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强素质教育的意义

加强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加强素质教育的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加强素质教育的意义

篇1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全民素质,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对21世纪的新一代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一个人能否适应这种激烈的社会竞争,基本上取决于个人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与低。而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主要方面。在当前的教育中通过美术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时代的感召下,中国美术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全面向素质教育转型和推进,把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并极力探求和全面实施。

在美术教学过程里加强素质教育不妨说是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因为美术教育是为学生提供了未来生活的基础和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人文素质就是要有较广博的知识,也要有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学会“做人”是高层次美术教育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

一、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的认识和措施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的教育发展,造就新一代学生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学校的制度。首先,学校应当对把加强素质教育的措施做到最前面,才能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其次,学校必须促使教师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加快实验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后,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等措施,把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实到实处。可见,要加强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的是学校对其的重视。

二、教师的自我认识和加强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学科,“美”是指事物的形态美丽、好看。一幅成功的画,追求的是技巧的高超,是创造美,如果单纯地把美术理解为“画画”就有些狭隘了,因为它的形象,创造和情感特性,可以为作者和欣赏着带来愉悦与成就感。[1]教师不但要对此了解,更要为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负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素质教育一定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必须将前后两节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形成“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一体化教育模式,所加强的素质教育才能结出硕果来。教师应当明确,美术绘画技能要求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维创造,用心去体会。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之门,才能培养出学生创造灵感的火花,教师应该用此来对学生进行开导。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手段,按照美的原则,用点线面、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等多种方式充分让学生亲自感受创作的美。让美感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让学生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美术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美术教育可以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刺激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我们拿一幅著名的作品让学生观看的同时,介绍画家的生平经历,也可以找相关的视频供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体会美术作品所蕴涵的哲理、人格品质等,使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心灵得到净化。这对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美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美术能造就出学生的身心健全。

在美术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和谐性格、全面人格。一个人的良好素质是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比如,用一些优秀画家的成长经历进行美术教育,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形成和谐的性格特征。只要有了和谐的性格就能铸造良好的心态。要让学生们自己明白在美术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才是关键。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事物、正确认识自我、适当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才能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教师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们明白,美术教学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人格。比如在地震时期,国内艺术家拿起画笔,画起一张张震撼人心的作品,让人不得不感慨画中的自然形象不仅能引起学生的震撼,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再比如说学生通过对《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服装、发式、体态的观赏,了解到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方式,以及唐代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富足,这可以使学生对唐代的历史有更为准确的认识,并对古代画家的心里进行了解,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因此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培养教育对象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完善教育对象的健康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实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美丑的哲学性德育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养成和谐性格、全面人格。

美术教育是一门强调情感培养,注重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心理的课程。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们育心的教育,让学生接触世界优秀作品,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美术主要着眼于树立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和塑造审美人格,使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教育界、教师、家长都应充分明白,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灵魂是一张白纸,每个个体都是一块待开发的璞玉,只要学校与教师、家长做好了教育工作才能达到在美术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才能真正让学生明白,我们人类在进入社会的过程中,只有不停地锻炼自己,只有不断寻找自我,认识自己,才能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篇2

素质是一个人在其思想、道德 、心理及文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文素质作为人的综合素质形成的基础,它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文知识、人文文化的积累情况。成人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成人高校实施的亦是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综合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提高其人文素质的教育。它可使学生的精神、道德、情感心灵都得到感染和净化,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因此,加强成人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 的整体功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五”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不少成人高校亦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如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重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功利,轻道德等。大学的工具理性被过度夸大,而人文精神及素养却 日渐萎缩。

(一)理想观念淡漠,价值方向迷失

成教大学生的年龄跨度、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及能力等不尽相同,其中的一部分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他们仅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找一

个好的工作”“有一个好家庭”,并把能拿到毕业文凭作为上学的最高目标。同时,他们重物质利益、经济实惠。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等影响,把 当官 、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精神世界空虚、迷惘。

(二)学习劲头不足,思想趋于片面

成人高校的学生大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上课,且他们中许多已建立家庭,故其学习与工作 、学习与家庭的矛盾比较突出,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也各异。其中相 当的一部分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动力不足。与此同时,面对现实社会中局部的阴暗面,他们常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要么过分夸大 ,要么遇事抓不住其主流和本质 ,表现出情绪化、主观化、偏激化 、极端化。

(三)奉献理念淡化,功利色彩浓厚

一些成人高校学生时刻以“自我”为中心。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过于注重实用,重视现实,恪守 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 ,而忽视个人对集体 、社会的义务,缺少群体观念,缺乏集体的团队精神。行为上表现出无私奉献少 ,个人功利主义倾向强烈。如在就业问题上,他们不是选择到 “祖 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到能“赚钱最多的地方去”;生活态度上 ,他们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愿从事义务性的艰苦劳动等。

(四)文化素质低下,责任意识缺乏

部分成人高校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文化功底较差,艺术修养不高,欣赏品位较低。也有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如简历造假 、考试作弊、忘恩负义,根本没有报效党和国家培育之恩的意识。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一味放纵自己,直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

以上情况表明,当前不少成人高校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所以,加强成教大学生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文精神,积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培育成教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的总和,包括政治制度 、经济生活、宗教礼俗 、学术思想 、科学技术及衣食住行等。传统文化以社 会伦理和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富于民族特色和人文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传授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推崇优 良道德规范和符合时代特征要求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来促进大学生世界观 、人生观的形成和优 良道德品质等的养成。传统文化教育是成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传统文化能在以下几方面提高成教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格齐治平”与“自强不息”: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架构

传统文化规划了人一生的奋斗途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f《大学》)。即通过提高 自己的素养“为天地立心 ,为民生请命,为天下开太平”。同时,传统文化信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如先贤“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等,皆充分反映了中华英烈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抗争的自强不息精神。

“格齐治平”思想能促使成人高校学生将个人“小我”置于国家 、社会这个“大我”背景 中,将个人理想 的实现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在社会的发展中实现 自己的人生 目标;“自强不息”精神有助于磨砺成教大学生的意志,增强其化解挫折的能力及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培养其竞争力和创造力。

(二)“允执厥中”与“天人合一”:处世观 与宇宙自然观的建构

在人与人关系方面,传统文化提倡“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贝达人”,推崇“礼之用,和为贵”,并把“中和”之道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在此基础上,又强调“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中庸·知法》)、“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国语·郑语》)。追求一种超然、旷达、“海纳百川”的情怀。在对待自身上,传统文化追奉淡泊名利,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万事万物,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而在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方面,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一方面强调天 、地 、人相统一 ,另一方面也强调人的能动性和特殊性。表现在人与 自然的关系上,不主张片面地征服自然,而是追求一种“与天地和其德 ,与 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允执厥中”的处世之道有助于成教大学生正确地对待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意见 ,懂得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知晓对持不同观点的人不是强行批判,而是要宽容 、理解,这样才能游刃于人际关系;“天人合一”观让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身,把 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然和社会融为一体,从而实现精神世界的升华和超越。

(三)“仁爱礼智”与“夙夜在公”:道德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塑构

传统文化尚德 、尚德育 、尚德风。孔子以仁、义 、勇为达德;孟子以 、义、礼、智作为四基德,并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法家管仲更将礼 、义、廉、耻称作“四维”。可见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归旨即在于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从而对人的内心进行启迪。传统文化还强调个人对国家、对社 会的责任义务及爱祖国、民族的思想。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便提出“夙夜在 公”,《尚书》写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道出“举公义”。如此意念 历代经久不衰,如屈原、范仲淹、陆游、 岳飞 、文天祥 、于谦 、顾炎武及林则徐等皆高唱出一曲曲为国家和民族无私捐躯的慷慨之歌。 “ 爱礼智”思想有助于提高成教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解决 他们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难题;“夙夜 在公”精神能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意识的养成,激发他们关 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从而提高其 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先义后利”与“求真向善”:价值观与审美观的重构

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上。讲求道义,弘扬仁德,遵 循 “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道义原则,是传统文化在 价值观上的体现。另一层面,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存在于其发展旅 程中的历代文学作品间的乐观进取的 人生追求 、务真求实的理性态度及各种 宽容仁厚 、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美德善行等长期以来也是人们所反复称颂的对象。这些作品具有音乐美和意境美的特点,是富于人情美、人性美的篇章。它们以独特的方式熏陶和孕育着中华 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

“先义后利”观能促使成人高校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种种复杂的 社会现象不茫然、不盲从,从而把自己 打造成一个正直公义、诚实善良、勤奋进取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人文教 育不求人人成材,但求人人“成人”。“求真向善”的审美观能使成教大学生 从悠久绚烂的传统文化中受到感染、 鼓舞、感动和启发,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商领域,成为一个具有美好情 感和高雅审美情趣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随着各国医学发展之间的联系的日益密切,各种医学类学术交流逐渐增多。我国也从其他国家医学发展中认识到一个问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重视,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医学院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被合并进入综合性较强的大学,从而获得了较强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但是,我国的医学人文科学还不能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总结出了几点措施,希望可以帮助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理论结合实际,关注社会、医疗问题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师要重视社会和医疗问题,并把这些实例纳入教程,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对过去那种空谈理论的革新,改变了以往坐而论道的局面,真正使医生能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增强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能力,使医学生能够解决医疗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理论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医学院校可以利用周末以及节假日的时间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深入到各个领域进行社会考察,职业体验以及勤工俭学等活动;另外,还可以到敬老院以及社会福利院等慈善部门参加义务劳动,体会社会生活的艰辛。当然,尤其要重视医德医风方面,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医德医风交流研讨会,不断更新学生的观念,共同进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纪念馆,如九・一八纪念馆、纪念馆等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在真实、惨烈的场景面前自然会激起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醒学生们勿忘国耻。除了这些惨烈的场面,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一下新科技的产生及发展,让学生们领略到祖国的发展进步,为祖国的强大、腾飞而欢欣鼓舞,激发学生们成为国家栋梁的决心。

仅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不够的,学生们还要深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各级医疗机构调查研究,对村民进行健康普及教育,实现人人了解健康知识。学生们深入基层,能够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状况,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切实缓解基层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情况。另外,医学生在基层能够了解最真实的社会,有利于他们培养医学人文关怀的情感,自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基层的医疗条件也同时提醒他们医学生的就业机会并不都在大都市,在基层医院一样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教育不仅包括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医生对心理健康的要求极高,想要做医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此外,医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还有承受挫折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些都将列入医学生培养的课程。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他们要解救的不仅是患者生理上的病症,更重要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不能忽视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授课体系,针对学生的心理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指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学校应积极推广心理健康,为医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在校园内成立学生工作中心和心理咨询处,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在各个层面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机制,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心理咨询,同时心理咨询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有效地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说,心理咨询是高校必备地基础设施之一,是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咨询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处,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定期进行专业讲座,使学生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改革临床医学教学内容,探索和寻找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帮助医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医学院校的知名度。

三、改革考核方式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考核模式仍然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评价的过程中,考核分数为主要的评价依据,但是,人文素质教育注重的是思想教育,考核无法对其进行评估。因此,要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创新考核模式。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采取了四六分的新制度,即将学生的专业素质考核总分数的60%记为总成绩,将日常的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纳入40%的考核成绩。有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采用的是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因此,在设计试卷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将分值侧重于案例分析、简述等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学生无法从课本中寻找到标准的答案,只能自己归纳总结,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考察的难度。这种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使教育真正地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这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并不是理论的简单教育,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更多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实践。应当充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育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02).

篇4

医学科学从来都不是纯粹地与社会、文化无关的纯自然科学。它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是以人、人的生命、人的健康为服务对象[1],其本质为“人性化的医疗”,是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医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有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的传播,同时还要有科学素质、人文精神、人类文化的修养。西方发达国家如美、英等国较早注意到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问题,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医学科学家明确提出了医学既是生物科学,也是社会科学的见解,要求在医学教育中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而相比之下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并亟待进一步加强。

1.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现状

1.1现有医学教育中人文学科的比例偏低。

我国医学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在现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结构方面,尽管通过改革,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趋于合理,但许多深层次问题仍没有解决,传统的教学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人文学科课程绝大部分是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公共政治课教育,尽管其中也有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但相对来讲,真正符合医学生特有的人文科学教育的课程很少。重医学知识教育,忽略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倾向没有得到改变。

1.2传统学科分类导致医学生轻视对人文学科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从医学生的生源来看,医学院校一般是归属于理工科类,中学的文理科分班概念,使得入校的学生一入学就认为,医学院是理工科类学校,学习中自然重理轻文,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人文知识的储备;重医学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医学技术的学习,轻医学人文观、价值观、伦理观等人文精神的修养,甚至把医学科学基础理论中关于人的生命意义、生命本质、医学目的、医学价值等问题的思考都排斥在自己的专业学习范围之外。这种落后的医学观念明显影响到医学院校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极大地影响了医学人才观的形成,也势必影响现代医学的长远发展。

1.3现有教育模式不利于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现代高等教育应该是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三位一体”的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独立人格、能自主思考和探索的人才。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必须考虑医学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整合,追求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融合。[2]但是我们目前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基本上沿用了中学时的应试教育方法,具体表现为:(1)“填鸭式”地“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我们的公共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偏重名词概念的解释和基本原理的灌输,而忽略了展现逻辑的力量,缺少对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的教育,达不到应有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教育结果。(2)医学院校传统上以大班为单位进行教学,班级容量200人左右,甚至更多,非常不利于在传播知识,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例如,教师不易组织课堂讨论;即使组织讨论,也易形成少数人参与的局面。(3)在社会就业、竞争的压力影响下,实用主义的学风越刮越盛,学生常常为了“过级”、“考证”而侵占人文学科学习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1.4医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影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是人文学科的任务,还是医学专业课必须关注的问题。目前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多是在实验医学模式下教育、培养出来的,其知识结构中也存在人文素质的缺失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略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自然也很难做到在传播医学科学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渗透医学人文精神的内容。而担任文科教学的教师又由于缺乏医学科学基本知识,在授课过程中也不能有效地进行医学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教育。此外,在已有的医学课程设置中缺乏对医学生进行艺术、美学教育是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应对措施

2.1逐步调整医学生生源结构,适当增加文科学生的比例。

在目前中学生文理分班的模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目标,适当增加文科生的比例,逐步实现文理兼收。这样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人们对医学教育的偏见,有利于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2.2加强学科建设,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两课”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双重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结合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完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把一些医学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如《社会医学》、《心理学》、《医学创造学》、《医学辩证法》等课程逐步纳入必修课;适当地把医院文化、医院管理、医疗保险、医疗法律等内容补充到教学内容中;[3]有计划地逐步加大音乐、绘画、体育等艺术素质的教育等。这有利于医学生科学素质、人文精神、生理素质、艺术素质、人格心理和医学道德的全面发展。

2.3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加强新教师的培训。无论是何种专业的教师,都需要有深厚的医学人文素质;要适当规范教师的言语和行为,为医学生树立表率作用。(2)经常举办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精神专题研讨会,逐步形成校园的特殊文化氛围。(3)教师在晋职、评聘或提拔任用的时候,要把他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日常的师德、师风结合起来,综合考察。(4)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特别重视辅导员的选拔,要把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放到辅导员岗位上,并给予较高的待遇。

2.4注重全过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全过程,一是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直到毕业。二是要在医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注意医学科学教育与医学人文观教育的结合。三是要注重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社会调查、义诊、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都是很好的素质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开展校园文明、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爱心、积极向上、公平公正、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这样有利于良好的学风、校风、教风的形成,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与培养新时代的精神气质。[4]

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大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然而也呼唤着更多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关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誓词体现了医学注重生命的道德观。在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有人曾说:“学生身体不好要出残品,成绩不好要出次品,道德不好要出危险品。”此话不无道理。因此,如何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特别是其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培养出满足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是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谷双魁,汤泓,杨艳.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6):605-606.

篇5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培养目标

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通常,人们把文学、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艺术学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就是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基础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吸纳,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情感、意志等问题。

设计作为一种独特的造物活动,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因此,一个合格的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具体来说,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具有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对近现代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有基本的了解和客观的评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对各种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熟悉中外著名的音乐、美术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生活志趣和文明的行为举止。

二、设计教育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设计专业学习的需要

设计是一个“起之于人,归之于人”的思维过程,“设计的目的是人,不是产品”。一切设计活动,只有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前提下,它才能成为有效设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兴起,尊重人、关怀人、服务人的设计思想已经成为业界共同遵循的设计准则。作为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头脑中没有“为人”的观念,缺少“为人民设计,造福人民”的思想,要想学好设计,恐怕是不可能的。

2.设计师职业素养的需要

设计不同于科学研究,也不同于纯艺术创作,它是以创新为目标的综合性、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作为设计创造主体的设计师,除了应该具备艺术与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自然和社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人们对产品造型、质量标准不断提出更多更新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如果设计师缺少人文素养,设计的产品缺乏文化内涵,这样的产品即使再怎么精美,也必将行之不远,被市场淘汰。

3.高校全人教育的需要

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这个“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人,其次才是所在领域的技术、技能专家。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一无所知,国家观念集体意识淡薄,即便专业学得很好,软件使用很熟练,能称得上优秀学生、跨世纪人才吗?有这样的学生,何谈为中国工业的振兴而设计?因此,高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三、设计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设计院校只满足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造成设计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方向诸多缺憾。表现为:

1.缺少人文知识,文化素养较差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某设计学院在校内组织了一次汉语水平摸底测试,主要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基本常识。内容简单,测试结果却出人意外,参加测试的300多名学生,实际通过率仅为36%,有的大三学生,甚至连一片文通字顺的设计说明也写不好,不少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都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

2.非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工具化

当前,不少设计院校学生只顾埋头专业学习,沉湎于计算机技术,学软件、搞网络、挣外快,而对身边的人和事不闻不问,俨然成了计算机的奴隶,这种现象与我们传统文化中孔子所倡导的“君子不器”观点正好背道而驰,孔子的这句话恰恰切中了当前设计专业学生的要害:人,首先要学会做人。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之所以为人,那么,科技再发达,设计再完美,对人类又有什么意义了呢?

3.缺乏人文精神,导致人格上的“残疾”

人格,即人的信仰和情操,志向和兴趣,气质和修养以及价值观的总和。它是人的内在素养和外在素质的有机统一。人格的培养,应以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基础和前提,忽视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将会造成人格境界的低下。近年来,受社会低俗文化和不良习气的影响,少数大学生信仰缺失、精神空虚、心理急躁、学习不安分,行为举止粗俗、道德行为失范。“大学生虐猫、自习室投毒”等犯罪事件屡屡发生,正是缺乏人文教育,人格缺失的表现。

4.视域狭窄,缺乏创新精神

设计意味着创造,创造是设计的灵魂,因此,设计专业历来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但是,设计意识、设计理念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批优秀设计师以其自身实践经历告诉我们,要想设计出创意、设计出成果,就必须扎根于丰厚的文化土壤中。部分设计专业学生不学语文、不看历史、不懂美学,真正要做设计时,思维麻木、视域狭窄,为设计而设计,或零碎模仿他人的设计,一旦离开计算机,离开图库,就无所适从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四、在设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设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将设计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学校建立一个有良好学风、校风和浓郁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具体来说包括:

1.将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在当前的设计教育中,专业课学时占据了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如果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能克服纯粹的知识讲授,把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起来,这种人文渗透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环艺、建筑专业的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观念,就不会领悟到天坛建筑艺术的奥妙,需要老师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观念及根源进行讲解,这时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成为专业理论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充分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塑造学生的人文意识

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有高深渊博的专业学科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深刻影响,其人格魅力比任何说教都更直接更有力。如果我们每位教师自身能做到为人师表,谨言慎行,以身垂范,将丰富的人文精神展现给学生,学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建立科学的人文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人文氛围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环境浸染,要靠习惯养成。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实施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人文理念方面有着其它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因此,在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以培养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主题活动,有组织的举办各种人文讲座,文艺沙龙,利用重大节日、典型事件来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的情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升华。

4.课程学习的评价机制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建立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知识基础上。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上一般都实行学分制。在设计专业教育中,学校可结合设计专业教育的特点,开设一些必选和任选的人文课程,计入学生学分。同时,对学生人文课程的学习评价,还应把学生平时的表现纳入相关人文课程的考核体系,考评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评优、入党甚至能否顺利毕业,以促进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曾加荣. 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6).

篇6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树立新的医学观念,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依靠人文知识和方法强化临床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协作精神和医患沟通能力。

二、中职卫生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纵观近年我国中职卫生学校教育历程,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重专业知识教育,轻人文素质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医学教育很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造成培养的医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不能适应未来职业发展要求。具体表现在: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轻视人文知识教育,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缺乏良好人文环境,缺少对医学生人文道德方面教育和熏陶,致使医学生缺乏深厚思想文化底蕴,缺少对医学本质理解和对生命意义深刻体验,由此直接导致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这与当今社会对卫生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2.教学投入有限,师资力量匮乏。由于医学专业所需开设科目较多,教育资源方面所需的人力物力较大,致使一些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重视。专业课程师资力量较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甚至只能依靠外聘人员担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师,但一些外聘教师缺乏对本校医学生情况的基本了解,若其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3.一些医学生自身修养不够,道德观念淡化。很多中职卫生学校招的是初中毕业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宠爱使一些学生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较严重,缺乏爱心和同情,导致工作后不重视患者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思考和处理问题片面。加上,中职卫生学校课程繁多,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导致医学生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轻视人文素质修养。部分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低,而功利主义、以自我为中心思想较强,团队精神、协作能力较差。

三、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中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作为英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善用丰富的语言文化和人文背景知识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1.借助辅助阅读材料,挖掘人文教育素材,激发学生自信心和求知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极缺乏自信和学习热情,不知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自己未来在哪里,缺乏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我所带过的每届学生的第一节课一定会观看奥巴马总统在韦克菲尔德高中开学时的题为“My Education, My Future”的演讲视频。通过奥巴马在演讲中真诚朴实而又鼓舞人心的语句及真实生动的案例,学生们在原汁原味的英语语境中受到鼓舞和启发,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们的努力进取,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将文化教学纳入课堂,培养跨文化意识。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强势文化必将逐渐取得优势,而弱势文化则有被同化的危险。若未筑起坚实的文化素质基础,当学生面对文化差异时,就有可能承受不住文化冲击而发生认识偏差,其极端的表现形式是民族自卑感和盲目排外意识。英语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同时,也要加强中西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英语教学若能将文化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将有利于认知不同民族的价值观,从而奠定相互沟通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与西方人进行正常交流,减少用语失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因此在教授新课前,要介绍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能力。每个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能力是提高他们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学习氛围,针对教学相关内容和主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团结协作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03-02

高等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级医学专门人才的重任。高等医学教育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强烈呼唤,而且是提高未来医生医德水平的现实要求,不仅成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卫生事业的需求,而且必将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21世纪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医学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空间,同时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当前较为滞后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卫生部等研究制订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以下简称《标准》),就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技能三大目标和医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提出了最基本要求。《标准》反映了医学教育面对的国际趋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作出了规定,在“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中给予了表达。

贯彻《标准》要求、大力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首先应当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误区,这些误区既会影响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培养效果,又势必在人文教育的发展道路上设置无形的障碍。

一 在认识取向上,对人文素质培养的认识不完整,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人文性,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谓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具体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精神层面上说,人文素质具有对感性生命深切的关怀,这一点对医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人文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纵观当今作用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复杂社会医学环境,无论是医生从业、医院运营还是医疗服务,追求技术至上、否定医学服务中人文价值现象普遍存在,消费主义、技术主义、人文主义杂糅相交,社会医疗资源短缺与配置浪费矛盾共存,医院无法实现优化运作的无序市场化与过度市场化交错,种种矛盾共同构成医学环境的复杂局面。这一切的改变需要很多因素助推,其中医院用人重学历、重技术、轻人文素质的误区需要彻底厘清。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才能使其在医疗实践中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关心人的生活环境,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病人。

对人文素质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不合理,很多时候是管理者、教育者和学习者三方共同发挥了消极作用。人文素质教育是渗透性教育,对人的影响非常缓慢但却深刻。管理者要立足于人文素质培养的长远效益,让人文素质教育落地生根,裨益于医学的发展和医务人员个体素质的提升;教育者要从人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把人当做工具的教育理论是最致命、最危险、

* 本文为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2009年)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最错误的概念之一。应充分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作为“道德人”建立自身的职业伦理生活。培养医学生作为“技术人”,既有救死扶伤的执业技能,又保持满腔热情的人性关怀。培养医学生作为“社会人”坚守职业的道德底线;医学生不应极力崇尚自然科学,而忽视对人文知识的追求与学习,不应对于职业角色的理解仍停留在掌握执业技能上,对待人文素质教育仍持敷衍塞责与不以为然的态度。应具备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强烈动机,明确只有把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两者并重,才称得上高素质的医学工作者。

二 没有构建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片面追求显性课程,忽视了隐性课程

由于认识取向的误区,人文素质的培养倚仗显性课程即理论授课,认为对医学生进行社会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地理学、艺术等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就是人文素质培养的全部。往往采用“贴标签”的方式,生硬地将人文教育贴上医学教育,人文教育就变成了附着在医学教育上的点缀。显性课程以概念化、直观化的形式体现于教学内容之中,表面看来理论性人文课程的比例有所加强,实际上只取得了扩充学生知识面的简单效果,学生为考试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体悟其隐蕴的精神内涵。而且,医学人文课程大多数在临床教学前期开设,并在后期实践教学前结束,人文素质培养缺乏全程性,因此难以收到实效。

我国现有的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基本上沿用了应试教育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较单一,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没得到广泛应用,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依然较多。国内医学院校与国外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相比,后者一般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块组成,人文社会科学在其中所占据的比重在英国和日本显示为10%~15%,美国和德国为20%~25%,而我国研究结果显示仅为8%,这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标准》的出台是顺应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规范医学教育管理,提高医学教学质量的迫切需求,也是推行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前提和依据。《标准》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规定为,“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其中“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蕴含着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要求。贯彻《标准》要求,需要高等医学院校从办学宗旨及目标、教育计划包括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构建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既要保证显性课程即正式课程的培育作用,这包括两课在内的人文知识课程,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又要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即潜在课程的作用。

三 在评价模式上:理念陈旧,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法绝对化,流于形式

目前,高等医学教育中对人文教学的评价局限于单纯的课程考核方法,拘泥于通过书面考试形式来检验效果。这种评价模式造成了教师教授的功利倾向和学生自觉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缩水”。

在高等医学院校中从事人文教育的教师一般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从事人文社科专业的老师,自身缺少对医学的实际体验和研究。第二梯队是医学专业毕业的老师,自身缺乏系统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内涵。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受限,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将人文知识与医疗实践相联系,势必导致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的脱节,达不到预期的人文素质培养效果。

首先,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基础,强化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医学伦理、医学哲学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其次,丰富教学方法和内容,让理论讲授与医疗实践相结合。在医学人文课程的设计上,应在讲授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包括学术研讨、课外阅读、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基于案例的学习(CBS)”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通过实地参观、生命叙事、影视赏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素质训练与拓展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自觉树立和谐的生命观。再次,转换考核方式。如果人文教育的评价流于形式,就丧失了其应有的教育评价功能,导致医学生学习人文课程动机不强,选修人文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凑学分。这种形势下,在完善教学内容、完善人文教学课程内容的同时,要改变相应的考核方式。对于系统性、理论性和知识性很强的人文社科课程,可以通过考试的方法检验医学生掌握的程度;对于艺术欣赏等主观性较强的人文科目,可以通过写读书报告等形式,考查学生对艺术、文学、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法律等实用性很强的人文科目,可以通过设计、分析案例,模拟事件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出具备人文认知、人文情感、人文意志、人文行为等主体品质的人才。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不能只使用开设大量课程进行修补的方式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在思想上引导、匡正学生。

多种的评价方法和完整实用的评价体系容易被评价人所认可和接受,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把人文教育变成自我教育,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从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走出三大误区,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组织保障和评估,有效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之适应现代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显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A].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C].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30

篇8

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按照这样的方针,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当然,对于我们这样的高等专业技术学院来说也毫无例外。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仅不能例外,而且应特别注重这项教育。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在搞好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些感悟,现总结出来与同行进行交流,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

我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体会是,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重要途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呢?首先教师要有这种意识,其次才是方法问题。只要班主任有明确的意识,而且讲究方法,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收到显著的效果。下面,我们将逐一对此问题作些探讨。

一、树立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意识

父母都是非常挚爱自己的孩子的。现今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哪个学生家长不是把自己的子女视为掌上明珠?望子成龙(凤)几乎可以说是家长普遍的心态。一个子女在外地读大学,不仅父母,而且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亲朋好友都非常关注。举个例子,我担任班主任的高职内燃(2)班有个张建军同学,南京人,在新生入学时,不仅他的父母从南京陪同过来,而且他的大伯、二伯以至七八十岁的奶奶、爷爷也从南京赶了来,另外还有在苏州工作居住的二爷爷一家人也陪伴到了学校,十来个亲属就像众星拱月一样地护卫着他,那个场面十分感人。目睹了此情此景,自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班主任如果就学生的教育问题与家长联系、交流、沟通,他们能不热情欢迎,并给予全力支持配合吗?因此,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合作,应该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可以利用的一个重要资源、一支重要力量。

二、建立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渠道

这一点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从新生班入学之日起,学生家长就“盯上”了你这个班主任,他们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了学校,托付给了班主任。只要你不拒绝,他们就会主动与你联系;只有你持热情欢迎的态度,他们就会与你建立起热线电话。我这样讲一点都不夸张,在我班36名学生中,基本上每个学生的家长都往办公室或我家中打过电话,有80%的学生家长不时有电话打到家里,有20%的学生家长几乎每个礼拜都将电话打到家里,有时甚至一个礼拜或者一个晚上打两三次。在这千百次的电话联络中,绝大多数是学生家长主动打来询问孩子学习、品德、生活等方面情况的,只有近20%的是我打给他们的。能否得到家长的及时支持与配合,表现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其效果的优劣大相径庭。

篇9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医德关系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明代医家龚廷贤说:“病家求医,寄以生死。”说明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生死所寄、性命攸关的。因此,在医学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扎实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尊重病人,服务病人”的医德观念,为医学生将来的工作打好医学伦理道德基础。

另外,医务人员之间的道德,是医德关系中妥善处理医务人员与患者、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而且,由于现代医疗卫生己发展成为社会性的事业,社会功能已大大扩展和加强,因此,医德还表现在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上。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不仅要考虑某一患者的利益,对某个患者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要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对社会和群体负有道德责任,使这两方面达到统一。由于当前医疗服务行业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以及复杂的医疗环境,往往使医学生尚未离开校园就陷入困惑,影响他们医德观念的形成;况且现在医学生中还盛行“自我中心观”的思潮。如果不预先对医学生进行医学道德教育,那么,他们很可能在行医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损害到患者的权益,最终影响自身专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中医学理论课堂教学中,根据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结合医学前辈的高尚医德事迹,阐释具有高尚医德的医生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医德养成的重要性,自觉加强医德修养。例如,在讲述中医学史时,谈到扁鹊路过虢国,问及虢太子“死”的原因后,他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是从中庶子口中得知虢太子可能是假死,因此主动要求救治,体现了他“见死必救”的职业道德。救治成功后,扁鹊说:“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表现了扁鹊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这样在介绍先辈的故事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注意引导,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自身医德的养成。这种方式不仅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还使学生认识到一只有从内心深处尊重、爱护患者,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精益求精,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实现自身的价值。

2理论课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医学生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特殊群体,只具备丰富坚实的医疗知识还不足以完成使命,要想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医生,还必须同时具备文、史、哲等人文科学知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从而在疾病的诊治中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对新的医学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医学生只有具备了终生学习的意识,才能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取得新成绩。

医学生要想顺利成长为合格的医生,在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另外,还应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具备开阔的视野,从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对新的医学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在中医学基础课学习阶段,根据课程特点结合临床病例对医学生进行科学临床思维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时,我们结合临床病例,帮助学生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或仅介绍基本的医学规律,由学生负责讨论分析医学现象。

在给学生讲解温病的病因病机时,我们展示了SARS流行期间作为一线医生收集的典型病例资料,要求学生根据理论,自己讨论和分析SARS的病因病机与相关中医治疗的立法和方药。经过讨论,学生深刻认识到医生只有拥有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才能给患者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完成救治患者的使命。之后,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使他们意识到一充分认识疾病的本质规律,并透过临床表现认识病机变化,才能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

通过上述实践,我们发现,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临床病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自觉进行发展思维的训练。

3临床教学中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中医学是一门古老、深奥而复杂的学科,医学生在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功底同时,必须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的创新思维,才能不断促进医学发展。然而,对中医学生来说,因为所学医学课程多为记忆知识,考试又多以考查知识记忆为主,这导致大部分医学生养成了考前突击应付的被动学习模式。这使医学生逐渐养成思维惰性,其分析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因此,针对临床见习和实习,我们以提问为手段进行了以下改进。

第一,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主动收集临床信息,带教老师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设置前后联系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观察临床现象时,思考这些实验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以咳嗽为例,我们设立了以下问题: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咳嗽?咳嗽时为什么会出现咯白痰或黄痰,其内在中医病机是什么?不同证型咳嗽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第二,要求学生分析临床中观察到的现象与书本描述之间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运用中医理论知识解释观察到的临床现象。以感冒为例,临床患者在有脑血管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其舌象脉象是否会发生改变?临床治疗时,如何二者兼顾?

第三,要求学生思考失治和误治可能引起的病情出现哪些改变,如何进行干预。如临床常有患者就医前未经辨证而自行服药治疗,结果常有“虚虚实实”之弊,故要求学生思考:哪些干预措施可能导致目前这些情况的出现,应该如何千预?

第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医院的电子数据库检索文献,总结目前临床治疗的局限,提出改进的思路;甚至可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个简单的研究课题。

总之,学生们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不仅比较透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还学习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培养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4结语

篇10

关键词 体育专业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措施

一、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现存状况

(一)对文化知识重视不够,轻文重技思想严重。长期以来,体育专业大学生受重专业轻文化思想的影响,认为文化课是虚的,是无形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很难用尺子去衡量。而体育专业课才是实的,比如长跑、短跑、跳高、跳远,那是要用时间去计算、用尺子去丈量的,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取得好成绩。由于此种思想的支配,很多大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只要专业好就一好百好。有的学生也能认识到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但懒于用脑,自律性差,最终导致文化知识课成绩平平,思想文化素质不高。

(二)考虑问题简单粗糙,遇事鲁莽冲动。应该看到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多数学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坚韧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以及较好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思想文化素质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待人接物上易受干扰,容易冲动,道德修养不够。这样的文化底蕴,一旦在奋斗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就很容易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大学通知书不是通过文化学习挣来的,而是以奖品的形式获得的。长期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采取的是三级培养模式,即业余体校、地方队和国家队,这种模式的教育是特殊形式的职业教育。从教学形式上看,运动训练是主体,文化知识课的学习是业余,二者不同程度的出现脱节现象。从教学成果上看,学历有时成为一种政治待遇,有些获得某项荣誉的学生未完成规定的学业就能拿到文凭,或保送到名牌大学深造。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现存状况的成因

(一)来自本人的因素。当代体育大学生虽然在生理年龄上发育成熟,看起来俨然是一个“大人”,但是他们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还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还难以准确选择正确的方向。如果他们做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坚持自己的思想观点,那将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为不利。因此,高校应采取科学、正确的文化教育来引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来自学校教育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承认,多年以来,高校始终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配备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人员,从课内到课外对大学生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文化教育。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教育的成绩并不尽人意,其个中原因恐怕是只讲形式,不重实际。问题的根本是传统的教育案例内容缺乏科学性,没有吸引力,更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了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来自社会影响的因素。当代体育大学生的社会观念、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因为只拥有专业技术特长,走上工作岗位后,一旦失业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实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就业压力,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健全人格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开设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践证明,第一课堂的教育,依然是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主要阵地。当前的问题是,各个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很难保证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质量。现在很多高校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程,这是很明智的做法。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学校应针对他们开设一些文学、哲学、历史等概论性课程,内容应浅显一点,通俗一点,尽可能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条件下,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让他们学到一些基本的人文常识,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为以后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篇11

素质教育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杜甫的《春雨》恰如其分的表达出了素质教育应采取的方式――渗透。在本文中笔者首次尝试从以下角度分析素质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一、不容忘却的“历史”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新学期伊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学习内容总是计算机的发展史,我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请同学先来介绍自己的历史,主要包括生日、爱好等,由此引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及计算机的发展。再次提问,谁了解自己父母的历史?我们长大了,不光表现在自己生日的时候有能力请同学吃饭、唱歌,更表现在记得在父母生日时送上温馨的祝福。下一次再上课提问,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记住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就此,可以推而广之,对师长、过去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还是本章,下一节,我国计算机的历史,1958年中国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比世界上的第一台整整晚了十二年,速度还慢3000次/秒。计算机技术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标志,现在我国的天河一号、曙光5000等已跨入世界超级计算机行列,“神六”系列上天都在见证我国的巨大进步,从而激发同学们的拳拳爱国之心,进一步引导她们,升国旗的时候应该怎样?国旗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连这么庄严的时刻都缺乏起码的尊重,还有什么可以信仰?诸如此类,在《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文字排版》《汉字录入》等课程中都可以从历史的话题潜移默化,激发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爱国之心。

二、不应放弃的“政治”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在女生居多的学校更为明显,甚至自己国家的主席、总理都不太清楚,我们国家有哪几个直辖市也不甚了解,更别说关心其他实事政治。虽然每天晚自习7点到7点半是观看新闻联播的时间,但效果不佳,同学们都听若不闻,浑然不知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在上课时,问同学们喜欢上网吗?95%的同学都会说:喜欢。那请大家上网找找对自己有用的新闻,不一定是国家大事,但要与自己相关有用,然后同学之间一起交流,看看对自己将来实习、就业、生活有哪些影响。例如重庆市的农转城政策、QQ和360之战、网络方面的政策法规、软件知识产权法规、中职生就业前景、招聘启事、各专业的发展趋势等。从而,让学生走近社会,对一些社会现象作出评论,并引导她们作出正确公正的判断,培养她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浏览各类广告,一起讨论真实性、可信度,让学生尽量练就火眼金睛,从而,让学生知法懂法、有职业发展意识、有自我保护意识、能明辨是非、有去伪存真的能力、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养成主动观察注重细节的行为习惯。

三、不能放松的“经济”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家喻户晓的微软,创始人是谁?他是依靠什么成为世界首富的?他为什么不把钱留给自己的孩子?在《操作系统》中讲到开关机顺序、步骤时,怎样才能节能?现在提倡的低碳经济是什么?我们能为低碳经济做什么?《EXCEL》课程中请学生做家庭年开支表、个人月开支表等,使学生对自身家庭的经济情况有所了解,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使学生有较强的环保节能意识,培养学生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懂得考虑个人和全局的相关性。

四、不容忽视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沉淀”。现在我们经常说“有知识没文化”,在上文中的提到的比尔没将财富留给孩子一例中,还可以上升到国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让学生淡化摈弃子承父业,享受父母提供的照顾是理所应当的想法。在《photoshop》《coreldraw》等课程中,范例使用整洁的、漂亮的背景时,提问:漂亮吗?喜欢这样的还是脏乱的环境?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让分成的每个小组协作完成网络的组建,明确分工,最后评分,增强学生的协作和竞争意识。在《文字排版》中开展确定一个主题,班与班之间的板报设计比赛,形成各班的班级文化,增强班与班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学生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感受到班级文化、学校文化、国家文化的力量。

这仅是笔者课堂的一些感悟,“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言谈举止是具有榜样的巨大力量的,记忆犹新,一位教师在讲文章排版插入图片时,正好插入了汽车的图片,顺便对学生说:你们很多同学每周都要乘它回家,不应该在车上乱扔乱吐。有一位学生马上接到:没有,我都是扔到车外面。同学们一阵哄笑,笑过之后,这位老师说:只要想想,你扔下的就扔在我们班某个同学脸上。顿时,大家都感觉脸上有东西似的,于是管住了自己的手和口。试想,我们直接告之学生,不要乱扔乱吐,说十遍甚至更多也没有这样的效果好。

素质教育是起始也是落脚,它始终贯穿在教学当中,失去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是失去了舵手的帆船,将会带着学生经历危险的航行,尤其是作为计算机这个特殊学科的教师,更应尽量利用学科优势,让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形影不离,做好学生的航标船!

【参考文献】

篇12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自创办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医学技术人才。然而,我国医学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具有应急性、实用性的特点,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人文教育的弱化,势必造成人的价值困惑和道德缺失,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就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进行了一番探讨。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较好地处理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使每个人达到智力、德行、情感、体质等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发展,完善人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引发对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

笔者在学校担任英语教学兼任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迫切需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我校的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造成一些学生自我中心主义倾向比较严重,缺乏爱心和同情心,导致其在参加工作后不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思考和处理问题片面。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专攻语数英,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进入中等医学职业学校后,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其一,在现行课程设置上,学校往往重视专业知识和纯技术水平的教学,人文基础课程一减再减。基础课程本身就具有系统性,在系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基础文化教育的不足,会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产生影响,也妨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二,现行医学教育方式仍是为生物医学模式服务的,这种模式仅把病人视为有病生物体,医护人员的职责就是以技术手段对机体做药物或手术治疗。这一模式之下,医学教育只重视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医学生应具有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其结果是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带有功利主义,自我中心主义较强,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相对薄弱,认识、理解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

三、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目前,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都含有丰富的语言文化和人文背景知识,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好材料。我校使用《英语2(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中职英语教材,它的任务性、实践性、应用性强,内容丰富,从中可以挖掘人文教育素材,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1. 开感资源,渗透情感教育,树立人文精神。

(1)挖掘人文教育素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其集中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和人民等的无限热爱,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实干精神。然而,现在的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淡薄,少数学生存在崇洋的思想。英语教材中的第九单元《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一文,描写了劳森太太一天的活动,特别说明她的发现:家里的所有圣诞礼物、电器、日常用品、购物中心的鞋子、蜡烛等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的。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国制造的商品在英美等国家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体会文中描写劳森太太情感变化的句子,让学生从中体会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并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列举中国的非凡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反应热烈,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而这正是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

(2)借助辅助阅读材料,开发思想内容,培养家庭道德情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阅读所提供的辅助材料。而笔者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而选定的。例如,对于刚入学的学生,笔者将阅读材料的主题设定为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并为他们提供了《The Day Mother Cried》一文。文章塑造了一个为供养两个小孩而不畏困难、奋发向上、终于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永不服输的母亲形象,同时也突出了孩子从不理解母亲到理解母亲的思想变化过程。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笔者利用课前10分钟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a.Do you think it easy for your parents to have brought you up? Give your reasons?b.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return for what your parents have done for you?并因势利导,向学生强调,对家庭成员的态度是一个人起码的道德观念的反映,一个人只有挚爱自己的父母才会爱祖国、爱人民。笔者相信,以情达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将会为学生走上正确的从医之路奠定重要的思想和道德基础。

2. 以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增强忧患意识,提高人文素质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中职教育的作用之一,应当为学生进入现实社会做准备,要帮他们了解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将怎样面对挑战等问题。较早地步入社会是中职生的特点之一,但他们学历偏低,又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业时又片面追求高薪、体面、舒适和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他们顺利就业。而当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就显得很重要。

第六单元《Doctor Linda Smith’s Busy Afternoon》一文讲述了琳达・史密斯在学校诊所工作的情景。上课时,笔者与学生分享了本校实习生所撰写的《实习生谈实习》的文章片段,让学生多层次地了解他们将面对的工作环境,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就业优势和劣势,并鼓励学生联系已学到的有关性格、才能和职业的词汇对下列问题展开探讨:(1)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when you graduate?(2)Wha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do you have when you apply for the job?(3)What would you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seeking a job?(4)How can one get the employment successfully?这类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笔者再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医护工作者的职业使命和预防医疗纠纷的需要,具备刻苦拼搏、奉献仁爱的精神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 重视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能力,培养人文素质。

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是医护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是提高他们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努力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学会合作学习,从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人文素质。如在进行第五单元《It’s time to change》一文的教学时,笔者以介绍西方国家对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的重视情况和相关的运动项目导入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判断列举文中的不健康习惯属于哪个人的,从而训练学生在阅读中独立分析、捕抓细节信息的能力。接着,笔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改进不良习惯的建议。这样,学生对“健康”就有了更深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笔者列举学生身边的生活习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辩论,由于学生对“健康”的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出现了观点的针锋相对,碰撞出许多新奇的观点。这一系列课堂活动的设置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激活的状态,既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也能相互启迪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4. 了解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人文素质。

篇13

【中国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23-01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要性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医院医务工作者优良的医德医风,高尚的品格修养,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建设和谐医院,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医德医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具体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一般的社会道德、社会公约、人文伦理等内容,而且包括了各项医疗制度、国家(地方)行政法规、医院的有关规定、医院的规章制度等等。在发生护理纠纷的诸因素中,护理服务不到位、缺少沟通是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或演变为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强化服务意识,使她们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2.经常性教育学习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关键

要扎实深入地开展以遵章守纪为主的各类教育,如"院兴我荣、院衰我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教育,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法纪观教育等。通过教育,努力引导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不断提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自律意识。自觉弘扬为医疗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廉洁行医的思想,继承和发扬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职责意识和荣誉感。

3.定期组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多,如心电监护仪,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对新开展的手术,必须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减少术中忙、乱、慌现象。

4.认真仔细填术护理记录单

对手术护理记录重新规范,要求对每一个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以及术毕离开手术室护理交班要点逐项填写,不漏项,术中所用无菌包灭菌效果指示卡及体内植入物标识必须张贴于护理记录单上,因为手术护理记录单是病历中可以复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资料,所以必须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涂擦、修改、添加等,时间记录准确,文字精练。

5. 加强手术标本的管理

对手术中切下的任何组织,必须认真保管,防止遗失。询问手术医师是否留取标本,不应自行处理,及时送检,因为病理切片的结果是手术患者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尤其在一个巡回护士同时应对两台手术时,千万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弄错了标本,张冠李戴。病理标本应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受标本人都应做好登记,病理标本丢失,定为严重差错。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6.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6.1 查对制度 :对每一手术材料、用物,必须保持无菌,防止污染,严格查对灭菌的日期、有效期、有无破损及灭菌指示卡,对手术中输血、用药,添加手术材料须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2 消毒隔离制度和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制度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一定要严格,定期做空气、台面、消毒液、手指、手术灭菌器械等的细菌培养,结果存档保存。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胸、腹腔及深部切口的手术,术由巡回和洗手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做好记录,关闭切口前由医生认真检查体腔及切口,护士仔细清点物品,确保体内无异物存留,关闭切口后,洗手和巡回护士再次核对物品数量并签字。

7. 定期清洁卫生,积极预防并发症

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3。术中患者的摆放,如姿势不当、受压时间过久,易引起褥疮、神经损伤;急症休克患者和老年患者,术毕注意保暖,预防肺部感染。

8.体会

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要不断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细致、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