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劳动教育的心得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劳动技术教育是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劳动意识和技术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用问题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学习是一种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论和创造新事物的学习,其特点是推陈出新。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就是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一、做好劳动技术项目的背景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劳动技术的激情
让学生自主搜集项目的背景资料,才可进入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资料收集中了解项目制作的整体情况,为实践操作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如在《电动模型》制作中的背景分析:在机械化逐步代替手工劳动的今天,电动机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机器之一。自从有了电动机,就实现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途径。
1.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亲身实践,了解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通过观察、访问、调查、仿制模型等,让他们以发现者的姿态进入角色,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喜获知识的欢乐,进而激发学生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会分享与合作。经过学生的直接参与,形成一种开放的环境,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二、做好整体项目方案设计,力求自主创新完成项目任务
当今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明确指出: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通过训练创造性思维来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方法。在劳技教学中,很多被成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孩子们的眼里都会变成“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们会因此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
1.认真做好活动准备工作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是按常规思维去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则要求学生突破习惯性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体现超常、超群、超前的特点。所以在活动准备中让学生自主了解项目制作的基本资料,制作产品的结构、原理、适用领域甚至是其卖点在什么地方。如《电动模型》制作中的活动准备:①了解电动机的分类,基本构造及原理,了解电动机发展前景。②对机电师傅、老师访问,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电动机的用途,结构及最先进的电动机信息,并对工作原理要详细了解。③根据了解的电动机结构,自由组合成团队进行方案设计,并对所需的器材进行准备。
2.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活动实施项目
创造力是蕴藏在我们每个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但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缺少开发这种资源的意识,也缺少开发这种资源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兴趣紧密相关,因而劳技教师要十分重视劳技教学的阵地建设,把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看作一项特别重要的教学任务,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并在他们面前摆上问题,让他们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1)注重资料的收集。当课题及探究方向确定后,各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环境分头行动。一般来说采用综合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的对象是各机械厂和机械维修部门,进行实地观察。对工人师傅和维修技师进行访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发现问题的敏锐观察力。如《电动模型》制作中的资料收集包括:①电动机的分类及型号?②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什么?③电动机有哪些用?④电动机发展趋势如何?⑤各类电动机的优缺点?⑥访谈时要注意的问题?⑦询问、交谈要有礼貌,要有中学生应有的素养。⑧访谈时要准确,快速地记录访谈的内容(包括问题和回答的内容)。⑨每个组员要有团队精神,各司其职,不要发生意外。
(2)认真进行方案设计并实施。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学生来说,新技能的形成过程必然是一个创造过程。在技能训练、当中,工具材料和任务要求都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敏锐的创造意识,真诚地去鼓励学生参与创造知识成果的全过程。尽管开始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技能教学中采用直观强化方法,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教学中顺利进入抽象思维,解决实际操作。让学生认真做好方案,做到创新自主制作方案,运用发散思维,达到培训目的和效果。如《电动模型》的方案设计中:经过两个星期左右课余时间搜集、访问,学生对电动机有了初步认识,这样可以着手方案设计。电动机可以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类,工作原理相同,都是由于通电的线圈由于受到磁场力矩的作用而发生转动,从而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做好活动的讨论总结与反思,自主剖析存在问题及对策
讨论总结阶段更是开展创造教育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学生都已经过技能训练,作品也已完成,学生心中充满了劳动的喜悦和成功的,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九龙杯与虹吸现象”一课为例,当学生制作完九龙杯,并亲身体验劳动的成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讨论如何在不弄脏手的情况下用一根塑料管将抽水马桶中的余水抽干?如何不倒掉金鱼缸中的水而只把金鱼粪便从鱼缸中吸出?总之,教师要增强和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在教学环节的各个阶段,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创造贯穿于劳技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得到创造教育的熏陶。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探索使技能差一些的学生获得创造思维的成果。如在教小木盒的拉手制作,也容易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设计制作,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型个性品质。
我们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在团队中的协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劳动技术课程开展的模式
劳动法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以劳动法及其发展规律。《劳动合同法》是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法律人才服务的,是高等法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制度,明确劳动权利和有关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提高劳动维权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校教学的创新理念
创新就是创立新思想新事物、抛弃旧思想旧事物的过程。高校教学的创新是教学理念、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等方面创新的综合体。高校教学的创新理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实践又能丰富理论。因此,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做好基本理论传授的同时,还要运用实例对理论进行检验,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实践进行总结与反思,不断用实践检验、发展现有理论,使所学理论得到升华。
其二,是传承与发展相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高校教学中,既要注重常规知识的传授,又要不断地引用新知识和新观点;在利用传统教学方式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既重视知识的系统化、权威化,又要重视知识的生活化、实践化,以便更好地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服务。
其三,是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结合。高校教育的使命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的一切出发点应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智能、技能、道德、人格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保护好他们个性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彰显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做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优先发展的统一。
三、《劳动合同法》教学的创新途径
结合高校教学的创新理念,在《劳动合同法》授课过程中,应坚持把道德修养、专业素质、文化素养的锻炼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注重文化化人、文艺养心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所教课程的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开拓教学创新的新途径。《劳动合同法》教学创新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
为了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在《劳动合同法》教学中,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是树立开放式教学理念,通过课程实训、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校园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并把实践中出现的与本课程相关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进行集体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其二,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其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们有个性和独特的思维,但有时情绪也会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持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有不理解,可通过设问或提问的方式去解决,然后听取学生对老师的意见,纠正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另外,针对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型和终身学习型的社会,对于学生的教学不只告诉其是什么,更要告诉其为什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如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将来毕业后让学生顺利适应社会,走向社会。
(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劳动合同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劳动合同签订、劳动者权益等问题,是每个人进入企业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详细阐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法条外,更多地加入学生就业须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等内容,如面试、签订劳动合同、如何保障自身权益等息息相关的问题,借此来提高学生对课程关注度与兴趣度。教学形式的创新更应与时俱进,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并针对实践案例模拟相关场景,邀请以往毕业生进行就业经验分享,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参与性,知识与实践的探究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是典型案例法。案例是用来说明理论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有效的教学材料,为我们理解法律打开了一扇窗户。案例教学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恰当地使用经典案例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向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以及采集社会典型案例的方式,搜集资料,设计教学案例,并将其引入相应章节中的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做出正确判断,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二,是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给学生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它包括观摩和模拟两部分。观摩是组织学生旁听司法审判和听证会,结合劳动仲裁或其他案例进行现场感受。模拟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司法和执法活动,使教学与现实更为接近。例如,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活跃现场氛围,我们在讲解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时,就将学生分为两部分,采用面试现场模拟的教学方法进行现场招聘工作,其中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劳动者,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用人单位的招聘代表。当两组学生的实际招聘过程演示之后,他们对劳动法的理解更为深刻,也增强了学生应对实际情况所表现出来的课堂以外的应变能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各自需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对学以致用的理解更为透彻,使他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增强了实践应对能力。
其三,是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通过提问与解答,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为什么”,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再去考虑如何去做的关键问题,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提高他们的知识认识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劳动报酬”讲授中,先给学生们提出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报酬纠纷怎么维权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引导学生对劳动报酬的范围界定,法律在劳动报酬方面对用人单位的限制及劳动者的维权途径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让他们各抒己见,最后在综合他们的观点后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劳动合同法》教学创新实践效果
通过这种创新型的教学,使《劳动合同法》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被动学习的学生和不质疑的学生,其主动性是不高的;反之,思维活跃、经常发问的学生其学习主动性也是高涨的。通过《劳动合同法》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上课主动发问,有备而来的问题在逐步增多,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扩展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创新意识在增强,综合学习能力在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编排,按照教学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从一般扩展到个别或从个别推导出一般,使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在每一次演练中逐渐得到提升;让学生在多元、开放、动态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得以发展,让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的理念与做法,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质疑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增强,综合能力在提高。
劳动意识即爱劳动,主动参与承担劳动的思想观念;劳动能力即会劳动,掌握了劳动基本技能技巧。我认为,小学生劳动意识就是衣食住行等“自理”的思想观念。即劳动意识和能力要求就包括了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和习惯几个基本方面。
1.加强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是克服当前小学生懒惰毛病的需要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告诉后人: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一个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
当前有不少小学生“四体不勤”,懒惰成性,既没有劳动意识 ___“不愿干活儿”,也缺乏劳动的技能和习惯___“不会干活儿”,简单的家务劳动、常规的值日劳动,都没有达到起码的要求。
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
首先,家庭教育失当。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裕,家长娇惯溺爱,真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学校教育也有失责之处。首先是素质教育落实不全面,重教学、轻德育;其次是评价机制有问题,要成绩、不要劳动意识、能力。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种现象不解决,将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全面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国家繁荣富强。因此作为学校,作为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们的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
2.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是提升孩子觉悟、发展孩子智力的需要
教育家说过:“孩子的才能和天赋的起源在他们的指尖上,形象地说,从他们的手指淌出涓涓细流,汇成创造思想的源泉。”换句话说,不动手不利于动脑。
3.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是培养孩子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需要
一个人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孩子自己洗的衣服穿起来才格外小心在意,自己打扫的教室怎舍得乱丢垃圾……劳动将使孩子逐渐树立起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果实、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是促进意志品质形成的需要
劳动习惯的形成过程也是意志形成的过程。例如:每天早晨起来自己叠被子,自己打扫卧室,没有坚持的意志力是不可想象的。再如自己洗衣服、擦鞋子、倒垃圾、刷厕所等劳动,没有不怕脏、不怕累的品德是不行的。劳动不仅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孩子从中受到意志品质形成教育。
二、要善于培养小学生自我服务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1.多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劳动首先是孩子情感生活的范畴。只有当劳动给孩子带来快乐时他才渴望先劳动。劳动的快乐越深刻,孩子就越珍惜自己的荣誉,越清楚的在劳动中看到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荣誉。”比如北方冬季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和老师一起戳操场的雪,学校广播站一表扬,孩子们锹铲齐舞,象玩儿似的,活儿一会儿就干完了。劳动的快乐是强大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2.真尊重
中华传统美德就是劳动最光荣,任何劳动都是值得尊敬的。父母和教师都能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就会影响孩子的劳动观。如果孩子看到师长都很尊敬地和保姆、快递员、清洁工打招呼,就使孩子明白一切日常的平凡的劳动在我国都是受尊敬的。
3.肯放手
在小学生自我服务劳动中,不能包办。班主任和家长们认为“孩子小,大人干就行了。”或者认为“学习就够累的了,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这是不对的,要想改变孩子对劳动的态度,老师、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干,可以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4.讲渐进
家务劳动和值日劳动有难有易,开始不要让孩子做复杂劳动,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较高要求。
5.勤训练
要想培养孩子会劳动,就应该让孩子有自己的一份劳动任务,如铺床、缝扣子、热饭、洗小件衣物,关教室走廊灯、准备和整理上学用具等,让孩子反复训练,循序渐进。
6.巧帮带
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
一方面教师设计好专题生活讲座或播放单项劳动视频;另一方面是家长身教言教随机给小学生们讲一些关于生活自理的方法,指导小学生做自我服务的劳动。
三、学校培养小学生自我服务劳动教育的策略
1.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在构思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时,必须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劳动要求,将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工作科学纳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2.采用有效的活动载体
启用好德育“三板块”――开学教育周、班队会、精品活动。
良好的活动载体是实现小学生自我服务劳动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在精品活动设计上要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一是开展小学生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如举办“小能人比武会――制作水果拚盘”、“谁有一双小巧手――科技作品比赛”;二是开展优秀劳动班级评比和争当“校园环境小卫士”活动;三引导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竞赛活动――开展年级“环保时装秀”、班级“今天我当值日生”、家庭“做爸妈的好帮手”。
劳动与技术活动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越来越突显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劳技课堂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努力探寻新的教学形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1.开辟劳技讲坛。
传统劳技教学通常采用的是“师讲生听”“师做生看”的单向教学模式。如何突破这种传统教学形式,让课堂换新颜呢?我们不妨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创新教学形式,开辟“小教师讲坛”,实现学生主动、生生互动。对于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能让学生自己去教的,都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去发挥。开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坛”,请他们走进课堂,实现家校互动,使课堂别开生面。
如三年级《巧手折蓓蕾帽》一课的教学,站在讲台上的不再是同学们熟悉的老师,而是班级里的几位同学。“同学们,今天我来教大家折蓓蕾帽……”他们作为“小教师”,表现得让人惊叹:不慌不忙,不疾不徐,一步一步细心教导,讲清重点、难点,还不忘与同学们互动。有的模仿教师平时上课的样子来提问:“你们明白了吗?”有的学着教师给同学真诚的赞赏:“你折得真好!”……下面的学生也非常投入,学得格外认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课后,“小教师”们还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课前,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教爸爸妈妈折了许多遍。”“当时上台就觉得两腿发软特别紧张,觉得脑子都发蒙了,但讲着讲着就好了。”“我觉得上台的同学都特别勇敢,特别棒!”“我喜欢小教师上的不一样的课。”让学生走上讲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还锻炼了胆量,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让劳技教学更有情趣了。
2.开辟第二课堂。
传统劳技教学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教学活动基于课堂,依托课堂。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劳技教学越来越突显其特殊性、全面性、科学性、实践性,仅依靠课堂教学已难以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劳技教学要打破课堂的局限性,开辟第二课堂,扩大信息来源,延伸技术应用,在课内外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如成立十字绣、变废为宝、烘焙、泥塑、小制作、剪纸、编织、微种植等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如带领学生走进食堂,走进社区,走进农场,走进蔬菜种植基地,走进广阔的大自然,将课堂搬出教室,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又如让学生在家自己洗衣服、烧菜、钉纽扣、缝补衣物、整理房间等,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做中学,学中做。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学科整合
劳技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它植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多学科紧密联系,有其特殊性和优越性。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即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合到劳技教学中,或将劳技的知识技能拓展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纸工、泥工、编织等与学生的艺术素养紧密相连,木工、金工等与学生的科学素养密不可分,对作品的欣赏评价又与学生的审美素养息息相P,对知识的收集、整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材料的计算、测量等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不可否认的是,劳技教学还可与研究性学习相辅相成。如研究传统节日春节时我们可以学习剪窗花、做中国结,元宵节可以学习做花灯,端午节可以学习包粽子等。可以说,劳技本身就存在于其他学科中,又延伸在各学科之外,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和其他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以搭建起学科之间联系的桥梁。
如在《涤纶彩球》一课中,一张正方形彩纸,制作成我们需要的涤纶件,需要借助自制的模板。而模板的制作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还要运用数学上三等分圆等知识。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探讨具体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绘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又如在《纸风车》的教学中,教师预先设定了五项目标:了解风车的历史以及有关风车的故事,了解风车的制作材料、工具和工艺,学会自己制作纸风车,了解风车转动的原理和技巧,学会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很显然,这些目标并不要求在一堂课内全部实现。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到网上查找有关风车的资料,并将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集中整理,发给教师;课堂上,教师先播放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制作的课件,观看一些造型、选材各异的风车图片,享受视觉盛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拆、观、想等办法讨论探索纸风车的制作方法;接着请学生自主选材,动手制作纸风车。学生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丰富教学素材
江苏省《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提出:“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教材不等同于课程内容,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学会合理选择和增补。课程要结合校情、教情、学情,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为目标。
如结合环保校本课程,开展“微种植”系列项目学习。“绿芽成长记”让学生亲手种下一颗颗小种子,去触摸,去呵护。从播种到发芽、长叶、开花,甚至结果,学生在和这些小生灵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植物生长的神奇,培养了爱心和责任心。“水培植物小达人”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水培器皿,选取植物进行培植,了解水培植物的相关科学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塑料瓶里的种植园”引领学生探索种植的奥妙,感受种植的快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广泛查阅资料,撰写活动日记,进行活动摄影……在“我是护绿小蓓蓓”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树牌,给鸟安家,认养绿树,撰写植物生成记录,征集护绿金点子……“小小微月美校园”引领学生走进微月的世界,了解微月的品种、栽培历史、种植方法,和微月进行零距离接触,赏微月、R微月、闻花香、画微月,感受微月的精神内涵和独特魅力。
一、人为压低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
(一)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下已经成为客观事实
1996—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从53.4%下降到39.7%,下滑近15个百分点。另据蔡昉教授的研究,在过去10年的最初几年,我国农民工工资增长约为2%—5%,2004—2007年期间工资增长约为7%,2009年猛增16%。客观地看,虽然工资水平有提升的趋势,但总体上我国劳动者收入增幅长期低于GDP增幅和资本利润率增幅,也低于快速上涨的物价,事实上造成劳动者“绝对收入增加但相对收入减少”的尴尬局面。
(二)劳动力供给“过剩”并不能抹平长期收入差距造成的不稳定
有学者认为,即使年轻农村劳动力的增长在放缓,但总体供给数量仍然高于十年前,充裕的农村劳动力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人口红利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但是,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劳动力供给的总量,更在于劳动力的结构。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开始成为劳动力供给的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权利意识强烈、追求公平正义,他们普遍希望成为城市居民,拥有平等的收入分配权。
现实情况是,我国城乡、行业、不同社会群体等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08年的3.31∶1;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更为不公的是,垄断行业8%的劳动力的工资总额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40%—50%。由此造成的不稳定是无法用简单的劳动力供给过剩来解决的。
(三)外部冲击下劳动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我国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分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丰硕成果,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所分享的份额十分有限,且长此以往很容易陷入产业发展的“低端锁定”而“难以自拔”。有研究表明,1978—2004年,我国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贡献达68%,而全要素生产率仅为32%。如何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的转型,发展高素质劳动力支撑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二、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符合国际惯例,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松绑长期被压低的劳动力工资水平,是政府责任所在
从国际经验看,部分国家已经把工资管理纳入国家宏观调控目标,成为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宏观调控目标基础上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最低工资制度。最早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国家是新西兰。当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家逐利的本性使他们不顾一切拼命压榨工人,出现了不少的血汗工厂,劳资矛盾突出。为缓解社会矛盾,新西兰于1894年颁布了《劳资协调与仲裁法》,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到目前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划定了最低工资标准。
(二)保障劳动者生活水平更在于政府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
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目的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但是,最低工资仅仅是保障生活的一个方面,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更需要的是完善的社会保障。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分割。笔者在辽宁省的实地调研显示,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农民工都强烈表示,享受与城市相同或接近的公共服务是最大的现实需求,首先是养老,其次是医疗。若能尽快建立城乡、区域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工在外出就业、全家搬迁过程中不需要再过多地考虑户籍、教育、医疗等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无疑将进一步加快。
三、劳动力工资报酬应在政府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企业组织和工会组织协商决定
(一)劳动力工资报酬的确立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如前所述,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在此基础上,如何确立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企业的具体工资标准,需要由企业组织和工会组织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协商决定。具体地,在劳动力市场上,大部分雇员和雇主都自愿加入各自的行业组织,形成全国网络化的行业组织结构,对工资水平进行协商,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
(二)工会组织的“形式化”和企业组织的“根本缺失”成为我国工资市场协商机制难以建立的根源
《生活与劳动》课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特定的社会场所,如:邮局、医院、车站等。由于小学生的社会活动范围较窄,因此,对这些场所缺乏了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使他们获得正确、鲜明的感性认识。通过参观使学生得到的知识,往往比教师单纯在课堂上讲解效果好得多。
以三年级《帮爷爷寄信》一课为例,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从未寄过信,邮局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参观一下邮局,请邮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一下邮局每一个窗口的用处,并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别人寄信的过程,那么这堂课还用得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吗?三年级还有一课是《邮政编码的用处》,上这堂课时,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参观一下邮局工作人员分拣信件的过程,并让工作人员现场介绍一下他们是如何根据邮政编码来分拣信件的,那么,学生对于这个费解的三级六位数的邮政编码也就不费解了。当然,参观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订出参观计划,明确参观目的,进行精心的组织,参观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参观后还须进行总结。
小学《生活与劳动》课本上有许多插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每幅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观察校园花坛、树木、体育设施等,还要组织学生参加访问农村、工厂、商店、宾馆、饭店等,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生产,观察要同说、做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得懂,说得清,会操作。
(二)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尽量鼓励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创造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就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较为狭窄,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越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越强。我们要利用小学《生活与劳动》课中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的因素激发学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适用"导入新课"的环节,可以产生一种"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更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外在的情境不断刺激与内在的好奇,需要不断撞击,不断协调,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自觉地参与学习和探究过程。
例如在教学《炒青菜》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炒青菜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让学生尝尝自己炒的青菜并谈谈品尝后的感受。结果,学生纷纷汇报:有的说青菜炒得太咸了,有的说太淡了,有的学生将青菜烧焦了,有的还没炒熟……老师并没有批评,而是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失败或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时出示了老师做的炒青菜,让学生观察、品尝。老师又提问:"你们还想再来做一次吗?"学生又跃跃欲试,气氛高涨。紧接着让学生再实践。经过多次操练,学生吸取了一次又一次的经验教训,炒出了油亮、细嫩、可口的青菜。学生在尝试实践中,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直至成功的过程,就是他们自己动手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只有创新的想象,才有创新的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创设富有生机,美的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教学第三册《有趣的面具》一课时,教师事先准备多种漂亮的面具,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也可制作成投影展示。小学生看了多种多样的面具之后,感受到了美,从而激发了他们制作的欲望。教师这时便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这节课,我们就制作有趣的面具,希望同学们做得更美丽。"这样学生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这些形态各异的面具不仅唤起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通过这些面具的启迪,他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别出心裁的面具。他们都给自己的面具取了好听的名字,"猪八戒"、"孙悟空"、"多面人"……他们的创新意识被激发了。所以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创新,每节《生活与劳动》课,都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四)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学生乐意创新的基础。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生活与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活与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生活与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五)课外劳动实践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方式。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课程坚持以技术内容为载体的“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劳动实践,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促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具备应用科学技术于生产劳动中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很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思想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它不仅注重学生对于符合时代的需要、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生在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中的体验和感悟,注重劳动与技术思想方法和文化特征的熏陶和渗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的过程,通过一件件制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一个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与探究,通过一项项小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平台,从而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中融入创新元素,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劳动机会,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使他们在劳动中拓展技能,激发学习技能的兴趣,提高热爱劳动的品质。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创新性。
一、在服务自我的劳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强调:劳动与技术教育应“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服务自我的劳动强度不是很大,内容丰富并且综合性较强,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最适合小学生开展的一类劳动形式。虽然这类劳动形式的技能要求不高,但只要我们劳动与技术老师具有较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识,选准时机激发学生创造性,同样能达到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洗红领巾》一课的时候,当学生亲手洗好红领巾,需要晾晒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全班的红领巾一起晾出去的时候比较美观?有的学生说都朝一个方向晾;有的说让所有的红领巾对角晾,像风中飘舞的彩旗;还有的学生说把绳子拉的斜一点,晾上去的红领巾像轮船上的红旗。这时,老师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晾晒起来,进行比较欣赏。当几十条红领巾在蓝天的映衬下,顺着同一个方向飘动的时候,显得十分美丽。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通过平凡的自我服务也能创造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美的享受给自己带来无穷欢乐,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创新兴趣。
二、在动手操作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不仅能主动参与并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能以实践为基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新知,促进思维发展。例如教学《缝沙包》,我先让学生分组动手设计缝制, 然后合作讨论交流, 看看谁手儿灵巧缝制得 精致、外形设计美观。最后,学生设计出了各种形状的沙包,有圆形的,有心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四方形的……还有人想出了与书本上不一样的封口缝制方法――运用了回针法,沙子就不容易漏出来。事实证明,动手、动脑、动口,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学习能力的形成。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既主动获取了知识,又发挥了主体意识,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在启发想象、鼓励求异中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火花。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中,要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在进行《洗茶具》一课教学时, 我并没有只局限于一种传统方法,而是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 同学用牙膏擦,有 的同学用食用碱擦,有的同学用稻草灰擦,还有的同学用南瓜叶子擦 ……虽然有些方法不合情理,但教师仍用鼓励性的语言,委婉的引导学生:大家的选择都有道理, 牙膏、食用碱、稻草灰都是化合物,洗涤茶垢后对水资源是有影响的;选用南瓜叶擦洗茶垢, 确实具有经济实惠,方便易找,效果好,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今后,我们还是选用绿色环保的方法比较好。这样,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敢于发问,敢想敢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效的。教师自身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抓住契机,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需要老师用全新的思维和视角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多动脑子、多下功夫,我们的劳动与技术课一定能带领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杜艳芳. 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
在现在社会,怎样做个好老师是我们每个教师心中所想,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和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做一名好老师应该有职业之爱。干一行,爱一行,既然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把自己的这份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从而会产生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并且具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热爱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一切服从工作需要,自觉地积极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做一名好教师,还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而敬业与爱学生是分不开的。要爱学生,要让学生喜欢你。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师爱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的权利,充分沐浴爱的霞光。留有死角的师爱是一种不公平的师爱,不成熟的师爱,因此我特别关注那些有问题的特殊孩子,我用心去体会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感受。所以我从来没有因为他们学习或行为习惯差而放弃他们,因为他们就像是一颗蒙着尘埃的珠子,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也许他们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他们的接受能力差,我们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为他们讲解。让这些孩子不断地取得进步,慢慢跟上班集体前进的脚步。
二、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一名小学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我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甚至要有一河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此外,教师更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有学者说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他要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宽阔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渊博的知识能有益于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个性,能以教书传知,育人感人,
作为教师,平时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先进、观念更新,不教条守旧,带着微笑进课堂,流利、生动、自然地讲解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努力按照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用自己的知识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努力创设一种竞争向上的学习气氛,使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面对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对新时代的学生,做一名好老师,我认为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不教死书,死教书,不能像以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要更新观念。
做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教师应努力实践,积极探索独特的教学方法,设计好每一堂课,尽量兼顾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易,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过程的情况要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学手段要做到与时俱进,努力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师应能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名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民主平等;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的、运动的。
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还应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地完善自己,因为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好老师还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甚至坏死引起心脏病, 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 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前认为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糖尿病、缺少活动、家族史等患者易患冠心病。也是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 严重危协中老年人的健康[1]。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 男70例, 女10例, 年龄65~85岁, 平均75岁。
2 健康教育
2. 1 心理方面的健康指导 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 生活习惯和嗜好, 倾听患者诉说, 稳定患者的情绪。告诉患者克服急躁、焦虑的情绪, 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 由于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 可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增强, 使冠心病患者缺血、缺氧, 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只有心理平衡才能生理平衡, 各脏器功能正常, 血流通畅, 就会远离心梗的威胁。
2. 2 饮食方面健康指导 少量多餐, 定点用餐, 不宜吃的过饱、过多, 少盐、少油、少动物性食物的饮食。膳食中脂肪应控制在一定水平, 多食用植物蛋白, 尤其是大豆蛋白, 不吃过油腻和过咸的食物, 减少盐分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因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钙、钾、镁、纤维素和果胶的重要来源。忌饮烈性酒, 忌喝浓茶, 忌吸烟。
2. 3 用药指导 患者发生心绞疼时使用硝酸甘油方法是用短效制剂1~2片舌下含化, 通过唾液溶解而吸收, 1~2 min即开始起作用, 半小时作用消失, 嘱咐患者不能吞服, 如药物不能溶解, 可继续嚼碎继续含化。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坚持按医嘱服药, 应密切注意脉搏及心前区疼痛的情况, 随时准备到医院就诊。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应急用, 在家中硝酸甘油应放在易取处, 用药后放回原处, 家人也应该知道药物位置, 以便需要时即使找到。硝酸甘油易分解, 应放在棕色瓶内, 6个月更换一次, 防药物受潮和变质而失效。服用后不要站立过久, 避免血压急剧下降导致眩晕或晕厥。长期反复用药产生耐药性而效力减低需停10 d以上, 可恢复有效[2]。
2. 4 冬季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 早上刷牙、洗脸宜用温水, 平常在洗衣服、洗菜时不要让手长时间浸泡在冷水里。均衡膳食, 少吃动物油、糖、奶油及咖啡, 切忌油腻。每餐进食的量也不宜太多, 特别是晚餐一定要少而精。冬季洗澡水温不宜过热, 水温37~41℃。时间不宜过长, 正确的时间应该是盆浴20 min, 淋浴10~15 min即可。室温不宜太高, 造成浴室内外温差大, 反倒更容易感冒。
2. 5 夏季健康指导 在炎热的夏季活动锻炼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 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活动强度要适量, 时间不宜太长, 以减少心脏负荷, 降低心肌耗氧量, 防止心肌缺血发作。在室外活动或劳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起居有序, 早晨不宜过早起床, 中午要适当休息。食清淡。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 食欲下降, 饮食宜清淡, 多吃一些新鲜蔬菜, 水果, 黑木耳, 豆制品等, 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 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可常喝如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等饮品, 既可补充水分, 又能清热解暑。
2. 6 指导患者采取通便措施 患者大便秘结, 排便过度用力, 可使心肌耗氧量急剧升高, 极易诱发心绞痛。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多吃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如芹菜、香蕉等, 如果发生便秘, 患者不要用力排便, 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 ml加适量温开水同饮;适当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给通便药物, 这样有利于通便。
2. 7 控制体重 冠心病患者不宜过多饱食, 过饱不仅易导致身体发胖, 而且可以直接压迫心脏, 加重心脏负担, 导致心血管痉挛, 甚至发生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告诉患者和家属, 要低脂、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饮食。
2. 8 适当的体育运动 体力活动少以及缺乏体育锻炼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一般分阶段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提倡小量重复多次运动, 适当间隔休息, 可以提高运动总量而避免超过心脏负荷。患者活动内容包括个人卫生、家务劳动、娱乐活动、步行活动、避免剧烈活动或活动时间太长。要使全身放松、心情舒畅, 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是大有益的。锻炼前要避免情绪激动, 不宜饱餐。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 影响散热, 增加心率。运动后避免吸烟, 尼古丁的作用心脏和血管易诱发心脏意外。
一、努力做到不辜负,从课堂开始
当听到呼老师讲述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故事时,当听到呼老师将课本中的课文选段声情并茂一字不差地朗诵时,当知道呼老师将一个个晦涩难记的文学常识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时,那一刻我曾想过,要是我在学生时代能遇上这样的一位老师该多好。你看,老师用心去教了,学生是能感受到的,才会用心去学。呼老师对待课堂的那份严谨和认真深深打动了我,那是怎样的一份执着与热爱,让她对教育充满着热情与活力。或许就是对待工作的那份认真吧。反观我的课堂,也应该向着这些目标去努力,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找方法,尽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让每一节课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学生在课堂中能收获更多。
二、努力做到不辜负,从爱学生开始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得先成为小孩,才能做小孩的先生。”这个“爱”字,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而不是成为约束老师行为的一个要求。呼老师说,爱是永恒的教育主题。当她们班的的学生在本子里夹了个纸条上写着“这个死老师”时,她看到后哈哈大笑,这个孩子的行为在她看来就是小姑娘一时使的小性子,她说:“作为老师有时候需要一些胸怀和气度。”因为她了解孩子,让自己也成为了孩子,所以她不会以一个师者的心态居高临下地俯瞰这件事,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化解了这个孩子心里的小小心结。这才是作为老师真正的爱学生吧,回想自己工作以来和学生相处的点滴,哪些是真正做到“爱”了,也许自己认为那是爱学生,但是爱得很笨拙,或许换一种方式孩子会更喜欢,这也就需要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更多的教育智慧,成为那个心中有爱的老师。
一、凡经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开办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核定有开展招工、招聘洽谈业务的)租用社会公共场所、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组织举办大中型招工招聘交流洽谈活动、通过新闻媒介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广告信息的,必须经市劳动局审核批准。
二、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到市劳动局办理举办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和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广告信息审批手续时,须持以下证件和材料:
1、《北京市职业介绍许可证》副本;
2、举办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的报告;
3、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广告(一式二份);
4、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介绍信和办事人员身份证。
三、各级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向社会的举办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广告信息,经市劳动局核准并加盖“北京市劳动局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广告审核专用章”后,方可通过新闻媒介。
扫描二维码进群
扫描二维码进群
群主个人的QQ号是:1370946190 微信号是:15234400545
想在北京找教育工作,发愁不知道从何入手的,可以加她为好友,多交流,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