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茶文化的未来

茶文化的未来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茶文化的未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茶文化的未来

篇1

其一,本单位的人士。具体来讲,以本单位人士为主要与会者的茶话会,主要是邀请本单位的各方面代表参加。意在沟通信息,通报情况,听取建议,嘉勉先进,总结工作。有时,这类茶话会亦可邀请本单位的全体员工或某一部门、某一阶层的人士参加。有时,它也叫作内部茶话会。

其二,本单位的顾问。以本单位的顾问为主要与会者的茶话会,意在表达对有助于本单位的各位专家、学者、教授的敬意。他们受聘为本单位的顾问,自然对本单位贡献良多。同时,特意邀请他们与会,既表示了对他们的尊敬与重视,也可以进一步地直接向其咨询,并听取其建议。

其三,社会上的贤达。所谓社会贤达,通常是指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才能、德行与声望的名界人士。作为知名人士,他们不仅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社会威望,而且还往往是某一方面的代言人。以社会上的贤达为主要与会者的茶话会,可使本单位与社会贤达直接进行交流,加深对方对本单位的了解与好感,并且倾听社会各界对本单位的直言不讳的意见或反映。

篇2

在英语学习当中,语言学家们也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语言的学习不止存在于语言形式的学习,而且也通过语言来研究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得益于语言,语言之中也蕴含着文化。 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必然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障碍。

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所主张的:“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由于中西文化各自的社会遗传性致使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差异在思维模式上的体现

语言是思维的轨迹,其承载着文化。语言不同,文化必然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培养出的人的思维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性概念,习惯上从整体去看待事物,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而不会对事物内部的各种联系加以分析,更不会把事物分成个体来看待,因此中国人会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而西方人则不同,西方文化强调事物的个体性,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组成世界的各部分是可以分离、可以划分的,所以西方人会有“天人分离”的思想。由于对个体的强调,西方文化中体现出的是征服而东方文化则持顺从态度。西方人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人类可以驾驭和征服自然;东方人则认为人与大自然是一体,人应与自然合作,与自然和谐共存。

二、 文化差异在待人接物上的表现

中国人看重人情、宗族、同门、师生方面的情谊,思考问题不会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考虑,而是喜欢从整体、长远去考虑,往往使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西方人可能相对想得比较简单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码归一码。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某中国人在国外开车违章,被警察拦住,要求处罚,于是,该人根据自己在国内的经验,开始求情说好话,希望警察能网开一面,并表示“下不为例”,警察也始终在微笑着听他说话,不置可否。该人看警察没有表示反对,以为事情就这样过了,很开心地开车走了,几个月后,该人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才知道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人家对他微笑,只是职业的要求,而该怎么办,警察绝对不会给你“下不为例”的机会的。

三、 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结构,中西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对相同词汇的不同理解上。

词汇隐含的文化意义往往随着文化、 时间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变化,同一词汇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一提到“老”在中文里更多的是表达尊敬的意义,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奶奶等。对于年龄大的人我们尊称为老先生,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

四、文化差异在价值取向上的体现

在价值取向上,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凡事以个人为中心,尤其当人取得成就时,从来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兴奋,会以各种方式进行炫耀,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认为谦虚使人进步,西方人则变现为骄傲是自我价值的真正体现。

篇3

茶文化旅游,是我国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拉动国内旅游内需所提出的新型旅游模式,茶文化旅游的特点是人文性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形式新颖丰富,旅游层次多元化,旅游周边产品繁多等,不仅能够满足当下人们游历美景的旅游需求,而且能够释放人的压力,陶冶人们的情操,在当代节奏紧张的生活环境下,茶文化旅游十分受青睐。而基于低糖经济下的茶文化旅游,在旅游内容、形式、内涵上更具生态性,更加环保、绿色,更加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未来茶文化旅游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1低碳旅游的发展概述

1.1低碳旅游成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所谓低碳旅游不是表面上的减少碳排放的简单含义,它更包含着深层次的将资源的有限性创造无限性价值的含义,旅游本身就是为了达到精神和身体的满足,旅游更是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当地的GDP的增长,大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很多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旅游行业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关于碳排放不合格的问题,对于旅游业在节能减。最近几年,我国的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实际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的,许多城市旅游业的开发不惜以环境为代价,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这种以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国家针对旅游业的开展和实施也没有明确的条例规定,一切都是由当地政府做主,由于国家对这方面没有一个总体的把控,就会导致很多不是太乎规矩的事情发生。旅游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标杆,从低碳旅游、文化开发、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等几个方面入手,强化低碳旅游的力度,提升低碳旅游的影响力。

1.2低碳旅游的发展与变迁

1.2.1旅游观念的改变

虽然我国目前的旅游业逐渐展现出上升发展的迹象,但在旅游业的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像景区的工作人员对游客的服务态度以及一些景点的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业形成了制约。又因为旅游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条方便之路,所以,对于现在的旅游业中的问题应该加以解决,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将生态环保的概念加入到景区的建设中,一方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对游客产生了影响;第二,在旅游业发达的城市,设立专门的旅游条线车,方便游客的乘坐,同时也鼓励游客乘坐公共交通,低碳出行,提高更多人的环保意识。

1.2.2消费观念的改变

通过政府与公益组织的努力,让很多人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使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得以转变;首先,在住宿上,不再选择星级宾馆等一些设施全面的地方住宿,多数会选择一些环境整洁的旅馆居住;其次,在出行方面,更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或者徒步旅游,减少了碳排放;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低碳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1.2.3旅游政策的变革

低碳旅游并不是社会中的哪一方单方面提出来的,他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协调完成的,需要国家制定出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和一些旅游企业对政策的支持和实际应用,还有游客对一些旅游法规的遵守。

2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条件分析

2.1良好的旅游业发展背景

2.1.1旅游需求不断提升

低碳旅游的提出,不仅增加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使人们对于旅游行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旅游需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助力,其中茶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助推者。旅游业是隶属于服务业中的一种,茶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将二者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一定会达到意外的效果。首先,茶文化是极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并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一定会获得消费者的好评;其次,茶叶集天地之灵气,生长于大自然之中,因此具有明显的原生态性,加之中国4700多年茶文化历史,更显其文化底蕴。如果在当地的茶文化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加上后天的旅游业的开展,不仅使茶文化走出去,还会使贸易走进来。当茶文化与旅游相撞,一定会撞出一条新形式的旅游之路。

2.1.2低碳旅游理念得以践行

当开发绿色低碳旅游的意识已经被接受之后,接下来培养人们的低碳消费的理念就成为了首要目标,因为光有意识是不够的,只有意识不行动还是看不见效果,所以要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只有这种理念的形成才能够促使着人们去行动。从目前我国绿色环保旅游的发展情况来看,取得的成绩是不能否定的,比如上海世博园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些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低碳环保景区。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低碳一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可以建立在低碳基础上的。这两处地方充分证明了低碳旅游理念是值得被践行的。

2.1.3特色旅游日渐兴起

近些年我国为了拉动旅游内需,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旅游事业建设上,开始倡导物质与文化的相结合,单一的旅游方式逐渐为多元化的特色旅游所取代。相关部门开始意识到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注入新的血液,茶文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茶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茶还具有凝神静气的功能,茶可以驱走心烦气躁,茶中富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可以结合一些地区所产的特色茶,开展新的旅游模式,新的旅游模式中不仅包含之前的对景色的浏览还包括对茶的了解,一举两得。

2.2茶文化旅游的初步发展

建设茶文化旅游的项目,不仅是对茶文化的传播,也是对当地的自然景观的利用,在结合自然资源和茶资源的同时开展旅游业,开设多种体验活动项目,让游客实际动手采摘茶叶,为茶喷水等活动,来吸引广大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茶的源来开展一些艺术表演,加深游客对茶文化的记忆,同时,对茶的采摘,加工等形成一个具有专业技术的产业链,树立一个自己的品牌,看到这种茶就会想到当地的茶文化《印象大红袍》演出,演出极具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包括民间斗茶、茶文化节等内容,能够将游客拉入到茶文化情境之中,使人们深深体悟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茶叶本身具有药用功效,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茶叶也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茶树生长在大自然中,集天地之精华。采茶的工艺也十分精湛,茶歌、茶舞也极具艺术价值。这些都是属于茶文化的范畴,丰富多样的茶文化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茶文化体验和审美享受。然而随着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越来越好,其中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像对一些资源的利用不到位,导致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大力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同时,还要时刻记忆茶文化旅游还是低碳环保的旅游,不能忘记根本。如何让茶文化旅游与低碳、资源优化相辅相成,是政府和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低碳的茶文化旅游才能够实现。

3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

3.1做好科学规划

开展低碳茶文化旅游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旅游业的发展,但在实际建设茶文化旅游基地过程中,一定要将低碳进行到底,不能因为建设茶文化旅游基地而将原来的茶文化破坏,在这里要在开始建设前找准当地以及国家的规定,按照法律法规来建设茶文化基地,与此同时也要对茶文化进行保护,不要对茶文化造成一种不可恢复的局面,运用先进的技术,保护好茶区不受破坏。

3.2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起点,不仅需要旅游行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广大人们群众的配合。对于低碳旅游中的新型茶文化旅游,就更需要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协作,各自发挥自身的潜在优势以及自身的能力,为茶文化旅游的建设起一个良好的作用。这种茶文化旅游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茶文化进行不同的规划,针对不同的茶其身上带有的不同的特点,来设计茶文化旅游方式。例如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这里以古朴的民居和茶乡风情吸引养来自四而八方的游客,成为全国示范性的茶文化旅游区。这种示范推广很有作用,会引导一些具有独特茶文化的地区进行茶文化旅游的开展。

3.3完善运营方式

茶文化的旅游基地的建成之后,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运营方式,不能再沿用之前的粗放式的旅游方式,应该针对其所在地区的茶的特点来设计运营方式,改变之前的粗放型运营方式,建设集约型的运营模式,通过对茶区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茶所具有的文化来设计旅游方式。例如浙江湖州的顾诸茶文化乡村旅游区。

3.4提高环保意识

篇4

2.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茶文化不仅仅在中国盛行,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很流行,日本和韩国的茶道艺术也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对于现代社会双边合作密切的今天,推广茶文化,对于促进中国与外国友人的合作与交流时尤为重要,将我国的茶文化与茶道艺术推广在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茶道及其文化价值,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接轨具有深远的意义。

3.茶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鉴于之前对茶文化的介绍及品茶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积极意义,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人品茶的推广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那么如何设计与茶相关的产品包装才能更深入人心,使得产品更加畅销呢?那就是在包装中充分运用茶文化元素,强化设计的原创,彰显民族性特征,借助茶文化的力量来进行与茶相关的包装设计。

二、以茶色为包装主体色系进行设计

1.现代包装的颜色在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以茶色来作为整体的色系的话,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态平和的感受,这样的产品包装往往第一时间触动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茶文化情结,使得产品深入人心。采用茶色同时结合中国古典艺术的纹饰元素,在整体视觉与色彩上与古典相谐调能具有特殊的韵味。

2.以与茶相关的诗句为设计标题。如果在包装中出现饮茶相关的词句,尤其是产品的LOGO与茶文化相结合,能够给人以古今合一的感受,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产品的包装更加新颖而独特。比如在茶包装中把“茶”字刻意做成古体字,或者把“茶”字造型仿效成茶杯造型,针对包装外主体文字中采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如白居易诗句“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等茶诗,仿佛让顾客在购买茶饮的同时在品尝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以古人饮茶的图画为设计背景。产品包装尽量要贴合产品的特性,如果产品刚好是茶叶、茶饮料、茶具等茶文化相关联的物品,那么产品包装一定要以饮茶文化的图画作为背景,从茶文、茶道、茶艺的画面风格中去寻求突破。

4.以茶文化为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产品包装总体的设计理念以茶文化为主,同时具有多层次的产品设计模式,可以分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产品包装,也可以将茶的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设计构思成不同系列的产品包装。这样既凸显了包装的主题,也将产品层次进行了细致划分,对于商家而言提高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卖点,也丰富了产品的生产线。

篇5

茶文化从中国传入欧洲,由欧洲传到北美,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不断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多样的茶文化亚类。本文从不同文化背景视角研究亚洲、欧洲及北美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感知的特征及异同,并通过数据定量分析得出对茶文化传播趋势的预测与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文化背景;定量研究

1世界主要茶文化

茶不仅是商品,而且是一种附有传播性的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茶文化的融合与变迁导致了茶文化多元性和不同亚类茶文化的出现,形成了诸如“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等具有不同地域风格的茶文化[1]。正因为如此,茶文化的定义也十分广泛。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饮茶相关且具有传承性和连续性特征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如茶生产工具、饮茶器具等)、行为文化(如茶艺表演、茶叶展览和茶文化节庆)和精神文化(包括茶美学、茶宗教和茶艺术)[2]。本文拟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茶文化,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茶文化,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茶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1.1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之前,当时茶叶被当作一种草药使用;而茶叶正式被作为饮品大约在公元前59年[3]。到唐代,饮茶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唐代的陆羽(公元733-840年)被誉为“中国茶圣”,其著作《茶经》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和饮茶的著作,对茶叶起源和历史、茶叶生长和加工过程、饮茶方法、茶艺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对当时和后代具有深远影响。在唐代以前,中国茶叶已经出口到日本、韩国、印度和中亚地区,成为世界上主要茶叶出口国;到了17世纪,中国茶叶第一次被出口到欧洲。伴随着茶叶贸易的繁荣发展,中国茶叶被源源不断输送到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不同特色的茶文化。Yang(2007)认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和谐,融合了社会、历史、宗教、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美术、食品、烹饪等各个方面[4]。Wang(2001)则认为中国茶文化是“可见的艺术和不可见的道”相结合的产物,而“道”的内涵却非常丰富,自然法则是其主要内涵之一。从哲学视角看,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受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三重影响[5]。“和谐”和“中庸”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茶文化强调“以茶会友”和“以茶交友”,主张通过以饮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思想的体现;而茶艺表现过程也要求泡茶的水温不高不低,则正是“中庸”思想的体现。道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后期加工均具有严格的时间和季节限制,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佛家思想强调“无欲”和“自省”,而中国茶艺则强调通过饮茶达到放松自我、反省自我的目的。中国茶文化博大而精深,对一品好茶的要求可谓良多,包括颜色、香味、形状、口感、茶具、水、时间、温度等[6]。茶圣陆羽认为泡茶的水最好来自于山泉,其次为河水,再次为井水。而最好的泡茶工具则是来自宜兴的紫砂茶壶,不仅能够保持茶的原始味道,而且能够提升茶的芳香[7]。

1.2英国茶文化

茶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世纪早期引入欧洲;到17世纪中叶,茶叶被出口到英国;英国最早的茶叶广告出现在1658年;到18世纪时,茶叶已经成为英国最流行的饮品;到了19世纪,喝下午茶已经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8]。绿茶是中国最初向欧洲出口的茶叶种类,但由于绿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变质,容易保存的发酵型红茶逐渐成为中国出口英国的主要茶叶种类,并流行至今。在英国茶文化中,下午茶是当之无愧的代表。根据Pettigrew(2001)的研究,下午茶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1830-1840)的英国上层社会,因饮用时间在下午和傍晚之间而得名[9]。在英国,下午茶有时也被称为“低茶”(LowTea)。因为饮茶时经常坐在较低的椅子和桌子旁,饮茶同时配有面包、黄油等点心,且与糖、牛奶、奶油等搭配饮用。而与“低茶”相对应,英国茶文化中还有“高茶”(HighTea)的说法。在下午茶普遍流行于英国上流社会的同时,另一种饮茶形式“高茶”逐渐在英国普通家庭中流行起来。由于普通工薪阶层会承担更多的体力劳动,在两餐之间需要更多的食物补给。在“高茶”中人们摆脱了高雅却略显束缚的低矮茶椅,把更为丰富的食物摆放在高大的餐桌上,在饮茶时食用肉类、土豆、奶酪、面包和蛋糕等食品,份量更接近于一顿正餐。随着饮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英国流行开来,茶会逐渐成为了英国社会时髦的社交活动。与此同时,与茶有关的诗歌、小说甚至歌舞等文化形式也逐渐出现。早在18世纪,英国乡村就逐渐开辟了各式茶园,在每周六与周日对外开放,人们可以聚在一起饮茶跳舞。这种形式一直保持到二战前期,现在茶舞依然作为一种英国传统舞蹈而流传。从19世纪起,茶馆就逐渐在英国流行,一度成为英国女性最热衷的社交场所。现今的茶馆业依然火热,当然更多是因为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可口的食物及茶饮,同时又保留了一种英国传统茶文化的氛围。

1.3美国茶文化

根据Yang(2007)的研究,茶叶第一次进入北美是在17世纪中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入。但由于此后英国控制了北美茶叶贸易,从中国出口到北美的茶叶并不多。而英国统治者又不断提升茶叶关税,最终导致了“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使茶叶为美国历史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美国独立后,自1784年起开始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美国人最早的饮茶习惯主要由来自欧洲的移民引入,在茶叶由北向南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北美南部地区干燥炎热,饮茶方式由以前的热饮变成了冷饮,由单一茶饮变成了与柠檬、糖等混合的茶饮,并逐渐被多数美国人所接受。如今,冰柠檬茶可谓是美国南方茶饮的代表,并逐渐通过罐装、软包装等形式向全世界范围传播,逐渐被亚洲市场所接受,这是茶文化由西向东的逆向传播。美国茶文化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袋泡茶包的发明。20世纪初,纽约茶商Sullivan将茶叶装入丝织的小麻袋中作为样品送给客户。但客户在泡茶时却误将整个茶包放入杯中,这个偶然的误会却使袋泡茶方便易掌控的优势显现出来,使之逐渐在美国广泛流行起来,并在其他国家得以推广。

2研究问题

茶文化经历了由东向西,又自西而返的传播过程,已经成为世界性文化现象。这样就使得茶文化研究应当跨越地域的限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茶文化的感知有何异同。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进行探索性研究。

3数据收集

本文数据由第一作者在美国北卡罗莱纳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收集。采用简便抽样的网络问卷形式,问卷包括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共收回有效问卷246份。调研对象分别来自于美国、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等地区。由于美国是移民国家,近半数被调查者声明具有欧洲文化传统,因此按照文化背景进行划分,可得出亚洲、北美、欧洲三大文化背景群体。

4数据分析

4.1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饮茶动机

在对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饮茶动机分析中发现,亚洲背景群体的饮茶动机在保持清醒、遵循文化传统、对茶文化感兴趣及家族传统方面都明显高于欧洲和北美洲群体;但是,在喜爱茶的味道方面,其动机却没有欧洲及北美群体敏感。这显示出亚洲背景群体对茶的诉求更偏向文化传统,而欧美群体更注重茶的味觉体验。

4.2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熟悉程度

从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熟悉程度来看,亚洲文化背景群体对于中国茶文化更加了解,而欧洲及北美文化背景群体对于英式茶文化更加熟悉。由此可以看出,英式茶文化在西方茶文化中仍占据统治地位,而中国茶文化在亚洲文化群体中则有较好的传承。这说明茶文化的传承并没有因地域的阻隔而中断,如在美国的欧洲移民及亚洲移民依然对其传统茶文化更为熟悉。

4.3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兴趣

从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兴趣来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亚洲群体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明显高于欧美群体。这表明,亚洲群体对于中国茶文化不仅更加熟悉,而且更加热爱,可以预见中国茶文化在未来的传承中更具有生命力。

4.4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要素重要性的感知

关于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要素重要性的感知,亚洲群体相较欧美群体而言,认为知道茶的原产地、饮用高品质的茶、了解原产地的茶文化、看到茶叶生产的过程以及体验传统茶文化更为重要。这说明亚洲群体对于饮茶及其背后所代表的茶文化有更多的诉求。同时,三种群体都认为饮用高品质的茶是最重要的要素。这说明在不同的茶文化当中,追求高品质的茶叶,满足人们对味觉及健康的需要,始终是第一要素。

4.5不同文化背景群体获取茶文化知识的方式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群体获取茶文化知识的方式分析可以得出,亚洲群体更多从文化传统中继承茶文化知识,而欧美群体则倾向于从旅行经历中获取。同时,亚洲群体在家族遗传、来自书本、电视或其他媒体、受周围朋友的影响以及通过社交途径等方面获取茶文化都高于欧美群体。这说明茶文化在亚洲有更深的积淀与更丰厚的土壤,无论是家庭内部传统、对外社交礼仪、书本电视媒体,无一不渗透着茶文化的熏陶。

4.6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组成部分的兴趣

而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组成部分的兴趣也有不同。欧洲群体对茶文化最感兴趣的部分在于精美的茶具,北美与亚洲群体则对饮茶方式最感兴趣。但是亚洲群体较欧美群体而言,在茶叶加工过程、茶叶冲泡过程、饮茶方式、茶具及与茶相关的艺术等方面都显示出更多兴趣。这说明对茶文化更加了解的亚洲群体,精细于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茶文化越了解,就越有兴致。这将进一步促使茶文化在亚洲的发扬光大。

5结论及建议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从中国到欧洲,从欧洲到北美,茶文化经历着不断的融合与变迁。虽然随着近代欧美经济的扩张,茶文化又出现了由西向东的逆流之势,但以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丰厚的茶文化土壤,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深刻的茶文化内涵,必将孕育出更加蓬勃的茶文化生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吸取西方茶文化的精髓,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群体,应尊重其茶文化传统及饮茶偏好。例如招待英国客人应侍以红茶,并以糖、奶等佐之;而招待美国客人更应提供冰茶,而不是全部以中国传统的热茶来接待。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应当随着中国茶叶的出口走向西方,通过电视媒体,互联网,社交网络,以及出版更多的英文茶文化书籍,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全面地展示给西方群体。另一方面,中国丰富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也能在吸引西方游客的同时,将自身悠久的茶文化传统传播出去。这样的“一出一进”,将会促进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并使得中国茶文化在未来展现出其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2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篇6

关键词:

茶叶;包装设计;茶文化产业;影响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不论是茶叶生产总量,还是茶叶加工工艺水平和茶叶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不断深入推进,为了提升茶叶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提升其在同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都需要在产品的包装设计方面加大研究。新颖、独特及具有审美感及亲和力的茶叶外观包装设计,不仅能迅速的吸引消费者眼球,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能有效的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在茶文化迅猛发展的过程,其在茶叶包装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其中尤以茶叶的包装设计过度问题,极大的阻碍着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大对茶文化及茶叶包装设计间影响的相关研究,有着积极意义。下文就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的茶叶包装设计过度对茶文化产业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应对茶叶包装设计过度对茶文化产业不利影响的有效应对策略。

1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茶文化

1.1在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前我国的大部分茶叶包装设计中,图案形式是最为主要的一种包装设计风格之一。在茶叶包装的图案设计中,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同样为当代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诸如茶叶种植画面,茶事活动画面,以及茶诗、茶画和茶字等形式呈现于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情况十分显见。此外,还有通过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该茶的自然生长环境画面,以此来向人们展示茶叶的种植的周边环境。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古典茶文化,不仅能给人以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给人以美的熏陶,其对于传承与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产业,也有着积极作用。在当前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方面,其主要以直观的视觉感受为核心呈现方式,同时其在设计时,更加强调其图案内容在内涵方面的拓展,如上文所指出的茶诗就是一种十分具有文化内涵,及现代包装设计美感的茶文化图案,使得茶叶包装设计,能让人们有种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茶文化的“静、美、和、真、尚”等内涵得以充分展现出来[1]。

1.2在茶叶包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官有着强烈的刺激,因此色彩对引起人们的情绪与情感的共鸣,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茶叶包装中,好的色彩选择及搭配设计,对提升茶叶产品的外在吸引力,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等,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在我国茶叶包装的色彩设计方面,其背景仍然是以茶叶的自然生长地理环境为背景,在色彩选择方面则主要以绿色、蓝色、红色、黄色及褐色等颜色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茶叶其生长的地理环境都是绿水青山,因而在茶叶包装的色彩设计选择方面,选择蓝绿色,很自然的迎合了人们对茶叶的第一感官,从而为人们创设了一个协调统一的意境。此外,在以蓝绿色为主要基调的基础上,搭配以黄紫等颜色,则能起到很好的调和效果,让人有种置身于悠远意境的良好体验。

1.3在茶叶包装文字设计中的应用

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设计也是茶叶包装中的重要元素之一。美妙的茶叶包装图案与茶叶意境高度协调一致的色彩设计,搭配上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字,能够将茶叶包装图案中的有关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给人们一种高雅的享受。当前我国茶叶包装的文字设计中,主要采用古代茶诗茶词等文字,由于这些文字言简意赅,而又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不仅向人们展示该茶叶产品的基本特征及属性,还能向人们展示该茶叶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寓意的深意,从而提升整个茶叶产品的综合价值。如在一些茶叶包装上,经常可以看到诸如“杨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文字,来展示茶叶的文化内涵。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具有古典文化特色的茶诗词,对于迎合国人的民族性,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等,也有着积极作用[2]。

2茶叶包装设计过度对茶文化产业的不利影响分析

2.1损害消费者利益

随着茶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包装设计越来越受到茶企业的重视,其在茶叶包装材料及设计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加大,自然而然,茶叶包装设计成本的急遽提升,最直接的就是反映到茶叶产品的价格上,茶叶产品价格的提升,将极大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损害消费者利益。尤其是当前有相当一部分茶企业存在着在包装设计方面下下大工夫,而在产品质量方面不予以提高,甚至以降低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方式,来弥补在茶叶包装设计方面的投入成本,这使得茶叶产品出现了外强中干的现象,人们花费高价买到的只是包装精美的茶叶,而内里茶叶品质却较低,附加值的急剧提高,并没有带来茶叶质量的提升,这极大的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2加剧环境污染

当前在我国的茶叶包装中,其包装材料主要有纺织物,木材及纸张等,很多茶叶产品在包装方面的花费甚至远远高于茶叶本身价值,而这些花费巨大,同时具有丰富内涵及价值的包装盒,在大部分消费者眼里,只是一种昂贵的生活垃圾而已,而这些生活垃圾在制作成精美茶叶包装前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资源,并耗费设计制造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其最后大部分成为了生活的废弃品,这些废弃品在处理的过程中,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和破坏,因此茶叶产品的过度包装对于生态环境,也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3]。

2.3阻碍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精美的茶叶包装设计,其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然而任何产品都是以其使用价值为第一位的,茶叶产品亦是如此,虽然有很多茶叶包装其融合了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然而其终究属于茶叶产品的附加价值,其与人们对茶叶产品的终极追求相去甚远,长期以往,消费者将对茶叶的购买失去兴趣,从而极大的阻碍茶文化产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应对茶叶包装设计过度对茶文化产业不利影响的策略

3.1构建绿色消费理念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为热衷,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迎合了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需求,茶叶产业中蕴含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对茶文化内涵的追求,也是人们对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然而当前茶叶过度强调包装设计,而忽视了茶叶本身的文化价值及使用价值,不注重绿色理性的消费观念,而盲目追求茶叶的外表美观,这与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追求相背道而驰。因此,新闻媒体等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民众绿色理性消费理念的宣传推广,强化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在茶叶购买时,选择那些低碳环保,且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包装简单的茶叶产品,更注重产业产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其包装价值[4]。

3.2茶企业要构建绿色经营观念

为了应对茶叶包装设计过度问题,保障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茶企业在经营管理理念方面,还必须树立其绿色经营的科学观念。企业要想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应更注重通过提升茶叶本身价值,而不是过于强调包装的作用,因而企业相关领导应制定一套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借助产品质量提升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部门与个人,要予以相应的奖励,对于过度使用昂贵包装的部门及个人,要予以相应惩罚,同时在企业内部树立其通过提升茶叶本身价值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最后,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进行包装设计,充分利用包装设计的优势,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企业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要更突出社会的普遍审美价值观,并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观,使得人们通过茶叶包装设计,可以从中体会到一种促人积极向上的体验,因而在茶叶包装上,要加强对其艺术及文化价值的设计投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改良社会风气的功效[5]。

4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茶叶包装设计中蕴含丰富的茶文化,而茶文化内涵在茶叶包装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推动我国茶文化产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加大对茶叶包装设计对茶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作者:吕晓冬 单位: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易华.中国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12-15.

[2]杨静.茶叶包装设计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18-20.

篇7

关键词:

茶叶包装;茶文化;内涵;发展走向

中国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孕育历史,使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茶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提升茶叶品位,展现茶叶文化韵味,离不开传统茶文化的点染。茶叶包装设计的创作融入中国传统茶文化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创作思路,能够生动的展现茶叶所蕴含的神韵与内涵。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融入到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可以使茶叶包装因为传统元素的加入,增强艺术感,也可以让消费者在消费茶叶时,感受到醇厚的茶文化。茶叶包装设计是折射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达茶文化的主要途径,协调好茶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的密切结合是当今的主流趋势。

1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茶道即茶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茶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精神。茶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积淀,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表现,涉猎范围十分广泛,茶与诗词、歌舞、美术、祭祀、禅教等都有结合,同时茶事掌故、茶艺表演、陶瓷茶具也是表达茶文化的形式。总之在涉及的每一方面都能提炼出内涵丰富的茶文化。长久以来,人们在品味茶的苦、涩、鲜、甜的同时,也在享受由茶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茶在我国被视为“国饮”,国人爱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作为茶的故乡,国人爱茶随处可见,在梁秋实先生的《喝茶》中可见一斑,茶已然成为中国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从商代一直延续近三千的时间内,在我国很多地区茶是重要的祭祀品。茶之所以被国人所推崇一方面是因为茶有助于消暑解渴、利于养生;另一方面茶是高雅艺术与文化的表现。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巴蜀是茶叶的原产地。因此巴蜀的风俗习惯、生活文化在茶文化中得到众多体现。西汉时期,“茶陵”成为种植茶叶的专属名称,在我国被冠以“陵”的名称,足以体现统治者对茶叶种植的重视。饮茶之风盛于两晋、南北朝时期,最早与茶相关的诗也在这一时期出现。至唐朝,茶文化在更多的地区得到传播,茶文化在寻常百姓家也获得普及。堪称茶文化的经典之作《茶经》对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使茶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人们对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宋至明初,是我国茶文化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诗词中有关茶的介绍足以见证茶文化的繁荣。在这一时期,茶叶的品种增多,团茶、饼茶、末茶等应有尽有。茶道的研究更加深入,赵佶提倡的“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尤为盛行。在当时饮茶之风流行,饮茶的方法也十分考究,比较常见的为“撮泡法”。关于茶文化除《茶经》之外,也有一些文人学士注重研究茶文化。张源在《茶录》中首先提出“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清代,中国茶文化得到进一步地深入和发展,茶与人们的生活也结合得日益紧密,“城市茶馆”兴起,茶诗、茶书、茶事繁多。后,茶文化发展更加繁盛,各地茶艺馆广泛开办。中华民族,可谓是“茶”的民族。总之,在我国茶文化经历了悠长地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成为民族文化典型代表之一。

2包装设计所体现的茶文化

2.1茶具外形的提炼

谈到茶叶离不开茶具,形态各异的茶具是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在饮茶过程中,茶具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茶具的制作与设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自有茶叶以来,茶具便相伴而生。茶具的形态由最初粗糙古朴的陶碗逐渐出现了造型精美别致的茶壶茶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与变迁,茶具也由过去的材质单一,造型单调转变为现当代的姿态各异,造型多样。独具特色的茶具文化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饮茶的需求日益增多,茶类的品种也不断丰富,出现了许多别出心裁的饮茶方法,而且仍然在不断的更新改进。我国的茶具制作工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许多不可复制的工艺和精湛的制作技术,已成为人类物质文化宝贵的遗产。许多由名人名家制作的茶具成为传世佳作被世人珍藏。宫廷的金银茶具与紫砂茶壶都被人们热情的追逐收藏。那么,对于茶叶包装设计来讲,正可以提炼茶具的独特形体结构与茶具器型,运用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深刻地展现茶文化的深远意味。

2.2茶文艺作品的应用

与茶相关而产生的文艺作品可谓数不胜数,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真品。文学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够形象生动的展示各类茶事活动,同时以茶为主题的各类作品曾出不穷,为我国的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茶是许多文学艺术的重要题材来源,茶是诗词歌曲重要的创作对象,篆刻、雕塑、音乐、绘画同样离不开对茶的钟爱。茶事文化通过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生动精彩的表现出来。各式各样的茶事文化在带给人们愉悦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为研究我国悠久的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书画家、歌舞戏剧创作者通过茶事文化实现对茶叶文化的宣传,在创作宣传的过程中欣赏茶叶艺术,完成茶叶技术的传播等。茶叶文化在另一方面也是书画家歌舞剧作家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丰富艺术家创作内容的重要途径。清雅、质朴、自然的美学特征是茶与书、画、歌剧等艺术形式具有的共同特征。同时这也是茶叶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基点,更是茶叶包装设计素材的重要来源。这一重要素材来源兼具叙述与装饰美化的作用。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对提升设计的精神内涵意义非凡。

2.3茶文化民俗的应用

作为民族重要的一个心理表征,民俗是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民俗是深刻反映文化心理的重要形式,饮茶即是重要的民俗。在我国上至豪门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能够接触到茶叶。茶与社会、生活、百姓息息相关。自古我国即有饮茶之风,茶是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地域众多,以及历史文化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之风。且以沏茶方法来论,烹茶、点茶和泡茶各具特色。而以饮茶方式来讲,品茶、喝茶及吃茶也大有区别。并且人们饮茶的目的也各有所需。有追求养生之道,有追求精神境界,有的是传情联谊所需。各地的饮茶习俗正是由沏茶方法、饮茶方法和饮茶目的结合组成。丰富多样的饮茶习俗是构成茶文化的重要因素。就民间的饮茶之道来看,并没有形成规范的茶文化体系,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饮茶的民俗与各地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密切联系,把饮茶精神贯彻于生产生活之中。

3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茶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

3.1生态环保主义

时下,低碳环保是各行各业热议的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对于茶文化当然也要与时俱进融入生态、节能、环保的生态理念。在茶文化中注入低碳环保的新鲜血液,有助于实现茶文化和谐长期持续的稳定发展。当代茶文化体现环保主义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可回收,能够实现最少化、最轻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尽量实现材料品种最少化,茶叶包装最轻化,在运输过程中尽量将其包装的重量降到最低。对于茶叶包装设计体现低碳的最重要的是茶叶包装能够实现可回收,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包装设计的利用率。最轻化、最少化、可回收是今后茶叶包装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出现的有机茶叶包装,通过采用特殊的纸质材料,不仅可回收再利用,而且精巧便捷。不仅实现了其包装的功能,更是体现了生态环保主义。

3.2全球国际化主义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茶叶日益国际化,中国的茶文化在国际化的潮流中已走向世界。中国的茶文化已不仅仅是面向国人,在2012年的一份面向300人的问卷调查中呈现近一半的人认为当今茶叶包装设计应与国际接轨,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应该融入全球化思想,丰富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容。我国当今茶叶发展形式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有来自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茶叶的竞争,更有来自国外茶叶品牌的入侵。因此为确保在茶叶市场中求得生存,我国茶叶包装更应不断提高要求与质量。在包装设计中不仅考虑到国内人们的风俗习惯与审美标准,更应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加入其它语言的译文即是体现现代包装设计的全球国际化主义的一种形式。

结束语

茶文化在包装设计中应流露出隐含在其中的深刻文化寓意,如体现民族风格抑或展现地域特色。在茶叶包装设计深度剖析茶文化的内核既有助于准确把握茶叶包装设计的文化定位,又有助于体现装饰的独特韵味。中国茶叶包装一向讲究的是以茶尚礼、清净淡雅。茶叶包装设计最忌粗劣,奢侈,能够展现茶叶的至清至雅是品茶人赏茶人的初衷,同时也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所在。

作者:蔡麟雪 袁袁 单位: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群.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茶业通报,2009(1):27-28.

[2]席志新.中国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理念[J].文艺争鸣,2010(8X):144-146.

篇8

中图分类号:T$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163-01

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人们一提到咖啡,就会想到法国巴黎浓郁的文化氛围,而可可更是美国文化的鲜明标志。饮料的民族性是这样的鲜明,以至于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在中国,有几千万茶农,几亿人喝茶;茶馆、茶艺业蓬勃兴起,盛况空前。茶作为中国人最喜欢的大众饮料,是一种赋予文化内涵的饮料。2004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确定茶为“国饮”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茶为国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茶成为“国饮”不是以数量领先取胜,它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它所载负的文化含量。贵州是产茶大省,但不是产茶强省,道理很简单,因为文化未跟上,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品牌。我们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应着力发展利用茶文化优势,撬动、助推和引领茶产业。

一、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茶文化的表现及存在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

二、贵州茶文化亮点

(一)绝无仅有的茶籽化石。茶之源。是全球茶人最关注、最重要的话题。经中外学者上百年考证,现已确认茶树愿产于中国西南地区。贵州晴隆发现的距今100万年的稀世珍宝四球茶籽化石,世界上茶科化石甚罕见,茶科种子化石更是难得,是非常珍贵的化石资料。它对研究我国茶叶历史及茶科(植物)的发展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证据,有力地佐证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中心地带的贵州,这是贵州茶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世界茶文化的宝贵财富。

(二)中国最早的荼市。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遣中将唐蒙通夷,发现夜郎市场有茶,两千多年前被唐蒙发现的“夜郎茶”就处在贵州地域。唐蒙记载的最早的“夜郎茶”茶市比王褒《僮约》的“武阳买茶”还早76年,可以说是迄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茶市,夜郎茶市证实了贵州是最早种茶、制茶、易茶、利用茶的地区,说明贵州是茶文化发源地的中心。

(三)贵州民族茶文化。贵州绿茶甲天下,贵州具有最佳的植茶生态环境和优异的茶叶品质,创造出丰富的地方历史名茶和贡茶,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原生态的民族茶饮、茶食和奇特茶俗文化,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茶文化宝库中的多样性、民族性和唯一性。如安顺的屯堡茶文化、贞丰布衣茶文化、威宁彝族罐茶文化、黎平侗乡茶文化、雷山苗茶文化、贵定云雾贡茶茶文化、都匀毛尖名人文化、三都水茶文化、德江土家茶文化、遵义茶文化和湄潭茶文化等等。

三、茶文化的作用

关于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关系。有茶人这样描述:“茶文化是茶产业开发的翅膀。茶产业是茶文化的依托和载体。”可见,茶产业与茶文化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没有茶产业这个载体,茶文化就失去了依托,同时,茶产业的发展,离开了茶文化,就等于失去了腾飞的翅膀。可见,茶文化对引导茶叶消费、拓展茶叶市场、拉动茶叶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茶文化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潜在的巨大生产力。今后产业的角逐实际上是文化的角逐,商场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在未来的经济领域文化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既然茶产业又是特殊的文化产业,没有21世纪的茶文化,就没有21世纪的茶产业;贵州要在十年内建成500万亩茶园大省,就必须从文化切入,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面上做足“茶文化”这篇大文章。

(二)茶文化有力地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以茶营生,促进经济的发展。茶文化与茶经济是相辅想成的,不仅表现在茶本身,它还推动茶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如名优茶的开发和利用,茶文化旅游的兴起,茶艺馆成为体闲和议事的场所,茶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产品的问世,茶具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等,就是最好的佐证。

(三)茶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以茶会友,有利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民的身体健康与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饮茶有利于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氨酸、多种维生素等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与药效成分。茶衍生出的茶文化,已不是一杯普普通通的香茶,对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

四、如何打造贵州的茶文化

篇9

与茶文化旅游项目市场化运营不同,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则侧重于前期对项目使用价值进行打造,并在旅游经济视角下来提升该旅游项目对游客所带来的效用。因此,这就为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要求。就茶文化的内涵而言,主要包含行为文化板块和思想文化板块。茶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板块,主要以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示与茶有关的文化信息。茶文化中的思想文化板块,则主要以行为文化为载体,关注从载体背后所呈现出的思想文化元素。这就意味着,对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游客展现本土茶文化的行为要件和思想要件,并侧重思考思想要件的展示路径。茶文化的思想要件将有助于提升旅游项目的市场差异度。

1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所呈现出的要求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归纳:

1.1自然资源开发的要求

茶文化资源必然需要建立在茶叶这一物质基础上,所以自然资源开发则成为第一步。对茶文化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可以向游客提供生态茶园参观项目,使游客获得深刻的内心情感体验。但由于茶叶种植在高山或高寒地区,这就为自然资源开发带来几个要求:第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较高;第二,道路规划需要与生态茶园的区位和承载力相联系;第三,可整合散落的茶园资源,形成规模化的趋势。

1.2人文资源开发的要求

人文资源构成了茶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资源不同,人文资源的开发将有助于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而这种体验感又是通过与当地人的人际互动中来获取的。如,参与到当地人对茶文化进行艺术性的诠释中来。又如,体现农家茶文化的特色。因此,人文资源开发所呈现出的要求包括:第一,将分散的人文资源存在方式,形成相对聚拢的态势;第二,分类建立起当地茶文化人文资源的开发模式。再者,对人文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引入全域旅游的形态。

1.3产业资源开发的要求

所谓“产业”可以界定为,相互关联行业之间所形成的集合。显而易见,在进行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需要当地多个行业的共同支撑,如商品零售行业、餐饮住宿行业、茶叶生产行业等。这就决定了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将上述关联行业整合进旅游项目之中,从而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2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衔接的问题探讨

2.1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结构性问题

该问题的提出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联系,那么如何建立起与市场需求结构相适应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呢。这里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便是,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向域内还是域外消费者提供。若是对域内消费者提供,那么相同的茶文化背景必然会对自然资源开发的要求更高;而若是向域外消费者提供,那么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需要进行着力打造。可见,建立不同的市场定位,仍需要与自身的开发能力相联系。

2.2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问题

商业化的本质便是建立起旅游产品的交换模式,但从本文所讨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而言,该项目在运营中存在着显著的外部性,而这将弱化开发主体未来的收益回报率。另外,在全域旅游类型下来开展旅游服务,便使得当地居民参与到了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来,所以未来对辅助资金的供给便成为必然。由此,以上所存在的商业化问题需要在市场运营之前得到解决,不然将抑制旅游市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意愿。

2.3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问题

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里的可持续包括这样几个要义:第一,实施循序渐进的开发步骤,使得边开发边运营;第二,维系现有茶园生态积载量,做到不破坏和及时修复。可见,从各地所反馈的信息中可知,关于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问题,仍未能引起大众的重视。

3关于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思考

结合以上的阐述,这里从三个环节来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进行思考:

3.1理清市场定位

上文已经提到,对产品提供的目标消费者进行不同的定位,将直接决定着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着力点,这也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与此同时,对于产品不同的市场定位又将影响到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和资金投入量,而对于那些深处高山和高寒地区的茶叶产地而言,显著的资金需求瓶颈将严重制约他们的旅游项目开发进度,若是在项目开发中平均使力,那么将影响到重点环节的打造。可见,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开发实力理清市场定位。

3.2开展市场调研

目前,具备条件的域外不少地区都在打造茶文化旅游项目,并在对外宣传上也根据自身的区位名称和文化典故进行了商业化包装。但从不少游客所反馈的信息中可知,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得产品开发的许多方面还不甚完善。为此,在减少资源开发的重复率,以及努力建立起本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特色,有必要在开发之前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市场调研的内容包括:第一,对同类型产品的运营进行实地考察;第二,对游客消费偏好信息进行搜集;第三,认真剖析业内相关产品开发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3.3发挥比较优势

建立起旅游产品的市场差异性,这是旅游资源开发中永恒的主题。通过市场调研之后,应为建立起差异化资源开发提供思路。另外,充分发挥域内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则是实现产品市场差异性的关键之所在。而且,这里的比较优势可以为自然资源,也可以为人文资源,还可以为行业关联性等多个方面。

4实施策略根据以上所述,实施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

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需要以自身的资源开发能力和资金供给状况为依据,同时还需要以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情况为参考。以身处高山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为例,由于在开发中这里存在着不少显著的限制性因素,所以在市场定位中应主要聚焦域内游客。但即使定位于域内游客,也需要在动态视角下对旅游项目拓展进行长远规划,并通过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来将域外游客纳入其中。

4.2突出人文元素在开发中的市场差异化

从市场调研中可以感知到,似乎自然资源已难以形成显著的市场差异化,这种自然景观式的开发模式极易模仿与复制,所以需要突出当地的人文元素。茶文化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文化,主要从饮食和艺术层面对茶的利用和表现而存在着,而且存在的载体则是当地的村落和农户。这就意味着,在突出人文元素的旅游资源开发下,需要在全域旅游产业打造模式下将当地的村落和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展示平台。

4.3建立同业协会和公共基金助推商业化

在运营茶文化旅游项目时,应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协调作用,政府部门则起到最终的裁定和制度供给的职能。为此,这里需要建立同业协会制度,如茶文化家庭旅游服务业协会、生态茶园观光业协会等。通过以协会为单位来进行关联行业之间的衔接,就能较好的满足旅游项目在打造中的内控要求。以行业协会建立公共基金项目,则能起到扶持弱势成员的作用,这种具有共济会特征的公共基金符合农业村落环境的传统。

4.4针对性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

确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这里就需要针对性的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市场需求结构环节;第二,市场目标游客的拓展环节;第三,资金融通环节等。总之,需要以提升资源开发质量为目的,来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

5实证讨论

下面以湖南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进行实证讨论:

5.1引入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要素

受到湖南湘西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凤凰县的农业生产仍然延续着传统农耕的作业方式。这一现实似乎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阻碍,但却成为发展当地乡村旅游项目的重要元素。

5.2引入乡土风韵的旅游饰品要素

伴随着近年来苗族民间艺术家在世界舞台展露歌喉,人们对苗家服饰已有了充分了解;并且,漂亮的服饰也引起了诸多消费者的兴趣。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包括服饰在内的饰品虽然统称为旅游附属产品,却作为实物形态宣示了游客所到之处的见证。

6小结

本文认为,与茶文化旅游项目市场化运营不同,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则侧重于前期对项目使用价值进行打造,并在旅游经济视角下来提升该旅游项目对游客所带来的效用。就茶文化的内涵而言,其中主要包含行为文化板块和思想文化板块,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游客展现本土茶文化的行为要件和思想要件。需要指出的是,茶文化的思想要件将有助于提升旅游项目的市场差异度。开发思路包括: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突出人文元素在开发中的市场差异化、建立同业协会和公共基金助推商业化、针对性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等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武美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建筑,2016(37):331-331.

[2]宋亚超.基于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4):287-287.

篇10

学校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摇篮,而其校园文化是只有在学校这种环境中才存在的特色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内,专门以全体师生为中心制定的相关规章、活动实践乃至其所承载的精神财富。而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通过茶这一载体进行各种文化的传播,不但可以促进我国茶企向世界各国销售茶产品,而且可以促进我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的传播。茶文化的内容丰富,涉及了艺术审美、社交礼仪、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思想上融合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精华,集各家文化的深刻内涵于一体,不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展现了我国饮茶之文人雅士的道德风范,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传播及发扬传统、修养身心的作用。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而在学校课程中合理的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是现阶段我国开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的各项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心理教育的独特内涵与茶文化精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尤其是其功能意义,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充分的应用茶文化进行教学具有重大价值。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整体及内涵概述,茶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持的影响及心理健康课程中融入茶文化的价值功能做了清晰系统的分析探索。

1中国茶文化概述

茶文化是由我国古代人民以茶为载体,融合多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发展积淀而衍生出的,具有一系列的丰富内容,但仍是以茶为核心。我国古代具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而茶文化的繁荣发展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以至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高品质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对于茶文化的追求也成为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茶文化是与茶相关的、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出来的、系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统一,是“中介文化”的所属范畴之一,并且在历经了千年的历史积淀之后,其内容与内涵的整个体系更加趋向于健全与完善。茶文化的文化内容主要涉及到了茶的发展历史、生长环境、地域风俗、茶业发展科技乃至茶的种类、茶具、茶艺、茶诗、茶画、茶舞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再由茶这一具体物质发展延伸至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精神,如茶德、茶道等,但总体上来讲,茶文化在结构体系上共分为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从行为文化的角度来看,在茶叶的生产、制作与消费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形成了多种约定俗成的茶事活动,通过茶礼茶俗及茶艺表演等形式进行演绎。我国在古代即已经形成了敬茶的习俗,茶被应用于多种礼仪风俗中,如客来敬茶、以茶敬佛、婚礼敬茶、以茶祭祀等,而且不同的民族、地区、社会地位及不同的茶叶种类等有着不同的茶礼习惯,各有各的特色。除此之外,还有心态文化,这主要表现在茶客饮茶品茗的身心意境、审美意趣及价值观念等几方面,是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逐渐的积累表现出来的,从而体现出茶叶的生产过程及茶区茶农们的生活常态,将茶艺文化与人生哲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使茶文化上升到精神思想哲学的高度,进而形成了茶道等精神文化,同时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精髓所在。

2中国茶文化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世态度,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茶文化的精髓核心是茶德、茶道精神,而这种思想精神的表现又与茶人的思想精神息息相关,茶人精神是指茶人所具备的面貌、风范、气质与素质所塑造的茶人形象,其最朴素的精神表达是从茶树的风格品性中引申出来的人的社会精神,即“无私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为人类谋福”。对于高校环境中学习的学生来说,从丰富的优秀茶文化中汲取其蕴含的营养,并充分的吸收应用,学习茶事活动及茶艺心态所代表的茶人精神,从而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向与原则,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所以,在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茶文化,以茶文化作为心理素质培养的载体,通过学生对茶道精神的深刻领会体悟,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方面的健康保持及强化,从而帮助学生定期的自省,以良好的心态认识自己,以平稳和悦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社会人际关系,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2.2帮助学生更好地修身养性

茶文化与人类的精神理想追求息息相关,其本质就是从泡茶、品茶过程中领会其所蕴含的各种文化韵味。在这种文化本质的促使下,人们通常可以通过细微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来感受茶道精神,从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有效的细致探索,使学生能够在茶文化引导的心理教育中达到自我认知层面上的自我超越。茶道精神蕴含了我国传统美德中的仁义与诚信,而这两种美德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是学生素质修养表现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学生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将茶文化引入高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品茶与学习两者互促,领悟深厚的茶道精神,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更加注重人与人交往的仁义与诚信,改变自己原有的性格中的劣势,重新在修身养性中塑造自己的人格,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利人利己。

2.3提升整体素质,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学生的高校学习时期是学生的“三观”正确保证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各方面技能素质都在逐渐的成长完善,所以,将茶文化融入于高校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之后,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善健全的文化体系,且其精神内涵意蕴博大精深,对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效。此外,茶文化根植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包容了美学艺术、礼仪风俗、哲学思想等理论精髓。学生在心理教育课程中接触茶文化,不但可以体会到华夏千年丰富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可以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原则、理念,改善自己的心理、言行与价值观,了解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特色,以茶道精神对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以修身养性的方式升华自我。

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价值研究

3.1思想引导价值———行为规范的丰富

茶文化对于茶客的行为、礼仪及社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其价值观念也是淡泊悠远、积极向上,是目前浮躁喧嚣社会的有效补充。教学活动尽管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目的,则会对学生的思想心理上形成急功近利的局部价值观念引导,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而通过融入茶文化,使学生的心态保持积极、清新的状态,乐观豁达地看待将来会遇到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帮助完成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3.2文化学习价值———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茶文化作为一个完善的知识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在之前传统的心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的依赖于心理教材,仅仅是传授理论内容,不仅增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心理课程的内涵与魅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心理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将茶文化与心理思想课程的教学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但直接丰富了学生所学习的课程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渊源与知识体系,加深高校学生对于心理知识内容的印象,以其特有的文化学习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3.3人才培养价值———理性、健全价值观念的形成

目前的心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知识内容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而相对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心理,忽略了学生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甚至是某些如利益导向等的片面错误的观念,从而无法有效的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价值观念,培养与同学、集体、社会中的情感友谊。茶文化的精神蕴含包括了修身养性、与人为善和淡泊宁静等思想价值内涵,而这正是学生的人生成长所具有一定程度缺失的理念。所以,通过高效心理教育课程对于茶文化的合理借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理性、健全的价值观念体系,从而达到心理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最终培养出适合我国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结语茶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涉及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领域,包含了宁静致远、仁义诚信、社交礼仪等多方面的哲学思想及处世原则,将其应用于心理教育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有益,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自我认知方向,从而实现综合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华,高旭晖,金哲.茶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J].中国茶叶加工,2010(3):46-48.

[2]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15):58-58.

[3]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4]兰岚.中国礼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31-1434.

篇11

茶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文化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中,包括:哲学、礼仪等,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和谐,与当前的教育理念具有密切联系,对高职学院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1茶文化内涵

在我国古代,涉及茶文化的知识较多,例如:诗词歌赋,在当时的社会中,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地位,在千年的发展脉络中,茶文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思想体系,茶文化的诸多和谐,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古人诗文字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古人对品行管理十分重视,并且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渗透了很多理念,十分重视和谐,在茶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十分重视内在与外在的和谐,对于茶而言,人们十分重视修身。对于古人而言,清静之地对茶进行回味具有重要影响,不仅能使思想境界提高,而且能达到和谐境界。茶文化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十分强调思想和谐,茶文化不仅是一种礼仪,而且也是一种修养的体现。对于茶道而言,一系列程序都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客人在对主人进行热情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茶道,使茶文化能够体现出和谐,对于品茶环节而言,由于茶文化中包含很多交流思想,不仅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而且茶文化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古人而言,由于十分坚信天人合一观点,在自然中十分重视追求目标,如:《山间饮茶图》,其中的画面体现了山间林泉与茶的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2.1使教学管理理念更和谐

在当前社会中,高职学院需要重视改革,将茶文化中的和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对于教育管理而言,茶文化的理念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对于高职学习而言,教学课程为高职院校的体系之一,对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在改革教学内容过程中,需要充分引进茶的文化精髓。不同于普通大学,高职学院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其发展模式。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为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单一特征,多数高职学生的成绩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很多纪律性问题,而且综合素质不高。高职院校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加强纪律问题,在营造良好的学习过程中,避免出现纪律性差的问题。一旦高职学院没有落实好教学管理工作,会影响思政教师的上课情绪,同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茶文化知识的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并且提高思政教师的责任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职学院提出了“以人为本”概念,高职院校必须将学生视为主体地位,尊重高职学生的人格,这也符合茶文化的和谐观念,教师需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茶文化的思想氛围中,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的思政考试,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思政教师后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茶文化合理引入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茶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加强学生的自律性,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思政课程,在活跃的高职教学课堂气氛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次数能够不断增加,在培养两者感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积极性。

2.2使教学内容设置更和谐

当前社会中,由于我国的高职存在重理轻文的问题,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导致教学内容不合理,较多的技能型知识,导致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对于教育管理而言,茶文化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学生们接触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定期观看茶艺表演,在体验与手工制茶有关的课程中,使学生了解较为丰富的茶历史与茶文化,充分体现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不断提高高职学校的素质教育。

2.3营造和谐的氛围

高职教学活动与和谐的教学环境密切相关,学校、教师、学生需要协调配合。对于茶文化中强调的和谐思想而言,能够对高职学生产生启发。教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属于教学课堂的主体,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导致教学氛围十分严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教学纪律,但是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高职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引入,实施民主教学方案,不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次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茶文化的介绍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人文思想的教育。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茶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茶文化的历史知识而言,高职教师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的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重视讲解茶文化的理念,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深入思考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值得注意的是,高职在教学管理制度中,需要引入茶文化的理念,保障各项条例的有序性,符合其发展规律,像茶一样以柔克刚,不能急功近利,避免事倍功半的反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各院系的作用,坚持茶文化理念,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质量。在对资源分配时,不断保障部门之间各司其职,重视资源分配的合理性,茶文化具有和谐的理念,管理活动属于综合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能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职学院需要保障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3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措施

3.1建立茶文化导向

茶文化在引入高职学校的过程中,并非形式主义,有很多实用价值。我国高职学校需要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的需求,通过对茶文化的和谐引入到教育管理中,不断提高高职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在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必须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教学管理中。茶文化的理念为:和谐,管理者必须结合现代高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岗位需求,只重视学生职业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人文素养,不利于心理素质的发展。管理者需要将茶文化思想不断引入教学管理中。高职教务处不仅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在原教学制度基础上进行优化,从而使条例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序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提升高职学院的教学管理质量。高职学院在教学计划中,还需要引入茶精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茶有清澈见底的特点,因此条例不能模糊,不能让人出现错误理解条例含义的问题,否认将出现无序现象。高职教师应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坚持创新的理念,不断推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运行效果,保障高效工作。高职学院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师的职位,高职教师作为高职学生的导师,能够影响高职学生的未来就业选择,高职教师在教学理念中,需要将茶文化引入其中,教师的工作效率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高职学院在管理教师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和谐理念优势,使高职教师明确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使高职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实现质的飞跃。

3.2感受茶文化理念

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在当前社会中,需要建立创新理念,对于传统工具理性教学而言,由于多数教学管理者不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导致教学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教育管理者必须认真学习茶文化,通过茶文化与教学管理理论相结合,不断完善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由于茶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非常多,高职教师如何从中选取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是当前高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特点,不断扩充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高职教师必须把人文精神建立在高职的课程中,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3.3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应将全部技术知识直接教授给学生,应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思考过程,鼓励高职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茶文化的理念,重视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基础上,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某些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课件为主,只重视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很多学生对技术科目产生排斥心理。高职教师充分理解茶文化的理念后,才能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不断重视情感效应,能够与茶文化中的情感进行结合,不断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应重视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在与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必须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课程结束后,高职教师应围课程章节布置作业,高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巩固课堂知识,不仅提高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有效提高了学习成绩。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茶文化的理念,将其引入教育管理体系中,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提高高职院校的运行效率,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媛媛.论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12):164-165.

[2]王旭.浅析茶文化在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10):277-278.

篇12

1茶的文化发展历程与道德文化的联系综述

任何一种文化的根源都是物质层面上的,而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其根源便是茶叶的演变。最初的茶叶产生在5000多年前,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关于茶的确切记载,最初茶是做药用,后来在最初的药用功能上,随着历史的发展又衍生出了“饮用”、“礼用”等功能。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论文品茶之风渐盛,而此行为推进了茶文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为文化史上三教开始融合的时期,故此茶文化的最初融入,便是儒家、道家、佛家的三教交融的思想,而非分批缀入,此点值得注意。而注意这一点的原因,在于,若茶叶中蕴含的文化,最初便是三教交融的文化,那么其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便有了根源。传统道德理念,是以礼教为首的一种宝贵精神品质。追求真理曰道,正直中和是德。魏晋时三教的文化精髓在品茶这一优雅行为中随着茶香渗透进了茶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此处可以确切知道茶文化中蕴含了道德文化。茶叶的本性自带有一种不偏不倚、正直倔强的品质,这种品质为历朝道德文化所看重,故此茶叶一经引入文教体系,其道德文化便彰显出来。我们知道,茶的本性便可说是道德水准,而其衍化的文化中又携带了道德文化元素,所以茶叶与道德教育是有巨大关联的。

2道德教育与茶文化的关系探究

想要探索茶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首先要知道茶文化的主要内容。茶文化来源于茶叶、茶树,其最早的文化内容便是茶叶、茶树的本性,即茶性,次之,茶叶最初具有药用与饮用功能,药用在后期引入了中医文化,而饮用自衍化成茶道。茶道,实际上是包含茶艺、茶具、饮茶文化在内的一切茶的技艺,而茶德更是这种茶艺的精神提炼以及具象理论。在下文中,笔者将立足茶文化本身,从茶性、茶道、茶德三个方面,深入探究茶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2.1茶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欲明茶性,必先知茶之理。茶的生长条件极为独特,其他植物,或要求少风少雨,或受限与季节条件,更多的是必须有肥沃的土地才能长成。而茶树,往往生长在高山低谷,人烟迹罕至之处,或是深山丘陵,餐风露雨之处。据科学研究,在茶树的生长条件中,碱性土地与潮湿空气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茶树往往低沉而直立,不争不艳,不偏不倚,卓尔大方。考究完茶的生理条件,茶的本来性质便不难得出,茶的第一点特性是生性顽强,能在极为恶劣的地方生长。这种特性,在道德层面,便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根据茶的这一品性,很多诗人墨客,作家,画家都加以作品描述,在丰富茶文化的同时,又使得茶的坚忍不拔与自强不息得以传承,而在现代教育机构的道德教育中,例如学校,则可采取茶与其茶文化作为精神样本,将道德教育实际化,起到深层次的教育效果。茶的第二点茶性,便是茶的低沉直立。众所周知,古人往往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将眼见的事物给予人性化的道德评价,并有梅兰菊竹四君子之称,而这四君子都代表了不同的道德文化。例如,梅花的孤傲不群,兰花的优雅,的淡泊,竹子的不俗和谦虚都是用来彰显道德品质并起到教育作用。而茶叶本身具备了低沉直立的品质,表现为接地气不孤傲,优雅不做作,淡泊不空荡,谦虚而不自持,兼具四种美好的道德品质,更应该作为道德教育的模范。茶性的第三个特点,便是不偏不倚,卓尔大方。不偏不倚的品性,历来为人们所歌颂。因为这代表了正直的品质,当然,同样以正直出名的本性植物,有松,有竹,有白杨,有胡杨,但是茶树的不偏不倚是有其特色的。茶树往往不高,其不偏不倚,蕴含在其短小的身躯内,更彰显正直之气。无怪南明遗民见茶树而涕泣之。不偏不倚即指茶叶喜居本土,安居乐化,体现在道德教育上,即是要爱自己的祖国不能崇洋。

2.2茶道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茶道是广博的,其中既有优雅大方的茶艺,又有雕工精美巧夺天宫的茶具,亦有饮茶、泡茶的各种细节讲究,更有古人对茶的文化评价。其中不乏许多与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例如,茶艺的优雅大方、茶具的精益求精、细细雕琢、品茶时的从容不迫、追崇自然、天人合一,甚至于自明清以来,市场上红极一时的茶馆、茶楼都是茶道的产物。由此又可知茶道的创新变化,因时而变。古人在道德教育上,往往主张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如此口耳相传。例如明朝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讲的就是传统教学的情况。另一方面,便是寓情于物,以物相较。例如传说中的临终前折箭之教,赵简子的赠书之教。而这两方面,在茶道中皆可做到。在品茶中,等水开、等茶香,可放松急躁的心境,培养耐心,这是物教的境界;而在品茶之时,如魏晋南北朝士人品茶,或是潮汕地区的功夫茶,都喜欢聚集品茶而言文化,这样,无形中亦起到文教的功能,所以有人说茶文化中自带道德教育,是极有道理的。茶道中的道德教育,尚且不止文化理论上的言传物教,而是实践上的道德推广。例如,紫砂壶的铸造需要极高超的技艺,极精细的工夫,这些不从实践中经历千百遍磨练是学不会的。这种茶具的精雕细琢精神,便有了茶道的自然教化功能,在实践层面推动了道德文化的教育。

2.3茶德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说到茶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这里要理清二者的大小之辩。首先茶德的提炼来源于茶道,而茶道又是来源于士人、民间的品茶活动,最主要是士人阶级的研究探索,故此,茶德间接来源于士人文化,而士人文化又是传统道德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由此一看好像两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别忘了茶性中本来就有道德影子存在,而且茶道中的道德,亦不止是传统道德文化上的品质,故此两者自有区别,应该说传统道德文化是共性,而茶德,是个性。或者说,茶德是传统道德体系中非常光辉的部分。之后,中国的国门渐渐打开,人们接受了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我们不能说西方的文化对我们造成了伤害,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相互影响的。但是,我们所痛心的是中国的传统道德在西方的文化冲击下显得非常脆弱,也就是说我们的传统道德体系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显得岌岌可危。如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讲人们相互之间越来越不信任,人们相互之间显得越来越陌生,人们不愿意去帮助陌生的人,因为害怕被骗,人们不愿意冒着被讹诈的风险扶一个摔倒在马路上的老人。这就是社会存在的道德危机,而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道德危机的入口,笔者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茶文化。因为,茶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同时茶德对人的约束不那么激烈,先得温文如玉,其对人道德冲击不会很大。人们在品茶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所以,在公民的道德教育中嵌入茶文化是非常恰当且合适的,一定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民族目前的确存在一些道德危机,这是我们任何人都不愿意见到的。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重拾人们的道德有很多办法,笔者认为重拾道德并非就要从茶文化入手,但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对于公民的道德教育确实非常有帮助,笔者从茶文化入手,剖析了茶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帮助人们找到重拾道德的一些思路,希望人们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尊重中国的传统道德体系,共建一个温良恭俭的社会、一个人人都有温度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5):58-60.

[2]刘瑞华.解读茶文化与思想道德之关联[J].福建茶叶,2016(2):245-246.

[3]孙汝建.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重建[J].海外华文教育,2014(4):384-394.

[4]陈文华.论中国茶道的形成历史及其主要特征与儒、释、道的关系[J].农业考古,2002(2):46-65.

[5]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6]朱红缨.基于专业教育的茶文化学体系研究[J].茶叶科学,2006(1):42-48.

[7]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7-18.

[8]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8):175-176+196.

篇13

(一)茶叶包装的造型设计我们都知道商品的包装设计,已成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之一,包装是消费者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因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茶叶包装的设计上,首先以茶叶产地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为载体,继而适当地融入茶道精神,让人们在品味浓郁茶香的同时也感受醇厚的茶文化精髓。如“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包装的设计上,把茶文化的精髓,即“清”、“静”、“雅”、“和”作为永恒的主题(图1)。画面运用莲花为主要元素,自古以来,莲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象征着圣洁高雅之意,这样设计,也恰巧符合清正的茶之精髓。在色彩的选择上,以淡雅的蓝色为主,配合古朴的龟裂纹,传承着不变的中国风。茶叶的储存罐采用仿古的白陶瓷(图2),瓷器自古以来都有着明丽雅致的文化内涵,与茶文化“清”、“静”、“雅”、“和”的内涵相一致。茶叶采用这样的包装,一方面表现碧螺春的千余历史,突显茶的清雅气质,另一方面,相较于铁质茶叶罐,陶瓷器皿的透气性更加,经久耐用,并且还具有一定的装饰观赏性能。

(二)茶叶包装的图案装饰设计包装离不开不图案,消费者往往都是通过最直观的视觉图案来理解商家意图传达的含义。茶文化历来与文人雅士有着不解之缘,唐代皎然有诗云:“此物清高世莫知”,可见,这种幽静的茶之记忆,已成为茶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概念,而想要表现幽静的意境,则非中国画莫属。中国画本是笔与墨、情与景的结合,追求的自然也是超凡脱俗,清新雅致的境界,这点正好与茶文化的“静”和“雅”两大精髓不谋而合。如“茅山青峰”此款茶叶的包装设计用中国画的方式表现茅山的优美风景(图3),由于茅山是金坛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又特产青峰,故将其运用到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展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不仅如此,把茅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融入设计之中,配以郑愚的《茶诗》,把自然美景与茶文化有机地融合进中国画的写意中,达到了深邃的效果。画面中山峰与云雾彼此呼应,似如人生仙境一般,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精神。

(三)茶叶包装的色彩设计色彩在包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往会影响到包装的整体效果。由于人们对于色彩具有不同的主观和客观的认知,所以在包装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商品的自身属性,而且需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和审美情趣。设计时,应根据不同茶叶的种类运用不同的色彩。例如红茶的包装则以暖色调为宜,绿茶多采用冷色调为佳,白茶可选择清柔的色调为好,这样通过外在包装的色彩可以进一步映射出内在的商品实物,给消费者初步的情感认知。如“金坛雀舌”属绿茶的一种,闻之香气清高,泡之汤色明亮,饮之浓而不涩、回味甘爽。此款茶叶的包装色彩遵循绿茶的特点(图4),整体运用绿色系色调,给人清新舒爽的感觉。在绿色的运用上使用明度对比,即以墨绿为主,浅绿铺底,这种对比,加强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再配合明亮的黄色加以点缀,所展现出素雅但又不失活泼的效果。画面中绿色茶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茶艺思想,这也是诠释茶文化的良好途径。

(四)茶叶包装的字体设计茶叶包装上的字体大部分运用中国书法字体,这是因为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汉字艺术,至今已有5000~6000年之久,正好与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相符,是展现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最好表现。“新益号”普洱茶的产品名称字体采用行楷(图5),该字体优美实用,如同普洱一般,不但口感极佳,还具备减肥、降脂等多种适用功效。在茶饼的包装上,“金茗陈香”四字为隶书,同样是中国书法,但又与行楷不同,凸显字体设计的多样性。在印刷上,“金茗陈香”采用传统的烫金工艺,一方面正适合茶叶这种拥有悠久历史的饮品包装,另一方面,字体也变得更加清晰、耐磨,光泽度高,色彩鲜艳夺目。

二、茶文化对未来茶叶包装发展趋势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茶文化已不可能再停留于先前的“清”、“静”、“雅”、“和”,必须要融合当下世界发展的主题,达到丰富其内容,增加其文化内涵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