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健康教育宣教内容

护理健康教育宣教内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护理健康教育宣教内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护理健康教育宣教内容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96-01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已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和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1]。儿科健康教育是指对患儿进行精心护理的同时,以患儿及其家长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完善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患儿及家属了解病情、配合治疗、减轻痛苦、缩短病程,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2009年1月成立健康教育委员会以来,我科更规范了健康教育的内容采取了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的儿科病房健康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措施与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0月收治的肺炎患儿6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1.2岁。同期收治的肺炎患儿6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28例,平均年龄1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智力和陪人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随机宣教法,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医院、科室环境,医院制度,责任护士、管床医生的介绍等;介绍疾病的症状及观察要点、治疗药物的作用、预防保健知识,示范静脉输液部位的保护方法等。宣教从患儿入院即开始,非特意地选择宣教对象和时机。观察组采用规范的宣教法,包括①适时宣教:在患儿安静、陪护者注意力较集中时进行重点宣教。主要宣教内容是医院、科室环境及制度、呼叫器的使用、告知安全防范措施等。②按需宣教: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对3-7岁的学龄前儿童,用讲故事、做游戏来满足其好奇心,与其建立友好的关系;对学龄期儿童,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来帮助他克服对注射的恐惧心理,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对家长的宣教,有意识地选择患儿的主要陪护者作为对象,在其最需要的内容上作详细的介绍。如服药时家长想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输液时家长需要知道如何保护静脉通路的通畅;高热、腹泻时家长最希望了解疾病的过程、程度和治疗方法;恢复期家长最想知道的是疾病的预防知识;

2 结果

两组陪人接受宣教内容的有效率、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率及患儿陪人对护士综合满 意率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宣教内容的有效率 静脉输液的成功率 对护士的满意率观察组 66 82.3% 90.1% 97.2%对照组 68 61.5% 75.6% 80.5% 结果显示,两组陪人在接受宣教内容的有效率、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及患儿陪人对护士综合满意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重要内容[3],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积极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4]。健康教育的质量直接反映整体护理的效果,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患儿健康恢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因素,可以促进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促进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早日康复[5]。应用规范的宣教法,使各项护理行为更合理、更安全、更有序,强化了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此规范的宣教法强调了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环节,提高了患儿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改善了护患关系,有效的避免了护理纠纷,提高了住院病人满意率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建华.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9,15(11);667-669

[2]成美娟,覃雅芬,吕少娅.儿童专科医院家长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0(07);46-47

篇2

工作满意度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爱心宣教卡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4月一一2007年6月使用爱心卡宣教产妇8O例为观察组,2007年1月一2007年3月未使用爱心卡宣教产妇8O例作为对照组;对产妇对宣教形式接受和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接受宣教内容的有效率、对护士满意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爱心宣教卡发放是一项可行的健康教育改革措施,值得推广。 

    健康教育是人性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科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产妇生产和康复,保障母婴健康川。产科护理工作繁琐,护士配备相对有限,为了能给产妇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我科自行设置爱心卡,应用到产科健康教育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制作健康教育爱心卡 

    卡片采用9 cm X 11 cm版式大小,以色彩柔和卡通图案为背景,5张为一系列,卡面内容包括责任护士介绍、住院期间胎儿自我监测方法、无痛分娩知识、产褥期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要点及出院保健指导等共性宣教内容。卡面字迹清晰,突出重点,便于产妇保管阅读。 

2爱心卡的应用方法 

2. 1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施爱心卡宣教孕妇人院当天,责任护士进行人院宣教时发放A卡,A卡为责任护士联系方式和住院期间氧气吸人和计数胎动重要性的介绍,建立护患间合作的首要信任。对进人产程或择期剖宫产孕妇发放B卡,B卡由两组组成,正面均为病区护士支持孕妇分娩的鼓励话语,让孕妇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Bl反面是产房无痛分娩技术介绍,B2为剖宫产术前注意事项,责任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发放。产妇分娩返室后责任护士发放C卡,C卡分3组,正面统一为母乳喂养好处宣教,反面C卡1是自然分娩产妇产后须知,C卡2是剖宫产产妇产后须知,C卡3为母婴分离产妇产后须知,为便于护士宣教时选取,3组卡片以护理级别卡颜色为背景色,组1为红色,组2为黄色,组3为绿色。产后第2天责任护士发放D卡,n卡内容为产后保健操、产妇治疗药物告之及哺乳姿势和技巧,责任护士现场演示产后保健操并指导喂奶。产后第3天责任护士发放E卡,E卡正面为计划免疫指导,反面由责任护士填写告之产妇的个体注意事项,并完成出院宣教。 

2. 2回访责任护士负责宣教后第2天评价第1天产妇执行情况,并和产妇探讨遇到的个性问题。负责1周内电话回访,回访内容:新生儿喂养情况、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护士长分别于产妇出院时和1月后回访,征求产妇对爱心卡健康教育模式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责任护士宣教工作进行效果评价。 

3健康教育方法及观察指标 

    选择我科2007年1月一2007年3月分娩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医院产科宣教常规进行宣教,2007年4月一2007年6月使用爱心卡宜教产妇80例为观察组,从产妇对宣教形式接受和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方面进行比较。 

4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接受宣教内容的有效率、对护士综合满意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1,39.54,10.92,6.72,P均<0. O 1)。提示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对照组。

4体会 

4. 1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产科宣教有其特殊性:宣教内容多、宣教对象涉及陪伴人员、宣教工作被探视人员打断,使得同一内容多次重复宣教,影响护士宣教情绪。执行母乳喂养宣教时常以孕产妇能复述宣教内容为评价标准,护士不得不以填鸭方式完成宣教,孕妇一人院即被许多必须掌握的知识搞得很被动,对宣教存在一定程度逆反,宣教效果往往不理想。通过护患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是确保母婴安全健康的基础[C2],我们将常规宣教知识印制在爱心卡上,责任护士在产妇具有学习愿望和具备学习能力的身心条件时[3],以口头和发卡形式宣教,节约出的时间就产妇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讲解,为产妇提供了交流平台,使产妇对自己的病情和护理知识达到知、信、行的程度川,产妇和家属从被动接受护理到自觉参与其中,建立了参与合作型的新型护患关系,从而使临床健康教育事半功倍。 

4. 2规范健康教育程序护士由于临床工作的繁忙,往往不能腾出完整的时间,不是匆忙完成健康教育,就是一边操作,一边做健康教育[Cs],爱心卡发放规范了健康教育程序,因宜教内容的及时准确提高了宣教后产妇的依从性和执行性,宣教效果较为理想。 

篇3

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服务内容,其中入院宣教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包括病区的人员介绍,环境介绍,制度及作息时间介绍等[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强调人是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强调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是一个整体的护理过程。入院宣教正是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第一步。我们对2007 年6 月~2008 年12 月间,入院3 天以上且神志清的病人253 例,进行入院宣教情况调查,旨在了解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的需求与入院宣教时间及患者入院时病情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方式,使病人入院就能得到优质、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7 年6 月~2008 年12 月间,入院3 天以上且神志清的病人253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71 例,初中以下82 例。其中男147 例,女106 例,年龄35~81 岁,平均年龄68 岁。其中入院时患者轻度不适者(无明显痛苦貌和急性病容)128 例,严重不适者(痛苦貌、较烦躁)75 例。入住病房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宣教内容包括: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护士长,介绍各种制度(作息、探视、查房、安全、请假等),介绍病区环境和生化设施,新型医疗制度、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交代有关心理、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安全等)。入院后3~7 天内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的反馈性调查。包括对宣教时间的选择、宣教内容的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轻度不适患者128 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需要护士介绍主管医护人员、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医疗报销、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而对介绍各种制度,多选择在当日治疗护理后(占83.6%)。入院时严重不适患者85 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91.7%家属选择作医疗报销的具体事宜指导,94.1%选择刚入病房时介绍主管医护人员;而对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及各种制度的介绍则希望在第二天或病情稳定后介绍。

我科将住院环境、住院制度(安全、探视、查房、作息、请假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新型医疗制度的重点规定、室友的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等在医院的协助下写成书面文字,按照满足患者与家属的优先需求的原则采用口头宣教、实物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卡等形式,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对每一个新入院的病人及其家属予以逐一宣教,然后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根据我院发《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之《健康教育标准》检查落实效果并追踪,观察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治疗的顺应性、医患关系的影响。

2 宣教的内容

2.1 住院环境、人员

住院病人进入病室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介绍相应分管的护士及医生,责任组长、科主任、护士长、以及他们相应的职责范围,以利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寻求帮助;介绍同室病友,融洽相互的关系;引导病人了解熟悉,如配餐室、浴室、厕所及大小便标本放置处等地方,并告诫勿随便进入治疗室、换药室等无菌场所;讲解并示范病房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2 相关制度

主要包括安全、探视、查房、作息、请假、陪护管理等,尤其强调安全制度的全面及重复宣教。为了保持病室内整洁、安全、舒适,要求不在病房内吸烟、喧哗、玩牌、随处吐痰、乱丢纸屑及往窗外倒水,不在室内使用炊具、家用电器,病人不得自动调动床位,以免发生差错,不能进入办公室翻阅病历,如有意见,可向医护人员提出,若要自行外出,需经主治医生同意,个人的贵重物品自行保管好,特殊情况可请护士长代管,严防遗失;十二岁以下儿童尽量不能带入病房,以免发生院内感染。为了新病人能合理安排自己时间,主动介绍查房、作息、探视、订餐时间等,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陪护,护士应耐心做好宣教工作,使亲友能自觉、愉快地遵守医院有关规定。

2.3 疾病相关知识

经过评估,针对患者优先需求,采用口头、图片、影象、发放健康处方等方式运用易懂的语言宣教有关心理、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安全、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等。对于病情特殊及年老患者,可先让病人家属阅读病室概况宣传册后,再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循序渐进的宣教。

2.4 新型医疗制度

在评估发现患者主要针对手续、报销比例、报销范围、各个区域的区别存在顾虑,我科在医院的协作下制作了宣传卡,做到人手一册,做到专人指导、协助办理相应手续,减少了患者的困惑。

3 结果

通过规范的入院宣教,让患者在陌生的就医环境中感到信任与被尊重,及早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消除不良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医疗护理的顺应性,为进一步治疗与护理赢得了有力支持,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4 讨论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是一个整体的护理过程,入院宣教是整体护理的第一步,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2]。做好入院宣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我们从第一环节抓起,明确各级人员职责,规范入院宣教标准,并定期对入院宣教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阶段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及早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消除不良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或减轻并发症,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单纯的治疗、护理所不能替代的。

健康教育是一种投入低、见效快的治疗促进措施,入院宣教作为一种治疗、护理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护士在实施入院宣教时应把规范化服务与人的个性化相结合,实施个性化的入院宣教,运用护理程序和教育技巧,了解新病人的需要,满足新病人的健康需要,使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得到比较全面、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宣教,是指护士在患者入院后按照护理常规规定的入院宣教内容对病人进行宣教[1],没有区分病情的不同及时间的先后顺序,造成入院宣教内容与患者的需求无明确的针对性,影响了宣教的效果。护理人员必须从主观上认识到入院宣教工作的重要性,区别病人的不同情况及需求,并且将其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入院宣教的效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篇4

【关键词】 入院宣教;需求

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服务内容,其中入院宣教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包括病区的人员介绍,环境介绍,制度及作息时间介绍等[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强调人是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强调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是一个整体的护理过程。入院宣教正是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第一步。我们对2009年6 月~2012 年12 月间,入院3 天以上且神志清的病人203 例,进行入院宣教情况调查,旨在了解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的需求与入院宣教时间及患者入院时病情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方式,使病人入院就能得到优质、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6 月~2012年12 月间,入院3 天以上且神志清醒的病人203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51 例,初中以下52 例。其中男102 例,女101 例,年龄35~81 岁,平均年龄68 岁。其中入院时患者轻度不适者(无明显痛苦貌和急性病容)108 例,严重不适者(痛苦貌、较烦躁)95 例。入住病房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宣教内容包括: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护士长,介绍各种制度(作息、探视、查房、安全、请假等),介绍病区环境和生化设施,新型医疗制度、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交代有关心理、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安全等)。入院后3~7 天内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的反馈性调查。包括对宣教时间的选择、宣教内容的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轻度不适患者108 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需要护士介绍主管医护人员、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医疗报销、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而对介绍各种制度,多选择在当日治疗护理后(占83.6%)。 入院时严重不适患者95 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91.7%家属选择作医疗报销的具体事宜指导,94.1%选择刚入病房时介绍主管医护人员;而对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及各种制度的介绍则希望在第二天或病情稳定后介绍。

我科将住院环境、住院制度(安全、探视、查房、作息、请假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新型医疗制度的重点规定、室友的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等在医院的协助下写成书面文字,按照满足患者与家属的优先需求的原则采用口头宣教、实物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卡等形式,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对每一个新入院的病人及其家属予以逐一宣教,然后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根据我院发《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之《健康教育标准》检查落实效果并追踪,观察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治疗的顺应性、医患关系的影响。

2宣教的内容

2.1住院环境、人员

住院病人进入病室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介绍相应分管的护士及医生,责任组长、科主任、护士长、以及他们相应的职责范围,以利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寻求帮助;介绍同室病友,融洽相互的关系;引导病人了解熟悉,如配餐室、浴室、厕所及大小便标本放置处等地方,并告诫勿随便进入治疗室、换药室等无菌场所;讲解并示范病房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2相关制度

主要包括安全、探视、查房、作息、请假、陪护管理等,尤其强调安全制度的全面及重复宣教。为了保持病室内整洁、安全、舒适,要求不在病房内吸烟、喧哗、玩牌、随地吐痰、乱丢纸屑及往窗外倒水,不在室内使用炊具、家用电器,病人不得自动调动床位,以免发生差错,不能进入办公室翻阅病历,如有意见,可向医护人员提出,若要自行外出,需经主治医生同意,个人的贵重物品自行保管好,特殊情况可请护士长代管,严防遗失;十二岁以下儿童尽量不能带入病房,以免发生院内感染。为了新患者能合理安排自己时间,主动介绍查房、作息、探视、订餐时间等,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陪护,护士应耐心做好宣教工作,使他(她)们能自觉、愉快地遵守医院有关规定。

2.3疾病相关知识

经过评估,针对患者优先需求,采用口头、图片、影象、发放健康处方等方式运用易懂的语言宣教有关心理、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安全、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等。对于病情特殊及年老患者,可先让病人家属阅读病室概况宣传册后,再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循序渐进的了解。

2.4新型医疗制度

在评估发现患者主要针对手续、报销比例、报销范围、各个区域的区别存在顾虑,我科在医院的协作下制作了宣传卡,做到人手一册,做到专人指导、协助办理相应手续,减少了患者的困惑。

3结果

通过规范的入院宣教,让患者在陌生的就医环境中感到信任与被尊重,及早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消除不良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医疗护理的顺应性,为进一步治疗与护理赢得了有力支持,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4讨论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是一个整体的护理过程,入院宣教是整体护理的第一步,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做好入院宣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我们从第一环节抓起,明确各级人员职责,规范入院宣教标准,并定期对入院宣教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阶段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及早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消除不良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或减轻并发症,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单纯的治疗、护理所不能替代的。

健康教育是一种投入低、见效快的治疗促进措施,入院宣教作为一种治疗、护理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护士在实施入院宣教时应把规范化服务与人的个性化相结合,实施个性化的入院宣教,运用护理程序和教育技巧,了解新患者的需要,满足新患者的健康需要,使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得到比较全面、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宣教,是指护士在患者入院后按照护理常规规定的入院宣教内容对病人进行宣教[1],没有区分病情的不同及时间的先后顺序,造成入院宣教内容与患者的需求无明确的针对性,影响了宣教的效果。护理人员必须从主观上认识到入院宣教工作的重要性,区别病人的不同情况及需求,并且将其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入院宣教的效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篇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65-03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促进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它在临床整体护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地促进患方配合护理工作。临床宣教方法有许多种,例如传统的有口述、黑板报和剪报、操作示教、视频等,但都不能举证,证明护士的工作行为,患方难以理解记忆。怎样才能有效地满足患方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又能举证护士的护理行为和措施,是如今护理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科室自2008年4月以来,尝试建立表格式健康教育处方,用文字与表格结合进行宣教,并由患者或家属保存,及时宣教、检查、评估,体现了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患沟通,增加患者满意度,记录方便清楚,一目了然,出院后回收保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资料与对象

1.1 对象

选择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五官科患者60例,小学文化25例,中学文化30例,大专文化5例,大学文化0例。意识清楚的脑外科患者20例,小学文化5例,中学文化8例,大专文化5例,大学文化2例.口腔科患者40例,小学文化7例,中学文化17例,大专文化15例,大学文化1例。

1.2设计表格

可根据科室专科情况,选用A4纸张,表格大小自行选择,根据自选项目内容制表,设计表格,正反面均可使用,其内容包括介绍科室负责人情况、责任医生和护士、过敏药物、治疗、功能锻炼、饮食、卧位、检查以及手术方面注意事项、出院指导、时间、签名、备注栏、附属资料,补充说明等。字体为常规字体,重点处可用特殊符号、划线、加粗等标示,饮食项目可举例说明。为求美观,可设计花边或用彩色纸张等。

1.3健康教育处方表(反面)

① 健康教育处方表的反面可设计图示 例如我科曾选择一护士的图画,加以“长沙市八医院祝您早日康复”的艺术字,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医院以及护士对他们的关怀,体现科室温馨护理的思想与护理文化,使健康教育的方式更加生动温暖。②可根据科室情况设计各种温馨提示,例如我科曾制定多项温馨提示细则,其中包含的科室收费疑问询问处、用水用餐处、出院结账流程、如何使用遥控器、微波炉等。每项细则重点可使用各种方法特别标示,使其突出醒目,易查询记忆。

1.2 健康教育处方表(正面)

2 实施

2.1 健康教育的流程

①建立健康教育处方表,宣教项目的模块,计划-实施-效果评价的流程。②患者入院后,负责健康宣教者及时将宣教内容填入执行表格中,根据患方实际情绪,择良好时机,携单实施宣教,然后由病人或家属签字认可,注明时间,并保存表格和辅助资料。有条件者可一式两份,一份予以患者方保存,一份留置存档。③设置效价评估,评价者应回避宣教护士,随机测评患方对宣教知识的认知和实施情况,及时阶段性评估,并对病人模糊的内容再次强化教育。注意保护宣教者的正面形象,避免因宣教效价低而当面斥责护士,造成患者对护士丧失信心的态度。④审核、检查、保存,管理者应及时检查存档情况,防止宣教资料与表格的遗失,新增资料及时审核、校对、补漏。避免患者因错误或模糊的内容而影响治疗效果,防止潜在性护患纠纷。

2.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宣教内容须经护士对病人评估后,根据文化程度、心理状态、诊治经过等按事实情况填写的,不主观论断,须以病例资料辅助了解。页面整洁、字迹清楚、内容全面、条理清楚,对心理素质与专业理论欠全的护士而言,表格式健康教育的方法更方便有效。宣教应注意用词通俗、具体、实用,注意医学内容通俗化、专业术语具体化的原则。针对病种书写内容,突出连续性,内容涵盖病人入院接受治疗至出院康复全程。使病人或家属在治疗期间有章可循,得到主动、全面、人性化的护理。相同病种其基本治疗过程相似,因此内容的书写也基本相同,但须考虑个体的特质,对于此类病人应在书写内容上单独加以考虑。表格中各重点内容,应醒目标记(如通过文体色彩、字迹大小、下划线等方式)功能锻炼应该详细演示其方法、动作、交代时间和注意事项等,锻炼的动作均配以文字解释。避免因指导较深专业知识,患者理解错误,引发护患纠纷。可用心型彩色图画、短片讲解、知识手册等作辅助。

护士及时学习相关知识和沟通技巧,使用新知识前,须获得上级批准和审核。参考资料应真实存在,并广泛使用,必要时记录参考文献的出处。选择合适时机,因人而异择时择事宣教。宣教需签字时,有时病人或家属不配合,应耐心解释,争取配合。宣教相关制度时,应让病人或家属完全理解。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补充内容,注意阶段性宣教,避免误导患者。注重患者的文化层次、、家庭背景、民俗习惯、风土人情、年龄、根据情况选择沟通的方式和语言,避免用方言宣教专业知识,防止因文化差异误导患者与患者理解错误,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注意保护自我形象紊乱者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宣教形象与特色,言行举止应有良好职业素养。

2.3 加强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意识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病人享有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受尊重权、获取知识权、选择权、监督权、复印病历权、诉讼权等;医院健康教育是对其权利的尊重,护理体系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势在必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指出,一切医疗护理行为均应留有记录。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一言一行须谨慎实施,应更深层次的明白,宣教错误的严重后果。管理者与执行者必须保证宣教知识的专业性和高度正确性,切不可马虎随意,应有效维护病人及自身合法权益。

3 体会与讨论

3.1 有利于举证

传统的宣教方法多以口述为主,有部分病人或家属,在违犯了医院的规定和医嘱后出现异常情况,指责护士告知错误。采用健康教育处方表格后,由于其中设置签字栏,病人出院后仍然保存,为举证留下依据,避免因口述患者理解错误引起的纷争。

3.2及时阶段性健康教育的实施,使病人或家属获得系统性康复指导,增强康复知识

促进患者理解正确的信息,使其获得相对应的知识,学会自我监测,促使及时发现异常问题,了护患关系,为举证留下了依据,尊重了患者的知情权,保护了护患双方利益。

3.3 有利于防止护理缺陷

传统的口述宣教无记录,不能举证护士行为,口述易致误解。患方难以理解全部内容,勉强接受的内容具有片面性,不能及时消化理解。健康教育处方表以文字为主能保护护士的利益,促进患方主管能动性。传统宣教方式多采取随机宣教,患方需等护士时间充裕再进一步传达信息后才能实施,因此经常出现患方追问医护人员的现象,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护士在繁忙时,易致语言失误,讲解不详。健康教育处方表促进患方的主动学习与配合,减少护患纠纷。

3.4 提高了护士的心理护理知识与自身价值

护士与患者交流,采用各种方法使患方易接受,维护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完成更多心理指导的实践。增加患方对护士的信任、理解、敬佩感,患者接受正确的宣教,配合锻炼与治疗,最终恢复健康,激发护士的潜能和对工作热情,使护士有成就感。

3.5 提高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 体现了科室文化特色

为能保持自身的良好工作形象,顺利完成宣教,护士的业务水平在学习和查找资料中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施体现科室文化素质,促使科室人文关怀的建设。

3.6 有利于体现温馨护理的工作思想

表格与图示内容,能使患者感到心身受到重视,满足被尊重、安全、舒适、归属、信息等各种心理需求。护士在宣教中的良好语言沟通使患者减少陌生感与孤独感。适当的语言激励与人文关怀使患者对恢复健康有更强的信心和意志力,避免患者长期住院对医药过于依赖的心理,引发角色缺如。

小结

表格式健康教育处方不是独立的,表格需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同步配合,与口头宣教、床边演示或图片相结合,使宣教言文并茂,相得益彰,取长补短。护士应注意及时督促、指导患者练习宣教内容。以表格式健康教育处方的方式进行宣教是一种新方法,它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容,可成就科室特色文化,体现温馨护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