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环境问题的小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的问题
(一)、我局历来高度重视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把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组员,指导和管理全市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同时,各级各类学校也成立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长为本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一名副校长主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
在加强机构建设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人,先后制定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办法》、《__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课间餐卫生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卫生安全管理责任书》、《__市学校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__市中小学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后勤产业服务也出现了新的管理模式,有小部分学校食堂由私人承包,但这种承包是在学校管理下的对内饮食服务经营,经营者直接对学校负责,接受学校和卫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学校均签订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安全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强了对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得到了上级教育和卫生监督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重视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把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每年都由市教育局和市卫生监督所联合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和营养学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卫生专业知识和营养配餐知识,有效构筑了食品卫生安全预防体系。据检查,目前大部分学校学生食堂的食谱搭配比较科学,省一级学校食堂每天供应的菜谱都有18至20个,一般面上学校食堂的菜谱有10个左右,鱼肉蛋豆及各种蔬菜可算丰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菜式。因此,只要学生经济允许,懂得营养搭配,在学校食堂就餐不会营养失衡,不会对学生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三)、密切联系,加强合作。我局经常与食品监管部门联系,自觉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共同加强对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严把食品安全关。严格执行卫生部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各学校食堂必须具备卫生许可证方可进行经营,杜绝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把好餐饮从业人员的入口关,凡进入学校食堂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每年一次的健康检查、持有健康证和进行相关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食堂食品的加工和操作严格按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建立各岗位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定点采购和索证制度,建立食品验收检查登记制度,设立台账薄,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储存关和操作关。加强防潮、防虫、防鼠等三防设施的建设。食品盛用具和餐具按规定严格清洗和消毒,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每学期开学,我局都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列入开学教学督导检查内容之中,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纳入学校的目标管理范畴,作为领导年度考核的内容和学校评级的考核目标。每年都联合卫生局有针对性地对全市学校食堂进行了两次大检查,使我市学校食堂管理规范化、效果好,实现了学生安全、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目标。
目前,学校食堂的硬件建设不够完善,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加大对食堂硬件建设的投入,严格按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进行管理,进一步做好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搞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密切与卫生部门的合作,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一、行政效能监察在优化发展环境中的实践应用
以行政效能监察手段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根据《行政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突出监察工作特点,综合运用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惩戒决定权,从以下几方面整治行政机关中存在的作风和效能问题:
(一)认真受理效能投诉。受理投诉是监察法乃至宪法对监察机关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监察机关维护老百姓权益的基本体现。因此,必须完善投诉制度,把受理群众的效能投诉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专门和经常性工作。首先,要建立受理机构完善投诉网络。由于效能问题投诉一般涉及各部门具体的内部管理,因此不仅纪检监察机关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抽调专职人员受理群众的有关投诉,还要组织和督促政府各部门设立投诉机构、投诉电话、信箱或网上邮箱,明确负责人员,并向社会公布,形成受理投诉的网络,保证群众投诉得到及时落实。其次,要建立快速反应的受理程序和处理机制。行政效能投诉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所反映的问题一般比较具体,时效性强,如果解决不及时,就会失去意义。因此,必须建立不同于其他投诉的受理程序和处理机制,简化环节,体现简便、快速、高效的要求。同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对投诉进行分流处理。对于比较典型的投诉件,由监察机关直接调查核实;对一般投诉件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并督促承办部门按时办理并报结果。第三,要搭建投诉平台。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合力,开展“政风行风热线”专栏、电视现场对话会等活动,引导群众投诉,强化对政府部门和行业窗口单位的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构建政府与群众直接交流的信息平台。既可以提高投诉的质量和可查性,又可以加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效能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树好单位的形象。
(二)主动开展专项检查。要重视运用好检查的手段,主动围绕机关作风和办事效率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发现薄弱环节,纠正错误行为,树立先进典型,提出监察建议,促进机关作风的好转和办事效率的提高。从工作实践看,检查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检查机关效能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政府部门的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服务承诺制、全程服务制等机关效能制度,是行政效能监察的重要保证。这些制度落实得好,企业、群众办事就会大大方便。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经常检查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尤其要检查办事的程序、环节和时限等是否符合规定,以促进工作制度的真正落实。二是检查优化发展环境有关优惠政策或服务承诺的兑现情况。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了旨在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的优惠政策或服务承诺。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检查这些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三是检查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从实践的调查情况看,在当前机关作风和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中,服务态度差是群众最不满意、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要采取明查暗访、问卷调查、组织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经常检查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问题,摸情况,敲警钟,发现问题认真处理。
(三)严肃查处典型问题。一直以来,机关工作人员对效能问题的危害性认识很不够,有的人认为:只要不贪污、受贿、腐化,办事慢一点、态度差一点算不了什么问题,犯不了什么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效能问题仅靠一般的号召、教育和检查是不够的。行政效能监察的效果和力度如何,关键在于能不能抓住一些典型严肃处理。不下决心查处一些典型,就不足以使机关工作人员产生思想震动,不足以取信于民,不足以端正风气。信丰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运行一年多来,多次查处了一些行政乱作为、“吃拿卡要”、不依法行政、工作方式粗暴等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对有关人员分别作出通报批评、效能告诫以至纪律处分等处理,并抓住典型在新闻媒体上曝光,既严肃查处违纪问题,又广泛宣传教育,较好地起到了“惩治不作为,纠正乱作为,鼓励有作为”的作用。
(四)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解决行政效能问题,从根本上说,要改革政府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因此,效能监察要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在加强事后查处的同时,重视推动行政管理的制度创新。首先,要改进行政程序,促进依法行政。深入研究哪些办事制度存在漏洞、哪些办事条件的设置不合理、哪些办事程序和办事环节可以简化、哪些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等等。其次,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高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加强审批监管。这些任务的落实,将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第三,要推进政务公开,促进透明行政。要借鉴美国、瑞典等国家的做法,通过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政务公开的原则、范围、方式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公民个人所享有的要求了解政府所掌握的有关其本人的资料的权利,强制推行政务公开。
二、以效能监察手段优化发展环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机关作风和效能问题点多面广,而且,有的情况还会触及行政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为了保证行政效能监察手段的有效运用,实践中要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一)找准监督重点,解决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前实际,行政效能监察的内容和标准应当定位在以下方面:一是监察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是否依法履行职责,对管理对象制定措施、做出决定是否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二是监察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是否依法公开了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密切相关的事项,是否做到决策民主、办事公开;三是监察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是否按规定或承诺的时限完成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四是监察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完成的工作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及取得预期效果;五是监察有关行政效能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科学并得到有效执行;六是监察涉及多个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运转是否协调、有序、规范;七是监察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是否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了优良的服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84-02
一、当前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种主要方式
自建方式: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院校自筹资金,自力更生,自主经营管理。这种方式也是当前各个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类型,有利于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实训,易于依托专业形成校办产业,是实施产学研结合较好的建设方式。
校企共建方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利用环境艺术设计企业的厂房等设施设备,在企业建成顶岗实习实训基地。这种方式贴近生产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引资援建方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利用引入国内外资金建成实习实训基地,基地建成后多以资助企业命名,为该企业委托培养学生或由该企业优先挑选毕业生到该企业服务。这样首先提高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其次解决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订单培养方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协议。以合同确定用人单位为学校相关专业顶岗实习基地,这种形式多属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范畴。
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资不到位,制约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国家和省级财政高职教育经费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在一些地(市),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设立仍存在困难。调查表明,在实训基地建设总经费中,院校自筹经费占80%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配套投入仅占20%。投资不到位,影响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投资不到位还表现在实训室建设前期硬件投资过猛,后续软件及管理资金不足,这种虎头蛇尾的投资方式大多表现在专业实训室初建或者上级单位考评检查的时候最为明显。
(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办学自进一步扩大,使得各级各类院校争建同一类实训基地的现象比较突出,其原因之一是基地建设规划统筹不力,浪费了有限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为加强高职教育发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省级高职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增长,但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没有统一的规划审批机构,分头申报,分头审批,分散重复建设实训基地的情况非常普遍。此外,在教育部门或院校自身内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难于统一规划,存在同一区域相同专业、不同专业相同实训项目的实习实训基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实训基地结构不合理,管理体系不健全
环境艺术设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没有按照市场要求和行业接轨,存在实训基地结构不合理,程序和流程混乱,造成学生在实训上某些环节缺失,不能起到真正与市场对接的目的。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如实训设备的使用;实训项目的引入、实施以及后续的跟踪服务及反馈;教职人员的酬金分配课时计算等。
(四)“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考核学生手段过于老套
没有一套系统的实训手册或符合本专业的实训教材,一些教师和教材还停留在原有基础上,知识更新慢、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同样影响了实训基地的发展。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建设实训基地和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导力量,但一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多是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改行教师,虽有部分教师是专业院校毕业的,但大多都忙于教学而缺少生产实践、经营管理的实际经验,因此很难适应学生技能训练工作。考核学生的手段还停留在学生完成作业,教师给个分数的老套办法上。没用以行业要求为标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基础上,从整个的实训过程和环节多导师综合评定,这样的考核办法最终将流于形式。
(五)真实实训项目匮乏,模拟训练不切实际
真实项目的引进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其中包括政府、院校、系部和全体教师。如果将引进项目完全推到指导教师身上显然不切实际。只有真实的项目才能真正的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才能使实训基地真正的有意义,是基地的灵魂所在。模拟项目源于真实项目,模拟项目是按真实项目严格操作的“准”真实项目,这样的模拟才能起到对真实项目的辅助演练作用。任何一个项目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所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就成为实训基地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完成项目缺乏团队合作,进入企业这种不足就会显现出来并且直接影响到本职工作。
(六)校外实习基地不稳定,对学生操控乏力
此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稳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式单一,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式”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各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是“合同式”,仅能依据合同安排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年度间基地单位变化较大。由于各种原因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后院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习表现、实习效果以及该生的生活和安全情况都难以掌握和了解,这也是校外实习基地的问题之一。
三、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解决办法
首先,应统筹规划,增加投入,加快公用实训基地建设。明确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职责,强化市(地)级政府在实训基地建设中的统筹功能,统筹规划区域内政府、行业举办的实训基地规划建设工作。
公用基地建设的运作方式:一是共同投入,合作建设。利用企业现有设备资源,通过国家高职教育专项资金投入。更新和改善企业设备设施,满足企业设备更新换代需求,教育部门与企业签订基地使用合同,保障共建后的基地长期接纳学生实训使用。二是成本分担,优先供给。对于急需环境艺术专门人才的企业,争取他们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和设备设施接纳学生实训,把对学生的实习培养成本分担给相关企业,实习学生毕业时,该企业优先选用。三是产教结合,资源统筹。选择一些办学条件好,或拥有相当规模校办企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给予适当扶持建设本专业的学生实训基地。
Abstract: With the urgent demand of the economy, environment, health and many other factors, green building is in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variety of building eco-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s promot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环保工程,它兼备了节水、节能、节地、减少环境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充分体现在其所有的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 绿色建筑首先应该具有节能、环保和可循环三个特征,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的最低污染下,强调建筑的人性化、舒适化、健康化。
一、绿色建筑的涵义及设计内容分析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同时,它也是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下,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协调人、 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寻求创造性生态建筑环境的途径和设计方法。体现人、建筑环境与自然生态在“功能”方面的关系,也就是生态平衡与生态建筑环境设计和“美学”方面的关系,即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寿命周期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后续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低耗、无害的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要有一个全时间段的估算,建筑初期投入可能很低廉,但是运营成本可能会很高。
(二)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筑业南也不能延续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建筑发展模式,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才能适应现代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的需求。不然,将会在建筑领域再次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三)满足建筑根本功能需求
保证使用者的健康是最基本的要求,节约不能以牺牲使用者的健康为代价。“适用”强调的是适度消费的概念,决不能提倡奢侈与浪费。高效使用资源需要加大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比如智能建筑,通过采用智能的手段使建筑在系统、功能、使用上提高效率。
(四)强调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四节一环保”即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资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关键。“少费多用”做好了,必然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三、加强绿色建筑设计
(一)建筑选址
建筑的选址是设计前首要考虑的问题,建筑选址遵循的是“争取日照避风建宅”的原则。 因此,选址要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物、地貌、主导风向,合理布局建筑物。建筑基地应选在向阳的地段上,为争取日照创造先决条件,而不宜选择在山谷、洼地等处,因为冬季冷气流易在凹地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建筑所消耗的能量就会相应地增加。通常建筑选址所应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尽量选择便于利用自然能源的地段。一旦选定建筑的建设地址,对建设地段进行现场设计是保证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必要条件,只有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建筑才能称得上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现场设计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绿色建筑现场设计的基本原则为:
(1)尽量减小现场的热岛效应,使绿地面积尽量最大化。
(2)现场设计要保护现场的生态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
(3)要尽量少的干扰现场的水源系统,尽量减少现场因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尽量减少使用自来水进行浇灌。
2、尽量在已经城镇化的区域内,具有必要的城镇基础设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3、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距离要短,方便人们步行去乘坐公交。
4、避免选择生态敏感区域,以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二)布局设计
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在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捷的同时,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种环境下,绿色建筑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实践应用。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的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建筑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个好的建筑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场的资源来改善室内的环境质量。采用以下措施可使建筑的布局得到优化:
1、根据当地的纬度和主要风向,对建筑物的朝向进行优化,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他形式的自然能源。
2、仔细划分建筑内的使用功能区,使不需要窗户的功能区域尽量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使具有相似使用功能的功能区域尽量位于同一区域,以利于建筑物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
3、使用现场已存在的树木或其他植物来减少建筑的热负荷。
4、利用已存在的地形作为建筑的围护结构,可以减小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三)形体设计
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系统不但是节能建筑的必要构成条件,更是地域性建筑特色的本质表现。建筑形体和室内空间的热能耗有着密切关系,而建筑热工性能又是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筑热工性能是通过“建筑体型系数 = 建筑的外表面积 /建筑体积”而计算出来的。建筑体形系数小, 则建筑比较规整, 可以减少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通过外界而的热工损耗, 反之体型系数大则便于组织自然通风。合理把握建筑的体型系数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建筑单体设计中可引入别墅理念,利用别墅造型中屋顶、门窗、 阳台、线角等。建筑饰面肌理丰富多样,完美的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的特点,更能够表达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朴实原则,而且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来建构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设计中,应该打破传统住宅板楼给人以单一的行列式的印象,利用变化的坡面争取阳光,减少进一步渗漏; 在窗户、阳台造型设计中,可利用大块玻璃为室内补充阳光;在坡度的选择中尤其注意到住宅日照问题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利用框格、门窗多样统一的变化手法创造类似别墅的建筑语境,给人亲切、宜人、舒适的心理感受;在建筑外墙的处理上,可运用面砖大小、排列方式、颜色有序渐变等手法形成对比、和谐统一的感觉,能够强化建筑外立面的适居性、亲和性、自然性。
四、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选之路,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1、缺乏绿色建筑的意识和认知。2、缺乏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平台。3、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4、缺乏严密的行政监管体系。5、缺乏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绿色建设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府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首先由开发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绿色建设方案及设想。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初步审查后将该项目备案,然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跟踪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并根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绿色性能的综合评价,将结果分成不同的等级。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对称信息下的市场选择获得应得的投资回报。
五、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应树立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增强政府政策扶持等有效的发展建议,使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走上一条环境和谐、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根据上述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我县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以提高环保服务水平为核心,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把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一段时间里,全县范围内将有一大批新建项目。为此,我们环保部门要主动抓住机遇,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积极服务、主动介入项目前期。以“两年”工作为契机,大力支持技术含量高、低污染排放、对地方贡献大的项目。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帮扶力度,主动上门服务,主动与上级环保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帮助跑项目,鼓励重点企业向园区集中。帮助现代园区医化企业提升装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
(二)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多为企业着想,多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优化审批程序,完善一次性告知制度,对符合产业政策的轻污染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力求在最短工作日内办理。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管理水平,并对近年来省市县审批的项目进行梳理,改变重审批轻管理的观念。
(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完善局中层以上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指导、帮助企业开展工艺改进、污染防治、政策宣传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对环境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后果的,可以教育为主,不予行政处罚;对主观上存在偷排直排等违法企业,要从严查处。帮助企业做好各种监测,提供技术服务。同时,通过监测,帮助企业查找产生相关污染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二、以污染物减排促生态环境承载力提高为导向,努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深入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削减和防治污染物排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加快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充分利用环保倒逼机制,加快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步伐。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杜绝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批建不一、批小建大等环境违法行为。会同县工艺品协会,推进工艺品企业环境污染整治,确保2010年完成市级重点监管区的“摘帽”工作。督促工艺品城做好“三同时”验收的前期整治工作,开展工业园区的规范化整治。二是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坚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在医化行业、规模上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改善管理,从源头上削减污染。
(二)加大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力度。编制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年度方案。深化医化行业整治,巩固150家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成果,重点抓好未完成整治任务的49家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全面规范企业废水排污行为。
(三)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执行总量替代方案,从严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努力实现增产不增污。
(四)突出主要污染物减排。一是健全污染物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任务,加快普查成果总结开发和利用。帮助督促企业建立污染物增量、减量、变量“三量”账。二是大力推进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和热电厂的正常性运行管理,完善减排支撑材料;加强工业废水入管论证管理;督促重点污染企业设施规范运行。配合建设部门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率。推进横溪、白塔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帮助做好县垃圾填埋场环评审批。三是严格监督管理。加强对工艺品城、现代、永安、城南、下各创新等园区的环境监督检查,使用好维护好在线监测设施,落实好重点企业减排责任,控制排污总量。四是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排污申报,拓宽监管面。同时,扩大排污许可证发放范围,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规范排污行为。
三、以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进程
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进程,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县域形象和品位,我们将把生态县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有效的载体和抓手,作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来抓,力求改变农村环境保护严重滞后的局面,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
(一)宣传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创新宣传方式,做好“六·五”世界环境日及“节能减排”等主题宣传活动,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和千家万户。对重点企业环保员进行培训,开展环保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活动,营造生态县建设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生态系列创建力度。筹备召开全县生态县建设工作会议,加强对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生态县建设完成情况督查。大力推进生态县、生态村镇创建,确保建成1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市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村,30个县级生态村,完成创建11个生态示范点。积极开展绿色系列创建,争创环境友好企业、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等绿色系列细胞工程,力争建成5个村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并对前三年用于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生态专项资金进行现场核查。
(三)大力培育生态经济。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狠抓优势产业培育,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发展。促进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有机食品基地的发展和认证。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推进括苍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促进生态林业发展。
(四)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包装,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力争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鼓励政策。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继续推进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治理工作。严防污染行业向农村转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高乡村污染防治水平。
四、以环境综合执法为手段,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强化环境综合执法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全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最有效的手段。
(一)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一是完成“三废银”回收行业的整治。开展“三废银”回收业环境污染的专项整治行动,主动邀请人大、政协进行监督检查,加强与部门、乡镇联合执法机制和重大案件通报督办机制,形成综合执法局面,确保完成市级重点监管区的“摘帽”工作。二是加强执法监管。加强对城南、现代、工艺品城等区域、医化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执法监管,重视解决石材加工行业的污染问题,对敏感企业定期排查,消除环境隐患。三是创新执法方式。根据省市要求,积极开展飞行斩污、环保后督察等专项行动,逐步规范排污收费行为,依法行政,完成处罚和排污费征收任务。加强案卷审核,努力提高案卷质量,增强行政处罚的严肃性、时效性和公正性。
(二)处理好群众投诉工作。畅通投诉渠道,规范环境程序,注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的解决,继续完善局领导包案负责制度。积极办理人大、政协提议案。
(三)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增加巡查频次,对饮用水源地不法排污行为严加打击。加强对西岙水库、北岙水库等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四)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应急设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督促企业建设应急设施,并加强突发性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
五、以环保能力建设为保障,不断夯实环保工作基础
对初中生实施思想品德教学,培养他们的使命感与职责感,让他们从小建立对待生活、世界、道德的正确想法,树立崇高的理想及抱负,立志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长久以来是教学者共同奋斗的目标。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遵从新课标理念,仔细钻研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提升途径,以期可以改善教学。
一、精心切入新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课程。我们的教育对象及内容是活的,当然,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是活的。所以,老师必须采用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仔细钻研教材内容,精心备课,必须要精心设计开课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语能够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像一把打开新课的金钥匙。因此,每上新课时,我会利用漫画、小品及故事等不同的方式作为新课切入点,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致,使他们更快地投入学习中。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时,我拿出一幅《该找谁》的漫画导入新课,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说一说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什么?我们应当如何阻止这些现象的发生呢?采用漫画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探索为何要规范经济行为及应当如何规范经济行为等法律问题,让学生的兴趣促进优良的教学氛围。这样教学,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更好地提高教学
效率。
二、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小栏目”,让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启发式教学法也得到广泛应用。其强调了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发表独特见解,从不一样的角度思考问题。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有许多名人名言及小知识等参考资料,而且还有“想一想”及“说一说”等小栏目,内容丰富多彩。因此,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小栏目,给予学生更多发挥思维的空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进而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
例如,学习《法律保护我成长》这一课中,在讲到“营业性歌舞厅、酒吧、网吧等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不可以让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时,我结合生活中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分组讨论:“为什么不让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呢?进入舞厅又对未成年人有哪方面的危害呢?”设置此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经过讨论问题,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引发他们想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欲望。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各自发表见解,有的学生说:“进入此类场所会对学习造成影响”;有的学生说:“会添加家长的经济负担”等等,由此可见,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小栏目”,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而且可以指引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搞好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行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处理现实生活问题的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而自主学习。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授课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增强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例如,在学到“环境保护”这一知识点时,我让学生通过学习清楚了解到保护环境是中国每一位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那么,初中生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针对此问题,我举行“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独自搜集资料及图片,从而增强他们思想品德意识,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增强实践教学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结合教材内容,并且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通过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论证,进而提出符合实际的治理环境的建议。经过教学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四、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规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乏味感,因此,老师必须要重视授课的方式。
1.采用幽默的语言授课
老师在讲授概念及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千万不要平淡无奇、单刀直入,而应当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老师可选取幽默故事抑或是漫画等内容导入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2.讲理论知识时,分析要简明、清晰
老师讲授理论论证知识时,应当利用生活中的有趣案例,如此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更透彻理解理论概念,使分析过程变得简明、清晰。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为了提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老师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图表分析等方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及形象性,将他们的视觉、听觉得到有效应用,强化学生学过的知识,并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五、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通常处于一种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讲授为主,极少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探究的机会,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这样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智力得不到发展。在新课标的变革下,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依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联系实际生活,要求学生自主观察、感受及体验,老师还需重视对学生的思维、感情及行为方式的培养。因此,老师需更新以往的教学方式,发挥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尽可能发挥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如热门新闻、名人趣事等),将思想品德教学处于广阔的现实社会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他们切实成为学习中的主角,在参与学习中获得体验,在创新中获得发展,以科学的态度实施创造性教学。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一定要进一步优化。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立足改革。这样,我们的教学方法才会更新颖、更丰富。作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我们担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一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才重任。为了更好地完成此任务,教师一定要立足改革,走出误区,重新建立思想品德教学的新形象。虽然路程很长,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持续实践、持续探索,则必然可以改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不良方面,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这门课程的德育及智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胡学俊.浅谈对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尝试[J].成功:教育,2010(10).
一、20*年环境执法与应急管理工作进展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区环境执法工作在自治区环保局的正确领导和环保部环监局的指导支持下,按照全区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和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的要求,全区环境监察战线的同志们充分发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精神,切实履行职责,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不断加大全区环境执法力度,环境监察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全区保持主要污染物“双降”和保障北京奥运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自治区政府、自治区环保局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下,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巩固整治成效为目标,集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后督察。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环境监察部门联动,对20*年以来的151件典型环境违法案件逐一检查、督促整改,121件环境违法问题得到全面整改,其余案件也基本办结。二是以促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为目标,对全区已投入运营的3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整体运行情况、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运行负荷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21家污水处理厂提出整改要求,提高了污水处理厂运行率,有效减少COD排放量。三是以保障北京奥运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监管。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5个重点防治区域内的电力、造纸、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以及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内空气、水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对重点控制区内脱硫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和未按期安装脱硫装置的7家电厂8台燃煤发电机组一律责令停产整改,对历年来群众反映强烈或大气污染防治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企业采取了限产限排和关停等措施。在保障北京奥运环境质量工作中全区有6个集体和16人受到了环保部表彰。四是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对我区黄河、海河、辽河及松花江流域内2007年以来新、改、扩建的工业项目进行了检查。20*年环保专项行动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56181人次,集中检查企业2万余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302件,关停环境违法企业41家,对各类环境违法案件下达行政处罚金额2367万元(其中自治区本级行政处罚款404万元),解决了一批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的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促进了全区环境质量的持续好转。20*年全区主要城市二级以上良好天数平均达到322天,比上年增加10天,特别是一级良好天数平均增加30天。全区重点监测的40条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4.2%,比2007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全区12个上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的城市中,排除天然本底偏高所导致的水质超标情况外,各城市饮用水质100%达标。
(二)排污费征收进一步规范,排污申报工作步入正轨
一是全区12个盟市,满洲里、二连浩特市已全面使用软件进行申报,向环保部环监局上报了20*年度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费征收季报、年报表,排污申报工作步入正轨。20*年全区排污费征收完成7.06亿元,较上年增长25.6%,其中自治区本级征收2.02亿元。
二是调整了我区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由过去的0.63元/公斤调整为1.26元/公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宁可缴纳超标排污费,也不愿治理污染”的问题。
三是对全区12个盟市,满洲里、二连浩特市2007年度排污费征收情况和81家重点减排企业开展了稽查工作。经稽查,全区各盟市级重点监管的排污单位共612家,进行排污申报的企业573家,未申报的排污单位39家。盟市级环境保护部门核定排污费4.09亿元,征收2亿元,欠缴2.1亿元,征收率为48.9%。围绕全区减排中心工作任务,对81家重点减排企业进行了稽查。其中43家电力企业排污费征收率为41.88%;6家水泥企业征收率为16.03%;3家钢铁生产企业征收率为33.24%;3家造纸企业征收率为59.58%;5家焦化企业征收率为26%;其他21家企业征收率为63.64%。对此,按照环保部关于排污费征收稽查工作的有关要求,向盟市环保局下达了《排污费征收稽查处理决定书》,对欠缴2007年度排污费进行了限期追缴,纠正了在排污费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以矿山、畜禽养殖整治为重点,生态环境监察取得新进展
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以矿山及尾矿库专项环境执法检查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检查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生态监察工作。一是开展了矿山及尾矿库专项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矿山开采企业1034家。依法处理了存在未批先建、未执行“三同时”制度、破坏生态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矿山企业221家,并对问题较为突出的6个盟市36个矿山企业进行了抽查。此次专项检查,共关停企业84家,退出自然保保护区企业8家,35家煤矿企业进行了生态恢复工作,其余正在积极进行整改。二是开展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检查。全区共出动检查人次1333次,检查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27家,其中35家规模化养殖场已经办理环评手续,有10家规模化养殖场已补办环评手续,其余的责成尽快办理;建有污染治理设施的65家,通过专项行动新建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53套;已开展排污登记的有57家,已办理排污许可证的有3家,收缴排污费4.9万元。通过专项检查,基本摸清了自治区境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是经过积极争取,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被环保部列入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单位。
(四)加大资金争取和投入力度,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至20*年底,全区环境监察机构共有119个,在编人员达到1474人,办公面积1.36万平方米,环境监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标准化建设水平稳步提高。20*年共申请到国家资金3733.6万元,自治区自筹资金1158.15万元,新配备了51辆环境执法车,新增环境监察执法设备220台(套)。全区已有21个监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其中各盟市支队达标率为35.7%,比去年提高21.5个百分点;旗县区大队达标率为17.4%,比去年提高7.7个百分点。二是加强环境监察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持证上岗水平。全区参训人数累计达到732人,全区环境监察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47%,比去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并对全区环境监察人员执法证件进行年审,共审核监察证件1362个,办理新证60个。
(五)排查治理环境风险隐患,应急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全面整治环境风险隐患。全区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218人次,共排查存在环境风险隐患重点行业的770家企业。经排查,共有80家企业存在环境风险隐患,其中26家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隐患。对这些风险隐患企业一对一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12月初自治区政府分三个组进行了督促检查,引起了各级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将环境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开展了矿山及尾矿库专项执法检查,依法处理221家矿山企业,确保了全区环境安全。二是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发生后,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和奶站的日常监管和排查,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和防范工作。按环保部的要求,对乌梁素海“黄苔”突发事件的进行了环境应急调查工作。20*年我区仅乌梁素海的“黄苔”事件被列入一般突发环境事件中。三是受理各级督办环境案件、群众举报案件387件,办结377件,办结率97.4%。其中“12369环保热线”受理案件285件,办结277件,办结率97.2%;接到环保部督办案件102件,结案100件,办结率98%。
(六)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平台建设,启动数字化环境监察
20*年我区数字化环境监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自治区与12个盟市在线监测网络平台全部投入运行,第一批已有202家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安装数采设备337台、视频设备138台,实现联网企业126家,形成了“数据、视频、工况”三位一体的现代监察模式,环境监管进入了数字化新时代。全区污染源在线监测网络的建成大大提升了环保部门的日常环境监管能力,使环境保护部门能够实现24小时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控。为进一步加大对环境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以统一、协调、高效为原则,积极摸索规律,创新工作机制和体制
一是较合理的界定和调整了行政法规执法权限,实现环境规划权、行政审批权、行政许可权与执法监督权的相对分离,进一步整合了环保部门各职能部门的现场执法监督权并由环境执法监督机构统一行使。二是逐步理顺了环境执法监督层级权限,拓展了环境执法监督领域。自治区级监察机构事权兼顾宏观与微观,市级及以下机构行使具体执法监督权,将执法权力下放到地方,转移执法重心,突出事前和事中执法监督,促进执法监督关口前移,从侧重于工业污染源的执法监督向整个生态系统拓展,积极探索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保护等领域环境执法监督的途径和方法。三是进一步加强了环境执法稽查工作,建立和完善了自治区环境执法监督网络,加强了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环境监察机构上下互动,逐步建立起巡查、直查、稽查、后督察制度。四是健全与各相邻省、自治区环境监察机构的协作机制,探索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形成执法合力的新路子,有效遏制了发生跨省界、跨辖区污染事件。20*年8月份,*监察总队与宁夏环境监察总队联合执法,较好的解决了鄂托克前旗造纸厂涉嫌污染宁夏盐池县地下水问题。加强与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司法机关配合与协作,通过优势互补,加强宣传工作,执法效果明显。五是积极引导企业守法自律,积极推动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鼓励企业树立预防污染、自主守法的理念。
(八)强化督查,促进环保决策措施落到实处
自治区新组建了东、西部环保督查中心,新增编制20人。各督查中心在重点环境案件督查督办,突发环境事件指导,促进自治区环保局决策部署落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治区西部督查中心累计出动574人次,对西部“小三角”地区(乌海市三区、棋盘井、蒙西、乌斯太工业园区)、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共二十一个旗县区进行调研,摸底了解情况,并专项督查了乌海市“区域限批”的企业。共检查企业790余家次,发现有220家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促进乌海市限批整改工作扎实推进。西部督查中心制作了以“违法排污触目惊心,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为主题的图片展板,在乌达区、海南区组织召开环境警示教育座谈会,对违法排污企业公开曝光,引起强烈反响。对辖区内2家挂牌督办企业进行后督查,如对环保部挂牌督办的伊泰公司纳林庙二号井村民饮水问题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问题,经四次现场督查,存在问题全部得到整改。
自治区东部督查中心对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进展和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督查,2次到项目现场进行督导,协助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了规划治理项目的落实。东部督查中心派出两个督查组历时两个月,行程1万多公里,对辖区内118家国控、区控工业企业进行了摸底性调查,建立了重点工业企业环保基本情况信息档案。东部督查中心先后5次组织开展了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公路和矿山生态调查等工作。
回顾20*年,环境执法与应急工作成绩斐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信任、充分支持的结果,更是我们全体监察干部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甘于奉献、善于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全区1500名环境监察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监察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尽管20*年全区环境执法与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区环境执法与应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存在政令不畅通的现象。一些盟市贯彻执行环境监管工作力度存在层层减弱问题,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现象依然突出。有的盟市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工作有死角。部署的工作拖沓,不按时完成,有的敷衍了事。如部分盟市不能按时报送环保专项行动的有关报送材料,有迟报、漏报和未按统一格式撰写阶段性报告等问题。
二是环境应急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亟待加强。全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不少地方重视不够,没有将其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内部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一些盟市重事中应对,轻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安全隐患排查不力,风险隐患源不够全面,同时对企业应急工作指导监督不细不深,整改措施未能完全落实。个别盟市应急值守形同虚设,还有信息报送不及时,迟报现象比较突出。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责任不明确,应急处置物资未落实。部分企业整改任务受多方因素影响,环境风险隐患仍未消除。
三是环境监察能力建设需加快。我区地域辽阔,执法成本较高、难度较大。执法与应急管理能力总体呈“倒金字塔”结构,自治区高于盟市,盟市高于旗县区,处于一线执法的县级监管能力最薄弱。各旗县虽然都成立了环保部门,但是硬件设施短缺、执法装备水平较低。全区80%以上的环境监察人员未纳入公务员序列。一些盟市对环境执法和应急管理人员进口把关不严,懂业务的进不来,不懂业务的挡不住,对工作产生不利影响。12369环保热线开通率仅为64%,目前全区通过标准化验收的环境监察机构21个,通过率1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各级环境执法和应急管理机构普遍存在环境监察编制和人员不足,基础设施、执法装备水平不能适应当前执法工作的需要的问题,急需加快推进全区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
四是排污费征收不足额。2006年至2007年全区共核定排污费14.82亿元,而实际收缴9.32亿元,欠缴5.5亿元,征收率为62.9%,盟市和旗县的征收率更低,分别为61%和31%。20*年对盟市排污费稽查发现,有的盟市部分排污单位未申报,有的盟市排污费征收率偏低。部分盟市在排污收费上存在地方保护、企业拖欠、协议收费和人情收费的现象,在排污费使用管理等方面挤占、挪用等现象相当普遍。
五是新的形势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已成为当前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主要任务,大规模集中投资建设压力剧增,且在全区建设项目中,“两高一资”的项目比重较大。我区GDP连续7年全国增速第一,产业结构以资源型和重化工为主,造成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增长较快。新建大型化工、冶金项目即将投产试车,潜在较多环境风险隐患。20*年,鄂尔多市、乌海市接连发生氯气泄露事件,乌梁素海发生黄藻事件,环境事故进入高发期。一方面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环境执法外部干扰多。这些给环境执法监管与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新的挑战。
我们必须正视和重视环境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强各项工作,积极探索一条代价小、成效大、全方位防范、全过程监管、以加强环境执法与应急管理工作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新道路。
三、创新思路,全面做好2009年环境监察与应急管理工作
2009年是我区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冲刺的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在全国环境执法与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部署了10大类28项工作,今年的环境执法与应急管理任务十分繁重。2009年环境执法工作要以“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廉洁执法”为主线,以促进污染减排为中心,加强环境执法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日常环境监管、环保专项行动、排污费征收、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探索建立环境应急管理新体系,积极推进应急管理规范化,推行应急综合管理,要重点抓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妥善处置和积极防范、环境风险排查、建立专家库等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根据2009年全国环境执法与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今后几年专项行动还将继续开展。昨天上午环保部等国家8部门召开了2009年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今年专项行动的重点是: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后督察;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和污泥违法处置问题;查处“两高一资”行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开展钢铁行业、涉砷行业专项检查;督查松花江和黄河等重点流域整治情况;保障国家60周年大庆环境质量专项检查;开展煤质检测专项检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自治区政府将于近期印发全区专项行动方案,我们要将专项行动作为执法工作的品牌,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各级环保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向政府报告,协调成员单位,制定各自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下午,要对我区环保专项行动方案进行讨论,希望与会代表提出积极的意见建议。
(二)以减排为中心全面加强日常监管
主要污染物减排是当前全区环保工作的中心任务。自治区提出2009年力争完成“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二氧化硫完成“十一五”目标的80%以上。今年共安排减排项目460个(其中结转项目151个)。全区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减排工程以及“双十二条”措施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减排成果能否巩固,日常监督检查尤为关键,这关系到污染物减排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全区环保工作的大局。
各级环保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围绕减排中心工作,全面加强日常监管。
一要严防已关停的“两高一资”企业死灰复燃,同时防止一些地方和企业借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之机盲目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要加强重点减排工程建设的日常监管。加大对已建成的重点污染治理设施的监察频次,确保正常运行。加大对元宝山电厂、丰镇电厂、通辽电厂、达拉特电厂4家电厂的10台未上脱硫的机组的督查力度和频次,促使企业尽快建成脱硫工程,尽快形成污染治理(减排)能力。
三要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防止企业因利润下滑而停运污染治理设施,保证已建成的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加大对使用高硫煤电厂、擅自停运污染防治设施、超标排污、偷排偷放污染物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行政处罚工作。
四要按照《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察系数核算办法(试行)》(环发[2007]194号)和《*自治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现场核查工作实施方案》(内环办[20*]159号)文件要求,开展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察系数核定工作,要做到数据准确、信息及时。
五要加大对新开工建设项目的监察力度,规范对新开工项目的跟踪检查、备案工作,认真实行季报制度,各盟市每季度报送新开工项目情况,做好建设项目验收检查工作。严厉查处未批先建、越权审批、违规审批等突出问题,加大取证和行政处罚力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全区规划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十一五”以来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监察工作,对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三同时”落实不到位的项目要一律停产,限期整改。
六要实行环境违法案件公示、通报制度,对典型案件挂牌督办,开展好环境违法案件后督察。重点对影响15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对脱硫工程进展缓慢的企业;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违法案件要实施挂牌督办和限期治理,并落实相关措施。
七要开展回头看活动,巩固晋陕蒙宁“黑三角”*区域环境整治的成果。
(三)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执法工作
一是加强对矿山开采企业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自治区总队已于2月份下发检查方案,明确了十条查处意见,各地要结合实际,确保落到实处,防止矿山开发建设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重点对限期整改的111家企业进行督察,对未按环保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整改的企业进行查处。
二是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41号)的精神,2009年为专项执法检查的督促整改阶段。各盟市环保局要对违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的养殖场进行督促整改,及时填报整改情况汇总表,于11月底向自治区环保局上报专项执法检查总结报告。自治区环保局择时对呼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等重点地区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三是对自治区境内的国道和省道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察,主要检查公路、铁路建设项目是否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施工期是否按照环评要求施工。
四是对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清除违法违规项目。生态环境监察工作试点力争有成果、有创新、有特点。力争新申报试点顺利通过环保部验收。
(四)切实做好排污收费征收和排污申报工作
加大自治区本级排污费的征收力度,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抓好抓实全区排污费征收与稽查工作,建立并完善重点污染源数据库。2009年全区力争征收排污费6.68亿元,自治区本级完成2亿元。进一步促进排污费征收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各盟市排污申报核定工作,提高业务人员填报报表的水平,确保排污申报工作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排污申报核定数据的准确性。要对各盟市重点排污单位进行核查,对核定数额明显低于实际排污费数额的,各盟市要限期重新核定。对盟市征费困难且排污量较大的企业,限期追缴未果的,总队将依法直接核定和征缴该企业排污费。
二是加大排污费征收和排污费征收稽查力度。按照《排污费征收工作稽查办法》的要求,今年自治区、各盟市要对上年度排污费征收情况进行稽查,规范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排污费征收程序,对未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核定和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上一级环保部门按照排污费稽查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拒缴排污费的企业移送法院强制执行;对缓缴排污费的实行限期催缴;对不足额收缴排污费且限期未整改的由上级环境监察机构直接收缴。各级环保部门要对排污费核定、征收方面存在问题的及时进行整改,做到应征尽征;杜绝人情收费和协商收费。
三是要摸清区内国控重点企业底数,及时上报国控重点源数据库。及时更新自治区内国控重点企业名单。建立重点源数据库,各盟市要开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专项申报工作,将企业的厂区照片上传至专项申报网站并精确定位经纬度。
(五)全面提高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环境应急管理是综合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将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环保部成立了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自治区应急事务性工作目前暂由监察总队承办。今年我区环境应急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开展应急演练。各级环保部门要设立环境应急机构,推进“一案三制”(预案,法制、体制、机制)建设。要指定专人负责,设定专职的环境应急人员做好环境应急工作,创造必要的办公条件,配备必备的防护设施,制定可操作性的部门应急预案。同时,针对本地区可能出现的环境突发事件,有计划地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尽快熟悉应急装备仪器和设备,增强应急反应能力,搞好环境突发事件调查处理任务。
2、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按照自治区环保局《关于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的通知》要求,各盟市将本地区各家化工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技术员纳入环境应急专家队伍中。目前,我区环境应急专家库正筹建,急需补充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业企业专家。对前一段时间各地漏报环境应急专家的化工类企业,各盟市必须逐家要求尽快报送。下一步将对环境风险隐患进行风险源分级评估,准确掌握环境风险源情况,实施分类动态管理。对存在风险隐患问题,提出明确治理意见,下达限期治理通知,对不按时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提请地方人民政府停产整改。
3、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增强突发环境事件防范能力。通过全面调查,准确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生产、储存及风险防范措施和能力。以环境风险源调查为基础,逐步建立全区各重点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并实施巡查监控和动态管理。今年要继续按照20*年*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印发的《关于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尾矿库环境隐患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深入全面排查,全面掌控辖区内各类风险源,对重点行业企业、重点敏感区域等,特别是对威胁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隐患源,要立即通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到位,该停产的要立即停产,该关闭的要尽快依法关闭。同时对发现问题,要作出书面处理意见,并将治理情况存入数据库,建立专门档案。另外,按照环保部要求,今年要继续开展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各地要按照环保部《关于加强尾矿库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排查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河道附近等环境敏感点的尾矿库。各地要提前组织安排,8月底前向自治区环保局上报排查整改情况。
4、规范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各级环保部门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和政治责任感,做好环境应急工作,要按五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的要求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及时核清事实、查明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主动调查事故原因,迅速排查污染源扩散情况,查明、分清事故责任奠定基础,力争赢得防控主动权,避免出现被动局面。
5、认真执行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按时报送突发环境事件季报表。根据环保部【20*】109号文件关于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的要求,各盟市要在下一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将上一季度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统计情况报送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
6、各地环境监察部门,要加大环境监察队伍环境应急人员的培训,加强业务素质教育,打造一支懂业务、能力强的应急队伍,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六)继续完善环境执法管理体制
一是着力提高全区环境监察机构能力建设水平。抓好全区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2009年底自治区总队力争通过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一级达标验收,各盟市支队全部通过二级验收,全区35%的旗县区大队通过三级验收。加强环境监察业务培训工作,全年培训监察人员400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65%。
二是完善环境执法管理体制,创新执法机制。按照“依法规范、责权统一、有利管理”的原则,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执法效能,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充分利用好全区在线监测自动监控网络平台,逐步形成现代化、信息化的环境监管体系。不断探索对跨区域、流域污染事件的防范、打击、移交、督办的有效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办案机制,尽量避免各级监察机构多头和重复检查,减轻基层和企业的负担。围绕自治区环保局重点工作和交办的任务,对各盟市开展好专项督查工作。
三是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把环境监察队伍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开展环境监察系统“五大建设”。
首先,加强业务素质教育。要按照公务员管理的要求,严把“进口”关。要健全执法人员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按照环保部培训计划,我们要组织全区环境监察人员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同时,自治区本级举办4期培训班,有针对性的培训业务,推动地区之间执法经验交流。其次,加强恪守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加强廉洁执法教育,严格执行环境监察“五项承诺”和“六不准”制度。最后,坚持主动服务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环境监察支队长与企业领导面对面活动,为执法对象提供守法咨询和服务。
(八)关于环保督查工作
一是借鉴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成功经验,由西部督查中心牵头,组织在乌海、乌斯太、棋盘井和蒙西小三角地区开展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控试点。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组织编制区域污染防治规划、源解析技术报告,通过建立组织机构、信息沟通、协调协作、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按照方案确定的近期及远期目标分步分段实施,实现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确保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