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外贸业务实训

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外贸业务实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外贸业务实训

篇1

一、传统外贸实训模式

(一)书面操作训练模式

这种实训模式下,教师一般先讲解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合同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出口收汇或者进口付汇核销与退税。

(二)外贸实训软件操作训练模式

很多院校会购买知名的国贸实训软件供教师教学和学生训练使用,如世格外贸软件等。教师先演示操作软件的使用方法,讲解操作要点,然后要求学生在软件上反复训练。国际贸易的每个环节都要连过一遍,涉及的每个岗位也让学生尝试一遍后,教师再集中安排几周的时间让学生在软件上完成几笔业务的成套实训操作。软件操作相比书面操作有很多优越性。软件模拟仿真性、形象性、趣味性都大大增强。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实训模式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中搜寻有用的最新的信息资料并应用到实际外贸业务中。学生可以上网查询最新的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从而避免业务操作流程和单据与实际的外贸环境相脱节。其中指导学生以团队形式建立自己虚拟的公司则是最好的训练载体。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经营自己外贸公司,由被指挥者变成主动的指挥者,结合最新实际的外贸政策完成自己公司的具体外贸业务,从而体会实际外贸工作的灵活性。

实训步骤:首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作为公司的主营产品,登录B2B网站,如阿里巴巴,ECVV,EC21网等了解相关产品的国内外销售和采购信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网页或登录阿里巴巴网站,注册自己公司的信息,把自己公司的产品情况和公司形象向全球球潜在的买家或卖家展示。发送邮件,建立业务联系。然后,利用邮件的方式或者其他即时聊天软件,如MSN和Tom Skype,来讨价还价,达成交易,签订合同。合同可以扫描后,以邮件附件的方式传送给对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进出口流程中各项费用,进行成本核算。比如报检费用,登录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官方网址,在办事大厅的报检业务中就可以查到有关实验室的检验项目、鉴定项目收费标准,还可以选择进入知名的外贸论坛,查看外贸达人提供的费用做参考。学生还可以在网上查询签订合同前需要办理的证件和手续。缮制合同和相关单据,可以上外贸论坛或相关的外贸官方网站,下载与外贸有关的单据模板。

网络实训模式的优点有:

第一,能营造真实的外贸职场氛围,帮助学生了解外贸岗位,同时也给学生发挥不同能力和自身特色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对今后确认选择具体的岗位和职业方向也更有帮助。

第二,加深了解外贸业务流程会随着外贸政策改变。国家在不同时期对不同行业扶持程度不同,对海关进出口相关产品的监管条件就不同。学生要模拟进出口某一产品,就得学会查询该产品最新的海关监管条件和检验检疫类别。外贸政策不同,同一产品的进出口流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教科书上和软件上的案例很可能已经成为历史。而要了解最新情况,学生需要经常登陆官方网站,查看相关信息,方能主动了解并掌握变化。

第三,更能检测学生所学知识是否扎实,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操作自己公司项目,会发现很多给定资料训练操作无法发现的问题。

这种实训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网络信息繁多但并不全面。而且有些贸易环节仍然无法完成,比如出口收汇核销,由于不是真正的企业没有备案注册,学生无法在网上完成出口核销的业务。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很高。如果教师自己都是从书本到书本,没有任何实际的外贸工作经验,无法辅助学生开展自己的公司项目实训。

三、进行优质、高效的外贸业务仿真实训的步骤

上两点比较了现有的各种外贸实训模式的优缺点,综上所述,我认为对高职生校内外贸实训应基于案例资料非常丰富的软件操作模式,同时应嵌入网络模块训练从而弥补软件模式资料给定且落后的不足。使学生在外贸培训后既有在不同岗位扎实的基础操作能力,也有非常灵活适应变化的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理想的外贸业务仿真实训应该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使用优秀的外贸实训软件。充分发挥软件按照岗位不同反复进行专项训练的优势,使学生对外贸每个环节和不同的岗位都有清晰的了解。然后按照一套完整的贸易资料全面完成一整套国贸实训操作,该整套操作能将不同岗位的训练统一起来。

使用网络资源。让学生由被指挥的角色过渡到自己当家做主经营公司业务的角色。学生要自己从网络上搜集信息资料,自己设定外贸业务,并能履行合同。

师傅请进来。当学生操作完自己的虚拟公司后应该有较多的感触疑问,如果这时候能请真正在外贸职场的员工来为学生答疑解惑,效果会更好。

让学生进入真正的外贸公司参观实习。如果没有实习机会,也应该能让他们到真正的外贸公司参观,了解外贸公司的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岗位的设置,学生可以对外贸企业的文化氛围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篇2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所做的单证有:制货物运输投保单、制一般原产地证、制普惠制产地证、制货物出运委托书、制出口货物订舱委托书、制海运提单、制商业发票、制装箱单、制汇票

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是为了提高我们制作常用外贸易业务单证和熟悉进出口业务一般流程,识别和加强单证业务操作能力的训练而进行的.让们进行比较系统的外贸业务综合技能训练,采取仿真模拟实际业务流程,一环套进行业务操作训练,为以后从事实际进出口贸易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3

一、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根据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国际经贸专业实践特点,今后国际经贸专业必须以培养教师综合实践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以校内国际经贸模拟实验室为中心,以课堂案例教学为基础,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以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和调查为支撑,以毕业论文撰写为检验手段,以双语教学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体系的构建

(一)认知专业模块

国际经贸专业学生入校时,首先要对其实行专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在专业中的重要性,在学生寒暑假时,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对从事国际经贸的公司和企业以及海关、商检机构、海运企业、保险公司、银行等展开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二)专业课程实践模块

专业课程实践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时,当讲授进出口结算时,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填写单据。可让学生参观本地的港口,观看真正的海轮、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地等实物、实地;至于教授运费和保险费,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和保险公司去询价;有关报关和检疫的问题,鼓励学生直接找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去咨询等。

(三)校内实训模块

模拟实习环节可以相对集中安排在第七至八学期,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拥有模拟进出易洽谈演练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国际经贸专业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外贸英语口语及语音实训室、外贸业务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中心等。实训项目包括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等。

1、外贸地理实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介绍国际商品资源分布和地理航线。

2、外贸英语语音、口语实训。在《外贸英语》和《外贸英语口语》等课程中,通过语音室的设备设施、影音资料等强化学生的语音和口语训练。

3、外贸单证实训。在《国际贸易单证制作》课程中,尽量收集本地企业常用的单据类业技能的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外贸实践中,涉及大量的单证。如果学生对此不熟悉,很难深刻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流程,所以需要组织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收集、整理课程涉及的有关单、证、表、案例、工具书、参考书等实物资料和数据资料以及教学软件、教学光盘、录像并尽可能收集本地外贸企业的案例,结合案例的具体业务进行单证填制的训练。

4、外贸综合技能实训。在《国际贸易模拟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和《基础会计实训》等课程中,利用财务会计实训系统、电子商务实训系统、进出口业务实训系统,对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综合训练。通过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首先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再到出口合同的订立、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投保,结汇,总之,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具体实践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到相关的单位工作不需要太多的制导就能胜任工作。

(四)校外实习模块

校外毕业实习是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的普遍做法,其实施主要依靠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但具体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却有着相当大的困难,一是企业担心泄漏其商业机密,不愿意接受实学生深入其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无法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不愿长期合作。对此,一方面可采用协议的方式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也可采用游击战的方式建立一批灵活的实训基地。为保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连贯性,必须加强学生毕业实习的管理力度,杜绝学生实习期间随意请假、旷到、怠工等不良行为。(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112-02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缺口巨大,因而各高职院校抓住机会积极培养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然而,现状却是学校培养的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得不到企业认可,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被外界看好。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得不到企业青睐,二者之间的突出矛盾迫使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外贸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训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难以胜任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外贸工作。

一、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

外贸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跟传统外贸企业在组织上有很多共同点,如都有采购、推广、运营、客服、仓储等环节。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必须具备熟练的商务英语基础,熟悉国际贸易流程,掌握外贸制单和市场营销技巧,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擅长拍摄商品、处理图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起来,包括业务基础、业务技能和专业技能三方面的技能,如表1。业务基础包括商务英语、Office办公软件应用;业务技能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专业技能包括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外贸网络营销。

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不同电子商务外贸企业都有各自的侧重和分工。但在教学中应将以上技能纳入专业教学,尤其是在实训中得以体现。

二、外贸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现状

1.实训项目缺乏整体连贯性。目前,大部分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采用“理论+实践”的模式,实践部分则以实训课时作为学分,各门课程的实训缺乏整体性,学生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不能胜任实际工作。

2.实训方法封闭且与现实脱节。外贸公司在校企合作中提供的岗位有限,使外贸电子商务实训在顶岗实习中存在很多阻碍,因而很多职业院校被迫采用仿真实训软件来开展外贸实训。仿真软件虽然能模拟大部分操作流程,但与实际运作还有很大差距,缺乏实战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顶岗实习对口率不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职业教育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积极性高,实训效果好。但在我国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一般企业对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不会很大,无力同时接受太多实习学生,因而很多职业院校的外贸电子商务顶岗实习往往流于形式,部分职业院校甚至让学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进行“顶岗实习”。从整体上来看,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低,容易浪费人力资源。

4.“双师型”师资匮乏。要办好职业教育,必须有一批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应专业对口,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和职业资格证书,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虽然很多高职教师都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其中不乏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颁发的证书,但多半通过书本学习和统一考试获取,缺乏实践性,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借助Ebay平台构建外贸电子商务实训平台的方案及意义

1.实训目标。采用项目教学法,以Ebay网店经营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按照网店实际运营的工作流程设计实训项目,开展教、学、做三合一的实训活动,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开设和管理Ebay网店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

2.实训内容。依照网店经营流程,在实训课程中设计了网店开设、产品管理、客户服务三大项目,然后将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都有对应的训练内容,如表2。

3.课程实施。根据学生对网店经营知识的掌握情况,将课程分为两个阶段:①基础阶段。开设个人网店,掌握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Ebay平成实名注册及跨国认证,开设自己的网店。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完成表2中各项任务的训练。任务完成后,每个学生都已拥有自己的Ebay店铺,并且初步掌握各项技能;②提升阶段。小组分工,团队合作。在已经完成的网店中,选取经营业绩靠前的几个网店,根据外贸电子商务公司的实际岗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实行轮岗制和组长负责制,让学生对采购、定价、营销、支付、物流、客服等流程进行充分的训练,培养团队意识。

4.考核方法。考核评价时将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个人考核包括学习态度、任务作业,占总成绩的30%;团队考核包括商品市场调研、商品设置、实训总结,占总成绩的40%,团队经营业绩占30%,考核标准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5.实训意义。

(1)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外贸电子商务业务。外贸电子商务企业通常会以两种方式开展外贸业务:一是自建网站,在互联网中推广;二是使用第三方平台,当前以后者居多。目前,活跃在全球外贸电子商务领域中的第三方平台有很多,如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敦煌网、Ebay等。Ebay平台主要从事B2C和C2C,它是一个国际化的交易平台,拥有遍布全球150个国家的近3亿用户(绝大部分是买家)。学生只需完成注册就能像开淘宝网店一样从事个人外贸业务,与封闭的模拟软件相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多门课程提供综合实训的机会,增强整体性。2010年,大中华地区年销售额10万美元以上的Ebay大卖家销售额增长率为68%,但整个中国的外贸增长率却不足10%。Ebay在外贸电子商务中的份额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外贸电子商务企业对使用Ebay平台的外贸业务员的需求量呈井喷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可运用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课程的专业知识,改变了以往各专业课程各自为战的情形,构建了以Ebay平台为中心的综合实训平台,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

(3)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外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未来5年,我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在经营中尝试或运用电子商务,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目前,电子商务人才的紧缺更多表现为人才的结构性问题:现有的专业外贸人员在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上无法适应企业需求,欠缺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能力,不能有效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通过外贸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可使学生具备实战经验,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上述改革正好体现了这些特点。以Ebay平台为基础的外贸电子商务实训平台,以岗位能力为主线,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平台,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升了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可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商务人才的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苏红霞.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基于淘宝平台的实训教学探究[J].高教论坛,2013,(4).

[2]沈通.高职外贸专业电子商务课程实训内容探讨[J].新西部,2013,(12).

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91-02

高职教育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训教学、实际操作才能实现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开展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究其原因,一是进出口业务一般是企业的重要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愿让实习学生接触和了解,更不愿将核心业务安排给学生实习;二是高职国贸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向的中小型国贸公司本来员工就少而精,无法接纳成规模的学生实习。目前,很多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演示,但无法让学生在实际业务中进行操作,学生体验不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建设一种基于仿真互动平台,能进行真实业务操作的实训基地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内仿真互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功能定位和建设思路进行探讨。

1 国际贸易仿真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外贸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市场正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外贸行业有进一步洗牌的强烈要求,而细分后的中小型国际贸易公司正面临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人才将成为核心竞争力。这些中小型国际贸易公司淡学历重能力,特别看重是否懂得国内外贸易法规和操作惯例,是否有从业经验。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这一需求变化,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学校加强国际贸易业务实训,培养能“零距离”上岗的人才。

经调查统计,湖南外贸职业学院2011 届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外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就业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5.08%,2012届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外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就业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6.29%。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外贸行业对实战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搭建校内实训基地这一教学平台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就显得非常重要。

2 国际贸易仿真实训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仿真实训主要经历了三种模式的演变:第一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实训模式,即根据国际贸易业务过程中涉及的各个业务环节完成国际贸易相关单据的手工制作训练。这一模式实现了学生对国际贸易单据的制作训练,但缺乏系统性。第二,是以计算机操作为主的实训模式,即根据国际贸易业务涉及的各个业务环节在计算机上进行国际贸易单据的制作训练,虽然手段比手工操作先进了很多,但仍然只能为学生提供制作单据的训练机会,缺乏全过程的业务训练。第三,是以网络演练为主的实训模式,即在以上模式的基础上引进相关的国贸业务模拟演练软件,由学生在实训室内部网络上按照模拟软件的各个环节进行国贸业务操作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说与真实的国际贸易环境更为相似,但这种仿真实训只是演示型的仿真实训,它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这种仿真实训仍然以演示为主,还不是真正的训练模式,学生无法进行真正的业务操作,体验不到业务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二是软件平台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人机对话上,仅通过网络演练相对固定的业务,无法仿真灵活多变的市场环境,不能实现贸易方之间业务的实时互动;三是缺乏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模式,既无法考核实训过程,也无法考核实训结果。

国际贸易专业仿真互动实训基地是一种采用灵活机动的“真实案例”,基于“业务实操”仿真互动平台的实训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在校内进行真实业务实训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各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寻求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1)实训情境的仿真性。实训基地要设置出口公司、进口公司、工厂、银行、保险公司、货运公司、海关、商检局、贸促会、国税局、外汇管理局等实训室。各实训室从设计装修到实训室文化都完全仿照真实的职业情境和职业文化。

(2)实训内容的真实性。实训基地要找一至两家外贸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这些合作公司的业务纳入实训教学,以业务为项目,以项目导向法为教学法,实施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实训,让学生仿佛置身真实的外贸公司,实现临岗实训,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实训角色的顶岗性。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后,根据所进入的部门不同,学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学生如果是进入出口公司,学生则是外贸业务员,在实训时要以外贸业务员标准来要求和规范自己。

(4)实训过程的互动性。实训过程要将枯燥深奥的国际贸易商务行为与日常生活的生活习惯溶为一体,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要针对过程互动开发一个“国际贸易互动网络平台”互动软件,该软件包含国际贸易各个环节,同时也包括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各个关联方。

(5)实训管理的监控性。实训基地应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把每一笔外贸业务订单看成是一个项目,在项目实施中进行目标和里程碑管理。通过项目管理,达到对项目过程的监控。采用的模式是项目启动―― 计划―― 执行―― 控制―― 收尾这五个过程。其中控制过程有输入和输出信息,对执行中的偏差进行纠偏,并对各种付款方式的选用都设置操作过程的预警信号。

(6)实训评价的职业性。实训基地对于学生实训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训评价以相关的职业为参照,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学生如果进入出口公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扮演外贸业务员的角色,由于实训内容的真实性,那么,我们对该学生的考核主要是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是否熟悉工作内容和具备职业道德,以及实训完成后是否能给公司带来盈利。

4 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验基地的功能定位

构建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基地的基础就是功能定位,要准确地对仿真互动实验基地的功能进行定位,一方面必须充分研究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制约。也就是说首先要全面考虑学生将来从事对国际贸易工作应该具备的技能体系;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软件平台实现基于真实案例的互动实操。“国际贸易互动网络平台”将国际贸易业务三个方面的作业活动与网络数据化手段结合起来,手段、内容、方法结为一体,实现了复杂业务的可操作化。在仿真情境下,学生自行设定交易信息、交易方式并进行相应的组合,进行无纸化网络操作。有许多计算机工作站在实训基地承担贸易流程中的单位职能,如,政府机构、国内外商务公司、海关、运输、银行、保险和商检等一些单位,标准业务过程将学生带入了仿真的无纸化电子商务场景中。该平台将包含FOB、CFR、CIF三种贸易术语及其相配套的L/C、D/P、D/A、T/T等多种结算方式,同时提供知识性与操作性的在线帮助,并向学生提供交易情境信息。具体平台功能如表1所示。

5 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验基地的建设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仿真互动实训基地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建设目标,借助互动软件平台按国际贸易全真业务流程进行开发设计,基地规模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设计,要实现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的11个业务部门及服务部门的模拟仿真,实现学生在主要业务部门进行角色扮演和仿真业务操作,所有业务实现实时互动,实训过程中所有案例要来自企业真实案例,来源于从业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实训基地环境及管理制度要仿真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及管理制度。软件平台要解决新增案例与平台的接口问题,在能实现对系统的扩展和升级,使之能满足财经大类其它部分专业的仿真实训要求。

6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仿真互动实训基地的建设既具有可行性,而且在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建设者精通国际贸易业务及其相关的技能,统筹安排,精心策划,周密地编写实训教程,搜集各式各样的单据样本,归纳各种有代表性的交易条件,做到各个实训区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合,使学生在仿真的外贸环境中通过体验性分析性的实训活动,实现与实际岗位近距离的演练,明显提高了实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彩云.国际贸易专业仿真型实训室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51-52.

[2] 万义平,饶华.构建国际贸易场景型实验室,加快应用型人才开发[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10).

篇6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文化品质,养成职业精神,即培育专业文化。所谓专业文化,是指整个专业学习人员所共享的,对应于相应的职业生活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学习情境的强化,有利于刺激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还可以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熏陶学生的职业理想,端正学生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高职高专教育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训室职业文化建设是实训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际商务实训室职业文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商务综合实训室可以完全按照进出口公司的工作环境进行职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全面体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工作氛围。

        国际商务实训实训室总体设计可遵循如下的指导思想:

        1.实用性

        实训室的建设总体考虑实用性,不论是专项实训室还是综合协同实训室,均从企业实际操作业务出发,从企业实际岗位设置出发,从企业实际的业务案例出发而展开设计。同时,实训中心使用的软件通过三维仿真场景模拟企业操作环境使学生的实训操作在业务流程、操作规范、业务单证等方面均与企业实         2.实践性

        实训内容的设计是为了给社会上希望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人员提供实训的场所和实训和技能鉴定的内容,因此具有很高的实践性要求。“实训” 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实际操作操能力,使受训者通过实地体验、实际操作、实战演练从而习得技术技能的过程。“实训”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实训的目的是以提升实训者的技术技能为主,实训的内容是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实训的手段是以实物操作和仿真模拟为主,实训的功能是以是否促进就业来体现。

        3.综合性

        整个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训内容既包括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国际商务单证,国际货运、报关报检等,实训方式既包括单人实训,又包括小组实训,既有理论知识的考核,又有操作技能的考核,因而整个国际商务实训中心的规划建设要很好的体现综合性,把上述实训内容和实训方式很好的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先进性、前瞻性

        时代在不断进步,外贸行业在飞速发展。实训中心的建设也要充分考虑前瞻性,不仅要包括目前的外贸行业技能操作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到外贸业的发展,把一些先进的技术、软件、理念等应用进来,这样才能保证实训中心建成后仍然能保持很好的先进性。

        5.模拟现实,但又不完全是真实

        实训室通过软件、硬件设备、场景等模拟仿真现实业务,但又不是把企业实际完全照搬过来。比如软件实训,企业实际业务讲究的是效率,因而软件单证中能带过去的字段系统都自动显示出来,而在教学实训中,为了让学生多一点实际操作,软件就不能自动把字段带过去,要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填写。

        6.可扩展性

        实训室的建设发展和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要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实训室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将来的扩展性,必须是柔性的,能够适应今后行业发展的升级、改造。

        二、职业文化建设内容

        (一)模拟、仿真硬件环境

        模拟的环境包括:实训室的硬件设施、软性装饰,同样也包括软件中的教学场景。

        1.建设一些符合业务角色特色的业务窗口

        通过建设一些符合业务角色特色的业务窗口,如:船代订舱柜台、海关大厅业务窗口等。设置一些实际业务中的工作环境,如:货代办公室、贸易公司办公室等。通过这些直观的业务环境使学生了解实际的业务流程。这是外围的感性教学部分。淄博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实训中心 布局了200多平米的房间作为仿真实训室,该实训室设置了比较醒目的门牌标牌, 在此房间内进行隔断布局,布有商务谈判区1个、业务洽谈区2个,出口公司、进口公司 、银行 、国际货运公司、报关行、海关、商检局、外汇管理局、税务局等部门各1个,设有隔断和标志牌,每个部门配备2台电脑和桌椅,另外海关、商检局、外汇管理局、税务局部门各设1个接待台,进行专业见习和综合实训,配有传真机、打印机各1台,各部门共用。

      2.实训室内墙面挂图 

        通过实训室内的软性装饰,创设职业情景。可考虑设置本实训室功能介绍、各业务窗口的角色标牌、各业务窗口的基本职责和基本工作流程、模拟业务公司的公司章程、员工守则、进出口公司各工作岗位职责等。

        3.统一着装

        为学生定制统一的工作服。男士黑色西服套装,女士黑色套裙,白色衬衣。具体设计与布料选取需要根据经费情况进行调整。

        (二)模拟、仿真软件环境

        在通过模拟环境教学之后,学生对企业的操作流程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此时,即可通过仿真教学实训软件进行练习与巩固。教学实训是立足于教学点上的实训,因为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除了会填单、制单,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业务的来龙去脉,这样的学习才能前后贯通,融为一体,才更有效,更有整体性,而不是单单拘泥于局部的操作。利用实训室的一些硬件环境布局设施虽然能够解决一些业务环节,但是在可操作性及实际效果上很难满足整个实训群体的需求,因此,利用企业的实际业务案例和操作流程,进行教学。将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企业的实际业务案例和操作流程来教授,这是内核。这就可以依靠软件来实现。

        利用一款能够引发其思考前后操作关系的实训软件就是一个较好的手段。这样的教学实训软件相当于构架了教学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今后面临实际企业工作时,就不会感到特别陌生,无所适从。

        目前海关、外贸、外汇、国税、外贸企业等各有关部门外部网以及包括各单位相互联网及接受申报等内容都是“电子口岸”的重要组成。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技能训练平台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目前校内没有训练平台,而合作企业又无法接受学生真实的实习,致使学生顶岗时尚不具备岗位能力,不仅企业不满意,也给学生就业带来了重大阻力。我们在企业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到了企业,对企业正常应用的电子报关、电子报检、电子核销等电子口岸大通关系统知之甚少,不能操作,企业还需要重新组织培训,成本高。另外,当前能购置到的软件也仅仅是外贸流程的一个模拟,无法实现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训练。因此,校企合作开发行业应用软件的一个仿真系统非常必要,也更能体现专业文化建设中得实训职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朱发仁,傅新民.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论坛,2007,1(下):52.

[2] 燕林涛.加强高职院校丈化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3] 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篇7

一、建设的基础

1.人员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中心招聘人员大多数为大二学生及部分大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报检实务、货代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对进出口流程及外贸单证的制作有了基本认识。课内也进行了报关报检实务、货代实务的实训,以及综合性实训,包括进出口合同磋商与签订、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等实训项目,为实践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与技能基础。

指导教师需具备进出口贸易单证制作工作经验,国际贸易单证教学与培训经验,可以到企

业招聘资深的外贸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中心成员来自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职业技能考证辅导、商务英语、报关报检实务、货代实务等不同的知识结构对模拟业务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互补作用。成员需要具有强烈的创业热情,担任班级干部或系学生会干部,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责任心、自我学习能力强,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与能力。计算机水平高、信息处理能力强,能制作商务网页;或英语水平高,通过了六级考试;或法律知识丰富,学生取得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资格证书。

2、校企合作基础

中心要紧紧围绕“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支撑,着力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整合实验、实训资源。目前与中国电信合作设立的“呼叫实训中心”、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设立的“网络营销服务实训中心”,与物流公司合作设立的 “物流服务校园实体店”等。

二、建设思路

学校与企业签署合作建立贸易通关服务中心的协议,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公司背景、产品资料与报价、进出口业务的必备手续以及一定的流动资金。这样企业的驻校单证部部就在学校的国际贸易实训室开张了。以真实的出口业务的基本运作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作背景,针对出口贸易中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参训学生被分成不同的部门,例如:发票部、提单部、信用证部、审核部等等。指导教师就是部门经理具体负责本部门的业务开展,教研室主任为该企业的副总经理负责管理工作并协调与公司的关系。这种实训方式是真题真做,与到企业顶岗实训效果相同,但可以同时容纳几十名学生同时参训。企业无需自己招聘单证员就可以快速专业地完成单证的制作与审核工作,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这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也为学校解决了校外实训的难题。

三、组织实施

(1)模拟成立外贸单证服务外包公司。依托省级商务服务实训基地的资源,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承接外贸公司和工厂单证制作外包服务,按公司实际运作模式开展工作,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设立进口单证部和出口单证部。

(2)岗前培训。通过校内单证制作软件模拟实训和去企业参观学习两个环节完成岗前培训,对真实的单证制作和企业的运作模式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是团队成员相互磨合的一个过程。

(3)开展真实业务操作。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开始正式承担合作企业真实业务的单证制作、单证审核,整理归档等工作。

四、 建设内容

1、体制机制创新

由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合作建设投入机制、管理机制、使用机制;校企实现互聘、互借、互用相关产学研人员及资源共享等制度。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外贸单证外包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真实的外贸环境,成立外贸单证外包服务公司,不仅创造了收益,也为学校解决了校外实训,让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阶段提前在学校完成;本创新模式可以复制到其他贸易环节,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思路,激发本专业学生的创业热情。学生以双重身份参与与市场对接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研发全过程的训练,实现“四个合一”即理论与实践合一,课堂与岗位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和职员合一,实现“教学做”合一,使校园人与社会企业零距离对接,快速转化为社会人,实现人才培养社会化、企业化和市场化,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真正营造“校中厂”或“厂中校”的良好环境,为实施项目化教学提供平台,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素质养成提供系统训练,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必备的训练。

3、服务能力

(1)通过生动具体真实的业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真环境,为实施项目化教学提供平台,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素质养成提供系统训练,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必备的训练。

(2)与企业联合进行贸易实务操作培训,颁发相关证书,预计每年对外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

(3)承接外贸和物流公司的真实业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五、保障措施与预期效益

服务中心将通过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实训基地建设的各项费用。服务中心主任负责组织学术年会,研究、实训中心开放课题指南,负责客座研究人员的管理,运行经费的使用管理,设备的更新、引进,以及协调各研究方向的合作,负责实验室用房调配,为科研以及办公提供良好的环境。把实训中心建设与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结合起来,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撑。以建促改、以建促管,提高实训中心管理和教学水平。

若项目组成员因生病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由其他成员分担工作,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全体报关专业学生均可成为项目替补成员,随时补充力量。

若在公司运营过程中,需用到的知识超出了项目组成员的知识储备和架构,则请求指导教师或其他专业同学帮助,确保业务顺利进行。(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冯旭敏,温平则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2005(2):32-34.

篇8

(一)“以岗为纲”,设置和构建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新型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图如下所示:

1•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然后再理解,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是基本功,基础不牢,专业难精。一般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3•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国际贸易行业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来确定,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

1•国际商务英语,含商贸英语、商务英文函电、英语口语等;

2•国际市场营销,含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等;

3•电子商务,含计算机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单证交换技能等;

4•国际贸易业务技能,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这四大模块中各有众多的课程组合,而前面三个模块的课程都是为后一个模块打基础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业务素质服务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各模块各门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要保证国际贸易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不受冲击和挤占,这就必须对各模块的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原学科的系统性,避免各课程内容的重复。可将相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例如,“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就可整合为一门课,电子商务的几门课可整合为一或两门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国际金融”课,可采取开讲座的方式,只侧重讲解与外贸紧密相关的内容。“国际商法”课程要打破原学科体系的框框,专讲其他专业课未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例如,WTO规则,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关托收、信用证的国际惯例等,相关课程已涉及到了,没有必要重复开设,可采取专题讲座方式讲授一些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相关的国际法律知识,这既节省大量课时,又达到扩展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效果。又例如,“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同样需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整合,删除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复的内容,专讲各种业务单证知识和单证制作的技能,把教学重点放到指导学生缮制业务单证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从事单证业务打下扎实的功底。另外,其他的课程也都可考虑进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分别做出详尽的方案,这里不再赘述。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发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岗为纲”的教学要求,为适应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的需要,国际贸易行业先后出台了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及单证员等资格证考试制度,凭有关机构认可发放的资格证书才能持证应聘上岗的普遍做法,应指导学生积极应试,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证的考试,这是应用型高校应尽的职责。专业资格证通过率的高低,这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前普遍要求参加有关资格证的考试,学校应组织开发有关资格证考试的“报关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报检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及“单证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等的编写和组织辅导工作,并使这些教材能有效发挥指导学生应试,大幅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这是国贸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学院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市场培养大批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采用“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实践性教学模块: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

(1)课程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调研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在《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实务》课程中,会有很多进出口贸易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收集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获得逼真的实训效果。同时,尽可能贴近业务和实际,收集实际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让学生学得踏实。

(2)考证实训项目。结合“双证书”制,要求学生获得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考证实训,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专业综合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报价与还价、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单证的缮制、审单付汇,验货收货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去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

篇9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

1•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然后再理解,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是基本功,基础不牢,专业难精。一般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3•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国际贸易行业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来确定,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1•国际商务英语,含商贸英语、商务英文函电、英语口语等;2•国际市场营销,含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等;3•电子商务,含计算机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单证交换技能等;4•国际贸易业务技能,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这四大模块中各有众多的课程组合,而前面三个模块的课程都是为后一个模块打基础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业务素质服务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各模块各门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要保证国际贸易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不受冲击和挤占,这就必须对各模块的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原学科的系统性,避免各课程内容的重复。可将相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例如,“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就可整合为一门课,电子商务的几门课可整合为一或两门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国际金融”课,可采取开讲座的方式,只侧重讲解与外贸紧密相关的内容。“国际商法”课程要打破原学科体系的框框,专讲其他专业课未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例如,WTO规则,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关托收、信用证的国际惯例等,相关课程已涉及到了,没有必要重复开设,可采取专题讲座方式讲授一些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相关的国际法律知识,这既节省大量课时,又达到扩展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效果。又例如,“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同样需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整合,删除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复的内容,专讲各种业务单证知识和单证制作的技能,把教学重点放到指导学生缮制业务单证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从事单证业务打下扎实的功底。另外,其他的课程也都可考虑进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分别做出详尽的方案,这里不再赘述。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发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岗为纲”的教学要求,为适应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的需要,国际贸易行业先后出台了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及单证员等资格证考试制度,凭有关机构认可发放的资格证书才能持证应聘上岗的普遍做法,应指导学生积极应试,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证的考试,这是应用型高校应尽的职责。专业资格证通过率的高低,这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前普遍要求参加有关资格证的考试,学校应组织开发有关资格证考试的“报关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报检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及“单证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等的编写和组织辅导工作,并使这些教材能有效发挥指导学生应试,大幅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这是国贸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学院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市场培养大批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采用“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实践性教学模块: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1)课程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调研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在《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实务》课程中,会有很多进出口贸易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收集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获得逼真的实训效果。同时,尽可能贴近业务和实际,收集实际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让学生学得踏实。(2)考证实训项目。结合“双证书”制,要求学生获得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考证实训,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专业综合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报价与还价、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单证的缮制、审单付汇,验货收货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去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8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83-02

近十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独立学院得以成立并发展壮大。独立学院依托母校本部教育资源,作为满足大学教育大众化需求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均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且招生规模较为庞大。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国贸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在职场找到一席之地,是众多独立学院国贸教育者所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鉴于此,笔者首先分析外贸行业对人才的总体素质要求,进而总结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有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一、外贸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就专业定位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进出口业务部门和单证储运部门,面向国贸专业的岗位有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等,但在实际招聘中,涉外的物流公司、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以及海关、进出境检验检疫局等政府部门等也对本专业有着人才需求,甚至是公司中的国内销售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也会录用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说就业面非常宽泛,是名符其实的“万金油”专业。在用人单位招募外贸从业人员时,往往希望应聘者能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首先,外贸从业人员应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外贸行业环节繁琐,工作强度高,这就要求职员能够吃苦耐劳,在进出口业务中往往需要多个人员相互配合,这就要求应聘者要具有团队精神,在对外业务交易中还需要职员恪守职业道德,以在外国客户中建立良好的口碑。

再次,外贸从业人员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进出口贸易内容复杂,这就要求应聘者应掌握国贸基本理论;能够了解我国外贸的大环境和公司业务范围内具体商品进出口市场行情,熟悉进出口行业游戏规则,熟悉进出口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了解并掌握市场调查、交易磋商、运输保险、货款结算、报关报检和核销退税等环节的操作技巧。。

最后,外贸从业人员应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应聘者应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文化素养;能用英语或其他外语语种进行业务磋商,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另外,销售人员需要频繁接触外商,也要保持与海关、检验检疫局、银行、货代等多个主体的良好关系,这就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二、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外贸岗位要求

长期以来,一方面为保证学生在受教育时能够全面地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为便于母体学校老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往往参照母体学校教学体系来设计自身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往往多重理论而轻实务。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等理论课程课时较多,且在教学内容上多有重复,而在单证实务、报关实务、英文函电等专业课程上,部分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无法紧密结合实际。

(二)教学实践与外贸实战存在脱节现象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实践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专业实训为辅。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往往多重讲解轻操作,例如在讲解信用证方面,老师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对信用证概念、功能、特点和种类的讲解,而在如何审核、缮制信用证上则着力较少。即使是进行单证制作实训,也多是老师在课堂上给出合同、信用证,带领学生填写空白单据。由于课时所限,老师无法做到让每个学生反复训练,举一反三。此外,由于教学环境比较宽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外贸业务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有所体会,也不曾感受到商誉、诚信对自身业务的影响,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外贸行业的高强度工作和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三)专业实训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首先在实训内容上,国贸实训包括外贸实务操作,单证制作,进出口报关等部分,在实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解、轻操作的现象。一方面教师需要回顾实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例题对实践操作方法进行介绍,例如笔者在进行国贸实务实训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首先介绍实践应用程序、实践要求、具体操作流程等事项。其次在师资上,独立学院新聘自有教师多为高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这一批教师大多没有在外贸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没有商务洽谈、业务履行、单据审核、报关核销等环节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在讲授实践课程时,教师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教学任务要求,对实训程序中所未涉及到的一些实际业务问题,也无法及时指出和解释,最后在实训软件上,由于购买的模拟软件通常不能及时更新,案例陈旧,脱离实际,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了解外贸企业的最新动态,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改革建议

(一)基于职业发展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四年高等教育培训,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在未来复杂商业环境中保持独立而专业的思维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上,教师应根据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来设计讲授内容。如在国际贸易课程上,教师在保证传统经典理论的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可以介绍国际上最新的经贸理论和政策,结合当前国际经贸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当前国际经贸发展趋势。在对教材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最新经济和贸易数据,通过布置作业或小论文等形式要求学生自行研究分析某一经贸热点问题,以提高其理论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根据业务实际流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很多专业应用型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国际运输与保险等。教师如何将外贸实用操作技能与这些课程内容相结合,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教师往往先讲理论,待理论内容教授完毕,才会集中进行实训;这种方法无可厚非,但学生往往做实训时已经将理论内容遗忘,无法达到实训预期效果。若将实训内容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则可同时达到深化理论认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双重效果。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按照进出口一般流程分为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款项结算、业务善后等项目。教师可在讲解完每个项目理论内容后,通过案例介绍、课堂现场模拟操作和课后作业来强化学生认知。在课程全部章节讲解完毕后,教师可用一到两课时介绍一单国内企业出口合同业务全流程将学生所学知识体系化,提升其对外贸实践操作的全局意识。另外,在学生实训实习项目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多家学生就业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外贸岗位能手现场讲授自身成长经历,有条件者可聘请业务能力突出者全程参与学生实训教学,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考核学生,提倡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三)利用多种因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首先,学院在寒暑假期可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还可邀请外贸企业相关实战专家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联合,参与企业实际外贸业务,提升自有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必要时可招聘有丰富外贸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全职或兼职教师。其次,在保证板书、讲稿等备课内容详实的基础上,学院应鼓励教师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原始物品,增加教学的真实感,如提供正本提单、保险单、汇票和信用证等国际贸易文件,让学生感到所学东西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联系,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学院可建立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等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教师可把课件、作业、案例、票据单证、原始物品照片、外贸业务操作视频等上传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定期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网络答疑,通过相互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詹晶.浅析KSAO模式下国贸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 宋津晶.高职基于工作项目的外贸实务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2013,(01).

[3] 王波.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02).

篇11

针对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笔者学校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笔者学校英语教师以及商务专业的在校学生,涉及的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外贸商函、外贸业务协调、外贸制单、外贸跟单、进出口业务实训等。在教学硬件方面,笔者学校拥有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以及若干实训设备。此外,笔者学校还与一些公司建立了有关商务英语实习实训业务联系,能够给学生提供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在对学生及用人单位的相关调查中发现,超过76%的企业对学生英语实践操作能力不满意,此外还对英语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不满意度。而师生对英语实训基地、实训效果、实践教学方法、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表现的满意度不高。由此可见,在中职院校商务英语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二、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中职英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中职英语实践教学中,学校对英语实践教学的认知不足,观念陈旧,无法清晰地定位英语实践教学目标。学校在设置英语实践教学中的政策失当,课程设置陈旧,教学内容无法及时跟随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教学与社会脱轨,实践教学特色不鲜明。中职英语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不明确。此外,中职英语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不突出,教学形式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对学生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使学生缺乏竞争优势。学校与企业的关联性不强,没有足够高效的合作企业,这使得学生英语实习实训效果不明显。

2.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学校层面来看,院校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不够,实训基地缺乏有效性。学校自身对中职商务英语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管理也仅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到位。学校层面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位,而学校层面的不重视也使得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强,专业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

三、构建中职商务英语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1.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与教师应重视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作用,并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商务能力―英语能力―创业能力”。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不仅仅要求“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语言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商务活动中的基本实务操作。因此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征和市场需求属性摸索教学模式,比如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冠名培养模式等。

2.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中职院校与普通中学具有本质的区别,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学生的职业性,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同样体现在职业性方面,比如复合性、实用性、应用性等,这就对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针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实践培训机会,培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积极寻求企业合作,组建社会兼职教师队伍。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准确定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目标,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3.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评估体系

从教学内容层面来说,应加大外贸英语函电、进出口业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业务协调、外贸跟单等职业技术课的综合技能训练,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应用性。在课程设置及能力要求层面,可将中职商务英语分为三个模块,包括基础应用、商务综合应用、实践操作。

结合当前国际商贸热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向,应在外贸商函、外贸制单、进出口业务实训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英语、物流英语、商务谈判、国际经济法、商务礼仪等课程,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还应重视商务英语交际实习、进出口模拟业务实习、商务英语函电拟写、外贸单证操作等实践操作课程。还应结合专业课程特征与市场对人才的认证标准,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目标,并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在优化创新的实践课程设置基础上,应完善评估体系,开展多元化的职业评估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创造条件增设校外考评。

4.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

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实训机会。在当前环境下,完全依靠企业提供训机会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学校建立足够的校内实训场所。在校内实践教学设施中,仅靠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不足以满足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需求。学校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构建模拟实训场所,比如借鉴丹麦、奥地利等国的模拟公司实践教学形式,在校内建立模拟的外贸公司,提供给学生商务谈判室、商务会议室、外贸操作室、商务英语情景模拟实训室等,给学生提供外贸商函实践操作情境,使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得到锻炼。

此外,可借鉴日本的职业院校企业教育模式,在学校建立自创企业机制,将丰富的一线资源真实地展现给学生,并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亲身实战体验外贸商函的操作流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努力加强校企合作,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定岗实习,实现校企双赢。

四、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首先,中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重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资金、设备和师资投入。学校应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借助政府力量获得校外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外贸商函课程实训教学的机会。

篇12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采用的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很大部分是照搬十多年前出版的教材,几乎没有前瞻性,教材内容中有部分与现今商务实务流程以及实际操作不符,已经不适应中国商务的快速发展。例如“函电课”的教材集中篇幅讲解外贸英语函电的词句意思,词语、句子、片段翻译以及写作技能,然而此课程设置了50%课时的实训项目在该教材中并未作出要求,故而该课程在讲解时强调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实际运用,教师教学时易将其当成“精读课”或“写作课”。

(二)专业课教法无异于基础课教法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入学的第三年才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教师在基础课阶段的较单一的讲授方式。教师的“教”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而学生的“学”已习惯性受到忽视,课堂的互动效果差。进入第三年专业课学习阶段,基础课程转为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词汇,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较高职五年制学生基础较薄弱,专业课阶段出现的大量专业词汇,外贸规则以及特定的句法结构、表达方式令后者很难掌握。授课中不采用实际模拟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在“用”中学;教师延用基础课阶段的“精读课”讲解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难激发,学生对要求较高的专业课更加望而生畏。

(三)学生缺少实训要求场所或条件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校内实训课程主要有:外贸英语函电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商务谈判实务实训,办公设备操作实训,英文录入实训,礼仪实训等等。在这些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大都安排了专门的实训项目,在实际操作中理论化过强,学生集中于教室,很少进行模拟操作,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综合实训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将综合实训等同于校外实训,高职五年制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会接受校外实训,形式大多类同于社会实践,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岗位为:文秘、翻译、进出口贸易等,这些岗位专业程度较高,需求人数有限,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相对稳定,较有规模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接收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可以给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业务操作的实际锻炼。

(四)专业课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专业素质无法满足实训要求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能等同于英语专业教师,前者承担了英语教师、商务师以及专业指导教师的职能,其中尤为强调商务师角色。现在高职院校大多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是英语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科班出身,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工作,并未在商务领域有过相关工作经验。英语专业教师授课过程中容易把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当作“精读课”完成,对商务领域的诸多术语以及流程则没有能力讲解清楚;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则擅长外贸知识的讲解,授课过程较少重视语言知识。没有实际的商务工作经验,教师对此领域前沿动态以及实际处理方法知之甚少,授课过程亦无法满足该课程对教师要求。

二、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该专业授课的实用性、专业性以及技能性。

(一)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强调互动性、实用性与操作性,教师在课堂设计时仅仅备好课本不能满足本专业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按本专业的专业设计要求,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结合现今前沿的商务领域动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选择真实教材

体现实用性教学商务英语专业教材选择必须跟上时展,要不断更新,具有前沿性与前瞻性。教材内容应尽可能采用商务领域企事业单位业务往来的真实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最新的商业习语以及行业的前沿动态,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情境;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器具,让学生对商务领域业务往来有更多感性认识,熟悉各环节业务的谈判技巧。

2.注重互动性、操作性

教学方法要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必须注重互动性与操作性。教师备课时应该设计好相关商务情境,指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扮演不同商务角色,完成情境中出现的各种商务任务。教师可以参与角色扮演或者作为导师指导任务。如《商务英语函电》教材中包括“建立商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下订单”等等14个章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从中设计不同的商务情境与任务:学生按模拟方案可以分为进口公司、出口公司职员,确定意向产品后开始建立商务关系,互相了解资信情况,互通书信,直至最后签订合同;学生也可以按各章节要求分成进口公司、出口公司、银行、船公司、保险公司等等角色,在各个环节互通书信。在课堂模拟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并且内化“公司意识”与“产品意识”,从而使课堂模拟环节更加真实,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效果更佳,在模拟方案实施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自身角色的任务意识,清楚各个任务环节的注意事项,使每次商务情境模拟操作更具操作性。

(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目标岗位主要是外贸业务员、商务助理等,从事涉外采购、销售,涉外谈判、商务代表,涉外翻译等工作。针对本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岗位的职责要求,高职院校应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建设,努力创建校外实训基地。

1.完善校内实训设备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在专业课阶段涉及到实训要求的课程主要是:“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口语”、“英文录入”、“办公设备操作”、“模拟谈判”等课程。针对上述课程需要,课程教学可以利用训练英语技能的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进行商务英语视听说写等基础训练;设置中英文录入和办公室设备操作培训的涉外商务文秘实训室,可以进行公关礼仪、产品推介、商务谈判、合同签订、会场布置等模拟实际训练;强化国际商贸综合实训室建设,利用外贸网络软件,在网络模拟环境中锻炼学生外贸函电撰写能力,加快学生对外贸流程以及外贸单证制定的熟悉度并且在模拟环境中开展“涉外贸易”;增设“第三课堂”实训室,用于对外文化交流,影视赏析,一定程度上丰富实训实训内容,增加趣味性。

2.创建校外实训基地

专门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建实训基地比较有难度,可操作性亦不高。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引企入校”或者“引校入企”,开展校企合作则实效性更佳。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的第五年为集中实训阶段,高职院校如果能够利用这一年时间对学生开展“顶岗实训”,那么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实训企业的商务环境,运作模式,产品结构,跟随师傅完成实际跟单操作,有助于学生较快适应今后的工作。

(三)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内、校外实训中均需要专业导师的指导。较英语专业教师而言,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了解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学生特点,熟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Strevens(1998:45)认为一个成功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比普通语言教师需要“更多的经验、额外的培训和特别的努力及投入”。由于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从英语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科班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几乎没有实际的国际商贸工作经验。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且了解国际商贸企业实际运作流程以及相关技能和该领域的前沿动态。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有计划的引进和培训出“既懂语言教学又懂商务知识的人才来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和建设”(雷春林,2006:21)。这批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人才可以通过校内培养和校外引进两种方式组建:一是校内培养,高职院校可以按计划定期从商务英语教师队伍中选派专业出众的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者到单位顶岗实习,参与企业日常运作,熟悉行业操作模式,服务方式,以期加快实践能力与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是校外引进,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事业单位中调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商务领域技术人才,作为学校的专任教师。培养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技能人才对于加强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能力,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1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突出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培养高技能的高职人才的重要环节。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如何按照高职教育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提升高职人才水平的瓶颈。学生通过去企业实习顶岗工作,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实践培训方式。但是,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若要真正接触业务顶岗工作,常会影响企业的工作和效率,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钱、财或帐务、合同、方案、客户等商业秘密。因此,企业出于这样一些原因,很少会让学生有机会做具体的业务工作,从而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以前的校内专业实训内容少、难度小、层次低、不系统、不规范、相互之间是割裂的形不成整体,从而效果一直不理想,很难达到培养应有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为此,开发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真正做到上手快、业务熟、职业素养高,实现与企业业务工作“零距离”对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技术应用能力的内容

通过实践和实训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四种类别的技能(如图一所示),分别是:

2.1通用技能

通用技能是指从事任何经济管理类职业均需要具备的技能。

2.2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是指从事某类经济管理专业工作均需要具备的技能。

2.3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主修专业针对的不同岗位,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时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2.4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从事某个专业全面业务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以外贸专业为例,通用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技能、互联网应用技能、信息收集处理技能、语言表达与沟通交际技能、写作技能、协作与团队合作技能等等;基本技能包括日常外语交际、客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操作等;专业技能包括外贸函电写作技巧、制作外贸单证、跟单、订舱、报关、结算、各类标识的识别等;综合技能包括商务谈判、营销策划、进出口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风险控制与管理、成本与效益核算、企业信息化应用(SCM、CRM、电子商务应用等)等。

3实践和实训课程教学的原则

3.1综合性与集成性原则

开发专业综合业务实训项目,应是集本专业3年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与要求于一体,要以工作岗位群之间相互关联的业务过程为主线,体现出全面、系统、综合的特点。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之间往往在业务上也是有关联性的,因此,在各个专业各自综合自己实训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进行专业之间实训内容的集成设计开发。这种集成可以起到各个专业的综合业务实训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作用。

由于业务的开展与管理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另一方面还应该开发业务训练与管理内容的综合与集成。

3.2规范性与职业性原则

职业训练应该特别重视业务工作的程序和规范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按照什么样的流程,有什么样的制度、条例、法规和约束,在综合业务实训中一定要设计体现出来。

同时,我们必须重视职业性的模拟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要设计多个工作岗位群,还要体现出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与训练。培养出优秀的职业素养,这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仿真性与实用性原则

虽然实训内容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但为了突出高职特色,一定要保证综合业务实训的模拟仿真性好、实用性强。实训的内容与做法要尽可能的贴近实际和现实情况,要设置“真实”的岗位、流程,设计严格执行“真实”的制度、规范、条例的方法,准备各类“真实性”的软件、数据、资料、合同、单证、帐表、票据、图章等等。

3.4动态性与完整性原则

静态性的实训往往导致内容比较简单,不完整、不系统,层次低,机械式的训练比较多,灵活性、应变型的训练比较少。因此,应该在训练内容上,设计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或一个完整的业务周期,以保证训练内容的完整。同时要设计使训练的情景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一定的不可知性,实现动态连续,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灵活处理业务的能力。

3.5技术手段现代化原则

当前在经济管理领域,各项业务的操作手段都已向计算机化、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方向发展。因此,要对它们设计开发和综合集成,积极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训的效率,也使得实训中接触到的,就是今后工作中所用的。

3.6辅助指导性与自主积极性原则

对于这种综合性的实训课程,一定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照葫芦画瓢的做法,要开发能带给学生较大自由度和发挥空间的实训内容。通过设计灵活的场景和要求,由学生自主的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地去完成训练任务。

4目前实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1单项性实训多,综合性实训少。

实训多分散在各门课程当中,以单项型实训为主,实训内容简单、难度小、不规范。既使有一些独立设置的以实训为主的实训课程(实训占70%以上),也是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训练多、综合技能训练少,实训不系统、层次低。融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型实训课程被严重忽视。

4.2静态性实训多,动态性实训少。

实训多以静态型的实训为主,机械式的训练比较多,灵活性的、博弈式的、动态型的训练比较少。实训中教师讲的多,布置多、规定多,学生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自我发挥空间小。实训不连贯,课程相互之间实训内容割裂形不成整体,离开了老师的主导,学生还是什么也做不了。

4.3重技能训练,轻职业素养训练。

实训中强调技能操作的内容训练、考核,不重视职业环境、业务流程、工作规范的模拟,更忽视了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养成。

4.4理解型、技能训练型实训多,工作(任务)型实训少。

实训中多为随堂的理解型实训和技能训练型实训,真刀真枪的工作(任务)型实训少。导致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了很多经济管理方面的实务、进行了许多各种实训,但是,对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内在业务关系不清晰,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不清楚,对企业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不了解,业务操作细节和规范不熟悉,职业规范和要求不知道,管理能力的训练缺失,从而无法直接上岗工作。

4.5实训的手段落后,制约了实训课程的开发与水平的提升。

虽然,现在大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像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都已经具备,但是,由于教学模拟软件和仿真系统的缺乏,制约了认知型、综合型、动态型、工作(任务)型实训课程和项目的训练内容,导致实训的效率低下和教学的效果不佳,甚至制约了许多实训项目与课程的开设。

4.6实训教学内容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尚未形成系统的实训内容规范和考核标准体系。由于缺少真正具备双师水平的教师,虽然有实训教学大纲来规定实训项目,但是多缺少训练规范和考核标准,实训内容和考核的要求多由任课教师确定。因此,在训练规范和考核标准上因人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4.7实训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训课程或实训项目之间有机联系不足。

无论从静态型与动态型实训、单项型与综合型实训,还是认知型实训、理解型实训、技能训练型实训、工作(任务)型实训,均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科学的、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

5实践和实训课程教学开发的思考

为了顺利的开发设计出能够实现实训目标和满足实训原则的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以及圆满的完成实训项目,一定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例如:请企业的专家参与实训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派教师专门下企业去调研、收集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业务资料、案例和数据;与企业联合开发实用的培训软件和实训教材;自主通过科研立项开发实训软件;组织教师下企业实习或参加培训达到双师型要求;请企业的专家进行教学指导等等。所以,实践和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5.1教学内容改革、创新

学生的实训内容要来自于企业的实际业务(任务)、实训的步骤要依照企业的业务流程、实训的过程是依据任务驱动,实训结果是要完成一项完整的业务(任务)。

实训内容不仅来自于课堂与教师,还来自于图书馆、来自于网络、来自于社会组织、来自于其他实训伙伴。

实训内容转变为系统和综合、全面和完整、实用和规范、连续、灵活和应变型的训练。通过专业综合业务实训教学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有机的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各种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2教学手段创新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保证专业综合业务实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我们强调形成一套手工手段与电子手段相匹配、模拟手段与实操手段相并存、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相对完善的实训教学手段体系。

5.3教学组织与管理创新

在实训中模拟企业的实际需要设置若干部门和小组,由学生担任部门经理和班组长,组织业务活动的开展、规章制度的建立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学生在实训中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又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企业环境”中业务人员的模拟者。

5.4教学考核创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