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态茶园的特点

生态茶园的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态茶园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生态茶园的特点

篇1

1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1.1 茶树选种及茶园选址

建立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茶园,首先要选用高产、优质、抗逆、适用性强的优质茶树作为种植品种。在茶园种植时要注意品种搭配,多品种搭配不仅可以丰富茶园生态结构、增加茶园的抵抗力,也有利于提高茶园的品质,提高茶园的市场竞争力,增加茶园的经济效益。

1.2 茶园生态环境的维护

在茶园四周及道路等地方种植一些和茶树生长条件相适宜的数木,这样可以增加茶园的生态结构,提高茶园的抵抗病虫害能力。树木可以种植在茶园的四周或道路两旁,也可以与茶树间作,使其形成一个坚固的防护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茶园的生态结构,也可以对茶园起到遮荫、防风抗寒等作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工业废气对茶园造成的污染。

2 农业防治

2.1 防治特点

农业防治主要是指茶园栽培管理方法,即指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和技术等措施。农业防治是防治病害虫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对茶树修剪、中耕、除草和灌溉等茶园管理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害虫赖以生存的茶园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害虫的作用。

2.2 防治措施

采摘可以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减少害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份,破坏害虫的繁殖场所。在采摘季节可进行分批多次采摘,为了防止害虫的传播应对含有害虫芽叶重点采摘;修剪可以通过改善茶园通风透光等条件,从而达到抑制喜湿怕光害虫的生长繁殖;中耕,通过该方法可以促进土壤通风透气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增加抵抗力,还可以破坏害虫的地下栖息场所;其它茶园管理措施,如台刈、施肥、冬季深耕培土、灌溉、排水等管理方法也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3生物防治

3.1 防治特点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定生物与害虫之间的敌对关系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也包括使用激素使害虫不育、死亡等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茶园病害虫无公害防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无抗药性、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3.2 防治措施

一是通过保护天敌。在茶园周围及道路两旁种植杉、棕、苦楝等树木,形成防护林,为害虫天敌形成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在冬季可为害虫天敌准备适量的过冬粮食,帮助其生长繁殖。二是引种、释放害虫的天敌。主要是指引种对人体和茶树无害但对病虫有害的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为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其大量的生长繁殖扩散,感染害虫,从而杀死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三是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主要为直接诱杀法,通过其诱杀雄性害虫,造成茶园中害虫雌雄比例失衡,从而预防病害虫。

4物理技术防治

4.1 防治特点

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群居性等生活习性,通过激素、光源、颜色等对害虫进行诱杀或机械捕捉防治病虫害。目前,常采用诱虫灯进行病虫防治,诱虫灯不仅适用害虫种类广、杀伤力大,而对害虫天敌无害,对环境无污染,且效果快、明显。

4.2防治措施

一是灯光诱杀法。该方法主要是针对趋光性强的茶尺蠖、茶毛虫等害虫。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东方红电子灭蛾灯和黑光灯,结合茶园的面积和实际情况在害虫发生期安装适量的灭蛾灯可有效杀死害虫,防治病虫害。二是嗜杀法。主要根据害虫对颜色喜爱不同的特性。对其进行诱杀,可在茶园中放置适量的各种颜色的纸片,并对附着在纸片上的害虫及时杀死,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5 化学防治

5.1 防治特点

化学防治是指通过涂抹、包扎、喷施等手段,将农药等化学药品散布在茶园中,达到控制、消灭茶园中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化学防治具有高效、速效等优点,但由于化学防治对环境有污染,且易造成农药残留影响茶叶品质等缺点,该方法只能在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使用。

5.2 防治措施

原则上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但当茶园爆发大规模的病虫害时可使用该方法。化学防治在选择农药时,要以高效、选择性强、水中溶解度低等为参考标准选择农药品种;同时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防止中毒,在防治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污染。

篇2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332-01

1 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现状

2012年,思茅区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任务760.00 hm2,其中市级生态茶园示范样板66.67 hm2、区级生态茶园示范样板66.67 hm2、乡级生态茶园示范样板133.33 hm2,普通改造生态茶园426.67 hm2,补植补种66.67 hm2。截至2012年7月30日,全乡共完成生态茶园建设覆荫树种植面积1 146.67 hm2,种植覆荫树17.2万株。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2.1 成立机构,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的领导

六顺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分管副乡长担任副组长,社会治安办、经济发展办、农业站、林业站、水利站、财政所、各村委会等相关站所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茶园建设及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及监督管理,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并在乡农业站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及技术指导工作,组织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为项目各项技术指标的实现提供技术保证,并实行乡级领导和单位挂钩联系村委会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全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驻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2 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生态茶园规划工作

本着“统筹资源、科学布局、有利发展”的原则,结合六顺乡实际,乡党委、政府对全乡的茶园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深入的分析,对760.00 hm2生态茶园建设面积进行了详细规划:在全乡8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实施,计划实施普通生态改造493.33 hm2,样板示范266.67 hm2。

2.3 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作

六顺乡结合全乡茶叶种植分布实际情况,统筹考虑了茶园基础条件、企业、群众参与生态茶园建设的积极性。因地制宜,抓好茶叶种植重点区域,通过示范样板茶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先在市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实施,然后在区级领导、乡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实施,最后在茶叶种植散户中逐步推广,进行改造,循序渐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1-2]。在全乡已改造完成的茶园面积中,市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共66.67 hm2,区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2块,共66.67 hm2,乡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4块,共133.33 hm2,茶叶种植散户完成茶园改造面积880.00 hm2,占完成总面积的77%。那棵落村、竹山河村群众参与生态茶园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高,通过示范样板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对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2.4 科学规划,目标分解,层层落实

六顺乡党委、政府抽调工作队,通过召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村民大会、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深入村组和农户开展政策宣传,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调动群众进行生态茶园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一致、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3]。2012年新植生态茶园种植密度150株/hm2,配置树种达6种以上,间距8 m,行距8 m的要求种植,补植补种、新植树苗成活率要达90%以上。种植前,由技术人员现场示范。种植时,先用木桩标记种植位置和树种名称,开挖长30 cm、宽30 cm、深30 cm的种植坑(样板示范地开挖长50 cm、宽50 cm、深50 cm的种植坑),经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种植。树苗运输在乡农业站的统一协调下,各村组织运输,并按标准搭配分发给农户,由农户完成种植工作。

2.5 正确引导,抓好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

组建村级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加强农村茶园技术推广、质量监控和科学管理,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转变农村茶产业发展方式,逐步使农村茶产业逐步走上现代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4]。在村级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中,六顺乡采取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的方法进行,在那棵落村首先组建一个村级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试点,探索经验,成功后再全面推开,有效避免了多走路、走弯路的现象。通过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茶园建设工作。

3 制约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的主要因素

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为茶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生态茶园建设的快速推进。

3.1 扶持资金不足,系统工程难以推进

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茶园环境改善、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种植覆荫树改善生物多样性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市区财政虽对生态茶园改造种植覆荫树给予补助,但就生态茶园建设系统工程而言,除(下转第346页)

(上接第332页)

覆荫树种植外,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运作、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叶农资市场的规范等因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实施。

3.2 茶园基础条件差,改造难度大

全乡茶叶发展呈现“低产值、高耗能、品质差、效益差”的特点,改造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影响茶农积极性。

3.3 茶农整体素质较低,生态茶园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六顺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乡,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广大茶农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仍处于较低水平,加之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了旧的生产管理模式,保留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阻碍了新科技在行业上的有效应用和生态茶园管理理念的革新。

4 推进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对策

4.1 认真贯彻产业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扶持

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产业政策措施,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生态茶园建设扶持力度,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

4.2 提高茶农科技水平

加强茶叶科技队伍的建设,不断改善技术推广工作条件,逐步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茶叶科技服务体系。以茶叶基地建设、示范园建设为契机,集中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有重点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养科技人才,扩大农民技术队伍,加快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

4.3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推广先进栽培、平衡施肥、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等技术,提高茶园管理技术水平。

4.4 加快茶业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推广机械化耕作、采茶、修剪和名优茶机制加工设备及技术。加快茶叶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茶园和茶叶产品和品质,增强茶叶生产后劲。

4.5 推进产业化建设,加快标准化进程

建立“企业+基地+农户”、“集体+基地+农户”,茶叶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形成“市场牵动龙头,龙头带动基础,基础连接茶农”的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

5 参考文献

[1] 黄生艳,康跃昌,刘丽英.腾冲县生态茶园建设[J].云南农业,2001(5):17-18.

篇3

普洱市是普洱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和茶树资源最重要的宝库,被誉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普洱茶栽培的有云抗10号、云抗10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矮丰、云瑰、云梅、紫娟等十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325万亩,实现茶产业总产值21.7亿元。茶叶生产是全市的第一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茶叶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色、香、味、形俱佳,又要茶叶卫生安全。为适应市场需求,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以生态型、健康型为目标。近年来,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农药残留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做好无公害普洱茶园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有利于促进普洱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茶园病虫草害的调查

1.1 茶树叶片和枝干病害 茶炭疽病的危害症状:主要发生在成叶和老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和叶尖,病斑与健康部分界限明显,病斑边缘有深褐色隆起线,病斑部质脆,病叶易脱落。发生规律:分别在5~6月梅雨期和8~10月秋季,尤其以秋季发生最多。

茶饼病的危害症状: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透明小点,以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的圆形病斑,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较严重时,形成穿孔。发生规律:春季3~5月,秋季9~10月,气温在18~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阴雨多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病。

茶芽枯病的危害症状:初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病斑,后扩展呈不规则形,病健边缘不明显。后期病部表面散生黑色细小粒点,以叶正面居多,感病叶片易破碎、扭曲,幼芽、鳞、鱼叶均可变褐,病芽萎缩不能伸展,后期呈黑褐色枯焦状。发生规律:春茶萌芽期,产生分子孢子并随风雨传播,侵染度大时为发病盛期。6月中旬以后,病害发展受

抑制。

地衣苔藓的危害症状:地衣是一种叶状体,青灰色,分为叶状地衣、壳状地衣、枝状地衣3种。叶状地衣扁平,形状似叶片,平铺在枝干的表面,紧紧贴在茶树枝干皮上,难以剥离。苔藓是一种具有绿色假叶和假茎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靠丝状的假根附着于茶树枝干,吸收水分和养分。发生规律:在5~6月温暖潮湿的季节生长最盛,进入高温炎热的夏季,生长很慢,秋季气温下降,苔藓、地衣又开始扩展,直至冬季才停滞下来。老茶园树势衰弱,树皮粗糙易发病。苔藓多发生在阴湿的茶园,地衣则在山地茶园发生较多。管理粗放,杂草丛生,土壤黏重及湿气滞留的茶园发病重。

茶园根结线虫的病害症状:茶苗根结线虫集中在土壤表层10~30M范围内,受害根系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畸形,须根少,病根很脆,容易折断,叶片发黄,干旱时引起大量落叶,以致枯死。发生规律:翌春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线虫开始活动,二龄幼虫从卵壳中爬出,经流水、农具传播致茶幼嫩根尖侵入,吸取汁液并刺激组织形成虫瘿。

1.2 茶树主要害虫 小绿叶蝉的危害特点:以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在嫩梢内产卵,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发生规律:高峰期在4~6月份和8~9月份。

茶黄蓟马的危害特点:在旱季发生,成虫、若虫均以锉吸式口器吸嫩叶汁液,集中危害芽。发生规律:生长季节一般10多天可完成1代。全年以9~11月间危害最重。

茶蚜的危害特点:嫩梢,受害芽叶萎缩,生长停止,甚至枯萎,它们的排泄可招致霉菌寄生。发生规律:气温16~20℃,相对湿度70%适于茶蚜发生,在4~5月发生较多。

茶盲蝽的危害特点:以成虫、若虫刺吸幼嫩芽叶,受害后芽面呈现红点,芽梢弯曲。发生规律:在5~7月发生较多。

茶黑毒蛾的危害特点:幼虫取食茶树成叶和嫩叶,咀食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吃光叶片,嫩梢,影响产量和质量。发生规律:在6~10月发生较多。

茶毛虫(痒辣子)的危害特点:取食叶片形成缺刻,危害严重时芽、叶、花、幼果都被吃光,影响树势和产量。发生规律:5~9月发生较多。

茶尺蠖的危害特点:咬食嫩叶边缘呈网状半透明膜斑,后期幼虫常将叶片咬食成较大而光滑的“C”形缺刻。发生规律:翌年3月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4月上中旬发生,世代重叠。

茶树介壳虫类的危害特点:蚧类以若虫、雌成虫聚集于茶树枝叶上,用针状口器吸取茶树汁液为害,使茶树丧失营养和水分。还分泌大量密露,引发茶煤烟病。发生规律:翌年4~5月产卵,雌虫具有陆续孕卵、产卵习性,卵产于介壳虫体下。6~8月若虫大量出现,雄虫多在叶片主脉上。8月下旬至10月雄成虫羽化。

1.3 茶园杂草 茶园中的杂草种类多,据调查有70多种,在茶园中常见的有灌木类:紫茎泽兰、飞机草。藤类:葛根藤、葛麻藤。竹类:小苦竹、刺竹、小黄竹。蕨类:毛蕨、小黄蕨。其它的有扫把灭、毛草、水草、节节草(鼻管草)、竹桐草、辣子草、狗尾草、稗草、马唐、牛筋草、碎米沙草等。

2 茶园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2.1 农业防治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茶园是茶树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种群的栖息环境,所以在茶园里搭配种植樱桃树、香樟树、水冬瓜树、木姜子树、天竹桂树、玉兰花树、香椿树、酸苔树;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达到茶园系统中种群的平衡。

2.1.1 茶园冬季清园 每年10月至翌年2月是茶树的休眠期,在这段时间茶叶已基本停采,茶工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茶园除草,人工用割草机切割灌木类、藤类、竹类、蕨类,开始茶园修剪封园,对于部份管理粗放的茶园修剪时,要疏枝,重修剪或台割,培植复壮树势。对于病虫害严重的茶园,采取清蔸亮脚的办法剪除茶丛下部的枯枝、纤弱枝、病虫枝、地衣、苔藓、膏药病、菟丝子以及害虫的卵块、虫茧、虫护囊。清理集中烧毁,然后用45%晶体石流合剂600g/667O,兑水51K/667O喷施茶树一次,防治剪口病菌感染,消灭越冬病

虫源。

2.1.2 深翻晒垡,合理施肥 每年11月至翌年1月要进行茶园深翻晒垡,加快茶园土壤的熟化,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温度。结合茶园深翻并开挖施肥沟,根据茶园土壤肥力和PH值来确定施肥种类和亩施用数量,冬季施足基肥,主要以有机肥、农家肥、油枯饼为主,配施磷肥和钾肥,一般的施用量:用有机肥或油枯饼120K/667O,农家肥250K/667O,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0K/667O,钾肥10K/667O,到5月底至6月初,雨水来临,土壤湿润,进入夏季施追肥,主要以尿素、复合肥为主,一般的施用量:尿素15K/667O或复合肥20K/667O,施追肥要培土覆盖,避免氮素挥发而影响肥效,同时会引来吸汁性害虫(如茶小绿叶蝉、茶蚜)的发生。

2.1.3 适时采摘 根据古茶园、老品种茶园、云抗10号茶园、云抗100号茶园的采摘要求,如果来年开春早,提早开园分批及时采摘,做到采留结合,兼顾采摘质量。通过采摘对茶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减少害虫基数。夏秋季节,病虫害多,做到少留叶多采摘,适当推迟封园

时间。

2.2 物理防治 在茶园病虫草害物理防治中,利用害虫的趋性,用杀虫灯诱杀黑毒蛾、茶刺蛾;用蓝黄虫板诱杀茶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人工人捕杀茶盲蝽、茶尺蠖虫茧、茶毛虫卵块、茶黑毒刺蛾虫苞;利用茶叶小绿叶蝉、茶象甲的假死性,6月中旬在茶树冠下用簸箕或塑料薄膜盛接,然后震荡茶树,将假死的成虫收集;用竹刀人工刮除茶树枝干上的蜡蚧类害虫、地衣、苔藓、菟丝子,最后集中烧毁。

2.3 生物防治

2.3.1 在茶园病虫害防治中推广使用生物农药 茶园中的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和茶蚕等害虫用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来防治。茶蚜、茶螨类、茶蚧类、茶盲蝽等用辣椒水,烟草水,除虫菊,鱼藤酮,印楝素,植物油乳剂,矿物油乳剂,松脂合剂,洗涤剂水等防治。

2.3.2 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食草食虫动物进行生物防治 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捕食者和被食者的关系来防治茶园里的虫害和草害,在茶园中种植的高层树种:樱桃树,香樟树,水冬瓜树,木姜子树,天竹桂树,玉兰树,香椿树,桂花树,给天敌: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和赤眼蜂等有益生物创造栖息环境。

中层的茶树和害虫,下层的杂草、害虫和微生物,利用食草食虫动物进行生物防治。在茶园中有选择性的放养黄牛、山羊、毛驴、旱鸭、鹅、火鸡、珍珠鸡、土杂鸡;茶树中的害虫是天敌和鸡的食物,茶树下层的部分杂草是黄牛、山羊、毛驴的食物,最后黄牛、山羊、毛驴、旱鸭、鹅、鸡的粪便回归于茶园,促进土壤生物的活动,加快有机质的分解,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茶叶品质,是立体循环的生态系统。

2.4 化学农药防治

2.4.1 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准则 严格按照农业部制定的行业标准,茶园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推荐使用的农药及剂型;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应用农药合理混用技术,达到一药多治的目的,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按现行茶园中适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严格控制农药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2.4.2 加强预测预报,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 根据不同茶园病虫草害的种类,发生时期,发生数量,确定防治对象。茶小绿叶蝉掌握在若虫数量上升时用药,黑刺粉虱在若虫盛期用药,黑毒刺蛾在卵孵化后期至3龄前用药,达到防治的目的。

2.4.3 合理选用农药 在茶园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的农药。推广使用苏云金杆菌(Bt),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结合应用啶虫脒类,吡虫啉类,联苯菊酯类,苯醚甲环唑类等化学农药。在生产中因病因虫施药。茶炭疽病在夏季5~6月或秋季8~10月,用百菌清100g/667O,兑水51K/667O;茶饼病,春季在3~5月,秋季在9~10月用百菌清100g/667O,兑水51K/667O;茶芽枯病在3~4月,用甲基托津100g/667O,兑水51K/667O;地衣、苔藓、菟丝子在冬季清园后用松脂酸钠450g/667O,兑水51K/667O;绿叶蝉在4~6月或8~9月,用联苯菊酯60ml/667O,兑水51K/667O;蓟马在8~11月,用啶虫脒45g/667O,兑水51K/667O;蚜虫在4~5月用吡虫啉36g/667O,兑水51K/667O;盲蝽在5~7月,用高效氯氟氰菊酯60ml/667O,兑水51K/667O;茶黑毒蛾在6~10月,用联苯菊酯60ml/667O,兑水51K/667O;茶毛虫在5~9月,用联苯菊酯60ml/667O,兑水51K/667O;茶尺蠖在3~4月,用溴氰菊酯60ml/667O,兑水51K/667O;介壳虫类,在冬季用松脂酸钠450g/667O,兑水51K/667O喷茶树干,春季4~5月用吡虫啉36g/667O,兑水51K/667O。在5~6月,是茶园杂草的萌发期和生长期,在这个时期,生产上选用莠去津300ml/667O,兑水51K/667O,向土壤喷雾杀灭小草和控制草籽萌发;6月~9月是茶园杂草的旺长期,在这个时期,选用百草枯360ml/667O,兑水51K/667O,定向喷雾,杀死杂草。

2.4.4 提高农药使用技术 准确掌握农药用药量,液体农药用量筒或量杯量取农药;固体可湿性粉剂用天平称称量农药,对于用量低的农药,要进行两次稀释,做到均匀喷雾,防止漏喷,达到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锐等.茶园生态建设的几种模式.云南农业2002(11):18

[2] 方华春.无公害茶园生产技术研究综述.茶叶科学技术2002(2):1-3

篇4

关键词:

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环境品质;分析;探究

生态茶园的建设本身就是要考虑到当地的地理位置条件和环境品质,然后将自然景观和设计方法进行完美的结合,创造出能够体现茶文化精神内涵的茶园。通过对生态茶园景观的有效设计,既能够让人们观看到美丽的茶园风光,还能够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向茶叶市场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可将生态茶园景观设计这个项目称之为一个既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给人愉悦享受,又能够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项目。本文阐述了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阐述了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有效方法和环境品质分析策略,希望能够为设计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帮助。

1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1.1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茶园所呈现出来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比较强,它需要一连串的配套服务,包括交通、饮食、运输服务等等。所以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不仅仅能够推动茶叶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进行生态茶园景观的设计与建设,还帮助当地人民拓宽了一种获得经济收入的方式,帮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足安乐。因为生态茶园所生产出来的茶叶在进行销售时,与茶馆和茶店的最大区别就是它不需要经过包装、设计、运输等环节,而是直接的在采摘之后销售给顾客,省略中间这诸多过程,毫无疑问能够提高茶农的收益。除此之外,进行生态茶园建设还能够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2进茶文化传播

通过生态茶园的建设,既能够满足观光客赏景、愉悦心情的需求,还可以通过茶文化表演、亲手摘茶、制茶等活动,让观光客在玩赏之余就地消费,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通过茶文化一系列的活动,既能够让游客们感受到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强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还能够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1.3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这个追求“快”的时代,人们的身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向往淳朴自然地生活,希望能够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下放松自己的身心,而生态茶园的兴起则满足了当代人们的这一需求,所以其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2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具体分析

2.1以茶文化为核心,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

作为设计师在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时,一定要确定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因为它是整个设计作品的核心所在,优秀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景观设计理念才能够指导设计师门设计出好的作品。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必须要以茶文化为核心,将茶文化传播作为自己设计生态茶园景观的主题。首先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应该确定以茶叶种植为主导,然后再稍加种植一些其他的植物。其次在神态茶园景观设计中还可以建设一些相得益彰,颇有趣味的建筑,让人为所设计出来的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创造出一个天然的、绿色的清新的环境,让游客在观光的时候能够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生态茶园的与众不同的特色和美丽。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云南的一个茶园,这个茶园主要以种植普洱茶为主,云南本身就是一个风景极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当地的人们具有种茶和采茶的习惯。所以在进行茶园景观设计时,设计师们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一点,保留了当地的原植被,并且结合了的那个地区人民的民俗习惯,设计出了具有云南文化特色的生态茶园,让游客在观光的时候既体会到了云南的文化特色,又放松了心情,并且还带动了云南地区的经济增长。

2.2因地制宜,保证整体景观的一致性

设计师在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因地制宜。尤其是在种植茶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降雨量等,选择合适的茶树品种。然后再将茶树以科学的分时进行合理的分区,只有这样,在茶树长成之后进行修剪的时候,才能够让整个生态茶园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美感出来,而不是让人觉得乱糟糟,毫无章法。而想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师们在设计时,首先要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利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最终给游客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除此之外,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整体的布局情况,尽量让茶园的景色与建筑自然的融为一体,让整体的结构看起来更加自然舒服。同时,设计师们必须要遵循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将的那个地的民族风情、文化历史、地方特色体现出来,也要适当的加入现代的设计元素,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觉。

2.3以人为本,合理划分区域

在生态茶园的景观设计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使设计出来的生态茶园更加的贴近大自然。同时还要将生态茶园合理划分区域,如观光区、采摘区、娱乐区等等。生产区是茶叶种植地区,其面积比较大,这一区的地理位置与其他区要相隔的比较远,这能够保证茶叶生产具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观赏区的茶树相对要比较少一些,密度比较小一点,拉开间隙方便游客更好地进入到这一区域进行观赏,避免由于人为的不小心会对茶树践踏,造成破坏。观光区,游客们可以在这一区域内品茶和观看茶艺表演,放松心情。采摘区,游客可以在专业采茶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行动手采摘茶叶,然后购买带走,让游客收获到一份采摘的快乐满足感。

3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环境品质的具体分析

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对于环境品质的要求,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对空气的高质量要求。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茶树种植区域,要求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空气环境。因为空气中常常会含有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如果他们浓度过高的话,就会点对茶树造成急性伤害。还有就是空气中如果一旦含有氟化物的话,那么就不仅仅是会对茶树造成危害,它还可以通过在叶片聚集并含在茶叶的叶片中,当人们喝茶的时候,就会进入到人们的身体内,进而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根据对当前我国茶园的环境空气检测发现,要想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清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生态理念应用到其中来,提高绿色覆盖率,在生态茶园中,种植多样的景观植被,如营造防护林植被移栽等,都丰富了茶园内的物种,可以起到空气净化作用,进而保证茶叶的生产品质。第二,对土壤的高质量要求。任何一种植物如果离开土壤,它们都无法存活。好的土壤质量能够提高茶叶的品质,让茶叶的保健功能更好。但是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土壤污染比较严重,而造成这种土壤污染的缘由有很多,例如重金属、污水、固体垃圾等等,都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茶叶本身就是我国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其土壤污染情况也不可以避免。随着科技的发达和进步,大多数的农民选择使用农药来消除病虫害,这种做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农药残留比较严重,这些农药大多渗入到土地当中去,对土壤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就导致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一年不如一年。而想要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就必须要减少对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要多使用天然的养料,以此来提高茶叶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只有极少一部分的生态茶园使用了这种有效的方法,所以目前种植茶叶的土壤问题仍旧比较严重。

参考文献

[1]周婷,邵宛芳,侯艳.浅析茶文化在生态茶园景观中的表达与营造———以西双版纳大渡岗乡云宝生态茶园景区设计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02:10-14.

篇5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中,人类的生产方式多是掠夺性的、不顾的后果的粗放型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的危害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日益凸显,如人炸、水土流失、雾霾蔓延、土地沙漠化、食品安全等,这些问题不仅为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危害,更会累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现有的生产模式进行调整。我国是茶叶的主要生产国,茶叶作为一种农业生产作物,其在生产中是否遵循了低碳、环保的原则,直接影响着茶叶的质量以及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在低碳经济理念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的茶叶生产也应该对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1在低碳经济下制约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1氮肥的使用不科学

茶叶的产量取决于幼芽的生长以及营养情况,而在这一生长过程中,氮肥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施加氮肥可以有效地增加茶叶产量,并提高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但是过犹不及,我国许多茶园在施加氮肥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论证,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如缺乏对土壤肥力的而检测,单凭经验进行施肥,而这种施肥方式不仅会破坏土壤自身的养分结构,还会造成水资源的富营养化,造成生态失衡。

1.2农药的使用不合理

病虫害是影响茶园产量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茶园的病虫害方式主要还是依托农药,而农药的滥用对可持续生产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农药的大面积喷洒使得整个茶园都弥漫在农药喷雾中,这虽然遏制了病虫害的蔓延,但也对茶园的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了污染,同时一些益虫的数量也会急剧减少,这样整个茶园的生产环境就变得非常单一,而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加,而为抵制病虫害的抗药性,管理者会进一步加大药量,因此,整个茶园就会在“滥用农药-破坏生态-加大药量”的恶性循环中重复低效率生产。

1.3品种单一,资源利用率低

南方一些茶园,尤其是中小茶园,常年只种植一种或几种茶叶品种,这样单一的种植结构不仅使茶叶的生产环境遭到破坏,还会由于采茶期的集中,导致茶园被大面积破坏,同时茶园中的其他资源也只能在短时间内发挥效用,难以实现循环、长期利用。此外,茶叶品种的品质单一使得许多茶园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与冲击。

1.4产投比例失调,茶园效益差

茶树老化、管理粗放是目前限制我国茶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许多茶园属于小规模经营,其在生产中缺乏应用新技术的条件和实力,只能依靠机械、农药、劳动力的投入来增加生产,从而造成了产出与投入比例的失调,影响了经济效益。

1.5茶园生态环境脆弱,循环利用率低

虽然生态茶园的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是许多茶园依然难以实现真正的生态化管理,许多小茶园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其生物链比较短,许多害虫缺乏天敌,只能靠农药进行控制,此外茶园的阳光、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得不到循环利用,进而影响了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下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提高技术,合理施用氮肥

针对茶园氮肥使用过度的情况,管理者应该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供肥能力,因此,在科学施用氮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土壤本身的特点,优化施肥时间,并运用先进技术,减少氮肥对土壤肥力以及茶园产量的冲击。在施肥过程中,管理者首先要结合茶叶品种以及茶园的生产优势确定氮磷钾各种肥料的比例,如我国福建、浙江地区的春茶生产非常关键,因此,管理者应该根据茶叶品种的需肥量,做好冬季基肥以及春季施肥工作;其次,可以在氮肥中添加一些增效剂,以减少养分流失,强化肥料效果;再次,利用土壤肥力测量仪,定期对土壤的肥力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施肥的针对性,避免氮肥过量的问题;最后,在施肥时配合机械耕种,避免肥料在土壤表面的残留造成土质板结,从而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

2.2加强茶园管理,减少农药使用率

加强病虫害管理是低碳经济下茶园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在病虫害管理中,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重视茶园的栽培工作。在栽培中,管理者可以利用分批多次采摘的方式破坏一些常见病虫害的生长环境,利用修建、通风、光照等条件的改善,消灭病虫害,结合机械耕种,破坏土壤中越冬病菌、虫卵的栖息环境;二、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减少农药的使用,如定期进行人工除虫,对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做好防范,利用灯光、诱饵、色板等对害虫进行诱杀,通过保护害虫的天敌,完善茶园的食物链;四、科学使用农药,病虫害管理要尽量做好早发现、早预防,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尽量选择高效、低毒、环保、残留少的农药,并严格限制其使用比例,以控制农药的污染范围;四、改进药物喷洒技术,尽量采用低容量喷雾,避免大面积喷洒对茶园土壤以及空气的污染。

2.3优化品种结构,推动茶园改造

茶叶品种的单一不仅限制了茶园产量,更影响了茶园的可持续发展,在优化品种结构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即管理者不仅要选择优质、高产的茶叶品种,还应该利用茶叶生长的时间,来实现早茶、中茶、晚茶的合理搭配;其次,对低产量的茶园进行科学改造,如对于种植时间长,产量低、质量差的茶树要予以清除,对于产量平平的茶叶应该根据其发展潜力进行适当选择,对于高产、质优的茶树要积极引进,同时配合合理的管理机制,对茶树进行修剪,以优化其成长条件;最后,对茶园的土壤环境进行改造,如一些南方的小茶园由于坡度过大,灌溉不力,出现了水土流失的现象,因此,相关部门要对这些小茶园进行退耕还林处理,以扭转高耗能、低产出的茶叶生产模式,发展低碳经济。

2.4建立生态茶园,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

生态茶园就是根据茶树耐荫、喜漫光射的特点,实施复合型栽培,从而构成以茶树为主体,树木、牧草、畜牧、禽类等生物群共同发展的立体生态环境。在这种生态环境中,不同的物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茶园内的光照、土壤、水分、养分,还可以实现自然循环,进而实现茶园内各类能源的充分、循环利用。生态茶园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光照、水分、土壤、肥料以及生物的利用率;二、优化茶树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在这一环境中,茶树能够通过与周围生物的能量交换,改善自身的生长状态;三、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在茶园内害虫与天地实现制约平衡,在茶园外,树木生长良好,生物资源丰富;四、落实集约化生产,合理间作,做好茶园生产的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防范;五、开发生态茶园的旅游潜力,打造休闲、观赏环境,拓宽茶园的收入来源,提高茶园的生产效益;六、提高茶叶品质,做好茶叶的深加工,增加茶叶生产的附加值,以推动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演变,茶叶生产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大量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和化肥、农药应用到茶叶生产中,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茶叶产量,但也给茶业的持续性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基于此,我国在茶叶生产中应该坚持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构建生态茶园,改善施肥技术、调整农药使用措施,保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树的正常生长,进而保证茶叶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黄东风,李卫华,范平,邱孝煊,林新坚.低碳经济与中国茶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05:1110-1115.

[2]游德升.低碳经济下的中国茶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福建茶叶,2016,04:16-17.

篇6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31-02

霍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尤其是霍山黄芽久负盛名,“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 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县现有茶园面积1.03万hm2,全年茶叶总产量6 100 t,产业综合产值达10亿元。

1 茶树病虫发生概况

1.1 病虫及天敌主要种类

霍山县茶园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烟翅叶蝉、茶尺蠖、茶蚕、茶毛虫、粉虱、广翅蜡蝉、碧蛾蜡蝉、茶橙瘿螨、茶蚜、茶小卷叶蛾、茶细蛾、茶蓑蛾、绿盲蝽蟓、斜纹夜蛾等,其中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烟翅叶蝉、粉虱、绿盲蝽蟓等为常发性害虫,茶毛虫、茶蚕、广翅蜡蝉、碧蛾蜡蝉、茶蚜、茶橙瘿螨、斜纹夜蛾等间歇局部重发。茶树病害主要有茶饼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等,其中茶饼病、茶炭疽病在局部茶园间歇重发。

天敌主要有:①捕食性昆虫。草蛉、猎蝽、瓢虫、步甲、蜻蜓等;②寄生性天敌。寄生蜂、寄生蝇和专性寄生微生物(白僵菌、专性病毒等)等;③其他食虫类天敌。蜘蛛、捕食螨、青蛙、蜥蜴、鸟类等。

1.2 病虫发生特点

一是茶树病虫害以虫害为主,危害较重,病害总体较轻。霍山黄芽茶采摘主要是嫩芽,对茶叶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咀嚼式、刺吸式害虫。二是害虫发生存在演替变化。20世纪80―90年代主发害虫主要是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茶蚕等。近5年来,烟翅叶蝉、广翅蜡蝉、碧蛾蜡蝉、粉虱类、斜纹夜蛾、绿盲蝽蟓等次要害虫呈上升危害趋势,在部分茶园呈现重发。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粉虱等成为近年来霍山县茶树主要害虫。三是害虫主发区域相对突出。在部分梯田、坡地老化茶园茶叶小绿叶蝉发生较重,如衡山镇牛角冲梯田茶园、佛子岭乌米尖坡地茶园等;茶尺蠖在诸佛庵、衡山、佛子岭、落儿岭等地部分茶园常年发生。粉虱在部分老茶园及新植未成园茶园发生较重。

2 茶农在病虫防治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学治理策略不清。霍山县是全国重点优质茶区,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是重点方向,茶农按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分类治理策略不清,缺乏将病虫害纳入茶园生态系进行综合控制的意识,存在随意散漫问题。对病虫害防治经济成本缺乏比较,往往是采取单一措施或不防控,造成防治成本过大或不防控影响茶叶损失。二是对茶叶农残认识不足,对禁限用农药品种辨析不清。近年来,农业部陆续公布了一大批明令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的农药,特别是茶树上禁、限用农药名录,茶农对其缺乏认知,防治茶树病虫害时,随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农残超标,影响到茶叶品质,甚至影响茶叶出口。三是防治适期把握不准,施药方法不当。茶农在治理虫害时,田间危害较重时才被动防治,错过最佳防治时期,施药欠缺科学方法,造成防效差。例如茶尺蠖、茶毛虫、茶蚕低龄幼虫具有群集性,必须在卵孵高峰至低龄期防治,高龄幼虫会扩散危害,防治效果差。碧蛾蜡蝉、广翅蜡蝉,主要是若虫刺吸嫩芽、嫩叶危害,必须在卵孵高峰至低龄若虫期进行化学防治。茶小绿叶蝉生性畏光,晴天白天则隐藏在茶篷内,主要刺吸嫩芽、嫩叶,防治需对茶冠内外和叶面叶背均匀喷雾施药[1-2]。

3 绿色防控对策

霍山县是国家生态县,茶树病x害治理既要符合生态县建设的要求,又要符合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实行茶树病虫综合治理(IPM),应从茶园生态系的整体平衡来考虑,不能只局限于防治对象,既要考虑当前的利益和效益,更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茶叶产业的持久发展,要采取绿色防控技术对策,综合考虑防控经济成本,从而达到最佳防控效果。

3.1 实行生态调控

茶园是茶树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种群的栖息生境,保持好茶园环境的生态平衡以及重视茶园周围的生态环境建设,有助于茶园生态系维持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以达到茶园生态系中生物种群的平衡,这是做好综合防治必不可少的外部生态条件。

一是维护茶园周边生态植被。新建茶园尽量选择山区和半山区,周围要有比较丰富的植被,茶园周围适当保留松杉乔灌树林、竹园等植被,现有茶园改造时,在茶园周边种植适宜树种,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二是改善茶园内生态环境。茶园实行茶与林、竹邻作,与其他作物间作,适当保留茶园内及茶坡、茶梯边木竹绿化植被,茶园行间种植蚕豆、豌豆、早大豆、紫云英等显花作物,丰富茶园植被,吸引天敌及中性昆虫,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加茶园内蜘蛛、寄生蜂等天敌的种群数量,利用天敌来控制茶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蚜等的发生[3]。

3.2 应用农业措施防控

一是实行种苗准入制度。对县内使用的茶苗,一律实行种苗无检疫性病虫准入制度,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茶苗,杜绝新的病虫害传入。二是推广茶树健康栽培。对低产茶园进行合理修剪、台刈;对生长郁蔽的茶园通过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能有效控制喜阴湿、畏光的粉虱类、橙瘿螨类、黄蓟马类、蚧壳虫类等虫害的发生。三是实行平衡施肥。通过实行平衡施肥,少用或不用化肥,多施有机肥,提高茶树的抗、耐病虫危害能力,减少(轻)螨类和茶饼病、炭疽病的发生几率。四是提倡茶园清洁化。提倡早春和秋冬季节茶园清洁化,及时清除病残枝叶,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初期发生量。五是人工摘除卵块和群集幼虫。对于茶小绿叶蝉带状卵块和茶尺蠖、茶毛虫低龄幼虫具有群集性,在茶园农事操作时,及时摘除有卵块、幼虫聚集的枝梢,就地踩灭降低虫口基数[4]。

3.3 实施理化诱控

一是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杀虫灯对茶尺蠖、茶蚕、茶毛虫、卷叶蛾、刺蛾类、叶蝉、粉虱、蜡蝉等害虫的成虫起到很好的诱杀效果,直接有效地减轻害虫的发生量。二是安装茶毛虫、茶尺蠖、茶蚕、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组合诱捕器、诱杀成虫,减少成虫产卵,从而降低幼虫基数。三是安装黄板、绿板诱杀茶小绿叶蝉、粉虱、蜡蝉、茶蚜等,降低虫口基数。

3.4 科学施药防治

按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无公害茶园分类指导,规范治理。在农药的使用原则上,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对农药的要求不强调其“杀灭”作用,而是更注重于“调节”,对虫量达标需重点防治的茶园进行药剂配套防治。要根据经济阈值进行防治,低于阈值的可不防治。

一是选择高效安全的农药品种。在国家已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的一些农药基础上,茶树还单独规定了一些禁限用农药名录,要严格执行。茶树病虫害防治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的农药。二是做好农药品种替代。用低水溶性(脂溶性)农药替代高水溶性农药。要求用来替换的农药品种对目标病虫害具有高效,有一定的防治谱;降解快、残留低、水溶解度低,检测能达到欧盟等主要茶叶进口国的 MRL标准;安全间隔期较短(5~7 d),适于在茶叶生产中使用;对人畜低毒,使用安全。三是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的标准使用农药。要注意施药质量,避免农药大量流失,要提倡农药的轮换使用。

4 结语

茶树病虫害防控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必须与生态县建设、茶叶产业发展相适应,充分调动多方面力量参与、投入,切实做好绿色防控。一是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G色植保”理念,做好茶树病虫监测预警,开展绿色防控试验示范,抓好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二是培育新型茶农,举办茶农田间学校,使茶农能科学决策茶树病虫害治理,要加大对茶叶生产大户、茶叶示范基地的生产指导培训,在实践中培育茶农 “良好农业规范(GAP)”。

5 参考文献

[1] 林新强.永春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浅析[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14(4):212.

篇7

中图分类号:S4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29-01

澜沧位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驰名中外普洱茶的发祥地,种茶、制茶、饮茶、贸茶的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史籍记载,解放后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茶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到2015年我县茶叶总面积达3.04万hm2,其中现代茶叶面积2.37万hm2,野生茶树群落面积7866.7 hm2,栽培型古茶园面积1600 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667 hm2,原产大叶群体种茶园面积15440 hm2。茶叶总产量14406万t,其中普洱茶产量4048t,加工各种名优绿茶1849t,红茶3t,茶叶总产量5900t。茶叶总产值76143.37万元。涉茶农户6.8万户,涉茶农28万人,茶农人均收入515元。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138个,茶叶精加工企业5个,茶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澜沧县积极响应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的号召,从2010年开始,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发动群众,层层落实,各乡镇及茶区农民积极投入到生态茶园建设中,到2015年澜沧县全部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面积2.37万hm?。

1.茶叶病虫害防控存在的问题

茶叶作为一种农作物,必然会受到病、虫、草的危害,但茶叶作为一种食品,对农药的残留要求十分严格,茶叶消费国均不断地修订,降低允许农药残留的标准,对茶叶生产者提出更加严峻的要求,生态茶园建设就是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尽量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一但发生首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最后才采用药防治,必须精准使用农药,把农药残留和危害降到最低。

1.1 农药使用泛滥

我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茶农是文盲和半文盲,文化素质较低,盲目追求产量和效益,盲目使用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至使茶叶农残超标。

1.2 农药使用不合理

茶农没有因虫和病合理使用农药,茶农对茶树病害和虫害的认识不足,见虫就打杀虫剂,见病就打杀菌剂,不但没有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还造成了新的农药残留。

1.3 用药的时期不合理

茶农不清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病害、虫害生育周期和规律,虽然防治,但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1.4 用药的方法不合理

茶农用药通常使用超标,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欲速而不达,不但花钱多、残留高,防治效果差;也有茶农用药时间掌握不好,如在阴天或烈日下喷药,造成农药流失或挥发,得不偿失。

2.使用农药带来的危害

使用化学农药是双刃剑,化学农药以高效、速效、特效获得广泛使用,为世界的绿色革命奠定坚实基础,但由于存在使用技术等问题,化学农药使用起来容易失控,且人们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只重视有利的一面,而忽视有害的一面,如“3R”的问题,影响整个农林生态系统,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从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氨基甲酸酯到拟除虫菌酯,从杀虫、杀菌到除草,农药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病虫草产生抗药性和天敌杀灭致生态失衡,病虫草害非但未除,反而逐年加重。农药使用后只有小部分附着在农作物上,大部分随着空气飘移,或落在地面,或进入水体。

3.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控技术探讨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在其栽培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病虫为害最为普遍而严重,是茶叶发展的最大障碍,茶叶病虫害防控任重而道远,必须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在茶树病虫草害防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最大优点是紧密结合生产操作进行,各项措施的本身就是增产的手段,既经济又有长期控制的作用。

3.1.1中耕除草

除草尽量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除草,中耕除草不仅可以保持地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且可以清除很多病虫的发源地或潜伏场所。

3.1.2分批及时多次采摘

根据茶叶采摘标准要求,分批及时采收,是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郊方法,如茶蚜、小绿叶蝉、茶黄蓟马危害嫩芽,并产卵于新梢之内,因此分批及时采摘可逐批地消灭此类害虫的幼虫或卵;有的病害如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都危害茶芽新梢,及时分批采摘,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减少病害的发生。

3.1.3修剪、台刈

修剪、台刈是茶树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亦有极为重要作用,根据茶树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轻修剪或深修剪,适时剪除病虫枝。

3.2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如捕杀或摘除、诱集或诱杀等。

3.2.1捕杀或摘除

徒手或利用简单器械捕杀害虫和清除发病部分,一般虫体较大、行动较迟缓,容易发现,易于捕捉或具有群集的害虫,如茶毛虫、茶蚕等均可采用人工捕杀的办法,许多病害可摘除病叶,剪除病枝或拔除病株。

3.2.2诱杀害虫

利用害虫的趋性及生活习性,在茶园中布置太阳能杀虫灯和粘虫板诱杀害虫。根据害虫发生的规律和发生虫口的密度,合理掌握布置太阳能杀虫灯和粘虫板的时间及数量。

诱杀防治成本高,害虫、益虫也一并诱杀,存在一定的避端,各茶区和产家,根据害虫的种类和经济条件来确定防治方法。

3.3 生物防治

应用有益生物来防治病虫害有很多优越性,具有安全、持久、经济、有效的特点,近年来化学农药大量施用,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造成残留“公害”和引起害虫再增、猖獗为害的情况下,生物防治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深入、广泛。尤其应用新的防虫技术,如利用昆虫不育性及昆虫激素来防治害虫,使生物防治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以色列魏斯曼研究所研究员,培育出全新的转基因作物,这种作物可释放出一些能吸引益虫的复杂挥发性物质,通过把害虫的天敌吸引过来而杀灭害虫,培育这种全新转基因作物的方法,可能为植物病虫害防治找到新方法。

3.4 化学防治

利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来预防或直接消灭病虫害,化学防治最突出的优点是作用迅速,见效快,防治效果高。但农药有毒,污染环境,伤害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使用不当,会使作物产生药害,防治病虫要多次施药,成本较高。

化学施药是一个系统工程,农药使用基本过程可归纳为:预防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需要使用农药选择药剂备齐和标定农药使用设备确定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科学配方划定用药区域农药施用防治效果查寻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价。现在新技术层出不穷,要不断研究农药使用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满足病虫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农药品种正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与环境相容的方向发展,如开发与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等。所以在使用方法上,农药喷雾技术、喷雾器械及农药剂型正向着精准、低量、高浓度、对靶性、自动化方向发展,即农药使用技术有以人为本、环境相容、精准对靶方向发展。

总之,在生态茶园病虫草害防控中,必须充分考虑茶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积极推广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尽量避免药剂使用,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篇8

生态茶园的建设,既可以为人们提供观光资源,也可以为市场供应茶叶原料,是一个效益比较高的建设项目。但在实际的建设中,生态茶园的建设相对较少,由于起步时间短,文献中对该建设的研究也比较少,不能为生态茶园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没有发挥相应的指导意义。再加上景观研究分析更加雷同,不能提供建设性的意见,需要继续加以研究,做好理论方面的探讨。

1生态茶园景观设计

1.1景观设计的思想和原则

第一,景观设计理念。景观设计理念是景观作品的主导,决定着景观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赋予了作品的精神文化和风格特点。理念是整个作品的主旨,通过各种规划形式,呈现最终的表达效果。生态茶园的景观设计要以茶文化的传播为主题,植物选择要以茶叶为主导,可以辅助一些其他的植物。并且需要在茶园中增设一些园林式的建筑形式融入整体的设计之中,使得自然和人为景观形成和谐有序的统一,建设一个绿色、生态的环境,给观光的游客一个全新的体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生态茶园。例如在云南普洱的茶园,由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有自己的茶叶种植和采集习惯。在建设中,要尽量减少对原植被的破坏,结合当地的民俗习惯、对茶园的形式进行民族化生态茶园的建设,可以打造一个开放式的、体验式的、具有生态疗养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的集约型农业带。使游客在进行观光时,可以领略这些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充分体验茶文化的内涵,实现生态茶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二,创造轻松淡雅的氛围。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类型多样,品茶更是一件雅事。品茶时,总是与道家文化相结合,焚上一炷香,配合高雅的琴音,创造宁静悠远的氛围。而生态茶园的建设也不例外,可以在满足功能的需求下,进行审美和精神的表达,进行文化的挖掘,从而使生态茶园从一个毫无生命力的物质空间上升为一个有艺术内涵和价值的艺术杰作。茶本身所蕴含的“淡然清雅”的本性决定了饮茶和种植茶园的某些属性,给以一种超脱俗世、宁静淡然之感。因此,在茶园风格的塑造上,要创造相应的氛围。第三,设计的原则。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茶树一般都是大面积种植,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多变,在设计时要根据科学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分区,根据地形地势、光照和气候确定种植密度,采用合理的排列方式,这样在修剪之后,可以使整个茶园保持一个统一和谐的美感,让人感觉舒适,尽量减少对原有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原有的环境基础上进行加工,减少人工雕刻的痕迹,使整体景观浑然天成。另一方面,要保持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原则。设计时,要考虑施工环境的整体布局,保证整体景观效果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过度的分裂,做好分区之间的自然过渡,增设适宜整体环境的施工设施和景观建筑,丰富生态茶园的多样性,尽量使茶园和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景观一致性不仅是要求外部景观的协调性,还要求内部主旨和表达效果的一致性。再者,要遵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设计要全面多样,生态茶园自然要以茶树为主导,同时可以加入一些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乡土植被、人文历史、民风民俗等。实现生态茶园和当地人文氛围的结合,实现自然和人文的统一。同时设计中也要注意功能性原则。在茶园的设计中,可以体现多种功能,蕴含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式,构建有机循环的经营模式,例如“牧草-昆虫-禽畜-沼气-渔-有机茶”,宣传生态的模式,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也可以应用体验与参与性的原则。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最吸引游客的方式就是可以直接亲身体验。例如生态草莓园的建设,既保证了草莓的供应,另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进行休闲娱乐的场所。在草莓成熟的季节,游客可以进去参观,进行草莓的采摘,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收获了轻松和快乐。生态茶园的建设也是如此,可以开设一些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的一些项目,可以在过程中体验乐趣,享受愉悦的度假。在茶园的日常管理中,游客可以进行整枝、修建等方面的体验活动,也可以了解到茶叶种植的一些习性和注意事项,满足游客的需要。

1.2设计分区与布局

在生态茶园的分区中,尽量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景观设计更加贴近自然,符合实际。根据人们服务的需要,在设计中可以将整个生态茶园分成入口服务区、专业生产区、茶园观光区、休闲娱乐区、生态防护区。景观设计的元素可以在其中进行充分的应用。在入口处,可以放置一些当地有特色文化的代表物,例如普洱茶的一些突出的代表物,可以在上面进行题字,表达美好的祝福寓意。可以做成茶壶的造型,有一定的古朴韵味,在茶壶中引进一些活水,水从茶壶里面流出,下面做成水池,可以在里面养一些鱼类。该区域的植被要以矮小植被为主,以当地特色的植被为主,不能影响游客的视线。专业生产区,这个是茶树的主要种植区,面积大,在设置中要远离其他区域,为茶叶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但是也要考虑生态茶园的开放问题,可以划分小部分的观赏区、体验区,其他部分不能随意进入。这部分观赏区域,进行茶树种植可以相对降低密度,拉开间隙,给游客充足观赏的区域,减少人为的破坏和践踏。观光区,游客进入次数多,因此这部分的设计中要更加体现为游客服务的理念。这个区域可以进行观赏和品茗。这个区域也主要是以茶树的种植为主,加入更加多元的景观元素,放松游客的压力,营造轻松的氛围。可以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茶树种植要按等高线进行设置,道路依地势进行修建,总体来说就是因地制宜,空间形式要足够敞亮。通过这个观光,游客可以放松心情,在茶技师的指导下,可以按流程完成采茶的项目,了解采茶相关的知识。设计应该有一定的形式美,通过各种形式线条的应用,增加景观的韵律和动感,避免过于死板。充分发挥景观元素的多样性,例如线条、植被、色彩等,增加景观的变化,消除单一的形式,避免人们产生审美疲劳。休闲娱乐区以服务大众为原则,设计尽量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能够保护人们的安全即可。生态防护林的区域还是以生态整体性为主,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为茶树种植提供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一般采用群植的方式,利用稀植造林的方式,进行防护林混交扩建。人工区域,在道路两旁的植被一般以较大的植被为主,可以配以适当的花灌木,根据地形,确定种植的密度,最好给人以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实现两种植被的结合,可以形成独特的“林中穿路”的特色,在植被繁盛的季节,各种各样的色彩能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2生态茶园景观环境品质分析

2.1空气因素

在茶树种植中,对空气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空气中会存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在浓度的影响下,会造成急性的伤害;如果浓度较低,也会形成慢性的危害。尤其是氟化物除了对茶树造成影响外,还会通过叶片的吸收在叶片内形成聚集,人们食用后,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一般来讲,引起茶叶氟中毒的除了土壤,空气也是重要的因素。并且,这种污染物又常常会聚集在叶片的表面,形成沉积。人们在喝茶时,一般不会清洗,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结合对茶园环境的空气检测,要求对空气中相应的污染物进行限制,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生态的理念,提高绿色覆盖率,建设生态茶园。在生态茶园的建设中,引入多样的景观植被,加入多样的生态项目,例如防护林的建设,其他植被的移栽,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而且能够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提高了茶园的空气质量,提升了茶树的生长质量。

2.2土壤因素

任何植物的种植都离不开土壤,一个好的土壤条件是提高茶叶质量的基础,是安全生产的基石。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土壤受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源来自于各个方面,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污水排放和固体污染物的污染、占我国总耕地的面积大,影响范围广。茶叶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受土壤污染的状况也比较严重,污染类型多样。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民经常使用农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农药残留比较严重,百分之八九十会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的质量,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茶叶的产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土壤受农药的侵蚀更加严重,而且还发现了禁用农药的使用,严重威胁到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生态茶园的建设,为该问题的缓解提供了契机,它不仅在景观上对茶园建设进行了丰富,更重要的是引入了生态生产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经营方式,减少了对化合物的使用。例如循环的生态模式,应用的是生态的肥料,提供的是天然的养料,提高了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有害农药的使用,保证了茶叶的质量。但是这种生态的生产模式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导致目前茶叶种植土壤问题比较严重。

2.3灌溉水元素

在茶叶种植中,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多,需要一定的灌溉水。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和生活用水的污染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各地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采用含有污染物的水资源进行灌溉,也会对土壤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季节性干旱比较严重,虽然茶树是旱性作物,但是对水分的需要也是比较严格的,但是许多茶园的灌溉条件比较差,水污染比较严重,生态茶园的建设虽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解的作用。大面积的景观建筑,会增加涵养水源的功能,形成一个局域的水循环系统,从而减少干旱对茶树种植的影响。

3结语

生态茶园的建设,优势多,功能明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在茶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尝试新的种植生产模式,减少传统种植的弊端,提高茶叶的生产质量。

作者:郭平平 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01-1

无公害茶叶主要指在无公害生产条件下,根据一定操作规程,生产出符合无公害质量要求指标的成品茶,保障消费者权益。随着我国种植茶树规模的不断加大,茶树品种繁多,其中有机茶、无公害茶等深受人们喜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将对无公害茶树的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阐述,以为茶农提供参考依据。

1 无公害茶树种植基地的选择

种植无公害茶树应尽量选择离污染源较远、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并具备可持续生产能力。其中土壤环境质量、空气质量、茶园环境以及茶园灌溉用水等均符合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标准。新建的茶园基地适宜选择水质良好、空气清新、周围5km范围内没有排放有害物质的矿山、工厂等,距离居民生活区、农田作物区1千米的山坡地位置,并确保茶园的沟边、路边建设防护林,保障茶园生态环境;对于已经建好的茶园,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好,可以就地改造无公害茶园;如果自身环境条件不良,应在其中选择条件适中的,改成无公害茶园,如果环境条件污染比较严重,应选择该种其他物种,再选择其他良好地区建设茶园,以保证树种的优质成长环境。

2 茶苗品种的选择

在选择茶树品种时,应根据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的不同抗虫性等特点,选择丰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在不同区域内搭配种植,这样既能有效避免茶树品种抗虫性的弱化,也能降低栽植成本。同时,应保证茶树苗高在20cm以上,栽植时选择条栽与丛栽的方式,保证各行距与丛距控制在1.5m和0.3m左右,避免密度过大而造成的树势降低。

3 茶园的科学管理

3.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能确保茶园内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的成长及微生物活动。一般应在秋季进行一次深翻,能够将落叶层和表土中的越冬害虫、病原菌等深埋入土中,并将越冬害虫翻到土壤表面并致其死亡。深耕结合培土方式能够造成茶尺蠖等害虫无法羽化出土,而勤除杂草则能够减轻假眼小绿叶蝉的病害产生。

3.2合理施肥

适当施肥能有效提高茶树营养、增强抗逆性。在给茶树施肥时,应注意根据茶树所需养分的不同,采取平衡施肥或者测土施肥的方法。以沤肥、农家肥、堆肥等有机化肥作为积肥,再辅助补充钾肥、磷肥等,不能一味施加氮肥,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另外,还应确保茶树保持正常水分,在地势低洼的地区注意开渠排水,避免茶树根部受到病虫危害困扰。

3.3防治病、虫、草害

一是通过色彩、灯光等外在因素诱杀害虫,并辅以人工、机械捕杀害虫;二是茶园园林化,利用生物防治、以虫治虫等方式,降低害虫卵的繁殖,并保护我国有益生物与害虫天敌。三是利用动物类、微生物类、植物类农药,例如华光霉素、春雷霉素、颗粒体病毒、乳状芽孢杆菌、昆虫病原线虫、鱼藤酮等,降低病、虫、草害等带来的损失。

4 茶园地面覆盖技术

通过农作物秸秆、绿肥等覆盖茶园土壤,能够保持土壤水分、提高茶园的耕作效率,保证土壤、动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循环与物质循环,加强土壤的长期肥力。选择覆盖的材料应因地制宜,如选择无污染的豆秸、稻草、杂草、落叶等,覆盖的厚度以其不露出地面为宜,一般约10cm左右。每年应覆盖两次,第一次选择5、6月份,利于避免草害并抗旱保水;第二次在10、11月份,可有效防止冻害。

5 茶树的修剪与采摘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情况以及修建目的可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以及重修剪等方法,以复壮树势,优化树形树冠。重修剪主要以改善茶园树冠为主,可选择波尔多液对树干进行清洗,有效防治剪口病菌和苔藓感染。对覆盖度较大的茶园,适宜每年对茶树进行一次边缘修剪,并保证茶行间距,利用通风透光与田间作业等,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另外,修剪枝叶也应留在茶园中,用于培肥土壤,但是粗干枝和病虫枝条应清除。

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以及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不同要求,应根据“量质兼顾、采留结合、因园制宜”的原则,适时采摘茶叶。手工采茶应采取提手采的方式,确保芽叶的新鲜、完整、均匀,其中不夹杂鳞片、茶果、鱼叶、老枝叶等,不能抓采或者捋采。对发芽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可采取机采方式,但是采茶机应使用机油和无铅汽油,以防止污染茶树、茶叶及土壤。摘好的茶叶鲜叶用干净、通风性好的竹编网茶蓝或者篓筐盛装,采好的茶叶及时运到茶厂加工,避免鲜叶变质或被污染。

参考文献

[1]石春华.茶树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N].浙江大学:农业推广.2005

[2]戴任.无公害茶园虫害控制技术[J].安徽科技.2010(1)

篇10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246-2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

深圳东部华侨城有限公司依托深圳三洲田水库及美丽的茶园风光,开发茶溪谷生态休闲度假公园,欧洲美丽的瑞士茵特拉根小镇,湿地花园体现着花的海洋,三洲茶园呈现着绿的世界。深圳东部华侨城包括了云海谷休闲健身度假公园,茶溪谷生态休闲度假公园,大侠谷生态乐园,大华兴寺及茵特拉根酒店8个酒店群等一起打造了世界级度假旅游目的地。

仅单一的茶园可能会让游客感觉没有什么可以参观的,又单一又没新鲜感。东部华侨城9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有500多亩园林化的茶园,而且有欧洲瑞士风格的因特拉根小镇,美国风格的海菲德小镇,有七彩美丽的四季花田,还有因特拉根大酒店等8个酒店群,是忙碌的都市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笔者通过几年的研究,下面就休闲度假公园里茶园管理及游客管理进行探究。

1 茶园的建立

1.1 绿茶、乌龙茶,早、中、晚生茶叶比例搭配得当

经过生产证明,深圳这里适合种植绿茶、乌龙茶。茶树的品种选择应该选用具有高产性和抗病性的,同时有良好的适制性、较高的制优率的良性茶种。乌龙茶茶的早芽时期应该选用黄旦。中芽应该选用的是本山、毛蟹。晚芽应该用铁观音。早中晚三品种应该各自占1/3,以解茶叶生产高峰期人力不足的问题,并可以适应不同季节到来的游客,考虑到游客参与制作绿茶,购买绿茶,需要栽种绿茶品种如乌牛早、福鼎大毫等。茶园里乌龙茶面积占大部分,绿茶占小部分,如1/3以下。

1.2 完善配套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每片茶园都有管道通水可供茶树灌溉,喷药用。电瓶车道为主干道,必须装上路灯。开通至生态观光茶园的旅游营运线路,主要是开通了市区到景区大门茶溪谷的909公交车。

在茶园电瓶车道茶园区域开辟几个亭子,供游客游玩累了休息一下。在茶园大树增加荡秋千设备,游客坐在上面看着水库美丽湖水,优哉游哉地荡秋千,让人记起了遥远记忆中童年美好的时光。茶园里面摆放几个巨大茶壶,并附上茶壶文字说明。在亭子内挂上一些中国茶文化方面图片及文字说明,增加游客可参观逗留的内容。

1.3 园林化茶园

如果茶园内的植物种类过于单一,容易引发病虫害等,所以应该在电瓶车道路两旁种植绿化树如香樟树、凤凰木等等,按20-30%的荫蔽在茶行中栽植小树,达到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温度 ,提高春茶育芽能力。在茶行的空隙以及茶园的边际处种植防护林,茶园的梯台壁上种植马英丹、花生苗等作物,这样一来可以丰富茶园内的植物体系,从生物方面保护茶树的生长;同时还能增加植物种类,也给游客遮阳,方便游客观光。在某片区茶田里面种上紫玉兰,并在茶田小路两边种上大红花,木芙蓉,在不同的季节茶园里面就会有各种鲜艳的色彩,整片绿茶树中这样看起来不那么单调,更加有观光价值。

2 茶园管理

2.1 修剪技术

乌龙茶生产高峰主要集中在秋茶,秋茶天气好所以制成茶叶品质最好,但是高峰期太集中了,如果人手不够,采摘不下来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这时临时性地增加大量人手又不请不到人。因此必须要错开生产时间,具体就是在采摘约45天前对茶树分开时间错开修剪。这样不用临时大量增加人手也能把茶叶采制下来。对影响景观的老化茶园,必须短期内更新完成,我们选择在5月份春茶采完后进行,具体说就是五年以上老茶树进行深修剪。从用绿篱机或者篱剪把地面45公分左右膝盖以上树枝剪去。对十年以上老茶树要进行台刈,从地面根部剪去茶树,并覆盖土。五月份雨水充足,茶树恢复快,这时结合施肥翻土等措施,一个月以后茶树就可以恢复自然景观。在游客采茶体验区分开小区错开修剪时间,并结合浇水施肥,这可以保证景区里不间断的有绿茶提供给游客采摘体验。

2.2 病虫害防治

对茶园比较头疼的病虫害为题,我们通过多年的总结,得出办法就是:

2.2.1 农业防治 结合农艺措施不仅可以兼防病虫害,还能提高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害危害。例如修剪和及时分批采摘,可有效抑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刍嫩性强的害虫。杂草通过结合耕锄予以清除,禁止使用各种化学除草剂,以防治土壤板结化。在夏季雨水多茶叶生产旺盛季节对茶树定期修剪,这样通过减少树叶荫蔽,减少杂草,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供游客参观,我们选择在上午喷药,游客入园9:30前就必须完成喷药施肥等作业。

2.2.2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生物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比保持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防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苏云杆菌、BT防治茶毛虫、尺蠖类,赤眼蜂也能对部分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2.2.3 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某些害虫的刍性,用白炽灯和黑光灯进行诱杀。此外,也可适当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3 茶叶生产实现低碳低耗高能化生产

公司在厂房设计、机器选购时就充分的考虑了低碳化生产。建厂之初,2005年3月公司引进了厦门裕能茶叶机械设备厂的先进设备。杀青机,烘干机都是最新进的红外线设备。杀青机是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设备,采用液化气燃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该杀青机引入了全预混燃烧的金属纤维燃烧器,具有升温迅速、滚筒温度均匀性好的特点,不仅能够提高杀青效果、提升茶叶品质,并且能有效地节约燃气消耗。根据我们测算,一瓶15kg装的液化气,使用火排燃烧器时能炒400-450斤茶青,使用金属纤维燃烧器可炒500-550斤茶青,节能率20-25%。同时还有其他特点:

2.3.1 低CO 由于是完全预混燃烧,燃烧更为充分,CO的排放量很低。

2.3.2 低NOx 在红外线燃烧模式下,<10ppm。

2.3.3 噪音低 可以实现安静燃烧。

2.3.4 热效率高 采用完全预混燃烧方式,空气过量系数极低,热效率较常规燃烧器提高10%以上。

2.3.5 负荷调节范围大 红外线燃烧模式:70-500kw/m2;蓝焰燃烧模式:500-20000kw/m2。

2.3.6 升温迅速 由于金属纤维燃烧器的热惯性小,点火后数秒内即达到工作温度;用密闭式燃烧加热系统,相比开放式系统,整体节能30%以上。这也是公司一贯坚持的低碳化休闲旅游理念。

3 游客的管理

3.1 游客参观路线以及参观项目的设计

游客的参观路线是起到对整个茶园空间造景的作用,好的路径设计甚至能增加游客心中茶园的面积以及茶园的游览价值。不同的游客或许有不同的喜好,但是来茶园的根本目的就是体验采摘茶叶的了却,所以设计参观路线时务必要将产茶区,品茶区放在醒目的位置。在茶园里面设风雨亭,闻茶亭,药草亭等等供游客休息,躲雨用,并把制茶加工厂建在附近,满足游客观看了解制茶过程,并可以坐下来品尝茶叶,制作绿茶,在与茶叶的亲密接触中深刻的体会茶文化,购买茶叶回去与亲友分享。

3.2 让游客方便的了解每一个景点

首先这需要一个好的导游,游客接触最多的就是带领他们参观茶园的导游,如果导游能够真正的了解本茶园的优势所在以及茶文化的精髓,并能通过简单的语言讲述出来,那么游客心中便会有了茶园的良好的印象,有了这个印象,游客才愿意继续的看下去。我们给每辆观光电瓶车上面安装有播音系统,随着车辆行走路线,播放导游词,让游客边看着景色边听介绍。游客可以选择请导游全程讲解边行走边介绍,也可以选择坐电瓶车听播音讲解。其次还需要详尽的景区示意图及指示牌。游客每参观一处景点,首先会看的就是立在那里的讲解牌,上面的内容是否简洁而又详尽决定了游客是否能进一步了解茶园,所以在讲解牌上不仅要有简单的名称和概念,还要有图形,典故,以及介绍等内容。

3.3 茶园每个片区的茶树品种树立一个品种说明牌,以方便游客了解

在游客采茶体验区,因为游客在不同时期都有可能要参与采摘茶叶制作绿茶活动,所以在游客炒茶体验区附近的茶园要分小片错开修剪,并注意施肥浇水,尽量延长这块区域的茶叶采摘期,以保证游客不同时期过来有茶叶提供。

用心对待每位到来的游客,做好优质服务。对询问的游客耐心解答,有品茶购茶需要的游客则要专人泡茶,并细心服务,使游客满意而去。对炒制绿茶感兴趣的游客,我们派专人负责,全程带领并指导其制作绿茶。

游客在茶艺坊品的或购买的绿茶、乌龙茶,百分百地来自茶溪谷三洲茶园,同时我们明码实价,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游客。对回头客需要购买茶叶的,我们还主动的把茶叶送到景区门口,免去顾客购票入门的麻烦,处处为顾客着想,真正地做到象对待亲友一样地对待游客。

参考文献

[1] 魏林.无公害茶叶种植要领[J].农村实用技术,2010,06.

[2] 董建文,兰思仁.观光茶园景观美景度评价及营建技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03.

篇11

中图分类号:S433.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1-0110-04

茶树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以茶树为中心的茶园生态系统。与农作物相比,茶园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稳定,各种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度较高,从而维持了茶树及各种生物间的能量平衡和物种的繁衍,构成了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大量研究表明,蜘蛛在茶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茶园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1~3]。关于茶园蜘蛛种类和优势种的研究,各茶区都有相应的研究报道[1,4]。在北方茶区尤其在崂山茶区,未曾有这方面的研究。为了摸清崂山茶区茶园蜘蛛的种类,为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2011年在崂山茶区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茶园开展了随机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同时对2010年的系统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明确影响蜘蛛种群数量消长的自然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园基本情况

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北宅有机茶种植基地(以下简称万里江)属于崂山区,为山地茶园,面积约133 hm2,茶树品种主要是龙井43,树龄7~8年;青岛东崂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以下简称东崂)属于城阳区,位于崂山西北的七岭阳坡,为丘陵茶园,面积约333 hm2,茶树品种主要是龙井43和福鼎大白等,树龄8~10年。2个种植基地的茶树栽植方式均为双行区田栽培,大行间距120 cm,小行间距和丛距各33 cm。在2个基地各选择2块面积约2 000 m2的茶园,其中1块种植紫花苜蓿(种草园),行间不除草;另一块不种紫花苜蓿,行间实行人工除草(清耕园)。茶树品种为龙井43,长势相对比较一致。

12调查和记录

从6月初开始到10月下旬止,采用陷阱法和拍打法分别调查两地两种类型茶园(种草和清耕)内的蜘蛛数量。陷阱法为固定地点设置陷阱。陷阱由1个直径约8 cm,高约10 cm的玻璃罐头瓶制成,里面盛有4%的甲醛水溶液,其中加少量甘油和洗衣粉,以湿润掉入其中的蜘蛛。在每个调查园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选点,每个点设置一个陷阱(罐头瓶)。将罐头瓶埋入树冠下的土中,瓶口与地面相平,上面加一个用薄铁片做成的罩,以免雨水进入。每周收集1次陷阱中的蜘蛛,用75%乙醇保存。拍打法亦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样,尽量避免在陷阱旁边取样。在茶树下铺1块1 m2的塑料布,用手摇晃茶树,每个样点拍打茶树5次,使蜘蛛掉落在塑料布上,迅速收起塑料布,将其中的捕获物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带回室内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2 h后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查,收集蜘蛛标本,记录数量。每周调查1次。

2结果与分析

21茶园蜘蛛种类

经过3年调查,共调查到蜘蛛27种,分属于13科(见表1)。由表1结果看出,在本茶区以八斑鞘腹蛛和草间钻头蛛为优势种,分别占蜘蛛总数的634%和160%,与已报道的我国各茶区的优势种类似[1,5,6],其次是褐吊叶蛛和千岛花蟹蛛。

22茶园蜘蛛田间发生规律

221茶园种群数量的消长由于本地区春季气温较低,蜘蛛发生时期比南方茶园晚。从田间巡查情况看,从5月份开始即有蜘蛛活动。从调查结果看,6月份蜘蛛数量开始增加,到6月下旬出现第一个高峰。进入7月份,蜘蛛数量明显增多,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达到高峰,直到9月中旬以前,蜘蛛数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入10月,数量明显下降,到10月底,蜘蛛数量降到最低。从全年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看,7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蜘蛛集中发生期,种群数量占全年发生量的89%以上。

由图1看出,崂山茶区茶园蜘蛛种群数量全年出现3个高峰,即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这一结果与赵敬钊报道的黄河流域棉区蜘蛛的季节消长规律相似[7],比张觉晚报道的在湖南省湘阴县全年有4个高峰少1个[5]。

222优势种蜘蛛的季节消长由表1结果说明,本地区茶园蜘蛛的优势种为八斑鞘腹蛛和草间钻头蛛,这两种蜘蛛占蜘蛛总数的794%。因此,它们的数量消长直接影响着茶园蜘蛛群落的变化。

由图2和图3看出,这两种蜘蛛全年发生数量后期多于前期,尤其是9月份的数量明显增加,是全年发生量最大的时期。对小绿叶蝉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这时也是小绿叶蝉发生危害最重的时期[8]。因此,此时保护好这些蜘蛛对控制小绿叶蝉的发生和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23影响茶园蜘蛛种群变化的主要因素

231不同生态环境对蜘蛛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茶园生态环境不同,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尤其是蜘蛛有明显差异[4,6,9,10]。本项研究也证明,种草茶园和清耕茶园蜘蛛数量差异很大,前者是后者的46倍和80倍(见表2)。

232降雨对蜘蛛数量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蜘蛛生长发育的最适相对湿度在65%~85%之间,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对蜘蛛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均有影响[7]。2010年在调查中发现,连续降雨和相对湿度较高对蜘蛛数量有明显影响(见表3)。

由表3结果看出,8月25日因降雨未做田间调查。根据气象资料记录,从8月22日17时开始,直到8月28日21时,期间连续降雨,最大降雨量达27mm。从8月25日至28日,相对湿度在85%~97%之间,27日和28日,相对湿度竟达92%~97%。在这种湿度环境下,不利于蜘蛛的生存,故9月2日调查的蜘蛛数量明显下降。

233农药对蜘蛛数量的影响茶园喷施农药对蜘蛛数量影响很大。2010年在万里江茶园调查时发现,9月7日调查时蜘蛛数量为129头,9月10日喷施1次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300倍液,9月15日调查时,蜘蛛数量迅速下降为21头。另外在生产中发现,经常喷施农药的茶园,蜘蛛和其他天敌的数量比不喷药茶园明显减少,有的甚至找不到蜘蛛的踪影(如唐家庄和东台2个茶园)。而在不喷施化学农药的东崂茶园,蜘蛛数量明显增多(见表4)。

31茶园蜘蛛种类

经过3年调查,发现本地区茶园有13科27种。在采集到的蜘蛛标本中,有一部分是幼蛛,鉴定时难以鉴定到种,加之在采集时有些种类难以捕捉到,故本次报道的种类只是本地茶园蜘蛛的一部分。要想全面了解本地区茶园蜘蛛种群的构成状况,还需要做更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32茶园种草有利于蜘蛛的生存

研究表明,复杂的茶园生态环境与单一种植茶树的茶园相比,更有利于蜘蛛的生存。在北方茶区,大部分茶园中的茶树很少与其他植物间作,加之经常实行人工除草,造成茶园植被单一,不利于节肢动物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尤其是害虫天敌的数量更少,对害虫起不到自然控制作用。本项研究表明,在种植紫花苜蓿的茶园,蜘蛛数量明显增多,即使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也不致造成害虫危害。同时发现,在茶园周围留有杂草,其蜘蛛数量也比无草或清耕茶园多。因此,茶园种草是蓄养害虫天敌(尤其是蜘蛛),发挥其自然控制害虫危害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33少用或不用农药是保护蜘蛛的有效措施

研究发现,凡是经常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园,很少有天敌活动,有的茶园甚至难以觅到蜘蛛的踪影[11]。在这种类型的茶园,害虫种群的发生和发展完全依靠化学农药的调控,一旦停止使用化学农药,就很容易出现害虫暴发,导致茶树受害。而在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的茶园,蜘蛛数量很多,对害虫种群的发展起着自然调控作用,尤其是对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更是明显。但是,一旦使用化学农药,蜘蛛数量就会明显下降,有时甚至出现一蹶不振的局面。因此,在茶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在必须施用的情况下,应选择对蜘蛛杀伤力相对较小的农药[12],以减少对蜘蛛的伤害。

从目前茶树害虫的防治情况来看,大部分茶区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茶树害虫,在短期内能收到明显效果,但对害虫天敌的伤害和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是影响茶叶产业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实践证明,保护和利用茶园蜘蛛等天敌控制害虫的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

[1] 陈银方,华,宋昌琪,等 茶园蜘蛛调查和保护研究概述[J ] 蛛形学报,2004,13(2):125-128

[2]张觉晚 茶园蜘蛛的发生特点和保护利用[J] 福建茶叶,2006,1:2-3

[3]戴轩,韩宝瑜 贵州省茶园蜘蛛区系研究[J] 贵州茶叶,2009,2:23-28

[4]彭萍,李品武,侯渝嘉,等不同生态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J] 植物保护,2006,32(4):67-70

[5]张觉晚,孙少华 茶园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J] 中国茶叶,2004,2:20-21

[6]韩宝瑜 有机、无公害和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及动态差异[J]蛛形学报,2005, 14(2):104-107

[7]赵敬钊 中国棉田蜘蛛[M] 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447-471

[8]姜瑞德,王继青,张涛,等 崂山茶区茶园小绿叶蝉田间发生规律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11:74-76

[9]庞冬辉,肖润林,侯柏华,等 生态管理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 18(6): 1272-1276

篇12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140-01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处于皖南山区中,茶业已经成为了歙县农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产业,全县的茶园面积达到27.6万亩,位居整个安徽省第一,其中,将近百分之六十五的茶园地处于高山之中,歙县大多数茶农都将高山茶做成大绿茶,其中享誉胜名的黄山毛峰,其香气清鲜、滋味醇甘、水色清澈,深受人们的喜爱。再加上歙县茶园多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高山的温度比较低,茶树发生虫害很少,安徽省歙县所生产出来的茶叶均为绿色无公害的食品,产品远销国内和国外,所以,做好歙县高山茶园自身的管理工作,科学掌握高山茶采摘的方式方法,对于歙县山区茶农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对歙县山区茶园管理的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一、歙县山区茶园管理要加强培育换代

歙县深山区的茶园大多数都是老茶园,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进行种植,茶树的老化十分严重,茶园整体的改良变得十分最重要,根据近些年来,部分山区农民茶园培育以及茶园改造的诸多经验,主要采取了改种更新根系法,将土壤深翻五十厘米左右,上下土壤要进行交换,对于那些缺株少行十分严重的茶园必须要实施一定的补苗工作,可以选用当地耐旱性好以及耐寒性好的茶苗品种,比如说浙农117、乌牛早等早生茶苗,茶苗的茶龄最好控制在三年到四年之间。其次,要对茶园采用重修剪,这一种方式方法必须要根据茶树势来对修剪的深度进行确认,常用的深度就是将树高三分之二剪去,留离地面高度三十厘米到四十厘米主要的骨干枝。如果茶树的树势十分衰老,进而采用台刈法,所谓的台刈法就是指从整棵茶树离地面五厘米到十厘米之间的地方将全部地上的枝干剪去,台刈法实施以后新生的枝梢都是从茶树根茎部进行萌发而成,台刈法实施后初期的一年到两年之间,茶树的产量比较低,所以,如果茶树的树势不是十分衰老,则不适合采用台刈法。

二、歙县山区茶园管理要精耕细作

杂草具有生命力强和生长快的特点,如果茶园中有太多杂草,则杂草会和茶树争水、争肥和争光,并且进行病虫害的传播。再加上山区农村中的青年男女常年会外出务工,这会导致歙县山区茶园管理粗放,出现很多杂草,进而导致茶树提前衰老。想要对茶园进行良好的管理,就必须要坚持精耕细作的原则,做好清除杂草这一基本的工作,种植人员可以采用除草剂除草以及人工除草这两种主要的方式方法。当前形势下,农村自身劳动力十分缺乏,大多数种植人员都会采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歙县有很多有种植茶树经验的农民会在深秋时节中采用手工除草,用锄头来进行深挖,这样可以使土壤不板结,使土壤吸肥效果、吸水效果以及透气效果更好。用除草剂进行除草必须要选择那些杀草谱广、对人类、牲畜以及茶树无害或者低毒的除草药剂,比如说草甘磷、百草枯等等。

三、歙县山区茶园管理要安全施肥

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提升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对茶更加关注。在歙县山区中,有些新培育茶园,有一部分茶树经受创伤,新茶苗也需要更多养分来进行萌芽和发梢,对于肥料的需求有所增加。基肥应该将有机复合肥作为主要部分,适当配合一定的磷钾肥,在夏茶和春茶前要追施氮肥。在立秋之前要施农家猪草肥,农家猪草肥不仅具有很好的肥效,更加能够实现保温和防冻害。因为歙县农村自身缺少劳动力,所以其农民往往在施肥的过程中采用撒施的方式方法,茶农选择雨前进行化肥的撒施工作,充分利用降雨来使化肥很好的溶解,并且将化肥带入到土壤之中,虽然这样做十分方便和省事,但是,这样做十分容易导致氮肥挥发、杂草争肥以及肥效径流等等,肥料的利用率比较低。在撒施肥料过程中,尤其是撒施磷肥过程中会导致表层土壤的养分富集,这样不利于茶树根系的吸收,再加上茶树根系具有向肥性,其向肥性导致了茶树根系不断上浮,对于年幼的茶树生长很不利,使得幼年茶树十分容易遭受寒害和旱灾。正确的施肥方法就是幼龄茶树要采用穴施的方式方法,而壮龄的茶树要采用沟施的方式方法,还可以充分结合深翻改土这一工作来进行施肥。

四、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歙县山区茶园管理要加强培育换代、歙县山区茶园管理要精耕细作以及歙县山区茶园管理要安全施肥这三个方面对歙县山区茶园管理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吕雪莉 , 陈伟安 . 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高山茶园生态建设与管理技术 [J]. 林业勘察设计,2010(02).

篇13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65

1 茶树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分析

茶树病虫害可以分为病害和虫害2类。通过对国内各茶叶主产区的调查发现,国内茶树的主要病害类型有30余种,按照致病源的不同,可分为真菌、细菌、线虫和藻类等;而已知的茶树害虫类型有40多种,以昆虫为主,茶树的各部位都可能受到害虫的威胁,影响茶树的生长情况。

1.1 茶树病害的主要类型

茶饼病,发病初期,茶树的嫩叶成淡黄色或红褐色半透明圆点,后随着病害的加重,圆点面积逐步扩大并扩大到嫩梢上,导致新抽枝条枯死,对茶树危害极大。该病害一般发生于潮湿、短光照季节。茶白星病,该种病害的发病特征与茶饼病相似,也是通过对嫩叶、嫩芽的危害影响茶树的生长,该病初期表现为针尖状的褐色小点,后逐步扩大,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失去采摘价值。该病害一般发生与低温、潮湿季节。茶云纹叶枯病,在调查结果中,茶云纹叶枯病的发病几率最高,分布范围极广,是茶树的常见病害,该病害导致叶片脱离,嫩梢枯死,影响茶树的长势和产量,是应该密切关注的茶树病害类型。该病害一般发生于高温、高热季节。

1.2 茶树虫害的主要类型

蚜虫,蚜虫主要危害茶树的嫩芽,导致茶树嫩芽枯萎或畸形,影响茶树的产茶量。一般来说,该种虫害主要发生于春秋季。茶丽纹象甲,该害虫的幼虫在土壤中过冬,天气转暖后破蛹而出,变为飞虫,呈黄绿色,该害虫以茶树的嫩叶喂食,导致茶树产量大幅降低,影响茶园的经济效益。茶小绿叶蝉,此类害虫以茶树的嫩梢为食,将导致茶树的嫩梢边缘硬化,停止生长并抑制新芽的萌发,导致茶树严重减产。

2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原则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病虫害防治,而是从全局角度考虑,分析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危害类型,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积极利用农业、生物、化学等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降低相关的投入和生态损害,取得最佳的防治效益。经济性,茶树种植的目的在于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提高茶树的产茶量和茶叶品质,还应该考虑茶树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尽量采取低成本、高效率的病x害防治技术,提倡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提高用药的合理性。生态性,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应该注意对茶园生态系统的维护,避免病虫害防治对生态环境、人员、有益生物等造成的维护,实现茶树病虫害防治的生态性。降低茶叶的农药残留,提高茶叶的品质。

3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分析

农业防治技术,所谓农业防治技术是指从茶园选址、茶树品种选育和茶园管理等方面入手改善茶树的生存环境,以此降低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和危害性。具体来说:尽可能的选择开荒种茶,降低土壤中的虫卵、病菌对茶树造成的影响;优育植株,选择强壮、抗病性好的茶树个体进行栽培;加强对茶园的日常管理,注意除草、施肥、修剪等环境,消除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起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生物防治技术,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离不开致病原的大量繁殖,在茶园的生态体系中,各类致病原都有其对应的天敌,应该通过培养致病原天敌的方式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这是生物防治技术的核心。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要对茶园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查找主要的致病原和其对应的天敌,天敌并不局限于同一生物类型,可以说虫类,也可以是细菌、真菌,甚至病毒等;进行茶园环境的改造,营造适宜天敌繁衍的环境,实现天敌的快速繁衍,起到抑制致病原繁衍的目的。

化学防治技术,该技术是当前最为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借助化学药剂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清除,具有见效快、歼灭性强的特点。但是,该技术如果使用不当将会对茶园的生态环境和茶叶的品质造成影响。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逐步减少该技术的使用,使用该技术时,应该进行科学分析,确定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频率,将化学药剂带来的生态影响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时至今日,茶叶已经实现商品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品。应该加强对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探索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实现茶树病虫害的有效防控,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敬廷桃,詹火木,姚永红,等.基于B/S模式的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研发[J].农业网络信息,2014(05):44-47.

友情链接