,弹性变形和累计塑性变形将会明显增加,需控制达到强度破坏前可能出现的过大变形。另外,合理基床刚度能影响车轮荷载分配,使轨面最大支承力减少一半以上,能够改善基床动应力分布,减弱重复荷载的动力作用,减少列车荷载对线路的不良影响。

3、基床病害的发生机理

3.1路基基床病害概述

铁路路基是带状结构工程,沿线地质差异较大,不良地质条件众多,受到地理、水文、气候环境常年变化影响,以及设计标准、施工工艺和质量、通道运量、维修模式等人文因素制约,导致铁路基床病害成为一种分布广、发性强的病害。西南铁路基床病害主要表现形式为基床翻浆冒泥、路基沉陷、挤出变形、水浸路基等病害。

3.2路基基床病害形式及机理

铁路路基基床塑性变形超过一定范围时,将导致各种形式的病害发生。一是基床翻浆冒泥。路基强度因含水过多而急剧下降,在列车作用下发生翻浆冒泥。一般易发生于基床土质不符合要求的部位,特别是以细粒土作路基填料、风化石质作基床,降雨量大的路堤和路堑地段为病害多发地段;二是路基下沉。由于路基土密实度不足或地基松软,在水、荷重、自重及振动作用下发生局部或较大面积的竖向变形。一般经过列车运行一段时间后,下沉会趋于缓解。但有时因荷重增加或水的作用使沉降速率加大。局部下沉也会造成陷槽使线路不平顺。下沉分为基床下沉、堤体下沉和基底下沉;三是挤出变形。基床内土体强度不足而产生剪切破坏或塑性流动,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基床上发生剪切破坏,出现路肩隆起、侧沟路肩外挤和边缘外膨。

3.3路基基床病害发生因素

铁路路基基床质量病害的发生因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病害发生的地理、水文、气候环境条件,具有客观性,不可控性。人文因素是指设计标准、施工工艺和质量、通道运量、维修模式等条件,具有可控性,两者共同作用,形成路基病害。因此,可以分析自然因素,控制人文因素,达到减少路基病害的目的。一是核定通道运量及运营速度。铁路路基的质量问题出现的频繁度和严重程度与通道运量密切相关,同时,由于行车速度的提高,路基振动及所受动荷载增大,促使基床强度降低和变形发展。需准确预测客货运量,为路基设计提供依据。二是优化设计标准,对填筑参数、边坡处理、基底处理、排水系统、断面尺寸等重要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加强路基基底设计处理,减少地表水对基床的渗透停留,完善排水系统,降低毛细水及地下水位;三是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和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规范填筑工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尤其是基床表层及底层的填筑工艺,配套完善路基附属工程;四是强化维管工作。由于行车密度大,养护维修的作业时间受到限制,需制定科学的维修周期,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4、新建铁路路基基床病害的防治措施

4.1施工措施概述

首先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手段,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施工的效率,加快工程的进度。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填土材料和含水率选择合适的碾压方法和工具,以保证路基的土质的密度和强度。

其次,按照严格的施工程序来执行相关的技术路线。在施工之前就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协调好各工序间相互关系,尽可能将路基填筑安排在非雨天时段进行施工,做好人员培训,以及监督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的施工程序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根据现场需要,动态调整技术路线和施工顺序。

最后就是要严把路基基床材料的质量关,一是基床底层填料应选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当选用碎石类作为基床底层填料时,应级配良好,其粒径不应大于10cm。二是基床表层填料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杜绝出现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回填材料。

4.2具体的施工措施

4.2.1基床施工工艺

4.2.1.1路堑基床施工,须在开挖接近堑底时,鉴别核对土石,然后按基床设计断面测量放线,开挖修整;按设计采取压实、换填、改良土质、排水等措施。采用爆破法开挖的路堑,钻爆最后一层路基面岩石时,沿路面标高打平眼,控制用药量进行光面爆破。

4.2.1.2路堤基床底层施工工艺流程同路堤填筑。在施工前对路基本体进行检测,并报监理验收。基床底层采用碎石土填筑,部分使用不易风化、坚硬含粒径不大于15cm的石块,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为每层20-25cm,均匀压实。基床每一压实层的全宽必须使用同一种条件相同的填料,上下层使用不同种类的D15与较细的d85之比应≤4;非渗水土与渗水土填层间,颗粒较粗的填料的D15粒径小于0.5mm。

4.2.1.3路堤基床表层土,不使用塑性指数大于12或液限大于32%的粘性土填筑。路堑基床表层土,如为易风化的泥质岩石及塑性指数大于12或液限大于32%的粘性土,以渗水土换填。侧沟深度不小于0.6m,并加固处理。换填厚度为基床表层,宽度为路基面全宽。基床土质和密实度符合规范要求。

4.2.2基床施工措施

4.2.2.1当基床填料不得不用塑性指数大于12,液限大于3%的粘性土作填料时,在碎石道床底部进行砂垫层的铺设,分离碎石道床和路基基面,使路基基面的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基面保持平整度,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积水而造成的路基的翻浆冒泥现象。对于雨水充沛的地区,砂垫层内加铺带复合土工布或橡胶板、塑料排水板等形成的不透水材料,阻隔地表水向基床的渗透,防止因基床土含水量的增加,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而产生的翻浆冒泥现象。

4.2.2.2基床表面整修养护。表面整平补填时,如补填厚度小于10cm,将原压实层翻挖至少10cm深,再补填压实,使其外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非渗水土路基面设路拱,形状为三角形,高0.15m,底宽等于路基面宽度。曲线加宽时,仍保持三角形。同时于路拱下部自既有线路肩向外做4%的排水横坡,横坡以上部分(含路拱)填渗水土;当第二线路肩低于既有路肩时,排水横坡通过第二线路肩设置。渗水土和岩石路基面不设路拱。

5、铁路路基基床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5.1路基填料的控制办法

路基填料对铁路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起决定因素。它主要是指土、石混合而成的。按照铁路路基的设计规范,可以将路基填料分为优质填料、良好填料和一般填料。优质的填料主要包括硬实块搭配品质优良的细粒土,其中所含的粗砂和碎石土都较少。良好的填料则比优质的填料略次一点,其中则包含较多的软石块和较少的细粒土,漂浮这更多的碎石土以及漂石土等。一般填料的品质则更次于前两者。在铁路路基的建设中要严禁使用D类填料。土源的选择应该慎重选择土源场地,在运输之前要对此地区的地形、地貌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尽量选择土质较好、含水量适中的土源,在确定土源场地后要进行土样实验,确定该土源是否适合用于铁路路基的建设。

5.2压实度的控制

路基压实度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尽量使其保持在试验段设计允许的标准内,有效地控制压实度。含水量若过大,应在晾晒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碾压。为了保证土的最佳含水量能维持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的过程应该实行连续作业,切勿使土暴晒甚至雨淋,以免土壤的含水量出现变化。其次要选择合理的压实工具。土壤在填实的过程中要进行分层铺设,逐层进行压实。压实工具也应该尽量选择重型压实机进行施工,并且要保证每层土的厚度不能超过规范要求。另外,控制土的含水量时要考虑到碾压带来的水量损失。路基基床的压实系数检测按表控制。

注:1、压实系数为重型击实试验对应的压实系数;

2、K30为用30cm直径荷载板试验得出的地基系数。

5.3基床面平整度的控制

篇3

中图分类号:U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2-0087-02

目前,我局铁路货物运输在绝大部分时间和地方还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但随着湘桂复线扩能改造工程的完成、益湛铁路的开通运营,我局运力将得到大规模释放;另一方面,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运输的主导地位产生极大威胁,近年来铁路运量占领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铁路当前需要维持和保持好与既有客户之间的关系,发展和培育一批对铁路运输有重要意义的客户,通过与一些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他们变成铁路的忠诚客户。2006年铁道部对一些大企业实行大客户运输服务管理,铁路大客户战略是铁路实现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模式转变的第一步,做好铁路大客户货物运输服务管理工作,对铁路未来的发展和运输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大客户运输应用服务创新四维度的必要性

铁路大客户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在铁路运输中具有大宗稳定货源和运量,按规定程序与铁路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的企业。大客户服务实行全路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发展条件、统一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具体到对大客户年运量、日计划、日装车、运费结算、信息服务等实行统一管理,为大客户提供手续简便、计划优先、运量保证的优质铁路货物运输服务。铁路大客户的特点是具有均衡、稳定的货源,每年铁路货物发送量100万吨以上或运输付费5000万元以上。服务创新是企业根据客户需求,利用内外部技术条件,对自身资源(含资金、设备、人员等)进行重新组织,推出新服务或提高原有服务效率的行为。面对市场竞争,服务创新已是铁路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铁路大客户服务创新则是铁路大客户管理在服务创新这个领域的具体细化和应用。铁路大客户运输服务创新四维度包括:新服务理念(维度一)、新客户关系界面(维度二)、新服务组织(维度三)、技术创新(维度四)。

二、铁路大客户运输应用服务创新四维度分析

(一)维度一:新服务理念

新服务理念是铁路企业对运输服务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具体运作模式,服务理念创新就是提出新的服务理念。 对铁路企业而言,运输大客户的需求变化以及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竞争对手提供的服务(尤其是新服务),将促使铁路运输企业不断提出新的服务理念来吸引、满足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服务理念创新的动力,也是服务创新的目的。

(二)维度二:新客户关系界面

服务创新中第二因素是设计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界面。对铁路企业,服务生产就是围绕运输服务过程、运输服务产品和运输服务的实际消费所形成的铁路运输企业――运输客户关系的映射。运输企业与运输客户的交流就是创新的主要来源,应根据大客户的要求,加强对服务收费费用的监控,减少差错发生的可能。铁路运输企业还应通过编辑企业刊物,将最新服务收费调整、优惠政策、新业务知识、各类通告等送到每位运输大客户手中;同时还举办业务展示和各类业务讲座等一系列服务创新措施。

(三)维度三:新服务组织

新服务组织涉及到铁路企业内部组织的安排,以及如何引导铁路员工正确完成自己的工作并进一步发展服务创新,让运输客户确信他们得到的是预期的服务。企业的大客户业务流程是从客户申请到服务实施的一系列过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铁路企业内部可以设立专门部门,根据大客户的业务需求,生产运输大客户所需要的服务业务,满足大客户的新需求,根据大客户业务的特点对铁路运输单位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铁路员工培训,提高铁路员工各方面的素质。

(四)维度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涉及到企业在实际情况中的技术发展尺度问题。铁路运输企业服务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所有的服务都依赖于某些技术的运用。因此在技术驱动型创新中,“技术”与“服务创新”存在广泛的联系。在实践中,技术的变化是服务创新的主要推动因素。

三、铁路大客户运输应用创新的措施

下面就桂林车务段段管内运输大客户柳州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柳钢)为例,谈谈铁路企业应用创新四维度的具体做法。

(一)新服务理念

1.加强与货主的紧密联系。改变历来的“坐等客户上门”的铁老大作风,主动与柳钢大客户联系,了解大客户需求,车务段、车站的各种活动邀请柳钢做为贵宾参与,有效地实现双方的互动,成为朋友关系。经常与柳钢开展研讨会,贴近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沟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彼此之间诚信互信,共享知识。为柳钢订购铁路内部主要期刊《铁路客货运输专刊》,及时让客户了解铁路企业某方面的动向,比如铁路运输费用的变动、新设立营业车站、新增加服务项目、以及车站的临时停限装等事项。在维护客户关系上,不只停留在低层次的公共关系方面,而是寻求深层次提升客户价值,帮助客户做大做强。

2.为柳钢争取各种有利条件,做好货物运输的全程服

务。以大客户的事为自己的事,按照铁道部运价下浮政策和柳钢大客户运量,柳钢发往贵港站的钢材,季度考核量在5万吨以上(包括5万吨,下同)12万吨以下(不包括12万吨,下同),运价下浮11%,季度考核量在12万吨以上,运价下浮13%;柳钢发往防城港站的钢材,季度考核量在10万吨以上,运价下浮25%。以价格激励机制吸引柳钢大客户选择铁路运输。另一方面干部职工树立诚信为本、货主至上的服务理念,深化标准化安全室建设,对途中货物被盗、丢失等货运事故及时受理,按规定时限和额度快速、足量、规范赔付,实行先赔付,后在铁路企业内部划分责任的原则,做好保价理赔工作。

(二)新顾客关系界面

1.使用“大客户运输结算系统”进行运费集中结算。2006年11月14日18点,铁道部为柳钢大客户开通大客户运费集中结算,实现运输统一管理,车站不再直接向柳钢核收货票上所有费用,改由铁道部资金中心在铁道部级集中结算。车站通过“大客户运输结算系统车站付费管理信息系统”核对后,将已结算的货票交给柳钢,方便柳钢大客户运费清算,减少了中间环节,简化了作业手续,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地完成申请报批运输手续,把货物安全顺利地发送到目的地。

2.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大客户的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新技术。通过客户管理信息系统与铁路运营管理系统、客户ERP系统整合,实现了铁路局、车务段、车站与柳钢大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中国铁路商务网受理柳钢大客户提报的月度运输计划原提订单,受理次月月编计划原提订单,当月的日常计划原提订单随时受理,随时安排装车。向大客户提供本单位有关运输情况、预付资金信息、运杂费结算、列车追踪等信息查询服务,提供到货预告服务。公布铁路有关运输政策、法规、运输能力等相关信息。接收大客户通报的生产、销售、库存和各种运输方式的运情情况信息。受理大客户向铁道部主管部门提出投诉、意见和建议。同时,铁路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大客户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和优化完善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工作。

3.加强服务收费费用的监控,减少差错。我们要求车站每天做完18点结账后进入货运制票系统浏览,若有运费等变动情况,及时下载更新,不得延迟,具体考核到个人,并为此建立了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保证了铁路收取费用的准确性。

(三)新服务组织

为使大客户得到预期的服务,我们从铁路员工技术业务方面、装卸车组织、运输组织、优先照顾大客户装车等方面提高铁路企业的竞争力。

1.加强铁路员工技术业务培训。为提高铁路员工技术水平,我们每年对货运人员进行3~5次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加大了职工培训力度,同时鼓励货运从业人员考取货运技师资格证。每季进行一次业务考试,成绩列入当月考核。每年进行一次段范围内的调车比赛,优秀者在经济上给予奖励,不及格者给予经济上的处罚,应用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

2.强化装卸车组织。利用办公系统、现车管理系统等平台构建大运输指挥系统,实现运输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有力促进运输效率的提高,加强与调度所的沟通,最大限度地争取运力支持,确保“当日受理、当日承运、当日装车、当日挂运”。利用列车预确报系统,提前预想,提前了解到达车,合理调配站内人员,组织好卸车,促进货源有效整合,大力压缩货车停时,加速车辆周转,提高作业效率。

3.优化运输组织。货物运输追求高运量、高服务的目标,对运输大客户高度重视,全面掌握企业运输安排、计划审报、执行情况,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对铁路经常面临的停限装问题,限装的,尽量先满足柳钢大客户的需要,尽量多给去向。对柳钢切实做到确保配车,确保挂运,确保放行,确保卸车的“五确保”。进一步加大直达列车的考核力度,根据柳钢大客户的生产计划,实行按运行图直接配车、装车,铺画直达列车运行图,有效组织直达列车和循环直达列车,实现重来重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为柳钢提供稳定可靠的运力保证。另一方面加强与铁路局调度所联系,实现大宗货物运输的安全畅通,开行直达列车,严禁其它装车影响直达列车。增加长距离的直达列车运行线,减少编组作业,缩短货物在途停留时间,加速货车周转,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向路局要求开行“五定班列”。

(四)技术选择

大客户管理需要企业信息系统的支持,开发新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让大客户满意度稳定提升。

1.及时做好货票的升级工作。为规范货运收费行业,全面收集货运收费信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货票信息质量,全路正在进行货票系统升级工作。应用新的货运制票系统,可以获得货物从承运到交付全过程的运输收费信息并可收集货票和运费收据记载的全部信息,让客户对收费标准一目了然,省去很多复杂环节。

2.加快货运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在货物运输中逐步引进GPS、GI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更好地为铁路大客户提供请求车、运价收费、在途信息、到货通知、投诉受理等全方位的服务,逐步实现货运全方位信息化,使大客户和铁路实现双赢。

篇4

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提高,由单一需求向多元需求转变,高职生仅有技术技能是不够的。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因此对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来说,专业素养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技能,更需要有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铁路行业创新能力,对高职铁路工程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铁路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文化素养教育是铁路行业创新能力的基础,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应通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推动铁路行业创造力的培养。当前文化素养和铁路行业创造精神不足这种现象在高职铁路工程院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高职生重技术,不重铁路之魂。铁路之魂是铁路工作者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爱国为民的铁路精神。现代社会过于追求经济发展,注重物质层面的东西,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容易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只从技术层次掌握技能。当然,这和他们自身的素养有关系。在高考录取过程中,高职录取被放在最后一个批次,结果高职学生录取分数普遍较低,虽然分数不代表学生的全部,但是能反映出一些高职生的问题,比如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导致高职生铁路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现代社会互联网的普及给学生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新方式,学生课外时间多用来上网,他们追求新鲜与时尚,很少安静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认识不清,不主动,怕吃苦,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角色转换慢,适应力差,甚至半途而废等。

(二)高职铁路工程院校不重视铁路理论课程的开设。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缺乏必要的铁路意识和铁路精神,学校疏忽了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学起,由于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比较功利和单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有的只要求学生学到技术,拿到职业技能证书,尽早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对于铁路类高职生来说,他们毕业后承担的是铁路建设和维护任务,娴熟的技术技能是前提和基础。随着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他们的工作目的不仅是满足基本要求,更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课程安排重视技术技能教育,而文化知识和铁路教育理论课程比例较低。

新时期的铁路工作者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在工作中频出创意并使工作充满文化韵味,做出成绩。当前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铁路文化素养的不足,造成学生毕业后即使有娴熟的技术,但工作免不了肤浅,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二、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培养学生铁路行业创新能力的路径

纵观整个铁路发展史,彰显成绩的作品无不倾注了文化内涵,带给人们科技的便利,带给人们震撼与思索。可见,只有铁路工作者具有了较强的文化素养和较高创新能力,才能得到优秀的成绩。

(一)课程改革要凸显铁路行业创新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职铁路课程是培养学生铁路行业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高职铁路工程院校更高层次的培养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铁路行业创新教育。高职教育目标通过课程的改革体现,公共基础课和铁路专业课对学生铁路素养的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陈出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学生感兴趣的现代礼仪、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学生自主选课,选修和必修相结合,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应开设铁路创新课程,如铁路行业创新概论、铁路行业创新工程等,根据不同的年级学院进行不同层次和侧重点的教育,并进行评估,检查效果。铁路工程专业教学要注重铁路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专业和实践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铁路文化精神,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自觉地将铁路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始终,发挥课程对创新素养的潜移默化作用。在铁路工程专业课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学生展开互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铁路观,激发学生的铁路探索兴趣。

(二)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铁路素养,为铁路行业创新提供文化支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一种意识与氛围,是校内师生一起创造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是维持学校的一种向心力。校园文化有特有的优越性,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使他们陶冶情操、塑造自我。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构成部分,分为硬件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如校园的美化、规划等,创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体现美的情愫和人文的关怀。软件环境如各种铁路工程竞技活动、朗诵舞蹈等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学院可以请一些专家举办讲座,促使学生提高铁路行业修养,拓宽眼界;可以利用广播、网络等校园媒体进行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

1.凝练精神内核。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面临着传承与创新,最终实现升华的现实需要。高职铁路工程院校要继承铁路行业优良传统,结合本校实际,逐步形成自身的学院精神。这具体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和敢于争先的精神,让一标一识都传能。吸收行业文化精髓,将创新教育融入校园VI设计,提炼成突出创新精神的校歌、校徽和校训,勉励学生开拓创新、发奋图强。

2.完善制度框架。院校要把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铁路施工企业实施半军事化管理,鉴于此,院校要引进这种理念,从严治校。

3.构建物质载体。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提升的基础。与其他院校不同,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在规划设施上要考虑铁路元素,体现在建筑的布局、景点的打造和文化创意上。让学生耳濡目染铁路文化、职业精神,一是让一墙一壁都讲话。在学生公寓楼楼道、教学楼楼道设置优秀毕业生风采、企业文化长廊;公寓楼楼梯台阶张贴创新的文化宣传标语;校内实训室做到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上墙,利用警句、图片烘托教育氛围,让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创新的文化环境的“沐浴”。二是让一景一物都含情。营造体现创新的广场与道路文化,以建筑工程名家和铁路干线命名校园道路,如天佑广场、以升路、成昆路;在校园内矗立建筑工程名家詹天佑、鲁班、艾里尔・沙里宁的头像雕塑;教室内放置往届学生制作的桥梁、隧道、铁路模型。

4.提升行为文化。让学生认知铁路工程建设的艰苦和光荣;树立榜样并大力宣传,使学生见贤思齐;发挥社团的作用,为学生成长打造平台;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三)开展铁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铁路行业创新思维。铁路工程要体现自我创新的特点,才能赢得市场和收益。学生体验和改造铁路世界的能力影响着铁路行业能力的表达。学生要善于把铁路行业教育的内容转化为铁路行业行为。只有学生用铁路行业的方式感知生活和生命,才能使铁路真正成为展示自我的一种手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各种铁路实践的渠道,如学校可以推荐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政府的项目等,学校也可以承包各种工程项目,让学生参加。如此,学生就可以把学到的工程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在与铁路界和社会联系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发挥发散思维,取得优异的成绩。

技能竞赛是检验课程改革、学生水平的平台。通过在校内外搭舞台,实现以赛促教育、促创新。一是开展校内比武。可以每年举行一次技能竞赛月活动,竞赛项目如测量、CAD制图、土工实验、建材实验等。学生全部参加,同台竞技,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大有裨益。二是参加校外比赛。派遣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并成立专门比赛协调机构,认真选拔比赛队员,安排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同时完善表彰制度,对于获奖学生不但要进行精神和物质表彰,还要在国家奖助学金等评定中优先推荐。

铁路工作作为一种实践创造活动,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寻求突破。高职铁路工程院校要意识到铁路行业创新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提高学生铁路行业创新能力的紧迫性。铁路工作者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更要有创新的工程理念,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更高的需要。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承担着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任务,他们的作用不仅是为人们建设出铁路,更是人们铁路精神的领航者。高职铁路工程院校要加强学生铁路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5

当前,我国铁路产学研合作主要有“人才主导型”校企合作与“技术主导型”企校联办两种模式。在人才主导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中,通常实施类似美国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三明治’式”的合作。人才主导型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学校实验场地不足、实践环节薄弱的缺点,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与空间。目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均采取人才主导型的校企合作。通常情况下,这些职业院校与当地铁路局成立铁路相关专业的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与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期满后,进行交替式地进入铁路部门进行顶岗实践,由铁路部门技术人员充当学生的实践教师。铁路部门通常每年实施一定名额的“定向培养”,学生带着就业的“指标”进行学习,毕业后即可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学生与“职工”两种身份。在技术主导型的企校联办模式中,实施类似德国的“双元式”合作。地方铁路局为了寻找进行技术研发的基地,积极与铁路院校进行合作,通过参股与控股的形式,实施集团化办学。在这种模式中,铁路部门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利用学校的技术与人才资源,为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服务,追求技术研究资源最优化合理的配置。目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均采取这种模式。铁路部门与学校联合成立董事会,在学校内部实施“半公司化”管理,双方共同参与重大办学决策和管理。职业院校的职能被明晰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才教育,另一类是技术研发。学校每年都承接企业大部分技术研发任务,在职业院校嵌入“科技园”,铁路部门与职业学院更广泛地开展技术转让、委托研究与合作技术开发,强调“研-用”的结合,铁路职业院校成为企业创新的主体。

(二)铁路职业院校“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机理

现行的“人才主导型”校企合作与“技术主导型”企校联办两种模式中,在当前铁路部门以“垄断型”行业出现的时候能够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在短时期内能培养出适应企业急需的人才,同时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平台。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放开,市场化运作已成为一种趋势,铁路行业的市场主体也将更将多元化,企业间、区域行业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现行的办学模式对教育资源和生产能力的低整合度、校企合作过程功利性、短视化较强的弊端也将突显。因此,必须对现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创新,从单一的“学校”与“企业”的角度中跳出,而从更大范围的“产业”与“区域”的高度,实施“产业主导”的“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产业主导型的产学研合作中,将实现项目、人才、基地三者的有效融合,在促进学校、企业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区域铁路行业与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实现技术创新细分化、人才培养宽泛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的目标。

1.技术创新细分化首先,要对现有专业进行细分化。未来铁路市场化运作必将带来铁路行业市场的细分化,高职院校应设置齐全“轨道交通供电、信号、车辆运用与维修、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车运用与检修、铁道工程测量、工程机械运用与检修、铁道物流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等学科,并对其子学科进行细分化,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适应铁路运输市场的需要。其次,要突出专业特色。根据地区铁路企业的技术需求,以铁路市场需求为方向,以地区铁路产业的发展为引导,不断扩充原有的教学资源。根据产业需求进行校企合作创办教学、科研、经济功能并举的专业实体公司,教学与科研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互相依托,为区域铁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人才培养宽泛化在现有的工学交替、“三明治”、“双元式”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可借鉴澳大利亚的职业技术教育(TAFE)模式,在做好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技能的培训,而不是简单的培养铁路工人。由传统“点对点”的模式转换为“面对面”的网络式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的人才不但能够适应某一个铁路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适应区域铁路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面积铁路行业的复合型的人才。铁路职业院校根据经济发展形势、铁路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运作模式的变化等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更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竞争力。

3.产业发展集聚化铁路职业院校要打破“企业”思想,树立“行业”意识。积极外联铁路行业与企业,内联基地与专业,打造以院校为核心的铁路技术集聚区和产业创新群,最高效的整合区域教育与技术资源,使校区成为区域内的科技示范园区和人才培养集聚区。使高职教育直接作用于整个区域铁路行业的发展,为将来市场化运作中的各类铁路企业服务。首先,要发挥铁路院校技术集聚区的孵化作用。企业可以通过集聚区的孵化作用做强做大,积极为承接铁路新技术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提供平台,铁路院校不在是企业简单的工人培训基地,而是行业技术的孵化基地。其次,要大力进行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广泛与国外进行合作,鼓励国外铁路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为国内的铁路行业技术改造注入新鲜的活力。第三,要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以铁路职业院校为核心的铁路产业集聚区,要充分做好自身定位,与其它城市的铁路技术集聚区进行合作,合理分工,发挥技术研发合力,为铁路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形成市域间、省域间的技术创新“洼地”。

篇6

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我国铁路按照“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瞄准世界高速铁路最先进技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系统掌握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列车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取得了六大技术创新成果。

工程建造技术 针对我国复杂多样的地质及气候条件,攻克了湿陷性黄土和软土地区沉降变形控制难题,掌握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铁路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技术,系统掌握了常用跨度简支箱梁的制造、运输、架设成套技术,攻克了跨大江大河和高架站桥等复杂桥梁建设难题,建成武汉天兴洲、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济南黄河大桥等世界一流的新型结构大跨度桥梁。我国高铁自主技术体系攻克了大断面复杂隧道建设技术难题,建成复杂地质山区高速铁路长大隧道群和水下铁路隧道,首次实现了高速列车在隧道内以时速350千米交会。我国铁路科研人员系统掌握了高速铁路有碴、无碴轨道成套技术,大规模制造铺设无碴轨道。科研人员自主研制了满足时速350千米要求的高速道岔,掌握了超长钢轨制造、运输、铺设、焊接成套技术,攻克了长大桥梁无缝线路技术难题。同时,构建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设计、施工、检测技术平台,研发了大容量供电、大张力接触网、高速接触网检测、远程监控等成套装备,攻克了高速列车重联运行接触网关键技术难题。

高速列车技术 我国铁路科研人员系统掌握了时速200~250千米动车组核心技术,全面构建了设计制

转贴于

造体系。在此基础上,攻克了制约速度提升的技术难题,在高速列车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制造工艺、试验评估等方面实现了系统集成创新,成功搭建了时速350千米动车组技术平台,国产时速350千米动车组大批量投入运营,在京津、武广、郑西高速铁路上表现出良好的运行品质。为适应京沪高速铁路运营需要,成功完成了时速380千米新一代高速列车的设计生产,首列下线后先后在沪杭高速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试验段上连续创出运营试验的世界纪录。“和谐号”动车组以运营速度快、运量大、节能环保、平稳舒适等特点,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列车控制技术 我国铁路科研人员系统掌握了满足时速250千米的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既有线第六次大规模提速和新建的时速250千米高速铁路;研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实现地面与动车组控车信息的双向实时传输,满足了动车组列车时速350千米、最小追踪间隔3分钟的安全运行要求,适应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度、高密度及不同速度等级动车组跨线运行的特点,成功应用于武广、郑西高速铁路。

客站建设技术 按照客站建设“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新理念,广泛采用大跨度钢架结构、悬垂结构无柱雨棚设施以及冷热电三联供、智能化分级光控系统等先进技术,成为与城轨、地铁、公交,乃至航空港等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南、天津、上海南等155座现代化铁路新客站已投入运营。

篇7

任重道远为科普

在济南铁路局长期从事科技管理、科研开发和科普宣传工作期间,朱玮先后组织制定了《济南铁路局科学技术管理办法》、《济南铁路局科研计划管理实施细则》、《济南铁路局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实施细则》、《济南铁路局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济南铁路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制度规划,建立和完善了铁路局科技创新体系。

在这些文件的制定过程中,他常常写到深夜,倾注了很多心血,并多次以各种形式征求各方面意见,认真思考推敲,反复精心修改,确保制定的政策措施能够符合实际、切实可行、见到成效。

朱玮积极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由他组织开展的各年度“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活动,是以宣传铁路科技为主线,结合各年度活动宣传主题,精心组织设计活动方案,在车站货场等地展示设计制作的铁路科技图片展板,利用铁路办公网举办网上科普知识竞赛问答,邀请知名专家举办高速铁路技术、TRIZ创新理论与应用原理等科技讲座,选购数千册优秀科技图书、期刊及编辑制作各年度济南铁路局科技成果汇编(光盘)赠发给全局各单位、部门学习参考。由于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广大职工的好评。

专心致志搞课题

为保障铁路安全生产、提高设备质量、促进运输经营,朱玮做了很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他组织编制了10个年度的铁路局科研计划,累计安排科研课题及示范推广项目561项,涉及经费4815万元;组织申报了铁道部科研计划课题,累计承担铁道部科研计划课题23项,涉及经费983万元;组织开展铁路科技成果鉴定(评审),累计通过省部科技成果鉴定14项,通过铁路局科技成果鉴定137项;组织申报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累计获省部级奖27项,获铁路局奖169项。

在科研管理过程中,朱玮组织审查筛选科研课题,了解现场需求,明确课题目标,组织审查课题组起草的研究方案;组织了审查修改课题组起草的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等结题鉴定技术资料,组织召开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会议;组织科技成果申报省部级科技奖的评审推荐和铁路局科技奖的评审表彰工作。

在科技工作中,朱玮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保持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他积极参与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他先后参与完成15项铁道部、铁路局科研课题,在研课题10余项。获得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济南铁路局科技进步奖。结合科研主笔撰写论文《既有线临时限速预警控制技术研究与试验》,发表在《中国铁道科学》2013年第三期上,获济南铁路局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此外,2006年组织参与完成铁道部重大试验《CRH2等型动车组型式试验》和《列控综合试验》;2011年组织参与完成京沪高铁先导段第二阶段综合试验,受到了铁道部的好评,为高速、提速铁路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还牵头组织济南铁路局专项重点技术工作论证,先后组织完成了“胶济客运专线自动售检票系统”等8个项目技术论证,为铁路局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建议。

积极探索求创新

以济南铁路局办公网络为依托,朱玮组织筹建了网上济南铁路局科技图书馆,于2007年12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启用仪式,至今每月组织维护更新图书期刊内容,确保图书馆运行正常。馆内精心挑选收藏了有关铁路科技各专业技术领域和相关基础技术领域的电子图书6万余册、期刊论文518万余篇、技术标准近2千项,供全局10余万职工上网免费登录查阅,为广大职工学习铁路科技知识、查阅专业技术资料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科技图书馆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过程中,朱玮组织了科技图书馆网络设备的选型、安装,网站页面等软件的设计制作,图书期刊的挑选、订购、导入,期刊、标准的更新,不断丰富图书馆网页内容,精心维护管理,确保运行正常。

篇8

中图分类号:TM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74-01

1、 我国铁路发展概述

最近几年,我国铁路保持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自铁道部体制改革以来,高铁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逐渐从国内向国外市场发展。我国的高铁系统项目建设雄心勃勃,计划兴建25,000公里的高速铁路,火车的正常速度达到350公里/小时。我国在2009年对高速铁路系统投资了500亿美元,高速铁路系统的总建设成本为3000亿美元。常规高速列车服务的主要运营商是中国高铁(CRH),2020年中国预计大幅度降低高速铁路网络中北京到每个省会城市的铁路运输时间。中国的高速铁路计划由四个部分组成:升级预先存在的可容纳高速列车的铁路线路,客运专用HSR线路的线路,新建常规铁路线路使得大多数西部地区可以搭载高速客货列车,建设部分区域城际高速铁路线。目前正在建设的大部分铁路线属于后三类F路线之一。

2、 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

CRH380包括四个中国列车系列,其设计速度在新建的中国高速主干线上的标准为380公里/小时,主要包括CRH380A,CRH380B,CRH380C和CRH380D,CRH380A使用川崎技术,CRH380B使用西门子的技术,CRH380C采用阿尔斯通的技术和来自庞巴迪的CRH380D。引进时各企业需要向中国企业(特别是系统集成、交流驱动和其他核心技术)全面转让技术,以便国内企业掌握核心技术。 虽然外国合作伙伴可能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但中国公司最终必须能够在没有合作伙伴关系的情况下运作。中国的铁路设备制造商可以自由选择外国合作伙伴,但外国公司必须与中国国内制造商提前竞标并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因此中国机车制造商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先进的外国技术。

2.1 380A与川崎重工

CRH380A是由中国南车集团有限公司(CSR)开发的中国高速列车,目前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作为中国引进消化川崎重工CRH2的延续产品, CRH380A设计用于商业服务的巡航速度为350公里/小时,最大速度为380公里/小时。在试运行期间,原始的8车列车组的最高时速为416.6公里/小时,而较长的16列车组暂时保持了最快的生产列车的486.1公里的世界纪录。根据CSR,CRH380A的整体设计反映了十大目标。低电阻,流线型头,列车的阻力系数小于0.13,空气动力阻力降低了6.1%,气动噪声降低了7%,气动升力降低了51.7%,作用在头部的侧向力降低了6.1%,振动模式系统匹配。CRH380A使用轻质铝合金车身,总重量不超过9吨,小于整车的17%,CSR全面提高车身结构,采用大量新型减振材料。它还设计了转向架,以匹配车身的性能,并优化了列车车身的固有频率,这有助于减少高速下的结构振动,并提高乘坐舒适性。列车内的压力变化率小于200Pa/ s,列车内的最大压力变化保持在800Pa以下,这确保高速下的良好乘坐质量。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通过减少噪声源并采用新的吸声和绝缘材料,CSR已经能够控制列车内的噪声。当以35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时,噪声级为67 dB - 69 dB,这与运行速度为250 km / h的CRH2A类似。

2.2 380B与西门子

2009年3月,中国北车集团(CNR)与西门子公司签订了一项新合同,这个订单大于过去制造的所有Velaro和ICE火车的总生产和。合同计划使用先前技术转让协议的技术,通过CNR子公司唐山铁路公司和长春铁路公司生产列车。在这份合同中,西门子作为一个组件供应商,85%的零件实际上是由公司制造的。

CRH380B是中国北京 - 天津城际铁路线、武汉 - 广州客运专线、郑州 - 西安客运专线和沪宁城际铁路使用的西门子Velaro高速列车版本,它能够服务的速度为380公里/小时,与Sapsan类似,宽300毫米,利用更宽松的结构规格并因此能够适应2 + 3布局中的更多座位。这些列车在2010年9月被指定为CRH380B(8辆车)和CRH380BL(16辆车)。第一台CRH380BL系列产品在2010年11月,火车被送往北京 - 上海高速铁路试运行。 2010年12月5日,火车组达到了最大速度457公里/小时,在2011年1月10日的后续测试中,CRH380BL机组达到了487.3公里/小时的新记录速度,打破了CRH380A的先前记录。自2011年1月13日起,CRH380BL在上海 - 杭州高速铁路和沪宁高速铁路上正常运行。

2.3 380C与阿尔斯通

改进型的CRH380C列车从一开始就不负众望,接连跑出安全而又高速的效果。CRH380C是中中国高铁使用的电动多单元高速列车,CRH380C基于阿尔斯通的ETR-600 New Pendolino。 CRH380C是为中国铁路开发的非倾斜列车,其技术已转移到中国铁路制造部门。CRH380C的设计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公里,现在以每小时250公里的速度稳定运行。CRH380C于2010年9月30日在沪宁高速铁路线上投入使用,最大运行速度达到355公里/小时,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操作。上海和杭州之间的旅行时间从1小时18分钟减少到45分钟。南京和杭州之间的旅行时间从3小时19分钟缩短到2小时48分钟。CRH380C于2010年12月3日开始在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的提供服务。

2.4 380D与庞巴迪

CRH380D来自于高速EMU的庞巴迪Zefiro系列(Zefiro 380),并不是Regina型火车的直接衍生产品,最高时速为380公里/小时。庞巴迪运输公司是轨道车辆和设备制造维修行业中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该部门总部设在德国柏林,庞巴迪运输生产各种产品,包括客运轨道车辆,机车,转向架,推进和控制,并提供一系列的服务。CRH380D列车是一种常规(非中间车厢铰接式)单层电单组高速列车,它包括动力和无动力的部分,在任一端有电动动力车。列车车身由铝制成,有可定制的开放式布局。火车由4辆车组成,每辆车包含一个变压器和自己的电源。通常,每个4车辆单元的末端车辆具有动力转向架,两个中间车辆没有动力。集电弓位于无动力车之一,动力由当前设计的规范(2009)规定的具有强制空气冷却的异步三相电动机担当,庞巴迪还提供永磁同步电机的选择。

3、 高铁技术创新的意义

目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促进国际产业大分工,能源、资源以及人员的流动,为现代交通运输提出新的挑战和难题。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破除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力推进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建设,符合我国国际和国内的发展的要求。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高速铁路交通网,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理念具有深远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4、 总结与展望

创新是中华民族流淌不息的血脉,是引领新常态、迎接新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向未来,由创新而生、因创新壮大的中国高铁,仍将高歌猛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赶超之路。高速铁路的发展将使中国经济高速腾飞,加快全面实现中国梦的步伐。

篇9

2 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原因

2.1 铁路行业整体水平滞后

在这个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持续不断的创新才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到目前为止,虽然很多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体系,但是对比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铁路技术水平还是相对落后,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首先,我国的铁路运输机车装备不够先进,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差很远;其次,当国外铁路行业已经相对具备一定条件时,我国的铁路行业才刚刚开始发展起步,而且发展也很缓慢,目前还尚未建立起高速铁路的智能一体化制度,并且在高铁的检查施工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

2.2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相关制度的缺失

由于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领导负责人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动态财务过程并不关注,而只在意注重财务结果的盈亏状况,这种不顾长远利益发展的经营者造成了没有做出及时的补救措施,忽视了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弊病不足,所以造成了铁路运输方面的节节落后。将财务管理作为依托和核心是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在运输生产计划一定的条件下,在财务工作中运输成本核算向各个运输作业成本核算的转变是运输成本效能分析,从而为运输成本管理创造基础。

2.3 缺乏科学性的财务成本核算

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能或经营效益指标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核心,真正说明企业的盈亏状况的关键要素就是是否达成预期目标。而对于我国的大多数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往往将成本控制放在某一确定的成本降低标准,而一般来说这个标准的确定又往往是缺少成本效能分析作为前提的盲目性指标,这样就导致我国每年指定的全年运输成本指标都局限在一个小型范围内,造成了本应合理支出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成本被人为不合理的降低,最后严重阻碍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3 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路径

3.1 将创新路径科学化为了使我国铁路运输企业能够从本质上发生改变,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首先,要舍得投资,锁定最核心的研发技术领域,大笔斥资,开发出适合于自己的一流的成套技术。其次,分清主次很关键,把主要力量放在关键性的地方,如铁路科研方面的部署和科技创新方面。最后,进一步明确知道科技创新领域包含的内容,对专业技术领域和基础技术领域等都高度重视。据有关专家指出,我国铁路科技创新领域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重大技术方面应该包括高速动车组、客运专线列车、旅客服务等一系列技术,同时包括各种重载型货车、汽车等技术;其次,在专业技术领域的创新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运输组织和服务安全技术等;最后在基础技术领域包括加强试验基地,对铁路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建立起健全的铁路技术体制。

3.2 经营理念创新路径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主,通过高科技发展带动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推进经济稳健、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保持强劲的竞争实力才可以适应时展的要求,而只有企业经营者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让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首先,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能只看当下,一味的追求业绩指。及时使更新自身的认知观念,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企业的经营观念更新过来,建立更全面的管理制度,积极做到与时俱进。在企业的社会承担方面,科学的管理层决策方面,先进的管理知识方面以及应用方面,人性化的服务方面等都要做到完善,完整,去旧出新,和社会市场经济共同发展。而要想财务管理创新在铁路行业得到整体性的实施必须将已有的财务体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目前,我国铁路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制度不合理科学的问题,而在市场经济中需要遵循市场调节规则,通过利用准确的科学预算来制定和企业相匹配的财务计划指标,不能盲目随从。

3.3 内部管理方式

营销管理,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创新是内部管理方式创新的首要途径,其中首要环节是营销管理的创新,这是需要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来提高营销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所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反应迅速,指挥得力的营销攻势策略很关键。另外,质量管理作为第二环节当然不可忽视,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引入IS09001质量体系国家标准,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最后就是实现第三环节财务管理的创新。由于目前很多铁路运输存在着高能耗,低增长,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了铁路运输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只有完全地去除弊病,改革创新,才能摆脱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而现在实行的办法就是通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来改造原有制度,进而有效地控制费用,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10

步入21世纪后,国家增加了对铁路建设的投入和支持,我国的铁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铁路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铁路技术的进步,目前我国的里程数跟高铁技术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的水平,在铁路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铁路路基工程的技术管理质量是国内铁路运输发展的一个重点,然而目前我国在铁路路基工程的技术管理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对我国铁路建设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铁路建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我国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管理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具有现实意义,对未来我国铁路建设走向世界,增强我国铁路项目的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加强我国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铁路也迎来了它的重要发展时机。人们现在出行的次数远远多与以前,所以铁路的发展也深深牵动着多数游子的心。我国铁路建设的施工技术以及铁路建设路基工程的技术管理的质量,是我国铁路建设所面临的两大重要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铁路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比如技术管理的专业人才较少、专业的科技设备投入不足、理念设计规划方案较少等,所以要提高我国铁路建设的水平,首先要解决我国铁路发展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而铁路的发展,又会给同行业的其他运输方式造成一定的压力,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这样更能推动我国运输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铁路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就要对自身内部进行一定的管理分析,提高铁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招聘一些有专业素养的人,提高服务质量,这样会使大家对铁路运输方式产生一定的良好印象,亦可以增加客流量。

二、目前我国铁路建设中路基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铁路建设从无到有,从落后到世界领先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就,突破了许多的技术瓶颈,解决了许多的技术难题,但是目前在路基工程技术管理层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管理投入不足,咨询制度不完善。

对于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管理而言,设计是铁路工程建设的前提,它为整个铁路建设的过程提供了宏观的指导和微观的技术支撑,一旦设计存在缺陷,很容易在日后造成严重的事故。目前我国对于铁路涉及管理方面的投入还是有所欠缺,对国内工程设计缺乏严格的监管体系,导致在用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铁路建设前期存在地质勘探不深入、不全面,甚至是在形式上走走过场,这对后期的铁路路基工程的施工造成了严重的误导。与此同时,对于工程设计过程当中的咨询制度好有待完善,工程在前期开展的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或施工困难的时候存在无人问,该问谁这样的困惑。

2.技术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力。

放眼整个铁路建设的大局,铁路技术在不断进步与更新,但是在铁路建设技术管理方面的观念却没有及时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技术管理观念方面却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力。在一些地质环境复杂的地区建设铁路更需要新的路基工程技术管理理念以及足够的创新力的支撑,往往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就更能体现出我们在技术管理理念以及创新力方面的滞后。这种理念上的滞后将直接影响我国铁路建设中路基工程技术的进步。

三、完善我国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管理的方法策略

1.创新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管理的理念

如前文所述,我国目前在铁路建设工程技术管理理念方面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的发展,因此要积极创新我国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理念,将新的管理模式引入到路基工程技术管理当中去。创新是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管理而言也是这样,只有对路基工程技术理念进行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整个铁路建设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2.提高铁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

在运输业发展迅速的今天,光有技术是不行的。任何一切行业都离不开人们对工作人员服务的态度的评价,所以首先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态度。另外,最重要的是,工作人员要有极强的相关专业方面的认识,能够处理一些方面的小问题,并能够了解一些相关原理。另外,工作人员的职责要分工明确,具体到每一个细节问题,这样才更好地提高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管理质量。

3.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目的在于对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让铁路建设在可控的风险度之内进行,一方面这样可以保证铁路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以后铁路正常运行期间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铁路建设还有着一定的提升空间。要提高我国铁路建设的水平,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建设制度,这就需要铁路局引进一些相关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来共同进行探讨,共同致力于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管理质量。其次,要提高铁路工作人员的集体素质,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再次,就是要做好相应的后备措施,对铁路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修正。做好一切准备措施,我国的铁路建设发展进程就会有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祖学.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56-58.

篇11

在我国高铁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并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一)突破了高铁工程建造技术难关

近年来,我国高铁突破了复杂地质条件、高墩大跨复杂桥梁建造等系列工程建造技术难关。攻克了京津城际高铁松软土、郑西高铁湿陷性黄土、武广高铁岩溶地区、哈大高铁防冻胀、京沪高铁深厚软土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铁路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成套技术体系。建成了武汉天兴洲、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和济南黄河大桥等世界一流的新型结构大跨度桥梁,系统掌握了长大桥梁简支箱梁的设计、制造、运输、架设成套技术体系。系统掌握了无砟轨道设计、制造、施工、检测及维护等技术,研发了高速铁路钢轨及扣件、大号码道岔等重要轨道部件,首创了在长大桥梁、高架站上铺设无砟轨道的技术,构建了无砟轨道技术标准体系。

(二)掌握了高速列车成套技术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总成、牵引控制、制动系统、牵引变流等9大核心技术以及10大配套技术,形成了我国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系列技术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提升速度和安全可靠性为核心,在高速列车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制造工艺、试验评估等方面实现系统创新,成功研制出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并实现批量生产,成功研制了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在列车控制技术方面,采用GSM-R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实现地面与动车组控车信息双向实时传输,构建了时速300~350公里等级的CTCS-3级列控系统,能够满足时速350公里、最小追踪间隔3分钟运行要求。

(三)掌握了高铁运营管理技术

在检测技术上,成功研制了时速250、350公里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运营调度上,针对我国既有线列车与高速列车、不同速度等级高速列车跨线运行的复杂运输组织方式,研发了高铁运营调度系统。在安全预警技术上,建立了防灾预警监测和自动应急处理系统,实现了对风、雨、雪、异物侵限等灾害的实时预警和监控。在客运服务技术上,研制了适应大客流量、响应时间快、系统安全性高的综合客运服务系统以及多种不同类型的制票设备和自动售检票系统,设计开发了车站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较好地满足了旅客自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四)掌握了高铁系统集成技术

系统掌握了高铁总体设计技术、子系统间优化匹配技术、接口管理协调技术、系统测试及安全控制技术、系统评估和联调联试技术,实现了高速铁路工务工程、动车组、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运营调度、客运服务等各子系统的集成,使整体系统功能达到最优。在不同速度等级列车混合运行、高速线与既有线互联互通、地车安全信息连续传输、轨道电路对无砟轨道适应性等方面实现重大技术创新,形成了先进完善的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技术体系。高铁系统集成技术的建立,为我国优质高效推进高铁建设、提高高铁系统安全可靠性和运行品质提供了保证。

京沪高速列车的创新组织

我国于2006年引进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通过三几年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重点实践和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2007年8月,科技部与铁道部就依托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联合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达成共识,2008年2月26日,共同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联合行动计划》)。《联合行动计划》确定:以满足京沪高速铁路需求的高速列车(动车组)成套关键技术和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和控制系统技术为研发重点,加快建立和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50公里及以上、国际竞争力强的我国高速列车技术体系。

《联合行动计划》总投资30亿元,其中国拨资金10亿元,铁道部组织配套资金20亿元,在亟待解决的工程技术难题、提升系统设计与集成能力、以及支撑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等三个层面设置了l0大课题任务,分别研究高速列车轮轨耦合等系统动力学、系统总成等关键技术及装置、高速受流等相关配套技术等等。实施三年来,基本掌握了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列车(动车组)成套技术,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

一是在高速列车整车研制方面。成功自主研制了符合京沪高速铁路运输需求的、持续运营时速35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今年初,在京沪高铁先导段运行试验中创造了每小时487.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预计今年6月30日将全面投入正式运营。就技术水平而言,我国新一代高速列车最高运营速度比日本新干线高80公里,比德国ICE和法国TGV高60公里,在节能环保性和综合舒适性等方面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二是在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创新方面。自主设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级)已成功运用于武广高速铁路,首次在时速350公里条件下实现列车控制信息“车地”双向传输,这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牵引供电系统关键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发了世界上首创的、张力达到37kN的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突破了不断电自动过分相技术,初步测算,采用最新技术可使京沪高速铁路节省社会时间成本4000万小时以上,年节电达到6亿度以上。

三是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已陆续建成一系列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试验研究平台,其中包括:时速达到600公里的高速列车滚振试验台,1∶1的铝合金车体模态与疲劳分析试验台,1∶1的高速转向架动力学参数响应分析试验台和1∶1的牵引传动与网络控制系统综合试验台,试验风速350公里以上并具有噪音测试功能的地面交通工具风洞试验台,雷诺数达到1∶8、试验速度接近500公里的动模型实验系统。

高铁组织创新中的成功经验

《联合行动计划》的成功得益于打破常规的组织体系,主要经验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搭建了有利于发挥“举国体制”作用的计划管理架构

《联合行动计划》启动之初,就成立了双组长制的领导小组和由一大批国内顶级专家组建的总体专家组,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以及铁路行业的技术领军人物,由两部门负责同志及相关科研单位、企业专家共同组建的70余人的计划管理办公室。从各个机构的构成及运转方面,实质上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利于发挥“举国体制”作用的计划管理框架,可以总结出三方面经验:一是两部门有明确的各自分工,科技部主要负责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其中铁路系统的仅占一小部分)进行科研攻关,铁道部负责组织需求和进行政府定购引导。同时,两部门联合按照终端产品安全运行的标准进行过程把关。二是突破制度性的束缚,根据铁路行业特殊情况,创造性的允许行政干部进入专家组工作,从而更大的发挥了既懂专业、又有管理经验的行业专家的作用。三是创造性的引入项目承担单位的骨干人员,进入计划管理办公室工作,不仅为有效把握各研究单位科研进度、促进合作提供了可能,而且为培养我国自己的高速铁路管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设计了投入强度空前、多计划协同的国家科技计划支持模式

该项目不仅仅局限于10亿元规模,也不局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本身,而是涉及973、863和科技支撑三个国家科技计划等五个项目,总投入近15亿元,其中科技支撑计划投入达10亿元。具体来说,在973计划中,设立了“最高运行时速500公里条件下的高速列车关键力学行为研究”项目,共投入3000万元,委托中科院力学所牵头;在863计划中,分别设立了“最高试验速度400公里/小时高速检测列车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和“高速铁路用车轮材料及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分别投入2亿元和6000万元,前者由铁道部负责组织,由铁科院牵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分别设立了“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项目和“高速轮轨铁路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项目,分别投入10亿元和9000万元,前者为《联合行动计划》的主要科研内容,后者为《联合行动计划》的预研项目,由北车集团长春客车承担。此外,对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而言,单个项目达到10亿元规模是从未有过的,是一次创造性的尝试。从实践效果看,此次尝试是非常成功的。

(三)采用了广泛利用国内创新资源的开放式项目组织模式

篇12

铁路效益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构成,两者有机统一。社会效益是我国铁路产业承载的历史和社会责任,经济效益是铁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扭住效益这一影响铁路生存和发展的中心任务。

我国铁路产业的地位作用、宗旨目标、产品特征和发展要求决定了在实现好铁路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努力实现铁路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铁路效益,需从五个主要方面入手:一是向安全生产要效益,安全是效益的前提。通过抓好运输安全生产,突出高铁安全管理,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构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夯实提高铁路效益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向体制机制要效益,体制机制是释放铁路生产力的上层建筑。通过推进政企分开,落实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激励运输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向多元化经营要效益,多元化经营是铁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通过一体化、网络化、规范化,推进多元化经营的高度融合,以大幅增加运输进款收入,全面提升铁路服务质量。四是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是实现铁路效益的重要抓手。通过推进精益管理、精细管理,实施内涵扩大再生产;改进建设管理,科学管控成本支出,改善资金使用效率,以最大限度减少生产成本。五是向技术创新要效益,技术创新是提升铁路效益的源动力。通过推进包括技术装备、节能减排、运输组织、信息技术、用工管理、考核机制等在内的综合技术创新,提高铁路资源运用效率,以改善铁路客货运输服务质量,优化投入产出效率。

深入把握提高铁路效益的基本规律,科学分析提高铁路效益的基本途径,是本期文章的突出特点。《铁路效益发展规律与我国铁路产业发展》总结了铁路效益的六大基本规律。《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的铁路发展新模式》、《优化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我国铁路产业的激励性水平》、《调整公共政策,解决我国铁路债务问题》等文章,从城镇化和铁路发展、管理体制机制、铁路债务的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提高铁路效益的方法和手段。

总的来讲,规模、标准、速度与安全、质量等最终都要与效益发生关系。客观认识铁路效益的基本规律性,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把效益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处理好机制体制、发展模式、安全管控、债务累积等重大问题,为实现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推动铁路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动力。

篇13

中图分类号:F210 文献标识码:A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已经7年了。回首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伟大成就,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大进展,是促进边疆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挑战极限、勇攀高峰的青藏铁路精神将永远光照神州。

开行青藏铁路的旅客列车不仅是几代铁路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历史的重托,更是内地与人民的希望。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世界铁路未曾破解的难题,中国铁路坚持自主创新,确立了系统集成创新的技术路线,在系统掌握了160km/h速度等级客车技术的基础上,立足国内,组织各方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实验验证和技术攻关,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设计制造出了中国品牌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藏高原铁路客车,实现了世界铁路车辆史上的伟大创举。

铁道科学研究院、四方车辆研究所、客车制造厂、以及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研究院所,对青藏铁路的环境条件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明确了青藏高原客车的技术难点:高原缺氧、强紫外线、频繁雷暴、低气压及气压波动、环境保护、高寒低温、多风沙雪暴,制订了青藏高原客车的技术条件。

青藏铁路高原客车是世界首创,是我国铁路自主创新的成果。由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和BSP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的青藏铁路客车是世界上首创的适合在“世界屋脊”全天候运行的旅客列车,是青藏铁路旅客运输的直接载体。青藏高原铁路客车乘坐舒适、品种齐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是集新理念、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于一体的高原列车,是铁路装备技术创新的成功实践和突出范例。首创的列车供氧系统,在世界上率先攻克了铁路客车在高原环境下实现补氧的难题;首创的高原耐低氧设备,提高了旅客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首创的绿色环保独特设计,实现了旅客列车在格拉段运行时污物、污水“零排放”的目标;首创的高原客车电气技术标准和避雷装置,保证了电气系统的高可靠性,同时也有效地防范了雷击的威胁;首创的防紫外线、防风沙措施,避免了紫外线直接照射对旅客的伤害,并确保了客车的密封性能;首创的大功率高原发电车,突破了在高海拔条件下实现正常供电的“瓶颈”,全新设计的新型高原发电车转向架填补了160km/h速度等级、大轴重客车转向架的技术空白。

此外,青藏铁路高原客车的设计制造贯彻了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方针,遵循了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信息化的原则。车辆的零部件具有通用性、互换性并具有良好的防腐蚀耐磨耗性能,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使检修的工作减至最低程度。车辆及其设备实现了在保证旅客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减轻自重,并具有良好的防火和阻燃性能,采用的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完全符合铁道部门的有关规定,而且采用了大量的绿色环保材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