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药化工行业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TQ5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66-1
0引言
重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中化工行业发展的历史久远,种类繁多,生产的工艺技术含量也愈加高,但是化工行业生产材料本身的性质,使得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污染物质,为保护环境增加了困难[1]。而煤化工行业,则是以煤炭为原料的,经过化学工业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物质以及副产品的工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态的、固态的以及液态的产品或半产品都是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来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加工,进一步转换成化工产品以及能源等。煤化工产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燃气、液化气等等很多都是煤化工的产出物。
1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
煤化工行业是煤炭产业链中的一环,是承接着煤炭和化工生产的中间环节,也是我国现今市场中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随着对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1传统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传统煤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以来,我国在合成氨、焦炭等传统化工产业产品的生产中都为世界产量最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钢铁锻造和建筑建材以及轻工业等。但是金融危机以后,对传统煤化工产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产业结构落后的传统煤化工面临巨大的挑战。
1.2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型煤化工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只建设了一些示范单位。新型煤化工的内容主要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其主要包括的技术有空分技术、气化技术、合成技术等[2]。新型煤化工产业虽然是个年轻的产业,但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基于我国传统煤化工产业的资源和经验的支持,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煤化工领域内的突破,首次实现了煤基路线烯烃生产,相信在日后的发展中,在得到更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会有更高层次的突破。
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主题,保证煤化工行业健康、无污染、可持续的发展是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节能减排,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企业是国际经济发展的方向,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实现煤化工企业的快速良好的发展。
2煤化工行业产生的环境问题
煤炭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共同构成的,在煤化工生产的焦化、气化、液化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的废气物对空气、土壤以及水资源都有较大的污染。而煤化工工业的流程复杂,设备相对石化也并不甚完善,在回收环节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环境问题。
在焦化时,装煤和运送环节产生粉尘,因为在户外作业,较难实现收集和除尘,直接飘散在空气中,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而炼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废水,经过澄清和分离后排放依旧有残留,因为成分复杂,工艺繁复,投入资金多,很多煤化工企业的投入也不到位。
气化主要是将固体的燃料和液态的燃料在气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能源的过程,气化后的煤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相对来说,液化的过程产生的废气物较少[3]。这些生产过程中,产业链上出现的问题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也是煤化工企业保护环境头痛的环节,至今尚未找到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策
保护环境归根结底是治理污染,只有从源头上切断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斩草除根”方能一劳永逸,永绝后患。因此,除却在煤化工的废物排放上下功夫之外,最主要的是在各个环节上,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从循环利用的观念出发,变废为宝,一方面有效减缓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煤化工行业增加效益。
循环利用,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分为五个阶段,即源头预防阶段,过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循环利用阶段,环境管理阶段。
源头预防即是保证煤化工生产时要达到一定的清洁标准,从源头开始防治污染。而过程控制阶段则是根据相关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半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进行实时监测,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使得需要排放的废气物符合清洁和环境承受力的排放标准。污染治理阶段是关键的一环,在此过程中,要求煤化工产业排放的废物在国家规定指标之内,方便后期的环境管理环节,也为后面的循环利用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循环利用阶段是所有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这一阶段主要是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水流、能流进行整合,经过处理后得到合理的利用,合理资源的配置,形成整个生产环节的循环,做到即节约成本又能实现环境保护[4]。最后的环境管理,除却对排放物和产品以及流程的管理,还有对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低碳意识的宣传。
4结语
综上所述,煤化工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业,但是不得不注意到的是,煤炭化工行业在生产出大量产品的前提下,也产生了很多污染物,对越来越脆弱的环境增加了负担,与生态环保的时代主题不相符合,所以,在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同时,如何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全的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适度地发展煤化工行业,促进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两型”煤化工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国恩.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破产保护与利用,2009,100(5):4-6.
第五个安全生产月过去了。30天中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人过得有些提心吊胆,安全月变成了事故频发的不安全月。据不完全统计,到6月23日为止,全国共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80起以上,平均每天3到4起。从1日北京化工实验厂的火灾,到15日导致2人死亡的浙江龙鑫化工有限公司双氧水生产车间的爆炸,再到16日造成14人死亡、2人失踪的安徽当涂县盾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爆炸,这些事故影响巨大。特别是盾安公司的事故引起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总理为此还做出批示,国防科工委、国家安监总局还联合发文。该月事故的起数和造成的影响都大大高于上半年其他时间。这些事故,使石油和化工行业上半年创造的辉煌业绩大打折扣。这些事故再次提醒全行业,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安全事故不断,创造再高的效益、再快的速度都没有意义!
“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我们喊了多年了。但什么叫发展在传统发展观看来,经济总量加大了就是发展,GDP增加了就是发展,效益上去了就是发展。但是,按照中国政府正在极力倡导和推行的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判断,如果没有安全,没有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这些数据即使再高也还不能算真正的发展。
石油和化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领域,在实施国民经济安全发展理念的过程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由于经济总量巨大、生产过程的高温高压高毒特性和产品的危险性,石油和化工行业发生的每一次安全事故,其影响都远远超过产业本身,甚至不仅仅限于直接受害的个人和地区,而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对全国民众的心理都会投下可怕的阴影。一次又一次大大小小的事故不断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不断刺激着民众的神经,不断打破民众的平静生活,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这不能不让业内人士感到汗颜和重重的压力。试想,当开县井喷事故夺去243人的生命时,当淮安液氯泄漏事故迫使万人大转移时,当吉林石化苯胺爆炸事故引发松花江重大污染灾难时,当安徽盾安化工的爆炸引起日理万机的国务院总理批示时,整个社会还会对行业的业绩进行正面评价吗我们还能昂起头说我们是真正发展了吗君不见,近几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上项目越来越难了。这样的难并非完全在市场,更大的阻力来自政府,来自项目所在地的民众。为什么医药除了环保因素以外,正是不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让他们对这个行业“不安全”的判断越来越强烈。如果再不彻底解决安全问题,石油和化工行业还谈什么发展到哪去发展?
今年的安全生产月过去了。不客气地说,全行业在这个安全生产月没有交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不仅仅是那些发生了安全事故的企业之痛,也是全行业之痛。这种现状要求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安全生产月结束后,更要时时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要将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这样的理念贯彻到每个企业、每个员工的每一个行动中,贯彻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事故,为塑造石油和化工行业健康安全发展的全新形象而不懈努力。
1.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生物化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早主要是生产抗生素;随后,是为氨基酸发酵、舀体激素的生物转化、维生素的生物法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及淀粉糖生产等工业化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等手段生产药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扰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应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生产、化轻原料生产、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各领域。随着生物化工上游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化学工程、信息技术(IT)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学科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工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生物化工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整个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下面简要描述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1.1工业结构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从事生物化工的企业较多。据报道,90年代中期,美国生物化工企业有:000多家,西欧有580多家,日本有300多家。近年来,虽然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生物化工企业有较大幅度减少,但与生命科学(主要指医药和农业生化技术)诸侯割据的局面相比,生物化工行业依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象诺华、捷利康等从事生命科学的世界性大公司,也有象DSM、诺和诺德等大型的精细化工公司,当然也有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小公司如Altus等。而且,由于世界大公司正把注意力向生命科学部分转移,生物化工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改变。
1.2产品结构
传统的生物化工行业主要是指抗生素(如青霉素等)、食品(如酒精、味精等)等行业,而在目前,它已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方面如医药、保健、农业、环境、能源、材料等。同时,生物化工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医药方面有各种新型抗生素、干扰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各种生长因子、疫苗等;氨基酸和多肽方面有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等以及各种多肽;酶制剂有160多种,主要有糖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青霉素酶、过氧化氢酶等;生物农药有Bt、春日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等;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延胡索酸、已二酸、脂肪酸、卜酮戊二酸、l亚麻酸、透明质酸等。还有微生物法1,3.丙二醇、丙烯酞胺等。
目前,全球生物化工年销售额在400亿美元左右,每年约以7%~8%的速率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生物化工领域生产规模范围极广,市场年需求量仅为千克级的干扰素、促红细胞生长素等昂贵产品(价格可达数万美元/g)与年需求量逾万吨的抗生素、酶、食品与饲料添加剂、日用与农业生化制品等低价位产品(部分价格不到:美元/g)几乎平分秋色。高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50%~60%,低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40%~50%。而且,根据近年来生物化工的发展趋势及人们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来看,高价位产品的发展速率高于低价位产品。
1.3技术水平
生物化工经过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不仅整个行业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而且许多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1.3.1发酵工程技术已见成效
据估计,全球发酵产品的市场有120~130亿美元,其中抗生素占46%,氨基酸占16.3%,有机酸占13.2%,酶占10%,其它占14.5%。发酵产品市场的增大与发酵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发展,发酵工业的收率和纯度都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世界最大的串联发酵装置已达75m\许多公司对发酵工艺进行了调整,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如ADM(ArcherDanie1sMid1and)和Cargill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其发酵装置进行改造,将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生产工艺改为以玉米粉为原料,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ADM公司生产的赖氨酸成本比原先降低了一半。
1.3.2酶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酶工程技术包括酶源开发、酶制剂生产、酶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与酶的应用。目前世界酶制剂从酶源开发到酶的应用都已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各阶段生产企业和用户关系密切,合作广泛。据报道,1998年全球工业酶制剂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增长到30亿美元,每年以6.5%的速率增长。其中食用酶占40%,洗涤用酶占33%,其它(主要是纺织、造纸和饲料等用酶)占27%。
1.3.3分离与纯化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影响生化产品价格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分离与纯化过程,其费用通常占生产成本的50%~70%,有的甚至高达90%。分离步骤多、耗时长,往往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寻求经济适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热点。已大规模应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双水相革取、新型电泳分离、大规模制备色谱、膜分离等。
1.3.4上游技术广泛应用于下游生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成倍地提高了酶的活力,而且还可以将生物酶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中,构建基因菌产生酶。利用基因工程,使多种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氨基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得到改造、克隆,使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得到提高,氨基酸合成的代谢流得以拓宽,产量提高。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蛋白质工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光辉前景。利用蛋白质工程,将可以生产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高级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可以定向改造酶的性能,从而生产出新型生化产品。
1.3.5新技术在生物化工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比如,在超临界液体状态下进行酶反应,从而大大降低酶反应过程的传质阻力,提高酶反应速率。超临界C02无毒、不可燃、化学情性、易与反应底物分离。利用超临界CO2取代有机溶剂进行酶反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又比如,微胶羹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细胞和酶的固定化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分离方面。
2.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2.1工业结构
行业与行业间的划分将日趋模糊,企业间的合作将加大。目前,许多从事医药、农业、环境、能源等方面生产的企业,正在从事生物化工生产。特别是某些从事传统化工行业的生产厂家,也纷纷涉足生物化工领域。如杜邦公司,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有机化工和聚合材料的生产,现在正加大生物化工的开发力度,已开发成功了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并正在开发用改性大肠杆菌生产己二酸工艺。DSM公司以前主要从事抗菌素方面的生产,现也加大了生物化工的投资力度。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许多生化公司都有自己的专长,它们之间为了商业利益的合作也非常活跃。此外,随着从事传统行业的生产厂家的加入,由于技术与生产方面的原因,它们与从事生物化工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合作也很频繁。所有这一切,都使生物化工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如杜邦公司与杰宁科乐公司合作开发用生物法生产1,)丙二醇,进一步生产PTT树脂。荷兰的Purac公司与美国Cagill公司合资建设年产3.4万tL。乳酸装置,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到6.8万V入DSM公司与美国Maxygen公司签定了三年的研究合同,以利用Maxygen的
DNA重排和分子培养技术,开发在7一ADCA和其它青霉素生产中使用的酶和菌种。
2.2产品结构
生物化工产品正向专业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传统的低价位产品受到冷落,而高价位产品如生化药物、保健品、生化催化剂等则备受青睐。许多公司为了追求较高利润,都将低附加值的产品剥离。如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不再生产味精,转而生产其它高附加值的调味品如肌甘酸二钠(IMP)和鸟甘酸二钠(GwtP)。另外,生物化工将涉足它以前很少涉足的领域如高分子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等。
生化药物由于附加值高而成为今后生物化工领域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药物市场销售额达130亿美元,其中细胞分裂素80亿美元,激素30亿美元,其它20亿美元;就具体药物而论,促红细胞生长素35亿美元,人胰岛素18亿美元,粒性白细胞克隆刺激因子16亿美元,人生长激素15亿美元,小干扰素11亿美元。预计今后其市场销售额还将以8%的速率增长。
在氨基酸方面,虽然用于药物合成氨基酸的量相对较小,但其发展潜力很大。据报道,500种主要药物中,有18%含有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的合成。在药物合成中,使用最广泛的是L。脯氨酸、r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L。脯氨酸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合成,匹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用于抗生素的合成。另外,多肽也是今后的发展重点之一。多肽是指有2以上氨基酸用肽键组成的化合物,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癌症、HIV病毒和兔疫系统功能减退、对传统抗生素产生抗体的感染以及疫苗等。全球合成多肽原药的产量在100kg左右,但销售额达2.5亿~3亿美元,而做成制剂的销售额则达25亿~30亿美元。多肽原药需求量的年增长率在10%以上。
碳水化合物方面,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复杂,如一对单糖,其不同的化学键就多达22种。因此,用化学法合成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工业化,而用酶法合成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作为生化催化剂的酶,也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用催化剂销售额约1.3亿美元,在过去的3~5年间,每年增长速率在8%~9%,预计在未来的3~5年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生化催化剂主要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当前,手性药物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新方向之一。
1997年手性药物制剂世界市场的销售额为879亿美元,占药品市场的28.3%,到2000年将达到900亿美元。在未来的25年内,约有一半的手性药物要通过生化催化合成,因此,生化催化剂无论从需求量和需求种类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生化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今后可能成为表面活性剂的升级换代产品,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生物化工在高分子材料、特殊化学品、生物晶片、环保等方面也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3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菌株活力、发酵水平、生化反应过程、分离纯化水平,依然是生物化工面临的课题。
在菌种开发方面,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以获得新的代谢产物的机会明显减少,人们便考虑利用已知菌种经适当改变其代谢特性后生产新的产品。如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已成功地把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改为生产色氨酸。
在生化反应器方面,反应器放大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生化反应过程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优化反应过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分离纯化方面,亲和层析受到广泛重视,并有人研制了一种综合专家系统软件包,可在几分钟内告知对方被分离物系的分离方法和顺序,以便根据产品所需进行取舍。
另外,在生化过程的在线检测和控制方面,利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依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酶催化反应中将发展有机溶剂中的催化反应。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三是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四是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是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
3.2建议针对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3.2.1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干一体。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2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3.2.3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另外,其它行业的新技术如分子蒸馏技术、组合化学(combinatoricalchemistry)等,也将在生物化工中得到应用。
3.我国生物化工的发层现状及建议
3.1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
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乙型肝炎工程疫苗。
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一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一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
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乙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
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山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2.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一、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行业优势历史悠久。高新区竹埠港化工园诞生20世纪60年代,化工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1年年产值40多亿元,完成各类税收近2亿元,是经济发展的功臣。该区现有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竹埠港、易家湾、高新创业工业园内。
2、税收收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该行业近几年入库税款情况来看, 2008年入库税款5735万元;2009年入库税款5203万元,同比下降10%;2010年入库税款7028万元,同比增长35%;2011入库税款7987万元,同比增长14%,收入基本呈上升趋势。
3、平均税负较高。该行业近几年的税负和税收贡献率平均水平较高。2009年行业平均税负达3.68%,2010年3.26%,2011年3%,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税收收入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工行业税收征管现状及难点
1、联产品、副产品销售不入账。化工企业各个生产工艺过程中,伴随产出的不只是产品或中间产品,还有联产品、副产品。企业往往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协产品、副产品直接销售不入账,财务处理时往往直接冲抵购货款或不做收入,成本直接归集到成品中去,销售收入进入小金库。
2、研发产品直接销售不入账,不申报纳税。化工企业产品研发费用一般占销售收入的4%―5%左右,研发过程可分为小试阶段和中试阶段,一般小试过程中的相关费用直接在管理费用中列支,中试阶段研发的产品基本属于合格产品,而且数量较大,企业往往将中试期间的产品直接销售不入账,相关成本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由于行业的特点,客观上需要不断研制新品,再把试验品、样品送去检测或给客户,在对这部分产品的处理上是否做销售或及时做销售处理也是一个漏洞。
3、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或者挂往来,或者不按照独立企业间的正常交易价格调整收入。目前,各地新建的化学工业园区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利用在园区内新成立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关联企业交易;或是与在减免税期间的外资企业进行关联交易,通过转让定价,转移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利润,达到避税目的。
4、非正常损失进项部分未转出。化工产品一般有一定的有效期,企业对过了保质期的库存产品,不及时进行涉税财务处理,以致于相应的进项税转出被人为推延;对事故导致的材料、产品以及设备等的损失,也可能存在非正常损失部分进项税金不转出;有部分企业将不用开票而销售的产品不计入销售,作为过期产品进项转出。
5、账实不符现象较为普遍。该行业企业的账很多交由兼职会计或代账公司做,而兼职会计或代账公司仅凭企业的实际经营者提供的会计原始凭证把账做平即可,难免会与实际经营活动相脱节,造成企业的账务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也给税务检查造成难度。
三、高新区局的主要做法
1、加强专业化分类管理。对辖区内化工生产企业的产品名称、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流程及耗用主材的组成、数量、单位能耗等指标进行全面摸底,并将其分类记录备案。
2、加强对固定资产抵扣的管理。根据化工行业设备更新换代较快的特性,不定期实地查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台帐,并严格区分自制固定资产所用材料和生产所用材料,防止企业虚抵增值税进项税金。
3、加强对企业技术开发费等费用列支的管理。要求企业严格做好研发机构人员工资、研发设备、研发耗用材料和研发成果情况说明等相关资料的台帐,防止企业虚列成本行为的发生。
4、加强化工企业的总体审核和日常评估工作,按照企业生产产品如颜料、化工助剂、医药中间体等不同类别,对相关企业就投入产出、能耗产出、税负率、利润率等指标进行纵向、横向比对分析,对发现异常的企业进行日常评估检查。
四、加强化工行业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1、搭建税源监控平台。针对化工行业税源大小不一,各企业经营状况不一,产品价格变化起伏明显,税务机关监控难度较大的事实,建议设立专门监控台账,定期调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掌握企业的生产规模、产量、销量、销售价格等项目,采集各项相关信息数据,同时监控纳税人的资金流量、支出状况,建立行业征管档案,便于开展专项调查、对比,有效防止税款流失。
2、合理分类分析数据。税收管理员应按月采集纳税人原材料耗用信息,根据纳税人耗电指标、原材料耗用指标,结合纳税人生产设备设计生产能力及投入产出比,测算出产量。再结合供求量、平均市场价格测算出企业销售数量、金额,对比纳税人每月申报的销售额,看是否一致。如果企业申报生产产量大于实际生产能力,则应调查企业是否存在虚开发票等问题;如果企业申报销售额小于测算的应纳税额,则应调查企业是否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等问题。
3、优化行业评估模型。通过各类检查,运用纳税评估、税负预警等科学的业务手段和方法,丰富和优化已制定的行业测算参照值和行业评估模型。利用销售收入、材料购进、销售额变动率、毛利率、税负率等数据指标,对纳税人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数据分析利用并套入评估模型进行比对,利用科学手段测算出整个行业的可控指标,以可控指标来公平税负,查找疑点,堵塞征管漏洞。
1前言
传统工业是建立在掠夺自然、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基础上,造成了人类和自然日益激化的矛盾,导致了两极分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锐减等严重的全球危机。尤其是传统化工行业,一度被称为最大的污染源。而我国化工行业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严重,不仅面广、量大,而且极其复杂的组成导致治理过程中难度非常大,远远超出其他产业。一项200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化工行业产生的废水是全国总量的20-23%;废气占5-7%;废渣占8-10%。不仅如此,化工废水中数量较多的铅、砷、铬、镉、汞等重金属;还有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有机毒物,包括:硫化物、医药中间体、PCB、POPs、挥发酚等;还有很多废弃物不能被环境亲和,包括:粘胶、树脂、塑料等,导致资源生产能力的严重破坏。
化工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在解决社会劳动力以及财政方面都做了非常大的贡献。自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进一步扩展,化工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但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不合理利用资源、增加污染物排放的问题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推进建设生态城市。为了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必须整治环境污染问题,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加强监管环境问题发生、完善管理体系、建设生态城市。这有这有才能真正使化工行业处于健康快速的发展状况,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确保化工行业稳步前进。本文针对化工行业造成的污染问题,分析污染现状、成因以及环境的主要问题等,并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治措施。
2污染物的来源、种类、特点
在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到使用的过程,原料成为产品的过程,所有的阶段都有造成环境污染的可能,因此,生产和使用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化工污染物的产生,换句话说,不仅生产化工产品能够导致化工污染,使用化工产品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但是,通常所说的化工污染,多指生产过程中导致的环境污染。
生产化工产品的过程中,很多途径都能导致污染物的产生,例如:冷却过程产生的冷却废水、管道和设备的泄露、燃烧所排放的废气、发生副反应的生成物、不完全反应导致出现的废料等等,如果没有妥善处理这些物质也没有进行回收,这将有可能造成环境的污染。使用化工产品导致的环境污染主要因为不恰当使用化工产品,或使用过度。现阶段,人们已经重视生产化工产品的过程可能导致的污染,但是使用化工产品中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类能够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土壤、水、空气,这三种基本物质都受到了化工生产的极大影响,其中,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通常都具有高温、油覆盖性、富营养性、酸碱性、耗氧性、有害性,这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危及到人类和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生活;化工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则具有含尘、腐蚀性、刺激性、有毒性、易燃易爆性等特点,严重威胁到工农生产以及人类的健康;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渣虽然不像废水、废气那样造成明显的环境污染,但是很多资料表明工业废料很难在土壤中降解,其积累性和三致作用都严重危害这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安全健康。所以说,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三废”严重影响着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这种影响具有立体性、全面性,必须认真对待,认真治理。同时,在治理化工污染时要注意标本兼治。
3化工污染防治对策
防治化学污染最原始的方法是治理化工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污染,世界各国的政府及相关机构、企业等都投入数量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和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研发了很多治理噪声污染的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治理大气污染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等用来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功绩显著。但是,人类社会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治理环境污染的速度已经不能跟上造成环境污染的速度,同时,用来治理污染的费用急剧上升。所以,传统的“先生产后治理”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布局的合理规划以及生产技术推广清洁化,同时运用一些经济手段,在市场机制中引入化工污染治理的方法才能更好的治理环境污染、减少环境污染。
3.1合理规划布局
合理规划化工行业和化工区域的布局,并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宏观决策中提前引入环境保护方案,改变过去消极的、事后补救的方法,采用积极的、事前预防的方法。经调查发现,过去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于布局不合理所积累而成的。目前,我国正面对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化工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行业,合理规划化工行业和化工区域的布局能够在根本上预防并治理化工污染问题。
3.2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技术
根据化学原理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的产生就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即综合利用计算机、环境、材料、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技术和理论,实现无废物排放,同时不适用催化剂、有害原料等,生产绿色产品。绿色化学的目的就是对生态环境不影响、不污染。清洁生产包括生产过程的清洁、产品的清洁以及能源的清洁利用等。其中有效的措施有以下几种:开发替代原料、开发替代溶剂、开发新型催化剂、开发新工艺等。化工行业应该以清洁生产为目的,推进绿色化工生产战略,实现生态、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防治化工污染的市场和经济手段
中图分类号:TQ54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8-000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8.003
1 概述
煤化工一直以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煤化工是资源消耗型行业,传统的煤化工是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行业。虽然已经得到不断更新,但是煤化工行业还是浪费了较多的能源,甚至是造成了较大的环境等方面的严重污染。新兴的煤生化行业主要围绕煤化工向生物化工转变过程中涉及的煤基产品的生物转化及精深加工技术进行研究,从而解决煤化工行业传统产品产能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我公司作为煤炭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已进行甲醇蛋白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煤基甲醇蛋白纤维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煤基多功能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与应用、新型化工产品的生物炼制等诸多煤生化项目。
2 煤生化行业的兴起
2.1 背景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是最主要的基础性能源,煤炭占到我国能源消费比重的67.7%。我国煤炭的使用以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导,大多集中在燃煤发电和煤化工产业。而煤化工的主要原料是煤,然后经过一系列化学加工将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等状态的燃料,主要的化学过程就是气化、液化、干馏、焦油加工、电石乙炔化工等,目前以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工艺为主流。由于存在投入大、能耗高、污染重、产能过剩、工艺技术不稳定等局限,其发展正面临着供大于求、环境保护、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等方面的挑战。甚至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能力,出现了盲目规划、竞相建设煤化工项目的情形。建成的项目趋同性较大,缺乏有特色的产品和发展方向,有的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仍有较大风险。总之,煤化工产业仍需延长产业链,以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的指导,提高技术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高效率应用。
2.2 煤生化行业出现的意义
引言
近几年,农业、建筑、建材等工农业迅速发展,尤其是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化学工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发展的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因此,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具有其深远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而石油化工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所以,当前阻碍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水资源的紧缺。基于此,本文就石油化工中废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浅谈几点废水处理技术在石油化工中运用的效果,从而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现状
石油化工的工艺程序主要有:分裂、提炼、分馏、合成,这样的流程下来,就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这些废水具有数量大、成分复杂的特点,因此,一方面给我国紧缺的水资源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还会给生态系统造成失衡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石油化工的提炼技术越来越精纯,近几年,石油的质量不断增长。众所周知,原油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其中硫化物质就在原油中的占比可以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也正因如此,我国工业废水的量日益增加,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的排放到环境中,继而对我国的土壤、水质等自然资源造成了不利影响,因为水资源的质量下降,在石油提纯的之后,因为水资源的杂质,以致于石油提纯后的质量远不如之前,继而降低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利润,阻碍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近几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石油行业在提纯的时候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加工利用。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混凝、沉淀、过滤处理、滤后消毒处理,随着水中杂质的增加,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对于用水的需求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研究石油化工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传统的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传统技术中主要有:吸附法、气浮法、超滤膜、粘附法和生物法,下面吸附技术和超滤膜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1)吸附法这种废水处理工艺的方式有很多中,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活性炭处理技术。因为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所以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和水质的空气净化处理方面,常用到这项水处理工艺。活性炭处理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吸附石油化工废水中的杂质和空气中的介质,然后进行分离,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活性炭就是颗粒活性炭和粉末活性炭两种。这两种活性炭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优点,(2)超滤膜所谓超滤膜,其实质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微孔过滤膜,并且,它的孔径只有0.001-0.02微米,因此,这种技术可以过滤很细小的杂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超滤膜技术在工业发展中得以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分离、浓缩生物制品医药制品等,也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阶段,不光可以过滤掉铁锈、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的杂质,还可以过滤掉水中有害的杂质等大分子有机物,从而实现水净化的最终效果。这种水资源的处理方式属于一种高科技技术,它可以水质中的污染物进行高效分离,这种处理技术的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这种工艺的实施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介质,借助附加的能量,从而实现分离溶液的目的。(3)粘附法粘附法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可以粘附悬浮物、乳化油以及一些硫化物。一些石油化工在运用同时,还会在废水中投放一定量的微生物,主要目的就是来分解废水中的亚硝酸盐氮、锰、有机污染物等,从而过滤掉废水中的更多杂质,实现净化水的目的。另外,如果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杂质含量较低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其他的生物处理方法,例如:悬浮填料生物流化床、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碳或者生物转盘等。(4)生物法生物膜的基本组成为菌类和藻类,所以微生物在固体的表面就会发生新陈代谢,运用生物膜法处理方式就可以有效分解表面的微生物,达到降解水污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方法在石油化工中的运用所需空间小,成本低,所以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也是常用技术之一。
3.传统的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化学工艺中,主要以絮凝技术和氧化技术为主,下面就这两方面的处理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1)絮凝技术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中,一般在运用絮凝技术的时候都会配合物理技术中的吸附法一同使用,从而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絮凝技术这种化学处理污水的工艺原理,主要就是通过向石油化工废水中投入一定配比的化学物质,继而这些显现出一种化学变化,在废水中,会出现物质沉降的现象,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其中投入的化学物质的主要功能就是将石油化工废水中的浮油物质和一些悬浮物凝聚,从而变成大块物质,有了一定质量后,就会出现我们之前看到的物质下沉的现象。(2)氧化技术氧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化学处理工业废水的工艺,其最大的有点就是不会对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这种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极其简单,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需要很小的空间就可以帮助水资源达到清洁的目的,而且还不会受到水温和水质的影响,因此,这种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效果更为显著。
结语:
根据上文叙述,我们发现,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中,与时俱进的更新废水处理技术对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因为化工行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对于石油化工的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就当前的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分析,发现废水处理的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这几种废水处理技术相较于以前传统的废水处理,效果更为显著,并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以此提升我国的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1]石英.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614-615.
[2]马鹏良,张海.石油化工工业废水综合治理[J].环境工程.2012(09):78-79.
[3]李多民,乔东凯,郑英杰.石油化工废水处理链条式刮油刮泥机结构改造[J].给水排水,2014,37(04):101-103.
一、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果的实现指标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盈利率等,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由于企业获利情况的统计资料较难获得,而且当主要分析国际竞争力结果时可以假定其所获利润与市场占有率为正相关关系。因此,我们主要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进出口价格指数来考察我国化工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实际结果。
(1)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是是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额占世界该商品出口额的比重,评价一国某类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小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它可以表明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竞争实力,反映了国际竞争力的实现程度,某国某产品IMS值越大,表明该国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越强。
(2)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TC)也称贸易专业化指数,表示一国(地区)的某类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从而反映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该产品来讲,是处于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势的程度。该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它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介于-1和1之间。
(3)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标(RCA)由巴拉萨首先提出并用于测算一些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后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普遍采用。该指标反映是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出口值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值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率,反映一国出口商品在国家市场上的地位。
(4)进出口价格指数。进出口价格指数是同类产品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较,可以直接反映一国某类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并间接反映该产品的质量与附加价值。进出口价格指数=(出口额/出口数量)/(进口额/进口数量)若该指数大于1,表示出口商品质量高于进口商品质量,小于1则表示出口商品质量低于进口商品质量。进出口商品价格比反映的是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的质量比较,与本国进口商品的结构和品质层次有关,不能根据某些产品进出口价格比较接近,就认为我国该类产品质量与国际水平比较接近。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在这些产品中,我国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质量层次较为接近。
二、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0年,我国化工行业以5.23万亿元产值排名世界第一、作为一国化工行能最重要标志的乙烯以1418.9万吨年产量排名世界第二、磷肥与农药等20多种化工产品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亦间接证明下调关税并未给中国化工行业带来损害。下面具体分析化工行业国际竞争力,特计算有机化工产品、无机化工产品、染料与鞣革、医药产品、精油及香膏香水原料与抛光清洗剂、肥料、初级形态塑料、非初级形态塑料、其他未提及化工材料制品等9类分行业化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指数 ,计算结果显示:在无机化工产品、医药产品、精油与香膏香水原料及抛光清洗剂三类产品上,中国始终具有微弱国际竞争优势,但该优势正不断下降;在肥料产品上,中国的国际竞争劣势不断改善,并在2007年扭转为微弱国际竞争优势,且不断强化该优势;在有机化工产品、染料与鞣革、初级形态塑料、非初级形态塑料、其他未提及化工材料制品上,中国始终处于国际竞争劣势,且该竞争劣势均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态势,表明中国这些化工分行业已经受住市场对外开放的冲击,并正通过调整国内供给与需求以及产品结构,以改善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的原因
(1)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和变化。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变化,如反倾销、环保安全问题、国内进出口政策和关税调整以及国际上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性壁垒等等,其影响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产品进出口量和价格的变化中。此外,近年来由于国内部分化工产品的能力扩张较快,过去自身缺口较大的产品现在自给率大大提高,进口需求下降,而自身产能充足的产品在能力扩张、内需趋缓的形势下,加快了国际市场的开拓。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涉及化工行业的承诺基本到位,即取消配额和其它进口限制、减让关税、给予外国公司贸易权和分销权等,我国化工产品将面临市场全面开放、竞争加剧、贸易摩擦增多、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新的更严峻的挑战。
(2)化工产业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我国化工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分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和分档次产品结构不合理两个方面。分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过剩和短缺并存。一方面轮胎、油漆、农药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另一方面许多重要化工产品严重短缺。分档次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产品加工程度浅,“三高”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高)所占比重低。如化肥中的高浓度化肥及复合肥、农药中的新型高效农药所占比重较小,技术含量高的有机硅、有机氟、高分子塑料合金、工程塑料聚甲醛以及新型生物化学品等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3)经费投入少,缺乏创新优势。我国化学工业的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的大量投入,研发投入比较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来看,工业技术进步的来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技术创新,即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本国的自创,表现为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技术;另一类是扩散性的技术,即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对其他国家已有技术的模仿和学习,当然也可以购买,通常表现为拥有较少的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不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但可以通过接受其他国家产业技术来实现本国产业的增长。我国目前大部分化工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技术来源主要来自于发达工业国家的技术扩散,大部分工艺技术和关键装备仍然是成套引进的。产品技术开发薄弱,质量档次低。
(4)基础设施水平低,缺乏规模效应。化工产业是装置性产业,生产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决定了化工产品的成本、质量,从而也就决定了化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总体上说,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大多数炼油厂是为加工低硫原油设计的,如加工高含硫原油则需进行炼厂改造。中国化工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缺乏规模经济效应,还引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对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构成巨大压力。如2010年我国化工行业单个企业平均产值与平均利润、总资产贡献率和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5)节能减排任务重。化工产业企业分散、产业集中度低,导致该行业能耗水平较高,如2009年该产业万元产值能耗远超工业平均水平,但医药制造业能耗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其国际竞争力亦相对较高;该行业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缺乏,主要依靠劳动力、环境等成本优势开展加工贸易,导致化工产业污染物排放相对严重,特别是废水和危险废物排放量比工业平均水平高2-3倍。随着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化工产业生产成本将提升,会严重影响企业利润,进而影响企业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最终制约国际竞争力提升。
四、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我国化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较弱,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落后、科研资金不足、开发能力薄弱、企业规模小等有很大关系。我国应加大化学工业的改革步伐,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制定化工产品外贸战略。首先,加快实施外贸多元化市场开发战略。在继续开拓欧美等传统市场、保持东南亚市场份额的同时,要加大对非洲、中东、南美和东欧等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发力度,努力开拓我国化工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空间。其次,加快建设化工出口基地。结合大化工集团、大化工基地的建设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出口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途的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改造重点出口企业和重点出口产品技术的步伐,在国际市场上磨炼自己,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最后,加强化工外贸出口的组织程度。为了避免出现出口秩序混乱,相互压价
竞争(这是国外对我国化工产品实施反倾销的原因之一)的局面,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努力提高我国化工产品的组织程度。当前要切实加强对纯碱、烧碱、轮胎、胶鞋等几项大宗化工出口产品的组织协调工作。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应当分为行业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行业的角度看,我国应该扩展精细化工新领域,发展资源节约型化学工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升级。按照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加快现有化工企业的改组,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重点发展新领域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信息用化学品、轮胎等行业;调整和控制有机原料和中间体、涂料、染料、无机盐等行业的发展,促使产品生产分布和结构更加合理。对纯碱、甲醇等部分投资过热、产能增长过快、已出现产能过剩或有产能过剩趋势的产品,要适当加以抑制,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从产品的角度看,我国应加强化学产品的深加工,以国内市场需求大的有机化学原料、化肥、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等产品以及技术水平先进、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学品和新型化学品为重点
(3)重视扶持新兴化工产业和产品。未来化学品市场正在向精细化、功能化和特种化等新兴化方向发展,新兴产业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重要推手,在国内外贸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中国在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化工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应重视新兴化工产品的开发,国家政策应特别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倾斜,制定相关政策着力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如医药、精油等新兴应用化工产品,提升中国化工产品贸易竞争力。
(4)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保持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要从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与改变科技投入的主体结构相结合,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欠明确,与此同时,必须提高研究开发效率,选题、过程评价、市场反馈及计算、计划、管理和营销各环节的结合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和商品的关键。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是加强监测、避免侵权、保护本身利益的必要措施,要善于利用专利策略进行研究开发,并要将掌握的专利技术形成技术许可证。
(5)加强对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建设。这是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我国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我国化工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能力,ISO1400是国际性标准,是一种绿色认证,世界各国都在执行。我国化工产品的生产必须顺应国际环保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将制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工产品技术标准。高度重视化工产业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各级政府和化工企业要加强对技术问题及其影响的研究,学会在国际贸易中正确使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维护本国化工产业的利益。
(6)推动化工产业的规模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国化工企业数量庞大,但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产能过剩、无序生产情况突出,因此,政府要进行宏观统筹,组织建设化工产业集聚园区,创造优越的化工行业研发和生产条件,吸引国内外投资,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提高整个化工产业的规模力和经营效率从而提高化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对高素质化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化工人才对中国化工产品的发展和贸易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高校应加强与国外知名化工高校的沟通联系,充分学习国外如美国德国先进的化工技术知识,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同时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同时,各级部门应当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优秀的化工人才。
(7)发展化工产业的循环经济。面对日益紧张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我国化学工业必须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对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力度,以保证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除了尽快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装置、提高环保标准、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力度之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是我国化学工业的不二之选。一是要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园区, 将产业链上下游化工企业在园区内集中起来;二是要加大环保投入, 建立公共环境保障体系;三是要将传统的“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生产模式转变为“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闭环循环经济模式,根据化学工业的特点, 从招商开始就构建有机连接上中下游企业的一体化产业链, 发展环保型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通过对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操作管理的优化,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三废排放量,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参考文献:
[1]赵亮.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中图分类号:TQ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065-02
1江苏沿海盐场盐化工行业的现状
盐化工业是沿海盐场除盐产品之外的次要产业,是制盐行业向下游产业的衍生,主产仍然为制盐。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大量的盐田被征用,发展盐化工业是金桥和银宝集团的重要经济转型方向,也是彻底贯彻盐业“以盐养产业为基础、以盐化产业为主导、以园区配套产业为支点”的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
众所周知,江苏沿海盐化工产品与其它省市的同行相比生产技术落后、工艺流程长、能耗高、设备和厂房建筑陈旧,自动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等弊端,有些企业还存在着一定的潜亏和坏账。而且随着盐养产业的发展,盐水质量逐步下降,造成盐化工产品的品质下降。
江苏沿海的原盐场,现为金桥、银宝两家公司,普遍面临缺人才、缺资金、负担重现状。产品落后、产值低、富价值低,升级换代慢等问题,而且地处偏僻化工企业分散,无法集成规模,没有形成具有引领市场或能对企业起到产业主导的化工厂,再加上化工企业的管理者都是盐场的管理者,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方式不到位,超成化工企业亏损多赢利少的局面。另外随着盐田退浪,盐化工产品的原料奇缺,常因原料供应不足,造成多数企业开工不足或停产,使原本就举步维艰的部分盐化工产品也相继被淘汰。
2江苏沿海盐场盐化工行业的对策
近几年江苏盐化工业虽已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传统的制盐工艺,丰富产品结构,摆脱以往小规模、初级生产经营模式,朝大型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并且努力打造中国淮盐化中心和盐化工业中的知名企业。但我个人建议沿海盐化工企业仍可再采取以下对策,以便更好的适应目前较为严峻的形势。
(1)对接沿海规划,争取政策扶持,在全面融入的过程中创新发展。
去年以来,关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国家规划、省实施意见、市行动方案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对此,沿海盐化企业上下要敏捷反应、主动响应、积极策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1)认真学习研究相关规划、政策,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对于沿海开发的战略意图、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举措,认真分析在重要片区、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配套政策等方面,哪些可以直接为我所用,哪些通过创造条件可以为我所用,找准企业与相关规划、政策的对接点。2)完善对接工作机制,以经常性的沟通和会商,促进对接工作的系统化。3)全面落实对接责任。企业要以“钉子”精神主动加强与对口部门及开发主体的对接,全力争取产业、项目、投资、财税、科技、转岗、困难救助等政策资源更多地向企业倾斜。
(2)新上重点项目,拓展新兴产业,在科学转型的过程中做大规模。
围绕产业结构转型,构建新产业体系,各沿海企业要以大项目为重点,加快项目推进,提升项目质量,实现新老产业的划时代更替。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链,摆脱传统的“老三样”。化工一般分为石油化工、无机化工和生物化工,而盐化工是无机化工的基础,如纯碱、烧碱、氯气、盐酸等属是盐化工产品,也都是化工之母,通过二次、三次和多次深加工,可制造出成千上万的化工产品,而且规模和效益都非常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既然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原料优势,我们应顺势发展,沿着盐化工产业链做强做大企业规模,实现就地转化,将使产品大幅度增值,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知名度,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做好基础化工后,沿海盐化企业要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开发一些短、平、快精细化工产品,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附价值高、利润高,为企业发展积累资本。实施集团战略,强化科技引领,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激发动力。
(3)学习先进理念,优化基础管理,振兴盐化工业。
金桥和银宝作为江苏沿海两大盐业集团,其下属的化工厂员工的存在素质低、思想保守、业务水平低、能力低、管理水平差、市场销售能力不佳等问题。所以沿海盐场化工企业要想在企业转型中打赢,则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要求员工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拓宽思路打开市场,马克思说过: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始终是最活跃的要素。企业发展首先要有有用的人,盐场不缺人,但缺人才。小川先生说过:要产品质量好,必须有工作质量来保证,要工作质量好,必须要有人的质量来保证。所人才是企业竞争,产品竞争之本。
3江苏沿海盐场盐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江苏沿海资源和实际情况,江苏沿海盐场的化化工产业应将重点放在发展制盐产业、两碱产业、氯碱下游化工和生物化工四大系列产品。
3.1制盐产业
制盐产业链方向:旷卤工业盐食盐品种盐。制盐工业主要是淘汰传统制盐工艺,引进卤水日晒制盐工艺,稳定现有的海水制盐的生产规模,生产工业用盐、加碘食盐,开发多品种盐。
3.2两碱产业
纯碱产业链:井矿盐、湖盐卤水+海盐饱和盐水纯碱+氨玻璃+其它精细化工产品。纯碱的主要下游产品有玻璃、肥皂、四硼酸钠、氧化铝、合成洗涤剂、三聚磷酸钠、平板玻璃、红矾钠、日用玻璃制品、硅酸钠、洗衣粉等。
烧碱产业链:井矿盐、湖盐卤水+海盐饱和盐水氯、氢、烧碱三氯氢硅+光气+环氧氯丙烷+有机胺多晶硅+TDI+MDI+环氧树脂单晶硅+气相白碳黑+聚氨酯树脂+绝缘板。氯碱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大,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印染、医药、建材、国防、食品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盐酸产业链:卤水+海盐饱和盐水氯、氢盐酸稀土等深加工产品。副产品氢除用于合成HCl制盐酸外,还可用于植物油加氢生产硬化油,炼钨、生产多晶硅等金属氧化物还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加氢等。
3.3氯碱下游化工
氯产品系列:氯乙烯(VCM)、聚氯乙烯(PVC)、氯化聚氯乙烯(CPVC)、液氯、糊状树脂、氯化苄、碳酰氯、AKD、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二异氰酸酯(TDI)、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ECH)、盐酸、氯磺酸、漂粉精、氯酸钠、三氯氧磷、五氯氧磷、磷化铝、聚合氯化铝、氯化聚乙烯(CPE)、甲烷氯化物、氯化苯、氯化石蜡、三光气、氯乙酸、三氯氢硅、多晶硅等。
3.4生物化工
以早稻米、淀粉、烧碱为原料,采用最新生物技术生产化纤PTT原料1,3丙二醇、对心血管病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生物医药D-核酸产品链;以卤水和原盐为原料,模拟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发展海藻养殖,如盐藻(富含%[-胡萝卜素)、螺旋藻(富含蛋白质),用于抗癌医药原料。
参考文献:
[1]孙丰阁,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分析[J].化学工业,2008,(6).
[2]阎秉忠.我国天然碱工业现状及前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
2、我国生物化学工程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可知,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国生物化学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着手分析:
(1)我国生物化学工程的产品结构布置不够科学,许多企业往往存在品种单一、低档次等问题,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对于档次较高的医药生化产品例如激素类、干扰素、药用多肽等,在我国的生产技术还不完善,不能满足本土市场需求,每年还需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
(2)当前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局限于轻工、医药、食品业等。所以,许多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尤其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领域的了解不足,不利于扩大生产,更不用说通过这些技术引领企业走向世界。此外因生物化学发展速度较快,我国相关部门对该行业的研究及规范还不成体系,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技术在低水平徘徊。
(3)在生产技术上存在许多不足,生产设备与工艺配套不完善,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生产成本高企业效益低。相关数据表明,虽然目前我国的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的发酵水平较高,但其他绝大多数产品的技术明显低于国外。从而,某些企业为了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只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从外国进口细胞破碎机、生物反应器、计算机监控设备以及生物传感器等,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生产目标。
(4)我国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历史较短,基础研究的投入较薄弱,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体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同时,相关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调查显示,当前该行业的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从而生产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我国生物化学工程发展问题的解决建议
本文经过深入探究分析我国生物化学工程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1)合理调整产业化结构,扩大并发展高档次的产品。例如加大对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等高档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此外,使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着重生产如生物色素、微生物多糖、工业酶制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多种精细化工产品以及采用传统技术无法生产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化工行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在科技时代下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为化学工程技术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化工生产设备及实验仪器的改进创造了技术条件。那么如何使化学工程技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有所突破,需要将化学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一、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概述
(一)化学分离技术。化学分离技术先要对仪器进行分离强化,然后对生产技术进行分离强化。按照化学分离原理,经强化的仪器和技术会变得更加精细,效率也会更高,而且进行化学分离后的生产原料可以将自身的化学能转化成动能或热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然而,科学家将化学分离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并研究信息技术与化学工程的应用原理,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热感技术的开发中,提升热感设备的精密度。比如讲新的控制方法加入传统半透膜分离技术形成新型分离技术,该技术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分离速度和效率。
(二)绿色节能技术。在工业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言,其面临着能源枯竭的威胁,在该现状下,绿色节能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根本上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绿色节能化学技术是指采用高新技术使化学反应在进行的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节能技术,其理念是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采用化学技术减少或消除化学原料及溶剂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超临界技术。化学反应技术中的超临界反应指当压力和温度都在临界点以上,物质处于气态和液态之间。这种超临界状态的液体在化学工业、生物工业、食品工业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医药工业领域的应用更加广阔。目前超临界液体的诸多优势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其发展前景十分诱人,而超临界化学技术是与超临界液体相关的化学技术,化学界已经将超临界水氧化法成功应用到环境保护领域,但当前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二、化学工程技术优化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产品结构。基于市场经济不稳定的特征,化工企业需要深刻剖析市场实际需求,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为企业发展注入积极因素。通过运用全新的化学工程技术,使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及合理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1]。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科技时代的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为提高化工企业的竞争力及经济效益,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借助于先进的化学工程技术,并结合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这是化工企业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三、对化学工程技术的优化
(一)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我国整体技术水平有了重大突破。就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未来而言,化学工程技术信息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化学工程技术要想实现优化升级,就要与信息技术进行完美结合。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化学工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提升技g的精确性,同时也能够实现智能化的生产应用。比如在CO2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技术方面,将化学工程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控制系统的反应更加灵敏。
(二)与系统工程的结合。因为物质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化学变化也相对复杂,因此,化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一般物理、化学特性上,要深入物质结构,探究其构成和变化原理。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方向不断拓宽,需要从根本上简化化学工程技术研究过程,与系统结构工程结合能够将实验操作和化学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简化物质结构研究内容,为化工研究提供更加成熟的分析条件。
(三)加大对绿色化学技术的研究力度。环境是国际性问题,目前,我国投资于环境保护和改善的资金越来越多,而且更多的群体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此时绿色化学技术应运而生,由于绿色化学技术既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又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还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该技术具有经济、社会、环境三重效益,因此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四)强化化学工程基础的应用研究。在发展化学工程技术时,除了要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外,还要对必要的基础应用展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投资大、研发时间长,短期内很难看到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利益出发,为了化学工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基础应用研究。另外,在引进外来先进技术时,要注意消化吸收其中的基础技术,做好技术储备工作。
四、结语
[
关键词 ]高职化工类就业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张志艳(1975-),女,河北平山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河北 石家庄 050026)徐智策(1975-),男,河北沧县人,河北科技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工技术经济、工业催化。(河北石家庄 05 001 8)张雪梅(1963-),女,山东桓台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河北石家庄 05 002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高职化工类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3SH03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0-0070-0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化工类高职学校更是为石化行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场所。当前高职化工类学生的就业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石化企业招不到合适、足量的员工;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就业质量偏低。本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化工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开展调查,就当前影响学生就业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客观、清晰地反映了高职化工类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可行的对策方案。
一、高职化工类学生就业状况
本文选择河北省高职院校2010~ 2012级三届化工类毕业生为调研对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7份,有效收回率95.29%,同时走访重点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进行个别访谈。目前高职化工类学生就业有如下特点:
1.入学前对专业了解不充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意愿不足。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但现实生活中,化工类专业并不是家长、学生眼中的好专业,许多学生对专业、就业等情况认识不全面、不准确。体现在高考志愿的填报上,受调查的667名学生中,只有10.51%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及今后就业方向;60.73%的学生认为本专业与高中的化学课程相关,但说不清具体内容;18.32%的学生不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有10.44%的学生本身不喜欢本专业,是调剂录取的。入学前对专业了解不充分,导致毕业后从事专业意愿不足。
2.就业期望值高,导致初次就业质量偏低。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在企业知名度、经济效益、所在地、发展前景、个人发展空间、薪酬待遇、专业对口、工作环境、家庭影响9个因素中,首要影响因素是“薪酬待遇”,占到65.5%,然后依次是“个人发展空间”“工作环境”“所在地”“经济效益”。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更注重薪资水平、个人兴趣、个性发展等因素,更看重性价比高的工作,关注企业的发展前景、用人机制,愿意选择舒适和适合自己文化的工作,不愿选择节假日少、加班加点、经常出差的工作。
企业问卷调查显示,近46%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假期要求等方面。不少学生成功欲望强,对自己对工作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好高骛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部分学生互相攀比,心态浮躁,很少考虑自己能为单位创造什么,而一味强调企业应给予他什么,甚至要求超出单位愿意支付标准的待遇,缺乏主人翁意识,企业认同感差。基于这些问题,很多企业只愿意招聘已具备工作经验或更珍惜就业机会的求职者,导致化工类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偏低。
3.化工生产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使化工类学生离职率较高。受调查的毕业生中51.2%初次就业选择化工行业,35.7%选择制药行业,9%选择与化工制药相关的销售等工作,极小一部分选择其他行业。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一旦条件成熟,他们即转行或跳槽,其原因排前几位的是:工作环境较差、薪资水平低、工作需倒班、个人发展慢、空间偏小等。
调查分析造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及家长更倾向于工作环境好、薪资水平高的单位,而媒体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的负面报道和部分学生家长的片面认识,使一些学生家长反对子女进入本行业。其次,学生在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目睹了个别企业由于资金缺乏或经营困难,对设备不能及时更新,达不到安全等级标准,部分企业领导安全意识淡漠,员工加班加点,导致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发生意外事故。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化工类企业的认同,使得学生离职率较高。
4.化工行业平稳较快发展,高职化工类学生就业前景广阔。近几年随着化工行业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资源利用提高,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化工行业实现了平稳快速增长。据河北省的《河北省石油化工行业2012年度发展报告(摘要)》显示,2012年河北省石油和化工总产值持续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4126.03亿元;销售额5563.58亿元,同比增长11.76%;主营业务收入5076.50亿元,同比增长7.7%,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化工行业与钢铁工业、装备制造业共同形成河北省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同时也是我省未来一个时期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化工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和良好的企业发展势头为河北省高职化工类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对高职化工类学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调查数据显示,2010~ 2012级三届化工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且化工企业对化工类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与学生人数比例为1:4~1:6.
二、高职化工类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1.客观环境因素。第一,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进行宏观调控与指导,把握大的方向。近年来随着就业制度的变革,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有关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政策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第二,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方在学生就业中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部分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和经济效益,希望学生“拿来就能用”,没有培养和带教新人的制度和计划。刚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往往在就业时被拒之门外,连面试的机会都无法获得。甚至一些企业短期用工、恶意用工,不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签订不规范,使得学生在实习期过后变成失业者。另外,部分企业在招聘高职学生时,一味抬高学历要求,脱离实际需要,造成不必要的人才浪费。
第三,学校在学生培养质量和结构上决定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程度,是影响高职化工类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高职学校对学生质量的培养上存在忽视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培养不到位。在企业访谈中,许多用人单位表示,高校部分课程落后于当前形势,培养针对性不够,难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有个性、有特长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导致部分应届高职毕业生在毕业时不得不面对失业的痛苦。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不能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和求职技巧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而且就业指导工作不连续,具体实施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限于大学生毕业阶段,使得许多高职学生难以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主观个体因素。第一,能力素质不高。高职化工类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是叩开企业的“敲门砖”,调查显示,化工企业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目前,有不少高职学生在学习上敷衍,考试成绩不佳,不能全面掌握化工专业基本知识;还有些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化工企业岗位的需要,失去就业竞争力。
第二,就业观念不端正。虽然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但在现实的就业过程中,化工类高职学生不能全面合理地认识自己,缺乏对当前就业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客观、理性分析。就业过程中急功近利,期望收入与实际收入有较大的差距,向往大城市,不愿意到小城市、基层和边远地区,不愿意从基层开始干起。这些不良就业观念让高职化工类学生失去很多机会。
第三,就业知识不充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只有48.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主动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能主动学习一些就业面试和服饰礼仪等知识,做好就业材料的准备工作;32.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学校提供的招聘信息没有认真全面考虑;12.3%的学生在参加面试前不积极准备自荐材料,参与过程懈怠和散漫,错失就业机会;还有4.6%的学生称他们参加企业到学校的专场招聘会是辅导员催促才勉强参加的,根本没做准备。
三、提升高职化工类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基于高职化工类学生就业情况,只有建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调整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1.政府方面。首先,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善化工企业工作环境,避免“谈化色变”;其次,应为化工行业员工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工资待遇,提供多方面的培训晋升机会和发展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和留住化工行业技术员工;最后,进一步完善化工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推进就业市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起多层次、多功能、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化工类毕业生就业工作。
2.企业方面。首先,化工企业加强与学校的交流合作,通过对化工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到校进行专业讲座、企业文化介绍等形式,加强与高职化工类学生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化工企业对人才的标准和需求,使学校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其次,面对当前化工类学生实习难的现状,化工企业应提供给高职化工类学生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通过实习和实践环节,不仅使学生学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还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企业也能在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挑选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员工,节约招聘成本。最后,适当调整用人观念,合理估计高职化工类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和用人成本。
3.学校方面。首先,做好有化工特色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应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进行分层指导。大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高职化工类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二阶段,要强化化工的职业知识、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教育,通过实习和实践等方式进行化工职业环境教育,让学生初步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大三阶段,从求职准备、职场关系、职业选择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强化求职技巧,根据毕业生就业阶段出现的恐慌、茫然、焦虑和浮躁等情绪心态,进行必要的心理慰藉,让学生从心态到行为上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形成全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
其次,构建化工类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了解新形势下石化行业从业环境、现状、企业用人要求与运行整体情况,进而分析自己的条件,预测就业前景、制定就业目标,为满意就业做好准备;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生数量等情况,为企业招聘提供信息依据。
最后,建立就业调查信息反馈网络。通过这个平台广泛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使用、评价和需求动态,进而汇总、整理、统计分析,为学校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制订培养计划等环节提供重要依据。
4.学生自身方面。第一,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高职化工类专业为石化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一线操作、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品质检验等专业技术性工作,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胜任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学生应合理制订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目标,不断激发学习动力,加强学习自主性、自觉性,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见习基地,通过实践、实习提高动手能力。
第二,提高职业素养。石化行业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特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所以企业在安全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劳动纪律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高职化工类学生应具备石化行业员工应有的职业素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讲座、第二课堂,组织多种活动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等方面的培养;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环节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培养。正确对待将要从事的石化行业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能在将来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应用到工作中去。
第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是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清楚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避免就业中的盲目性,避免因个人自负清高而就业失败。二是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过于追求职业声望。不对职业条件要求太高,应立足现实的社会需要,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职业意识,积极就业,在实践中开拓事业,增长才干。三是保持乐观的择业心态,在择业的过程中,不能一步到位属正常现象,不能因此而沮丧,要保持谦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毕业生有很多就业机会可以选择,即使在择业受挫后,也要正视现实,敢于自我解剖,主动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
[
参考文献]
[1]黄娟.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以淮海工学院为例[Dl.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2]田婧,当代大学就业能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山西:中北大学,2010.
一、三省氯碱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氯碱行业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两大主要产品,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均跃居世界第一产能大国,2010年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烧碱产能2973.5万吨。山东烧碱总产能698.5万吨、江苏347万吨、河南186.5万吨。2011年1~6月份,全国烧碱产量1235.1万吨,山东285.83万吨,江苏119.84万吨,河南80.83万吨,鲁苏豫三省烧碱产量分列全国各省产量前三,总产量占全国烧碱产量的39.38%。
可以说,“十一五”是氯碱产业积极扩张、快速发展的五年,但在产能扩张后又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为氯碱企业的产品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国内的氯碱企业大量生产通用型PVC树脂,一方面造成了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却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下游需求,塑料加工行业需求的新品种PVC特种树脂仍需从国外大量引进。由于市场的变化,三个省的氯碱行业发展各有不同。我国东南沿海,是氯碱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山东和江苏是国内化工最强的省份,氯碱产业也不例外。目前,山东烧碱产能、产量已占到全国1/4以上。到2010年底,山东烧碱生产企业39家,产能850万吨。江苏省共有氯碱生产企业24家,烧碱总产能达351.5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1.7%,仅次于山东,位列第二。山东不仅产能最大,而且近年来氯碱下游产业链延伸得也比较快,耗碱、氯、氢产品发展迅速,按产能计算,本行业耗氯量达到了50%以上。江苏虽然氯碱产能居于第二,却是氯碱“产业树”最茂盛、产品种类最多、园区发展最完善、效益最好的省份。相比较而言,河南氯碱下游产品链条比较单薄,资源型能耗型的产品比重偏大。
二、河南省氯碱行业现状
(一)成就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河南省盐化工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氯碱行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产能、产量、企业规模连年翻番,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技术进步实现突破,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对河南省工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产能产量大幅增长,企业规模明显扩大。“十一五”时期河南省氯碱化工行业飞速发展,产量大幅增涨。2010年底河南省烧碱产能达180万吨,产量140.23万吨;PVC产能130万吨,产量98.38万吨。与2005年实际产量相比,烧碱增长206.7%,PVC增长323.9%。河南省的神马氯碱、昊华宇航化工、联创化工、东大化工等氯碱化工企业已在全国行业名列前茅,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2.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伴随着行业科技进步,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河南省氯碱化工行业产品结构得以进一步调整,不但更适应了下游市场的更高产品技术含量要求,也为节能减排、提高企业效益作出了贡献。
3.全行业技术水平快速进步。随着世界及我国氯碱行业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的氯碱化工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也日新月异,大型离子膜电解槽甚至零极距电解槽、传统盐水精制工艺已被膜过滤技术所取代,一些新型节能减排技术已被企业广泛使用。
4.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为氯碱化工行业的共识。“十一五”期间,国家积极推进工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河南省氯碱化工企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按照国家氯碱行业清洁生产要求,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如淘汰隔膜法烧碱、直接使用盐卤生产、氢气综合利用、低汞或无汞技术的采用、电石干法制气、电石渣再利用生产水泥等不仅减少了原料、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做到了清洁生产,保护了环境。
(二)河南省盐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
1.全国氯碱行业的产能过剩,波及河南省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下游产业的强力拉动,氯碱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产能、产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盲目投资、盲目建设、快速扩张的现象导致氯碱行业进入了产能过剩的时期。2010年年底,全国烧碱产能仅仅发挥了65%。这导致企业装置负荷降低,同时为了占领市场,低价倾销,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各企业间产品同类化,尤其是耗氯产品主要为PVC,产品雷同,附加值低,企业间容易出现降价竞争等市场行为,缺乏企业间产品差异化发展。
3.园区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仍不完善,大多数企业主要以烧碱、液氯、PVC等低级产品运往园区外销售,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短,这不仅增加了运输销售成本和安全隐患,而且不利于园区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减弱园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4.节能减排、环保、安全压力加大。氯碱、PVC等属高耗能危险化学品生产行业,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环保、安全生产等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必将给企业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
三、今后3~5年河南省氯碱化工行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氯碱行业主要矛盾是产能过剩,而根源在于产品同质化严重。面对政策和市场的变化,下一步氯碱行业必须逐步摆脱单纯以追求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增长方式,进入以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增长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差异化道路、发展高端产品才能生存和发展。
(一)具体措施
“十二五”期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氯碱、纯碱大省向氯碱强省转变,实现差异化应该是重中之重。建议宏观战略如下:
一是合理调控烧碱、PVC等产品总量,以优势产能替代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应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提高新建项目的规模和技术门槛,遏制盲目建设,对管理水平差、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制定鼓励退出政策,引导或关闭破产,实现落后产能的平稳退出。二是鼓励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业内龙头企业、能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产业链条化,形成大型化和集约化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和竞争力。三是鼓励氯碱化工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下游精细化工、医药化工、食品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逐步使河南省盐化工产业由资源拉动经济,向技术和科技拉动转变。四是以自主创新引领行业技术市场进步。加快氯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省级、国家级研发中心或研究院所。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新型节能推广应用,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余热、余压,实现能量梯级利用,降低原料材料及动力消耗。五是开发应用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尤其在“十二五”期间,要推广低汞化、无汞化,重点进行低汞触媒研发和推广,到2015年普及使用低汞触媒。加大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全面推广低汞、无汞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搞好三废的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