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沟通交流方式

沟通交流方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沟通交流方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沟通交流方式

篇1

第一章:听力高手应该不讲话 3

1、附和有很多种 6

2、全神贯注听别人说话最多只能一小时 11

3、附和应该合乎时机 15

4、学会附和对方 19

第二章:像避雷针那样 23

1、不要越俎代疱 28

2、过去的家庭主妇都是听力高手 32

3、不要说对方没问到的事 37

4、不要说关于自己的事 41

第三章:问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45

1、抱着请教别人的态度 49

2、不能提供信息的建议毫无作用 54

3、老实的听对方讲话是一种秘诀 58

4、抱着兴趣听对方讲话 62

5、不要说谎,不要掩饰(就是要坦率) 70

6、沉默寡言和“现在,这里”的感觉 74

7、对方说的是他自己的事(理解万岁) 78

第四章:不要做评论家 82

1、跟着说话人的节奏 86

2、同感起源于戏迷 90

3、不要找借口 94

4、只要听,不要问 97

第五章:不要说明 102

1、不要总是想提问 106

2、说话时要有小道具 110

3、隔墙有耳 114

4、茶室是最适合谈话的场所 117

篇2

在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家长与子女沟通难的问题也显得非常突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9年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日本高中生经常和父母聊天的比例最高(82.0%),其次是美国高中生(73.8%),韩国高中生排在第三位(70.1%),中国高中生排在最后(54.8%)。该调查同时显示,在烦恼的时候,21.0%的中国高中生无人倾诉,在四国中所占比例最高。

就在许多人抱怨父母与子女越来越难沟通的同时,一则关于“中国式接送”的新闻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时下众多家长“吐槽”,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许多网友感叹,这就是中国家长对孩子过度关心与呵护的最真实写照。一边是家长对孩子高度关心与呵护,另一边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存在严重问题,这两种看似矛盾却又同时存在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对孩子高度关心与关注的中国家长,为什么会出现与孩子沟通难的问题?

2008年,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高二女生陈冲,用一年时间在上海市8个区12所中学实施了一项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最想和父母沟通的内容”时,93%的受访学生填答的内容都与“关注自我”有关。其中,“个人兴趣”的填答比例最高,达到了21%,其他依次是“感兴趣的文体明星”、“金融”、“投资”、“历史奇闻”、“健康保健类的知识”,排在最后的才是学习、高考等话题。

但调查同时发现,在现实中,56%的受访学生表示,跟父母沟通最多的是与学习和学校相关的事情,只有不足20%的人会沟通“未来职业规划”和“家庭结构”等与学习完全无关的内容。

陈冲认为,在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中,存在着双方以自我为中心、“想说的”和“想听的”总是不合拍等严重问题,致使双方进行的是一种缺乏真正交流的“伪沟通”。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也显示,82.1%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平时最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高于对孩子身体健康(79.1%)的关注,更远远高于对孩子生活习惯(49.8%)、交友情况(44.5)和情绪变化(31.9%)的关注。

篇3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形形的亲子课程和培训班越来越受到追捧和欢迎,这也说明了父母采用什么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家庭教养方式就是指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直接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观念看法和行为表现。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与孩子的交流沟通问题,因为只有家长和孩子之间信息沟通顺畅,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而稳固的亲自关系。但是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家庭中,亲子沟通不畅的现象普遍存在[1]。

自从召开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来到城市打工赚钱,他们的子女也跟着父母来到城市居住和上学,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即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到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并且具有学习能力的儿童。这些从农村初来到城市的孩子,他们的成长面临更多问题和挑战。正处于初中阶段的流动青少年,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亲子沟通状况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亲子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雷雳等,2002)[2]。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的流动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得有效被试204名。

2.2工具

2.2.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由我国学者岳冬梅在参考瑞典学者C.Perris等人在1980年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和修订[3],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因子,共58道题和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子,共57道题。

2.2.2亲子沟通量表

由我国学者安伯新等人参照1980年外国学者Barnes和Olson编制的亲自沟通量表修订而成[4]。该量表有两个维度,20道题目,其中一半题目测量的是亲子沟通的开放性,另一半题目测量的是亲子沟通的问题性。

2.2.3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修订[5],全量表由8个分量表构成: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2.3数据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研究结果

3.1流动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1.1流动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过分干涉(F3)、父亲偏爱(F4)、父亲拒绝否认(F5)、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情感温暖(M1)、母亲过分干涉(M2)、母亲拒绝否认(M3)、母亲惩罚严厉(M4)、母亲偏爱(M5)11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8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3.1.2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对亲子沟通的开放性(O)和问题性(P)2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8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3.2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以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沟通各因子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只有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性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心理健康20.8%的变异量,结果见表3。

4.讨论

4.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经常对孩子的行为和表现进行正面肯定和客观评价,有利于孩子客观地认识和接纳自己,这样的孩子心理和谐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比较高。父母如果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宠溺或者严厉批评,则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他们不能在社交环境中清晰地给自己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是骄傲的小公主、小皇帝,就是永远听从别人意见的没有自己思想的奴仆,这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社会交往,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结果显示,亲子沟通的质量越高,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在亲子沟通质量高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并且对孩子的问题和想法给予积极关注,与他们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意见和观点。拥有平等、和谐、有效的亲子沟通环境的中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所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4.2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发现,亲子沟通的问题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能力,亲子沟通中的问题越多、沟通不畅,会影响和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更多的良流沟通,才能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感情;反之,孩子会将很多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和不满憋在心里,影响到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沟通,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5.结论

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亲自沟通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亲子沟通的问题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能力。

6.建议

教养方式从不同的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亲子沟通状况,对流动青少年的家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次,在生活中要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再次,社会和学校也应该给予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些必要帮助,针对流动儿童心理上的特点,给予他们需要的个性化的教育与服务,对流动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一些关于正确教养方式的知识。

亲子沟通对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父母应重视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学会倾听,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与他们成为朋友,及时发现和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

参考文献:

[1]胡悦.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2]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J].教育研究.2001,6,49-53.

[3]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篇4

3、命令:企业上级领导对下级员工布置工作,安排任务都可以称作“命令”,命令分口头命令与书面命令两种。

篇5

中图分类号:C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办公室管理中的人文沟通的必要性

在科技以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人文沟通的问题,尤其是企业内部办公环境中的人文沟通。而沟通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经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沟通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办公室工作的特殊性,下面就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首先,办公室的工作主要是为领导起一个辅助的作用,领导进行决策之后,相关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就要与领导进行沟通与了解,将这一决策进行落实,因此,沟通对于领导与办公室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企业内部工作的协调作用,必须要与其他的部门进行沟通以及交流,因此对于其涉及到的业务范围都要进行一定的人员沟通,这就意味着沟通在办公室管理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另外,办公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人文沟通的必要性。办公室主要负责单位与单位、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要注意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学习其优秀的交流方式,并学会倾听民众的建议,保障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二、办公室管理中的人文沟通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沟通氛围

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只重视办公室员工的业务能力,经常忽视企业员工之间的文化沟通,导致员工个人主义观念根深蒂固,大部分员工都以自己为中心,忽视与其他成员的交流沟通。很多办公室工作人员对企业管理人员是存在一定的畏惧,不敢直接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导致很多重要的建议得不到实施。

2.沟通渠道存在不足

在企业的办公室管理中,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的渠道比较少,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就是工作人员与下级人员沟通较多,与领导沟通较少;纵向沟通较多,横向沟通较少;间沟通的渠道较多,直接沟通渠道较少;正式沟通渠道较多,非正式的渠道较少;传统沟通渠道较多,创新性的沟通渠道较少。沟通渠道的限制,影响到办公室信息的传递,导致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相关协调性出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变慢,甚至可能有一些小道消息到处被传播,影响企业形象。

3.信息传递沟通中出现失真现象

企业办公室人员之间的沟通可能会出现信息失真的状况,一般分为两类。第一,当某一个工作人员接收到一条消息并且将其传播出去,一般都不是原样传播,会在原信息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态度,当这则消息涉及到员工不熟悉的领域时,更容易出现错误。这就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失真。第二,当基层员工收集与传递信息时,为了企业的利益,可能会对真实的信息进行加工,以便于影响管理人员的决策,这就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失真。

在这两种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可能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与改变,导致原有信息被覆盖,影响到企业的信息传递。

三、改善办公室管理中人文沟通的重要决策

1.加强对于帮共识员工的沟通培训

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沟通培训,可以促进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使企业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员工思想、意识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办公室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沟通的培训工作,一定要做到及时准确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工作,不仅要对来自于领导层的信息做到及时有效的传递,还要做好来自基层员工的信息的上传工作,以免使信息滞留,影响部门以及人员之间的协调性。

2.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使企业办公室员工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促进企业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促使工作人员能够表达自己的建议与意见,通过不同的沟通渠道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不仅避免了员工有话不敢说的局面,还能够真正的促进上下级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办公室人员的协调沟通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3.在沟通中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在沟通中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能够有效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效果,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语言是人们思维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方法。在办公室人员在进行信息传递以及意见沟通的过程中,语言能否正确的使用,关系到最后的沟通效果。在沟通时至少应该做到表达准确、措辞得当,逻辑严密、文明用语,还可以借助一些动作表情,使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信息更加明确等。

4.采取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

采取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沟通交流时,不仅可以通过正式的沟通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还可以利用非正式沟通渠道进行人员之间的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沟通渠道得到的应用和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进行沟通,避免了直面沟通的某些尴尬局面。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其生活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这么良好的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尤其是在企业办公管理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则存在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协调作用。因此,在企业中应该注重工作人员的沟通意识的培养,加强其语言文化的运用,通过不同的沟通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及人员的沟通、部门的协调,促进企业之间的整体协作能力,从而加快企业发展的速度。

参考文献:

[1]王洪朋,王雍斌.浅谈学校管理中的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的人际沟通[J].今日科苑,2010(16).

[2]熊冬梅,杨翔.浅谈护患沟通技巧[J].当代医学,2010(15).

篇6

【文章摘要】

沟通艺术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师生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营造和谐和学习环境,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初中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师道尊严的地位,导致现今师生之间出现沟通交流少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师生沟通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

初中教学管理;师生沟通;问题分析

0 引言

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特殊时期, 其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还未完全成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就现阶段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师生沟通方面来说,主要存在三种沟通问题,分别是教师欠缺恰当的沟通语言、教师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以及出现无实质内涵的沟通。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加大对师生沟通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时了解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1 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师生沟通出现的问题

1.1 教师欠缺恰当的沟通语言

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知道什么样的沟通语言才能够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哪种语言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好的语言应经常使用,而具有阻碍性的语言尽可能地少用。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沟通语言,才能保证师生间沟通成功。

例如,新课改的到来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时应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程度。然而,有些教师为了贯彻该项要求,通过使用“好不好啊?”“行不行啊?”等婉转商量的语气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个别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通过采取大量的“好不好、对不对,同意吗”等无多大意义的问答,使得整个沟通过程缺乏激情,沟通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师生沟通出现问题。

1.2 教师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而使得师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以失败告终。教师沟通方法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所运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化,缺乏变通性。一般,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主要采用师生讨论法和一问一答法。这两种方法均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出现形式化倾向,最终导致师生沟通出现问题症结。

例如,某教师在讲述《长城与运河》一文时,通过采用讨论法来讲授。该教师提问:“当你面对雄伟壮丽的长城和绵长柔美的运河时,最应该感谢谁?”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很多的答案,如劳动人民、秦始皇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多元理解,但最终的交流结果却与文本相互脱离,导致课堂的讨论活动成效不高。这种欠缺合适沟通方法的课堂讨论活动如同虚设,失去了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1.3 无实质内涵沟通的出现

据相关调查发现,有不少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语气生硬、面无表情的现象。虽然有大量的师生沟通,但教学气氛太过死气沉沉,导致师生间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出现无实质内涵的沟通。这种与沟通实质相背离的形式化沟通是教师事先进行包装控制的,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无实质内涵的“满堂灌”、“满堂问”教学模式, 将具有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 降低了知识的价值。

2 初中教学管理中有效解决师生沟通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这些师生沟通问题, 可以要求教师从关注沟通语言艺术、运用科学的沟通交流方式以及把握教学管理师生沟通实质等三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2.1 关注沟通语言艺术

初中教学管理中师生要进行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语言。沟通语言是否能够用的恰当,直接决定了师生间沟通的成功与否。在初中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必须重点抓沟通语言艺术,包括书面语言的正确使用、口头语言的正确使用以及合理进行课堂提问等。恰当的书面语言能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避免条理紊乱、话题空洞现象。在运用口头语言时, 应注意使用通俗易懂、富有情趣的语言, 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管理气氛,提高教学管理效果。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新颖性,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目的。

2.2 运用科学的沟通交流方式

师生在进行沟通时,教师应运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放松,能够做到主动向教师袒露心声。科学合理的沟通交流方法有旁敲侧击法、集体意识引导法以及唠家常法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注入自身所领悟到的新课程教学管理理念,无论是在设计教学上,还是在定位教学管理师生沟通上,都必须充分体现教学管理方式的变化,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师生的沟通交流。

2.3 把握教学管理师生沟通实质

教师只有把握好师生沟通的实质,才能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沟通交流。通过摆正教师与初中生的地位,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促进双向的交流,使师生双方均能够明确沟通的实质。教师和学生均是平等的沟通参与者,既是信息的发送者,更是信息的加工者和接受者。加强初中教学管理中师生间的沟通, 达到师生之间能够实现相互理解的目标。教师咋把我沟通实质前,必须熟悉学生所理解和使用的语言,通过运用这些语言, 将难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理解范围内的,最大限度的减少师生理解上的偏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教学管理工作时,必须加强对师生沟通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合理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佐法. 中学教育管理中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问题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05):63.

篇7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对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行的家园沟通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促进家园共育的信息化建设既能够改变家园共育的沟通方式和策略,提高家园共育的效果,又能创新幼儿教育方式,对提高家园共育的意义和幼儿教学效果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思想上重视家园共育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工作

家长和教师要在家园共育信息化管理模式上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家园共育方面的积极意义,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参与到家园共育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工作中。首先,幼儿园要对教师和家长对待信息化建设的态度和想法有着明确的掌握,要在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意义方面统一认识。其次,要注重应用培训,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全园教师参与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的培训、多媒体教学手段培训、简单的网页设计和制作培训等,强化幼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另外,让教师和家长之间搭建起结对互助关系,为家庭教育指导现代化模式奠定良好基础。

二、依托网络技术搭建现代家园共育教育平台

依托网络技术搭建家园共育平台是家园共育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创建幼儿园网站不仅能够增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而且还能够加幼儿园对外交流和宣传的力度,对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通过幼儿园网站,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师资情况、教育理念和特色教育等,对幼儿园有着明确的认识。在搭建网站的时候,注重幼儿园网页设计的时候要兼具严肃性和活泼性,既要让家长看到幼儿园办学严谨、科学的一面,也要让家长看到幼儿教育的独特性。一般情况下,网站要开设“教师风采”、“办园理念”、“特色教育”、“成果展示”等栏目,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其次,幼儿园网站作为家园共育的信息交流平台,要开设“特色活动”、“园长信箱”、“家长留言”、“亲子论坛”等相应的版块,将幼儿园教学中的一些特色活动加入到网站中,尤其是一些亲子活动,让没有参与活动的家长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对幼儿活动产生兴趣,通过“园长信箱”栏目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家长留言”家长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或者是相关建议,促进家园共育效果的提高。“亲子论坛”是供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就幼儿教育、幼儿生活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沟通交流的平台。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的幼儿园虽然建立了网站,但是“园长信箱”、“家长留言”等版块却形同虚设,没有真正的利用起来,教师及时回复家长的提问,并且鼓励家长有意识的利用这个平台,促进幼儿园网站建设的不断完善。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幼儿园应当将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融合,全方位的提升家园共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强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会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教育教学。

1.基于电子信箱的“一对一”交流活动

目前幼儿家长的年龄大都集中在30岁左右,这个家长群体的特点是比较年轻,而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受现代交流方式的影响比较深,因此传统的电话交流方式已经不太能够满足家长的要求,而利用电子邮箱与家长进行沟通,不仅能够适应当前家长的信息交流特点要求,而且还具有便捷、明确、不受时间地点控制的优势。通过电子邮件,家长和教师之间能够搭建起“一对一”的交流互动关系,交流的内容也大都集中在幼儿在家或者是在幼儿园的具体事件上。

2.运用即时通讯工具实现家长与教师的即时交流

很多孩子的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无法亲自接送孩子,但是他们又很想与教师共同探讨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即时通讯工具为这种沟通需求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手机短信功能以及聊天软件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QQ、微信等即时通讯客户端增强了交流的及时性,例如由于突发状况需要请假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短信、QQ与教师进行交流,家长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网上与教师进行约谈、交流,分享彼此的教育经验。通过交流,教师与家长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得每一位家长都能参与到幼儿园教学工作中。

3.开通班级微博促进互动参与

现代微博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微博具有涉及面广、涵盖内容丰富以及互动性强的特点,进入微博不仅能够浏览相关的内容,而且还可与随时参与话题互动、发表评论、提出意见,是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工具。例如教师可以将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精彩表现瞬间拍摄下来,上传到微博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家长的自豪感,而且能够唤醒家长对孩子成长点滴的关注。

四、结束语

家园共育信息化能够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同时家园信息化建设也受到硬件设施和教师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信息化手段来开展家园共育教育,还应当与家园共育栏等其他相关的家园共育方式进行紧密的结合,不断完善和提高家园共育的教学效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学军.网络环境下的家园共育――吉林省学前教育信息化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30.

篇8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98-01

1.90后大学业生的性格特点分析

2008年以来,90后大学生正式走进校园,逐渐成为高职生的主流。他们性格特点鲜明,成长在一个变化多端、信息爆炸的环境,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他们容易接受却不能分辨。而且沉重的学习负担,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形成了盲目的自信,又时常自卑的性格。他们个性张杨,崇尚非主流,不容易接受传统的思想观念,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容易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他们生长信息时代,沟通交流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更习惯于使用先进的网络交流方式,QQ聊天、微博沟通、微信等都在他们日常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反应敏锐,有很强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有些孩子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知识甚至超过老师。他们个性鲜明,形成自已的独立风格,而且有能力闯荡,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别人的感受。只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有些学生逆反心强,心智不成熟,越强调不能做,他们越觉得有挑战。作为辅导员如何与这些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又个性自我的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高职院校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良好沟通的具体途径

2.1遵循"90 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一直是教师行业的要求, 作为一名辅导员更应注重自己言行影响。"90 后" 学生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互信、相互理解、和谐融洽的" 亦师亦友"关系。他们非常在意老师在解决问题时是否做到" 公平、公正、公开" , 从而选择是否信任他们的老师。因此, 作为辅导员要通过言传身教来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喜爱, 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

2.2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成长的差异。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执行管理者,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取平等、关爱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里,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真诚的体验他的情感,同时主动分享学习经验、生活阅历,让师生的沟通交流真正的在平等中进行。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环境和家庭背景中,性格和行为都不一样,辅导员对他们的沟通方式要因人而异,与内向的学生沟通,要有耐心、细心把握他们的情绪变化,说话方式要委婉并适可而止,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进行思考。对于三困学生,因为他们的自尊心都比较强,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欣赏,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自信起来。对于优秀突出的学生要给以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合理的规人生。而普通的学生则要找到他们的需求点,让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在关注他们的成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从正面引导他们能够突破自我向优先考看齐。

2.3辅导员能有效利用现代工具,更加易于沟通交流。新时期,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只是其中的一种,基于网络的沟通方式,实时、快捷、形式多样,作为90后的高职大学生们非常喜爱网络沟通,辅导员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节拍,运用现代网络工具,如QQ、飞信、微博、微聊、还有近来流行的微信,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当然传统的面谈、座谈等沟通方式也不能放弃,应根据实际需要、沟通目的、学生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沟通方式。同时,在沟通渠道方面,应注意将与家长的畅通联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渠道。因高职学生来自全省或全国各地,由于距离远,辅导员与家长沟通联系有很大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辅导员是在学生出了问题以后才与家长联系,而没能形成与之联系的常态化。为了能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辅导员可以使用电话、短信甚至网络的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这样就增加了辅导员对学生信息的了解和对其思想动态的把握,为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做好准备。

2.4辅导员应以个人魅力获得学生信赖。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其人格魅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包括外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修养。"90后"的学生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有些知识甚至老师都没涉及过,他们愿意接受能体现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 倍,多20 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作为老师,一方面是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地汲取、学习、探索,锐意进取,有意识地加以提高、增强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从而获得学生的信赖,另一方面,也要虚心求教,切不可不懂装懂。

2.5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已的沟通水平。和学生沟通首先要建立起融洽和宽松的沟通氛围。由于辅导员是沟通的主导者,所以一定要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营造出轻松友好的沟通环境,以便于师生更好的交流。辅导员还应该提高自已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用词要准确,表达要恰当,思路要清晰,主题要鲜明。对学生表达的想法,要保持微笑并点头表示认可理解,同时用鼓励性的语言,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真正的把老师当成朋友畅所欲言。辅导员还要具备临场发挥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具备控制谈话局面并能打破僵局的能力。能巧妙的引导学生讲出心里话,从而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

3.总结

90后大学生是独特的一代是富有朝气的一代。我们应理性地分析他们身上所透露出的特点,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其思想及价值观的引导作用,辅导员自身应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努力提高沟通水平与工作能力,积极进取发挥教育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为培养出优秀的有用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双贵.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10):213.

篇9

“80后”与“90”后都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与老一辈辅导员和学生关系不同,“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关系相对更加开放,师生交往更加积极、平等和自由,建立动态的、对话的、合作的新型关系也成为“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发展的表现。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因素阻碍着其关系的发展。

一、限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发展的因素1.“80后”辅导员阅历尚浅,能力较欠缺走出象牙塔不久的“80后”,面对高校学生工作,难免会有点生疏。“80后”辅导员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踏上工作岗位,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在他们参加工作时,面对辅导员的多项工作,难免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工作不到位、与“90后”大学生交往出现摩擦等问题,他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逐步掌握工作要领。2.“80、90后”成长背景相同,但仍有差异“80后”“90后”虽然都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思想观念仍有差别。虽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共同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但“80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比较明显。“90后”生在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时代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90后”也集中体现了信心十足、善于创新、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优点,但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抗挫折能力差、心态脆弱等不足也十分明显,同时“90后”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影响较深,思想较复杂,因此“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处时会有一定的隔阂。3.“80后”辅导员工作多而杂,易产生懈怠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繁杂、扮演角色多,容易产生疲倦。“80后”辅导员管理部门多、工作涉及面广,面对学生,他们不仅是职业规划的引导者、心理状况的调适人,同时也是高校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因此,面对扮演的多重角色以及繁重的学生工作,“80后”辅导员难免会出现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4.师生沟通次数有限,双方了解程度较低沟通是促进“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互了解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说明“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情况,课题立足于郑州市主要高校对此做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平时与辅导员基本没有交流的学生占到调查对象的59.50%,所以从总体上讲“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比较少,这对双方关系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5.交流途径多样,辅导员运用方式欠佳合理运用沟通方式有利于“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目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集中在面谈、电话、网络上。根据对郑州市主要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80后”辅导员仍然采用面谈这一传统的沟通方式,但“90后”大学生个性独特,有的见到老师害羞,不敢说话。而电话、网络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交流方式,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微信、微博、QQ、人人等交流平台已深入“90后”大学生的生活,并且深受其喜爱。因此,“80后”辅导员要在传统交流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交流方式,促进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促进“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构建和谐关系对策1.完善培养机制,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改革、发展高校辅导员培养机制,弥补“80后”辅导员经验不足,提升其工作能力。完善辅导员培养机制可以从根据“80后”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其工作现实的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多渠道搭建科研平台,不断提升“80后”辅导员队伍的理论修养;完善以老带新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2.转变陈旧观念,做到思想的与时俱进

“80后”辅导员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才能逐步缩小与“90后”大学生的差异。“90后”和“80后”相比,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更加迅速,面对个性鲜明的“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要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旧的观念,缩小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代沟。同时,“80后”辅导员要关注“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并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避免部分学生走歪路、邪路,要不断通过学习新思想,向“90后”大学生传递正能量。3.以学生为本,促进“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工作中心,提升其综合素养,有利于辅导员和学生关系的发展。“90后”大学生是特性鲜明的群体,他们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思想独特、灵活,自信心强。面对他们,“80后”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个性的发展,注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80后”辅导员要秉持亦师亦友的原则,学会换位思考,努力成为“90后”大学生的好朋友。4.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合理的交流、谈话机制当前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师生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巨大帮助。由于新媒体具有信息传递量大、传播速度快、跨时空等优势,因此“80后”辅导员要积极利用当前流行的微信、微博、人人等网络交流方式,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合理的谈话机制,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向“90后”大学生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联合学生社团组织,在社会实践中增友谊、共成长“80后”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来发展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社团是高校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其活动涉及艺术、体育、文学、理论学习、社会公益、学术科技等方面,“80后”辅导员可以以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为纽带,和“90后”大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彼此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三、结语“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已经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在开放、平等、自由这一新型关系的基础上,科学、创新的采取措施推动“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对于提升学校教学、教育水平,促进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存.亦师亦友,教学相长――“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山东青年,2012,(8).

篇10

我是农村女孩,小时候有听力,现在成了一个真正的聋人。我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很少说话,父母是文盲,有时他们有事对我说,总是大声地喊叫,可是我听不见。我很想和父母聊天,也很想为父母分担一些生活上遇到的麻烦事。请大家给我提供点办法。我该怎么办?

神龙

你可以教你父母学手语。如果他们不识字,你可以找一些实物,告诉他们这种手语怎么打。

斜风

女孩还能开口说话吧? 那就要主动多和父母说话,让他们多听听你的问候和你的想法,了解你耳聋这么回事,怎么改变交流方式,对你大声喊叫不行,要挥手、制造震动、要用一些表情和手势来补充交流。更重要的一点,要明明白白地告诉父母,女儿的耳朵不如以前灵敏了,但是心没变,和以前一样爱父母,还想和父母交流,分担生活。你和父母会慢慢地创造彼此都能接受和理解的沟通交流方式。

你在必要时或有重要的事情时,请可靠的朋友或邻居来用笔做记录,把父母说的话写给你看。你自己说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写出来,让别人把你写的话念给父母听(用乡音去念)。

农村子女要多帮父母干活,干完活,父母才能安静下来,耐心谈话聊天的。

心言手语

我不会手语,我是18岁时才变成重听的。想想,和家人的沟通真是越来越少了,到有重要的事时妈妈才会写满满一页纸的话给我。幸好,我能说,能表达我自己的意思。但是,还是感觉很心烦。

蓝唯梦静

真是没有办法了啦…只有你可以让你的父母多多学手势,文盲就文盲,你读过书,可以教他们嘛。

月光如水

不一定要学正式的手语,你和父母朝夕相处,完全可以以你们彼此熟悉且容易接受的手势来沟通,唇语也是个好办法。呵呵,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需要沟通某件事情时,情急之下想出来的沟通方式也可以在之后沿用。这样逐渐丰富起来的语言也是世上只属于你和父母之间的独一无二的语言,呵呵。

aya铃

虽然小时候得病我听不到了,可是知道我的父母经常会找时间陪我,听我乱说话,刚开始对自己这样自言自语感觉很奇怪,但是因为有父母陪着,他们没有刻意去学手语,而是写下来,这样交流对我来说很满足。因为他们的存在,所以我没有失去我的声音。

你的事,或许只有用肢体语言表达一下,慢慢地,他们自然会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的。

篇1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笔者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5~60岁,平均36.58±5.24岁,干预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平均37.05±6.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及时沟通交流,具体措施如下:

1.2.1 转变理念

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开展打破了常规功能制分工模式,护理人员要转变传统观念,应用整体护理程序,改变过往机械化流水操作法,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优质护理[4]。目前,护患关系日趋尖锐,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由此在优质护理过程中注重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常规被动护理,态度生硬,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简单回答,缺乏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均会极大程度影响沟通交流的效果,故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对沟通技巧的培训,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全程良好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

1.2.2 形象沟通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主动积极沟通,整洁仪表、面带微笑、礼貌用语,给予患者良好的首次印象,缩短护患距离;沉着冷静、步伐轻盈、动作敏捷,给患者安全感及信任感。

1.2.3 语言沟通

护患交谈是护患沟通最直接简便的方式,也是了解患者整体情况最直接的方法。在交谈中使用敬语让患者感到被尊重,亲切、和蔼的态度、微笑式交谈给予患者家的温馨感;在了解病情、询问病史、健康指导过程中,语言表达在符合伦理学道德原则和规范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性和谨慎性语言,让患者更易接受。交流过程中无需强调一次交流解决所有问题,将沟通交流融入日常工作中,时时沟通、处处沟通[7],动态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

1.2.4 护理操作沟通

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确保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由此,要加强护理人员内“质”的培训,不断学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和整体修养,在操作中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和患者有效地沟通,全面系统的介绍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赢得患者的信赖,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各项注意事项,达到沟通的最终目的[8]。

1.2.5 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护患沟通过程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详细完善的健康教育知识读物挂于每个病房,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阅读了解,详细的入院介绍能加深其对医院和病区的熟悉度。另外,每个科室要做好重要疾病病因、发展、治疗、预防等方面健康知识的宣传,可采用海报、健康手册、录像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9]。另外,每月工休座谈会也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设立意见本,让患者及家属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建议,让护患关系更为密切,每月调查护理满意度,了解此阶段护理质量水平。完善出院指导,个性化制定保健预防的注意事项[10]。

1.3 观察项目

统计分析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使用《沟通交流满意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交流沟通满意度,主要包括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 P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58份问卷,回收58份,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58份,有效问卷率100.00%。干预组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对交流沟通满意情况对比分析[n(%)]

3 讨论

篇12

学术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师生关系的定义众说纷绘。但众多定义中也有相通之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有“教”与“学”的关系,还有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传递、和灵魂的沟通。可以将师生关系定义为:教师与学生为了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如教与学、沟通与交流、互动与交往而形成 多角度、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2.目前大学教育传播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2.1师生对相互平等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急剧增加,知识视野也迅速扩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承认和接受师生间在能力、知识和经验等方面会出现对称和对等。大学中有的师生对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理解有误解,认为师生平等就是一切的平等,但实际是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不能等于师生是素质间的对等,即使是在教学信息化的条件下,也不可能存在“平等主体”式的师生关系。

2.2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影响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自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后,一些教师要担任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周课时量达20节的为数不少,教师很少有精力去和学生沟通,更不用说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同时,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关注度高,但到大学后,惯性的希望得到关注,对老师的期望值高,但事实却不能如愿,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渠道虽然繁多,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不积极主动去和教师交流,从而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交流。

2.3师生沟通的渠道在不断增多,感情沟通却越来越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话短信、网络交往等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并逐渐成为大学师生课外交往的主要方式。信息化交流渠道对然众多,但还是不能代替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实在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在言语对话中加上丰富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还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而QQ、微信这些交流方式只是对着冷冰冰的手机或电脑,无形中使师生感情淡漠。此外,另外,如今大学课堂上,教师一般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变得很少主动去参与教学,这就导致师生课堂极少或者难以交流,更难有思想上的碰撞或者心灵上的沟通。

3.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教育传播中师生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

3.1以人为本实施教育活动,实现师生关系的科学民主发展

大学中教师教育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温暖,体会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进取精神,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与启发,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学生思想意识中的问题,全面的,客观的,深刻的理解学生。这样教师赢既得了学生的爱和尊敬,又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2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化工具加强交流

虽然现在高校师生见面时间少了,但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仍然可以跨越地理空间的阻隔,增进师生沟通交流新媒体的诞生,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为师生间加强互信与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与课堂交流相比,网络交流具有独特的优势,师生间的网络交流因为摒弃了面对面的压力而更直接,因为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更及时,因为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交谈而更个人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群、QQ 群等,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建议,意见与困惑能快捷地传递给教师,同时还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膜,增进互信,通过组织引导群内同学的发言和讨论,教师还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篇13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 交流意识 培养

我们知道,要想让节目做的有声有色,必须要有互动和交流,只有这样才会让观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交流的过程中来。没有沟通的节目是缺乏生气的,是没有光彩的,作为节目的引路人-主持人在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积极有效的引导,会极大的调动观众们的参与热情,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的实现节目制作的作用-传达信息,丰富生活。

一、节目主持人交流意识培养的时代背景

在过去的节目制作中,我们经常看见的画面是主持人坐在屏幕的中央,然后滔滔不绝的讲解,在舞台的下面坐着的是一群表情呆滞、没有生气的观众,这样的节目是没有吸引力的,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观众没有丝毫的发言权,只能被动的接受主持人传达的信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不断的加快,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愈多,思想也是越来越活跃,人们已经不再愿意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是更愿意主动的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来,基于这样的理论认知,我们在如今的节目制作中就要额外的关心主持人交流意识的培养。主持人在节目的制作中占有主动,往往起着引路人的角色,如何让观众积极、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渲染现场的气氛,这就需要主持人借助各种手段不断的激发观众们的参与热情。

二、节目主持人交流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让观众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来,为了更好的实现节目制作的目的,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主持人要不断的寻求新的方式和手段,激发观众们的参与热情,让观众在没有心理顾忌的情况下,主动的接受主持人的观点,进而实现传达信息,塑造精神世界的作用。

(一)减少理解的障碍

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想要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希望通过优良的节目用真情打动每一位观众,让他们精神上受到感染,情操上得到熏陶。可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呢,在过去的节目制作中我们通常采取的方式便是生硬的宣讲,单方面的灌输,观众只是被动的接受。我们知道,这样的方式是没有成效的,一方面不仅没有达到节目制作的目的,另一方面反而会引起观众的极大反感,进而对节目产生排斥的心理。因此,为了扭转这样的尴尬局面,我们需要对节目的交流方式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的减少观众理解上的障碍,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

(二)丰富生活

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在生活中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例如:游戏、晚会、节目等等。电视节目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是如何借助节目的魅力实现这样的目的呢。我们知道,如果只是主持人生硬的灌输知识,难免会导致观众的厌恶,从而也就实现不了节目制作的真正目的。因此,寻求恰当的交流方式会让我们更好的传达感情,丰富生活。

(三)塑造三观

电视节目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为了陶冶人们的情操,更重要的还有不断的塑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的增强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人们更自由的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等等。可是如何塑造三观呢,这就需要交流的作用,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沟通,会在无形中实现让观众接受正确的思想理念,让他们有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生活,热爱生活。

三、当前节目主持人在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

为了改善当前节目主持人在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首先应该做的便是具体的分析当前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的扭转尴尬局面,实现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有效交流,进而实现节目制作的目的。

(一)主动权过大

我们知道,有效的交流过程需要主持人与观众的共同参与,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基础上,才会更好的把主持人想要说的话,想要传达的价值理念传递给观众。可是在当前的节目制作中,节目主持人所做的往往是一个人控制着整个舞台,自己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讲,不去关心观众的接受状况。这样的信息传达方式过于生硬,难以实现节目制作的目的。

(二)信息传达方式单一

为了丰富观众们的生活,我们在节目的制作中加入了更多的娱乐化因素,这样一来,会更好的激发观众们的兴趣。可是如今,在节目的制作中依然存在着传达方式单一的局面,主持人要么是一味的说,要么是借助屏幕毫无秩序的播放视频。其实在信息的传达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户外采访、现场问答、场外求助等等,这样一来,便会把我们的交流平台变得更立体,更生动。

(三)互动环节过少

在节目的制作中如何实现交流的自然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现场互动。现场互动会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也是节目中的主人,并且感受到节目就像生活一样,没有做作,没有虚幻,很真实,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观众们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与主持人的交流过程中,主动的接受主持人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一来,也就实现了节目制作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